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张汤

指数 张汤

張湯(),西漢杜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東南)人,是留侯張良的同宗遠親。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曾任長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 張湯墓於长安区郭杜一带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的基建工地被发现,墓中有一枚铜印印文为“张汤 臣汤”,一枚印文为“张汤 张君信印”,证明此墓为张汤之墓。.

68 关系: 嚴助劉閎卫子夫史記人物列表史记大汉天子孔子改制考察举尹齊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国俸禄制度史东方朔 (电视剧)伍被张千秋张临张延寿张彭祖张勃张纯 (武始侯)张贺张良张放張姓張安世刘安刘陵列女传告缗儒家人物列表公孫弘兒寬前110年代前116年前120年代石慶王朝 (西汉)算缗翟公独尊儒术狄山莊青翟顏異衛子夫 (電視劇)西安市西汉西漢御史大夫與大司空列表資治通鑑人物列表趙禹鹽法齊郡...边通霍去病郅都金姓酷吏腹誹李蔡杜周汲黯汉书汉武大帝汉武帝币制改革汉朝減宣漢律漢武盛世漢書人物列表朱買臣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嚴助

嚴助,字义兴,為西漢中早期會稽郡吳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嚴忌之子,也有人說他是嚴忌的族子。后拜会稽太守,复留为侍中。.

新!!: 张汤和嚴助 · 查看更多 »

劉閎

怀王刘闳,汉武帝第二子,生母王夫人。元狩六年(前117年)四月二十八日,汉武帝立他为齐王。 册文曰:“惟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张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乌呼!小子闳,受兹青社。朕承天序,惟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世为汉籓辅。乌呼!念哉,共朕之诏。惟命于不常,人之好德,克明显光;义之不图,俾君子怠。悉尔心,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厥有愆不臧,乃凶于乃国,而害于尔躬。呜呼!保国乂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刘闳的母亲王夫人被汉武帝宠幸,汉武帝也很喜欢刘闳。刘闳做齐王八年,元封元年(前110年),薨逝,谥号怀,无子,国除。.

新!!: 张汤和劉閎 · 查看更多 »

卫子夫

孝武思皇后(),衛氏,名字已失考,字子夫,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青的同母異父姐姐,霍去病的姨母,汉宣帝的曾祖母。 衛子夫居皇后位達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自他之後,歷代皇后在丈夫的諡號後也開始有了形容自己的獨立諡號。.

新!!: 张汤和卫子夫 · 查看更多 »

史記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张汤和史記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张汤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大汉天子

是由中国大陆出品的电视剧,以汉武帝为主角的古裝劇。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基本上为虚构。制片方为了避免观众与历史人物对号入座,第一部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时,特意将人名做了改动,所以第一部的剧中人名有两个版本。除黄晓明、何佳怡等少数演员外,三部演员阵容都不相同。.

新!!: 张汤和大汉天子 · 查看更多 »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一部著作,共二十一卷,1897年出版。 康有为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的作品,假托於尧、舜之言论,康有為宣稱:“凡六經,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刪述者,誤也。”康有為因此提出变法要求。廖平認為《孔子改制考》是抄襲他的《知聖篇》。.

新!!: 张汤和孔子改制考 · 查看更多 »

察举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汉武帝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確立。察举制不同于以先秦的世袭和後來隋唐的科举制,主要特徵為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後,再任命為官职。 定期的察举科目称为常科或岁举,如孝廉、秀才科;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要求贡举的为特科、制科或诏举,如贤良、文学、明经、有道等科。察举的对象,既有平民,也有现任的吏员。孝廉科是汉代最主要官员来源。 从察举科目的可以看出它是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注重声名取士。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荐举为主,考试为辅。 察举制是在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系统的选官制度,它对当时社会以及后来的选官制度产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隋唐时期,察举演变成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

新!!: 张汤和察举 · 查看更多 »

尹齊

尹齊,西汉东郡茌平(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人。.

