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序曲

指数 序曲

序曲源于法语ouverture,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音樂內容預示了戲劇作品的故事情節(雷奧諾拉為歌劇費德里奧中序曲之一)。 音樂會序曲,具戲劇性的,生動有趣的,以及發人深省的管弦樂章,獨立於任何歌劇或戲劇作品之外來單獨創作。例如:孟德爾頌的《芬格爾山洞》,或柏遼茲(白遼士)的《羅馬狂歡節序曲》。這也自貝多芬的序曲形式,如艾格蒙特序曲、科里奧蘭序曲及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轉變而來;甚至早期具情境性質的管弦樂作品,如「暴風雨」(曾出現於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貝多芬亦曾寫作以暴風雨為題的鋼琴奏鳴曲),可回溯至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夏季的暴風雨片段,以及巴洛克時期法國歌劇場景間一些具情境性質的間奏曲(entr'actes)。.

目录

  1. 53 关系: 卡门吕利夜巡者威廉·退尔序曲交响诗交響曲五月的鲜花廢棄公主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伦纳德·伯恩斯坦伦敦交响乐团前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回旋曲理查德·瓦格纳神劇科里奧蘭序曲第39号交响曲 (莫扎特)管弦樂團約翰·菲利普·蘇沙维也纳莫扎特音乐会絃樂交響曲 (孟德爾遜)白夜 (專輯)音乐形式列表西里爾·斯科特让-巴普蒂斯特·吕利诺尔玛费加罗的婚礼费德里奥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费迪南·埃罗尔德胡桃夹子阿里山風雲赫伯特·冯·卡拉扬薔薇少女角色列表自由射手艾格蒙特 (贝多芬)英国组曲雅典的废墟For You, For Me TourKanon動畫集數列表Love Yourself 转 'Tear'Love Yourself 承 'Her'Showgirl: The Greatest Hits Tour村女琳達正歌剧歌劇魅影 (音樂劇)波希米亚狂想曲混合自由曲式朱塞佩·威尔第...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卡门

《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完成于1874年秋天的一部歌剧,故事改編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比才作曲,法国的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莱维作词。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 美国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声电影和查理·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更是扩大了歌剧的名声。20世纪80年代有過一次卡门熱潮。1983年的几个月内,彼得·布鲁克改编版的《卡门悲剧》上演,在隆达导演弗朗切斯哥·罗斯协同多明哥拍摄了电影版的卡门。.

查看 序曲和卡门

吕利

让-巴普蒂斯特·吕利(Jean-Baptiste Lully,),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卢利(Giovanni Battista Lulli),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巴洛克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作曲,是路易十四的宫廷乐正(Surintendant de la Musique)。他控制了当时的法国音乐生活,开创了法国歌剧,发展了大经文歌和法国序曲,对当时的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亨利·珀塞尔、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让-菲利普·拉莫等作曲家。.

查看 序曲和吕利

夜巡者

《夜巡者》(Ночной Дозор;中國大陸稱作《守夜人》),哈薩克裔俄羅斯籍作家謝爾蓋·盧基揚年科於1998年出版的奇幻小說。作者以1990年代晚期的莫斯科為背景,描写了由光明使者组成的守夜人巡查队及由黑暗使者组成的守日人巡查队之间的争夺势力,恩怨纠结的故事。本書在奇幻體裁中混合推理解謎要素,光闇兩方設局鬥智,讀者跟隨主角涉入事件,逐步揭露真相,並在過程中對善惡的對立與妥協有哲理深刻的探究。 本書第一篇自己的命運於2004年改編為電影《決戰夜》,它是一部成功卖座的电影,虽然它与原著在内容上已经有很大的差别。.

查看 序曲和夜巡者

威廉·退尔序曲

威廉·退尔序曲是歌剧《威廉·退尔》的序曲,作者为意大利作曲家焦阿基诺·罗西尼。《威廉·退尔》这部歌剧创作于1829年,是罗西尼创作的第39部歌剧也是最后一部歌剧,此后便进入半退隐状态,虽然继续创作一些康塔塔、宗教音乐以及世俗音乐。 威廉退尔·序曲有四部分,每个部分结尾都没有延长号。.

