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帕木竹巴

指数 帕木竹巴

帕木竹巴(),簡稱帕竹,是14—16世紀統治今西藏中南部地區的政权。帕木竹巴兴起于中国元、明之際,元代譯作“伯木古魯”,明代作“怕木竹巴”。今譯作帕木竹巴,又稱“帕竹第悉”或“帕竹政權”。元朝和明朝朝廷曾分别封其頭目為大司徒、灌頂國師闡化王,故又稱“帕木竹巴闡化王”。帕木竹巴之名來源於藏傳佛教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因其在帕木竹建寺傳教,被稱為帕木竹巴·多吉傑布(1100-1170;phag mo gru pa rdo rje rgyal po;Phagmo Drupa Dorje Gyalpo)。後來“帕木竹巴”名號被當地的朗氏家族繼承,以烈伍棟(今乃東縣澤當鎮)為統治中心,建立了西藏第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

目录

  1. 74 关系: 协格尔曲德寺南喀堅贊卓尾貢波大慈法王宗 (行政區)岡波巴岗巴县岗巴镇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上密院不丹历史丹萨替寺帕木竹家族帕木竹巴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乃東區仁蚌巴弥谤索朗旺秋札巴朗杰巴桑弥谤旺居杰布嘉央屯月坚赞唐卡元朝治藏歷史囊卡来巴噶舉派竹寺竹第悉第巴第四世夏玛巴·却扎益西索南札巴罗桑图道絳曲堅贊甘丹曲果林寺直贡梯寺隆子宗萨迦寺衮桑巴顿月多吉西藏历史西藏君主列表诺布桑波貢噶勒巴贡塘寺輔教王达隆寺阿格旺布阿旺南杰 (仁蚌巴)阿旺吉扎阿旺札西札巴薩迦巴藏巴汗...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协格尔曲德寺

协格尔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协格尔镇曲下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帕木竹巴和协格尔曲德寺

南喀堅贊

南喀堅贊,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他的祖先历任松赞干布的内相、赤德松赞执法大臣,父亲格尔·释迦本为扎巴坚赞下属。南喀堅贊是释迦仁钦的女婿,历任仁蚌宗宗本、曲弥万户长、萨迦大寺本钦。他的后裔被称为第巴仁蚌巴,他对仁蚌地区开发很有贡献。主持缮写《甘珠尔》经,在查嘎佳卧寺出家,任格甘寺总持。其孫诺布桑波正式建立仁蚌巴政权。.

查看 帕木竹巴和南喀堅贊

卓尾貢波

卓尾貢波(,)是帕木竹巴王朝的首领,1524年到1548年作为父亲阿旺札西札巴的副王。 卓尾貢波的父亲阿旺札西札巴,是帕木竹巴王朝的最后一个重要领导人,第五世达赖喇嘛称他为“西藏之王”。他的母亲出自主导后藏的仁蚌巴家族。1524年卓尾貢波在父亲住的乃东西面的贡嘎建立宫殿。像他父亲一样得到了贡玛的头衔。他的儿子昂旺扎巴坚赞。卓尾貢波的儿子昂旺扎巴坚赞和卓尾貢波的弟弟扎巴迥乃造成了严重的内部纷争,1548年卓尾貢波死后导致了帕木竹巴权力完全分裂。卓尾貢波死后,在贡嘎竖立一座装饰着珠宝的佛塔安葬他的遗体。.

查看 帕木竹巴和卓尾貢波

大慈法王

大慈法王,明朝授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释迦也失的封号,三大法王之一。地位低于大宝法王、大乘法王。 明朝在西藏地方除了封授四个政教首领为王外,还分封藏传佛教三大教派领袖人物为 “法王”,“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释迦益西”,《明史》作“释迦也失”。据藏文《大慈法王传》,为拉萨河下游蔡贡塘地方人。自幼出家,后拜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为根本上师,学习佛法。因勤奋好学,才华过人,被宗喀巴大师称为“辩才无碍”的八大弟子之一。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遣使到拉萨召请宗喀巴进京,使臣通过阐化王扎巴坚赞和内邬宗宗本南喀桑布在色拉却顶见到宗喀巴,宗喀巴上书辞谢。永乐十二年(1414年)永乐帝再次遣使召请,宗喀巴患病,遣释迦也失代表自己至南京朝见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抵南京,举行大法会,为明成祖祝寿祈福,授长寿灌顶, 受封“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印诰。永乐十四年(1416年)辞归,受内地刻印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一百零八函。宣德九年(1434年)明宣宗封释迦也失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授其徒为大国师、国师、禅师、僧官等。大慈法王每年须对明朝入贡。.

查看 帕木竹巴和大慈法王

宗 (行政區)

宗()是歷史上西藏及其附屬地區的基層行政区,起源於帕木竹巴時期。長官為,每宗置一至二人,相当于中國的县长。「宗」为藏语音译,义为「城堡」、「碉堡」,一般為宗本的驻地。.

查看 帕木竹巴和宗 (行政區)

岡波巴

岡波巴(,Gampopa,),法名索南仁钦(,Sonam Rinchen),出家前俗名达玛扎(藏语“法稱”之意),《红史》中记载其俗名为宁波贡嘎(藏语“眾悅心”之意),又人称达布拉吉。 他是噶举派密勒日巴的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當派生起菩提心口訣,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顯密融通,為噶舉派傳承的建立者。达拉岗布寺即为其创建。李林辉等,西藏山南加查县达拉岗布寺的考古调查及清理,西藏研究2003年2期.

查看 帕木竹巴和岡波巴

岗巴县

岗巴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下属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雪山附近”。.

查看 帕木竹巴和岗巴县

岗巴镇

岗巴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帕木竹巴和岗巴镇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查看 帕木竹巴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上密院

上密院,藏語称居堆扎倉,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的小昭寺旁边,为上部地区的密教传承之所,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院最高学府之一。.

查看 帕木竹巴和上密院

不丹历史

不丹的早期历史充满着神秘色彩并且也是含糊不清。一些证据表明不丹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

查看 帕木竹巴和不丹历史

丹萨替寺

丹萨替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的一座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寺院,是帕竹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帕竹噶举派的早期主寺。.

查看 帕木竹巴和丹萨替寺

帕木竹家族

帕木竹家族為西藏地方氏族,一般說來,即為朗氏家族。該家族於元代末年以帕竹噶舉派為宗,建立政教合一的帕木竹巴政權。.

