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尔喀什湖

指数 巴尔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Балқаш Көли,Озеро Балхаш)唐代稱為夷播海,是位於中亚東部的一个内流湖,历史上曾是中国(清)与沙俄的界湖,隨後於1864年被俄國所完全佔有,直到蘇聯解體,今屬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所有,此外目前中國還持有其一段支流。 巴爾喀什湖面積16,99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十三大湖泊,東西長而南北窄,東西長約605公里,南北寬約8至70公里,湖的中部有一個半島,而半島以北的湖峽只寬約3500米,略略把湖分成東西兩部分。巴尔喀什湖流域流入七条河流,伊犁河是其中主要的一条,流域内多数河岸带由其形成。其它河流如卡拉塔爾河则形成地下径流。伊犁河的河水水主要靠中国新疆的降水(春季的大量雪山融水)补给。 就像咸海一样,巴尔喀什湖也因为其流入的河流修建了分水水渠,流入的水量减少而渐渐萎缩。.

95 关系: 嚈噠卡尔梅克共和国卡拉塔爾河卡拉干達州同治新疆回变吉尔吉斯斯坦塔尔巴哈台大湖地区夷播海外西北奥古尔恰克巩乃斯河巴兹尔巴蘭杜黑中亚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國哈薩克族中國河流列表中哈關係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一级行政区中国疆域史东突厥斯坦东经75度线七河地區世界河流列表平定回部平定準噶爾亚洲湖泊列表康乾盛世伊犁危機伊犁裂腹魚伊犁鲈伊犁河張騫保密行政区土尔扈特土西鐵路匈奴历史北庭大都护府北緯46度線喀什河喀喇汗国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地理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哈薩克大陸哈薩克丘陵准噶尔部...准噶尔汗国內流湖四海窩闊台汗國第二次鸦片战争烏古斯人烏孫特克斯河銀裂腹魚萨图克·博格拉汗西西域长史府西辽西汉西漢時期西域諸國列表馬麥郅支城郅支围城战舊土爾扈特部阿亞古斯河阿拉木圖州阙毗伽·卡迪尔汗蒙兀兒蔑兒乞脫脫迷失柔然江布爾州河西四郡沙俄和苏联割占中国领土列表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清朝清朝历史清朝统一战争清朝行政区划湖泊湖泊列表湖泊面积列表浩罕汗国斡兒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省 (清)新疆歷史新疆河流列表托克马克1968年9月22日日食 扩展索引 (45 更多) »

嚈噠

嚈噠(拼音:yè dá,注音:ㄧㄝˋ ㄉㄚˊ,常讹作yàn dá,ㄧㄢˋ ㄉㄚˊ)又作挹怛、挹阗,是晚古典時代西域的一支游牧民族,曾於中亞、南亞地區建立規模廣大的嚈噠帝國。嚈哒人被东罗马帝国史學家稱為「白匈奴」,其亦曾自号匈奴。嚈哒人是汉代大月氏人的后裔,起源於塞北,公元4世紀70年代初越阿爾泰山西遷河中,疆域從裕勒都斯河上游(焉耆西北)起,越过伊犁河流域到巴尔喀什湖,再到楚河和塔拉斯河草原、锡尔河地区,一直达到鹹海。据一些史书记载,他们的一个汗庭建在塔拉斯城附近。全盛时,其领域东至葱岭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西至里海的库尔干河地方。.

新!!: 巴尔喀什湖和嚈噠 · 查看更多 »

卡尔梅克共和国

卡尔梅克共和国(Respublika Kalmykiya、卡爾梅克語:Хальмг Таңһч)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東鄰裡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與達吉斯坦共和國接壤,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北接伏爾加格勒州,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積76,100平方公里,人口292,410(2002年),首府埃利斯塔。 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中信奉藏傳佛教的卡爾梅克人佔人口53.3%,俄羅斯人佔33.5%。是歐洲大陸唯一以佛教為主的地區。 卡爾梅克人就是蒙古族的一支———西部卫拉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下游因饱受沙俄压迫而大部分历尽艰苦迁移东归到清政府辖内,既今日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留下的少部分民众即是今日俄罗斯境内的卡爾梅克人。.

新!!: 巴尔喀什湖和卡尔梅克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卡拉塔爾河

卡拉塔爾河,即黑色草原,是一條發源於新疆阿拉套山的哈薩克河流,長390公里,是兩條流向巴爾喀什湖的河流之一(另一條是伊犁河)。卡拉塔爾河是七河地區的一條主要河流。 這條河流從中國邊界向西南西方向流動,後流向塔爾迪庫爾干,然後到達薩爾薩尼克-阿特勞沙漠,這是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一片大沙漠。這條河在南邊的中心點附近倒入巴爾喀什湖。卡拉塔爾河在十二月結冰並保持冰封直到三月。由於用作灌溉,河水流入巴爾喀什湖受到限制。.

新!!: 巴尔喀什湖和卡拉塔爾河 · 查看更多 »

卡拉干達州

卡拉干達州(Қарағанды облысы)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州份。田吉茲湖和巴爾喀什湖分別位於州的西北角和東南角。面積428,000平方公里。人口1,341,800人。首府卡拉干達。 這里也有朮赤汗的陵寑。.

新!!: 巴尔喀什湖和卡拉干達州 · 查看更多 »

同治新疆回变

同治新疆回变(1864年-1877年),是清朝同治年間新疆各地發生的叛亂,與浩罕及俄羅斯的入侵交織在一起。 清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庫車回民舉事,殺死庫車辦事大臣及阿奇木伯克。因為陝甘回亂影響,數月之內,新疆各地相繼發生暴動和叛亂。暴動者以回族(漢回)及維吾爾族(纏回)阿訇、農民為主,也有漢族、柯爾克孜族及哈薩克族加入。各地起事者在攻佔官署及兵營後,推舉阿訇為首領,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性割據政權。隨後,各政權之間又發生混戰與兼併。至同治四年(1865年)末,新疆大部份地方失陷,官軍僅保有塔爾巴哈臺、庫爾喀喇烏蘇、巴里坤及哈密一帶。此時,西北官軍主力正在平定陝甘回亂,無暇顧及新疆。俄羅斯乘亂入侵塔爾巴哈臺及額爾齊斯河流域,於1864年10月逼迫烏里雅蘇臺將軍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吞併了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大片領土。 1864年年底,喀什噶爾的叛乱者向浩罕汗國求援,導致阿古柏入侵。1865年至1867年間,浩罕權臣阿古柏率領浩罕軍隊消滅了天山以南各地的割据政權,在新疆南部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同治十年(1871年),俄羅斯藉口“代收”,派兵侵佔伊犁。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次年,清軍西征,收復迪化一帶。光绪三年(1877年),清軍消滅阿古柏政權,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續10餘年的新疆叛亂最終結束。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通過交涉收回被俄羅斯侵佔的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下旨設立新疆省,廢除了乾隆以來的伯克制和軍府制,實行與內地相同的郡縣制。 此次動亂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新!!: 巴尔喀什湖和同治新疆回变 · 查看更多 »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新!!: 巴尔喀什湖和吉尔吉斯斯坦 · 查看更多 »

塔尔巴哈台

塔尔巴哈台,中國地名,是清代新疆的一個政區,即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轄區。其治所綏靖城又稱塔爾巴哈臺城,簡稱塔城,即今新疆塔城市。.