新!!: 张汤和尹齊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新!!: 张汤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 查看更多 »

中国俸禄制度史

中國歷史悠久,俸祿制度行之久遠,歷史皆有所不同,大致上秦朝以後皆行俸祿制,基本上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度。官員的俸祿由俸錢和祿米構成,二者通常各佔一半的比例。中國還有“恩蔭”制,等於是變相的世襲制。汉代官员退休有“归养之禄”,類似今日的退休金制度。.

新!!: 张汤和中国俸禄制度史 · 查看更多 »

东方朔 (电视剧)

导演彦小追,主要演员程前、靳东、秦海璐、陶慧敏、胡亚捷。2006年殺青,2008年8月17日央視首播。.

新!!: 张汤和东方朔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伍被

伍被,西汉楚国人。.

新!!: 张汤和伍被 · 查看更多 »

张千秋

张千秋,西汉京兆尹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御史大夫张汤之孙,张安世的长子。.

新!!: 张汤和张千秋 · 查看更多 »

张临

张临,西汉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富平共侯。御史大夫张汤玄孙,富平敬侯张安世之子,富平爱侯张延寿之孙,富平缪侯张勃之子。 前47年,张临嗣父爵为富平侯,娶汉成帝姊敬武公主为妻,张临性尚谦俭,常言应以桑弘羊、霍禹骄奢致败为戒。张临临终时,以其家财分施宗族故旧。前33年,张临死后,谥号共,其子张放嗣侯,其孙張純、曾孙張奮都是东汉的司空。.

新!!: 张汤和张临 · 查看更多 »

张延寿

张延寿(),西汉京兆尹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御史大夫张汤之孙,张安世的次子。.

新!!: 张汤和张延寿 · 查看更多 »

张彭祖

张彭祖(),京兆尹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御史大夫张汤之孙,张安世的幼子。.

新!!: 张汤和张彭祖 · 查看更多 »

张勃

张勃(生卒年不詳),汉宣帝、汉元帝时的一名大臣。汉武帝时名臣张汤之后,汉宣帝时大司马张安世之孙,富平侯张延寿之子。父死,承袭嗣富平侯爵,拜散骑谏大夫。封国位于平原。元帝时,因他所推荐的陈汤犯罪削去食邑200户。但陈汤后来立功西域,人们由此都称张勃知人善选。张勃死后,儿子张临承袭富平侯国。.

新!!: 张汤和张勃 · 查看更多 »

张纯 (武始侯)

張純,表字伯仁,中国西漢末年东汉初期京兆杜陵縣(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汉武帝时御史大夫张汤七世孙,大司馬衛将軍富平侯張安世六世孫。新朝张纯失爵,东汉时期官至司空,封武始侯。.

新!!: 张汤和张纯 (武始侯) · 查看更多 »

张贺

张贺,西汉中期人物,生卒不详,汉武帝时著名酷吏张汤的长子。巫蛊之祸被处以腐刑,后出任掖庭令,抚养汉宣帝。汉宣帝即位后,追思张贺的抚育之恩,令其弟张安世的少子张彭祖为其继子,封阳都侯,并追谥其为阳都哀侯。同时封张贺年仅七岁的孤孙张霸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食邑300户。.

新!!: 张汤和张贺 · 查看更多 »

张良

张良,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今河南许昌)人,生于新郑。出身戰國韓國門閥,祖父張開地與父親張平,作了五任韓王的相國,即所謂五世相韓,韓國被秦朝滅亡後,曾暗殺秦始皇失敗,後成為汉高祖劉邦的谋臣,是汉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漢初三傑。.

新!!: 张汤和张良 · 查看更多 »

张放

张放,西汉敬武公主的儿子,汉成帝的表兄弟和宠童。历任侍中、中郎将,光禄大夫,曾监平乐屯兵,置幕府,仪比将军。.

