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廣韻

指数 廣韻

《廣韻》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廣韻》,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更早的《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成的一部韻書。这使得《廣韻》成为中國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韻書。《廣韻》共5卷,每卷的韻目下面都有一些为某韵字加注“獨用”,或與其它某韻相同字“同用”的字樣。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部同韻字典。從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開始,及至孫愐的《唐韻》,韵字都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于是韻書便同时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廣韻》的名稱本來就有增廣隋唐韻書的意思,其韻數、小韻數、字數都較以前的韻書有增加。據《廣韻》的卷首記載,共收字26194個,注解的文字191692個。明代邵光祖《切韻指掌圖檢例》說:“按《廣韻》凡二萬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韻者三千八百九十文(即有小韻3890個)。”而根據最新的校正,應爲3874個小韻,儘管其中有少數幾個聲韻地位重合。.

目录

  1. 162 关系: 劉殿爵华姓南京話单于反切古四声古無舌上音叛教吟誦吐蕃吳音吴语懒音填詞墨子太原堂威姓孟加拉白虎子姓字典客家语宋史宋代汴洛语音对音崔亮 (北魏)帥姓並母丨部中原音韵中华字海中古汉语中國歷代官方語言中國方言保護中華民國大專青年聯吟大會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丶部常用字字形表丿部一部幫母平分阴阳平翹音平水韻广州话乙部康熙字典二部云母 (廣韻)五原郡五音集韵... 扩展索引 (112 更多) »

劉殿爵

劉殿爵教授,Hon LLD,Hon DLitt,MA,BA( Professor Din Cheuk Lau,),香港語言學家、翻譯權威和哲學家,在1963年至1979年間翻譯成的《道德經》、《孟子》及《論語》英文版獲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標準譯本。 畢業於香港大學的劉殿爵,在1950年至1978年間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中文及中國哲學,前後凡二十八年,1971年他成為英國歷來首位出任中文講座教授的華人。劉殿爵在1978年改到香港中文大學執教,在中大度過三十二年的教研生涯,1980年至1983年兼任文學院院長,另外在晚年為先秦兩漢和魏晉南北朝的古籍文獻編製逐字索引。中大和港大先後在1975年和1989年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表揚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劉殿爵是粵語正音運動中提出粵語「正音」和「正讀」的學者之一,但相關主張引起不少爭論,學術界也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查看 廣韻和劉殿爵

华姓

華姓(陰平音或去聲韻,作姓氏使用時不作陽平音。ㄏㄨㄚˋ,不唸作ㄏㄨㄚˊ、ㄏㄨㄚ,粵語讀waa6(話))為漢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位。在當代中國姓氏中排名第196位,人數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萬分之五)。.

查看 廣韻和华姓

南京話

南京话是官话的一个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和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历史上的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因爲南京官話有入聲、分尖團、分平翹,是傳承中古音最完美的官話,幾百年來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

查看 廣韻和南京話

单于

单于(上古漢語擬音:;拼音(叶音):chányú;注音 ㄔㄢˊ ㄩˊ),曾作--,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联盟的首领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单于始創於匈奴著名的冒頓单于的父親頭曼单于,之後這個稱號一直繼承下去,直到匈奴滅亡為止。而東漢三國之際,有烏丸、鮮卑的部落使用单于這個稱號。至兩晉十六國,皆改稱為大单于的稱號,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至中世紀時,這個稱號被可汗取代。.

查看 廣韻和单于

反切

反切(又稱反語、音反)是古來的一種漢字注音(廣義的)方法。反切法一般取兩個常用字,前者稱反切上字,取其雙聲之聲母,後者稱反切下字,取其疊韻之韻母和聲調。它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之一。 至於反切法之發明有說啟發自西域梵文字,因此狹義上講,規律整齊的反切注音系統是一種拼音字母系統。.

查看 廣韻和反切

古四声

古四声即上古汉语声调,又特指《诗经》声调,此术语为清朝段玉裁最早使用。 就上古汉语是否有声调、上古汉语声调与中古汉语声调之间的关系,许多音韵学家有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古无四声”、“四声一贯”、“古无去声”及“入分长短”等不同的学说。.

查看 廣韻和古四声

古無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音韵学中的一个假说,认为中古汉语中属于舌上音的知、彻、澄三个声母在上古汉语中不存在,是后来才从属于舌头音的端、透、定三纽中分化而来的。这一论断最早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中提出。现今学界基本公认此一假说可信。 根据《切韵》,中古汉语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两组。一组是舌头音,即端()、透()、定()、泥();另一组是舌上音,即知()、彻()、澄()、娘()。中古声母为端、透、定的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声母是 d 或 t;知、彻、澄则读 zh 或 ch 。则“古无舌上音”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普通话中声母是d(ㄉ)、t(ㄊ)的字,和部分声母是zh(ㄓ)、ch(ㄔ)的字,在先秦、两汉、魏晋时期声母相同。.

查看 廣韻和古無舌上音

台,.

查看 廣韻和台

叛教

叛教或叛道,指叛離道、違背道。中文「叛道」二字的出處:「孔子曰:『博學約之,弗叛矣夫』;夫學而不約,必叛道也」,又有「离经叛道」一詞。道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廣韻》:「道,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后来,「叛道」被引用作為一宗教用词。「道」字在此時是指宗教神話,「叛道」在此時是指信徒放棄了其原先的宗教信仰。《世界人權宣言》第18條表明「改變宗教或信仰之自由」是基本人權之一。.

查看 廣韻和叛教

吟誦

吟誦是(又稱誦念)中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最早可以追溯於孔子所在的春秋時期。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遍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其中的「常州派」吟誦被列為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 廣韻和吟誦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查看 廣韻和吐蕃

吳音

吳音(呉音)是日本漢字音(音讀)的一種,指日本自大和時代從中国南朝建康傳入在日本使用的漢字音。日本在吳音傳入之後,到奈良時代則從唐朝長安傳入新漢音。吳音與漢音一樣主要傳承了中古漢語的特徵。 有观点认为吳音是從六朝时代經由朝鮮半島輾轉而入日本的,但支持此說法的史料並不充足。一般認為吳音在南北朝時代(西元五至六世紀)從南朝直接傳入日本。吳音指的是当时南朝京师建康(今南京)的金陵雅音,金陵雅音在东晋衣冠南渡后继承洛阳雅音并融合金陵当地吴音而产生。南北朝時,日本等國尊南朝為華夏之正,受南朝冊封不絕,如當時日本(倭五王)同南朝宋保持朝貢關係。隋朝時融合金陵雅音和洛陽鄴下音編著《切韻》統一書面聲韻,為唐以後所沿襲。 六朝時佛教開始盛行,故吳音多使用於佛教用語與律令紀(古代的法律與政令紀)用語,在漢音導入後也沒有消失,直至現代仍用漢音一併使用。另外「古事記」的萬葉假名多使用吳音。.

查看 廣韻和吳音

吴语懒音

吳語懶音是吴語語音在內部規律的控制下發生流變的一種現象。這種流變常常造成同音字增加而導致辨義不清,因此常被大眾稱為懶音。吳語各地方言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有“懶音”現象,上海話懶音現象較為普遍。.

查看 廣韻和吴语懒音

填詞

填詞是指人們依照音樂或格律,填寫能依聲誦唱的詞。由於「詞」在古今有所不同,因此「填詞」亦可以按所填的「詞」是古或今而分類。但不論是哪種詞,填詞都是依聲填寫字句的文學創作。.

查看 廣韻和填詞

墨子

墨子是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人,生卒年不詳,約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戰國之世,墨家屬顯學。《墨子》一书中體現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記載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絲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查看 廣韻和墨子

太原堂

太原堂,是溫姓的堂號,其淵源可追溯至周成王時,古唐作亂,周公旦平定之後成王封叔虞於唐,即為唐叔虞,在「廣韻」一書中就寫道:「唐叔虞之後,受封於河內溫,因以命氏;又卻至食采於溫,亦號溫李,因以為族,出太原;」,由此可知唐叔虞因封地爲溫遂以溫姓自居。其後子晉侯燮後改為晉,即春秋五霸之一,又因晉國都於太原西南之故,故稱太原堂,即現今晉祠所在之地。.

查看 廣韻和太原堂

威姓

威,是一個罕見的中文姓氏。.

查看 廣韻和威姓

孟加拉白虎

孟加拉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种变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黄色底黑色条纹的毛发转变成白底黑纹。除了孟加拉虎以外,東北虎也有出現白變的情況。華南虎也有出現白變的情況,古人稱之爲“䖔”、“䖑”或“甝”。 第一只野生孟加拉白虎于1951年在印度被发现并捕获,被取名为“莫罕”。世界上现有的几百只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孙。 由于白虎的颜色特殊,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在全世界的动物园和马戏团里都很受欢迎,也是富豪飼養珍寵的選項,使得繁育的幼虎也是身價非凡。著名的拉斯维加斯表演组合齐格飞与罗伊的招牌戏就是白虎表演。.