新!!: 巴尔喀什湖和塔尔巴哈台 · 查看更多 »

大湖地区

大湖(英语:Great Lakes)是指东非大裂谷中和裂谷周围一系列湖泊的总称。这些湖泊中包括世界水面面积第二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还有世界容积第二大和第二深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大湖共有七大,包括(括号中是其水面积/最深度):.

新!!: 巴尔喀什湖和大湖地区 · 查看更多 »

夷播海

#重定向 巴尔喀什湖.

新!!: 巴尔喀什湖和夷播海 · 查看更多 »

外西北

外西北,指的是俄罗斯帝国在伊犁危機中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塔城界约》、《塔城界约续约》、《伊犁条约》,及庚子俄難後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清朝取得的一片面积大约40到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此之前此地區是厄拉特蒙古的一部份,大多是乾隆时期清军西征準噶爾所得。 此地區北起外蒙古的唐努乌梁海十佐领,南到阿富汗的瓦罕走廊。苏联解体後这些土地大多已不属俄羅斯聯邦,而是属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五國。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就位于外西北范围内。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等湖泊也位于这一地区。.

新!!: 巴尔喀什湖和外西北 · 查看更多 »

奥古尔恰克

奥古尔恰克(Oğulcak Han),喀喇汗国第一任君主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儿子。建国之初,喀喇汗国大汗之侧有副汗。大汗称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驻八剌沙衮,号“哈喇斡耳朵”或“虎思斡耳朵”(今巴尔喀什湖楚河河源西南)。副汗称博格拉(公驼)喀什可汗,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奥古尔恰克担任博格拉(公驼)喀什可汗,他哥哥巴兹尔担任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 巴兹尔的儿子萨图克在萨曼王朝流亡的王子纳斯尔一世鼓励下,秘密信奉伊斯兰教,以便取回汗位。纳斯尔流亡到了喀喇汗国时,喀喇汗国刚败于萨曼王朝,奥古尔恰克为了报复,接待了他,把阿图什交给他管理,奥古尔恰克起先严禁传教,但为了笼络王子,让他建寺,结果引来一大群穆斯林商队,加快伊斯兰化。之后,萨图克夺得叔父汗位,称萨图克·博格拉汗。.

新!!: 巴尔喀什湖和奥古尔恰克 · 查看更多 »

巩乃斯河

巩乃斯河是伊犁河的支流之一。发源于 那拉提山。 巩乃斯河在喀德明山附近與特克斯河匯合,其後再和喀什河匯合,進入哈萨克斯坦,最終流入巴尔喀什湖。他是新源县人民的母亲河,全长230公里。 Category:新疆河流.

新!!: 巴尔喀什湖和巩乃斯河 · 查看更多 »

巴兹尔

巴兹尔,又称,喀喇汗国第一任君主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儿子。建国之初,喀喇汗国大汗之侧有副汗。大汗称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驻八剌沙衮,号“哈喇斡耳朵”或“虎思斡耳朵”(今巴尔喀什湖楚河河源西南)。副汗称博格拉(公驼)喀什可汗,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巴兹尔担任阿尔斯兰(Arslan Han,狮子)喀喇可汗,他弟弟奥古尔恰克担任博格拉(公驼)喀什可汗,巴兹尔就是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萨图克·博格拉汗的父亲。.

新!!: 巴尔喀什湖和巴兹尔 · 查看更多 »

巴蘭杜黑

巴蘭杜黑,(1430-1511),哈薩克汗國第三位可汗,克列汗之子。 他於1474年成為汗。他和他的部眾是巴爾喀什湖和卡拉塔爾河之間活動。他雖是可汗,但汗國大多數人支持賈尼別克之子哈斯木速檀,而且哈斯木每次軍事行動中他都得了勝利,所以他的影響力增長很多,以至於他被宣佈為所有哈薩克人的汗,相反巴蘭杜黑汗沒有任何人望。 在1511年,巴蘭杜黑被強行廢黜,但哈斯木保住了他的生命,並允許他退隱到河中。巴蘭杜黑永遠離開了欽察草原,前往撒馬爾罕,在那裡他和他的一個女兒住在一起直到死去。巴蘭杜黑是哈薩克汗國中唯一一個克列汗的後裔,而其餘的都是賈尼別克的後裔。.

新!!: 巴尔喀什湖和巴蘭杜黑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亦稱《塔城议定书》、《塔城界約》,是俄羅斯帝國强迫清朝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1864年(同治三年)10月7日,沙俄代表巴布科夫(Иван Фёдорович Бабков)和等,因伊犁危機爆發,沙俄出兵强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的情况下,援引中俄《北京条约》中有关中俄西段边界走向的原则规定,将文中卡伦曲解为常设卡伦,迫使清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明谊等,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签订,共10条。具体划定自沙宾达巴哈山口到浩罕汗国边界为止的边界。就连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的界湖特穆尔图淖尔(今伊塞克湖)也被划为沙俄的内湖,沙俄由此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由於苏联解體,全境歸屬於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條約簽署後,除了中國和外蒙古的邊界外,現代中國北部邊疆已經大致成形。大部分中国哈萨克部族克烈部在此时入附。 Category:中俄边界问题 Category:中俄条约 (清朝) Category:第二次鴉片戰爭 Category:不平等条约 Category:領土變更相關條約 Category:伊犁政治史 Category:塔城历史 Category:塔城市 Category:1864年.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查看更多 »

中國哈薩克族

中国哈萨克族,通称哈萨克族,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認定的56个民族之一,据2010年普查数据共有146.2万人口,列中国各民族的第17位。哈萨克族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国。在中国,90%以上的哈萨克族人口都分布在与中亚毗连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外,在甘肃省也有聚居区分布;历史上,青海省也曾有哈萨克族聚居区,1984年6月在政府的组织下大部分迁回了新疆。 哈萨克族通用哈萨克语,与哈萨克斯坦及蒙古的哈萨克族使用西里尔字母的哈萨克文不同,中国哈萨克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传统哈萨克文。由于中国哈萨克族长期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频繁的交往,不少哈萨克族兼通这些民族的语言。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信仰和伊斯兰教。.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國哈薩克族 · 查看更多 »

