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建武 (东汉)

指数 建武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六月 - 末年:56年四月)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2年。.

223 关系: 嚴光劉平 (新朝)劉康 (濟南王)劉伯姬劉彊劉石劉章 (齊王)劉縯劉焉 (中山王)劉荊劉衡劉鯉劉黃劉茂 (子衛)劉般劉植 (漢朝)劉求劉昆 (漢朝)城陽郡南宫市南郑区吳漢 (漢朝)向長大加戴升姬常姬武娄县 (江苏古县份)孔奮孔安 (东汉)定襄郡宋弘寇恂封禅尹敏山陽郡上郡上虞区丁恭中國古代行政監察制度中国年号列表常山郡东平国东明县东海王万脩广平郡二十等爵五原郡井丹廣陵郡...延慶 (花園天皇)建世建武建武中元任延任光伏恭张道陵張興 (東漢)張湛彭城郡來稜包咸刘奴刘义王刘京 (琅邪王)刘延 (阜陵王)刘元 (公主)刘礼刘刘红夫刘绶刘盆子刘辅 (沛王)刘赐 (东汉)刘苍刘英 (东汉)周磐呂鮪哀牢冯异冯鲂兰州市元氏县石家庄市玄菟郡王常王莽币王霸 (漢朝)祝讽祭肜福州历史年表竇融索盧放绿林军美稷县真定國甄宇牟長盧芳 (東漢)隗纯蚕台县菑川國衛颯骁骑校尉高句丽县高安市高密郡高詡魯郡许美人 (汉光武帝)財神寶庫賈貴人贾复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趙孝齊郡车师辛毗龙兴 (公孙述)郭丹 (东汉)郭凉郭贺胶东郡胶西郡都关县阴丽华閔仲叔薛漢 (漢朝)董钧邯鄲郡邓奉邓弘 (车骑将军)邓让鄭興臨屯郡臨淮郡金城郡长江大桥长沙国鉅鹿郡耿弇耿國 (東漢)陳元 (東漢)陳郡李宪 (新朝)李善 (漢朝)李通 (南阳)来歙東萊郡東海郡杜衍县杜詩 (東漢官員)杜林 (東漢)梁松楊寶楊仁樓望歐陽歙武清区殷绍嘉公江关浮桥江革 (漢朝)汝南郡汉复汉宣帝汉官六种汉光武帝汉魏洛阳故城汉朝汉朝宗正、宗伯列表汉明帝河南郡河間郡河東郡 (中國)洼丹淳于恭渔阳郡溫序漢中郡朱祜會稽郡朔方刺史部朔方郡昌平区浦城县浩亹县新宁县新建区曲阜孔庙更始 (更始帝)曹褒 (东汉博士)25年26年27年28年29年30年31年32年33年34年35年36年37年38年39年40年41年42年43年44年45年46年47年48年49年50年51年52年53年54年55年56年 扩展索引 (173 更多) »

嚴光

嚴光(生卒年不詳),又名遵,字子陵,东汉著名高士(隐士),生於西漢末年,會稽郡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原姓莊,因避東漢明帝劉莊諱而改姓嚴。.

新!!: 建武 (东汉)和嚴光 · 查看更多 »

劉平 (新朝)

劉平,字公子。中国东汉官员。楚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刘平本名刘旷,汉明帝后改为刘平。王莽时为郡吏,守菑丘县长,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盗贼,就令刘平守卫,所至都得到治理,一郡称赞他的才能。 更始年间,天下大乱,刘平之弟刘仲被杀。刘平带着母亲和弟弟刘仲一岁的遗腹女逃跑,没有管自己的儿子。在野外找吃的时候,被乱民抓住,要吃了他。他请求喂完母亲,再回来受死。乱民把他放回去,他喂完母亲,真的回来受死,将乱民感动,于是把他饶过了。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作乱,刘平为郡吏,郡守孙萌被叛军攻围,他冒死护卫,身受七伤。他救出孙萌,孙萌口渴,刘平用自己伤口的血喂他喝。数日后孙萌死了,刘平护送孙萌遗体,回到彭城县。 汉光武帝时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看重他,上书推荐。刘平父丧,服丧结束,拜为全椒县长。有惠政,监狱没有囚犯。后以病免官。 汉明帝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朝廷拜他们为议郎,刘平再任侍中,永平三年(60年),转任宗正,推荐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请求退休,在家中去世。.

新!!: 建武 (东汉)和劉平 (新朝) · 查看更多 »

劉康 (濟南王)

劉康,東漢光武帝的五子,生母是郭聖通。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康封為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康为淮阳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劉康就国。建武三十年(54年),以平原郡之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益济南国。建武中元二年,封刘康子刘德为东武城侯。 刘康与渔阳颜忠,刘子产招奸猾,作图谶。汉明帝削济南国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在汉章帝时,归还五县,刘康更加奢靡。漢和帝永元九年三月廿三(97年4月23日),劉康去世,谥号安,其子劉错嗣位。.

新!!: 建武 (东汉)和劉康 (濟南王) · 查看更多 »

劉伯姬

劉伯姬,中國东汉時期皇族女性,南陽郡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人,為汉光武帝劉秀妹,父南頓君劉欽,母樊娴都。.

新!!: 建武 (东汉)和劉伯姬 · 查看更多 »

劉彊

劉彊,東漢光武帝嫡長子,初立為太子,後改封為東海王,諡號東海恭王,於43年-58年,在位16年。(《後漢書》本傳作在位18年,仍將東海王劉陽在位年數計入) 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其母郭聖通被立為皇--,劉彊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廢,劉彊心中不安,請求光武帝改封他為藩王。光武帝最初不忍心這樣做,終於在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封劉彊為東海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就國。因為劉彊不是因過錯而被廢,去就有禮,所以光武帝允许他用皇帝仪仗,还特別加大封地,「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劉彊於漢明帝永平元年(58年)五月病逝,終年三十四歲。有女沘阳公主。 東漢末年的幽州牧劉虞為其後代。.

新!!: 建武 (东汉)和劉彊 · 查看更多 »

劉石

劉石(),齊哀王劉章長子,建武二十三年(47年)—永平十三年(70年)在位,在位24年。於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就國。永平十三年(70年)去世,諡號煬。由其子劉晃繼位。.

新!!: 建武 (东汉)和劉石 · 查看更多 »

劉章 (齊王)

劉章(),齊武王劉縯長子,為東漢齊國首任齊王,諡號哀。他是在建武二年(26年)夏四月甲午日(初二日)封太原王,建武十三年(37年)二月丁巳日(廿八日)降封齊公(《後漢書》本傳作建武十一年徙封齊王,有誤),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壬午日(二十日)晉爵為齊王。在位共21年。於建武二十二年(46年)去世,後由其子劉石繼位。.

新!!: 建武 (东汉)和劉章 (齊王) · 查看更多 »

劉縯

劉縯(讀作「引」或「演」,),字伯升,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漢朝宗室,漢景帝後裔,遠祖長沙王劉發,父刘钦為縣令,母樊娴都。弟為漢光武帝劉秀,追封齊武王。.

新!!: 建武 (东汉)和劉縯 · 查看更多 »

劉焉 (中山王)

劉焉,東漢光武帝的第十子,生母是郭聖通。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焉封為左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焉为左翊王。建武三十年(54年)劉焉改封中山王。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就国,但因为是郭圣通的爱子,有往来京师的特权。永平十五年(72年),缢杀姬韩序,削安险县。漢和帝永元二年六月十二(90年7月27日),劉焉去世,谥号简,其子劉宪嗣位。.

新!!: 建武 (东汉)和劉焉 (中山王) · 查看更多 »

劉荊

广陵思王刘荆,東漢光武帝的第八子,生母是阴丽华。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刘荆封為山阳公。建武十七年(41年)封为山阳王。光武帝去世后,他派人冒称东海王劉彊的舅父大鸿胪郭况,写信怂勇劉彊起兵叛乱,取代汉明帝。事情败露,汉明帝以他是同母兄弟,隐秘其事,遣刘荆出止河南宫。刘荆勾结星象术士,企图乘西羌叛乱时谋反。永平元年(58年)八月,汉明帝封刘荆为广陵王,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到任。刘荆曾说:“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永平十年二月,刘荆巫师祭祀祝诅,事情败露畏罪自杀,谥号思,广陵国撤除。其子劉元寿嗣位为侯(即广陵侯)。.

新!!: 建武 (东汉)和劉荊 · 查看更多 »

劉衡

刘衡,東漢光武帝的第九子,生母是阴丽华。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刘衡封為临淮公。建武十七年六月廿九日(41年8月15日),临淮怀公刘衡去世,没有来得及封王。年幼无子。.

新!!: 建武 (东汉)和劉衡 · 查看更多 »

劉鯉

劉鯉,更始帝刘玄的儿子。 更始三年(25年),刘玄被赤眉军所杀。東漢建武二年(26年)东汉大司马吴汉攻打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更始帝所封的宛王刘赐带着刘玄的妻儿到洛阳降光武帝刘秀。四月初二,光武帝封刘求为襄邑侯,奉更始之祀;刘歆为穀孰侯,劉鯉为寿光侯。刘鲤与光武帝的次子沛王刘辅关系匪浅。因为刘鲤怨刘盆子(原赤眉军的皇帝)害其父更始帝刘玄,杀死刘盆子之兄式侯刘恭,刘辅因此一度下狱。.

新!!: 建武 (东汉)和劉鯉 · 查看更多 »

劉黃

湖阳公主刘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姐。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遣使迎妻阴丽华与湖阳公主、妹宁平公主刘伯姬一同到洛阳。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湖阳公主的丈夫骑都尉胡珍刚过世不久,公主想再嫁,中意大司空宣平侯宋弘,并暗示光武帝。但在光武帝试探宋弘时,宋弘却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表示不会抛弃结发妻子,拒绝了公主的美意。光武帝也只得回头对坐在屏风后的公主说:“这事不成了。”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闰正月,董宣担任洛阳令,湖阳公主的家仆大白天杀人后躲在公主家,官吏无法抓捕。后来公主出行时让这个家仆陪同乘车,董宣在夏门亭拦住公主,大声指责公主的过失,将家仆喝下车来当场格杀。公主当即回到宫中告诉光武帝,光武帝大怒,召董宣,想箠杀他,但董宣据理力争,撞柱自杀,血流满面,光武帝又命小黄门抓住他,迫使他给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从,小黄门强行按他,董宣两手据地,不肯俯首。公主问:“文叔(光武帝的字)是布衣的时候,藏匿亡命徒,官吏不敢上门;现在做了天子,天威所到还不能让一个县令执行命令吗?”光武帝笑道:“天子和布衣不同!”称董宣为“强项令”,敕令他出去,并赐钱三十万,董宣都赐给官吏们。从此董宣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悚。广汉太守蔡茂喜爱董宣刚正,趁机上书,指责光武帝不问事由就要箠杀董宣,幸好赦免了他,建议制约横行的外戚和宾客,光武帝采纳之。 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十一月,金世宗对宰相们说到自己近日读《后汉书》,赞扬光武帝刘秀。右丞张汝霖举了董宣的例子。金世宗认为光武帝闻直言而怒解,可谓贤主,但令董宣对公主道歉就不对了。.

新!!: 建武 (东汉)和劉黃 · 查看更多 »

劉茂 (子衛)

劉茂,字子衛,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人。西漢沮陽縣令、東漢侍中。.

新!!: 建武 (东汉)和劉茂 (子衛) · 查看更多 »

劉般

劉般,字伯興,彭城人,漢宣帝的玄孫,楚王刘纡的儿子;東漢居巢侯。.

新!!: 建武 (东汉)和劉般 · 查看更多 »

劉植 (漢朝)

劉植,字伯先,巨鹿昌城(今河北省深州市孤城村)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与弟劉喜(共仲)、堂兄劉歆(細君)聚集兵馬數千人,在昌城拥兵自保。王郎称帝,刘植不聽指揮,归顺劉秀,任命為骁骑将军。建武二年(26年),封为昌城侯。於密县(今山东省新密市東南)討贼時战死。有子劉向。.

新!!: 建武 (东汉)和劉植 (漢朝) · 查看更多 »

劉求

劉求,更始帝刘玄的儿子。 更始三年(25年),刘玄被赤眉军所杀。東漢建武二年(26年),东汉大司马吴汉攻打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更始帝所封的宛王刘赐带着刘玄的妻儿到洛阳降光武帝刘秀。四月初二,光武帝封刘求为襄邑侯,奉更始之祀;刘歆为穀孰侯,劉鯉为寿光侯。求后徙封成阳侯。刘求去世,其子刘巡嗣位,刘巡子刘姚再嗣。.

新!!: 建武 (东汉)和劉求 · 查看更多 »

劉昆 (漢朝)

劉昆,字桓公,陳留郡東昏縣(今河南省蘭考縣)人,梁孝王劉武後人。.

