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廣府民系

指数 廣府民系

廣府民系,亦稱粵民系、廣東人,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漢族分支,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部份國家或地區。其人口所佔比例在广东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目录

  1. 117 关系: 加勒比华人华人印度尼西亞華人南越部落南雄市南海区區姓台山話同鄉吉隆坡塞舌爾華人墓紙夏威夷華人契兄弟 (同性戀)客家语山打根嶺南文化巴西华人中國人中國民族列表中文運動东南亚福建话三圣宫 (山打根)广州市广州人广州地名广东人广东独立广东方言义安公司京族廣州人廣府民系廣東會館伊基克何晶土客冲突北角唐人兩廣固有詞四邑民系石龍軍路珠玑巷珠江三角洲砂拉越碧山福佬粤海清庙粿条... 扩展索引 (67 更多) »

加勒比华人

加勒比华人是生活在加勒比地区的中国民族血统的人。在大安的列斯的所有国家,都有数量小但重要性高的华人及华裔人口。他们都是巨大的华人侨民,即“海外华人”中的一部分。.

查看 廣府民系和加勒比华人

华人

華人(Ethnic Chinese),是對原居於東亞中國地區族裔群體及其後代的泛稱,其概念源自於華夏、中華或中華民族。華人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並非一個有嚴格定義的學術名稱,類似於華人名称还包括唐人、中國人等稱呼,這些名稱隨著政治與歷史變遷,其內涵也隨之改變。在化約主義及種族主義的影响下,時常產生混淆不清,難以清楚定義的情況。也由於中國民族主義將中國視為是一個由中華民族構成的民族國家,主張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因此在「中華民族」概念出現後,華人並不特定指具有漢族血统的後裔,一些中國大陸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等在中國以外地區也被稱或自稱為華人,但「華人」的概念一般不以政治或行政區劃甚至國籍做劃分,例如香港人、澳門人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華裔也被稱為華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华人

印度尼西亞華人

华裔印度尼西亚人(Tionghoa-Indonesia)是指居住於或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华人,源自於過去數百年來自中國南方的移民。华裔印尼人擁有不同的祖籍地、移民時間,分布於印尼不同的地區。根據研究,华裔印尼人大多來自於中國的南方省份,如福建、海南、廣東。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三次向东南亚的移民潮。第一次可以追溯到15世纪,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第三次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前两次进入印度尼西亚的移民通过联姻或逐渐被同化后变成了creolised或huan-na(閩南話:番仔),被称作峇峇娘惹。而最後一次的移民因為還保留着中華文化,被称作新客(Cina Totok)。 大多数的移民是劳工或从事贸易的商人。在荷兰的殖民政策下这些中国移民很难获得土地,加里曼丹(旧为婆罗洲)西部是唯一一个有相对大量中国农民的地区。华裔印尼人大多分布於城市如雅加達、泗水、棉蘭、北干巴魯、三寶瓏、坤甸(龐提納克)、錫江(馬卡薩)、巨港、萬隆及邦加檳港等。 印尼語稱中國為Tiongkok、Tionghoa,即源自閩南語「中國」、「中華」發音。.

查看 廣府民系和印度尼西亞華人

南越部落

南越部落,是古代中國岭南東部地区的主体部族,也是该地的原住民部落,種族上属蒙古人种。“南越”是指南越部落,也是嶺北華夏部落对嶺南百越(亦称「百粤」)包括南越、西甌、雒越在內的諸部落总称。百越並非民族概念,只是古代南方各部落的泛称,或者说,是对主要居於中國南部及越南北部的古代越人总称。而南越人是百越的一支,居於漢地南部(廣東)。在中原华夏居民大量迁移到岭南以前,南越人一直是岭南東部地区的原住民。 南越是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古代部族,聚居于岭南,主要分布于廣東的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雖然當時嶺南地區至少形成大約驩兜、縛婁、陽禹、伯慮、蒼梧、西嘔、儋耳、雕題(與儋耳同位於海南島)、駱越(主體位於今越南境內)等九個土邦,但仍然是屬於原始社會的部落,并没有出現私有制的經濟制度,不是奴隸社會的國家,也不存在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一類的國家要素。 随着秦始皇南征百越,嶺北地区的居民持续南迁,原住民南越人与北方南來的嶺北居民长期杂居,於是嶺南東部的南越人逐漸與中原人融合演变形成漢民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廣東,而嶺南西部的土著居民如西甌、雒越等部落后来各自演变为京族、黎族、壮族等民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广西、海南、云南東南部及越南北部等地。 除了南越部落外,位於五嶺以南的嶺南西部百越部落還有西甌和雒越,先後建立文郎國與甌貉國。.

查看 廣府民系和南越部落

南雄市

南雄市(官方音译:Nanxiong,粤音外文:Nam Hu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副地级市,简称“雄”,古称“雄州”、“南雄州”。地当庾岭要口,为南北咽喉,控带群蛮,襟会百越,故以“雄”名。刘龑立国之前,曾与其兄刘隐在浈昌一带作战,击败虔州卢光稠,取得韶州地盘。刘龑深知浈昌战略地位,“雄踞边陲,护国安邦”,举足轻重,因而取名雄州。一个英州(今英德)一个雄州(今南雄),合起来有“英雄”之意。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要道,是粤赣边境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衝”、“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全市总面积2326.18平方公里,1个街道、1个园区、17个镇,239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48.59万。是“中央苏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黄烟之乡”(烟叶产量占广东省的一半)、“银杏之乡”、“恐龙之乡”、“特色竹乡”、“姓氏文化名都”,还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林业生态县”。歌曲: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5亿元。经济综合发展力位列全省28个山区县(市)第四。位居韶关市(县市)第一。.

查看 廣府民系和南雄市

南海区

南海,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市辖区,是著名的“广东四小虎”之一。历史上与邻近的番禺、顺德合称为南番顺,是为本土发展的岭南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在官方参与评选的2005年中国百强县中排名第五。 原“海县”、“南海市”的覆盖范围更大,惟部分地域已被劃入其它行政区域,不再由南海区管辖。.

查看 廣府民系和南海区

區姓

區姓是中國的一個姓氏,音同“歐”。人口以湖南、江西、福建、广府地区及海南為主,海外亦为主要分佈。歐陽姓、歐姓同出一系,是越王勾践后裔。.

查看 廣府民系和區姓

台山話

台山話属粵語四邑方言片。某些语境下,台山话就是四邑话的代名词。.

查看 廣府民系和台山話

同鄉

同鄉,是來自同一家鄉(祖籍或籍貫)或附近省、縣,或與自己屬同一語言、民系的人。華北人多稱為老鄉。廣府人常見的叫法為鄉里。閩南人、臺灣人、潮汕人稱為鄉親、家己人。客家人稱為自家人。江西人稱同鄉做老表。 山西人稱同鄉為老西兒。 陕西人稱同鄉為乡党。.

查看 廣府民系和同鄉

吉隆坡

吉隆坡(英语和马来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兼最大城市,一座对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体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因许多在东南亚召开的国际级外交会议都会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举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视为是东南亚外交的两大中心之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多伦多、莫斯科、首尔市等同属于ALPHA级(Grade A)的国际都市,《外交政策》公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数中吉隆坡位居第53名,经济与社会改革相关的2016年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数则位居第92名。 吉隆坡是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以及最密集的城市,据2012年统计吉隆坡总面积达,广义的则包括了巴生谷,是一个有725万人的大都会区,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也是全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成长最快速的都会区。 吉隆坡地处马来半岛西岸(即西马),为雪兰莪州所环绕。 吉隆坡被规划作「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为大马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 Jeong Chun Hai @Ibrahim, & Nor Fadzlina Nawi.

查看 廣府民系和吉隆坡

塞舌爾華人

塞舌爾華人,在1999年估計人口有1000人,是最小規模的非洲華人群體。.