中國河流列表

中國河流列表,本條目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主要河流列表。中国东部河流較大者有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與黑龍江七大水系;西部河流较大者有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两大水系;以及一些较小的沿海河流、内陆河流和出境河流;还有京杭大运河(南北向)、灵渠、南水北调工程(黃河至長江)等人工运河。 中国的疆域包含了长江和黄河的全流域,世界前十大河流中,由一个国家独占全流域的仅此两条。中国与其它国家共有的河流中,也有六条属于世界级大河流,包括了黑龙江(阿穆尔河上游)、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正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怒江(萨尔温江上游)、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恒河流域正源)、狮泉河(印度河上游)。 根据2010~2012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5203条,总长度为150.85万公里。 以下依各流域的河口位置由南至北排序;主要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國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哈關係

中哈關係(Қазақ-Қытай қарым-қатынасы),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哈薩克、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国之間的雙邊關係。自從两国於1992年建交後,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系得到了良好且稳定的发展。哈萨克斯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支持中国统一;但哈萨克斯坦曾經有维吾尔人集会抗議中共被指镇压维吾尔族,要求新疆独立。中国共产党和哈萨克斯坦執政黨祖国之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中方曾表示高度重视两党之间的交流,並希望进一步加强與該黨的合作。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設有大使馆,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則位於北京。.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哈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国历史地理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一级行政区

中国的一级行政区,或稱“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指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划,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稱呼。.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国一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關於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夏朝起迄中華民国的秋海棠葉形狀,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的又有改變。 基於中國的疆域不斷變遷,因此中國的領土主張受到爭論,部分領土是否曾經被中國統治,亦存爭議。.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中国疆域史 · 查看更多 »

东突厥斯坦

東突厥斯坦(Sherqiy Türkistan;شىعىستىق تۇركىستان,S'yg'ystyq Turkystan)即突厥斯坦的东半部地区,具体指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一线以东的中亚地区。在支持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人士使用时即指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歷史上,這個地區曾长时间存在若干獨立國家,也曾數度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1759年,清朝在灭亡准噶尔汗国后的一系列战役期间征服了东突厥斯坦,并被称为“西域新疆”(即“西方的新疆土”),以与清初其他新征服的地区相区别(如“云南新疆”、“广西新疆”等)。1881年,清帝国击败攫取了维吾尔人起义成果的阿古柏所建立的七城汗国,收复了东突厥斯坦,并将这一地区设立为行省,称“新疆”(即“新的疆土”)。中華民國建立後,中國各地陷入長年戰亂之中,中国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控制力下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得以發展,并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当地曾成立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东突厥斯坦 · 查看更多 »

东经75度线

東經7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75度的經線,是為東經75°。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亞洲、印度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東經75度線與西經10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东经75度线 · 查看更多 »

七河地區

七河地區(哈萨克语为Zhetysu,俄语借译为Semiryechye),指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伊犁河、卡拉塔尔河、哈萨克阿克苏河、列普瑟河、阿亞古斯河及现在已经消失的 Baskan河和Sarkand河)所在流域,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中亚河中以东,以伊塞克湖及楚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大致包含了今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和吉尔吉斯斯坦东部。 该地前后历经了七次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包括古月氏、古乌孙、北匈奴、葛逻禄、回鹘、契丹及瓦剌蒙古人。.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七河地區 · 查看更多 »

世界河流列表

世界河流列表列出世界上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由于河流的長度往往會因源頭和河口的位置而有不同的量度;再加上沿途可能經過湖泊和其他水利系統而令量度更加困難,因此以下列表中的数据仅供參考。.

新!!: 巴尔喀什湖和世界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平定回部

大小和卓之亂,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國回部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發動的叛亂,清代文獻稱之為平定回部。霍集--與其兄波羅尼都出自中亞費爾干納地區伊斯蘭教蘇菲派的分支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稱波羅尼都為“大和卓”,--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發兵平定準噶爾後,將被準噶爾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釋放,派波羅尼都隨軍招撫西域天山南路各地。不久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反叛,大小和卓乘機控制了今新疆西南部一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殺死副都統阿敏道,公然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清軍在庫車、葉爾羌(今莎車)、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西逃,經葱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境內。--受傷身亡,波羅尼都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戰事結束。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自此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

新!!: 巴尔喀什湖和平定回部 · 查看更多 »

平定準噶爾

平定準噶爾,清代文獻又稱之為平定準部,是17世纪至18世紀时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與清朝之間的戰爭。戰爭始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並乘勝進兵至內蒙古;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進兵伊犁(今新疆伊犁州霍城縣),俘獲准噶爾首領達瓦齊,以“準噶爾汗國”滅亡而告終。達瓦齊被俘後,時任定邊左副將軍的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非準噶爾人)起兵反叛,天山北路再次陷入動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逃亡的阿睦爾撒納病死於俄罗斯,俄國請清使驗看屍首,“準噶爾之事,於是大定”。次年,清軍剿滅叛軍殘部並平定回部大小和卓之亂,西域全境底定,西北邊患暫告終結。平定阿睦爾撒納之後,清代蒙古未再發生大的變亂,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後的外蒙古獨立。 平定準噶爾之役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長達七十年。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後,“拓地二萬餘里”《嘯亭雜錄》卷一平西域,西域天山南北盡入版圖。原準噶爾領地被稱作準部,與天山以南的回部合稱西域新疆,後簡稱新疆。平定準噶爾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首。.

新!!: 巴尔喀什湖和平定準噶爾 · 查看更多 »

亚洲湖泊列表

本列表列出亞洲的湖泊。其中亞洲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是在歐亞邊界的裏海。.

新!!: 巴尔喀什湖和亚洲湖泊列表 · 查看更多 »

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段時期。 清人入关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此期間,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時間跨度至少有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其繁華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國歷史上亦有相當地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故史學界一般将康、雍、--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該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有說法認為虽被称为盛世,但是纵观此时期几乎是民变迭起,而且规模也愈来愈大,特别是后期爆发的苗民起义与白莲教大起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说法。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魏斐德、羅威廉(William T. Rowe)和歐立德等稱这段時期為「High Qing(盛清)」(1683-1839),認為是清朝興盛與繁華的時期,是帝制中國最後的高峰期 ,亦有西方學者认为康乾时期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 康雍乾整體上保持了穩定和繁榮的局面,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極其迅速,中國這塊土地仍保持著富裕和有序。在該段時期结束後的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清王朝连续遭到了外国侵略与国内动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两次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困,落後和长期危机的境地。然而乾嘉之際的盛衰之變是清朝統治的盛衰之變,清朝的社會經濟在不少地區仍在持續發展,清朝政權仍具有較強的活力,並且獲得不少地區和不少民眾的支持,讓清政權在內憂外患險惡環境中仍支撐了一百餘年。在康乾「盛世」後的嘉道「中衰」時期,中國社會的早期近代化進程亦未因統治危機的出現而陷於停滯。.