查看 帕木竹巴和帕木竹家族

帕木竹巴

帕木竹巴(),簡稱帕竹,是14—16世紀統治今西藏中南部地區的政权。帕木竹巴兴起于中国元、明之際,元代譯作“伯木古魯”,明代作“怕木竹巴”。今譯作帕木竹巴,又稱“帕竹第悉”或“帕竹政權”。元朝和明朝朝廷曾分别封其頭目為大司徒、灌頂國師闡化王,故又稱“帕木竹巴闡化王”。帕木竹巴之名來源於藏傳佛教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因其在帕木竹建寺傳教,被稱為帕木竹巴·多吉傑布(1100-1170;phag mo gru pa rdo rje rgyal po;Phagmo Drupa Dorje Gyalpo)。後來“帕木竹巴”名號被當地的朗氏家族繼承,以烈伍棟(今乃東縣澤當鎮)為統治中心,建立了西藏第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

查看 帕木竹巴和帕木竹巴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简称乌思藏都司,是明朝在青藏高原中部和西部的军事管辖区名,下辖6法王封地3都指挥使司1军民元帅府5万户府2千户所。其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卫藏地区,即今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部分地区。 不过,史学界对明朝是否实际统治了西藏存在较大的争议。明朝并未在烏思藏地区驻军,而对于其在烏思藏地区设置的行政结构,Sperling認為这些「几乎完全只存在于纸面上...明代史料中描述的对藏人的封授并不能被认为拥有在西藏的实际政治权力」。《劍橋中國明代史》亦指出:「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政治領域,西藏人都未覺得他們是明朝廷臣民。另外,他們無須中國(明朝)居中調解而維持著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關係」。.

查看 帕木竹巴和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乃東區

乃东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下属的一个市轄區。藏语中意思是“象鼻山尖前”。 西藏历史上的帕木竹巴政权曾以乃东作为统治中心,故又称乃东王朝。.

查看 帕木竹巴和乃東區

仁蚌巴

仁蚌巴()是15世紀至16世紀存在於衛藏(今中國西藏自治區)中部一帶的地方政權。仁蚌巴家族原為帕木竹巴(帕竹政權,明封闡化王)的臣屬,在帕竹家族的內部紛爭中逐漸篡奪其權力,成為後藏的實際統治者。16世紀後期,日喀則一帶的辛廈巴家族起兵反叛仁蚌巴。辛廈巴首領自稱第悉,史稱藏巴汗。1618年,藏巴汗彭措南傑統一了前後藏的大部份地區,結束了帕木竹巴有名無實的統治。 仁蚌巴家族本姓“格爾”,相傳起源於吐蕃貴族。在帕木竹巴第五位第悉扎巴堅贊時期(1385年至1432年在位),格爾家族的南喀堅贊娶扎巴堅贊的姊妹為妻,所生之女貢嘎貝宗又嫁給扎巴堅贊之弟桑結堅贊。因為姻親關係,南喀堅贊得以出任仁蚌宗(在今日喀則地區仁布縣)的宗本(相當於縣長),并管理薩迦寺大殿。從此,南喀堅贊家族世襲仁蚌宗宗本一職,並代表帕木竹巴第悉監管後藏各派地方勢力,在西藏史籍中被稱為“仁蚌巴”。 1446年,朝廷准許桑結堅贊“借襲”闡化王之位,桑結堅贊成為帕木竹巴的第七位第悉。桑結堅贊的兩位妻子都出於仁蚌巴家族,其中一位是南喀堅贊之孫諾布桑波的女兒。諾布桑波乘帕木竹巴家族內亂迭起之際,架空了第悉的權力。 1563年,仁蚌巴所屬的三竹節(今日喀則市)宗本辛廈巴·才旦多吉起兵反叛,擊敗仁蚌巴的前來鎮壓軍隊,攻佔了倫珠孜宗(在今白朗縣)和帕日宗。.

查看 帕木竹巴和仁蚌巴

弥谤索朗旺秋札巴朗杰巴桑

弥谤索朗旺秋札巴朗杰巴桑(),17世纪初西藏帕竹政权(1354年到17世纪早期)第司(阐化王),他是末代第司。 弥谤索朗旺秋札巴朗杰巴桑是前统治者噶举·朗巴嘉哇的长子。他在1600年左右继承了父亲。1601年,他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到蒙古迎接年轻格鲁派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蒙古王子,乞庆哈的孙子)到西藏。帕竹政权长期以来,一直被其他的政治宗教中心(仁蚌巴、藏巴汗)架空。此时,在17世纪的早期,帕竹政权的权威在前藏(乌思、卫,西藏东部地区)有所恢复。这是由于他们和格鲁派保持良好的联系好。此时的主要政治分歧在蒙古支持的格鲁派和藏巴王朝支持的噶玛巴之间。帕竹政权和格鲁派领导人达赖喇嘛保持传统友好。 1611年,明朝颁给乌思藏阐化王贡使坚锉朵尔等十五名各缎、绢、银、钞。1617年,乌思藏阐化王派国师锁南坚参等一千名向明神宗进献珊瑚、氆氇等物。万历帝给赴京并在边番僧各贡赏绢、钞。1618年,乌思藏阐化王派番僧三旦朵尔只等一十五名,向明朝进献珊瑚、犀角、氆氇等物。 帕竹政权的地位仍然是脆弱的。在1610年帕竹军队突袭拉萨山谷,这引发了藏巴王朝的迅速报复。藏巴王朝从基地后藏(藏,西藏西部地区),多次入侵前藏。1616年,他征服契硕(Kyishod)区域接近拉萨,征服帕竹首府乃东。之后,前藏后藏大多数地区属于藏巴王朝的彭措南杰,他成为西藏的真正的统治者。1618年藏巴王朝入侵了拉萨,格鲁派在卫藏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寺庙。弥谤索朗旺秋札巴朗杰巴桑情况模糊,但是幸存下来了。1635年,格鲁派-夏玛巴斗争中,他被赶出拉萨。第五世达赖喇嘛的著作说,他在1643年仍然活着。无论如何,1642年达赖喇嘛借助固始汗战胜藏巴汗的时候,帕竹政权是一个过去的政权。1657年,清世祖下诏书给达赖喇嘛,让阐化王把明朝赐予的印信交给达赖喇嘛甘丹颇章的第巴:.

查看 帕木竹巴和弥谤索朗旺秋札巴朗杰巴桑

弥谤旺居杰布

弥谤旺居杰布(藏文威利转写:Mi pham dbang sgyur rgyal po, 1589年? – 1613年?)1604年–1613年乌斯藏帕木竹巴统治者(贡玛)。他是名义上的西藏统治者,实际权力在藏巴汗王朝。.

