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建炎

指数 建炎

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個年号,共计4年,其年號涵義有所爭議,一說認為炎的意思是權威,代表重新建立大宋的權威,另一說認為,根據陰陽家五德始終說的說法,宋朝是火德,火德也就是大宋江山的根基,炎由兩個火​​字組成,建炎年號有“重建大宋的基業”的涵義。不過後來出現民变、苗刘兵变及金兵,當時人們紛紛議論炎字乃兩火故多盜,高宗為了避諱這種說法,改元為绍兴。.

256 关系: 劉賢妃 (宋高宗)南宋南宋真假帝姬案南京夫子庙南溪书院史诏吳語方言吳敏 (宋朝)吴玠吴益向子諲吕颐浩大名府路大治 (崇德天皇)天宁寺 (金华)天会 (金朝)天童寺天符慶壽天順 (李陽煥)天长县天长市天长军天承孫傅孔庙孔彦舟孔玠孔端友孔端操孔氏南宗家庙宝山区 (上海市)宰相官园威惠庙宗澤宇文虛中安徽历史安海镇宋孝宗宋神宗宋高宗宋金戰爭 (1125-1141)宋林皋宋江起义宋朝宋朝皇室宋朝狀元列表尚书右丞尚书左丞山东历史山东省...山东行政区划史岳州岳飞崇教兴福寺塔帝姬中书门下中國太上皇列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木构建筑列表 (唐-宋)临安城遗址临安府 (浙江)主客司万俟卨三省广饶关帝庙大殿广陵散废黄河京口区京西北路京東西路京東東路亲政康履庄季裕延慶 (西遼)建康府建炎南渡建瓯文庙仓部司张修容 (宋英宗)张邦昌張賢妃 (宋高宗)張邦基張汝舟 (宋朝毘陵人)張浚何大圭何㮚余深徐处仁德順軍径山寺刘安上刘清之喝里可汗喻樗呂好問呂祉兩浙西路兩浙東路八字軍公安县关羽元山寺剃髮易服石端禮王十朋王彥 (南宋)王德 (宋朝)王倫 (南宋)王珠王珩 (大观进士)王贵 (南宋)王时雍碣石镇祠部司禁軍福清縣知縣列表种师道秦國魯國大長公主秦国康懿长公主秦桧秀安僖王夫人程昌寓紹興 (南宋)織里鎮维扬之变真腊無為軍留守 (官職)牛首山独松关和古驿道白银市韩世忠韩嘉彦韓靜觀草屯敦和宮靖康靖康之变青山灵安尊王顧文顯仁皇后行在香港新界鄧氏马扩驻马店市驾部司高邮军魏行可趙偲趙士歆趙不儔趙栻趙椅趙楷趙樞趙汝愚路 (行政区划)路允迪黃天蕩 (古地名)黃門侍郎黃潛善黄天荡之战黄裳 (北宋)黄河黄河夺淮黄河改道鼎州 (北宋)龍躍頭范如圭胡铨郭浩郑义门古建筑群郑绅阮閱阿育王寺赣榆区赵训赵柱赵旉藍珪關羽信仰葉夢得葛勝仲邢台市锺相鄭瑴鄭慶雲膳部司金部司釋道行長承长兴孔庙镇江府镇海鼓楼镇海文庙苏州城苏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苗劉兵變蛤蟆酥雲安軍雷進耿南仲虹口区虹关村柔福帝姬恭福帝姬李合戎杞姓李宗吾李纲李邦彦李文会杨邦乂剖心处杨沂中杨政杭州 (古代)杭州话杜充梁夫人梁克家正德 (西夏)武举江宁府江心寺江陵府河南历史河北東路泰州岳飞庙洪州 (隋朝)洪皓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清河坊湖州市湖湘文化溧城镇潮州市潮阳区朱勝非朱松 (宋朝)朱敦儒朱慎德妃济宁市海盐县摩尼教扬子军招信軍招討使曾幾曾紆曾怘1127年1128年1129年1130年 扩展索引 (206 更多) »

劉賢妃 (宋高宗)

劉賢妃(),臨安人,南宋高宗宠妃。.

新!!: 建炎和劉賢妃 (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建炎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南宋真假帝姬案

南宋真假帝姬案,又稱柔福公主案,是發生於绍兴十二年(1142年),是關於被金人所掠柔福公主的一樁宮廷疑案。.

新!!: 建炎和南宋真假帝姬案 · 查看更多 »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常简称夫子庙,是一座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贡院街的孔庙。「夫子」是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目前以夫子庙为中心、庙市街景合一的秦淮风光景区是集文化、旅游、购物、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附近有夫子庙小学。 夫子庙景区的古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等组成,六朝至明清时,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庙一带,素有“六朝金粉地”之称,为江南文化枢纽之地,是秦淮风光的核心地带。夫子庙街市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古街市。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在夫子庙举行的金陵灯会是南京春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新!!: 建炎和南京夫子庙 · 查看更多 »

南溪书院

南溪书院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南的公山上,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1996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南溪书院 · 查看更多 »

史诏

史诏,1057年—1129年,南宋名士,冀国公史简之子,宰相史浩的祖父。字升之,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新!!: 建炎和史诏 · 查看更多 »

吳語方言

吳語各地口音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根據各地吳語語言特點及通話情況,可將其分為六片:太湖片、台州片、甌江片、金衢片、上麗片、宣州片。舊分区法将吴语分为太湖片、台州片、甌江片、婺州片、处衢片、宣州片。.

新!!: 建炎和吳語方言 · 查看更多 »

吳敏 (宋朝)

吴敏,字元中,宋朝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人,靖康之变前官至宰相(少宰),曾经推荐李纲。 大观二年(1108年),辟雍私试,吴敏中为首选。蔡京喜欢他的文章,想把女儿嫁给他,吴敏推辞。吴敏被擢升浙东学事司干官,为秘书省校书郎,蔡京推荐他充任馆职。中书侍郎刘正夫以吴敏未尝过省,不同意,蔡京请宋徽宗御笔特召上殿,官除右司郎官。御笔自此始,违抗者以大不恭论,于是权幸争请御笔,门下省缴驳之任荒废。吴敏升中书舍人、同修国史,改给事中。吴敏为蔡京所引,郑居中秉政,吴敏数言其失,郑居中讨厌他。吴敏因驳盗当死者犯罪,罢为右文殿修撰、提举南京鸿庆宫。之后,再为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兼侍讲。 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将内禅,蔡攸探知上意,引进吴敏入对。宰相执政皆在,吴敏奏事:“金人渝盟,举兵犯顺,陛下何以待?”宋徽宗尴尬地说:“奈何!”当时宋徽宗东迁之计已定,命户部尚书李棁先出守金陵。吴敏离开御前,到都堂说:“朝廷便为弃京师计,何理也?此命果行,须死不奉诏。”宰执都赞同他的言论,李棁遂没有成行。皇太子赵桓除开封尹,宋徽宗去意益决,吴敏奏对推荐李纲。李纲曾经对吴敏说徽宗宜传位,如唐天宝故事,所以吴敏推荐他,希望徽宗对于传位的事情或有所问。第二日,宰相奏事,徽宗独留李邦彦,提及吴敏的奏对。命除吴敏门下侍郎,辅太子。吴敏惊骇:“臣既画计,当从陛下巡幸。陛下且传位,而臣受不次之擢,臣曷敢?”徽宗说:“不意卿乃尔敢言。”于是命吴敏起草传位诏。 太子即位为宋钦宗,宋徽宗为上皇出居龙德宫,吴敏与蔡攸同为龙德宫副使,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靖康元年(1126年),吴敏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议不合,徐处仁掷笔打中吴敏的脸,吴敏的鼻尖被染黑。唐恪、耿南仲、聂山欲排除二人取而代之,让言官御史中丞李回弹劾他们,徐处仁与吴敏一起罢相,徐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吴敏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不久,言官说他依附于蔡京父子,吴敏于是出知扬州,再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涪州安置。建炎初年,移柳州。宋高宗用范宗尹的举荐,起吴敏知潭州,吴敏辞免,于是提举洞霄宫。绍兴元年(1131年),复观文殿大学士,为广西、湖南宣抚使,在任上去世。.

新!!: 建炎和吳敏 (宋朝) · 查看更多 »

吴玠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親吳扆為軍校,母親劉氏,生二子吳玠、吳璘。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南宋初年抗金名将。.

新!!: 建炎和吴玠 · 查看更多 »

吴益

吴益,字叔谦,南宋外戚。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宋高宗宪圣皇后吴氏的弟弟。 建炎年间,以恩补官,官至干办御辇院。高宗和吴皇后喜欢书法,吴益和弟弟跟随学习。吴氏被册封皇后,加封吴益为成州团练使,加文州刺史。后习明经,娶秦桧长孙女为妻,与王继先交相引荐,历官至保康军节度使,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以秦桧的原因,授文资,直秘阁,历任秘阁修撰、直徽猷阁,最后又加直宝文阁。秦桧死後,通过秦熺奏请,升任敷文阁待制。显仁太后死後,进吴益为少保。宋孝宗嗣位,进吴益为少傅,又进太师,封太宁郡王。乾道七年(1171年)吴益卒,谥庄简,追封卫王。弟弟吴盖官至少保,封新兴郡王。乾道二年(1166年)吴盖卒,赠太傅,追封郑王。《翰墨大全》丁集卷四录有吴益《玉楼春》词1首,《全宋词》据以录入。宋代名吴益者尚多,外戚吴益是否即《玉楼春》之作者吴益,尚难断定。 兒子吳珣、吳琚、吳琠、吳璐、吳璟、吳珙、吳琦。侄子吳環、吳玫、吳珪、吳璨。.

新!!: 建炎和吴益 · 查看更多 »

向子諲

向子諲(),字伯恭,號薌林居士,祖籍开封,临江人。宋朝官员、著名词人。.

新!!: 建炎和向子諲 · 查看更多 »

吕颐浩

呂頤浩(),字元直,中國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

新!!: 建炎和吕颐浩 · 查看更多 »

大名府路

大名府路,宋朝和金朝的路。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北宋设置大名府路,是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辖境包括今河北省大名县、成安县、威县,山东省徒骇河西北,河南省濮阳市、浚县和卫河上游以西,黄河以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改为河北东路。 金朝正隆二年(1157年),设置大名府路,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辖境包括今河北省大名县,山东省东明县、河南省长垣县以北,河南省范县、山东省夏津县、武城县以西,河南省濮阳市以东。 下辖大名府(河北大名县)、恩州(山东武城县)、濮州(山东鄄城县)、开州(河南濮阳市)。蒙古帝国废除。 Category:宋朝的路 Category:金朝的路 Category:河北的路 Category:河南的路 Category:山东的路.

新!!: 建炎和大名府路 · 查看更多 »

大治 (崇德天皇)

大治(1126年一月二十二日至1131年正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崇德天皇。.

新!!: 建炎和大治 (崇德天皇) · 查看更多 »

天宁寺 (金华)

天宁寺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飘萍路100号,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现仅存大殿,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天宁寺 (金华) · 查看更多 »

天会 (金朝)

天會(元年:1123年九月 - 末年:1135年)是金太宗唯一的一个年號。共15年。 天輔七年八月戊申日(公元1123年9月19日),金太祖崩。九月丙辰日(9月27日),金太宗即皇帝位。丙寅日(10月7日),大赦中外。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 天會十三年正月己巳日(公元1135年2月9日),太宗崩。第二天,金熙宗即位,繼續使用這個年號。.

新!!: 建炎和天会 (金朝) · 查看更多 »

天童寺

天童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太白山麓,是著名禅宗佛寺,故称“天童禅寺”,号称“东南佛国”,位列佛教禅宗五山之第二。天童寺与日本佛教关系密切,日本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天童寺于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天童寺 · 查看更多 »

天符慶壽

天符慶寿(Thiên Phù Khánh Thọ、1127年)是大越国越南李朝仁宗李乾德的第八个年号,共计1年。.

新!!: 建炎和天符慶壽 · 查看更多 »

天順 (李陽煥)

天順(Thiên Thuận、1128年—1132年),《越史略》作“大順”,是大越国越南李朝神宗李陽煥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

新!!: 建炎和天順 (李陽煥) · 查看更多 »

天长县

天长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唐朝,为今天安徽省天长市的主体。唐朝时设千秋县,后改名为天长县。.

新!!: 建炎和天长县 · 查看更多 »

天长市

天长市是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的省直管县级市,东临高邮湖,因伸入江苏苏中腹地,故而有“安徽东大门”之称,也是安徽省距离长江口最近的城市。位于江淮分水岭到苏北平原过度地。总人口约63万人,市区人口约20万人。其南部与六合,仪征接壤处的金牛山水库(金牛湖地区)是天长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 。 天长市1993年3月29日起由地级滁州市代管,2008年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扩权试点县。天长在文化上属于江淮文化区/淮扬文化圈,经济上属于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天长是安徽省民营經濟最活躍的县市之一。天长是醫療體制改革示范县,被称为县域医改的“天长模式”。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新!!: 建炎和天长市 · 查看更多 »

天长军

天长军,宋朝时设置的军。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长,五河县地。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将雄州改为天长军,兼领天长县,属淮南路扬州。至道二年(996年)军废,复为县。 南宋建炎元年(1227年)从扬州复置天长军(今安徽省天长市)。隶属淮南东路。绍兴元年(1131年)天长县再次入扬州,属淮南东路。绍兴十一年(1141年)扬州天长县仍置天长军,辖天长、盱眙、招信三县。.

新!!: 建炎和天长军 · 查看更多 »

天承

天承(1131年一月二十九日至1132年八月十一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崇德天皇。.

新!!: 建炎和天承 · 查看更多 »

孫傅

孫傅(),字伯野。北宋海州(今连云港市西南)人。.

新!!: 建炎和孫傅 · 查看更多 »

孔庙

孔庙,又称夫子庙、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通常称为文庙,本是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式建筑,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借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庙宇。 随着中国文化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加深,越南、朝鲜、日本等地都兴建了许多孔庙。18世纪以后,在欧洲、美洲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孔庙。海内外孔庙曾发展到三千多处(目前尚存一千三百多处)。.

新!!: 建炎和孔庙 · 查看更多 »

孔彦舟

孔彦舟(),字巨济,宋朝相州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 孔彦舟出身无赖,杀人为盗贼。靖康元年(1126年)应募为宋军,官至京东西路兵马钤辖。金军入侵山东,他率领部下南逃,所过之地多杀掠,后为沿江招捉使。建炎四年(1130年)镇压洞庭湖钟相,于湖南大肆烧杀。绍兴二年(1132年)投降刘豫,跟随刘麟攻打宋朝,刘齐被废,孔彦舟为金国将领,跟随兀术攻下郑州、濠州,镇压太行山义军。官至河南尹、南京(开封府)留守。上表请金帝攻下宋朝淮南,最后完颜亮酒醉杀死孔彦舟。.

新!!: 建炎和孔彦舟 · 查看更多 »

孔玠

孔玠,字錫老,宋朝时袭庆府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九代孫,孔延泽玄孙,孔宗願曾孙,孔若蒙之孙,孔端操第四子。 建炎二年(1128年)冬,他和伯父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先赴扬州陪祀孔子,后来定居衢州,没有回到曲阜。端友无子,孔玠过继于孔端友为嗣。紹興二年(1132年)袭封衍聖公,成为南宗第二代衍圣公。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诏命衢州官府从官田内拨给衍圣公祭祀田五顷,来供奉孔子祭祀的用度。孔玠階至朝奉郎。其子孔搢。.

新!!: 建炎和孔玠 · 查看更多 »

孔端友

孔端友,字子交,北宋和南宋之交袭庆府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八代孫,孔宜玄孙,孔延泽曾孙,孔宗願之孙,孔若蒙长子。 崇寧三年(1104年)十二月宋徽宗让他襲封衍聖公,直秘書閣,管勾祀事。宣和三年(1121年)轉通直郎,除直秘閣,賜緋章服,並許就任關陞。靖康之变後,建炎二年(1128年)冬,孔端友隨宋高宗南渡,先赴揚州陪位,高宗在扬州郊祀孔子,召孔端友及其从父孔传(孔若古)等侍祀。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再次南下,高宗仓皇南渡,孔端友、孔传等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扈跸南迁。建炎四年(1130年)奉旨定居浙江衢州西安城区(今柯城区),建宗庙,赐田宅。金朝在曲阜另立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为衍圣公,从此孔子後裔南北宗分立。孔端友階至朝奉郎,官居郴州知州,在官任上去世。孔端友無子,以跟随他南渡的侄子孔玠(孔端操幼子)為嗣。.

