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已開發國家

指数 已開發國家

发达国家(也称作--,developed country)是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作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已開發國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國)。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441 关系: 加萊叢林加拿大城市化城镇化水平埃博拉出血热健保真要命假髮博洛尼亚大学卡塔尔印度生活水准千年发展目标南南合作南北分歧反假冒贸易协定反美可卡因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发展援助含糖飲料稅听觉障碍吸塵機同性婚姻各地国际收支列表各國死刑列表各国人均烟草消费量列表各国核能利用情况報紙堕胎夏时制大學排名大人工河大韩民国大齡單身女性大腸癌大腸激躁症大日本帝国天野之彌外交部外派员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女性主義套利嬰兒猝死症子宫癌子宮頸癌子癇孤立主义家庭主婦家庭代工...家庭农业官僚们的夏天寿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小岛清少子化州際公路系統工業化農業已開發國家已開發國家或地區巴基斯坦巴塞爾公約巴尔干半岛巴黎统筹委员会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石油储备中國中國鋼鐵中国省级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列表中国铁路高速列车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中產階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中華民國外交史中華民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關係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中風中文维基百科丰田卡罗拉丹麦主動脈瓣狹窄东南亚东亚东京东北亚希腊布城联邦直辖区旗世界經濟世界貿易組織第五次部長級會議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钢铁工业趋势世界数字图书馆万维网三个世界理论 (毛泽东)三个世界模式下背痛丙型肝炎乳癌乳母广场协议广场饭店亚太地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四小龙产业产前发育京都议定书人口結構人口過多人口老龄化人工耳蜗人类发展指数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人類鐵代謝人類身高二甲双胍五十年不變五天工作制以色列价格剪刀差企业营销张夏准伤寒弗林效应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彌賽亞何大一微型国家德国後殖民女性主義保稅倉庫心血管疾病俄罗斯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列表土耳其土耳其經濟北京使館區北美地区北美洲北欧模式國際勞動基準分娩嗎啡傳染病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哮喘唐氏综合征唇顎裂再城市化冠狀動脈疾病冷战农业出口導向時期免签证计划免疫系统免費素食主義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全球黯化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兩個一百年八大工業國組織公共图书馆公共知识分子共同沟克隆氏症前列腺癌剝削副傷寒勞工貴族国际单位制国际营销国际贸易知识财产石棉石油石油產業环境组织名录环境污染控制现代化灰色经济灌溉獨佔優勢理論獨立機關珠江三角洲破傷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问题租稅協定私有化种族主义移民出境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主義第三产业第三波 (書)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二大马远景策划纲要签证粮食安全精准农业精神分裂症素质教育綠色建築红色警戒系列纸尿壶经济特区结核病美帝國主義美國人權美國社會問題美國經濟美国美国各州人类发展指数表美国人口美国的肥胖问题眩暈 (醫學)猫传染性腹膜炎烟草瑞士瑞典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瓶裝水生態工程生態村电子垃圾燃料燕麦異位妊娠煤油爐盲用衛星導引系統發展地理學白喉白血病癌症DJJ2型电力动车组Do姐有問題EMEA芬兰韩国农业韩国科技韩国网络审查韩国自杀问题韩国汽车工业韓國人口韓國經濟避孕套聖公會環南聯盟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鐮刀型紅血球疾病非法移民青岛卫生青岛市頂客族類風濕性關節炎行動支付血小板風溼熱预期寿命食糖食物過敏食盐食道癌裁判員制度飯友症候群飲用水水質標準館際合作饮用水西西班牙西班牙经济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馬車首要型都市香港香港宣言香港居留權爭議香港之最香港製造業香港英文授課中學香港歷史马哈迪·莫哈末马来西亚铁路运输高雄市高收入經濟體識字率谁是新中国谷物象牙海岸革命戰爭貧窮門檻貧民窟超级大国超重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跑车鹽業農業補貼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列表进食障碍霍亂霍查主义郊區胰腺癌都市传说列表郵政博物館阿卜杜尔·卡拉姆阿根廷蘋果日報 (香港)资源资本主义葡萄牙經濟蒙特利尔议定书股價指數肥胖症肺炎脊髓灰質炎脊柱裂鄭周永醫療旅遊醫藥分家自由貿易自然资源臺灣臺灣戰後時期臺紐經濟合作協定金泳三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鉤端螺旋體病英屬香港英國2010年9月英國國籍法英国零售電台廣播雄鹰经济体老年透明国际适用技术退休ITunes StoreΒ-甲氨基-L-丙氨酸REN21X-Seed 4000塔捷克李國士李氏力場槍械暴力樂天世界塔欧洲歐洲睦鄰政策死亡死產母乳哺育池田勇人污水處理沙城农药厂法人團體資本主義法国消費主義淡马锡控股深層政府淋巴瘤清洁发展机制湘潭市漢江奇蹟澳大利亚澳大拉西亞澳門人未来11国未成年懷孕月經有機農業最不发达国家户外新媒体房地产明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海伦·克拉克斯威士蘭愛滋病情况新加坡新加坡经济新西兰新興工業化國家新闻自由文翠珊日圓日本日本国际广播电台日本經濟日本與聯合國日本文化旅行者腹瀉改革开放放射性废料政府政府开发援助政体政党政治腐敗意大利愿祢受赞颂数学教育数量级 (货币)慢性通貨膨脹扶養比手工业拖挂式房车性化性別平等性暴力普及特惠稅制度智庫智利智齿10月22日1929年華爾街股災19世纪2002年致死原因及所占比例列表2007年2月2008年4月2008年中国大陆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1年10月中國2011年英国骚乱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20年宏愿20世代20世纪2型糖尿病6月27日 扩展索引 (391 更多) »

加萊叢林

加萊叢林(Jungle de Calais)是法國加萊附近的難民和(非法)移民營地的别称。該營地多數居住者企圖藉卡車、渡輪、汽車或火車偷渡,通過加來港或英法海底隧道非法進入英國。在歐洲難民與移民危機期間,營地的人口增加,法國當局開始驅逐,營地因此獲得了全球關注。法國政府計劃從2016年10月24日開始,以170輛公共汽車撤離6400名營地移民,把他們重新安置到法國其它地區。 2016年10月26日,法國當局宣布營地已被清除。.

新!!: 已開發國家和加萊叢林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已開發國家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市化过程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市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在对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中,要考虑城市发展质量、城乡协调程度、城市化带来的文明成果以及为此付出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代价。.

新!!: 已開發國家和城市化 · 查看更多 »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又称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特定区域内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它的具体计算一般使用一定地域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来表示,但因统计口径会存在差异。.

新!!: 已開發國家和城镇化水平 · 查看更多 »

埃博拉出血热

伊波拉出血熱(又名:伊波拉病毒病;通稱:伊波拉)是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之人畜共患傳染病。罹患此病的人會在2天至3週內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及出疹等症狀。病情後會進一步惡化為肝、腎衰竭。步入此階段,病人或會出現體內、外出血的現象,並可能在首個症狀出現後的6至16天内,因血容量過低或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伊波拉患者多因接觸了帶有病毒的體液(包括血液)、器官,或間接觸摸到最近受污染之器具而染病。目前尚未有足夠證據,顯示病毒能經空氣微粒在靈長動物間傳播。患者的精液或母乳在其康復後的數週至數月内,仍可能載有病毒。果蝠被認為是伊波拉病原體的,能在自身不受影響的狀況下將之散播。疫症的控制在乎醫療界以及一定程度的社區配合。前線醫學措施包括了快速的病例偵測、實驗室診斷、、正確看護、謹慎處理醫療廢物及妥善安葬或火化屍體。減少接觸受感染的個體為社區防疫的一大重點。在近距離接觸患者時,應穿著完整的連身型防護衣物,並勤加洗手。叢林肉易沾染病毒,故需在徹底煮熟後方能進食;在處理這類產物時,也需佩戴醫用手套。 盡可能撇除其他諸如瘧疾、霍亂、腦膜炎、其他病毒性出血熱等可造成近似症狀的疾病,為診斷伊波拉出血熱的首要工作。血液樣本中之抗病毒體、病毒的核糖核酸或病毒本身均為鑑定的指標。目前尚未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各方亦正致力研發安全、可供廣泛使用的疫苗及藥物。病人大多接受或靜脈注射等,可提高存活率的舒緩性療法,以降低疾病所帶來的傷害及併發症的風險。深切治療則能進一步應付器官衰竭的問題。根據一直以來的疫情,此出血熱可造成高達25-90%(平均約五成)的綜合臨床致死率。 此病在1976年首次出現於當時的蘇丹及薩伊,並常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爆發。直至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一共公佈了1,716宗確診個案,合計24次爆發。最嚴重的一次流行,為肆虐西非的2013-16年疫症;是次爆發最終感染了人,奪取了人之性命。.

新!!: 已開發國家和埃博拉出血热 · 查看更多 »

健保真要命

《健保真要命》(Sicko,或譯神經病人),是由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导演的记录片,2007年5月预演,2007年6月22日正式在美国上映。此片揭露美国医疗保险的不足,并以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古巴为例,認為统一且公营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最好的保障公民的健康。.

新!!: 已開發國家和健保真要命 · 查看更多 »

假髮

假髮,古漢語稱鬄、髢()、髲鬄(),指非由人自然生長出來的人造仿真頭髮,因應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髮的總稱,「髲」則專指人髮造的假髮。 在亞洲,中國很早就出現假髮,《詩經》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髮開始在中國盛行。日本傳統髮型也經常加上假髮梳成。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開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假髮,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髮的民族,並將假髮傳到歐洲。 假髮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劇。在英國和大部份英聯邦國家,假髮是大律師和法官的法庭服飾之一。.

新!!: 已開發國家和假髮 · 查看更多 »

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à di Bologna;Universitas Bononiensis;尊称:大学之母;又譯--)是一所坐落在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首府博洛尼亚的综合性公立大学,是广泛公认的西方最古老的大学,建立于公元1088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博洛尼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末出现的世界上第一所法学院,后来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于1158年颁布法令确定其正式身份。博洛尼亚大学的建校时间在1888年博洛尼亚大学八百年校庆期间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乔苏埃·卡尔杜奇所领导的历史委员会经过考证确定为1088年。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亚大学九百年校庆之际,欧洲430位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著名的大广场上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承认与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大学之母”(拉丁文:Alma mater studiorum),即世上所有大学的母校。在以拉丁语为主要学术与研究通用语言的中世纪及近代欧洲,博洛尼亚大学始终保持着欧洲文化与学术发展的中心位置,并引领了欧洲大学体系的改革。 作为经历了近千年历史演变的教育机构,博洛尼亚大学的校园建筑保留了不同时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特点。博洛尼亚大学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美的15所校园之一,2014年被世界最大的英文旅游信息出版商福多尔公司评为全球15所最值得访问的大学之一。博洛尼亚大学校园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总面积674万平方米,除博洛尼亚的主校区之外,博洛尼亚大学还有四个校区,分别位于切塞纳、弗利、拉文纳、里米尼,另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设有海外校区。.

新!!: 已開發國家和博洛尼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

卡塔爾(قطر;,當地方言的Johnstone, T.M. "." Encyclopaedia of Islam.

新!!: 已開發國家和卡塔尔 · 查看更多 »

印度生活水准

印度的生活水准一直在逐渐的提升之中。最常见的衡量生活水准是按购买力平价 (PPP)调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2005年2,印度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60美元。这个数字可以与相邻的中国(6,660美元)相比较。 作为在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速的国家之一,2004年-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8%,印度正在快速成为巨大的、全球重要的消费者经济。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在2到3亿之间,正在快速地习惯于西方生活方式。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到21世纪中叶,印度人均购买力平价将增加到发达国家的将近三分之一。2006年,22%的印度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已经比1995年的50%下降很多。印度计划在2020年消除贫困。 印度的生活水准差异悬殊,例如乡村地区只有基本的医疗设施,而城市中拥有世界水准的医疗设施。机械使用于建筑工程还是晚近的事,许多工程仍然由数目庞大的劳工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建造。.

新!!: 已開發國家和印度生活水准 · 查看更多 »

千年发展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是在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8项国际发展目标,并在中正式做出的一项承诺。所有189个联合国成员国(现为193个)以及至少23个国际组织承诺将帮助在2015年前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新!!: 已開發國家和千年发展目标 · 查看更多 »

南南合作

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于是从196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之间为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即称为南南合作。例如非洲南美洲高峰會(Africa-South America Summit,ASA)。.

新!!: 已開發國家和南南合作 · 查看更多 »

南北分歧

南北分歧(),或稱貧富分歧()、南北差距,是指zh-hans:发达国家;zh-hant:已開發國家-(北營)與發展中國家(南營)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的分歧。 「南北分歧」一詞曾被廣泛使用,因為無論位於北半球或南半球,經濟發達的發達國家或地區通常都屬於北營,而經濟稍弱的發展中國家通常屬於南營;但「南」、「北」的分類已經開始過時。.

新!!: 已開發國家和南北分歧 · 查看更多 »

反假冒贸易协定

《反仿冒贸易协定》(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缩写ACTA)是一个国际智慧財產權协定。自願加入的國家將建立一個國際法律框架,並建立一個國際機構以外的理事機構。該協定由日本發起,並獲得各大行業巨頭的支持。協定已於2011年底被多個已開發國家簽署。 ACTA在推出後被廣泛批評為限制人權、隱私權與言論自由的協議,並且在歐洲多處掀起了抗議。歐盟負責研究ACTA的專員也提出辭職並參與了抗議活動 。反對者指出ACTA幕後的組織試圖以封鎖政治敏感的網站為誘餌換取簽署。.

新!!: 已開發國家和反假冒贸易协定 · 查看更多 »

反美

反美是指对美国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或美国的政策的抱持強烈反感甚至作出武力報復。仅仅对美国的政策或者上述任何单一的一个原因并不能称为反美主义,衹是一種反美情緒。只有当个人或团体将这些因素看成是普遍到已经影响其本身的价值观时才称为反美主義,而作出武力報復的更多演變成反美戰爭。 反美主义包含了很多内容,例如政治(反帝国主义),经济(反资本主义),宗教(反基督教或反世俗主义),文化(反好莱坞電影文化霸权)或者道德(反西方的价值观)。不论是美国人还是非美国人都有可能有反美主义倾向。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反美主义大多数是对大美國主義、美国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帝国主义」、「霸權主義」的不满。.

新!!: 已開發國家和反美 · 查看更多 »

可卡因

可卡因(INN:Cocaine),又譯為--。為一強烈的興奮劑,是一種毒品。可卡因常以粉末方式由鼻腔吸入或是靜脈注射的方式使用。可能造成的心理影響有思覺失調、欣快感,或者。生理上的症狀可能包括心跳過速、出汗與瞳孔放大。高劑量的可卡因會造成高血壓或中暑。使用後數秒到分鐘即出現效果,並持續5到90分鐘。可卡因偶爾也會用於醫療用途,例如局部麻醉與減少鼻部手術的出血。 可卡因具有成癮性,原因是由於其作用於腦中的 -->。短時間使用後,會出現依賴性的高風險。使用可卡因也會增加中風、心肌梗死、肺部問題、敗血症與猝死的風險。一般街頭犯罪上販賣的可卡因,常見的會混入局部麻醉藥、玉米澱粉、奎寧或者醣類等會增加額外毒性的物質。持續反覆使用可卡因,會減少感覺快樂的能力與身體疲累。 可卡因是5-羟色胺、去甲基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抑制剂,會使腦部這三種神經遞質的濃度上昇。可卡因可以輕易地通過血腦屏障,而且可能會造成血腦屏障的破壞。可卡因是由古柯的葉子製成,此一植物的主要產地在南美。2013年合法生產的可卡因數量有419公斤。估計美國每年非法可卡因的市場在一千億到五千億美金之間,可卡因可再經過進一步的加工,製成霹靂可卡因。 每年用藥人數約在1400萬至2100萬人之間,其中北美洲的用量最大,其次為歐洲和南美洲。其中 1-3% 的已開發國家人口在他的一生中至少使用過可卡因一次。2013年,可卡因直接導致約4300人死亡,比起1990年的2400人上升了許多。從遠古時代就有嚼食古柯葉的習俗。1860年,可卡因首次由古柯樹的古柯葉內純化出來。1961年起,國際麻醉品單一公約要求各國將所有非醫學用途的可卡因使用列入刑事罪行規範。.

新!!: 已開發國家和可卡因 · 查看更多 »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縮寫:SD),或永續--發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為前瞻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这个术语使用由布倫特蘭委員會创造已成为最经常被引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新!!: 已開發國家和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称作--,Developing country),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與发达国家相對。但現今隨著經濟發展,已有部份的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包括波斯灣產油國、智利、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汶萊和部份東歐國家),另外相反的是也有部份的發展中國家反而因生活水平退步而滑入-zh-tw:最低度開發國家;zh-hans:最不发达国家;zh-hant:最不發達國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发展中国家 · 查看更多 »

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低增长不增长的原因及对策。.

新!!: 已開發國家和发展理论 · 查看更多 »

发展援助

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id)指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目的的国际间实物资源或资金转移。一般是由已開發國家提供各種援助資源。.

新!!: 已開發國家和发展援助 · 查看更多 »

含糖飲料稅

含糖飲料稅或汽水稅是指一種被設計來用以減少有添加糖類增甜品的飲料之消費量的稅或附加費。其涵蓋範圍通常包括碳酸飲料、非碳酸飲料、運動飲料及能量飲料。 這種稅在許多地區為公眾論辯議題之一,而如可口可樂公司等飲料公司通常都持反對意見。倡議者如國家醫療機構或世界衛生組織 (WHO)都宣傳這種稅是的一種範例,專為減少不均衡的飲食與平衡肥胖症所帶來的大量支出。.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含糖飲料稅 · 查看更多 »

听觉障碍

聽力缺損(英語:Hearing loss)又稱聽覺障礙,指聽覺部分或完全喪失,而耳聾人士則是指完全沒有或幾乎沒有聽力者。聽力缺損可能發生在單耳或雙耳,有可能是暫時或永久性質。孩童的聽力問題可能影響語言學習,而對成人可能造成工作上的困難。對某些人而言,尤其是老年人口,聽力缺損可能造成孤獨感。 聽力缺損的可能成因包括:遺傳學、老化、、感染、生產相關併發症、耳朵外傷、某些藥物或毒素。中耳炎是造成聽力缺損的常見症狀,而妊娠期間的某些感染如梅毒和風疹也可能造成聽力缺損。建議所有新生兒都應接受聽覺測試,若在測試中發現單耳或雙耳無法聽見25分貝的音量,則診斷為聽力缺損。聽力缺損可分級為輕度、中度、中度至重度、重度、深度,並主要分類為傳導性聽力喪失、感覺神經性耳聾、混合性聽力喪失。 半數聽力缺損病例是可預防的,包含疫苗注射、妊娠照護、噪音防護,以及避免某些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年輕人使用可攜式媒體播放器一日不要超過一小時。早期發現及支持治療對孩童尤其重要。助聽器、手語、人工耳蝸,及字幕對大多數患者有幫助。讀唇法也可以幫助患者的溝通。然而,世界上仍有許多地區無法對於聽覺障礙者給予適當的協助。 根據統計,2013年約十億人罹患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聽力障礙導致失能的人數約5%(3.6至5.38億),中度至重度失能的人數約1.24億。中度至重度失能者中,有1.08億人(約87%)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而有6500萬人於兒童時期就罹病。 使用手語和聾人文化成員的人認為自己和一般人有所差異而非疾病。大多數聾人文化成員反對治療耳聾,有一些人對耳蝸植入物有疑慮,認為可能會破壞他們的文化。.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听觉障碍 · 查看更多 »

吸塵機

吸塵機(中國大陸和台灣皆稱之為吸塵--器,香港和新加坡称之为吸塵--機,日本稱之為掃除機,韓國稱之為淸掃機)(Robot Vacuum Cleaner),所指的通常是真空吸塵器,是一種利用氣體幫浦製造部分真空,產生吸力並將地板或其他位置的灰塵吸起的裝置。是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家庭中所經常擁有的一種日常家電之一,功能是吸塵及紙屑、頭髮、微塵等乾燥的細小物件。 吸塵器由一位名叫休伯特‧布思(Hubert Cecil Booth)的英國人於1901年左右發明,當時車站用一種沒有效率的機器做清潔,布思看到後做了一些改進發明了吸塵器。 一般吸塵器為避免異物及灰塵被吸入馬達,造成馬達效能衰退甚至故障,會裝有需更換的紙製或不織布製集塵袋,有一部份機種使用可清洗不需更換的濾網。中高階吸塵器必定配備HEPA濾網過濾排氣,可以避免細小灰塵隨吸塵器排氣噴出,是避免過敏氣喘的必備配備。有些吸塵器是乾濕兩用設計,可吸去水份。 在工廠中也有作為生產機械,用作物料分類及清潔。吸塵機可代替掃帚,工作方便快捷,不過事後要清理吸塵機的肚及隔塵網。 自動吸塵機,又名智能吸塵機或掃地機器人,不用人手操控,可在自行在室內地板上自由走動,自動化吸塵,遇阻礙物如牆壁,即會自動避開,工作完成或電池將耗盡時會自動返回充電座。.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吸塵機 · 查看更多 »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或稱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別相同的人互相締結為婚姻的關係,當中亦可能會舉辦民事或宗教儀式。婚姻平權(marriage equality)則是指所有人不分性傾向或性別皆享有彼此締結法定婚姻的權利。 截至2017年,以下國家的法律已經正式認可同性婚姻(25個,包含尚未全區域執行的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岛、愛爾蘭、盧森堡、马耳他、墨西哥同性婚姻在墨西哥城、、、、、、、、、、、下加利福尼亞州、恰帕斯州及普埃布拉州全境有立法,在克雷塔羅州則是部分市镇有立法。墨西哥全國都承認在該些轄區進行的同性婚姻。、荷兰同性婚姻在荷蘭本土全域有立法。阿魯巴、荷屬聖馬丁以及库拉索皆承認在那舉行的同性婚姻。、紐西蘭同性婚姻在紐西蘭本土全域有立法,但其法律效力不及於托克劳、库克群岛以及紐埃。、挪威、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英国同性婚姻在 英格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全域有立法;但在北愛爾蘭則無。 同性婚姻在以下英国海外领地有立法:,, 、、、、 、以及以及英国皇家屬地、曼島。、美国同性婚姻在美国50個州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除美屬薩摩亞以外的所有領土全域有立法。一些美洲原住民管轄區亦承認同性婚姻。、烏拉圭。而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和以色列則承認在其他國家结婚的同性伴侶的法律效力。對於台灣和奧地利而言,同性婚姻分别在2017年5月和12月經其憲法法院確立通過同性婚姻的法律裁決,在其憲法法院限定日期內會完成同性婚姻的法制化台灣和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給各自的立法機構提供一個寬限期,讓其能實施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奧地利的寬限期直至2019年1月為止;台灣則直至2019年5月為止)。寬限期結束後,同性婚姻便會得到法律認可。。此外在哥斯达黎加提出動議之後,美洲洲際人權法院於2018年1月9日確立通過一項有利於同性婚姻的裁決,預計這將有助於美洲若干國家承認同性婚姻該些國家為已簽署並承認法院管轄權的國家,包括巴貝多、玻利維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和蘇利南。 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和牙買加也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但都尚未承認法院的管轄權。.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各地国际收支列表

各地國際收支列表列出世界上各經濟體的國際收支數字,此統計數字反映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涉外经济交易的总和,為總體經濟重要指標之一,常用來做為经济政策和业务决策的參考。.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各地国际收支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國死刑列表

各國死刑列表列出各國家或地區的死刑執行情況。.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各國死刑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人均烟草消费量列表

本列表列出各国人均每年消费香烟数。.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各国人均烟草消费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核能利用情况

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在这些国家中,有26个国家有建造更多其他核电站的计划,而有4个国家决定不再建造核电站。另外,有15个暂未拥有核电站的国家正在准备建造属于这些国家的核电站。.

新!!: 已開發國家和各国核能利用情况 · 查看更多 »

報紙

報紙,或稱报章、新聞紙,是一種以重量較輕,價值較低的紙張印刷而成,閱讀後即可任意處置的出版品。報紙上通常刊載不同主題的新聞、消息、評論、專欄等,並且常附帶有商業廣告。這些不同的主題包括政治事件、犯罪、體育、意見、天氣、星座運勢等等,報紙通常也包括卡通或其他娛樂,如數獨、填字遊戲。報紙的收入來源是來自讀者訂閱或購買,以及廣告的收入。 在2007年時,世界上有6,580種日報,每天銷售將近四億份。不過在2008金融危機時,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加上網路媒體的快速發展,造成銷售及廣告的巨幅下滑,因此許多報紙停刊或縮小規模。但也有許多報社將報紙的內容放在網站中,即為電子報。 報紙是传播媒体的一種。绝大多数國家的人民都可以自由創辦報刊,屬於言論自由中的一部份,但也有例外:像中華民國在戒嚴時期曾有报禁,停止新報紙登記,一直到1988年才解除报禁。.

新!!: 已開發國家和報紙 · 查看更多 »

堕胎

墮胎(abortion),又稱人工流產,或是誘導性流產(Induced abortion)。指的是在胚胎或胎兒自己能存活之前,以切除或強制的手段移出子宮的方式,終止懷孕狀態。相對的,自然發生的中止懷孕現象則通常稱為流產(miscarriage)。如果在胎兒已經可以自行存活的時候做類似的程序,在醫學上稱為「晚期中止妊娠」(lat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LTOP)或晚期墮胎(late-term abortion)。 現代醫學藉由藥物或手術來誘發流產。在第一孕期(孕期的前三個月),有兩種藥物和手術一樣有效,分別是RU486和前列腺素 。而在第二孕期(孕期第三到第六個月),雖然使用藥物仍能有效導致流產,但使用手術產生後遺症的風險較低。在墮胎後可以立即開始使用複合口服避孕藥以及子宮避孕器避孕。在已開發國家中,藉由醫學達成安全且合法的墮胎已行之有年。單純的墮胎並不會造成長期心理衛生或身體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全世界的婦女都應該享有一樣好的安全合法墮胎方式。話雖如此,每年仍在全球發生,仍造成大約47,000例的產婦死亡及約500萬名產婦住院。 根據估計,每年全球墮胎案例有4400萬,將近一半是在不安全的情況下施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由于以往進行的一孩政策(每對夫婦只容許有一個子女),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例,位居世界第一。。在接受了幾十年重視家庭計畫的教育,和生育控制及避孕技術提升之後,墮胎率在2003年到2008年之間有微幅下降。截至2008年,全世界有40%的女性可以在「無理由限制」的情況下合法進行人工流產。然而,懷孕之後何時可以進行人工流產的限制仍然存在。 墮胎的相當悠久。自古以來,一直以來流傳有許多方式執行,包含草藥、利用尖銳工具、人為創傷,以及其他傳統方法。 關於墮胎的法律規範、執行的頻率、和它背後的文化種族意涵在世界各處都不盡相同。在中国,人们对堕胎的反对较受基督教教義影響的西方国家低,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很多人采取自愿堕胎,部分是嬰兒的性別因素(重男輕女)也有人被计生部门实行强制堕胎(如殘疾等)。 墮胎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是完全合法的,例如因亂倫、強姦而懷孕、胎兒本身有異常、社會經濟因素、或是危及母體健康。世界上許多地方,關於墮胎的道德、倫理以及合法性等議題仍存在公開而激烈的。反對墮胎者大多認為胚胎或胎兒為具有生存權的人類,墮胎等同於謀殺。而支持的人則強調女性有決定自己人身健康的權利,以及強調普遍的人權。.

新!!: 已開發國家和堕胎 · 查看更多 »

夏时制

夏时制,另譯夏--(英语:Summer time),又称日光节约时--、日光節約時--間(英语:Daylight saving time),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較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調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國--规定不同。.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夏时制 · 查看更多 »

大學排名

大学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針對相關大學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評鑑,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目前,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对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商業影响。現存的多個大學排名系統均具有其爭議性。.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大學排名 · 查看更多 »

大人工河

大人工河(,Great Man-Made River,简称GMR)是处于利比亚境内的大型人工供水与灌溉工程。该供水工程将位于撒哈拉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地下水系统贮藏的古地下水通过巨型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利比亚各大城市。整个工程包括一千三百余座水井,其中大部分的井的深度超过500米,每天可以为的黎波里、班加西、苏尔特和其余城市提供六百五十万立方米的淡水,是迄今世界最大的灌溉工程。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将其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大人工河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齡單身女性

大齡單身女性(spinster),也称为“大龄未婚女性”或“老姑婆”或“剩女”,是年紀超過一般的結婚年紀但是尚未結婚,或是被社會認為不可能結婚的女性,尤其是指拥有自力更生独立经济基础充裕的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女性,常见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较发达地区。 各個社會文化中的適婚年紀不同,一般而言,一個18歲的單身女性,通常不被稱為大齡單身女性,但是一個超過35歲的單身女性,就可能被人稱為大齡單身女性。同義詞為老處女(old maid)。大齡單身女性的對應詞是“王老五”或“剩男”。 這些都可能 含貶義 、被視為是一種歧視或是具有減損他人價值的用語,其描述狀況主要是單身。.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大齡單身女性 · 查看更多 »

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為大--腸癌、直--腸癌、--、--、或腸癌,為源自結腸或直腸(為大腸的一部份)的癌症。因為細胞不正常的生長,可能侵犯或轉移至身體其他部。症狀可能包括、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 大部份的大腸直腸癌起因為生活習慣及老化,少部分則因為遺傳疾病。風險因子包括飲食、肥胖、抽煙、運動量不足。增加罹癌風險的飲食包含紅肉或加工肉品、以及酒精。其他風險因子包含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大腸炎)。某些可能造成大腸直腸癌的遺傳疾病為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和,然而這些遺傳性疾病占大腸直腸癌所有病例中的比例不到5%。大腸直腸癌通常源自良性腫瘤,然而隨時間進展變成惡性腫瘤。 腸癌的診斷可藉由或檢查切片。接著由影像檢查查看是否轉移。進行大腸直腸癌的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建議50歲以上至75歲規則接受篩檢。阿斯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可降低罹癌風險,但由於藥物的副作用,目前並不建議常規使用它們來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或是合併使用以上療法。侷限在腸壁的大腸直腸癌可能藉由手術治癒,然而當癌症已擴散或轉移時則不然,此時則以改善生活品質及症狀為治療目標。在美國,五年存活率約65%,然而主要取決於病人健康狀況與癌症分期,而分期又關係到是否能藉由手術移除。整體來說,大腸直腸癌為第三常見癌症,約占10%。在2012年,有140萬例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且造成69.4萬人死亡。大腸直腸癌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占全世界總案例數的65%。而在女性較男性少見。.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大腸癌 · 查看更多 »

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稱為大腸躁鬱症、腸躁症、躁性大腸徵候群、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為沒有任何腸胃道疾病損傷下出現腹痛及排便型態改變的症狀。這些症狀是長期的,通常會持續數年。大腸激躁症可依照腹瀉或便祕情形區分成四種型態,包含三種亞型:腹瀉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或非亞型(IBS-U respectively)。大腸激躁症會對生活品質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可能使患者錯過學校的課業及工作。在大腸激躁症的患者中,有許多患有精神病,如焦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及憂鬱症。 造成大腸激躁症的原因仍未明確,有不同的理論探討其成因,包含:腦腸軸線、小腸細菌過度生長、遺傳因素、食物不耐症及腸道蠕動問題。可能會因為腸胃炎或生活壓力而造成大腸激躁症的發生。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腸胃功能性障礙,診斷時會依據有無這些令人困擾的症狀及徵候來判斷,這些症狀有:發病年齡大於50歲、體重減輕、消化道出血或有炎症性腸病的家族史。其他疾病可能產生類似的症狀,例如:乳糜瀉、微性結腸炎(microscopic colitis)、炎症性腸病、膽酸吸收不良(bile acid malabsorption)及大腸癌 大腸激躁症無法被治癒,目前的療法都用於改善症狀。目前的療法有:改變飲食、藥物治療、使用益生菌及心理治療。飲食措施包含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無麩質飲食或是降低攝取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FODMAP, 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的飲食。 用藥方面使用loperamide來減緩腹瀉,或可能須使用瀉藥改善便祕情形。抗抑鬱藥可改善整體症狀及疼痛情形。病患教育(patient education)及良好的醫患關係也是重點關切環節。 在已開發國家中約有10%到15%的人受到大腸激躁症的影響。此疾病在南美洲較常見,而在東南亞較少見。罹患大腸激躁症的人數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且通常在45歲前發作。這些症狀通常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大腸激躁症並不會影響壽命或造成其他嚴重的疾病。關於此疾病症狀最早的描述出現在1820年,而在1944年開始,「大腸激躁症」開始逐漸成為通用的名詞。.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大腸激躁症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天野之彌

天野之彌(天野 之弥,),日本外交家。出身於神奈川縣足柄下郡湯河原町。歷任外務省總合外交政策局裁軍不擴散・科學部部長、國際原子能機構日本政府代表部大使等職。2009年7月當選為新一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於同年12月正式上任。.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天野之彌 · 查看更多 »

外交部

外交部是一个主權國家負責國家對外事務的專門政府機關,其部門主官稱作外交部長或外交大臣,為內閣成員之一,且通常被視為僅次於最高行政長官(總統制國家為總統,內閣制國家則為總理)的主要官員之一,有時該職甚至由副總理兼任。 外交部英文名稱一般為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各國會視部份與國家對外事務相關領域事務劃歸外交部負責,如經貿商務、援助合作及宗教和移民事務,因此在名稱上均會有所不同。 日本及朝鮮的外交部稱為「外務省」,是受到日本漢字的影響。 英國外交部大臣同時負責英國海外領地事務。在1968年以前,外交大臣僅負責與非大英國協成員國之外交關係事務,大英國協及其他殖民地事務則由英聯邦事務部負責;1968年後,兩部合併為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英國協成員國中除了英國外,其他成員國的外交部同時負責與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之外交事務,因此英文名稱為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直譯為對外事務部,但一般均稱為外交部。 外交部長的英文名稱為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或是Foreign Minister,但部份國家不論中文或英文名稱與一般稱呼略有不同。如美國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通常被視為美國外交部長,但實際上美國國務卿的地位是美國內閣首席官員,與一般國家的外交部長不太相同;英國的外交大臣及菲律賓的英文職稱也是Secretary而非一般的Minister;拉丁美洲的西語系國家則稱為Canciller(英文為Chancellor);在部份有皇室系統的國家中,外交大臣亦稱為外相。 外交部的職權雖是負責國家對外事務,但因政府組織不同而影響到職權範圍。在以前的內閣制國家中,外交部長可直接制定國家對外政策,但若碰到強勢的總理,那外交部長通常就是一般行政內閣或是在外交政策制定上給予些許意見,此情形在總統制國家中是差不多的。在二次大戰以後,各國為了將外交及國防等國家整體政策協調一致,通常將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視為核心內閣之一,也就是國家安全會議成員。雖然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許多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將外交視為自身權責之一,但此情形在已開發國家中並不常見。例如中華民國,外交部為行政院所轄部會之一,但外交、兩岸及國防是中華民國總統的權限而非行政院院長的權限。 不論外交部長的政治角色及職權範圍如何,最基本的即是負責外交事務,像是安排外國政要訪問及出訪他國等事務;且外交部長不論在那個國家,都是出國率最高的內閣成員。.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外派员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

外派員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包含了来自美世咨询和经济学人信息社的两个排名列表。纳入该列表的影响因素包括货币价值、消费者信心、投资、利率、国家货币汇率和房价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外派员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feminism),又称--,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追求性别平权的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受教育权、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选举权、、性骚扰、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genital mutilation,詳見女性割禮)或北美地区的職場天花板效應。而如强奸、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社會議題。 綜述 女性主義的理論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綜觀女性主義的理論,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靜如水,有些主張做決死抗爭,有些認可退讓妥協,但是所有的女性主義理論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這樣一個跨歷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會結構當中,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認知、觀念、倫理等各個領域都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這樣的私人領域中,女性也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權制思想認爲,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因爲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義卻認爲,這一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因爲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爲地建構起來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當中,男性也受壓迫,但是他們是由于屬于某個階級或階層的成員而受壓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壓迫。女性則不同,除了因爲屬于某個階級或階層等原因之外,還僅僅因爲身爲女性而受壓迫。由男性鑄造的社會將女性視爲低下的:她只能通過挑戰和改變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徑來改變自身的低下地位。歷史上有許多向統治集團挑戰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義是向男權制本身挑戰的。.

新!!: 已開發國家和女性主義 · 查看更多 »

套利

套利(arbitrage,又称套戥),是指投資者或借貸者同時利用兩地利息率的差價和貨幣匯率的差價,流動資本以賺取利潤。通常指在某种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在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低風險的收益。.