查看 帕木竹巴和弥谤旺居杰布

嘉央屯月坚赞

嘉央屯月坚赞(Jamyang Donyö Gyaltsen,),藏族,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法主。 嘉央屯月坚赞是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昆氏(hKhon)家族人。他是达尼钦波桑波贝和其第七妻玛久夏鲁玛·宣努本之子,达尼钦波桑波贝是八思巴的侄子。达尼钦波桑波贝任時萨迦法主時,萨迦派的统治达到鼎盛。泰定元年(1324年),嘉央屯月坚赞的兄長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把兄弟们分为四个拉章。嘉央屯月坚赞和同母弟索南坚赞為仁钦岗拉章。他被元順帝封為大元國師,至正二年(1342年)嘉央屯月坚赞任萨迦法主。此時,帕木竹巴興起,绛曲坚赞的勢力越來越大。至正四年(13442年),嘉央屯月坚赞去世,他的同母弟索南坚赞為第14代萨迦法主。.

查看 帕木竹巴和嘉央屯月坚赞

唐卡

唐卡()在藏語意為「松樹」,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

查看 帕木竹巴和唐卡

元朝治藏歷史

元代治藏歷史是指元朝建立,至1368年灭亡、明朝建立前這期間的蒙古帝国與西藏的關係史。 從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總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开始,萨迦派五祖八思巴借助于元朝的政府机制建立起隶属于元朝的政教合一的自治政权薩迦巴(薩迦王朝)以統治整个西藏地区。而元朝则在西藏驻扎军队,设立各级官府和驿站,以保证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和政令的推行。这种情况直到元末帕木竹巴正式取代了薩迦巴在西藏的領導地位才告结束。不久后元朝也被推翻,明朝正式成立。.

查看 帕木竹巴和元朝治藏歷史

囊卡来巴

达钦囊卡来巴(南喀勒貝,Namkha Legpa,)即闊尊南喀勒貝洛追堅贊,藏族,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法主。 囊卡来巴是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昆氏(hKhon)家族人。他是达尼钦波桑波贝和其第四妻玛久南喀杰莫之子,达尼钦波桑波贝是八思巴的侄子。达尼钦波桑波贝任時萨迦法主時,萨迦派的统治达到鼎盛。泰定元年(1324年),桑波贝去世,囊卡来巴的兄長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把兄弟们分为四个拉章。囊卡来巴為细脱拉章;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公哥儿监藏班藏卜兄弟為拉康拉章,世為帝師;唆南藏卜、贡噶勒巴迥乃坚赞兄弟為都却拉章,世為白蘭王;嘉央屯月坚赞、索南坚赞兄弟為仁钦岗拉章。囊卡来巴主持西藏事務時,萨迦巴衰落,帕木竹巴興起。他被元順帝封為大元國師,至正三年(1343年)囊卡来巴去世后,其弟嘉央屯月坚赞繼承萨迦法主。他的兒子贡噶仁钦坚赞贝桑波為第16代萨迦法主,曾孙为明朝大乘法王贡噶扎西/昆泽思巴。.

查看 帕木竹巴和囊卡来巴

噶舉派

噶举派()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故“噶举派”一词可理解为口传宗派。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俗称“白教”。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马尔巴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朱沽或祖古)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再來人(活佛)即噶玛噶举派的噶玛巴。 其在西藏以不重著述而重视实际的修行最具特色,强调刻苦的修行,造就了如密勒日巴等众多实践苦行修炼的高僧。 噶举派所最核心的修法是《那洛六法》与显、密两种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为著名。.

查看 帕木竹巴和噶舉派

竹寺

竹寺,又译“珠寺”,藏语称“竹贡巴”(),又称“降曲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南木村,是一座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寺院,也是竹巴噶举派的祖寺。.

查看 帕木竹巴和竹寺

竹第悉

竹第悉 (;)是不丹17-19世纪的世俗统治者, 地位在竹巴法王(嘉旺竹巴; Gyalwang Drukpa)之下。相当于西藏的帕木竹巴。“竹”在藏语的本来意思是“雷龙”,來源於藏傳佛教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因其在帕木竹((在今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建寺傳教,被稱為帕木竹巴·多吉傑布。后来,帕竹噶举派的传承人夏仲阿旺朗杰(1594-1651)到不丹传教并统一不丹,以帕竹噶举为国教,不丹遂以竹隅(;)命名。“第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摄政王。我国古籍也称之为“德布拉贾”(Deb Raja)。现在不丹国王改称为朱甲布(Druk Gyalpo),意为“雷龙之王”。.

查看 帕木竹巴和竹第悉

第巴

巴,又称第悉()、第司、牒巴,藏语中酋长、头目、首领的意思。 明朝特指帕竹政权的阐化王。清朝前期,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和他的继任者商同达赖喇嘛任命第巴,作为甘丹颇章的执政者。共八任:索南群培、陈列嘉错、罗桑图道、罗桑金巴、桑结嘉错、阿旺仁钦、隆素巴、达孜巴。1721年,清朝改设噶伦执政,废除第巴政权。达赖、班禅属下的执事官和地方官也有称为第巴的。.

查看 帕木竹巴和第巴

第四世夏玛巴·却扎益西

却扎益西(,),又名沙玛尔却扎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第四世夏玛巴,羊八井寺的创建者。 却扎益西于1460年被认定为第三世夏玛巴的转世灵童。1471年从桂译师宣努贝受比丘戒。后在各地传教弘法。1490年在仁蚌巴家族的顿悦多杰支持下于拉萨西北创建了羊八井寺,自此之后红帽系的主寺便从乃囊寺迁于此。同时噶玛噶举派也与仁蚌巴家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却扎益西就曾帮助仁蚌巴于1481年打败了帕竹政权。 1524年却扎益西去世,享年71岁。.

查看 帕木竹巴和第四世夏玛巴·却扎益西

索南札巴

索南札巴(;),《明史》上作锁南札思巴噫监藏,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四代第悉,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僧人,藏族。 释迦坚赞同父异母弟仁钦多吉的儿子,扎巴絳曲的异母弟,被称为策细巴萨玛。从喇嘛丹巴索南坚赞受沙弥戒出家,后来受比丘戒,1369年,担任泽当寺法座。1381年,扎巴絳曲让位索南札巴继承帕木竹巴的第悉。1385年,他又让位给了叔叔释迦仁钦的儿子扎巴坚赞。1388年,明太祖封他为帕木竹巴灌顶国师,他后来担任京俄,1405年辞去京俄职务,1408年,因病去世。.