查看 序曲和威廉·退尔序曲

交响诗

交響詩,也稱音詩,是管弦樂的一種形式,通常為單樂章,音樂的內涵通常具有敘事性,或者要呈現出故事性。是標題音樂具代表性的一種音樂形式,標題可以來自於一首詩,一本小說,一幅畫,或者其他方面。 交響詩的形式主要由李斯特創造,他於1840年代到1850年代間創作了一系列單樂章的管弦樂作品,李斯特式的交響詩出現之前,單樂章作品多為音樂會序曲。 其他的作曲家開始創作交響詩: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德弗札克、穆索斯基(荒山之夜)、柴科夫斯基、法蘭克、杜卡斯、雷史畢基(羅馬交響詩三部曲:羅馬之松,羅馬之泉,羅馬之慶)、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聖桑(骷髏之舞),以及其他許多作曲家。 理查·史特勞斯是晚期浪漫樂派作曲家中交響詩較多產的其中一位,他較喜歡稱之為音詩,其作品包括《唐璜》(Don Juan)、《狄爾惡作劇》(Til Eulenspiegel)、《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以及《唐吉訶德》(Don Quixote)。史特勞斯給唐吉訶德加上副標題「序曲,主題與變奏,以及終曲」,以及「給大型管弦樂團一個騎士性格主題的壯麗變奏曲」。 *.

查看 序曲和交响诗

交響曲

交響曲(不等同交響樂)是包含多個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為管弦樂團創作。.

查看 序曲和交響曲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中国抗战歌曲,光未然词,阎述诗曲。 该曲歌词创作于1935年,配曲于1936年。1935年,光未然在武汉所作独幕话剧《阿银姑娘》,该曲为这一话剧的序曲。1936年夏,东北大学排演《阿银姑娘》时,因剧本上只有歌词,没有曲谱,该校教师阎述诗为其创作了乐曲。1959年,该曲被选作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并随电影的热播红遍全国。.

查看 序曲和五月的鲜花

廢棄公主

《廢棄公主》(スクラップド・プリンセス)是榊一郎著、安曇雪伸繪製插畫的日本13卷輕小說,第1回龍皇杯優勝作品。後來被改編為漫畫和電視動畫。2003年同名電視動畫由BONES製作完成,共24話。.

查看 序曲和廢棄公主

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德语:Ein Sommernachtstraum)是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同名戏剧创作的标题音乐,包括一首序曲(作品号21),以及1842年为剧本所作的配乐(作品号61)。著名的結婚進行曲就出自该配乐。.

查看 序曲和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

伦纳德·伯恩斯坦

雷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生名「路易斯」(Louis Bernstein,後於16歲時更為現名),生於美國麻省劳伦斯,猶太裔美國作曲家、指挥家、作家、音樂講師和鋼琴家。.

查看 序曲和伦纳德·伯恩斯坦

伦敦交响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是英國伦敦最古老的管弦乐团。1904年成立,其前身是1895年成立的女王大厅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是世界上著名的管弦乐演奏团体。 乐团很早期就开始涉足各类音乐活动。1913年就开始了它首张唱片的录制。1920年,签下第一个唱片录音合同。.

查看 序曲和伦敦交响乐团

前奏曲

前奏曲(Prélude)是一种短乐曲。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前奏曲也用于歌剧以代替序曲,曲式自由,一般取材于剧中的音乐,在正场前使用。17世纪时出版商在出版乐谱以前会印发前奏曲作为广告。 序曲與前奏曲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前奏曲可放在各幕之前,但序曲只能放在第一幕之前,這是因為序曲是代表整部戲劇、歌劇或芭蕾的劇情,而前奏曲一般只代表各幕的劇情。此外,序曲一般會先完整演奏結束,之後才正式進入第一幕;而前奏曲則是在樂曲快結束時,布幕便開始緩緩升起,直接把觀眾情緒導入該幕的劇情內,所以前奏曲也常常直接銜接該幕的第一首曲子,而並無明顯結束的樂句。 在巴洛克音乐时代,前奏曲也经常作为赋格曲的前奏,巴赫就曾为所有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写过前奏曲和赋格曲的组合,總稱《平均律鍵盤曲集》。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写的《24首钢琴前奏曲》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性质,具有浪漫与幻想的风格。李斯特·費倫茨写过一部《前奏曲》,但并不是真正的前奏曲,而是一首独立的交响诗,取材于一首诗,原意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前奏,可是李斯特的作品却不悲观,充满对人生的赞美和肯定。德彪西也写过独立的前奏曲。蕭斯塔科维奇也写过钢琴曲《24首前奏曲》(也是和赋格曲的组合)。.