查看 廣府民系和塞舌爾華人

墓紙

墓紙,是華人在清明等節慶掃墓時壓在墳墓上的紙錢。今日較流行的墓紙有兩種款式。一乃紅、綠、黃、白、靛等色的,稱為「五色紙」,是泉州人士所慣用。另為純黃色的「黃嘏紙」,為漳州人、客家人、潮汕人及其他民系所慣用。在沒有墓紙時,可以用「金白錢」替代。四川也叫「墳飄紙」。許多基督宗教人士並不排斥墓紙,認為這是墳墓的裝飾品,並非紙錢,無傷大雅。.

查看 廣府民系和墓紙

夏威夷華人

華人,佔夏威夷州人口4.7%,75%是來自廣東的中山。這數字不包括華人和夏威夷原住民的混血兒。如果所有在夏威夷有中國血統的人(包括中國-夏威夷人混血)都包括在內,它們就構成了夏威夷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作為美國公民,他們是華裔美國人一部分。這個群體的一小部分有客家人祖先。.

查看 廣府民系和夏威夷華人

契兄弟 (同性戀)

契兄弟原意是結拜兄弟,後來演變成一種類似於當代男同性戀的關係,兩者書面上的名稱雖然相同,但福州話口語中讀音有異,以識別是普通的結拜還是同性戀關係。 有些在其中一方或雙方皆已娶妻的情況下仍然會維持關係,甚至超過三十歲還很恩愛。雙方父母亦互把對方的兒子當作女婿般看待,並且會在對方兒子娶妻時負擔部份費用。由於結為契兄弟的男性仍然可以娶妻並傳宗接代,並不會影響家族本位的宗法制度。.

查看 廣府民系和契兄弟 (同性戀)

客家语

-- 客家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大眾運輸工具除國語外,另應以閩南語、客家語播音。」民國89年(2000年)3月31日立法(白話字:Hak-kâ-ngî),俗稱客家話(Hak-kâ-fa),簡稱客語或客話,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语言,為客家民系的母語。其母語人口分佈於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即傳統的客家地區;臺灣分佈於桃竹苗、六堆和花東縱谷等地(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亦有不少母語人口。 客家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客家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客家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客家語下有數支客家語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客家語的地位都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晉语、湘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客家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直至1996年,全球以客家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3400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30名。根據《客家方言的分區》,截至2007年為止全球以客家語為母語的人數大約有4400萬人,但能流利使用者不到3000萬人。又根据《民族语》的统计数据,客家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约有2989萬人。 客語的称谓眾多,在中國大陸部份省區被称為𠊎話、土廣東話;台灣客家語在日治時期則常被稱為廣東語,並出版諸多相關作品。語言學者對於客家語屬漢語方言或是當成一門語言尚有爭論,現今客家語在台灣視為一門獨立語言,並於2017年12月29日正式將台灣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客家語發展至1930年代方被正式定名,方為語言學界所熟知。客家語曾被太平天國列為官方语言。因为太平天国发动者,不少會客家話。.

查看 廣府民系和客家语

山打根

、 山打根(英语、马来语:Sandakan),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东海岸,人口大约15.73万(2010年)。山打根是现任首席部长拿督斯理慕沙阿曼的政治基地,曾经吸引大批香港人到来做生意,加上景貌相似,有「小香港」之称。山打根是沙巴州内唯一以粤语为主的城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山打根市是曾在轰动一时的日本电影《望乡》中以阿崎婆为代表的日本南洋姐们的主要生活地域之一。山打根这个城市,也因为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而成为当年日本众多下层女性被迫远赴南洋卖身的悲惨命运的见证者。.

查看 廣府民系和山打根

嶺南文化

嶺南文化,又稱珠江文明,狹義稱廣東文化、廣義稱南粵文化或嶺南文化,指五嶺以南廣東、廣西和海南一帶「嶺南地區」之獨特地域文化。今嶺南文化專指南粵文化,尤其廣東特色突出,狹義的嶺南文化是特指漢族的廣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廣義的嶺南文化還包括廣西地區的漢族地域文化和嶺南苗、京、壯、瑤等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嶺南先民遺址的出土材料証明,嶺南文化為原生文化。基於獨特之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根基,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之特點。大概分為曲藝、建築、美術、飲食四類。 到了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之重要津梁,多種文化思潮交錯而織成絢麗多彩的畫面,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之先導。從洪秀全之金田起義、幼童留美計劃、康梁變法、何子淵之教育革新到孫文領導之民主革命,嶺南文化始終是中國近代政治革命之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近代嶺南文化精神實質是戰鬥、革命、革新精神。.

查看 廣府民系和嶺南文化

巴西华人

巴西华人或巴西华裔(Sino-brasileiro或Chinês-brasileiro)是出生在巴西或者移民到巴西的華人,总数估计约为151,649人。 位於圣保罗的巴西华人总数最大,在自由区的华人尤为多。自由区因为居有大量的日本人而闻名,但是定居在那里的臺湾人也不少,另外,随着国共内战,许多中国大陆人移民來到自由区。定居巴西的还有來自香港及澳門、使用葡萄牙語的廣東人,當中包括中葡混血澳门人。这些澳门移民通常都能夠使用葡萄牙语(亦講澳门土生葡语)。今日的巴西华人通常都能夠並用漢语及葡萄牙語。.

查看 廣府民系和巴西华人

中國人

中國人具有多重含意:以「地理」概念界定是指出生或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以「國籍」概念界定是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以「国族」概念来界定是指属于中华民族的人。孙中山:三民主義。 「中國」一詞,在過去是指「中央之國」的意思,有職掌中心等多重複合含義,因此過去中國王朝都會稱自己國家為「中國」,治下子民亦有稱自己為「中國人」《隋書/ 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自清朝中葉起自稱中國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至晚清制定國籍法,以現代國籍法定義中國人。晚清時期產生「中華民族」的概念,涵蓋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而中華民國也是以「中華民族」的概念而命名的。如孫文于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說明仿西方民族國家,把多民族擬成一個民族國家。梁啟超提出中國民族主義,主張由各民族融合成單一中華民族,以中國作為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成為中國人。。另有,章太炎提出,是漢民族主義的一部份,希望由漢族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稱中國。 因而現今在國際認定上,「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族」並不相等於「中國人」,因其是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也包含散居其他國家國籍的華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中國人

中國民族列表

本列表列出包含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境內的中華民族和其他民族詳細情形和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參照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定義方法,官方劃分爲56個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主要的少數民族包括壯族(1692萬)、回族(1058萬)、滿族(1038萬)、維吾爾族(1006萬)、苗族(942萬)、彝族(871萬)、土家族(835萬)藏族(628萬)、蒙古族(598萬)、侗族(287萬)、布依族(287萬)、瑶族(276萬)、白族(193萬)、朝鮮族(233萬)、哈尼族(166萬)、黎族(146萬)、哈薩克族(146萬)和傣族(126萬)。 另有一些少数民族可能由于人数过少、有獨有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或因被其他族群所同化导致尚难鉴别等原因,尚未被官方确认,称为未识别民族。此类族群人口共有64万人。 另外也有一些外國人群體在中國,例如黑人、猶太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中國民族列表

中文運動

中文運動是1960年末起香港學界為爭取中文能享有官方語言或提高地位的社會運動。.

查看 廣府民系和中文運動

东南亚福建话

东南亚闽南语,又称东南亚福建话,是闽南语泉漳片的一种域外分支。这种闽南语是在17世紀到20世纪初叶由泉州、漳州等地移民因过番到南洋(东南亚的旧称)而带过去的语言。广义上东南亚闽南语一词也包括若干个潮汕片在东南亚的域外变体。.

查看 廣府民系和东南亚福建话

三圣宫 (山打根)

三圣宫(英语:Sam Sing Kung Temple,或Three Saints Temple)是马来西亚沙巴州山打根的一座道观。始建于1887年,是继观音庙和谭公圣祖庙后山打根历史第三悠久的中国庙宇。也是的一部分。.

查看 廣府民系和三圣宫 (山打根)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查看 廣府民系和广州市

广州人

广州人(英文:Cantonese,可擴展指粵人),视乎语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指在广州2200多年历史中,籍贯或出生地在广州,或长期生活在广州,以广州此城为身份认同的华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广州人

广州地名

本條目是介紹廣州地方的地名,包含中英文地名、名称的历史、由来及争议等。.

