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建文

指数 建文

建文(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值得注意的是,明成祖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318 关系: 嚴升劉壽愻劉廸簡劉復 (建文進士)劉儁劉綱劉綱 (建文進士)劉辰劉永 (建文進士)劉淳 (南陽)劉敬 (建文人才)南雄府学宫南昌貢院古樸 (明朝)含山公主吳琬吳福吳福 (建文進士)吳與弼吳溥吳成吴杰 (合肥)夏原吉大名公主太常寺姚善孝康皇后 (明朝)孝愍讓皇后孫完孫讓孔姓孔子世家孔彦缙孔公鑑宣府右卫宣府左卫宣府护卫安成公主宋忠 (明朝)宋禮 (尚書)宋晟尹清尹昌隆崇剛帥用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国历史中国年号列表中国政府席恭...九边平安 (明朝)交泰殿云南前卫应天府 (明朝)仁宣之治建文帝建文改制廖昇張信 (解元)張信 (鄖國公)張玉張聰張顯宗張輔 (英國公)張昺彭二何福 (明朝)何穎余存諒侍中徐王徐輝祖徐新 (建文進士)侯泰俞士吉俞淵俞本刘政 (明朝)周銓周是修呂太后 (明興宗)傅行唐吉祥唐復兴化禅寺兀良哈三卫四氏石彥成石允常王寧 (明朝)王度 (明朝)王彝 (建文進士)王彬 (洪武進士)王充耘王高王郁 (建文進士)王能 (建文進士)王艮王艮 (建文進士)王良 (明朝)王政 (建文進士)琉裝禁軍秦鳳程本立童銓紹成紀綱練姓續英烈傳給事中甘霖 (明朝)熊文成燕王盧原質盧廣盧迥盛庸隆庆卫韓禎韓觀韓永聖元萬象春鐵鉉靖难之役青岛市青花瓷顏伯瑋顧佐顧佐 (都御史)顧謙顺阳王行人 (官职)衛所制袁義馬彜馬驤 (建文進士)馮貴許廓高巍高翔 (明朝)謝貴鬼力赤谢夫人拒嫁女明成祖谭翼鳌山卫 (古代)蹇義黃子澄黃宜黃福黃觀黃諒黃魁黃胤宗黃重黃重 (建文進士)黃思敬黄钺黄钺 (建文进士)齊政郁新胡廣胡廣 (明朝)胡俨胡觀胡濙郭任郭秩郭英都江堰閻濟薛東葉希賢葉砥葉瑄葛誠铁铉油炸蔣驥蔣驥 (明朝)鄧淮鄧淮 (建文進士)鄭亨鄭鎬鄒緝金幼孜蕭潭雷填連楹 (官員)耿直陳彥回陳善 (建文進士)陳命官陳獻陳繼之陳瑄陳瑛陳賓陳賓 (建文進士)陳迪 (宣城)陳洽陳性善陈诚 (明朝)暴昭林洪林洪 (建文進士)李寅李寅 (建文進士)李在李遠 (明朝)李達 (明朝)李謙 (建文進士)李貫 (建文進士)李泰 (建文進士)李成桂李敦李景隆李時杨溥杨溥 (明朝)梁城千户所梁成楊士奇楊榮楊渤楚智樊士信樓璉武寧 (琉球國王)武斌 (建文進士)永乐 (明朝)江貞江都公主汪翁綬汪英紫汪應祖沐晟泰和历史洪武洪武三十二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樹移民清凉寺 (南京)清朝历史湯宗溪口樓潘義潘文奎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朝鮮定宗朝鲜太宗朱孟焯朱㮵朱尚灴朱尚烐朱允熞朱允熥朱允熙朱元璋朱玉华朱貴𤊐朱贊儀朱能 (明朝)朱柏朱桂朱植朱楩朱榑朱橚朱權朱有燉朱文圭惠宗明史講義明太祖实录明实录明武宗南巡之爭明朝明朝吏部尚書明朝官職表明朝七卿年表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明朝内阁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明朝状元列表明朝皇族明朝王府明朝首辅列表明朝阁院大学士年表明朝藩王列表 (太祖系)明朝藩王列表 (遼王系)明朝藩王列表 (興宗及惠宗系)明朝藩王列表 (晉王系)明朝進士列表明成祖明日貿易明故宫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方孝孺方賓方法 (明朝)攀安知應履華故宫慶陽公主承宣布政使司曹嗣宗曹鼐曾姓曾鳳韶景清1399年1400年1401年1402年14世纪南京 扩展索引 (268 更多) »

嚴升

嚴升(),南京太平府繁昌縣(今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建文二年,嚴升中進士庚辰科三甲第四十五名,授四川眉州青神縣知縣。後調巫山縣知縣。歷官江西按察使司僉事、四川順慶府同知、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大理寺右少卿,執法嚴格。宣德三年調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后升任副都御史,宣德五年任禮部尚書。存有《神羊賦》。.

新!!: 建文和嚴升 · 查看更多 »

劉壽愻

劉壽愻(),字叔順,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縣學生,浙江鄉試第十五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六十七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劉嵩之、祖父劉文彬,父亲劉尹原。.

新!!: 建文和劉壽愻 · 查看更多 »

劉廸簡

劉迪簡(),字邁生,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儒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儒士,江西鄉試第三十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六十四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劉方春、祖父劉明用,父亲劉子轍。.

新!!: 建文和劉廸簡 · 查看更多 »

劉復 (建文進士)

劉復(),字性初,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江西鄉試第十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四十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劉宗文、祖父劉繼忠,父亲劉添和。.

新!!: 建文和劉復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儁

劉儁(),又稱劉雋、劉俊,字子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中興路江陵縣(今湖北江陵)人,明朝進士、政治人物。 洪武十八年,劉儁中進士三甲第十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兵部右侍郎。建文年間為侍中。明成祖即位后,晋升為兵部尚書。在征戰安南期間,參贊軍務有功被召喚。此後再次參贊沐晟軍務,后襲寇亂至大安海口時遭遇颶風,因後繼無援而被活捉,不屈投降而被殺。洪熙初年,諡號“節愍”。.

新!!: 建文和劉儁 · 查看更多 »

劉綱

劉綱可以指:.

新!!: 建文和劉綱 · 查看更多 »

劉綱 (建文進士)

劉綱,字之紀,河南禹州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建文二年(1400年),劉綱中進士,授陝西府谷縣知縣。遷陝西寧州知州,任職長達三十四年。明仁宗曾欽賜酒饌。正統年間,以年老辭官,百姓涕泣載道相送。劉綱去世后,寧州百姓把其供奉于狄仁傑祠。其孫為大學士劉宇。.

新!!: 建文和劉綱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辰

劉辰(),字伯靜,江浙行省婺州路金華縣(今浙江省金華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劉辰最初以署典簽使方國珍;之後李文忠駐師嚴州時,其為幕下。當時元帥葛俊守廣信,在盛冬發動百姓浚水城濠,李文忠阻止,但不聽。李文忠大怒,欲兵臨城下。劉辰自請告諭,葛俊悔恨道歉,事情平息。后劉辰以侍親辭歸。建文年間,因推薦出任監察御史,之後出任鎮江知府,有政績。永樂年間,經李景隆推薦,劉辰被召入,參與修撰《明太祖實錄》。之後外任江西布政司參政,后被罷免。永樂十四年,任行部左侍郎,之後留守南京為刑部侍郎。后致仕歸鄉,死於路中。著有《国初事迹》一卷。.

新!!: 建文和劉辰 · 查看更多 »

劉永 (建文進士)

劉永(),字思遠,直隸應天府句容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應天府鄉試第一百七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十一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劉傑文、祖父劉蔚然,父亲劉彥脩。.

新!!: 建文和劉永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淳 (南陽)

劉淳(),河南南陽人。明朝初期官员。 洪武年末,担任原武訓導。后明周王朱橚聘任其为藩王爷师。建文四年,担任右長史。当时端禮門前槐树枯朽,劉淳劝其自咎制戒,后王勇其言修行反省,枯枝复活。于是周王赞赏其数为“攄忠”。后辞职十余年后去世,享年九十七岁。.

新!!: 建文和劉淳 (南陽) · 查看更多 »

劉敬 (建文人才)

劉敬(),號季恭,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祖籍安徽鳳陽,明朝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劉敬 (建文人才) · 查看更多 »

南雄府学宫

南雄府学宫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雄市雄州街道市政府大院,1995年被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雄府学宫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由南雄知府文德远所创建,成化年间扩建,后经多次修葺扩建。现仅存清代所建的大成殿,台基高1.1米,面宽五间18米,进深三间13米,通高10.85米,重檐歇山顶。.

新!!: 建文和南雄府学宫 · 查看更多 »

南昌貢院

南昌貢院是古代科舉制度時期,江西舉行全省鄉試(又稱「省試」)的考場。在清末廢除科舉(1905年)以前,全贛的秀才每隔三年就趕赴省城南昌,在貢院參加鄉試。考生在鄉試中第之後稱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

新!!: 建文和南昌貢院 · 查看更多 »

古樸 (明朝)

古樸(),字文質,河南分省開封府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其以太學生清理郡縣田賦圖籍,后陳述家貧希望能夠當官養母。朱元璋嘉獎其志,擔任工部主事。其母去世時,給官方舟歸送葬。丁憂后,改為兵部主事,之後升爲兵部郎中。建文三年,升爲兵部侍郎。明成祖即位后,改為戶部侍郎。永樂七年,朱棣北巡,古樸被召還輔佐夏原吉審理戶部。明仁宗即位后,改為南京通政使。次年,改為戶部尚書。宣德三年,卒於任上。.

新!!: 建文和古樸 (明朝) · 查看更多 »

含山公主

含山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第十四女,同母兄朱植。生母韓妃,為高麗所貢宮人。母受封為妃,生子朱植(始封為衛王),洪武十三年,復生女含山公主。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1394年9月11日),公主下嫁尹清。公主生二子。尹清在建文初年,掌管後府都督事,先於公主去世。 永乐三年,公主进封含山长公主。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1424年11月21日),進封含山大長公主。天順六年九月二十六日(1462年10月18日),公主去世,享壽八十二歲。.

新!!: 建文和含山公主 · 查看更多 »

吳琬

吳琬(),字德圭,福建邵武府建寧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福建癸酉鄉試第二十六名;湖廣鄉試第二十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四十一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吳足甫、祖父吳惠卿,父亲吳子林。.

新!!: 建文和吳琬 · 查看更多 »

吳福

吳福可以指:.

新!!: 建文和吳福 · 查看更多 »

吳福 (建文進士)

吴福,字好德,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吳福中式二甲十四名進士,授礼科给事中,曾出使琉球,升尚宝司少卿。历任陕西参政,有声绩。后迁往福建布政使,有政绩,因年老辞职归乡。.

新!!: 建文和吳福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吳與弼

吳與弼(1391年—1469年),字子博,號康齋,江西崇仁縣人。 父親吳溥,建文時為國子監司業。靖難之變,燕王朱棣攻入應天府時,王敬止、胡廣、解缙、吳溥四人聚會,胡、解各有慷慨陳詞。獨敬止哭泣不言。吳與弼以為胡、解會自殺身殉建文帝。吳溥認為胡、解只會講空話,真正忠君愛國的是王敬止。話還沒講完,卻聽到胡廣大聲對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鬧,小心看好豬啊。」吳溥笑著說:「連一隻豬都捨不得,難道捨得生命嗎?」不久,敬止自鴆而死,胡廣、解缙迎附朱棣。 與弼年十九歲時,見《伊洛淵源圖》,放棄科舉,苦讀閩學語錄,數年不下樓。推崇程朱理學,注重“靜時涵養,動時省察”。中年家贫,躬耕讀書,“本之以小學、四書,持之以躬行實踐”,“非其义,一介不取”,學者稱康齋先生。有弟子胡居仁、陳獻章、娄谅。娄谅不屑细务,一日与门人共耕,吴与弼一边挥锄,一边对娄谅说:“学者,须亲细务。”娄谅立即醒悟。 天順初授左春坊右諭德,以“少贱多病,杜迹山林,本无商行”为由请辞,回鄉講學。英宗三次挽留,坚辞。嘗言“宦官、釋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難矣。吾庸出為?”吳與弼自稱經常夢見孔子、周文王二聖。。他開始透過《日錄》記載夢中的情境。其一生言行皆體現於《日錄》,黄宗羲撰《明儒学案》,以“崇仁之学”为首卷,称:“微康斋,焉得后世之盛哉?”宪宗成化五年卒,享年七十九。其墓位于崇仁县六家桥乡曹坊熊家村西南。著作有《康齋文集》、《日錄》等。.

新!!: 建文和吳與弼 · 查看更多 »

吳溥

吴溥(),字德润,江西崇仁人。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二年(1400年)二甲一名進士,任翰林院修撰。永樂年间,入國子監任職。为人谨慎、居官操行廉洁,死无以殓。存有《古崖集》 吴溥有識人之明。燕王朱棣破官軍,入主金陵時,王敬止、胡靖、解縉、吳溥四人聚會,胡、解各慷慨陳詞,敬止哭泣不言。吳溥的兒子吴与弼,以為胡靖會殉死建文帝。吳溥則表示胡、解只會講空話,真正忠君愛國的是王敬止。話還沒講完,卻聽到胡靖大聲對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鬧,小心看好豬啊。」吳溥說:「連一隻豬都捨不得,難道捨得性命嗎?」不久聽到王敬止全家哭泣,原來王敬止已經服毒自殺了。胡靖、解縉則果然迎附朱棣,求取官位。.

新!!: 建文和吳溥 · 查看更多 »

吳成

吳成(),初名買驢,遼東都指揮使司(今名遼寧省遼陽市)人,明朝軍事將領、清平侯。 吳成父通伯時任元朝遼陽行省右丞,后歸降明朝。買驢改名為吳成,充任總旗,屢次跟從大軍出塞。建文元年,授永平衛百戶。靖難之役時,投降燕王朱棣,后征戰屢次有功,升都指揮僉事,參加淝河之戰、小河之戰、合戰齊眉山,攻敗靈璧軍,均為殊死搏鬥之戰。明成祖即位后,授都指揮使。從征大戰本雅失裏,隨後與朱榮同當前鋒,追阿魯臺與闊灣海,班師后晋升都督僉事。洪熙元年,升左都督。與陽武侯薛祿征大松嶺有功。宣宗初,因舊功而封清平伯,祿千一百石,予世券。并跟從征討樂安朱高煦叛亂,與薛祿為前鋒。平定后,出任興和守備。因為其愛好狩獵而不顧防備,致使蒙古軍偷襲入城,并掠奪其妻子。明宣宗得知后,不予追問。當時阿魯臺入貢,於是還其家口。宣德三年,跟從宣宗北征獲勝,進封清平侯。宣德八年后去世,贈渠國公,謚壯勇。.