新!!: 已開發國家和套利 · 查看更多 »

嬰兒猝死症

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cot death, crib death,簡稱SIDS),是指嬰兒在1歲之前突然不預期死亡的現象,且在死後進行驗屍與詳細現場調查後仍找不出死因的情形下才能判定為此症通常嬰兒猝死症通常多發生於睡眠期,發生時段多為0時至9時之間,通常並無證據顯示死前有掙扎或發出聲音的情況。 造成嬰兒猝死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是嬰兒原本的體質與易感性、一段時間的疾病發展、以及環境壓力源等多重因子共同造成的結果。所謂的環境壓力源,包括了趴睡、側睡、保溫箱溫度過高等環境過度加溫、暴露在環境中。有時嬰兒與父母親時也有可能會不小心被壓到而導致窒息。另外,早產嬰兒也較易產生嬰兒猝死症。嬰兒突然且非預期死亡(sudden and unexpected infant deaths, SUIDS)的個案中,有80%可歸因於嬰兒猝死症,剩下則包括感染、遺傳性疾病、心臟疾病;至於蓄意使嬰兒窒息的虐待兒童行為而誤以為是嬰兒猝死症的案例則不多,約小於5%。 最有效避免嬰兒猝死症的方式是讓小於一歲的嬰兒以臥睡的姿勢睡眠,其他的措施包括用質地較硬的床墊,嬰兒睡眠時靠近照顧者,但兩人需有物品隔開、床上沒有鬆動的物品、睡眠環境維持較低的溫度、使用奶嘴、避免暴露在香煙的污染下。母乳餵養及預防接種可能也有幫助,至於嬰兒定位裝置、及風扇的幫助不大。當家庭出現嬰兒猝死症時,由於其事發突然,沒有證人,而且常常伴隨著事件的調查,因此家人的情感支持及悲痛處理非常重要。 在已開發國家中,嬰兒猝死症的比例從0.1至1%不等,2011年,美國1歲以前嬰兒的死亡案例中,嬰兒猝死症排名第3名。嬰兒猝死症是1個月至1歲之間的嬰兒最常見的死因,約90%的案例發現在6個月之前,最常見的是在2-4個月之間。男嬰出現嬰兒猝死症的比例比女嬰要高。自1990年起,嬰兒猝死症的比例降到原來的50%以下,不過部份原因可能是被其他的診斷結果替代。.

新!!: 已開發國家和嬰兒猝死症 · 查看更多 »

子宫癌

子宫癌(Uterine cancer)為發源自子宮的所有癌症之統稱。最常見的為子宮頸癌,為第二常見的婦女癌症。次常見的為子宫内膜癌,同時也是已開發國家中第四常見的婦女癌症。風險因子根據不同癌症而定,最常見的風險因子為肥胖症、年老,以及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疾病進展初期可能沒有症狀,也可能會有不正常陰道出血的症狀。早期發現一般能手術切除,如果進犯到其他地方,則需採取化学疗法、放射線療法,再配合外科切除進行治療。.

新!!: 已開發國家和子宫癌 · 查看更多 »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又稱宮頸癌(英語:Cervical cancer),為發生在子宮頸的癌症 ,源自於不正常細胞的生長,甚至能侵襲或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早期通常並不會有症狀,而晚期時可能有不正常的、、或性交疼痛。 超過90%的子宮頸癌患者曾被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但相對而言,大部份感染的人並不會發展成癌症。其他風險因素包括抽煙、免疫不全、常使用避孕藥、不安全性行為、多重性伴侶等,但皆不如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重要。典型的子宮頸癌由為期10至20年的發展而來。子宮頸癌可分為幾種型態,90%為鱗狀細胞癌,10%為,而其他型態僅佔少數。診斷通常藉由,再進一步切片檢查。醫學影像則用於察看是否有癌症轉移。 人類乳突病毒有分為許多子型,其中兩型的感染特別容易造成子宮頸癌的產生。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保護受施打者不受兩型病毒的侵犯,因而可預防65%至75%的子宮頸癌。然而因為尚有部分的罹癌風險,預防指引仍建議持續規則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其他預防方法包括不從事性行為及使用保險套。子宮頸癌篩檢透過抹片檢查、或使用醋酸來辨別癌前病變,若針對癌前病變進一步治療可預防其發展成癌症。子宮頸癌的治療包含合併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在美國,五年整體存活率為68%,影響預後的關鍵主要在於早期發現。 在全世界,子宮頸癌是第四常見的癌症,也是女性第四常見癌症死因。在2012年,預估有528,000例的子宮頸癌,並造成26.6萬人死亡,分別佔癌症發生率與死因的8%。大約70%的子宮頸癌發生在開發中國家,而在低收入國家則為最常見癌症死因。在已開發國家,因為子宮頸抹片篩檢的普及,大大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醫學研究中,著名的細胞株─Hela細胞,便是從名為這位女性身上的子宮頸癌細胞所培養出來。.

新!!: 已開發國家和子宮頸癌 · 查看更多 »

子癇

子癇(Eclampsia)是指孕婦因為妊娠毒血症而產生的癲癇症狀。妊娠毒血症是在妊娠期間的疾病,其症狀為高血壓、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的異常。子癇可能會在分娩前、分娩中或分娩後發生 -->。子癇的癲癇是屬於強直-陣攣性發作,約會持續一分鐘 -->。在癲癇後可能會處於或是昏迷 -->。併發症有吸入性肺炎、腦出血、腎功能衰竭或是心搏停止 -->。妊娠毒血症及子癇都可歸類為妊娠高血壓。.

新!!: 已開發國家和子癇 · 查看更多 »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與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海禁和锁国就是一些孤立主义的例子。.

新!!: 已開發國家和孤立主义 · 查看更多 »

家庭主婦

家庭主婦(注音:ㄐㄧㄚ ㄊㄧㄥˊ ㄓㄨˇ ㄈㄨˋ,英語:Housewife),簡稱主婦,是已婚婦女從事的一種崗位,指全職照顧家庭、不外出工作的婦女。服務對象是家庭的成員,包括丈夫、兒女,與夫家成員同住的還要照顧夫家的成員。如由男性(丈夫)在家負責這些工作,由妻子及其他家庭成員出外賺錢養家,則稱為家庭主夫。以前的人重男輕女,與此種身分所付出的勞動報酬不應該是無償的,因為請傭人打掃煮飯幫傭也是有給職。而且法律《婚姻法》也有保障主婦的權益,例如遺產分配權、離婚婦女權益等。 女权主义运动带来了美国和欧洲女性就业率的大幅度上升。1950年代美国婚后女性就业率仅为11%,甚至少于1920年代。经历了在1960年代、1970年代伴随着带有浓烈地左翼色彩的民权运动而出现的的女权运动高潮后,1978年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上升到50%。 1997年达到61%,在21世纪初头几年的经济繁荣期时,认同“返回家庭相夫教子”的“选择女权主义”回潮, 已婚女性就业率曾经回落到54%, 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爆发后,因为生活压力增大所迫,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重新上扬, 在2010年上升到69%左右,与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婚后女性就业率下降到77%的中国大陆已相差不远。 2008年底开始的金融海嘯对男性为主要劳动力的建筑业、运输业损害较大,对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护理、清洁等工作损害较小,2010年美国劳动力市场一度出现女性总人数接近甚至超过男性总人数的可能,但最终随着经济复苏和工作机会转好,美国男性重新巩固了就业总人数的多数优势。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调查数据,截止2013年1月止对发达国家女性婚后就业率的统计,在北欧的瑞典和芬兰,有6岁以下孩子却不辞职继续工作的妇女比例高达76%(有18岁以下孩子不辞职坚持工作的妇女比例高达82%),美国为61%(有18岁以下孩子却不辞职坚持工作的妇女比例达70%),英国为55%,德国为53%。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4%。 与在女性社会地位和人权纪录方面表现较为恶劣的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相比,相对而言,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和萨达姆·侯赛因领导下的伊拉克拥有阿拉伯世界中较好的女性境遇与政策,家庭主妇比例在40%到50%左右,在中东地区属较低水平,低于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 1990年之前,北韓政府要求每一位健康的男性必须到国有企业工作,但允许约30%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的已婚女性留在家里做全职家庭主妇,70%的朝鲜女性婚后继续工作(婚后女性就业率高于同地区的日本、韩国和台湾,但低于苏联、中国以及瑞典等北欧国家,与如今的美国相仿。)隨著1990年代朝鲜經濟崩塌,有的原本选择留在家中的婦女出外工作或從事小買賣而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現時,北韓市场中的商贩至少有四分之三是女性。平壤甚至流传着一则笑话:丈夫与宠物狗有何共同之处?答案是:都不工作也不赚钱,但都很可爱,待在家里,还能吓跑小偷。.

新!!: 已開發國家和家庭主婦 · 查看更多 »

家庭代工

家庭代工又稱家庭工廠,為一種工業型態,由家中成員在家庭客廳中佈建小型工具機,進行簡單的工業加工賺取利潤,再由一個居中協調的產業組織定期將成品收走送往下一工序(可能是工廠或是其他家庭代工者)並檢驗完成率和折算工資。多數出現在社會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的過渡過程中,可視為一種小農經濟型態的工業,家庭代工因為初期投入資本少可以讓多數家庭迅速參與工業化過程而脫貧,成為多數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隨著工業社會的发展,大型工廠的生產力和成本优势會逐漸彰顯,從而消滅家庭代工的利基點,工廠也能放置大型精密機具做到高階加工,這是家庭代工所無法達成的領域,因而也加速了其消失。然而許多大型工廠的資方原先可能都是从家庭代工开始起家的,透過家庭工廠學習技術與累積資本,後續再逐漸坐大。 在某些少數產品中,即使是已開發國家,利用家庭代工生產還是有其利基點(可能是運費方面),這時就为家庭代工的生存提供了空間,例如日本有許多節慶專用產品由于是短期消费品,故不适合在海內外专门設立工廠进行生產,一般工廠也可能因為數量與利潤過低而不接單,这样就保留了家庭手工业者原本可获的收益。.

新!!: 已開發國家和家庭代工 · 查看更多 »

家庭农业

家庭农场指由家庭拥有并运作的农场,通常世代相传。家庭农场是人类历史大部分阶段及当代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最基本组成单位。除家庭农场外,还有农业综合企业、工厂化农场(:en:Factory farming)和集体农业(:en:Collective farming)。.

新!!: 已開發國家和家庭农业 · 查看更多 »

官僚们的夏天

《官僚们的夏天》(官僚たちの夏,かんりょうたちのなつ),日本作家城山三郎的小说,最初以“通产官僚们的夏天”(『通産官僚たちの夏』)连载于《周刊朝日》,1975年由新潮社改编發行单行本。1996年由日本NHK的“周六剧场”首次电视剧化,2009年7月由TBS的“周日剧场”重新把它搬上银幕,2010年由台灣新雨出版社發行繁體中文版。.

新!!: 已開發國家和官僚们的夏天 · 查看更多 »

寿命

寿命的意思是一个生物個體從诞生到死亡所經過的时间,一般将其单位定为“岁”,其值與年相同。寿命的原意不同于年龄,但由于语言上的错误导致有时候年龄可以代替寿命一词。英文的Longevity在人口学中往往等同于预期寿命。 长寿不仅是科学家们讨论的话题,同时也是科幻作品、乌托邦小说的主题。由于存在出生统计的不确和不完整,有时很难确定史上的最年长者。小说、传奇和民间故事都有描写超过现代标准下的人瑞寿命的例子。 此外,壽命一詞也常用來表示一部機械、裝置、設備或零件從開始使用到故障無法使用的時間長短。.

新!!: 已開發國家和寿命 · 查看更多 »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簡稱:SIDS)是指一些小型低海岸的国家。这些国家普遍遇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戰,包括领土面积较小、日益增长的人口、有限的资金、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和过分依赖国际贸易。它们的经济发展因为高额的通讯、能源、运输费用,过小的领土面积导致的昂贵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基础设施数量少而被限制。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1992年6月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被定义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集团。1994年制定的巴巴多斯行动纲领旨在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裡只有新加坡被視為發達國家。其他國家都被視為发展中国家或最不發達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 查看更多 »

小岛清

小岛清()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经济学家,一桥大学教授。為赤松要弟子。.

新!!: 已開發國家和小岛清 · 查看更多 »

少子化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降低,老人人口高達7%是高齡化社會,造成幼年人口比例逐漸減少的現象。少子化代表著未來勞動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由於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與死亡率幾乎都低,所以從相對的角度來看,少子化就意謂著高齡人口相對變多,即高齡化,因此這兩個常常是指相同現象的名詞也有人將其合而為一,變成「少子高齡化」,近年來隨著經濟多元發展,一些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開發中國家在還未達到已開發國家的門檻也開始出現了可能是「高齡化」或「少子化」甚至兩種同時出現的現象,顯見此種現象已成為全球的社會問題。.

新!!: 已開發國家和少子化 · 查看更多 »

州際公路系統

州際公路系統(),正式名稱為艾森豪全國州際及國防公路系統 (Dwight D. Eisenhower National System of Interstate and Defense Highways),是美國公路系統的一部分,大多屬高速公路,全線至少四線行車。其標誌為藍底盾形,白字書寫公路编號。整個系統自1956年開始興建,覆蓋了美國本土,至2013年總長度為。夏威夷州的系統則(只有歐胡島有)獨立命名。州際公路的速限依地區不同,在大城市附近原則上是每小時,郊區一般在每小時~。 州際公路的修築通常受到聯邦政府補助,但其興建、所有權和管理維護均由各州政府負責。唯一例外是橫跨波多馬克河,連接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獨立市和馬里蘭州喬治王子郡的威爾遜總統紀念橋:該橋由聯邦所有,位於95號與495号州際公路共構路段。州際公路系統經過美國絕大多數主要城市,和其他工業化國家不同的是,大城市的市區幾乎都有州際公路經過,這是二次大戰後城市向外不規則延伸的結果。.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州際公路系統 · 查看更多 »

工業化農業

工业化农业是一种现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利用工业化、产业化、集群化的方式生产粮食、家禽、牲畜。大量使用包括农药、化肥、激素与抗生素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使用降低人类劳动强度的农业机械。在生产农作物时通常是在广大的土地上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令用刀收。而涉及到动物生产时则拥有具有产量高,占地小的特点。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工业化农业。它的特点包括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价格、每年收割的次数提高、生产同样数量的农产品所需的人工劳动力减少、从田地到餐桌之间的时间缩短等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工業化農業 · 查看更多 »

已開發國家

发达国家(也称作--,developed country)是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作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已開發國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國)。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已開發國家 · 查看更多 »

已開發國家或地區

#重定向 已開發國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已開發國家或地區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塞爾公約

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於1989年草擬、1992年正式生效。它是一控制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的國際公約。公約的主要目的為:.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巴塞爾公約 · 查看更多 »

巴尔干半岛

巴爾幹半島(Balkans)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于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于半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由此而來的列強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又有歐洲火药庫之稱。不過近年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內戰後至今)已實現停火與和平,只是偶然間在領土主權上有些糾紛,例如科索沃主權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薩拉熱窩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目前,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4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巴尔干半岛 · 查看更多 »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英文缩写为 CoCom)。是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针对经济互助委员会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不公开对外的、没有条约的非正式国际组织 中国知网 中国文化传媒网。该委员会于1950年1月开始活动。 巴黎统筹委员会于1994年3月31日正式宣布解散,它所制定的禁运物品列表后来被瓦森纳协定所继承。.

新!!: 已開發國家和巴黎统筹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是其环境问题的一方面。近几十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致使污染日益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的一份报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20城市里包括有16个中国城市。另据世界银行资料,世界上污染最严重30城市里有20个中国城市。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列举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没有中国城市入围。.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技术。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直接推动了中国生物技术、航太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从2000年到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研经费从895.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698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22.79%,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00%增长至2010年的1.75%,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60%)。时至今日,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开始提速,现在中国在航天、载人深潜、量子通讯、高速铁路、超导、电子技术、核技术、激光等领域取得成果,但同时在绿色能源、发动机、精密制造、自动化等领域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要趕超美國仍有一段路要走,且在科研制度上,弊端重重,依然有諸多需改進之處。.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铁路

中国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始建設於2004年,2008年中國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截至2016年9月總里程达2万公里,其中運營時速可達300公里的路線,總里程超1萬公里若採"營運時速每小時200公里以上"的國際定義,不含提速改造的既有線,僅計算新建路線,包括客貨混合線,總長度計27,077公里,本資料是依中國高鐵路線列表所是各路線,將開通時即達到時速200km/h以上各路線長度加總而成,包括新建的客貨混合線。,占世界60%以上,有29個省級行政區開通高鐵,最近開通的是2016年12月28日的雲南省,中國政府於《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定义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因此一部分的新建路線雖然符合國際定義(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高鐵,但中國政府並不認為是高鐵(如福廈鐵路、廈深鐵路等),而中国大陆新建的高铁路线仍持續兴建中,預計2025年,中国大陆将建成约38,00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而中国各地气候和地形不一,也为高铁建设带来挑战。因此,中国将特有的线路建设、运营调度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机械、材料进行相互配合,建成了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形的高铁,例如经过零下40度高寒地带的哈大高铁、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和最南端的高铁、穿越热带地区和台风频发环境的海南环岛高铁、经过大风区和戈壁沙漠的兰新高铁和隧道长度超过总长度一半的贵广高铁。 中國高鐵利用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透過引進外國技術來迅速的建設,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促進沿路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使得中国进一步迈向“高铁社会”,使相鄰省份成為一日生活圈。目前無运营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鐵路运营的區域僅剩正在建設高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暫無高鐵計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在中国,高铁路线包括客运专线、城际线、国铁一级线,以及既有改造线。而目前利用建設經驗所新研製的技術並能開始進軍海外,參與輸出高鐵的承建競爭,例如土耳其高速列車、印尼高鐵、美國西部快線等,但也有部分項目被擱置。 2013年2月1日实行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从高速铁路中移除了既有线提速线路,高速铁路仅仅指新建设计开行250km/h(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2014年1月1日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高速铁路是指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比I級鐵路更高一級)。未能符合其中一項者,皆為快速鐵路。.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铁路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属于基本国策。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中国汉族人口数量为目的,提倡晚婚晚育,实行限制汉族生育政策。 2015年以前,中國大陸计划生育以独生子女政策(一孩政策)为主,农村夫妻只有一个女孩、夫妻双方至少一方为独生子女、自治区和一些省的少数民族(壮族、满族除外)等几种情况可以生育两个子女。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青海少数民族牧民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城镇汉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一个子女,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汉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西藏自治区对藏族(各部門干部除外)实行自愿计划生育政策,但都提倡已有三个孩子的夫妇不再生育。 根据国际法,计划生育必须以自愿为前提,以保障生育权为目标。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实行限制性计划生育政策。 近年来,中国人口的结构问题凸显,总和生育率接近世界最低水平,老龄化严重,儿童性别比極高。计划生育的目标(原本預定僅執行25年左右,已經超過年限)和理论依据(計劃未充分考慮各性別、種族的人口失衡)都受到廣泛质疑,加上2013年推行單獨二孩政策失敗後因錯判情勢而備受壓力指責。2015年10月26日到29日中共在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二胎,在中國大陸實行35年的一胎化政策正式走入歷史。.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一个机构,两个名称,为已撤销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政策

中国能源政策被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多数国家要求中国减缓甚至停止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中国则对其感到很不自然。中国政府认为目前绝大部分的温室气体存量都是由发达国家排放的,并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比发达国家少。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名单,因此历史上没有强制约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义务。另外,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国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009年中国消耗一次能源26,250太千瓦时,每百万人消耗20太千瓦时。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04年至2009年一次能源使用量增长40%,电力使用量增长70%。能源进口2009年相比2004年增长三倍。2009主要能源的进口份额占12%。二氧化碳排放五年增长率(2004年-2009年)为44% Page: Country specific indicator numbers from page 48。.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政策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石油储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石油储备可简称为中国战备储油或中国石油储备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情况,截至2008年,中国拥有相当于该国1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能力,隨著油庫開工與戰略夥伴合作,计划到2020年达到相当于该国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能力。据国家发改委规划,计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共7000万立方米的石油战略储备建设。至2016年年初,中国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197万吨,与2015年12月相比储备量增长了22%。刘孟凯介绍,(截至201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大致相当于50天的进口量,而今后的目标是至少达到90天。.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石油储备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鋼鐵

中國鋼鐵(簡稱中鋼)是臺灣最大的鋼鐵企業,是十大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由中華民國政府出資成立。其集團總部大樓位於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88號,總公司與主要工廠則位於高雄市臨海工業區。其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煉鋼廠,且是臺灣設有高爐的一貫作業鋼鐵廠之一。2005年為世界排名第19大鋼鐵業者,2013年為第26名。.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國鋼鐵 · 查看更多 »

中国省级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列表

中国省级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列表列出中國各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与特别行政区)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表。数据来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根据2014年份的数据整理。该报告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也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实际统治的台灣。上述三地的数据分別参照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中華民國內政部在2014年的统计数据(由于联合国于2010年采用新的计算方法,各地区数据普遍有明显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发展倒退。)。 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大体可分为三个梯次:.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国省级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铁路高速列车

中国铁路高速列车(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是中国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列车(动车组)的品牌名称。.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国铁路高速列车 · 查看更多 »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西蘭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於2008年4月簽署。該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還涉及國防、法律、人權、多邊貿易、地區安全等議題,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該協定也是新西蘭繼1983年與澳洲簽署的澳新更緊密經貿關係協定後最大的貿易協定。新西蘭國會在2008年7月通過該協定,10月1日協定生效,將在未來11年逐步實施,於2019年完全落實。.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 · 查看更多 »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指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被称为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初。 1784年,刚获得独立不到半年的美国就派中國皇后號到中国进行贸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于1844年与美国签署了第一個條約《望廈條約》,此后又签了《中美天津條約》、《辛丑各國和約》等条约。1908年,美国根据《辛丑条约》退还了部分清政府的庚子赔款,该款项被用于留美预备学校的建立。1913年,美国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美国促使日本归还山东主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助国民政府进行抗战和内战。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臺湾后,因冷战继续受到美国的军事支持。而统治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与美国长期处于对立与隔绝状态,甚至在朝鲜半岛及越南爆发战争。后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需要,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逐渐“解冻”。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1979年美国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时宣布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断交,终止与其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982年八一七公报发表,与此前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合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的基础。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解体,中美关系进入一个充满摩擦与坎坷的时期。但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人文交流与地方合作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展开了广泛交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称其目的是使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中国;而美国的目的是作为全球领袖,同时保持国家安全与全球军事、经济霸权地位。因此,即使中国大陆实现改革开放,美国从中得利,但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依然存在。中国强大意味着中国模式的扩散,将会威胁美国的地位。美国希望通过利用朝鲜问题、钓鱼臺争议、臺湾问题、南海争议、藏南问题以至局部经济制裁(反倾销调查)、间谍黑客攻击等多方面遏制中国崛起。 当前,两国关系十分复杂,既非完全的敌人又非正式的伙伴,敌对与合作并存。多数人认为中美两国在历史上没有领土争议的包袱,美国在科技上具有全球领先地位,但政治上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2011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双方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和表述。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現時中國將兩國關係稱為“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而中美两国则被部分西方学者称為两国集团(G2)或中美國。.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美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经常左右着中美关系的大局,主要涵盖投资、贸易、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恢复时,双边贸易额只有1,288万美元,到了1978年增长到9.9亿美元。而自1979年至1988年的十年中,中美双边贸易额从24.5亿美元跃升至82.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4.4%。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规模达到5,551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4,200亿美元。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美经贸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

中國的鐵路運輸始於清朝末年的上海淞沪铁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中國內地的鐵路總里程數已達14萬公里,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系統。 在中國大陸,铁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國大陸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國大陸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口聚集性強,聚集地距離相對集中,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且与北美不同,中國大陸的中小城市的航空客货运输发展的成本极高,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故铁路在中國大陸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而由于中國大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目前中國大陸的铁路就承担了92%的木材、96%的原油、94%的煤炭、89%的鋼鐵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務。截至2015年底,中國大陸铁路的实际营业里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占世界鐵路的16%,但換算運輸周轉量却占到世界的68%,体现出中國大陸铁路的周转调度与线路资源利用率的精准高效。目前,中國大陸运营时速超过250公里的普通鐵路客運專綫和高速鐵路客運專綫的运营总里程已經超过16,000公里,穩居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首位。同时,中國大陸(不含港澳地區)的电气化铁路总长度達到了5万公里以上,亦居世界的首位。 目前,中國大陸境内(僅内地地區,不含港澳地區)大部分的长距离货物运输、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國家鐵路運輸承担。截至2015年底,全區铁路旅客运输的旅客发送量完成32.06亿人,比上年增加8.04亿人、增长31.6%。其中,国家铁路29.75亿人,增长28.3%;非控股合资铁路0.28亿人,增长18.4%;地方铁路0.03亿人,增长9.2%。全區的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23484.5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946.274亿人公里、增长24.7%。其中,公營鐵路16375.93亿人公里,增长12.0%;非控股合资铁路58.16亿人公里,增长14.6%;地方铁路9.63亿人公里,增长8.2%,均位居世界第一。全區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58413.8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643.52亿吨公里、增长15.1%。其中,公營鐵路49564.2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7%;非控股合资铁路5638.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6%;地方铁路361.5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2.1%。分别是印度的65.3倍、美國的22.3倍。虽然中国大陆铁路每天开行旅客列车达3400多列、货物列车85100多列(2015年底),但铁路運輸能力緊張仍然是其所面对的重要问题。至2015年底,中國大陸的铁路基本能满足全国貨運需求的90%左右;客运方面,由于近年来普通鐵路客運專綫及高速鐵路客運專綫的建设,普通和高速动车组的生产和运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峰客流时段的客运压力,截至2015年12月,全區旅客列车每天能提供超过960萬個席位(含普速鐵路旅客列車,棚車,路用列車,市郊列車,通勤列車,普通動車组列車,高速動車组列車和國際鐵路聯運列車),但目前日均輸送旅客已达到980萬人以上。非节假日的“一票难求”的情况不复存在,但是动车组列车超员的情况还会偶然出现,尤其在春運、暑運、節假日(如十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時段超员仍然存在較多。人口与铁路里程的比例仍然有略微失衡,至2014年底中國大陸人均拥有铁路(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窄軌鐵路,山区铁路,森林铁路,工矿铁路以及国际联运口岸接綫铁路等)约为14cm。为了解除此一“瓶颈”,中國大陸在经历了若干年铁路建设之后,已经进入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平稳发展时期。截至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 中國大陸以鐵路連接的鄰近地區以及國家有:香港、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zh-hans:朝鲜;zh-hk:北韓;zh-tw:北韓;-、越南與-zh-hans:老挝;zh-hk:老撾;zh-tw:寮國;-(興建中)、緬甸(兴建中)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史

中華民國外交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至1949年中共佔領中國大陸,第二阶段自中华民国政府遷往台湾地區至今日海峡兩岸分治。 中华民国历史上经历过几波“断交潮”,第一波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及东欧国家、英国、以色列、挪威、瑞典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在一年内从52国降至38国。1952年起中华民国乘中共被國際孤立拓展国际空间,1969年邦交国達70国,期間在1964年與法國斷交。第二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及美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迅速减少,日本、澳大利亞在1972年與至1978年與美國斷交後,僅22國(但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反共國家維持邦交)。 不过从1989年1月开始,李登辉政府的外交政策轉採主動,一改兩蔣時期不外訪的政策,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同時外訪突顯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李登輝以總統身份出訪邦交國及非邦交國,包括新加坡、南非及美國。到1992年,達到30個邦交國。不過,李總統任內亦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國家斷交。 陈水扁政府实行全民外交,邦交国降至23國。不過,陳總統任內与聖盧西亞恢復邦交,並成功以總統身份出訪羅馬和教廷,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 马英九政府时期,2013年11月与冈比亚断交。馬總統任內兩度訪問新加坡,並與中国大陆领导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是66年來首度兩岸領導人會面。 蔡英文政府時期,2016年12月与圣多美普林西比断交,2017年6月與巴拿馬斷交。蔡總統任內曾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進行通話,是台美斷交以來的首例,但因當時川普並未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故並無影響中美關系。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共和國宣佈和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018年5月24日,布基納法索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 並於2018年5月26日宣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華民國外交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通稱巴布亞紐幾內亞、巴紐)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99年有正式外交關係,但只維持17天即斷交,目前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華民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雙邊關係。1913-1979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後因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中斷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雙方斷交後,皆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由於美國對於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高度重要性,被中華民國政府視作外交工作的重點。.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風

中風(stroke),又稱作腦血管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簡稱CVE)、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簡稱CVA)、腦血管病變(cerebrovascular incident,CVI)、或腦病突發(brain attack),是指腦部缺血造成的腦細胞死亡 -->。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 -->。 不論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腦中風都會造成腦功能異常。 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無法移動單側的肢體或者是一邊的身體沒有感覺、無法理解別人的話、、暈昡、等等。 --> 中風的症狀通常在發生後很快就會出現 -->,如果症狀在二十四小時內消失,有時會稱它為「暫時性腦缺血(英語: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或小中風。 If symptoms last less than one or two hours it is known as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or mini-stroke.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風 · 查看更多 »

中文维基百科

中文維基百科是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協同寫作计劃的中文版本,使用白話文及橫式書寫。 该百科成立于2002年10月24日,由非盈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维持运作。截至(UTC),总计条条目,页面编辑次数次,注册用户人。.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中文维基百科 · 查看更多 »

丰田卡罗拉

丰田卡罗拉(Toyota Corolla)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于1966年推出的一款次紧凑型/紧凑型轿车,1997年起成为全球销量最多的汽车,至2007年销售总量超过3500万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平均每40秒钟就有一辆卡罗拉售出,在北美市場上主要競爭對手為日產Sentra,亞洲對手為萬事得3。.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丰田卡罗拉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簡稱AS或AoS)乃描述左心室通向主動脈的瓣膜口狹窄的現象 -->。可能是由的結構異常造成,或主動脈瓣的上游或下游解剖結構的異常造成 -->。一般來說,其病情會隨時間愈發加重 -->。一開始,患者可能會發現其運動能力減退 -->。後隨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心臟衰竭、昏厥、心絞痛等臨床症狀與體徵。昏厥常發生於患者站立或運動時,心臟衰竭的臨床體徵包括呼吸困難(特別是在平臥、夜晚或運動時),以及外週性水腫 -->。主動脈瓣膜變厚但瓣膜口未變狹窄則稱為主動脈瓣硬化。 致病原因包含先天性和風濕熱 -->。雙葉性動脈瓣的盛行率約為1-2%,而風濕熱則大多影響開發中國家的人民 -->。先天正常的瓣膜也可能因後天性因素硬化 -->。風險因子與冠狀動脈疾病類似,包含吸菸、高血壓、膽固醇過高,以及糖尿病等 -->。此外,男性罹患此疾病的風險較高。主動脈瓣通常有三片,位於心室及主動脈之間 -->。主動脈瓣狹窄會產生心雜音 -->,可根據超聲心動圖分為輕微、中度,及重度等級別。 主動脈瓣狹窄的症狀可用超聲波追蹤 -->。當病情嚴重時,其治療主要採用,若病人難以承受開放手術風險,則一般採用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 -->。目前市面上的人工瓣膜主要有與兩種,兩種各有其優缺點 -->。另一個侵入性較小的術式——(BAV)只能在幾個月之內對病人有一定益處。手術併發症之一——心臟衰竭可按其他患有輕度至中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的方案治療 -->。病情嚴重患者需避免服用血管張力素I型轉化酶抑制劑、硝酸甘油以及一些β受体阻断药。依照患者血壓、硝普鈉及可用於同時患有的患者。 主動脈瓣狹窄在已開發國家是最常見的,約影響65歲以上人口中的2%。在2014年,大部分開發中國家的盛行率仍不得而知。對有症狀卻沒有動手術的病人,5年內的死亡率大約為50%,10年內為90%。主動脈瓣狹窄最早在1663年由法國醫生Lazare Rivière所描述。.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主動脈瓣狹窄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东京 · 查看更多 »

东北亚

東北亞是一個地理概念,即亚洲东北部地区,為亞洲、東亞所屬的次區域。根據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定義,東北亞包括日本、韓國、朝鮮;在某些情況下,廣義的東北亞则包含东亚和北亚。 东北亚地区彼此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部分地區亦為漢字文化圈。.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东北亚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已開發國家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布城联邦直辖区旗

布城联邦直辖区旗是马来西亚联邦直辖区布城的代表旗帜。是一面左右为蓝色、中间为黄色的三条纵旗,黄色中央绘有马来西亚国徽。.

新!!: 已開發國家和布城联邦直辖区旗 · 查看更多 »

世界經濟

世界经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而且能以不同的方式打破。它和地理学与地球生态学密不可分。.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世界經濟 · 查看更多 »

世界貿易組織第五次部長級會議

世界貿易組織第五次部長級會議是世界貿易組織舉行的兩年一度貿易部長級會議。 第五次部長級會議於2003年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墨西哥渡假勝地坎昆舉行,共有146個成員國近5000代表及非政府組織代表參加。.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世界貿易組織第五次部長級會議 · 查看更多 »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亦稱為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級會議,於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政府預計是次會議將會有逾11,000人參加,其中包括6000名成員國的代表、3000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及2000名非政府組織代表。會議的標誌以代表香港的中式帆船為主題,結合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組成一個「6」字,寓意香港與世貿組織融洽的關係、香港對世貿工作的積極參與及對多邊貿易的支持,而金色仿如光芒般乘風遠帆的中式帆船表示是次會議的光明前景、穩步向前。特區政府的目標,是於這次會議上就多哈回合貿易談判收窄分歧,推動於2006年能完成整個回合的談判。.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 · 查看更多 »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簡稱世贸组织或世贸;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縮寫为 WTO;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ommerce,縮寫为 OMC;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縮寫为 OMC)是负责监督成员經濟體之间的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 世贸总部位于瑞士的日内瓦,現任总干事是羅伯托·阿澤維多。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世界贸易组织的職能是調解紛爭,而加入WTO不算簽訂一種多边貿易協議,但其設置的入會門檻可以做為願意降低關稅、法政上配合、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該機構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世界贸易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钢铁工业趋势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复苏并开始高速发展,全球的钢铁工业也因而受惠,产量稳定提高,直到进入80年代钢铁产量达到8亿吨的高峰并出现回落。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全球钢铁工业掀起又一轮发展高潮,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已突破15亿吨,2013年更突破16亿吨,而中国所占比达到近50%,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数据来源:.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世界钢铁工业趋势 · 查看更多 »

世界数字图书馆

世界数字图书馆(World Digital Librar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32个公共团体合作建立,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主导开发的知识共享计划。 2009年4月2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使用者可以用阿拉伯文、簡體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与西班牙文7种语言查询。.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世界数字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万维网

万维网(World Wide Web),亦作「WWW」、「Web」,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纳斯-李於1989年發明了萬維網。1990年他在瑞士CERN的工作期間編寫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網頁瀏覽器於1991年在CERN向外界發表,1991年1月開始發展到其他研究機構,1991年8月在互聯網上向公眾開放。 萬維網是資訊時代發展的核心,也是數十億人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互動的主要工具。網頁主要是文本文件格式化和超文件標示語言(HTML)。除了格式化文字之外,網頁還可能包含圖片、影片、聲音和軟體元件,這些元件會在使用者的網頁瀏覽器中呈現為多媒體內容的連貫頁面。 萬維網並不等同網際網路,萬維網只是網際網路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是靠着網際網路運行的一項服務。.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万维网 · 查看更多 »

三个世界理论 (毛泽东)

三个世界理论指毛泽东在冷战背景下,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把国际社会划分为3个部分的国际关系理论。 毛泽东这一思想萌芽于194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思想,雏形于196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外交战略,形成于1970年代。.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三个世界理论 (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三个世界模式

“三个世界”模式,是冷战时期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三类: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三个世界模式 · 查看更多 »

下背痛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也稱腰痛,是常見背部,对許多民眾生活构成影响。疼痛感可能為鈍痛感,也有可能成刺痛。下背痛可按照時程分為急性(小於6週)、亞慢性(6至12週)與慢性(大於12週)。依照其成因,则可進一步分為機械性疼痛、非機械性疼痛和。症狀通常會在發作後的幾周內緩解,有40-90%的人可以在六周內完全緩解。 絕大多數的下背痛無法找到或确认病源,只能推測這類下背痛是因物理伤害所導致,如或。如下背痛经保守療法仍無法止痛,或是伴隨有一些「危險徵象」,如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發燒,抑或在行動或感覺上有明顯異狀,則需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較嚴重的潛在問題。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之類影像檢查在多數情況下帮助不大,而且檢查本身也具風險,但仍是常见的下背痛检查手段。部分下背痛源自椎間盤損傷,舉腿試驗是这种损伤的有效辨別方式。對慢性下背痛而言,有時疼痛處理系統會失常,造成即便只受到輕度刺激,也会有劇烈的疼痛反應。 針對急性發作且未能明確病因的下背痛,一般會先採取非藥物治療。若非藥物治療無效,才建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進行治療。若症狀可以忍受,建議維持足量日常活動。若疼痛無法控制則可以用藥物輔助。使用常规療法後無法改善下背痛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其他治療方法。如果簡單的止痛藥無法解除疼痛,鴉片類藥物可能有所幫助,但由于这种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通常不建議使用。椎間盤相關的慢性疼痛與失能可以采用手術解決,手術也可能對引發的疼痛有效。但對其他非特定原因的下背痛,手术疗效無法證實。下背痛常會影響患者的情緒,這可以藉由心理治療或抗憂鬱劑改善。 鎮痛藥緩解疼痛,或是在可以忍耐的疼痛下繼續日常活动。止痛藥一般以對乙醯氨基酚為一線用藥,多用至症狀改善為止。下背痛的症狀通常在使用藥物數週後改善,約有40%至90%的患者会在六週後明顯改善。此外,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如亞歷山大技巧和草药等,但没有足够证据证实這些療法的确有效。目前有關脊骨神經醫學照護或脊椎矯正的治療效果,仍然沒有一致結論。 全球約有9-12%的人口正患有下背痛。有近25%的人,在一個月的某個時間點為下背痛所苦。約有4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曾經得過下背痛,已開發國家的罹病人口比例甚至高達八成。下背痛患者通常使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相當。下背痛更常見於4080歲之間,其罹病人口比例會隨年紀逐漸增加。.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下背痛 · 查看更多 »

丙型肝炎

是一種由引起的體液傳染性疾病,主要影響肝臟。初期的症狀輕微,甚至沒有症狀 -->。偶爾會有發燒、小便黄赤、腹痛及黄疸等症狀 -->。約有75%至85%的初患病者,其病毒會持續在肝臟中 -->,早期的慢性丙型肝炎一般沒有症狀 -->,但許多年後會變成,偶爾也會變成肝硬化。有些有肝硬化的患者會有其他的併發症,例如肝功能衰竭、肝細胞癌、或。 該病的傳播大多藉由、消毒不完全的醫療設備、在進行健康照護工作時的還有輸血造成。現在有了血液篩檢作業後,經由輸血而感染的病例已小於兩百萬分之一。還有另一種傳播方式是母親在生產時給嬰孩。一般日常生活的接觸是不具傳染性的。C型肝炎是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其中一種:A型、B型、C型、D型、E型。診斷方法是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血清抗體或是病毒的RNA -->。只要是暴露在危險因子下的民眾,都會建議進行篩檢。 目前還沒有C型肝炎的有效疫苗。預防的方法有針對長期使用靜脈注射藥物的減害計畫,以及檢測捐血者所捐的血液。慢性感染的病患只要給予包括(商品名Sovaldi)或是(商品名Olysio)的藥物治療,大約有90%可被治癒。早前的治療方式還有以干擾素 Pegasys(Peginterferon alfa-2a)混合利巴韦林的合併療法,治癒率大約僅50%且有強烈的副作用 -->。現階段有新型療法,但花費也相對較高。已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可能需要考慮 -->。C型肝炎是進行肝臟移植的首要病因,但許多病患在接受肝移植後仍有病毒復發的可能。 據估計,全世界約一億三千萬至兩億人已感染C型肝炎,感染者集中于非洲、中亞及東亞。在2013年,因感染C型肝炎,全球逾三十四萬三千人死於肝癌,又有逾三十五萬八千人死於肝硬化。C型肝炎起初僅被認為是一種非A型或B型的肝炎,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科學家設想,並在1989年被證實。C型肝炎僅感染人類與黑猩猩屬。.