查看 廣府民系和广州地名

广东人

广东人,通常情况下按世居地、父母世居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祖籍地、户籍地,以及上三代以上(即曾祖父和祖母等)早已移民广东一帶(包括海南、香港、澳門),长久定居广东境内、其及後代都被认定为广东人,或世世代代自我认同为广东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广东人

广东独立

广东独立,簡稱粤獨,指的是认为广东應脫離中國,宣布独立或自治的政治主张与運動。在中国近代,包括康有为弟子(后与康因主张而反目)欧榘甲在内的等人均提出过这一主张。欧氏在其著作《新广东》中提出了建立“广东人之广东”的主张。1911年辛亥革命,10月底,广东同盟会会员陈炯明、鄧鏗和彭瑞海等人在广东各地组织民军起义。11月9日,陈炯明率部光复惠州,同日,广东宣布独立,成立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广东省成为中华民国中的一省。在中华民国初年,受聯省自治思想影响,广东省起草了《广东省宪法草案》,并于1921年12月19日由广东省议会通过。但是這個对广东省未来规划的主張並沒有獲得足夠支持,并且随着苏联势力介入远东以及国共两党北伐而流产。.

查看 廣府民系和广东独立

广东方言

廣東方言為广东省境民眾所使用的各種汉语方言,其中本土三大方言包括粤语、闽南语、客语等,比例分別為比例约为55.6%、23.6%、20.8%。除此之外,亦有普通话(北京话)、广东本地的粵北土語、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来粤工作或定居的外省籍人士所带来的外省各地方言。其中广东境内的闽南语分支又可细分潮汕话與雷州话等(它们与闽台片闽南语同属于闽南语系,但彼此之间通话有些困难)。.

查看 廣府民系和广东方言

义安公司

義安公司(Ngee Ann Kongsi)是一个慈善基金会,受义安公司条例(1933年)管制。它是19世纪末由来自中国的移民创立的宗乡会馆。基金会的名字“义安”是早期潮州府的名称。潮州人跟广府人和客家人一样,来自中国广东省。.

查看 廣府民系和义安公司

京族

京族(外文:Kinh、中國羅馬字母拼寫:Gin,),亦稱越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自稱,越南北部少数民族传统上称京族为交人(Keo),郭晔旻,澎湃新聞,2016-02-29。,而这个名称源自历史上的交趾郡。佔越南總人口的86%,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在中國境內,京族被視為少數民族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58年將中國境內的這個民族定名為京族,在越南官方也使用「京族」這一名稱來區別於越南境內其他民族。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京族的母語京語通常被認為屬於南亞語系,故京族一般被視為南亞語系民族。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京族是百越後裔的壯侗語系民族之雒越為主體,加入南島語系民族之占人、南亞語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漢藏語系民族之漢人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京族文化更接近於東亞而非東南亞。.

查看 廣府民系和京族

廣州人

廣州人(英文可作Guangzhouer、Guangzhou People等,Cantonese一詞包括但不限於指廣州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指在廣州2200多年歷史中,籍貫或出生地在廣州,或長期生活在廣州,以廣州此城為身份認同的華人。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大都會,歷代都有大量人口進出,大部分人口來自廣東省內,也有來自其它省份或海外的人口。由於“廣州”的行政範圍在歷朝有諸多變遷,本條目基本以廣州市今日的行政管轄範圍為限。.

查看 廣府民系和廣州人

廣府民系

廣府民系,亦稱粵民系、廣東人,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漢族分支,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部份國家或地區。其人口所佔比例在广东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查看 廣府民系和廣府民系

廣東會館

广东会馆是泛指由中國廣東省广府人所建的会馆,如天津广东会馆。海外华人最出名的四大会馆是:广府人的广东会馆或者广肇会馆,潮汕人的潮州会馆,客家人的崇正会馆(也有叫「客帮会馆」或「客家会馆」的,仅指广东的客家人),闽南人的福建会馆(仅指闽南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廣東會館

伊基克

伊基克(Iquique)是智利北部塔拉帕卡大區的首府,位於阿他加馬沙漠和塔馬魯加爾大草原以西,2002年人口216,419。 伊基克是南美洲最大的免稅商業港口中心,倉庫、銀行和餐廳佔地2.4平方公里(0.93平方英哩),銅鑛業是伊基克的重要工業。.

查看 廣府民系和伊基克

何晶

何晶(Ho Ching,),新加坡广东华人,是淡马锡控股首席执行官(2002年上任),也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妻子。.

查看 廣府民系和何晶

土客冲突

土客冲突专指明清时期,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本地人与客家人之间的激烈械斗冲突,其最高峰是清朝末年发生在广东的土客械斗。土、客二字,土是指珠三角本地人即廣府人,客是指客家人。土客冲突的双方在不同地点均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广西的土客冲突,土方为壮族及当地的汉族人,客方为客家等民系。江西的土客冲突,土方为江西本地人,客方为客家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土客冲突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查看 廣府民系和北角

唐人

唐人為華人的稱呼之一,常被用來稱呼汉族。「唐人」一詞源自唐朝,原指唐帝國的屬民。明朝之後,得知國外有稱中國為唐人的異稱,於是出現海外移民稱唐人的現象「華人」取代了「唐人」一詞。清代的閩南人與廣東人在移居海外時,常會稱自己為「唐人」,或稱來自「唐山」,因此這些移民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由於受到了中國民族主義及中華民族思想的影響,「華人」的稱呼被廣泛使用,使得「唐人」一詞有式微的傾向。.

查看 廣府民系和唐人

兩廣

兩廣,又稱兩粵,是中国地名合称。.

查看 廣府民系和兩廣

固有詞

固有詞,主要指涵蓋於東亞漢字文化圈内的各民族語言中本身就存在的詞彙,與漢字詞及西洋外來語共同組成該完整之語言。固有詞為該民族自身的原始詞彙,無對應的實意漢字。曾受中原政權深刻影響的的大和族、朝鮮族、京族等,或者如吳越人、廣府人、閩南人等長期處於中原政權統治之下的南方廣義漢族,皆擁有其語言自身的固有詞。 對於固有詞的表記,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方式。對於吳語、粵語及閩南語等漢語族而言,由於漢化極為深刻,因此在固有詞的表記上,傳統上都試圖藉由造字、假借字等方式建構吳語字、粵語字及台閩字等系統,並且產生了許多各自的白話文學。至於日語、韓語及越南語則各自發明或發展了假名、諺文及喃字等文字系統,並且在民族國家的建立之下,成功將該民族的文字作為主流文書系統(今越南採外來制定的國語字)。此外,閩南人也在自身的歷史發展與演進之下,催生出利用拉丁字母制定的白話字書寫的全羅文及漢羅文。.

查看 廣府民系和固有詞

四邑民系

四邑民系,是广府民系分支下的一个族群。邑出自古代的食邑,中國各省亦有以眾數的邑來代表地方。四邑指新会包括江門、开平、恩平、台山,五邑指上述四地加上鹤山,而六邑指再加上赤溪。1983年鹤山划入江门地区管理后,五邑成为官方名称,但在海外社区,很多人仍沿用四邑的称呼。至于赤溪,历史上曾有此建制,但1953年已并入台山县。 四邑人大都操粤语四邑話,此外珠海斗門操四邑話的族群亦屬於四邑民系(此外,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大衙镇通行之馬蘭話亦曾被視爲四邑話,學界尚存爭議) ,在世界各地約有八百萬人口。四邑方言有很多分支,內部互通度高低不一,可使用粵語廣府片廣州話互相交流,可勉强與粵西、廣西一帶的方言溝通。在海外和香港,四邑人有自己獨立的四邑會館,和操廣州話、南寧話等相似方言的粵西、廣西人有不同的社區。.