新!!: 建文和吳成 · 查看更多 »

吴杰 (合肥)

吴杰,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肥东)人,明朝军事将领。 黔国公吴复之子,嗣父爵安陆侯。曾多次在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从征龙州,立功赎罪。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兵,吴杰帅兵援助真定官军对抗燕王,战於白沟河,违纪,降为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1403年),吴杰子吴璟请求嗣位。正统年间,又多次请求,朝廷都不允许。弘治六年(1493年),吴璟孙吴鐸援诏请求嗣位,明孝宗亦不许。弘治十八年(1505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新!!: 建文和吴杰 (合肥) · 查看更多 »

夏原吉

夏原吉(),字維喆。祖籍江西德興,居於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明朝初期官員,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夏原吉早年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年间,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靖难之役后,为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此后又相继辅佐明仁宗、明宣宗,政绩卓越。宣德五年(1430年)逝世,赠太师,谥忠靖。.

新!!: 建文和夏原吉 · 查看更多 »

大名公主

大名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女。 洪武元年出生。洪武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382年9月2日),下嫁李堅。李堅的父親李英曾任驍騎右衛指揮僉事,后因征戰雲南戰死。李堅有才能,婚後擔任前軍都督府事。建文年間(1399年—1402年),擔任左副將軍征討燕王朱棣。其勝負相當,封灤城侯。后在滹沱河之戰,墮馬被捉,在押送北平的路上死亡。公主有一子李莊。后明成祖朱棣即位,因公主身份,其子倖免于難。 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1424年11月21日),進封大名大長公主。宣德元年二月二十二日(1426年3月30日),公主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新!!: 建文和大名公主 · 查看更多 »

太常寺

太常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

新!!: 建文和太常寺 · 查看更多 »

姚善

姚善(),字克一,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德安府安陸縣(今湖北省安陸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中,由鄉舉任祁門縣丞,后任廬州、重慶知府。洪武三十年,担任蘇州知府。明太祖以吳俗奢僭,要求施以重法。姚善则以政持大體,吳中大治。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姚善密結鎮、常、嘉、松四郡守,练民兵。并举荐錢芹。建文四年,詔兼督蘇、松、常、鎮、嘉興五府兵勤王。当时兵未集合完毕,燕王已入京師。当时黄子澄藏匿在姚善家里,相约航海起兵。姚善答谢道:“公,朝臣,當行收兵圖興復。善守土,與城存亡耳。”黄子澄逃去后,姚善被属下許千戶者逮捕,不屈而死。.

新!!: 建文和姚善 · 查看更多 »

孝康皇后 (明朝)

孝康皇后常氏(),開平王常遇春之女,明朝明興宗朱標的正妻,追封皇后。.

新!!: 建文和孝康皇后 (明朝) · 查看更多 »

孝愍讓皇后

孝愍讓皇后馬氏(),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光禄少卿马全之女。.

新!!: 建文和孝愍讓皇后 · 查看更多 »

孫完

孫完(),字孟學,浙江紹興府蕭山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浙江鄉試第三十一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四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孫景春、祖父孫梅友,父亲孫惟善。.

新!!: 建文和孫完 · 查看更多 »

孫讓

孫讓(),字克恭,直隸應天府溧水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應天府鄉試第五十八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孫顯、祖父孫富,父亲孫貴。.

新!!: 建文和孫讓 · 查看更多 »

孔姓

孔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位,2007年数据按人口计算排名第98位。来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孔姓人口计算排名第83,约270万。.

新!!: 建文和孔姓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或称孔子家族,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是孔子后裔的总称,典出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新!!: 建文和孔子世家 · 查看更多 »

孔彦缙

孔彦缙(),字朝绅,山東曲阜人,孔子第五十九代嫡孫。 孔公鑑之子。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十三生,名與字皆為當時的燕王世子朱高熾命名,次年,其父孔公鑑因病去世,被母亲胡氏抚养教育。 永樂八年(1410年)襲封衍聖公。剛滿十歲,明成祖命他在國子監讀書學習,不久後便回到曲阜。因年纪比較小,在宗族管理和宗廟祭祀等方面沒有經驗。就经常向叔父曲阜縣知县孔公镗请教。永樂九年(1411年)孔彥縉請求維修孔廟,工部准奏。此工程歷時五年,共維修廊、廡、樓、閣二百七十餘間,令孔廟面貌煥然一新。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即位,孔彥縉赴京朝賀。仁宗對侍臣說:「外藩貢使皆有公館,衍聖公假館民間,非崇儒重道意。」於是,賜予府邸在東安門外。宣德四年(1429年)為充實孔廟藏書,孔彥縉咨文禮部,同意到福建購書賜予孔廟。不久,又上書朝廷,說明孔廟雅樂及樂舞官服的損壞情況,明宣宗命有司修治。 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到國子監視察。孔彥縉率孔、顏、孟三氏學子入京觀禮,賜座彝倫堂聽講。皇帝每次視察國子監時,都詔衍聖公前去觀禮,自此形成定製。景泰三年(1452年)朝廷赐正一品朝服、公服、常服。 孔彥縉自幼失怙,能夠獨立自主,然而卻與族人相處不睦。景泰六年(1456年)與族祖克昫等人相訐,代宗將相訐之事擱置一旁,不予過問。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直为其撰写墓表。孔彦缙有四子三女:孔承慶(夏氏所生)、孔承吉(江氏所生)、孔承泽(郭氏所生)、孔承源(牙氏所生),長子孔承慶早逝,长孙孔弘绪袭爵。 File:Kong Yanjin - bixi - P1060193.JPG|孔彦缙墓.

新!!: 建文和孔彦缙 · 查看更多 »

孔公鑑

孔公鑑(),字昭文,山東曲阜人。孔子第五十八代嫡孫,孔讷之子。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十二,孔讷的原配夫人陈氏生下孔公鑑。为人好学知礼。明惠宗建文二年(1400年)孔讷去世,当时正值靖难之役,孔公鑑没有来得及袭封衍圣公。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初五,公鑑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岁。妻子巨野胡氏生下一子孔彦缙,当时才刚满周岁。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孔彦缙袭封衍圣公。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朝廷追赠孔公鑑为袭封衍圣公。宣德三年(1428年)应孔彦缙之请,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为孔公鑑撰写墓表。.

新!!: 建文和孔公鑑 · 查看更多 »

宣府右卫

宣府右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防御蒙古置,治今河北省宣化县。二十八年改为宣府护卫。建文四年(1402年)复为宣府右卫,徙治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宣德五年(1430年)还治今宣化县。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入宣府前卫。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张家口军事史 Category:保定军事史 Category:宣化县 Category:定州市.

新!!: 建文和宣府右卫 · 查看更多 »

宣府左卫

宣府左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防御蒙古置,治今河北省宣化县。二十八年改为宣府护卫。建文四年(1402年)徙治保定府(即今河北保定市),复为宣府左卫。宣德五年(1430年)还治今宣化县。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入宣府前卫。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保定军事史 Category:张家口军事史 Category:宣化县.

新!!: 建文和宣府左卫 · 查看更多 »

宣府护卫

宣府护卫,是明朝初期设立的一个卫所。.

新!!: 建文和宣府护卫 · 查看更多 »

安成公主

安成公主(),明成祖朱棣第三女,母徐皇后。 洪武十七年(1384年)出生,建文四年(1402年)封安成公主,下嫁西寧侯宋晟子宋琥。宣德初,进号安成长公主。正统元年三月癸未(1436年4月9日),加封安成大长公主。正統八年八月乙未(1443年9月16日),公主逝世,享壽六十岁。.

新!!: 建文和安成公主 · 查看更多 »

宋忠 (明朝)

宋忠(),祖籍不详。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末,为锦衣卫指挥使。曾经为伸冤,被御史弹劾。明太祖朱元璋称其为人请命无罪。后被佥都御史刘观弹劾,担任凤阳中卫指挥使。洪武三十年,平羌将军齐让征西南夷无功,宋忠担任参将,跟从杨文讨伐。回师后,再次担任锦衣卫。建文元年,担任都督在开平屯兵,与徐凯屯兵的临清,耿瓛屯兵的山海关互为犄角。张昺、谢贵打算捉捕燕王朱棣时,宋忠亦率兵到北平。后未至而燕军兵发,居庸关失守,于是退保怀来。后为激励手下将士斗志,称他们的家属都被燕军屠灭,但朱棣得知后,故意让宋忠部下将士的家人为前锋,宋忠部下将士知道被骗,失去斗志,宋忠仓促布阵,不成列,于是在黄河兵败。宋忠躲在厕所,被搜捕诛杀。 其子宋谦,当时十六岁,任镇南卫指挥使。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夺取帝位,九月,以宋谦充军,继而赐死。.

新!!: 建文和宋忠 (明朝) · 查看更多 »

宋禮 (尚書)

宋禮(),字大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河南府路永寧縣(今河南省洛寧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工部尚書。.

新!!: 建文和宋禮 (尚書) · 查看更多 »

宋晟

宋晟(),字景陽,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西寧侯。.

新!!: 建文和宋晟 · 查看更多 »

尹清

尹清,明朝驸马都尉,华阴人。 尹清其先华阴人,在扬州卫为武官。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1394年9月11日),明太祖以尹清为驸马都尉,尚第十四皇女含山公主。公主被太祖钟爱,赐予特盛。公主为尹清生下两个儿子。尹清在建文初年,掌管后军都督府事,先于公主去世。卒赠光禄大夫。天顺六年九月二十六日(1462年10月18日),公主去世,享寿八十二岁。.

新!!: 建文和尹清 · 查看更多 »

尹昌隆

尹昌隆(),字彦谦,江西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新!!: 建文和尹昌隆 · 查看更多 »

崇剛

崇剛(),祖籍不詳,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年間,崇剛任揚州衛世指揮。當時恰逢盛庸兵敗,士兵士氣不高。守將王禮計劃舉城投降,被崇剛逮捕下獄。崇剛則與御史王彬日夜訓練部隊,崇剛身旁有力士護衛,所以部下不敢去叛變。當時王禮弟賄賂力士母,引誘其出走。并趁著崇剛洗澡時,倉促捉捕。之後守將開城投降,崇剛與王彬均不屈而死。.

新!!: 建文和崇剛 · 查看更多 »

帥用昌

帥用昌(),字汝陽,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縣學生,江西鄉試第二十一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六十一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帥以敬、祖父帥定高,父亲帥時中。.

新!!: 建文和帥用昌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新!!: 建文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建文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建文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政府

中國政府现在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極少數場合指中華民國政府,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但在中國的不同歷史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中國歷代王朝朝廷的泛稱,如明朝政府被稱為「明廷」、清朝政府被稱為「清廷」等。.

新!!: 建文和中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席恭

席杲(),字特初,山西大同府應州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州學生,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中舉山西鄉試第二十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五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擔任㑹稽縣知縣。曾祖父席溫、祖父席彥名,父亲席景賢。.

新!!: 建文和席恭 · 查看更多 »

九边

九边,又称九镇,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

新!!: 建文和九边 · 查看更多 »

平安 (明朝)

平安(),小字保兒,南直隸鳳陽府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人,明朝建文帝的大將,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擊朱棣,朱棣即位後赦免了平安,還任命为「都督僉事」,但是在數年後想起了平安,將他逼死。.

新!!: 建文和平安 (明朝) · 查看更多 »

交泰殿

交泰殿,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新!!: 建文和交泰殿 · 查看更多 »

云南前卫

云南前卫指挥使司是明朝时期在云南设立的一个卫所,隶属于云南都指挥使司管辖。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云南前卫指挥使司,洪武末建文初一度被废,永乐元年复置,治地在今昆明市西南的前卫营。.

新!!: 建文和云南前卫 · 查看更多 »

应天府 (明朝)

应天府是中國明朝设置的府,为明代初期首都,後改留都。即今南京市。.

新!!: 建文和应天府 (明朝) · 查看更多 »

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三楊)、夏原吉、蹇义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的十一年期间(1424年至1435年)成为明代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代。 朱棣去世後,太子朱高熾即帝位,是為仁宗,改元洪熙。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他赦免了惠宗時的舊臣和成祖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洪熙一朝僅短短一年,仁宗即行去世,其長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改元宣德;宣宗御駕親征,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安抚赵王,稳定了国内形势。 清修《明史》稱仁宣之治為:“官吏稱職,政治清平,綱紀嚴明,倉庫常滿,百姓安居樂業,遇災多救不為害。此治理是明朝開國六十年后遇到的盛世,民氣得以漸漸舒展,整個王朝也有蒸蒸日上治平的氣象了。”學者谷應泰亦將仁宣之治與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相提並論。.

新!!: 建文和仁宣之治 · 查看更多 »

建文帝

明惠宗朱允炆(),或稱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應天府,是為明成祖,惠宗隨後下落不明。大臣梅殷諡其為「孝愍皇帝」,上廟號「神宗」,但不被成祖承認,故不使用。直到南明時,弘光帝追谥其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谥其為「恭閔惠皇帝」,故也作「明惠帝」。.

新!!: 建文和建文帝 · 查看更多 »

建文改制

建文改制是明惠宗朱允炆、方孝孺等人推行的改革,主要改善明太祖重武重軍事的政策,提升文人政治、削除藩王勢力。惠宗受孝孺的影響,悉去太祖苛酷專濫之政,減輕江浙重賦,開廣言路,虛心納諫;並且在黃子澄與齊泰協助之下實施削藩政策。惠宗的改革大多是託古改制,具有理想性質姜公.

新!!: 建文和建文改制 · 查看更多 »

廖昇

廖昇(),湖廣行省襄陽府襄陽縣(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廖昇早年为方孝孺、王紳相友善。洪武末年,由左府斷事擢太常寺少卿。建文初期,参与修订《明太祖實錄》,董倫、王景為總裁官,廖昇为副總裁官,李貫、王紳、胡子昭、楊士奇、羅恢、程本立為纂修官。燕兵朱棣渡江后,朝廷遣使請割地,不许。廖昇听闻后大哭,与家人告别,后自尽身亡。靖難之變殉難的諸臣中,廖昇死的最早。陳瑛在奏諸臣逆天命,請命诛杀建文旧臣,亦首推廖昇。.

新!!: 建文和廖昇 · 查看更多 »

張信 (解元)

張信,字彥實,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張玉之侄。 建文元年(1399年),張信中式己卯科河南鄉試第一名(即解元)。永樂年間,擔任刑科都給事中,屢次進言。后升任工部右侍郎。奉命巡視開封決口,請疏魚王口至中灤故道二十余里。之後出任治理浙江海塘,后因事被貶謫到交阯。洪熙初年,被召為兵部左侍郎,明仁宗問英國公張輔說:“我可以加恩你的兄弟么?”張輔道謝道:“張輗、張軏蒙上恩,進備近侍,然而都是奢侈之人。唯獨我的堂兄侍郎張信是賢能的,皇帝您可以這樣做。”之後改為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其居職以平恕為稱。宣德六年,升任四川都指揮僉事。后在四川擔任十五年后致仕。.

新!!: 建文和張信 (解元) · 查看更多 »

張信 (鄖國公)

张信(),河南行省鳳陽府臨淮縣(今安徽省凤阳縣)人。明朝初年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張信 (鄖國公) · 查看更多 »

張玉

張玉(),字世美,諡號忠武,河南祥符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明朝軍事人物,靖難之役著名將領。 張玉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其中多立有戰功,後於東昌之戰中戰死。朱棣稱帝後,以為靖難第一功臣,追贈為榮國公,謚忠顯。明仁宗加封為河間王,改謚忠武,與朱能、王真、姚廣孝等靖難功臣同享成祖廟廷。.