新!!: 张汤和张放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新!!: 张汤和張姓 · 查看更多 »

張安世

張安世(),字子孺,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东南),西漢漢武帝到漢宣帝時代的三朝重臣。 他是著名酷吏張湯之子,受父荫在少年时代即做郎官,到尚书令手下做事。武帝杀掉张汤后,仍继续重用张安世,任尚書令、升任光禄大夫,太子刘据案发后受兄长张贺牵连;漢昭帝時,霍光灭掉其他的托孤大臣上官桀、桑弘羊与鄂邑长公主、燕王刘旦之后,任命张安世為右将军光禄勋,以輔佐有功,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封富平侯。张安世坚决反对兄长张贺把女儿嫁给前太子刘据的长孙刘病已。 昭帝暴亡后,霍光请求太后任命张安世为车骑将军。张安世配合霍光立、废昌邑王刘贺,改立刘病已为帝(汉宣帝)。宣帝为安抚张安世,把他的三个儿子千秋、延寿、彭祖入宫任职。霍光于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张安世在御前力辞大将军职衔,但仍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不久又改任大司马卫将军,領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以為官廉潔著稱。地节四年(前66年),宣帝族灭霍家,但赦免了嫁入霍家的张安世孙女张敬。张安世在宣帝一朝处事极为谨慎,最后平安告老。 其曾孙张临,尚敬武公主,生子张放。 2007年,其墓地在西安南郊鳳棲原被發現,其墓葬級別非常高,與周圍張氏家族後代的墓地形成一個佔地廣大的家族墓地群。出土的“张”字铜印和“卫将长史”封泥,断定大墓主人就是张安世。因为根据史书记载,西汉姓张的卫将军唯有张安世一人。.

新!!: 张汤和張安世 · 查看更多 »

刘安

刘安(),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都寿春。招門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 但是人民相信,劉安是煉丹“得道成仙”,而且他沒服完的仙丹被家裏的雞跟狗喫了,造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受到民間信仰。至今豆腐店、道教人士還奉祀他。.

新!!: 张汤和刘安 · 查看更多 »

刘陵

刘陵(?–前122年),汉武帝时期人物,淮南王刘安之女。刘陵聪慧,有口辩之才。刘安宠爱此女,曾经给她很多金钱,让她到长安结交汉武帝的左右大臣,刺探朝中内情,其余记载不详。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捉拿刘安,刘安自杀身亡,除雷被一人死于张汤之手外,其余人均被诛戮。同年,岸头侯张次公因为与刘陵通奸收纳财物罪,被免除侯爵。.

新!!: 张汤和刘陵 · 查看更多 »

列女传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為的書籍。作者是西汉的儒家学者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目前通行的版本中,部份版本的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認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列女传》共分七卷: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宫廷动荡多有外戚影子。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教育,因此写成此书,以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列女传》选取的故事体现了儒家对妇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赞扬的内容在现在的多数人看来是对妇女的不公平的待遇。 《列女传》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一些故事流传至今,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即出自该书。后来,中国的史书多有专门的篇章记叙各朝妇女事迹,随着妇女观的变化,各朝侧重记叙表彰的妇女德行也有所不同。.

新!!: 张汤和列女传 · 查看更多 »

告缗

告缗,是中国西汉汉武帝发起的一次打击偷税的行动。 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抑商政策,对大商人征收重额的算缗,即财产税。汉惠帝和吕后当政时一度废弃,汉武帝即位后,由于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国家财政出现困难,于是在张汤、桑弘羊等人的推动下,决意恢复算缗制度。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下令“初算商车”,对商人所拥有的交通工具征税。元狩四年(前119年),又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财产进行征税。对于这一重税,商人大都采取不合作态度,设法瞒报财产。于是,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告缗,发动天下平民告发偷税者,奖励额甚至达到偷保税额的一半。杨可主管告缗,其行动遍及天下,史载该次行动“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告緡行动还没收了大量的私有土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中等以上的商人大都因此破产。元封元年(前110年)之后,汉武帝逐渐停止了告缗行动。 告缗行动属于抑商政策,一度为西汉政府增加了大量的收入,从而加固了中央政府的集权地位。但是也严重地打击了商人势力,阻碍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 张汤和告缗 · 查看更多 »

儒家人物列表

儒学者列表 古今中外歷代儒教研究、實踐者列表。.