新!!: 已開發國家和丙型肝炎 · 查看更多 »

乳癌

乳癌(breast cancer)是由乳房組織發展成的癌症。乳癌的徵象包括乳房腫塊、乳房形狀改變、皮膚凹陷、乳頭分泌物或是皮膚出現紅色鱗屑狀斑塊。而出現遠端轉移的病患,可能會有、淋巴結腫大、呼吸困難或黃疸的情形。 乳癌的風險因子包含了:肥胖症、缺乏運動、飲酒、更年期時的激素替代療法、游離輻射、初經提早開始與晚生或不生育。大約5至10%的病例是因父母親的遺傳而發生。這些遺傳因子包含了、與其他因子。乳癌最常發生於供應母乳的乳腺或內側。如果發生在乳腺,則稱做,發生在乳葉的則稱為。此外,乳癌還分成18個子類型。部分乳癌會先從開始發展,例如。診斷方面,通常會針對腫瘤進行活體組織切片來確診。如果確診,就會進行進一步檢測,確認乳癌是否發生擴散與治療方式。 究竟是否有益仍具有爭議性。2013年考科藍合作組織的評論,認為乳房攝影術是否有益還是有害,目前還不清楚。2009年,的評論認為,有證據顯示乳房攝影術對於40至70歲的婦女有益,並建議50至74歲的婦女每兩年檢驗一次。對於有高風險的人,太莫西芬或等藥物可用於預防乳癌發生。 也是部分高風險婦女可以採用的預防措施。如果得到乳癌,會使用數種治療方式,包含:手術、放射線療法、 化學療法與標靶治療。乳癌手術的種類,從到乳房切除術,有不同的手術方式。在手術當下或數日之後,可能會進行乳房重建。若乳癌中的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的病患,則改以提高生活品質而非積極治療為主要的目標。 乳癌的預後依癌症的類型、癌症分期以及病患年紀有所不同。在已開發國家中,病患的存活率較高;在英國和美國,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到九成。在发展中國家中,存活率則稍差。以全球而言,乳癌是女性癌症中最常見的,佔了25%,在2012年,有168萬的乳癌個案,及52萬人因乳癌死亡。乳癌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且女性患乳癌的機率是男性的100倍。.

新!!: 已開發國家和乳癌 · 查看更多 »

乳母

乳母,又稱乳娘、奶娘、奶媽、奶母、奶婆,是僱用來以母乳餵哺嬰兒的婦女。在古代,奶粉或其他母乳代用品未發明或未普及時,嬰兒的生母如不能或不願意哺育其子女,往往會僱用乳母。尤其是上層社會、宮廷,不少女性都不會親自餵哺子女,因此僱用乳母在上層社會十分普遍。 僱用乳母的原因有:.

新!!: 已開發國家和乳母 · 查看更多 »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美國、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5个工业发达国家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长於美國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後,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協議。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升幅20%。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大约分别为:日元86.1%,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 作为19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亲眼目睹其经济结束经济起飞后快速窜升之势,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到了19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时称“抛售日本”),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二十餘年未恢复元气。 1987年2月,七大主要工业国政府签定《卢浮宫协议》,《广场协议》被取代。.

新!!: 已開發國家和广场协议 · 查看更多 »

广场饭店

广场饭店(Plaza Hotel),位于纽约市的一座豪华饭店,也是该市的著名地标。饭店共有19层,高76米(250英尺),长120米(400英尺),东临大军团广场,广场饭店因此而得名。.

新!!: 已開發國家和广场饭店 · 查看更多 »

亚太地区

亞太地區,全稱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是西太平洋地區周邊國家包括島嶼的總稱。.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亚太地区 · 查看更多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簡稱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縮寫:APEC),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此組織的創辦在歷史上取代了該區域的冷戰結構,但由於日本在該區域會因歷史記憶引發負面評價,所以由澳洲主導創始事項。 始設於1989年,現有21個經濟體成員。亞太經合會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的自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APEC」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均是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的註冊商標。.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查看更多 »

亚洲四小龙

亞洲四小龍(Four Asian Tigers)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间,經濟迅速發展的四個位於西太平洋的經濟體:韓國、臺灣、香港及新加坡。 亞洲四小龍在1970年代之前以農業和輕工業(小型工廠)為主导,1970-1990年代經濟發展高速。它們利用已開發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發展迅速,成為东亚和南亚繼日本國後新興的已開發國家或地區(雁行理论),也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其成功的經濟發展過程和經驗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典型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隨著國際經濟情勢發展變遷较为少用。.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亚洲四小龙 · 查看更多 »

产业

業(香港統計處或稱為行業)指一個經濟體中,有效運用資金與勞力從事生產經濟物品(不論是物品還是服務)的各種行業。經濟學上,慣常把產業分門別類。一般而言,產業可分為三至五類。 在工業革命後,世界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都是由製造業而來。許多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及經濟基礎都和製造業有關。產業、所在的國家以及該國的經濟之間有複雜相互影響的關係。 石油、金融和觀光,為全球前三大規模的產業。資訊業成長也相當快,物流業也是歷久不衰。許多產值大的產業來自二、三產業。.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产业 · 查看更多 »

产前发育

产前(Prenatal)或产前发育(Prenatal development)是人类胚胎或胎儿在孕期的孕育过程,从受精,至诞生。通常,也可使用术语胚胎发育、胎儿发育,或胚胎学来表示。 胚胎發育始于受精。当胚龄10个月时,人类胚胎發育完成,人体所有主要器官的前体已基本具备。因此,胎儿期,一方面可以局部性的描述,例如从器官发育角度;另一方面可按严格的时间顺序列表,注明不同孕周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产前发育 · 查看更多 »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所召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之間,全球气温将升高1.4℃至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至0.28℃,正因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設定過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要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 4.2(d)规定的要求为止。 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召开的上,本应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2020年。.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京都议定书 · 查看更多 »

人口結構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口結構 · 查看更多 »

人口過多

人口爆炸(又稱人口過剩)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人类数量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人口过剩也可被视为不可再生能源大幅耗尽或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无法支持人口数量。 词汇人口过多讨论的是整个人类数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球或较小的地理区域,如国家。人口过多可以由出生率增加、死亡率降低、移民涌入、生物群系不可持续或资源枯竭造成。如果某一贫瘠之地难以为生,虽然人数稀少但也可能会人口过多(如荒漠)。支持人口适度的说法常引述生活质量、环境承载力及饥荒风险来反驳持续高人口增长,支持人口下降。科学家认为人口过多、 过度消费和技术应用导致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得地球进入新的地质世,即人类世。.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口過多 · 查看更多 »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龄化、高齡化社會,是指因出生率降低和/或预期寿命延长导致年龄中位数增加的现象。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长寿,老龄人群变多;但发展中国家目前也出现类似现象。除了联合国确认的18个“人口异常”国家外,全世界普遍出现这一现象。现在,老龄人口为人类历史之最。,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口老龄化 · 查看更多 »

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亦称为“人工电子耳”,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其功能是使重度失聪的病人(聋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与助听器等其它类型的听觉辅助设备不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大声音,而是对位于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大多数人工耳蜗设备由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组成。体外部分由麦克风、语音处理器以及用于向植入部分发送指令的信号发射器组成。植入部分由信号接收及解码模块、刺激电极阵列组成。 虽然当前的人工耳蜗技术并不能完全恢复或重建正常听觉,但是它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有效地帮助聋人听见环境声响,以及听懂语音对话。实现以上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植入人工耳蜗后的训练。目前全世界佩戴人工耳蜗的病人数目已达十万(参照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其中半数为儿童;半数为成年人。人工耳蜗的佩带者绝大多数在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这种装置及其植入手术和术后治疗的昂贵开销。例如,墨西哥到2000年为止只有55起人工耳蜗植入(Berruecos 2000)。 从社会角度来说,人工耳蜗技术的出现再度引发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聋人社群与医疗专业人士之间的对立关系的争辩。一方面,听力師、语言治疗师、外科医师、语后失聪的聋人以及耳聋儿童的父母等社群广泛接受了人工耳蜗;另一方面,该疗法在聋儿的应用也遭到了聋人社群的强烈反对。.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工耳蜗 · 查看更多 »

人类发展指数

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从1990年開始發布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发展程度的標準,並依此將各國劃分為:極高、高、中、低四組。只有被列入第一組“極高”的國家才可能为發達國家。指數值根據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收入計算出,在世界範圍內可作各國之間的比較。 分界標準: 極高:0.800以上 高:0.799~0.700 中:0.699~0.550 低:0.549以下 根據近十年的數據,挪威和澳大利亞一直穩居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兩個位置,第三位及以下的排名經常變化,但北歐國家、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爱尔兰、德國、瑞士、荷蘭、香港、日本、南韓及台灣都是近年來排名大致長期屬於前列的國家或地區。.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类发展指数 · 查看更多 »

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下表为最新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列表。最新的人类发展报告为《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于2017年3月21日,实际上是在2015年数据的估计基础上编制的。2016年报告涵盖了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中的186个,包括香港和巴勒斯坦国。最新报告中并未统计朝鲜、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台灣、澳门、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等,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官方统计单位独立提供的人类发展指数附加于联合国列表之下以供参考。有7个联合国成员由于缺乏数据而未列入此表。世界平均数值和一些国家联合组织的数值也列入了此表,以便对比。 这些国家或地区也按照人类发展指数进行分类,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组别。在2016年报告中,只有第一组“极高”的国家才可能是发达国家(部分“极高”组的国家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例如卡塔尔、阿联酋等),剩下的三组都是发展中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 查看更多 »

人類鐵代謝

鐵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由於需要量以毫克(mg)計,故稱為微量礦物質營養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缺鐵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營養缺乏問題,不僅盛行於開發中國家,也仍是已開發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類鐵代謝 · 查看更多 »

人類身高

身高,又称身长,是指一个人从头顶到脚底的身体长度。 成年人的身高有一个标准范围,并且在同民族同性别内部遵循正态分布。身高的标准范围可以用正态分布中的标准差(σ)定义的z-score衡量: z.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人類身高 · 查看更多 »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Metformin),常見商品名格华止、庫魯化(Glucophage),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特别是针对超重的患者。本品也可用於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症,少數研究顯示也能用於預防糖尿病患者包含如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併發症。本品屬於口服藥物,且用藥不會造成體重增加。 二甲双胍在人體通常沒有顯著副作用。常見副作用包含腹瀉、惡心,以及腹痛,造成低血糖的機會不大。但值得關注的是,不當用藥可能會導致,嚴重者甚至會死亡。肝病、腎功能衰竭者不宜服用本品,妊娠期間用藥目前沒有已知影響,但妊娠糖尿病一般建議以胰島素進行治療。本品屬於雙胍類藥物,藉由降低肝臟糖質新生及提升胰島素敏感度來達到治療的效果。 二甲双胍最早於1922年發現,但直到1950年代,才由法國內科醫師讓·斯特恩(Jean Sterne)開啟了二甲双胍人类应用的临床研究。1957年,本品開始在法國用於藥用,並於1995年開始於美國使用。本品列名於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為基礎公衛體系必備藥物之一。目前相信口服給藥是最有效的給藥途徑,本品屬於通用名藥物。2014年本品於已開發國家的批發價為0.21至5.55美金之間。在美國,一個月療程的藥物花費約於 5 至 25 美金之間。.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二甲双胍 · 查看更多 »

五十年不變

五十年不變是指為了舒緩香港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體制及主權移交後的憂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邓小平於1984年提出實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澳門前途問題,也提出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五十年不變。隨後體現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條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條中。.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五十年不變 · 查看更多 »

五天工作制

五天工作制,又稱週休二日制,是指每星期上班五天(多数人采用星期一至五工作),休息兩日(多数人采用星期六及日)。目前不少发达国家或者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這種制度。.

新!!: 已開發國家和五天工作制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1998)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新!!: 已開發國家和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价格剪刀差

剪刀差(price scissors)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剪刀差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交换手段之一。 它是体现在以掌握高端生产技术为主的资本密集产业利用垄断地位来获得相较于劳力密集产业的产品利润优势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國際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透过专利保护法案等一系列防止己国较先进技术流入到其他国家的有效保护措施来提高自身生产的拥有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的价格。如果把这一现象用价格走势图表示出来就象一把张开的剪刀。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链所产出的相关产品在遵循国际贸易法规的前提之下通过跨境交易的手段赚取高额利润。.

新!!: 已開發國家和价格剪刀差 · 查看更多 »

企业营销

企业营销指个人或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和机构,采取的促进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其它公司或者组织的方法。这些其它公司和组织将这些产品和服务作为他们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进行再销售或者用它们来支持他们的运营。企业营销还被称为工业营销、企业对企业营销,或者简称为B2B营销。(注意:尽管对政府的营销和组织营销的动态变化有些相似,B2G营销在意思上是不同的。).

新!!: 已開發國家和企业营销 · 查看更多 »

张夏准

张夏準(,),韩国发展经济学泰斗。1992年獲得剑桥大学政治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卽被劍橋大學聘為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硏究员。曾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影响。 张夏準曾写过多本经济政策书籍,其中包括2002年出版的踢走梯子:历史眼光下的发展策略,這本書得到2003年Myrdal獎,被翻譯成七種語言。他还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担任顾问,还曾在乐施会中任职。张夏准还在华盛顿的经济政治研究中心(CEPR)工作。2005年張夏準與哥倫比亞大學的Richard Nelson一起獲得李昂鐵夫經濟學獎(Leontief Prize),張夏準也是"劍橋經濟期刊"的編輯之一。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张夏准对现任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有很大的学术影响。.

新!!: 已開發國家和张夏准 · 查看更多 »

伤寒

傷寒(Typhoid Fever),清末時譯為腸熱症,後受日本影響,音譯為腸窒扶斯,又稱為濕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為所導致的感染症。症狀可輕可重,通常在暴露病原後6至30天後發病。常會出現逐漸發燒數日的症狀。也常出現虛弱、腹痛、便秘,以及頭痛的症狀。偶見腹瀉或嘔吐症狀,但通常不嚴重。有些患者會起玫瑰色紅疹。有些嚴重病例會有意識混亂的現象。若未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有些人可能會帶有傷寒桿菌,但卻沒有任何症狀,然而這些帶原者仍具有傳播病菌的能力。傷寒及副傷寒皆屬於腸熱病。 傷寒的致病原為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為腸道沙門氏菌的(Salmonella enterica)一種血清型,主要生長於消化道及血液中,且人類為其唯一宿主。本病一般經由攝入受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染。風險因子包含不完全或衛生不良。有開發中國家旅遊史者感染風險亦較高。診斷方法包含或探測血液、糞便,及骨髓中的細菌DNA,但細菌培養可能並不容易。偵測骨髓中的病原體為最準確的方法。症狀與許多感染症相當類似。值得注意的是,傷寒與斑疹傷寒為不同疾病。 傷寒疫苗可減低注射後兩年感染傷寒的機會達 30% 至 70% 。注射後七年仍有些許保護力。至疫區旅遊者,建議預防性施打傷寒疫苗,其他避免感染的方法包含給予乾淨的饮用水、做好消毒,以及養成洗手的習慣。未確定是否帶有傷寒桿菌者,不建議為他人烹調。治療可使用阿奇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等抗细菌药。但目前病原體對於上述藥物的抗藥性日益增加,使治療越來越不容易。 2015年,全球新病例數達1250萬人,當中最常見的國家為印度。孩童最容易受到感染。自1940年代起,由於衛生觀念的進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已開發國家的傷寒發生率逐漸下降。在美國,每年新病例數約為 400 例,總患病者約 6,000 人。在2015年,傷寒共導致全球 149,000 人死亡,相較於1990年的 181,000 有下降的趨勢。傷寒若不進行治療,有高達 20% 的死亡率。若妥善治療,則死亡率可降低至 1-4% 之間。.

新!!: 已開發國家和伤寒 · 查看更多 »

弗林效应

弗林效应(Flynn effect)指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 弗林效应是以James R. Flynn命名的。最早提出這現象的人是Richard Lynn。在1982年的一期《自然》內,他提出了美國人做智力測驗的成績越來越好。James Flynn在1984年和1987年指出,這個現象具長期性、明顯、在不少發達國家也有。.

新!!: 已開發國家和弗林效应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前西班牙国家元首、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长枪党党魁。 佛朗哥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军人世家,青少年时代即在军中。1936年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1939年1月26日成功占领巴塞罗那統一全國,并成立独裁政权,以法西斯主义统治西班牙。在二战中佛朗哥政权实行亲德、義的政策以换取相对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名义上保持中立,并象征性的派出“蓝色师团”协助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被各国孤立,但和美国保持亲密的盟友关系。1947年佛朗哥自任摄政王。在二战之后西班牙迅速成长为工业化的中等发达国家。1975年逝世后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实行民主改革,西班牙结束独裁统治。 佛朗哥统治期间,以灵活的外交方式,赢得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并且在二战之后使国家能够迅速发展,实现经济飞跃。但是他也以其法西斯式的獨裁统治,严酷打击异己特別是親共产主义或社會主義人士,严重阻碍西班牙的民主化而遭到后人诟病。.

新!!: 已開發國家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 查看更多 »

彌賽亞

彌賽亞(天主教汉譯作默西亞;;;,伊斯兰教汉译作麦西哈,景教譯彌施訶),基督宗教術語,意指受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主。基督教主張“拿撒勒人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的出現,應驗了許多舊約聖經中的預言”,伊斯蘭教也認同耶穌就是彌賽亞,稱他為"麥西哈爾撒";而猶太教信徒則予以否認,並仍然期待他們心中的彌賽亞來臨。 一些被指為異端和普遍認爲是邪教的教派,其創辦人也常以彌賽亞自居。例如麻原彰晃、文鮮明、又吉耶穌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彌賽亞 · 查看更多 »

何大一

何大一(),生於台灣臺中市,祖籍江西省新余市,美籍华裔科学家,是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發明人。.

新!!: 已開發國家和何大一 · 查看更多 »

微型国家

微型国家(Microstate)的概念在国际上并无严格定义,一般是指领土面积排在世界末游,海域管轄範圍不大的国家,其中一些由於領土問題而未被廣泛承認。一般來說微型国家因為其國土狹小,因而會飽受列強的威脅,因此一些微型国家盡可能在外交上保持中立國地位,與其他國家和平共處或是交換一些政治利益以求避免被其他強國所吞併。.

新!!: 已開發國家和微型国家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已開發國家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後殖民女性主義

後殖民女性主義(),是一種女性主義流派,它是回應原本女性主義似乎僅以西方文化中的女性經驗而產生。後殖民女性主義試圖說明種族主義以及殖民主義造成長期以來的政治、社會、文化影響,使非白人、非西方的女性在受到影響。 1後殖民女性主義源自於對已開發國家女性主義理論家的批評,指出他們傾向於將主流女性主義者的觀念用於全世界,並認為這些觀念無法用於非西方國家的女性的境況。2 後殖民女性主義認為,使用「女人」一詞並視之為一個同質性的群體,會只以性別而忽略了從社會階級、種族、族群、性傾向來看待她們。3後殖民女性主義者也試圖將原住民族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女性主義運動納入主流的西方女性主義。 後殖民女性主義有時會受到主流女性者批評,認為因為會讓女性主義分裂而削弱了更廣泛女性主義運動的力量。 5有時也被批評仍帶有西方的偏見。.

新!!: 已開發國家和後殖民女性主義 · 查看更多 »

保稅倉庫

保稅倉庫(bonded warehouse)或保稅(bond)是應稅貨物可以存儲的安全區域或其他建築物,貯存其中的商品可以暫時豁免關稅。之後作轉口之用,或於免稅商店出售的商品,通常都會存放於保稅倉庫之中。由於得到稅務豁免,商品存入之時需要繳交保證金,待提貨後退回。進口商可以在保稅倉庫中作有限度的加工及重新包裝。在已發展國家極為普遍。.

新!!: 已開發國家和保稅倉庫 · 查看更多 »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CVD)指的是關於心臟或血管的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迴圈系統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動脈瘤、心肌病變、心房顫動、先天性心臟病、心內膜炎、以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等。 不同疾病的致病机理都不同。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及週邊動脈阻塞都和粥狀動脈硬化有關。它可能是由高血壓、抽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高血脂、飲食習慣不良以及過量飲酒等因素造成。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當中,由高血壓造成的佔13%,抽煙造成的佔9%,糖尿病造成的佔6%,缺乏運動佔6%,肥胖佔5%。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風濕性心臟病,這是由鏈球菌感染喉嚨後缺乏適當治療所導致。 估計有九成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可以藉著減少風險因子來預防動脈硬化,比方說、規律運動、戒煙與控制飲酒量。控制血壓與糖尿病也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用抗生素治療鏈球菌咽喉炎能減少發生風濕性心臟病的機會。健康的人服用阿斯匹靈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尚未有定論。。不建議55歲以下的女性與45歲以下的男性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服用阿斯匹靈,年紀高於此標準的人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可能適合使用阿斯匹靈。對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接受治療也能改善預後。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因之一,除了非洲之外心血管疾病在死因排行中都名列前茅。2013年心血管疾病共奪走了1,730萬條生命(總死亡數的31.%),比起1990年的1,230萬(總死亡數的25.8%)提升了不少。1970年代起,在發展中國家裡不管哪個年齡層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上升,相對而言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中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則在下降。冠狀動脈症候群與中風造成的死亡在男性中佔總心血管疾病死亡數的80%,在女性也佔了75%。大多數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於年紀較長的成年人。超過7千1百萬的美國人有著心血管問題。其中20到40歲的人有11%患有心血管疾病;40到60歲則有37%;60到80歲有71%;80歲以上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則高達85%。在已開發國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齡是80歲,但在發展中國家則僅為68歲。男性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年齡比女性平均要早7到10年。.

新!!: 已開發國家和心血管疾病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列表

以下是俄罗斯一级行政区划(州、共和国、边疆区、自治市、自治区与自治州)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表。数据来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俄罗斯分部出版的《201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人类发展报告》,根据2008年份的数据整理。 俄罗斯联邦各联邦主体依照人类发展水平大体可分为三梯:其中莫斯科自治市处于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极高的人类发展水平,指数为0.920;占全联邦人口多数的21个联邦主体步入高人类发展水平,与国际上的高阶发展中国家相等;最后一梯人类发展指数在0.700至0.799之间,属中人类发展,处于中阶发展中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俄罗斯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列表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已開發國家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經濟

土耳其經濟快速地發展。土耳其在生產農產品、紡織品、汽車、船隻及其他運輸工具、建築材料和家用電子產品皆居領導地位。近年來,土耳其在私人部門已有顯著發展,然而國有企業於工業、銀行業、運輸及通訊仍有重要地位。.

新!!: 已開發國家和土耳其經濟 · 查看更多 »

北京使館區

北京使館區是在今北京市的外国驻中国大使馆分布区,曾位於北京内城正阳门内的東交民巷,现分布在北京市朝阳区,分为第一至第四使馆区。.

新!!: 已開發國家和北京使館區 · 查看更多 »

北美地区

北美地区(英语:Northern America;西语:Norteamérica;法语:L'Amerique septentrionale)为地缘政治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美洲的北部地區,以文化區分法又稱盎格魯美洲,属于北美洲大陆的一部分,與自然地理的北美洲有明顯的不同,不包括同屬於美洲大陸的中美(即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根据联合国按政治地理学标准对世界区域的划分,北美由以下国家和地区组成:.

新!!: 已開發國家和北美地区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已開發國家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欧模式

北欧模式是指北欧国家(丹麦、冰島、挪威、瑞典和芬兰)的社会和经济模式,这种混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是“普救说”的福利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目的是鼓励个人自主性,保障全体享有人权和稳定经济。与其他类似目的的福利国家不同,重点是减少劳动力参与、推动性别平等、平等主义和广泛的社会福利,大规模财富再分配、自由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Esping-Andersen, G. (1991).

新!!: 已開發國家和北欧模式 · 查看更多 »

國際勞動基準

國際勞動基準(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是指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公約和建議書形成的勞工標準。 大體上勞動基準可區分為三大類: (1)保護性基準:目的是為了排除特定不為社會所接受之行為或管道,包括:工作時間、安全衛生、就業保障、保險、基本工資、歧視的禁止、同工同酬、弱勢勞工保障。 (2)參與性基準:提供勞、資、政三方共同制定和執行勞動基準的權利、制度和方法,包括:勞工參與、結社自由、團結權的保障和團體協商等。 (3)促進性基準:關係到促進生產力、就業、對抗失業、低度就業和強化勞動市場功能的基準,包括:職業訓練、教育訓練、就業服務、職業復建、勞工行政。.

新!!: 已開發國家和國際勞動基準 · 查看更多 »

分娩

分娩(childbirth)也稱為生產,是指婦女懷孕之後,一個或多個胎兒離開母親子宮,開始在子宮外生活的過程,可能是經由陰道的陰道分娩,也可能是剖宫产。全世界在2015年時有1.35億人出生,其中有1500萬人是懷孕不到37週就出生,也有3%至12%是。已開發國家大部份的產婦是在醫院分娩,而開發中國家大部份的產婦是在的協助下,在家中分娩。 最常見的分娩方式是陰道分娩。陰道分娩的產程包括三個階段:宫颈管消失及、胎頭下降及嬰兒出生、以及第三產程的胎盤娩出。第一產程約十二到十九小時、第二產程約二十分鐘到二小時、第三產程約五至三十分鐘。第一產程一開始會有腹部或是背部的陣痛,約每十分鐘至三十分鐘一次,每次持續半分鐘。陣痛會越來越密集,強度也會越來越強。第二階段會有子宮的收縮,同時將胎兒娩出,在第三階段一般會建議 ,有許多方式可以減緩分娩時的疼痛,例如放鬆的技巧、及。 大部份的嬰兒分娩時是以頭部先露出產道的頭位姿勢出生,不過有4%會是腿部或是臂部先露出產道,稱為。在分娩過程產婦仍可以依喜好的方式飲食或是走動,但在第一產程或是在嬰兒頭部露出的階段,產婦不要刻意收缩肌肉,一般而言產婦也不需要灌肠。在分娩前常會進行會陰切開術,增大陰道的開口,但一般來說這個手術不是必需的。2012年有2300萬名嬰兒是以剖宫产(剖腹产)的方式出生。若是雙胞胎、或是臀位出生,會建議用剖宮產方式分娩。但剖宮產的產後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復原。 每年因為懷孕及分娩的併發症而死亡的孕产妇有五十萬人,有七百萬人有長期的嚴重後遺症,有五千萬人在分娩後健康有負面的影響,其中大部份是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分娩有關的併發症有難產、產後出血、子癇及产褥热。嬰兒的併發症有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分娩 · 查看更多 »

嗎啡

嗎啡(Morphine)為一種止痛劑 -->,會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改變人體對疼痛的感覺 -->。可使用於急性或慢性的疼痛 -->。嗎啡也常用於心肌梗塞和臨盆時 -->,可以口服、、皮下注射、靜脈注射,或脊髓周圍注射。 潛在的嚴重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和低血壓 -->,且有高度成癮性和藥物濫用的情形 -->。如果長期使用後驟然降低劑量,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 -->。常見的副作用有昏沉、嘔吐和便秘。懷孕和哺乳期間不建議使用,以免影響胎兒。 嗎啡是在1803-1805年由德國藥師(Sertürner)首次分離出來,普遍相信嗎啡是第一個成功被從植物體內分離的活性成分。默克藥廠於1827年開始商業販售。1835-1855年間,皮下注射器被發明,自此本品更被廣泛使用。Sertürner起初因為嗎啡具有讓人睡著的傾向,就以希臘神話當中的夢境與睡眠之神——摩耳甫斯(Morpheus)的名稱將這種物質命名為「嗎啡」(Morphium)。 嗎啡的主要來源是從罌粟花的罌粟稈所分離出。在2013年估計製造了52.3萬公斤的嗎啡。其中大約有4.5萬公斤的嗎啡被直接用於緩解疼痛,比二十年前要高出四倍,且大多將嗎啡用於止痛的為已開發國家。約有70%的嗎啡被用於製作其他類鴉片藥物,、、海洛因,以及美沙冬。本品在美國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Schedule II),在英國屬甲級管制藥品(Class A),加拿大則屬第一級管制藥品。嗎啡列名於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為基礎公衛體系的必備藥物之一。.

新!!: 已開發國家和嗎啡 · 查看更多 »

傳染病

傳染病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體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亦可透過飲水、食物、空氣或其他載體(vector)而散佈。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此外,感染症也不可和感染混淆,兩者並非同義詞,因為感染未必會引發疾病症狀或宿主不適。"Infectious disease." McGraw-Hill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新!!: 已開發國家和傳染病 · 查看更多 »

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縮寫「IM」,別名mono、glandular fever、Pfeiffer's disease、Filatov's disease,有時俗稱「接吻病」)是一種由EB病毒造成的傳染病。大部分人是在孩童時期被感染,當時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罹患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在青壯年族群會造成發燒、喉嚨痛、頸部以及疲倦感。大部分人會在兩到四週後痊癒,然而疲倦感會持續數月。肝臟或脾臟也會腫大,在1%案例中會造成。 EB病毒又稱為人類皰疹病毒4,是皰疹病毒家族成員之一。除了EB病毒外還有一些其他病毒會造成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此疾病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播,但也可能經由精液及血液傳播。主要傳播的原因可能像是共用杯子或是牙刷造成。罹病者在出現症狀前幾周就有傳染力。主要診斷方式是經由觀察臨床症狀及血液抗體檢查。另外典型的診斷方式是血液中,其中有1成是非典型淋巴球(活化型淋巴球)。的準確性低,所以現在較不推薦使用。 EB病毒目前並沒有疫苗。預防此疾病的方式是不共用個人物品或是親密接觸被感染者。患者多半會自己康復。建議多喝水及充足的睡眠,可使用止痛藥物像是普拿疼(乙醯胺酚)或是布洛芬。 在已開發國家中,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主要影響15到24歲的民眾。在開發中世界中的民眾則常在孩童時期感染,當時症狀輕微16到20歲的年輕人喉痛中,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占了百分之八。美國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45人會得到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百分之95的成人曾被EB病毒感染此疾病不分季節,全年流行。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首先在1920年被描述,並且被口語稱為接吻病。.

新!!: 已開發國家和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 查看更多 »

哮喘

--(英語:asthma,又稱--)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迫、胸闷和呼吸困难。 普遍認為哮喘是因為基因和共同导致的。環境因素通常包含:暴露於空氣汙染和过敏原(allergen) 。 其他可能的誘發因子包含阿司匹林和β受體阻斷藥之類的藥物。 对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症状的类型、不同时间下对治疗的反应,及。医学上对哮喘的分类依据是发病频率、一秒内用力呼吸量()和呼气流量峰值來分類。哮喘也可以分为(外来的)或非特应性(固有的),此处特应性指的是向类别1型超敏性反应发展的倾向。。 當前氣喘無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遠離氣喘誘發因子,例如:過敏原和刺激物,並且規律的吸入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對於控制病情十分有幫助。急性症状的治疗通常是通过短效β2激动药(例如沙丁胺醇,英文名稱:salbutamol)和口服皮质类固醇。在极其严重的病例中,才可能需要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硫酸镁和住院治疗。症状可以通过避免触发物来阻止,如过敏原和刺激物,和吸入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引用吸入皮质激素。 在哮喘症状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LABA)或作为对吸入皮质激素的补充。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哮喘病已经广泛的流行。到2011年,全球有2.35亿至3亿人受到影响,大约25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新!!: 已開發國家和哮喘 · 查看更多 »

唐氏综合征

唐氏綜合症(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英文:Down syndrome或Down's syndrome)又在部分地区被俗称为“国际脸”或“國際人”是因為21號染色體的三體現象造成的,常見症狀有發育遲緩、不同的面部以及輕度到中度的智能障礙。唐氏症青年人的智商大約接近八歲到九歲兒童的心智年齡,但也有些差異較大。 通常在遺傳學上,唐氏症候群患者父母基因正常,多餘染色體往往是偶然出現的。其出現概率隨生物學母親的年齡而增加,從20歲母親的小於0.1%至45歲母親的3%。至今為止仍不知道是否有會影響多餘染色體出現概率的行為或者環境因素。唐氏症候群可在孕期通過產前診斷,或在生產後通過觀察體徵與基因檢測被診斷出來。自從產前篩檢被應用於臨床後,被檢測出胎兒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孕母往往選擇墮胎。一般推薦唐氏症候群患者終生定期檢查是否存在唐氏症候群的相關症狀。 目前唐氏症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僅能透過生活照護及教育來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有些患者於一般班級內接受教育,有些則接受特殊教育。有些患者甚至進而接受高等教育。唐氏症患者常需要財政及法務協助。在已開發國家中,若有接受妥當照護,唐氏症患者的預期壽命大約在50至60歲之間。 唐氏症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約每年每一千名新生兒就有一名。在2015年,有四百萬人罹患唐氏症,造成27000人死亡,較1990年因唐氏症而死亡的43000人要低。唐氏症得名自在1866年描述此病症症狀的英國醫師約翰·朗頓·唐,而吉恩·埃斯基羅爾(Jean-Étienne Dominique Esquirol及爱德华·塞金(Édouard Séguin)分別也在較早的1838年及1844年描述過唐氏症一些方面的特點。在1957年時發現了唐氏症在基因上的原因,也就是第21號染色體的三體現象。.