新!!: 建武 (东汉)和劉昆 (漢朝) · 查看更多 »

城陽郡

城陽郡,中國古郡名。西漢高帝時始置,郡治在莒縣(治所在今山東省莒縣城陽鎮),屢改為城陽國。東漢初省併,漢末曹操復置。西晉末年廢。 秦代其地屬齊郡。漢高帝時为劉肥齊國支郡,曾為呂-后-女魯元公主之湯沐邑。漢文帝元年(前179年)復歸齊國。文帝二年,分城陽郡置城陽國,封劉肥之子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城陽除為郡。十六年,又徙淮南王喜為城陽王。此時城陽國大致相當於今山東省莒縣、五蓮縣、沂水縣、沂南縣、莒南縣、臨沭縣、費縣、棗莊市山亭區一帶,國都為莒縣。漢武帝以後,從城陽郡分封出東莞、雷、辟土(壁土)、利鄉、有利、南城、東平、運平、山州、海常、騶丘、廣陵、杜、昌、蕢(即費縣)、虖葭(雩殷)、原洛(石洛)、挾(校、祓)、校、鱣(襄賁)、彭、瓠、虛水、麥、巨合、挾術、文、庸、翟、東淮、拘、淯、江陽、高鄉、茲鄉、都平、棗、箕、即來、籍陽、庸(譚、談)、昆山、折泉、博石、房山、式、要安、石山、都陽、參封、伊鄉、桃共五十三個侯國,分屬琅邪郡、東海郡、泰山郡、北海郡,是漢代分封侯國最多的一郡。漢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城陽國僅餘四縣:莒、陽都、東安、慮,轄境大致相當於今莒縣、沂南及沂水部份地區。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國有56642戶,205784人。屬兖州刺史部。王莽改城陽為莒陵。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省城陽國,其地併入琅邪郡。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析琅邪郡、北海郡、東萊郡、東海郡等地置城陽郡、利城郡、昌慮郡。城陽郡領東武、莒、諸、姑幕、壯武、淳于、高密、昌安、平昌、夷安、安丘、黔陬,改屬青州刺史部。郡治在東武縣。西晉太康初,城陽郡移治莒縣,領莒、姑幕、諸、淳于、東武、高密、壯武、黔陬、昌安、平昌十縣。太康三年(282年),分莒、姑幕、諸、東武四縣入東莞郡。晉惠帝元康末年(約299年),又分城陽郡其餘數縣置平昌郡、高密國,城陽郡遂廢。.

新!!: 建武 (东汉)和城陽郡 · 查看更多 »

南宫市

南宫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由邢台市代管,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2年获国家体委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称号,2000年获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4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羊剪绒毛毡名城”称号,2012年6月获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授予“中国羊剪绒之都”称号。.

新!!: 建武 (东汉)和南宫市 · 查看更多 »

南郑区

南郑区是陕西省汉中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南郑位于汉水流域,南接四川,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

新!!: 建武 (东汉)和南郑区 · 查看更多 »

吳漢 (漢朝)

吳漢(),东汉武将。字子顔、南陽郡宛(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协助汉光武帝征召幽州军队,击败檀鄉賊、鄴西山賊等诸多农民军并先后扫灭朱鮪、刘永、董憲、公孙述等割据势力,最终一统天下,位列“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新!!: 建武 (东汉)和吳漢 (漢朝) · 查看更多 »

向長

向長,字子平,河內郡朝歌縣(今河南省鶴壁市)人。東漢隱士。.

新!!: 建武 (东汉)和向長 · 查看更多 »

大加戴升

大加戴升,1世纪高句丽蠶支落部人。大加是高句丽的官位。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閔中王四年,47年)冬十月,高句骊蠶支落部大加戴升等一萬餘口,到乐浪郡内属漢朝。.

新!!: 建武 (东汉)和大加戴升 · 查看更多 »

姬常

姬常(),周子南君姬嘉七代孙,姬党之子,新朝和东汉的二王三恪。 新朝天凤元年(14年),姬常承袭为章牟公。建武二年五月戊辰或庚辰(26年6月10日或6月22日),汉光武帝改封姬常为周承休侯或周承休公,封地位于颍川郡。姬常之后,由其子姬武袭爵。.

新!!: 建武 (东汉)和姬常 · 查看更多 »

姬武

姬武(),周子南君姬嘉八代孙,姬常之子,东汉的二王三恪。 东汉建武五年(29年),姬武承袭为周承休侯。建武十三年三月庚午(37年4月15日),汉光武帝改封姬武为卫公,为东汉的宾,位在三公之上。.

新!!: 建武 (东汉)和姬武 · 查看更多 »

娄县 (江苏古县份)

娄县,中国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昆山市东北,上海市嘉定区西部亦在娄县境。 娄县秦始置,属会稽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属荆国。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荆国除,娄县属会稽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刘濞为吴王,治荆国旧地,娄县属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吴国废,立刘非为江都王,治吴国旧地,娄县属江都国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国废,娄县属会稽郡。新莽时,改娄县为“娄治县”,隶会稽郡。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复名娄县,仍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娄县属吴郡。三国、晋、宋、南齐娄县属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又置信义郡治南沙县(今江苏常熟市西北),以信义县属信义郡;旋裁娄县,并入信义县。.

新!!: 建武 (东汉)和娄县 (江苏古县份) · 查看更多 »

孔奮

孔奮,字君魚,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武都太守。孔子第十六代孫。.

新!!: 建武 (东汉)和孔奮 · 查看更多 »

孔安 (东汉)

孔安(),孔子十七代孙,孔弘之子。 东汉建武五年二月壬申(公元29年3月30日),汉光武帝封孔安为殷绍嘉公,建武十三年三月庚午(公元37年4月15日),改封孔安为宋公,为东汉的宾,位在三公之上。.

新!!: 建武 (东汉)和孔安 (东汉) · 查看更多 »

定襄郡

定襄郡,中國古郡名。 西漢初年分雲中郡置,治所在成樂縣。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定襄郡領十二縣:成樂縣、桐過縣、都武縣、武進縣、襄陰縣、武皋縣、駱縣、定陶縣、武城縣、武要縣、定襄縣、復陸縣。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縣、和林格爾縣、卓資縣一帶。 元始二年(2年),全郡有38559戶,163144人。王莽改定襄郡為得降。兩漢之際定襄為盧芳所據。建武七年(31年)屬漢。建武十年(34年),因匈奴侵襲,省定襄郡,遷其人口於西河郡。建武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內附,復置定襄郡,其民遷回本土,同時廢棄原定襄郡北部的都武、襄陰、武臯、定陶、武要、復陸六縣。其後又分成樂縣、定襄縣、武進縣別屬雲中郡,分雁門郡之善無縣、中陵縣屬定襄郡,定襄郡移治善無縣。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定襄郡領善無、桐過、駱、武成、中陵五縣,全郡有3153戶,3571人。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廢定襄郡、雲中郡、五原郡、朔方郡,並於太原郡陽曲縣、慮虒縣境內置新興郡,僑置定襄縣、雲中縣、九原縣、廣牧縣等縣,以管理四郡的內遷人口。 北魏時,漢代定襄郡故地屬朔州、恒州。隋開皇五年(585年)置雲州總管府。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復置定襄郡,僅領一縣:大利縣(治所在今和林格爾縣境內),有374戶。唐龍朔三年(663年)置雲中都護府,治所在今和林格爾縣。麟德元年(664年)改為單于大都護府。.

新!!: 建武 (东汉)和定襄郡 · 查看更多 »

宋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一带)。为汉朝官员,汉哀帝、平帝年间任侍中,王莽时为共工。光武帝复兴汉室后,历任太中大夫、大司空。先后封栒邑侯、宣平侯。《后汉书》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新!!: 建武 (东汉)和宋弘 · 查看更多 »

寇恂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新!!: 建武 (东汉)和寇恂 · 查看更多 »

封禅

封禅是一种皇帝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封禅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封禅之礼,最初见于《管子·封禅篇》,但此篇今已佚。据记载管仲的论封禅: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72代,而管仲本人记得有十二个。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后举行封禅典礼。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种不召而来的祥瑞体现,这样才能举行这种典礼。《管子》一书出自战国齐稷下学派手笔,因此或许代表了这批阴阳家们对封禅的看法。 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三年(前219年),巡狩郡县,与鲁儒士讨论封禅典礼。博士们议论纷纷,但提不出一个具体的仪礼程序。秦始皇遂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仪典,先一到泰山行封礼,然后到梁父行禅礼。汉初,经济萧条,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虽讨论过封禅,但没有经济条件去做。武帝后经济好转,于是命名儒赵绾、王臧等人“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但因窦太后极力反对而作罢。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才行封禅。然而这次封禅,不但具体仪式主要由方士草订,并且其行事神秘,史官亦不知其详。封于泰山,而禅于肃然山(泰山东北),并改元元封。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54年),张纯等大臣奏请汉光武帝封禅,但他以自己无德而不许。两年后,他认为“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典,遂东巡,封于泰山,禅于梁阴,并改元为中元元年(56年)。 其後在中國歷史上,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舉行過封禪。历代帝王中唯有女皇武则天别出心裁,登基之前随夫君唐高宗以皇后身分封禅泰山,称帝后封禅嵩山。.

新!!: 建武 (东汉)和封禅 · 查看更多 »

尹敏

尹敏,字幼季。中国东汉古文经学家、史学家,反谶纬神学的思想家。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省方城县东)人。 尹敏少为诸生。小时候学习今文《欧阳尚书》,後學《古文尚書》,兼习《毛诗》、《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为精通今古文经学之大师。 建武二年(26年),受阴阳灾异说的影响,向汉光武帝上疏陈言《洪范》消灾之术。当时汉光武帝忙于平定四方,没有关心这件事,命尹敏待诏公车,任郎中,辟大司空府。 因为尹敏博通经记,光武帝命他校定图谶,光武帝曾借助图谶神学,为夺得皇位制造舆论。称帝后,便企图修改不利于己的图谶,便下令尹敏删去崔发为王莽著录的图谶目录。尹敏回答:“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很多浅俗别字,很像世俗言辞,恐怕贻误后人。”光武帝不采纳。尹敏在图谶空缺处写上“君无口,为汉辅。”光武帝见到后很奇怪,召问尹敏缘故。尹敏回答:“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力,窃幸只是万分之一。”光武帝很不赞同,虽不加罪,亦不擢升尹敏的官职。 尹敏与班彪至交,每次相遇,都是聊起来白天忘了吃饭,晚上忘了睡觉,自以为鍾期、伯牙,庄周、惠施一样投缘。 后三次转任官至长陵令。班彪的儿子班固为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異,共写成《世祖本纪》。永平五年(62年),汉明帝下诏捉拿男子周虑。周虑平素有名,与尹敏交好,尹敏被牵连下狱免官。出狱后,叹道:“糊涂人真是世上有道之人。为什么明白人要受这样的劫难?”永平十一年(68年),官至郎中,转任谏议大夫。在家中去世。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二十七,辑有尹敏遗文。.

新!!: 建武 (东汉)和尹敏 · 查看更多 »

山陽郡

山陽郡,或為山陽國、昌邑國,是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在今山东省境。.

新!!: 建武 (东汉)和山陽郡 · 查看更多 »

上郡

上郡為戰國時期魏國所置。 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國獻上郡15縣與秦,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膚施縣(在今陕西省榆林市南)。西漢、東漢時沿置,郡治未變。漢靈帝末,因羌胡大擾而遷徙,曹魏時與其他郡縣併為新興郡。隋朝時鄜城郡改名為「上郡」,唐朝以後成為歷史名詞。.

新!!: 建武 (东汉)和上郡 · 查看更多 »

上虞区

上虞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市辖区。上虞区综合竞争能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县(市)的第十位,全国百强县(市)的第四十三位。2009年GDP总量368亿元(折合54亿美元)。全区辖域面积为1,427.5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77.42万人(2009年)。.

新!!: 建武 (东汉)和上虞区 · 查看更多 »

丁恭

丁恭,字子然,山陽東緡(今山東省金鄉縣東)人,東漢大儒。.

新!!: 建武 (东汉)和丁恭 · 查看更多 »

中國古代行政監察制度

中國行政監察制度起源很早,先秦時代已有类似的思想和制度。此后,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階段:秦漢為建立發展階段;三國魏晉南北朝為完善強化階段;隋唐至明清為行政監察制度最嚴密時期。.

新!!: 建武 (东汉)和中國古代行政監察制度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建武 (东汉)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常山郡

常山郡,也曾在某些时期称恒山郡、常山国、恒州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主要包括河北省石家莊及邢台部份地區,以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为中心。.

