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庐州府

指数 庐州府

庐州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巢湖流域,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合肥市及巢湖市部分地区。 元朝时,为庐州路。至正二十四年(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政权改为庐州府。明朝,庐州府属南直隶,领二州:无为州、六安州,六县: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属无为州)、英山县(属六安州)、霍山县(属六安州)。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编户四万八千七百二十,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弘治四年(1491年),户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口四十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九。万历六年(1578年),户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三,口六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八。 清朝初期属江南省,分省后属于安徽省。下辖四县:合肥县(首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以及一个散州:无为州。清代,庐州府与本省的安庆府、凤阳府、滁州直隶州、和州直隶州、六安直隶州相邻,南面隔长江与本省太平府、池州府相望。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庐州府。.

39 关系: 南直隶吴杰 (合肥)合肥城墙合肥县合肥市向文璽太平府 (安徽省)安庆府安廬滁和道安徽历史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徽省安徽省 (中華民國)安徽省 (清)上派镇三河之战庐州文庙廬州廬州路周胜坤呂鳴珂凤阳府六安州六安市六安縣皖中無為軍高汝行魏特琳鳳廬巡撫鳳潁六泗道阮忠植蕭俊德李維源楊行密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朱廷煥明朝行政區劃

南直隶

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永乐十九年后,因废北平布政司,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俗称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南直隶不同于一般承宣布政使司,其本身不属于行政区,范围内的十八府州直接向六部负责。.

新!!: 庐州府和南直隶 · 查看更多 »

吴杰 (合肥)

吴杰,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肥东)人,明朝军事将领。 黔国公吴复之子,嗣父爵安陆侯。曾多次在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从征龙州,立功赎罪。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兵,吴杰帅兵援助真定官军对抗燕王,战於白沟河,违纪,降为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1403年),吴杰子吴璟请求嗣位。正统年间,又多次请求,朝廷都不允许。弘治六年(1493年),吴璟孙吴鐸援诏请求嗣位,明孝宗亦不许。弘治十八年(1505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新!!: 庐州府和吴杰 (合肥) · 查看更多 »

合肥城墙

合肥城墙,又称庐州府城墙,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城区,始建于隋代,到宋代基本定型,1950年代合肥城墙被拆除,原址建为环城路。环城河尚存,现建为合肥环城公园。.

新!!: 庐州府和合肥城墙 · 查看更多 »

合肥县

合肥县,中国旧县名,隋朝之前称合淝县,始建制于秦朝,为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主体。东晋改汝阴县,后改名为合肥县。.

新!!: 庐州府和合肥县 · 查看更多 »

合肥市

合肥市,简称合或肥,有时亦简称庐,别称庐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和最大城市,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环抱巢湖,位于安徽省正中央,分别与东边的滁州市、马鞍山市,南边的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西边的六安市,北边的淮南市相邻。现辖4区4县1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96.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75%。 合肥历史悠久,自秦汉建制已有二千余年,历为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著称。.

新!!: 庐州府和合肥市 · 查看更多 »

向文璽

向文璽(),字國信,湖廣州府夷陵州宜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庐州府和向文璽 · 查看更多 »

太平府 (安徽省)

太平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 春秋時代此地湖泊草丛中鳩鸟众多,被吴国命名为鸠兹,流经此地的长江一段,亦由此别名鸠江。元朝时,为太平路。元末龙凤元年(乙未年,1355年)六月,朱元璋政权改之为府。太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下辖3个县:当涂县(首县)、芜湖县、繁昌县。 清代江南省分立,江苏、安徽各分行省后,太平府与安徽省的宁国府、池州府及江苏省江宁府相邻,与安徽省庐州府及和州直隶州隔长江相望。清代太平府:隸徽寧池太廣道。長江水師提督駐。領縣三:當塗縣、蕪湖縣、繁昌縣。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太平府。.