查看 廣韻和孟加拉白虎

子姓

子姓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古姓,后繁衍出多个氏。也作好姓,如妇好。.

查看 廣韻和子姓

字典

字典是為单字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使用字母文字作爲文字的人羣沒有字典這個概念。字典收字為主,亦會收詞。詞典或辭典收詞為主,也會收字。.

查看 廣韻和字典

客家语

-- 客家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大眾運輸工具除國語外,另應以閩南語、客家語播音。」民國89年(2000年)3月31日立法(白話字:Hak-kâ-ngî),俗稱客家話(Hak-kâ-fa),簡稱客語或客話,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语言,為客家民系的母語。其母語人口分佈於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即傳統的客家地區;臺灣分佈於桃竹苗、六堆和花東縱谷等地(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亦有不少母語人口。 客家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客家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客家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客家語下有數支客家語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客家語的地位都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晉语、湘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客家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直至1996年,全球以客家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3400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30名。根據《客家方言的分區》,截至2007年為止全球以客家語為母語的人數大約有4400萬人,但能流利使用者不到3000萬人。又根据《民族语》的统计数据,客家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约有2989萬人。 客語的称谓眾多,在中國大陸部份省區被称為𠊎話、土廣東話;台灣客家語在日治時期則常被稱為廣東語,並出版諸多相關作品。語言學者對於客家語屬漢語方言或是當成一門語言尚有爭論,現今客家語在台灣視為一門獨立語言,並於2017年12月29日正式將台灣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客家語發展至1930年代方被正式定名,方為語言學界所熟知。客家語曾被太平天國列為官方语言。因为太平天国发动者,不少會客家話。.

查看 廣韻和客家语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查看 廣韻和宋史

宋代汴洛语音

宋代汴洛语音即宋代汴京及洛阳一带的方言音系。.

查看 廣韻和宋代汴洛语音

对音

在漢語音韻學裡,對音是用來構擬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重要材料,對音分為兩類:一是用外語對漢語,主要是借詞,包括日語、韓語、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一是用漢語對外語,即是用漢字音譯外語詞,主要是專有名詞,包括梵漢對音、藏漢對音等。 最早提倡使用對音來研究古音的,是曾在北大任教的俄國學者鋼和泰。1923年,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一卷刊載了鋼氏的《音譯梵書和中國古音》(由胡適譯成中文)一文。受到鋼和泰的啟發,中國學者汪榮寶在之後一期的《國學季刊》發表了他的《歌戈魚虞模古讀考》,提出唐宋以上「歌」、「戈」韻(參看《廣韻》)的字都讀/a/音,不讀/o/音。汪的做法在國學界引起很大回響,有贊成的也有反對,魏建功稱為「古音大論戰」(見所著《古音系硏究》)。然而,使用對音材料來測定古音的做法,很快就為海內外音韻學者所接受,法國的馬伯樂、中國的羅常培、俞敏都利用對音材料寫出了重要的音韻學論文。.

查看 廣韻和对音

崔亮 (北魏)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是三国时期崔琰的十世孙。《北史》卷四十四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

查看 廣韻和崔亮 (北魏)

帥姓

帥姓是中國姓氏之一。西晉武帝司馬炎追伯父司馬師为晉景帝,并令天下避“師”字名諱,故部分師姓者改為帥姓。另外,這也是帅姓的源頭之一。.

查看 廣韻和帥姓

並母

--母(b)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全濁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注意--母在簡化字中不應寫作“--母”,因爲“--”字屬全清幫母。 其例字如下:.

查看 廣韻和並母

丨部

丨部,是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二個(一劃的則為第二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丨部歸於一劃部首。丨部只以中間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丨部。.

查看 廣韻和丨部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所作的一本韵书,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书写成于泰定甲子(1324)年,到至正元年(1341)刊行于世。全书由《韵谱》和《正语作词起例》两个部分组成,不分卷;《四库全书》分其为两卷,以前卷为韵书,以后者为附论。 《中原音韵》是近代音共时研究的主要依据,在音韵学、北音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查看 廣韻和中原音韵

中华字海

《中华字海》曾是收录汉字最多的大型字书(后被收字106230的中華民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取代Kuang-Hui Chiu, Chi-Ching Hsu,, 2006年于國立臺北大學)。由冷玉龙、韦一心主编。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年出版。.

查看 廣韻和中华字海

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使用於南北朝、隋朝、唐朝时期,继承自上古汉语,后来发展为近代汉语。現代語言學家根據當時的文獻資料重建出其特徵。 对于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有材料稱爲近古汉语)的分界,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大多集中在唐宋时期的归属上。还有学者把中古汉语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中古汉语以切韵音为代表,晚期中古汉语以韵图为代表。.

查看 廣韻和中古汉语

中國歷代官方語言

中國歷代官方語言,指中國歷代政權和主流文學中使用的主導語言和最为通行的口音,即历代汉语的标准语。在不同的时期,官方語言往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的称呼。 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國語有繼承性,同時因政权的变迁、定都的不同、人口的遷移等因素,也在發生變化。华夏正统观念使得历代均力求以古中原雅言为正,尽管不同朝代的汉语标准語有所演变,但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延续性。但现代的国语由於北方歷經多次遊牧民族入侵,因而被稀釋、簡化,原來的「雅言」幾乎蕩然無存;反而中原人口不斷南遷,南方語系得以在古中原华夏雅言的基础上延續下來。 国语往往是行政上的官方语言,亦是该朝代文学上最常见的口音。由于清末以前的国语仅是由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习惯形成,没有法定亦没有推广,其使用范围往往仅限于知识分子阶层。中華民國成立以后通过现代教育体系的统一传授,加之音影媒体的兴起,国语的影响、普及度大大提高。中華民國以現代標準漢語為國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國語改稱為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 总体而言,国语所在时代越早,其具体形式就越不可考。上古、中古、近代时期的汉族标准语相互之间就相差甚远,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知名文人因此怀疑古代的韵书、诗歌的押韻状况存在问题。由于历代不同时期“正音”在不同地区的传播,也造成不同地区的汉语方言在某些方面保存着不同时代国语正音的部分语音。 由于清末以前的汉语方言研究非常不发达,传世的方言资料极少,在研究上古、中古、近代汉语时,如无特别说明,都是特指研究该时代的标准语。.

查看 廣韻和中國歷代官方語言

中國方言保護

中國方言保護主要指中國大陸漢語方言地區(主要是指非官話方言),以「保护方言」为号召的自发民間語言復興運動。目的是应对各地母语環境因推廣普通話而急剧衰落瀕臨灭绝的现状,并呼吁官方保護以方言为载体的戏曲曲艺和民间文学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勿永久性地消失。 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7條表明語言上的「少數人」同樣享有「使用自己的語言的權利」。 目前大部分的保護方案仍停留在討論階段以及小規模的民間組織活動,整體相互亦缺乏沟通交流,尚無任何實質保護方言的有效行動。.

查看 廣韻和中國方言保護

中華民國大專青年聯吟大會

中華民國大專青年聯吟大會,一般慣稱「大專聯吟」,由財團法人陳逢源先生文教基金會主辦,曾為台灣大專青年最盛大的古典詩創作及詩詞吟唱競賽,由1983年起,至2002年止,每年由各大學中文學系輪流承辦,共計舉辦二十屆。.

查看 廣韻和中華民國大專青年聯吟大會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也稱統一漢字、統漢碼(Unihan),目的是要把分別來自中文、日文、韓文、越南文、壮文、琉球文中,起源相同、本義相同、形狀一樣或稍異的表意文字,在ISO 10646及萬國碼標準賦予相同編碼。 所謂「起源相同、本義相同、形狀一樣或稍異的表意文字」,主要為汉字,包括繁體字、簡化字、日本漢字(漢字/かんじ)、韓國漢字(漢字/한자)、琉球汉字 (漢字/ハンジ) 、越南的喃字(/Chữ Nôm)與儒字(/Chữ Nho) 、方塊壯字。 此計劃原本只包含中文、日文及韓文中所使用的漢字,舊稱中日韓(CJK)統一表意文字(Unified Ideographs)。後來,此計劃加入了越南文的喃字,所以合稱中日韓越(CJKV)統一表意文字。.

查看 廣韻和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丶部

丶部,是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三個(一劃的則為第三個)。就正體和簡體中文中,丶部歸於一劃部首。丶部通常以上方或中間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丶部。.

查看 廣韻和丶部

常用字字形表

《常用字字形表》(下稱《字形表》;英文:List of Graphemes of Commo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是由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今歸作香港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大學)制定的字形表,第一位主編為時任副院長李學銘。《字形表》收錄四千多個常用漢字的教育參考字形,應用於香港小學及初中識字教育及課本的楷書字形印刷上,但並非對宋黑圓等印刷字體作規限。.