新!!: 建文和張玉 · 查看更多 »

張聰

張聰可以指:.

新!!: 建文和張聰 · 查看更多 »

張顯宗

張顯宗(),字明远,福建宁化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張顯宗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升任国子监祭酒。建文末年,升任工部侍郎,奉旨到江西招募义兵。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后,张显宗被逮捕,后贬守兴州。平定交趾后,升为布政使。.

新!!: 建文和張顯宗 · 查看更多 »

張輔 (英國公)

張輔(),字文弼,諡忠烈,明河南等處行中書省汴梁路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縣)人。明成祖時大將張玉之子,襲封英國公。 張輔早年隨父參加靖難之役,后進攻并佔領安南,改其為交阯,此後四次平定叛亂。宣德年間,率軍平定高煦之亂。正統年間,隨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享年七十五岁。.

新!!: 建文和張輔 (英國公) · 查看更多 »

張昺

張昺可以指:.

新!!: 建文和張昺 · 查看更多 »

彭二

彭二(),明朝武官。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谋反。燕將張玉、朱能等帥勇士攻北京城九門,攻克其中八个,而唯剩西直门无法攻破。时任都指揮的彭二在市中大呼:“燕王朱棣谋反,跟从我的人杀贼有赏”。后集兵千人,进攻燕府。后彭二被杀,部队遂散,燕军攻占全部北京城池。.

新!!: 建文和彭二 · 查看更多 »

何福 (明朝)

何福(),河南行省安豐路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寧遠侯。 洪武年間,曾參與南征雲南與明太祖第六次北伐。建文年間,在靖難之役中作戰但兵敗;永樂年間,鎮守西北并參與明成祖北征。后因被彈劾自盡身亡。.

新!!: 建文和何福 (明朝) · 查看更多 »

何穎

何穎(),字仲實,湖廣常德府武陵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湖廣鄉試第三十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十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何文彬、祖父何友善,父亲何德秀。.

新!!: 建文和何穎 · 查看更多 »

余存諒

余存諒(),字誠之,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廣東鄉試第五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十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官至辰州府同知。 曾祖父余朝舉、祖父余仲達,父亲余子安。.

新!!: 建文和余存諒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建文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徐王

徐王,中国古代王爵头衔之一。.

新!!: 建文和徐王 · 查看更多 »

徐輝祖

徐輝祖(),初名允恭,明朝開國功臣徐達長子,母谢氏,以嫡子袭封魏国公。.

新!!: 建文和徐輝祖 · 查看更多 »

徐新 (建文進士)

徐新(),字德新,浙江台州府黃巖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監生,應天府癸酋鄉試第二十名;山西鄉試第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三十 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徐山、祖父徐谷,父亲徐子成。.

新!!: 建文和徐新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侯泰

侯泰(),字順懷,北直隸順德府南和縣(今河北省南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为薦舉起家。建文年间,担任刑部尚书。燕王朱棣起兵后,侯泰力主抵抗,并在济宁、淮安监督兵饷。南京被攻破后,侯泰行至高郵被捉,其与弟侯敬祖、子侯玘一同被杀。.

新!!: 建文和侯泰 · 查看更多 »

俞士吉

俞士吉字用贞,号栎庵,晚号大瀛海客,浙江象山人,生于元朝末年,身历明朝五朝(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是明朝杰出外交家。 洪武三十年(1397年),俞士吉中举人,礼部主持的会试,中乙榜,授山东兖州府学训导。建文帝时(1399年-1401年),上疏言政事得失,提升为监察御史,巡抚凤阳、徽州,继出按湖广。永乐元年(1403年),擢右佥都御史,后授礼部侍郎。永乐六年(1408年),出知湖北襄阳,历官十年。宣德初年,改授南京刑部侍郎。宣德五年(1430年),告老还乡。.

新!!: 建文和俞士吉 · 查看更多 »

俞淵

俞淵(),亦称俞通淵,安徽巢县人,明朝军事将领。俞通海、俞通源弟。越巂侯。 其早年因为父亲和兄弟功勋,而任參侍舍人。后跟随征讨,升任都督僉事。因胡惟庸案而受连坐,朱元璋念其父俞廷玉、俞通海功勋,仍封其越巂侯。后其率领征讨建昌叛乱,次年因为蓝玉案而被剥爵位,并勒令返乡。建文元年恢复爵位,并率领大军征讨燕王朱棣,后在白溝河战死,由次子俞靖嗣官。.

新!!: 建文和俞淵 · 查看更多 »

俞本

俞本(),字景立,直隸蕪湖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應天府鄉試第一百七十五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俞忘諱、祖父俞繼善,父亲俞仲實。.

新!!: 建文和俞本 · 查看更多 »

刘政 (明朝)

劉政(),字仲理,又字仲禮,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元年,其为應天府鄉試第一(解元),主考官为方孝孺。燕王朱棣起兵篡权时,劉政起草《平燕策》,将要上书时为家人所阻。当听闻方孝孺被诛杀后,吐血而亡。.

新!!: 建文和刘政 (明朝) · 查看更多 »

周銓

周銓可以指:.

新!!: 建文和周銓 · 查看更多 »

周是修

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行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周是修因明經被举荐,担任霍邱訓導,朱元璋问其家居何為,其答曰:“教人子弟,教弟力田。”明太祖大喜,升任其为周府奉祀正。次年,跟从周王北征至黑山,退还后升任紀善。建文元年(1399年),有人告周王不法,周是修则上书请奏周王得免,后改为衡府紀善,留京师,为翰林纂修,喜好结交文士,谈论国家大事。后燕军渡过淮河,周是修与蕭用道上疏指责用事者。后京城失守,其留书与江仲隆、解縉、胡靖、蕭用道、楊士奇等。系衣帶間,入应天府府學,礼毕后于尊經閣上吊自杀。燕王朱棣即位后,为明成祖。陳瑛上书请继续追究周是修,朱棣答道:“彼食其祿,自盡其心,勿問。”.

新!!: 建文和周是修 · 查看更多 »

呂太后 (明興宗)

呂太后(),壽州人,明朝明興宗朱標的繼妻。.

新!!: 建文和呂太后 (明興宗) · 查看更多 »

傅行

傅行,字德芳,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曾祖傅濟川,祖父傅箕,父親傅詢。江西鄉試第四十名中舉。建文二年,會試第三十一名,殿試登庚辰科進士二甲第二十三名,授兵科給事中,調廣陵衛經歷,官至開州判官。.

新!!: 建文和傅行 · 查看更多 »

唐吉祥

唐吉祥(),字彥禎,直隸徽州府歙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應天府鄉試第八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唐清之、祖父唐達甫,父亲唐能。.

新!!: 建文和唐吉祥 · 查看更多 »

唐復

唐復(),字永亨,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應天府丙子科鄉試第二百五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二十六名。殿試登進士三甲。后擔任餘姚縣知縣、調任零陵縣知縣、交趾。后升任大理寺副,官至平樂府知府。 曾祖父唐華甫、祖父唐汝文,父亲唐誠。.

新!!: 建文和唐復 · 查看更多 »

兴化禅寺

兴化禅寺又名石佛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山东麓,始建于明建文四年(1402),寺内有一尊北魏时依山雕凿的阿弥陀佛像(约雕凿于天安元年至太和十年之间,466-486),高约三丈余(约11.52米),寺因之而建,覆盖石佛的大佛殿依崖而造,后壁檐下仅有三层砖垒叠,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称。现寺内建筑大部分为近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天桥、大雄宝殿、三圣殿和大佛殿等,现任住持为果光和尚。 位于大佛殿内的北魏石佛像原只有头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续凿两臂及胸,成为半身像,其两侧崖壁上分布有唐宋时所凿的72个佛龛250余尊造像,1993年12月兴建大雄宝殿时又在距北魏石佛像东230米的崖壁上发现另一处唐宋摩崖造像,共71个佛龛195尊造像(今位于大雄宝殿之下10米处的保护室内)。上下两处造像为一整体,以北魏石佛像为最高点和中心点依山就势而凿,并向两侧呈扇形延伸,已释读的题记年代上至北魏太和十年(486),下至宋政和七年(1117),大部分凿于唐元和八年至开成元年(813-836)之间。.

新!!: 建文和兴化禅寺 · 查看更多 »

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又称朵颜三卫,由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组成。元朝灭亡后,兀良哈三卫与鞑靼、瓦剌构成了蒙古的三大部落。.

新!!: 建文和兀良哈三卫 · 查看更多 »

四氏

四氏,指孔、顏、曾、孟四氏。孔丘、顏回、曾參、孟軻、孔伋(孔子之孙)是傳統中國尊奉的儒家五大聖賢。歷代以來有封祀孔子為至聖、顏子複聖、曾子為宗聖、孟子為亞聖,孔伋为述圣。因而孔、顏、曾、孟以四氏並稱。 四氏家譜有“通天譜”之說,即四姓家譜輩字天下相同,四氏統一,其实并非如此。曲阜颜氏嫡裔自五十六代孙始跟随孔氏的“之、 氵”字派,后在第五十九代孙使用孔氏全国统一的字派,但到六十一代就终止了。据推测是因为与颜氏与孔子沾亲(孔子母亲颜征在,就是颜氏族人),但是当时无法推断颜回与孔子母亲的辈份关系。所以颜氏自颜回六十二世孙时,开始另用字派。曲阜颜氏嫡裔字派自颜回六十一代孙起,为“公重从嗣胤,伯光绍懋崇,怀士锡振承,景世廷秉培,克建永沛昭,启裕显兆守。德泽知好乐,惟有仰立卓,周正曾安鼎,祥云天自多,继志忠孝悌,纲常如大科。”.

新!!: 建文和四氏 · 查看更多 »

石彥成

石彦诚(),一名作彦成,字诚之,江西南昌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建文二年(1400年),石彥成中式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担任徐闻知县,多有政绩。后参与修编《永乐大典》。大学士杨溥欲举荐,可惜早逝。.

新!!: 建文和石彥成 · 查看更多 »

石允常

石允常,字恒德,浙江台州府寧海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石允常中式甲戌科二甲第六名進士。歷官河南按察使司佥事,有清廉名望。因懲治宦官,被誣告,贬为常州同知。建文末年,率兵在长江设防。靖難兵渡過長江,石允常辞官歸里。 成祖即位,追论建文年間廢毀官員,石允常堅決不服最,被判戍边三十餘年。年七十方還,卒於旅次舟中。。.

新!!: 建文和石允常 · 查看更多 »

王寧 (明朝)

王寧,明太祖朱元璋女婿,駙馬,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永春侯。.

新!!: 建文和王寧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度 (明朝)

王度(),字子中,江西行省惠州路歸善縣(今廣東省惠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因明經而被舉薦,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建文年間,朱棣起兵,王度屢次獻計,并參與募兵。小河之捷,奉命到徐州勞軍。方孝孺寫信與王度道誓死社稷。后燕王攻佔南京后,王度因連坐方孝孺案,被戍邊賀縣,后因言語不遜,被判以族誅。.

新!!: 建文和王度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彝 (建文進士)

王彝(),字秉彝,直隸安慶府懷寧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應天府鄉試第一百七十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四十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王均稅、祖父王谷英,父亲王仕亨。.

新!!: 建文和王彝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彬 (洪武進士)

王彬,字文質,山東省兖州府東平州(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人。明朝進士、政治人物。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三甲第六十九名進士。建文年間,擔任御史,巡視江淮地區。后燕王朱棣部隊抵近,王彬與镇抚崇刚共同守卫扬州。当时守将王礼谋算投降,王彬把其关押至监狱中。此后昼夜谋划,决定固守城池。后燕兵射书信至城中,提到如果活捉王彬者官至三品,之后王的部下把其抓获并投降,王彬則因拒绝投降而被杀。正德年間,入祀揚州名宦祠。.

新!!: 建文和王彬 (洪武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充耘

王充耘,字耕野,江西吉水人,元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明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榜眼王艮之祖。曾祖王季模。父王孟韓,母曾氏。元統元年(1333年)登癸酉科進士,授吉安路同知永新州事。不久職官养母,以授徒著书為業。晚年專研《尚書》,著有《書義矜式》,此書的內定奠定八股文的格式,當時称为八比法。另著《读书管见》二卷,已佚。.

新!!: 建文和王充耘 · 查看更多 »

王高

王高可以指:.

新!!: 建文和王高 · 查看更多 »

王郁 (建文進士)

王郁(),字文愽,直隸鳳陽府宿州靈璧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應天府鄉試第四十七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二十五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王朝、祖父王通,父亲王聚。.

新!!: 建文和王郁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能 (建文進士)

王能(),字克用,直隸鳳陽府鳳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應天府鄉試第五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王理、祖父王端,父亲王士廉。.

新!!: 建文和王能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艮

王艮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建文和王艮 · 查看更多 »

王艮 (建文進士)

王艮(),字敬止,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建文二年庚辰科榜眼,靖難之變後自鴆殉國,南明弘光帝追谥文节。.

新!!: 建文和王艮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良 (明朝)

王良(),字天性,河南行省汴梁路祥符縣(河南省開封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其累任至僉都御史,后因連坐被貶刑部郎中。建文年間,升任刑部左侍郎。商議減燕府削藩事宜,因與建文帝意見不合,被貶出任浙江按察使。燕王朱棣即位后,曾聞其德行,派使者去召見。王良逮捕使者欲斬殺,眾人奪取。王良則把官印都帶回家,其妻子投井自殺,王良則積薪自焚,并把官印一併燒毀。明成祖聽後說:“其死為其份內事情,而朝廷官印不能損毀。其不能無罪。”於是罰其家徙邊。.

新!!: 建文和王良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政 (建文進士)

王政(),字彥貞,湖廣黃州府蘄州第三坊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州學生,湖廣鄉試第三十七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二十四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王谷堡、祖父王景春,父亲王勝。.

新!!: 建文和王政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珉(注音:ㄇㄧㄣˊ;漢語拼音:mín;;)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北山王國的第二代國王。1393年至1400年(或1395年)在位。 他是怕尼芝的長子。1394年,北山王珉曾向明朝朝貢。其餘的事跡不詳。 北山王珉死後,由其長子攀安知繼位。 |-style.

新!!: 建文和珉 · 查看更多 »

琉裝

琉裝(ウチナースガイ)是琉球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16世紀時,琉球國時代確立了階級制度,服裝亦根據身份、階級分類。不同身份、階級的人所穿的服裝以色彩、模樣以及布料區別。由於琉球同時受到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影響,琉裝吸收了明制汉服以及江戶時代和服的特點 ,加上當地特有的民族色彩而形成。 現在所見的琉裝成形於琉球國時代,特徵是交領、右衽、衣袖較寬大、衣帶結於前方,庶民女性服飾偶有左衽《德之島事情》:「全島の內面繩間切喜念村の女子は衣裳を左襟にする。風あるも’近來右に換へたり。」。琉球國時代的琉裝,貴族、士族服裝、禮服以紅型(一種彩色的染色技法,也指這種技法所染的服裝)為主,色彩鮮豔,常服及庶民服裝多以芭蕉布製成,款式樸素。由於氣候溫暖,即使冬天也甚少穿棉襖等厚衣服 趙文楷《球俗》:「十月尚蕉衣(民冬、夏皆蕉布為衣)」。.

