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市鎮

指数 市鎮

市鎮可指:.

41 关系: 基隆市史密斯 (海峽殖民地總督)安省 (法國)巫金巴生谷巴拉機場 (巴西)上水不可兒戲布鲁塞尔-首都区市长市法團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伊普斯威奇圣地亚哥 (智利)商場商會納爾吉斯 (消歧義)美國常見地名列表甘岡無建制地區 (加拿大)熱雷米華富邨華貴邨萊凱行政建制镇西班牙近郊鐵路馬蒂·麥佛萊越南麊泠縣近鄰社區钱桥街道英國上議院英国下议院英国议会雙排車查理·奥斯汀沐胶河內市拉雷多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市鎮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史密斯 (海峽殖民地總督)

絲絲·金文泰·史密斯爵士,PC,GCMG,MA(Sir Cecil Clementi Smith,),通稱「金文泰」或「史密斯」,乃英國前殖民地官員,亦是前港督金文泰爵士的舅父與教父。.

新!!: 市鎮和史密斯 (海峽殖民地總督) · 查看更多 »

安省 (法國)

安(法语:Ain)是法國的一個省(編號01),與薩瓦省(Savoie)、上薩瓦省(Haute-Savoie)、羅訥省(Rhône)相鄰,同瑞士毗連。安省擁有良好的交通網絡(法國高速列車、高速公路),鄰近里昂及日內瓦兩大國際機場。 安省下分四個地區:布雷斯(Bresse)、東布(Dombes)、比熱(Bugey)、熱克斯(Gex)。這四個各有特色的地區造就了安省的多樣性及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布雷斯主要是以穀物種植、牲畜飼養、奶類及乳酪生產和家禽養殖等農業與農產加工業為主。東布的漁業養殖與比熱的葡萄栽培分別是當地的重要經濟活動。本省產業的高度多樣性是伴隨著奧約奈克斯(Oyonnax)地區的塑膠產業(有「塑膠谷」之稱)。 由於當地中小企業的工業性質與緊密的網狀組織,安省躋身全法國經濟成長最快速的省分之一。當地失業率遠低於全國及大區。除了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一些在全國或國際上擁有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也設立於此。 不過,安省依然十分重視其歷史及文化遺產,像是美食(沃納斯的Georges Blanc餐廳)、布雷斯的年度家禽競賽和旅遊業(346座古蹟、14座博物館、生態旅遊與滑雪)。.

新!!: 市鎮和安省 (法國) · 查看更多 »

巫金

巫金(Mukim)是一個衍生自阿拉伯語的馬來語詞彙,原意為「穆斯林周五祈祷集中點的周圍區域」,現指巫語系大型國家的三級行政區劃或一個巫語系城邦的二級政區,一般在傳統的「甘榜」(Kampung)或「村」之上。 巫金的「行政領袖」被稱作「彭古魯」(Penghulu),源自馬來語特殊稱謂,在星馬華語中也常被譯為「鄉長」一詞。.

新!!: 市鎮和巫金 · 查看更多 »

巴生谷

巴生谷(Lembah Klang)即巴生河流域,是馬來西亞境內的一片地理區域,由吉隆坡與環繞其周圍的雪蘭莪州屬中部各市鎮所組成。 巴生谷位于中央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广大平原,同时巴生河经由此处流入马六甲海峡,自开拓以来就是商务发展的中心地带。在最近一次的人口调查中,估计这个地区的人口约有6,500,000人,至2012年,此區域人口為790萬,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地区,但其主要的人口多是從其它州所移入及來自印尼的外籍劳工。.

新!!: 市鎮和巴生谷 · 查看更多 »

巴拉機場 (巴西)

巴拉機場 (Barra Airport,Aeroporto de Barra,),是一座位於巴西巴伊亞州巴拉市鎮的通用機場,目前沒有定期航班營運,機場距離最近的巴拉市鎮僅有3公里(2英里)。.