查看 序曲和前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套管弦乐组曲,属于当时流行的大协奏曲体裁,一共六首。是作曲家最负盛名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关于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缘由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巴赫应了当时的勃兰登堡侯爵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的邀请而作,1719年巴赫为科滕大公利奥波德赴柏林选购钢琴的时候认识了这位侯爵大人,巴赫曾为他演奏;另一种说法则是巴赫在科滕创作了这些作品,并在接到邀请之后略加修改,献上了这6首作品。可以肯定的是,1721年3月24日,这些杰作和一封在我们看来措词相当谦卑的信一起寄给了勃兰登堡侯爵。 据研究,巴赫曾经在科滕演出过这6首协奏曲,而直到1734年勃兰登堡侯爵去世,他也没有听到过这些以他的封地命名的作品。乐谱和其他杂物一起被低价卖出,辗转流落到普鲁士公主阿玛丽亚手中。 这6首协奏曲属于大协奏曲,不同于现在更为常见的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大协奏曲不是由一件乐器和乐队竞奏,而是一组数量较少的乐器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的乐器竞奏。六首勃兰登堡当中,第二,四,五是典型的大协奏曲,有一组独奏乐器(主奏部)和乐队(全奏部)对峙,而第一,三,六则是乐队的一部分对抗乐队的另一部分。乐队规模都不大,按照当时的配置,一般是7-13件乐器,大多以弦乐为主要的织体组成部分,木管常占据竞奏者的地位,铜管乐器中只有第一用了圆号,第二用了高音小号。独奏乐器组有3-4件乐器。由低音弦乐器和古钢琴组成的通奏低音演奏低音声部。 按照惯例,协奏曲是快-慢-快三个乐章,通常第一乐章是一个快板乐章,典雅,绚丽,带着一丝骄傲;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有沉思,有悲伤,也有甜蜜的回忆;第三乐章快速华丽,充满了灿烂的光华。勃兰登堡的第一首是四个乐章,在传统的三乐章后面加入了小步舞曲,三声中段和华丽的波罗乃兹舞曲;第三号没有慢板乐章,只有两个慢板和弦作为两个快板乐章之间的过渡;第二,四,五号,也就是有一组独奏乐器和乐队竞奏的三首协奏曲的第三乐章都是严格的赋格乐章,独奏乐器竞相展示,乐曲在旋律的交织和和声的结构中飞升。.

查看 序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

回旋曲

回旋曲(又譯輪舞曲,英文:Rondo)是一种曲式,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由于这种歌曲带有副歌,每唱一段后就重复副歌。回旋曲的也是如此,一个主要旋律部分要多次重复出现,其他几个次要部分插入其中,也就是插部。如主要部分为A,插部为B,C,D……等,回旋曲的组成为ABACAD……等。 在回旋曲中主要部分起码要反复三次以上,所以插部至少要有两个。回旋曲独立乐曲作品也可以加上序曲、中间过渡、结尾等,但主要部分为回旋曲式。 回旋曲分为两类,一种是各部分以乐段为单位的单式回旋曲,一种是各部分以乐部为单位的复式回旋曲。 回旋曲具有活泼热烈的特性,适合表现欢乐的气氛,多用于做舞曲。也可以作为大型作品的其中一个乐章,一般协奏曲最末乐章多用回旋曲式。 Category:樂曲形式.

查看 序曲和回旋曲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查看 序曲和理查德·瓦格纳

神劇

劇(oratorio)是一種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但它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通常同时使用管弦樂團、獨唱家以及合唱團。.