新!!: 建武 (东汉)和常山郡 · 查看更多 »

东平国

东平国,汉朝到西晋的诸侯王封国之一,属于兖州刺史部的郡级行政区划。后改为东平郡。 本是梁国的一部分。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别为济东国,以刘彭离为济东王;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为大河郡,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皇子刘宇为东平王,建东平国。下领七县:无盐县、任城县、东平陆县、富城县、章县、亢父县、樊县。 东汉东平国建立于的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首封为光武帝子刘苍。章帝建初九年(84年)四月己卯,分国而立东平怀王刘忠的弟弟刘尚为任城王,另外五个弟弟为列侯。安帝永宁元年,邓太后为东平国增邑五千户。下领七县:无盐县、东平陆县、富成县、章县、寿张县、须昌县、宁阳县。 魏文帝黄初元年因魏代汉而除国,但保留郡制。晋朝时,户六千四百,下领七县:须昌县、寿张县、范县、无盐县、富城县、东平陆县、刚平县。刘宋时,改称东平郡。隋唐时,东平郡改为郓州。.

新!!: 建武 (东汉)和东平国 · 查看更多 »

东明县

东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建武 (东汉)和东明县 · 查看更多 »

东海王

东海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建武 (东汉)和东海王 · 查看更多 »

万脩

萬脩东汉武将,字君游,扶風茂陵人,汉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26位(《後漢書》列传12)。 劉玄即位为更始帝,萬脩归降,被任命为信都郡信都县令。更始2年(24年),萬脩和信都太守任光、都尉李忠迎接逃到薊县(今北京)的劉秀入信都。被拜为偏将軍,封造義侯。攻破王郎的都城邯鄲後,任右将軍,以表河北平定之功。 建武元年(25年),萬脩是大司馬吴漢率领的十一将之一,围攻更始帝属下朱鮪坚守的洛陽。建武2年(26年),改封槐里侯,与堅鐔一起平定南陽,宛城周围孤絶,萬脩在军中病逝。子萬普。.

新!!: 建武 (东汉)和万脩 · 查看更多 »

广平郡

廣平郡,或为廣平國、平--國,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分鉅鹿郡而置。郡治在廣平縣。屬冀州刺史部。東漢時併入鉅鹿郡。三國魏復置。隋初年廢。.

新!!: 建武 (东汉)和广平郡 · 查看更多 »

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爵位制度,起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西漢時中下層爵位的性質由軍功爵轉化為普通的吏民爵,北宋以後徹底消失。.

新!!: 建武 (东汉)和二十等爵 · 查看更多 »

五原郡

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漢書武帝紀。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鎮西北 ),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幷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廢。魏晉時其地為鮮卑、羌胡所據。十六國前秦復置。北魏時其地屬夏州、懷朔鎮。隋初置豐州,大業中改為五原郡。唐置豐州、天德軍。.

新!!: 建武 (东汉)和五原郡 · 查看更多 »

井丹

井丹,字大春,東漢時期學者,扶風郡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人。年輕時在太學讀書,通曉《五經》,善於談論,所以京師的人這麼說:「《五經》紛綸井大春。」性清高,從沒有準備名帖問候過他人。.

新!!: 建武 (东汉)和井丹 · 查看更多 »

廣陵郡

廣陵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始置,故址在今淮安市,曹魏设郡,移治淮阴,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市。其地在今江蘇省境內長江、淮河之間。隋朝时废,后為江都郡。唐朝以後廢。.

新!!: 建武 (东汉)和廣陵郡 · 查看更多 »

延慶 (花園天皇)

延慶(1308年十月九日至1311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花園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久明親王與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師時。.

新!!: 建武 (东汉)和延慶 (花園天皇) · 查看更多 »

建世

建世(一作建始;元年:25年六月 - 末年:27年闰正月)是西汉末年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的年号,共计3年。.

新!!: 建武 (东汉)和建世 · 查看更多 »

建武

建武是一个年号名称,曾被多次使用:.

新!!: 建武 (东汉)和建武 · 查看更多 »

建武中元

建武中元(省作中元;56年四月-57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2年。 建武三十二年四月十一己卯(56年5月14日),改元建武中元。 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次年正月初一(58年2月13日)改元永平。 范晔《后汉书》中同时使用“建武中元”和“中元”。例如《光武帝纪》写有“改年为中元”,而《东夷传》则书“建武中元”。《资治通鉴》只作“中元”。司马彪《续汉书》及沈约《宋书》皆作建武中元。而洪适《隶释》录《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末署“建武中元二年六月”。《中国历代年号考》推测本作建武中元,写作“中元”可能是简化,或者传抄中脱漏。 辛德勇认为,“中元”是班固编纂史书时依据个人习惯对“建武中元”作得省写,后世因袭。.

新!!: 建武 (东汉)和建武中元 · 查看更多 »

任延

任延(),字长孙。中国东汉官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任延十二岁时,为太学生,在长安学习,精通《诗经》、《易经》、《春秋经》,名显太学,在太学号称“任圣童”。兵荒马乱,避难陇西。当时隗嚣占据四郡之地,遣使请任延出仕,任延没有应征。 更始元年(23年),以任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郡都尉。时年十九岁,迎官惊其年轻。及到,他静泊无为,去祭祀延陵季子。当时天下新定,道路不通,避乱江南的人都没有回中原,会稽颇称多士。任延聘请董子仪、严子陵等人,待以师友之礼。属吏贫穷的,分给奉禄赈给。裁减士卒,令他们耕作公田,慰问当地孝子。吴县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次征辟,不到。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原宪、伯夷之节。派遣功曹前去,带着书信医药。一年后,任延让他担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卒,任延为他治丧,三天不处理公务。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请求退休,汉光武帝任命他为为九真郡太守。妻儿留在洛阳。任延在郡铸作农具,推广牛耕及中原婚嫁礼制,深受边远地区人民拥戴。骆越之民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使男子年龄二十至五十,女子年龄年十五至四十,按年龄婚配。当地人给儿子起名为“任”,纪念任延。 任延为官四年,回到洛阳,因病耽搁行程,贬任睢阳令,九真吏民生他为立祠。转任武威郡太守,汉光武帝让他善事上官。任延说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是臣子之节。善事上官,不敢奉诏。”汉光武帝同意了他的话。到了武威,将兵长史田绀的子弟宾客为地方一害。任延抓起来田绀,杀死父子宾客五六人。田绀小儿子田尚率领数百人,自称将军,被任延打败。 任延积极防备匈奴、羌人。河西少雨,他设置水官,修理沟渠,加强教育,开设学校,令掾史子孙皆入学,章句既通,则授以显官要职。武威郡有了儒雅之士。因为擅杀羌人,贬官召陵令。汉明帝即位,为颍川郡太守。永平二年(59年),征他到辟雍,以他为河内郡太守。为官九年,病卒。少子任恺,官至太常。.

新!!: 建武 (东汉)和任延 · 查看更多 »

任光

任光(),东汉武将。字伯卿,南陽宛人。汉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24位(《後漢書》列传12)。少年时忠厚誠实,在乡里被人喜愛。开始做宛县卿嗇夫、郡县吏。劉玄的汉兵至宛,见任光冠服华美,便令他脱衣,将杀死他来夺得衣服。正好光禄勋刘赐(劉秀族兄)至,视任光有长者的容貌,便救了他。劉賜以他为安集掾、偏将軍,昆陽之战大破王莽的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 更始元年(23年),劉玄称皇帝(更始帝)至洛陽,任光为信都郡(今河北冀州市)太守。王郎实力大增,郡国多降,任光与都尉李忠、县令萬脩守卫信都郡。王郎传檄,任光斬杀他的使者,王郎以精兵四千攻打信都。 更始2年(24年),劉秀逃至薊县(今北京市),劉秀到信都见任光,劉秀命他为左大将軍,封武成侯。劉秀以信都郡为据点攻略周围城邑,最后攻下了王郎据守的邯鄲。 建武2年(26年),改封阿陵侯,食邑一万户。建武5年(29年),召至洛陽奉朝請。同年冬,病逝,子任隗。.

新!!: 建武 (东汉)和任光 · 查看更多 »

伏恭

伏恭(),字叔齐,琅邪郡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人,东汉經學家、司空。 伏恭是伏生之后,汉光武帝时大司徒伏湛兄伏黯之子。生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卒於漢章帝元和元年。伏黯以明《齐诗》著称,伏恭孝顺,事继母甚谨,幼傳父學,继承父伏黯明《齊詩》,改定章句,省减浮辞,定为二十万言,作《解說》九篇。爲郎。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授剧县(今山东寿光南)令,視事十三年,青州因他惠政公廉举为尤异。建武十七年(41年),伏恭被召到洛阳,参加太常试经,考儒家经典,伏恭名列第一,拜经学博士。遷常山郡(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太守,在常山敦修学校,注重传授学问,因此北方冀州盛行伏氏学。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代梁松为太仆。两年后代冯鲂拜为司空。汉章帝建初二年(77年)冬行饗禮,尊为三老。在司空位九年,因病上书辞官。元和元年(84年)去世,年九十岁。.

新!!: 建武 (东汉)和伏恭 · 查看更多 »

张道陵

张道陵,一名張陵,字辅汉,東漢沛国丰县(今江蘇徐州市丰县)人,被视为正一道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相傳张道陵以虎為座騎,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他的從神為廣祐真君王長、普祐真君趙昇。.

新!!: 建武 (东汉)和张道陵 · 查看更多 »

張興 (東漢)

張興,字君上,潁川郡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人,東漢太子少傅。.

新!!: 建武 (东汉)和張興 (東漢) · 查看更多 »

張湛

张湛,字子孝,东汉扶风郡平陵人。.

新!!: 建武 (东汉)和張湛 · 查看更多 »

彭城郡

彭城郡,或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新!!: 建武 (东汉)和彭城郡 · 查看更多 »

來稜

來稜,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是来歙的孙子,来褒的儿子。东汉第三代征羌侯。 來稜的曾祖母是钜鹿(今河北巨鹿)都尉劉回的女儿,劉回有二子一女:刘钦、刘良,女儿嫁给谏大夫来仲,生下来歙。刘钦的儿子就是汉光武帝。所以来歙是光武帝的姑表兄弟。建武十一年(35年),来歙被公孙述派出的刺客刺杀。來稜的父亲來褒嗣征羌侯的爵位。汉明帝皇女刘惠,永平十七年(74年)封为武安公主,嫁给来稜。来稜当时是征羌侯世子、黄门侍郎。来稜早於來褒而亡,來褒死后,来稜的儿子来历嗣爵征羌侯。來稜三子:征羌侯来历、步兵校尉来祉、黄门侍郎来超。.

新!!: 建武 (东汉)和來稜 · 查看更多 »

包咸

包咸,字子良,會稽曲阿人,東漢經學家。.

新!!: 建武 (东汉)和包咸 · 查看更多 »

刘奴

劉奴(),即平陽公主,她是中國東漢漢明帝劉莊之女,生母賈貴人。為汉章帝的同母姐妹。.

新!!: 建武 (东汉)和刘奴 · 查看更多 »

刘义王

刘义王,汉光武帝刘秀的女儿,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刘秀册封她为舞阳公主,汉明帝时为舞阳长公主(《梁松传》作舞阴长公主)。刘义王嫁给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是梁统的儿子,坐诽谤罪被诛杀。建初八年(83年),窦家诬告梁家,梁竦(梁松之弟、汉和帝外公、梁冀曾祖父)死在狱中,舞阳公主因罪被贬逐到新城。舞阳公主之子梁扈。.

新!!: 建武 (东汉)和刘义王 · 查看更多 »

刘京 (琅邪王)

劉京,東漢光武帝的第十一子,生母是阴丽华。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京封為琅邪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京为琅邪王。刘京性恭孝,好经学,建武三十年(54年)劉焉改封中山王。永平二年(59年),以太山之盖、南武阳、华,东莱之昌阳、卢乡、东牟六县益琅邪。永平五年(62年),就国。漢和帝建初六年二月十七(81年3月16日),劉京去世,谥号孝,其子劉宇嗣位。  .

新!!: 建武 (东汉)和刘京 (琅邪王) · 查看更多 »

刘延 (阜陵王)

劉延,東漢光武帝的七子,生母是郭聖通。三國曹魏謀臣劉曄的祖先。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延封為淮阳公。建武十七年(41年)劉延为淮阳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劉延就国。建武三十年(54年),以汝南郡之长平、西华、新阳、扶乐四县益淮阳国。 永平十六年(73年),刘延与姬兄谢弇、姊馆陶公主的驸马都尉韩光招奸猾,作图谶。谢弇、韩光被汉明帝处死,刘延改封阜陵王。在汉章帝时,刘延又和儿子刘鲂造逆谋,被汉章帝禁锢。章和元年(87年)赦免,改其都为九江。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十月,劉延去世,谥号质,其子劉冲嗣位。.