查看 帕木竹巴和索南札巴

罗桑图道

罗桑图道(),又作罗桑图多,西藏官员。和硕特汗国——噶丹颇章第三任第巴。 罗桑图道原第五世达赖喇嘛却本(掌管讲经、供养的宗教官);1668年二月第巴·陈列嘉错去世。九月,在众僧的推举下,达赖喇嘛任命罗桑图道为第三任第巴。据说,罗桑图道和阐化王家族女性有私情,于是在1675年向五世达赖喇嘛辞职。五世达赖喇嘛封赏给他桑日宗的土地、属民。任命布达拉宫南杰扎仓大管家罗桑金巴为第四任第巴。.

查看 帕木竹巴和罗桑图道

絳曲堅贊

大司徒絳曲堅贊(,),又譯為降曲堅贊、松秋堅贊,西藏帕竹王朝建立者,是政教合一的領袖,被稱為班札法王。元顺帝曾册封他為大司徒。.

查看 帕木竹巴和絳曲堅贊

甘丹曲果林寺

丹曲果林寺,藏语称“甘丹曲果林”,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南木林镇雪堆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原来是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祖庭。.

查看 帕木竹巴和甘丹曲果林寺

直贡梯寺

贡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门巴乡,是一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寺院,也是直贡噶举派的主寺。.

查看 帕木竹巴和直贡梯寺

隆子宗

隆子宗是西藏歷史上所設的宗之一,位於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 「隆子」藏語意為「萬事順利,實力雄厚」,「須彌山頂」。帕木竹巴政權時期(西元十四世紀)設立隆子宗,由洛喀基巧管轄,宗址設在現在的松巴鄉。 解放軍入藏後,於1956年8月設立「隆子宗辦事處」。1959年5月,隆子宗和嘉玉谿卡合併為隆子縣(也有說隆子縣是由隆子宗、嘉玉谿卡、覺拉谿卡合併而成),由山南專區管轄。現由地級山南市管轄。 1959年3月拉薩事件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幾十位僧俗官員離開拉薩,於1959年3月26日到達隆子宗,受到數千民眾歡迎。噶倫赤巴索康代表達賴喇嘛,在隆子宗城堡的石階頂端向大會宣布,由於發生了拉薩事件,不再承認《十七條協議》,成立西藏臨時政府,臨時首都在隆子宗,同時宣布隆子宗改名為「玉結隆子」。由於隆子宗所在的雅礱河谷是藏民族的發源地,在這裡成立政府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

查看 帕木竹巴和隆子宗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查看 帕木竹巴和萨迦寺

衮桑巴

衮桑巴(;),即衮杜桑波,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他曾祖父南喀堅贊是释迦仁钦的女婿,祖父南喀杰波。诺布桑波第二子。他依靠父祖的資本,历任娘麥桑珠孜的宗本。闡化王札巴迥乃任命他為仁蚌宗宗本。他和薩迦派大德袞欽桑結佩、果熱索南僧格二人建立供施檀越關係。他在仁蚌宗噶廈地吉木才建立講經寺院,幫助緣興建立達納土丹南傑寺。其子顿月多吉,弟弟措杰多吉。.

查看 帕木竹巴和衮桑巴

顿月多吉

顿月多吉(;),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氏族。 南喀堅贊的曾孙、诺布桑波的孙子、衮桑巴的第二子,为日喀则领袖。继续奉行支持藏传佛教噶举派对格鲁派打击政策,1480年,格鲁派反对噶玛派在拉萨建立寺庙,他发兵攻占拉萨,在东郊建立寺院,将势力扩展到乃东、溪卡和雅隆。1490年,联合夏玛巴建立羊八井寺。1492年、1498年,多次出兵拉萨。1503年,禁止色拉寺和哲蚌寺僧人参加拉萨法会。1517年,仁蚌巴势力在阿旺札西札巴的压力下才被迫退出拉萨。.

查看 帕木竹巴和顿月多吉

西藏历史

西藏位於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在中文中,西藏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西藏,即包括整個藏區,又稱大西藏地區;也可以特指其西南部地區,即清朝以來分割邊界後的行政區劃,面积略大过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之範圍。本條目正文中所指的西藏,若無特別說明,通常指大西藏地區,以更加方便和準確地闡述包含各個藏區的西藏整體的歷史。由於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故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自古以來,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絕外來勢力的侵擾,也保留獨特的地域文化。自石器時代即在西藏高原活動的人類,逐漸發展成今日的藏族,而其綿延至今的文化中最引人矚目的,正是在他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宗教色彩。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自稱為「博(bod)」。「博」是集民族、地域、政權於一體的總稱。满语、蒙语中則稱「博」為「tübat(圖波特)」。除了「博」和「圖波特」這兩個語彙以外,在歷史上還可以找到「吐蕃」、「唐古特」、「土伯特」等其他對於西藏的稱謂。对于在东部藏區(如四川、青海等)生活的藏民,部分漢族人會稱呼他們作「西番」或「西羌」等等。 除藏族人外,世代生活着西藏地區的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

查看 帕木竹巴和西藏历史

西藏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西藏或藏区的君主。.

查看 帕木竹巴和西藏君主列表

诺布桑波

诺布桑波(;),即諾桑哇,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他曾祖父格尔·释迦本为扎巴坚赞下属,祖父南喀堅贊是释迦仁钦的女婿,父親南喀杰波。他依靠父祖的資本,历任仁蚌宗宗本、曲弥万户长、萨迦大寺本钦。1432年,扎巴坚赞死后,诺布桑波请京俄索南坚赞决断,京俄索南坚赞请札巴迥乃继位。1435年,他出任娘麥桑珠孜的宗本,建立容地強欽寺,成為帕竹屬下的主要掌事大臣,對於薩迦派、噶舉派和格魯派一視同仁。他正式建立仁蚌巴政权,成為后藏事跡的統治者。因為帕竹政权內爭不斷,他也控制了前藏的大權。其子衮桑巴、措杰多吉。.