新!!: 市鎮和巴拉機場 (巴西) · 查看更多 »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新!!: 市鎮和上水 · 查看更多 »

不可兒戲

《不可兒戲》(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又譯作《真誠最要緊》,是19世紀愛爾蘭劇作家王爾德所寫的一部諷刺風俗喜劇。靈感取自威廉·S·吉尔伯特的一部喜劇《》。整套劇共分3幕或4幕,視上演的版本而定。1895年2月14日在倫敦的 首次公演。 故事背景設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格蘭,劇中幽默的焦點集中在主角Jack虛構出來的弟弟 Ernest 身上。Ernest 是 earnest(認真)的諧音,而 Jack 的姓氏 Worthing 則是王爾德撰寫此劇時居住的市鎮名稱。 當時王爾德的話劇可謂極之成功,人們往往期待他的新作。他在創作此劇時記者們經常前來打聽有關細節,同時又對劇情發展和復仇角色等問題充滿興趣。為應付他們,王爾德暫時取了一個劇名為「Lady Lancing」。一如他另外四部社會話劇,王爾德同樣以海邊市鎮的名字替其此劇主角和故事開端命名。本作將佳構劇很多傳統的地方加以誇大,例如遺失文件的巧喻(英雄,就像是一個嬰孩,搞不清這本手抄本的小說)以及最後的表露(這個部分出現在結束落幕前三十秒)。.

新!!: 市鎮和不可兒戲 · 查看更多 »

布鲁塞尔-首都区

布鲁塞尔-首都区(Arrondissement de Bruxelles-Capitale;Arrondissement Brussel-Hoofdstad;Verwaltungsbezirk Brüssel-Hauptstadt)是比利时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下轄唯一的區,因此大區和區兩者的管轄範圍是相同的。人口1,175,173人。.

新!!: 市鎮和布鲁塞尔-首都区 · 查看更多 »

市长

市長(英語對應詞:Mayor,出自拉丁文「māior」,「較大的」的意思)是近現代城市或市鎮中最高行政首長的職稱。 在許多政府系統裡,市長是由市民選出為一個城市最高行政長官、或為一個儀式的職務。市長這個名稱在全世界各個地方依據當地的法律有不同職責和權力,也因各個地方而有不同意義。.

新!!: 市鎮和市长 · 查看更多 »

市法團

市法團(Municipal corporation,或者團市委)是一個地方政府體制的法律術語,可以指(但不限於)城市、縣、鎮、鄉、、村莊和市鎮。.

新!!: 市鎮和市法團 · 查看更多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伊利诺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 of I,亦簡稱作UIUC)位于伊利諾州幽静的双子城:厄巴纳—香槟市,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學。学校创建于1867年,创始之初称作伊利诺伊工业大学,后在1885年改称伊利诺伊大学长达一百年,直至1982年伊利诺州政府决定创建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和春田分校,学校改用现名,但学术界和工业界仍然普遍使用伊利诺伊大学称呼该校,学校也使用州名(Illinois)作为简称及網域名稱。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占地4552英亩,在校学生4万余人,教授及教职人员2500余人,学校有17个学院,覆盖150个学科,是一所规模庞大的公立大学。学校继承了创建初期作为工业大学的传统,長久以來一直是全美理工科方面极有名望的高等學府之一。学校不仅在科学界和工业界创造了璀璨的成果,也培养了诸多的科学泰斗和政治家,成为美国大学的‘公立常春藤’。学校是美国“十大联盟”(Big Ten)的创始成员,有数十个体育俱乐部和大型体育场馆(其中的纪念体育场可容纳7万人)。学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图书藏量,图书馆拥有2400多万册藏书,每周在线访客达100万人次,成为美国第三大大学图书馆,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早在1906年,时任校长爱德蒙·詹姆斯致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后来发展为庚子赔款奖学金,诸多的中国学生得以留美深造。而在1911-1920年,伊利诺大学收留和培养了多达1/3的留美中国学生,是对中国学生最友好的大学之一Solberg, Winton U.(2004)"Edmund Janes James Builds a Library: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ibrary, 1904-1920" Libraries & Culture 39 (1)P: pp.