新!!: 巴尔喀什湖和康乾盛世 · 查看更多 »

伊犁危機

伊犁危機(1862年-1881年),是一場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间爆發的邊境衝突的總稱,是次危機令清朝失去了外西北。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回民举事,此时清政府的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陝甘回亂。俄罗斯帝国则入侵新疆的塔城及额尔齐斯河流域,于1864年10月強迫清廷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外西北。1864年年底,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陆续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割據势力,在南疆地区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趁浩罕领导阿古柏在天山南路之际,出兵新疆伊犁地区,並攻滅伊犁蘇丹國;187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次年派崇厚赴俄谈判收回伊犁问题;1879年10月2日崇厚擅自签定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约中国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但丧失的主权甚多以遭到朝野的反对;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修订条约;1881年2月24日,签定中俄《改订条约》,即《伊犁条约》。根据条约,沙俄归还伊犁,但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以西地区。.

新!!: 巴尔喀什湖和伊犁危機 · 查看更多 »

伊犁裂腹魚

伊犁裂腹鱼(学名:Schizothorax pseudoaksaiensis pseudoaksaiensi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一個種,分布於亞洲哈薩克巴爾喀什湖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體長可達39.6公分。.

新!!: 巴尔喀什湖和伊犁裂腹魚 · 查看更多 »

伊犁鲈

伊犁鲈(学名:Perca schrenkii)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河鲈科鲈属的鱼类,俗名刺鱼。在中国,分布于巴尔喀什湖与阿拉湖水系等,主要栖息于淡水和半咸水,體長可達50公分,可做為食用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巴尔喀什湖与阿拉湖。.

新!!: 巴尔喀什湖和伊犁鲈 · 查看更多 »

伊犁河

伊犁河(Іле)是中国水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新疆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伊犁河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北侧,由西向东流,在东经82°左右折向北流,穿过喀德明山脉,和巩乃斯河汇合,又折向西流,在伊宁和喀什河汇合,穿越国境,进入哈萨克斯坦,最终进入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上游穿越一系列山地和谷地,这个区域年降水量达到700毫米,春季还有高山融雪水进入,因此水量丰富,年径流量为118亿立方米。过了伊宁后,进入河谷平原,河床变宽,多沙洲岛屿,水流分叉。 伊犁河流域气温比新疆其他地区高,干流封冻只有60天左右,由于上游主要是岩石高山,因此含沙量也少,年平均为0.2-0.5千克/立方米。 伊犁河流域因为雨水丰沛,农业几乎不需要灌溉。下游在5-10月间可通航吃水量为200吨左右的船只。 Category: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哈薩克斯坦河流 Category:新疆河流 Category:内流河 Category:絲綢之路地點.

新!!: 巴尔喀什湖和伊犁河 · 查看更多 »

張騫

張騫()字子文,西漢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旅行家、外交家、探險家。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两次被匈奴军队俘虏囚禁,历时13年终于逃回长安复命,从而成功开拓了絲绸之路。因此伟大功绩,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取“广博瞻望”之意),故又稱張博望,封地博望(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为漢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新!!: 巴尔喀什湖和張騫 · 查看更多 »

保密行政区

保密行政区是苏联的一种特别行政区划,目前俄罗斯联邦还有42个(另有15個被認為可能存在,但並未公開)。这些行政区划是军事工业的科研、生产所在地,在苏联时期是作为秘密行政区,在地图上不标示、不对社会公开。通信方式是附近的大城市再加上邮编。如:车里雅宾斯克-50,意思是车里雅宾斯克市的第50号信箱。 1990年代初期,俄罗斯联邦陆续把这些保密行政區的存在解密,改为封闭行政区(zakrytye administrativno-territorial'nye obrazovaniya,简称:ZATO),即公开承认这些行政区的存在,在地图上可以表示,但是对外国人甚至俄罗斯本国公民有访问限制。 苏联时代的另一类限制本国公民前往的行政区,分布在边境沿线,如加里宁格勒、萨列马岛、希乌马岛等等。这类行政区对外不保密。本国公民前往需要在政府机构申办通行证件。 首个保密行政区是下诺夫哥罗德州的萨罗夫,建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是苏联实验物理科学研究院的所在地,苏联的原子弹和氢弹均诞生于此。(该城已于1995年结束保密行政区地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保密行政区。为保证这些地区的正常运转,俄罗斯于1992年制定了《保密行政区法》。由于俄罗斯的经济一度濒临崩溃,各保密行政区从苏联时代衣食无忧一落成为贫困地区。为提升当地经济,俄罗斯于1998年修改了《保密行政区法》,给与保密行政区大量税收优惠,以吸引投资。但是这也导致大量企业在保密行政区内设立空头公司以逃避税收。.

新!!: 巴尔喀什湖和保密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土尔扈特

土尔扈特部(,意思是“近卫军”),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17世纪初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沿岸,于1771年重返新疆。.

新!!: 巴尔喀什湖和土尔扈特 · 查看更多 »

土西鐵路

土西鐵路 (Турксиб),全名為突厥斯坦-西伯利亞鐵路 (Туркестано-Сибирская магистраль)是一條連接西伯利亞鐵路和中亞細亞的鐵路線。 南起塔什干附近阿雷西与中亞鐵路接轨,向東北經奇姆肯特、塔拉茲、比什凱克到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此後向北經巴爾喀什湖東端出岔的支线铁路與來自中國新疆的北疆铁路匯合,干线經巴爾瑙爾,最後在新西伯利亞連接西伯利亞鐵路。.

新!!: 巴尔喀什湖和土西鐵路 · 查看更多 »

匈奴历史

匈奴是一個古代帝國,由遊牧部落聯盟,在中國戰國時代末期至秦朝之間建立,與漢王朝之間有著長期的衝突與合作關係。領土極盛時的範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今大兴安岭。南沿長城與中原王朝相鄰,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 向西以阿爾泰山為界,深入中亞的鹹海甚至里海一帶,北達貝加爾湖周邊。 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間衰弱,中亞草原改由突厥控制。.

新!!: 巴尔喀什湖和匈奴历史 · 查看更多 »

北庭大都护府

北庭大都护府,原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军政机构,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府治在庭州(今中国新疆吉木萨尔北庭乡)。.

新!!: 巴尔喀什湖和北庭大都护府 · 查看更多 »

北緯46度線

北緯4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46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5小時45分鐘,冬至則為8小時38分鐘。.

新!!: 巴尔喀什湖和北緯46度線 · 查看更多 »

喀什河

喀什河, 哈什河是伊犁河的支流之一。 喀什河與特克斯河和巩乃斯河匯合,進入哈萨克斯坦境內,流入巴尔喀什湖。该河全长262千米,集水面积约8656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约为38.7亿立方米。根据托海水文站测定,该河夏季富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54.5%,冬季枯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8.4%。.