查看 序曲和神劇

科里奧蘭序曲

科里奧蘭序曲(Coriolan-Ouvertüre),作品62,是貝多芬的序曲創作,以海因里希·約瑟夫·馮·科林(Heinrich Joseph von Collin)的悲劇作品為背景。全曲大體上按照悲劇的內容進行,以c小調主題表現科里奧蘭的侵略羅馬決心,並以降E大調主題象徵其母對兒子息戰的懇求。科里奧蘭最終聽了母親的話,決定不再戰鬥,卻沒辦法將已達羅馬的大軍撤回,在掙扎之下,以自殺收場。 Category:貝多芬作品.

查看 序曲和科里奧蘭序曲

第39号交响曲 (莫扎特)

《第39号交响曲》,K.543,是莫扎特创作的一首交响曲,完成于1788年6月26日。.

查看 序曲和第39号交响曲 (莫扎特)

管弦樂團

管弦樂團(英語:Orchestra)是當今世上編制最龐大、最複雜的樂團型態,擁有極強大而廣泛之音樂表現力。管弦樂團一般演奏古典音樂或為歌劇伴奏,有時也會替流行音樂伴奏;現代不少管弦樂團也常為電影伴奏,製作電影原聲帶。 一个管弦樂團大多有70位以上的演奏家组成,有些甚至有上百位演奏家。形式比较小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室內樂團的成員數量一般少於30人,在兩者中間還有所謂小交響樂團(Sinfonietta Orchestra),主要演奏接近較大於真正室內樂和「典型」近代交響樂曲中間的管弦樂作品,如歷史上巴洛克樂派或古典樂派交響曲或大協奏曲,其編制是動用30到50人的中型樂團演出。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有時是一个城市中有兩隊管弦樂團時,可以此來區分彼此,例如倫敦交響樂團和倫敦愛樂樂團。 管弦樂團在演奏時,並不一定所有的團員都要參與演奏過程;一般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参加演奏的演奏者數目也不同。大多數管弦樂團尚未擁有全部樂器的演奏家,例如,很多樂團没有常態編制豎琴家,或是薩克斯風樂手、鋼琴家、爵士鼓鼓手。因此假如要演奏的作品中有他们不具有的樂器时,他们一般會與獨立音樂家合作,因此樂團人數相當具有彈性。.

查看 序曲和管弦樂團

約翰·菲利普·蘇沙

約翰·菲利普·蘇薩(John Philip Sousa,1854年11月6日-1932年3月6日)是浪漫主義時代後期的一位美國作曲家及指揮家,主要的作品是美國軍旅及愛國進行曲,他亦因此而享負盛名。在大約1890年,有英國雜誌把精於創作進行曲的蘇薩稱為「進行曲之王」,蘇薩的音樂出版商亦採用這個綽號推廣他的音樂,自此「進行曲之王」就變得家傳戶曉。蘇薩最著名的進行曲包括《自由之鐘進行曲》、《雷神進行曲》、《華盛頓郵報進行曲》、《忠誠進行曲》(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曲)及《星條旗永不落》(美國國家進行曲)。 蘇薩的父親有葡萄牙及西班牙血統,母親是德國巴伐利亞人。起初,蘇薩在小提琴家約翰·埃斯普塔及音樂家喬治·費利克斯·本克特的指導下學習彈奏小提琴、音樂理論及作曲。他在1868年以學徒的身份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軍樂團,在1875年離開軍樂團後學習音樂指揮,後來作為指揮家重新加入軍樂團,一直在那裡待了十二年。蘇薩又自組了一支樂隊,曾經在1892年到1931年到歐洲、澳大利亞及美国演出,共计15,623场,包括在巴黎举办的1900年世界博览会,当时他们的乐队随着另外7个乐队列队行进,穿过了凯旋门。他發明了蘇薩號,這是一種類似低音號的大型銅管樂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蘇薩作為中尉在伊利諾伊州指揮海軍預備隊軍樂團,在1920年代擢升為上尉。他在退役後回到自己的樂隊,直至1932年逝世。.