新!!: 庐州府和太平府 (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安庆府

安庆府,南宋时设置的府。徽州与共是安徽命名的来源。 庆元元年(1195年)升安庆军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省潜山县),景定元年(1260年)移治今安庆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岳西、桐城两县市以南,枞阳县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安庆路。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为宁江府,次年复为安庆府。安庆府下辖6个县:怀宁县(首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清朝时,为安徽省治。安庆府与該省的庐州府、六安直隶州及湖北省黄州府相邻,南面隔长江与本省池州府以及江西省九江府相望。1912年废。 Category:南宋的府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安徽的府 Category:安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19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庐州府和安庆府 · 查看更多 »

安廬滁和道

安廬滁和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中的道。.

新!!: 庐州府和安廬滁和道 · 查看更多 »

安徽历史

安徽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分屬漢地徐、揚二州地域.

新!!: 庐州府和安徽历史 · 查看更多 »

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是中国清朝在其安徽省設立的一承宣布政使司,領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區(今江苏盱眙、江西婺源属于安徽,萧县砀山属于江苏)。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清初屬江南省(江南布政使司),隸屬於兩江總督、江寧巡撫。顺治二年(1645年),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属于淮阳总督。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十八年(1661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四直隶州,驻江宁府。 康熙元年(1662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置安徽巡抚,驻安庆。三年(1664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安徽。五年(1666年),割扬州府、淮安府、徐州改隶江宁右布政。六年(1667年),以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府;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元年(1723年),以两江总督统治安徽、江苏、江西三省。二年(1724年),升凤阳府属的颍州、亳州、泗州三州,庐州府属的六安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亳州降属颍州府。乾隆二十五年(1750年),安徽布政使也从江宁来驻安庆。当时安徽东至江苏溧水;西至湖北麻城;南至江西彭泽、浙江遂安;北至河南鹿邑。广七百三十五里,袤六百六十六里。宣统三年(1911年),3142184编户,16220952口。领八府,五直隶州,四属州,五十一县。.

新!!: 庐州府和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庐州府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中華民國)

安徽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皖」。.

新!!: 庐州府和安徽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清)

安徽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庐州府和安徽省 (清) · 查看更多 »

上派镇

上派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下辖的一个镇,同时为县政府驻地。目前常住人口13.3万人、流动人口7000多人。 该镇原属于庐州府合肥县,1948年底共产党政权设立肥西县,1949年6月正式将县治设在上派河镇。 上派镇拥有安徽省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三岗,安徽省示范高中——肥西中学。上派镇通过206国道北接合肥市。.

新!!: 庐州府和上派镇 · 查看更多 »

三河之战

三河之战,太平天国晚期著名战役之一,太平軍與湘軍在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縣)激戰。此役湘軍戰敗,名將李續賓陣亡。.

新!!: 庐州府和三河之战 · 查看更多 »

庐州文庙

庐州文庙是明清庐州府的文庙,位于合肥市第四中学内(现为合肥市第六中学中区),同时也是庐州府学所在地,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宋朝时改为景贤书院,直至清朝乾隆年间重修为学宫。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入合肥,火烧庐州府学。平定太平军后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将其重新修复。 辛亥革命后废科举制,庐州府学不再使用,直至1929年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迁入,即是合肥市第四中学的前身。.

新!!: 庐州府和庐州文庙 · 查看更多 »

廬州

庐州,中国隋朝起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建制始于隋开皇初年(约581年)改合州为庐州,终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庐州改建制为庐州路,历时近700年,辖境大致为今天合肥市区全境、肥东县全境、肥西县全境、舒城县全境、长丰县南部,而庐江县全境、巢湖市全境、无为县全境、六安市区全境、霍山县全境、英山县全境、霍邱县南部、金寨县部分地区亦时有并入。.

新!!: 庐州府和廬州 · 查看更多 »

廬州路

庐州路,元朝时设置的的路。.