查看 廣府民系和四邑民系

石龍軍路

石龍軍路(泰語:ถนน เจริญกรุง,英語:Thanon Charoen Krung)位於泰國的首都曼谷,為連通拍那空縣、三攀他旺縣、挽叻縣及然那哇縣的主要幹道,它大致與湄南河的河道平行。部分路段與耀華力路組成華人社區;部它路段與拍乎叻路(Phahurat Road)組成印度人的社區。它的北部連接大皇宮,水晶宮賊市場(Nakhon Kasem)及空通廉價電子產品市場(Khlong Thom Market)。曼谷最古老的劇院:沙拉石龍軍皇家劇院、王子戲院、中央郵政局及國家大廈是在道路上。南部是鄭皇橋(Taksin Bridge)。 它與是隆路的交界是中國的廣府人華僑的社區,通行粵語。與瑪夏塞路(Mahaset Road)的交界是曼谷人博物館(Bangkokian Museum)。.

查看 廣府民系和石龍軍路

珠玑巷

南雄珠玑巷,原名敬宗巷,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雄市北9公里,自唐朝丞相张九龄开凿梅关驿道之后,成为梅关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 它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民经商或躲避战乱迁徙岭南地区的中转站,根据谱牒记载,现在分布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多数广府人都是原珠玑巷居民的后裔。如今,珠玑巷后裔已分布于世界各地。因此,珠玑巷成为了广府民系的民系认同物。 珠玑巷因有族人张兴七世同居,家庭和睦,受唐敬宗赏赐一珠玑宝贝,有说因避讳而将敬宗巷改称珠玑巷。另一说则是宋代开封祥符官员为避蒙古军南逃至敬宗巷,因为怀念故里,而开封有一条巷子叫珠玑巷,因此便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 珠玑巷长约1500米,4米宽,鹅卵石铺砌而成,南北走向,两旁为古屋和祠堂。巷内目前还有1400多居民(20多姓氏320多户人家)。 珠玑巷在历史上是广府先裔的栖息地,但现在的珠玑巷人已改说客家话,属于客家民系。.

查看 廣府民系和珠玑巷

珠江三角洲

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3024.57万,常住人口超过5600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中华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也称粤港澳、省港澳。2014年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查看 廣府民系和珠江三角洲

砂拉越

拉越(Sarawak),旧译砂--朥越、砂--勞越、砂羅越或砂--捞越,簡稱砂或砂州,马来语又稱作“犀鸟之乡”(Bumi Kenyalang),是马来西亚在婆罗洲领土上两个行政区域之一(另一个为沙巴州),也是全马面積最大的州。砂拉越州在行政、移民和司法制度上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行政区明显不同。地理上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西北,东北与沙巴州相邻,并把汶莱这一独立国家隔成两部分,而其南与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晋市是全州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州内还有美里、诗巫和民都鲁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分布。根据2015年的人口估查,砂拉越州共有2,636,000人。全州的气候类型是熱帶雨林氣候,生长着大片热带雨林,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以许多著名的洞穴系统而闻名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也位于砂拉越州。发源于依兰山脉的拉让江既是该州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来西亚最长的河流;其支流上的巴贡水电站是东南亚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砂拉越州的最高点为2,423米高的毛律山。 在尼亚洞发现了距今四万年前早期人类在砂拉越的居住遗迹。在公元八至十三世纪砂拉越,这一地区与古代中国维持着贸易往来。在十六世纪时这一地区开始受到汶萊帝國(渤泥国)的控制。1841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汶莱手中取得砂拉越(今古晋一带)的统治权,成为了独立的王国,并逐步将版图扩张至今天的范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砂拉越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战后的1946年,砂拉越又被划给英国成为了直轄殖民地,直到1963年7月22日才從英國取得自治權。同年9月16日,砂拉越與北婆羅洲(今沙巴)、新加坡(在1965年被驱逐出联邦)和马来亚联合邦(今马来西亚半岛或西马)组成今天的马来西亚。这一联邦体制的建立受到了邻国印尼的反对,并导致了两国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武装对抗。1966年8月对抗平息后的砂拉越又经历了砂共叛乱,这场叛乱直到1990年才停息。 砂拉越州呈现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和多样化语言。砂拉越州的州元首称作“Yang di-Pertua Negeri”,而其政府首脑称为“首席部长”。砂拉越州的政府架构与西敏制相似,并在国内拥有最早的州議會制度。砂拉越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来语,并没有规定官方宗教。位于古晋的砂拉越博物馆是婆罗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砂拉越还以它的传统乐器而闻名。为期三天的(RWMF)便是在砂拉越州举行。同时砂拉越州也是全国唯一庆祝的地方。 砂拉越州蕴藏着大量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外向出口型,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木材和油棕方面。砂拉越州还有制造、能源和旅游等产业。.

查看 廣府民系和砂拉越

碧山

碧山(Bishan),新加坡中部一個社區,位於大巴窑以北,宏茂橋以南,实龙岗与西,面積大約,主要為住宅區。其命名源自一個名為碧山亭(Peck San Theng)的廣東籍墳場。該墳場於1870年由來自廣州、惠州和肇慶的移民所建立,而新市鎮正正就建築於舊墳場之上。碧山是公教中學及萊佛士書院的所在地。.

查看 廣府民系和碧山

福佬

福佬(即福建人,亦作學佬、鶴佬、河老、河洛)原為广东居民對福建居民的稱呼,對福建人而言,這屬於一個外來名稱。.

查看 廣府民系和福佬

粤海清庙

粤海清庙(英文:Yueh Hai Ching Temple, 潮州話拼音:Wak Hai Cheng Bio,俗称老爷宫),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庙,亦是當地潮帮(潮州人)最早的聚会及议事场所,由义安公司管理。坐落在菲立街(Philip Street,俗称孖庙街)30B号、左侧是漆街(Church Street,俗称五代天宫),靠近新加坡的中央商业区、右侧及后方是华厦;最接近的地铁站是莱佛士坊站。.

查看 廣府民系和粤海清庙

粿条

粿条是潮州人乃至闽南人的食物,是扁条状的稻米制品,和广府人的河粉及客家人的粄条相同或相似宋祝平. .漳州信息超市.天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2009年3月10日.2010年1月13日查阅,也可称为河粉。是华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乃至东南亚一带常见的食物。 在新加坡和香港,有些人依照闽南语的读音将“粿条”音译成“贵刁”。.

查看 廣府民系和粿条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查看 廣府民系和粵劇

粵人

#重定向 廣府民系.

查看 廣府民系和粵人

粵語方言

粵語之下可以划分出多种方言。现行中国社科院出版的方言地图集將兩廣(B13:廣東省、B14:廣西壯族自治區)將粵語分成下列各方言片:.

查看 廣府民系和粵語方言

粵東話

粤東話是客家話舊時在廣東省西部的名稱;在廣西省也是如此,新民族群最早是稱呼自己的语言為“粤東話”,後來纔改叫艾話。.

查看 廣府民系和粵東話

粵民系

#重定向廣府民系.

查看 廣府民系和粵民系

紅龜粿

紅龜粿,又稱紅龜糕。客家語稱之為紅粄或紅印粄。為閩南人、潮州人、客家人、廣東人等節慶祭祀之糯米製食品,流行於福建、廣東、臺灣與南洋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狀貌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以植物葉為墊。類似相關的食品有「紅片糕」、包捲狀,切為小塊一般只作為甜點用。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帶,主要以閩南話(福建話)“Ang Ku Kueh”來稱呼這道糕點。 一般常见的内陷为,花生、红豆、莲蓉。近几年的新口味内陷则有,芝士、黑芝麻等。.