查看 廣韻和常用字字形表

丿部

丿部,是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四個(一劃的則為第四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丿部歸於一劃部首。丿部通常從左方或中間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丿部。.

查看 廣韻和丿部

一部

一部,是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個(一劃的則為第一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一部歸於一劃部首。一部只以上方、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一部。.

查看 廣韻和一部

幫母

幫母(p)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全清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其例字如下:.

查看 廣韻和幫母

平分阴阳

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

查看 廣韻和平分阴阳

平翹音

平翹音是指存在于漢語方言中的两組對立的聲母。在官話裏//、//、//稱爲平舌音,聲母//、//、//稱爲翹舌音。.

查看 廣韻和平翹音

平水韻

平水韻是宋代以後使用的詩韻系統。1223年,金朝平水(一說是官名,一說是地名)王文鬱作《新刊韻略》,將格律詩用字分為106韻。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出土的古韻書《排字韻》的殘片,其內容與王文鬱的《新刊韻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韻的組織,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

查看 廣韻和平水韻

广州话

廣州話,又稱為廣東話,四鄉則有廣府話、粵語、廣東省城話之謂,相傳起源於廣信(即梧州及封開一隅),而今多奉作廣府話之圭臬。學界所指廣州話,乃現時香港及广州所講之粵語,主要通行於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澳門、粵東、粵西(局部地方現今闢為廣西之屬)、南洋與及外洋唐人街。.

查看 廣韻和广州话

乙部

乙部,是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五個(一劃的則為第五個)。就正體中文中,乙部歸於一劃部首。而簡體部首稱「乛部」,而乙為『乛部』的附形部首。乙部通常從左、右、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乙部。.

查看 廣韻和乙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一部成書於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漢語辞典,於康熙年間由文華殿大學士兼户部尚書張玉書及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擔任主编,参考明代的《字汇》、《正字通》两书而写,重印至今不輟。.

查看 廣韻和康熙字典

二部

二部,是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的第七個(二劃的則為第一個)。正體中文中,二部歸於二劃部首。二部通常從上方、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二部,中國使用的《漢字部首表》中不包括「二部」,故將二部合併到一部。.

查看 廣韻和二部

云母 (廣韻)

--母是廣韻的一個聲母,屬喉音,次濁聲母。通常--母被擬爲零聲母,或與匣母合併。.

查看 廣韻和云母 (廣韻)

五原郡

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漢書武帝紀。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鎮西北 ),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幷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廢。魏晉時其地為鮮卑、羌胡所據。十六國前秦復置。北魏時其地屬夏州、懷朔鎮。隋初置豐州,大業中改為五原郡。唐置豐州、天德軍。.

查看 廣韻和五原郡

五音集韵

《五音集韻》是金韓道昭所作的一部韻书。韓道昭字伯暉,真定松水人。據《至元庚寅重刊改並五音集韻》的第一篇序說,作序的時間是金衛紹王“崇慶元年歲次壬申長至日”(公元1212年),較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的成書刊行還早40年。全書分160韻,比《廣韻》少46韻,比《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多53韻。平聲共44韻,上聲43韻,去聲47韻,入聲26韻。 Category:韻書 category:語言學書籍 Category:中古漢語 Category:金朝典籍.

查看 廣韻和五音集韵

亅部

亅部,為漢字索引裡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六個(一劃的則為第六個)。就正體中文中,亅部歸於一劃部首,而在簡體字部首中,“亅部”併入“丨部”,視為“丨部”的附形部首。是有著「亅」這個筆畫的漢字所分類而成的集合,筆劃名叫做「鉤」。就繁體字部首而言,字體主體可辨認為亅部,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亅部。.

查看 廣韻和亅部

廣韻

《廣韻》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廣韻》,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更早的《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成的一部韻書。这使得《廣韻》成为中國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韻書。《廣韻》共5卷,每卷的韻目下面都有一些为某韵字加注“獨用”,或與其它某韻相同字“同用”的字樣。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部同韻字典。從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開始,及至孫愐的《唐韻》,韵字都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于是韻書便同时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廣韻》的名稱本來就有增廣隋唐韻書的意思,其韻數、小韻數、字數都較以前的韻書有增加。據《廣韻》的卷首記載,共收字26194個,注解的文字191692個。明代邵光祖《切韻指掌圖檢例》說:“按《廣韻》凡二萬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韻者三千八百九十文(即有小韻3890個)。”而根據最新的校正,應爲3874個小韻,儘管其中有少數幾個聲韻地位重合。.

查看 廣韻和廣韻

廈門話

厦门话(bp),舊稱廈語,又稱廈門閩南語,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閩南語的一种方言,屬於閩南語的泉漳片。通行於福建省廈門市一带。 厦门话是今日厦门、臺灣及新加坡最通用的一种闽南语方言,尤其在新加坡也颇具影响力。中國大陆以及新加坡的廣播或電視節目的闽南语播音皆采用厦门话进行放送。 大体來說,閩南地區,香港,臺灣及整個東南亞的福建話(同為一個分片)皆可互通无碍。.

查看 廣韻和廈門話

仆街

仆街 (--,普木切,粵拼:puk1 gaai1,亦作英文字母:PK),在粵語中是慣用語及俗語,雷同北方話的混蛋。主流如電影、電視、電視劇、報章、雜誌、互聯網討論區及論壇等媒體,以至漫畫、塗鴉等次文化中。仆字無隱藏意義。--街原意是咒罵別人「死--街」,即是倒在地上死去及橫屍街頭之意思。.

查看 廣韻和仆街

伏牛山文化圈

伏牛山文化圈是由河南省西部山脉伏牛山及其源起或过境水系(伊河、沙河、澧河、白河、丹江)所经区域的相近文化现象组成的一个文化单元。范围大致包括三门峡、洛阳、南阳、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情民俗相近、人文相亲,具有相同的文化元素,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单元,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廣韻和伏牛山文化圈

开合

开合是一个汉语音韵学术语,是“开口”和“合口”的合称。若某字实际上是某个音节。在中古汉语语音中没有介音/只有一种合口介音,但是可写作。,则属“开口”,如“何”、“鞋”、“删”;若存在介音,则属“合口”,如“禾”、“怀”、“栓”。.

查看 廣韻和开合

彡部

彡部,為漢字索引裡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五十九個(三劃的則為第三十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彡部歸於三劃部首。彡部通常是從右、下方均可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彡部,讀音取自此部首的代表字「杉」。.

查看 廣韻和彡部

彤城氏

彤城氏是中国文献记载到的远古姒姓氏族。汉·司馬遷记载彤城氏是姒姓的十二个氏族之一。唐·司馬貞注解周代时的彤伯可能是指彤城氏的后裔。宋代韵书《廣韻》又在“成”字下注释“史记有形成氏”,是否是“彤城氏”的讹写尚待考证。宋·罗泌记载“商有肜伯,地即肜城”。.

查看 廣韻和彤城氏

何姓

何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出自姬姓(黃帝之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1位,是秦才出现的,距今约2200多年。.

查看 廣韻和何姓

何文匯

何文匯教授(Professor Richard Ho,),畢業於聖若瑟書院、香港大學(文學士,1969年;哲學碩士,1972年)及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1975年),曾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教務長,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簡稱中東書院)創校校長,亦是新市鎮文化教育協會現任會長。他以推動粵語正音運動為人熟悉,但其有關主張一直受爭議。任職中東書院期間,因校方要求涉嫌違規的教務處主管停職,導致教務組集體辭職抗議。何氏現於母校港大之中文學院以客席形式任教。 早年曾加入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和佳藝電視為藝員,兼任幕後行政及策劃,演出過劇集,並出過唱片。後來退出娛樂圈,專注學術事務。.

查看 廣韻和何文匯

徐姓

徐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据2006年的统计,徐姓是中国大陆人口第十一大姓氏。.

查看 廣韻和徐姓

北埔蟬

北埔蟬(学名:)为蟬科暗蟬屬的單一个种,因公蟲有傍晚與黎明時分鳴叫特性,所以稱為「暗蟬」。主要棲息臺灣西部平原(以沿海木麻黃防風林較為常見),如新竹北埔鄉、臺中港、彰化鹿港、嘉義及臺南(如台江國家公園等地)等,臺灣特有種,每年5至10月可常見,舊名「北埔蜩」,公蟬體長約,母蟬體長約。.

查看 廣韻和北埔蟬

切韻

《切韻》是中國可見的最早的一本韻书,被稱作「韻書之首」。現在已無法看到原貌,因此一般是指敦煌出土的唐人傳抄的《切韻》和故宮博物院館藏《刊謬補缺切韻》。後世的韻書,如唐《唐韻》和宋《廣韻》,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其影響。.