新!!: 已開發國家和唐氏综合征 · 查看更多 »

唇顎裂

唇裂與顎裂(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常被合稱為唇顎裂,是一系列包含唇裂(CL)、顎裂(CP)、或二者皆有的疾病(CLP)。唇顎裂常包含上顎裂到鼻腔,甚至裂到耳朵都有可能;裂口可能發生於在嘴唇或下顎的單側、雙側、或是中間。顎裂可能會造成進食問題、口語表達問題、聽力問題、以及耳道感染 -->。其他失調病徵發生的機率低於一半。 唇裂與顎裂係肇因於面部組織在產前的發展未能成功接合 -->,這是一種先天性障碍 -->。在大部分病例中,成因尚不明確;患病的包含、糖尿病、過胖、高齡產婦及(如治療癲癇發作的藥品)。唇裂與顎裂可透過而得知。 唇裂與顎裂可經由外科手術修復 -->。唇裂手術通常會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進行,而顎裂手術則應在患者出生18個月內 -->,同時亦須配合言語治療及牙齒保健。經過得宜照護之患者,治療成效良好。 在已開發國家,唇顎裂發生機率約是1,000個新生兒中有1至2位,唇裂患者中男性比例雖為女性的兩倍,然而顎裂卻多見於女性。2013年,全球死於唇裂與顎裂的人數在3,300人,較1990年的7,600人為低;唇裂病徵俗稱兔唇或兔瓣嘴,因為患者的面部表徵類似兔子,然而此種說法常常被認為是非常具冒犯性的。.

新!!: 已開發國家和唇顎裂 · 查看更多 »

再城市化

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也称为再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连续过程的第四个过程。.

新!!: 已開發國家和再城市化 · 查看更多 »

冠狀動脈疾病

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又稱為缺血性心臟病或簡稱冠心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心臟病、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HD)和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群包含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的疾病。冠狀動脈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臟血管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胸痛或不適,有時會轉移到肩膀、手臂、背部、頸部或下顎。有些人可能會有胸口灼熱的感覺。通常症狀在運動或情緒壓力下出現,持續時間不超過數分鐘且休息會緩解。有時會伴隨呼吸困難,有時則是毫無症狀。少數人以心肌梗塞為最初的表現。其他可能的併發症包含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 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抽菸、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高、營養不良和酗酒等。其他的危險因子也包括憂鬱症。潛在的病理機制與冠狀動脈血管的粥狀硬化有關。心電圖、與是常見有助於診斷的工具。 預防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以及戒菸。視情況合併使用藥物控制高血糖、高膽固醇或高血壓。只有很有限的證據支持對低風險且沒有症狀的民眾實施篩檢。最初治療和預防措施一樣,包括生活方式調整以及三高(高血糖、高膽固醇或高血壓)的控制。進一步的藥物治療包括阿斯匹靈、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或硝酸甘油的醫療用途。在病況較嚴重的情形下,會考慮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對於穩定型心絞痛,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對於提升存活年限或降低未來心臟病發的效果仍不明確。 冠狀動脈疾病在西元2012年是全球第一大死因,也是人們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也是全球死因首位,死亡人數自1990年574萬人(12%)攀升至2013年814萬人(16.8%)。而隨著診斷及治療技術進步,經年齡校正後的冠狀動脈疾病死亡率自1980年至2010年則呈現下降趨勢,尤其在已開發國家更為顯著。同時經年齡校正後的冠狀動脈疾病病例數在1990至2010年間亦呈現下降趨勢。根據美國本土於2010年統計,冠狀動脈疾病盛行率於大於65歲族群為20%、45至64歲為7%、18至45歲為1.3%。針對同一年齡層相比,男性的發生率較女性高。.

新!!: 已開發國家和冠狀動脈疾病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已開發國家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已開發國家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出口導向時期

出口導向時期,又稱出口擴張時期,是指中華民國在1961年至1972年期間以擴張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工業化時期。.

新!!: 已開發國家和出口導向時期 · 查看更多 »

免签证计划

免签证计划(Visa Waiver Program,英文缩写:VWP)是美国的一项计划,它允许特定国家的公民出于旅游或商务的需要、前往美国境内旅行最多90天,而无需事先申请美國簽證。所有参与这个计划的38個国家都有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而且大多被认为是发达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免签证计划 · 查看更多 »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学结构和所组成的疾病防御系统。免疫系统可以检测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虫等各类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将这些物质与生物体自身的健康细胞和组织区分开来。 病原体可以快速地进化和调整,来躲避免疫系统的侦测和攻击。为了能够在与病原体的对抗中获胜,生物体进化出了多种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机制。就连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也发展出了可以对抗噬菌体感染的酶系统。一些真核生物,例如植物和昆虫,从它们古老的祖先那里继承了简单的免疫系统。这些免疫机制包括抗微生物多肽(防御素)、吞噬作用和补体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的有颌类脊椎动物则发展出更为复杂多样的防御机制。 典型的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由多种蛋白质、细胞、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精细的动态网络。作为复杂的免疫应答的一部分,人类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地适应来更有效地识别特定的病原体。这种适应过程被定义为“适应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的初次入侵,免疫系统中的記憶T細胞能够产生“免疫记忆”;当该种病原体再次入侵时,这种记忆就可以使免疫系统迅速作出强化的免疫应答(即“适应性”)。而适应性免疫正是疫苗注射能够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免疫系统的活力降低就会发生免疫缺陷,进而导致经常性和致命的感染。免疫缺陷可以是遗传性疾病,如重症聯合免疫缺陷;也可以由药物治疗或病菌感染引发,如艾滋病就是由于艾滋病毒感染而引发的适应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另一方面,免疫系统異常会将正常的组织作为入侵者而进行攻击,从而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包括慢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一型糖尿病和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免疫系统 · 查看更多 »

免費素食主義

免费素食主义(Freeganism,又譯飞根主义)是一种反消費主義生活方式,指通过消费已经被或将要被其他人,如超级市场,扔掉的食物的方法来使人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的行为习惯。如果食物的来源不是免费的,这些环境保护主义者只食用素食。.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免費素食主義 · 查看更多 »

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

此條目為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整合了有關表格、圖表、地圖以及使用率等條目或資料。.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 · 查看更多 »

全球黯化

全球黯化是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全球系统观测后发现的地球表面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逐年减少的现象。这个现象虽然会因地点而异,但就全球平均而言,自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间,接收到的直接太阳辐射已经减少了4%。但是在去除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造成的异常后,观测到的全球的总趋势又变成是有很小的增加。全球黯化被认为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比如)的增加造成的。全球黯化已经通过减少地表蒸发而干扰到了全球水循环。在一些地区,降水可能也是因此减少。全球黯化效应可能造成了全球变冷效应,从而部分的抵销了一些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效应。通过地球工程学的一些手段来精细的操纵这种黯化效应被认为是一条可以减少全球变暖影响的途径。.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全球黯化 · 查看更多 »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是一份展示男女間在經濟地位、學習機會、政治參與及衛生福利四個範疇中的差距的报告。報告由世界經濟論壇於2006年在瑞士首次發表,其後每年發表一次。2016年的报告涵盖144个主要和新兴经济体。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旨在衡量性别平等的指标。.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 查看更多 »

兩個一百年

“兩個一百年”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习近平於十八大中提出的奋斗目标,屬於中國夢的具體化陳述之一,文宣中十八大以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兩個一百年 · 查看更多 »

八大工業國組織

八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8」,2014年起因俄羅斯會籍被凍結而復稱七大工業國組織,亦稱「G7」),現代世界主要已發展國家所組成之政府首腦會議性質的國際組織,創始於1973年,目前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日本,除日本以外均爲西方國家。 該組織源於法國舉行的第1届六国集团峰会。1976年,加拿大加入,改稱七大工業國組織。1997年,俄羅斯加入,於1998年起稱八大工業國組織。 2009年,在G20美國舉行的匹茲堡峰會上,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布,G20已取代G8的主要功能,成為協調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論壇。儘管如此,G8仍繼續舉行。 2014年,俄羅斯於克--里米亞危機中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及介入頓巴斯戰爭,被凍結會籍至今,因而改稱為G7。.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八大工業國組織 · 查看更多 »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并由公职人员来运作。与专业或学术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兒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影碟租借及图书馆教育。這類的圖書館也會收集與當地地方特色有關的書籍和資訊,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和空间。.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公共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简称公知;其定义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通常被寄予具有批判精神和秉持社会公义。这个称谓在中国大陆,来自于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栏目。现时公知在中国大陆逐步指代那些有反对中国共产党倾向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与五毛相对。.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公共知识分子 · 查看更多 »

共同沟

共同沟,又稱為共同管線、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或地下共同管,指的是一种容纳城市中的各类公用类管线的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城市地下隧道结构。共同沟就是城市地下一个将原本各自单独埋设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中在一起的隧道,方便对这些管线实施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适用于城市中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多的重要路段。.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共同沟 · 查看更多 »

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又称克罗恩病、克隆氏症候群或局部性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可能影響腸胃道從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分。症狀通常包含:腹痛、腹瀉(如果發炎嚴重可能會呈血性)、發燒和體重減輕。其他合併症可能發生於腸胃道之外且包括:貧血、皮疹、關節炎、和倦怠 -->。可能會因為感染出現皮疹、或。也常發生,那些具有此疾病的人罹患腸癌的風險更大。 克隆氏症是由環境、免疫和細菌等因素在遺傳易感個體上的組合所引起的。它會導致慢性發炎疾病,其中身體的免疫系統可能針對腸胃道的微生物抗原進行攻擊。雖然克隆氏症是一種免疫相關疾病,但它不會以自體免疫疾病的形式表現(免疫系統不被身體本身所觸發)。確切的潛在性免疫問題尚未明確;然而它可能是免疫缺陷的狀態。整體風險中約有一半和超過70個的基因相關。吸菸者罹患克隆氏症的機率是沒吸菸者的兩倍。它也時常發生於腸胃炎後。診斷是基於許多發現結果包括:組織切片和腸壁外觀、醫學影像和疾病描述。可以呈現其他的類似病症包含:腸躁症和貝賽特氏症。 目前並無任何藥物治療和手術能根治克隆氏症。的目的在於改善症狀,使病情緩解以及預防。新診斷為克隆氏症的病人通常會接受短暫的類固醇治療,使病情有顯著的改善,之後並合併滅殺除癌錠或硫嘌呤等藥物防止復發。對於有菸癮的病患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戒菸。患有克隆氏症的病患中,每五位就有一位需要每年定期回醫院複診,其中約有一半的病患在發病後十年左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雖然手術並非必要的治療方式,但適用於膿瘍、某些情況下的腸阻塞以及癌症。同時也建議患者在發病的八年後,需要隔幾年接受,以檢查是否有罹患大腸癌。 在歐洲以及北美等地區,克隆氏症的盛行率約為每1000人中有3.2人罹患克隆氏症。在亞州以及非洲等地區較為罕見。就歷史的發展情形來說,克隆氏症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但罹患克隆氏症的人口比例自1970年以來,在開發中國家已經不斷竄升。發炎性腸道疾病在2010年造成35000例死亡案例,而罹患克隆氏症的病患的預期壽命有轻微的減少。克隆氏症好發的年齡層位於十多歲至二十多歲,但依然會在各種年齡層中出現。且不因性別有所不同。克隆氏症的名稱是用來紀念,這位腸胃科醫師和另外兩位同事在1932年於描述許多在迴腸末端以及小腸等容易受感染的部分有發炎狀況,病患的病情。 治療克隆氏症的方法有二: ! 利用TNF-α的抗體 ! 利用可調節T細胞過敏反應的interleukin-10.

新!!: 已開發國家和克隆氏症 · 查看更多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英文:Prostate cancer)是出自前列腺的惡性腫瘤。大多數前列腺癌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但仍有些生長相對快速。癌細胞可轉移到骨頭和淋巴結等部位。前列腺癌早期可能沒有症狀,晚期可導致排尿困難、尿血、背痛、等症狀。前列腺肥大也會導致類似的症狀。晚期症狀還包括因紅細胞數量低導致的疲倦。 前列腺癌的風險因子包含高齡、家族病史、種族等 -->。約99%的病例中患者年齡超過50歲 -->。父、母、手足等親屬患有本病時,發病風險較常人高出2至3倍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顯示美國非裔前列腺癌發病率最高,歐裔其次,亞裔族群前列腺癌發病率最低 -->。其他風險因子包含飲食中包含大量乳肉制品(紅肉、加工肉品、乳製品)或缺乏某些蔬菜。前列腺癌可由活體組織切片確診。醫學影像技術可檢測癌細胞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效果尚不明確。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可增加癌症檢測率,但不會降低死亡率。由於大多數確診的前列腺癌沒有症狀,(USPSTF)為防止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而不建議使用PSA檢測。USPSTF認為檢測的益處並不超過可能存在的弊端。可能降低較低級的前列腺癌風險,但並不影響高風險前列腺癌,因此不建議用於預防前列腺癌。帶有礦物質或維生素的補充劑對前列腺癌風險沒有作用。 大多數前列腺癌病例可安全通過或追查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這幾種療法可以合併運用,當癌細胞僅存在於前列腺內部時本病有治癒可能。對於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的患者,可使用鎮痛藥、以及靶向治療 -->。前列腺癌的治療效果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癌症的侵略性與癌細胞的擴散情況 -->。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並不會最終因前列腺癌而去世。在美國,前列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為99%。在全世界,前列腺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也是男性與癌症相關的第五大死因。在2012年,約有110萬男性患前列腺癌,又有30.7萬人因前列腺癌去世。前列腺癌在84個國家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且更常發於已開發國家,但開發中國家的患病率正在上升。因PSA檢測的推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前列腺癌的發現率顯著提升。研究顯示並非死於前列腺癌的60歲以上男性,約30%至70%已有前列腺癌變。.

新!!: 已開發國家和前列腺癌 · 查看更多 »

剝削

剝削是指以不公平、長期壓榨、或是殘忍的方式利用某人、某事或某物。 詞彙剥削常常指經濟剝削;使用他人的勞動,卻不给予他们足够的補償。对于經濟剝削有兩種主要視角:.

新!!: 已開發國家和剝削 · 查看更多 »

副傷寒

副傷寒是一種由腸道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有三種血清型可造成該疾病。症狀與傷寒相當類似,且通常發生於接觸細菌後的6至30天。 通常會逐漸地在幾天內發展出高燒,其他像是感到虛弱、沒有食慾以及頭痛也都相當常見。有些人會在皮膚上表現出玫瑰色紅斑。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症狀將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有部分的人可能會攜帶著細菌卻不會遭受感染,即便如此,還是具備傳染其他人的能力。 傷寒和副傷寒的嚴重度相似,兩者所造成的熱病皆屬於腸熱。 副傷寒是由生長於 腸道和血液中的腸道沙門氏菌所引起,目前已知有A、B、C三種血清型。已感染者的糞便含有沙門氏菌,藉由汙染食物和水來傳播疾病。感染者很有可能在準備食物時,因為清潔不完全而污染食物。在公共衛生環境較差的擁擠城區,也容易傳播副傷寒。少數狀況下經由性接觸而傳染。人類是目前已知唯一會受感染的動物。根據血液、糞便或骨髓中或是偵測細菌脫氧核醣核酸的結果來進行診斷。培養腸道沙門氏菌並不容易。骨髓檢查是最為準確的。副傷寒與許多類似的疾病症狀相似,常見會與斑疹傷寒做鑑別診斷。 目前還未有針對副傷寒的疫苗,有報告指出有些許效用。不要使用被汙染的飲用水、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常洗手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發生。目前可以使用阿奇霉素作為抗生素進行治療,但目前對於抗生素的耐受性高,相當常見。 副傷寒每年約影響六百萬人。在部分的亞洲是相當常見的疾病,但在已開發國家相當少見。大多為A型副傷寒,B型和C型副傷寒較為少見。2015年副傷寒造成將近59,200人死亡,僅略低於1990年的63,000人。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將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死亡率;如果接受治療的話,死亡率將在百分之一以下。.

新!!: 已開發國家和副傷寒 · 查看更多 »

勞工貴族

勞工貴族(Labor aristocracy、labour aristocracy、aristocracy of labor)有三種意涵: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支撐的術語、一個工團主義的特殊形態、一個革命性工會的縮影(如世界產業工人公會),對於以工藝為基底的商業公會主義的官僚制度而言。.

新!!: 已開發國家和勞工貴族 · 查看更多 »

国际单位制

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源於公制(又稱米制),是世界上最普遍採用的標準度量系統。國際單位制以七個基本單位為基礎,由此建立起一系列相互換算關係明確的「一致單位」。另有二十個基於十進制的詞頭,當加在單位名稱或符號前的時候,可用於表達該單位的倍數或分數。 國際單位制源於法國大革命期間所採用的十進制單位系統──公制;現行制度從1948年開始建立,於1960年正式公佈。它的基礎是米-千克-秒制(MKS),而非任何形式的厘米-克-秒制(CGS)。國際單位制的設計意圖是,先定義詞頭和單位名稱,但單位本身的定義則會隨著度量科技的進步、精準度的提高,根據國際協議來演變。例如,分別於2011年、2014年舉辦的第24、25屆國際度量衡大會討論了有關重新定義公斤的提案。 隨著科學的發展,厘米-克-秒制中出現了不少新的單位,而各學科之間在單位使用的問題上也沒有良好的協調。因此在1875年,多個國際組織協定《米制公約》,創立了國際度量衡大會,目的是訂下新度量衡系統的定義,並在國際上建立一套書寫和表達計量的標準。 國際單位制已受大部分發達國家所採納,但在英語國家當中,國際單位制並沒有受到全面的使用。.

新!!: 已開發國家和国际单位制 · 查看更多 »

国际营销

国际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指的是企业超越本国国境进行的市场经营活动。.

新!!: 已開發國家和国际营销 · 查看更多 »

国际贸易

國際貿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國際貿易對很多國家來說是國民生產總值一個重要部分,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可以国际间的供需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雖然國際貿易已有悠久歷史,但随着近代交通、工業化、跨國企業以及全球化等概念和運作上急速發展,國際貿易對國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帶來了根本的改變。很多情況下,全球化所指涉的實質上就是國際貿易。國際上各方面對國際貿易有著迥異的看法,已發展國家及跨國企業視國際貿易為國際間資源的更有效分配和利用,造福各國人民;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以及非政府組織則認為國際貿易存在著權力上的不平衡,使已發展國家得以透過國際貿易之剪刀差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國際貿易交易流程是以L/C、T/T (電匯)、D/P (託收) 等付款條件, 且以進出口國家有外匯管制為前提,全部進出口貿易過程分為:.

新!!: 已開發國家和国际贸易 · 查看更多 »

知识财产

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无形的财产,主要涉及版权、专利、商标等领域。 音乐和文学等形式的艺术作品,以及一些发现、发明、词语、词组、符号、设计都能被当作知识财产而受到保护。 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工业产权与版权两类,工业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版权则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 知识产权被概括为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始于17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卡普佐夫的著作,后由比利时法学家皮尔第所发展;到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签订后,知识产权的概念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新!!: 已開發國家和知识财产 · 查看更多 »

石棉

石棉,又稱石綿,是天然的纤维-zh-hans:晶体;zh-hant:結晶;-状的6大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Asbestos,5.5FeO,1.5MgO,8SiO2,H2O)成分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裂成絮时呈白色;丝绢光滑,富有弹性。 最常見的有3種:(白石棉、蛇纹石石棉)、鐵石棉(褐石棉)及青石棉(藍石棉、角閃石石棉、陽起石石棉、透閃石石棉、直閃石石棉...)。 由於石棉的纖維柔軟,具有絕緣、絕熱、隔音、耐高溫、耐酸鹼、耐腐蝕和耐磨等特性,在商業、公共事業和工業設施中有相當多的用途,例如耐火的石棉紡織品、輸水管、絕緣板等石棉水泥製品,及各種絕熱材料等广泛的应用于建築、电器、汽车、家庭用品等。 塵狀的石棉可以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极其微小的石棉纤维飞散到空中,被吸入到人体的肺后,经过20到40年的潜伏期,很容易诱发肺塵病、肺癌等肺部疾病。这就是在世界各国受到不同程度关注的石棉公害问题。在欧洲,据预测到2020年因石棉公害引发的肺癌而致死的患者将达到50万人。而在日本,预测到2040年将有10万人因此死亡。.

新!!: 已開發國家和石棉 · 查看更多 »

石油

石油(英語、拉丁語:petroleum,拉丁語詞源petra(岩石)+oleum(油)竇耀逵、張怡容,《中國大百科全書》-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的區分。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称为黑金。 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利比亚、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哈萨克、中国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储藏。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高的石油储量。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

新!!: 已開發國家和石油 · 查看更多 »

石油產業

石油產業是勘探、開採、提煉、運輸和銷售石油產品的產業。以體積計,石油產業的最主要產品是重油和汽油。石油也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石油產業可再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 全球每年消耗約300億桶(約4.8立方公里)石油,大部分由已發展國家消耗。美國是消耗石油最多的國家,在2007年消耗了該年全球生產石油的四分之一。.

新!!: 已開發國家和石油產業 · 查看更多 »

环境组织名录

这是一个环境组织名录。该列表包括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

新!!: 已開發國家和环境组织名录 · 查看更多 »

环境污染控制

环境污染控制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手段,包括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两个主要方面。技术一般由企业或科研机构去研发,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主要以配合污染控制政策为目的,指定污染控制政策是国家的职能,一般都是根据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如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质量下降,引起全国普遍关注,于是政府成立了环境保护局,每年财政预算拨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工作。里根总统上任后,当时国内经济不景气,美元急剧贬值,里根政府则大力削减环境保护预算,将资金投入军火生产,以刺激消费。 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一般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企业不会主动的投入,政府必须以罚款和收费的手段刺激企业的投入成本,但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要以宏观经济状态决定,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对环境状况的关心程度没有对吃饱饭更关心,缺乏对环境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而发达国家经济状况已经不成问题,更关心生存质量问题,有一套对国内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技术,但环境问题没有国界,所以他们更关心其他国家的污染问题,往往以此为借口,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或实行环境贸易壁垒。如日本对本国蔬菜实行农药毒死稗残留量3ppm的标准,而对从中国进口的蔬菜则实行不得超过0.01ppm的标准,高出300倍;欧洲共同体国家则禁止进口美国含有激素的牛肉和转基因农产品,虽然几十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含有激素的牛肉和转基因农产品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环境污染是没有国界的,必须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但许多国家往往从本国利益出发,不履行国际协议,如美国一直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环境污染控制传统上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和放射性污染控制几大类,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迅速增加,许多新型污染形式不断产生,如由大量排放冷却水造成的“热污染”,虽然水中不含任何污染物,但由于和水体的温度差异,大量持续的排放会对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另外城市中不必要的照明和娱乐用探照灯,会造成“光污染”,使城市居民无法欣赏美丽的星空。这些新型污染已经逐渐引起人们和某些政府的注意,巴黎市已经开始禁止不必要的探照灯,并防止路灯向天空照射。 Category:污染 Category:環境科學.

新!!: 已開發國家和环境污染控制 · 查看更多 »

现代化

代化(Modernization),又譯近代化,該詞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全球性过程。 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來隨著科學精神、工業化拓展到全球,世界各國一種向以德法英為主的西歐國家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主的北歐國家(歐洲)和美加為主的北美國家(北美洲)還有紐澳為主的大洋洲國家大洋洲地區等地許多近現代以來形成的價值為目標,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為跟西方化的內涵很接近所以被當成同一個東西但是現代化並不完全等於西化(跟西方化有少數幾個部份不太相同,也就是跟西方化有一點點不同),雖然是這樣可是西方化(也就是西化)跟現代化還是有很多部份相同,因為西方國家是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親歷了巨大的社會轉變與文化融合,而各別的摸索經驗至今仍在持續。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學術知識上的科學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领域的自由化、個人化、世俗化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现代化 · 查看更多 »

灰色经济

色经济,又称地下经济或非正式经济,一般是指一种在国民经济中未向政府申报登记,而经济活动脱离政府法律法规约束,又不向政府纳税的经济成分。又可指逃避政府的管制、税收和监察,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可谓无所不在,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经济黑洞”。.

新!!: 已開發國家和灰色经济 · 查看更多 »

灌溉

溉就是人為方式使用天然降水(雨水)以外的其他水源供給土地或土壤水份,多半是用来种植农作物或其他植物,也可以用來維持地貌景觀,或在乾燥地帶或是在過度降雨後的地區進行,灌溉對農作物也有其他的好處,包括保護植物免於霜害、在糧食區抑制雜草成長,並且抑制土壤固結。不用灌溉而以雨水为唯一水源的农业称为旱田。 灌溉系統也會用來抑制灰塵、排放污水以及礦物的。灌溉系統常會和排水系統一起研究,後者是用天然或人工的方式除去某一區域地表或是地表以下的水份。 灌溉是五千多年來農業的中心特徵,也是許多文化的成果,是許多國家經濟及社會的基礎。.

新!!: 已開發國家和灌溉 · 查看更多 »

獨佔優勢理論

佔優勢理論(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是一種國際企業理論,用來解釋為何企業能在海外與當地競爭者競爭。.

新!!: 已開發國家和獨佔優勢理論 · 查看更多 »

獨立機關

立機關,亦稱「獨立機構」,是政府機構的一種類型。為了讓政府組織更有效率、更加專業,並且兼具彈性,獨立機關的建制是主要已開發國家考量的組織型態之一。而其業務的職掌應該兼顧權力分立、責任政治的原則,謹慎規劃設計,並且有決策和執行特別需求專業化、去政治化或需要充分顧及政治和社會多元價值的公共事務,才交由獨立機關處理。獨立機關除了為超然行使職權所為的政策規劃執行之外,僅負責提供裁決性、管制性或調查性的公共任務,不宜兼負政策諮詢、政策協調統合的作用。.

新!!: 已開發國家和獨立機關 · 查看更多 »

珠江三角洲

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3024.57万,常住人口超过5600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中华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也称粤港澳、省港澳。2014年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新!!: 已開發國家和珠江三角洲 · 查看更多 »

破傷風

伤风(Tetanus/Lockjaw),俗称四六风、臍帶風、七日风,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感染,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感染,破伤风芽孢杆菌侵入致病。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也会对其他有开放性损伤的人或动物侵入而致病。目前死亡率約11%。目前破伤风在发达国家已獲得控制,主要疫区几乎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破傷風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国家

会主义国家,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或是采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政體均為共和制。其中那些长期实行共产党一党执政,并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衍生理论的国家又被称为“共产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范围内和其他认可这一制度的国家内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国家可以存在一些合法的政党,但国家的宪法只会把执政权赋予共产党。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与共产党的机构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目前,世界上共有14个社会主义国家(参见社会主义国家列表);其中4个以共产党为法定执政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这些国家有的实行着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的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虽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仍宣称该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鉴于该国已经删除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因此在定義上不被列入狭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而中国官方的部分人士已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朝鲜劳动党早在1980年已放弃马列主义而将主体思想确立为唯一指导思想。 ;但列宁死后的苏联日益官僚化,且斯大林建立起一党专政体制,并且成为后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的对象。罗莎·卢森堡、卡尔·科尔施和托洛茨基都曾批判过苏联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模式。 马克思主义主张普选和结社自由,普选包括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拥有,社会主义民主在理论上具有全民性。而在一党专政(党政合一)的体制下,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地方最高领导人只能是当地的共产党党委书记,无党派人士和卫星党人士无法参选,这就相当于被剥夺了被选举权,与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有一些矛盾的。而人民不能自由组党,也违背了结社自由。当然,无党派人士和卫星党人士中也有人担任少数国家干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前部长陈竺),但基本上全部权力还是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因此,中国、越南、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政治制度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而且,前两者的国内存在大量的私营经济,有许多本国的和外国的资本家在剥削工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算作是第三位置主义的一种。 在今天的世界上,葡萄牙、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厄瓜多尔、智利、乌拉圭、圭亚那、苏里南、希腊、东帝汶、尼泊尔等国有朝着社会主义不断接近的趋势,但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的严格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正如同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一样;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由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孕育,它必须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民主更自由的社会形态,而苏联、中国、朝鲜等国却反而是比当代资本主义更为落后的社会形态。民主社会主义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托洛茨基主义者都拒绝承认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认为它们是官僚工人国家或者“国家资本主义”甚至封建社会,因此人类历史上至今并未产生过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只凭一国也不可能完全建成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这个提法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上“共产主义社会”裏是不存在国家机器的。.

新!!: 已開發國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 查看更多 »

社会问题

會問題,指一社會所面臨之普遍性問題(認定標準上會隨社會文化不同而有差異)。社會問題是由於社會關係或社會環境失調,致使人類全體(如人口過多、環境破壞、戰爭)、國家整體(如社會保障缺失、失業、貧富懸殊、歧視)或相當一部分成員(如家庭暴力、霸凌、性侵害)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響,社會進步發生障礙並需要運用社會力量才能加以解決的社會現象,皆為社會學者及新聞媒體、大眾經常討論之議題。社會問題必須有一種或數種社會現象產生失調的情況,一般有廣泛的影響力並引起許多人的注意,需要透過政府或社會成員集體的行動方能解決。.

新!!: 已開發國家和社会问题 · 查看更多 »

租稅協定

租稅協定(徵稅協定、雙重課稅協定,Tax treaty)是指跨國交易時,避免在兩個國家或地區都被課稅(),或是減少雙重課稅的額度。 大多數的已開發國家會比開發中國家簽訂更多租稅協定。像是英國與超過110國家簽訂租稅協定,而美國與56個國家簽訂(2007年2月)。在這些國家,仍有未簽訂租稅協定的地區,通常是因為認定對方是避税天堂。.

新!!: 已開發國家和租稅協定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已開發國家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racism)指一套社會意識形態,其基本信仰為人類可以被分類成不同及互不附屬的「人种」,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些種族的人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種族主義也贊成對某些種族的人以輕蔑、討厭、瞧不起等方式的對待,即種族歧視"Racism" in R. Schaefer.

新!!: 已開發國家和种族主义 · 查看更多 »

移民出境

移民出境(Emigration,移民出境的人被稱為移出者),是指離開自己的國家或地區而定居於別處。外來移民則是以定居地的角度出發的用詞。在政治、邊界或一個國家建立之前,人類的移民行動被稱為人類遷徙。人們選擇移民出境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因為政治或經濟因素,亦可能是個人因素,例如在外地旅遊時找到自己的配偶而選擇移民來與他生活。許多在富裕國家生活的老人在退休時會選擇移民出境至一些與其國家氣候相異的地方。 不少政治或經濟移民都會與他們的家庭一同遷移到新地區或國家,而希望得到在他們原來的地方得不到的和平或工作機會。縱觀歷史,大批移民最終會返回自己的家園,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其他國家賺取到足夠的金錢。有時,這些移民遷往文化差異大的國家時,通常會感到自己被視為貴賓,而保留原本的文化、傳統和語言,有時亦會將這些傳給移民自己的孩子。本土文化和新文化之間的的衝突很容易造成社會上的差別,對「外國人」來說,有時必須了解的法律和社會制度是全新和陌生的,而導致他們通常會感到不舒服。通常情況下,移民社區是在當地逐漸形成的。 18、19和20世紀時,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或在国内遭歧视、受迫害、缺乏发展机会者離開歐洲移民至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各国、澳大利亚和新西蘭,對整個世界造成了深遠影響。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1750-1993》给出的数据,在1850—1920年间,约有1567万英国人、431万德国人、233万奥匈帝国人、858万意大利人和38万法国人离开本国去往欧洲以外的地方定居,其中英国人主要移居北美、澳洲和南非,德国人主要移居美国,意大利人主要移居巴西南部、阿根廷和美国,法国人主要移居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雖然移民出境的定義模糊和可能略有不同,但移民出境或外來移民不應該與混淆,例如或種族清洗。 移民出境的動機可以是以獎勵來吸引人們離開,稱為誘因("pull" factors),例子:高收入、低稅率、氣候更好、較好的職業、更好的醫療設施、更好的教育設施、人與人之間更好的行為、家庭原因、政治穩定、宗教自由、相對自由和國家威望較高等;或是促使人們離開,稱為推動力("push" factors),例子:戰爭、饑荒、乾旱、疾病、貧窮、政治腐敗、政治分歧、原教旨主義、宗教不容許、天災、當地人不滿(例如經常遭到騷擾、欺負和虐待)、當地人不滿移民率過高、缺乏就業機會、缺乏各種權利和單一文化或宗教等。這些因素,除政治分歧和當地人不滿移民外,一般不會影響發達國家居民而導致移民。甚至是自然災害也不可能導致此類居民移民。.

新!!: 已開發國家和移民出境 · 查看更多 »

第三世界

圖中三種不同顏色分別表示屬於冷战时期「三個不同世界」的國家。 '''藍色''':第一世界國家,'''紅色''':第二世界國家,'''綠色''':'''第三世界'''國家 第三世界通常指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其所指涉的國家和區域,雖然沒有絕對明確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经济、社会現代化進程中比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大眾文化中,因對三種世界定義缺乏認識,而任意泛用第三世界一詞,去指稱世界上發展落後、甚至是蠻荒狀態(如傳染病肆虐、巫覡與私刑氾濫)的地區,帶有強烈的貶意。 傳統觀點是將世界諸國區分為第一世界:資本主義陣營的西方國家、第二世界:共產主義陣營的東方國家,以及第三世界:發展中的南方國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第三世界 · 查看更多 »

第三世界主義

三世界主義(Third-Worldism)是一個在1940年代晚期至1950年代早期冷戰時期出現的政治理念與意識形態,旨在團結起不願加入美國或蘇聯陣營的國家。這一概念與毛主义 (第三世界主义)存在關聯,但兩者不盡相同。 支持第三世界主義的思想家與領袖們主張,世界的南北分歧與衝突在冷戰時期的東對立當中至關重要。在三個世界模式里,第一世界國家屬於美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自始至終有著較低的、機能更健全的民主制度、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平。第二世界國家指受蘇聯影響、曾經以工業爲主而一度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三世界則包含了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共產主義集團均不存在聯係的餘下國家。在此背景下,第三世界通常被認爲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與亞洲各地有著被殖民歷史的國家。一些情況下,第三世界主義會與支持不結盟運動之國家同義,代表著由所掌控之世界經濟結構中的邊陲區域。Tomlinson, B.R. (2003).

新!!: 已開發國家和第三世界主義 · 查看更多 »

第三产业

三級产业,又稱三級產業,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透過行為或行式提供生產力並獲得報酬的行业,即俗称的服务业。由於漢語傳統上稱呼服務為侍,故南方地區有稱之為侍业。服務業目前於已開發國家的產業比重約佔70%以上;於部分发展中國家比重大約55-65%。屬於服務業的行業主要有:貿易、飯店餐飲、大眾客運、倉儲物流、會議展覽、金融保險、房地產仲介、商務顧問、公共服務、民防、個人化服務、社區服務、社會工作及電信通訊產業等。其中的電信通訊產業亦因發展商機甚鉅,有時另歸類為第四產業。而有時文化產業也因其高層次的文化意義而另歸類為第五產業。.

新!!: 已開發國家和第三产业 · 查看更多 »

第三波 (書)

《第三波》(英語:The Third Wave)也翻成《第三次浪潮》是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代出版的書,是《》的續集。 阿尔文·托夫勒在書中描述在已開發國家從工業時代(他在書中將工業時代稱為是「第二波」)到第三波信息时代的演變。.

新!!: 已開發國家和第三波 (書)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石油危机

一次石油危机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涨到接近12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新!!: 已開發國家和第一次石油危机 · 查看更多 »

第二大马远景策划纲要

第二大马远景策划纲要(英文:The Second Outline Perspective Plan,简称OPP 2)是马来西亚于1991年至2000年执行的经济政策,为期十年,亦称新发展政策(New Development Policy/NDP)。 在此政策下,马来西亚立下了2020年宏愿,计划在30年内将马来西亚建成为先进国。在此目标下,国家经济既要发展,也将不分种族消除贫穷,力求重组社会,达致一个团结与公平的社会。.

新!!: 已開發國家和第二大马远景策划纲要 · 查看更多 »

签证

簽證(Visa,源自charta visa,意為必須看到的文件)是一个國家或地区的行政机关在非本国或地区的公民所持的護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附文(如另纸簽証),以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经过其国境前往第三国)的手续。有时一国政府会对另一国家的公民推出簽証优惠政策,有時是單方面的,以便於進行人員交流。.

新!!: 已開發國家和签证 · 查看更多 »

粮食安全

糧食安全指的是能夠穩定地讓所有人取得足夠食物的狀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曾於2014年3月31日在日本橫濱召開會議時發表了一份報告,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正衝擊糧食與人類安全。」世界銀行總裁金墉也在4月表示,接下來5至10年間,氣候變遷將引起食物和水的爭奪戰。 在過去的戰爭中,拒絕運送糧食被用作一種武器,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封鎖運送途徑而導致糧食嚴重短缺。同樣,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迫使英國就範,出動潛艇以封鎖英國從外地輸入糧食。國家元首努力控制他們的國家能維持足夠的糧食供應,糧食安全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它可以推動國家政策、鼓勵使用農業補貼的刺激耕作或導致衝突。1996年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宣布“糧食不應該被用來作為一種武器”。.