新!!: 建文和琉裝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新!!: 建文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秦鳳

鳳(),字子儀,直隸盧州府舒城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應天府鄉試第五十五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九名。殿試登進士。曾祖父秦原五、祖父秦添祐,父亲秦璧。.

新!!: 建文和秦鳳 · 查看更多 »

程本立

程本立(),字原道,江浙行省嘉興路崇德州(今浙江省桐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程本立為程頤之后人。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表彰其孝以及才能,后舉明經,任秦府引禮舍人。后省母丁憂,服除后,任周府禮官,跟從周王抵達開封。洪武二十年,任周府長史,卻因連坐被貶為雲南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吏目。當時土酋施可伐煽動百夷作亂,其單騎入內,勸導道理,使各路土酋歸順。之後不久再次動亂。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張紞知道程本立的才能,命其行縣典兵事,一邊撫順一邊防禦。他從楚雄、姚安抵大理、永昌鶴慶、麗江等地,使得民眾安居樂業。洪武三十一年,上奏京師。大學士董倫、府尹向寶舉薦后,程本立進入翰林,參與修纂《明太祖實錄》,之後升任右僉都御史。 建文三年(1401年),因坐失陪祀,被貶官、仍然保留翰林纂修身份。《明太祖實錄》製成后,出為江西按察使副使,未赴任,燕兵已經進入。程本立自縊而亡。.

新!!: 建文和程本立 · 查看更多 »

童銓

童銓(),字士衡,浙江嚴州府淳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應天府鄉試第六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童原隆、祖父童仲仁,父亲童叔名。.

新!!: 建文和童銓 · 查看更多 »

紹成

紹成(1401年—1402年),是越南大虞国胡朝胡漢蒼的年号,共计2年。.

新!!: 建文和紹成 · 查看更多 »

紀綱

紀綱(),山東临邑人。明朝錦衣衛指挥使。後因圖謀不軌,被明成祖處死。.

新!!: 建文和紀綱 · 查看更多 »

練姓

練姓是漢姓之一。.

新!!: 建文和練姓 · 查看更多 »

續英烈傳

《續英烈傳》,作者明代紀振倫,明萬歷刊本,五卷三十四回。敘述明朝靖難之變。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太孫朱允炆繼位,國號建文。朱允炆即帝位後,開始與齊泰、黃子澄商量削藩,引起燕王朱棣不服起兵叛變之故事。.

新!!: 建文和續英烈傳 · 查看更多 »

給事中

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秦時,給事中是附加的銜稱;任何官職如將軍、列侯、九卿,加上給事中之頭銜,可出入宮庭,常侍皇帝左右。漢魏相沿。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吏部設給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給事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东台舍人,咸亨元年(670年)再改回給事中。.

新!!: 建文和給事中 · 查看更多 »

甘霖 (明朝)

霖,江南行中書省安慶府懷寧縣(今安徽省安慶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二十年,甘霖参加乡试,中舉人,授监察御史。建文年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甘霖不屈而亡。子孙相戒不再为官。正德年间,入祀鄉賢祠、追谥貞定。.

新!!: 建文和甘霖 (明朝) · 查看更多 »

熊文成

又成(),字性善,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江西鄉試第二十七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十四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熊道亨、祖父熊志海,父亲熊應方。.

新!!: 建文和熊文成 · 查看更多 »

燕王

燕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建文和燕王 · 查看更多 »

盧原質

卢原质(),字希鲁,江浙行省台州路寧海縣(今浙江宁波市宁海西乡桑洲田洋卢村)人。明朝探花、官员。 卢原质为大儒方孝孺姑母之子。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举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因文采超群,深受太祖朱元璋赏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任太常少卿。建文年间,屡有建言。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城后,方孝孺被“诛十族”。原质宁死不屈,与弟原朴等皆被杀。.

新!!: 建文和盧原質 · 查看更多 »

盧廣

盧廣(),字彥高,直隸鳳陽府壽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應天府鄉試第一十一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三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盧敬先、祖父盧宗遠,父亲盧克孝。.

新!!: 建文和盧廣 · 查看更多 »

盧迥

盧迥,字士恭,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仙居縣(今浙江省仙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盧迥出身為太學士,其為人爽朗、喜愛喝酒賦詩,人稱“迥狂”。入仕后,折節恭慎。建文三年,升爲戶部侍郎。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盧迥不屈而亡。台州府人把其列入八忠祠祭祀。清朝諡節愍。.

新!!: 建文和盧迥 · 查看更多 »

盛庸

盛庸(),籍贯不详,是靖難之役的中央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击朱棣,朱棣即位后归降。但在之后,遭千户王钦、都御史陈瑛弹劾而自杀。.

新!!: 建文和盛庸 · 查看更多 »

隆庆卫

隆庆卫,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改居庸关千户所置,治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居庸关。属后军都督府。地控军都山隘道中枢,为长城要口之一。隆庆元年(1567年)改名为延庆卫。 Category:明朝卫所.

新!!: 建文和隆庆卫 · 查看更多 »

韓禎

韓禎(),字惟祥,河南開封府陳州項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河南鄉試第四十七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九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韓良臣、祖父韓遇春,父亲韓。.

新!!: 建文和韓禎 · 查看更多 »

韓觀

韓觀,字彥賓,虹縣人,明朝軍事將領。高陽忠壯侯韓成之子。.

新!!: 建文和韓觀 · 查看更多 »

韓永

韓永(),陝西行省西安府(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建文年间,韓永任兵科給事中、戶科右給事中,参与兵事议论。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欲给其官位,韓永力辞,后不屈而死。弘光年間,追贈太常寺寺卿,諡莊介。.

新!!: 建文和韓永 · 查看更多 »

聖元

聖元(1400年),《明史·安南傳》作元聖,是越南大虞国胡朝胡季犛的年号,共计1年。.

新!!: 建文和聖元 · 查看更多 »

萬象春

萬象春(),字仁甫,號涵台,南京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萬象春 · 查看更多 »

鐵鉉

鐵鉉(),字鼎石,河南鄧州(今鄧州市)人,元代色目人後裔。他是明惠帝時著名忠臣,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油炸而死。後人尊其忠義不屈,在各地有鐵公祠以祀之。南明時,追赠太保、諡忠襄,清朝乾隆時諡忠定。.

新!!: 建文和鐵鉉 · 查看更多 »

靖难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間发生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者還有南梁時的侯景、馬楚時的馬希萼等人(因割據政權的中央政府軍力有限),但大一統王朝則惟此一例,絕無僅有。.

新!!: 建文和靖难之役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新!!: 建文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青花瓷

青花瓷(blue-and-white porcelain)是源於中國、遍行世界的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常簡稱青花(blue-and-white),也用來指代該裝飾工藝。該品種清新明快,質樸大方,不僅是工業化之前影響最廣的瓷器,還被視為中華民族審美理念的代表。.

新!!: 建文和青花瓷 · 查看更多 »

顏伯瑋

顏伯瑋(),名瑰,以字行,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廬陵縣(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顏伯瑋为唐魯國公颜真卿后人。建文元年,以賢良征,授沛縣知縣。其善于规划,使得縣郡不困。当时恰逢豐、沛軍民指揮司,顏伯瑋集民兵五千人,构筑城堡作为防御。燕王朱棣进攻沛县时,顏伯瑋派遣縣丞胡先到徐州告急,援兵不至,于是派遣弟顏玨、子顏有為還家侍父,自己在公署壁题诗誓死。燕军攻占东门后,指揮王顯迎降。顏伯瑋冠帶升堂,向南拜,上吊自杀。其子顏有為不忍离去,再次返回,看到父亲尸体后,亦拔剑自杀。 沛縣被燕军占领后,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均被逮捕。燕將欲釋子清。子清说:「願隨顏公地下。」,遂被杀。燕將派遣黃謙去徐州招降,黃謙不从,亦被杀。.

新!!: 建文和顏伯瑋 · 查看更多 »

顧佐

顧佐可以指:.

新!!: 建文和顧佐 · 查看更多 »

顧佐 (都御史)

顧佐(),字礼卿,河南開封府太康縣(今河南太康)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建文和顧佐 (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顧謙

顧謙,字仲谦,江苏仪征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顧謙中式庚辰科三甲第六十四名进士,因御史出巡按南诏,使民归化。后历任通政司参议,改为浙江佥事,政绩卓著。有《鲁斋稿》、《爱梅轩集》等。.

新!!: 建文和顧謙 · 查看更多 »

顺阳王

顺阳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可以指:.

新!!: 建文和顺阳王 · 查看更多 »

行人 (官职)

古时朝廷设名为行人的官职,专司外交事务,大概是在秦统一六国前的官职。这里的行,指外交使节的行为举止。 行人之名始見於《周禮》。.

新!!: 建文和行人 (官职) · 查看更多 »

衛所制

衛所--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為明太祖所創立,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 明政權在與元朝及元末群雄爭戰期間,軍制不定。其按照軍隊的來源區分,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元兵及群雄敗兵歸附成軍,有獲罪而謫發的罪人成軍,而最主要的來源則是由戶籍中抽丁成軍,稱為籍選,亦即垛集軍。垛集法传承自元代的正軍、貼户制,為按人口一家五丁或三丁抽一之原則所徵之兵。除此之外尚有簡拔、投充及收集等其他軍制方式;明朝中期以後又有的方式,不過都屬於少數;就有明一朝而言,衛所制是明朝廷最主要的軍制。.

新!!: 建文和衛所制 · 查看更多 »

袁義

袁義(),安徽庐江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 其本姓张,为张德胜族弟。最初为雙刀趙總管,守卫安庆。后左君弼试图招抚,不从。此后张德胜战死后,其归顺朱元璋。任帳前親軍元帥,并赐名,此后数次征伐,累功为興武衛指揮僉事。之后跟随徐达北伐,在通州击败元平章俺普達等人,追赶賀宗哲、詹同,功劳最大。后跟随平定陕西,击败元豫王部队。后与其他将领合力攻破慶陽。当时张良臣部队多次率众在袁義军营前挑衅,袁義不为所动,仍然坚守并待其松懈后进攻。之后与大军在定西大败擴廓,并在南面攻下興元。之后晋升本衛同知,調羽林衛,移鎮遼東。 之后,跟随沐英征讨云南,平定普定諸城,留鎮楚雄。当时地方屡次叛变,袁義积粮进行长久战,后升任楚雄衛指揮使。当时入朝,朱元璋十分厚爱,并认为其年老,命医生为其染胡须鬓角,以震慑外人,并且特意赐银印以示恩宠。后二十多年,袁義在外屯田修筑桥梁等设施,受到军民爱戴。建文元年,征讨归还后任右軍都督府僉事,進同知,后死于任上。.

新!!: 建文和袁義 · 查看更多 »

馬彜

彜(),字秉彝,平燕北平府永清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庚午科鄉試第一百九十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十九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馬良卿、祖父馬士祥,父亲馬時中。.

新!!: 建文和馬彜 · 查看更多 »

馬驤 (建文進士)

(),字致遠,河南開封府許州郾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河南鄉試第十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十六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馬鵬飛、祖父馬成甫,父亲馬大存。.

新!!: 建文和馬驤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馮貴

冯贵(),字孟敬,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建文二年(1400年),馮貴中式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其性情纯直,官至给事中,因不避权贵,任交趾参政。当时黎利叛,冯贵力战而亡。.

新!!: 建文和馮貴 · 查看更多 »

許廓

許廓(),字文超、許之,襄城人,明朝官员,官至兵部尚書。 建文元年(1399年),鄉試中舉。永樂五年(1407年),授錦衣衞經歷,不久升工科給事中,后遷鴻臚寺左寺丞。永樂十年(1412年),升任工部右侍郎。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棣北征時候,負責督餉。次年,負責提督神木廠,建造北京城,竣工后特賜宴勞。洪熙元年(1425年),進工部左侍郎。宣德五年(1430年),負責賑災河南饑荒,期間復業者數萬戶。宣德六年,任兵部尚書。次年七月,任內去世,年五十六。.

新!!: 建文和許廓 · 查看更多 »

高巍

巍(),山西行省遼州直隸州(今山西省左權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明太祖表彰孝行,高巍由太學士擔任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開墾河南、山東、北平荒田。建文年間,到吏部上書論時政。燕王朱棣起兵后,其跟從李景隆出師任參贊軍務,并上書願出使燕王,得到嘉許。然而朱棣未回書,李景隆兵敗后,高巍到臨邑,與鐵鉉守衛濟南,屢次挫敗燕兵進攻。后京城被破,高巍自盡而亡。.

新!!: 建文和高巍 · 查看更多 »

高翔 (明朝)

翔,陕西行省奉元路同州朝邑縣(今陝西省大荔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間,其以明經被錄為監察御史。建文年間,參與兵事。朱棣篡權后,問其名并召見。高翔穿喪服入見,并語出不遜。后被族殺,并掘其祖先墳冢,親戚朋友均被派往戍邊。并給所有姓高者增加賦稅,稱:“使世世代代的人都罵高翔。”.

新!!: 建文和高翔 (明朝) · 查看更多 »

謝貴

謝貴(),字青萍,烏程(今湖州)織裡鎮謝漊人。明初開國功臣。 元末隨朱元璋起義,因軍功授河南衛指揮僉事,加廣威將軍。 建文元年(1399年),惠帝以謝貴為都指揮使,同北平布政使張昺監視燕王動靜,建文元年,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燕王假裝將官校們綁在王府大廳,誘騙張昺、謝貴進端禮門查驗,燕王卻設置伏兵,將張、謝等人捉獲,張昺、葛誠、盧振等人皆不屈而死。燕王府長史葛诚被族滅。朱棣稱帝後,全家遭滅族,唯三子謝公權,避居得免。崇禎時,贈爵英山伯,賜諡勇愍。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諡忠烈。.

新!!: 建文和謝貴 · 查看更多 »

鬼力赤

力赤(;),《突厥系谱》称鬼力赤是窝阔台的后裔乌鲁克特穆尔,蒙古鞑靼部首领。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杀可汗坤帖木儿,被阿鲁台拥立为可汗,稱兀雷帖木兒汗()。明史称他废大元国号,称鞑靼。永乐初曾与明廷通好。永乐六年(1408年),為阿鲁台所殺。為第21代蒙古大汗。 根据《蒙古源流》,15世纪初,篡位的非蒙古黄金家族人员只有乌格齐·哈什哈,又称布里牙特·乌格齐,即《明史》所称的鬼力赤。乌格齐·哈什哈又是瓦剌首领,对应明史所称的猛可帖木儿。但《蒙古源流》称,乌格齐·哈什哈在1410年死后,其子额色库汗即位。与《明史》不同。.

新!!: 建文和鬼力赤 · 查看更多 »

谢夫人拒嫁女明成祖

谢夫人拒嫁女明成祖,指徐达之妻谢氏在长女徐皇后逝世之后,拒绝女婿明成祖继娶第四女为皇后一事。这是在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伪史,同时期的史学家王世贞即以反驳,指出谢夫人在此事发生多年前已经逝世。万历年间何乔远编撰《名山藏》和清初黄宗羲编撰的《明文海》中,记载了拒婚明成祖的另一个版本,即徐达第三女徐妙锦拒绝成为明成祖皇后。《名山藏》和《明文海》皆将徐妙锦拒婚的事迹归入“烈女”。 现代作者中亦有认为谢夫人拒嫁女是信史,或似《名山藏》、《明文海》一般,将之描述为弱女反抗暴君明成祖。.