新!!: 建武 (东汉)和刘延 (阜陵王) · 查看更多 »

刘元 (公主)

劉元(),中國東漢時期皇族女性,南陽郡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人,為漢光武帝劉秀姊,父南頓君劉欽,母樊嫻都。.

新!!: 建武 (东汉)和刘元 (公主) · 查看更多 »

刘礼刘

淯阳公主,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女儿,名刘礼刘。她是刘秀的四女。 建武十七年(41年),父亲刘秀册封她为淯阳公主。刘礼刘嫁给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被诛杀。.

新!!: 建武 (东汉)和刘礼刘 · 查看更多 »

刘红夫

馆陶公主,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女儿,名刘红夫。她是刘秀的三女,母親郭聖通。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刘秀册封她为馆陶公主,汉明帝时为馆陶长公主。刘红夫嫁给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刘延谋反被诛杀。馆陶公主曾为儿子请求郎官之职,汉明帝不许。.

新!!: 建武 (东汉)和刘红夫 · 查看更多 »

刘绶

刘绶(),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刘秀的五女。 建武二十一年(45年),汉光武帝册封她为郦邑公主,嫁给新阳侯阴就(嫡母阴丽华的弟弟)的世子阴丰。公主骄横嫉妒,永平二年(59年),阴丰谋害郦邑公主,阴丰因此被汉明帝诛杀,阴就夫妇因此自杀。.

新!!: 建武 (东汉)和刘绶 · 查看更多 »

刘盆子

刘盆子(),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曾祖父为城阳荒王刘顺,祖父式节侯刘宪,父式侯刘萌,王莽篡位,国除,为式人。.

新!!: 建武 (东汉)和刘盆子 · 查看更多 »

刘辅 (沛王)

劉輔,東漢光武帝的次子,生母是郭聖通。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輔封為右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廢为中山太后,劉輔为中山王。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封劉彊為東海王,劉輔改為沛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就國。他廣交門客,和寿光侯刘鲤關係匪淺。因為劉鲤怨刘盆子害其父更始帝劉玄,杀死劉盆子之兄故式侯劉恭,劉輔一度下獄。劉輔好经书,作《五经论》,号稱《沛王通论》。當時劉輔在沛国谨节,终始如一,称为贤王。漢明帝敬重,数加赏赐。漢章帝元和元年(84年),劉輔去世,其子劉定嗣位。.

新!!: 建武 (东汉)和刘辅 (沛王) · 查看更多 »

刘赐 (东汉)

劉賜(),东汉宗室、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蔡陽县(今湖北省棗陽市)人,字子琴。祖父劉利,父名不詳,兄刘显,侄子(刘显子)劉信,子劉閔,妹夫樊宏。更始帝劉玄从兄弟,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

新!!: 建武 (东汉)和刘赐 (东汉) · 查看更多 »

刘苍

刘苍,东汉东平宪王。 汉光武帝之子,明帝的同母弟,建武十五年封为东平公,十七年封为东平王,都无盐(山东东平县)。《后汉书》称刘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永平元年明帝任命其为骠骑将军,留京辅政,位在三公之上,后刘苍因辅政数载“多所隆益、声望日重”,非常不安,于是请辞归东平。.

新!!: 建武 (东汉)和刘苍 · 查看更多 »

刘英 (东汉)

刘英,是东汉楚王,为东汉光武帝和许美人所生。 生年不详,以建武十五年(39年)封为楚公,十七年(41年)进爵为楚王,二十八年(52年)就国。因为生母许氏无宠,所以在诸兄弟中刘英的封国最为贫小。三十年(54年),以临淮郡的取虑县和须昌县(另说昌阳县)归于楚国。其兄弟汉明帝为太子时,刘英常独自依归附太子,故太子比较喜欢他。汉明帝王即位后,刘英数受赏赐。永平元年(58年),特封刘英舅舅之子许昌为龙舒侯。 永平十三年(70年),刘英因意图谋反被废楚王,徙丹阳郡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子女为列侯、翁主的,保留食邑如故。母亲楚太后许氏仍保留玺绶,留住楚宫。第二年,刘英抵达丹阳后,自杀。汉明帝下诏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帽如法,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县。 据《后汉书》记载,刘英为已知中国貴族中最早的佛教信徒。.

新!!: 建武 (东汉)和刘英 (东汉) · 查看更多 »

周磐

周磐(),字坚伯。中国东汉经学。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北)人。 周磐与周燮同族。祖父周业,建武初年为天水郡太守。周磐少游京师,学《古文尚书》、《洪范五行》、《左氏传》,好礼有行,非典谟不言,受诸儒推崇。居家贫困养母,俭简但不充裕。诵《诗经》至《汝坟》卒章(“鲂鱼赬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于是感叹,参加举孝廉。汉和帝初年,拜为谒者,担任任城县长、阳夏县令、重合县令,都有好政策。后来思念母亲,弃官还乡。母亲去世,哀痛得快要死了,服丧结束,结庐墓侧。不再为官,讲授学业,门徒多至千人。 公府三辟周磐,都以他有道特别征召,周磐对友人说,亲人已经去世,还当什么官,于是不应。建光元年(121年),七十三岁时,年初召集学生,讲论一整天,对两个儿子说:“我白天梦见先师东里先生,与我在阴堂角落讲谈。”于是长叹:“我的寿命要结束了吗!如果命终之日,桐棺足以装下,外椁足以装下棺,为我穿上濯衣幅巾。编二尺四寸竹简,写《尧典》一篇,刀笔各一,以置棺前,表示不忘圣道。”当月十五日,无病而终,学者以为他知道天命。周磐同郡蔡顺,也是孝子。.

新!!: 建武 (东汉)和周磐 · 查看更多 »

呂鮪

呂鮪,中国新朝、东汉時代初期武将,雍州右扶風陈仓县(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境)人。 呂鮪是割据三輔的新末东汉初群雄之一,以关中豪傑知名。更始帝、赤眉軍敗北後,呂鮪在右扶風陳倉割据,与关中其他群雄延岑(藍田)、王歆(下邽)、蒋震(霸陵)、張邯(長安)、公孫守(長陵)、楊周(谷口)、角閎(汧)、駱延(盩厔)、任良(鄠)、汝章(槐里)抗争。他们包括呂鮪后来多加入了成家公孫述的阵营。公孫述任命呂鮪为将軍,建造要塞,布軍陣,練習战斗、射撃。在漢中蓄積糧食,在漢中郡南鄭築造宮殿。 建武三年(27年),公孫述部将李育、程烏率軍数万,联合呂鮪攻撃三輔。漢征西大将軍馮異追討,呂鮪敗北陳倉,撤退到漢中。这時,呂鮪、張邯、蒋震以外关中群雄全被馮異平定。建武四年(28年),呂鮪得到公孫述部将程焉援軍,再度出撃陳倉,被馮異、趙匡迎退。呂鮪入蜀,建武十一年(35年)秋,和同僚延岑、王元、公孫恢在广漢郡广漢、犍為郡資中迎撃漢軍岑彭。岑彭奇襲作战奪取呂鮪後方犍為郡武陽,延岑、呂鮪正面被岑彭副将臧宮在沈水击敗。.

新!!: 建武 (东汉)和呂鮪 · 查看更多 »

哀牢

哀牢是云南、缅甸北部地区一古国,属西南夷百濮系统,存在时间大约自公元前3世纪左右至公元76年。 传说哀牢的开国君主是九隆(母亲沙壹),乃东海龙王之幼子,故哀牢崇拜龙神。其鼎盛时期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大致统治范围南至西双版纳,西至怒江,北至横断山脉,东至洱海一带,是西南夷的霸主。哀牢的中心区域是今云南保山哀牢山一带。 汉武帝时期,派人开通西南夷,希望打通前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于元封二年(前109年)派兵渡过兰沧水,攻打哀牢,“置雟唐、不韦二县”。这次征伐使得哀牢全盛时期结束,国势衰落。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王贤栗遣使内属,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继承哀牢王位,派其子献国于东汉,其时哀牢共有5萬户、55萬餘人。东汉政府以益州六县与哀牢地设立永昌郡,以哀牢王为部族君长,另派官吏进行行政管理。 漢章帝建初元年(76年),类牢继位为哀牢王,起兵反抗东汉,为东汉击破,类牢被杀。自此之后,哀牢不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出现。 哀牢人穿鼻儋耳,镂身紋身,有着先进的文化,根据《华阳国志》、《后汉书》等的记载,其地矿产丰富、贸易繁荣。唐代的穿鼻蠻是指他們,有人說他們是克倫族祖先。 在越南脫離中國獨立之後,越南人也把越南西北部與西部的地方稱作「哀牢」()。「哀牢」這個地名也在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裡面多次出現。但這裡的哀牢並非指漢朝時的哀牢國,而是指現在的寮國。.

新!!: 建武 (东汉)和哀牢 · 查看更多 »

冯异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冯异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协助刘秀创建东汉政权,隨劉秀安定河北,為劉秀偏將軍,封應侯。後又封為孟津將軍。在多年的行軍作戰中,馮異為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馮異謙遜,從不誇己功,諸將並坐論功,他常避於大樹下,被譽為大樹將軍。劉秀即位封馮異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漢明帝时封为“云台二十八功臣”之一。.

新!!: 建武 (东汉)和冯异 · 查看更多 »

冯鲂

冯鲂(),字孝孙,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人,东汉光武帝时司空。 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出生在湖阳的一个豪强之家。新朝末年,冯鲂聚众结寨自保。冯鲂与申屠季有私仇,虞都尉灭申屠季族,申屠季投奔冯鲂。虞都尉的堂弟虞长卿想要执拿申屠季,但虞长卿慑于冯鲂的正气与威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冯鲂将申屠季送回家。建武三年(27年)冯鲂归附汉光武帝,拜官虞县(今山西省平陆县)县令,光武帝西征隗嚣,颍川豪族延褒等三千余人围攻县舍,冯鲂力斗不支,逃走。光武帝驰赴颍川郡,延褒等皈降请罪,诸县平定。冯鲂沉毅果断,迁郏县(今河南省郏县)县令,亦有政绩。建武十三年(37年)担任魏郡太守,建武二十七年(51年)取代赵憙为太仆。建武中元元年(56年),代张纯为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始,司空去“大”字),赐关内侯。汉明帝即位,更封杨邑乡侯。永平四年(61年),因考核太守邓融失职免官。二年后复行卫尉事,又任执金吾。为人矜严公正,建议多被采用。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以年老多病辞职。元和二年(85年)冯鲂去世。.

新!!: 建武 (东汉)和冯鲂 · 查看更多 »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新!!: 建武 (东汉)和兰州市 · 查看更多 »

元氏县

元氏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所辖的一个县,是中國自古至今沿用古名称从未改名的古縣之一。西汉时期是恒山郡之治所,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公子元以此地为封地,因此称为元氏《汉书注·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师古曰:“阚駰云赵公子元之封邑,故曰元氏。”,之后此地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均被不同政权所治。中国抗日战争之后,元氏县先后曾与鹿县(今鹿泉区)与高邑县合并,也曾与赞皇县并入,后于1962年3月元氏县恢复原建制。1993年6月30日,河北省成立了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元氏县归属石家庄市,成为市辖县至今。 2011年,元氏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为“千年古县”。.

新!!: 建武 (东汉)和元氏县 · 查看更多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西倚太行山、东濒渤海、南控黄淮海平原,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石太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

新!!: 建武 (东汉)和石家庄市 · 查看更多 »

玄菟郡

菟郡(諺文:현도군)是漢四郡之一,其疆域屢屢因為戰爭及行政重組而有所改變。於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設立時疆域最廣闊,亦是四郡裡最重要的一個, 大约是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西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前82年,真番、临屯二郡被撤销,玄菟郡迁至今吉林省一帶,東漢時西移至辽东。之後為高句麗所灭。.

新!!: 建武 (东汉)和玄菟郡 · 查看更多 »

王常

王常,字顔卿。豫州颍川郡武陽县人。新朝、东汉初期武将,东汉草創期功臣之一。最初是绿林軍部将、下江軍頭領、更始帝劉玄属下武将。.

新!!: 建武 (东汉)和王常 · 查看更多 »

王莽币

王莽币为西汉末年到新朝时期王莽币制改革所发行的一系列钱币。.

新!!: 建武 (东汉)和王莽币 · 查看更多 »

王霸 (漢朝)

王霸(?—59年),字元伯,颍川颍阳(今河南襄城县)人。 世好文法,早年為獄吏,慷慨有大志。後遊學長安。不久追随刘秀,在昆阳击破王寻、王邑。刘秀对他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封为王乡侯。建武二年(26年),改封为富波侯。建武六年(30年),屯田新安。建武十三年(37年),改封为向侯。永平二年(59年),去世。.

