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廖暉

指数 廖暉

廖暉(),廣東省惠州市惠阳区人,生於香港。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毕业。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二至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连任六届。第十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42 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校友列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党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廖姓廖仲恺廖承志張曉明彭清华何香凝北京101中学刘延东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王光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香港2006年10月香港2006年4月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高干子弟魯平郭东坡陈宗兴惠州市曾敏傑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2010年10月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以下以姓氏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同字母按政治排名)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副国家级官员)的姓名(正国级领导人加粗)、性别(缺省为男性)、民族(缺省为汉族)、政治面貌(缺省为中共党员)、正副国家级职务(国家级正职加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新!!: 廖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是中共中央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外事工作。.

新!!: 廖暉和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廖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简称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或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设置的重要职务,属国家级副职领导人。.

新!!: 廖暉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238人,任期为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新!!: 廖暉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237人,任期为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新!!: 廖暉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党组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党组(简称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或中共全国政协党组),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成立。.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党组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204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於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175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於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210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193名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會議的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當時全國8,260萬名黨員。.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198名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189名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廖暉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廖姓

廖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2位。廖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第61位(2006年數據),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

新!!: 廖暉和廖姓 · 查看更多 »

廖仲恺

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以字行,籍贯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城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中國國民黨革命元勳之一,國民黨改革派人物。當孫文於1923年1月和蘇聯發表聯合聲明後,廖仲愷被孫文派往莫斯科進行更進一步協商,同時蔣介石也被送去學習蘇聯政治和軍事制度。1925年被刺殺身亡。.

新!!: 廖暉和廖仲恺 · 查看更多 »

廖承志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华,中國廣東惠陽人。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中國共產黨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家。 1949年前多數时间在国统区工作,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国共产党党团书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長等职,参与长征,曾七次被捕,七次獲釋;1949年後,历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等职。長期是中国共产党海外統戰工作負責人。廖承志是中國战后中日关系、人民外交及对港澳、對臺、僑務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新!!: 廖暉和廖承志 · 查看更多 »

張曉明

張曉明(),江蘇泰興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曾任廖晖秘书。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成員,現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

新!!: 廖暉和張曉明 · 查看更多 »

彭清华

彭清華(),湖北大冶人。男,汉族。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湖南大学工业外贸专业在职研究生工学硕士学位,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管理学博士学位。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共中央委员。曾經任职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現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新!!: 廖暉和彭清华 · 查看更多 »

何香凝

何香凝(),中國女性革命家、政治家、妇女运动先驱,国画家,号双清楼主,籍貫廣東省南海县(今广州市荔湾区东漖棉村),生于香港,中国国民党改革派元老。 何香凝是廖仲恺的夫人,二人均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何香凝提倡男女平等,并组织了中国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1925年,廖仲恺遇刺,这使得何香凝在接下来的20年中远离党派政治,但仍积极组织支援抗日战争。1948年,何香凝参与共同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众多高阶政府职务。 何香凝是岭南画派著名画家,作品被中国邮政发行的特种邮票采用。何香凝美术馆收藏、陈列及研究何香凝的书画作品。.

新!!: 廖暉和何香凝 · 查看更多 »

北京101中学

北京一零一中学(Beijing 101 Middle School,简称101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南侧,是北京市示范高中。现校址原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当时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于1951年迁入。学校紧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距中关村约1.5公里。学校现在同时拥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供12至18岁的青少年就读。另外在双榆树、上地、温泉镇和怀柔共有4所分校。.

新!!: 廖暉和北京101中学 · 查看更多 »

刘延东

刘延东(),籍贯江苏南通,生于江苏淮安;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毕业,法学博士。196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七、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继邓颖超之后,中共第二位连任的女政治局委员。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也是国务院历史上第四位女副总理。2015年4月30日担任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新!!: 廖暉和刘延东 · 查看更多 »

党和国家领导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术语。该词用于国内领导人时,是一个指称中央层面具有特定职务及级别的高级领导人的政治术语,常见于中国内地的媒体报道和官方公文中。.