新!!: 建炎和孔端友 · 查看更多 »

孔端操

孔端操,字子坚,北宋和南宋之交袭庆府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八代孫,孔宜玄孙,孔延泽曾孙,孔宗願之孙,孔若蒙次子。 建炎二年(1128年)冬,其兄衍圣公孔端友隨宋高宗南渡,孔端操留在故乡守护孔林和曲阜孔庙。仙源县被金国占领,金朝朝廷让孔端操主持孔子祭祀。宋朝赐给孔子後裔大量土地,衍圣公收取地租以供祭祀孔子的用度,但依然向国家交纳赋税。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金国下诏免除给衍圣公赐田的赋税。刘齐阜昌二年(1132年)孔端操被封权袭封衍圣公。临时主持曲阜孔庙祭祀,此为北宗之始。次年,孔端操去世。他有四子:孔瑄(江西新建支始祖)、孔璠(北宗衍圣公)、孔瑱、孔玠(南宗衍圣公)。.

新!!: 建炎和孔端操 · 查看更多 »

孔氏南宗家庙

孔氏南宗家庙(又称南宗孔庙、衢州孔庙)位于中国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桥街,是与曲阜北宗相对的孔氏南宗所建之家庙,1981年12月12日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孔氏南宗家庙 · 查看更多 »

宝山区 (上海市)

宝山区是上海市北郊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宝山县和吴淞区。位于长江以南,与上海市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普陀区、嘉定区以及江苏省太仓市毗连。区名因明代永乐年间兴筑的的烽堠土山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由嘉定县析置,其后境域几经更迭,至1988年宝山县与吴淞区合并成立宝山区至今。到2007年底,常住总人口为1,379,709人,户籍总人口为830,561人。境内有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及石洞口发电厂等大型企业。.

新!!: 建炎和宝山区 (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建炎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官园威惠庙

官园威惠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巷口街道官园社区丹霞路中段,又称三圣王庙,俗称官园大庙,祀奉“开漳圣王”陈元光。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官园威惠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后世多次重修,2002年被火焚毁后重建。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675平方米。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顶,燕尾脊,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庙内有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石香炉、清代开漳圣王神牌和清代重修碑等。.

新!!: 建炎和官园威惠庙 · 查看更多 »

宗澤

宗澤(),字汝霖,浙江义乌人,中国宋朝著名将领,南宋高宗時任東京留守兼知開封府,重用岳飛北伐,並多次請高宗遷回開封未果,最後因不能擊敗金朝军队,氣憤憂鬱而死。 宗泽出生于北宋嘉祐四年十二月乙亥(十四)日(1060年1月20日)。早年家贫,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中进士,历任馆陶县尉和龙游、胶水、掖县县令等职。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因反对北宋与金朝海上之盟灭辽,自请去职不得,软禁于镇江。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出任磁州知州,不久升任河北义兵都总管,率领当地民军屡败金兵。时康王赵构赴金议和,途经磁州时被宗泽谏止。当年底,赵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副之。 宗澤在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赴任開封留守後,看到了金軍雖精干卻兵力不足的問題,于是聯絡黃河南北的所有民間抗金武裝,使他們不至于成為反對南宋政權的盜匪、甚至幫助金國的偽軍。宗澤积存了足夠半年用的糧草,他所收編的王善、楊進、王再兴、李貴、丁進、馬皋、張用、曹成、馬友、李宏等部,都有相當的戰力。到金軍秋天再次南侵時,宗澤的隊伍名義上已達百萬,這種以數量和民心去對抗金軍的質量的作戰方式馬上就被證明是有效的。 从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7年末到1128年初)的这段时间里,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此时前东路军统帅“二太子”完顏宗望已经病死,东路由“三太子”完顏宗輔和元帅左监军完顏昌统领,“四太子”完顏宗弼率兵向开封东面进逼;西路由完顏娄室和完顏杲(撒离喝)率领,攻打陕西;中路由左副元帅完顏宗翰和元帅右监军完顏希尹指挥,作为主攻部队取西京河南府,又佔领郑州,在开封西面和宗泽所率的东京留守司军对阵,完顏宗翰又命部将完顏银朮可与完顏拔离速、赛里、萨谋鲁、耶律马五、沙古质等分兵继续南下,企图从南面包抄。在开封及附近的州县,宋、金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戰鬥。儘管宗澤的东京留守司军四面受敌,但宗澤坐镇留守司从容地调动军队部署战鬥,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軍無功而退,宗澤認為宋軍實力充沛,準備北伐反擊。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馬擴,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開封留守司。宗澤和王彦、馬擴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

新!!: 建炎和宗澤 · 查看更多 »

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初名黃中,宋徽宗親改其名為虛中,字叔通,別號龍溪居士,成都廣都(今成都雙流)人,歷仕宋徽宗、欽宗、高宗三朝。其兄宇文粹中亦為宋官。.

新!!: 建炎和宇文虛中 · 查看更多 »

安徽历史

安徽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分屬漢地徐、揚二州地域.

新!!: 建炎和安徽历史 · 查看更多 »

安海镇

安海镇,古称“灣海”、“泉安”、“安平”、“石井”、“鸿江”等,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南部,为晋江市下辖镇,北接为内坑镇,西临为水头镇,南靠为东石镇。地处厦漳泉中心位置。镇区总面积54.6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普查安海人口为166754人。 安海古为泉州古港之南港,因境内有条九曲湾旧名为“湾海”,宋开宝年间,唐名臣安金藏后裔安连济徙居湾海,易“湾”为“安”,始名“安海”。宋代为泉州古港之南港,建镇至今已800多年。历史上安海几经兴废。而台湾地区早期垦荒也有大量安海人参与,所以对台湾的文化有一定的深刻影响。而目前安海的民营经济发达,延续着当年安平商人的历史。.

新!!: 建炎和安海镇 · 查看更多 »

宋孝宗

宋孝宗趙眘(、眘,「慎」異體字,shèn),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曾名伯琮、瑗、玮,字元瑰,一字元永,他是宋太祖之子秦康惠王趙德芳的後裔,宋高宗養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禪位予赵眘,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讓位予兒子宋光宗趙惇。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逝,终年67岁。葬于永阜陵。 宋孝宗是自宋朝的帝位淪入宋太宗之手後,終於恢復由開國皇帝宋太祖的後裔繼承,時隔186年。孝宗也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同時期的皇帝是金朝的金世宗。.

新!!: 建炎和宋孝宗 · 查看更多 »

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本名趙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數有意振興國家的皇帝,不過卻是有心無力。.

新!!: 建炎和宋神宗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建炎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宋金戰爭 (1125-1141)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女真人久居北方寒冷之地,不耐酷暑。金軍一般是盛夏休戰,而于秋冬季節弓劲马肥之际南侵,宋人于是稱之為“防秋”。春末金軍退兵,即將進入盛夏季節,則是宋軍北伐之時《s:新唐書/卷166》、《s: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杜牧獻言。《s:三朝北盟㑹編_(四庫全書本)/卷176》、《s:厯代名臣奏議_(四庫全書本)/卷090》呂頤浩奏。。 宣和七年(1125年)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戰爭大事記如下:.

新!!: 建炎和宋金戰爭 (1125-1141) · 查看更多 »

宋林皋

宋林皋,为明朝著名女科(妇科)医学家,约活动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宋林皋写成了中国古代女科集大成的《宋氏女科秘书》。以宋林皋的宋氏医学世家历二十余世,以女科闻名于世。.

新!!: 建炎和宋林皋 · 查看更多 »

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在河北、山东、江苏一带的一次民變。其事迹被后世不断演绎,成为《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

新!!: 建炎和宋江起义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建炎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宋朝皇室

宋朝皇族為「趙」姓皇室。.

新!!: 建炎和宋朝皇室 · 查看更多 »

宋朝狀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 Category:宋朝人列表 Category:中国状元列表.

新!!: 建炎和宋朝狀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尚书右丞

尚书右丞,尚书台和后来的尚书省的属官。.

新!!: 建炎和尚书右丞 · 查看更多 »

尚书左丞

尚书左丞,尚书台和后来的尚书省的属官。.

新!!: 建炎和尚书左丞 · 查看更多 »

山东历史

山东是汉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夏王朝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部落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新!!: 建炎和山东历史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建炎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东行政区划史介绍山东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新!!: 建炎和山东行政区划史 · 查看更多 »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新!!: 建炎和岳州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新!!: 建炎和岳飞 · 查看更多 »

崇教兴福寺塔

崇教兴福寺塔位于中国江苏省常熟市大东门内,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教兴福寺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咸淳八年(1272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底层副阶被炸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重修。塔身平面呈方形,共九层,砖身木檐楼阁式,立面轮廓呈抛物线形,塔内有木质楼梯。崇教兴福寺塔不仅是佛塔,还具有风水塔的意义,是佛塔演变为风水塔的重要实例。.

新!!: 建炎和崇教兴福寺塔 · 查看更多 »

帝姬

帝姬為北宋宋徽宗朝皇女的封号。 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上奏,宋廷應仿照周朝“王姬”位號,改帝女“公主”為“帝姬”。帝姬一號存續約十年,而時人認為此號與「帝飢」同音,引為不吉,依然稱公主。後靖康之難,宋高宗南渡,於建炎元年(1127年)復舊制。.

新!!: 建炎和帝姬 · 查看更多 »

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簡稱中書,習稱政事堂、都堂、政府、東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署名,是唐、五代、宋时期宰相及副相处理政事的场所。初设于门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五代、宋因之。 宋朝初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宋代宰相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形式上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将中书省、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改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分别为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示左右宰相通治三省事。.

新!!: 建炎和中书门下 · 查看更多 »

中國太上皇列表

此列表列舉了中國歷代太上皇的資料。 Category:中国皇族列表 *.

新!!: 建炎和中國太上皇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建炎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木构建筑列表 (唐-宋)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流,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大多是明代建築及清代建筑,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存量极少,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唐代的南禅寺大殿。从唐 辽宋金至今,这些建筑历经千年,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见证,每一件都是弥足珍贵的国宝。 下面列出所有已发现的唐代至南宋建造的木构建筑,由于很多建筑具体建造时间不详,甚至断代都存在争议,所以不能完全按建造时间排序,而是以地域为主,兼顾时间。.

新!!: 建炎和中国木构建筑列表 (唐-宋) · 查看更多 »

临安城遗址

临安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凤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新!!: 建炎和临安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临安府 (浙江)

临安府,南宋时设置的府。 本杭州,余杭郡。淳化五年(994年),改宁海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旧领两浙西路兵马钤辖。 建炎元年(1127年),带本路安抚使,领杭、湖、严、秀四州。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改杭州为行在,改为临安府,带兵马钤辖。绍兴五年(1135年),兼浙西安抚使。崇宁时,户二十万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万六千六百一十五。下辖九县。.

新!!: 建炎和临安府 (浙江) · 查看更多 »

主客司

主客司,礼部官署名称。 西汉始置主客曹,曹魏定其主官名为主客郎或主客郎中。隋朝设从属于礼部的主客司,设主客侍郎、主客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主客郎、主客承务郎,大业五年(609年),正副官员再改为司蕃郎、司蕃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主客郎中、主客员外郎的旧名。主客郎中从五品上,主客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前朝二王三恪后裔入朝的接待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使节接待给赐,颁发诸蕃国封爵授官。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礼部事务归太常礼仪院。主客郎中为五品寄禄官,主客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主客郎中从六品、主客员外郎正七品,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入朝,由其确定接待规格,绘图衣冠,书写山川风俗,承诏颁付封爵礼命;管理嵩陵、庆陵、懿陵祭祀,崇义公承袭。元祐初年兼领膳部司事务,绍圣初年和膳部司互置郎官兼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省并郎曹,改由礼部郎官兼职。金朝、元朝礼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主客部,设主客郎中正五品、主客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主客清吏司。管理土司和诸蕃朝贡接待、赏赐,兼提督会同馆。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弘治五年(1493年),增设主事一人,专管会同馆。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主客清吏司,设郎中三人,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族一人;员外郎二人,宗室一人,满洲一人;主事二人,满洲二人,汉族二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另掌管宾礼,进贡芽茶之额,实录、玉牒告成的颁赏。下设赏赐科、四译科、芽茶科、火房,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并入仪制清吏司。.

新!!: 建炎和主客司 · 查看更多 »

万俟卨

万俟卨(音同“莫棋瀉”,),複姓万俟,字元忠,一作元中,開封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宋代宰相。.

新!!: 建炎和万俟卨 · 查看更多 »

三省

三省,中國古代的中央政權體系,是尚書省、門下省與中書省三個單位的合稱。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和越南也曾設置三省。.

新!!: 建炎和三省 · 查看更多 »

广饶关帝庙大殿

广饶关帝庙大殿位于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廣饒縣孫武祠的一部分。 广饶关帝庙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现仅存大殿,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殿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五铺作重栱出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双杪,后檐外转五铺作重栱出单杪单下昂。.

新!!: 建炎和广饶关帝庙大殿 · 查看更多 »

广陵散

廣陵散,古琴曲名,又名廣陵止息。相傳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今江苏扬州)的民間樂曲,当时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漢代應璩與劉孔才的信說“聽廣陵之清散”。廣陵散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严仲子知遇之恩,刺死韓相侠累,然后自殺的故事,因此通常认为是“聶政刺韓相”的别名。.

新!!: 建炎和广陵散 · 查看更多 »

废黄河

废黄河,指废弃了的黄河。这里是特指位于现在淮河流域北部,自河南省兰考北朝东南方向,过民权县北,安徽省砀山县北,江苏省徐州市北,经宿迁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东北方向,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由大淤尖村入黄海(有一个废黄河口)的一条黄河故道。在地图上,这条故道绝大部分是干涸的,用虚线画出,只在淮安市以东是当今的中山河,还有水流。废黄河把完整的一个淮河流域分割成淮河与沂沭泗两个水系,废黄河事实上已经成了一道高出地面几米的分水岭。.

新!!: 建炎和废黄河 · 查看更多 »

京口区

京口古时为镇江地名。现为中國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区,是镇江市的最早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目前名义上管辖镇江新区的丁卯地区和大港地区。15px京沪铁路穿境而过,15px镇大地方铁路将镇江大港港口与15px京沪铁路直接相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区内交汇。区内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大专)、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大专)。.

新!!: 建炎和京口区 · 查看更多 »

京西北路

京西北路是中國宋朝时设置的一个路,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西部。 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15路。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西路为京西北、南二路。京西北路的治所在河南府,管辖河南府、许州、孟州、蔡州、陈州、颍州、汝州、信阳军;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京西北路建制废除。金国在此设置南京開封路等。.

新!!: 建炎和京西北路 · 查看更多 »

京東西路

京東西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初置京东西路安抚使。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四年(1114年)),移安抚使于南京应天府。 北宋的陪都南京应天府,也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為京東西路的首府。 北宋時,此地為宋朝重要的文化地區。南宋建炎衣冠南渡,京東西路建制撤銷,但該地仍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

新!!: 建炎和京東西路 · 查看更多 »

京東東路

京東東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15路。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京東東路建制废除。金国在此设置山东东路。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為陪都南京应天府,也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济南府初为齐州,熙宁七年(1074年)属京东西路,元丰元年(1078年)来属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济南府成为京东东路的首府。北宋時,此地為宋朝重要的文化地區。南宋建炎衣冠南渡,京東东路建制撤銷,但該地仍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

新!!: 建炎和京東東路 · 查看更多 »

亲政

親政是一種君主制政體下的政治制度,字面意義為君主親理政事。一般指即位時年齡幼小或無力親自掌理政務的君主,在成年或具備足夠條件後開始親自處理政事。.

新!!: 建炎和亲政 · 查看更多 »

康履

康履(),宋朝宦官。 康履最初和蓝珪为康王赵构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靖康元年(1126年),曾与蓝珪跟从康王到金国行营。康王开元帅府,他和蓝珪都主管机宜文字。赵构即位为宋高宗,康履恃宠用事,妄作威福,傲视朝臣。大将大多曲意奉承。高宗命内侍不许与统兵官相见,违者停官。但他专横霸道,甚至踞坐跣足,凌忽诸将。任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金兵入扬州,高宗驰马出门,他与五六宦官侍从高宗南逃,倍加炫耀,轻视外朝。经过吴江,他的党羽以射鸭为乐。至杭州,钱塘江观潮,又与众宦官供帐遮道。统制苗傅、武功大夫刘正彦等深恶宦官恣横,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伏兵斩杀王渊,逼迫高宗,斩杀康履,康履被腰斩枭首。苗刘兵变被平定,康履追赠官,谥荣节。.