新!!: 市鎮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查看更多 »

伊普斯威奇

伊普斯威奇(Ipswich;發音:)是英國東部沙福郡的一個城鎮,位於奧爾韋爾河河口。伊普斯威奇城鎮人口非常稠密,根據2001年人口統計,市區人口有138,718人,佔葉士域治選區內總人口的85%。該城鎮歷史悠久,在羅馬帝國時期是通往郊外城鎮的要道,途徑奧爾韋爾河與吉平河。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已經形成一個城鎮的規模,是倫敦通往約克道路上的要塞。倫敦去葉士域治只需要大約一小時。畫家托馬斯·庚斯博羅曾在伊普斯威奇生活和工作。狄更斯也在小說中提到過伊普斯威奇。.

新!!: 市鎮和伊普斯威奇 · 查看更多 »

圣地亚哥 (智利)

聖地亞哥(Santiago;或译聖雅各),又稱圣地亚哥-德智利(Santiago de Chile;意為「智利的聖地亞哥」),是智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聖地亞哥首都大區的首府。其座落於智利中部的,海拔約520公尺。「Santiago」在西班牙文即「圣雅各」之意(拉丁語原文「Sanct-Iacobi」)。 聖地亞哥是由多個市鎮構成的城市,雖均屬聖地亞哥首都大區管轄,並沒有嚴格統一的市政機構;大部分市鎮位於圣地亚哥省境內,其中最核心的亦稱為「」。聖地亞哥雖是智利首都,但智利國會設於該市以西120公里的海濱城市瓦尔帕莱索。.

新!!: 市鎮和圣地亚哥 (智利) · 查看更多 »

商場

商場,或稱購物中心(英国英语:Shopping centre;美国英语:Shopping mall),是現代城市或郊區市鎮中常見的建築物,是結合購物、休閒、文化、娛樂、飲食、展示及資訊等設施於一體的商業設施。 購物中心通常樓層不高,單樓的營業面積都很大,惟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如東京、香港則有不少垂直式商場,佔地多層(香港的例子有銅鑼灣時代廣場、The ONE、apm、MegaBox、國際廣場等),也常跟車站等共構。店家大部分是獨立一家店來承租,有些還會有室內遊樂場、超市、飲食店等商家區域。.

新!!: 市鎮和商場 · 查看更多 »

商會

商會(有時又寫作貿易會,英文:Chamber of commerce)是商業業務合作的一種,例如數所公司想擴展業務,賺更多的金錢,就開設商會,以便數所公司一同合作,達到理想。一些商會在城市或市鎮也代表整個業界,所有該行業的公司都加入該商會,並在會議上制定業界守則,及選出主席及相關職位的擔任人,通常這些職位都是由商會的會員(該行業的公司)推薦及委任。 第一個商會在1599年於歐洲成立。而世界上最古老的英文商會於1768年於紐約市成立,目前已知最早成立但依然存在的英文商會是Glasgow Chamber of Commerce,成立於1783年。 世界上最大的商會是英國的Greater Manchester Chamber of Commerce,有5000多位成員。.

新!!: 市鎮和商會 · 查看更多 »

納爾吉斯 (消歧義)

納爾吉斯(Nargis,又譯納吉斯)可以指:.

新!!: 市鎮和納爾吉斯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美國常見地名列表

美國常見地名列表列出超過16個美國城市、市鎮、村或自治市鎮共用的地名。人口超過10萬的地方以粗體標示。注意!同一個美國州份可有多個相同地名的地方。.

新!!: 市鎮和美國常見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甘岡

岡(Guingamp,Gwengamp)是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阿摩爾濱海省的一个市鎮,人口超過7,000人。.

新!!: 市鎮和甘岡 · 查看更多 »

無建制地區 (加拿大)

無建制地區(英文:unorganized area或 unorganized territory)是加拿大的一種行政區劃,所有非市鎮或印第安保留地所管理的地區皆屬此類。在無建制地區,他們沒有自己的地方政府,由省政府或地區政府直接管理。在某些地區,部分政府服務由附近的市鎮提供。 Category:加拿大行政區劃.