查看 廣韻和切韻

切韵音

切韻音指《切韵》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

查看 廣韻和切韵音

切韵考

《切韵考》是清代广州学者陳澧的著名著作。全书共六卷,第一卷介绍研究方法,第二卷考察声类,第三卷考察韵类,第四卷和第五卷是作者自制的切韵韵图,第六卷通论,尚有外篇三卷。 作者认为,《切韵》一书记录了隋唐时期的语音,《切韵》虽然失散,但该书的语音系统被保留在《广韵》一书当中。而反切的原则是被切字与反切上字双声、与反切下自叠韵,因此,通过联系反切上下字,可以得到《切韵》一书的语音系统。这个方法体现了作者对音韵的态度,即音韵是有系统的,音位的数量有定,并且按一定的规则组成音节。作者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用,并纠正了前人对于《切韵》一书音韵系统的错误见解。 该书对研究中古音的影响非常大,作者在书中指出三十六字母中的正齿音声母实际上是两组而不是一组,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应分为两母。作者还发现了重纽现象。这些在当时都是极重要的发现,并且深刻的影响了后代的研究者。 Category:韻書 category:語言學書籍 Category:中古漢語.

查看 廣韻和切韵考

周祖谟

周祖谟 ,字燕孙,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1932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中国语言文学系。从罗常培学音韵学,毕业论文《篆隶万象名义中之原本玉篇音系》。1936年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和董同龢同寝。 北大毕业前受史语所委託校勘宋本《广韵》,1938年《广韵校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罗常培合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语文》1952年第7期刊载《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篇论文。 Z周 Z周 Z周 category: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查看 廣韻和周祖谟

勾號

勾號(英文: check mark或 tick)又称为剔號、对号、对勾/对钩,符号为:✓、✔、☑等。常常是一个用来表记「是」「对」或「正确」等有积极性含义的概念的符号。与其含義相对的符号为叉号(✗)。 該符號在中国大陆常稱為「对号」「对勾/对钩」等。广东等地常称为「剔子」「剔号」,读音為「thëk」(廣韻),粤语读音为「tik1」,與英文「tick」讀音近似,常被認為是自英文傳入的外來語。 在动词的场合,「打勾」、「划钩」等表示划上该符号,而廣東話則直接以「剔」作加上勾號之意。大陸的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通常会在正确的解答旁打勾。在填表时,也经常会见到方框(核取方塊)用以划钩。 在瑞典、芬兰等國家,勾号(✓)有時用來表示「錯誤」的概念。如在芬蘭語,「✓」讀作「väärin」,即「錯誤」的意思。 在日本等国家,用来表示「正确」等有积极性含义的概念的符号通常为圈号(○)。勾号(✓)常在複查、審核、確認時使用,如,裝有申請文書的文件袋外,常寫著袋內裝入的各項必要的申請資料的題名,前面附有方框用以划钩來確認該資料已經裝入袋內。而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一般使用圈号(○)來表示正確的含義。 与中国大陆填表时习惯在所要选择的方框中打勾(✓)不同,美国和加拿大的习惯则是在所要选择的方框内打叉(✕)。例如填表需要选择填表人自己的性别(假设填表人是男性),中国大陆一般习惯在“男”一栏的方框中打勾(✓),而美国加拿大则习惯在“男”一栏的方框中打叉(✕)(注意这里的叉號(✕)表示自己是男性,和大陆打勾(✓)是一样的意思。(✕)在这里没有「错误」的意思)。.

查看 廣韻和勾號

勃起

勃起,是指生殖器(雄性陰莖、雌性阴蒂)或乳頭膨脹撑起的生理现象,通常指雄性陰莖勃起——当雄性个体受性唤起或性吸引後,阴茎在短時間內鬆弛開來,快速地充血,將血液灌注到海綿體內的靜脈血管直到壓力上升到一定的限度才停止。這時充滿血液的陰莖海綿體會將陰莖撐起,這樣的現象便稱為勃起。.

查看 廣韻和勃起

四聲

tone classes of Chinese |- | ꜂上 shǎng | 去꜄ qù |- | ꜀平 píng | 入꜆ ru(p) | --> 四声是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一开始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四个声调。四聲在各種漢語方言以及其他借用了漢語詞彙的語言(如壯語、越南語)有着不同的演變,而現今各种漢語方言仍然沿用四声的名称或其变体来指称各自的声调。.

查看 廣韻和四聲

的盧

盧,又作的顱,古代一種白額馬,亦稱為馰、馰顱或馰顙,又稱戴星馬及的顙。三國時代劉備所乘的名馬的盧又名榆雁,相傳是匹凶馬。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引伯樂《相馬經》提到:「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凶馬也。.

查看 廣韻和的盧

玉篇

《玉篇》是南朝梁顧野王所撰的一部聲韻學方面的字書,共30卷。.

查看 廣韻和玉篇

玉部

玉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九十六個(五劃的則為第二個)。俗稱王字旁。就正體中文中,玉部歸於五劃部首;簡體中文拆分為玉部與王部。玉部通常是從下、左方均可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玉部。.

查看 廣韻和玉部

王欽若

王欽若()是中國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字定國,諡文穆,臨江軍新喻(今江西省新餘縣東門王家)人。王欽若是真宗時期的宰相,屬於當時主和派的勢力,主張把國都南遷,與當時主戰的寇準對立。另一方面,他亦因為主導編纂《冊府元龜》而知名。.

查看 廣韻和王欽若

禮部韻略

《禮部韻略》和《集韻》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书。.

查看 廣韻和禮部韻略

禹姓

禹姓,是汉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7位。在目前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则名列第三百五十八位,多以琅琊、陇西为郡望。如今部分禹氏族人依然保留有参加大禹祭祀的习俗。.

查看 廣韻和禹姓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查看 廣韻和粤语

粵語字

粵語字是泛稱用於書寫粵語白話文的漢字,它有很多常用的別稱:粵語用字、粵語漢字、廣東字、廣州話字、香港字,台灣字型廠商通常稱之為廣東外字或香港外字。這批字主要通用於粵語使用者之間,尤其於港澳地區甚為多見,常用於私人或群體溝通、網絡論壇、香港媒體、書刊雜誌、劇本和一些字幕。不過粵語字仍未有完整及標準的方案,大批學者正在積極研究當中,尤其在正字、本字問題上仍有極多爭議。.

查看 廣韻和粵語字

粵語正音運動

粵語正音運動,指香港從1970年代開始到現在的一連串獨立但亦相關連的所謂「矯正」發音的運動,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期間,運動只是針對香港傳媒的粵語懶音及錯讀,到了1990年代至21世紀初,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前電視藝員何文匯博士所提倡的粵語正音運動,因為要求了以古代韻書的切音取代目前通行的粵語讀音,而被不少教師指出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學說。現時,支持和反對的兩大陣營仍然在對壘中。在學術界的朗誦及教學方面,支持者有不少;香港傳媒尤以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皆作支持;但是在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此學說未有很大程度的支持。 明代著名音韻學者陳第在《毛詩古音考‧自序》(毛詩即《詩經》)中,提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的觀點,另外《讀詩拙言》謂「一郡之內,聲有不同,繫乎地者也;百年之中,語有遞轉,繫乎時者也」的見解,值得我們就正音運動這個問題上作為參考。 本文以教育學院拼音方案標示字音。.

查看 廣韻和粵語正音運動

糸部

糸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二十個(六劃的則為第三個)。俗稱絞絲旁、絞絲底、繞絲旁等。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糸部歸於六劃部首。糸部通常從左、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糸部。.

查看 廣韻和糸部

系联法

系联法是一种利用反切来研究中古汉语声母和韵母类别的方法。它基于这样的前提: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声调,对多组反切反复运用系联的规则,就可以把所有字按声母/韵母和声调归成若干类,每一类字同声母/韵母和声调。.

查看 廣韻和系联法

緱玉

緱玉(),陳留外黃(今河南民權西北)人,東漢孝女。.

查看 廣韻和緱玉

繁姓

繁姓為中文姓氏,發源於上古時殷商七族。後曾有改為薄姓者,亦有改為其他姓氏。在漢字姓氏中相當罕見。.

查看 廣韻和繁姓

羊千

羊子,佚名,又名羊千,秦始皇时的秦朝博士。 相传是羊舌氏的后人,习儒术。著书显名。秦末之乱,迁居泰山,有书四篇,百章。.

查看 廣韻和羊千

疋部

疋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〇三個(五劃的則為第九個)。就繁體及簡體中文中,疋部歸於五劃部首。疋部通常是從上、下、左方均可為部字。當上、下方為部字時,會以疋作為部字;左方為部字時,會變為⺪。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疋部。.

查看 廣韻和疋部

田部

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〇二個(五劃的則為第八個)。在中文中,田部歸於五劃部首。田部通常是從上、下、左方均可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田部。.