查看 廣府民系和紅龜粿

緬甸華人

緬甸華人(မြန်မာတရုတ်လူမျိုး),簡稱緬華,是指生長於緬甸或移民緬甸的華人。他們是海外華人(華裔)一部分。在人口上,緬甸華人的人口少於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人。儘管官方數字認為緬甸汉族佔緬甸總人口3%左右,但實際數字很可能更高,沒有被統計在內的人包括:混血兒、在清朝因满清镇压而来到缅甸的汉族人後裔、許多為逃避缅族人歧視而瞞報華人身份的緬甸華人、自1990年代以來移居上緬甸的中国新住民(據估計多達200萬,但由於缺乏可靠的人口普查,不算在內。)截至2012年,緬甸華人人口估計為160萬。 緬甸華人是公認的中產階級族群,在緬甸社會各個層面都有很好的代表性。緬甸華人也在緬甸的商業領域發揮主導作用,把持著緬甸經濟,同時也積極融入緬甸當地主流文化。緬甸華人雖然在經濟上取得較大成功,但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緬甸政府的嚴重壓迫。緬甸華人中除了果敢華人以外,其民族身分基本不被緬甸政府承認。此外,擁有華人血統的人在緬甸政治舞台上有很強的影響力,其中包括欽紐、奈溫、等幾位重要的政治人物。 緬甸華人一般分為閩南人(福建人)、廣府人、客家人和云南人。閩粵兩省的僑民佔緬甸華人總數的45%。.

查看 廣府民系和緬甸華人

炒粿条

粿條是潮州人的小吃,也是馬來西亞檳城潮州人的代表性美食,在馬來半島各處的茶餐室、美食中心或路邊攤都可找其踪跡。香港稱作炒貴刁。.

查看 廣府民系和炒粿条

荷万

荷万(Roban)是砂拉越木中省砂拉卓县荷万副县的副县城,位于荷万河(Sungai Roban)和实比拉河(Sungai Seblak)的交界处,临近有许多小河流及小溪。荷万是一座拥有7排店屋小镇,人口只有约550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荷万

華裔泰國人

華裔泰國人(ชาวไทยเชื้อสายจีน)指的是移民到泰國的華裔。今日屬於泰國人的一支,也是一個主要族群,約有850万人(2008年),占總人口的12%,其中相當一部份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地區。.

查看 廣府民系和華裔泰國人

菲律宾华人

華裔菲律賓人(Chinoy 或 Tsinoy),簡称華菲,是指那些具有华人血统并出生及居住在菲律濱的菲律濱籍居民,人数约有110万,多數使用閩台片閩南語。如果把华裔麦士蒂索人(混血族群)也计算在内,菲律宾有超过两成人具有华人血统。.

查看 廣府民系和菲律宾华人

西關口音

西關口音,又稱西關話,是粵語廣州話或稱廣府話的一種子方言(或稱口音),指以往居住在廣州市西關地區一帶的居民(舊街坊)所操粵語之地方口音。粵語以廣州話爲標準,而廣州話以西關口音爲標準。.

查看 廣府民系和西關口音

馬來西亞華語

來西亞華語(Mangdarin)或華文、大馬中文(Mangnese),是馬來西亞華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含有當地特色的華語,使用人數約8百萬。雖然馬來西亞華語是以中國現代標準漢語為基準,但受到當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等的影響,跟中國普通話有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日常口語及用詞上。此外,俗式華語和標準華語有很大的差異,前者為華人社會於日常生活中所用,後者為當地中文(電子)媒體所用。由于马来西亚华语使用的词汇和现今北京规范华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政府以及华人社团成立了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语範),规范当地不正规的华语用词。 基於早期華人先輩下南洋的共同文化和經歷,口語化的馬來西亞華語有不少地方與新加坡華語相似。某些新加坡人取笑馬來西亞華語為聯邦腔華語 ,而馬來西亞人常以使用新加坡華語來反唇相譏。.

查看 廣府民系和馬來西亞華語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廣府民系和香港

香港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在香港一般簡稱為「打醮」,而亦有稱為「安龍清醮」,是一種保平安的祈安醮,用以保境祈陽、許願酬還。香港的太平清醮定期舉行,周期由最短1年以至長達60年,普遍的漁業社區每2年或7年舉行一次,多選在農曆四、五月;而農業社區則每5年、10年或前後10年(9年)舉行一次太平清醮,大多選在農曆十月進行。醮期由一日一夜至五日六夜不等。.

查看 廣府民系和香港太平清醮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史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常住在香港的中國人口接近650萬,佔總人口的91.8%;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 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544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香港人口史

香港語文

香港語文是指在香港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雙方享有同等地位,而香港政府所提倡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兩文指中文和英文;三語指粵語、英語和普通話--->。 粵語是香港最主要的語言。2011年,香港人口有89.5%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其次為「其他中國方言」(4%)、英語(3.5%)、普通話(1.4%).

查看 廣府民系和香港語文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查看 廣府民系和香港歷史

马来西亚私会党

来西亚私会党,指馬來西亞的秘密會社、秘密會黨,均為洪門(天地會、三合会)在海外的擴散與繁衍。早期有著名的义兴公司和海山公司。私会党传入马来亚,也是与中国移民同一时期。根据巴素博士说:“马来亚华人私会党,大体来说,出于天地会分脉,亦称为洪门,也叫做三合。”它們在中国已生存有好几个世纪,原本属于宗教或慈善自助的团体,而在满清时,具有‘反清复明’的政治意识。 此类秘密会社,其入会仪式、伦理规范、人际关系,均类似帮会。.

查看 廣府民系和马来西亚私会党

骑楼

騎樓(veranda,在粵語中亦可引申為「露臺」),東南亞閩南話称为五脚砌(源自馬來西亞華人對騎樓的稱呼),閩南语泉漳話稱亭仔跤(或作亭仔腳,台羅作tîng-á-kha),客家話稱店亭下,是一種外廊式建築設計。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 在華人地區,騎樓具有浓厚的華南特色的建筑設計,用於店屋建築。现时華人地區的骑楼一般地下(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騎樓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 由台灣數次大地震後的建築倒塌分析,騎樓對建築抗震可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結構設計妥當則可避免。.

查看 廣府民系和骑楼

贛語

贛語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亦稱贛話,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中北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公用語。使用贛語的人口大約在4800萬,約佔中國人口的4%左右。 贛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贛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贛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吳贛語下有數支贛語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贛語的地位都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贛語可分為九片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贛語內部的各方言具有较多共同特点。 贛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查看 廣府民系和贛語

越南華人

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华族为823,071人(占越南总人口0.96%);199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华族为862,371人(占越南总人口1.1%),十年间将近减少四万人。根据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按各民族人口数量排名,华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

查看 廣府民系和越南華人

黃亞福

黃亞福,SMJ(Wong Ah Fook,),是馬來西亞柔佛州著名的港主和企业家,原籍为广东台山县,字彥廷,號甫田。原名黃福基,在南洋通稱黃福或黃亞福。于1854年移居至新加坡,原為一名木匠,过后发展成橡胶种植园主及建筑商,并成为柔佛州政府的主要建筑承包商。他与苏丹阿布峇卡和皇后花蒂瑪(黃亞嬌)的关系很好,新山的许多历史建筑物都是他承建的,包括柔佛大皇宫和新山监狱。因曾承包柔佛蘇丹王宮工程,而獲蘇丹頒發柔佛王室效忠勛章。在新山創辦柔盛公司、柔盛餉碼和謙源公司。.

查看 廣府民系和黃亞福

黄乃裳

乃裳(平话字:Uòng Nāi-siòng,),原名久美(也有写作玖美、九美),字绂丞,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福建福州闽清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人,基督徒。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黄乃裳在基督教美以美会服务多年,又曾参与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以及后来建立中華民國的辛亥革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革命家。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侨领,曾率领福州移民开垦马来西亚砂拉越的诗巫(新福州),诗巫的福州族群繁衍至今。.

查看 廣府民系和黄乃裳

龙岗区

龍崗區是深圳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深圳東部,辖区总面积388.59平方公里(不含大鹏新区),常住人口為 205.24萬,其中户籍人口47.72万。龙岗是2010年深圳市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范围之前,位于经济特区之外的两个的市辖区之一,另外一个为宝安区。1993年宝安县撤县设区时,龙岗区的辖区范围还包括今日的坪山区和大鹏新区。目前龙岗区内已建立对所大学,成为深圳市的教育新区。.

查看 廣府民系和龙岗区

龙门县

龙门县是广东省惠州市的辖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3°48'26″至114°24'58″,北纬23°20'6″至23°57'50″之间,东南与河源市东源县、惠州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毗邻,北与韶关市新丰县相连。东江支流——增江上游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95平方千米,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 龙门县是中国第一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158.64亿元。.