新!!: 巴尔喀什湖和喀什河 · 查看更多 »

喀喇汗国

喀喇汗国或喀喇汗王朝(哈卡尼亚语:خاقانیه;维吾尔语:قاراخان;土耳其语:karahanlı;波斯语:آل افراسیاب‎,《宋史》作黑韓《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闐傳 或疏勒國,是突厥人在中亚建立的一个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家。这个国家的早期历史至今依然未被厘清,10世纪中叶这个国家在中亚开始迅速扩张,在10世纪末已统治了包括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广大地区,长期有效的控制着东起和田-库车、西至布哈拉、北自巴尔喀什湖、南抵興都庫什山脈范围内所有的中亚重要的城市。喀喇汗国的首都最初在八剌沙衮(夏都)和喀什噶尔(冬都)。在11世纪中叶分裂为两个部分后,东喀喇汗国的首部为喀什噶尔,西喀喇汗国的首部为乌兹根。东喀喇汗国在1211年亡于西辽,西喀喇汗国在1212年亡于花剌子模王朝。.

新!!: 巴尔喀什湖和喀喇汗国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汗国

哈薩克汗國(哈萨克语:;土耳其语:Kazak Hanlığı;俄语:Казахское ханство)是哈萨克族在1456年创建的王朝,其统治区域大约在今天哈萨克斯坦一带,1847年灭亡。.

新!!: 巴尔喀什湖和哈萨克汗国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巴尔喀什湖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地理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幅员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其面积几乎为其他四个中亚国家加起来的两倍之多。 哈萨克斯坦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荒漠和半荒漠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最北部是平原,中部为哈萨克丘陵,东部和东南部为阿尔泰山和天山。其中位于东南部哈、中、吉三国交界处的汗腾格里峰海拔7010米(一说6995米),为哈萨克斯坦最高点。西部是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卡拉吉耶洼地低于海平面132米,为哈萨克斯坦最低点。 全境大部分属内流流域,主要河流有锡尔河、乌拉尔河、伊希姆河、恩巴河和伊犁河等,大部分注入内陆湖泊。湖泊众多,其中有里海和咸海的一部分及巴尔喀什湖、斋桑泊等, 哈萨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新!!: 巴尔喀什湖和哈萨克斯坦地理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旅游业

哈萨克斯坦的國土面積位居全球第九,是面積最大的內陸國。截至2014年,旅遊業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3%,不過哈薩克政府計劃令旅遊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2030年增加到3%。哈薩克有山巒、湖泊的景色,也有古拉格,不過成本高昂、交通不便、服務質素欠佳等因素是增加到訪旅客人次的絆腳石。.

新!!: 巴尔喀什湖和哈萨克斯坦旅游业 · 查看更多 »

哈薩克大陸

哈薩克大陸(Kazakhstania)是個史前小型大陸,範圍為現今的鹹海、西伯利亞大陸、阿爾泰山脈、巴爾喀什湖之間的區域,相當於大部分的哈薩克斯坦,加上準噶爾盆地,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 哈薩克大陸被認為是早古生代的火山島弧與小型地塊的集合體。在奧陶紀時期,這些陸塊與島弧聚合成一個小型大陸,孤立於當時其他大陸之外。在石炭紀到二疊紀,西伯利亞大陸與哈薩克大陸碰撞,形成阿爾泰山脈。之後,西伯利亞-哈薩克大陸與歐美大陸(波羅地大陸部分)碰撞,形成乌拉尔造山运动,造成現今歐亞大陸內部大部分的盆地。 哈薩克大陸現今是個平坦的區域,只有卡拉干達東側的地勢較高(最高達1,565公尺)。該地區大部分氣候乾燥,屬內流區,有許多草原可放牧牛、綿羊、以及駱駝。在第四紀時期,這個區域過於乾燥,所以沒有冰河。這個區域的鈾產量,佔了全球產量的1/4,此外還盛產鉛、鋅、銻。南邊的圖蘭低地蘊藏大量天然氣。中世纪阿拉伯史家称吉尔吉斯草原。.

新!!: 巴尔喀什湖和哈薩克大陸 · 查看更多 »

哈薩克丘陵

哈薩克丘陵(哈薩克語:,意思是「黃色的山」)位於哈薩克中北部,位於巴爾喀什湖以北、額爾齊斯河以西。東西長1,200公里,平均海拔300-500米。最高點阿克索蘭山海拔1,565米。很可能是世界第一大丘陵。地質學上屬哈薩克大陸的一部分。 2008年部份地區以萨雅克-北哈萨克干草原与湖群的名義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新!!: 巴尔喀什湖和哈薩克丘陵 · 查看更多 »

准噶尔部

准噶尔( ,意为“左手”),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脉,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宗教上他们信奉藏傳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18世纪与清帝國的战争中灭亡。.

新!!: 巴尔喀什湖和准噶尔部 · 查看更多 »

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维吾尔语:جوڭغار),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建立的一个汗国。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由于此时期是卫拉特蒙古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卫拉特蒙古常常就以准噶尔的名称出现于史料中。宗教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18世纪在清朝几次军事行动中灭亡。.

新!!: 巴尔喀什湖和准噶尔汗国 · 查看更多 »

內流湖

內流湖,也叫尾闾湖、终点湖、河口湖,指在非外流區水系內的一種湖泊。其供水主要由內流河,地下水所供應。如供水不足有可能會面對乾涸的情況。內流湖有淡水湖與鹹水湖兩種,鹹淡的區別主要視湖水的供應量與蒸發量以及是否有出水口決定。 世界上比较大的或比较著名的內流湖有亚洲和欧洲交界处的里海,亚洲的死海和巴尔喀什湖,非洲的乍得湖,澳大利亚的艾尔湖和北美洲的大盐湖。中国地区较大的内流湖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博斯腾湖、乌伦古湖和罗布泊(已干涸)等。此外,今日墨西哥城的所在地於古代亦為一座名為特斯科科湖的內流湖(已乾涸)。 * Category:各類型湖泊.

新!!: 巴尔喀什湖和內流湖 · 查看更多 »

四海

四海是古中國的世界觀裡環繞中國四方之海,四個方位各有一個海。西海是青海湖,東海是東中國海,北海是貝加爾湖,南海是南中國海。其中西、北兩個海最初只是象徵,直到漢朝的對付匈奴的戰爭,才連繫到真實的位置。中國文學和詩詞歌賦中有提到「四海之內」這個文學的中國稱號。.

新!!: 巴尔喀什湖和四海 · 查看更多 »

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1225-1309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位於中亞的葉密立河流域,都城在叶密立,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的额敏县。窩闊台汗國据有蒙兀兒斯坦的一部分,其地基本上是乃蠻故地。窩闊台汗國成立於1225年,由成吉思汗把今阿爾泰山以南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給其子窩闊台,到1309年被察合台汗國(1219-1502年)及元朝瓜分,窝阔台汗国的末代可汗察八儿出走元朝,窩闊台汗國滅亡,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中最短國祚的汗國,只有84年歷史。 窩闊台汗國成立之時,其實並沒有國名。現在的名字其實是歷史學家從其第一代君主「窩闊台」的名字而作為汗國的通稱。.