新!!: 张汤和儒家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公孫弘

公孫弘,字季,菑川薛縣人。西漢大臣,武帝時曾擔任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平津侯。漢武帝罷黜百家,杜塞言路,雖然首倡儒術為董仲舒,而公孫弘作為丞相對后世負有很大責任。.

新!!: 张汤和公孫弘 · 查看更多 »

兒寬

--寬()(--讀若「倪」,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去邑而为--姓,后改姓倪),千乘(今山東滨州、东营一带)人,西漢政治家。 少时家贫,为人雇傭,常一邊耕作一邊看書,治《尚书》,師事欧阳生。早年在廷尉张汤府中任笔墨小吏。漢武帝戊辰元鼎四年(前113年)任左內史,在任數年間,重視農業,並徵發民工,負責在鄭國渠上流南岸開六條小渠,使兩旁高地得到灌溉,稱為「六輔渠」。後任御史大夫。辛未元封元年(前110年),與司馬遷等共同制定「太初曆」,卒后归葬故里。著有《--寬》九篇。今--寬墓位于广饶县城西1.5公里处。.

新!!: 张汤和兒寬 · 查看更多 »

前110年代

前110年代從前11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1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张汤和前11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16年

没有描述。

新!!: 张汤和前116年 · 查看更多 »

前120年代

前120年代從前12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2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张汤和前120年代 · 查看更多 »

石慶

石慶(),是西汉大臣。西汉时河内郡温县(今属河南)人,居茂陵。封牧丘侯,谥恬。.

新!!: 张汤和石慶 · 查看更多 »

王朝 (西汉)

王朝(),西汉齐国(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 汉武帝时,王朝曾官任右内史、左内史,失去官职。后来王朝与边通、朱买臣等都担任为丞相长史。原来他的官职在张汤之上,后来张汤为御史大夫,常受张汤排挤,因而怨恨张汤。元鼎二年(前115年)张汤因事被人告发,又与丞相庄青翟相违,想要陷害庄青翟。王朝遂与丞相长史朱买臣、边通合谋处置张汤之罪,张汤被迫自杀。汉武帝因为张汤死非其罪,将王朝与边通、朱买臣三人一起处决。.

新!!: 张汤和王朝 (西汉) · 查看更多 »

算缗

算缗(緡:注音ㄇㄧㄣˊ,漢語拼音mín)是中国西汉前期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主要针对商人。 汉高祖建立西汉后,对商人采取抑制政策,对其征收算缗,但具体征收方法现已无考。汉惠帝、吕后当政时期,这一政策被废弃。 汉武帝即位后,中央政府开支增加,遂在张汤、桑弘羊等人推动下,恢复算缗制度。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初算缗钱”,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须缴纳120钱(名为一算)作为财产税,如果是经营自己手工作品,则每四千钱缴纳120钱;同时,还有一种“算商车”的税,对非三老、北部边境地区的骑士之外的私人运输工具也征收财产税,普通人一部车缴纳120钱,商人缴纳240钱(即两算),五丈以上的船只每艘也须缴纳120钱。由于大部分商人对此规定并不合作,不久汉武帝又下令告缗,鼓励平民互相揭发偷税行为,以偷漏税款的一半作为赏赐额。 其后,东晋及南朝诸朝代对商品交易征收百分之四的交易税(卖家交纳3%,买家交纳1%),唐朝政治家杜佑也认为是算缗一类。.

新!!: 张汤和算缗 · 查看更多 »

翟公

翟公,名不详,西汉下邽(治所在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西汉元光五年(前130年)为廷尉,宾客填门,翟公被免职,门外可罗雀,后来翟公再次担任廷尉,宾客又纷纷前来。翟公于是在门上写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翟公离任后,张汤继任廷尉。.