查看 廣府民系和龙门县

茨厂街

茨厂街(Jalan Petaling;Petaling Street)是一个坐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唐人街。它以售卖手表、衣服和首饰闻名,亦有地道小吃。除此之外,它也是国内、国外游客必到的观光点。 茨厂街一帶有很多出名的餐馆和小贩中心,售卖本地出名的福建炒面,烧鱼,叻沙及咖哩面。小贩们多以华人为主,其他种族包括印度人,马来人和孟加拉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茨厂街

茶山镇 (东莞市)

茶山鎮,是东莞市下辖的32镇区之一;按照东莞的说法,茶山位于埔田片。茶山鎮雖有“茶山”之名,卻是一个没有茶叶出产的地方。.

查看 廣府民系和茶山镇 (东莞市)

閩南裔臺灣人

閩南裔臺灣人(Hoklo Taiwanese)是臺灣最大的族群,泛指擁有漢族閩南人血統並承襲且認同閩南文化的漢族臺灣人,其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為中華民國國語及臺灣閩南語。在臺灣人的組成中,祖籍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以及漳州的人數超過四分之三,其餘為廣東省海陸豐的海陸豐人以及潮汕移民後裔。 由於閩南語讀寫方法、文化認同與意識形態的不同,對於自我族群和使用語言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今日的臺灣閩南人若以中華民國國語自稱,多慣用「臺灣人」、「閩南人」、「本省人」等用法。桃園市政府使用閩南人一詞,並舉辦桃園閩南文化節。若以臺灣話自稱時,多以臺灣儂(Tâi-uân-lâng)、河老儂(Hô-ló-lâng)或本省儂(Pún-síng-lâng)自稱。儘管如此,隨著族群對立的消弭以及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無論國語或閩南語,走向自我認同為「臺灣人」的趨勢愈漸主流。至於語言方面,多數臺灣人多以臺語(Tâi-gí/Tâi-gú)或臺灣話(Tâi-uân-uē)自稱,在國語意境裡也會以閩南語稱呼之。 一般而言,在提及臺灣閩南人或閩南裔等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閩南移民後裔,通常歸類在外省人的行列中,如文學家林語堂等;不過,廣義而言,後者也是閩南裔的臺灣人。.

查看 廣府民系和閩南裔臺灣人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查看 廣府民系和闽南语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查看 廣府民系和闽南民系

邦戛

邦戛(印尼語:Pemangkat)是印度尼西亞西加里曼丹省三發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三發縣西南部,距山口洋市30公里,距三發縣的縣治三發鎮50公里。.

查看 廣府民系和邦戛

鄭一嫂

鄭一嫂()原名石陽,乳名香姑,又稱鄭石氏,清朝著名女海盜。鄭一嫂本是妓女,可能是蜑家出身,嫁給鄭一後成為海盜,世人遂稱她為「鄭一嫂」。鄭一死後,由鄭一嫂領導紅旗幫海盜。後來又改嫁給鄭一的契子張保仔。她在西方得到的關注比在中國多。.

查看 廣府民系和鄭一嫂

老撾華人

老撾華人,是分布在老撾的海外華人社群,佔老撾人口2%。他們主要分布於萬象、豐沙灣、瑯勃拉邦、巴色。 老撾華人主要是廣府人、潮州人、客家人、廣西人、雲南人和四川人,多數是十九世紀從華南移民到此(雲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說西南官話、潮州話、客家話和粵語。 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老撾的巴特寮夺取政權。在此期间,老挝跟随越南的排华政策,迫使许多老撾華人逃往泰國和美國。 如今眾多的中國内地華人移居老撾經商,使得華人人口回升了好几倍。許多華人也參與基礎建設,其中包括曾在萬象舉行2009年東南亞運動會的場館。 老挝华人主要信仰佛教,多為漢傳佛教,少數上座部佛教。.

查看 廣府民系和老撾華人

陰間

間,又稱幽冥、陰司、陰府,或又稱幽都,是神話和宗教中的概念,指人死後居住的世界。.

查看 廣府民系和陰間

陈芳

芳(Chun Afong,)字国芬,广东省香山县黄茅斜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人,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华侨商人,夏威夷王国贵族。.

查看 廣府民系和陈芳

柬埔寨華人

柬埔寨華人指的是移民到柬埔寨的華人及混有華人血統的柬埔寨人。在高棉語中,Khmer kat Chen(ខ្មែរកាត់ចិន)用於混合柬族和華人血統的人,Khmer Chen (ខ្មែរចិន) 表示在柬埔寨出生的華人。1960年代末及1970年代初,柬埔寨華人是柬埔寨最大的少數民族;估計有42.5萬。但到了1984年,有華人血統的柬埔寨人只剩下61,400人了,由於戰爭、經濟及恐怖統治的因素使柬埔寨華人移民。 儘管柬埔寨人口相對較少,但柬埔寨華人比例過高,使柬埔寨社會的出現對華人的排斥,導致“純粹血統”的柬埔寨人的怨恨與徹底的歧視。 柬埔寨華人在柬埔寨工商界以及柬埔寨的政治界上扮演領導角色。在柬埔寨經濟中也有相當大的份量,許多柬埔寨華人在柬埔寨銀行業中特別有影響力,在貸款和商店企業普遍存在。.

查看 廣府民系和柬埔寨華人

東區 (香港)

東區(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到小西灣,2016中人口有555,034人,其中七成祖籍閩南,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查看 廣府民系和東區 (香港)

槟城

槟城(Penang;Pulau Pinang) ,亦称槟州,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属之一,位于马来亚半岛西北侧。以槟威海峡為界,槟城分成槟岛和威省两部分,其中威省的东部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而槟岛西部则与印尼苏门答腊岛隔马六甲海峡相对。 槟城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颇高,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重镇之一。1786年设立的首府乔治市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都会区,并于2008年同马六甲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受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获世界级城市评为自足级(Sufficiency Level City)城市。.

查看 廣府民系和槟城

毛里求斯华裔

毛里求斯华裔,或称华裔毛里求斯人,是指生活在毛里求斯的华人。毛里求斯华裔在毛里求斯总人口中占3%之多。.

查看 廣府民系和毛里求斯华裔

民系

民系,为中国特有詞彙,指一个民族或族群内部的分支,用以依各地方言、文化与風俗的关系來分類中國各民族的內部族群。每個民系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方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民系的认同一般有三个标准:方言、文化、地域,其中方言认同只可以算作一种狹義的文化认同。.

查看 廣府民系和民系

汶萊華人

汶萊華人人口約5萬人,約佔文莱人口9%,大多數是福建閩南人(廈門、金門閩南人为主),當中以福建金門籍居多,約佔80%,其次为廣東人、客家人、潮汕人、海南人、興化人等。通用語為閩台片閩南語(福建話)及籍貫漢語。華人大多活躍于當地商界,對當地商業具有重要地位。.

查看 廣府民系和汶萊華人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廣府民系和汉族

河源市

河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部与梅州市、汕尾市交界,南部与惠州市毗邻,西部与韶关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是为“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的粤东北交通枢纽。 河源市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客家先民的始源地,而水面面积达370平方公里的万绿湖位于境内,故被誉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河源市总面积15642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295.35万。.

查看 廣府民系和河源市

泉漳片

泉漳片 ,也稱為泉漳閩南語、泉漳話、漳泉話、闽台片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是闽语系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闽南地区和臺灣地区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廣東海陸豐、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或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的語言之存在。.

查看 廣府民系和泉漳片

港籍加拿大人

港籍加拿大人又稱加拿大港人,是祖籍香港或先輩來自香港的加拿大公民。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有最大的一潮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主要原因為對1997年香港回歸的疑惑和憂慮,他們也通常被認為是華裔加拿大人的一個群體。 大多數的港籍加拿大人是華裔,特別是廣府人、客家人、閩南人和廣府民系台山人,但有些選擇不認同自己為華人。 加拿大是海外港人的第一大聚居地,其次是美國。眾多港籍加拿大人持有多重國籍(尤其是加拿大護照、香港特區護照、英國國民(海外)護照)。1997年以來,有些港籍加拿大人迴流香港,並繼續在香港生活。2014年,香港卻是亞洲最多加拿大公民的城市,總共約有30萬來自不同種族背景,有加拿大籍的住民。 在加拿大,大多數的港籍加拿大人住在大多倫多地區和大溫哥華地區。.