查看 帕木竹巴和诺布桑波

貢噶勒巴

貢噶勒巴(;),《明史》上作公噶列思巴中奈领占坚参巴儿藏卜,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七代第悉,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人物,藏族。 他的祖父释迦仁钦是释迦坚赞的弟弟,伯父扎巴坚赞为第五代第悉。扎巴坚赞兄弟六人只有貢噶勒巴的父亲桑結堅贊娶妻生子。1445年,哥哥第六代第悉札巴迥乃去世后,桑結堅贊借袭阐化王。1448年,貢噶勒巴继承第悉,而其父桑結堅贊担任阐化王一直到1459年。他娶仁蚌巴的女儿曲贝桑姆为妻,1467年,他让儿子仁钦多吉为泽当寺主,仁钦多吉和母亲曲贝桑姆一起反对父貢噶勒巴,帕木竹巴又陷入混乱。成化五年(1469年),明宪宗命貢噶勒巴“袭其父王爵”。仁钦多吉和曲贝桑姆死后,1480年,顿月多吉在乃东集会,请貢噶勒巴退位到官萨居住。迎京俄貢噶勒巴的侄子阿格旺布担任第悉,1483年貢噶勒巴去世。.

查看 帕木竹巴和貢噶勒巴

贡塘寺

贡塘寺,又译“公堂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蔡巴寺、贡塘寺是原来的藏传佛教蔡巴噶举派(达布噶举派四大支系之一)的主寺。.

查看 帕木竹巴和贡塘寺

輔教王

辅教王,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吉隆县一带)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人物的封号。 元朝末年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后,萨迦派仍控制有后藏西部思达藏等地区,具有一定实力。明成祖初年,明朝命僧人智光持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萨迦地方僧人南喀雷必坚赞(1399—1444,《明史》作南渴烈思巴,又称答仓地面王子、思达藏僧)为元朝萨迦都却拉章一支之后,因帕木竹巴绛曲坚赞于元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年)攻取萨迦寺,其先人避居萨迦以南之达仓(即思达藏,今吉隆)。永乐十一年(1413年),一说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封南喀雷必坚赞为“辅教王”,赐印诰,彩币。辅教王由其子孙南葛坚参巴藏卜、南葛劄失坚参叭藏卜所承袭,由明廷赐诰往封。成为萨迦寺王。.

查看 帕木竹巴和輔教王

达隆寺

达隆寺,又译“达龙寺”,藏语称“达隆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是一座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寺院,也是达隆噶举派的祖寺。.

查看 帕木竹巴和达隆寺

阿格旺布

阿格旺布(;),《明史》上作阿吉汪束札巴,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八代第悉,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人物,藏族。 他的祖父释迦仁钦是第五代第悉扎巴坚赞的弟弟桑結堅贊,父亲第六代第悉札巴迥乃。扎巴坚赞兄弟六人只有桑結堅贊娶妻生子。1445年,札巴迥乃去世后,他年仅七岁。1448年,札巴迥乃的弟弟貢噶勒巴继承第悉,桑結堅贊于1454年命他为京俄。桑結堅贊死后,他避居扎喀、嘉桑等地,因为仁蚌巴的支持,貢噶勒巴没有废除他京俄的名义。1471年,他回到丹萨替寺担任京俄。1480年,仁蚌巴顿月多吉在乃东集会,请貢噶勒巴退位到官萨居住。1481年,迎京俄阿格旺布担任第悉,他娶仲喀哇家族的女儿为妻,1488年,生下儿子阿旺札西札巴。他在位时,仁蚌巴措杰多吉为伦钦掌握实权。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宗教事务上,帕木竹巴内争开始恢复平静。1491年阿格旺布去世,阿旺札西札巴三岁,由措杰多吉摄政。明孝宗于阿格旺布死后六年的弘治十年(1497年)才追封他为阐化王。.

查看 帕木竹巴和阿格旺布

阿旺南杰 (仁蚌巴)

阿旺南杰(,1544年或1554年去世),是1435年到1565年统治后藏的仁蚌巴领袖,他1512年到1544年或1554年在位。 阿旺南杰是措杰多吉的儿子,仁蚌巴创立者诺布桑波的孙子。1510年,他父亲去世。仁蚌巴当时控制烏思藏大权,西部可达古格王朝。 家族领袖是阿旺南杰的堂兄顿月多吉。帕木竹巴贡玛当时没有实权。1509年仁蚌巴和年轻的贡玛阿旺札西札巴的矛盾开始升级。1510年,措杰多吉的葬礼时,顿月多吉让阿旺南杰率领军队反对帕木竹巴。不久,两大家族和解,1512年顿月多吉去世,没有子嗣、他指定浪卡子的Zilnonpa(1505年出生),情妇的儿子作为他的继承人。 Zilnonpa虽然到1567年还有他活动的记载,1512年之后阿旺南杰就是仁蚌巴的军事领袖了。 阿旺南杰、Zilnonpa远不及顿月多吉成功。1515年,帕木竹巴和仁蚌巴之间的敌意爆发,发生了一系列冲突。仁蚌巴所辖的一些地区投靠帕木竹巴。 1517年,阿旺南杰的势力从拉萨撤出,藏传佛教格魯派在二十年后恢复了参见默朗木祈愿大法会的权利。1518年开始和解。贡玛正式任命Zilnonpa为仁蚌宗宗本。这样帕木竹巴恢复了一些他们以前在前藏的权威,仁蚌巴仍主导后藏。前后藏新的麻烦在1538年爆发,但权力平衡依然存在。 阿旺南杰在一定程度上从其他方面弥补了他的损失。1547年之后,江孜镇等后藏的边远地带也服从他的权势。 叶尔羌汗国的将领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1532年侵占拉达克和克什米尔。从叶尔羌经过克什米尔山谷开通到南亚的道路。1532年秋,海答儿开始了往东打探,目的是达到“乌斯藏”(拉萨),被他称为西藏的麦加。穆斯林入侵只见到很少的阻力,到达玛旁雍錯。然而在那里,军队大多数的马死亡了。海答儿和部分军队掠夺阿里地区的牲畜。事实证明西藏地形和气候比任何军队更加难以战胜。海答儿到了到拉萨只有八天的行程的地方。最终放弃了入侵计划。1533年初,他回到拉达克,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军队。 西藏历史中未提到这次入侵,但它严重影响了仁蚌巴的政局。1545年、1548年海答儿在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又开始新的计划,1551年海答儿去世。 尽管政治命运如此,阿旺南杰被认为是一位杰出而傲慢的战士和学者。人称他掌握五种科学、六十四种艺术(文学技巧、天文学、表演艺术等等)。 在仁蚌巴较大的仪式上,他穿戴有古代西藏王风俗的衣服和饰品。他统治时,有著名的大丝绸绘画问世。 1544年,阿旺南杰去世 ,噶玛巴为他的葬礼仪式安排资金。。其他记载表明阿旺南杰还活着,并于1547年从事战争。 葛玛巴1554年,噶玛巴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请求为阿旺南杰奉献祈祷。 他三个儿子中的顿珠才旦多吉、阿旺吉扎接替他。在他们的统治下,仁蚌巴势力宣告结束。.