新!!: 张汤和翟公 · 查看更多 »

独尊儒术

尊儒术,全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在表面上全面用儒家思想,潤飾實質上為法家運作的統治機器。该名词源于1916年,是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孔子评议》,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 在春秋战国时,各国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以法家为盛。各国纷纷启用法家人物变法改革。至秦朝时,儒家思想逐渐进入朝廷决策,秦始皇时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说法。 汉朝建立後,原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尤以儒家及道家两派为盛。汉朝初期各君主主要奉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黃老之術,尊重道家思想,惟七国之乱平定後,汉朝中央政府权威空前强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急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标准。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日益需要完整及深厚的哲学思想来维护政权的权威。由于当时的学者还是各尊各道,無统一的思想。汉武帝即位後,权臣卫绾、田蚡和窦婴等主张尊崇儒术,贬抑法家,同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展开政治斗争,建元二年(前139年),窦太后一度得胜。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支持儒家的官员重新得势。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征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长安策问。其中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应該“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班固语),《漢書》中武帝未置可否,但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的情況有很大的改善,在全国的思想及仕进上慢慢開始采用儒家思想的观點。此后,汉武帝大量任用儒生为官,同时张汤和杜周等人主张以《春秋》决狱,逐渐使通晓儒家经典成为为官为吏的必要条件之一,儒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但是,汉武帝尊崇的儒术同孔子的思想出现了很大的区别,該时期的儒术成为了以原儒家思想为主体,大量吸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后来的史学家称之为独尊儒术。.

新!!: 张汤和独尊儒术 · 查看更多 »

狄山

山,漢朝博士,因支持與匈奴和親,漢武帝派他到邊塞守鄣,最後被匈奴斬頭。 根據《史記》與《漢書》記載:武帝在位時,有一次匈奴請和親,博士狄山表示贊成,並說興兵動武會讓人民困貧。御史大夫張湯認為這是愚儒的無知看法。狄山反駁張湯,認為自己雖是「愚忠」,張湯則是「詐忠」,並批評張湯處理淮南王、江都王案(謀反案)的作法。武帝問狄山:「我派你去治理一郡,可以讓匈奴不犯嗎?」狄山說:「不能。」武帝問:「那一縣呢?」狄山說:「不能。」武帝又問:「那一鄣(築在邊塞上要險之處的城)呢?」狄山害怕,回答:「能。」於是武帝派狄山去治理一個邊塞上的鄣,過了一個多月,匈奴來犯,把狄山的頭斬了。.

新!!: 张汤和狄山 · 查看更多 »

莊青翟

莊青翟(),西漢大臣。.

新!!: 张汤和莊青翟 · 查看更多 »

顏異

顏異(?—前117年),早年為濟南亭長,漢武帝時期任大司農,以廉潔正直著稱,被張湯以腹誹論罪,處死。 西元前117年,漢武帝與張湯研議發行「白鹿皮幣」,一張白鹿皮幣,價值四十萬錢,親王貴族到長安朝覲皇帝時,都要購買,是一種變相勒索。武帝徵求顏異意見,顏異提出了不同看法:「今王侯朝賀以蒼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武帝大不高與。 酷吏張湯本與顏異有仇隙,後來有人告發顏異反政府,武帝讓張湯審理顏異一案。張湯查出,顏異與賓客交談,賓客批評政府,顏不回答,但稍微動了一下嘴唇,張湯就說這就是腹誹(在心中誹謗),所以判處死刑。 Y顏 Y顏 Y顏.

新!!: 张汤和顏異 · 查看更多 »

衛子夫 (電視劇)

,原名《大漢賢后衛子夫》,是一部2014年首播、中國大陸與香港合拍的古裝宮廷劇,由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和now TV盈娛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香港導演劉家豪、陳品祥執導,並由王珞丹、林峯、周麗淇、徐正溪、沈泰等領銜主演。全劇以漢武帝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平陽公主府上出身低賤的歌伎衛子夫,因機緣巧合被漢武帝相中後帶入宮中,期間雖多次遭遇構陷仍化險為夷,並逐漸獲得漢武帝的寵愛,最終成為一代賢后。 作為華策影視公司“皇后系列”的首作,同時也是now TV製作的首部電視作品,本劇於2013年5月31日在浙江橫店影視城正式開機,同年8月24日殺青關機。2014年8月20日,本劇以精編版在浙江、東方、安徽三家衛視黃金檔全國首播,完整版於同年11月8日在深圳衛視二輪播出。台灣於同年10月13日在中視數位台八點檔首播該劇,香港於2015年1月19日在Now香港台播出及此於2015年10月28日在Now101台播出。此劇於2015年榮獲第七屆海峽影視季《最受台灣觀眾歡迎的大陸電視劇》獎項。.