查看 序曲和約翰·菲利普·蘇沙

维也纳莫扎特音乐会

维也纳莫扎特音乐会包括100首以上这位维也纳经典音乐作曲家的伟大作品。音乐会用以纪念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en:Wolfgang Amadeus Mozart)。音乐会风格与18世纪基本一样是学院派风格。在莫扎特音乐会上,通常会演奏莫扎特那诸多而闻名的单曲、协奏曲、独奏曲,以及序曲、咏叹调和二重奏。 表演地点:.

查看 序曲和维也纳莫扎特音乐会

絃樂交響曲 (孟德爾遜)

孟德爾遜一生中共創作了12首完整的絃樂交響曲,另加1首以絃樂寫成的單樂章交響作品,創作時間為1821年至1823年之間,屬孟德爾遜少年時期的學生作品。樂曲的標題以意大利語"Sinfonia"標示,而非他慣用的德語"Sinfonie",可以見到孟德爾遜視這些作品為小型的交響樂作品。 受到巴赫的寫作風格影響,這些作品都皆富有鮮明的旋律,並且配以高度的對位法及和聲的寫作手法,顯示作曲家在年少時已經充份掌握了這些技巧。 結構上,因著標題上所使用的"Sinfonia",首6首及第12首均採用當時意大利式的歌劇序曲中三樂章(或段落)的結構;至於第7,8,9號則為4樂章形式;第11首更包含了5個樂章,至於第10首,則為單樂章作品。.

查看 序曲和絃樂交響曲 (孟德爾遜)

白夜 (專輯)

白夜(White Night)是韓國男子音樂組合BIGBANG成員太陽的韓語第三張正規專輯,這也是繼2013年發行《Rise》後,太陽時隔3年再次推出的個人音樂作品,該專輯曲風以R&B風格為主軸,由YG娛樂企劃製作,Genie音樂發行,於2017年8月16日下午6時通過各大數位音樂網站公開線上音源,實體專輯則定於8月22日以三種不同版本發售。.

查看 序曲和白夜 (專輯)

音乐形式列表

本表列举音樂形式。 * Category:音樂相關列表.

查看 序曲和音乐形式列表

西里爾·斯科特

西里爾·梅依爾·斯科特(Cyril Meir Scott,),英國作曲家、詩人、作家。.

查看 序曲和西里爾·斯科特

让-巴普蒂斯特·吕利

让-巴普蒂斯特·吕利(Jean-Baptiste Lully,),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卢利(Giovanni Battista Lulli),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巴洛克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作曲,是路易十四的宫廷乐正(Surintendant de la Musique)。他控制了当时的法国音乐生活,开创了法国歌剧,发展了大经文歌和法国序曲,对当时的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亨利·珀塞尔、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让-菲利普·拉莫等作曲家。.

查看 序曲和让-巴普蒂斯特·吕利

诺尔玛

《诺尔玛》(Norma),又名《諾瑪》。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一部著名的歌剧作品,意大利语脚本由罗马尼(Felice Romani,1788-1865)根据亚历山大·苏美于1831年在法国上演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来。.

查看 序曲和诺尔玛

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奧地利作曲家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之一,為一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查看 序曲和费加罗的婚礼

费德里奥

费德里奥(也译为菲岱里奥)是乐圣贝多芬唯一一部歌剧。歌剧的最终版本是两幕剧,但首演的时候是三幕。.

查看 序曲和费德里奥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雅各·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通稱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又译孟德尔颂、门登思宋、棉底路斯孙等。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查看 序曲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费迪南·埃罗尔德

路易·约瑟夫·费迪南·埃罗尔德(Louis Joseph Ferdinand Hérold,),法国作曲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180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12年获罗马大奖。之后他和布瓦尔迪厄以及奥柏都合作过,但直到1826年,他的歌剧《玛丽亚》才获得成功。1831年他创作出最出色的一部歌剧《赞帕》,但两年后就因为肺结核不幸去世。埃罗尔德的歌剧旋律优美,戏剧性强,但写作手法还不够成熟。目前仍在演奏的只有《赞帕》的序曲。.