查看 廣韻和田部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查看 廣韻和白居易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查看 廣韻和隋朝

韻畧易通

《韻畧易通》是中國古代明正統年間(1442年)蘭茂所著的一部韻書。該書在中國音韻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所描述的語音系統反映了明朝初期官話的語音面貌,是一個非常完整的語音斷代的樣本,因而對近古官話方言的研究極具參考價值;另一方面,它的體例結構亦與傳統韻書不同,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音系組織模式,這在韻書的發展史上也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 现存的《韵略易通》有四种版本,其中最早的刻本现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查看 廣韻和韻畧易通

韻鏡

韻鏡是現存最古的韻圖,作者不詳,推測成書於五代時期。北宋時因避宋太祖祖父諱而改名"韻鑑"。南宋張麟之校正刊行(初刊1161年、第二刊1197年、第三刊1203年)。傳入日本後受日本學者詳細研究,產生所謂“韻鏡學”。.

查看 廣韻和韻鏡

韻文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韻文是講究格律的文體或文章,一些韻文使用同韻母的音節作句字結尾,以求押韻。押韻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的韻母都相同或相近,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韻腳。.

查看 廣韻和韻文

韻書

韻書是中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典。記錄了每一個字的意義之餘,還用反切記錄了它的读音。韻書和韻表不同之處,在於韻表依照一個既定的格式,把字按着音、韻、調來排列。 最初,韵书编纂的目的是为文学创作,方便诗人依韵写诗。同時,韵书也具有字典的作用:可以按照字的读音查询其意义。.

查看 廣韻和韻書

韵图

韻圖,又叫等韻圖,是古代的一種語音表,它將漢字的全部發音繪製在一套表格裏,讀圖者在表中找到某字後即可查看該字所在的行列來確定其發音。韻書中的反切所表示的讀音,都可以在韻圖中系統的表示出來。現存最古的韻圖是《韻鏡》。.

查看 廣韻和韵图

(学名:Cicadidae)是昆虫纲半翅目頸喙亞目的其中一科,俗稱「知了」(粵音:蠀蟟 Zi1 Liu5)(普通話: 蛭蟟 Zhi4 Liao3)或「借落子」。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知紀錄約2500種蟬)。一些分布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tergum)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原理與人類流汗類似)。.

查看 廣韻和蝉

風俗通義

《風俗通義》,書名,漢唐人多引作《風俗通》。東漢泰山太守應劭撰。原書三十卷,今僅存十篇,析為十卷。.

查看 廣韻和風俗通義

補特伽羅論者

補特伽羅論者(梵文:,),佛教阿毘達摩術語,最早由說一切有部提出,是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的合稱。說一切有部迦多衍尼子《發智論》主張「無補特伽羅」,後來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性空論者,將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概括統稱為補特伽羅論者。被包括在其中的宗派,包括了主張「補特伽羅自體實有」的犢子部 符秦僧伽提婆譯《阿毘曇八犍度論》:「如人不可得,空也,前心不住後心,云何憶本所作?答曰:眾生法中,得如此智,憶本所作。」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以何等故?如人不可得,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為止他人意故,或有說者:有人,以有人故,憶本所作。……以何等故?人不可得,……前心不往後心,而能憶本所作。……答曰:眾生之法,得如是相似習智。」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補特伽羅既不可得,又無前心往後心理,何緣能憶本所作事?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己義故。謂或有執:補特伽羅自體實有,如犢子部,彼作是說:我許有我,可能憶念本所作事。先自領納,今自憶故,若無我者,何緣能憶本所作事?……補特伽羅既不可得,又無前心往後心理,何緣能憶本所作事?答:有情於法,由串習力,得如是同分智。」 及其支派正量部等,和認為「有勝義補特伽羅」的說轉部等。 赤銅鍱部《論事》也批判了補特伽羅論者。大乘佛教在「人無我、法無我」的綱領下對其進行批判。.

查看 廣韻和補特伽羅論者

襾部

襾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六個(六劃的則為第二十九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襾部歸於六劃部首。襾部大都只以上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襾部。.

查看 廣韻和襾部

見母

見母(k)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牙音見組,全清聲母。該聲母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查看 廣韻和見母

香港語文

香港語文是指在香港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雙方享有同等地位,而香港政府所提倡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兩文指中文和英文;三語指粵語、英語和普通話--->。 粵語是香港最主要的語言。2011年,香港人口有89.5%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其次為「其他中國方言」(4%)、英語(3.5%)、普通話(1.4%).

查看 廣韻和香港語文

角姓

角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不在《百家姓》排行之列,現已非常罕見。 「角」字在華語中是個--,有「--」、「--」和「--」三種讀音;在中國大陸,「--」的讀音已併入「--」。.

查看 廣韻和角姓

詩韻

詩韻,是作詩押韻所依據的韻書。 而音韻分為「平」、「上」、「去」、「入」四聲。.

查看 廣韻和詩韻

鬥部

--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191個(十劃的則為第5個)。字典中,鬥部歸於十劃部首。「鬥」將上方及左右包圍起來,形成半包圍結構,且無其他部首可歸者將部首歸為鬥部。.

查看 廣韻和鬥部

讣告

訃告(),是喪家用來向親族、親戚、親友及公眾人士報喪的實用文書,以報刊、電視台、電台廣播、電話、電報、傳真、柬帖或電郵等媒介發布關於某人逝世的消息。 訃告通常附有逝者的傳記,內容包括逝者的姓名、年齡、生卒日期、治喪事宜、舉殯時間和地點、喪葬方式、家屬或治喪委員會名單、聯絡方式等,根據不同的方式也稱爲「訃文」、「訃聞」、「訃報」、「訃電」、「訃帖」或「訃音」。晚清·徐珂《清稗類鈔·喪祭類·訃文》:訃文,一作「訃聞」,古本作「赴」,以喪告人也。詳具死者之姓號、履歷及生卒年月日時、卜葬或浮厝之地及出殯日期,凡宗族、戚友、同鄉、同官、同事、同學必徧致之。……晚近訃文,於「孤子」之下,以有服之直系、旁系親屬,仍照舊例一一載明者。直系親屬,孫與曾孫也。旁系親屬,兄弟、姪也。且有以女、媳、孫女、孫媳、曾孫女、曾孫媳、玄孫女、玄孫媳列於同輩男子之後者。各人名下,或泣血匍匐,或泣鞠躬,或抆淚鞠躬,或拭淚鞠躬,均酌其輕重而定之。.

查看 廣韻和讣告

语言改革

语言改革的目的是改造一种语言,属于语言工程的一种。语言改革常用的方法是简化和净化。简化是通过规范词汇和语法使得语言变得更简单易用。净化则是使得语言变得更“纯粹”。.

查看 廣韻和语言改革

豕部

豕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五十二個(七劃的則為第六個)。就正體中文中,豕部歸於七劃部首。豕部通常從左、右、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豕部。.

查看 廣韻和豕部

贛語

贛語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亦稱贛話,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中北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公用語。使用贛語的人口大約在4800萬,約佔中國人口的4%左右。 贛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贛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贛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吳贛語下有數支贛語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贛語的地位都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贛語可分為九片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贛語內部的各方言具有较多共同特点。 贛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查看 廣韻和贛語

越巂郡

越巂郡(巂一作嶲,讀若髓,注音:ㄙㄨㄟˇ,汉语拼音:suǐ;一說讀若西),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邛都國而置。郡治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市東南)。西漢後期隸屬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時改越巂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時兩度恢復越巂郡舊稱。唐末其地入南詔。.

查看 廣韻和越巂郡

蹴鞠

蹴鞠(,注音符號:ㄘㄨˋ ㄐㄩˊ),亦稱「蹋鞠」,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 蹴鞠是現代足球最早的形式,國際足球協會在2004年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蹴鞠始於戰國時代,在唐朝開始盛行。.

查看 廣韻和蹴鞠

黃疵

黃疵,一作黃公疵,秦始皇时的秦朝博士。 工歌诗,习名家之学。著书显名。前211年,秦始皇以博士为《仙真人诗》,巡游天下,传令乐师演唱弹奏迁居《仙真人诗》。.

查看 廣韻和黃疵

鼻鼾

鼻鼾(英語:Snoring)是呼吸系統的結構震動而產生的聲音,原因是睡覺時呼吸被阻擋。在一些情況下聲音較輕,但一般情況下都是嘈吵及煩人的。鼻鼾同時可能是睡眠窒息症的第一個警號。研究指出鼻鼾是睡眠不足的一項因素。.