新!!: 张汤和衛子夫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张汤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张汤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西漢御史大夫與大司空列表

《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載,“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大司空,禄比丞相,置長史如中丞,官職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長史。侍御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姦猾,治大獄,武帝所制,不常置。”玆据該表立此列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张汤和西漢御史大夫與大司空列表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编者是古代中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为宋神宗所定,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共294卷,跨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 本列表指本书中包括的传记人物名称及概述,详细请参加具体人物条目。.

新!!: 张汤和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趙禹

赵禹,漢朝政治人物。 早年文笔犀利,為御史,曾任太中大夫、中尉、少府等职,“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亦「一意孤行」由來。和張湯編定《越宮律》、《朝律》和“見知故縱”等法律。.

新!!: 张汤和趙禹 · 查看更多 »

鹽法

法一般是指政府管理盐的产制运销的制度、盐政法令和则例。各国盐法各异,有行专卖制、行征税制、行无税制。 從盐一誕生起,中國王室就立有盐法。中國長久以來對鹽即有專賣榷禁的制度。 在周朝時,掌鹽政之官叫「鹽人」。《周禮·天官·鹽人》記述鹽人掌管鹽政,管理各種用鹽的事務。祭祀要用苦鹽、散鹽,待客要用形鹽,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 春秋战国时,设有官征税。 漢初允許私人經營鹽業。漢武帝時頻年用兵﹐財用不足,元狩四年(前119年)采用御史大夫张汤建议,開始設立盐法,實行官鹽專賣,歸入大司農,禁止私產私營。《史記·平準書》中記載,當時誰敢私自製鹽,就施以把左腳趾割掉的刑罰。漢宣帝時﹐賢良文學大力攻擊鹽鐵官營﹐有鹽鐵之議﹐遂成《鹽鐵論》一書。但昭帝依桑弘羊议,仍行专卖。漢光武帝時廢除食鹽專賣之法﹐聽任百姓製鹽﹐自由販運,史稱“就场征税制”。 晉初承魏制﹐仍實行食鹽專賣﹐並設有司鹽都尉﹑司鹽監丞管理鹽政。當時私煮鹽者百姓要判四年刑,官吏判兩年。立鹽法後,市民食鹽是有規定的。 安史之亂后,財政陷入困境,朝廷開始實施“榷鹽法”,由官方壟斷食鹽價格,大曆末“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宫闈、服御、軍餉、百官禄俸,皆仰給焉。”。张謇《张季子说盐》论:“盐法公私广狭之义,以唐为大界:唐以前公诸民,主广义;唐以后私诸官,主狭义”。 宋朝鹽法較唐朝更為完備。北宋崇寧以後﹐由蔡京執政﹐推行鹽鈔法。政和三年(1113年)蔡京又創行鹽引法﹐以官袋裝鹽。此法在南宋繼續實行。 元朝時全國鹽務皆歸戶部統管。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每引鹽價格高達一百五十貫,又強迫農民收購官鹽,最後導致農民起義,张士诚本人即淮南盐贩,方国珍是浙江盐贩。故史家有“元代之亡,亡于盐政紊乱”之语。 明朝鹽法初承元制﹐不久有所變動,另設巡鹽御史管理鹽業。明代中葉實行開中法,以納糧換鹽,史稱“有明鹽法﹐莫善於開中”。晉商為方便籌糧,改行商屯,直接在邊界開墾荒地,就地產糧。成化年间停用开中法,改行折色法,盐商直接向户部、运司纳粮换取盐引。 清朝設置鹽院﹐管理鹽業。清初扬州盐商豪侈無比,乾隆三十年,乾隆帝南巡至扬州時曾感叹:“盐商之财力伟哉!”。乾隆三十三年,爆發两淮盐引案,纪晓岚受到牵连,而被发配新疆。道光十一年(1831年)﹐行票鹽法,盐价開始暴跌,“楚西各岸,盐价骤贱,民众为之欢声雷动。” 国民政府于1931年公布盐法,标榜就场征税,任人买卖,但未实行。1942年1月改行盐专卖,1945年2月又改就场就仓征税,运销归于民营。.

