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张似旭

指数 张似旭

张似旭(Samuel H Chang,)上海《大美晚报》中文版发行人,因宣传中国抗日战争死于极司非尔路76号特务暗杀。.

5 关系: 大美晚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中国新闻史英华书馆朱惺公

大美晚报

《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侨民在上海发行的一份著名英文报纸。.

新!!: 张似旭和大美晚报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因其所在地为上海市沪西越界筑路地段的極司非爾路76號(今萬航渡路),又被称为76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汪精衛政權奉日軍令設置於上海市的特工總部。鄰近上海日本憲兵隊。在76号內裡常刑囚拷打重慶分子、抗日--志士。今址在萬航渡路435號。.

新!!: 张似旭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历史。戈公振于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报学史》(分六章,28.5万字),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报业发展史的专著。1930年代林语堂用英文写有《中国新闻舆论史》,在美国出版。.

新!!: 张似旭和中国新闻史 · 查看更多 »

英华书馆

英华书馆(英文:Anglo-Chinese School)又名中西书院,於1850年在中國上海创办的教会学校,由英国寓沪外侨和上海士绅发起。1892年,英华书馆自山东路迁入老靶子路(今武进路)和赫司克而路(今中州路)路口。学校至1930年代初结业,曾为“沪上有名书院”,其学校建筑成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同时也是目前虹口区内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

新!!: 张似旭和英华书馆 · 查看更多 »

朱惺公

朱惺公(),字松庐,江苏省丹阳县吕城镇人,是上海租界孤岛时期第一位因宣传抗日遭暗杀的著名新闻记者。 朱惺公出身中医家庭,但由于父母早亡,只读了七年书就被迫辍学,此后当店员谋生,但业余自学写作。喜好抽烟、喝酒、吟诗,号称狂士。1928年,朱惺公任《浙江商报》副刊编辑,1932年赴上海为中国化学工业社设计广告,一度兼任《时代日报》特约编辑。1937年淞沪会战后,化学工业社裁员,朱惺公失业,经营机杼出版社又告失败。1938年2月,上海美商《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中文版发行人张似旭聘任朱惺公为副刊《夜光》编辑。因宣传抗日,首创“沪西歹土”四字称号,又连载《民族正气——中华民族英雄专辑》和《汉奸史话》,又以“陈剑魂”笔名将汪精卫当年行刺清朝摄政王載灃未遂于狱中所写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改为“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讥讽汪精卫卖国。1939年6月15日,朱惺公收到极司非尔路76号以“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的名义送去的恐吓信,声称如不改变抗日态度,即缺席判处死刑。他不为所动,反而在6月20日的副刊上发表《将被国法宣判死刑者之自供》,表示死而无憾。又写成自挽联“懦夫畏死终须死;志士求仁几得仁?”。8月30日下午4时30分,朱惺公从北河南路94号寓所步行去报馆时,在上海北河南路与天潼路口被极司非尔路76号特务吴四宝、茅子明和张国震用无声手枪弹中太阳穴而死 。9月1日,在胶州路万园殡仪馆举行追悼会。遗体后来葬于沪西虹桥烈士丛墓中。.

新!!: 张似旭和朱惺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