查看 廣韻和鼻鼾

辞源

《辞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大规模辞书,始编于1908年(光绪34年),由陸爾奎作主編,于1915年10月正式出版正編,1931年12月出版了《辞源》续编,1939年6月出版了《辞源》正續編合訂本;1939年出版了《辞源》简编,这是一部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 1950年代以后,经过选收内容的分工和修订,《辞源》成为专门为阅读古籍及古代文史研究的工具书。1979年至1988年由商务印书馆分四册出版。1988年出版合訂本一卷。新修订的《辞源》全书按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在字头下首先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收语近十万条,综合解说达1200万字,并标明有《广韵》的反切,再列出单字义项及书证。 2015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辭源》的第三次修訂本(ISBN 9789620704093),收錄內容為一般止於1840年以前的古代漢語、一般詞語、常用詞語、成語、典故,以及各種術語、人名、地名、書名、文物、典章制度。在前兩個版本的基礎上,此次增修了詞目6,500餘條,涉及職官、文獻、宗教、器物、動物、植物等內容。 Category:汉语词典 Category:商务印书馆.

查看 廣韻和辞源

龜部

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二百一十三個(十六劃的則為第二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龜部歸於十六劃部首,而簡體中文則歸在七劃。龜部只以右方、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龜部。.

查看 廣韻和龜部

(漢語拼音:dá/tà,中央研究院;注音符號:ㄊㄚˋ/ㄉㄚˊ;粵拼:daap6)字是現時Big5碼編碼當中筆劃最多的一個字,筆劃達48劃。這個字亦是中華民國一般字典中筆劃最多的一個字。除此,該字也是全世界所有常用語言中,極為少見筆劃相當多的單音節單字。.

查看 廣韻和龘

胰脏

胰脏也称胰腺,脊椎动物具有外、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外分泌由腺泡、连通肠腔的导管组成,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碳酸氢盐、钠、钾、氯等离子和水,合称。经导管进入十二指肠的胰液可消化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消化液;内分泌由胰岛所组成;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生长抑素等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对维持血糖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 廣韻和胰脏

赵少咸

赵少咸(),字世忠。祖籍安徽省休宁县,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音韵文字学家。.

查看 廣韻和赵少咸

门法

法是一个汉语音韵学术语,是用来解释韵书反切与韵图之间不协调关系的条例。.

查看 廣韻和门法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查看 廣韻和闽南语

邝姓

邝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据《中国四百大姓》一书中所载邝姓为中国国内姓氏人口排名第256位的大姓姓氏,邝姓人口佔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0.024%,邝姓在中国国内总人口为32万,邝姓人口的第一大省为广东省,其中在粤邝姓人口佔全国邝姓人口的比例高達46%,在粤邝姓人口有14.72万。邝的粵語式拼音為Kwong。.

查看 廣韻和邝姓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查看 廣韻和释迦牟尼

重北人輕南人

重北人輕南人,是指中國歷史上宋朝存在的一種北方宋人歧視和防範南方宋人,以及視被宋朝征服、歸化於宋朝的南人為「二等臣民」的現象,是出身北方的宋代統治者在制度、政策方面歧視和壓迫「非我族類」的一面李翀《元代四等人制研究》, 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碩士論文, 2009-05。.

查看 廣韻和重北人輕南人

重紐

重紐,是《廣韻》中在脣牙喉音,“支脂祭真仙宵侵鹽”八個韻系下的小韻中,通過反切系聯歸一類,卻列爲為兩個不同的小韻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韻圖上面的反映就是兩個小韻分別列在了同一聲韻的三等和四等位置上。 《廣韻》有重紐現象歸入三等的字稱為重紐三等或重紐B類,歸入四等的字稱為重紐四等或重紐A類,如「岷」是重紐三等,「民」是重紐四等。由於重紐三四等的對立在現代漢語沒有留下痕迹,因此成為等韻學裡一個艱深的課題。有學者根據漢越音里裡唇音重紐四等聲母為d、t等,認為重紐四等有輔音性的介音。有學者把三等知系、假二等真三等(莊系)和重紐三等歸為一類,有介音rj;三等章系、假四等真三等(精系)和重紐四等為另一類,有介音j。持此見的學者同時認為二等有介音r(或類似ɣ色彩的介音)。.

查看 廣韻和重紐

自貢話

自贡话(国际音标:/tsɿ24 koŋ23 xua23/或/tsɿ24 koŋ23 xua24/),语音学上属于汉语官话西南官话灌赤片仁富小片,自贡话是自贡市主城区及富顺县所使用的语言。但并非全市境内都使用自贡话。自贡市境内也有客家话的使用者。除此之外,自贡市下辖的荣县大境使用荣县话,在发音上与自贡话存在明显差异。富顺县和荣县(尤其是以西部长山镇为代表)的部分乡镇还有岷江话的使用者。 使用自贡话的地方除自贡市市区以外,还包括下辖的富顺县全境、荣县东部部分乡镇。在语言学中,以人为的行政区划作为一种方言的划分标准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与自贡市毗邻的威远县等地的方言和自贡话也完全一致,也应当算作自贡话的范畴。由于文化经济影响,地处川滇交界的筠连、盐津、威信等盐业渡口和川黔交界的古蔺、仁怀、习水等产酒区中的少部分地方,也操自贡话,成为方言岛和飞地。另外,自贡话也不等于仁富小片,因为与自贡话相比,同属仁富小片的内江话、荣县话在发音上是有区别的;尽管西康地区的某些汉语方言也被语言学者强行划入仁富小片方言岛,但它与自贡话并无任何渊源关系,差异更加明显。 自贡话的使用者大约有350万。和其它上江官话最大的区别在于:区分南京型舌尖前后音、入声归去、古浊上字的白读音多并入阴平、虚词音节连读和顺同化、连续变调、叠词变调、叠词使用频率和词汇使用习惯差异等。 自贡话是明代正音的延续,至今仍大量沿袭着《洪武正韵》、《音韵日月灯》、《佩文诗韵》等韵书的发音方式,又融合了湖广音和中州韵,徽汉合流,因此在听觉上与昆曲念白、京剧韵白、黄梅调有高度的相似性。.

查看 廣韻和自貢話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查看 廣韻和自贡市

臺語通用拼音

臺語通用拼音(,簡稱:DT、臺通拼音/臺通,台羅拼音:,閩南拼音:、TGS:Тâигѝ ꚋоӈио̄ӈ ҧиӈим)。為根據中文通用拼音法所研創出之臺灣閩南語拼音法,屬於全音素文字之一種。董峰政,"臺語通用拼音字典",臺南市寧南語言文化協會,臺南市,2006年7月.

查看 廣韻和臺語通用拼音

臼部

臼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三十四個(六劃的則為第十七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臼部歸於六劃部首。臼部通常從左、上方為部字或包圍字的旁邊。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臼部。.

查看 廣韻和臼部

集韻

《集韻》和《禮部韻略》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书。据李燾《說文解字五音譜敘》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即《廣韻》頒行後29年,宋祁、鄭戩給仁宗上書批評《廣韻》多用舊文,“繁省失當,有誤科試”。另据王應麟《玉海》记载,賈昌朝也同时上書批評宋真宗景德年間編的《韻略》是“多無訓釋,疑混聲、重疊字,舉人誤用”。於是仁宗皇帝下令由丁度等人重修這兩部韻書。结果於景祐四年當年就完成了《禮部韻略》,两年後於仁宗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完成了《集韻》。 《集韻》為《廣韻》之改正,仍分206韻。只是韻目用字,部分韻目的次序和韻目下面所注的韻字同用、獨用的規定稍有不同。從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開始,及至孫愐的《唐韻》,韻字都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於是韻書便同时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集韻》和《廣韻》主要的不同之處還在於《集韻》收字多,并且收的異體字很多。一個字不管是正體、古體、或體、俗體,全部收進,一个字可多到八九個寫法。《集韻》共收53525字,比《廣韻》多收27331字。缺點是對字的來源不加說明,字訓以《說文解字》為根據,反切多採自《經典釋文》。.

查看 廣韻和集韻

陈澧

陳澧(),字蘭甫,號東塾,廣東番禺人,晚清著名學者。 《清史稿》稱他「九歲能文,復問詩學於張維屏,問經學於侯康。凡天文、地理、樂律、算術、篆隸無不研究。」十七歲补博士弟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三十歲以後讀宋儒書,曾任河源县训导,道光十四年(1834),受聘阮元所創之学海堂,二十年十月(1840年11月),擔任学海堂学长。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會試不第,至咸丰二年,前後六应会试未第。同治三年應巡撫郭嵩燾之聘,總核廣東輿地圖事;郭嵩焘甚至将陈澧喻为罗浮山。其學術思想主張調和漢宋,推崇鄭玄、朱子、顧炎武、江永等前賢,而對馬融、王肅、王陽明,以及當時盛行之考證學及學者提出了批判。晚年任菊坡精舍山长,世称东塾先生。 陳澧一生致力於学问,以博学见称。其著作有《東塾讀書記》、《東塾雜俎》、《切韻考》、《說文聲表》、《老子注》、《公孫龍子注》、《漢儒通義》、《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水經注西南諸水考》、《聲律通考》等。《東塾讀書記》頗近於學術史,其中不乏一得之見。《漢儒通義》則意在打破時人以為漢儒不言義理之刻板印象。而其中影響較大者,則在《切韻考》一書。 陈澧在《切韻考》一書中,提出了《廣韻》在反切上有「同用」、「互用」、「遞用」等規則,遂創「反切繫聯法」,將《廣韻》中之聲類規為四十,韻類包括四聲在內一共三百十一類,糾正了前人以守溫之三十六聲母即中古聲母之謬誤。 近年其遺著被整理為《陳澧集》六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汪兆銘同父異母長兄汪兆鏞為其入室弟子。.