新!!: 巴尔喀什湖和窩闊台汗國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次鴉片戰爭(Second Opium War;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國與法國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戰爭;又被英国人称为「亞羅號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戰爭時值不列顛群島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法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以及中國的清朝咸豐時期。.

新!!: 巴尔喀什湖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烏古斯人

烏古斯人是古代突厥部落中的一个群体。是現在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和各地的土庫曼人的直系祖先。起源可追溯到6世纪,生活在現今的蒙古和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牧區游牧的部族聯盟,即是九姓烏古斯。 波斯無名氏地理著作《世界境域志》提出在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以北,錫爾河及恩巴河,烏拉尔河下游,現在哈萨克草原,有古茲和烏古斯,組成一個無首領,互相攻擊的部落聯盟,他们一部分前往伊朗和安納托利亞,建立了塞爾柱帝國;另一卡耶部落,前進至愛琴海邊,成立了鄂圖曼帝國,留在中亞原地的烏古斯人成為現在的土庫曼人。有人說他們最早來自烏揭。他们与突厥只是结盟关系,不是同一民族。他们汗的大帐在伊塞克湖一带。他们的头人叫叶护,王子叫亦纳勒。王子有叫阿德贝格的老师,即是太傅,统军的人叫苏巴什。 烏古斯有箭與公牛、氏族的意思。奧斯曼土耳其人認為他們是烏古斯人後人,這說法在官書中一直保留直到亡國。「烏古思」还與一系列的突厥部落有關,在中亚地区团结成一个新的邦联。这个社会政治联盟导致出现了一种新的更大跨部落突厥实体統一在塞爾柱帝國下。烏古思不是一个种族名称,可以翻译成“突厥部落”。“古突厥” ,或“西突厥支部”。「烏古斯」是一个地理和历史的指稱,而不是一个单独民族。烏古斯後來是指土庫曼人、土耳其人、克里米亞鞑靼人與撒拉族,阿塞拜疆人及加告茲人。他们本来有烏古斯叶护國河中以北,后来受钦察人攻击,向西与南移动。最远到了南俄。一些同化于钦察人。 烏古斯在史集中是一可汗,大部分突厥部落也與他有關。他以狼為圖騰。.

新!!: 巴尔喀什湖和烏古斯人 · 查看更多 »

烏孫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游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时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104-112頁。.

新!!: 巴尔喀什湖和烏孫 · 查看更多 »

特克斯河

特克斯河是伊犁河的支流之一。 特克斯河源於汗騰格里峰北側,由西至東流向喀德明山,位處於東經82°,其後和巩乃斯河匯合,再折向西流,與喀什河匯合,進入哈萨克斯坦,最終流入巴尔喀什湖。 Category:新疆河流.

新!!: 巴尔喀什湖和特克斯河 · 查看更多 »

銀裂腹魚

銀裂腹鱼(学名:Schizothorax argentatu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哈薩克巴爾喀什湖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河流域,體長可達到38.8公分,棲息在礫石底質的水域。.

新!!: 巴尔喀什湖和銀裂腹魚 · 查看更多 »

萨图克·博格拉汗

萨图克·博格拉汗(),全名薩圖克·阿布都卡里姆, 喀喇汗国第一任君主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孙子,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大汗。 喀喇汗国建国之初大汗之侧有副汗:.

新!!: 巴尔喀什湖和萨图克·博格拉汗 · 查看更多 »

西

西是一个方向概念。西方是太阳落下方位,与东方相对,在西式地图上通常用左侧来表示。在中国漢族传统文化中,西方守护神是白虎。中国古代用八卦兑代表西方,也常用右表示西方,中国传统地图常以右为西。 古代中國以华夏王朝为中心,将西部的部落称为西戎,後此稱號由漢族繼承,用來稱呼漢地以西至歐洲的非漢民族,地理上的西方有西域、西海(青海湖、巴爾喀什湖等都曾被稱為西海)、西方天竺(印度)。古人稱天下的西方,如西方少昊、西方白帝、東方“金”德、西方七宿。 近代以来依据地理、文化等因素所划分的地球上的西方,和东方相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一般泛指欧美国家,或称西方国家、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指欧美国家;二战后更加狭义地指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已發展國家,在这个意义下西方成为一个经济圈的代写。与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相对的有东亚文化圈、南亚的印度文化地区和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圈等。俄羅斯在欧美有時也會被稱作東方。在中國,東方文化圈指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圈。 在冷战时期西方和东方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代意词,所以冷战用语中位于东方的日本属于西方国家。 在这个意义中西方是否包括拉丁美洲国家不是非常明确。虽然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使用资本主义制度,但因为相对落后,它们往往被视为第三世界国家,是欧美国家“对立”的。 在佛教中西方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所在地(在佛教中东方是藥師佛的东方净琉璃世界)。 Category:方位.

新!!: 巴尔喀什湖和西 · 查看更多 »

西域长史府

西域长史府,东汉延光中置,治所在柳中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 10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府,123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此后三通三绝,西域一直以长史行都护之职。三国时,曹魏移治海头城(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北岸楼兰遗址)。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塔什干以东地区。十六国末废。.

新!!: 巴尔喀什湖和西域长史府 · 查看更多 »

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喀喇契丹,是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国家。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辽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将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后,到耶律直鲁古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使西辽的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1218年,西辽被蒙古帝国灭亡。.

新!!: 巴尔喀什湖和西辽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巴尔喀什湖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西漢時期西域諸國列表

西域原有三十六國,後分為五、六十國,其中有某些國家不在今日中國之領土內。.

新!!: 巴尔喀什湖和西漢時期西域諸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馬麥

麥(Mamai,),藍帳汗國及金帳汗國的軍事強人。出身於藍帳汗國為一位萬户長。傳說他是成吉思汗後裔,那海的孫子。他在金帳汗國的地位,源於他是金帳汗國瓦解前最後一位大汗別兒迪別的女婿。1360年,納兀魯斯將哥哥忽裏納刺殺後繼位。在位不到一年,金帳汗國完全瓦解,此後直到1382年脫脫迷失重新統一金帳汗國,短短的二十年間就有十八個可汗,勢力最大的便是權臣馬麥。馬麥在金帳汗國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主要控制烏克兰与克里米亚)。 1378年,馬麥汗派遣韃靼王公聯合立陶宛和梁贊大公,進攻莫斯科,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率兵15萬迎擊。1380年德米特里率兵在頓河流域的庫里科沃原野與蒙古韃靼軍隊展開了決戰,並打敗了金帳汗國的部隊。該戰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德米特里因而被尊稱為「頓斯科伊」(意為「頓河英雄」),莫斯科大公國取得了暫時的獨立。 在1380年,白帳汗國大汗脫脫迷失要求羅斯公國重新臣服,被拒絕,1382年脫脫迷失佔據喀山城,打敗馬麥與羅斯公國,馬麥逃亡至克里米亞時,被同盟的熱那亞人殺死。此後,脫脫迷失将兩帳合併,版圖由巴爾喀什湖至克里米亞。 拔都系統結束,脫脫迷失是拔都的哥哥白帳汗斡兒答的後代,脫脫迷失之後,金帳汗國汗位基本上由白帳汗出任。.