新!!: 建文和谢夫人拒嫁女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谭翼

谭翼,字南宿,江西大庾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三甲第十六名进士。授龙溪县丞,后因观天象谈论时政,谈及诸位亲王,被贬戍边南宁。建文年间恢复官位,升任龙溪知县,后升兵部郎中。在与燕王朱棣部队对战中赴难而亡。.

新!!: 建文和谭翼 · 查看更多 »

鳌山卫 (古代)

鳌山卫,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指挥佥事廉高在鳌山筑城。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领右、前、后三千户所,属山东都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鳌山卫归并即墨县。 1984年4月改为鳌山卫镇。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青岛军事史 Category:青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即墨区.

新!!: 建文和鳌山卫 (古代) · 查看更多 »

蹇義

蹇義(),原名蹇瑢,字宜之,四川行省重慶路巴縣(今重慶市)人。明朝永樂、洪熙、宣德年间重臣、进士出身。 蹇瑢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进士,为朱元璋赐名“义”。建文年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永樂年间,晋升吏部尚书,并负责辅导皇太子朱高炽。洪熙年间,晋升少师,此后受明仁宗、明宣宗所倚重。明英宗即位后逝世。.

新!!: 建文和蹇義 · 查看更多 »

黃子澄

黃子澄(),江西分宜县(今大冈山乡大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初官員,官至翰林学士。 黃子澄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历任編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讀東宮。明惠帝即位后,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共同建議削藩。結果引發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得帝位後,將黃子澄逮捕并处死。.

新!!: 建文和黃子澄 · 查看更多 »

黃宜

黃宜(),字子儀,福建福州府寧德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福建鄉試第五十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六十六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黃必翁、祖父黃應良,父亲黃回。.

新!!: 建文和黃宜 · 查看更多 »

黃福

黃福(),字如錫,号後樂,諡忠宣,中書省益都路濰州昌邑縣(今山東省昌邑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黃福為工部尚书。安南屬明時期,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贈太保。.

新!!: 建文和黃福 · 查看更多 »

黃觀

黃觀(),原姓許,字伯瀾,尚賓,明神宗时追谥文贞。江浙行省池州府貴池縣(今安徽貴池)人。明初狀元、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黃觀 · 查看更多 »

黃諒

黃諒(),字子貞,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浙江鄉試第二十二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黃堯卿、祖父黃克敬,父亲黃文起。.

新!!: 建文和黃諒 · 查看更多 »

黃魁

黃魁(),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人,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年間,黃魁任禮部侍郎,有學問品行。其與黃觀對人敬愛有加。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黃魁不屈而亡。.

新!!: 建文和黃魁 · 查看更多 »

黃胤宗

胤宗(),浙江海盐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三甲第十五名进士,后授汀州府教授,后改任河南彰德府,因成绩升任国子监博士,官至翰林检讨。.

新!!: 建文和黃胤宗 · 查看更多 »

黃重

黃重可以指:.

新!!: 建文和黃重 · 查看更多 »

黃重 (建文進士)

黃重(),字孟剛,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福建鄉試第三十四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十三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黃祖續、祖父黃寧,父亲黃同。.

新!!: 建文和黃重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黃思敬

黃思敬(),字公儼,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應天府鄉試第二十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三十三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黃爵、祖父黃齒,父亲黃德。.

新!!: 建文和黃思敬 · 查看更多 »

黄钺

钺可以指:.

新!!: 建文和黄钺 · 查看更多 »

黄钺 (建文进士)

钺(),字叔杨,江南行省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常熟)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黄钺 (建文进士) · 查看更多 »

齊政

齊政,直隶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齊政中式三甲二十二名进士。后任嘉兴知府,当时征收役费,民苦于农政,其通过改变分批税征,以减民劳苦。.

新!!: 建文和齊政 · 查看更多 »

郁新

郁新(),字敦本,河南行省臨濠府臨淮縣(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户部尚书。 洪武年间,其以人才被征,授戶部度支主事,后升任郎中。再过一年,升户部右侍郎。太祖曾问天下戶口田賦,地理險易,其应答無遺,之后升任户部尚书。当时親王歲祿米五萬石,郁新定議減五之四,并定郡王以下祿有差别。之后有因邊餉不繼,定召商開中法,令商輸粟塞下,征收盐税,因此邊餉儲足。此外并重用戶部主事夏原吉。建文二年,因病回乡。 明成祖即位后,召掌戶部事,并以侍郎古樸辅佐。永樂元年,河南发生蝗灾,有关部门隐瞒实情,郁新弹劾并治理。次年,議公、侯、伯、駙馬、儀賓祿,二百石以上者,請如文武官例,米鈔兼給。永乐三年,以士卒勞困,議減屯田歲收不如額者十之四五,又議改納米北京贖罪者於南京倉。次年八月死于任上。朱棣感叹道:“郁新管理国家财政十三年,量計出入,现在又有谁能替代呢?”于是輟朝一日,賜葬祭,召夏原吉還禮部事。而郁新长于管理,密而不繁。其所規畫,后人不再改变。.

新!!: 建文和郁新 · 查看更多 »

胡廣

胡廣可以指:.

新!!: 建文和胡廣 · 查看更多 »

胡廣 (明朝)

胡廣(),一名靖,字光大,号晃菴,諡文穆,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文淵閣大學士。明朝政治人物、内阁首辅。.

新!!: 建文和胡廣 (明朝) · 查看更多 »

胡俨

胡俨(),字若思,号頤菴,江西等處行中書省龍興路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胡俨 · 查看更多 »

胡觀

胡觀(),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驸马。东川侯胡海之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入选为南康公主驸马。明太祖派黄岩、徐宗实等名儒作为胡观的老师,教他经史。胡海曾因罪被夺禄田。胡观与南康公主成婚,下诏给田如旧。建文三年(1401年)从李景隆北征燕王朱棣,于白沟河兵败被俘。永乐初,都御史陈瑛等弹劾胡观强取民女,又娶娼妓为妾,预知李景隆逆谋,而无改正之心,明成祖罢其朝请,入狱,不久自杀。.

新!!: 建文和胡觀 · 查看更多 »

胡濙

胡濙(),字源潔,谥忠安,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朝禮部尚書。.

新!!: 建文和胡濙 · 查看更多 »

郭任

郭任(),南京鎮江府丹徒縣(今江蘇省鎮江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年間,其擔任戶部侍郎,飲食起居都在公署。當時朝廷討論削藩,其進言道:“天下事先本後末則易成。今日儲財粟,備軍實,果何為者?乃北討周,南討湘。舍其本而末是圖,非策也。”并建議因用兵從速,不宜曠日持久。燕王朱棣聽聞后非常厭惡他。朱棣起兵后,郭任與盧迥一同負責部隊給養。后燕軍攻入南京,郭任不屈而亡。其子郭經亦被處死,少子戍邊廣西。.

新!!: 建文和郭任 · 查看更多 »

郭秩

郭秩(生卒年不詳),明初官員,山西祁縣人。同進士出身。.

新!!: 建文和郭秩 · 查看更多 »

郭英

郭英(),明朝军事将领。濠州(今安徽鳳陽)人。鞏昌侯郭興亲弟,郭宁妃兄。 郭英早年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宿卫。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武定侯。郭英身经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因郭宁妃是他的同胞妹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靖难之役时,跟随朝廷大军征讨燕王朱棣无功。永乐元年(1403年)逝世,追赠营国公,谥威襄。.

新!!: 建文和郭英 · 查看更多 »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4日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建文和都江堰 · 查看更多 »

閻濟

閻濟(),字汝舟,山東兖州府濟寧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己卯科鄉試第二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十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閻璲、祖父閻泰,父亲閻義。.

新!!: 建文和閻濟 · 查看更多 »

薛東

薛東(),字希震,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應天府鄉試第六十八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薛一夔、祖父薛理,父亲薛德廣。.

新!!: 建文和薛東 · 查看更多 »

葉希賢

葉希賢(?-1402年),又名葉雲,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處州府松陽縣(今浙江省遂昌縣西屏鎮)人,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年間,担任監察御史,曾上书明惠帝要求惩治李景隆死罪,后不得批准。后因連坐而被殺;或稱跟隨明惠帝出逃并出家為僧,號雪庵和尚。.

新!!: 建文和葉希賢 · 查看更多 »

葉砥

叶砥(),字周道,一字履道,号坦斋,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中三甲五十一名进士。官定襄县丞。有学问,通经史。建文年间,为翰林院编修,后改为广西按察使。永樂年初,因修改史书中关于靖难事而被逮捕,后事情平反后仍修史书。后历任考功郎中、《永乐大典》编辑,侍讲东宫,后在饶州知府任上去世,有功绩。著有《坦斋文集》。.

新!!: 建文和葉砥 · 查看更多 »

葉瑄

葉瑄(),字文珙,浙江衢州府開化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浙江鄉試第五十五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七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葉則榮、祖父葉明初,父亲葉德謙。.

新!!: 建文和葉瑄 · 查看更多 »

葛誠

葛诚(),祖籍不详,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末,为燕王朱棣府长史。建文元年(1399年),明惠帝以謝貴為都指揮使,同北平布政使張昺監視燕王動靜。一日明惠帝召见葛诚,询问燕王府事,葛诚如实交代。后燕王朱棣装病,葛诚密奏明惠帝曰:「燕王无病,将谋反。」,后謝貴等欲入燕王府查驗,在端禮門遭朱棣伏兵襲擊,張昺、葛誠、盧振等人皆不屈而死。葛诚被族滅。.

新!!: 建文和葛誠 · 查看更多 »

铁铉油炸

鐵鉉油炸是中國酷刑史其中一種可能導致死亡之刑罰,得名於明朝燕王朱棣殺害建文忠臣鐵鉉的方法。俗称“上油锅煎”或“油炸”。方法是把活人先剝下面皮,然後又用大鑊盛油把他們活活炸到皮膚潰爛而死。此刑是野蠻社會的陋習之一,在中國歷史上,酷刑之盛行。由於酷刑極度殘忍不人道所以在1984年聯合國公佈《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於1987年6月26日生效。 Category:酷刑 Category:處決方法.

新!!: 建文和铁铉油炸 · 查看更多 »

蔣驥

蔣驥可以指:.

新!!: 建文和蔣驥 · 查看更多 »

蔣驥 (明朝)

蔣驥(),字良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蔣驥中式三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授行人,为人寡语清廉。后入朝担任翰林检讨。宣德年间,升为侍讲,参与编辑建文、永乐两朝《明实录》,后升任礼部侍郎。.

新!!: 建文和蔣驥 (明朝) · 查看更多 »

鄧淮

鄧淮有:.

新!!: 建文和鄧淮 · 查看更多 »

鄧淮 (建文進士)

鄧槐(),字大材,湖廣武昌府蒲圻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湖廣鄉試第三十五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四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鄧人山、祖父鄧忠,父亲鄧滋。.

新!!: 建文和鄧淮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鄭亨

鄭亨(),河南行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武安侯。 靖難之役時,鄭亨跟隨燕王朱棣起兵,參與白溝河、小河戰役等,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武安侯。永樂年間,鎮守大同、宣城等地,并参与全部五次明成祖北征。宣德年间,死于任上。.

新!!: 建文和鄭亨 · 查看更多 »

鄭鎬

鄭鎬(),字仲京,湖廣荊州府石首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湖廣鄉試第六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三十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鄭禮、祖父鄭榮秀,父亲鄭陽。.

新!!: 建文和鄭鎬 · 查看更多 »

鄒緝

鄒緝,字仲熙,吉水人,明朝官吏。 洪武年間,中舉明經,授星子教諭。建文年間,擔任國子監助理。明成祖繼位后,升爲翰林院試講。東宮建立后,兼任左中允,屢次參與負責國子監事務。永樂十九,晉升爲右庶子兼侍講。次年死於任上。.

新!!: 建文和鄒緝 · 查看更多 »

金幼孜

金幼孜(),名善,字幼孜,以字行,室號退庵,谥文靖,江西新淦徘山(今屬峡江县羅田鎮)人。明朝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新!!: 建文和金幼孜 · 查看更多 »

蕭潭

蕭潭(),字孟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應天府鄉試第七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五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蕭信、祖父蕭隆,父亲蕭規。.

新!!: 建文和蕭潭 · 查看更多 »

雷填

雷填,字原中,福建建寧縣(今屬建甌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雷填 · 查看更多 »

連楹 (官員)

連楹(),諡剛烈,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襄垣縣(今山西省襄垣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連楹為太學士出生。洪武年間,其任左春坊太子贊善,后升任贊讀、監察御史。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金川門,其叩馬欲刺朱棣,后失敗被殺,屍體直立不倒。.

新!!: 建文和連楹 (官員) · 查看更多 »

耿直

耿直(),字彥正,山東濟南府章丘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山東鄉試第八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三十七名。殿試登進士三甲,官至推官。曾祖父耿泰和、祖父耿仲文,父亲耿伯成。.

新!!: 建文和耿直 · 查看更多 »

陳彥回

陳彥回(),字士淵,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興化路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官員。 陳彥回的父親陳立誠曾經是歸安縣丞,后被诬陷论死。陳彥回被謫戍雲南,家人多死于途中。到达四川时,只有陳彥回与其祖母郭氏还在。恰逢大赦,陳彥回又无法回乡,監送者因同情而放走他。因为贫困无法返乡,于是投靠鄉人知縣黃積良,冒姓黄。久之,獲閬中教諭嚴德政举荐,授保寧訓導。之后任满赴京述职,明太祖召见后任平江知縣。之后,給事中楊維康举荐,升任徽州知府。建文元年,因循良受建文帝嘉賞。祖母郭氏去世,应当离去,而百姓却在京师奔走乞留。陳彥回亦上报陈述,乞求復姓,至此,詔除彥戍籍。后連乞終喪,不許。葬郭氏于徽州城北十里北山,当时在墓下哭甚哀,人们看到后都称此山为“太守山”。陳彥回对百姓说:“我身为罪人,当初逃亡的时候冒名他姓。当时因为祖母还在,唯恐我受罪后牵连,于是隐忍了二十年。现在祖母去世了,我自当请死罪。皇上特赦我,我此生终将以死报国。”燕兵逼近南京時,陳彥回在地方招募義軍增援中央軍。朱棣攻佔南京後,陳彥回被逮捕入京,不屈而死。 南明弘光帝追贈他為太僕卿。.

新!!: 建文和陳彥回 · 查看更多 »

陳善 (建文進士)

陳善(),字之敬,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己卯科鄉試第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十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陳德山、祖父陳茂之,父亲陳壽七。.

新!!: 建文和陳善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陳命官

命官(),字纪云,号壶公,山东蓬莱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陳命官 · 查看更多 »

陳獻

陳獻(),字景賢,直隸淮安府鹽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國子生。應天府丙子鄉試第一百六十一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二十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陳萬四、祖父陳得新,父亲陳復一。.