新!!: 建炎和康履 · 查看更多 »

庄季裕

庄季裕,名绰,字季裕。宋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 早年摄襄阳尉,曾官于顺昌、澧州等地。建炎年間知鄂州。绍兴元年官朝奉郎、通判建昌军。又曾任右朝请郎、充江南西路安抚制置使司参谋官。有《鸡肋编》三卷。.

新!!: 建炎和庄季裕 · 查看更多 »

延慶 (西遼)

延慶(1124年二月-1133年)是西辽君主辽德宗耶律大石的年號,共計10年。.

新!!: 建炎和延慶 (西遼) · 查看更多 »

建康府

建康府,中国南宋时设置的府。 北宋时,称江宁府,为江南东路的首府。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称建康府,是宋高宗建炎南渡后的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改为留都,仍是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消灭南宋政权后,改为建康路,后为集庆路。 Category:中国陪都 Category:南宋的府 Category:江苏的府 Category:南京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镇江行政区划史.

新!!: 建炎和建康府 · 查看更多 »

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或称宋室南渡、高宗南渡,亦有人称为靖康南渡,广义上指的是宋室的南迁,狭义上是指两宋交替之际北宋皇室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方女真人的追击,南逃到江南地区的历史事件。从靖康二年(1127年)夏,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国以「搜山检海捉赵构」为号,连续派兵追击南下的赵构,最终还是宋金两国以和谈结束。此后,宋金两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新!!: 建炎和建炎南渡 · 查看更多 »

建瓯文庙

建瓯文庙,即原建宁府学文庙,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仓长路163号。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瓯市博物馆所在地。.

新!!: 建炎和建瓯文庙 · 查看更多 »

仓部司

仓部司,户部官署名称。 曹魏置仓部郎曹,长官为仓部郎(仓部郎中),隶属度支曹(度支尚书),掌管全国粮食仓储出纳。晋朝南朝沿置。北魏前期以仓部尚书为长官,太和年间改为郎曹,属于度支尚书。北齐沿置。麴氏高昌设仓部,为八部之一,掌管国家仓廪,以长史、司马为正副官员。 隋朝定制仓部司,属民部四司,设仓部侍郎、仓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仓部郎二人、仓部承务郎一人。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仓部郎中、仓部员外郎的旧名。仓部郎中从五品上一人,仓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一人。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庾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庾大夫、司庾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仓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储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储郎中、司储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仓部司的旧名。中唐以后,户部诸司的职权多被侵废,职权归于三司使。北宋初年,设判仓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仓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仓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废除三司使,设仓部郎中从六品、仓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仓储出纳,下设仓场、上供、给纳、粜米、掌法、知杂六案。建炎三年(1129年),司农寺合并入仓部司,绍兴四年(1134年)再分置。渤海国设仓部,为左六司支司之一,以郎中、员外为正副官员。辽朝、金朝、元朝户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仓部,设仓部郎中、仓部员外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除仓部,户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清吏司。.

新!!: 建炎和仓部司 · 查看更多 »

张修容 (宋英宗)

张修容(),英宗的妃嫔。仁宗温成皇后的堂妹,张尧佐的女兒。.

新!!: 建炎和张修容 (宋英宗) · 查看更多 »

张邦昌

张邦昌(),北宋大臣。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东光县大龙湾)。“靖康之变”期间由金朝扶持为大楚皇帝,建都金陵。歸宋后,被封为同安郡王。后在丞相李纲坚持下,被貶往谭州,最终被宋高宗赐死。.

新!!: 建炎和张邦昌 · 查看更多 »

張賢妃 (宋高宗)

張賢妃(),南宋高宗妃嬪。宋孝宗的養母。開封人。.

新!!: 建炎和張賢妃 (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張邦基

張邦基,生卒年均不詳,生活于南北宋交替时期(约1131年前后),字子賢,高郵(今屬江蘇)人。 少時居湖南,南宋建炎年間遷居揚州,好著作,喜藏書,其寓所稱“墨庄”。著有《墨莊漫錄》十卷,書中“多記雜事, 亦頗及考證”,該書有記王安石偏頭痛的醫案。.

新!!: 建炎和張邦基 · 查看更多 »

張汝舟 (宋朝毘陵人)

張汝舟是毘陵(治所在今江蘇常州市)人。是宋朝政治人物。 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殿中侍御使,宋钦宗时,任绍兴知府。宣和五年降授宣教郎、直秘阁权知越州郡绍兴府。宋朝南渡後,建炎三年,以朝奉郎直秘阁,知明州(今宁波市南)。.

新!!: 建炎和張汝舟 (宋朝毘陵人) · 查看更多 »

張浚

張浚(),字德遠,號紫巖居士,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抗金將領,,父張咸。母秦國夫人計氏。長子張栻。.

新!!: 建炎和張浚 · 查看更多 »

何大圭

何大圭,字晉之,南宋廣德(今安徽廣德縣)人。 生卒年不詳。早有文名,與呂本中等有交游唱和,政和八年(1118年)十八歲進士及第,宣和元年(1119),授官太学录,宣和六年遷秘書省正字。靖康元年(1126年)李綱兵援太原,大圭入其幕。建炎年間,擔任滕康、劉珏屬官,以坐失洪州(豫章)罪除名,编管岭南。紹興五年,特复左承事郎。紹興二十年(1150年),左朝请郎、直秘阁。紹興二十七年(1157),主管州崇道观。隆兴元年(1163年),由浙西安抚司参议官主管台州崇道观。晚年居福州。.

新!!: 建炎和何大圭 · 查看更多 »

何㮚

何(),俗写何栗,字文缜,仙井(今四川仁寿)人。 元祐四年(1089年)出生,政和五年(1115年)乙未科状元,與秦檜同榜。授秘书省校书郎,次年提举京畿学事,歷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外放四川遂宁知府、御史中丞等職,弹劾王黼,连奏七章,以徽猷阁待制知山东泰州。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圍攻汴京。有退役老兵郭京偽稱精通佛道二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陣,可生擒金國二帥。孫傅與何對此深信不疑。何屢催郭京出戰,但郭京再三延期,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大風雪,郭京命令軍隊出擊,不久軍隊敗走,不少墮死於護城河裡。郭京向張叔夜說:“須自下作法。”京師淪陷。宋欽宗派遣何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後以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尹。建炎元年(1127年)與徽、钦二帝及后妃,皇子、皇女、宗室等人被掳北上,绝食而死。臨終有「人生會有死,遺憾滿乾坤」之句。高宗贈之大學士,妻趙氏封眷國夫人;高宗南渡後再追封潞國公。有二子雍、熙。.

新!!: 建炎和何㮚 · 查看更多 »

余深

余深(),福建福州人。 元丰五年(1082年),中进士。曾任御史中丞兼侍读。因办理张怀素案时包庇蔡京,蔡京力荐至执政。大观二年(1108年),以吏部尚书拜尚书左丞。蔡京致仕后,余深不安,多次请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 政和二年(1112 年),蔡京复起,余深为其门下侍郎。宣和元年(1119年),拜少保,封丰国公。当时福建取花果扰民,余深上言惹怒宋徽宗,出为镇江军节度使、知福州。因其与蔡京关系甚密,多人上章弹劾,余深惧怕,乞致仕。建炎二年(1128年),降中大夫。 Category:福州人 S Category:元豐五年壬戌科進士 Category:宋朝宰相.

新!!: 建炎和余深 · 查看更多 »

徐处仁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宋朝官员。 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进士。宋徽宗时,徐处仁历任太常博士、户部尚书、尚书右丞等。因为和童贯不合,出知蕲州,上备边御戎十策。宋钦宗时,储粮抗金,官至太宰兼门下侍郎。徐处仁言论,开始与吴敏、李纲相合,后来也有异议。曾经与吴敏争事,掷笔打中吴敏的脸,吴敏的鼻尖被染黑。唐恪、耿南仲、聂山欲排除二人取而代之,让言官弹劾他们,徐处仁与吴敏一起罢相,徐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后知东平府,提举崇福宫。建炎初年以观文殿大学士为大名府尹、北道都总管。在大名府去世。.

新!!: 建炎和徐处仁 · 查看更多 »

德順軍

德顺军,北宋时设置的军。 庆历三年(1043年)置,治所在笼竿城(又作陇干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东北)。建炎四年(1130年)属金。金朝皇统二年(1142年),升为德顺州。 Category:北宋的军 Category:金朝的军 Category:宁夏的军 Category:固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0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4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建炎和德順軍 · 查看更多 »

径山寺

径山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镇。位于杭州城西北约50公里处。初建于唐代。至南宋时规模庞大,有僧1700余。被列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一。寺屡毁屡建,于1997年4月修复。 径山寺原属“牛头宗”,建炎四年(1130)改属“临济宗”。.

新!!: 建炎和径山寺 · 查看更多 »

刘安上

刘安上(),字元礼。永嘉县人。.

新!!: 建炎和刘安上 · 查看更多 »

刘清之

刘清之(),字子澄,学者称静春先生,南宋官员。.

新!!: 建炎和刘清之 · 查看更多 »

喝里可汗

喝里可汗,西州回鹘可汗,大约12世纪前期在位。 1127年(宋朝靖康二年、建炎元年,金朝天会五年),金朝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西州回鹘喝里可汗在当年正月向金太宗完颜晟进贡。.

新!!: 建炎和喝里可汗 · 查看更多 »

喻樗

喻樗(),字子才,嚴州(今浙江省建德東北,含今桐廬、建德、淳安)人。 祖先喻藥南昌人,仕梁,官至安州刺史,後徙嚴州,喻樗為十六世孫。少慕伊、洛之學,曾言:“六經數十萬言,只有十字能盡,其義便足。要之,不出乎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而已。”建炎三年(1129年)進士,性直好議論,謂趙鼎曰:「公之事上,當使啟沃多而施行少。啟沃之際,當使誠意多而語言少。」趙鼎奇之,引為賓客。任玉山縣尉,有狀元門生汪應辰,後來成為女婿,另有門人程迥、尤袤。歷任秘書省正字,兼史官校勘。不主張和議,為秦檜所忌,出知舒州懷寧縣,通判衡州致仕。秦檜死,起為大宗正丞,提舉浙東常平。淳熙七年,卒。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新!!: 建炎和喻樗 · 查看更多 »

呂好問

呂好問(),字舜徒,以蔭補官,知名理學家,與楊中立並稱。有「南有楊中立,北有呂舜徒」之稱。南宋初封東萊郡侯,後定居婺州金華(今屬浙江)。呂本中是他的長子。.

新!!: 建炎和呂好問 · 查看更多 »

呂祉

呂祉(),字安老,建陽人。 元祐七年(1092年)出生。建炎二年,為右正言。宋高宗紹興元年,為荊湖提刑。紹興五年(1135年),官兵部尚書,聘陳克為參謀。刘光世被罢去兵权,王德與酈瓊等淮西軍互不相服。紹興七年(1137年),下詔王德還建康(今南京),派遣呂祉前往廬州(今属安徽)收編王德、酈瓊的部隊。中书舍人張燾、资政殿学士叶梦得一再提醒張浚,呂祉只是一介文士,“不更軍旅,何得輕付”。張浚不聽。呂祉在廬州表面上安撫酈瓊,密奏朝廷求罷酈瓊。八月八日酈瓊殺呂祉,率四萬兵投降刘豫,史稱淮西兵變。呂祉妻吳氏自縊以殉。张浚以处置不当贬居永州(今属湖南)。有子呂勝己。.

新!!: 建炎和呂祉 · 查看更多 »

兩浙西路

兩浙西路是兩宋時期的一個地方行政區。.

新!!: 建炎和兩浙西路 · 查看更多 »

兩浙東路

兩浙西路是兩宋時期设置的一个路。.

新!!: 建炎和兩浙東路 · 查看更多 »

八字軍

八字军是在北宋灭亡之后,在金军占领地区燕云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河北地区人民组织的抗金义军。 由于这支部队的将士都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决心,故称“八字军”。 王彦于建炎元年9月带领7000人部队,度过黄河进攻金国,结果大败,在逃亡期间招收了很多抗金义军,并在岳飞率领下奋勇作战下转败为胜。在河北站稳了脚步。 八字军一度人数超越十万人是一支从义军起步,后来被南宋招安成为官兵的人。末期八字军在刘锜的率领下也打了不少的胜战,特别是順昌之戰以五千精兵大败十万金兵更是以少胜多的奇迹。.

新!!: 建炎和八字軍 · 查看更多 »

公安县

公安县是湖北省荆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总面积为2257.5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1公里。2007年末人口为105万人,其中99.9%为汉族,方言为西南官话。公安古称梅园,最早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当时称孱陵。后因东汉末年左將軍刘备领荆州牧,驻军于油江口(今斗湖堤镇),时人称他为“左公”,“公安”便是取“左公安营扎寨之地”之意得名。此外公安也有“三袁故里”、“百湖之县”、“七省孔道”等别称。.

新!!: 建炎和公安县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建炎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元山寺

元山寺位于中国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玄武山,祀奉玄天上帝,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原称“玄山寺”,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形成现有格局,清康熙年间避玄烨讳改称元山寺,清代及近现代多次修葺。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有山门、中殿、正殿、左右配殿等建筑。寺内有林则徐、刘永福等人的题匾。.

新!!: 建炎和元山寺 · 查看更多 »

剃髮易服

--髮易服或薙髮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髮髮型的“--髮令”(或稱“薙髮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鎮壓。剃发、易服与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并称“清初六大弊政”。 “剃发易服”政策從清初的暴力鎮壓到康熙年間及康熙以後的潛移默化,對後來中國的髮式及服飾有明顯影響。.

新!!: 建炎和剃髮易服 · 查看更多 »

石端禮

石端禮,北宋大臣,西京左藏库副使石澈的儿子。.

新!!: 建炎和石端禮 · 查看更多 »

王十朋

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浙江樂清)人,南宋作家。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乐清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

新!!: 建炎和王十朋 · 查看更多 »

王彥 (南宋)

王彥,字子才,兩宋之際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性格豪緃,少年投軍,从武艺中选为军官,從-种-師道討西夏有功。金軍入侵汴京時,王彥親自面見南宋高宗,自請出戰。張所頗為器重,任為都統制。 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间),河北招抚使张所命王彦任河北招抚使司都统制,率裨将岳飛和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将与所部七千人渡河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为了表达自己抗金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數万人,收復数百里的地方。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沒有成功。 東京留守宗澤聞王彥聚兵于太行山,以彥为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制置两河军事。王彥后率萬余人南渡黃河歸附宗澤,即以所部兵马付留守司,量带亲兵趋行在,面见黄潜善、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延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言辞愤激,大忤时相意,遂降旨免对,以彦为武翼郎(武階,第四十二階,從七品)、阁门宣赞舍人(職,從七品),差充御营平寇统领。称疾不就,乞致仕,许之,以武功大夫(武階,第十五階,正七品)、忠州防禦使致仕。苗刘兵变时苗傅、刘正彦授彦为御营军统制,彦以佯狂乞休致,高宗复位后嘉其行,为知洮州事、主管沿边同安抚司公事。知枢密院事张浚宣抚川陕,彦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前军统制,率八字军从行。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授利州路兵馬鈐轄。后改任金均房州镇抚使、知金州事,四年(1130年)五月,進右武大夫(武階,第十四階,正六品),九月授左武大夫(武階,第十三階,正六品)。绍兴元年(1131年)九月,以破李忠之功,授拱卫大夫(武阶官,第十二阶,正六品)、温州观察使(遥郡官,第二阶)。富平之战后在川陕地区与金兵、刘豫伪齐军作战,屡得胜利。后落阶官,授洪州观察使。三年(1133年)六月,进保大军承宣使兼川陕宣抚使司参议,彦不受。五年(1135年)四月,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洪州觀察使、金均房州镇抚使、川陕宣抚使司参议王彦知荆南府事,充归峡州荆门公安军安抚使。彦因荆南旷土措置屯田,自蜀买牛千七百头,授官兵耕,营田八百五十顷,分给将士有差。六年(1136年)二月,授保康軍承宣使(武階,正任官第二階,正四品)、知襄阳府事、京西南路安抚使,時岳飛為京西湖北宣抚使,彦上書以飛嫌辞。四月,张浚奏彦为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督府参谋军事,彦率所部赴行在,授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七年(1137年)正月,驻军平江府,所部兵士因與协忠大夫、华州观察使、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械鬥,罷軍職降授雄州防御使(武階,正任第四階,從五品)。二月,復洪州观察使(階官,正五品)知邵州(治今湖南邵阳)。九年(1139年)十月卒,享年五十,赠昭化军承宣使。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以其累立战功,赠典未称,特赠安远军节度使。 王彥被罢兵权后,「八字军」歸于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并殿前步军司公事劉錡。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劉錡率「八字军」在順昌府大敗完顏宗弼的金兵主力,取得「順昌之戰」的勝利。.