新!!: 庐州府和廬州路 · 查看更多 »

周胜坤

周胜坤(),太平天国将领。清代广西省人。 周胜坤原来是典当商,早年参加拜上帝会。1850年授左一军副典圣库,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升炎二正将军,率军攻镇江、扬州、瓜州一带。12月攻打三叉河,参与救援扬州有功,加授恩赏丞相。1854年5月,升为夏官又正丞相,镇守安徽庐州府。1856年4月,周胜坤守卫江苏镇江汤头,与清军战斗,战败阵亡。.

新!!: 庐州府和周胜坤 · 查看更多 »

呂鳴珂

呂鳴珂(),字聲甫,浙江麗水縣人,錦衣衛官籍,明朝政治人物、畫家。官至工部右侍郎。.

新!!: 庐州府和呂鳴珂 · 查看更多 »

凤阳府

凤阳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凤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初属江南省,后属于安徽省。 元朝时为濠州,属安丰路。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由中立府改为凤阳府。明朝时,凤阳府管辖五州十三县:凤阳县、临淮县、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虹县、寿州(领霍丘县、蒙城县)、泗州(领盱眙县、天长县)、宿州(领灵璧县)、颍州(领颍上县、太和县)、亳州。治所在凤阳县。管辖今安徽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以及苏北的一部分,相当于今蚌埠市、淮南市、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及滁州市大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编户七万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弘治四年(1491年),户九万五千一十,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万历六年(1578年),户一十一万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九。 清代,凤阳府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宿州市等各一部以及江苏省盱眙县,泗洪县一部分等,下辖5个县:凤阳县(首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灵璧县,以及2个散州:寿州和宿州。清代,凤阳府与該省的庐州府、颍州府、泗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六安直隶州以及江苏省徐州府、河南省归德府相邻。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撤废凤阳府。.

新!!: 庐州府和凤阳府 · 查看更多 »

六安州

六安州,是元朝时设置的州。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六安军归附,二十八年(1291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下领二县:六安县、英山县。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州治六安县省入州。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属庐州府。下领两县:英山县、霍山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六安直隸州。.

新!!: 庐州府和六安州 · 查看更多 »

六安市

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东临合肥市,南邻安庆市,西南接湖北省黄冈市,西毗河南省信阳市,北界阜阳市,东北与淮南市接壤。地处皖西山地,大别山北麓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境中部为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有淠河、史河、沣河、东淝河等河流,主要呈南北走向,上游建有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龙河口五大水库。全市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人口474.1万。六安为全省主要产粮及产茶基地,盛产茶叶,尤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最为著名。.

新!!: 庐州府和六安市 · 查看更多 »

六安縣

六安县,中国旧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市境。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并霍山县、盛唐县为六安县,隶寿州。政和六年(1118年),六安县升为六安军。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废军为县,后有废置,终为六安军所辖。。元朝时,六安军改为六安州,仍属之。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六安州属中都临濠府,州治六安县省入。十五年(1382年),改属庐州府。清朝时,六安州为六安直隸州。民国初年,全国废州县,改六安直隶州为六安县。属安徽省。 1949年1月2日,皖西独立旅、三分区独立团短暂攻占六安城。21日,中共政权再度攻占六安县城,中华民国政府对六安的管辖结束。中共皖西区党委和皖西三地委党政军机关由舒城县晓天、六安县毛坦厂迁至六安城。3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抵六安县境,准备渡江战役。6月,六安县、六安市合并为六安县。建立皖北六安行政区。1949年后,属六安专区、六安地区。1992年,六安县并入六安市(县级市)。.

新!!: 庐州府和六安縣 · 查看更多 »

皖中

中指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中对皖中的范围界定是包括合肥、六安、滁州、安庆、芜湖市无为县与鸠江区江北四镇、马鞍山市含山县和县。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皖中地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历史悠久,是安徽经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庐州府和皖中 · 查看更多 »

無為軍

无为军,中国宋朝的行政区划——军。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分庐州设置无为军,治所在巢县城口镇(今安徽省无为县无城镇)。领巢县、庐江二县。至道三年(997年),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东西,无为军属淮南西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一度被金朝占领。南宋时领巢、无为、庐江三县。淳祐二年(1242年),改听沿江制置使节制。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无为军为无为路。至元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明清为无为直隶州。康熙六年(1667年),无为州改属安徽省庐州府。 Category:宋朝的军 Category:安徽的军 Category:芜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无为县 Category:97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庐州府和無為軍 · 查看更多 »

高汝行

汝行(),字□古,山西太原府太原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庐州府和高汝行 · 查看更多 »

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或譯沃特林,中文名华群,Wilhelmina "Minnie" Vautrin,)女,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塞科尔,美国基督会在华传教士。南京大屠杀见证者。.