查看 序曲和费迪南·埃罗尔德

胡桃夹子

《胡桃夾子》,一譯為《--》,是柴可夫斯基編寫的一個芭蕾舞劇。原作為E·T·A·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後來根據大仲馬改編的版本加譜了芭蕾舞的音樂,成為現時的所見的版本。它是聖誕節的傳統節目,老少都宜,而且歷演長久。.

查看 序曲和胡桃夹子

阿里山風雲

《阿里山風雲》,是一部由張瑛及張徹導演,上映於1949年的劇情電影。該片的插曲包含〈高山青〉等作品。.

查看 序曲和阿里山風雲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万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現代樂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查看 序曲和赫伯特·冯·卡拉扬

薔薇少女角色列表

本列表記述日本雙人漫畫家組合PEACH-PIT的漫畫作品《薔薇少女》中出現的角色。因為地域關係,中文譯名可能有若干差異。.

查看 序曲和薔薇少女角色列表

自由射手

《魔彈射手》(Der Freischütz)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代表作,全剧共三幕,于1821年6月21日,在柏林皇家歌剧院作首演。 在德国民间传说裡面,Der Freischütz指的是百发百中的射手,因为他拥有神奇的魔弹--.

查看 序曲和自由射手

艾格蒙特 (贝多芬)

艾格蒙特(Op.84),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为歌德所著的同名戏剧所作的序曲及配乐。作品由序曲和9个独立乐章组成,为女高音和交响乐团而作。 贝多芬在1809年10月到1810年6月期间完成这部作品,此作在1810年的6月15日首次公演。 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历史和艾格蒙特伯爵的英雄主义。在音乐中,贝多芬表达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对一个因强烈反抗压迫而被处死的英雄的赞美。 作品中有力而感人的序曲是贝多芬“第二创作阶段”的最后一部作品之一,风格上与两年前完成的《第五交响乐》有相似之处。 作品由以下部分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序曲、歌曲“鼓声隆隆”和《克拉勒之死》:.

查看 序曲和艾格蒙特 (贝多芬)

英国组曲

《英国组曲》(The English Suites),BWV 806-811,是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为大键琴(或击弦键琴)创作的六部组曲,并被一般认为是巴赫创作的19部键盘组曲中最早的一部。.

查看 序曲和英国组曲

雅典的废墟

雅典的废墟(Die Ruinen von Athen,Op.113),是乐圣贝多芬的一部歌唱剧作品,创作于1811年,于1812年在布达佩斯首演。 这部作品最有名的部分是其序曲和第四乐章土耳其进行曲,甚至非古典乐迷也能认出土耳其进行曲的主题。因此,序曲与土耳其进行曲都经常被单独取出来演奏,而作品的其它部分演奏机会较少。贝多芬的另一部作品,D大调六个变奏的钢琴变奏曲(Op.76),主题便是来自土耳其进行曲。.

查看 序曲和雅典的废墟

For You, For Me Tour

For You, For Me Tour,也就是KylieUSA2009,是澳洲歌手、作曲家、OBE凯莉·米洛举办的第11场巡演。这是凯莉在北美首次举办的巡演。.

查看 序曲和For You, For Me Tour

Kanon動畫集數列表

Kanon動畫是日本視覺小說kanon的動畫化作品,共分為東映動畫製作版與京都動畫製作版兩個版本。動畫描述男主角相澤祐一因家庭因素而到北國小鎮寄住在身為表妹的少女家中的少年與在那小鎮中相遇的少女們的戀愛故事。随着双亲去了海外就职,来到了七年不见的“北國小鎮”,寄住在母亲的妹妹水濑秋子和她女儿名雪的家里。不知为何幾乎没有关于七年前在北國小鎮的记忆。.