新!!: 建炎和王彥 (南宋) · 查看更多 »

王德 (宋朝)

王德(),字子华,宋朝通远军熟羊砦(今甘肃省渭源县东南)人。 王德以武勇应募,因功补进武校尉。建炎元年(1127年)率军勤王,隶属于刘光世部。建炎三年(1129年)任前军统领。当时叛将张昱、张彦围困和州,王德率军前去应援,叛军溃败,张昱被斩,兵骑被俘万余。后来平定苗傅、刘正彦时,因为擅杀韩世忠属将陈彦章,而被编管郴州。建炎四年(1130年),刘光世镇守京口,以王德为都统制。金国大军再次南侵南宋,刘光世想退守丹阳,王德请死守长江。后渡江收复真州、扬州等地。金军破滁州,王德收复,追金军至桑根(今安徽省全椒县西北),生擒女真万户庐孛,千户十余人。次年,为环庆副总管。绍兴七年(1137年),刘光世罢宣抚,宋高宗诏王德护理其兵马,八年(1138年)王德隶属张俊。十年(1140年)解围颍昌府,攻取宿州、亳州,他建议乘胜追击,收复东京开封府。张俊不同意,于是班师。王德因功拜兴宁军承宣使、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封陇西郡侯。十一年(1141年),金军从合肥入侵,王德率军从采石矶渡江,趁夜克和州,追金兵到柘皋,兀术以铁骑十万夹道列阵,王德一马当先,金军大溃。四月,以柘皋之捷授清远军节度使。十二年(1142年)正月,为建康府驻御前诸军都统制。十五年(1145年)十二月,为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十九年(1149年)为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二十二年(1152年)为荆湖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荆南府官舍,赠检校少保、少傅,諡號威定,葬于建康府上元钟山,今在南京市燕子矶新合村清镜寺前(王德墓)。.

新!!: 建炎和王德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倫 (南宋)

王倫(),字正道,宋朝大名府莘县人。 建炎元年(1127年),王倫以朝奉郎假刑部侍郎出使金国。被扣至绍兴二年(1132年)放回南宋。1137年第二次出使金国,会见完颜昌,1138年与金国使臣在临安约定和议。1139年,王倫以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出使金国,被兀术扣留,1144年,金熙宗以王伦为平州路转运使,王伦已受命,后来辞逊,金熙宗说:“此反复之人也。”遂在上京被杀,年六十一岁。.

新!!: 建炎和王倫 (南宋) · 查看更多 »

王珠

王珠,字仲渊,南宋吉州龙泉(今江西省遂川县)人。 王珠以孝顺恭谨知名。建炎年间,为父亲居丧,传说灵芝几次本生墓侧,倒植竹以为杙,再生柯叶。绍兴年间,他为母亲居丧,传说又有双竹灵芝的祥瑞在母亲墓旁。.

新!!: 建炎和王珠 · 查看更多 »

王珩 (大观进士)

王珩,生卒年待考,南宋政治人物、学者、诗人。字彦楚,明州鄞县人。.

新!!: 建炎和王珩 (大观进士) · 查看更多 »

王贵 (南宋)

王贵(?—1153年),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名将岳飞麾下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官至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武安军承宣使、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追赠宁国军节度使。.

新!!: 建炎和王贵 (南宋) · 查看更多 »

王时雍

王时雍(),高凉郡(今广东高州)人。曾任吏部尚书,靖康元年二月任开封府尹。 靖康之变时为东京留守,为金军搜捕女俘最为卖力,。后拥立张邦昌为皇帝,成立伪楚政权。并被张邦昌封为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南宋建炎元年九月,宋高宗下诏,将其与张邦昌一起在潭州诛杀。 Category:北宋吏部尚书 Category:北宋府尹 Category:北宋留守 Category:宋朝民变政权官员 Category:南宋被处决者 Category:高州人 Category:王姓.

新!!: 建炎和王时雍 · 查看更多 »

碣石镇

碣石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尾市所代管之陆丰市(县级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 全镇总面积为118.36平方公里,海岸线40.3公里。地理上分碣北、碣石、碣南三片,而行政上则分为37个行政村及4个社区,总户籍人口约23万。 作为陆丰三大经济强镇及陆丰五大港口之一,碣石镇2005年的GDP达到34.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62亿元。也因悠久的历史与强大的经济活力,被国务院及中共广东省委等授予“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一级渔港”等荣誉称号。.

新!!: 建炎和碣石镇 · 查看更多 »

祠部司

部司,礼部官署名称。 魏晋南北朝置祠部郎曹,长官为祠部郎(祠部郎中),隶属祠部尚书,掌管参议、制定郊祀宗庙礼仪制度。祠部曹分为祠部、仪曹二个郎曹。北齐祠部郎曹专管祠祀医药、死丧赠赐,祠部曹分为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个郎曹。 隋朝改为祠部司,为礼部四司第二司,设祠部侍郎从五品、祠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祠部郎、祠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祠部郎中、祠部员外郎的旧名。祠部郎中从五品上,祠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僧尼簿籍和有关事务。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禋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禋大夫、司禋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祠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禋司(职祠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禋郎中(职祠郎中)、司禋员外郎(职祠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祠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祠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管理祠祭、国忌、休假日期、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颁发度牒。祠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祠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祠部郎中从六品、祠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全国祀典、道释、祠庙、医药政令,兼领医官磨勘、医生试补。建炎三年(1129年),兼领膳部司,隆兴元年(1163年)祠部司省并。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祠部,设祠部郎中正五品一人、祠部员外郎从五品一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祠部改为祠祭清吏司。.

新!!: 建炎和祠部司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新!!: 建炎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新!!: 建炎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 查看更多 »

种师道

种师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洛陽(今屬河南)人。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为种世衡第七子种记的长子,人称老种经略相公,弟种师中称小种经略相公。.

新!!: 建炎和种师道 · 查看更多 »

秦國魯國大長公主

國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趙姓,本名无记载,為北宋宋仁宗的第十皇女,母昭淑貴妃。.

新!!: 建炎和秦國魯國大長公主 · 查看更多 »

秦国康懿长公主

国康懿长公主(),宋哲宗第三個女兒,昭怀皇后(时为婕妤)所生。 公主于绍圣三年六月生,绍圣四年六月始封懿康公主,自幼深受父母疼爱。宋徽宗即位,改嘉国公主,后又改庆国公主。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改韩国公主,下嫁驸马潘正夫。次年,改封淑慎帝姬。公主嫁入潘家后,持家有道,與丈夫恩爱和睦,受到皇室的好评而被赞扬为“皇室贤姬”。靖康之乱汴京沦陷,公主与贤德懿行大长公主都是先朝帝女,因而被留在汴京而安然无恙。 宋高宗建炎元年六月,宋室废除“帝姬”制度而恢复公主称号,于是公主又被改封吴国长公主。此后公主一家暂时避居婺州。建炎三年秋,公主到越州觐见堂弟宋高宗,献上玉管笔、小玉山、奇画等物试图讨好宋高宗,被婉言拒绝。之后,战祸延绵至江南一带,吴国长公主一家又被迫继续南下避乱。在南方奔波数年后,局势稍定,于是公主绍兴四年(1134年)入见宋高宗,其亲生子潘尧卿等五人每人皆进官一等。绍兴七年(1137年)公主又上奏称:“祖宗以来,驸马都尉石保吉、魏咸信、柴宗庆都授官使相。今潘正夫历事四朝皇帝(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在汴京遭金军包围之时,曾建议早日迎接陛下登基,到杭州行朝仓促渡江时又指出过卫兵不足,事先应预防不测,请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宋高宗不许。绍兴八年(1138年)再入见宋高宗,遂留住宫中三日。当时酷暑,皇帝数次设宴招待她,每次都特地让仪表端正才接见她。公主又数次为潘正夫推恩,宋高宗说:“官爵怎么能私下授予?况今日朝廷事务繁多,无空闲处理。”又当时赵鼎为相,正反对群臣恢复新法,所以不待见拥护新法的潘正夫,但对公主本人还是比较尊重。赵鼎下台后,潘正夫才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给事中刘一正上奏此非朝廷旧制,恐成为后世援例,宋高宗于是下诏:“哲宗皇帝现今只剩孟忠厚、潘正夫为近亲,旁人不得援例。” 宋高宗生母显仁太后从金国归宋,宋高宗下令让公主与秦国鲁国大长公主在路上迎接。绍兴十九年(1149年)公主再次入朝。其子潘长卿、潘粹卿、潘端卿都在公主请求下,从团练使升为观察使。宋孝宗即位,公主进封秦国大长公主。隆兴二年(1164年)秋大长公主逝世,谥号康懿。 公主在世时,潘正夫官至少傅,封和国公;其子潘温卿为宁国军承宣使,潘长卿宁江军承宣使,潘端卿昭信军承宣使,潘清卿容州观察使,潘墨卿、潘才卿并带团练使。潘正夫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去世,赠太傅。.

新!!: 建炎和秦国康懿长公主 · 查看更多 »

秦桧

檜(),字會之,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江宁)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补密州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禍後隨同徽、欽二帝被擄到金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回到南宋。此後出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獨攬相權十九年。因其力主对金议和,并促使宋高宗杀害抗金将领岳飞等,被民间广泛视为汉奸、卖国贼,元編《宋史》列入奸臣。.

新!!: 建炎和秦桧 · 查看更多 »

秀安僖王夫人

安僖王夫人张氏,中国宋朝时期皇族女性,为宋太祖后裔、宗室赵子偁夫人,宋孝宗赵昚的生母。 据说,张夫人梦见有人拥着一只羊给他:“以此为识。”之後就有了身孕,建炎元年(1027年)十月戊寅日在秀州青杉闸的官舍生下赵昚,红光满室,如日正中。稍大了些,命名赵伯琮。后来赵伯琮过继给宋高宗,改名赵昚,即位后,追封父亲为秀王,谥号安僖。母亲为秀安僖王夫人。 隆兴五年(1167年),秀安僖王夫人去世。 除宋孝宗外,赵子偁的长子赵伯圭也是张夫人所生。.

新!!: 建炎和秀安僖王夫人 · 查看更多 »

程昌寓

程昌寓,宋朝軍事將領。 建炎三年(1129年)冬十月,兀朮率領的金兵圍困蔡州,被宋朝守臣程昌寓擊敗。 甲午,蔡州知州程昌寓放弃蔡州,率军向南撤退。 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廿九己巳,程昌寓遣派将军杜湛在松滋县擒获李合戎。 紹興元年(1131年),程昌寓鎮壓楊麼軍,高宣受命打造八車戰船,以人力踏車行駛,非常便捷。.

新!!: 建炎和程昌寓 · 查看更多 »

紹興 (南宋)

紹興(1131年-1162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二个也是最後一個年号,共计32年,有承繼前業,振興昌盛又或是紹奕世之宏修,興百年之丕緒之意。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沿用。.

新!!: 建炎和紹興 (南宋) · 查看更多 »

織里鎮

織里鎮是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轄鎮,位於吳興區東部,北依太湖,南靠318國道和長湖申航道,歷史上因織造業興盛而得名,史料中就有「遍聞機杼聲」的記載。織里鎮先後進行了兩次行政區劃調整,現在的織里鎮由原織里、晟舍、太湖、軋村、漾西5個鄉鎮合併而成,區域面積135.8平方公里,轄46個行政村、9個居民會,總人口22萬人。.

新!!: 建炎和織里鎮 · 查看更多 »

维扬之变

维扬之变,南宋建炎二年(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至建炎三年二月,金朝对南宋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作战。 建炎二年四月,金灭北宋后,南宋东京留守宗泽曾先后二十余次上表宋高宗,请求还京开封府,以定天下之心,北上收复失地。但被朝廷阻挠,宗泽忧愤成疾而卒。宗泽死后,宋朝以杜充为东京留守。杜充不信用义军首领,因而大失人心,致使将士离散过半,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的军民联合抗金的形勢急转直下。 金太宗知道宗泽已死,决定再次南下攻宋。东西并进的,以扬州为主要目标,意图推翻南宋。命完颜娄室率西路军攻陕西,牽制西夏;命完颜银术可留守太原,耶律余睹留守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镇守后方;命完颜宗翰率主力中路军、完颜宗辅率东路军在黎阳津(今河南省浚县东南)会合,南下进攻南宋行都扬州。 宋朝听说金军再次南下,急忙部署江淮防务,命御营左军统制韩世忠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率军至东平府,命中军统制张俊自东京率军至开德府(今河南省濮阳市);命马扩为河北应援使,组织河北军民策应韩世忠、张俊两军作战。命令扬州守军修城疏浚护城河,加强防御,沿淮诸军练习水战。完颜宗翰与东路军在黎阳津会师后,在九月进克冀州,在清平(令山东省高唐西南)再败马扩军。十一月,金军攻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宋将姚端乘其不备,夜袭金营,完颜宗翰赤足而逃。十一月十五日,完颜宗翰回师再攻濮州,姚端率部突围。金軍连克德州、淄州、济南府、大名府等地。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完颜宗翰又攻陷徐州,在滕县兵分两路,完颜宗翰亲自率主力至沭阳,击退韩世忠,命将拔离速、耶律马五率骑兵万余人攻打扬州,韩世忠退保宿迁,被金军赶上,弃军从海路逃往盐城,部众溃散。宋朝对战局情况不明,对防备淮河还是守卫长江迟疑不決,沿淮守军士气低落,不战自溃,金军得以长驱直入。二月,金军又连克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天长军(今安徽省天长市)等地。二月初三,宋高宗得知金军逼近,于是仓促南渡长江,逃往杭州。金军率领轻騎进占扬州,追至瓜洲渡(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因为没有水军,停止追击。完颜宗翰军南进途中,受到淮西军民的袭击,加上人马疲惫,害怕孤军深人不利,于是在大掠之后,撤军北去。.

新!!: 建炎和维扬之变 · 查看更多 »

真腊

真腊(;;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新!!: 建炎和真腊 · 查看更多 »

璽是帝王用以署名的印章,武则天以后则多以宝名之。「璽」字的由來是秦始皇以和氏璧(一說是用藍田玉)製造玉璽,璽為印記之意。古時不少國家的君主均有專用的印章為印記,其中又以秦始皇的傳國璽最为知名。現代也以「璽」稱呼國家使用的印章,稱為國璽。.

新!!: 建炎和璽 · 查看更多 »

無為軍

无为军,中国宋朝的行政区划——军。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分庐州设置无为军,治所在巢县城口镇(今安徽省无为县无城镇)。领巢县、庐江二县。至道三年(997年),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东西,无为军属淮南西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一度被金朝占领。南宋时领巢、无为、庐江三县。淳祐二年(1242年),改听沿江制置使节制。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无为军为无为路。至元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明清为无为直隶州。康熙六年(1667年),无为州改属安徽省庐州府。 Category:宋朝的军 Category:安徽的军 Category:芜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无为县 Category:97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建炎和無為軍 · 查看更多 »

留守 (官職)

留守是古代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官職之一,本指「留置駐守」之意。中国隋代以後,臨時駐守京師、陪都或險要地區之職,以其義稱「留守」,其業務即以軍事武力鎮守,並被賦予臨時的行政權責。.

新!!: 建炎和留守 (官職) · 查看更多 »

牛首山

牛首山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低山丘陵,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主峰海拔242.9米,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又名天阙山。 自南朝起,牛首山一带佛教鼎盛,是佛教牛头禅发祥地,有宏觉寺和始建于唐朝的宏觉寺塔。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岳飞在牛首山、韩府山一带大败金兀术,抗金故垒至今犹存。牛首山南麓还有明三宝太监郑和墓。.

新!!: 建炎和牛首山 · 查看更多 »

独松关和古驿道

松关和古驿道位于浙江省安吉县独松岭。独松关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抵御北方敌兵的重要关隘,始建于宋建炎年间。古驿道是古代临安(今杭州)至建康(今南京)的陆路捷径要道,地势险隘。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独松关和古驿道 · 查看更多 »

白银市

白银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处黄河上游,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缘此而得名。又因铜矿储量和开采在全国地位显著,得“铜城”别名。.

