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廈村鄧氏宗祠

指数 廈村鄧氏宗祠

廈村鄧氏宗祠,又名元朗鄧氏宗祠、友恭堂,是香港一座祠堂建築,位於新界元朗廈村,將於2008年2月1日聯同其鄰接的禮賓樓和友恭學校,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目录

  1. 11 关系: 厦村友恭學校屏山鄧氏風水里香港2007年12月香港法定古蹟列表香港教育史鄧氏宗祠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新界新界五大氏族

厦村

--(Ha Tsuen),或稱厦村鄉(Ha Tsuen Heung),坊間俗寫成「廈村」,位於元朗區西部,東面是天水圍新市鎮、南面是洪水橋、北面是流浮山。厦村與屏山、十八鄉、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與「廈」(即頂部有沒有一點之分)爲相通異體字,厦村村民傳統使用沒有一點的「--」字,不過由於在繁體中文中,有一點的「廈」爲正字,故此香港政府和村外人多使用「廈」字進行表述,在政府地圖以至是道路命名等都寫作「廈村」而非「--」,但如果要尊重鄉村傳統,應當寫作「--」。.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厦村

友恭學校

友恭學校是附屬廈村鄧氏宗祠的一座傳統學校建築,位於新界元朗廈村,於2008年2月1日聯同祠堂和其鄰接的禮賓樓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友恭學校

屏山鄧氏

屏山鄧氏是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中,新界鄧姓之一,族人原居於江西吉安,自北宋初期,屏山鄧族的始祖鄧漢黻就由江西吉水縣遷往廣東,定居於元朗屏山鄉。 相傳屏山鄧氏乃黃帝第廿七傳孫曼之後裔。曼被商王封於河北蔓口(今河北省伊川市河北岸一帶),是為蔓侯,賜蔓姓。後又改封為鄧侯,建立鄧國,以鄧為氏。此為鄧姓之起源。四十七世祖鄧禹於西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出生,爵至高密侯,官拜太傅,諡為「元侯」。現時屏山鄧氏宗祠之門聯「南陽承世澤,東漢啟勳名」即源於此蘇萬興《坐言集之屏山鄧族》(香港:超媒體有限公司,2008年9月),頁7-12。.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屏山鄧氏

風水里

水--(Fung Shui Lane),或稱廈村風水里景觀廊,坐落於香港新界天水圍新市鎮內,由元朗廈村鄧氏宗祠向東北伸延至后海灣,貫穿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將元朗廈村鄉郊和天水圍市鎮景觀連在一起。.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風水里

香港2007年12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香港2007年12月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刊憲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位於香港島、11項位於九龍、50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8項位於離島。.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教育史

香港的教育情況,從宋代起才有確實史料記載。英國接管香港之初,香港政府教育政策只着重培養殖民地官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口飆升,教育需求隨之增加。在各方壓力下,殖民地政府才首次聘請國際顧問進行教育研究,促成了義務教育的推行。1997年主權移交以後,特區政府着手推行教育改革,卻引起連串爭議。.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香港教育史

鄧氏宗祠

鄧公祠或鄧氏宗祠可以指: 香港:.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鄧氏宗祠

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共公布四批,分别于2003年、2004年、2005年、2014年公布。.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新界

新界五大氏族

新界五大氏族或新界五大族或新界五大家族是指新界原居民中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 他們都在宋明期間,即清朝以前移居現時香港的新界,至今發展至新界多個地方定居。期間五族各自在根據地內建築圍村、祠堂、書室和廟宇等,並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漸發展成大族。其後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覺五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稱他們為「五大族」(The Five Great Clans)。·.

查看 廈村鄧氏宗祠和新界五大氏族

亦称为 友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