新!!: 建武 (东汉)和王霸 (漢朝) · 查看更多 »

祝讽

祝諷,东汉官员,又作祋諷,官至尚书令、光禄勋。 邓骘推举天下贤士何熙、祝讽、羊浸、李郃、陶敦等,列于朝廷;征辟杨震、朱宠、陈禅,置于幕府。 建光年间,尚書令祝諷、尚書孟布等上奏:「孝文皇帝定薄葬禮制,光武皇帝絕官员休假之典,传给萬世,不可更改。应该恢復建武年间的制度」。陈忠上疏认为要坚持三年守丧。宦官不认为陈忠的建议有利,于是搁置陈忠之奏而听從祝諷、孟布的建議。 汉安帝要废黜太子刘保,来历和光禄勋祝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侍中闾丘弘、陈光、赵代、施延,太中大夫朱伥、第五颉,中散大夫曹成,谏议大夫李尤,符节令张敬,持书侍御史龚调,羽林右监孔显,城门司马徐崇,卫尉守丞乐闱,长乐、未央厩令郑安世等十余人,到鸿都门证实太子无过。汉安帝以为来历、祋讽等不识大典,将他们罢免。刘保即位为汉顺帝,祝讽、刘玮、闾丘弘等已经去世,拜他们的儿子为郎。.

新!!: 建武 (东汉)和祝讽 · 查看更多 »

祭肜

祭肜(),字次孙,原藉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省许昌市西),祭遵的堂弟。為東漢年間之大臣。 他以孝道聞名,當時戰亂頻頻,他仍獨自堅持守在祖墳。建武初年,獲光武帝任命为黄门侍郎,長隨光武帝左右。建武十七年(41年)起出任辽东郡太守近三十年。建武廿一年(45年)擊退入侵辽东的鲜卑萬餘騎軍,保边境平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升任太仆。永平十六年(73年)出兵讨伐北匈奴無功而還,因此被革下狱。出狱後羞憤呕血而死。.

新!!: 建武 (东汉)和祭肜 · 查看更多 »

福州历史年表

这是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关的历史年表。 具体参见:福州历史.

新!!: 建武 (东汉)和福州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竇融

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曾孫女是漢章帝竇皇后。.

新!!: 建武 (东汉)和竇融 · 查看更多 »

索盧放

索盧放,字君陽,東郡人,曾任東漢洛陽令、諫議大夫。.

新!!: 建武 (东汉)和索盧放 · 查看更多 »

绿林军

绿林军,指中国新朝末年主要的一支反对王莽政权的军队,由因旱災和蝗災造成的饑民所組成,主力起兵於荊州的綠林山(位於今湖北省京山县)而得名,稱為绿林起义。绿林军的活动几遍大半个中国,影响十分巨大,此后绿林一词成为了中国黑社会的代名词之一。.

新!!: 建武 (东汉)和绿林军 · 查看更多 »

美稷县

美稷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北纳林村古城。为西河郡属国都尉治。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单于徙居于此,为南匈奴單于庭,东汉也于其地置使匈奴中郎将。中平年间县南移至今山西省汾阳县西北。东汉末废。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内蒙古古代县份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准格尔旗.

新!!: 建武 (东汉)和美稷县 · 查看更多 »

真定國

真定國,漢代王國名。西汉置。治所为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属冀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北省正定縣、藁城市、鹿泉市與石家莊市市區一帶。.

新!!: 建武 (东汉)和真定國 · 查看更多 »

甄宇

宇,字長文,北海郡安丘縣(今山東省安丘市)人。.

新!!: 建武 (东汉)和甄宇 · 查看更多 »

牟長

牟長,字君高,樂安郡臨濟縣(今山東省高青縣)人,牟長的祖先封於牟,春秋末,國家滅亡,因此以牟爲姓。.

新!!: 建武 (东汉)和牟長 · 查看更多 »

盧芳 (東漢)

盧芳,字君期,安定郡三水县人。新朝末东漢初期群雄之一,曾在北方边境一度称帝。兄名盧禽。弟名盧程。.

新!!: 建武 (东汉)和盧芳 (東漢) · 查看更多 »

隗纯

隗純(),中国东漢時代初期政治、军事人物。涼州天水郡成紀县人。父隴右群雄之一隗囂。兄弟隗恂。隗囂降伏漢光武帝,又投靠成家公孫述,公孙述封隗嚣为朔宁王。光武帝杀死人质隗恂,派吴汉、岑彭包围西城。建武九年(33年)春正月,隗囂在冀城(天水郡)死去。隗純在部下王元、周宗、行巡、高峻、苟宇、趙恢等人的支持下繼立为朔宁王,公孫述部将田弇、趙匡也来支援。同年秋八月,光武帝派中郎将来歙、征西大将軍馮異、建威大将軍耿弇、虎牙大将軍蓋延、揚武将軍馬成、武威将軍劉尚率军攻天水。建武十年(34年)夏,馮異在军中病故。同年十月,来歙在落門聚(天水郡冀县)大敗隗純,隗純投降,漢朝平定隴右。建武十八年(42年),隗純与賓客逃亡勾結胡族,被捕后至武威郡伏誅。.

新!!: 建武 (东汉)和隗纯 · 查看更多 »

蚕台县

蚕台县,古县名。 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所在今朝鲜南江原道襄阳北。东汉建武年间废。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朝鲜半岛古代县份.

新!!: 建武 (东汉)和蚕台县 · 查看更多 »

菑川國

菑川國,一作甾川國,是中國漢代王國,七國之亂中齊地四國之一。西漢初年置,治所在劇縣(今山東省壽光市南),屬青州刺史部。東漢初年省併。後世常將漢代菑川國誤作淄川國,但菑川國轄地與今之淄博市淄川區轄並無重合。.

新!!: 建武 (东汉)和菑川國 · 查看更多 »

衛颯

卫飒,字子产。中国东汉官员。河内郡脩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 卫飒出身贫寒,好学,随老师学习无粮,常佣工自给。王莽时,仕郡历官州宰。 建武二年(26年),大司徒邓禹征召为吏。能处理复杂事务,担任侍御史,襄城令。有政绩,转任桂阳太守。桂阳郡与交州接境,受风俗影响,民性慓悍。飒下车,兴建学校,设婚丧之礼,移风易俗,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一年之间,民俗为之一变。 含洭县、浈阳县、曲江县三县,是汉武帝平定,内属桂阳郡。在深山之中,交通极为不便。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凿通山道五百余里,置亭传、邮驿、省息劳役,便利吏民往来。耒阳县出铁石,很多人私自冶铸,招来亡命,多有奸盗。卫飒奏请设立铁官,禁止私铸,每年增加收入五百余万。卫飒整饬吏治,抚恤百姓,流民争归,为官十年,郡内大治。 建武二十五年(49年),征还。汉光武帝想以他为少府,卫飒得病,不能就任,于是以桂阳太守回家乡,两年后,抱病到京,自陈病重,收回印绶,赐钱十万,后在家中去世。《隋书·经籍志》记载卫飒撰《史要》十卷,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隋书经籍志考证》,称《唐志》作《史记要传》。.

新!!: 建武 (东汉)和衛颯 · 查看更多 »

骁骑校尉

骁骑校尉是东汉末年出现的武官职位,正史上记载董卓曾授予曹操一人,但曹操受职后很快出逃,具体职权不明。 骁骑校尉的职名与汉制的“骁骑将军”及“越骑校尉”、“胡骑校尉”、“屯骑校尉”等相仿。骁骑将军曾授予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而其余的三个校尉则分别是东汉、西汉不同时期的常设军职。其中屯骑校尉东汉初年曾经一度改为骁骑校尉,但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即恢复原名。漢東京五校,典宿衛士。屯騎校尉於漢武帝初設時掌騎兵。.

新!!: 建武 (东汉)和骁骑校尉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县

句麗縣,又称高句骊縣,漢朝漢武帝時期滅衛滿朝鮮以後設立《後漢書·東夷傳》:武帝滅朝鮮,以高句麗為縣,使屬玄菟。,位於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一帶。 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對東北漢四郡行政區劃作調整,“罷臨屯、真番,以並樂浪、玄菟”,玄菟郡治西遷至高句骊縣。建昭二年,北夫餘王解慕漱之子朱蒙(一說是金蛙王之子)建立高句骊国。汉朝廷承认高句骊国,并委任高句骊县管理高句骊国行政。 高句骊国叛乱后,王莽进行镇压并将高句麗改为下句丽,高句丽王被贬为下句丽侯,高句丽县也改为下句丽县,但适得其反。 三国史记的作者认为公元14年,琉璃明王西伐居住在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进而袭取了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而三國史記的種種無依據的記載也深深影響了後世對於東北亞歷史的研究。公元28年,東漢遼東郡太守發兵討伐高句麗。大武神王高無恤堅壁清野,退入国内城。 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骊遣使朝贡,汉光武帝複令下句丽復名高句丽,并復高句骊国王號。东汉末年,高句丽受到辽东军阀公孙家族(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的控制。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魏太尉司馬懿滅公孫淵,設高句麗、高顯、遼陽、望平四縣于玄菟郡。.

新!!: 建武 (东汉)和高句丽县 · 查看更多 »

高安市

安市是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北,毗邻南昌市。.

新!!: 建武 (东汉)和高安市 · 查看更多 »

高密郡

密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秦朝设胶西郡,西汉时曾改胶西国,本始元年(前73年)又改胶西郡为高密国。仍治高密县,下辖五县:高密县、昌安县、石泉县、夷安县、成乡县。西汉末年,辖境约当今山东省高密市一带。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入北海国。 西晋元康十年(300年),复置高密国,刘宋改为高密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省潍坊市东),属青州。北魏时移治高密县(今高密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潍坊、高密、胶州、安丘等市地。北齐移治东武县(隋改诸城县,今山东省诸城市)。隋朝开皇初废。大业初年,改密州为高密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为密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密州。.

新!!: 建武 (东汉)和高密郡 · 查看更多 »

高詡

詡,字季回,平原郡般縣(今山東省樂陵市西南)人。東漢大司農。.

新!!: 建武 (东汉)和高詡 · 查看更多 »

魯郡

魯郡,中國古代郡、國名。.

新!!: 建武 (东汉)和魯郡 · 查看更多 »

许美人 (汉光武帝)

许美人(),东汉光武帝美人。 许氏生平、家世不详,仅知在建武十五年(39年)前生子刘英。因许美人无宠的缘故,其子刘英的封国在光武帝诸子中最小。光武帝在57年逝世,许美人应该是在此后获得太后封号,离开洛阳皇宫,抵达儿子封地居住。永平元年(58年),侄子许昌被特封为龙舒侯。永平十三年(70年),儿子刘英因意图谋反被废楚王,徙丹阳郡泾县。楚太后许氏未受牵连,“勿上玺绶,留住楚宫”。第二年,儿子刘英自杀。汉明帝下诏许太后曰:“国家始闻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怀用悼灼,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无可奈何!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诸许愿王富贵,人情也。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元和三年(86年),许太后逝世,汉章帝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因留护丧事,赙钱五百万。.

新!!: 建武 (东汉)和许美人 (汉光武帝) · 查看更多 »

財神寶庫

《財神寶庫》,是倪匡筆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之一,系列編號124,序言寫於2001年3月16日《財神寶庫》 序言 倪匡著。本故事並無任何科幻成份,反而像一個推理故事。 故事講述富翁「老闆」的一段隱語被他的親信江海意外發現。為破解隱語,眾人都費盡心思。隱語被破解後,眾人的生活才得以回復正常。.

新!!: 建武 (东汉)和財神寶庫 · 查看更多 »

賈貴人

賈貴人,賈姓,真名失傳(?~?),中國東漢時期皇族女性,出身南陽郡。為漢明帝劉莊貴人,漢章帝劉炟生母。.

新!!: 建武 (东汉)和賈貴人 · 查看更多 »

贾复

賈復(),字君文,中國東漢初期軍事人物,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他協助漢光武帝建立東漢,為「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他曾先後擔任執金吾與左將軍等職。建武十三年(37年),封胶东侯。.

新!!: 建武 (东汉)和贾复 · 查看更多 »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統治的一個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前111年,西漢攻滅南越國後,設南越舊地為交州,並置九個郡縣: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為了便於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漢廷非常關注在肥沃的紅河三角洲的統治。在前1世紀時,漢朝在交州的統治十分寬鬆,雒越的君長在自己的部族裡依舊保持著他們世襲的權力。然而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鼓勵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加強了稅收,將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新!!: 建武 (东汉)和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 查看更多 »

趙孝

趙孝,字長平,沛國蘄(今安徽省宿州)人。東漢長樂衛尉。.