新!!: 建炎和白银市 · 查看更多 »

韩世忠

韓世忠(),字良臣,绥德州(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官至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封咸安郡王(从一品),太师致仕,赠通义郡王,追封蕲王、谥“忠武”。原配白氏死後,梁紅玉成為韓的正妻。.

新!!: 建炎和韩世忠 · 查看更多 »

韩嘉彦

韩嘉彦,中国北宋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韩琦第五子。.

新!!: 建炎和韩嘉彦 · 查看更多 »

韓靜觀

韓靜觀(),一作韩静,北宋宋钦宗的妃嫔。北宋时为正五品才人。 靖康之難時,她為金军俘虏,途中有了身孕(胎兒生父不明)。押运到金国后,建炎元年(金国天会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韓靜观在宋钦宗处生下一男孩,早殇。韩静观後成为完颜斜保的姬妾。.

新!!: 建炎和韓靜觀 · 查看更多 »

草屯敦和宮

草屯敦和宮,位於臺灣南投縣草屯鎮敦和路73號,是一座主奉財神玄壇真君的道教廟宇,建廟於1816年,其中以銅製162尺趙天君財神爺像安奉於七樓頂最具特色,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趙天君武財神銅像。.

新!!: 建炎和草屯敦和宮 · 查看更多 »

靖康

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是宋钦宗的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2年,有安定富足之意。.

新!!: 建炎和靖康 · 查看更多 »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祸、靖康之亂、靖康之难、靖康之耻、丙午之耻,是指中國宋朝的1126-27年,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北宋京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擄走北宋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乎全部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的重大戰爭及災難。城破於宋欽宗靖康元年(丙午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因而得名。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秋,金軍借張覺事變,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斡離不(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粘沒喝(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攻佔河北,河南等地,渡過黃河,南趨汴梁。宋徽宗見勢危,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徽宗在幕後主政,同时为南逃準备。 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完顏宗望率金兵東路軍進至開封府城下,包圍北宋首都,因京城守禦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宗望脅逼宋議和後撤軍,即宣和和議,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宋欽宗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並割讓中山、河間(今屬河北)、太原三鎮。同年秋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西路軍破太原,此前欽宗早已將李綱罷相;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兵臨汴京,圍城一個月後,城破。1127年春,金軍俘宋徽、欽二帝及大批皇族北去,北宋滅亡。.

新!!: 建炎和靖康之变 · 查看更多 »

青山灵安尊王

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青山王、靈安尊王,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除了原有的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頗具司法神的職能,相當於三邑的城隍爺,故青山王配祀有判官、陰陽司等諸司幕僚、謝范將軍等神,也常常有出巡、暗訪等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緝捕惡鬼凶神。 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則在《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一書中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與王爺信仰有關。隨著泉州三邑移民在臺灣的開墾,臺灣的青山王信仰也日益擴大,其最有名的廟宇是臺北市的艋舺青山宮。.

新!!: 建炎和青山灵安尊王 · 查看更多 »

顧文

顧文,生卒年待考,南宋政治人物、诗人,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

新!!: 建炎和顧文 · 查看更多 »

顯仁皇后

顯仁皇后(1080年—1159年),即韋賢妃,開封人,宋高宗之母。.

新!!: 建炎和顯仁皇后 · 查看更多 »

行在

行在(漢語拼音:xínɡ zài;古譯:Quinsay),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指在名义上并非帝都,但实际上是皇帝、皇宫和朝廷所在并行使首都职能的地方。因帝權年代以皇帝為中心,被称为行在的地方是彼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例如圓明園、或咸豐北狩熱河時的避暑山莊,而陪都、行宮则未必。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傳下·呂諲傳:「肅宗即位于靈武,諲馳赴行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僖皇行在住于成都,令孜與敬瑄相與交結,事盜國柄,人皆畏威。」 舊時皇帝巡幸的行宮亦稱為行在,鞏華城沙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眾多行宮等,只要是皇帝所在皆稱之。陪都成為行在后,反而經常成為政治中心。.

新!!: 建炎和行在 · 查看更多 »

香港新界鄧氏

香港新界鄧氏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中的一個氏族,族人原居於中國江西及福建等地。北宋初期,居於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白沙鄉的鄧漢黻徙遷往廣東;南宋末年,另一支原居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的族人亦由鄧小平率領在廣東嘉應州吉梅鄉開基。.

新!!: 建炎和香港新界鄧氏 · 查看更多 »

马扩

扩字子充,熙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父马政,母田氏。政和八年(1118年)考取武举,赐武举上舍出身,授承节郎、京西北路武士教谕。宣和二年(1120年)九月,随父出使金国。后力主抗金。五年(1123年)三月五日,面见徽宗,面陈本朝兵威不立故也,特除武翼大夫、忠州刺史兼阁门宣赞舍人。六月,转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靖康二年(1127年)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西山和尚祠被俘,金军右副元帅完颜宗望赦之,欲授官职,扩辞不受。宗望准其設置酒店過活。建炎二年,马扩拥戴徽宗子信王趙榛,在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县东)筑寨抗金。三月,受信王所遣赴行在乞兵。四月,至东京见留守宗泽,随即赴行在见高宗,特迁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院副都承旨、河外兵马都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上奏四事于高宗,请朝廷用人不疑,高宗从之。五月,率乌合之兵北进,诏令不准一人一骑渡河,会金兵南侵,受东京留守宗泽节制,屯兵大名府,直取洺州、赵州和真定府。七月,金军三路大军陷五马山寨。十月,马扩转攻清平(今山东临清),与金右副元帅完颜宗辅大军战于城南。兵敗後至扬州,上疏待罪,诏降三官为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罢军职。三年三月,复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充枢密都承旨兼知镇江府事。四月,以在苗刘之变中往来其间为由,停官永州居住。绍兴元年(1131年),降授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许自便。二年(1132年),为河南二广安抚司都统制兼参议官,不久弃官归。三年(1133年),为江淮荆浙诸军事都督府参议官。四年(1134年)十月,复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晚年官亲卫大夫、利州观察使。七年(1137年)二月,知鼎州。八年(1138年),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十一年(1141年)五月,乞宫观。二十一年十二月己丑卒。著有《茅斋自叙》、《续自叙》等。.

新!!: 建炎和马扩 · 查看更多 »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别称“天中”、“驿城”、“驿都”,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南接信阳市,西达南阳市,西北界平顶山市,北临漯河市、周口市,东邻安徽省阜阳市。地处豫西山区东缘和豫东平原区交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主要为淮河流域,有洪河、汝河、泌阳河等河流。全市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人口695.55万。 古为“豫州之中”的天中故土,因此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在古代为豫州、蔡州、汝宁府等州治府治,自古便为重要州府,至今仍留有蔡国故城、汝南古城、南海禅寺等遗址。驻马店市亦是秦朝丞相李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志怪小说《搜神记》作者干宝故里,重阳节和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新!!: 建炎和驻马店市 · 查看更多 »

驾部司

驾部司,兵部官署名称。 魏晋南北朝始置驾部郎曹,长官为驾部郎(驾部郎中),隶属左民尚书,掌管车舆畜牧。西晋北魏前期设驾部尚书,直属尚书省。东晋南朝隶属左民曹(左民尚书)。北魏后期和北齐隶属殿中曹(殿中尚书)。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驾部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主官为郎中。北周隶属夏官府,主官为中大夫。 隋朝改为驾部司,为兵部四司,设驾部侍郎、驾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驾部郎、职方驾部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驾部郎中、驾部员外郎的旧名。驾部郎中从五品上,驾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本乘、厩牧、驿传的政令,具体事务由太仆寺管理。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舆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舆大夫、司舆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驾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驾司,正副官员改为司驾郎中、司驾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驾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驾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驾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驾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驾部郎中从六品、驾部员外郎正七品,马政归枢密院。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以太仆寺并入。金朝、元朝兵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驾部,设驾部郎中正五品、驾部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车驾清吏司。.

新!!: 建炎和驾部司 · 查看更多 »

高邮军

高邮军,北宋时设置的军。 开宝四年(971年)置,治所在高邮县(今江苏省高邮市)。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升为承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置为军,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高邮、兴化等市地。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高邮路。 Category:宋朝的军 Category:江苏的军 Category:扬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州行政区划史.

新!!: 建炎和高邮军 · 查看更多 »

魏行可

魏行可(),福建建安(今建瓯市)人。 建炎二年(1128年),补右奉议郎,假朝奉大夫、礼部侍郎,充河北金人军前通向使,兼河北、京畿抚谕使。到达澶渊后,被金人拘执不遣。 绍兴六年(1136年),在金国去世。 Category:建瓯人 Category:魏姓.

新!!: 建炎和魏行可 · 查看更多 »

趙偲

赵偲(),宋朝皇子、封越王。宋神宗赵顼的十四子(遗腹子),生母林贤妃。 元豐八年(1085年)八月生。元祐元年(1086年)八月賜名,授檢校太尉、武成軍節度使,封祈國公。八年(1093年)五月,加開府儀同三司。紹聖五年(1098年)三月,改武安軍,進封永寧郡王。元符二年(1099年)二月出閤。五月,改鎮安、集慶等軍,進封睦王。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改清海、鎮海等軍,遷守司徒,進封定王。九月,改武寧、武勝等軍。 崇寧元年(1102年)三月,改成德、定武等軍,遷守太保、真定尹。二年(1103年)五月,改淮南、永興等軍,揚州、雍州牧。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改荊南、泰寧等軍,荊州、兗州牧,進封鄧王。三年(1109年)正月,改鳳翔、山南西道,遷守太尉,鳳翔、興元牧,進封越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遷太傅。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改永興、成德等軍,遷太師,雍州、真定牧。二年(1127年),太上皇赵佶被金朝虏到青城,父老道遇赵俁、趙偲二王,哭着说:“愿与王俱死。”徐秉哲捕拿为首的父老,将其杀,派兵卫送二王到金营,金兵北掳至庆源境上,赵俣饿死,越王赵偲至韩州,建炎三年(1129年,金天会七年)八月,趙偲去世。 南宋绍兴初年,有个叫崔绍祖的人到寿春府,自称越王次子,受太上皇蜡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兴师恢复江山。镇抚使赵霖上报皇帝。宋高宗将他召赴行在,事情败露,送台狱伏罪,在越州被棄市。 清代董鄂氏出身的尚书铁保自称赵偲后裔。.

新!!: 建炎和趙偲 · 查看更多 »

趙士歆

韶王趙士歆(《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慶元二年九月)癸巳,嗣濮王士歆薨,追封韶王。」),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第十二代嗣濮王趙仲湜第十一子,第十六代嗣濮王。.

新!!: 建炎和趙士歆 · 查看更多 »

趙不儔

平郡王趙不儔(《宋史·卷四十·本紀第四十·寧宗四》:「(嘉定十年七月)丁亥,嗣濮王不儔薨。」),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咸安郡王趙士銖第四子,第十九代嗣濮王。.

新!!: 建炎和趙不儔 · 查看更多 »

趙栻

和王趙栻(),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七子,生母楊修容,同母姐姐顺淑帝姬。 政和元年(1111年)六月出生,九月賜名趙栻,授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廣國公。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正三公官名,改授檢校太保。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改定武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南康郡王。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改瀛海、安化軍节度使,檢校太傅,進封和王。赵栻随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所虏,次年即建炎二年(1128年,金天会六年)九月,被自己的異母兄趙㮙謀殺,年十八岁。.

新!!: 建炎和趙栻 · 查看更多 »

趙椅

嘉国公趙椅(),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二十六子,生年在1118年,生母安妃刘氏(追赠明節皇后)。重和元年八月廿三癸酉(1118年9月10日),宋徽宗封子赵椅为嘉国公。随后靖康之变爆发,趙椅等宋徽宗几个幼子都没有来得及封王爵。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廿六日,嘉国公趙椅死在五国城,年十三岁。.

新!!: 建炎和趙椅 · 查看更多 »

趙楷

趙楷(),宋徽宗第三子,封鄆王,母貴妃王氏(大王贵妃)。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一月出生。崇寧元年(1102年)二月,賜名赵煥,授檢校太尉、奉寧軍節度使,封魏國公。八月改名趙楷。十一月,改鎮安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高密郡王。大觀二年(1108年)正月,改鎮東軍,守司空,進封嘉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正官名,改授太保。六年(1116年)二月,遷太傅,武寧、保平軍節度使,徐州、陝州牧。八年(1118年)閏九月,遷荊南、寧江軍節度使,江陵、夔州牧,進封鄆王。 趙楷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樣是個琴棋書畫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聰明伶俐,尤其喜歡繪畫,深得徽宗寵愛。封魏國公,晉高密郡王、嘉王,成年後又破例授予太傅的尊號,官拜提舉皇城司,可以出入禁省。後來欽宗即位,改鎮鳳翔、彰德軍。靖康初年與諸王北遷。 趙楷是中國歷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他曾經偷偷參加重和元年(1118年)的科舉,他文彩非凡,一路披靡,進入了科舉最後一級的殿試,發揮出色,奪得頭名狀元。宋徽宗知悉後因怕被天下人說閒話,於是點了第二名(榜眼)王昂為狀元,但實際上狀元仍是趙楷。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中,当金军攻破开封时,他与其他的皇室宗亲一起被金人俘获,押到了北国,建炎四年(1130年,金天会八年)六月廿六日,趙楷死於韓州。.

新!!: 建炎和趙楷 · 查看更多 »

趙樞

肅王趙樞(),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五子,生母不详,崇寧二年(1103年)六月出生,九月賜名趙樞,授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吳國公。大觀二年(1108年)正月,改任集慶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安郡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正三公官名,改授檢校太保。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改保平、武寧軍,遷太保,進封肅王。靖康初年,金军围京城,要徽宗子弟为人质,且要求割让两河(河北、河东)。于是宋钦宗遣宰臣张邦昌从枢使斡离不军,被金朝人扣留,相约等到割地后遣还趙樞,而挟之北去。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年)十月,趙樞去世。.

新!!: 建炎和趙樞 · 查看更多 »

趙汝愚

趙汝愚(),字子直。宋朝宗室,原籍饒州餘幹,祖父於南宋建炎年間遷居崇德洲錢(今桐乡市洲泉鎮)。考取狀元,曾與韓侂冑等人強迫宋光宗內禪,擁立宋寧宗,任宰相,後遭韓侂冑排擠,貶謫而死。諡忠定。.

新!!: 建炎和趙汝愚 · 查看更多 »

路 (行政区划)

路是中国宋朝、金朝、元朝时行政区划名称,明朝废除;陳朝也有名為“路”的行政區劃。.

新!!: 建炎和路 (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路允迪

路允迪,字公弼,河南應天府宋州人。宋朝政治人物,官至给事中。.

新!!: 建炎和路允迪 · 查看更多 »

黃天蕩 (古地名)

黃天蕩是中國的一個古地名,位於南京市東北和镇江西北部的長江南岸的相连接处,具體区划位置在今天镇江句容市的下蜀镇、宝华镇和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的部分地区。这里的黃天蕩的「蕩」是指「江边大片的芦苇地」的意思。 黃天蕩為歷史上著名的戰場之一,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韓世忠、梁紅玉夫婦曾以8000兵力在此圍困金國南征大將兀朮10萬大軍達48天之久,最後逼得兀朮以重金收买当地一秀才,献计疏通老鹳河突圍而出,史稱「黃天蕩之戰」。 黃天蕩的具體地理位置在栖霞山以东、宁镇山脉句容段(俗称茅山)以北、长江以南的一块地区,长江流经栖霞山时,向北划了一个弧,然后又折向南,在长江和茅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南北最宽10公里、东西最长40公里的区域。多年前,这里芦苇丛生、河汊密布。 现今的靖安街道(已并入龙潭街道),多年前叫静安镇,是韓世忠狙击金兀术的地方。现今南京和镇江的界河,叫便民河,俗稱「枪挑河」。其前身稱老鹳河,当年金兀术疏通老鹳河时,事發突然,没有准备鐵鏟,就命士兵用手中的矛槍为工具,河以此而得名。 Category:南京古地名 Category:镇江地理 Category:镇江历史.

新!!: 建炎和黃天蕩 (古地名) · 查看更多 »

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書,漢代以降沿用此官職。唐代改稱門下侍郎,屬於宰相之一。金朝、元朝时废除。.