新!!: 已開發國家和粮食安全 · 查看更多 »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又称精准农作(precision farming)或者是定点作物管理(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等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耕细作。精准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为整个农场管理定义一个决策支持系统(DSS),目的是在保留资源的同时优化投入回报。.

新!!: 已開發國家和精准农业 · 查看更多 »

精神分裂症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病的一種。其特徵為患者出現異常的和不能理解什麼是真實的。台灣、中國大陸和香港以往皆譯作精神--分裂--症,乃直譯拉丁文名稱「Schizophrenia」而來,台灣後來則改譯為「--」。常見的症狀包括錯誤信念(false beliefs),不易瞭解或混亂的思維,聽到其他人聽不見的聲音,妄想、幻覺、幻聽、社會參與和情緒表達的程度減少,以及缺乏動機。思覺失調症患者通常伴有其他心理上的健康問題,例如焦慮症、重性抑郁障碍或藥物濫用障碍。症狀通常逐漸地出現,且一般在成年早期開始,並持續一段長時間。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包括環境因子及遺傳因子。可能的環境因子包括在城市中長大、濫用娛樂性藥物、某些传染病、父母年齡,和自身在母體內時營養攝取不足。遺傳因子則包括各種常見和罕見的遺傳變異。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是基於觀察求診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及其所主訴的個人經歷。在診斷時,還必須把求診者的文化背景納入考慮範圍之內。截至2013年為止,此病並沒有任何客观的測試予供作診斷。精神分裂症並不等同「多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礙」——這種混淆的想法常在公眾的認知中出現。 治療的重心是為患者處方抗精神病藥,以及安排諮詢、工作培訓和社會康復。目前尚不清楚與兩者間哪種的效果會較佳。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都無法改善病情的情況下,就可能會使用氯氮平。必要時,可能會強制患者住院治療,如患者可能會對自身或他人構成傷害这一種情況,但現在的住院時間比以往更為短暫,且強制住院治療的總次數亦較为少。 世界人口中約0.3-0.7%在其一生中受精神分裂症所影響 。2016年,全球估計有超過2100萬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比女性更常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影響。大約20%的人康復得很好,一些人亦能完全康復。患者常伴有一定的社會問題,例如長期失業、貧窮和無家可歸。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平均值少10年至25年。其背後原因是患者的身體健康問題增加和自殺率較高(約5%)。在2015年,全球估計有17,000人死於與精神分裂症有關或由其引起的行為。.

新!!: 已開發國家和精神分裂症 · 查看更多 »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教養課程,liberal education),又譯為心智教育,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较为注重培养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成績,當然质素教育也是有考試的,但考試目的不在篩選100滿分的人才,而是在於教育出能考出101分(突破限制範圍、觸類旁通)的人才,让学生透過藝術、體育等更多樣的考試來比賽,能各发挥个人潜能,各展興趣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这种教育起源于近代15世紀的欧洲,原本這些地方對學生灌輸著阿拉伯地區和古代的羅馬時期知識,例如文藝復興時代,人們以會鞭打的老師稱為優良的人師,社會相對不開化,然而日後科學時代、大航海重商主義興起,所需技術性工作減少,探險人才競爭白熱化,特別是見風轉舵的商業性通才需求大增,並進一步影響北美等英式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人才培育,引入強調個人創新、方向思考的教育元素。 素质教育被部分稱為比賽教育,樣樣競爭,範圍不僅止於考試,透過生活中不斷推動能力鬥爭、激烈且開放的發展環境,讓學生產生恐懼落後同儕的心理,逼迫其個人突破專長以不輸人,同時兩兩比較找出自我出路以免被淘汰,這樣不只是訓練技術工作者,而能打造出全人。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质素、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參與群體競爭的結果。考試如何,不過就是個人專長的一部分。然而,這樣的教育過分依賴天生的差異,例如學生議會和球隊是西方重要的教育過程,若非擔任此類職務,未來也難以進入知名大學,然而若非天生即是領導體格者,很有可能直接被拒絕,素質教育任由強者出風頭並得到最好的資源,弱者即使努力考試也追趕不上,可能因為體魄不足而被殘酷的淘汰,雖然改以因人而異的方法去保障每個人的受教權,但,許多孩子也會因為天生就是長相如何,能力如何等,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待遇,菁英可以被選入私校讀成知識分子從政經商,反之能力差的人只能分到技術或體育班的專業,還有漠視霸凌的問題,尤其是在種族歧視嚴重的時期,也是西方頭痛的問題,值得大多東方國家反思。.

新!!: 已開發國家和素质教育 · 查看更多 »

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或綠建築(Green Building),是指本身及其使用過程在生命週期中,如選址、設計、建設、營運、維護、翻新、拆除等各階段皆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的一種建築。換言之,綠色建築在設計上試圖從人造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需要設計團隊、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客戶在專案的各階段中緊密合作。而綠色建築的實作擴充並補足古典建築設計對於經濟效益、實用性、耐用度以及舒適度方面的不足。 相近觀念為自然建築,是指正常用於較小的比例,並偏向集中於使用當地所可取用的材料。其他常見的用詞包括了永續設計及綠色建築物。 現代的綠色建築已經不止單純的建築,也包括建築材料以及建築方式等,綠色建築與電梯也存在關聯。.

新!!: 已開發國家和綠色建築 · 查看更多 »

红色警戒系列

全称「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从属于命令与征服系列,是西木工作室在1997年开始发行的系列游戏。自西木被美商艺电收购,《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系列被收归其门下继续开发。.

新!!: 已開發國家和红色警戒系列 · 查看更多 »

纸尿壶

纸尿壶,是现代一次性的尿壶,属于纸浆模塑制品,可以用于医院或者独居老年家庭。一般分男女式,体积900ml左右。1990年代流行的600ml的小容量尿壶已经基本绝迹,但中国大陆还没有开展此类产品的医院推广,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纸尿壶的形状分為圆形,方形及凹口形。目前主要流行的是圆形尿壶,外观美观。 纸尿壶的主要特点包括只可一次性使用,為可降解产品,卫生,具防止疾病传染的风险,並已经在全世界大部分发达地区使用。纸尿壶的表面光滑,无色点,无球突,但是工艺生产困难,全世界没有几家企业供应。著名的销售商包括 Shanghai Xiangzhi (XZ),Vernacare,Bodyguards,Medi-Cull and Vacsax.

新!!: 已開發國家和纸尿壶 · 查看更多 »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簡稱SEZ),是指一種地理學概念,主要由国家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或國際跨國企業入駐而设立法律比本國更為寬鬆或具有優惠條件经济发展的區域,除有省級經濟決策權外,還可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更為開放的政策。特區之“特”,主要是指它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如減免關稅等經濟上的優惠待遇,提供理想的投資環境和組織完善的領導管理體制,以及增加外資投入和外匯收益,藉此促進該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濟特區的概念本身涵蓋範圍較為廣泛,更細微具體的區分為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s),自由區域(Free Zones),自由港(Free Ports),自由貿易园區(Free Trade Zones),都會企業區和工業區(Industrial Estates)等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经济特区 · 查看更多 »

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又稱TB)為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结核通常造成肺部感染,也会感染身体的其他部分。大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此型態感染稱為 -->。如果此時沒有適當治療,10%的潛伏感染患者會惡化為開放性結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致死率為 50% -->。結核病的典型症狀包含慢性咳嗽、咳血、發燒、,以及體重減輕。感染其他器官則可能導致其他症狀。 結核病屬於。意即病原體會藉由開放性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過程中所產生的飛沫散佈;而潛伏性結核病患者則不會散布疾病 -->。開放性結核常發生於愛滋病患者及抽菸者,需藉由、顯微鏡檢,及體液培養來進行診斷 --> 。潛伏性結核病患者則可利用結核菌素試驗或血液檢查來診斷。 預防肺結核可透過篩檢高風險者、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接種卡介苗等方法達成。高風險者包含生活環境中與開放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的人。治療通常搭配不同的抗生素組合做一段時間的治療。近年帶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結核桿菌(MDR-TB)日益增加。 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有無法傳染的潛伏性結核病。全球每年大約有1%的人口新感染該病,2014年全球有960萬名開放性結核病患者,150萬例死亡,死亡者當中有95%是來自發展中國家。自2000年起,全球新病例數已逐年下降在許多亞洲與非洲國家,大約有80%的人肺結核檢驗結果為陽性,而在美國的人口中約有5-10%的人肺結核檢驗為陽性。結核病在古代史中就有紀載。.

新!!: 已開發國家和结核病 · 查看更多 »

美帝國主義

美帝國主義(American Imperialism),或者美利堅帝國(American Empire),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美帝,这一詞用来描述美國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影響力以及其在全球之擴張。美國作為西方世界或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其領導世界的文明及價值觀產生中立性之描述。中國大陸和北韓境內的“美帝”一詞來自於蘇聯在冷戰時期對敵手美國的稱呼,以共產主義的立場批判美國的圍堵政策及外交政策;而西方國家(連同美國本身在內)則針對美國之國家性格與外交,作為評判是否符合學理上的帝國或帝国主义。.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帝國主義 · 查看更多 »

美國人權

美国人权包含一系列受宪法、宪法修正案、州宪法、国际法、联邦州份法案保障的权利。除法律保障外,美国人权更受公民倡议和公投保障。美国联邦法院有权审理国际人权法,并视国际法为美国法律。 美国的人权状况备受争议。雖然人權在美国受法律保障及公眾認同,但政府死刑、種族歧視、族群政策、槍擊、警察殺平民,經常侵犯人權。 德国之声在对2005年美国发布的外国年度人权报告进行评论时认为,尽管美国媒体享受充分的自由使得政府的行为受到监督,但是这个监督机制并不能完全杜绝践踏人权的现象。由于在反恐战争中的关塔那摩虐囚事件,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公信力正在不断下降。 儘管人權狀況時被批評,加上各項指標落後于一些已開發國家,美國仍被認為是侵害人權狀況不嚴重的國家之一。以人權的重要指標之一的「性別權力測度值(GEM)」為例,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標準所製成的「管理及經理人女性比率」人權狀況顯示,該國於相關正面評價上排名第4,另外該指標的最後總排名中,美國亦為第11。.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國人權 · 查看更多 »

美國社會問題

美國創造了歷史上最龐大的經濟體之一,不過是用一種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不同的方式來達成的。造成這種結果的社會與政治原因有:自利的價值觀、保守的選民、分贓制度的影響與聯邦體制。有些社會活动家認為美國的社會經濟問題有:不公平的教育制度、貧窮、高犯罪率與高服刑率、缺乏健康照護管道。有些人認為過去的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在今天也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國社會問題 · 查看更多 »

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指美國的經濟狀況。 美国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87万亿美元,約佔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人均GDP(2015年)为55,710美元(居世界第5)。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世界第二大出口國,世界最大進口國。美国经济是混合经济体:大多数微观经济决策由公司或私人企业做出;政府则以法律法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干预或宏观调控,并在基础研究和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保障、储蓄保险等领域提供一部分资助或服务。前五大貿易伙伴為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德國。美国也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 经历了1970年代的滞胀以后,近年来美国经济大致呈现缓慢增长的状态。2007年以来则经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包括:巨额贸易赤字及政府财政赤字,1970年代以来最低的储蓄率,日益增长的高额负债如逾5万亿美元公共债务,约9000亿美元公司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房屋抵押债务,3万亿美元潜在的医疗负债,1.2万亿美元的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缺口,等等。國內的資產總共13.1万亿美元.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國經濟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各州人类发展指数表

以下是2014年美国各州的人类发展指数表。人类发展指数是根据平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国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计算出的。.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国各州人类发展指数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人口

2017年估計,美国的人口總數約325,719,178人。美国人口高度城镇化,在2008年时约有81%人口居住在城市及其郊区(同时期世界城镇化率为54%),这使得美国有许多广袤土地上无人居住。加利福尼亚州与得克萨斯州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州份,美国人口中心持续向西南倾斜,德州、加州、犹他州等西南诸州人口增长较快,而历史悠久的东北部各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伊利诺伊州)等地则人口停滞甚至下降。纽约市则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根据2015年的美国总和生育率,每个女性约拥有1.84个儿童,并每年逐步下降,已经低于人口恒定所需要的“每个女性2个儿童”标准线。然而美国的人口增长率在已開發國家中名列前茅,这是因为美国每年接纳超过100万移民,对保持人口的数量增长更为重要,数据显示,2016年有超過149萬人移民美國,相比2015年的138萬增長7%,數量並逐年增加。 美国人口调查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72%,不过仍然低于世界年均增长率(1.09%)。 自20世纪以来,美国人口增长了三倍多。从1900年的7600万增至2015年的3.2亿,每年增长1.3%。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根据人口局对2012年的估算,50.4%小于一岁的美国孩子属于少数民族(包括非洲裔、亚裔、拉美裔、混血、原住民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国人口 · 查看更多 »

美国的肥胖问题

美國的肥胖問題在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嚴重,並成為一個普遍的健康問題。雖然許多发达国家都有類似的情況,但美國的肥胖人口比率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從1962年開始,肥胖率由13%一直上升,在1997年達到19.4%,及2004年達到24.5%,2007年達到26.6%。在2008年,有33.8%的成人和17%的兒童屬於肥胖人口。http://www.cdc.gov/nchs/data/hus/2010/071.pdf在2010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肥胖率再一次上升,35.7%的成人和17%的兒童有肥胖問題。 根據美國醫學協會(JAMA)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美國成年男性及女性的肥胖率估計分別為32.2%和35.5%。研究發現,美國成年人的肥胖率從2008年的25.5%上升至2011年的26.1%。 雖然在過去十年女性的肥胖率一直高於男性,但在1999年與2008年之間男性的肥胖率也不斷增加。 肥胖問題在美國每年造成約十萬至四十萬人死亡,並增加醫療服務的使用和支出。社會的直接成本(預防,診斷等治療服務)和間接成本(損失勞動力及由於過早死亡而失去的未來收益)的總額估計為1170億美元。這數字已超過吸煙及酗酒問題的醫療保健成本,並佔美國醫療衛生支出的6%至12%。.

新!!: 已開發國家和美国的肥胖问题 · 查看更多 »

眩暈 (醫學)

眩暈(),是用來形容一個人靜止時卻感到周邊環境有相對運動的狀態。患者會有天旋地轉或是搖晃的感覺。常伴隨噁心、嘔吐、盜汗或是行走困難。當頭部有所移動的時候,眩暈的症狀會加劇。眩暈是最常見的頭暈(Dizziness)類型。 最常造成眩暈的疾病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美尼尔氏综合症及,比較罕見的原因有中風、脑肿瘤、腦部外傷、多發性硬化症及。若在特定運動下維持太長時間,可能會出現生理性眩晕,例如在船上,或是在眼睛閉著時用力的轉頭。其他的原因可能包括暴露在有毒物質下,例如過量的酒精或阿斯匹林等。眩暈可能是因為前庭系统中的問題而造成,其他頭暈的原因可能包括、及其他非特異性的頭暈。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常見的情形是在移動時有發作頻繁的眩暈,在發作過程中身體正常。眩暈持續的時間少於一分鐘。一般會出現一段快速眼球晃動的期間,稱為眼球震颤。美尼尔氏综合症一般會伴隨著耳鸣、聽覺減弱,而眩暈會維持超過20分鐘。迷路炎的眩暈是突然出現的,而且會在沒有變換姿勢時出現眼球震顫,此情形下眩暈可能會維持幾天。眩暈也可能是因為更嚴重的原因造成,尤其眩暈伴隨著虛弱、頭痛、复视及麻痺等症狀一起出現時。 一般大眾之中約20%至40%的人曾經有頭暈的症狀,另外大眾中約有7.5%至10%的比例民眾有眩暈的症狀。一年內約有5%的人有眩暈的症狀,隨著年齡增加,眩暈的比例會提高,女性有眩暈症狀的是男性的三倍。在已開發國家,有2%至3%的病患是因為眩暈而至急診部門就診。.

新!!: 已開發國家和眩暈 (醫學) · 查看更多 »

猫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简称传腹,是一种发生于猫的致命异常免疫反应,由猫携带的发生变异而引起。FIP目前仍为绝症,发病后死亡时间不定,但极少活过一年时间。 虽然该病名称为“腹膜炎”,但FIP实际上是一种多系统性炎症,并非所有的患猫都一定会表现出腹膜炎的症状。患猫的症状表现通常分为两类,分别为湿性(wet)FIP和干性(dry)FIP,其中湿性FIP占全部病例的70%左右,表现为腹腔胸腔出现积液,异常鼓胀;干性FIP患猫症状不一,取决于病毒侵害的器官种类。 作为一种首次记载于1963年的疾病,FIP的预防、治疗等应对措施皆尚在研究中。作为患FIP的先决条件,猫冠状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见,惟其变异为腹膜炎病毒的条件尚不明确,因而难以预防;统计结果显示,FIP患猫中高达70%为纯种猫,这很可能与纯种猫较弱的免疫力有关。FIP少有直接的确诊手段,一般需要根据患猫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既往历史等因素来进行推断,加之有一些其他猫的疾病与FIP症状类似,造成FIP有一定的误诊率。而一旦确诊,患猫只能接受以缓解痛苦为主要目的的治疗。.

新!!: 已開發國家和猫传染性腹膜炎 · 查看更多 »

烟草

烟草主要是指红花烟草(Nicotiana tabacum)或少数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它们的乾葉可用于製造雪茄、香煙、鼻煙、烟絲、嚼煙和有味水煙等尼古丁产品,煙草有时也用于生物種植工程或成为觀賞植物,其化學成分會在一些農藥和藥物中使用。另有其它60多种烟草属植物则很少成为经济作物。 烟草原产于美洲,印第安人发现其中含有可以兴奋神经的物质,在部落会议和祭祀活动中吸食其燃烧的烟,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国喷云吐雾时,曾经使家乡的人大惊失色,认为他们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烟草的使用就风行全欧洲并向世界普及。16世纪时烟草才传入中国。 烟草含有尼古丁(又稱烟鹼),是一种生物碱,具有神经毒性,尤其对昆虫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类神经兴奋,长期使用耐受量会增加,但也产生依赖性。烟草是許多心臟、肝臟及肺臟疾病及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在2008年宣佈烟草是可預防死亡原因中,單一事件的第一名。 烟草也可以用来制造杀虫剂,提取苹果酸、柠檬酸等。 现代研究证实烟草中还含有大量致癌物质,而吸煙及二手煙及三手煙更是有強烈的致癌性,甚至有「二手烟比一手烟毒」、「吸烟致死率高於許多軟性毒品」及「二手烟害是最需要優先禁止的幾種空氣污染源之一」等研究出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烟草視為毒品,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以保护公众的健康。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在烟盒上必须印有健康忠告。中国大陸和香港的法律规定任何媒体和公共场所都不得放置香烟广告。泰国、澳大利亚、台灣、香港等国家或地區规定必须在烟盒上印刷大幅吸烟造成的危害图片,如吸烟者被损害的牙齿,吸烟者被熏黑的肺等,使吸烟者警惕以达到戒烟的效果。不丹更禁止所有烟草銷售及禁止種植菸草而成為首個無烟國家。 烟草除含有尼古丁外,還有毒​​物苯并芘、一氧化碳、睾丁蛋白等等,可导致精液质量下降,并可诱发精索静脉曲张。吸烟先使神经系统兴奋,然后又加以抑制,最后则使神经麻痹,亦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菸草內含的尼古丁的藥效為,肌肉鬆弛劑,吸食過量會產生嘔吐現象,吸菸初期會抑制食慾,產生飽足感,但時效不長,初次吸菸者,吸入少量尼古丁,會有頭暈現象,過量者也會嘔吐,這是尼古丁普遍的副作用,一般亞洲成年人約60KG者,第一次接觸尼古丁的耐受力約為0.3mg,超量就會有以上的副作用現象,長期食用尼古丁者,會具有耐受性,後續會越來越適應尼古丁的肌肉放鬆現象,當患者停用尼古丁時,會產生肌肉緊繃現象,一般來講,如想戒菸者只需一個禮拜內完全不接觸尼古丁,就可以排除藥效的依賴,一個月後體內尼古丁完全稀釋後,就不會有藥效依賴症狀,故患者吸食菸草成癮者通常來自於心理作用,與電影節目內的"權威形象"所影響。.

新!!: 已開發國家和烟草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已開發國家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已開發國家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

典社会民主工人党(Sveriges socialdemokratiska arbetareparti),通称瑞典社会民主党、瑞典社民党,是瑞典主要政党之一,最大的中間偏左政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瑞典政黨,1889年成立至今長期執政(只在1928年至1932年、1976年至1982年、1991年至1994年、2006年至2014年間短暫失去政權,成為在野黨),在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執政的期間,工會和大公司達成協議,共同創立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健康保障體系,收窄了貧富間的差距,並且令瑞典逐漸發展成為一个福利國家。事實上,瑞典能夠發展成為一个福利國家,都與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的長期執政有一定的關係。.

新!!: 已開發國家和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 · 查看更多 »

瓶裝水

裝水(Bottled water),又稱包裝水,是一包裝於瓶子內的飲用水,用於個人使用和零售。.

新!!: 已開發國家和瓶裝水 · 查看更多 »

生態工程

生態工程()是指人類透過生態學、系統學、工程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設計、調控和技術組裝的手段,對原有平衡被打破的生态系统進行修復,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修善,并提高其生產能力,以至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友好發展 。 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R·布朗在《生態經濟》中提出,實施生態工程,是實現“循環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而透過實行“循環經濟”可以實現生態經濟。布朗認為:生態經濟,即“能滿足我們的需求而又不危及我們後代滿足其需求的經濟”,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經濟。 美國濕地學家米契(Mitsch)和丹麥生態學家喬更森(Jørgensen)對生態工程的定義歸納為五點:.

新!!: 已開發國家和生態工程 · 查看更多 »

生態村

生态村是一个以让社会、环境、生态更具有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理念社区。居住人数以50-150人为宜,也有超过2000人的大型社区。一些生态村的发展也依靠非常住人口,他们定居生态村的外围,并且有效地参与到生态村的社区互动中来。 生态村的成员拥有共同的生态观、经济观和文化理念。Van Schyndel Kasper, D. (2008).

新!!: 已開發國家和生態村 · 查看更多 »

电子垃圾

电子垃圾(Electronic waste, e-waste or e-scrap),或称垃圾电气电子设备(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一些废弃设备,例如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设备,含有大量有害化学元素,例如铅、镉、铍、汞,和溴化阻燃剂等成分。即使在发达国家,废弃电子设备的回收和循环回收利用由于其工业过程可能对工人和附近社区造成巨大安全威胁,必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考虑在循环回收工艺、对重金属的析出等流程,如何避免不安全的污染物暴露在外。在美国,电子产业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达成一致,电子垃圾需要谨慎处理,且未使用的电子设备的环境危害没有被夸大。.

新!!: 已開發國家和电子垃圾 · 查看更多 »

燃料

燃料(fuel),是一種透過化學反應或核反應釋放本身的內能以供其它方面使用的物質。 燃料可分成天然燃料與人工燃料。天然燃料从大自然获得并可以直接使用,比如木柴、煤等;人工燃料是经过工艺加工后获得的燃料,比如焦炭、燃油等。 燃料的质量由它所产生热量的能力热值来决定。利用废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能量,人们可以在技术上提高热值。.

新!!: 已開發國家和燃料 · 查看更多 »

燕麦

燕麦(学名:Avena sativa)别称皮燕麦,为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属植物,是人類的主食之一,常製成燕麥片、販售,大燕麥片也常作為家畜的飼料。燕麥是高營養成份的食物,定期食用時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燕麦中所含的燕麦球蛋白(Avenin,是類似小麦中的成份)會讓少部份人有乳糜瀉症狀。而燕麦在製造過程也常會混合到少量含有麸质的穀類,例如小麦及大麥。.

新!!: 已開發國家和燕麦 · 查看更多 »

異位妊娠

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又稱為子宮外孕(eccyesis),是指胚胎在子宮以外部位著床的。典型症狀和體徵包含腹痛及 -->,上述二種症狀都有的女性比例小於50% -->。腹痛的特點是为刺痛、悶痛或是絞痛 -->,若出血擴散到腹腔,可能肩膀也會痛。若嚴重出血,可能會有心跳过速、昏厥或休克的症狀。異位妊娠的胎兒存活機率很低。 子宮外孕的危險因子包括:通常與衣原體感染相關的骨盆腔發炎、吸菸、曾經施行過輸卵管手術、不孕、曾經接受過 人工授孕的處置 -->。過去曾經有子宮外孕病史的婦女有較高的機率再次子宮外孕 -->。九成以上的子宮外孕發生在輸卵管,又稱作為輸卵管外孕。著床的位置也可能發生在子宮頸、卵巢,甚至是腹部。一般經由檢測血液中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並搭配超音波來做診斷 -->。為了確定診斷,可能需要重複檢驗多次 -->。所得到的影像會更為清晰 -->。相關子宮外孕的症狀包括:流產、和急性闌尾炎。 預防方式主要藉由減少各種可能的危險因子進行,包含篩檢、治療,以及避免衣原體的感染。雖然有部分的子宮外孕會自行被吸收而毫無症狀,但這部分的案例一直到2014年都未能被清楚研究 -->。使用葉酸拮抗劑氨甲蝶呤(MTX)來治療部分子宮外孕有效 -->。這一類的子宮外孕β-HCG濃度通常較低,形成外孕的胚胎也相對較小 -->。一般而言,對於輸卵管已經破裂或胎兒已有心跳等生命徵象時,手術還是主要治療方式。手術可能以腹腔鏡進行或進行。治療效果一般而言都相當良好。 在已開發國家,一般子宮外孕的發生機率大約在1%到2%之間,但接受的女性有4%較高的機率罹患子宮外孕。這是在第一孕期最常見導致孕婦死亡的原因,大約占所有懷孕比例的十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的治療成效較開發中國家相對進步。在已開發國家,因為子宮外孕致死的比率大約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但在開發中國家致死率達到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目前關於子宮外孕最早的記錄,是由現代外科學之父宰赫拉威在11世紀時所記載。「Ectopic」指的就是「不在原位」的意思。.

新!!: 已開發國家和異位妊娠 · 查看更多 »

煤油爐

油爐,粵語稱火水爐,是明火煮食的爐具,燃料是煤油,出現於1880年代,由F. W. Linqvist發明。初出現時是一種方便的煮食工具,取代了燒柴、炭的傳統爐具。現時在已發展國家和地區,因為氣體爐和電磁爐的普及,新興建的樓宇大多設有供應天然氣或煤氣的管道,也有電力供應,所以火水爐已很少在現代家庭中使用,但仍然在一些居住偏遠地區的貧困及有長者居住的家庭使用。在發展中國家,不少家庭仍然使用火水爐煮食。因為只需使用火柴便可以生火煮食,也是登山遠足和露營常用的爐具。.

新!!: 已開發國家和煤油爐 · 查看更多 »

盲用衛星導引系統

衛星導引系統,一種專為視障者設計、整合導航設備的全球定位系統(GPS)。GPS在80年代末已有多個考量視障者實用性的GPS相關研究。此種提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衛星導航只是一種輔助裝置並不會取代盲用的白手杖及導盲犬。.

新!!: 已開發國家和盲用衛星導引系統 · 查看更多 »

發展地理學

發展地理學(Development geography)是研究人類發展--和生活品質的地理學。發展雖然可以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但也會導致地區差異等問題。發展地理學研究發展的空間格局,並試圖尋找發展與經濟、政治和社會等要素的關係。此外,他們也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比較探究。而國家內部的發展差距(如意大利的南北問題)也是研究的對象。可持續發展也屬於發展地理學的研究範圍之內。 Category:地理學.

新!!: 已開發國家和發展地理學 · 查看更多 »

白喉

白喉(Diphtheria,来源于希腊语διφθερα(dipthera),意思是「隱藏的皮革」)是由被一種稱為白喉棒狀桿菌的細菌感染造成的。症狀可以從輕微到嚴重,且一般通常是於接觸到致病菌二到五天後開始出現症狀。剛開始出現的症狀通常進展的較和緩,伴隨有喉嚨痛和發熱。而嚴重的病人其喉嚨會出現灰色或白色的斑塊 ,這些斑塊可以阻塞呼吸道並且讓患者在咳嗽時產生如同狗吠一樣的叫聲,稱為義膜性喉炎。脖子會因為腫脹的淋巴結而部分腫大。另外也有一種形式的白喉會感染皮膚、眼睛或是生殖器官。併發症包含有心肌炎、神經發炎、蛋白尿,還有因為血小板低下而造成的流血不止的狀況 -->。心肌炎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而神經發炎則可能導致癱瘓。 白喉通常是經由直接接觸或是飛沫傳染。也可以經由受到汙染的物品而擴散出去 -->。有些白喉帶原的人可能沒有症狀,但仍舊有能力傳播疾病給其他人 -->。白喉桿菌有三種分型,分別能造成不同嚴重度的疾病。感染後的症狀通常是由細菌所製造的外毒素所引起的 -->。觀察喉嚨的外觀並透過喉頭取樣培養可以幫助建立診斷 -->。過去曾被感染過者未來仍舊有感染的機會。 白喉疫苗(即所謂的白喉類毒素),對於預防感染是相當有效的,並且以不同的配方製成。白喉疫苗會和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死菌疫苗共同施打,在孩童時期施打約三或四劑。每隔十年會再建議施打。施打後是否已具有免疫力會藉由抽血檢驗抗毒素抗體的量來確認。治療包括使用抗生素紅黴素和青黴素。對於那些已經暴露在感染源的人,這些抗生素或許也能用來預防感染。嚴重感染的病患有時也需要接受氣管切開術。 2013年官方正式報導有4,700個案例,相較於1980年將近100,000個案例已大幅下降 。然而據傳在1980年代,每年仍舊有將近一百萬的病例產生。目前的案例大多發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印度和印尼。在2013年,死亡人數已從1990年的8,000名減少至3,330名。在白喉流行的區域,主要感染者為孩童。因為廣泛的疫苗施打讓已開發國家中的白喉案例變得非常稀少 --> 。在1980到2004年之間在美國只有57名案例被報導 -->。被感染後死亡率大約在5%到10%之間 -->。這種疾病早在西元五世紀就由希波克拉底所記載過 -->。而白喉桿菌是在1882年由愛德恩·克雷伯發現。.

新!!: 已開發國家和白喉 · 查看更多 »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群癌症種類的統稱,英文名稱來自於古希臘語,λευκός(leukos,白色)與αἷμα(haima,血液)的組合。 它通常發病於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這些異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發育完成,稱之為芽細胞或白血病細胞。症狀可能包含:出血與淤斑、疲倦以及感染風險增加。這些症狀會因缺乏正常血球而發生。 白血病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目前相信環境與遺傳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游離輻射、部分化學物質如苯、曾接受化療、唐氏綜合症、家族史有白血病。白血病可被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四大類型,以及其他較不常見的種類。白血病與淋巴瘤同屬影響血液、骨髓與淋巴系統的腫瘤當中的一種,此大類疾病被稱為。白血病的診斷方法主要靠血液檢查與。 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會採用所謂「」的策略。 預後方面,已開發國家比以前有明顯進步,以美國為例,其五年存活率在2011年的統計數據為57%。兒童的五年存活率一般比成人高,依據白血病的類型不同,大約在60到85%之間。急性白血病病患若接受治療痊癒且5年內沒有復發的話,之後終身復發的機率相當低。另外,白血病的治療有可能需要配合輸血或及疼痛管理。安寧緩和治療不論有沒有進一步治療以控制,都可能有幫助。 2012年,共有35.2萬位新的白血病病患,並造成26.5萬人死亡。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其中3/4的病例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然而,90%的成人病患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被確診的種類。白血病最常在已開發國家出現。在美國,白血病一年的醫療支出為54億美元。.

新!!: 已開發國家和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癌症

症(英語:Cancer)又名為腫瘤(英語:Malignant tumor),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中医学中称岩,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体内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转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癌症有許多類型,因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在發展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的方式發現,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細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轉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过程受到干扰。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质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煙、輻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烟、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在已開發國家兒童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80%,在美國的成年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有66%。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以及惡性生長的程度。多數癌症根據其類型、所處的部位和發展的階段可以治療甚至治癒。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在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得到癌症,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腦瘤最常見,不過非洲除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那裡更常見。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100-350/100000。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

新!!: 已開發國家和癌症 · 查看更多 »

DJJ2型电力动车组

DJJ2“中华之星”,是中国的高速铁路动车组之一,是DJJ1型“蓝箭”的后继产品。.

新!!: 已開發國家和DJJ2型电力动车组 · 查看更多 »

Do姐有問題

《Do姐有問題》(Do Did Eat)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資訊節目,共兩輯,第1、2輯都是25集,由鄭裕玲、農夫擔任主持,第一輯於2016年3月7日起香港時間逢星期一至五22:30-23:00在翡翠台播出,及於myTV提供網上節目重溫(集數上傳後兩個月後會刪除),由樓上特約。第二輯於2018年3月12日起香港時間逢星期一至五22:30-23:00在翡翠台播出,及於myTV SUPER提供網上節目重溫(集數上傳7天後會刪除),由康業信貸快遞特約。.

新!!: 已開發國家和Do姐有問題 · 查看更多 »

EMEA

EMEA為Europe,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的首字母縮寫,為歐洲、中東、非洲三地區的合稱,通常是用作政府行政或商業上的區域劃分方式。這種用法較常見於北美洲的企業,該些企業通常將國際的營運用以下方式劃分或標示:.

新!!: 已開發國家和EMEA · 查看更多 »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芬兰 · 查看更多 »

韩国农业

韩国农业是韩国经济的基础产业,由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组成。建国之初,韩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家,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经过李承晚政府的土地改革,朴正熙军政府的经济振兴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世界贸易自由化浪潮,韩国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绿色革命,1978年韩国实现了主食大米的自给自足。1996年,韩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成为继日本之后率先实现精细化种植农业机械化的亚洲国家。韩国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化肥、农业机械、种子等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韩国是个农业资源禀赋稀缺的国家,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山地和丘陵,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7%,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韩国农产品自给率很低,除了大米和薯类能基本自给外,其他粮食85%需要进口。另外韩国60%以上的牛肉、鱼贝类,20%的水果、禽肉和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只有砂糖和蛋可以自给。韩国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特别是大米的比例较高,而畜牧业等的比重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韩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的面积有减少的趋势,高附加值作物、蔬菜和水果的面积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在增加,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物高丽参和芝麻占韩国农业生产的1.6%。 韩国农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农业在韩国经济中的比重也迅速下滑。2005年,农业在韩国GDP的比重已经由建国初的50%下降到了2.9%。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韩国农业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严重。1970至2000年间,韩国农业就业人口比例由50%降到了8.5%,2008年下降到了7%。.

新!!: 已開發國家和韩国农业 · 查看更多 »

韩国科技

韩国科技是推动韩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汉江奇迹」。在韩国经济迅速腾飞的背后,“科技立国”战略是根本原因之一。建国之初,韩国科技在经历了日占和朝鲜战争之后,几乎一片空白。20世纪60年代,韩国科技基本上是模仿、消化引进的技术。经过对本国科技的培育与扶植,20世纪80年代,韩国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跨越。1979-1988年,科技进步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1990-2000年,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了39.5%。韩国亦在彭博社《2016年全球创新力排名》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發布的《2016年》中,分別位居榜首和第十一位。 韩国的法律、法规为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世纪90年代,韩国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200多部,占到法律法规总数的四分之一。韩国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保持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措施。早在1908年,韩国就已经颁布了《专利法》、《外观设计法》和《商标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韩国已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强国。韩国是世界首个拥有互联网专利电子申请系统的国家,也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全球普及在线国际专利电子申请系统的开发合作伙伴。韩国知识产权厅(KIPO)国际知识产权研修院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指定的世界首家正式研修机构。 韩国的科研机构大体可分为公共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研究机构三类,分别承担着国家战略层面的大规模研究,基础性单一学科研究和产业与高新技术方面的研发。韩国主要的科研机构包括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首尔国立大学、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三星综合技术院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韩国科技 · 查看更多 »

韩国网络审查

韩国拥有当今发达国家中最严厉的互联网审查,其主要审查范围包括与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关的内容,对政府的批评言论,以及色情、赌博等相关信息。.

新!!: 已開發國家和韩国网络审查 · 查看更多 »

韩国自杀问题

自杀在韩国是一个严重且普遍的问题。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的卫生统计数据,韩国的自杀率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立陶宛,並列居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首。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韩国自杀率高的原因之一是老年人的大量自杀。韩国老年人较易自杀是由于他们很多人,近一半的老年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加上对老人社会安全保障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他们选择自杀,不为家庭造成财政负担。在21世纪,孩子照顾父母的旧社会结构已经基本消失了Se-woong Koo, (24 September 2014), Korea Exposé.