新!!: 建武 (东汉)和趙孝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建武 (东汉)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车师

车(Jū)师(Jushi),也称姑师(Gushi),古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都城為交河(今中国新疆吐鲁番西北)。东南通往敦煌,向南通往楼兰、鄯善,向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乌孙,东北通往匈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站。从考古发掘上来看,車師人操伊朗語系吐火羅语的一種方言。古代车师人的种族还未完全研究清楚,头骨上显示高加索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特征。 中国自汉朝武帝时开始将势力渗入西域,车师因为位于西域东侧,受到汉朝极大压力,因此与匈奴联合,为其充当耳目,并攻劫汉朝使节。征和四年(前89年),汉朝同楼兰等国联兵围攻交河,车师投降汉朝。汉宣帝时,遣侍郎郑吉在车师境内渠犁屯田,立军宿为车师王,迁都于渠犁。元康四年(前62年),匈奴另立兜莫为王,率一部分车师国众退往博格达山北麓(今吉木萨尔一带)。自此车师分为前、后两国。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丧失对西域的全部影响,汉始置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又置戊己校尉,在车师前国屯田。其后,车师前王复还交河。据统计,当时车师前国有人口六千余,兵一千八百余人;车师后国人口四千余,兵也是一千八百余人。车师前国国都交河城,车师后国国都务涂谷。戊己校尉在高昌壁的驻地称车师都尉国,戊部候城的驻地(今奇台)称车师后城长国。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屡屡欺压车师前、后王,车师被迫重新依附匈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年),车师前、后王与鄯善等国联名遣王子入侍,请复置西域都护,被拒绝。其后车师连续兼并邻近小国,称车师六国。汉明帝年间,车师前部有人口四千余,兵两千人;后部人口一万五千余,兵三千余人,成为西域东部霸主。 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等出击车师,前、后王俱降,汉朝遂重设戊己校尉,分屯车师前、后国。不久,北匈奴围攻汉朝屯田军队。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汉放弃车师。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窦宪击破北匈奴,车师前、后王重新服从汉朝。永元八年(96年),车师后王击破前王,次年,汉朝派兵斩车师后王。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汉朝再度放弃西域。元初六年(119年),汉敦煌太守派索班屯驻伊吾,车师前王复降汉。永宁元年(120年),车师后王引北匈奴攻杀索班,击走前王。延光三年(124年),汉西域长史班勇击败北匈奴,次年,班勇进击车师后国,斩其王军就,再次年立加特奴为后王,屯田于柳中(今中国新疆鄯善西南)。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出伊吾攻杀北匈奴的呼衍王,安定了车师局势。 其后车师仍然存在了数百年。车师前国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高昌的沮渠安周引柔然兵攻破而灭亡,王族逃入北魏。.

新!!: 建武 (东汉)和车师 · 查看更多 »

辛毗

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期人物,原属袁绍部下,后来归顺曹操,为魏國重臣。.

新!!: 建武 (东汉)和辛毗 · 查看更多 »

龙兴 (公孙述)

龙兴(元年:25年四月 - 末年:36年十一月)是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公孙述自立的年号,共计12年。 据《后汉书》记载,有龙出现在公孙述府中,他认为是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于是在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四月,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建元龙兴元年。.

新!!: 建武 (东汉)和龙兴 (公孙述) · 查看更多 »

郭丹 (东汉)

郭丹()字少卿,东汉南阳郡穰县人(今河南省邓州市)。郭丹七岁丧父,后去长安求学,官至司徒,为官清廉,但晚年却因听信奸吏错判陇西太守邓融入狱,而被免职。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郭丹在家中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新!!: 建武 (东汉)和郭丹 (东汉) · 查看更多 »

郭凉

郭凉,字公文,幽州右北平郡(今辽宁省凌源市)人,中国东汉将领。 郭涼身長八尺,壮勇武猛,虽是武将,通晓经书,多智略,明晓边事,在北方有名。最初,被幽州牧朱浮招聘任用为兵曹掾。薊城乱起,郭凉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 建武年间为雁門郡太守,建武九年(33年),驃騎大将軍杜茂在雁門郡繁畤县攻打盧芳部将尹由。盧芳的将领賈览率胡人騎兵一万援救,郭凉、杜茂敗退。後固守以待盧芳軍内部分裂。郭凉熟谙边情,守御有方,诱降卢芳部属颇多,卢芳势力遂弱。 建武十二年(36年),盧芳攻打雲中郡失敗,尹由任用雁門人賈丹、霍匡、解勝为将帥守備雁門郡平城,结果他们殺害尹由归降郭涼。郭涼将事情報告给汉光武帝,賈丹等被封为列侯。盧芳方面的城邑渐次来降,郭涼誅滅雁門豪族郇氏,保護一般民众,平定雁門郡。盧芳于是逃到匈奴。光武帝以他的功績,擢升郭涼之子为中郎,担当左右宿衛。.

新!!: 建武 (东汉)和郭凉 · 查看更多 »

郭贺

郭贺(),字乔卿,广汉郡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人,中国東漢官员。 祖父郭坚伯,父亲郭游君,都有气节,不出仕王莽。郭贺通晓法律,初为广汉主簿,广汉郡太守蔡茂梦见坐在大屋子里,房梁上有三株谷穗,蔡茂跳起来拿,得到中间的一棵,马上就弄丢了。他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席庆贺:“大屋是宫府的形象。房梁上有禾穗,是人臣的上禄征兆。得到中间的一棵,是中台之位。文字上禾失为秩,虽说是丢失,实际是得到禄秩。三公有空缺(衮职有阙),府君会补任的。”不满一月,汉光武帝徵蔡茂为司徒,蔡茂辟郭贺为司徒掾。 建武年间,郭贺累官为尚书令,在任六年,通晓原来的行政惯例,对时政多有匡益。郭贺出任荆州刺史,被皇帝接见赏赐,恩宠有加。到任後,有突出政绩。百姓满意,歌唱称颂他:“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汉明帝巡视到南阳,他特别受到赞赏,赐给他三公之服,黼黻冕旒。三公穿衮冕。黼好像斧形,黻像两个“己”子相背。冕是用木头做的,衣服用帛做的,玄上纁下,宽八寸,长一尺六寸。旒就是冕前后的垂玉,天子十二旒,上公九旒。而且要他出行时揭去车上的帷幕,以便百姓观看,来表彰他的道德。经过的地方,官民指着他互相提醒,无不以其为荣。永平四年(61年),徵拜为河南尹,治理以清静无为著称。任职三年而卒,汉明帝下诏书哀悼他,赐给他车一乘,钱四十万。.

新!!: 建武 (东汉)和郭贺 · 查看更多 »

胶东郡

胶东郡,中国古代的郡。 秦朝秦始皇二十八年析琅琊郡置,治所在即墨县(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胶莱河以东地区。汉楚间置国。西汉初复置郡。文帝改为国。景帝三年(前154年)又为郡。四年析置东莱郡,辖境大大缩小。其后时国时郡。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以胶东国并入北海国。.

新!!: 建武 (东汉)和胶东郡 · 查看更多 »

胶西郡

胶西郡,秦朝时设置的郡。汉朝时改为胶西国。 秦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年),始设置胶西郡。西汉汉王六年(前201年),复置胶西郡,治所在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西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胶河以西,高密市以北地区。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改为胶西国。元封三年(前108年)复为胶西郡。本始元年(前73年)改为高密国。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仍治高密县,下辖五县:高密县、昌安县,石泉县、夷安县、成乡县。西汉末辖境约当今山东省高密市一带。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入北海国。.

新!!: 建武 (东汉)和胶西郡 · 查看更多 »

都关县

都关县,古县名。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省鄄城县鄄城镇东北箕山镇后彭庙村附近。西汉初年,为周勃攻克,改属兖州山阳郡。东汉建武六年(30年)省入鄄城县。.

新!!: 建武 (东汉)和都关县 · 查看更多 »

阴丽华

麗華(),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光武帝劉秀原配 ,第二任皇后。漢明帝劉莊的生母。劉秀还是平民时曾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新!!: 建武 (东汉)和阴丽华 · 查看更多 »

閔仲叔

闵仲叔,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中国东汉人物。 世人称闵仲叔节士,即使周党的清廉,自以为不如他。周党见他吃豆饮水,给他生蒜,他接受却不吃。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应司徒侯霸的征召为属吏。到任後,侯霸不给他政事,闵仲叔徒劳而已。闵仲叔遗憾的说:“开始蒙受嘉命,又喜又怕;今见明公,喜惧都没有了。认为閔仲叔不足为道,不当征辟。征辟後不问,是失去用人之道。”于是辞官而出,投劾书而去。再以博士征召,没有应征。后来客居安邑。老病家贫,得不到肉吃,一天买猪肝一片为食,屠户有时不肯卖给他,安邑县令听说,命属吏保证供给。闵仲叔得知后不愿以此惊动众人,遂移居沛国。以寿终去世。.

新!!: 建武 (东汉)和閔仲叔 · 查看更多 »

薛漢 (漢朝)

薛漢,字公子,一作子公,淮陽郡(今河南省周口市)人。東漢千乘太守。有杜撫、澹台敬伯、韓伯高、廉范等學生。.

新!!: 建武 (东汉)和薛漢 (漢朝) · 查看更多 »

董钧

董鈞,字文伯,犍為資中人。中國漢朝經學家。.

新!!: 建武 (东汉)和董钧 · 查看更多 »

邯鄲郡

邯鄲郡,中國古郡名,戰國時趙國置。秦滅趙後置趙郡,不久改為邯鄲郡。西漢初年置趙國,其後多次除為邯鄲郡,郡治在邯鄲縣(縣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城區西南趙邯鄲故城)。漢景帝五年(前152年),以原邯鄲郡北部置趙國。此後邯鄲郡之名為趙國、趙郡所取代。.

新!!: 建武 (东汉)和邯鄲郡 · 查看更多 »

邓奉

邓奉,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武将。荊州南陽郡新野县人。东漢草創期功臣邓晨的侄子(兄子),弟邓终。.

新!!: 建武 (东汉)和邓奉 · 查看更多 »

邓弘 (车骑将军)

鄧弘,东汉将领,官至车骑将军。 建武三年(27年)正月初六,刘秀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率领车骑将军邓弘等通过河北县(今山西省芮城县西)抵达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邀冯异和他一起攻打赤眉军。冯异建议逐渐用恩信动摇引诱赤眉军。等皇帝派将领屯驻在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威胁赤眉的东翼,自己攻打赤眉的西翼,一举消灭赤眉军。邓禹、邓弘不接受冯异的主张。于是邓弘同赤眉军于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大战了一整天。赤眉佯装抵抗不支,丢下车辆等辎重物资败逃。车辆上都是装的泥土,但在上面覆盖了一层豆子。邓弘的士卒饥饿难忍,夺得赤眉军的辎重后,发现车上装满了豆子,纷纷停止攻击,争相抢夺豆子来填肚。赤眉军乘机返回,攻打邓弘,邓弘的军队大乱。冯异和邓禹联合起来救助邓弘,赤眉军才稍稍退却。.

新!!: 建武 (东汉)和邓弘 (车骑将军) · 查看更多 »

邓让

邓让,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交趾牧。南阳郡人。 王莽末年,交趾刺史部所属各郡封闭边境自守。岑彭平素和邓让友情深厚,给邓让写信,陈述东汉朝廷的威德;又派偏将军屈充在江南布文告,颁行汉光武帝的命令。于是,建武五年(29年)十二月,邓让和江夏郡太守侯登、武陵郡太守王堂、长沙国相韩福、桂阳郡太守张隆、零陵郡太守田翕、苍梧郡太守杜穆、交趾郡太守锡光等,相继派遣使者向朝廷进贡。汉光武帝刘秀将他们全部封为列侯。邓让夫人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姐姐(《东观汉記》)。.

新!!: 建武 (东汉)和邓让 · 查看更多 »

鄭興

郑兴,字少赣,中国東漢初年古文經學家、训诂学家、反谶纬神学的思想家,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南)人。.

新!!: 建武 (东汉)和鄭興 · 查看更多 »

臨屯郡

臨屯郡,中國漢代郡名。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開東夷濊貊置。郡治在東暆縣(今韓國江原道江陵市《西漢政區地理》第五章第二節,另一說在今朝鮮江原道元山市一帶孫進己,《東北歷史地理》第一卷,第342-343頁)。其境北接玄菟郡,西與樂浪郡、真番郡為鄰,南臨辰韓部落,大致相當於今朝鮮與韓國分治的江原道。屬幽州刺史部。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

新!!: 建武 (东汉)和臨屯郡 · 查看更多 »

臨淮郡

臨淮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置,郡治在徐縣(縣治在今江蘇省泗洪縣南),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廢,其地併入下邳國。西晉復置,東晉以後廢。唐玄宗時復置,肅宗時廢。.