新!!: 市鎮和無建制地區 (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熱雷米

熱雷米(Jérémie、Jeremi)是海地的城市,也是大灣省的首府,位於該國西南部戈納夫灣,距離首都太子港297公里,處於納弗沙島以西74公里,面積427.22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122,149。.

新!!: 市鎮和熱雷米 · 查看更多 »

1887年国际统计学会曾提出一个各国通用的居住區域分类系统,规定任何一个人口集中區,其人数在2,000人以上者即可称为城市;不足2,000人者則为乡村。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難以适应各国的具体情况,故未普遍采用。尽管英语中的town或small city被廣泛譯為鎮、城鎮和小城市;但汉语中的“镇”,隨著語境變化,有著不同内涵。.

新!!: 市鎮和鎮 · 查看更多 »

華富邨

華富邨(Wah Fu Estate)是香港最著名的公共屋邨之一,因部份樓宇可以看到海景及鄰近豪宅貝沙灣,所以普遍被人稱為「平民豪宅」。華富邨項目編號UR06/RD14,由前香港屋宇建設處建築師廖本懷先生負責設計,而華富邨重建計劃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負責。該邨位於香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及華貴邨。華富邨分5期落成,華富(一)邨於1967年11月至1969年2月分階段落成,而華富(二)邨則於1970-71年分階段落成,而1978年加建的華翠及華景樓也同告落成。華富邨的人口在高峰時共有約50,000人。2011年華富邨的總人口為27,953人。.

新!!: 市鎮和華富邨 · 查看更多 »

華貴邨

華貴邨(Wah Kwai Estate)是一條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島南區雞籠灣旁,興建目的主要是接收田灣邨及石排灣邨部分的重建戶,Y型大廈及商場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外型呈W字型的華愛樓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為港島區首幢小型單位大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樓宇管理,由港島西區租約事務管理處負責屋邨租約事務,停車場由領展負責管理,現時已經成立有業主立案法團,華孝樓、華廉樓、華禮樓、華善樓和華賢樓由新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華愛樓和公共用地則由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新!!: 市鎮和華貴邨 · 查看更多 »

萊凱

萊凱(Les Cayes、Okay)是海地的城市,也是南部省的首府,位於該國西南部,始建於1504年,面積219.11平方公里,市內的文化中心有約300個座位,2009年人口125,799。.

新!!: 市鎮和萊凱 · 查看更多 »

行政建制镇

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介于县(县级行政区)与村(或村级区划)之间,与“乡”同层次的行政区划单位,现为乡级区划主要类型,常与同层次区划单位“乡”一起使用,合称为“乡镇”。为区别村镇、集镇或市镇,常被冠以“行政建制镇”或“建制镇”。.

新!!: 市鎮和行政建制镇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近郊鐵路

近郊鐵路(Cercanías;)是西班牙國內來往城市市中心及附近都市圈的通勤鐵路服務總稱。.

新!!: 市鎮和西班牙近郊鐵路 · 查看更多 »

馬蒂·麥佛萊

蒂·麥佛萊是回到未來系列的主角,由迈克尔·J·福克斯飾演,動畫系列中由David Kaufman配音,遊戲系列裏由A.J. Locascio配音。在2008年,馬蒂·麥佛萊被帝國雜誌選為最佳電影角色之一,排名第39。.

新!!: 市鎮和馬蒂·麥佛萊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市鎮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麊泠縣

麊泠縣(),又作「麋泠縣」,原是越南永福省轄下的行政區,2008年8月1日后劃歸河內市。.

新!!: 市鎮和麊泠縣 · 查看更多 »

近鄰社區

近鄰社區(Neighbourhood),也非正式地稱為街區,是指都市、市鎮等城鎮地帶內有地緣關係的社區。近鄰社區中的居民即鄰居,又稱鄰里、街坊、鄰舍、鄰人、近鄰、隔壁等,通常會構成一個居民間有所互動的社會群體,近鄰社區內的人際關係稱為鄰里關係。.

新!!: 市鎮和近鄰社區 · 查看更多 »

钱桥街道

钱桥街道为中國江蘇省无锡市惠山区下辖的一個街道办事处。.