新!!: 建炎和黃門侍郎 · 查看更多 »

黃潛善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宣和六年甲辰科進士出身,是一位宋朝奸臣。 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進士,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徽宗時任左司郎,政和、宣治年間,任欽差大臣察訪陝西、河東震災區,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 之後,被拔擢至戶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率兵入援。張邦昌僭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制拜潛善為副元帥。 靖康二年,康王登基,拜中書侍郎。 建炎元年,此時宋高宗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但李綱將奏逐黃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黃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遂罷。此時的黃潛善主張和議,與虜人畫河為界,遭李綱駁斥。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御史張所也說黃潛善這個人姦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 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啟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建炎元年,又與汪伯彦貶逐李綱,官至广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左丞相。 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黃潛善卒于英州,葬於江西廬陵縣儒林鄉鳳凰洲劉家嶺。.

新!!: 建炎和黃潛善 · 查看更多 »

黄天荡之战

天蕩之战是在宋金战争中,宋军与金军在黄天蕩进行的一次水战。據《中国通史》载,黄天蕩位於今江蘇省南京市東北和鎮江市西北部的長江南岸相連接處,由此可推斷具體位置位於今日鎮江句容市的下蜀鎮、寶華鎮和南京市棲霞區龍潭街道的部分地區。.

新!!: 建炎和黄天荡之战 · 查看更多 »

黄裳 (北宋)

黃裳(),字勉仲,一字道夫,自号紫玄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黄裳”条,南剑州剑浦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人。宋朝官员。.

新!!: 建炎和黄裳 (北宋)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建炎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黄河夺淮

河夺淮指的是黃河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的历史。 北宋之朝,黃河與淮河大抵相安無事。雖自西汉以来,淮河多为黃河所侵,“多在泗(州)、凤(阳)以上”,“颍(上)、亳(县)、怀远之间”,但黃河少有入淮之事。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東京留守杜充,決黃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紹定五年(金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取金國睢州,圍歸德府。蒙古大軍在今商丘縣西北決河,河水奪濉水入泗。稍後蒙古軍又在今開封市北決河,河水奪渦水入淮。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黃河在開封、祥符、陳留、杞、太康、通許、鄢陵、扶溝、洧川、尉氏、陽武、延津、中牟、原武、睢州等縣15處決口,河水共侵奪穎、泗、渦、淮四條河流的河道入海。“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数百年矣”,明隆慶年間,潘季馴治河,黃河方固定於明清河道達三百年。破釜塘、白水塘、富陵湖、泥墩湖、万家湖等陂塘和小湖连接成洪泽湖。淮河长期不再有入海口,改在三江營匯入長江。 清朝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再度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道,此後黃河大致以山東济水(古代山东大清河乃济水,并非今天大清河)河道為入海口至今。 在此前和此後,統治者也以扒開堤岸的方式迫使黃河改道,但都不稱為黄河夺淮。.

新!!: 建炎和黄河夺淮 · 查看更多 »

黄河改道

河改道指黄河河道发生较大幅度的变迁。历史上,黄河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民间常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改道最北时,流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时,流经淮河,汇入长江。據歷史記載,公元前602年至1946年間,黃河决口泛滥1593次,发生较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有6次影响巨大,称为“六大迁徙”,涉及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历史上黄河改道,除了极少数时候是由于人为原因直接造成的以外,基本上是黄河自行溃决而成的,多发生在唐代以后。.

新!!: 建炎和黄河改道 · 查看更多 »

鼎州 (北宋)

鼎州,北宋时设置的州。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置,治所在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市),属荆湖北路。以神鼎出于其地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汉寿、沅江、桃源等市县地。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升为常德府。建炎四年(1130年),武陵县人钟相在县境唐封乡起义,称楚王,年号天载,鼎、澄、潭、岳、辰等州凡19县均响应,声势浩大,震撼宋廷。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湖南的州 Category:常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益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0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建炎和鼎州 (北宋) · 查看更多 »

龍躍頭

龍躍頭(Lung Yeuk Tau),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以北,龍山山腳,麻笏河以東。俗名龍骨頭、龍屈頭或龍嶺,該地有山名龍躍嶺,相傳有龍跳躍其間而得名。 現今可考龍躍頭的最早居民爲宋代末年從潮州揭陽縣遷居而來的彭氏一族,惟彭氏在龍躍頭活動的歷史記錄甚少,而彭氏在該段時間的人丁相對單薄。元朝末年,原籍江西吉水的鄧氏鄧季琇(外號松嶺)遷移到龍躍頭,原龍躍頭彭氏出走至西南方的粉嶺圍定居,形成今天的「粉嶺彭氏」。自鄧季琇於龍躍頭開村(即老圍)立業,龍躍頭鄧氏至今已歷800多年,因--孫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莊,形成現時的五圍六村,成爲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鄧氏的其中一個聚居處,據說龍躍頭鄧氏在歷史中某些時段的勢力更曾超越比其更早來到新界定居錦田、廈村一帶的鄧氏族人。.

新!!: 建炎和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范如圭

范如圭(),字伯达。福建建阳人。 建炎年间(1127~1130年),中进士。荐召试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因指责秦桧,奉祠归乡。后任邵州、荆南府通判。秦桧死后,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改利州路提点刑狱。 Category:宋朝進士 Category:建阳人 Y.

新!!: 建炎和范如圭 · 查看更多 »

胡铨

胡铨(),字邦衡、号澹庵,谥号忠简,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卒諡忠簡。與歐陽修、楊邦乂、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

新!!: 建炎和胡铨 · 查看更多 »

郭浩

郭浩,南宋初年将领,字充道,德顺军陇干城(今甘肃静宁)人。.

新!!: 建炎和郭浩 · 查看更多 »

郑义门古建筑群

郑义门古建筑群位于中国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开始倡义居同炊,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大火,共历十五世三百余年未曾分家,在推崇孝行的时代闻名全国,史称郑义门。郑义门古建筑群以郑氏宗祠(清嘉庆二年重建)为中心,四周分布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玄麓八景、宋濂故址、崇义桥、老佛社、圣谕楼、昌七公祠、垂裕堂等元明清建筑五十余处。.

新!!: 建炎和郑义门古建筑群 · 查看更多 »

郑绅

郑绅(),北宋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郑绅是宋徽宗显肃皇后之父。开始为直省官,政和元年(1111年)二月,宋徽宗册封郑氏为皇后。郑绅因皇后而贵,宋徽宗以太子少师郑绅为开府仪同三司。宣和五年(1123年)十一月,宋徽宗以郑绅为太师。为镇南军节度使。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宋钦宗封太师、沂国公郑绅为乐平郡王。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太师、镇南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乐平郡王郑绅,谒告往江浙改葬。未几而亡,谥僖靖,追封南阳郡王。.

新!!: 建炎和郑绅 · 查看更多 »

阮閱

阮閱,宋朝人,字閎休,一字美成,自號散翁,亦號松菊道人,舒城(今安徽省舒城縣)人。 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榜名美成,初為錢塘幕官,後以戶部郎官出任知巢縣。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知晉陵縣。宣和中期,為郴州太守。建炎初年,知袁州《郡齋讀書志》附志二。晚年寓居宜春。著有《詩話總龜》、《郴江百詠》、《巢令君阮戶部詞》一卷、《總龜先生松菊集》五卷。.

新!!: 建炎和阮閱 · 查看更多 »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一座始创于西晋的佛寺,位于鄞州区五乡镇宝幢鄮山西麓,以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命名,相传寺中藏有释迦牟尼顶骨舍利。佛寺在南宋被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五”,同时也是日本临济宗祖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寺院屡兴屡废,初为律宗,后改禅宗,现有建筑多始建于元、明、清三朝,且多为清代重建。1992年修复、扩建后,共有建筑600余间,占地12.46万平方米。1983年4月,阿育王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成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对外交流史中的作用,阿育王寺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

新!!: 建炎和阿育王寺 · 查看更多 »

赣榆区

赣榆区,秦汉时写作赣揄,古称怀仁、竹庭,又称榆城,常被简写作干于,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的苏鲁交界处,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南麓,北通滨海名城青岛,南襟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总面积1363平方千米,辖15个镇,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94.94万人。 赣榆历史悠久。上古属东夷,“赣揄”的地名始见于秦代,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2014年7月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新!!: 建炎和赣榆区 · 查看更多 »

赵训

趙训(),北宋皇子。 宋朝第九代皇帝宋钦宗赵桓的第三子。《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称之为:“训乃北地所生……后有自北至者,曰:‘渊圣小大王训,见居五国城’。”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所虏,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初六日,宋钦宗的郑夫人(郑庆云)生子赵训。其后命运不详。 .

新!!: 建炎和赵训 · 查看更多 »

赵柱

趙柱(),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三十四子,母亲是婉容阎宝瑟。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所虏,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二十七日,宋徽宗的阎婉容生子赵柱。其后命运不详。.

新!!: 建炎和赵柱 · 查看更多 »

赵旉

元懿太子赵旉(),是南宋高宗唯一的親生儿子,潘贤妃所生。.

新!!: 建炎和赵旉 · 查看更多 »

藍珪

蓝珪,宋朝宦官。 最初为康王赵构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跟从康王到金国行营。康王开元帅府,他和康履都主管机宜文字。赵构即位为宋高宗,蓝珪恃恩用事,与康履胡作非为。金兵入扬州,高宗驰马出门,跟随的只有他和康履等五六人,倍加炫耀,轻视外朝。经过吴江,他的党羽以射鸭为乐。至杭州,钱塘江观潮,供帐遮道。统制苗傅、武功大夫刘正彦等深恶宦官恣横,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高宗,斩杀康履,蓝珪也被捕,因其平日不及康履骄横,免遭杀戮编置到偏远州县。苗刘兵变被镇压下去后,高宗重新召回蓝珪,自武功大夫擢内侍省押班,後提升其为内侍省都知。.

新!!: 建炎和藍珪 · 查看更多 »

關羽信仰

羽信仰、或稱關公信仰、關帝信仰、關公信俗,是指把漢末三國時劉備的將領關羽神化的人物神信仰。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新!!: 建炎和關羽信仰 · 查看更多 »

葉夢得

葉夢得(),字少蘊,自號石林居士,宋朝人,原籍蘇州吳縣(今屬江蘇),居烏程(今浙江吳興)。父親葉助,母親為晁補之二姐。 早年師從晁补之、张耒,紹聖四年(1097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大观三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汝州,不久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知蔡州,移颍昌府。靖康元年,知杭州。宋室南渡後,任建康(江蘇南京)知府,致力於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授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与宰相朱胜非等不合,罢归湖州。後任江東安撫使。陳振孫說他“平生所歷州鎮,皆有能聲。” 葉夢得博學多才,能工詩。早年風格婉麗,中年學蘇東坡,南渡後多感懷時事之作。晚年居卞山下,奇石森列,藏書數萬卷,啸咏自娱,王士禛称其犹有北宋诗人遗风。叶梦得還在《云水录》中記載尿液中提制性激素的方法。著有《石林春秋谳》30卷、《春秋考》30卷、《建康集》、《石林詞》一卷、《石林诗话》一卷、《石林燕語》、《岩下放言》一卷、《石林奏议》十五卷等三十多種。.

新!!: 建炎和葉夢得 · 查看更多 »

葛勝仲

葛勝仲(),字魯卿,常州江陰(今屬江蘇)人。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進士,官杭州司理參軍。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爲兗州教授。政和四年(1114年),擢國子司業,六年,除國子祭酒。宣和元年(1119年),知汝州。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知湖州。紹興元年(1131年),罷歸,晚年寓居丹陽。紹興十四年(1144年),卒,諡文康。其婿章倧寫有《文康葛公行狀》。有《丹陽集》八十卷,已佚。.

新!!: 建炎和葛勝仲 · 查看更多 »

邢台市

邢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为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冲积平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古称邢州、钜鹿郡、顺德府。别称“牛城”拥有3500年建城史,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历史上先后为商祖乙,西周邢国,赵国信都、秦末汉初赵张耳和后赵石勒的都城。.

新!!: 建炎和邢台市 · 查看更多 »

锺相

锺相(),南宋初期民变领袖。 原是荆湖北路鼎州(今湖南常德市)的一个小商人。北宋末年,锺相在洞庭湖一代传播一种巫教(可能是摩尼教),仿照王小波、李順、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靖康之難時,锺相长子锺子昂招募一支300人的勤王民兵到达趙構即位的南京应天府,隨即被遣回乡。但锺相父子看到天下已經大亂,便将原来招募的民兵“团集在家,结成队伍,多置旗帜、器甲,意要作乱”。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原出身盗匪的京东西路东平府钤辖孔彦舟作亂,并杀到鼎州北面的澧州(今湖南澧县)。锺相乘着地方官们逃遁的机会,也發動叛亂自立為楚王,建立了割据政权,并很快占据了洞庭湖滨的大部分州縣,包括鼎州全境的武陵、桃源(今湖南桃源县)、辰阳(今湖南汉寿县)、沅江(今湖南沅江市)四县,澧州全境的澧阳、石门(今湖南石门县)、安乡(今湖南安乡县)、慈利(今湖南慈利县)四县,荆南府八县中的枝江(今湖北枝江)、松滋(今湖北松滋)、石首(今湖北石首市)、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四县和峡州宜都县,岳州华容县,辰州州治沅陵县,潭州十二县中的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宁乡(今湖南宁乡县)、湘阴(今湖南湘阴县)、安化(今湖南安化县)四县。 锺相軍和孔彦舟軍交鋒,孔彦舟軍击破锺相的大寨,俘虜并處死了锺相及其妻伊氏、长子锺子昂,然后北上投降了偽齊。锺相死后,澧州的餘部楊太转移到辰阳县,和锺相之子锺子义一起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势力。锺子义被稱为“太子”,楊華、楊廣等充當首領。楊太則因為年紀較輕,被稱為楊幺。.

新!!: 建炎和锺相 · 查看更多 »

鄭瑴

郑瑴,字致刚,南宋建州人。 政和八年进士及第,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尉,监南康酒税。入京擔任御史台主簿。 建炎元年(1127年),任監察御史,遷右司諫,升為諫議大夫。建炎三年(1129)三月,爆發苗劉兵變,鄭瑴立於庭中,當面斥責苗、劉二人,拜御史中丞。此時張浚派馮轓到杭州和苗、劉等曉以大義,苗傅聽說張浚已集結重兵,詔貶張浚為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鄭瑴上書為張浚開脫,又遣人密報張浚放慢行軍速度,使叛軍自行垮台。鄭瑴与李邴共同擔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復位,簽書樞密院事,執政百日而卒,年五十。謚忠穆。有《建炎復辟紀》一卷。.

新!!: 建炎和鄭瑴 · 查看更多 »

鄭慶雲

郑庆云,北宋宋钦宗的妃嫔。北宋时为正五品才人。 靖康之变時,她為金军俘虏,途中有了身孕(胎兒生父不明),押运到金国后,郑庆云被还给宋钦宗,建炎元年(即金天会六年)正月十七日,生下一女孩。建炎三年(即金天会七年)七月初六日又为宋钦宗生下一男孩,取名赵训。.

新!!: 建炎和鄭慶雲 · 查看更多 »

膳部司

膳部司,礼部官署名称。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始置膳部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北周为天官府属司,掌管宫廷饮食,膳部中大夫为长官。北齐为都官尚书下辖郎曹,管理侍官百司礼食菜肴。 隋朝设从属于礼部的膳部司,设膳部侍郎二员、膳部员外郎。掌管祭器、酒膳、食料。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膳部郎、膳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膳部郎中、膳部员外郎的旧名。膳部郎中从五品上,膳部员外郎从六品上。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膳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膳大夫、司膳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膳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膳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膳郎中、司膳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膳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膳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膳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膳部郎中从六品、膳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供进酒膳、祠祭牲牢礼料、藏冰供赐,领御厨、翰林司、牛羊司。元祐元年(1086年)由主客郎中兼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由祠部司兼职。渤海国也设膳部。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膳部,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精膳清吏司。.

新!!: 建炎和膳部司 · 查看更多 »

金部司

金部司,户部官署名称。 曹魏置金部郎曹,长官为金部郎(金部郎中),隶属度支曹(度支尚书),掌管审核全国库藏钱帛出纳帐籍、钱币铸造和有关度量衡的政令。晋朝南朝沿置。北魏前期以金部尚书为长官,太和年间改为郎曹,属于度支尚书。北齐沿置。 隋朝定制金部司,属民部四司,设金部侍郎、金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金部郎二人、金部承务郎一人。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金部郎中、金部员外郎的旧名。金部郎中从五品上一人,金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一人。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珍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珍大夫、司珍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金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金司,正副官员改为司金郎中、司金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金部司的旧名。中唐以后,户部诸司的职权多被侵废,职权归于三司使。北宋初年,设判金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金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金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废除三司使,设金部郎中从六品二人、金部员外郎正七品二人,管理平准、市舶、榷易、商税、盐、茶、香、矾岁入,下设左藏、右藏、钱帛、榷易、请给、知杂六案。建炎三年(1129年),太府寺合并入金部司,绍兴四年(1134年)再分置。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金部,设金部郎中正五品、金部员外郎从五品,管理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和赃罚的收折。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除金部,户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清吏司。.