新!!: 巴尔喀什湖和馬麥 · 查看更多 »

郅支城

郅支城是古代地名,在今哈薩克斯坦南部江布爾州江布爾市。亦稱郅支單于城。.

新!!: 巴尔喀什湖和郅支城 · 查看更多 »

郅支围城战

郅支围城战是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发生于西汉与匈奴首领郅支单于之间的战役,結果来自蒙古高原东部鄂嫩河的郅支单于战败被杀。这是西域都护府建立以来在西域政治上第一次发挥作用。郅支围城战大致发生于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塔拉斯河畔附近,也是中国古代歷史上,軍隊到达過最西端之地。751年,著名战役怛罗斯战役亦发生于同一区域。 郅支单于城建于公元前44年后,即中亚康居国用了2年时间为在蒙古高原东部战败的匈奴左贤王所筑之城,匈奴为纯粹的游牧民族,筑城技术仍停留在原始阶段;据《汉书》记载,该城共有两重,内部是土城,土城外围是重木,而且筑有城楼,城的最内部有单于內室或内宫。.

新!!: 巴尔喀什湖和郅支围城战 · 查看更多 »

舊土爾扈特部

舊土爾扈特部是清代蒙古土爾扈特部的一支,即由渥巴錫率領、從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遷徙至中國境內的土爾扈特部落。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歸降清朝,被安置於新疆天山北路一帶。舊土爾扈特部分為南、北、東、西四路,稱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新!!: 巴尔喀什湖和舊土爾扈特部 · 查看更多 »

阿亞古斯河

阿亞古玆河,是位於哈薩克斯坦東部的河流。 阿亞古玆河長492公里,覆蓋面積15000平方公里,源頭是塔爾巴哈台山上的溶雪,最終流入巴爾喀什湖。 河下游的蘆葦叢以前曾經是里海虎的棲息地。.

新!!: 巴尔喀什湖和阿亞古斯河 · 查看更多 »

阿拉木圖州

阿拉木圖州(Алматы облысы)是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一個州(阿拉木圖為一直轄市)。南為吉爾吉斯,東為中國新疆。北臨巴爾喀什湖,伊犁河自東往西注入。哈國最高點汗騰格里峰位於該州東南角與吉、中接壤的邊界地區。面積224,000平方公里。人口1949837(2013年2月)。首府塔爾迪庫爾干。 這個地區在1864年前為清代新疆的一部分,之後被俄羅斯吞併。.

新!!: 巴尔喀什湖和阿拉木圖州 · 查看更多 »

阙毗伽·卡迪尔汗

阙毗伽·卡迪尔汗(Kül Bilgä Qadir Khan,),又称毗伽阙·卡迪尔汗,喀喇汗国第一任君主。建国之初,喀喇汗国像突厥汗国,也是个松散的多民族部落联合。在草原游牧帝国的“双汗制”传统影响下,大汗之侧有副汗。大汗称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驻八剌沙衮,号“哈喇斡耳朵”或“虎思斡耳朵”(今巴尔喀什湖楚河河源西南)。副汗称博格拉(公驼)喀什可汗,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儿子奥古尔恰克担任博格拉(公驼)喀什可汗,巴兹尔担任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有人说他是庞特勤。.

新!!: 巴尔喀什湖和阙毗伽·卡迪尔汗 · 查看更多 »

蒙兀兒

莫臥兒、--,即蒙古一词在波斯语中的转音。蒙兀兒人及蒙兀兒斯坦,是波斯人稱呼東察合台汗國時使用的術語。 蒙兀兒人所指是居住于東察合台汗國的蒙古人,蒙兀兒斯坦的意思即是蒙古人之地方。所指为北到塔爾巴哈台,西至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東至阿爾泰山,南至畏兀兒的綠洲。基本上天山以北整個新疆北部,楚河與塔拉斯以及費爾干納谷地也算是蒙兀兒斯坦(即是哈萨克与吉尔吉斯)。一般察合台汗國分为分为畏兀儿斯坦(Uyghurstan),阿尔蒂沙尔(Alti-Shahr,意思是六城:莎車,喀什,和田,阿克苏,烏什和英吉沙),和西部蒙兀兒斯坦(Moghulistan)。 東察合台汗國第一任可汗禿忽魯帖木兒统治下,蒙兀兒人集体皈依伊斯兰教,而第五任可汗马哈麻加速了蒙兀儿人伊斯兰化进程。這個地區原是由东察合台汗国管辖,但到了15世紀,大批遊牧民脫離烏茲別克的阿布海兒汗,跟隨朮赤系的蘇丹,克烈汗與賈尼別克前往此地。东察合台汗国也先不花二世及羽奴思汗撥一塊蒙兀兒斯坦的土地(庫齊巴什),收留了他們,從此這就是哈薩克汗國的一部分。察合台汗國也愈來愈局限在南疆。這地方後來成為哈薩克汗國的大玉茲,居民是康里、烏孫、杜格拉特、札剌亦兒等部落。有研究者认为,至羽奴思汗时,蒙兀兒人的穆斯林身份已被伊斯兰世界所接纳。 在17世紀這里成為準噶爾部的地方,蒙兀兒人也逐漸融入維吾爾人中。.

新!!: 巴尔喀什湖和蒙兀兒 · 查看更多 »

蔑兒乞

蔑兒乞(,解释为神射手),蒙古的一個姓氏族群,稱蔑兒乞人。蔑兒乞是十世紀至十三世紀在今大約北亚的一個遊牧部族,活動的地方是鄂爾渾河流域與色楞格河(西北邻吉利吉斯、东北领近秃马惕等部,南接克烈部,正西连乃蛮部,东抵蒙古大室韦部)。又名滅里吉、韈劫子,在遼代被稱梅里急、密兒紀。元代陶宗儀把他們歸屬蒙古七十二種。.

新!!: 巴尔喀什湖和蔑兒乞 · 查看更多 »

脫脫迷失

脫脫迷失(Тохтамыш,),金帳汗國的君主,祖先为术赤第十三子禿花帖木儿。 根据《史集》和《突厥世系》,禿花帖木儿生有拜帖木儿、伯颜、兀伦帖木儿和金帖木儿四子,第三子兀伦帖木儿生有雅吉黑、阿里库里、萨利查、奇拉齐兹四子。脱脱迷失是萨利查玄孙,库楚克斡黑兰曾孙,脱忽兰火者斡黑兰孙子,禿亦火者斡黑兰之子。.