查看 帕木竹巴和阿旺南杰 (仁蚌巴)

阿旺吉扎

阿旺吉扎(;),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诺布桑波的曾孙、措杰多吉的孙子、阿旺南杰的儿子,为日喀则领袖。他精通文学,著有《萨迦班智达传》、《诗镜论注疏》、《藻词论》。1563年,仁蚌巴阿旺吉扎领兵支持萨迦派攻打拉堆绛首领,原本担任仁蚌巴手下官员的辛厦巴·才丹多杰起兵造反,在三竹节(今作桑珠孜,即日喀则市)发动政变,杀死了阿旺吉扎之子白玛噶波。随后抵挡住了阿旺吉扎的进攻,1565年,辛厦巴先后占据了香、八囊伦珠孜、帕日等宗管辖的地域,一年以后,辛厦巴的势力范围已囊括了包括仁蚌宗的后藏的大部分地区,自称为藏巴加波。阿旺吉扎表示臣服。才丹多杰死后,其子衮巴拉旺多吉进而控制了后藏的大部分地区,取代了仁蚌巴阿旺吉扎的统治。.

查看 帕木竹巴和阿旺吉扎

阿旺札西札巴

阿旺札西札巴(;),《明史》上作阿汪札失札巴坚参巴藏卜,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十代第悉,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人物,藏族。 他的祖父第六代第悉札巴迥乃,父亲第八代第悉阿格旺布为第五代第悉。母亲仲喀哇家族的女儿。1491年阿格旺布去世,阿旺札西札巴三岁,由担任伦钦的仁蚌巴措杰多吉摄政。1499年,12岁的阿旺札西札巴正式担任第悉。1509年,开始计划向仁蚌巴家族夺权。1516年,在琼结巴和江孜法王的支持下,他打败仁蚌巴,使得帕木竹巴权力有所恢复。1518年,恢复了格鲁派三大寺僧人参加拉萨祈愿大法会的权利。1524年,命长子卓尾贡波在乃东西面的贡嘎建立宫殿。像他父亲一样得到了贡玛的头衔。幼子扎巴迥乃担任京俄。但是,后来卓尾贡波的儿子昂旺扎巴坚赞和扎巴迥乃造成了严重的内部纷争,1548年卓尾贡波死后导致了帕木竹巴权力完全分裂。1563年阿旺札西札巴去世。.

查看 帕木竹巴和阿旺札西札巴

薩迦巴

薩迦巴(),簡稱薩迦(),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借助于元朝的政府机制在全西藏建立起来的隶属于元朝的政教合一的自治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各教派統治時期的第一个政权,也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政权,也稱薩迦王朝。该王朝统治范围位于宣政院辖地。 薩迦巴开始於1253年八思巴掌教薩迦派,结束於1358年薩迦派失势於帕木竹巴,共105年。.

查看 帕木竹巴和薩迦巴

藏巴汗

藏巴汗(),又作第悉藏巴,藏語稱號為“後藏上部之王”,是17世纪上半叶(时值中国明朝後期)西藏地區繼帕木竹巴、仁蚌巴之後興起的世俗貴族政權。因藏巴汗政权以噶玛噶举派为后盾,故藏巴汗王朝又称噶玛王朝。 藏巴汗政权正式建立于1618年,亡于1642年,历两位君主,共24年。但亦有学者将藏巴王朝从1565年仁蚌巴被推翻开始算起。.

查看 帕木竹巴和藏巴汗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查看 帕木竹巴和藏傳佛教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查看 帕木竹巴和藏族

闡教王

教王,明朝授予乌思藏必力工瓦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一带)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领袖人物的封号。 必力工瓦僧即指止贡噶举派僧人(必力工瓦即止贡,今墨竹工卡直孔区)。元代,止贡为万户府。元末止贡派被帕竹击败后,大部分领地和居民被帕竹政权没收,止贡派仅保留有止贡替寺附近的一片管辖区,而且管理止贡寺属庄园和属民的官吏要由帕竹选派。活动地区在拉萨、墨竹工卡一带。洪武十八年(1385年)赐止贡噶举派主寺止贡帖寺的座主王仁波切仁钦贝杰“必力工万户府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其地尚师辇卜阇搠思吉结卜遣使坚敦真等,以所获故元云南行省银印进献明廷。明成祖初年,必力工瓦国师端竹监藏遣使入贡。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朝封西藏必立工瓦僧人、止贡寺座主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并赐彩币印诰,印文为九叠篆体,两行,从右至左,原件10.1×10.1厘米,拓印,朱色,为金印。领地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境内。地位在法王之下,大国师之上。封爵由其子孙绰儿加监巴领占、领占叭儿结坚参等相继袭爵,传承百余年,并遵三年一贡例,定期向明廷进贡方物。.

查看 帕木竹巴和闡教王

藩部

藩部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地理概念,一般指清代中國境內由理藩院管理的蒙古、青海、西藏、新疆以及東北地區具有一定自治權利的部族,被朝廷視為“藩籬”。.

查看 帕木竹巴和藩部

蒙古征服吐蕃

蒙古征服吐蕃是指13世纪以来蒙古对于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入侵。蒙古帝国最早與吐蕃的交往,根據西藏歷史説法是蒙古入侵西夏以後。當時古鲁格·多爾濟汗派手下尼魯呼那顏到柴達木盆地商量投降,但多数学者認為不是事實。首次真正入侵是1240年多達那波以3000人入侵造成500吐蕃人死亡。之後吐蕃投降成為蒙古帝国一部分。元朝建立后吐蕃地区成为宣政院辖地。.

查看 帕木竹巴和蒙古征服吐蕃

释迦仁钦

释迦仁钦(;),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首领,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人物,藏族。 他是释迦坚赞的弟弟,绛曲坚赞的侄子。他在1373年释迦坚赞去世后,一度代行第悉职位。不久让位于侄子扎巴絳曲。之后他的儿子扎巴坚赞在1385年成为第五代第悉。第五子索南坚赞担任京俄,第六子桑結堅贊娶妻生子,成为后代第悉的先祖。.