新!!: 建文和陳獻 · 查看更多 »

陳繼之

陳繼之(),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上疏僧人佔田過多,“以江南僧道多佔腴田,蠶食百姓,乃奏請僧道人給五畝,餘以賦民”。燕王朱棣起兵發難時,他“疏陳備禦六事,復請擢徐增壽以阻擊逆謀”,建文帝未予採納。朱棣即位後,被殺。 陈继之,福建莆田县仁寿里十五图人。庚辰科进士,户科给事中。尝以江南僧道多占腴田,乃奏:“僧道人给五亩,余以赋民。” 从之。北兵起,继之又有建白,因肆指斥。京师平,与黄子澄、齐泰、巨敬、韩永辈不服,被族诛。父四季,年六十九,发甘肃充军。本年十月二十四日行至开封府病故。母黄一姐,年六十五,发甘肃随住。本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行至郑州故。男征仔,四岁,随母饶氏给配,后以永乐六年抄送镇抚司,十月十六日在屯田所病故。妻饶氏即姚氏,年四十二,配象奴阿宗为妻。女进奴,年十三岁,配指挥袁江为奴;京奴,一岁,永乐初故。弟余翔等俱充军。.

新!!: 建文和陳繼之 · 查看更多 »

陳瑄

陳瑄(),字彥純,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平江伯。 陳瑄早年跟隨徐達征戰,在靖難之役時率領水師投降燕王朱棣,封平江伯。之後長達三十余年組織修築、管理京杭大運河,使得明初漕運得以完備,并影響到明、清兩朝的漕運制度。.

新!!: 建文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陳瑛

陳瑛(),河南行省揚州路滁州(今安徽省滁县)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建文年间的大量文武大臣均因他的诬陷致死。《明史》載入奸臣傳。.

新!!: 建文和陳瑛 · 查看更多 »

陳賓

陳賓可以指:.

新!!: 建文和陳賓 · 查看更多 »

陳賓 (建文進士)

陳賓(),字文獻,河南懷慶府河內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河南鄉試第四十六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四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陳圭、祖父陳寬,父亲陳福聚。.

新!!: 建文和陳賓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陳迪 (宣城)

陳廸(),字景道,京師寧國府宣城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陳迪 (宣城) · 查看更多 »

陳洽

陳洽,字叔遠。南京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 陳濟之弟,幼年穎慧,明洪武年間,以善書法被引薦任兵科給事。朱元璋賜金織羅衣。建文時,茹瑺薦起文選郎中。累擢吏部左侍郎。永樂五年,赴廣西參謀軍務,代掌交趾布按司事。改任大理寺卿。成山侯王通與參將馬瑛合兵討黎利,陳洽參贊軍務。之後升爲兵部尚書。 宣德元年十一月,至應平之寧橋,王通不聽部將勸阻,下令冒雨渡河而陣,行泥濘中,遭黎利軍伏擊。陳洽多處負傷,左右欲扶還,陳洽怒目吼道:“吾為國大臣,食祿四十年,報國在今日,義不苟生。”遂自刎死,死者三萬餘人。追贈少保,賜諡節湣,民間稱節憫公。.

新!!: 建文和陳洽 · 查看更多 »

陳性善

陳性善(),名复初,以字行。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属绍兴市)。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忠於建文帝,靖難之變後自殺殉國。.

新!!: 建文和陳性善 · 查看更多 »

陈诚 (明朝)

诚(),字子鲁,号竹山,中国江西临川人,明朝政治人物、旅行家。洪武至永乐年间,曾出使安南、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漠北鞑靼。.

新!!: 建文和陈诚 (明朝) · 查看更多 »

暴昭

暴昭(),山西省平陽府潞州潞城縣(今山西省長治市潞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暴昭由国子监监生授大理寺司務。洪武三十年,升任刑部右侍郎,次年为刑部尚书。其以节俭著称。建文初年,担任北平採訪使,得知燕王朱棣欲求谋反,上书密报,请求早做准备。朱棣起兵后,中央在河北真定设平燕承宣布政使司,暴昭以尚书身份兼任其司使,并与鐵鉉备战。后平安部队被攻破,被召还。燕军攻入金川门后,暴昭逃亡被捕,不屈,被施以磔刑。.

新!!: 建文和暴昭 · 查看更多 »

林洪

林洪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建文和林洪 · 查看更多 »

林洪 (建文進士)

林洪(),字文範,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福建丙子鄉試第五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三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授辰溪知縣,陞滄州同知,改儋州,宣德九年去世。曾祖父林乾、祖父林良玉,父亲林得貴。.

新!!: 建文和林洪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寅

李寅可以是:.

新!!: 建文和李寅 · 查看更多 »

李寅 (建文進士)

李寅(),字克敬,山西平陽府臨汾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出身,建文元年,登山西鄉試第三十三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六十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官至陝西參議。曾祖父李義、祖父李伯寧,父亲李均美。.

新!!: 建文和李寅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在

李在(?-1487年),字以政,明代福建莆田江口郑板村人。 建文二年(1400年)出生。早年就讀梅峰书院。官云南知县。擅长山水画,兼得南北宋遗风。與戴進同時期,《画史会要》称其“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已。”宣德年間至北京,入画院。成化四年(1468年)日本画僧雪舟随使团来到中国,曾向李在學習。因遭到妒忌,遂辭歸。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卒。传世作品有《琴高乘鲁图》、《阔渚晴峰图》、《归去来兮图》等。.

新!!: 建文和李在 · 查看更多 »

李遠 (明朝)

李遠(),南京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人,明朝军事人物,安平侯。 李遠襲父职位,为蔚州衛指揮僉事。靖难之役时,燕兵进攻蔚州,李遠舉城投降。当时中央军驻扎德州,运量通道为徐州、沛州之间。李远以六千輕兵偷袭焚烧万艘运量船。袁宇率领三万部队进攻,李远偷袭成功。建文四年时,燕軍驻守蠡縣,李遠率八百骑兵分哨至槁城,遇到葛進率领的万余步騎,并用计击退葛進。朱棣以此战为该年首胜,賜書嘉勞。之后因功升都督僉事,封安平侯,祿千石,予世伯券。永乐元年,与武安侯鄭亨守卫宣府。 之后明军北征时,李遠跟从邱福出塞,抵达臚朐河。李遠屡次劝阻邱福而不听,以至于兵败。李遠率部突围时因马蹶被逮,随后骂不绝口而死。追封莒國公,謚忠壯。其子李安继承爵位。.

新!!: 建文和李遠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達 (明朝)

李達,定遠人。明朝軍事將領。 建文年間,任都指揮使,洪熙、宣德年間,改陝西都司都指揮使、鎮守洮州都指揮使。宣德十年,晉升爲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正統年間,致仕回鄉。.

新!!: 建文和李達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謙 (建文進士)

李謙(),字子讓,山西平陽府絳州稷山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建文元年,己卯科鄉試第四十六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十五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授開城知縣。曾祖父李高、祖父李受輕,父亲李仲信。.

新!!: 建文和李謙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貫 (建文進士)

李貫,江西吉安府(今吉水)人,明朝探花,政治人物。.

新!!: 建文和李貫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泰 (建文進士)

李泰(),字安然,山東濟南府齊東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山東鄉試第二十一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九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李貴、祖父李惟中,父亲李伯舉。.

新!!: 建文和李泰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成桂

朝鲜太祖(;),諱李成桂(),字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朝鮮王朝的开国之君,庙号太祖,谥号康獻至仁啓運聖文神武大王(),累諡為康獻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光武三年(1899年),高宗追尊他為皇帝,改諡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高皇帝()。 李成桂祖籍全罗道全州李氏。其父李子春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戶兼达鲁花赤。1356年,李成桂与李子春帮助高丽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由于在随后抵御蒙元和红巾军的入侵中李成桂战功显赫而被提拔。1388年,李成桂由于不肯奉命发兵辽东,而起兵谋反。1392年,在高丽权臣郑道传的辅佐下,李成桂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即位后,李成桂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朝鲜王朝太祖实录》:“上即位,量受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

新!!: 建文和李成桂 · 查看更多 »

李敦

李敦,山西太原府乞伏都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洪武二十九年,由太原府学中洪武丙子科举人。建文二年(1400年),李敦中式庚辰科三甲第一名進士,授刑科给事中。.

新!!: 建文和李敦 · 查看更多 »

李景隆

李景隆(),小名九江,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襲父爵封曹國公。靖難之役時,為建文帝大將,屢屢敗於燕王朱棣。朱棣南下時,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投降,建文帝失蹤,燕王朱棣即位。永乐二年(1404年),被削爵圈禁,永乐末年去世。.

新!!: 建文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李時

李時可以指:.

新!!: 建文和李時 · 查看更多 »

杨溥

杨溥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建文和杨溥 · 查看更多 »

杨溥 (明朝)

楊溥(),字弘濟,號南楊,一號澹庵,谥文定,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荊州府石首縣(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楊士奇共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新!!: 建文和杨溥 (明朝) · 查看更多 »

梁城千户所

梁城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置,治所在今天津市宁河县西北宁河镇。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省。四年复置。九年(1731年)改置宁河县。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天津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天津军事史 Category:宁河县 Category:140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3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建文和梁城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梁成

梁成可以指:.

新!!: 建文和梁成 · 查看更多 »

楊士奇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與楊榮、杨溥合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

新!!: 建文和楊士奇 · 查看更多 »

楊榮

杨荣(),原名子荣,字勉仁,號東楊,谥文敏,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建甌縣)人。明朝內閣首輔、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楊士奇、杨溥共稱“三楊”,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了凡四訓》言楊榮祖父有大恩于民,後世繁榮昌盛,連綿不絕。.

新!!: 建文和楊榮 · 查看更多 »

楊渤

楊渤(),字啔隆,江西臨江府清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江西鄉試第三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十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楊春、祖父楊括壽,父亲楊廷正。.

新!!: 建文和楊渤 · 查看更多 »

楚智

楚智(),明朝军事将领。 楚智早年更从馮勝、藍玉出塞有功。建文年间,守卫北平,之后被召还。朱棣起兵时,跟从李景隆北伐,其战斗奋勇,燕兵看到其旗幟就大腿抖栗。后因馬陷被捉,不屈而死。.

新!!: 建文和楚智 · 查看更多 »

樊士信

樊士信,湖北应城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洪武十八年(1385年),樊士信中乙丑科进士,授兵部主事。建文年间,其监督军饷协助阻击燕王朱棣部队,并大败燕兵,率人刻石记录。朱棣在攻破徐州后,发现该碑,并派人调查追捕,樊士信遂被逮捕杀害。.

新!!: 建文和樊士信 · 查看更多 »

樓璉

樓璉(),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義烏縣(今浙江义乌)人。明朝政治人物。 樓璉曾经从学于宋濂。洪武年间,其任監察御史。建文年间,与方孝孺一同担任侍读。朱棣诛杀方孝孺后,要求樓璉草拟登位诏书,樓璉接受命令而不敢辞去。回家后,对妻子、孩子说:“我虽然甘愿受死,但唯恐牵连你们啊。”当夜,樓璉就自尽身亡。.

新!!: 建文和樓璉 · 查看更多 »

武寧 (琉球國王)

武寧(;)是琉球國三山時代中山王國的第二代王,也是最後一代王。1396年至1405年在位。神號中之真物()。 1404年,明冊封使時中奉永樂帝之命至琉球,封武寧為中山王。據《中山世譜》記載,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位受中國冊封的琉球君主(《明史·琉球傳》則稱第一位受封的是武寧之父察度)。 武寧在位約十年,「荒淫無度,壞覆先君之典刑,國人敢怨而不敢言」(《中山世譜》)。1405年,佐敷按司巴志率軍來襲。武寧戰敗,居城浦添被攻佔,謝罪退隱,次年病死。他的墳墓所在之地已不可考。.

新!!: 建文和武寧 (琉球國王) · 查看更多 »

武斌 (建文進士)

武斌(),字希文,山東濟南府濟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山東鄉試第七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十二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武武宣、祖父武名甫,父亲武成。.

新!!: 建文和武斌 (建文進士) · 查看更多 »

永乐 (明朝)

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新!!: 建文和永乐 (明朝) · 查看更多 »

江貞

江貞,福建建寧府建安縣(在今福建省建瓯市境)人,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建文三年(1401年),福建壬午科鄉試中舉。永樂二年(1404年),江貞中甲申科殿試二甲第五十名進士,同年十二月,授给事中,后因事降職,后改任龍游縣知縣,死於任內。.

新!!: 建文和江貞 · 查看更多 »

江都公主

江都公主,明朝公主,明興宗朱标長女,生母不详。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嫁給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耿璿累任至前軍都督僉事。當初稱江都郡主。建文元年(1399年),升為公主,耿璿為駙馬。當時耿炳文進攻燕王朱棣,耿璿勸其直接攻打北平。當時耿炳文被罷免,耿璿隨其退隱。永樂初年,耿璿稱病不出,后連坐而死。江都公主降至江都郡主,后憂慮而死。.

新!!: 建文和江都公主 · 查看更多 »

汪翁綬

汪翁綬(),字文若,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浙江鄉試第三十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四十七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汪良、祖父汪祥,父亲汪誠。.

新!!: 建文和汪翁綬 · 查看更多 »

汪英紫

汪英紫(;)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南山王國的第2代統治者,1399年至1402年期間統治南山國。 汪英紫是南山王承察度的叔父。原為南山王國的東風平地區八重瀨按司,於1388年(或此之前)脫離南山國自立,割據一方,以山南王叔的身份,遣弟函寧壽向明朝朝貢。1397年,汪英紫與豐見城按司汪應祖(汪英紫的次子)、佐敷按司巴志合謀,圍攻南山國的都城島尻大里城(今沖繩縣今糸滿市北部)。承察度兵敗出奔。汪英紫又擊敗了承察度的弟弟,遷都至島尻大里城(今糸滿市北部)。 汪英紫本人並未稱王。但是承察度戰敗出奔之後,山南國出現了一段王位空缺時期。而汪英紫是這段時期內山南國的實際統治者,因此汪英紫也被一些學者當作山南王。 汪英紫在位時,保持與巴志的同盟關係。死後,汪應祖繼位。.

新!!: 建文和汪英紫 · 查看更多 »

汪應祖

汪應祖(;)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南山王國的第3代國王。1402年(一作1403年)至1413年在位。 汪應祖原為豐見城按司,是汪英紫的次子。1402年,汪應祖以山南王承察度從弟的身份遣使赴明,聲稱承察度病逝,請求襲封為山南王。次年明朝冊封使至南山國,封汪應祖為王。1404年,汪應祖遣李傑赴國子監留學,這是南山國第一次向明朝派遣留學生。 據《中山世譜》記載,汪應祖曾於1405年(永樂四年)向明朝進獻閹者數人。明成祖認為無罪而受宮刑是一件十分殘忍的事情,因此很不高興,將這些閹人全部退還山南國。 汪應祖的長兄達勃期,見到自己的弟弟成為國王,享受榮華富貴,心中十分不滿。於是達勃期在1413年發動叛亂,殺汪應祖,自立為王。各地按司隨即起兵誅滅了達勃期,立汪應祖的長子他魯每為王。 此外,相傳汪應祖是琉球龍舟的創始人。根據豐見城地區的民間傳說,汪應祖擔任豐見城按司期間,在豐見城附近的饒波川舉辦了琉球歷史上第一場龍舟賽。.