新!!: 已開發國家和韩国自杀问题 · 查看更多 »

韩国汽车工业

韩国汽车工业是韩国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韩国汽车产量为452万辆,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5%。自2005年以来,韩国已经起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韩国生产的轿车在喷漆、装配、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熔接,检查等技术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节油率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等国家,排气量也低于美、日的规定值,噪声量低于美国标准值。韩国曾被誉为“二战后唯一在汽车产业上成功的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韩国汽车工业 · 查看更多 »

韓國人口

韩国人口,根据2015年韩国的人口普查结果,總數为5106.9万。2010至2015年,韩国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据估算,韩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5216万,之后人口将负增长。 韩国是高人口密度国家,2015年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509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在韩国很不均匀,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率为82.5%。2015年,包括首尔、仁川和京畿道在内的首都圈人口总计为2527.4万,占到总人口的49.5%。 2015年,韩国人口出生率为每千人8.19,生育率为1.25,是世界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概况》发布的韩国人预期寿命在2014年是79.8岁,世界排名第39。韩国2015年人口构成中,15岁以下低龄人口所占比例为13.9%;15-64岁的中青年人口比例为72.9%;65岁以上老龄人口在韩国人口的比例为13.2%。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中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每年以1.2%递减,是OECD国家中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下降最快的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韓國人口 · 查看更多 »

韓國經濟

韩国经济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同时也是未来11国中唯一一个发达国。据世界银行的统计,韩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和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在世界排名皆位居第13位。韩国是世界第6大出口国和第9大进口国。截至2015年3月,韩国已与包括美国、欧盟、中国在内的52个国家签订了14个自由贸易协定,其“经济领土”规模达世界GDP的73.5%。 自20世纪60年代,韩国根据本国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使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62-199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7美元增长到10548美元,34年间增长了120余倍,创造了“汉江奇迹”。1996年,韩国加入了有“富国俱乐部”之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韩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应对危机,韩国政府在IMF体制下,对企业、金融、公共部门和劳动关系四个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韩国成为东亚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家中最早恢复的国家。通过改革,韩国经济实现了从低级产品出口型经济向信息高科技型经济的转变,同时也增强了韩国抵御诸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 韩国经济产业结构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农业在韩国GDP的比重不断快速下降。2014年,韩国第一、二、三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达到2.3%、38.3%、59.4%。由于20世纪60-80年代韩国政府通过大力扶植大企业发展经济,大企业在韩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虽然在数目上占到韩国企业的99%以上,但在韩国经济的比重较小。2012年,韩国十大财团的资产在韩国当年GDP的比重高达85%。.

新!!: 已開發國家和韓國經濟 · 查看更多 »

避孕套

避孕套(Condom,又称安全套、保险套、衛生套,马新地区有时称「如意套」)是一種護套形的屏障器具,主要應用於性交過程中,用以減低感染性傳播疾病和女性懷孕的風險。避孕套可細分為女用避孕套和男用避孕套兩種。正確及不間斷地在性交過程中使用男性避孕套,能使該名男性的伴侣的懷孕機率降至每年2%。一般使用的懷孕機率則為每年18%。除此之外,避孕套亦大大降低了淋病、衣原體、滴蟲性陰道炎、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HIV/AIDS)的傳播風險,但只能在較少程度上預防當事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生殖器疱疹以及梅毒。 使用男性避孕套的男性應在性交前把其套到勃起的阴茎上。其避孕原理在於物理性的阻止精液進入性伴侶的體內。現代的避孕套的製作材料大多是乳膠,但也有避孕套是利用其他材料製作而成,像是聚胺酯或是羊腸衣。男用避孕套的優點在於價格便宜、容易使用,和少有副作用。乳膠過敏者應選擇非乳膠製的避孕套,比如聚氨酯避孕套。女用避孕套通常是利用聚氨酯製作而成,並可重複使用。 利用避孕套去預防性傳播疾病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1564年。橡膠避孕套的首次使用日期為1855年,乳膠避孕套則為20世紀20年代。避孕套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藥品标准清单上,其包含最有效、最安全並能滿足最基本需求的藥品。在美國每個避孕套的價格一般低於1美元。全球有進行避孕的伴侣当中只有少於10%会使用避孕套。已發展國家的人民使用避孕套的比率高於其他國家。避孕套是英國第五常見的避孕措施(7%),美國則是第三常見(11.6%)。全球每年大約有60-90億個避孕套售出。.

新!!: 已開發國家和避孕套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環南聯盟

聖公會環南聯盟(Global South,又譯聖公會南半球聯盟),是一個由普世聖公宗三十八個教省當中二十個教省組成的基督教領袖組織。聯盟代表着聖公宗內的保守派教會。聯盟的責任,是統籌全球聖公宗前途會議, 並在聖公會按立同性戀牧者和其他的議題上,代表保守派教會發言。 - 全球聖公宗前途會議 2007年12月24日, 2008年6月24日 索取 (英文).

新!!: 已開發國家和聖公會環南聯盟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

聯合國地理區劃列表闡述联合国如何為世界各地作地理分区。据联合国说法,将世界上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特定的地理分区和分组僅为了统计方便,并不表示联合国对有关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的政治或其它所属有任何的假设。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總数和疆界亦非一成不变,主权国有分有合,「分」有冷战末期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天鵝絨離婚,「合」有两德统一,联合国对其分区亦隨之變更。本表茲引用最新的联合国资料,截至2013年10月31日。.

新!!: 已開發國家和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由于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机构,故联合国秘书长被视为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依照《联合国宪章》,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和平和安全的任何事项提请安理会关注,并执行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和其他主要机构托付的「其它职务」。在世界舞台上,聯合國秘書長往往被看作联合国的象征,联合国秘书长也利用这一身份从事各种活动。.

新!!: 已開發國家和联合国秘书长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缩写为FAO),简称粮农组织,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带头开展战胜饥饿的国际努力。粮农组织以中立的论坛运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務;在该论坛上,所有国家均平等相处,共同磋商协议,讨论政策。粮农组织也是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帮助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实现农业、林业和渔业现代化和发展,确保人人获得良好的营养和粮食安全。它的拉丁文格言「fiat panis」翻译成中文就是“让我们有面包”。截至2013年10月,FAO有194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欧洲联盟)和有2个准成员(法罗群岛、托克劳群岛)。.

新!!: 已開發國家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缩写作 UNFCCC 或 FCCC),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的一个国际公约,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本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 UNFCCC也是负责支持该公约实施的联合国秘书处的名称,其办公室位于德国波恩Haus Carstanjen。自2006年起,其领导为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本秘书处,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襄助下,旨在通过会议和有关各项战略的讨论取得共识。 该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控制或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按照2007年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协议》。2015年12月12日由195國於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氣候協議《巴黎协定》,取代京都議定書,冀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失控趨勢。.

新!!: 已開發國家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查看更多 »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 SCD)是一組通常由雙親遺傳而來的血液疾病。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叫做鎌狀紅血球貧血症(Sickle-cell anaemia, SCA) -->。該疾病會引起紅血球中的載氧血紅蛋白異常。在某特定的情況下(通常是缺氧狀況),紅血球會變成堅硬的鐮刀型 。鐮刀狀紅血球疾病的問題通常會在五到六個月齡時發作 -->。患者可能會出現多項健康問題,例如突發的疼痛(鐮刀型貧血危機,sickle-cell crisis)、貧血、細菌感染與中風。當患者年紀稍長之後可能會出現慢性疼痛 -->。在已開發國家中的患者平均壽命為40到60歲。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通常發病於擁有兩個不正常血紅素基因的人,從父母雙方各遺傳過來一個不正常的基因。突變的血紅素基因存在許多亞型,其分類取決於其基因的突變區域。當溫度改變,承受壓力,脫水或是處於高海拔時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緊急症狀。如果只有一個不正常基因的人通常不會有鐮狀細胞的特徵。這類型的人通常被視為基因帶原者 。檢驗是否有鐮刀行紅血球疾病通常是藉由血液檢查得知,有些國家在新生兒出生之後便會進行檢驗 --> ,在懷孕時也有機會可以驗出胎兒是否有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照護鐮刀型紅血球疾病患者的方式包含疫苗和抗生素之使用、多喝水、補充葉酸以及止痛劑。其他方法包括輸血和羥基脲藥物。一小部分的人可以利用骨髓細胞移植來進行治療。 2013年之前,全球約有320萬人患有鐮型紅血球疾病;另外約有4300萬人具有鐮型紅血球疾病表徵。據信大約80%的鐮型紅血球疾病病例出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此外,印度部分區域、阿拉伯半島以及世界各地的非裔地區也是經常有病例出現的地方。在1990年,此疾病造成11萬3千人死亡,到了2013,此疾病已經造成17萬6千的人口死亡 。此疾病最初是記載在1910年美國醫師詹姆斯·赫里克所寫的醫學文獻 。1949年,此病的遺傳現象被E.

新!!: 已開發國家和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 查看更多 »

非法移民

非法移民,又稱偷渡客、黑民、無證移民根據《紐約時報》引述資深記者解釋:自由派傾向用「無證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s),保守派傾向用「非法移民」(illegal immigrants)甚至「非法黑民」(illegal aliens)。但「alien」一詞由於可以解釋為「外星人」而被《紐約時報》形容為「聽起來居心叵測」。,是指非本國公民透过非法或逾期居留的方式跨越邊境的「移民」。在美國,澳洲,加拿大等移民國家,“無證移民”泛指一個人在不具備所在居留國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居住,生活以及工作,在當地接受教育,既包括那些以非法渠道进入发达国家的偷渡客,也包括那些以合法渠道进入发达国家,超過可停留時間后沒有返回原本居住国家的人。 非法移民衍生許多社會问题。如經濟、社會福利、教育、犯罪、公共福利、健康保險、人權等。如果某个“移民”通过各種渠道(比如,非法居留期间获得所在国的大赦)获得所在国的合法居留权,则称为“洗白”。.

新!!: 已開發國家和非法移民 · 查看更多 »

青岛卫生

青岛有较完整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官办医药经营管理机构,是1476年在平度州东关设立的惠民药局,内设医科员管理药政。1661年,中医宋慎修家族在今黄岛区铁山街道开设北月堂,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中药店之一,行医经营中药约300年。1829年,江西人曾大阳在胶州创办德全堂,初为中药摊,后在胶州城城隍庙街设堂,鼎盛时期有房屋159间,年销售额达20多万银元,雇佣店员47人。1851年,江西人姚武在即墨开办森森堂,经营至清光绪年间,逐渐成为即墨药业的大户。1896年,青岛天后宫一带有两家中药铺。 1899年,德军为防疫始建临时海军'野战医院,后经扩充改造,于1900年建成胶澳督署医院,这是青岛第一所西医医院。此后德、美等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会在青岛相继开设了一些教会医院,其中有福柏医院、天主堂医院等,此后西医逐渐取代了中医在市区的主导地位。1909年,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内设医学科,以胶澳总督府医院作为教学基地,由此开始了医学高等教育。1911年,胶澳总督府设立医务局,负责胶澳医疗卫生行政。1914年,日本接管胶澳总督府医院,改称陆军医院,由青岛军政署直接管理。为便于日本侨民就医,1916年改名为青島病院,下设8个分院。1917年,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内设民政部,负责管理医疗卫生。1919年,普济医院成立。1922年青岛回归后,于次年设立卫生局,1924年裁撤,同时成立青岛卫生所管理公共卫生,医院归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管理。1924年青岛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西药店——汉美药房在四方路开业。同年日本人建立青岛医学校,作为青岛病院的附设学校,为青岛第一所中等医学学校。1925年,胶澳商埠局设立卫生科,总辖卫生事宜。1927年,青岛医师讲习会召开,是青岛首次医学学术交流活动。 1929年,青岛特别市政府成立卫生局,1930年裁撤,卫生行政划归社会局和公安局管理。1931年,普济医院改称青岛市市立医院。1934年,青岛市社会局创办青岛市市立癫病院,是青岛历史上第一家专科医院。1938年,同仁会青岛医院改编为战时体制,改称同仁会青岛医院诊疗班,下设台东、台西等诊疗所。1939年设立青岛特别市公署卫生局,同年日本在青岛开办青岛医科大学。1942年卫生局裁撤,卫生管理划归社会局和警察局。1945年4月,青岛特别市政府卫生处成立,管理卫生事务。战后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的卫生医疗机构,设立卫生委员会。1946年,青岛市政府卫主局成立;同年成立隶属卫生局的市民医院和市立妇婴保健所,并将接收的青岛医院和医科大学移交国立山东大学,成立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国立山东大学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48年卫生局裁撤,青岛市政府秘书处增设卫生科,管理全市卫生行政业务。至1949年,青岛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76处,病床1059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0.24张;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50人,其中中医621人,西医326人,西药人员12人,护理助产702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8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0.32人。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青岛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成立,主管全市卫生行政工作。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改置青岛医学院(后并入青岛大学,称青岛大学医学院)。市区内先后新建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青纺医院和青岛钢厂、四方机车厂、橡胶二厂医院以及市传染病院、精神病医院、肿瘤医院等。同时各区都新建了区医院,工矿企业、学校相继建立保健站和卫生室。农村医疗机构开始发展建立,各县都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县级综合医院及县级防疫站和专业医疗防治机构,改善了农村医疗水平。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54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78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处,妇幼保健机构13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861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8万人,其中,医生1.9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6万张。青岛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时至今日,青岛市在卫生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处于国内同等级别城市前列。主要医疗机构在显微外科、眼科、肝胆外科、心脑血管及肿瘤疾病的防治方面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基本遍布城乡村居社区。全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已经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有的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受到全国瞩目。.

新!!: 已開發國家和青岛卫生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新!!: 已開發國家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頂客族

丁客族(英語: DINK / DINKY)是一個1950年代起源於歐美、在1980年代傳入亞洲的生活型態名詞,由英文DINK音譯而來,亦翻為--,或是丁克家庭。DINK是「Dual(或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縮寫,意為“雙薪水、無子女”的夫妻。.

新!!: 已開發國家和頂客族 · 查看更多 »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英文: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個主要影響關節的長期持續性疾病。它通常導致關節發熱、腫脹和疼痛。疼痛和僵硬往往於休息後更惡化。最常見的是手腕和手涉及到身體兩側相同的關節。這個疾病也可能影響身體其他部分。這可能導致低紅血球細胞、肺部炎症、和心臟炎症。也可能會發燒和缺乏活力。通常症狀是逐漸超過數周至數月。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不明,但和基因與環境因素有關。作用機制包括了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關節,造成關節囊的發炎與增厚,通常也會影響到骨頭和軟骨。診斷方式大多根據病患的身體表徵與症狀。X光和實驗室測試可以協助診斷或排除一些相似的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纖維肌痛等疾病可能會有類似的症狀。 治療主要針對改善疼痛、減少發炎以及改善全身機能。適當的休息及運動、使用或輔具等皆能幫助治療改善。藥物方面,常使用止痛劑、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症狀;(DMARD,包括羟氯喹、氨甲蝶呤等)亦可用來控制減緩病程,通常是在其他療程對病人無效時才會使用到此類藥物,然而此類藥物相較於其他療程也可能對病人造成較大的副作用。在特定狀況下,可能使用外科手術方式針對關節進行修復、、。大部份的替代療法皆無證據支持其有效。 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已開發國家會影響約0.5至1%的成年人,每年十萬人中約有5至50人會罹患此疾病。此疾病多在中年發作,女性的好發程度為男性的2.5倍。類風溼性關節炎從1990年造成28000人死亡,到2013年則造成38000人死亡。第一個做出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描述是在1800年的巴黎,由 博士(1772–1840)做出 reproduced in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原文「rheumatoid arthritis」源自希臘文,表示關節的出水與發炎。.

新!!: 已開發國家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 查看更多 »

行動支付

行動支付是指使用行動裝置進行付款的服務。在不需使用現金、支票或信用卡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使用行動裝置支付各項服務或數位及實體商品的費用。雖然使用非實體貨幣系統的概念已存在許久,但支援此系統的科技直到近期才開始普及。 行動支付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應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動支付比率比 已開發國家远远高出,已走在世界前列。 形式問題也會導致行動支付的比例提高。主要的行動支付方式共有四種類型:簡訊為基礎的轉帳支付、行動帳單付款、行動裝置網路支付(WAP)和非接觸型支付(NFC)。此外,在海地等國家也開始出現行動服務營運商與銀行合作的支付方式。 許多公司提供了行動支付的解決方案,包括金融機構和信用卡公司、網路服務公司(例如Google)、行動通訊服務營運商、主要的通訊網路基礎建設商(例如Orange的w-HA)以及生廠行動裝置的跨國公司(例如Ericsson、BlackBerry和蘋果公司)。.

新!!: 已開發國家和行動支付 · 查看更多 »

血小板

血小板()——又名血栓细胞()——是从巨核细胞上脱落的细胞质小块,具有止血作用。.

新!!: 已開發國家和血小板 · 查看更多 »

風溼熱

濕熱(Rheumatic fever)也稱為急型風濕熱(acute rheumatic fever, ARF),是會侵犯心臟、關節、皮膚和腦部的發炎性疾病。病情最早的描述出現在西元前五世紀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此病因其症狀類似一些風濕性疾病,故稱之。.

新!!: 已開發國家和風溼熱 · 查看更多 »

预期寿命

平均寿命、生命期望或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指生物群体中衡量单一生命存活平均长度的统计量。預期壽命最常用的測量方法是自出生起算(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也常以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去做統計。.

新!!: 已開發國家和预期寿命 · 查看更多 »

食糖

糖(sugar)泛指各種可食用的帶有甜味的晶體,有甜味、短鏈、可溶於水的有機化合物,許多會用在食品中。糖在有機化學中屬於醣類,由碳、氫及氧三種原子組成。單醣是結構較簡單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日常用的蔗糖則屬於雙醣,在人體中會分解成葡萄糖及果糖。其他的雙醣有麥芽糖及乳糖。較長鏈的糖稱為寡醣。有些化學結構不同的物質也有甜味,但不會歸類為糖,有些會用來代替食物中的糖,稱為甜味劑,一般俗稱代糖。 大部份植物的組織中都有糖分,但只有在甘蔗及糖用甜菜中才有夠高的濃度。依全球性的生產比例來看,蔗糖約占七成,甜菜糖約占三成。自古在南亞及東南亞等熱帶氣候地區都有種植甘蔗,在18世紀在西印度群島及美洲開始開設製糖工廠,其產量大幅增加。這是首次使糖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之前只能靠蜂蜜使食物有甜味。糖用甜菜是甜菜的一個栽培品种,在較寒冷的氣候中成長,在十九世紀發現萃取糖的技術後,也成為糖的主要來源。糖的生產及交易在許多方面都改變了人類歷史,包括殖民的形成、奴隶制度的出現、契約勞工的產生、19世紀時因為糖交易控制國家而產生的人民遷徙及戰爭,以及新大陸的民族組成及政治結構。 全世界在2011年消耗了1.68億噸的糖,每人每年平均消耗24公斤的糖(若在工業化國家中,每人年均消耗量則為33.1公斤),相當每人每天從糖攝取了260卡路里。在二十世紀後期開始質疑高糖分(特別是精製糖分)的飲食到底對人類是否有益。食糖已確定和肥胖有關,也懷疑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癡呆、黃斑變性及蛀牙有關。許多研究都試著找出其中的關係,但結果各有不同,原因是很難找到完全不攝取糖,或是幾乎不攝取糖的控制組族群。.

新!!: 已開發國家和食糖 · 查看更多 »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對食物異常的反應 -->。食物過敏的症狀與徵候可輕可重 -->包括發癢、舌頭腫大、嘔吐、腹瀉、蕁麻疹、呼吸困難到低血壓等等 -->。輕微程度者會有嘴唇或面部腫脹、蕁麻疹、氣管收窄或抽搐、嘔吐、肚痛或肚瀉等,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可能會突然猝死。一般食物過敏的症狀會在進食後數分到數小時甚至數天後發作 -->。當過敏症狀嚴重時即稱之為全身性過敏反應 -->。對食物的不耐反應(如乳糖不耐症等)與食物中毒與食物過敏是不同的。 經常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花生、蛋、貝類、堅果類、海鮮、稻米、或水果,它們引起過敏的比率在各國有所不同。危險因子包括過敏家族史、維生素D缺乏、肥胖及過度乾淨的環境。人體免疫系統成員之一的免疫球蛋白E與食物分子結合是產生食物過敏的機制,而食物中的蛋白質是最有機會引起反應的。這樣的反應會促進身體分泌發炎性化學物質,例如組織胺。診斷的依據包括病史、、、食物特異性抗體血液檢測、口服激發測驗。 在年紀較小時就接觸過敏原可能產生保護效果 -->。過敏對策則主要包括避免食用可能會引起過敏的食物,並隨時對過敏反應有所準備。所謂的準備措施可能包括施打腎上腺素,以及在身上配戴記載過敏原與情形的。針對食物過敏的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支持,因此也不是建議的治療方式。童年時發生的食物過敏有些會隨年紀改善,例如對牛奶、蛋、大豆的過敏,但對於甲殼類與堅果的過敏一般則不會隨年齡成長而消失。 在已開發國家中有4到8%的人至少對一種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在孩童身上較為常見,近年來的發生率則有上升的趨勢 -->。男孩相較於女孩更容易有食物過敏的問題。有些食物過敏多在童年發生,有些一般會在年紀較大才出現。在已開發國家,很多人相信自己對某些食物過敏,即使事實上並非如此。.

新!!: 已開發國家和食物過敏 · 查看更多 »

食盐

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产生人类能感知的鹹味,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钠的精製鹽.

新!!: 已開發國家和食盐 · 查看更多 »

食道癌

食道癌指的是發生在食道的癌症 。常見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與體重減輕,其他症狀還有吞嚥疼痛、、鎖骨週邊淋巴結腫大、乾咳、以及咳血或吐血。 有兩大類食道癌較為常見:鱗狀細胞癌主要盛行於開發中國家;而腺癌則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其他的類型則比較少有。鱗狀細胞癌主要因為吸菸、飲酒、熱飲、嚼檳榔、以及飲食習慣不佳引起;腺癌則主要由吸菸、肥胖、和胃食道逆流所引起。在腺癌發生前,經常可以先看到巴雷斯特食道症。鱗狀細胞癌主要來自食道內沿的皮膚細胞,而腺癌則來自食道下三分之一段上皮組織中的腺體細胞。 食道癌的診斷需使用內視鏡(一種使用光纖攝影機進行的檢驗)做切片檢查)。預防食道癌的方式則包括戒菸與健康飲食。食道癌的治療依分期、位置、病人整體身心狀況、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而定。小而未擴散的鱗狀上皮癌常可藉手術治癒,但大多數的狀況都需要在手術外搭配化學療法與放射療法,化學療法與放射療法可減緩體積較大的腫瘤生長速度。已經轉移的食道癌或是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則建議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治療的成效受疾病本身的狀況與病人的其他疾病影響,但由於食道癌大多在晚期才被診斷,因此普遍預後不佳Enzinger PC, Mayer RJ. Esophage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3;349:2241-52. PMID 14657432.(五年存活率平均為13%-18%)。 食道癌在2012年的全球癌症發生率中排行第八(45.6萬個新診斷患者),平均每年造成40萬人死亡(死亡數正在上升中:在1990年時只造成34.5萬人死亡),食道癌的發生率在各國間有巨大差異,全球有一半的病人都集中在中國。食道癌好發於男性,相對於女性而言,男性的得病風險大約是三倍。.

新!!: 已開發國家和食道癌 · 查看更多 »

裁判員制度

所谓裁判员制度(裁判員制度/さいばんいんせいど),是指在每场特定的刑事审判中,由选民(市民)当中选出的裁判员与法官共同参与审理的日本的司法、审判制度。 关于本制度的设计,是由设置于内阁中的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在1999年7月27日至2001年7月26日之间架设其框架,随后整理出意见书。 以该意见书为基础,小泉纯一郎内阁的 在国会上提出了法案《关于裁判员参与刑事审判的法律》(通称:裁判员法),于2004年(平成16年)5月21日确立。该法同时对裁判员制度进行了规定,随后取消了一部分规定,于5年后、即2009年(平成21年)5月21日正式施行,并在当年的8月3日于东京地方法院进行了第一次公审。 裁判员制度是日本所独有的法律制度,因而法务省也使用了“saiban-in system”作为其英文名称,但英语文献却都翻译为“citizen judge system”,此外也有部分意译为“lay judge system”(直译为“业余法官制度”)。.

新!!: 已開發國家和裁判員制度 · 查看更多 »

飯友症候群

飯友症候群(ランチメイト症候群,lunchmate syndrome),又稱午飯同伴症候群,午飯恐懼症。是日本的精神病學醫生町澤靜夫命名的對學校或者是工作單位裏沒有一起吃飯的夥伴(飯友)而感到恐懼的一種現象。在日本,由於此種現象,出現了「廁所飯(便所飯)」的傳聞。.

新!!: 已開發國家和飯友症候群 · 查看更多 »

飲用水水質標準

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飲用水檢測項目的數值。儘管所有人都需要攝取水才能存活,而水又可能含有有害物質,目前國際間仍沒有統一的規範,不同版本的標準某些個別項目有相當落差Shmueli, Deborah F. (1999).

新!!: 已開發國家和飲用水水質標準 · 查看更多 »

館際合作

際合作(Interlibrary Cooperation),係指兩個以上的圖書館彼此訂立協約,建立各種管道,使彼此的館藏資料,在合作互惠的基礎上,互通有無,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新!!: 已開發國家和館際合作 · 查看更多 »

饮用水

飲用水是具有一定品質控管,可供飲用或使用而不會造成立即或長期性危害的水。在多數已開發國家,即使只有極低比例的水實際使用於飲用或烹飪,常見用途包括洗滌和景觀灌溉等,但其家庭、商業和工業用水皆已達飲用水標準。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人類未獲得足夠的飲用水取水途徑,使用水來源亦多半受到病媒、病原或過量毒素或懸浮物的汙染,不利於人體健康。一旦人類飲用或食用這種受汙染的水體,將造成大規模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即許多國家的主要死因。降低水傳染病發生率是現今開發中國家的重要公共衛生目標。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陈代谢的必要媒介。人体每天消耗的水分中,约有一半需要直接喝饮用水来补充,其他部分从饭食中直接获得,少部分由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补充水分1200毫升左右。運動量大的人,需1800~2400cc。.

新!!: 已開發國家和饮用水 · 查看更多 »

西

西是一个方向概念。西方是太阳落下方位,与东方相对,在西式地图上通常用左侧来表示。在中国漢族传统文化中,西方守护神是白虎。中国古代用八卦兑代表西方,也常用右表示西方,中国传统地图常以右为西。 古代中國以华夏王朝为中心,将西部的部落称为西戎,後此稱號由漢族繼承,用來稱呼漢地以西至歐洲的非漢民族,地理上的西方有西域、西海(青海湖、巴爾喀什湖等都曾被稱為西海)、西方天竺(印度)。古人稱天下的西方,如西方少昊、西方白帝、東方“金”德、西方七宿。 近代以来依据地理、文化等因素所划分的地球上的西方,和东方相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一般泛指欧美国家,或称西方国家、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指欧美国家;二战后更加狭义地指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已發展國家,在这个意义下西方成为一个经济圈的代写。与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相对的有东亚文化圈、南亚的印度文化地区和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圈等。俄羅斯在欧美有時也會被稱作東方。在中國,東方文化圈指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圈。 在冷战时期西方和东方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代意词,所以冷战用语中位于东方的日本属于西方国家。 在这个意义中西方是否包括拉丁美洲国家不是非常明确。虽然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使用资本主义制度,但因为相对落后,它们往往被视为第三世界国家,是欧美国家“对立”的。 在佛教中西方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所在地(在佛教中东方是藥師佛的东方净琉璃世界)。 Category:方位.

新!!: 已開發國家和西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已開發國家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经济

西班牙經濟屬歐元區經濟之一部分,本世紀初人均所得一度超越義大利,然而其經濟水平卻僅屬中游 ,僅優於東歐的歐盟成員如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金融海嘯前,三分之一的經濟靠房地產支撐,海嘯爆發後經濟持續不振,2010年失業率更高達10.05%。 1950年,西班牙還是一個落後和閉關自守的農業國,農民多使用牛耕田,用風車戽斗灌溉。工業以採礦業和某些輕工業為主,其他工業都很薄弱。從20世紀60年代起,西班牙實行全面對外開放,利用本國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大量引進外國資本和技術,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并積極鼓勵勞動力出口,促使西班牙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創造出“西班牙奇跡”。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14087億美元,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

新!!: 已開發國家和西班牙经济 · 查看更多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p,),在台湾又譯顧志耐,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新!!: 已開發國家和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 查看更多 »

馬車

車,是一種以馬匹拉動的交通工具,及馬車夫當司機。 在蒸氣機與內燃機發明之前,馬車、牛車、鹿車和驢車等都是平常的私家車,用於貨物運輸和貴族代步。在法國,街車也曾有過以馬力來拉車的概念,如早期的巴黎路面電車。因為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所以馬車在畜力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牛耕田、馬拉車是想當然的現事。但今日不少已開發國家的市區已經很難找到馬車的蹤影,通常只在一些特定節慶表演或觀光區才會出現。在一些君主制國家如日本、英國等國的王室仍有馬車做為隆重場合載送國賓及王室要員之用。.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馬車 · 查看更多 »

首要型都市

首位城市()由地理學家馬克·傑佛森於1939年提出,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内或相对完整的城市体系中,处于首位的同时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這種城市往往有主導一個國家人口、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力。在發展中國家,這種都市較為常見,例如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泰國首都曼谷、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埃及首都開羅;發達國家亦不乏此例,當中尤以歐洲最為普遍,包括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希臘首都雅典、捷克首都布拉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等。首位都市揭示出國家城市化水平差異大、城市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容易導致繁忙時間交通堵塞、各種污染、住屋不足等城市問題。 當然,部分國家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人口、影響力相近,不存在首位城市。這類國家的例子有中國、越南、美國、加拿大、德國、-zh-tw:澳洲;zh-cn:澳大利亚-,而這些國家至少有兩個主要城市。.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首要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宣言

《香港宣言》是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於香港舉行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期間,由各國官員所簽訂的協議。部長級會議於12月18日舉行閉幕禮後,各成員國一致同意,宣言隨即生效。.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香港宣言 · 查看更多 »

香港居留權爭議

香港居留權爭議泛指基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4條的實施,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中國大陸分娩的子女及沒有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公民在香港出生的子女,可於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後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造成香港人身分危機及香港社會對居留權期望產生巨大落差而引發的法律與政治爭議。這爭議對社會影響甚久,並無法單靠本地立法解決。 爭議主要參與者包括:.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香港居留權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之最

香港之最是指香港在某一些方面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香港之最。.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香港之最 · 查看更多 »

香港製造業

香港製造業有悠久的歷史,惟直至1950年代後才有重大的發展,至1970年代初期到達頂峰,並且維持蓬勃發展至1980年代中期。進入1980年代,隨著生產工序北移中國大陸,香港公司則轉向生產前期和後期的管理與支援活動。至199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結構轉向高度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在香港經濟中的地位趨於下降。 早於19世紀中香港開埠不久已經出現以造船為主的製造業,1920年代,香港島東部及九龍油麻地一帶也先後發展手工業。但香港製造業的急促發展,直至1950年代才開始。當時來自上海,從中國大陸南下以躲避戰火與中共政權的資本家、實業家大批湧入由英國殖民當局管治下的香港,為其後香港製造業的興盛寫下重要的一頁。在1950-80年代,製造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由於香港土地狹小,不適宜重工業發展,故香港一直走輕工業為主的發展道路,1960-70年代輕工製造業是最大行業,包括早期的塑膠花、紡織以至後期主要集中進行以簡單機械輔助的勞工密集製造程序的電子產品、玩具、鐘錶等;工業產品行銷世界各地。然而,隨著1970年代末以來本地人力、土地成本上漲,歐美國家對香港實施貿易配額,以及1979年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對港商的吸引,香港現時的工廠數目已大減,生產線多數已北移;藍領階級接近完全消失。現時在香港,傳統工業已逐漸式微,不少工業用地或工廠大廈已改作住宅或商業用途,或者空置。.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香港製造業 · 查看更多 »

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香港的英文授課中學(簡稱英中、英文中學、EMI學校;英文稱為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 School,意思是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下稱英中),廣泛意義包括所有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狹義上專指「傳統英中」,即在1997年後獲香港政府前教育署(現稱教育局)特許,可以使用英文教授中一至中三年級課程的公營中學(公營中學包括政府主辦的官立中學和非政府辦學團體主辦,但受政府資助的資助中學,在本條目內亦包括按額津貼中學,即獲政府以購買學位數量給予津貼的非牟利私立中學),及一些原本是公營中學,獲准以英文授課後改為接受直接資助的中學。一般來說,「英文授課」的定義是除了普通話、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等中國文化相關科目,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和講義,並以粵語或普通話講課外,其它科目如數學、地理、歷史、綜合科學,甚至音樂、家政等,均採用以英文編寫的課本和講義,課堂上教師亦以全英語向學生講課。 在「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實施前,香港約8成中學是中文授課中學(或稱母語教學中學、簡稱中中、中文中學等,下稱中中),此類中學的中一至中三年級,除英文科外,其它各科均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和講義,課堂上教師以粵語向學生講課(普通話科以普通話講課,部份中中的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以普通話講課),至於中四年級或以上,則依照個別學校而定。 當「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於2010年9月實施後,香港的中學實際上不再二元地分為英中和中中,但坊間及傳媒仍常使用有關名詞。.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新!!: 已開發國家和香港歷史 · 查看更多 »

马哈迪·莫哈末

敦马哈迪·莫哈末医生(Tun Dr.;昵称Dr.

新!!: 已開發國家和马哈迪·莫哈末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铁路运输

来西亚铁路运输系统分布于马来西亚半岛和东马沙巴州两个地区。马来西亚半岛的铁路主要属马来亚铁路(KTMB)所有,该国营铁路公司经营管理1,677公里的铁路;而沙巴地区的134公里铁路,则属于由沙巴州政府营运的沙巴州铁路(SRR)所有。截至2013年,马来西亚的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800公里,主要使用1,000毫米米轨轨距。马来西亚半岛的铁路系统在北面连接泰国铁路,而南端则可通往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加坡并非属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但新加坡不仅是马来亚铁路网的最南端,兀兰关卡更是马来亚铁路唯一一个在新加坡境内的车站,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国际列车服务亦是由马来亚铁路营运。 马来西亚铁路大致上可分为重铁(通勤铁路)、轻快铁(轻轨捷运或Light Metro)、单轨铁路、机场铁路和登山缆车。重型铁路主要用于城际客运和城市轨道交通,轻铁则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一些特殊用途,如机场航站楼之间的乘客运输(APM)。马来西亚铁路运输也有连接吉隆坡与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机场通勤铁路服务、用于吉隆坡市中心的单轨铁路线和衔接槟城州槟岛最高峰升旗山和山脚的登山缆车。.

新!!: 已開發國家和马来西亚铁路运输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已開發國家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收入經濟體

收入經濟體(high-income economy),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使用圖表集法 World Bank.

新!!: 已開發國家和高收入經濟體 · 查看更多 »

識字率

識字率的定義為一個國家當中,十五歲以上的合法「勞動人口」中能讀寫文字的人的比率,就目前而言,全球平均識字率正在增加當中,但是世界上依然有不少失學的人口。 識字率能反映出一個國家教育普及的程度,也可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同時在某種程度中也可以反映出國家的政局安定性,另一方面,識字率增加和國民義務教育實施以及印刷術普及等也有著關聯。 傳統上,「識字」是指讀書和寫字的能力水準到達可以溝通的能力。.

新!!: 已開發國家和識字率 · 查看更多 »

谁是新中国

《谁是新中国:中國現代史辨》(Which is the New China: Distinguishing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是旅居美國的中國大陸異議人士辛灏年出版的一本历史学和政治學著作。.

新!!: 已開發國家和谁是新中国 · 查看更多 »

谷物

谷物主要指禾本科粮食作物及其种子,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小米以及其他雜穀,如高粱、野米、燕麦、薏仁米等,其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是許多地区人民的传统糧食。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日常食物主要是以大米、小麦、玉米、小米為主,在已開發國家,谷物消耗量較少,但仍然是食物中不可少的一部份。 有些非禾本科植物的種子也像谷物一樣可以作為糧食,像藜麥及蕎麥,這類的種子稱為準穀物或假穀物。.

新!!: 已開發國家和谷物 · 查看更多 »

象牙海岸革命戰爭

象牙海岸革命戰爭是一場從2002年9月19日開始、位於科特迪瓦的內戰。儘管這場戰爭在2004年尾時已差不多結束,但國家依然分成兩部份,當中北部為叛軍所控制,而南部則為政府所控制。 之後法軍決定介入幫助象牙海岸穩定局勢,卻導致敵意增加和攻擊外國士兵與平民事件增多。2006年局勢進入最緊張,許多謠言說法軍和聯合國已經無法控制內戰爆發。聯合國維和行動在局勢緩和時介入,但是他們發現得面對複雜情勢和眾多暴民、叛軍。2007年3月的和平協定看似終止了衝突,期望能藉由選舉解決衝突,重新整合國家。在經過6次的延期後,2010年10月終於舉行大選。.