查看 廣府民系和港籍加拿大人

港籍澳大利亚人

港籍澳洲人是祖籍香港特別行政區、先輩來自於現在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來自1841年至1997年的英屬香港的澳洲人。許多港籍澳洲人具有澳洲和香港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查看 廣府民系和港籍澳大利亚人

港澳地區

港澳地區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與澳門的合稱,兩地相距63公里,隔珠江口相望,由於地理位置、歷史和文化相近而經常被相提並論。 兩地在近代曾分別成為大英帝國和葡萄牙帝國的殖民地;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中葡聯合聲明》,兩地主權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並採行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同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由於香港與澳門關係及交流密切、而澳門文化受香港文化影響深遠,港澳兩地的文化差異不大,澳門粵語受香港粵語影響,接近香港口音(港式粵語),在澳門亦通用部份香港特色的詞彙,如建制派、泛民主派這些香港政治術語,亦影響澳門媒體跟隨使用。另因港澳兩地與台灣皆使用正體中文,中華文化、西方文化與民主化程度較接近,因此也有港澳台地區的用法。在地理位置上,港澳則與廣東省會廣州相近,因此也有粵港澳地區的用法。 香港的面積、人口、經濟規模比澳門均有比較性的差異,兩地制度和居民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在語文和法律上,「港澳」或「港澳地區」是無法分別指出香港與澳門之間意義和層面,而英文中更沒有「港澳」簡寫,亦不符合慣常用語。香港境內媒體一般書寫兩岸三地表示自己官方的代表性。此外,若簡稱「港澳」或「港澳地區」,這會讓人誤解兩地在地理上相連,香港與深圳市地理相接,澳門則和珠海市相接。.

查看 廣府民系和港澳地區

清溪镇 (东莞市)

清溪鎮是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一个乡镇,亦雅称鹿城。位于东莞市东南部,與深圳、惠州接壤。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3万人,非户籍人口35万人,本地戶籍居民主要為客家人。歷史上,由於該鎮地處四面環山之盆地,因而較為偏遠落後。自改革開放後,該鎮發展訊速,經濟以外向形製造業為主,2009年該鎮國民生產總值(GDP)達138.3億元人民幣。清溪镇在2005年全国千强镇中名列第45位。其後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全國政協委員劉家琛提議將清溪鎮劃入深圳,發展成產業轉移和工業後勤基地,使深圳有足夠土地空間。文化方面,清溪鎮於1999年2月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麒麟舞之鄉。.

查看 廣府民系和清溪镇 (东莞市)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查看 廣府民系和清明

漢語書面語

漢語書面語是由用來表述漢語的漢字所組成的。漢字並不使用任何的字母或者音節文字,相反地,漢語使用的是语素文字:一個漢字用於代表口語上的一個音節,本身可以是個單詞,亦可以是多音詞的一個組成漢字。漢字通常是由代表物體、抽象事物Wieger.

查看 廣府民系和漢語書面語

澳大利亚华人

澳大利亚华人(亦稱為澳籍華人、澳洲华裔、华裔澳大利亚人,Chinese Australian),特指具有汉族血統的澳大利亚公民。 澳大利亚華人包括來自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中華民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世界各地的華人第一代移民群體以及他們的後代。目前華人華裔族群為澳大利亚最大的少數民族之一,約佔據總人口比例的4.9%。大多數澳大利亚華人居住在澳洲東岸的大都市,包括悉尼和墨爾本。.

查看 廣府民系和澳大利亚华人

澳門人

澳門人,通常是指澳門居民,而並不取決於其種族或國籍。.

查看 廣府民系和澳門人

月梁

月梁是大木作构件之一,為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传统建筑中梁的一种基本类型。汉代称虹梁,宋代开始称月梁。其特征是梁的两端向下弯曲,梁面弧起,形如彩虹或月牙,故而得名。可分为平梁、乳栿、剳牵等。月梁造八架椽屋是宋《营造法式》的厅堂基本形式,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建筑少用,而岭南建筑和江南一带厅堂则常用。 在岭南广府地区,用于正立面的月梁在清朝后期衍变出一种叫做虾公梁的麻石构件,遂成为广府地区近代祠堂庙宇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其他地区也有造型类似的梁,譬如吴地的贡式梁。.

查看 廣府民系和月梁

海外華人語言

海外華人使用的語言除了現代標準漢語及各種漢語外,也會使用居住國的當地語言。西方國家早期的華人社群通常使用粵語,隨著使用普通話的華人新移民越來越多,普通話在華人社區越來越普遍,但仍然不是優勢語言;在東南亞,南方漢語(主要為閩、粵、客)則最常被使用。West (2010), pp.

查看 廣府民系和海外華人語言

海山公司

海山公司,早期传说源自洪门(天地會)組織,主要活動在南洋特别马来西亚。1799年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正式成立以客家人为主的帮派。后来其实力跨到整个马来亚及新加坡。 其主要敌对帮派就是广府人为主的义兴公司。早期马来半岛各王朝的统治者苏丹及王侯曾拉拢海山公司助战,另一方就会寻求义兴公司。所以其军事实力不容忽视。在1832年有记载英国军官Thomas John Newbold (1807-1850)指出:“他们自称“公司”来招募或强迫马来亚定居的华裔加入,慢慢累积为强大战力的反政府组织(这里指政府的是中国的清朝)。而当中他们在马来西亚主要通过贿赂,威胁造谣,有时甚至通过公开暴力达到其目的。甚至一些统治者甚至会招募这一些组织为佣兵或官员。” 新加坡、马来西亚秘密会社的形成众所周知,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秘密会社是中国天地会的分支,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新加坡,秘密会社引发的格斗最初发生在1824年,莱佛士的私人秘书,著名马来作家文西阿都拉,于1824年冒险参观新加坡市郊外“天地会”的入会仪式。海峡英殖民政府在1825年,就发现:“义兴”、“海山”、“合成”、“华生”四个秘密会社。 初期的秘密会社总部设在槟城,并在马来半岛各地有着他们的支部。其中以森美兰的双溪芙蓉、霹雳的拉律、雪兰茨的芦骨,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吉隆坡、加影等地最为重要。因为这些地区在19世纪是锡米产地,不少华籍矿工是“义兴”和“海山”的党员。而锡矿主大部分是这两个派别的中坚分子。19世纪,霹雳的“”,甲必丹叶亚来的开辟吉隆坡,都经过了一场又一场的会党大格斗。 尽管新马两地秘密会社是在地社会的一部份,与中国天地会肯定存在异同。不过,中国天地会对东南亚秘密会党的影响仍极其巨大,从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到帮派礼仪、暗语、腰凭,在新马两地秘密会党无不受到天地会影响。例如组织方面:总部有主帅、香主。大哥、二哥。分部有总理、先生、先锋、红棍、管花(包括才富)、铁板草鞋。早期的义兴公司现称~老义兴(洪门正二房洪顺堂人),海山公司现称~老海山(洪门正三房家后堂人)的组织有白扇先生、红棍以及草鞋等几个等级。白扇在组织里的地位最高,主持开坛仪式。海山派客家私会党属于天合会(也许是取自天地会与三合会),在新加坡的总部设在海山街(即),打着“海山公司”(Hai San Kongsi) 四个大字招牌。当时还有其他的大型私会党包括福建帮义福、客家帮洪家等,帮派间的利益冲突与暴力械斗,就这样延续两个世纪~(1)白扇,(2)红棍,(3)草鞋 再如新马早期的秘密会社腰凭,也保留了歌谣暗语:“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认团员时。”.