查看 廣韻和陈澧

押韻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韵脚。.

查看 廣韻和押韻

柯姓

柯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廣佈華南、東南亞一帶。《百家姓》第164位。.

查看 廣韻和柯姓

李舟

李舟(),字公受,祖籍陇西郡狄道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唐朝官员、音韵学家。 出生年份不详,推论生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李舟是北魏秦州刺史李彦的后裔,水部員外郎、眉州刺史李岑之子。十六岁时,以黄老之学一举登第。十八岁,典校弘文馆。乾元二年(759年),赴汉南。杜甫有《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为李舟送行。後入宣歙观察使崔昭幕府。《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二·处州刺史李公墓志铭》:公姓李氏,讳某,陇西成纪人也,字曰公受。其先在晋霸西凉,在魏侯姑臧,长发有光,乃炽而昌。五代生秦王府户曹赠太子舍人某,以恭德垂裕,实公之大父;水部郎中眉州刺史某,以宏材广化,实公之烈考;礼部尚书襄阳席豫,以大名谥文,实公之外祖。   公生而聪迈,十六以黄老学一举登第,十八典校宏文,二十余以金吾掾假法冠为孟侯湖南从事。给事中贺若察宣慰南方,请公为寮佐。其后宰东阳宣城二县,辟宣歙浙东二府。府主崔侯昭,咨以小大之政,由监察转殿中侍御史。建中初,朝廷厘饬百度,高选尚书诸曹,即拜公金部员外郎,选吏部。张镐节制大梁,请公为介,授检校吏部郎中兼待御史。使辍,遂退耕洛之间。起家除陕州刺吏,换处州刺史,累升至朝请大夫,爵陇西县男。既授代,家于鄱阳,享年四十有八,以某年月日遘疾捐馆。   夫人武城县君清河崔氏,生一女未龀。公母弟曰丹,有季方之贤,茹哀问卜。以某年月日,奉青车归葬于洛阳某乡原,礼也。   呜呼!当汉道之盛,贾谊、董生、桓谭、冯衍,皆以高才巨名,或位沦下国,或废落田里,夫岂不遭明时,不识明主哉?盖运有通踬,事有离合,不可以一理言也。惟公有孝友仁谦之德,文学政事之美,卓立不羁之才,竟委迟半涂,僻典荒服,且乏邓攸之嗣,而终管辂之年。时欤命欤?可为恸口哭者已!始公之孤丧过乎哀,丁内艰也。东最之人,饮公惠,悯公荼毒。行泣祭,既除而止。奉归宗之姑,惟敬与爱(下阙)。随崔昭至浙东。官至虔州刺史。最终,李舟在鄱阳定居、逝世,年四十八。逝世年份不详,推论为贞元三年(787年)。同母弟李丹,将其归葬于洛阳某乡原。 隋朝陆法言作《切韵》,唐玄宗天宝时孙愐加以修订增补,成《唐韵》一书。他又将《唐韵》加以订正,成《切韵》十卷,使韵部排列以类相从,又使四声次序相配不乱,为宋代所修《广韵》所取法。其书今佚。 曾經寫信給其妹一段智者之言:「釋迦生中國,設教如周孔; 周孔生西方,設教如釋迦。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

查看 廣韻和李舟

标准汉语发展史

汉语标准语的歷史可大致上簡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查看 廣韻和标准汉语发展史

桂貞

桂貞,秦始皇时的秦朝博士。一说桂貞曾为鲁国公族,为桂姓得姓始祖。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坑儒事发,桂貞逃亡,改姓昋来避祸。至于昋姓,有源自汉朝城阳人炅横之说。炅横于汉末见诛,其子除了有一个保留姓炅外,其余为避祸皆改姓:一姓昋、一姓桂、一姓炔。此四姓之汉语拼音全为guì。.

查看 廣韻和桂貞

欠部

欠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七十六個(四劃的則為第十六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欠部歸於四劃部首。欠部通常從右方均可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欠部。.

查看 廣韻和欠部

止部

止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七十七個(四劃的則為第十七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止部歸於四劃部首。止部通常是從上、下、左方均可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止部。.

查看 廣韻和止部

每日一字 (台灣)

《每日一字》是中華民國的中華電視台(1988年11月25日正式改名為中華電視公司,仍然簡稱「華視」)教學部(2000年代上半期改名為「教學事業處」)製作且於1981年1月25日至1998年5月28日播出的電視教學節目,每集節目時間約5分鐘,每集由一位女主持人主持,每集介紹一個合乎中華民國教育部規範的「正體字」,是許多臺灣人共同的回憶之一。但時有專家撰文批評,該節目矯枉過正,取一些冷僻的字音或錯誤資訊誤導民眾。 該節目1980年代版由華視新聞四位女主播李艷秋、李蕙芳、--、羅敏輪流主持,1990年代版由蕭裔芬主持。粟奕倩亦曾主持,但所屬時期不明。.

查看 廣韻和每日一字 (台灣)

水母

水母(Jellyfish,又名白鮓、)是無脊椎動物,屬於刺胞動物門中的一員,其中包括水母、海葵、珊瑚和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過兩百種的水母,牠們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裡,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牠們的蹤影。水母早於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已經存在。水母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其觸手可以延伸約十米遠。 在分類上有些屬於水螅綱,有些屬於缽水母綱,其生活史中,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人們常見的水母則是有性的水母型。.

查看 廣韻和水母

气部

--,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八十四個(四劃的則為第二十四個)。就中文而言,--部歸於四劃部首。--部通常從右上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部。.

查看 廣韻和气部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查看 廣韻和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 (英語:Chinese Phonology)(常直接简称为音韵学、声韵学,因用中文表達並省略「漢語」就隱喻指漢語)是研究漢語音韵学,即語音發展變化的語言學分支。 漢語音韻學研究漢語語音從古至今的變化,因此現代語言學把它歸類於歷史語言學(歷時語言學);與之相對的是研究某一特定時代語言情況的斷代語言學(共時語言學),如大學中的現代漢語課程語音部份。 它的目标为,在汉语方言,隋朝和唐朝的反切系统的基础上,探测古汉语的发音如何,以及古今发音的演变规律。音韵学的研究最注重中古汉语(隋唐)和上古汉语(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查看 廣韻和汉语音韵学

汉语方言

在汉语/汉语族中,各地方存在著口語性差距極大的語言變體,稱為漢語變體(varieties of Chinese)。中国出于政治因素,把這些變體都統稱為所谓的漢語方言。 汉语的差异化程度随地域而别。在官话区内,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溝通;而在华南地区,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些地方的差異程度就連同城居民也无法溝通的程度。不过在書寫上除了部分用詞之外,汉语的书面语却十分统一:在古代有产生于汉语分化前的文言文,现代則有以官话为基础产生并制定的白话文。 「漢語方言」被认为是一個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呼,因為雖稱為“方言”,但其實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比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更大,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比一些歐洲語言间的差异要大(如閩語內部的差異)。因此一部分西方學者比照歐洲語言的劃分,認為漢語內部的方言應該集體升格為語言,即汉语族下的诸语言。 汉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闽语内部及吴语内部的各個次方言之間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語法邏輯、特定常用詞彙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若依「方言」的字面意義「地方的語言」依地域划分,則福建省(閩)内居民并非都使用闽语,亦有客、吴两语的使用者;同时,闽语不只通行於福建,也通行於海南、臺灣、浙江南部,並隨著移民擴展到新加坡與马来西亚。 另外,由於与漢語語系的嚴格對應,有些漢學家(如美國漢學家白保羅)甚至將白語(中國白族的民族語言)也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由於學術界一般肯定白語与漢語的分裂是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更因為白族不是漢族,不適用於如此“具有鮮明漢民族特色”的語謂體系,因此這種將白語納入漢語方言的說法无法獲普遍认同。.

查看 廣韻和汉语方言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廣韻和汉族

淮东话

淮东话是淮语洪巢片中的一小片,即《江苏省志·方言志》中所说的淮扬方言,大致包括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盐城市、镇江市,相当于江苏省内除了南京之外的洪巢片地区加上安徽省天长市(古属淮扬地区),以扬州话为代表方言。.

查看 廣韻和淮东话

渔阳郡

渔阳郡,是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天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省市的部分地区。.