新!!: 已開發國家和象牙海岸革命戰爭 · 查看更多 »

貧窮門檻

貧窮門檻(poverty threshold)或貧窮線、貧困線,是為滿足生活標準而需的最低收入水平。一如貧窮的認定,在已發展國家裡貧窮門檻(如美國)的認定標準明顯比第三世界高。故聯合國在1993年把10月17日定為「國際消除貧困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全球超過12億人處於極度貧窮狀態,每天靠著不到1.5美元生活,更有24億人靠不到2美元過活,且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貧富不均日益顯著,他呼籲國際合作消除貧窮,避免社會撕裂與造成不穩定。 如何釐定貧窮門檻時常引起廣泛討論。實際上,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貧窮門檻,但普遍來說他們都會利用單一貧窮門檻來比較經濟福利程度。在比較國際間的貧窮時常以購買力平價為基準,避免貧窮門檻因兌換率改變。因此「以少於1.5美元生活一天」解釋為「一天內購買貨物及服務的總開支少於在美國以1.5美元所能購買貨物及服務」(自行生產的貨物及服務也計算在內)。 幾乎所有社會都有貧窮的民眾。貧窮門檻是一个有用的經濟工具,可以用来统计贫困人口,并有助政府来考慮是否利用福利、失業保險去減少貧窮。 釐定貧窮門檻須要找出所有必需品總開支,即成人一年開支的平均數。此方法是評估能夠維持可忍受的生活的最少開支。其基礎源自美國貧窮門檻,並隨通貨膨脹上升。在发展中国家,最昂貴的開支常是房屋租金。因為它對貧窮門檻有很大影響,经济学家常常留意房地產市場及住屋價格。 對於不同情況,個別因素也會考慮,譬如是否單親,是否年老幼小,婚姻狀況等等。 比較世界銀行2013年報告,台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之人口比率為全球最低 (但是台灣非世界銀行成員,台灣數據來源不明);貧窮線為相對標準,係考量該國最低薪資能否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如食、衣、住、行(包括搭乘基本的交通工具)、健保等要素,無法滿足最低生存所需者,即列入赤貧。2008年世銀依據2005年購買力平價作調整,將貧窮線由1.25美元提高至1.5美元。 全球低於貧窮線之人口比率排名前10名為台灣地区(1.5%)、馬來西亞(3.8%)、愛爾蘭(5.5%)、澳洲(6.2%)、泰國及法國(7.8%)、瑞士(7.9%)、加拿大(9.4%)、荷蘭(10.5%)及沙烏地阿拉伯(12.7%)。而查德、海地與利比里亞被列為全球最貧窮的國家,有逾8成的人口生活在赤貧的條件下。.

新!!: 已開發國家和貧窮門檻 · 查看更多 »

貧民窟

貧民窟又稱為貧民區(slum),一般指窮人居住之所,聯合國人居署將其定義為「以低標準和貧窮為基本特徵之高密度人口聚居區」。 這一詞語傳統上指曾一度有名望,但隨著原住民搬遷到城市中更新更好地區而衰落的屋區;現在此詞也包括發展中地區城市中有大量臨時居所的部份。 貧民窟效應為同群效應(peer effect)的一種社會現象表達,也是複雜系統冪次法則(Power Law)的一種,一般發生在老舊或相對鄰近低價社區,由住民因經濟力自然搬遷交互作用的結果,由於經濟力強者持續遷出、經濟弱勢持續遷入,並依各自經濟能力塑造居住品質,導致演替加劇。 貧民窟可以說是都市化中之一普遍現象,無論為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面臨這種困擾,於發展中國家則特別嚴重。貧民窟常有犯罪、毒品、違章建築、垃圾、飲水等問題。 近年貧民窟數目因第三世界市區人口膨脹而大幅增加,根據一份聯合國人居署於2006年發表的報告,英聯邦國家的貧民窟住有3.27億人,即當地接近六分之一人口。在四分之一英聯邦國家之中(11個非洲國家、2個亞洲國家、1個太平洋國家),超過三分之二的市區人口居住在貧民窟,當中很多國家仍在急速地城市化。 據《BBC》報導,聯合國數據統計全球約有10億人居住在貧民窟,這就佔了全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而全球5大貧民窟包括: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沃蘭奇鎮(Orangi Town, Karachi, Pakistan)、墨西哥城內薩瓦爾科約特爾城(Ciudad Nezahualcóyotl。Ciudad Neza, Mexico City, Mexico)、印度孟買達拉維(Dharavi, Mumbai, India)、肯尼亞內羅畢基貝拉貧民窟(Kibera, Nairobi, Kenya),以及南非開普敦的卡耶利特沙 (Khayelitsha, Cape Town, South Africa);預計至2030年全球將約有20億人口淪於貧民窟。.

新!!: 已開發國家和貧民窟 · 查看更多 »

超级大国

超級大國(英语:superpower),又稱超級強權、超級強國,是國際社會體系中,國力處於第一級水準的國家。超級大國擁有較大的影響國際事件的能力,並能夠向全世界投射军事力量。「超級大國」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普及於冷戰時代,最早指英国、蘇聯和美國三个大国;冷戰时期随着大英帝国的瓦解、殖民地紛紛脫離及衰弱,改为即指美国與苏联两大国。.

新!!: 已開發國家和超级大国 · 查看更多 »

超重

超重的定义通常是比標準身形有更多的身体脂肪。肥胖是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粮食供应充足,且民眾生活方式流於久坐不立的地方。美国成年人口中,高达64%被认为超重或肥胖,而且这一比例在过去40年中一直增加。 過重已經達到流行性的程度,全球有十憶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問題。 此觀察已經增加至各個年齡組別。 一個健康的身體需要適量的脂肪以便使荷爾蒙、生殖和免疫系統適當地運作,及作為散熱、對過敏範圍的震動吸收作用,並作為能量供身體未來的活動。但當脂肪積累太多時可阻礙動作和彈性,還可能轉變身形。.

新!!: 已開發國家和超重 · 查看更多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縮寫:CPTPP),原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縮寫:TPP),最初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第一條一款三項(Article 1.1.3)規定:「本組織支持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促進自由化進程,達成自由開放貿易之目的。」 2017年1月23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美國正式退出该協定。同年11月11日,该协定凍結約20條文並改組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2018年1月23日,各國代表決定將於同年3月初在智利簽署該協定。同年3月8日簽署儀式在智利聖地牙哥舉行,由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及越南11個國家共同簽署。.

新!!: 已開發國家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 查看更多 »

跑车

跑車(Sports Car)是一種以性能劃分的車型種類。在Road & Track的汽車字典中,跑車被定義為具空氣動力學車體的高性能汽車。理論上僅有兩個車門和兩個座位稱為純種跑車,或是採用2+2式設計的,即為兼顧實用性配備了兩個空間較狹窄的後座位,並非設計用於經常性搭乘。如果有寬敞的後座空間稱為高性能轎車,部分甚至有四或五道車門和普通轎車相似的。 由於跑車本是轎車中小眾化的一類,富於遊樂、炫耀、競技的色彩,而實用價值較低所以向來被視為奢侈品,其中更以雙座車為甚,可是因為其可以作為車企技術水平的表現,而在傳統的汽車工業大國,即美、英、日、德、義、法等都有生產。.

新!!: 已開發國家和跑车 · 查看更多 »

鹽業

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6000年。當時在現羅馬尼亞一帶生活的人們會把溫泉泉水煮沸以提取鹽份;而中國在大約同一時期也已有鹽業存在。在古代,鹽巴對於希伯來、希臘、羅馬、拜占庭、赫梯和埃及等人來說皆是珍品。食鹽是一种重要的商品,當時的人們會把食鹽經地中海船運,運經特地為食鹽而建的道路,再以穿過撒哈拉。由於食鹽稀少、而且人們對鹽有廣泛需求,有些國家之間為了食鹽而動起干戈,也有國家開徵鹽稅,以提高稅收。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盐,总产量超过2亿吨。十个主要产盐国为美国、中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英国、印度、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虽然本国盐产量不大,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盐进口国和消费大国;而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制盐公司和先进制盐技术。这12个国家是对世界制盐工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鹽業 · 查看更多 »

農業補貼

農業補貼是一種政府針對農業進行的介入補助,目的在保障農民生計,確保國內農產品供應穩定,以及影響農業成本與產品供應量。.

新!!: 已開發國家和農業補貼 · 查看更多 »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列表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其近代的起源在城市规划学术界内被认为是多元和复杂的,但通常被归结为几大基本事件,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美国兴起的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和公共卫生改革(Public Health Reform)等。.

新!!: 已開發國家和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列表 · 查看更多 »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英文:Eating disorder),又称摄食障碍,是一種精神病,它指的是會影響當事人的生理與心理的異常進食習慣。進食障礙包括短時間大量進食的「狂食症」;吃得太少導致體重偏輕的「厭食症」;大量進食後再想辦法吐出來的暴食症;會去吃非食物物品的「異食癖」,以及會將食物吐出再食入的反芻症候群。肥胖症本身並不是一種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的成因並不明朗,遺傳與環境因子都可能有影響。患者所處文化對纖瘦體態的追求也可能會催生進食障礙,舉例而言,有約12%的舞者患有此症。性虐待的受害者也比較容易患有進食障礙。異食癖與反芻疾候群則較常在智能障礙患者上看到。在同一時間,一個人只會被診斷出一種進食障礙。 治療對許多進食障礙都有可能有效,方式包含諮商、適切的飲食,和對催吐行為的控制,偶爾也需要住院治療。藥物可以用來控制一些進食障礙的伴隨症狀。在發病五年後,大約70%的厭食症患者會康復,而狂食症患者也有50%會在五年後復原。暴食症患者的復原情形較不確定,估計在20%到60%之間。患有厭食症或狂食症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在 发达国家,每年有1.6%的女性及0.8%的男性患上暴食症。有0.4%的年輕女性會得到厭食症,另外1.3%則得到狂食症。在女性的一 生中,得到厭食症的機會是4%,狂食症與暴食症都是2%。厭食症與狂食症在女性身上較為常見,發病率約為男性的十倍,發病的時間點大多是在童 年晚期或是剛成年時。其他的進食障礙的發生率較不明朗。相對於已開發國家,发展中国家的進食障礙盛行率似乎較低。.

新!!: 已開發國家和进食障碍 · 查看更多 »

霍亂

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腸而導致的急性腹瀉疾病 -->。症狀可能相當輕微,也可能相當嚴重。典型症狀為連續數日嚴重水瀉。可能合併有嘔吐、肌肉抽搐的現象 。霍亂所導致的嚴重腹瀉可能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甚而導致眼窩凹陷、皮膚濕冷且缺乏彈性,以及手腳出現皺紋等。脫水可能導致皮膚發紺。一般是在接觸病原體後立即會 發病。 霍亂可由多種霍亂弧菌引起,各個菌種致病力不同 -->:一些菌種可致更為嚴重的病症。霍亂弧菌最主要通過被含該細菌的人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未經徹底烹飪的海鮮也是一個常見的傳播途徑 -->。霍亂弧菌僅對人類造成影響。感染霍亂的風險因子包括衛生條件不佳、飲用水不潔、以及貧困 -->。一些學者也表示海平面上升也可能會利於該病的傳播。至今仍為霍亂實驗室診斷的金標準,現市面有試紙條供霍亂快速檢測,但其準確性不佳。 預防霍亂的方法包括使用更有效的消毒方法與提供潔淨的用水。口服的霍亂疫苗約可有半年的免疫力 -->,更有能預防由大腸桿菌所導致的其他不同種腹瀉情況 -->。優先考慮的治療方法當屬,也就是用電解質來補充流失的體液。口服補充溶液是最常被使用的 ,針對幼童霍亂患者,會考慮補充鋅。在部分病例裡,有時會需要加入靜脈注射的治療,像是施打乳酸鈉林格注射液,而抗生素對患者也有些許助益 --> ,前提是要先一步進行測試,以了解哪種抗生素能有效的對抗霍亂弧菌。 霍亂估計影響全球三百萬至五百萬人並在2010年內造成58,00-130,000人死亡。儘管霍亂常被分類為瘟疫,但它在已開發國家是少見的 -->,儿童是最易被感染的人群。霍亂可能以流行病或地區流行病出現。持續增加霍亂風險的區域包含非洲與東南亞 -->,雖然被感染後的死亡風險通常小於5%,但對沒有渠道接受治療的族群,死亡率可能高達50%。關於霍亂的歷史描述最早於西元前五世紀在梵語被發現。由約翰‧斯諾醫師在1849到1854年間對霍亂的研究成就了流行病學領域很顯著的進步。.

新!!: 已開發國家和霍亂 · 查看更多 »

霍查主义

霍查主义(Hoxhaizmi;Hoxhaism),又称恩维尔主义(Enverizmi),是以原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的名字命名的政治理论体系。 1970年代,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意识形态分歧。霍查强烈反对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认为该理论是“阶级斗争熄灭论”。霍查还认为毛泽东同美国改善关系的做法是投靠美国,反对苏联,联合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是机会主义行为。霍查还不点名批评毛泽东在安哥拉内战中向美国、南非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提供军事援助以及“勾结”铁托、蒙博托、皮诺切特、佛朗哥等人的做法,认为“自称‘世界人民的红太阳’的人,却极其无耻地背叛了世界人民,这充分暴露出了其企图做所谓‘第三世界’霸主的赤裸裸的修正主义反动本质”。 毛泽东死后,中阿两党矛盾逐渐公开化,国际反修正主义运动分裂。1978年,霍查公开发表理论著作《帝国主义与革命》,猛烈批判各种“修正主义”,尤其是毛主义,标志着霍查主义的形成。 霍查认为“毛泽东的思想绝不是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当时的苏联、中国、南斯拉夫是三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霍查还标榜1978年后的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霍查主义者自认为他们坚决保卫了斯大林的事业,真正继承了斯大林主义,猛烈抨击其它共产主义思潮(托洛茨基主义、铁托主义、赫鲁晓夫主义、毛主义、欧洲共产主义、卡斯特罗主义、格瓦拉主义)为“修正主义”。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曾经成功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毛派政党转向霍查派,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如巴西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马列)、厄瓜多尔马列主义共产党)。 在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权瓦解后,原来亲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派政党围绕着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继续活动,出版刊物《团结和斗争》。.

新!!: 已開發國家和霍查主义 · 查看更多 »

郊區

郊區(亦稱鄰近都市區域、市郊)是指城市外圍人口較多的區域。通常是商業區較少,而以住宅為主,或者還有相當程度農業活動但屬於都市行政轄區的地區。因此在都市圈和先進國家,有許多人口居住郊區但就業和日常活動空間主要在城市裡。 通常一個在城市的周邊、有一定程度的人口之自治區域,要被認定為是「郊區」的條件必須:具備商業、行政的基本服務、是連續區域(郊區的詳細定義,不同的都市計畫師有不同見解)。人口密度普通,但比都市中心周邊的住宅密集區域(內都市)要來得低(若因為政府或財團的計畫性開發,興建大規模的住宅,這時郊區的人口密度就會提高)。 郊區大多都是位在離城市較近的平坦地區。郊區出現以前,在歐洲、亞洲的許多國家,過去普遍都有許多居民在城牆(將主要的城市包圍起來)外圍居住,並且有密集商業活動的情形。在沒有建設城牆習慣的美國和日本,城市外圍一定區域內普遍也有集合居住和商業發展。 以往城市的傳統定義,在政治和經濟形態變化、人口增加的影響下,城市的界限已經漸漸模糊。此外由於鐵路、巴士、自有汽車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出現,讓人們能方便地從較遠的地區,前往人口和商業密集的都市中心工作(通勤),引此產生了「郊區」。.

新!!: 已開發國家和郊區 · 查看更多 »

胰腺癌

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是指胰臟細胞發生癌變而產生的腫瘤,這些腫瘤細胞具有侵犯其他組織的能力。胰臟的癌症可分為許多類型,最常見的是胰臟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佔了85%,因此胰臟癌一詞有時也用來直接指稱胰臟腺癌,這些發源於胰臟製造消化酶的部位;該部位也可能發生其他幾種通稱為非腺癌(non-adenocarcinomas)的癌症。另外1-2%的病例為來自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這類癌症的侵襲性通常沒有胰臟腺癌強。 胰臟癌最常見的症狀和徵象包括黄疸、腹痛或背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淺色糞便、茶色尿和食慾不振。疾病的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且這些症狀通常不具特異性,因此發現胰臟癌時常常已經進展到癌症晚期,癌細胞已經遠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胰臟癌很少發生在40歲以下的病人,半數以上的患者超過70歲。胰臟癌的風險因子包括吸菸、肥胖、糖尿病和特定的罕見基因。 約20%的胰臟癌和抽菸有關, 5–10%則和遺傳因素有關。胰臟癌的診斷常結合醫學影像(超音波和電腦斷層)、血液檢驗和組織切片等技術。癌症分期則分為最早的第I期到最嚴重的第IV期。目前尚無合適的方法能針對群眾胰臟癌。 非吸煙者和少吃紅肉或加工肉品的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低。吸菸者在戒菸後罹癌的機率會降低,戒菸20年後風險甚至能降到與一般人無異。胰臟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和缓医疗或結合上述數種療法,療法的選擇和癌症的分期有關。手術是唯一能治癒胰臟腺癌的方法,針對無法治癒的患者,手術則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患者有時也會需要控制疼痛和促進消化的藥物,即便是接受積極治療的病人,也建議在疾病早期就實施緩和療護。 2015年,胰臟癌在全球已造成約411,600人死亡,為英國第五大死因,美國第四大死因。胰臟癌於已開發國家較常見,佔了2012年新病例的70%。胰臟腺癌的預後通常很差,一年存活率和五年存活率分別僅有25%和5% See p. 4 for incidence estimates, and p. 19 for survival percentages.

新!!: 已開發國家和胰腺癌 · 查看更多 »

都市传说列表

本列表介绍都市传说。.

新!!: 已開發國家和都市传说列表 · 查看更多 »

郵政博物館

郵政博物館(英語:Postal Museum),簡稱郵博館,是中華郵政於1965年12月1日成立的博物館,並於1966年3月20日(即「中華郵政70週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創始的郵政博物館,是利用交通部郵政總局在當時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舊辦公房舍略作改動而成;但由於地處偏僻,展館過於狹小,且計畫有道路貫穿其中,故不能擴建。但為配合文化建設及郵政事業發展需要,遂在臺北市南海學園附近興建1座樓高10層的大廈作為新展館,並於1984年10月10日落成啟用。.

新!!: 已開發國家和郵政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尔·卡拉姆

阿卜杜尔·卡拉姆(अवुल पकिर जैनुलाअबदीन अब्दुल कलाम,羅馬轉寫:Avul Pakir Jainulabdeen Abdul Kalam Maraikkayar,泰米爾語:அவுல் பகிர் ஜைனுலாப்தீன் அப்துல் கலாம்,),被譽為印度“导弹之父”,第11任印度总统。.

新!!: 已開發國家和阿卜杜尔·卡拉姆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已開發國家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新!!: 已開發國家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资源

资源是指任何一种有形或者无形、可利用性有限的物体,或者是任何有助于维持生计的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商业上或者甚至出于道德规范方面的因素会要求通过资源管理来实现资源分配。.

新!!: 已開發國家和资源 · 查看更多 »

资本主义

資本主義(capitalism),亦稱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一詞也被許多人用在形容歷史上不同的人、時、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以外,也有福利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等打著資本主義稱號的經濟模式。在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反對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強調財產權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則主張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氣循環的負面作用。絕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家都將私人產權視為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對於資本主義下的僱傭關係、經濟權力、階級、以及歷史發展等則有不同看法。市場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財產的法規,則是政治和政策上爭論的主要議題。现在大多數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在這種體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計畫政策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Stilwell, Frank.

新!!: 已開發國家和资本主义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經濟

葡萄牙经济是歐盟成員國經濟之一部份,雖為發達國家的一員,但其发展水平仅處中下游。 其農業所佔比重較高,工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1983年葡萄牙外債曾高达136亿美元,通货膨胀率達25%,失业率逾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西欧居末位。但自1986年葡加入欧共体后,得到大量撥款,國民收入才有所增加。1986-90年,经济每年平均增长4.7%。不過到1995-96年,经济增长率僅2.2%。.

新!!: 已開發國家和葡萄牙經濟 · 查看更多 »

蒙特利尔议定书

《蒙特婁議定書》,全名為《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是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承續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大原則,於1987年9月16日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簽署的環境保護議定書。該議定書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新!!: 已開發國家和蒙特利尔议定书 · 查看更多 »

股價指數

股價指數(或稱股市指數、股票指數)包含多種股票,是反映市场上組成股票價值的一個數據。它通常被用於展現組成股票的共通特性,例如在同一個证券交易所交易,屬於同一個产业,或有相同的市值。許多指數是由報章或財經期刊編製作為投資組合(例如共同基金)績效評估的基準點。.

新!!: 已開發國家和股價指數 · 查看更多 »

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指體脂肪累積過多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身體狀態,可能導致壽命減短及各種健康問題。肥胖的標準常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即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西方人認為BMI大於 即為肥胖,介於25到間則為過重;一些东亚国家採用更严格的标准,例如台灣行政院衛生署(今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4月公布台灣成人的BMI≧27 即為肥胖,24≦BMI<27 則為過重。但幼兒並不適合用成人的BMI標準來評量。 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某些癌症、退化性關節炎及其他疾病的發生機會。而造成肥胖的主因常包括熱量攝取過多、欠缺運動及體質問題等,其他如基因缺陷、內分泌異常、藥物影響及精神疾病也可能造成肥胖。有種說法認為「肥胖的人由於代謝慢,因此即使吃得不多也會越來越胖」,但目前的科學證據傾向不支持此種論點,因為肥胖的人必須花更多能量維持較重的體重,所以他們的代謝率反而高於常人。 肥胖的主要治療方式有飲食計畫和運動。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必須避免高熱量(高油高糖)食物並增加高纖食物,若良好的飲食控制無法有效減重,則可以考慮搭配來減低食慾和抑制脂肪吸收。如果飲食、運動、甚至搭配藥物都不見效,用來減少胃容積的胃內水球置放術可能會有幫助,以手術來減少胃容積或腸道長度也能直接降低食量並減少營養素的吸收。 肥胖是一種很常見的,也是21世紀最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目前成人與兒童的肥胖盛行率都在上升,且女性較男性更常發生。2014年,全球有6億名成人(13%)和4200萬名五歲以下的孩童有肥胖問題。歷史上,常視肥胖為財富與多產的象徵,部分國家現今仍保有這樣的看法;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尤其是西方國家),肥胖已經受到汙名化。2013年,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新!!: 已開發國家和肥胖症 · 查看更多 »

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發熱及呼吸困難。症狀可能由輕微到嚴重不一。特別高齡的長者或新生兒可能會出現不典型的症狀。通常在治療開始後三天會逐漸好轉;然而,患者在未來一個月以上可能會感到疲倦。 肺炎通常是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的,偶爾會由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另外藥品影響或者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造成肺炎。危險因子包括諸如囊腫性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部疾病,以及氣喘、糖尿病、心臟衰竭、具吸菸史,還有使咳嗽能力貧弱的中風、免疫抑制。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理學檢查來判斷 -->。、血液測試,痰液都能幫助確認診斷。這個疾病可以依照感染的地點分類為社區、醫院、或醫護相關的肺炎。 疫苗可用於防止特定種類的肺炎 -->,其他預防包含多洗手和禁菸。治療方式則取決於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抗生素可用於治療細菌造成的肺炎 ,如果病人病情嚴重,通常會住院治療。當病人氧氣含量低時,會用。 全球每年約有4.5億人(全球人口的7%)罹患肺炎,每年約400萬人因此死亡。肺炎被十九世紀時的醫生視為「死亡統帥」。在二十世紀,抗體和疫苗的發明使存活率得以改善。然而,開發中國家居民、年老、年幼與慢性疾病患者,肺炎依然高居主要死因之一。由於肺炎經常縮短垂死之人的煎熬,因此被稱為「老人之友」。.

新!!: 已開發國家和肺炎 · 查看更多 »

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简称polio),俗称小兒麻痺症(中文名稱譯自日語「小児麻痺」;后者则译自英语infantile paralysis),又譯急性灰白髓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 -->引起,可感染人類之病症。大約有90%到95%的感染並。剩下5%到10%有發燒、頭痛、嘔吐、腹瀉、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輕微症狀。這些有症狀的患者往往在一到兩周內就會完全復原。只有約0.5%的患者會發生而導致。疾病的進程可能只是數小時,也可能需要數天。肌力變弱的狀況往往發生在下肢,很少發生在頭部、頸部、橫膈膜的肌肉 -->。大多數的人可以自行復原,但少數的人會造成終生殘疾 -->。感染此病毒造成肌力變弱的患者中,有2%到5%的幼年患者與15%到30%成年患者會導致死亡。從中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會很長一段時間都有如同感染時期一樣的肌力不足。该病不仅感染小儿,成年人也会感染發病落下残疾,美国化学家四乙基铅与氟利昂的发明人托马斯·米基利等。 脊髓灰質炎病毒通常經糞口傳播。也有可能經由被糞便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染,經由唾液傳染是較為少見的狀況。感染病毒的患者,即便已經毫無症狀達六周 -->,還是有可能具有散播疾病的能力。藉由在患者的糞便之中找到病毒,或是在血液中找到相對應的抗體,可以用來作為小兒痲痹症的診斷依據。 脊髓灰質炎是可以藉著脊髓灰質炎疫苗來預防感染的,有糖丸与注射型。但為了讓疫苗達到效用,必須連續注射多劑才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議旅客還有居住在脊髓灰質炎病毒依然猖獗的國家之居民,應追加注射脊髓灰質炎疫苗 。一旦感染後,目前尚無特效藥或療法 。脊髓灰質炎的感染人數,已從1988年的35萬例,降至2013年的416例 。在2014年,此疾病只在阿富汗、奈及利亞與巴基斯坦間傳播。 脊髓灰質炎已存在有千年之久,在古代的藝術品中,處處可見對此病症的描寫 。在1789年,英國醫師首先對脊髓灰質炎提出完整的臨床描述 ,接著再1908年,奧地利裔醫師蘭德施泰納是第一個確定脊髓灰質炎病毒的人。大規模的疾病爆發始於19世紀末的歐洲與美國 。20世紀,小兒痲痺症更接著成為疫區中最讓人擔憂的 。1950年代,美國病毒學家乔纳斯·索尔克製作出世上第一劑小兒痲痺疫苗 。期盼藉由疫苗的施打和早期發現,使我們最終可於2018年將這個疾病自世界上根除。在2013年,卻在敘利亞發現幾例新個案,且2014年五月,世界衛生組織因為小兒痲痺症在亞洲、非洲以及中東的疫情爆發所以發佈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到今天為止,在其他動物上並未發現感染小兒痲痺症的情形。.

新!!: 已開發國家和脊髓灰質炎 · 查看更多 »

脊柱裂

脊柱裂(Spina bifida)為一種。乃描述一種及神經管未順利閉合先天性障碍 -->。主要可分為三類:隱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脊髓膜膨出(meningocele),以及脊髓脊髓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等三類。最常發生的位置發生於下背部,但也有少數病例發生於頸部及中背部。隱性脊柱裂通常只有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症狀包含椎間局部有毛、凹窩、暗斑,或腫脹 -->。脊髓膜膨出造成的問題不大,椎間可能會出現含液體的囊狀構造。脊髓脊髓膜膨出又稱為開放性脊柱裂(open spina bifida),為最嚴重的一型 -->。常見症狀包含走路障礙,膀胱或腸道控制、腦水腫、骨髓栓系綜合徵,以及乳膠過敏。認知障礙則較為罕見 造成原因可能包含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若父母其中有一人,或已有一子罹有脊柱裂,則有4%的機率另一子也會得到該疾病。妊娠期間攝取葉酸量不足可能在造成脊柱裂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他風險因子還包含母親服用某些抗癲癇藥物、肥胖,以及糖尿病控制不佳等等。分娩前後都有機會可以診斷該疾病 -->。出生前的篩檢包含羊膜穿刺及超音波,若羊水中含有高含量的α-胎兒蛋白 (AFP),則脊柱裂的機會越高 -->。超音波檢測也有機會發現脊柱裂。出生後可用影像學來確認診斷。 大多數脊柱裂可藉由母體妊娠期間充分攝取葉酸來避免,研究證實在麵粉中添加葉酸對大多數婦女有效。開放性脊柱裂則能在出生後動手術來治療 -->。若發生腦水腫則建議進行引流,骨髓栓系綜合徵則可藉由手術修補 -->。若產生動作障礙可以訂製拐杖及輪椅等輔具改善生活品質 -->,另外也可能會需要导尿。 約5%的人有隱性脊柱裂,其他型則隨區域而異,占出生率萬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不等。已開發國家平均約為萬分之四,跟美國差不多。印度則約每1000名出生孩童中占1.9。族群也可能有所影響,如高加索人的風險較高,但這可能也與環境因子相關。.

新!!: 已開發國家和脊柱裂 · 查看更多 »

鄭周永

鄭周永(정주영,),字峨山(아산),韩国企业家,现代集团创始人和首任会长,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第13-17届会长(1977年2月至1987年2月),199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亚洲商业六巨子之一,1999年入選美国《商业周刊》“举世瞩目的企业家”。郑周永被誉为韩国的财界总统,並有“在韩国现代史的每个重要关头都留下足迹的时代巨人”之稱。在韩国有个玩笑说,可能有人不知道总统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郑周永。 郑周永出生于朝鲜贫苦的农民家庭,白手起家,早年曾经营过米店和汽车修理铺。朝鲜光复后,他以汽车修理和建筑业起家,后进入汽车制造、造船、电子等领域。在朴正熙执政期间,他所创建的现代集团迅速发展成为韩国最大的财阀之一。20世纪80年代,现代集团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名列前100名。1997年,郑周永的净资产60亿美元,是亚洲10大富翁,世界30大富翁之一。 郑周永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申办促进委员会的会长。在当时韩国内外都极不看好汉城的情况下,郑周永带领韩国申办队,击败了众人所看好的日本名古屋,夺得奥运会承办权,为汉城成功申办1988年奥运会立下汗马功劳。他同时也是位“民间外交家”,是第一位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的韩国企业家,为韩国与苏联和中国建立外交和经贸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为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郑周永通过峨山财团来支持公益事业。据估计在其职业生涯中,他一共捐献了10亿多美元用于慈善事业。1997年《福布斯》杂志的一份调查表明,郑周永是仅次于(12亿美元)和乔治·索罗斯(11亿美元)的第三大慈善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鄭周永 · 查看更多 »

醫療旅遊

醫療旅遊是指藉由旅遊到國外医疗救治的活动,在過去进行医疗旅游的人大多從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但是,现在也有前往低治疗价格国家进行医疗旅游的现象。原因可能是他們尋求的醫療在本國家不适用或违反法律规定,或者醫療費用太高。.

新!!: 已開發國家和醫療旅遊 · 查看更多 »

醫藥分家

醫藥分業(家)是指開立處方跟調劑藥物分離的一種制度。 醫藥分業在西方的起源約可追溯到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相傳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征回程時腸胃不適,其御用醫師為其治療時不慎用藥過量,導致亞歷山大大帝中毒身亡,而衍生出保護人合理使用藥物的制度,讓學有專精的藥師可以作為病人健康的最後把關者。 現時在不少已發展國家(例如:北美洲),醫生與藥師由不同的監管機構規管。通常這些地區都規定:只有藥師可以為公眾提供預定的藥品,而藥師不可跟醫生形成業務夥伴關係、或為醫生提供回扣。然而,美國醫學協會的道德守則規定:醫師可免除他們的辦公室內,只要沒有病人受到剝削,又或病人有權利向醫生索取一份書面處方,以便他們可以到其他地方購藥,醫生亦可以按需要而為病人開藥;而事實上,這批為自己病人開藥的醫生,佔美國醫生約7~10%。 醫藥分業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提高公眾衛生透明度的方法,亦為不少步入已發展的國家(例如:大韓民國)所採納。他們認為,病人可透過向藥師查詢替代藥物而減低藥物開支;但亦有評論指出,醫藥分業會讓藥師受到大藥廠控制,使他們開出更多較昂貴的藥物。.

新!!: 已開發國家和醫藥分家 · 查看更多 »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指國與國之間免關稅的貨物及服務流通,與貿易保護主義相反;自由貿易也是全球化的主體。自由貿易在經濟學上的概念包括免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例如--配額等的國際貿易及服務;勞工及資金在國與國之間的自由流動;無保護本國當地企業,產品及生產因素等的法例、政策、補貼及稅項等;無政府對產權的特別保障等。 自由貿易被認為是現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可能引致大型跨國企業、資本及財團壟斷市場經濟,因此擴大貧富差距,並導致本地的勞動階級失業。.

新!!: 已開發國家和自由貿易 · 查看更多 »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亦稱天然資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物產。一般来说假如获取这个物產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的话,那么这个物產是一种自然资源。采矿、采油、渔业和林业因此一般被看作获取自然资源的工业,而农业则不是。自然资源是成为物產的自然财富。 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一般来说活的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比如鱼、咖啡、森林等),假如它们不被过度开采耗尽的话,它们的再生速度可以与开采速度相当。非生物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壤、水、大气、潮汐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 一般来说矿物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耗尽后将来在这里就无法再开采了。 自然资源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終將耗竭的非再生能源,例如油和煤;第二類是可繁殖再生的再生能源,例如水和魚類;第三類是不會耗竭的非消耗性能源,例如美好風景,觀者能從中獲益,而其所有者則獲得觀光收入。 开采和提炼自然资源是获取自然资源的两个重要步骤。不过两者之间在工艺上可能有有很大差别。 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往往决定它的国家财富和它在世界经济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它的政治影响。发达国家的国家财富往往不依靠它的自然资源,而依靠它的基础建设资本。但对这些国家来说,可以廉价地获得自然资源是它们的国家经济必不可少的前提。 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耗尽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始注意可持续发展。有人认为自然资源的耗尽是社会动乱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的主要原因。.

新!!: 已開發國家和自然资源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已開發國家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已開發國家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

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greement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on Economic Cooperation,ANZTEC),簡稱臺紐經濟合作協定。是中華民國與紐西蘭兩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以會員身份締結的一個自由貿易協定。2013年7月10日於紐西蘭首都威靈頓正式完成簽署,同年10月29日經立法院通過生效。 協定共計25章,包括貨品貿易、原產地規則、關務程序與合作、跨境服務貿易、投資、政府採購、爭端解決、技術性貿易障礙、衛生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智慧財產權、體制性安排及一般共通議題(前言、總則、定義、一般例外、透明化),以及勞工、環境、原住民、影視共同製作等合作議題。 此為台灣首次與非邦交國和已開發國家簽署經貿協定,為重大突破。也象徵台灣朝向融入區域整合、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政策目標,跨出重要的一步。.

新!!: 已開發國家和臺紐經濟合作協定 · 查看更多 »

金泳三

金泳三(;),号巨山,韩国民主运动领袖,第14任韩国总统,是韩国民主化后的首位文人总统。有媒体称他是“韩国反腐教父”。 金泳三1927年出生于今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市,毕业于首尔大学哲学系,1954年当选为韩国第三届国会议员,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他曾先后九次当选国会议员,在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执政时期长期从事推动韩国民主化改革运动,并成为韩国民主运动的领袖。1992年12月,金泳三凭借与卢泰愚执政的民正党和金钟泌的新民主共和党三党合并当选韩国第14任总统,成为韩国民主化后的首位文人总统。 金泳三执政期间致力于消除腐败,推行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和金融实名制,将全斗焕和卢泰愚两位前总统推上了法庭。通过肃军运动,他清除了韩国军队的秘密组织一心会,结束了韩国40余年来军人执政、干预政治的局面。1992至1996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6倍,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由1992年的6740美元提高到10600美元。1996年,韩国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金泳三奉行世界化、多边化、多元化、地区合作、面向未来的“新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大大提高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在他执政期间,韩国在加入联合国仅4年后就在联合国大会上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并成功申办第三届亚欧首脑会议。此外,金泳三还很好地处理了第一次朝核危机,避免了一场美朝战争。在其执政后期,由于韩宝丑闻和次子被捕入狱等事件,加上1997年未能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使他的施政毁誉参半。 金泳三的座右铭是“大道无门”。金泳三与金大中和金钟泌在韩国政坛被称为“三金”,他们共同活跃在政坛的时期被称为“”。.