查看 帕木竹巴和释迦仁钦

釋迦堅贊

絳央釋迦堅贊(;),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二代第悉,元朝大司徒絳曲堅贊之侄。《明太祖實錄》稱之為故元灌頂國師「章陽沙加」。1373年正月,釋迦堅贊遣使進京,向明太祖貢佛像、佛書、舍利等,因此再次受封為「灌頂國師」。.

查看 帕木竹巴和釋迦堅贊

色瓦龙寺

色瓦龙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色瓦龙村,是一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寺院。.

查看 帕木竹巴和色瓦龙寺

雅隆觉阿王系

雅隆觉阿王系,是吐蕃分裂时期的一个王系。 吐蕃王朝赞普朗达玛的五世孙赤琼到雅隆(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秦昂达则城,繁衍生息,发展实力。赤琼的孙子玉赞在位时,以雅隆为中心称王,史称雅隆觉阿王系。吐蕃归附元朝后,王族中的成员有的投靠元朝萨迦派,有的依附帕木竹巴,雅隆觉阿王系的政治实体解体。.

查看 帕木竹巴和雅隆觉阿王系

雅桑寺

雅桑寺,又译“亚桑寺”,藏语称“雅桑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亚堆乡亚桑村,是一座藏传佛教雅桑噶举派寺院,也是雅桑噶举派的祖寺。.

查看 帕木竹巴和雅桑寺

措杰多吉

措杰多吉(;),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他曾祖父南喀堅贊是释迦仁钦的女婿,祖父南喀杰波。他是诺布桑波第四子。阐化王阿格旺布在位時,仁蚌巴措杰多吉为伦钦掌握实权。1491年阿格旺布去世,阿格旺布的兒子阿旺札西札巴三岁,由措杰多吉摄政(替東)。1490年,措杰多吉禁止格鲁派三大寺僧人参加拉萨祈愿大法会。1499年,12岁的阿旺札西札巴正式担任第悉。權力還是掌握在措杰多吉手中。1509年,阿旺札西札巴开始计划向仁蚌巴家族夺权。1510年,措杰多吉去世。其子阿旺南杰。.

查看 帕木竹巴和措杰多吉

林芝市

林芝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政府驻巴宜区八一镇。林芝市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市相连,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市、那曲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墨脱县、察隅县的南部实际由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控制,边界问题仍未解决。 截至2002年,林芝市中国实际控制区域的总人口为15万6千,其中藏族占85%,汉族占7%,门巴族占5%,此外还有珞巴族、僜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林芝市的平均海拔为3100米,东西方向长646.7千米,南北方向宽353.2千米,总面积116175平方千米。.

查看 帕木竹巴和林芝市

桑珠孜区

桑珠孜區()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市一個市轄區,后藏地区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为藏传佛教两大领袖之一班禅喇嘛的驻锡地,被國務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帕木竹巴和桑珠孜区

桑結堅贊

桑結堅贊(;),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首领,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人物,藏族。 他是释迦仁钦的第六子,扎巴坚赞的弟弟。桑結堅贊娶妻生子,有子札巴迥乃、贡噶雷巴。1432年,扎巴坚赞死后,关于第悉人选在桑結堅贊、札巴迥乃父子之间有争议,诺布桑波请桑結堅贊的五哥京俄索南坚赞决断,京俄索南坚赞请札巴迥乃继位。1434年京俄索南坚赞去世,桑结坚赞计划夺得第悉之位,虽然没有成功,但是造成乌斯藏特别是雅隆和丹萨替的动乱。桑結堅贊失败,避居于雅郊。直到1443年,父子二人才和解,桑结坚赞被迎回泽当囊索居住。1445年,札巴迥乃去世。正统十一年(1446年),桑結堅贊向明朝借袭阐化王,得到明英宗的批准。1448年,贡噶雷巴正式继任第悉。1457年,桑結堅贊去世。成化五年(1469年)贡噶雷巴才被明宪宗封为阐化王。.

查看 帕木竹巴和桑結堅贊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又称江孜宗山城堡、宗山遗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則市江孜县。 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定為西藏4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 帕木竹巴和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札巴迥乃

札巴迥乃(;),《明史》上作吉剌思巴永耐坚藏巴藏卜,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六代第悉,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人物,藏族。 他的祖父释迦仁钦是释迦坚赞的弟弟,伯父扎巴坚赞为第五代第悉。扎巴坚赞兄弟六人只有札巴迥乃的父亲桑結堅贊娶妻生子。札巴迥乃幼年在泽当寺学佛。1432年,扎巴坚赞死后,关于第悉人选在其父子之间有争议,诺布桑波请札巴迥乃的五伯父京俄索南坚赞决断,京俄索南坚赞请札巴迥乃继位。1434年京俄索南坚赞去世,桑結堅贊计划夺得第悉之位,虽然没有成功,但是造成乌斯藏的动乱。直到1443年,父子二人才和解。正统五年(1440年),明英宗封他为阐化王。札巴迥乃还俗娶妻生子,破坏了绛曲坚赞以来帕木竹巴第悉由僧人担任的传统。之后,帕木竹巴第悉开始父子世袭。1445年,札巴迥乃去世。他的弟弟貢噶雷巴、儿子阿格旺布相继继位。.

查看 帕木竹巴和札巴迥乃

札释藏卜

朗巴嘉哇(),《明史》上作札释藏卜,16世纪晚期西藏帕竹政权(1354年到17世纪早期)第司(阐化王),他是倒数第二代第司。 札释藏卜是前统治者昂旺扎巴坚赞的儿子。他于拉萨东南乃东在他的父亲死后(大约1579年)接管了王位,可能在。第五世达赖喇嘛记载他“敞开宗教和世俗的知识的大门,但特别关注绝对真理的信条,如大手印”,这时帕竹王朝几乎停止在西藏行使任何行政权力。他的统治是帕竹王朝最模糊的,历史上,很少有关于他的记录。1579年(万历七年)札释藏卜“乞赐职”,明神宗“加称乌思藏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1587年,乌思藏阐化王差遣番僧领真等六百名向明朝进方物,给赏如例。1588年,乌思藏阐化王遣使真朵尔只等千人到北京向明朝方物。1597年,明神宗宴请乌思藏阐化王进贡番僧朵尔等一十五名,候徐文炜等。 帕竹的朋友第三世达赖喇嘛和土默特蒙古人加强了联系。1588年,第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乞庆哈的孙子云丹嘉措被确认为新达赖喇嘛。札释藏卜在33节写了一首诗,呼吁年轻的云丹嘉措早日回到西藏。第四世达赖喇嘛于1601年来到西藏。此时札释藏卜已死,他的儿子弥谤索朗旺秋札巴朗杰巴桑继承王位。.