新!!: 廖暉和党和国家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侨办或国侨办,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对外加挂的牌子,為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管理侨务行政事务,负责拟订侨务工作政策和规划的機構。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成立。1978年改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统战部合併並保留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新!!: 廖暉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港澳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与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務。中央纪委驻港澳办纪检组同時兼管港澳两个中央政府聯絡辦的紀律檢查工作。.

新!!: 廖暉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王光亚

王光亚( ),江苏阜宁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书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等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新!!: 廖暉和王光亚 · 查看更多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2970人,任期從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

新!!: 廖暉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2977人,任期从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新!!: 廖暉和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2978人,任期從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

新!!: 廖暉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廖暉和香港2006年10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廖暉和香港2006年4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80年代為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而成立的機構。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在1997年移交主權,並實行「一國兩制」。中國政府開始籌備編訂作為香港憲法的《香港基本法》。1985年4月,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議決成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1985年6月10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名單,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於7月1日正式成立,開始起草工作,並委任59名委員,包括23名香港委員和36名大陸委員。 1985年12月,為收集香港各界對基本法的意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共委任180名成員。在1988年4月及1989年2月舉行兩次公眾諮詢,聽取市民對《基本法》草案的意見。 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事件後,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的李柱銘和帶領聲援天安門學運的司徒華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而以“不為一個盡失人心的政府做事”為由一起退出起草委員會,查良鏞、鄺廣傑亦退出起草委員會。費彝民、郭棣活、賈石、錢昌照等四名委員於任內逝世。 《基本法》起草工作歷時四年零八個月,1990年2月完成起草工作。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經由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通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基本法》開始實施。.

新!!: 廖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 (15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或者香港特區成立十五週年、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是在香港回歸中國15週年(即2012年)期間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統籌,政府官方、民間所舉辦的活動總稱。.

新!!: 廖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 · 查看更多 »

高干子弟

干子弟狭义上又被称之为「高干子女」,在民间亦常被称为「红色贵族」、「红二代」、「红三代」;目前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部、军)级以上党、政、军队、企业的高阶官员们(高级干部)的子侄、女儿和女婿、孙辈们,始自中国大陆从共产党建政以来,以和统治阶层有血缘关系进而谋取了重要职位的人群。.

新!!: 廖暉和高干子弟 · 查看更多 »

魯平

魯平(),中國前政治人物,祖籍四川閬中,曾經擔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及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祕書,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前任主席。.

新!!: 廖暉和魯平 · 查看更多 »

郭东坡

郭东坡(),江苏省江都市宜陵镇沙王村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系毕业。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等职。.

新!!: 廖暉和郭东坡 · 查看更多 »

陈宗兴

宗兴,河南正阳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4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该党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副主席。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西北大学校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

新!!: 廖暉和陈宗兴 · 查看更多 »

惠州市

惠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北连河源、韶關,东接汕尾,西邻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东端,南海大亚湾北部。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祖籍惠州的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對惠州人來講,自家有親戚在香港十分尋常。 惠州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高科技產业、服務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高科技產业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总投资额730多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石化项目在惠州的兴建和投产,使惠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新!!: 廖暉和惠州市 · 查看更多 »

曾敏傑

曾敏傑()香港义工,於北京創立「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27日前往青海玉树为当地学生运送过冬棉衣、教具等物资途中不幸因车祸罹难,終年35歲。 曾敏杰的精神獲公眾高度評價。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政協副主席廖暉,均作出哀悼及慰問。香港特區政府向他追頒嘉許狀。.

新!!: 廖暉和曾敏傑 · 查看更多 »

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于1985年9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完成了“七五”计划的制定、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外只有1955年、1985年分别召开过全国代表会议,目的是解决重大问题。.

新!!: 廖暉和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 查看更多 »

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

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之一,在2003年7月1日舉行,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籌辦,目的主要是為反對《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大會呼籲參加者穿黑衣出席。當日遊行的規模超出原先各界預料,主單位公佈共500,000人參加這次遊行,警方統計從維園正門出發的人數則是350,000。而司徒華回憶錄《大江東去》指出香港政府當天用了直升機點算遊行人數,數字為675,000人。.

新!!: 廖暉和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 · 查看更多 »

2010年10月澳门

没有描述。

新!!: 廖暉和2010年10月澳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廖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