新!!: 巴尔喀什湖和脫脫迷失 · 查看更多 »

柔然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古代遊牧民族,先祖為東胡,中世紀原是附屬於鲜卑拓跋部的一個部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國自蒙古高原崛起後,柔然分裂許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韋,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遷成為歐洲所說的阿瓦爾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南北朝时柔然也自称“汉”,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指柔然)异域,义同唇齿……光复中华(北魏占领的中原)……岂不盛哉!”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新!!: 巴尔喀什湖和柔然 · 查看更多 »

江布爾州

江布爾州(Жамбыл облысы)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州份。東北界為巴爾喀什湖,南為吉爾吉斯,楚河和塔拉斯河在分別在東部和西部流過。面積144,200平方公里。 首府塔拉茲.

新!!: 巴尔喀什湖和江布爾州 · 查看更多 »

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指西漢武帝時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按置郡先後排序,若由東而西依序為: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此地原為匈奴領地。.

新!!: 巴尔喀什湖和河西四郡 · 查看更多 »

沙俄和苏联割占中国领土列表

沙俄和苏联割占中国领土是指沙俄(俄罗斯沙皇国和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通过一系列条约、军事或者外交手段割占大清帝国及中华民国的领土。 俄罗斯帝国与大清帝国两国本不接壤,17世纪,沙俄东越乌拉尔山,征服西伯利亚后,两国成为邻国。自彼得一世开始,沙俄将扩张范围指向蒙古地区、黑龙江流域和中国西北地区。大清帝国通过签订《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暂时遏制了沙俄的扩张势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外东北和外西北约154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华民国时期,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独立,唐努乌梁海则被苏联兼并。 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和苏联以及苏联解体后形成的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签订边界条约,暂时解决了边界问题;而中华民国因為在現實上無法統治中國大陸,為尊重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擱置了部份領土爭議。.

新!!: 巴尔喀什湖和沙俄和苏联割占中国领土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发生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至三年(1877年),清军消滅了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收復新疆大部份地區,結束了同治新疆回亂。左宗棠為清軍最高將領。.

新!!: 巴尔喀什湖和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巴尔喀什湖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新!!: 巴尔喀什湖和清朝历史 · 查看更多 »

清朝统一战争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發動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1661年,攻取云南,中国本部全部归于清朝统治之下。清朝在三藩之乱中巩固了其在华南的统治地位,并在1683年攻取台湾,消灭南明最后一支势力。清朝又相继出兵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将它们归于自己统治之下,今日中国的版图大致在清朝时期形成。.

新!!: 巴尔喀什湖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清朝行政区划

清朝版圖遼闊,民族眾多,在行政區劃上「因時順地、變通斟酌」。大體上,清朝在漢地實行行省制,在東北地區和新疆實行軍府制,在蒙古實行盟旗制,在西藏遵循元朝以來的行政區劃設置。 清末,在列強蠶食鯨吞的形勢下,邊疆各地依靠舊有的行政體制已無法維持有效的統治。光绪年間,新疆、台灣與奉天、吉林、黑龍江相繼建省,實行與漢地相同的行政體制。蒙古、西藏、海南也有建省之議,但在清朝滅亡之前未能實行。.

新!!: 巴尔喀什湖和清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湖泊

湖泊是内陆洼地中相对静止、有一定面积,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全世界共有约1.17亿个湖泊,共覆盖了地球近500万平方公里。 從地球歷史上來看,湖泊只是暫時性存在的水體,會受到泥沙淤積而慢慢陸化;除了少數古老湖泊,如貝加爾湖,絕大多數湖泊的形成年代都只能回溯到更新世冰河時期。.

新!!: 巴尔喀什湖和湖泊 · 查看更多 »

湖泊列表

湖泊列表將湖泊分到各大洲表列展示。.

新!!: 巴尔喀什湖和湖泊列表 · 查看更多 »

湖泊面积列表

本表按面积大小列出了世界上所有湖泊面积超过的湖泊, 不包括水库和潟湖。需要注意的是,各个湖泊的面积在不同资料可能会有较大出入,本表中的数据仅供参考。 * 标注为咸水湖.

新!!: 巴尔喀什湖和湖泊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浩罕汗国

浩罕汗国(Qo`qon Xonligi;خانات خوقند),中亚一古国,18世纪初由乌兹别克明格部落建立,於1876年为俄羅斯帝國灭亡。版图包括今日的哈萨克南部部分地区、烏兹別克東部以及塔吉克与吉尔吉斯部分领土。.

新!!: 巴尔喀什湖和浩罕汗国 · 查看更多 »

斡兒答

斡兒答(),又称斡鲁朵、鄂尔达,铁木真的长孙,朮赤的長子,拔都的大哥,白帳汗國開國君主。 斡兒答是朮赤長子,但因把管事權交給拔都,因此得到東至巴爾喀什湖,西至伏爾加河的土地,大約在現在的哈薩克一帶。 他最著名的事跡是蒙古第二次西征,與察合台系的不里,拜達,與窩闊台系的合丹入侵波蘭,以二萬人入侵克拉科夫,打敗條頓騎士團。 他的汗國傳了11代,至脫脫迷失時,與金帳汗國合併。他与兄弟乌都、桑库尔、秃花帖木儿指揮欽察汗國左翼軍。因此有左翼王之稱,拉施德丁說他的名在欽察汗國的詔書中在拔都前。.

新!!: 巴尔喀什湖和斡兒答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巴尔喀什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疆省 (清)

新疆省(v),全名為甘肃新疆省,是清朝末期22個省份之一。同治四年(1865年),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喀什噶爾、阿克蘇、烏魯木齊等地。光緒二年(1876年),陝甘總督左宗棠率軍出甘肅,於次年收復了新疆大部分地區,並從俄国手中收復伊犁。光緒十年(1884年)十一月正式建省,行政中心由伊犁遷至省会迪化(今烏魯木齊)。.

新!!: 巴尔喀什湖和新疆省 (清) · 查看更多 »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巴尔喀什湖和新疆歷史 · 查看更多 »

新疆河流列表

新疆河流列表,列舉全部或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河流,並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新!!: 巴尔喀什湖和新疆河流列表 · 查看更多 »

托克马克

托克馬克(吉爾吉斯語:Токмок;俄語:Токмак)是一個位於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的北部的城市,2005年時有人口60,654人。托克馬克的海拔約816米,地理位置是北緯42度50分,東經75度17分。在城中可望见远处的皑皑的雪山。现今托克马克的居民多有東干人。在托克马克附近出土的斯基泰人的物品被送到了聖彼得堡與比什凱克的博物館裡。 托克马克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边上,北面是两者的界河楚河,托克马克距离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60公里。靠近楚河州现在的首府Chuy。是楚河州的一个区级行政单位,托克马克从2004年到2006年4月19日曾经是吉尔吉斯楚河州的首府。有土西鐵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城南为新建的工业区。.

新!!: 巴尔喀什湖和托克马克 · 查看更多 »

1968年9月22日日食

1968年9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8年9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和中国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兩國均組織了觀測活動。.

新!!: 巴尔喀什湖和1968年9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巴爾喀什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