查看 帕木竹巴和札释藏卜

朗色林庄园

朗色林庄园,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孟卡荣村,是原来西藏贵族朗色林家族的庄园。.

查看 帕木竹巴和朗色林庄园

明朝治藏歷史

明朝治藏歷史是指朱元璋1368年建明朝於南京,至1644年清兵入關,於北京建立清朝前這期間內與西藏的關係史。據《明史·志第十六》記載,明朝疆域「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文中「西據吐番」的「吐番」是宋、元、明等時期的史籍中對青藏高原及當地土著的慣稱。 明朝對藏政策主要形式為洪武年間在藏內設置羈縻性質的都司、衛所等軍政機構,封授當地僧俗首領擔任官員,永樂至正德以冊封僧俗首領為主,受冊封者定期朝貢,明朝則給予豐厚回賜。該段歷史具體時間始於洪武五年(1372年)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降明受封,終於崇禎三年(1630年)烏思藏僧人三旦多只等十五人入朝班貢,歷200餘年。黃玉生,《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97頁有明一代,元朝扶持的薩迦政權勢力逐漸衰微,噶舉派的帕木竹巴政權大體掌握了藏中的政治大權,後期格魯派勢力在固始汗的扶持下不斷坐大,西藏內部各宗派勢力競相發展而鮮有明朝參與。明朝治藏政策常被中國學者概括為「多封眾建、因俗以治」,索文清、雍繼榮,《》學者對明朝是否统治西藏、明朝对于西藏的统治程度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議。.

查看 帕木竹巴和明朝治藏歷史

昂旺扎巴坚赞

昂旺扎巴坚赞(,),可能在1564年到1579年统治帕木竹巴王朝。由于内部家庭纷争,帕木竹巴大部分权力脱离了他的掌控。 昂旺扎巴是卓尾貢波(1508 - 1548)的儿子,居住拉萨西南部的贡嘎豁卡。他的祖父是阿旺札西札巴(1488 - 1564)是最后有效统治帕木竹巴的阐化王,住在拉萨东南乃东。在1553年或1554年阿旺札西札巴被迫下台时,昂旺扎巴坚赞暂时接管了他的老祖父的宝座。十年后,他站出来反对75岁高龄的祖父,永久试图获得王位。为了实现统治者的野心,他还和甘丹寺的索南嘉措保持良好的关系。大量的佛教高官试图干预叛乱,无济于事。接下来的1564年,他的祖父去世。新的骚乱爆发,乃东和贡嘎豁卡分裂。索南嘉措参与调解冲突。最终昂旺扎巴坚赞成为新的贡玛。然而,帕木竹巴的权威已经几乎枯竭。 《明史》记载1564年,昂旺扎巴请求明朝皇帝册封自己为阐化王,但事实上明世宗对西藏没什么兴趣。另一方面,土默特蒙古人使接触西藏的宗教领袖。1577年,土默特领袖俺答汗的使节来到邀请索南嘉措去青海湖。昂旺扎巴坚赞支持,派代表陪同索南嘉措全程。访问的结果是格鲁派与蒙古人建立了持久的关系,其领袖获得了达赖喇嘛的称号。 尽管帕木竹巴基于藏传佛教噶举派,昂旺扎巴坚赞依然支持格鲁派的索南嘉措。第五世达赖喇嘛(1617 - 1682)写道:“他是格鲁派和雷龙的特别奉献者,听到许多神圣教义。他的思想被净化,因为他和无所不知的索南嘉措结成檀越关系,类似于月亮和太阳,中国皇帝的朝廷不断送物品到贡嘎豁卡。” 根据《明史》,一个帕木竹巴统治者在1579年去世,这或许说的是昂旺扎巴坚赞。由他的儿子札释藏卜接管帕木竹巴。.

查看 帕木竹巴和昂旺扎巴坚赞

摩觉寺

摩觉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是一座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寺院。.

查看 帕木竹巴和摩觉寺

扎巴坚赞 (帕竹)

扎巴坚赞(;),《明史》上作吉剌思巴监藏卜,又称扎巴坚赞贝桑波,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五代第悉,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僧人,藏族。 他的伯祖父绛曲坚赞建立帕竹政权,他八岁就任泽当寺主,十一岁辞去寺主,到乃邬栋孜担任万户长。1388年明太祖诏准他担任帕竹第五代第司,封他为灌顶国师。1406年,遣使入贡,明成祖封他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离纽玉印,世代承袭。他对其他教派也不轻视排挤,支持宗喀巴的黄教,宗喀巴受到他政治经济大力支持,扎巴坚赞被黄教信众大力称赞。他每年写一部陀罗尼咒,二十二年从不间断。主持写下三部甘珠尔经,分别用金和金银混合物还有墨汁写成,它的训诂、正字、文法都非常严谨。.

查看 帕木竹巴和扎巴坚赞 (帕竹)

扎巴絳曲

扎巴絳曲(;),《明史》上作吉剌思巴赏竺坚藏巴藏卜,西藏歷史上帕木竹巴的第三代第悉,明代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僧人,藏族。 释迦坚赞同父异母弟仁钦多吉的儿子,被称为策细巴萨玛。1370年受沙弥戒出家,后来受比丘戒,法名札巴絳曲贝桑布。1371年,担任丹萨替寺法座,就是京俄。1373年,释迦坚赞去世,被推举为帕木竹巴第三代第司,他同意在同父异母弟索南札巴成年前兼任第司和京俄,被称为喇本。1379年,明太祖封他为帕木竹巴万户长,1381年,他支持弟弟索南札巴继承第司,自己还是担任京俄,直到1386年去世。他在佛学上有造诣,宗喀巴年轻时,拜他为师,写诗称颂扎巴絳曲的功绩。.

查看 帕木竹巴和扎巴絳曲

拉加里王宫遗址

拉加里王宫遗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是西藏拉加里王朝的王宫遗址。.

查看 帕木竹巴和拉加里王宫遗址

亦称为 帕竹,阐化王。

藏傳佛教藏族闡教王藩部蒙古征服吐蕃释迦仁钦釋迦堅贊色瓦龙寺雅隆觉阿王系雅桑寺措杰多吉林芝市桑珠孜区桑結堅贊江孜宗山抗英遗址札巴迥乃札释藏卜朗色林庄园明朝治藏歷史昂旺扎巴坚赞摩觉寺扎巴坚赞 (帕竹)扎巴絳曲拉加里王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