新!!: 建武 (东汉)和臨淮郡 · 查看更多 »

金城郡

金城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置。西漢末年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一帶,屬涼州刺史部。初置時郡治在金城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城區),後移治允吾縣(縣治在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北)。東漢末析置西平郡。隋置蘭州總管府。唐初置蘭州,天寶中改為金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蘭州。.

新!!: 建武 (东汉)和金城郡 · 查看更多 »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严格意义上仅指宜宾岷江口以下长江段上的桥梁,但通常也泛指长江干流上的所有橋-梁-。.

新!!: 建武 (东汉)和长江大桥 · 查看更多 »

长沙国

長沙國是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的諸侯封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正式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后,西汉时期在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即“郡国制”。 西漢長沙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代长沙郡辖境,将秦长沙郡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汉代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公元8年(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所封诸侯王国、侯国全部废除;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县改名“抚睦县”;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公元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历史学上将汉朝长沙国划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长沙国为当时的直属朝廷管理的一级行政区,即行政级别与同时期的“郡”相同。但“国”相比“郡”来说,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并且国有立王。 汉朝之后,在六朝时期长沙国继续分封。.

新!!: 建武 (东汉)和长沙国 · 查看更多 »

鉅鹿郡

鉅鹿郡,或為鉅鹿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置,秦代设郡县制,三十六郡之一。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

新!!: 建武 (东汉)和鉅鹿郡 · 查看更多 »

耿弇

耿弇(弇 yǎn,),字伯昭,扶風茂陵人,父耿況为上谷郡太守。东汉名将、军事家,22岁被光武帝封为大将军。漢光武帝的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的第四位(《後漢書》列传十二)。.

新!!: 建武 (东汉)和耿弇 · 查看更多 »

耿國 (東漢)

耿國(),字叔慮,東漢官员,父亲耿況、兄耿弇。.

新!!: 建武 (东汉)和耿國 (東漢) · 查看更多 »

陳元 (東漢)

陳元,字長孫,蒼梧郡廣信縣(今廣西省梧州市)人,東漢經學家,有集一卷。著有《左氏同異》。傳授、推廣《費氏易》。.

新!!: 建武 (东汉)和陳元 (東漢) · 查看更多 »

陳郡

陳郡,中國古郡名,或為楚郡、陳國、淮陽國、淮陽郡。其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帶。.

新!!: 建武 (东汉)和陳郡 · 查看更多 »

李宪 (新朝)

李憲(),中国新朝、东漢初期之武将。豫州颖川郡許昌县人。新末後漢初群雄之一,割據廬江,自称淮南天子。.

新!!: 建武 (东汉)和李宪 (新朝) · 查看更多 »

李善 (漢朝)

李善,字次孫,南陽郡淯陽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南)人,東漢太子舍人。.

新!!: 建武 (东汉)和李善 (漢朝) · 查看更多 »

李通 (南阳)

李通,中国新朝东汉初期武将、政治人物。後漢草創期功臣之一。字次元。荊州南陽郡宛县人。父李守,身長9尺,容貌非常奇異,性格严肃剛毅,家中与公務一样严肃。家族世代经营商業。妻子是光武帝劉秀之妹劉伯姬(寧平長公主)。从弟李軼、李松、李汎。子李音、李雄。.

新!!: 建武 (东汉)和李通 (南阳) · 查看更多 »

来歙

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是光禄大夫来汉的六世孙,来仲的儿子。东汉初期大臣。.

新!!: 建武 (东汉)和来歙 · 查看更多 »

東萊郡

東萊郡,中國古郡名。漢景帝時分膠東國而置,其地在今山東烟台、威海一帶。東漢時治所為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屬青州。曹魏時移治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劉宋移治曲城縣。北魏時復治掖縣。隋、唐時改東萊郡為萊州。.

新!!: 建武 (东汉)和東萊郡 · 查看更多 »

東海郡

東海郡,一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天长市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南北朝時為雙方爭奪之地。東魏置海州。隋初廢,大業中復置郡,治朐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海州。.

新!!: 建武 (东汉)和東海郡 · 查看更多 »

杜衍县

杜衍县,中国古县名, 县治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西汉置,属南阳郡。因伏牛山南麓岗丘到此消失,变为平衍,故名。战国时名衍邑,汉高帝七年,封郎中王翳为侯国,后来王莽将其更名为“闰衍”。东汉建武三年(27年),祭遵击叛将邓奉弟众于此,西晋时期废之。.

新!!: 建武 (东汉)和杜衍县 · 查看更多 »

杜詩 (東漢官員)

杜詩(),字君公,河內郡汲縣人,東漢官員及發明家。年輕時有才能,在那里任官為功曹,以公平著稱。 更始政權時,被征辟為大司馬府官員。建武元年(25年),一年內三次升遷至侍御史。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橫行,驚擾百姓。杜詩勸諭蕭廣,蕭廣不知收斂,於是擊殺蕭廣,回京後奏報光武帝。光武帝派他巡視河東,去招降和誅殺反叛的賊人楊異等。杜詩到達大陽,聽說賊人企圖北渡,于是与長史迅速焚毀船只,調集部署郡中士兵,派騎兵突襲賊兵,殺死楊异等人,賊兵因此被消滅。拜授為成皋縣令,任官三年,政績優異。又遷升至沛郡都尉,再轉任汝南都尉。所到之處,皆有政績。 建武七年(31年),升任南陽太守。他生活節儉,施政清正平和,以誅除強暴建立威信,擅長計划謀略,節省和愛惜民役。又設計制作水排,鑄造農具,便利百姓。此外,還修建池塘,開墾土地,使郡中百姓生活豐足。當時人們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陽人贊頌他:“先有召父,后有杜母。”杜詩自認沒甚功勞,不應長期任大郡肥缺,請求他遷以讓職位給功臣,於是上疏請辭。光武帝愛其人才,不讓他請辭。 杜詩喜好推舉賢才,多次舉荐知名士人清河人劉統以及魯陽長董崇等人。東漢初期,法令制度仍很簡陋,皇帝以璽書調動兵馬,並沒有兵虎符作憑信,杜詩上疏建議設置虎符被采納,書《乞退郡疏》。 杜詩雖在外地任官,仍留意朝廷大事,時常上奏建議。任官七年,政化大行。建武十四年(38年),因派食客為弟報仇,被征召問罪,正巧因病去世。杜詩家中貧困,沒有田宅,死后無處下葬。詔令在郡中官邸治喪,并賜一千匹絹辦喪事。.

新!!: 建武 (东汉)和杜詩 (東漢官員) · 查看更多 »

杜林 (東漢)

杜林,字伯山,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 父杜鄴曾任凉州(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刺史。王莽末年,盜賊蜂起,杜林和弟杜成避难于河西(今甘肃武威),隗嚣听说杜林有志节,打算讓他做持书平。杜林不肯,又勸他归顺东汉,隗嚣不听。杜林以弟杜成去世为由,请求携柩回乡安葬。隗嚣大怒,派刺客楊賢去殺他。楊賢見到杜林用鹿車推亡弟的靈柩,感念其友孝,嘆說“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遂不忍殺之。建武六年(30年)歷官侍御史,官至大司空。杜林精研孔子之礼,曾於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隨著帶在身邊,後來賈逵爲之作《訓》,馬融作《傳》,鄭玄《注解》,古文尚書開始流傳。.

新!!: 建武 (东汉)和杜林 (東漢) · 查看更多 »

梁松

梁松,字伯孙,安定乌氏人。梁統之子。漢光武帝的女婿。 梁統官九江任太守,清廉剛正。梁統死後,梁松襲侯。娶舞陰公主劉義王,升虎賁中郎將。梁松博通經書,“明習故事,與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禪禮儀。”,由郎将(侍从长)提升为虎贲郎将(皇帝身边贴身侍卫),常伴皇帝左右。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亲往探望,为表示恭敬,梁松在床前一拜。马援並不回禮,仅是“嗯”了一声,梁松很是不滿。 建武二十四年,馬援遠征武陵、五溪蠻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病死於軍中。梁松至武陵五溪調查馬援,狀告馬援指揮作戰錯誤,在交趾打仗時又私下搜括大批的珍珠。汉光武帝驾崩,遗诏辅政。汉明帝時,梁松被弹劾私推荐官员,事发被免官,後又涉写匿名书诽谤,下狱论死。梁松之弟梁竦被牵连,贬至南方九真(今越南共和國清化市)。 L梁 L梁 L梁 S松.

新!!: 建武 (东汉)和梁松 · 查看更多 »

楊寶

楊寶(),弘农郡华阴县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的经学学者。古代神怪小說及成語「結草銜環」的「銜環」典故的主人翁。 传习欧阳派《尚书》。汉哀帝、汉平帝时,隐居授学。居摄二年(7年),王莽摄政。他与龚胜、龚舍、蒋诩俱被汉廷征召。杨宝不从,遂逃亡,不知所处。汉光武帝因他的气节,在建武中,特以公车征召。此时,杨宝已老病,不到。逝世于家中。.

新!!: 建武 (东汉)和楊寶 · 查看更多 »

楊仁

楊仁,字文義,巴郡閬中縣(今四川省閬中市)人。東漢閬中令。.

新!!: 建武 (东汉)和楊仁 · 查看更多 »

樓望

樓望,字次子,陳留郡雍丘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年輕時研讀《嚴氏春秋》。操節清白,在鄉里有名氣。師從丁恭。.

新!!: 建武 (东汉)和樓望 · 查看更多 »

歐陽歙

歐陽歙(),字正思,乐安郡千乘县(县治在今山东省高青县境)人。西汉、东汉官员。 出身士族,世代传授《尚书》,至歐陽歙連續八代都是博士,史称“欧阳八博士”,又稱“歐陽尚書學派”。王莽时期,欧阳歙任長社縣(在今许昌市境)县宰。被更始帝任命为原武县令。刘秀平定河北时,在原武县见到欧阳歙,任命为河南都尉,后行太守事。 刘秀登基,建立东汉后,欧阳歙任河南尹,封被阳侯。建武五年(29年),坐事免官。第二年,任命为扬州牧,迁汝南郡太守。建武九年(33年),更封夜侯。建武十五年(39年)《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十五年春正月辛丑,大司徒韩歆免,自杀。丁未,有星孛于昴。汝南太守欧阳歙为大司徒......冬十一月甲戌,大司徒欧阳歙下狱死。,接任大司徒。欧阳歙不自爱,贪得无厌。一次,光武帝派遣谒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结果查出欧阳歙在汝南太守任內,貪污千餘萬錢,被捕下獄。其門徒一千餘人集結在皇宮門外,請求皇帝饒恕,甚至有人自處髡刑和剃刑。又有平原郡(山東省平原縣)人禮震,年僅十七歲,赶赴京城,請求代替歐陽歙一死。劉秀不准,歐陽歙遂于冬十一月甲戌死在獄中。《资治通鉴》稱歐陽歙是因“度田”事而下獄死,有誤。.

新!!: 建武 (东汉)和歐陽歙 · 查看更多 »

武清区

武清区是中国天津市的市辖区,位于东经117.0°,北纬39.3°,在天津市西北,北运河畔,西面和背面邻河北省廊坊市,西北接北京市通州区,东面和南面是天津市的四个区县,主要是宝坻区和北辰区。.

新!!: 建武 (东汉)和武清区 · 查看更多 »

殷绍嘉公

殷绍嘉公,前身是殷绍嘉侯,后又改为宋公、章昭侯、宋侯,是汉成帝绥和元年(前7年)二月封给孔子长房长孙祭祀商汤的世袭爵位,属于二王三恪,历经西汉、新朝、东汉,直至西晋。.

新!!: 建武 (东汉)和殷绍嘉公 · 查看更多 »

江关浮桥

江关浮桥,又称虎牙浮桥,是东汉时在长江上架设的一座浮桥,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类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桥梁。这比黄河上的第一座桥晚了576年。 据《后汉书·岑彭传》记载,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川割据势力公孙述为阻止汉军入蜀在荆门和虎牙(今宜昌附近)间架设浮桥,阻断江面,但后来被岑彭用火攻摧毁,公孙述兵败被杀,刘秀统一中国。 鄂 鄂 Category:东汉建筑 Category:汉朝交通 Category:汉朝科技 Category:中国桥梁的世界之最 Category:宜昌桥梁 桥 Category:浮桥.

新!!: 建武 (东汉)和江关浮桥 · 查看更多 »

江革 (漢朝)

江革,字次翁,東漢齊國臨淄人。生卒年不詳,約是在東漢之前,卒於元和之後(87年)。官至諫議大夫。由於汉章帝的重視,「江巨孝」之稱在當時行於天下,為後人輯於《二十四孝》之一。.