新!!: 建文和汪應祖 · 查看更多 »

沐晟

沐晟(),字景茂,明朝开国大将沐英次子,沐春弟、沐昂兄,祖籍安徽定遠,明朝军事人物。 沐晟早年继承其兄西平侯爵位。永乐年间,同张辅進攻并佔領安南,改其為交阯。正统年间,率军讨伐麓川叛乱战败,退军后病逝。.

新!!: 建文和沐晟 · 查看更多 »

泰和历史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江中游,现隶属于地级吉安市。泰和县正式建制于汉末兴平元年(194年),古称西昌县,“泰和”之名则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历史上,泰和县辖境时有扩张与缩小,最大时包括了现整个吉安市南部。但县治几乎总在方圆数里的一个小范围内迁移,核心区域始终未有变化。经多次析置后,到北宋中期,县境基本上稳定下来。泰和县所在的吉泰盆地,天然地形成一个大小适度的独立地理单元,自汉末在吉泰盆地置庐陵郡以来,泰和县绝大多数时期隶属于庐陵郡及其继承者——吉州、吉安府等。因此,关于泰和县的历史,无论文化、建制、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整个吉安地区息息相关。.

新!!: 建文和泰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建文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洪武三十二

《洪武三十二》(Relic of an Emissary)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古裝宮廷劇集,全劇共30集,由馬德鐘、謝天華、徐子珊、陳鍵鋒及江若琳領銜主演,並由陳山聰及陳展鵬聯合主演,以及由黃偉聲擔任監製。此劇為2011無綫節目巡禮劇集之一。.

新!!: 建文和洪武三十二 · 查看更多 »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新!!: 建文和洪洞大槐树 · 查看更多 »

洪洞大槐樹移民

洪洞大槐樹移民是發生在明朝早期將山西人口強制遷移到華北地區(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的移民潮。.

新!!: 建文和洪洞大槐樹移民 · 查看更多 »

清凉寺 (南京)

南京清凉寺,又称石头清凉大道场、清凉陟寺,位于南京城区西部清凉山上,法眼宗祖庭,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新!!: 建文和清凉寺 (南京) · 查看更多 »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新!!: 建文和清朝历史 · 查看更多 »

湯宗

湯宗(),字正傳,江浙行省溫州路平陽州(今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末年,由太學生擢河南按察僉事,后改为北平。建文年间,其上书称燕王谋反,并说按察使陳瑛接受燕王朱棣金钱贿赂,有異謀。建文帝下诏逮捕陳瑛并安置于广西,而升任汤宗为山东按察使。后因事迁刑部郎中,出任苏州知府。 永樂年间,湯宗被逮捕下狱,后改为祿州判官。之后因黄淮举荐,召为大理寺丞。当时有人称其在建文年间事情,明成祖则称:“帝王惟才是使,何論舊嫌。”恰逢外國貢使病死,从者称医生杀人。被逮捕后,湯宗阅卷后称:“醫與使者何仇,而故殺之乎?”之后释放医生。后被任命赈济河南饥荒,之后回户部任职。解縉下獄时,湯宗被连坐入狱十年。明仁宗即位后,恢复官职,之后升南京大理寺卿。宣德二年去世。.

新!!: 建文和湯宗 · 查看更多 »

溪口樓

溪口樓位於福建詔安縣官陂鎮,始建於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擴建。生土樓前弧台後橢圓。樓內上下五世祖道文、道行祖祠連一體,樓外圈有突出的四個角樓,造型奇特。門前台階有七嵌,為了後代子孫謹記張廖姓七嵌祖訓。2006年遭受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大水襲擊摧毀。.

新!!: 建文和溪口樓 · 查看更多 »

潘義

潘義(),字思義,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縣學生。浙江鄉試第五十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潘祖梁、祖父潘侃,父亲潘文。.

新!!: 建文和潘義 · 查看更多 »

潘文奎

潘文奎,字景昭,浙江永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二年(1400年),潘文奎中式庚辰科三甲第七名进士,歷官左春坊司直郎,為人清愼寛厚。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有《愚莊集》。.

新!!: 建文和潘文奎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

下列列表列舉了朝鮮半島歷代太上王及太上皇的資料。.

新!!: 建文和朝鮮半島太上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定宗

朝鲜定宗(;),朝鲜王朝的第二位国王,1398年至1400年在位。諱李芳果(),字光远,即位后更名李曔()。死後庙号“定宗”,谥号“恭靖懿文莊武温仁顺孝大王”。.

新!!: 建文和朝鮮定宗 · 查看更多 »

朝鲜太宗

朝鲜太宗(;),即朝鲜太宗恭定大王、朝鲜恭定国王,朝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1400年至1418年在王位,1418年至1422年在太上王位。名諱李芳远(),字遗德(),庙号太宗,谥号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葬于京畿道广州內谷洞大母山献陵。.

新!!: 建文和朝鲜太宗 · 查看更多 »

朱孟焯

寿昌安僖王朱孟焯,明朝第一代寿昌王,昭王朱楨的嫡四子,母亲是楚王正妃王氏。他在建文元年获封,正统五年去世,年58,九年后子朱季㘧即位。.

新!!: 建文和朱孟焯 · 查看更多 »

朱㮵

慶靖王朱㮵,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母余妃,明朝第一代慶王,王妃孫氏,涼州衛指揮使孫繼達之女。他在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九(1378年2月6日)出生,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1391年5月17日)受封慶王。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初五(1392年5月26日)就藩寧夏,但因糧餉未足,明太祖就命朱㮵暫駐慶陽北方的韋州城。三年後(1395年)明太祖又詔王管理慶陽、寧夏、延安、綏德四地的軍事,至洪武三十年(1397年)慶王邸始建成。 朱㮵十分好學和忠孝,四兄明成祖待他很好。自建文三年十二月二十一(1402年1月24日)遷慶國至寧夏後,明成祖下令朱㮵可在每年夏天去韋州度暑。後來在宣德初年(1426年)朱㮵曾以寧夏潮濕及水質不良為由請求明宣宗改慶國回韋州,可是明宣宗不許,只准如明成祖時一年到韋州一次。 他在位四十九年,在正統三年八月初三(1438年8月23日))去世,諡號慶靖王.

新!!: 建文和朱㮵 · 查看更多 »

朱尚灴

永壽懷簡王朱尚灴(),是明朝秦王朱樉之庶五子。洪武二十三年四月乙未生,建文四年九月甲申封永壽王,永樂十八年八月戊申薨,諡號懷簡。享年三十一,在位十九年。由其子朱志埴承襲永壽王。.

新!!: 建文和朱尚灴 · 查看更多 »

朱尚烐

興平恭靖王朱尚烐(),是明朝秦王朱樉之庶四子,母張氏。洪武二十二年九月乙未生,建文四年九月甲申封興平王並給歲祿二千石,正統十四年四月癸酉薨,諡號恭靖。享壽六十一,在位四十八年。由其子朱志㙞承襲興平王。.

新!!: 建文和朱尚烐 · 查看更多 »

朱允熞

朱允熞(),明朝太子朱標的第四子,惠帝朱允炆胞弟,母太子妃呂氏。.

新!!: 建文和朱允熞 · 查看更多 »

朱允熥

朱允熥(或1415年),明朝第二次封的唯一一任吳王,明興宗朱標的嫡第三子,惠帝朱允炆异母弟,母孝康皇后常氏。.

新!!: 建文和朱允熥 · 查看更多 »

朱允熙

朱允熙一作朱允𤐤,明朝唯一一任徐王,明興宗朱標的庶第五子,母皇后呂氏。.

新!!: 建文和朱允熙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建文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玉华

朱玉华(),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女,母親是林氏。 洪武六年出生。洪武二十一年(1387年)封南康公主,下嫁東川侯胡海子胡觀。永乐初,进封南康长公主。洪熙初,进封南康大长公主。 胡海曾經因罪而剝俸祿和良田,因為該婚事,其田俸照舊。建文三年,胡觀隨李景隆北征,后被燕王朱棣部隊所捉。永樂初年,被朱棣寬恕。當時都御史陳瑛等彈劾胡觀強取民女,娶妓女為妾。於是胡觀被罷免,后自盡身亡。宣德年間,公主為其子胡忠求嗣,后升任孝陵衛指揮僉事,進同知。 正統三年十月己卯(1438年11月15日),公主去世,享壽六十六。.

新!!: 建文和朱玉华 · 查看更多 »

朱貴𤊐

遼肅王朱貴𤊐(《弇山堂別集》作朱貴燰),明朝第三代遼王,簡王朱植的庶第四子。他在建文元年(1399年)受封興山王,正統四年(1439年)晉封遼王。他在位三十二年。成化七年(1471年)朱貴𤊐去世,兩年後其子朱豪墭就嗣位。 |-.

新!!: 建文和朱貴𤊐 · 查看更多 »

朱贊儀

朱贊儀(),明朝第二代靖江王,祖籍安徽鳳陽,祖父為明朝開國功臣朱文正,文正是明太祖侄,父靖江王朱守謙,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月,明太祖詔令朱贊儀拜訪秦、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歷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從山東回京師。朱贊儀恭慎好學,習得治國之道。建文二年(1400年)襲封,因靖難之役於永樂元年(1403年)才復藩到封地,蕭用道為長史輔佐朱贊儀。永樂六年薨,諡悼僖。.

新!!: 建文和朱贊儀 · 查看更多 »

朱能 (明朝)

朱能(),字士弘,懷遠(今屬安徽)人。明朝軍事人物。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朱棣征漠北,骁勇善战。靖难之役时,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十万人,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新!!: 建文和朱能 (明朝) · 查看更多 »

朱柏

朱柏(),明朝湘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洪武四年(1371年)生,母胡順妃,豫章侯胡美之女。.

新!!: 建文和朱柏 · 查看更多 »

朱桂

代簡王朱桂,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他在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1374年8月25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封豫王,封国南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大同。 他性格暴躁,建文元年(1399年)時,因罪被廢為庶人。 成祖即位後,恢復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沒有改進。成祖曾賜璽書給他說:「聞弟縱戮取財,國人甚苦,告者數矣,且王獨不記建文時耶?」又下令從今起王府不得擅役軍民、斂財物。當時朱桂已經多次被人控訴行為不軌,成祖賜敕列其32條罪狀,召朱桂入朝,可是朱桂不來。成祖第二次召他時,在中途把他遣還,把他的三護衛革去,直到永樂十六年(1418年)才恢復護衛。 朱桂的王妃是徐達之女、仁孝文皇后之妹。 朱桂在正統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446年12月29日)去世,諡曰簡,由孫朱仕㙻繼承王爵。.

新!!: 建文和朱桂 · 查看更多 »

朱植

朱植(),明太祖第十五子,生母韩妃,為高麗美女,同母妹妹含山公主。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衛王,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遼王,王府位於廣寧(今遼寧北鎮)。 韓氏姿色嬌美,受明太祖寵愛,被封為妃子,韓氏生下兒子朱植,洪武十三年,韓氏又生下女兒含山公主。 因為封地接近東北邊境的緣故,朱植熟習軍旅,屢樹軍功。建文時,燕王朱棣起兵反,朝廷擔心距離朱棣不遠並擁重兵的朱植會支持朱棣,於是召朱植到南京。朱植服從建文帝的命令,從海路來到南京後,封地被改為荊州。朱棣奪得帝位後,埋怨朱植在靖難之變時不支持自己,所以不喜歡他。永樂十年(1412年)削其護衛,只留下軍校廚役三百人供他差使。 朱植在1424年去世,諡曰簡,長子世子朱貴煐早卒,由次子朱貴烚繼承王爵。.

新!!: 建文和朱植 · 查看更多 »

朱楩

朱楩(pián)(),明太祖第十八子,母周妃,封岷王,谥“莊”。.

新!!: 建文和朱楩 · 查看更多 »

朱榑

齊恭王朱榑(),明太祖第七子,达定妃所生。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自恃有军功。建文年间,因罪而被明惠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今南京)四年。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恢复其地位,但数年后再度因行为不轨而被废为庶人,从此被软禁在南京至死。.

新!!: 建文和朱榑 · 查看更多 »

朱橚

朱橚(),明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府;其諡号为定,故又称周定王。.

新!!: 建文和朱橚 · 查看更多 »

朱權

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号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封地為寧國(今內蒙古寧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綁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削其藩。朱權只好將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文學,鬱鬱而終。.

新!!: 建文和朱權 · 查看更多 »

朱有燉

朱有--(),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第五子周定王朱橚(1361年-1425年)之嫡長子,朱元璋之第六孫,明洪武十二年正月十九日(即西曆1379年2月6日)出於皇室老家安徽鳳陽,洪武廿四年(1391年)三月受冊為周世子。在明惠帝發起的削藩行動中,與其父朱橚一同被廢為庶人,遷徙雲南。至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後,方才恢復爵位。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周王朱橚病薨,朱有--襲封周王爵,在位近14年。至明英宗正統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西曆1439年7月8日),朱有--薨於封國河南開封府,享壽61歲,以其博聞多能而諡為「憲」,故世稱「周憲王」。其园寝在河南禹州。 朱有--同時也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雜劇作者,他創作的31本雜劇至今悉數存世,為元明兩代雜劇作者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其作品原刻本今保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僅次於《元刊雜劇三十種》後年代最早的雜劇刻本,在戲曲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朱有--死後無子,由弟朱有爝繼承王位。明英宗知道朱有--的死訊後,按有--的生前意願,賜書通知周王府不需要把沒有子女的王妃及夫人殉葬,可是朱有--的王妃鞏氏及六位夫人已經殉死了,英宗--好下詔追諡王妃貞烈、六夫人貞順。.

新!!: 建文和朱有燉 · 查看更多 »

朱文圭

朱文圭,為明朝建文帝次子,母皇后马氏,兄朱文奎。文圭史稱建庶人。其叔父朱允熥被稱為吳庶人。.

新!!: 建文和朱文圭 · 查看更多 »

惠宗

惠宗作为東亞君主庙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

新!!: 建文和惠宗 · 查看更多 »

明史講義

《明史讲义》,著名历史学家孟森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孟森在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授课时的讲义,后由其弟子商鸿逵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但有刪改。中华书局2006年再版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已将先前删节之文字还原。另,此書在台灣由華香園出版社印行,根據的版本是楊聯陞所收藏的北大講義,未曾刪改,但校訂不佳。.

新!!: 建文和明史講義 · 查看更多 »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记录中国明朝明太祖、建文帝两朝皇帝事迹的史籍。根据《明史·艺文志》的记载:《明太祖实录》共有二五七卷。.

新!!: 建文和明太祖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新!!: 建文和明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武宗南巡之爭

明武宗南巡之爭,又稱正德南巡之爭,為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農曆三月的一起政治事件。明武宗在江彬的唆使之下下詔南巡,遭到明朝百官的集體反對,最終以一百余位官員受刑或貶遷,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終。 同年六月,寧王朱宸濠叛亂,史稱“宸濠之乱”。雖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亂,武宗仍然隱瞞戰功,而自封“镇国公”以平亂為由,于同年八月開始南巡。.