新!!: 建炎和金部司 · 查看更多 »

釋道行

釋道行() ,號雪堂,又稱雪堂行或巨烏行,浙江衢州(今中國浙江省衢州市)人,俗姓葉,為宋朝衢州烏巨寺沙門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新!!: 建炎和釋道行 · 查看更多 »

長承

長承(1132年八月十一日至1135年四月二十七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崇德天皇。.

新!!: 建炎和長承 · 查看更多 »

长兴孔庙

长兴孔庙即长兴县学文庙,是旧时浙江省长兴县的最高学府和祭祀孔子的场所,位于今雉城街道县前西街人民广场东南、建设银行西侧。.

新!!: 建炎和长兴孔庙 · 查看更多 »

镇江府

镇江府,北宋时设置的府。 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置。为长江与大运河水运交通要冲。南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帅。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南侵后回师至此,为韩世忠所困。同年,加大使兼沿江安抚,以浙西安抚复还临安。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属两浙路。崇宁时,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七,口一十六万四千五百六十六。贡罗、绫。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扬中、金坛、溧阳、溧水等市县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镇江路。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丙申年,1356年),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十二月又改江淮府为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金坛等市地。同年十二月,改名镇江府。始属江浙行省,后直隶中央六部。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万历六年,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仍领三县。顺治初年,设镇海将军,乾隆年间裁撤。雍正八年(1730年),江宁府的溧阳县来属。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太平厅。终清一朝,领四县、一厅,考评冲,繁,疲,难。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

新!!: 建炎和镇江府 · 查看更多 »

镇海鼓楼

镇海鼓楼,又称镇海楼,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鼓楼东路60号,邻近镇海中学。是古时镇海县城军事设施的一部分,用于瞭望与报时,初建于后梁五代开平年间(公元907—910年),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是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所建的部分。1981年7月,镇海鼓楼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镇海鼓楼 · 查看更多 »

镇海文庙

镇海文庙又名镇海学宫,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原镇海县城)东北,大部与今镇海中学范围重合,是旧时镇海县的最高学府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学宫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后屡次重建,现尚存砚池、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镇海文庙泮池为鸦片战争时钦差大臣裕谦殉国之处,因而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镇海口海防遗址项目,而大成殿则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镇海文庙 · 查看更多 »

苏州城

苏州城或称苏州古城、姑苏城,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现为苏州市主城区所在,明清时又称苏州府城。.

新!!: 建炎和苏州城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苏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不包括已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新!!: 建炎和苏州市境内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苗劉兵變

苗劉兵變,又稱劉苗之變、明受之變,是建炎三年(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的兵變。兵變消息傳出後,苗、劉二人沒有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各地將領紛紛採取勤王平亂的立場,出兵鎮壓,苗傅和劉正彥見局勢失去控制,連忙奉宋高宗復辟,最後兩人被打敗,在建康被寸斬。.

新!!: 建炎和苗劉兵變 · 查看更多 »

蛤蟆酥

蛤蟆酥又名方酥,是揚州城東江都、高郵一帶的著名特產。由於表面佈滿芝麻,且外形呈正方形,看上去好像一隻蹲著的蛤蟆,故名「蛤蟆酥」。 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亦有一種類似的食品,名為「霸王酥」,原名亦為「蛤蟆酥」。.

新!!: 建炎和蛤蟆酥 · 查看更多 »

雲安軍

云安军,中国宋朝的行政区划——军。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以夔州云安县为云安军,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为军使,属于夔州路,治所在云安县(今重庆市云阳县),下辖云安县、云安监。北宋元丰年间,一万一千七十五户,口八千七百三十八口。贡绢。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云安县入军,军改为云阳州。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云阳州降为云阳县。.

新!!: 建炎和雲安軍 · 查看更多 »

雷進

雷进,南宋初年人。趁金军南下之机,跟随陈万信谋反。陈万信被平定后,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十四甲申,雷进重新反抗宋朝,改元人知,响应钟相起义。旋即被宋高宗派兵平定。.

新!!: 建炎和雷進 · 查看更多 »

耿南仲

耿南仲(),字希道(一作晞道),两宋时期官员,因在金军南下时主和而被认为误国之臣。.

新!!: 建炎和耿南仲 · 查看更多 »

虹口区

虹口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北部的一个市辖区。区名因上海浦的故道虹口港而得名,上海开埠前境内原分属上海与宝山两县。上海开埠后,成为继黄浦区外上海最早发展的地区。淞沪会战以前,虹口一度发展成为上海主要的粤籍居民和日籍居民社区,同时虹口也是上海最早的电影放映地和主要的电影放映中心。 目前,虹口区东部与杨浦区相接,南部与黄浦区、浦东新区相邻,西部连接静安区,北部与宝山区相交。虹口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目前,虹口区共设有四川北路、北外滩、嘉兴路、欧阳路、广中路、曲阳路、凉城新村和江湾镇等八个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23.49平方公里。街道下设222个居民委员会。.

新!!: 建炎和虹口区 · 查看更多 »

虹关村

虹关村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北部,北邻安徽省休宁县板桥乡,曾被誉为“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村民多为詹姓。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虹关古时曾出过明洪武年间吏部尚书詹同、詹徽父子,清嘉庆年间直隶州知府詹应甲等人。 虹关古以制墨闻名,20世纪中期逐渐没落。 现在村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虑得堂、顾汝堂、留耕堂、玉映堂、棣芳堂、玉鑑堂、礼和堂、继志堂、务本堂、从是堂、詹大有祖居、光裕堂和六顺堂等。村内著名的虹关古樟树龄已有千年,胸径3.4米,高26.1米。.

新!!: 建炎和虹关村 · 查看更多 »

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即柔福公主,宋徽宗第十女,母懿肅貴妃王氏,生于政和二年(1112年)。 相傳名為赵多富,幼名嬛嬛,無據。靖康之變時候18歲,尚未結婚,因其为帝女,被准折金银一千锭,送与金人抵折岁费。先被金將「野利」所脅,然後在押運途中被千戶「國祿」所占。送到金國後,她被獻給金太宗,并得一夜臨幸,後又被编入洗衣院,在洗衣院中被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完顏--)賞識而納為妾室,後來宗賢將她嫁給徐还。據韋妃說,柔福於绍兴十一年去世。其尸骨后随宋徽宗梓宫回到南宋,被追封为和国长公主安葬。.

新!!: 建炎和柔福帝姬 · 查看更多 »

恭福帝姬

恭福帝姬(),本名赵小金,為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在北宋滅亡前所生的最幼皇女,母不详。 《宋会要辑稿》称她在宣和元年(1119年)七月封恭福帝姬。但《开封府状》称在靖康之变时(1127年)恭福帝姬,刚刚周岁,金人不知,故没有被金人掳走,而又载金人称恭福帝姬已被乱兵所害,显然矛盾。建炎三年(1129年)薨逝,宋高宗追封妹妹为隋國公主。.

新!!: 建炎和恭福帝姬 · 查看更多 »

李合戎

李合戎,宋朝荆湖北路(今湖北省一带)江陵府松滋县人。在金军南下之机,聚众反抗宋朝,改元正法,响应钟相起义。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廿九己巳,程昌寓遣派将军杜湛在松滋县擒获李合戎。.

新!!: 建炎和李合戎 · 查看更多 »

杞姓

杞姓是中文姓氏之一,现行较罕见姓氏。.

新!!: 建炎和杞姓 · 查看更多 »

李宗吾

李宗吾(),四川富順自流井(今四川自貢市)人,清末與民國時期學者,以其著作《厚黑學》一書聞名於世,更由此自號「厚黑教主」。.

新!!: 建炎和李宗吾 · 查看更多 »

李纲

李綱(),字伯紀,祖籍邵武(今屬福建),生于无锡东乡胶山,故自号梁溪居士(梁溪为无锡古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與趙鼎、李光和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

新!!: 建炎和李纲 · 查看更多 »

李邦彦

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北宋末年「靖康之難」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滅亡。 大觀二年(1108年)進士。外表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市井,習慣猥褻卑鄙,應對便捷。善調笑謔罵,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相傳唱,自號李浪子。有人弹劾其行为不檢,罷符寶郎,又複為校書郎。不久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李邦彥善奉承人,不少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拜尚書右丞,兩年後轉左丞。與王黼不和,私下里勾結蔡攸、梁師成等,攻擊王黼并罷之。第二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諛諂媚白占個位子,東京開封的人視其為「浪子宰相」。 金兵第一次圍攻開封時,白时中罢相,公议称快,递迁李邦彦、张邦昌為相。一味實行投降策略,指望以割地賠款加自虐宋軍獲得和平,結果在客觀上幫助金軍。此時只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攻城,而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在太原被絆住,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宋朝征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的部署。以至--师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后撤到開封西北遠郊扎營寨。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李邦彦、李棁為逼主戰派李綱、-种-師道議和而有意無意透露給奸細邓珪所致。劫寨失敗以后,李綱、种師道被撤銷軍權。金兵復至開封城下,李邦彦又使宋欽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靂砲手發砲后竟被梟首处死。太學生陳東等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指責李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為社稷之賊,要求罷免他們。李邦彥退朝時,被群眾指著痛罵,且有人要動手揍他,李邦彥跑得快才沒挨打。宋欽宗乃下令降他的職,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為太一宮使。不到十天,又因為與李邦彥頗為知交的吳敏的請求,復起李邦彥為太宰。一時開封民眾大不服,街談巷議非常不滿。宋欽宗不得不讓他出知鄧州,又提舉亳州明道宮。臨走時李邦彥又推薦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繼任宰相,繼續他那一套靠卑躬屈膝來乞求和平的政策。建炎初年,因為投降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

新!!: 建炎和李邦彦 · 查看更多 »

李文会

李文会(),字端友,福建惠安小岞镇后内村人。 建炎二年(1128年),李文会中进士。绍兴十二年(1142年),任监察御史。绍兴十三年(1143年),先后任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绍兴十四年 (1144年)五月,任端明殿学士,兼枢密院事。 同年十二月,因得罪秦桧谪官筠州,后改江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七月,李文会案平反,任龙图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绍兴二十八年 (1158年)九月,迁泸州荆潭二帅。后又改任成都府知府。 隆兴(1163~1164年)初,李文会返乡。.

新!!: 建炎和李文会 · 查看更多 »

杨邦乂剖心处

杨邦乂剖心处即杨忠襄公剖心处。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完颜宗弼(兀朮)率金兵渡江南侵,进逼建康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宋江淮宣抚使杜充战败北逃,户部尚书李梲、沿江制置使陈邦光献城出降。杨邦乂时任建康府通判,严辞拒绝金人招降,大骂宗弼而被杀,被宗弼剖腹取心。次年岳飞光复建康,宋高宗得知杨邦乂的事迹后,下令在建康城南门外杨邦乂殉节处建“褒忠祠”,后又赠谥号“忠襄”。庆元三年(1197年),游九言立墓道碑,详述杨邦乂死节经过。据考证,剖心处原址应在现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大报恩寺南,旧名土门岗。褒忠祠早已毁废,现存古代遗迹仅清代石碑一通,且经过多次迁移,已不在剖心处原址。1975年,剖心处石碑迁至雨花台东北麓现址。1956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重新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剖心碑现址西侧百米处为杨邦乂墓,亦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杨邦乂剖心处 · 查看更多 »

杨沂中

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人(今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南宋大将,官至少师、宁远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封恭国公;太师致仕,进封同安郡王;追封和王,赐谥武恭。.

新!!: 建炎和杨沂中 · 查看更多 »

杨政

杨政,南宋初年抗金名將,字直夫,原州临泾(今甘肃镇原)人。 徽宗宣和末年應募為弓箭手,靖康初年,因拒夏人,稍知名。建炎間,從吳玠擊金人,九戰九捷。累功至武顯郎(武階,第三十七階,從七品)。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金军攻打箭笞关,吴玠派杨政击败金军,斬千戶一員,酋長兩員,遷右武大夫(武階,第十四階,從六品)。十月,金軍集結,號稱十萬,吳玠與之相持,派楊政出戰,士卒無不以一百,一日與金軍十次交戰,后出奇兵斷金軍糧道,金軍因缺糧退兵,楊政乘勢率兵掩殺,俘獲萬戶及首領三百餘人、甲士八百六十人,功拜恭州刺史(階官,從五品)。绍兴二年(1132年),金軍合步騎兵數千立寨于魚龍川口,楊政率兵大破之,升隴州團練使(階官,從五品),知方山原(今陕西陇县西南)。三月,金人大軍來襲,楊政率兵破之。選知凤州(今凤县东北)。绍兴三年(1133年),金軍攻打饒風關,楊政隨吳玠參與饒風關之戰,改封明州觀察使(階官,正五品)。四年,金將撒離喝裒精兵十萬,欲取道仙人關入蜀,至上奢田。吳玠築壘於關外,政曰:「此地為蜀厄塞,當堅守,時出奇擊之。」吳玠用其言。金人變態多端,楊政隨機應之,連日百餘戰。敵帥督戰益急,政命卒以神臂弓射之;又選甲士千餘出山谷,斷其兵,使不得進退;又出敵不意,夜斫其營。敵遂遁去,追至河池而還。授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軍職,從五品)、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差遣)。绍兴五年(1135年)春,金军南渡淮河侵宋,吴玠在西北呼应东南抗金,派杨政、吴璘北上攻克秦州,击败金国援军,安撫百姓,秋毫無犯。杨政升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環慶、利州路安抚使。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第一次和议,次年(1139年)合議成,金以陕西地归宋,杨政得以迎回家属。六月,吴玠去世,杨政为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事(今临洮)、進武康軍承宣使(階官,正四品)。十年(1140年)三月,杨政改知兴元府事。五月,金军从河东渡黄河攻占陕西大片地区,杨政率军在凤翔府城南寨和宝鸡击败金军;又与吴璘联合在凤翔府附近抗击金军,杨政建节,拜武當軍節度使(階官,從二品)、侍衛親軍步军司都虞侯(軍職,從五品)。 紹興十年,徙利州,又徙興元,金人逾盟,楊政獻迎敵之策,川陝宣撫副使司都統制,都统制司置于兴元府,杨政兼知兴元府事、利州路安抚使,破金人于鳳翔城南砦,獲戰馬數百匹。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后,高宗召楊政回臨安府,入見奏事詳明,高宗贊之。紹興十三年,還鎮,加檢校少保,賜田五十頃。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杨政改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屯駐兴元府。绍兴十八年(1148年)五月,撤销四川宣抚使司,杨政任兴元府駐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拜太尉(武階,第一階,正二品)。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二月卒,年60,贈開府儀同三司(文階,第一階,從一品),谥号襄毅。.

新!!: 建炎和杨政 · 查看更多 »

杭州 (古代)

杭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灭南陈后,始置杭州。治所在钱唐县(唐朝之后改为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今浙江省杭州市由此得名。 辖区在今浙江省桐溪、富春江以北和天目山东南,还有杭州湾北岸的海宁市。唐朝开始为大州,丝织业发达。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最终为钱镠所占。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辖州,同时吴越国建都杭州,称西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杭州为钱唐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杭州。宋朝在杭州设市舶司。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杭州为行在,改为临安府。元朝改为杭州路。明朝为杭州府。1912年废府为杭县,1927年为杭州市。.

新!!: 建炎和杭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杭州话

杭州話,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宋代汴洛语音的影响很大,且文白异读中多用文读,所以又称“杭州官话”。杭州话仅分布在杭州市区和近郊(即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及余杭区部分地区,而萧山区和滨江区属于临绍小片),为吴语区内范围最小的方言。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新!!: 建炎和杭州话 · 查看更多 »

杜充

杜充,字公美,相州(今中国河南省安陽市)人。曾是開封留守宗澤的副手,1128年七月宗澤去世後接替其職位,為名將岳飛的上司。但杜充与宋高宗一样害怕和金朝打仗,先是全部放棄了抗金起義不斷的河北(黃河渭河以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義都被金軍鎮壓,由此徹底丟掉了北宋末年被金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陝西關中和河南一帶由此變成了新的“河北”,江南則變成了新的“河南”。1129年六月又南逃建康府,丟掉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領土。完顏宗弼(兀朮)攻過長江後投降金國。.