查看 序曲和Kanon動畫集數列表

Love Yourself 转 'Tear'

《Love Yourself 轉 --》(風格化為LOVE YOURSELF 轉 --)是韓國男子音樂組合防彈少年團的第三張韓語正規專輯,由所屬經紀公司Big Hit娛樂策劃並執行專輯的製作,交由發行於2018年5月18日。 作為他們在2017年下旬到2018年為止呈現給大眾的新主題「Love Yourself」系列的第二張音樂作品不同於2017年發表的《Love Yourself 承 'Her'》展現出面對愛戀時的緊張和心動,《Love Yourself 轉 'Tear'》將講述少年在面對離別時的心痛。而包含主打歌《Fake Love》在內,隊長RM全程參與了此張專輯共11首歌曲的詞曲創作。 發行後根據,以釋出的第一個星期內在美國的銷量共13.5萬份專輯等價單位空降《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排行榜一位,成為韓國流行音樂歷史上第一張二百大專輯榜冠軍專輯。韓國方面則是Gaon音樂榜開始追蹤銷量起最暢銷的專輯,在本土的銷售超過了160萬張。.

查看 序曲和Love Yourself 转 'Tear'

Love Yourself 承 'Her'

《Love Yourself 承 --》是韓國男子音樂組合防彈少年團的第五張韓語迷你專輯,這張專輯是作為他們在2017年下旬到2018年為止將要呈現的新主題「Love Yourself」系列的首張專輯。該專輯通過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商販售的版本共收錄9首歌曲,實體CD則收錄11首歌曲,包含兩首隱藏曲,數位專輯及實體專輯收錄的〈DNA〉為主打歌,由Big Hit娛樂企劃製作,LOEN娛樂發行,於2017年9月18日除了在下午6時通過各大數位音樂網站公開全專線上音源之外,實體專輯也會在當天以四種不同版本發售。.

查看 序曲和Love Yourself 承 'Her'

Showgirl: The Greatest Hits Tour

Showgirl: The Greatest Hits Tour 是澳大利亚歌手OBE凯莉·米洛举办的巡回演唱会。凯莉原先计划将巡演带到澳大利亚和亚洲 ,但被诊断处罹患乳腺癌后,她被迫取消了演出计划。 2006年11月11日,她在悉尼娱乐中心举办名为Showgirl: The Homecoming Tour的演唱会,重续了先前中断的巡演,Showgirl: The Homecoming Tour巡演在曲目表和演出服装上做了一些变更。Sams, Christine.

查看 序曲和Showgirl: The Greatest Hits Tour

村女琳達

村女琳達是一齣三幕歌劇,由義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所做,經緻的序曲到劇末的重奏展現了多尼采蒂一致的好品味。.

查看 序曲和村女琳達

正歌剧

正歌剧起源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在巴洛克时代的1710年代至1770年代风行除法国之外的全欧洲,不过后来逐渐被轻歌剧所取代。 正歌剧体裁大多庄重、严肃,一般无外乎悲剧和历史剧,并有着一套比较严格规范的程序,用宣叙调叙述剧情,用咏叹调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讲求歌唱技巧。巴洛克时期,歌剧舞台上大多是正歌剧,18世纪以后,正歌剧才逐渐淡出。历史上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正歌剧作曲家为阿列克桑罗德·斯卡拉蒂、亨德尔等。 正歌剧一般为 A-B-A 结构,第一部分为显示主题,第二部分为互补部分,第三部分再现原主题,一般一场正歌剧不会超过30乐章。前三乐章为序曲,速度为快-慢-快,然后为叙事部分,包括角色的对话和抒情,一般要进行三场,最后在合唱中结束。.

查看 序曲和正歌剧

歌劇魅影 (音樂劇)

《歌--剧魅影》(Le Fantôme de l'Opér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又譯《歌--聲魅影》、《(歌)劇院魅影》,是一部知名的音乐剧,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剧本根据法國偵探小說家卡斯頓·勒胡所撰著的愛情驚悚小說《歌劇魅影》(Le Fantôme de l'Opéra)改编。音乐剧的歌词和对白由Richard Stilgoe创作。1986年首演,於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另外,於1925年及2004年,这部音乐剧被搬上银幕,详见歌劇魅影 (1925年電影)、歌劇魅影 (2004年電影)。.