新!!: 建文和明武宗南巡之爭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建文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吏部尚書

明朝吏部尚書,常雅称天官、冢宰、塚宰、太宰,為明朝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負責掌管官員的任免、封賞、考核等《明史》(卷72):“尚書,掌天下官吏選授、封勳、考課之政令,以甄別人才,贊天子治。蓋古塚宰之職,視五部為特重。侍郎為之貳。”,正二品。 14世紀中國的明朝吏部尚書,相當於當今西方各國的人事部長、人力資源部長,或中華民國五權憲法下的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與考試院銓敘部部長。 明朝吏部尚書中,既有蹇義、王直等一代名臣,亦有詹徽等謀權諂媚的官僚。永樂遷都后,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南京吏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建文和明朝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官職表

明朝官职表,旨在列舉明朝洪武年以後的官職及秩品,本表依個部門排序。 超品秩的明朝公爵、侯爵、伯爵等功臣及外戚的职位,请参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明朝郡公、郡侯、郡伯、縣子、縣男列表等。.

新!!: 建文和明朝官職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七卿年表

明朝七卿年表,即尚书与都御史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末年(1644年)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与都察院的最高长官。除短暫的明朝中書省時期外,七卿长官均为正二品,为明朝政府文臣中最高行政长官。 明朝吏部尚書、户部尚書、礼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都御史,往往與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寺卿合稱“九卿”。明朝時,重臣任擇須由九卿及外省巡撫、總督公開舉薦,此為廷推。各部司不能單獨決定的國家大事、要事,須經七卿、九卿公決,此為廷議。而由三法司無法決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七卿、九卿開會定獄,此為廷鞠或園審。七卿與明朝內閣構成了明朝的行政權力中心與決策核心。 此表不包括明朝南京尚書與都御史年表。.

新!!: 建文和明朝七卿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朱元璋於洪武二年在南京雞鳴山建功臣廟,每四孟歲暮,遣勳戚大臣祭,殿中正位中山武寧王徐達、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寧河武順王鄧愈、東甌襄武王湯和、黔寧昭靖王沐英,東序西向,都指揮使馮國用郢國公、僉都督耿再成西海武莊公、僉都督丁德興濟國公、都督同知張德勝蔡國忠毅公、靖海侯吳稹海國襄毅公、平章康茂才蘄國武義公、副使茅成東海郡公,西序東向,參政胡大海越國武莊公、都督同知趙德勝梁國公、廣德侯華高巢國武莊公、都督同知俞通海虢國忠烈公、江陰侯吳良江國襄烈公、宣寧侯曹良臣安國忠烈公、安陸侯吳復黔國威毅公、副使孫興祖燕山忠愍侯。兩廡各設牌一總書,故功臣指揮千百戶衛所鎮撫之靈(約288名),下表開國功臣之定義和將領多有謬誤。 列出明朝初年獲得封爵的諸位開國功臣之爵位、食邑戶數與官職。.

新!!: 建文和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對明朝內閣作出如此評價:“或謂後之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也。曰:不然。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可謂有其實乎!”.

新!!: 建文和明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明朝内阁辅臣年表

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内阁成员。内阁初为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

新!!: 建文和明朝内阁辅臣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状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 Category:明朝人列表 Category:中国状元列表.

新!!: 建文和明朝状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皇族

明朝皇族為「朱姓」,除以明朝皇帝为核心的皇室外,包括各地藩王及宗室。.

新!!: 建文和明朝皇族 · 查看更多 »

明朝王府

明朝王府为明朝亲王、郡王理政及居住的府邸。依據《大明会典》,明代王府分为亲王府、郡王府两等。亲王府制度拟于宫室,有王城、四门、前三殿、后三宫、山川社稷坛、宗庙等建筑;郡王府为四合院式建筑。 明朝共实封亲王六十三位,在陕西、山西、北平、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四川、广东九布政使司、云南,及北平、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万全、辽东都指挥使司等地建造亲王府四十六处。浙江虽有亲王分封,但并未营建王邸,旋改封别处。另在广西有亲王府规格的靖江王府一座。 明朝两京十四布政使司中,福建、贵州、交趾,以及南京未设王府。北平布政使司后升为京师,燕王府拆除后翻建为今日的故宫。 明朝灭亡后,各地明朝所建的亲王府、郡王府多被焚毁或拆除。现仅存桂林靖江王府城门、殿陛,大同代王府九龙壁,襄阳襄王府绿琉璃影壁,钟祥兴王府凤翔宫,开封周王府龙亭,南阳唐王府王府山、新乡潞王府望京楼、安阳赵王府高阁寺、青州衡王府石坊、兰州肃王府大门遗址、成都蜀王府石柱、西安秦王府城墙等遗迹。.

新!!: 建文和明朝王府 · 查看更多 »

明朝首辅列表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无宰相之职,后实有宰相之權。.

新!!: 建文和明朝首辅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阁院大学士年表

明朝阁院大学士年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末年(1644年)的大学士等年表。其中包括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正五品)、东阁大学士(正五品)、华盖殿大学士(正五品)、谨身殿大学士(正五品)、文华殿大学士(正五品)、武英殿大学士(正五品)、翰林院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从五品)、侍讲学士(从五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

新!!: 建文和明朝阁院大学士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太祖系)

本頁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藩王。.

新!!: 建文和明朝藩王列表 (太祖系)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遼王系)

本頁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遼國藩王。.

新!!: 建文和明朝藩王列表 (遼王系)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興宗及惠宗系)

本頁面列出明朝自明興宗及明惠宗分封的藩王。.

新!!: 建文和明朝藩王列表 (興宗及惠宗系)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晉王系)

本頁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晉國藩王。.

新!!: 建文和明朝藩王列表 (晉王系) · 查看更多 »

明朝進士列表

本列表依年号罗列明朝科举考试进士金榜。.

新!!: 建文和明朝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建文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明日貿易

明日貿易(日明貿易),是指明朝與日本(室町時代)兩國之間所實行的商業交易活動。明日貿易的時候因為需要使用到被稱為「勘合符」的許可證,所以明日貿易又被稱為「勘合貿易」。在同一個時期的發生的貿易活動也包括中國與中南半島之間的貿易活動與日本與朝鮮(李氏朝鮮)間的日朝貿易貿易活動等。.

新!!: 建文和明日貿易 · 查看更多 »

明故宫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是明朝初期的皇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列为第一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文和明故宫 · 查看更多 »

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歷任新会太守、刺史、县尹、知县、县长、市長、区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

新!!: 建文和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南明弘光帝追谥文正,浙江寧海縣(今属浙江宁波市)人。齋名遜志齋,蜀獻王朱椿改之為正學,故世稱正學先生。明朝建文年间重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宋濂、劉基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后因参与组织削藩,靖難之變後拒绝与朱棣合作,被朱棣诛十族。.

新!!: 建文和方孝孺 · 查看更多 »

方賓

方賓(),江浙行省杭州路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其以太學生試兵部郎中。建文年间,在应天府从事,后连坐戍守广东。后因茹常举荐恢复官职。朱棣攻入南京后,方賓与侍郎劉俊迎附,后晋升为兵部侍郎。永乐四年(1406年),因劉俊出征黎利,方賓负责兵部事宜。永樂七年(1409年),升兵部尚书,后掌管行在吏部事。次年,跟从朱棣北征,与學士胡廣、金幼孜、楊榮,侍郎金純共参与机务。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朝议亲征事情。尚书夏原吉、吳中、呂震与方賓共同商议,建议休兵養民。未奏时,朱棣召见,方賓称糧餉不足,召夏原吉,亦以不給對。朱棣大怒,遣夏原吉视察开平粮仓,旋即下狱。方賓刚提調靈濟宮,从中官得知帝怒后,恐惧自縊。朱棣本无意杀方賓,听闻其死,反而更加愤怒,于是开棺戮尸。.

新!!: 建文和方賓 · 查看更多 »

方法 (明朝)

方法(),字伯通,京師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桐城)人,明朝政治人物。 建文元年,其中应天府乡试举人,主考官为方孝孺。后任四川都司斷事,诸位官员上表祝贺明成祖朱棣登基,方法拒绝署名,投笔而出。后被逮捕,拜望江时称“得望我先人廬舍足矣”,遂跳河自杀。.

新!!: 建文和方法 (明朝) · 查看更多 »

攀安知

攀安知(;)是琉球歷史上北山國怕尼芝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1396年或1401年至1416年在位。他是先代國王珉的長子。 攀安知曾於1396年、1397年、1403年、1405年向明朝朝貢;1415年(永樂十三年),攀安知與中山王尚思紹、中山世子尚巴志同時向明朝朝貢。 據《中山世譜》記載,攀安知「自恃武勇,淫虐無道」,其臣本部平原亦以「勇力極強」而得寵。又因居城今歸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於是攀安知驕傲日盛,有統一琉球的志向,經常操練兵馬騷擾中山國。羽地按司、國頭按司、名護按司不堪其虐,投降中山。1416年,尚思紹王在羽地按司的勸說下,派世子巴志攻擊北山國。巴志遣人遊說本部平原。次日,攀安知在平原的勸說下出城挑戰。平原立即獻出今歸仁城,引中山軍入城。攀安知得知平原叛變,回城殺死平原,隨後自刎身死,北山滅亡。 北山王族祖傳的寶刀千代金丸,在攀安知死後,被葉壁住人(第二尚氏的祖先)擁有。 |-style.

新!!: 建文和攀安知 · 查看更多 »

應履華

應履華,字锡祥,浙江奉化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應履華中式三甲第六名进士。历任泉州德化令、常德知府,有政绩。宣德初年,迁贵州按察使,升任云南左布政使。.

新!!: 建文和應履華 · 查看更多 »

故宫

北京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廿四位皇帝的皇宮。故宮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宮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法国羅浮宮、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 明初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变。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頒詔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从各地迁入人口至北京。永乐五年闰七月,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乐五年五月到达北京。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时进行的,以原来的元大都城为基础改建。紫禁城工程开始後不久,即受到长陵建设及永乐八年、十一年两次北伐蒙古战役影响而放慢,至永乐十六年六月方才开始重新开工。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紫禁城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永乐迁都完成;同年五月遭雷擊,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未幾,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孙大章主编),第三章《宫殿》,第一节《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复建与改建》。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以皇极门为常朝场所,以未被焚毁的建极殿为位育宫,作为顺治帝寝宫;摄政王多尔衮在武英殿办公。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四年,重建了午门、天安门、外朝前三殿,将位育宫恢复为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又整修内廷、东路、和西路的建築。康熙六年重建端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部分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建築。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間對紫禁城大規模增建和改建。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徒林清率教眾攻打紫禁城。光绪十四年(1886年)太和门护军值班室发生火灾,由于救火设施不完善,大火烧了两天,贞度门、太和门、昭德殿被焚。此次损坏直到光绪二十年才修复完毕。 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 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十八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一千五百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2013年5月18日起,故宫博物院范围内禁绝明火,全体员工、在院合作单位和游客,不管在室内和室外,不分开放区与工作区,一律禁止吸烟、禁用明火。.

新!!: 建文和故宫 · 查看更多 »

慶陽公主

慶陽公主,明朝公主,蒙城王朱重五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堂侄女。 其由朱元璋許配其嫁給黃琛。黃琛后因功征討任龍江翼守禦千戶。洪武元年,冊封蒙城王女為公主,授黃琛為駙馬,升任淮安衛指揮使。洪武四年,禮官上書說:“皇侄女應當改為郡主。”朱元璋說:“我就有兩個侄女(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不忍加封后再奪取,還是照舊稱她們公主吧。”於是慶陽公主祿為五百石,駙馬只能享用本職俸祿。后黃琛任中都留守,死於任上。建文年間,慶陽公主降為慶成郡主。 后来靖难之役时,建文帝大势已去,派慶成郡主去燕王朱棣军中乞求割地求和,被燕王拒绝。.

新!!: 建文和慶陽公主 · 查看更多 »

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為中国明清两朝的省级地方行政機關。 明朝時,承宣布政使司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辖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俗稱「行省」、「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合称为「都布按三司」,皆為省级行政区最高機關,都布按三司職權相当于元朝的「某地等处行中书省」,但非行中书省此種中央軍事控制;三司品阶以都指挥使司最高,其首长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布政司次之,左、右布政使均为从二品,提刑按察使司之长官提刑按察使为正三品。 清朝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只設一員布政使,並在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制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專管一省或數個府的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官員考核、溝通督撫與各府縣。 越南後黎朝倣傚明制,設立“承宣”,其長官曰“承政”,故又稱“承政司”;阮朝後期倣傚清制,設立省,長官為巡撫、總督、布政使。 民國時廢除布政司制度,設省,中國首次出現以“省”為正式通名的行政區劃。.

新!!: 建文和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曹嗣宗

曹嗣宗(),字益顯,湖廣郴州秀才鄉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州學生,湖廣鄉試第七十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八十八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曾祖父曹良伯、祖父曹福可,父亲曹克誠。.

新!!: 建文和曹嗣宗 · 查看更多 »

曹鼐

曹鼐(),字万锺,谥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寧晉縣)人。正統十年(1445年)官吏部左侍郎兼學士。正統十四年(1449年)隨英宗親征,死于土木堡之變。.

新!!: 建文和曹鼐 · 查看更多 »

曾姓

曾姓是中文姓氏之一,被收入《百家姓》。当今中國大陸姓氏中排名第32,在台湾排名第16。曾姓的主要历史聚居地有鲁国,庐陵,武城,长沙,扶风,冀州,青州,吉阳,南丰,韶州,虔州,交州,会稽,蜀郡,豫章,吴郡,河内,南阳,内乡,江夏,襄阳,宁化,长乐,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兴宁等。 来自中国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现曾姓约占中国大陸汉族人口0.5%,人口大约有680多万(排第32), 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湖北、福建等省为多。 中國大陆之外多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臺灣等国家。.

新!!: 建文和曾姓 · 查看更多 »

曾鳳韶

曾鳳韶(),江西行省吉安府廬陵縣(今江西吉安)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春榜二甲第十三名进士。建文年间,担任监察御史,并弹劾燕王朱棣驰御道不拜。朱棣称帝时,以御史召见,不赴;后加至侍郎,仍不拜。于是刺血书、并叮嘱妻子勿换衣服,之后自杀,年仅二十九岁。其妻李氏亦上吊自杀。福王时,谥号忠毅。.

新!!: 建文和曾鳳韶 · 查看更多 »

景清

景清(),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真寧縣(今甘肅正寧)人,明朝政治人物,建文帝忠臣,意图行刺明成祖未成,被滅族,甚至家鄉所有人均被成祖下令殺死,俗稱「瓜蔓抄」。.

新!!: 建文和景清 · 查看更多 »

139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文和1399年 · 查看更多 »

140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文和1400年 · 查看更多 »

1401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文和1401年 · 查看更多 »

1402年

没有描述。

新!!: 建文和1402年 · 查看更多 »

14世纪南京

南京于:1301年-1329年,为元朝建康路;1329年-1356年,为元朝集庆路;1356年-1366年为韩宋应天府(吴王朱元璋管辖);1367年-1368年为朱吴应天府;1368年-1400年,为明朝应天府(1368年-1378年称南京,1378年-1400年称京师)。.

新!!: 建文和14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