新!!: 张汤和鹽法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张汤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边通

边通(),西汉辩士、官员。 汉武帝时,边通性格刚暴强狠,纵横长短之术,两度官至济南相,失去官职。后来边通与王朝、朱买臣等都担任为丞相长史。原来边通与朱买臣、王朝三人的官职在张汤之上,后来张汤为御史大夫、数行丞相事,他们对张汤都该行拜伏礼。张汤常有意折辱他,因而怨恨张汤。元鼎二年(前115年)张汤因事被人告发,又想要借事陷害庄青翟。边通三人合谋告发张汤,张汤被迫自杀。汉武帝知张汤为官清廉,于是将边通与王朝、朱买臣三人一起处决。.

新!!: 张汤和边通 · 查看更多 »

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的姨甥,衛青的外甥,西汉漢武帝時代對抗匈奴的名將。.

新!!: 张汤和霍去病 · 查看更多 »

郅都

郅都,生卒年不詳,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汉文帝时任郎官,汉景帝时先后任中郎将、济南郡太守、中尉、雁门郡太守。郅都任中尉时执法严格、不避权贵,人称“苍鹰”;任雁门太守时使匈奴闻名丧胆,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新!!: 张汤和郅都 · 查看更多 »

金姓

金姓是一个常见姓氏,汉族、朝鲜族中都有大量的金姓人口,满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有金姓存在。 金姓源流比较复杂:汉族金姓相传最早源于少昊金天氏,后世金姓多为改姓、赐姓及其他民族金姓汉化而来;朝鲜族金姓相传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及金官伽倻君主金首露;满族金姓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式姓氏之一,满族中满族姓氏爱新觉罗氏、金佳氏、精吉氏等及蒙古姓氏阿穆尼布塔斯氏多同时使用汉姓金姓,近代上述姓氏中多有改专用金姓的,满族金姓中还包括旗化的汉族和朝鲜族;回族金姓主要源于祖上经名、赐姓及其他民族融入。 金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9位,是朝鲜半岛使用人口最多的姓氏,在中國使用人口数在各个姓氏中排第69位。.

新!!: 张汤和金姓 · 查看更多 »

酷吏

酷吏,是中国古代中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其中包括严格执法的正直官员,也包括利用酷刑草菅人命的官吏。《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北齐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書》、《金史》有酷吏列传。.

新!!: 张汤和酷吏 · 查看更多 »

腹誹

腹誹,意為在肚腹之中“誹謗”皇帝,儘管大臣話未出口,但皇帝僅憑自己的猜斷,即可予以加上此罪名制裁,表現出在皇權專制之下對於言論的控制。 漢武帝與張湯研議發行「白鹿皮幣」,一張白鹿皮幣,價值四十萬錢。武帝徵求大農令顏異意見,顏異提出了不同看法:「今王侯朝賀以蒼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武帝大不高興。張湯本與顏異有仇隙,後來有人告發顏異發表異議,武帝讓張湯審理顏異一案。《史記·平準書》載“(顏)異與客語,客語初令下有不便者,異不應,微反脣。湯奏當異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

新!!: 张汤和腹誹 · 查看更多 »

李蔡

李蔡,西汉丞相。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的族弟。 李蔡事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有功,俘获匈奴的一位王,封为乐安侯,二千户。前121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孙弘之後为丞相,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以丞相身份侵卖园陵道壖地,坐法自杀。庄青翟为丞相。 北魏李晖仪墓志显示,他可能是陇西李氏的始祖,而非通常所称的李广。.