新!!: 建武 (东汉)和江革 (漢朝) · 查看更多 »

汝南郡

汝南郡,中國古代郡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新!!: 建武 (东汉)和汝南郡 · 查看更多 »

汉复

汉复(一作复汉、朔宁;元年:23年七月 - 末年:34年十月)是西汉末年隗嚣自立的年号,共计12年。 地皇四年八月(更始元年七月),隗嚣反新起事,檄文署“汉复元年七月”。 汉光武帝建武 九年(33年)春,隗嚣死,子隗纯立,仍然沿用汉复年号,直到34年十月隗纯降于东汉政权。.

新!!: 建武 (东汉)和汉复 · 查看更多 »

汉宣帝

漢宣帝劉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9月10日—前48年1月10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宣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宣帝」。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為王翁須。.

新!!: 建武 (东汉)和汉宣帝 · 查看更多 »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是东汉时期陆续产生的六部关于汉代官制仪式的著作的总称,包括《漢官》、《漢官解詁》、《漢官舊儀》、《漢官儀》、《漢官典職儀式選用》、《漢儀》。 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继承周公《周官》,对当时的官职制度进行了记录。但其“仅列官府之目,未详分职之名”。因此出现了大量对官制进行详细解释的著作。《隋書·經籍志》即记载:“漢末,王隆、應劭等,以《百官表》不具,乃作《漢官解詁》、《漢官儀》等書。”《續漢書·百官志》也记录了汉朝官制,但司马彪为西晋人,距离汉朝已有时日。因此《漢官》等书比班固《表》更丰富、比司马彪《志》更原始,可以弥补其不足,拥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秦汉官制仪式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后世学者相继对散佚不存的《漢官》等书分别进行了辑佚工作,其中清代孙星衍所辑录的《漢官六種》最为完整详实,六书也从此并称。.

新!!: 建武 (东汉)和汉官六种 · 查看更多 »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新!!: 建武 (东汉)和汉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市区以东15公里,曾是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国都所在地,因隋炀帝在汉魏洛阳城西重新建隋唐洛阳城,因此又被称为汉魏洛阳故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建武 (东汉)和汉魏洛阳故城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建武 (东汉)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朝宗正、宗伯列表

宗正,是汉朝九卿之一,为中央政府管理皇族相关事务的职官。汉高祖七年二月,汉朝初次设置宗正官,掌管宗室和外戚的属籍,并参与宗室犯罪的审理,皇帝、皇后的废立,参与皇室婚丧仪式。汉平帝元始四年,宗正更名为宗伯,王莽新朝时期改为秩宗,东汉建立后又恢复为宗正。汉朝宗正大多以刘氏宗室出任,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在西汉多次出任宗正,甚至因此改姓宗政姓。.

新!!: 建武 (东汉)和汉朝宗正、宗伯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明帝

漢明帝劉莊(),原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明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明帝」,庙号显宗。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新!!: 建武 (东汉)和汉明帝 · 查看更多 »

河南郡

河南郡,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郡級行政區,舊稱三川郡(古土文物作「叁川郡」),又曾改稱河南尹,唐朝以後由洛州、河南府所取代,「河南郡」名稱走入歷史。.

新!!: 建武 (东汉)和河南郡 · 查看更多 »

河間郡

河間郡,或為河間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河間一名在戰國趙國時即見於記載。秦代其地為鉅鹿郡所領。 西漢初年屬張耳趙國。漢高帝分趙國所轄的鉅鹿郡東北部置河間郡,仍為趙國支郡。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間郡西北部數縣屬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趙王遂之弟劉辟疆為河間王,分趙國之河間郡置河間國。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間王劉辟疆薨,無嗣,河間國除為郡。同時,分河間郡南部置廣川郡、分其東部置勃海郡。此時河間郡領地不足初置時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復置河間國。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間國除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復置河間國,國都在樂成縣(縣治在今河北獻縣東)。王莽時國絕。 東漢建武七年(31年),封西漢末河間王劉邵為河間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間國,併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劉開為河間王,分樂成國、勃海郡、涿郡復置河間國,領十二縣。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間國之蠡吾縣、高陽縣與中山國、安平國數縣置博陵郡。獻帝建安中,曹操分河間國、勃海郡置章武郡。 魏置河間郡。西晉置河間國,改樂成縣為樂城縣。北魏置河間郡,後改為國,郡治在武垣縣,屬瀛州。隋開皇初郡廢,置瀛州。大業三年(607年)廢瀛州,復置河間郡,治河間縣(今河北省河間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竇建德,廢河間郡,置深州。.

新!!: 建武 (东汉)和河間郡 · 查看更多 »

河東郡 (中國)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新!!: 建武 (东汉)和河東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洼丹

洼丹,字子玉,南陽郡育陽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世傳孟喜所撰的《孟氏易》。王莽時,避世教授學生,不願做官,學生多達幾百人。.

新!!: 建武 (东汉)和洼丹 · 查看更多 »

淳于恭

淳于恭,字孟孫,北海郡淳于(今山東省安丘縣)人。善於講解《老子》,清靜不慕榮利。東漢侍中。.

新!!: 建武 (东汉)和淳于恭 · 查看更多 »

渔阳郡

渔阳郡,是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天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省市的部分地区。.

新!!: 建武 (东汉)和渔阳郡 · 查看更多 »

溫序

温序(),字次房。中国东汉初期官员。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 温序在州担任从事。建武二年(26年),骑都尉弓里戍率兵平定北州,到达太原,拜访英雄俊杰,问他们计谋。弓里戍见到温序非凡,上疏推荐。于是朝廷征他为侍御史,转任武陵郡都尉,因病免官。 建武六年(30年),官拜谒者,转任护羌校尉。温序巡查到襄武,为隗嚣部将苟宇所俘。苟宇对温序说:“先生如果若与我同心合力,天下可图。”温序说:“受国家重任,应当效死,义不贪生、苟且背离恩德。”苟宇多次劝说他。温序平素有气力,大怒,叱责苟宇等人:“贼虏怎么敢胁迫汉将!”于是用节杖打死几个人。隗嚣部将争相杀他。苟宇制止他们:“此义士死节,可赐给他剑。”温序接过剑,把胡须衔在口中,看着左右说:“既被贼逼杀,不要让我的胡须被土弄脏。”于是伏剑自杀而死。 温序主簿韩遵、从事王忠护送他的尸体归乡敛葬。汉光武帝听说後可怜他,命王忠送丧到洛阳,赐城傍作为墓地,一千斛谷、五百匹丝绸作为丧葬费用,任命他的三的儿子为郎中。长子温寿,丧期满后为邹平侯相。梦见温序告诉他:“久客思乡里。”温寿弃官,上书请求把父亲骸骨归葬。皇帝允许,于是迁回家乡旧茔。.

新!!: 建武 (东汉)和溫序 · 查看更多 »

漢中郡

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置,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因在汉水中游得名。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乾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西汉移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东汉复还旧治。东汉末改名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复名汉中都。建安后辖境屡缩,北周时只有今陕西省汉中、南郑、城固等市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唐天宝、至德时,曾改梁州为汉中郡。魏、晋、南北朝时为梁州、北梁州治所。东晋、南朝时,曾侨治秦州及其所属郡县于此。.

新!!: 建武 (东汉)和漢中郡 · 查看更多 »

朱祜

朱祜()或朱祐,东汉武将,同時代官方史《東观漢記》为汉安帝刘祜避諱把他的名字写作朱福。劉宋朝的范曄《後漢書》不用避諱,却写作朱祐。字仲先,南陽郡宛人,漢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8位(《後漢書》列传12)。.

新!!: 建武 (东汉)和朱祜 · 查看更多 »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新!!: 建武 (东汉)和會稽郡 · 查看更多 »

朔方刺史部

朔方刺史部,西汉时设置。 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州治在朔方縣(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錦旗北)。东汉建武十一年(45年),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刺史部。 Category:刺史部 Category:内蒙古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12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4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建武 (东汉)和朔方刺史部 · 查看更多 »

朔方郡

朔方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為新秦中,屬九原郡。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破匈奴,以河南地置五原郡、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朔方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隸屬于朔方刺史部。東漢時移治臨戎縣,屬并州,後僑置于五原郡內。建安二十年(215年)廢。北魏、隋于夏州(今陝西境內)復置朔方郡。唐廢。.

新!!: 建武 (东汉)和朔方郡 · 查看更多 »

昌平区

昌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属于北京四个城市功能区当中的城市发展新区之一(其中山区部分按照生态涵养区总体要求进行建设)。被誉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有“京师之枕”的美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将昌平区定位为: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区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大代表昌平联络处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21号,中共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中共区纪委、区监察委员会、区政协委员会、共青团区委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19号,区人民法院位于城北街道西环路62号,区人民检察院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9号。 现任中共区第五届党委书记侯君舒,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光彤,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王合生,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徐萍(女),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会主席张晓兰(女),区人民法院院长薛春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天博,共青团区第四届团委书记王旸(女)。 截至2018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227名代表,其中33人为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截至2017年底,昌平区共下辖5个街道、5个地区办事处、10个镇和1个“以企代政”的镇级单位,常住总人口206.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1.1%;人口总数位列全市第四,在除中心城区外的十个市辖区中位列第一,也是全市唯一出现“人口倒挂”(外来常住人口多于本地常住人口)问题的市辖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9.3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市第八(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开统计);。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3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9元)。 截至2016年底,全区人口密度为1496人/平方千米。.

新!!: 建武 (东汉)和昌平区 · 查看更多 »

浦城县

浦城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最北端,隶属于南平市。踞八闽上游,仙霞岭山脉与武夷山脉交接处,为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处。面积3383.02平方千米。浦城县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闽北交通要地。.

新!!: 建武 (东汉)和浦城县 · 查看更多 »

浩亹县

浩亹县(亹,音「門」),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南大通河东岸。属金城郡。北周时废。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败先零羌于此。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三国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北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兰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永登县.

新!!: 建武 (东汉)和浩亹县 · 查看更多 »

新宁县

新宁县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是邵阳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广西;东连东安县,西接城步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全州、资源县,北枕武冈、邵阳县;面积2756平方公里。 新宁县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素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之誉。中国著名的诗人艾青曾有诗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崀山位于新宁境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

新!!: 建武 (东汉)和新宁县 · 查看更多 »

新建区

新建区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西部所辖的一个区,位于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南面。 总面积为2337.84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为66.5万。邓小平文革落魄时曾被流放于此,小平小道就位于新建区内。.

新!!: 建武 (东汉)和新建区 · 查看更多 »

曲阜孔庙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內,又稱“闕里至聖廟”,始建於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筑物梁思成 中國建筑史 444頁,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范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新!!: 建武 (东汉)和曲阜孔庙 · 查看更多 »

更始 (更始帝)

更始(元年:23年二月 - 末年:25年九月)是汉朝时期更始帝刘玄的年号,共计3年。 又《越绝书》中有更始五年、六年的记载,钱培名认为有误,但是没有说明理由。有学者认为刘秀称帝时全国还处在战乱状态,再加上当时交通不便,一些地区奉行的年号与实际情况或许不同。 地皇四年(23年)二月(王莽历三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仍然称汉。同年九月(王莽历十月)王莽被赤眉军杀,新朝灭亡。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走,该政权灭亡。十月,投降赤眉,将玺绶送给赤眉拥立的皇帝刘盆子。同年六月,刘秀称帝,国号汉,是为东汉,年号建武。 更始二年复寅正。.

新!!: 建武 (东汉)和更始 (更始帝) · 查看更多 »

曹褒 (东汉博士)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东汉官吏与著名庆氏学大儒,曾被汉章帝诏令修订《汉礼》,其为官诸多事迹也常为后世景仰。.

新!!: 建武 (东汉)和曹褒 (东汉博士) · 查看更多 »

25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25年 · 查看更多 »

26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26年 · 查看更多 »

27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27年 · 查看更多 »

28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28年 · 查看更多 »

2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29年 · 查看更多 »

3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0年 · 查看更多 »

31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1年 · 查看更多 »

32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2年 · 查看更多 »

33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3年 · 查看更多 »

34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4年 · 查看更多 »

35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5年 · 查看更多 »

36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6年 · 查看更多 »

37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7年 · 查看更多 »

38年

---.

新!!: 建武 (东汉)和38年 · 查看更多 »

3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39年 · 查看更多 »

4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0年 · 查看更多 »

41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1年 · 查看更多 »

42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2年 · 查看更多 »

43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3年 · 查看更多 »

44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4年 · 查看更多 »

45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5年 · 查看更多 »

46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6年 · 查看更多 »

47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7年 · 查看更多 »

48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8年 · 查看更多 »

4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49年 · 查看更多 »

5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50年 · 查看更多 »

51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51年 · 查看更多 »

52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52年 · 查看更多 »

53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53年 · 查看更多 »

54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54年 · 查看更多 »

55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55年 · 查看更多 »

56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武 (东汉)和56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建武 (東漢)建武 (汉)建武 (汉光武帝)建武 (漢光武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