新!!: 市鎮和钱桥街道 · 查看更多 »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新!!: 市鎮和英國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下议院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國國會的下議院。 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作為下院的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議院議員是經由多數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議院議員任期的終結。自1950年來每一位下議院議員都是由一個選區的選民選出,議員當選後,也就在議會代表該選區。現今聯合王國政府的內閣閣臣,絕大部份皆來自下院,而自1902年起,歷任的首相也同樣是下議院議員。惟在1963年的時候,來自上議院的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伯爵獲任命為英國首相,不過,他在任命後不久,即放棄了貴族爵位,並成功以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之身份選入下議院。 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上院駁回大部份法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法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如果失去了下議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下議院之官式全稱為「尊貴的與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議院議員」(The Honourable the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坊間一直以為,下議院的英文「House of Commons」中,「Commons」一字乃來自英文「commoners」(解為庶民),反映下議院議員盡皆庶民出身,以區別由貴族所掌的上議院。不過,這種解釋背後沒有史實支持,其實「Commons」一字語出諾曼法語的「communes」,意指議員們所代表的地區,具地理意味。上、下兩議院皆設於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內,而每次會議時,議事廳內必置有一權杖,以彰顯王權。 下議院的有關資料現存放於下議院圖書館。.

新!!: 市鎮和英国下议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议会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聯合王国議会(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中文简称为英国国会或英国议会,是英国和英國海外領地(独自享有议会主权(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的最高立法机关。英国国会的首领为英国君主;它还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议员分为两种:上议院靈职议员(Lords Spiritual,即英国国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和上议院俗職议员(Lords Temporal,即贵族成员)。上议院议员大部分是以指派方式产生。下议院则恰恰相反,是由选举产生。上议院和下议院位于大伦敦威斯敏斯特市威斯敏斯特宫(即国会大厦)不同的房间内。 国会是由早期为君主提出治国建议的政务会发展而来。理论上国会的权力并不归属于国会,而属于“君临国会”(Queen-in-Parliament,或国王:King-in-Parliament)。尽管有争议,国会中的女王仍常被认为是完整的君主主权。现代的国会权力属于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下议院;君主仅作为象征意义的领袖,而由非选举产生的上议院,其权力也十分有限。 由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其立法机构以英国国会为原型,英国国会通常被称作“国会之母”。但这却是对约翰·布赖特(John Bright)的错误引用。实际上,他是在1865年1月18日一篇支持建立国会政府的先锋国家扩大投票权利的文章中谈到“英格兰是国会之母”。.

新!!: 市鎮和英国议会 · 查看更多 »

雙排車

雙排車(ສອງແຖວ ;สองแถว)是老撾與泰國以載貨汽車改裝成的載客汽車。它的名字來自載貨汽車車廂左右兩排長板凳,部分雙排車甚至在兩排長板凳之間加上第三排長板凳,設有塑料帳蓬及窗簾防雨。一些雙排車的屋頂甚至大到容許乘客站立在車裡,乘客亦可以站在車尾的平台。雙排車川行於鄉村與市鎮之間,通常採用一組固定路線的票價。但在某些地區(例如:泰國北部清邁府),它們被用計程車。路線較長的雙排車會採用較大的載貨汽車,載客高達40名。.

新!!: 市鎮和雙排車 · 查看更多 »

查理·奥斯汀

查理·柯士甸(Charlie Austin,)是英格蘭足球運動員,司職前鋒,現時效力英超球會修咸頓。.

新!!: 市鎮和查理·奥斯汀 · 查看更多 »

村是指人類群居之地,通常以一個地理區或社區為範圍;在英文的定義中,規模通常略大於村鎮,而小於市鎮,與集鎮類似。現代多作為行政區劃單位。.

新!!: 市鎮和村 · 查看更多 »

沐胶

沐膠(Mukah)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沐胶省省會,為一海邊小市鎮。.

新!!: 市鎮和沐胶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新!!: 市鎮和河內市 · 查看更多 »

拉雷多

拉雷多(西班牙语:Laredo),是西班牙坎塔布里亚的一个市镇。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12559人(2001年),人口密度785人/平方公里。.

新!!: 市鎮和拉雷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市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