新!!: 建炎和杜充 · 查看更多 »

梁夫人

梁夫人(),是中國宋朝抗金女英雄,名將韩世忠之繼室,即野史小说所称梁红玉。 梁氏的主要事蹟記載於据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韓世忠列傳》、《續資治通鑑》等史書,以及韓世忠墓誌、神道碑《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等文獻。而源頭可能是成書最早的《要錄》,《要錄》共有6處提到梁氏,主要涉及四件事。在她出生之地,人民建了祠堂,俗稱「七奶奶廟」,1982年,又在七奶奶廟原址上重建了「梁紅玉祠」,紀念這位中國古代傑出的巾幗英雄。.

新!!: 建炎和梁夫人 · 查看更多 »

梁克家

梁克家(),字叔子,福建泉州晋江县(今泉州市区)东街人,南宋状元、宋孝宗朝丞相、学者。.

新!!: 建炎和梁克家 · 查看更多 »

正德 (西夏)

正德(1127年四月-1134年)是西夏崇宗李乾顺的第七个年號,共計8年。.

新!!: 建炎和正德 (西夏) · 查看更多 »

武举

武举是中国、朝鮮、越南科举考試制度中的武科,目的是選拔軍事人才。源自中國,由武则天於公元702年開始推行,考试内容包括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明等朝都有武举,至清朝時改稱武科。中國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 相對于文科考試,中武举者称为武举人,武举第一則稱為武狀元。同文科舉一樣,武舉亦有作弊案件,雖然比較不嚴重。.

新!!: 建炎和武举 · 查看更多 »

江宁府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府,在今江苏省境内。治所在上元县、江宁县。南唐时置,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明朝改称南京应天府,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更名为江宁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府。  .

新!!: 建炎和江宁府 · 查看更多 »

江心寺

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瓯江的小岛江心屿上。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炎和江心寺 · 查看更多 »

江陵府

江陵府,唐朝时设置的府。 武德初年,全国郡改州,南郡改为荆州。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州改郡,荆州改为江陵郡。758年,全国郡改州,仍为荆州。上元元年(760年),号南都,升为江陵府。二年罢都,是年又号南都。寻罢都。户三万三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下领八县:江陵县、枝江县、当阳县、长林县、石首县、松滋县、公安县、荆门县。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省)。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潜江市以西,荆门、当阳二市以南地区。 五代为南平国都,北宋为荆湖北路治所。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改为荆南府,淳熙中复改江陵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荆南府路,大德中改为江陵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为中兴路。.

新!!: 建炎和江陵府 · 查看更多 »

河南历史

河南古称豫州,是《尚书》、《尔雅》、《周礼》等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九州之一。而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建制。唐朝设置河南道,北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朝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为河南布政使司,通称河南省。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古称中州,中原,中国等。夏、商、周、秦、汉、魏、晋、北魏、隋、唐、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在今河南境内。北宋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后,河南逐渐开始衰弱。.

新!!: 建炎和河南历史 · 查看更多 »

河北東路

河北東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處北宋 的北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分河北路为河北路东、河北路西二路。 金朝灭亡后撤销。宋朝治所在大名府,金朝治所在河间府。 北宋時,此地被临被五代时后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意图收复被后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未果。 南宋建炎衣冠南渡,宋朝河北東路建制撤銷。 北宋時,京東西路包括三府-- 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五军-- 德清、保顺、永静、信安、保定以及县五十七等。辖区包括今天河北省南部与东部,山东省,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局部地方。.

新!!: 建炎和河北東路 · 查看更多 »

泰州岳飞庙

   泰州岳飞庙位于中国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泰山公园内泰山顶上(因宋代建炎时岳飞曾任泰州知州,并在其上指挥抗金,故此山又被称为岳墩),原泰州城地势最高处,由兵备副使舒大猷倡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亦为泰州佛教庙宇。建筑群由大门、扁鹊殿、正殿和回廊等组成,现均为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落架大修,大殿内原有清代泰州雕塑名家吴广裕所作岳飞、岳云、周侗等人塑像19尊,均毁于文革,现为重修时新塑。.

新!!: 建炎和泰州岳飞庙 · 查看更多 »

洪州 (隋朝)

洪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因州治内有洪崖井得名。治所在豫章县(唐朝宝应初改为钟陵县,贞元中改名南昌县,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豫章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修水、锦江、潦水等流域和赣江、抚河下游地。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豫章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洪州。 五代南唐交泰元年(958年)升为南昌府,北宋初复为洪州,辖境缩小。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乙未金军主帅耶律马五屠杀洪州。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升为隆兴府。州境水陆四通,沃野垦辟,有鱼稻之饶,唐时有东南都会之誉。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先后治此。南唐末曾建为南都。宋为江南西路治。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南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建炎和洪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洪皓

洪皓(),字光弼,饶州乐平县(今江西省乐平市洪岩镇岩前村)人,一说饶州鄱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中国南宋著名的忠臣。.

新!!: 建炎和洪皓 · 查看更多 »

淮南东路

淮南东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 的一个地方行政区。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淮南东路始建制,首府在今天的揚州,故而民間也稱呼其為揚州路;後於宋朝滅亡後劃入元朝的江淮行省扬州路。崇宁(1102年-1106年)年间, 淮南东西兩路人口共计达到130万。 北宋時,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在此地得到发展,揚州和淮安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的代名词。“二十四孝”中的一位朱寿昌出自北宋時期的揚州。 南宋建炎衣冠南渡,淮南兩路建制仍在,但成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辛棄疾词中有“烽火扬州路”來描寫戰爭對於江淮地區經濟的破壞。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 北宋時,淮南東路包括10个州:扬州, 楚州,真州,通州,泗州,海州,泰州,滁州,亳州,宿州;南宋時亳州、宿州被撤銷,改漣水為安東州,揚、楚、海、泰、泗、滁、真、通八州仍然沿用,但是疆界略有微調,如將自唐屬於揚州的天長劃入了宋金前線泗州(今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 其范围基本继承了唐代的淮南道的東部,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蘇省中北部,安徽省的滁州市。.

新!!: 建炎和淮南东路 · 查看更多 »

淮南西路

淮南西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淮南西路始建制,首府治寿州(后升为寿春府),以寿州、庐州(南宋首府)、蕲州、和州、舒州(后升为安庆府)、濠州、光州、黄州、无为军来属。後於宋朝滅亡後劃入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崇宁(1102年-1106年)年间,淮南东西兩路人口共计达到130万户。.

新!!: 建炎和淮南西路 · 查看更多 »

清河坊

清河坊歷史街區,杭州歷史上最著名的街區,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舊街區,是杭州悠久歷史的一個縮影。 清河坊的得名,與南宋的太師張俊有關,建炎三年(1129),張俊在明州(今寧波)擊退金兵,取得高橋大捷,晚年封為清河郡王,倍受寵遇。他在今河坊街太平巷建有清河郡王府,故這一帶就被稱為“清河坊”。.

新!!: 建炎和清河坊 · 查看更多 »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建炎和湖州市 · 查看更多 »

湖湘文化

从约3000年前的商朝开始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湖南地区的文化代表为北部楚文化和西部、南部的苗蛮文化、百越文化等。自北宋起,湖湘学派的出现带来了楚文化在湖南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中原文化南下,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称为"潇湘洙泗", 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而广义上的湖湘文化则还包括在湖湘学派出现之前,在湖南所存在的以楚文化为主的文化。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湖湘文化透露出湘人的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湖湘学者从宋代的湖湘学派开始,都主张“入世”,坚持“实学”,强调“学以致用”。自屈原以来,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 由于对实践与实用的重视,湖湘科学技术素称发达。早在商周,青铜冶炼已具相当规模。马王堆出土文物之精美,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科学品格。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

新!!: 建炎和湖湘文化 · 查看更多 »

溧城镇

溧城镇,是下辖的一个镇。全镇面积75.51平方公里,人口17.99万人,辖35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溧城镇是溧阳市主城区所在地,自唐朝末年起至今1100余年一直是溧阳的政治中心。.

新!!: 建炎和溧城镇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建炎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潮阳区

潮阳区(官方音译:Chaoyang,传统外文:Teoyeo/Tioyio)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东向西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陈尧佐诗:海滨邹鲁是潮阳。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潮州俗语:海阳银县,潮阳人县,揭阳米县,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潮阳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谷饶内衣、和平音像、贵屿废旧拆解等产业链及果林生态、水产养殖等特色三农产业。是中国“光盘之乡”,打口碟源地。 原潮阳县包括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等地详见潮阳县。.

新!!: 建炎和潮阳区 · 查看更多 »

朱勝非

朱勝非(),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一說姑蘇(今江蘇蘇州)人。 幼有志氣,機敏多謀,入京城太学深造。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由上舍举進士,初授官府曹。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爲東道副總管,權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靖康之變後,到济州(今山东济宁)康王府勸進趙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試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拜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建炎三年(1129年)發生苗劉兵變,朱勝非於皇帝及叛軍間居中調停,為平叛軍贏取得多時間及機會。 紹興元年(1131年),因馬進陷江州,姚舜明棄城走,勝非赴鎮太緩,降職中大夫,分司南京。元年五月初二日,與吕颐浩、刘光世同兼宣抚淮南。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母喪去職,不久起復右僕射兼知樞密院事。紹興五年(1135年),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紹興七年,起知宣州。紹興八年,又奉祠。紹興九年(1139年),再知湖州,以疾去職。朱勝非是張邦昌友婿,擁護張邦昌,與秦檜不合,宦海起起伏伏,紹興十四年(1144年)卒。谥“忠靖”。有《秀水閑居錄》一卷、《绀珠集》十三卷係後人偽作。《宋史》卷三六二有傳,《全宋诗》卷一五三七录其诗七首。.

新!!: 建炎和朱勝非 · 查看更多 »

朱松 (宋朝)

朱松(),字乔年,徽州婺源人。子朱熹。 婺源茶院朱氏第七世孙朱森的長子,奉使朱弁之的侄子。绍圣五年出生(1098年),朱松幼時便有俊才,早年與李侗為好友,1117年,娶祝确的女兒五娘为妻,生平專治《周礼》。政和八年高中王嘉榜進士,授迪功郎,四月为度支员外郎。政和八年(1118年)擔任政和县尉,於是舉家遷居政和。 宣和二年(1120年)五月,朱森去世,朱松丁憂离任,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服丧期满,调任尤溪县尉。後由谢克家荐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历官左承议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改調為泉州晋江縣任石井镇首任镇监。绍兴十三年(1143年)癸亥,卒于建州水南环溪精舍。葬崇安县上梅里寂历册中峰寺之北。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追谥“献靖”。.

新!!: 建炎和朱松 (宋朝) · 查看更多 »

朱敦儒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年间,朝廷数次召唤都未答应。紹興三年(1133年)被推荐补右迪功郎之职,五年(1135年)赐以进士出身担任秘书省正字。后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而后致仕(退休),住在嘉禾,到秦桧下台,依旧不出,直到绍兴二十九年去世。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朱敦儒传》称:“敦儒素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有词三卷,名《樵歌》。有人把朱的词风分为三段:即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词风激越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后人比之李白,誉为词仙。代表作有《鹧鸪天·西都作》,《水调歌头·淮阴作》等。.

新!!: 建炎和朱敦儒 · 查看更多 »

朱慎德妃

朱慎德妃(),宋钦宗妃。 朱氏的生平正史无记载,见于《靖康稗史笺证》。。她何时、如何成宋钦宗的妃嫔,已经无法考证,北宋妃嫔中亦无“慎德妃”的位号,慎德妃做何解,亦无法考证。1127年靖康之变时,时年十八岁的朱慎德妃与钦宗一起被俘北迁。到达金国後,她被还给了宋钦宗,同年,为钦宗生育有一子,名赵谨。建炎四年(1130年),又生一女。其后朱慎德妃的境遇没有记载。.

新!!: 建炎和朱慎德妃 · 查看更多 »

济宁市

济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泽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阳市,北达泰安市,东邻临沂市,东南临枣庄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为低洼湖区。京杭运河纵贯市境并流经市区,主要河流还有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合称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29.92万。.

新!!: 建炎和济宁市 · 查看更多 »

海盐县

海盐县是中國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一个县,是浙江最早建县的城市之一。面积503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314300。县人民政府驻武原镇枣园中路118号。秦山核电站位于该县境内。.

新!!: 建炎和海盐县 · 查看更多 »

摩尼教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明教,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对于旧约的否定、犹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诺斯底主义的“灵知”思想,创造了二宗三际论体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合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初際時,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人類世界因此產生。後際時,恢復到初際時相互對立的狀態,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物質是黑暗的產物,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希望利用虔诚的信仰和严格的戒律获得灵知,回归光明世界。有學者認為摩尼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宗教,更被譽為真正世界性完美宗教的唯一代表。 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處決,聲勢下降。其后,駐錫于巴比倫的宗教中心又受到穆斯林的強力打击,今日在波斯已经完全消失。歐洲的摩尼教因與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不同理解和对《旧约》的态度而被认定为异端,受到基督徒的猛攻,在10世纪后渐趋沒落。中亚地区的摩尼教势力一度较为兴盛,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并藉助回鶻勢力進行傳播,後來在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宋代以後,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或者混入佛教,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釋迦牟尼佛。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明教”。.

新!!: 建炎和摩尼教 · 查看更多 »

扬子军

扬子军,南宋的军。 建炎元年(1127年)升扬子县置,治所在今江苏省仪征市。四年复为县;绍兴十一年(1141年)复升为军,十二年又降为县。 Category:南宋的军 Category:江苏的军 Category:扬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仪征市.

新!!: 建炎和扬子军 · 查看更多 »

招信軍

招信军,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军。 十国吴大和三年(931年),吴国升盱眙县(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为招信军。后入南唐时废除。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以盱眙县升为盱眙军,属于淮南东路,辖天长县、招信县。乾道年间,金国占领盱眙军。建炎元年(1227年)从扬州复置天长军(今安徽省天长市)。隶属淮南东路。 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盱眙降南宋,改盱眙军为招信军,还是属于淮南东路,辖天长县、招信县。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管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十四年(1277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1278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1280年),以五河县在淮河北,改属泗州。二十年(1283年),并招信县入盱眙县。二十七年(1290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军 Category:南宋的军 Category:江苏的军 Category:安徽的军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 Category:9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建炎和招信軍 · 查看更多 »

招討使

招讨使是一種戰爭時任命的高階特別軍官,有時可兼軍政大權,甚至化身為地方長官。.

新!!: 建炎和招討使 · 查看更多 »

曾幾

曾幾(),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诗人。 父曾准嗜读书,與周敦颐为友。早年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长兄曾弼任湖北提举学士时渡江不幸溺死,曾幾受蔭得补将仕郎。在吏部应试,赐進士出身。靖康元年(1126年),提举淮东茶盐。建炎三年(1129年),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1138年),与秦桧不合,罷官。不久改為广西转运副使,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寓居上饶,自号茶山居士。陆游拜见曾幾,听曾幾“忧国之言”。二十五年秦桧卒,起復为浙东提刑、知台州。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以左通议大夫退休。乾道二年卒,谥文清。工於詩,推重黄庭坚,被視為江西詩派繼承者,有《茶山集》八卷,早佚,清初四庫館臣自《永乐大典》輯出。.

新!!: 建炎和曾幾 · 查看更多 »

曾紆

曾纡(),字公袞,一字公卷,晚号空青先生,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 北宋宰相曾布第四子。熙寧六年出生,幼年学诗於母親魏玩。以荫擔任承务郎。紹聖年間任中弘詞科。崇寧初年,坐元祐黨籍,貶谪永州零陵。後遇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今安徽宣城县)节度判官。建炎年間爲兩浙轉運副使。紹興初年,拜爲直顯謨閣。紹興二年(1132年)知撫州。三年,擔任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四年九月,任司農少卿,改福建路提點刑獄,五年二月進直寳文閣。紹興五年,擔任信州知州,改移衢州,十月,卒於赴衢州路上,得年六十三歲。著有《南遊記舊》一卷。其子曾炎辑遺集为《云庄集》20卷,已佚。有一女嫁王铚。.

新!!: 建炎和曾紆 · 查看更多 »

曾怘

曾怘(),宋朝江西南丰人,曾巩孙子。 曾怘任司农寺丞。建炎二年(1128年)转任温州通判,经过越州,奉旨视察三江寨。第二年,金国军队攻克越州,他被俘遇害。.

新!!: 建炎和曾怘 · 查看更多 »

1127年

没有描述。

新!!: 建炎和1127年 · 查看更多 »

1128年

没有描述。

新!!: 建炎和1128年 · 查看更多 »

112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炎和1129年 · 查看更多 »

113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炎和1130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