查看 序曲和歌劇魅影 (音樂劇)

波希米亚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参考译名:波希米亚狂想曲)是皇后乐队的一首歌曲,由弗雷迪·默丘里所创作,最初版本收录在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1975年)中。本曲結構極為特殊,無重複的副歌,而是由几个風格差異甚大的部分構成,包括谣曲、、歌劇、硬摇滚等,并且充满着猛烈的意识流与噩梦色彩。本曲在西方社會相当為人熟知,常被简称为“Bo Rhap”或“Bo Rap”。在当时,它是有史以来制作费最高的单曲,现在仍为流行音乐史上最精心设计的复杂作品之一。 其作为單曲推出後,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连续九周登顶英國單曲排行榜,截止1976年1月在英國國內銷售超過100萬張,創下當時英國史上銷售最高單曲紀錄;在1991年默丘里去世后再次连续五周登顶,最终成为英国史上最畅销单曲第三;在几个海外市场也登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和荷兰,成为全世界唱片業史上最畅销单曲之一;在美国第一次发行最高到畅销榜上第九,但1992年电影用此曲作为原声后重新激发了它的流行程度,排到榜上第二。 尽管刚开始评论界的反应褒贬不一,《波希米亚狂想曲》仍是皇后乐队最热门的歌曲之一。为此单曲制作的音乐视频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有开拓性意义的。2004年,此曲被收入。2012年,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组织的民众投票中,此曲被选为过去60年间“全国最喜爱的歌”。.

查看 序曲和波希米亚狂想曲

混合自由曲式

混合自由曲式也称混成曲,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集合而成的,所以也叫杂曲,原名是来源于法语中混合各种花瓣和香料,作为室内清新剂的瓶子一词,可以是从各种乐曲中借用的片段组成。表示为 ABCDEF……,一般作为轻松、大众化的音乐效果。 这种曲式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在19世纪时非常流行,理查德·施特劳斯称他的歌剧《安静的女人》的序曲为“混成曲”。.

查看 序曲和混合自由曲式

朱塞佩·威尔第

朱塞佩·福圖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出生于帕尔马附近的勒朗科勒(Le Roncole),逝世于米兰,意大利作曲家。 威尔第和理查德·瓦格纳一起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 威尔第从1824年开始学习音乐,他为焦阿基诺·罗西尼的歌剧《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写了序曲。然后他去米兰,但那里的音乐学院拒绝接受他,他并不灰心,继续自学。 他的处女作是《奧貝爾托》(Oberto),此后他又写了《一日國王》(Un Giorno di Regno),这是他第一部喜劇,但不成功。1842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不朽之作《納布科》。 其后他的佳作屡出不叠。1872年他的另一部巨著《阿依達》问世。對於这部歌剧的創作目的,坊間有不少傳言。實際上這歌劇並不是為开罗總督歌剧院的开幕式,也不是為苏伊士运河开航而作的。 威尔第晚年主要修改他早年的作品。威尔第支持意大利当时的独立运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暗示这个运动的情节。直到今天还有人建议将他为《納布科》所作的合唱《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作为意大利的国歌。.

查看 序曲和朱塞佩·威尔第

戰神 (2018年遊戲)

是聖塔莫尼卡工作室開發並由索尼互動娛樂發行到PlayStation 4平台上的动作冒险游戏,同時也是繼《戰神:崛起》後的第八部作品以及2010年《戰神III》的續作。該作將以北欧神话為核心設定,與之前以希臘神話為根基的七部作品大為不同。系列主人公會繼續擔任主角,並擁有一個名叫阿特柔斯的兒子。作為他兒子的導師和保護者,克雷多斯已經學會控制一直驅使他行動的怒氣。遊戲於2018年4月20日發售。 該作發行後普遍受到評論家的好評,且主要集中在故事敘述、世界觀和克雷多斯父子的塑造等方面。多個評論家都為《戰神》打出滿分的分數,令它成為《戰神》系列中評分最高的遊戲,IGN給出2018年第二個的10/10分,在Metacritic上更是該網站史上第三高分的PS4遊戲。.

查看 序曲和戰神 (2018年遊戲)

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曲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鲍伯利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此條目為音樂劇中的大部份歌曲介紹。.

查看 序曲和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曲

1812序曲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裡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但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迴盪,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查看 序曲和1812序曲

戰神 (2018年遊戲)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曲1812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