新!!: 庐州府和魏特琳 · 查看更多 »

鳳廬巡撫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以明代南直隶范围设为江南省,下分置左、右布政使,同驻江宁,又设江宁巡抚(驻苏州府,领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镇江5府),鳳廬巡撫(驻淮安府,领淮安府、扬州府及凤阳府、庐州府4府及徐州府)和操江巡抚(驻安庆府)。 顺治四年(1647年)设江南、江西、河南总督(翌年改为专辖江南、江西,即为两江总督),亦驻江宁。 顺治六年(1649年),以漕运总督兼巡抚事,废鳳廬巡撫一职,漕运总督兼辖淮安、扬州、凤阳、庐州4府及徐州。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元月,右布政使司移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5府。左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宁、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9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 康熙元年(1662年),以操江军务归并总督,专设安徽巡抚,驻安庆。 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鳳廬巡撫,所属庐州、凤阳2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政使司。.

新!!: 庐州府和鳳廬巡撫 · 查看更多 »

鳳潁六泗道

鳳潁六泗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中的道。.

新!!: 庐州府和鳳潁六泗道 · 查看更多 »

阮忠植

阮忠植()字公槐,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

新!!: 庐州府和阮忠植 · 查看更多 »

蕭俊德

萧俊德,河南省商水县萧谭人氏。清朝軍事將領、武進士出身。 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武科殿试,获金榜第二甲第7名,赐武进士出身。封御前二等侍卫正四品,授庐州府督司。.

新!!: 庐州府和蕭俊德 · 查看更多 »

李維源

李維源()字崧圃,号沤舫,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诗人。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51页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21页.

新!!: 庐州府和李維源 · 查看更多 »

楊行密

吳孝武王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時期吴国政權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稱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新!!: 庐州府和楊行密 · 查看更多 »

江南左布政使司

江南左布政使司,是中国清朝初期設立的一布政使司,領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潁州府、徐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和州直隶州、广德直隶州、六安直隸州。大体上为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區(今江苏盱眙、江西婺源属于安徽,砀山属于江苏)。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清初屬江南省(江南布政使司),隸屬於兩江總督、江寧巡撫。顺治二年(1645年),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属于淮阳总督。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十八年(1661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四直隶州,驻江宁府。 康熙元年(1662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置安徽巡抚,驻安庆。三年(1664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安徽。五年(1666年),割扬州府、淮安府、徐州改隶江宁右布政。六年(1667年),以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府;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

新!!: 庐州府和江南左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池州府

池州府,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九华府置,治所在贵池县(今安徽省池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池州、铜陵、青阳、石台、东至等市县地。池州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 池州府下辖6个县:贵池县(首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清代,池州府与該省的徽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广德直隶州以及江西省九江府相邻,与本省安庆府、庐州府隔长江相望。民国初年,全国废府,撤废池州府。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安徽的府 Category:池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铜陵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庐州府和池州府 · 查看更多 »

朱廷煥

朱廷煥(),字仪伯,山東单县人。明末官員。 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二甲進士,授工部主事,歷任庐州府、大名府知府,不久,任兵备副使,分巡大名。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迫近京畿,朱廷煥盡力守備。三月四日,城破被俘,寧死不降,被處決。弘光朝,追赠右副都御史。《明史》有傳。.

新!!: 庐州府和朱廷煥 · 查看更多 »

明朝行政區劃

明朝行政區域劃分,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中書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了全面改革。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省府州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撫制度接掌,巡撫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新!!: 庐州府和明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