新!!: 张汤和李蔡 · 查看更多 »

杜周

杜周(),字長孺,是西汉武帝手下的一名大臣,著名的酷吏。 根据《前汉书》记载杜周出生于南阳杜衍县人,本来是南阳太守手下的一名办事,通过巴结上司得利,受推荐给张汤,升为廷尉史。他办事专门看上司的意思。上司中意的人他就故意减轻罪状,上司厌恶的人他就加以打击。在他任廷尉职期间被关入监狱的人数大增,被关监狱的时间也延长。他的做法还受到武帝赏识,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上升到三公的地位。家资无数。他的两个年纪大的儿子都成为重要地区的郡守,控制黄河两岸重地,而且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残暴。只有少子杜延年为人宽厚。.

新!!: 张汤和杜周 · 查看更多 »

汲黯

汲黯(?—前112年),西漢濮陽(今濮陽西南)人,字長孺。漢景帝時汲黯為太子洗馬(太子家宦,太子出入时为先导),漢武帝時任中大夫;因常規勸武帝,武帝不耐,調為東海郡太守,繼為主爵都尉,是漢代著名的直諫之臣。.

新!!: 张汤和汲黯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张汤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是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以汉代為背景的电视剧,由《雍正王朝》导演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和归亚蕾主要參與演出,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世纪英雄电影投资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摄影製作,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於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於2003年開始拍摄,于2005年1月2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剧场》开播。主题曲由韩磊演唱,香港版本由李克勤演唱。.

新!!: 张汤和汉武大帝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币制改革

汉武帝币制改革指中国西汉武帝统治时期进行的币制改革。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帝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新!!: 张汤和汉武帝币制改革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张汤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減宣

減宣(),《汉书》作咸宣,西汉大臣,河东郡杨县人。汉武帝时,被卫青征召,为御史、御史中丞。主管主父偃和淮南王刘安谋反之案,杀戮甚众,人称果断。后为左内史、右扶风,在上林苑中杀属吏成信,犯大逆罪,自杀。.

新!!: 张汤和減宣 · 查看更多 »

漢律

漢律是汉代法律的总称,最早是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後來加上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還有赵禹《朝律》六篇。漢朝法律形式又有律、令、科、比四种。 刘邦以为秦法烦苛,與秦人约法三章,只保留「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三條。後來萧何在秦代旧律的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外,又增户﹑兴﹑厩三篇,形成《九章律》。程树德《九朝律考·汉律考序》:“ 汉萧何作《九章律》,益以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此外漢文帝朝與武帝朝又有《左官律》、《酎金律》、《上计律》、《田租税律》、《推恩令》、《阿党附益法》、《沈命法》等單行法规或诏令的推出。 漢律今多佚失。但中國歷代律法皆深受漢律影響,如《大清律》中的“监守自盗”罪,即滥觞于汉律的“主守盗罪”。沈家本有《汉律摭遗》。.

新!!: 张汤和漢律 · 查看更多 »

漢武盛世

漢武盛世是西漢的全盛時期,漢武帝身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在歷史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漢武帝時代,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中國開始以文明和富強的政治實體和文化實體聞名於世。 漢武帝時代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在這一時期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當時的西漢帝國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輝煌成就成為東方文明的驕傲,在林立於世界的不同文化體系之中居於領先的地位。漢武帝時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形式和文化格局,對後世皆留下相當重要的歷史影響。 不過有些傳統歷史學家如司馬遷、班固和司馬光均認為,漢武帝力行中央集權、開疆拓土、獨尊儒術、設罝五經博士等政策,雖然在歷史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在位中期之後,由於武帝本人好大喜功、放縱享樂、荒誕迷信、殘暴多疑、窮兵黷武等種種行為,造成西漢國力、社會經濟、人口數量大幅衰退,當時人民承受這些現象的苦果,生活陷於水深火熱,因此他們稱所謂的“漢武盛世”,不過在文治學術方面尤為人稱道,至於武功方面则通常同情於对人民财货与生命付出过度的损失与牺牲。.

新!!: 张汤和漢武盛世 · 查看更多 »

漢書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张汤和漢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朱買臣

朱买臣(),字翁子,一作翁之,中国西汉中期政治人物,会稽郡吴县(今江蘇苏州)人。.

新!!: 张汤和朱買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張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