查看 廣韻和渔阳郡

清小舌塞音

小舌塞音是辅音的一种。它的發音與/k/近似,但舌頭接觸的不是軟齶而是小舌。其国际音标的符号是,X-SAMPA音标的符号也是 q。在現代漢語的大多數方言中無此音,而郑张尚芳等学者認為上古漢語具有此音。 这个辅音出现在泰雅语、噶玛兰语等台湾原住民族语言、阿拉伯语(阿拉伯文:)、羌语、因纽特语、苗語、楚克奇语等语言中。.

查看 廣韻和清小舌塞音

清齿龈边近音

清齒齦邊近音是輔音的一種,在藏緬語族很常見,但其他地區極罕見。鄭張尚芳認爲上古漢語亦有此音。 清齒齦邊音在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1_0〉。.

查看 廣韻和清齿龈边近音

溪母

溪母,又称谿母,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牙音見組,次清聲母。該聲母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查看 廣韻和溪母

滂母

滂母(ph)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次清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其例字如下:.

查看 廣韻和滂母

滕姓

滕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3位。.

查看 廣韻和滕姓

漢字簡化爭論

漢字簡化爭論是一個討論漢字正式字體議題。批評者認為,心理學研究表示,筆劃數效應僅對啟蒙時期有影響,對高頻字或閱讀技能較高者而言,多是以組塊為單位識別,筆劃數效應並不明顯,反而是組合性更有影響,簡化字自成一體,難以由常用部件組合,反而不利學習。由於两岸三地的使用習慣、文化認同、意識形態不同,至今簡繁雙方仍爭執不休。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如日本、越南、韩国則較少關注這一爭論。 這裡所謂的「漢字簡化」,主要針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推行的簡化字,臺灣、香港與澳門地区並不採用,更有激烈批評簡化字者。簡化字推行當時也曾招致多方批評,於「大鳴大放」時更有激烈辯論,批評者旋即被「反右運動」清算,從此只有一面倒的喝采聲。本條目中的“繁體字”是中國大陸對傳統漢字字體的稱呼,在香港、澳門等地區也較常使用此名稱,中华民国官方稱之為“正體字”。國民政府所推行的「漢字簡化」與中共所施行的「漢字拉丁化」政策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現行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屬於毛澤東時代下,為響應蘇聯語言國際化而推動漢字拉丁化的过渡性政治產物。然而198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要求国家语委“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正式宣告拉丁化道路的放弃,简化字作为中国的官方书写系统一直使用至今。 按中國官方的分類,簡化字為規範漢字,正體字為非規範漢字,非特殊場合如書法、藝術、古籍、教育、研究外,不可使用於普通印刷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部分海外華人地區也採用簡化字。日本和韩国的漢字簡化方案,沒有比中國的簡化字規模還大。.

查看 廣韻和漢字簡化爭論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查看 廣韻和潮州话

潮州會館中學

潮州會館中學(Chiu Chow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位於香港新界馬鞍山恆安邨,1986年香港潮州商會獲香港政府撥地興建中學,於1987年落成,為區內最早成立的津貼中學。以「成功教育」為其教育理念基礎,其校訓為「敦品勵學」。 2006年因收生不足而成為教統局「殺校」對象,及後學校成功通過特別視學,為全港首間獲頒發「Q嘜」的中學。 現任的校長是曾永康博士。.

查看 廣韻和潮州會館中學

濁小舌塞音

濁小舌塞音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語言當中,它的國際音標符號是,X-SAMPA符號是 G\,漢語中無此音,但郑张尚芳等学者认为上古汉语中有此音。 基本上,濁小舌塞音,比起清小舌塞音還要罕見許多,因為喉門(即小舌所在的地方)比軟鄂更接近喉嚨,使得發聲空間更小,使得兩者間的分別變得比/k/和/ɡ/間還要更容易混淆。目前已知因纽特语、苗語、波斯語、索馬里語等語言有此音。.

查看 廣韻和濁小舌塞音

濁聲門擦音

浊声门擦音(英:voiced glottal fricative)是 /h/ 相应的浊音,亦稱「濁喉擦音」。发音时候气流通过声门并且带有声带的振动。此音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为,在X-SAMPA中的符号为。 吳语和閩北語建陽話中存在此音素,中古漢語中亦可能有此音素。部分語音學家將中古漢語中的匣母擬為濁喉擦音。宋代韻書廣韻中從匣母的字有:「鞋」、「红」和「咸」等。匣母在中國其他方言中大部分都經過中古後期(即大約在晚唐至宋初期間)的濁音清化而消失。.

查看 廣韻和濁聲門擦音

朴姓

朴姓(박,paku,韓語羅馬字:Park、Pak、Bak等),是朝鲜族特有姓氏,在韩国约佔總人口的8.5%,合共約300個本貫,为韩国大姓之一。 根據朝鮮半島新羅的開國君主、朴姓的始祖赫居世的傳說,相傳赫居世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瓢,而朝鮮語「瓢」的固有詞音「박」,與漢字「朴」同音,所以取姓為「朴」。.

查看 廣韻和朴姓

最緊要正字

《最緊要正字》(More Than Words)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資訊節目,由徐淑敏、沈卓盈、王貽興主持,并邀何文汇、歐陽偉豪、康寶文、黃念欣等学者做嘉宾。由2006年10月15日起,逢星期日晚上7:35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2006年12月16日起改在逢星期六晚上7:35播出,直至2007年2月24日止,合共播出19集。節目由2009年7月19日起逢星期日下午3:35於翡翠台重播。.

查看 廣韻和最緊要正字

文白异读

文白異讀是汉语族的一种特有現象,一些汉字在漢語中有兩种發音:文讀和白讀,兩者代表不同的語音層次:.

查看 廣韻和文白异读

日本漢字音的聲調

日本漢字音的聲調指日本漢字音的資料中所標--的關於漢字的聲調的內容。不同聲調的字以不同的符號作區分。日語僅有音高重音,並無真正如同漢語的聲調,現代日語的漢字音讀也並不區分聲調。.

查看 廣韻和日本漢字音的聲調

旷姓

旷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旷姓在中国国内姓氏人口排名为第282位,总人口11万多。.

查看 廣韻和旷姓

旷国

旷国,中国古国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以国为氏,古旷国之后有旷姓、邝姓。.

查看 廣韻和旷国

攝 (聲韻學)

攝,又稱韻攝,是唐字聲韻學上,將韻的歸類方式,尤其指中古音《廣韻》十六攝。凡聲韻學講的攝,通常即為十六攝之一。 攝,即統攝之意,原自於佛教,將近韻歸納。攝歸法是只看韻腹及韻尾,而不理四聲、開合、韻頭等等,將近韻歸入同一攝下面。.

查看 廣韻和攝 (聲韻學)

懒音

比如英語making是標準音,説話或唱歌卻會變成makin';粵語“猛”正確發音是maang5,但懶音變成maan5。英語和粵語說懶音時,都成了。依此定義,可以認為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不同程度“懶音”化現象。 網路流行後,也有為了少打幾個字而將兩個字音合併的例子,比如將“這樣”簡化成“醬”。.

查看 廣韻和懒音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查看 廣韻和普通话

𠣬

“𠣬”字讀音同“笋”,见于殷墟甲骨卜辞,在三期甲骨文中写作“20px”,隶定为从“旬”从“兮”,即“𠣬”。“𠣬”与河同见于英藏2428片甲骨,并同受到殷人的祭祀,不明“𠣬”是否为商族先祖、或为地名。 《廣韻·上聲》:“𠣬:驚詞。思尹切”.

查看 廣韻和𠣬

亦称为 大宋重修廣韻,宋本广韵,陳彭年。

亅部廣韻廈門話仆街伏牛山文化圈开合彡部彤城氏何姓何文匯徐姓北埔蟬切韻切韵音切韵考周祖谟勾號勃起四聲的盧玉篇玉部王欽若禮部韻略禹姓粤语粵語字粵語正音運動糸部系联法緱玉繁姓羊千疋部田部白居易隋朝韻畧易通韻鏡韻文韻書韵图風俗通義補特伽羅論者襾部見母香港語文角姓詩韻鬥部讣告语言改革豕部贛語越巂郡蹴鞠黃疵鼻鼾辞源龜部胰脏赵少咸门法闽南语邝姓释迦牟尼重北人輕南人重紐自貢話自贡市臺語通用拼音臼部集韻陈澧押韻柯姓李舟标准汉语发展史桂貞欠部止部每日一字 (台灣)水母气部汉语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汉族淮东话渔阳郡清小舌塞音清齿龈边近音溪母滂母滕姓漢字簡化爭論潮州话潮州會館中學濁小舌塞音濁聲門擦音朴姓最緊要正字文白异读日本漢字音的聲調旷姓旷国攝 (聲韻學)懒音普通话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