查看 廣府民系和海山公司

斯里蘭卡華人

斯里蘭卡華人,是指在斯里蘭卡出生或生活的全部或部分華人血統的斯里蘭卡人。他們可追溯到17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遷徙到斯里蘭卡的華人是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客家人和廣府人和來自湖北和山東的其他漢族移民。他們的人口很少,估計約為3500人。 斯里蘭卡人,主要是僧伽羅族婦女與華人男子之間的通婚非常普遍,他們採用了文化,語言並融入斯里蘭卡更廣泛的社會。大約80%的斯里蘭卡華人居住在首都科倫坡,主要從事牙科,紡織品貿易零售,酒店和餐飲業。過去,由於政治動盪,一些年輕一代斯里蘭卡華人離開了國家。此外,相當數量的斯里蘭卡華人有時也遷移到其他國家,如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

查看 廣府民系和斯里蘭卡華人

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人口,大约有超过560万人,其中的常住人口中30%以上是外国籍公民。在新加坡公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华人,也是世界上除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唯一地區。2009年,在本地居民(本国公民及永久居民的總稱)中,新加坡華人占74.2%(泉漳閩南人約佔華人的43%,潮州人約21%,廣府人約14%,客家人約3%),马来人占13.4%,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9.2%,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3.2%。.

查看 廣府民系和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華人

新加坡華人是指出生在或者移民到新加坡、并持有新加坡公民權或居留權的漢族人士,也稱「新加坡華裔」或「華裔新加坡人」)。 2010年,新加坡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的74.1%,约4个新加坡人中就有3个是華人,是新加坡人口当中最大的族群。新加坡共和國是大中華地區以外,世界上唯二以漢族佔人口多数的國家。 今日的新加坡華人因为受英文教育的关系和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一般会先認同自己为「新加坡人」,而后才是「華人」,普遍上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華僑」。 土生華人在新加坡華人整体中佔的比例非常小,而这个族群有被主流華人同化的趨势。.

查看 廣府民系和新加坡華人

新加坡華語

新加坡華語或華文、中文,是指新加坡華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含有當地特色的現代標準漢語变体。是除了英語、馬來語和泰米尔语之外的新加坡官方語言之一。 新加坡華語可以分成兩種形态:新加坡標準華語和新加坡式華語。這兩種對於一位精通中文的人士很容易辨別。新加坡標準華語主要是使用於較為正式的場合,並且可以在新加坡華語傳媒聽到,也是新加坡學校裡所教授的一般語言形式。新加坡式華語則是一般新加坡華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口语化华语,這種漢英混合式的非正式口语通常加雜了大量的英語、其他闽粤方言和馬來語詞彙句子。 新加坡華語是自1979年講華語運動之後才在新加坡華人圈中廣泛的使用開來。一般而言,新加坡的華語是繼英語之後在新加坡第二廣泛使用的語言。由於在新加坡使用甚廣,華語已取代新加坡福建話成爲新加坡華人之間的通用語。隨著中國大陸21世紀的經濟崛起,華語在新加坡已被視爲有更大的重要性,並且有顯著上升的趨勢。2010年,通曉兩種(英語和華語)語言或以上的新加坡人有上升的趨勢。 隨著近幾年中國移民大量的湧入新加坡,新加坡華語已逐漸向中國大陸的普通話靠攏。。現今的新加坡華語仍在自己基礎環境下繼續發展,其主要影響來自普通話、中華民國國語及英語。.

查看 廣府民系和新加坡華語

新加坡飲食

由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新加坡飲食反映出新加坡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多樣性,來自中國、印尼、印度、土生華人、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緬甸,以及來自十九世紀英國所帶來的西方移民傳統(特別是英語和一些葡萄牙語影響的歐亞,被稱為基斯)所產生的相互影響,為百年文化彼此交融、互動而成的產物。 各族群除了帶來原有的飲食文化外,彼此之間也互相影響,甚至融合出新的特色。在新加坡的小販攤檔中,即可見得此一現象:華裔廚師受到由印度文化的影響,可能會嘗試多樣化的調味品及配料,如羅望子、薑黃和酥油;而印度廚師則可能提供炒麵等菜。隨著來自各種不同國家的影響,它足以顯示全球化的現象,進一步影響新加坡的飲食習慣與料理方式。.

查看 廣府民系和新加坡飲食

新山歷史

新山自1846年由陳開順率領逾大量潮州籍農民抵達陳厝港開墾種植胡椒及甘蜜,便是新山開埠之始。之后新山於1855年,即柔佛天猛公王朝統治時期正式開埠,但仍稱原稱丹絨布蒂裡,1858年天猛公達因·依布拉欣登基後才命名為該地為依斯干達布蒂裡。 由於早期華人多由汕頭南下至此,且多為潮州籍貫,因此新山亦被稱作為「小汕頭」。现今的新山是马来西亚柔佛州首府及最大城市,其所属的新山县也发展成一座拥有两个市政厅规格(依斯干达公主城),一座市议会(巴西古当)的发达县份,之前的古来副县也于2008年自立新县。.

查看 廣府民系和新山歷史

方言字

方言字,是用來書面表達漢語族中非现代标准汉语所用于记载其特有语素的专门漢字。一般对于非其使用区的人而言是生僻字。.

查看 廣府民系和方言字

拾骨葬

拾骨葬,俗稱「撿骨」,在香港稱為「執骨」。是一種二次葬的埋葬方式,在遠古的百越族已採用,見於中國南方、琉球、東南亞部份地區、馬達加斯加等地,現時闽海人(闽南人、闽东人)、廣府人、客家人、琉球人仍使用這種特殊的葬禮方式。 這種葬儀被認為是移民文化有關,遷徙者可將先人遺骨帶回故鄉籍貫地或新的居住地。 在漢族有拾骨葬習俗的文化中,未滿十六歲且未結婚的死者,視為兒童,不必撿骨。.

查看 廣府民系和拾骨葬

曼哈頓華埠

華埠(俗稱中國城或唐人街)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一個地區。 1980年代後,此地區已經超過舊金山中國城成為西半球最大的唐人街。 從中國人的構成在纽约和布魯克林最迅速增長的人口。.

查看 廣府民系和曼哈頓華埠

怡保

怡保(Ipoh,ஈப்போ),是马来西亚霹雳州的首府,隶属于怡保市政厅。其面积为643平方公里,人口于2010年为737,861。该市西北临江沙,东临金马仑高原,南临金宝,西南临华都牙也。怡保距离吉隆坡180公里,槟城州乔治市则有123公里。 怡保于1988年成为继乔治市和吉隆坡之后,马来西亚第三个获得“市政厅”的地方政府。怡保市位于近打河流域,故周边城市带得名近打谷都会区。该都会区是马来西亚国内仅次於吉隆坡(巴生谷)、檳城(大槟城)、新山(新山都市圈)后的第四大都市人口聚集地。怡保因四周被岩石山岭环抱,故有「山城」之称;也因怡保曾是马来西亚主要产錫礦的地方,因此也被稱作「錫都」。 怡保也被孤独星球选为2016年亚洲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并为马来西亚唯一一个入选的城市,位于第六名。.

查看 廣府民系和怡保

亦称为 广府,广府人,广西地区之广府民系,桂地广府人。

粵劇粵人粵語方言粵東話粵民系紅龜粿緬甸華人炒粿条荷万華裔泰國人菲律宾华人西關口音馬來西亞華語香港香港太平清醮香港人口香港人口史香港語文香港歷史马来西亚私会党骑楼贛語越南華人黃亞福黄乃裳龙岗区龙门县茨厂街茶山镇 (东莞市)閩南裔臺灣人闽南语闽南民系邦戛鄭一嫂老撾華人陰間陈芳柬埔寨華人東區 (香港)槟城毛里求斯华裔民系汶萊華人汉族河源市泉漳片港籍加拿大人港籍澳大利亚人港澳地區清溪镇 (东莞市)清明漢語書面語澳大利亚华人澳門人月梁海外華人語言海山公司斯里蘭卡華人新加坡人口新加坡華人新加坡華語新加坡飲食新山歷史方言字拾骨葬曼哈頓華埠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