新!!: 已開發國家和金泳三 · 查看更多 »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P., 縮寫為 LTCM)是一個投機性避險基金,專門從事利用高槓桿的絕對報酬交易策略(例如固定收益套利、統計套利和配對交易等),總部設置於美國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該公司的避險基金,長期資產投資組合(Long-Term Capital Portfolio L.P.),在90年代晚期遭逢失敗,在美國聯準會的監督之下接受其他金融機構的援助。 LTCM是由所羅門兄弟的前副董事長暨債券交易部主管約翰.梅韋瑟(John Meriwether)於1994年成立,董事會成員包括了因制定選擇權定價公式,而在199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麥倫·休斯和罗伯特·C·默顿。LTCM在成立第一年就獲得了年化報酬率超過40%的巨大成功,然而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後,卻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造成了46億美元的巨大虧損,不得不請求美國聯準會的財政介入。不久之後,該基金在2000年初倒閉。.

新!!: 已開發國家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 查看更多 »

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又譯細螺旋體症)簡稱鉤體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由類細菌引起的感染。患者可能無症狀或表現輕度頭痛、肌肉疼痛、發熱到嚴重的或腦膜炎。如果此感染造成黃疸、腎衰竭或出血,此時疾病又稱為威爾氏病(Weil's disease)。如果造成肺部大量出血則稱作嚴重肺出血症候群。鉤端螺旋體病在1886年的德國由威爾氏發現。該病于中國大陸有廣泛分佈。.

新!!: 已開發國家和鉤端螺旋體病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已開發國家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0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已開發國家和英國2010年9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國籍法

英國國籍法是英國有關公民身份及其他類別英國國籍的法律。作為一個昔日殖民地遍佈全球的帝國,其漫長的歷史有不少遺留下來的問題,所以英國的國籍法十分複雜。.

新!!: 已開發國家和英國國籍法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已開發國家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零售

零售是商品供應鏈的最後一站,上游的所有供應商都是為商品増值的參與者,而零售顧客是消費者。在早期人類歷史中的傳統市場(集市),零售商也是商品的生產者,例如工藝飾物、衣服、農業產品銷售。.

新!!: 已開發國家和零售 · 查看更多 »

電台廣播

電台廣播(Radio broadcasting),又稱無線電廣播、聲音廣播或收音機廣播,是以無線電波單向傳遞聲音資訊的方式,一般是以高頻廣播。電台發送廣播頻率後,聽眾透過收音機來接收。依使用的技術不同,電台廣播可分為調幅廣播(AM)和調頻廣播(FM)。不同的電台廣播使用不同的的頻率範圍。大部分電台使用FM廣播,部分小規模電台則採用AM廣播。除大氣電波外,部分則透過有線網絡、人造衛星()和互聯網廣播。.

新!!: 已開發國家和電台廣播 · 查看更多 »

雄鹰经济体

---- 雄鹰经济体(EAGLEs),完整原文为「Emerging and Growth-Leading Economies」,直译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是BBVA(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在2010年底创造并提出的一个关于新兴市场分组概念的缩写,定义包括了所有在下一个十年间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预计超过G6国家(G7国家除美国之外)同期贡献平均水平的新兴经济体。 EAGLEs是一个动态和灵活的经济概念,其成员的组合随着时间的迁移会发生改变,这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相对于发达国家在未来经济发展表现的预测更新。根据2012年最新的预测结果,总共有9个经济体脱颖而出,按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韩国、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台湾。.

新!!: 已開發國家和雄鹰经济体 · 查看更多 »

老年

老年(old age),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一段时间。.

新!!: 已開發國家和老年 · 查看更多 »

透明国际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是一個監察貪污腐败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從1995年起,透明國際制定和每年公佈清廉指數,提供一個可供比較的國際貪污狀況列表。透明国际也有跟一些政府合作打擊腐败。透明國際总部位於德国柏林,並在大约70个国家有分支机构。 國際透明組織於2017年將美國除名。.

新!!: 已開發國家和透明国际 · 查看更多 »

适用技术

适用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是一个意识形态的运动,原来被称为中间技术。适用技术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微妙定义,但是它们基本上都指一些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的、高能效的、环境友好的、本地控制的技术。定语“中间的”表示,在不考虑社会政治因素的情况下,相对于最先进的技术来说,这类技术在技术方面是比较低级的,但是又比传统的技术多了一些现代化的因素。 资本密集型技术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中,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困境。而适用技术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避免资本密集型技术的替代方案之一,有时就被宣传为“以人为本”的典型。对于第三世界的这些国家来说,“适用的”技术能够解决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避免依赖西方发展模式的科学技术。.

新!!: 已開發國家和适用技术 · 查看更多 »

退休

退休,指结束职业劳动,主要是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社会人群的普遍化退休是工业化的产物。中文中,相同意义的词语是离休。类似的词语是退伍、退役、引退。.

新!!: 已開發國家和退休 · 查看更多 »

ITunes Store

iTunes Store是一個以專屬軟體為界面的數位媒體網路商店,由蘋果公司負責營運。在2003年4月28日以iTunes Music Store之名開幕,接著在2008年4月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音樂銷售商,之後更在2010年2月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音樂商店。商店內現提供超過2,800萬種音樂、影片和應用程式(apps)。iTunes Store在2011年第一季的營收達到近14億美元;至2011年10月4日為止,已有超過160億首歌曲從iTunes Store中銷售出去。 雖然大部分的下載項目最早都有包含由FairPlay進行限制的使用範圍,但iTunes Store隨後在大多數的國家改為銷售無數位版權保護的音樂檔案,並以iTunes Plus作為行銷名稱。在2009年1月6日,蘋果宣佈已移除美國商店內八成音樂檔案的數位內容權利管理限制(DRM)。iTunes Plus的全面化推廣於2009年4月7日在美國商店完成,伴隨著推出三段式的定價系統;然而,電視節目、許多書籍和電影依然受到FairPlay的保護。至2012年5月止,已有超過3.15億個行動裝置使用iTunes Store,包括iPod、iPhone和iPad。.

新!!: 已開發國家和ITunes Store · 查看更多 »

Β-甲氨基-L-丙氨酸

β-甲氨基-L-丙氨酸(英文β-methylamino L-alanine,簡稱BMAA),是一種神經毒素,能在蘇鐵科植物種子中找到。這一種非蛋白胺基酸,與非必要胺基酸丙氨酸(alanine)十分相似,是由念珠藻屬的藍藻產生,而這些藍藻大都生長於植物的根部。.

新!!: 已開發國家和Β-甲氨基-L-丙氨酸 · 查看更多 »

REN21

REN21, 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公司作为全球性的政策网络,为国际领导提供可再生能源平台。致力于在发展中及工业化国家经济体系中为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1世纪可再生能源网络公司作为全球性的政策网络,为国际领导提供新能源平台。致力于在发展中及工业化经济体系中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1世纪可再生能源网络公司面向许多机构,连接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工业协会、及其他合伙或创始人等。 21世纪可再生能源网络公司联合能源、发展、环境领域,为2004德国波恩可再生能源大会参会的特殊可再生能源界加强影响力。21 世纪可再生能源网络公司是一个全球性的政策网络,旨在通过共享观点、鼓励采取各种方式的行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REN21已经制作了大量国际公认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报告。自2005年以来,REN21每年发表《可再生能源全球现状报告》,是由马天瑞(Eric Martinot)和珍妮特·萨温(Janet Sawin)为主要作者。.

新!!: 已開發國家和REN21 · 查看更多 »

X-Seed 4000塔

X-Seed 4000塔是人类有史以来计划建造的最高的建筑物。它共有800层,高达4000米(13123英尺),底部直径达6000米。这座由日本大成建筑公司设计的山体形建筑物将可能坐落在东京 ,可容纳500,000到1,000,000人居住。这座蕴涵着未来环境保护主义的建筑物将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巨塔的电力将来自于太阳能,并且能根据外部天气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室内的灯光亮度、气温和气压。由于X-Seed 4000占地面积巨大,再加上东京地皮资源的紧缺和地价的高企,因此它极有可能被建在海上。如果这座建筑物建成,那么它的高度将超过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12388英尺)。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座“人造山”,X-Seed 4000塔预计将会耗资数千亿美元,相当于不少经济发达国家全年的财政预算。.

新!!: 已開發國家和X-Seed 4000塔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已開發國家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李國士

李國士,CBE(Edward Hewitt Nichols,),英國殖民地漁農官員,1965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香港漁農處處長,1976年10月至1980年1月兼任立法局官守議員,是香港郊野公園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李國士早年先後畢業於達拉謨大學英皇學院、劍橋大學皇后學院和帝國熱帶農業學院。在大學主修農業的他在1947年加入殖民地部,獲遣派到西非塞拉里昂的殖民地政府出任農業主任,其後於1954年和1957年分別升任高級農業主任和首席農業主任。他在當地主要從事大米種植研究,早年也曾經參與由英國廣播公司製作、大衛·艾登布祿擔任主持、名為《動物園探奇》的西非野生動物電視紀錄特輯。 1959年,李國士調到香港出任農林漁業管理處助理處長,1965年12月接替姬達出任漁農處處長。任內,香港的漁農業日益受到城市化等不利條件所帶來的壓力;有見及此,他提出以「慎密」政策支援本土漁農業,並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和對漁農業提供資助,使到漁業、蔬菜種植業和禽畜養殖業的生產量得以維持。面對香港人對鮮魚的龐大需求,他鼓勵和支援香港漁民到南中國海拓展漁場和開發中層漁類,且推動以機動漁船取代傳統的風帆漁船,從而提升漁業的運作水平。終李國士一任,香港的漁農生產總值由1965年約2億港元躍增至1980年的11億港元,仍然能夠維持有限度的糧食自給。 本身熱愛大自然的李國士早在20世紀七十年代初已經呼籲香港社會大眾正視自然保育的重要性,警告港人不應「只顧目前和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略將來受到歷史的批判」。隨著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在1971年上任後積極研究設立郊野公園,香港政府於1976年正式制定《郊野公園條例》,並由李國士出任郊野公園管理局首任總監和郊野公園委員會首任主席。短短四年間,漁農處在李國士的指導下在全港劃定21個郊野公園,佔全港總面積約40%的土地。他還負責為郊野公園提供各類的配套設施,為早期郊野公園的運作奠下基礎。英廷更於1980年向他頒授CBE勳銜,以肯定他多年來在推動香港漁農業和發展郊野公園方面的表現。.

新!!: 已開發國家和李國士 · 查看更多 »

李氏力場

李氏力場(英語:Li's Field/Li's Force Field),或稱「熱帶氣旋屏蔽系統」,是一個廣泛於香港流傳的惡搞文化。 有香港市民不滿熱帶氣旋吹襲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下簡稱「天文台」)沒有發出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下簡稱「懸掛風球」或「發出信號」),致大批市民在暴風下仍不能停工、停課,並質疑天文台和以香港退休首富李嘉誠為首的商界官商勾結,或受制於商界壓力,就罔顧市民安全,無論風勢如何強烈,最高也只發三號信號,以免股市停市和大多數行業停工而使商界利潤減少,因而作出譏諷的惡搞。後來演變為譏諷李嘉誠設立了能阻擋、甚至控制熱帶氣旋的移動路徑及速度的「李氏力場」,避免因停工、停市而招致「經濟損失」。.

新!!: 已開發國家和李氏力場 · 查看更多 »

槍械暴力

槍械暴力字面上指使用槍械威脅、施以暴力或造成傷害。「槍械暴力」一詞也泛用於槍枝政策辯論的背景以用來描述槍枝濫用所造成的傷害。槍械暴力可大致定義為利用火器進行暴力及犯罪的事實;該定義可或不可包括歸類為自衛、執法行動或安全合法使用火器作為運動、打獵及打靶等的舉動。槍械暴力包括兩種蓄意犯罪:兇殺(儘管並非所有兇殺案都自動被視為犯罪)和以致命武器攻擊及來自火器的不當使用造成的非蓄意傷害或死亡,這種情況在未成年人居多。定義上深一層的混亂往往是在槍械「暴力」上整個統計將涉及自我蓄意造成的槍傷數據(包括自殺及企圖自殺)故意包括在內所造成的。 「槍械暴力」一詞曾被評為有傳達政策的傾向,因為該詞將罪犯在暴力攻擊中扮演的角色模糊化,反而強調他選擇哪種工具;照這種用法,若在討論汽機車撞人兇殺案時,也可使用「汽機車暴力」一詞,故是不合理的。對比之下,「槍械犯罪」一語一直為槍械管制與擁槍權政策主張人士兩者長年下來沿用,不過強調不同面相:前者強調透過頒布並堅持合理的法令來達成降低槍械暴力的目標,而後者則透過從重量刑或者其他方法支持掃除罪犯的需求。 槍械暴力在整個世界的水平差別很大,在南非和哥倫比亞發生率非常高,而泰國、瓜地馬拉及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發生率則屬高。新加坡、智利、新西蘭和其他許多國家槍支暴力水平低。美國在已開發國家之中有著最高的發生率,這得歸因於美國相較其他已開發國家較為鬆散的槍械管制法規之故。.

新!!: 已開發國家和槍械暴力 · 查看更多 »

樂天世界塔

樂天世界大廈(롯데월드 타워)官方正式名稱為樂天世界大廈。是一座位於大韓民國首爾特別市的摩天大樓,位在樂天世界附近,鄰近地鐵站為蠶室站,有首爾地鐵2號線與首爾地鐵8號線經過。該樓為一123層樓、556公尺的大廈。該塔設計為次世代樂天世界,該大樓已超越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成為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摩天大樓,以及超越柳京飯店成為朝鮮半島上最高的摩天大樓,並提供世界第三高的觀景台(僅次於位於中國上海的上海中心及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廈已於2016年12月落成。 在經過十三年的設計與規劃後http://world.kbs.co.kr/english/news/news_Dm_detail.htm?No.

新!!: 已開發國家和樂天世界塔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已開發國家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歐洲睦鄰政策

歐洲睦鄰政策(英語: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是歐盟的外交手段,尋求將歐盟以東及以南的國家與歐盟結合。這些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包括那些尋求加入歐盟或尋求與歐盟經濟更緊密結合的國家。 歐洲睦鄰國只要符合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和其他正面改革的嚴格條件,歐盟就會向他們提供經濟援助。這個過程由行動計劃所支撐,經布魯塞爾和目標國家雙方認可。歐洲睦鄰政策並不包括歐盟擴大議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裡的那些國家及歐洲西部的微型國家。 歐盟以協議來換取歐洲睦鄰國對政治、經濟、貿易及人權改革的承諾。歐洲睦鄰國可享有對歐盟市場(工業產品、農產品等)的免關稅待遇、財政及技術支援。.

新!!: 已開發國家和歐洲睦鄰政策 · 查看更多 »

死亡

死亡是相對於生命體存在(存活)的生命現象,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能够导致死亡的现象一般有:衰老、被捕食、营养不良、疾病、窒息、自杀、他杀、餓死、脱水以及意外事故還有死刑(如槍斃),或者受伤。绝大部分已知的生物都会不可避免的经历死亡。 在人类社会中,死亡這自然现象被宗教传统和哲学疑问关注了几千年。其中可能包含一种信念,即某种复活(相关于亚伯拉罕诸教)、转世(相关于印度诸教),或者意识永久消失,被称为「」(Oblivion,通常相关于无神论)。 人类死亡之后的纪念仪式可能包括各种丧礼或葬礼。人的遗体通常被称为尸体,一般会土葬或火化,但亦有多种其他的方法处理人的尸体。.

新!!: 已開發國家和死亡 · 查看更多 »

死產

死產,或稱為胎死腹中,通常定義是在懷孕20至28週或之後的胎兒死亡。描述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即死亡的現象。死產可能導致母親的內疚。死產和流產不同,流產是指早期妊娠失敗,胎兒出生後死亡。 導致死產的原因通常不明。可能的原因包含了如子癇前症等,以及分娩期併發症如胎盤或臍帶的問題、出生缺陷、瘧疾感染、母親健康狀況不佳。風險因子包含35歲以上產婦、吸菸、使用藥物、使用以及第一次懷孕。感覺沒有胎兒運動時可能被懷疑是死產。可通過超音波檢查而確認。 醫療系統改善可能可以預防全世界大多數死產。大約五成的死產在分娩期間發生,且在發展中國家比已發展國家更常見。依照懷孕時間長短治療方式有所不同,懷孕早期可以使用藥物讓死胎排出,之後可使用處理。經歷死產後的女性有更高風險再次發生;然而大多數之後的懷孕並沒有相似的問題。抑鬱、,和是已知的潛在影響。 2015年全球懷孕28週後約有260萬例死產(每45例出生約1例)。最常見發生於發展中的國家,特別是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以美國而言,每167個出生就有一個死胎。1950年以來,美國的死胎率下降了約2/3。 在台灣,死產之胎兒與20週之前的流產胎兒相同,並不具有人格權,適用法律為《優生保健法》,除了於媽媽手冊註記之外,通常不必開具死亡證明。 Category:產科學 Category:死亡 Category: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

新!!: 已開發國家和死產 · 查看更多 »

母乳哺育

母乳哺育(Breastfeeding),亦稱哺乳、授乳或母乳餵養,指的是女性以乳房餵食婴儿母乳的行為。婴儿有吮吸反射,因此可以吮吸乳房並吞嚥母乳,專家建議在出生後一小時即可哺餵母乳,之後可持續哺乳直到嬰兒自行斷奶為止。嬰兒出生前數周大約每二至三小時即需哺乳一次 -->,每次餵食約需十至十五分鐘。嬰兒逐漸長大後,餵食頻率可以調降。母親也能預先用擠乳器抽出母乳,之後再進行餵食。有些職業婦女的小孩是由其他人照顧,但由婦女提供母乳喂小孩。哺乳相較配方奶來說有許多好處。 假設大多數嬰兒皆採母乳哺育的方式育幼,估計可以避免約820,000名嬰兒於五歲前死亡。不論發展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哺乳均可減少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的機會,還能降低哮喘、食物過敏、乳糜泻、1型糖尿病,以及白血病的風險。哺乳也可能提升嬰兒的認知能力發展及減少成人後肥胖的機會。母乳哺育可能對部分母親造成壓力,在已開發國家,將母乳以奶瓶餵食,對嬰兒的成長並無影響。 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之後,除了餵母乳外,也可以加入適合小孩年齡的副食品,一直到二歲為止。美國小兒科協會建議在純母乳哺育的六個月後,在母親和小孩都有意願的情形下,可以再繼續餵母乳一年。 哺乳對母親的好處包含減少產後出血、加強子宫的產後收縮、減重,以及減少产后抑郁症的機會 -->。母乳哺育也能延遲月經和生育能力的回復,此現象稱為泌乳停經 -->。長期的好處包含減少乳癌、心血管疾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哺乳也能節省購買配方奶粉所花費的支出。 世界卫生组织等健康促進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前六個月完全僅給予母乳,避免給予其他副食品或飲品,但可以給予適量的维生素D。六個月以後可以給予一些副食品,但還是建議持續哺乳到至少1至2歲。全球僅有38%的嬰兒在出生後六個月僅食用母乳。在美國,有75%的母親一開始餵食母乳,但只有13%持續到六個月。不允許哺乳的狀況很罕見,例如說母親使用娛樂性藥物等等。哺乳期間使用菸、少量酒品、咖啡仍建議持續哺乳。.

新!!: 已開發國家和母乳哺育 · 查看更多 »

池田勇人

池田勇人()是日本政治人物。歷任自民黨内第二大派宏池会会长,大藏大臣、自由党政调会长、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池田最著名的就是1960年頒布的國民所得倍增計劃,計畫在1970年將日本所得增加一倍,結果在1967年就提前翻倍,日本在1960年代其GDP陸續超越義大利、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先進國家。任內成功舉辦1964年東京奧運以及首都高速公路、東海道新幹線、名神高速公路等建設陸續通車,日本基礎建設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1964年奧運結束後因癌症讓位予同為吉田茂得意門生的佐藤榮作,其所得倍增的經濟政策甚至影響後續亞洲四小龍、中國改革開放等國官員經濟政策的榜樣。.

新!!: 已開發國家和池田勇人 · 查看更多 »

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是處理水污染的重要過程。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的方法主要对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以分离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从而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它的目标是生产环境安全的液体废物流(或经处理的污水)和固体废物(或污泥处理),适用于处理或再利用(通常为农场的肥料),污水經過多重淨化後甚至可達到食用水的標準能再供飲用。 在广义上,污水处理也被定义为废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在大部分城市中,一部分含有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的工业废水会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来减少有机污染物排放量。.

新!!: 已開發國家和污水處理 · 查看更多 »

沙城农药厂

沙城农药厂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前,出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向国外购买滴滴涕,但当时发达国家已经限制生产,为此中国化工部从国外购买全套设备,1968年在官厅水库畔建起此厂,1973年发现此厂污染水源,因此转产。此厂引发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企业 Category:张家口公司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Category:怀来县.

新!!: 已開發國家和沙城农药厂 · 查看更多 »

法人團體資本主義

法人團體資本主義是指資本主義市場由等级制度森嚴、官僚主義重的法人團體支配的現象。 美國大部分經濟及勞動市場皆由法人團體所控制。法人團體往往在已開發國家中主導整個市場,控制超過半數的交易。法人團體大多為,不會如一般獨資或合夥公司等可能破產或受刑事指控而入獄,故此監管不嚴,亦難以追究。.

新!!: 已開發國家和法人團體資本主義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已開發國家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Consumerism)指相信持續及增加消費活動有助於經濟的意識形態。"Consumerism"創造出在生活態度上對商品的可欲及需求(多消費是好事)讓資本主義可以提高工資及提高消費。消費主義為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引擎,使現代人有購買與獲得商品的社會及經濟上的信念及集體情緒。然而在社會科學領域中,不同領域因各別知識傳統對消費主義有不同的定義與詮釋,此差異也反映在如綠色消費主義、消費者運動、消費者保護、消費者權利等概念及實踐上。.

新!!: 已開發國家和消費主義 · 查看更多 »

淡马锡控股

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Temasek Holdings Private Limited),简称淡马锡控股或淡马锡,是一家新加坡的投资公司,新加坡政府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由于其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间从未公布过财务报表,因此被认为是新加坡最神秘的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全年股息收入80億新元,10年期股本回报率6%,集團投資組合总價值約2420億新元。.

新!!: 已開發國家和淡马锡控股 · 查看更多 »

深層政府

深層政府(Deep State,又譯為深國、深國論、深層集團、暗黑帝國、國中之國、陰森國度、暗勢力)是一個陰謀論,指非經民選,由軍事工業複合體/金融巨頭/情報機構所組成的,為保護其利益,幕後真正控制國家的集團。語源來自土耳其語「」,指鄂圖曼帝國垮台前就存在的秘密政治社團,後來被陰謀論者引用,指的是國家中的國家、政府中的政府。早期研究者以影子政府形容,有時是「新世界秩序」的同義詞。近年在美國已成為政治學術語,指政府背後真正的掌權機構。 2017年,唐納·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聯邦政府與技術官僚關係緊張,在野民主黨控制的州份如加州、華盛頓州及紐約州政府抵制川普政府大部分政策如移民及氣候变化等,以及社交網絡出現大量與川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對抗的非官方帐户,該術語有日漸風行的趨勢。.

新!!: 已開發國家和深層政府 · 查看更多 »

淋巴瘤

淋巴瘤(英文:lymphoma)又稱淋巴癌,是由淋巴細胞病變造成的。有時候這個詞彙被用來單指癌症、而不包括良性的腫瘤。症狀包括淋巴結腫大 (通常為無痛性)、發燒、盜汗、皮膚癢、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而盜汗則通常在夜晚發生。 淋巴瘤主要分為兩大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而其他包含在世界衛生組織分類中的尚有多發性骨髓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佔所有淋巴瘤的90%,其中包含各種次分類。淋巴瘤為的一部分 。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因子包含EB病毒和其他同病毒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因子則包含自體免疫疾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或愛滋病、感染、攝取過量肉類及脂肪、使用免疫抑制劑、及部分殺蟲劑。通常藉由血液、尿液、診斷淋巴癌,而淋巴結切片可能有助於診斷。醫學影像可用於淋巴癌細胞是否轉移,而可發生轉移處有肺、肝、腦等。 治療淋巴瘤可能會合併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手術等多種方式。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的血液可能因蛋白質成分增多而較濃稠,需要接受的治療。某些型態的淋巴瘤可能必須採用所謂「」的策略,而某些型態則可治癒。在美國,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五年整體存活率約85%,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則僅69%。在2012年,約有566,000人罹患淋巴瘤,並造成305,000死亡,佔所有癌症的3至4%,為第七常見,而在兒童則為第三常見。相對於開發中國家,淋巴瘤通常多發生在已開發國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淋巴瘤 · 查看更多 »

清洁发展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京都议定书对附件1国家(均为发达国家)有具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规定,其中不少国家一来不愿降低生活水平以降低能耗,二来节能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准继续挖潜难度较大,因此达到规定目标有困难,清洁发展机制允许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帮助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有利于减排或者吸收大气温室气体的项目,作为本国达到减排指标的一部分。.

新!!: 已開發國家和清洁发展机制 · 查看更多 »

湘潭市

湘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因盛产湘莲而得别名“莲城”,地处湘江之曲,水系丰富,也被称为“潭城”。除市辖区外管辖湘潭1县、湘乡、韶山2县级市,在湖南省地级行政区中,它的辖域最小,人口倒数第3,但人口密度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均仅次于省会。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荟萃是湘潭重要的人文特色。 狭义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区”,建立于南宋以后的湘潭县城的基础之上,曾作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贸重镇,繁盛一时。现包括岳塘、雨湖2区,总面积65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6万,其中城镇人口90余万,为湖南省第4大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百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 已開發國家和湘潭市 · 查看更多 »

漢江奇蹟

汉江奇迹(한강의 기적)狭义上指的是1953年至1996年间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漢江貫穿了首爾市中心,將漢城分為江南和江北,故以漢江為名。这个名词是从描述原西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迅速复苏的“莱茵河奇迹”一词借鉴而来。 广义上汉江奇迹这一名词指的是韩国飞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包括快速的工业化、科技进步、国民教育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化、现代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的进程。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韩国从战争的废墟转变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并造就了三星、LG和现代等世界知名跨国集团。200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成为发达国家。 韩国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当初朝鲜战争结束时是不可想象的。漢城的基础建设在朝鲜战争中已被摧毁,百万计的韩国人当时在贫困和失业之中挣扎。1961年,朴正熙发动5·16军事政变时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0美元/年。在随后朴正熙掌权的1961年至1979年長達十八年統治期间,朴正熙按照韩国国情开展了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和新乡村运动,使得韩国的农业和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短短40年的时间,首尔已经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大都会。.

新!!: 已開發國家和漢江奇蹟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已開發國家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澳大拉西亞

澳大拉西亚(Australasia)一般指大洋洲的一个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近的太平洋岛屿。 Australasia一詞是由法国學者布羅塞()於1756年出版的《Histoire des navigations aux terres australes》一書中提出的,取自拉丁文,意思是「亚洲南部」,並將其区別自玻里尼西亞(至东面)和东南太平洋(Magellanica)地区。也不包括密克罗尼西亚(至东北面)。.

新!!: 已開發國家和澳大拉西亞 · 查看更多 »

澳門人

澳門人,通常是指澳門居民,而並不取決於其種族或國籍。.

新!!: 已開發國家和澳門人 · 查看更多 »

未来11国

未來11(NEXT Eleven,或简称:N-11)是高盛銀行在2005年12月12日發布的報告中,提及有光明發展前景的11個國家,與之接近的概念還有金磚四國。.

新!!: 已開發國家和未来11国 · 查看更多 »

未成年懷孕

未成年懷孕是指是指未達當地法定成年標準的少女有了身孕,女性只要在開始排卵之後有進行性行為就有可能懷孕,未成年懷孕多半是在第一次月經之後,但也有可能在第一次月經之前就懷孕的例子。若女性的營養充足,第一次月經一般是在出現在12歲或是13歲。未成年懷孕若是非預期懷孕‎‎,通常是因為少年及少女對性知識不足(例如不知道性行為可能會導致懷孕,及避孕觀念不正確等),或者在雙方未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後所造成的結果。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少女遭男性強暴或性侵害所導致之懷孕。不過也有一些國家或是文化的結婚年齡較早,因此在成年之前就結婚且懷孕的情形。 未成年的孕婦會面對許多其他孕婦也遇到的問題,不過若孕婦年齡小於15歲,因為其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可能無法在妊娠過程中維持胎兒健康,或無法順利分娩,因此會有其他的問題。若是孕婦年齡在15歲至19歲之間,此年齡懷孕對其身體的影響會小一些,但對孕婦社會經濟的因素會比較大。未成年懷孕的相關風險有、早產、贫血及妊娠毒血症,甚至在控制其他風險因素後(例如有進行產前護理)仍然會出現。 在已開發國家,未成年懷孕常會視為社會問題的一環,未成年懷孕者及其也可能和其他社會問題有關,例如低教育程度、貧窮等。帶著小孩的未成年媽媽在生活也格外的辛苦。在已開發國家中,若是未婚的未成年懷孕,在一些社群及文化下會是,也因此可能會出現像是殺嬰或者棄嬰之類的案例。 相反的,開發中國家的未成年懷孕較可能是在已婚的情形下懷孕,懷孕比較受到家庭及社會的歡迎,不過太早懷孕還是會伴隨營養不良及其他的健康問題。 若同時用性教育的介入以及提倡生育控制,可以減少未預期未成年懷孕的風險。全球的開發中國家中,每年有7300萬的女性是在18歲以前分娩。若再考慮懷孕但中止妊娠的個案,未成年懷孕的人數會更多。.

新!!: 已開發國家和未成年懷孕 · 查看更多 »

月經

月經(menstruation, period, monthly,俗稱好朋友、大姨妈等),係指女性血液或黏膜定期從子宮內膜經陰道排出體外的現象。高達80%女性曾表示在月經開始前出現部分症狀。常見症狀包含長出粉刺、乳房變得柔軟、感到疲憊、容易發怒與情緒改變。由於這些症狀會干擾正常生活,因此稱為經前綜合症;20-30%女性會得到此症,其中的3-8%則較為嚴重。 月經通常在12-15歲之間首次出現,該次月經稱做初潮;然而,初潮可能會提早於8歲出現。已開發國家的初潮平均年齡比開發中國家早。從一段經期開始到下一段經期開始的間隔(月經週期),在青少年女性時期為21-45天,在成年女性則為21-31天,平均約為28天。月經在更年期後結束,通常發生於45-55歲時。月經來臨時,經血會持續流出約2-7天。 月經週期的發生與體內激素濃度的高低有關。月經週期間,為了做好懷孕的準備,子宮內膜會增厚,同時會排出卵子。卵子大約是在月經週期的第14天被釋出,同時間,用來提供養分的子宮內膜也已經變厚,準備讓胚胎著床發育。如果懷孕並未發生的話,子宮內膜將會崩解,形成月經。 有一些身體的問題和疾病和月經有關。無月經症候的定義,是指當女性滿15歲還沒有初經,或是連續90天都沒有出現月經。經期在懷孕期間會暫時停止,甚至哺乳初期的幾個月也都還不會出現。其他月經相關的病症:像是經痛、非經期的不正常出血或是異常的大量出血。除了人以外,部分的生物像是:鼩鼱、蝙蝠和靈長類的猿與猴也都有週期。.

新!!: 已開發國家和月經 · 查看更多 »

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一般共有的要求是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學合成肥料、基因改造生物、動物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非天然物質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有機農業相關標準在國際上有多樣化的發展,然而許多國家有制定相關行政程序甚或專屬法律進行各自境內通用基本標準的一致化與法制化,但通常將相關驗證工作開放給經認證的第三方組織,各國行政機構僅進行各環節的監督。相關標準的內容很大程度是基於 ,一個在1972年成立,由世界各地有機農業組織合組而成的國際組織。根據他們對有機農業的定義:.

新!!: 已開發國家和有機農業 · 查看更多 »

最不发达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也稱作--、--,Least developed country,縮寫:LDC、LDCs)是指那些经联合国认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類發展指數最低的一系列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1967年10月77国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尔宪章》(Charter of Algiers)中。最不發達國家的概念最初出現於1971年11月18日的聯合國第2768號決議案。目前,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每三年根据发展政策委员会的建议对“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作一次审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每年都會发表《最低度開發國家報告》。.

新!!: 已開發國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 查看更多 »

户外新媒体

户外新媒体,指在户外,人们一般能直接看到的新媒体,主要形式有LED彩色显示屏、视频、移动电视等。主要依附于交通工具相应的辅助场所。现在某些建筑物、商场上也有硕大的显示屏,不同于传统的户外媒体,比如车体广告、广告牌等。户外新媒体的内容主要是广告。 户外新媒体发展十分迅速,增长率也十分可观。在大城市,户外传统媒体逐渐被户外新媒体所取代。发达国家的户外新媒体发展尤其迅速,几乎成为一种趋势。.

新!!: 已開發國家和户外新媒体 · 查看更多 »

房地产

房地产是指覆盖土地并永久附着于土地的一类实物,比如建筑物。房地产一般也被称为不动产(real property,也写作realty),与之相对应的是私产,即动产(personal property,也被称作chattel或者personalty)。在技术层面上,一些人试图将房地产与土地和设备等其他不动产相分离,同时将房地产所有权与房地产本身相分离。在不动产(immovable property)归于民法权限下的同时,普通法中使用的是房地产(real estate)和不动产(real property)来这类权利。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 、建筑物、房地合一的。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随着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发展,房地产已经成为商业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购买房地产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

新!!: 已開發國家和房地产 · 查看更多 »

明仁

明仁(;)是日本第125任天皇,為現任之天皇(今上天皇)。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為平成。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御印為「榮」(,「榮」是桐的別稱)。.

新!!: 已開發國家和明仁 · 查看更多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英文俗稱:Mumps)或稱耳下腺炎,俗稱「豬頭皮」「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頭痛和疲憊,之後臉頰單側或雙側的部位會感到疼痛且腫脹。病人通常在受到感染後的16到18天後開始有上述症狀,並在發病後7至10天恢復正常。成人的症狀一般會比兒童嚴重,約三分之一的人只有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併發症包括腦膜炎(15%)、胰腺炎(4%)、永久失聰、以及很少見,但可能會導致不孕的睾丸炎。女性的併發症為卵巢炎,不過不會提高不孕的風險。 流行性腮腺炎具有高度傳染性,在人群擁擠處會迅速擴散。這種病毒以傳染或直接接觸患者為其感染途徑,且只能透過人類擴散。病人在被感染後的首週就會開始互相傳染給其他人,而症狀大約在第八天開始出現。病人被感染後基本上會終生免疫,雖然有機會被再度感染,但症狀通常很輕微。診斷通常以腫脹來判斷疑似感染,並透過抹片以分離病毒來確認診斷,血中IgM抗體的檢驗是簡單且有效的,然而已經免疫的病人可能會被誤判成偽陰性。 腮腺炎是可藉由施打兩劑腮腺炎疫苗後獲得免疫能力的 -->。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都會在他們的疫苗接種計畫中加入腮腺炎的針劑,多數國家會將腮腺炎疫苗與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結合一起施打。在疫苗較不普及的地區,可以發現老年人口罹患腮腺炎的比例增加,也因為如此,常導致更糟糕的結果。對於腮腺炎,目前沒有特別針對性的療程,包括使用止痛藥例如对乙酰氨基酚來緩減症狀 -->。在相關的合併症的處理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起到特別的效用。若患者後續引發腦膜炎甚至胰臟炎的話,就有住院的必要性。大約有10000個患者中會有1人因為罹患此疾而死亡。 在沒有施打疫苗的情況下,每年約有0.1-1%的人類遭到感染 -->。腮腺炎疫苗的普及使得感染人數降低了超過九成之多 -->。腮腺炎多見於疫苗注射率較低的開發中國家。但即使有疫苗接種的族群裡,仍有疫情爆發的可能。腮腺炎疫苗問世前,此疾病曾是全世界常見的--> ,大規模的疫情爆發約二到五年會出現一次 -->。5-9歲的幼童是主要感染群。對於有接受疫苗注射的人們而言,在20歲出頭的歲月是最可能遭受病毒感染攻擊的。位處赤道附近的國家,一年四季都可能爆發疫情,但若是在更北或是更南方的地區與國家,感染高峰多在冬季與春季。希波克拉底於西元前五世紀就已描述因此疾而造成的腫脹所引起之吞嚥困難以及睪丸疼痛症狀。.

新!!: 已開發國家和流行性腮腺炎 · 查看更多 »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Mumps vaccine)可有效預防流行性腮腺炎 -->,當一群體中大多數人口接受施打時可在減小流行性腮腺炎及其併發症的發生。據估算,當人群中百分之九十均注射該疫苗時,其效率可達百分之八十五。為獲得長期的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需施打兩次,推薦第一次施打應於個體處於十二至十八個月大時;第二次一般在個體於兩週歲至六週歲時施打。未經免疫的個體接觸病原體後施打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也可能有一定的免疫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安全性非常好且其副作用通常較小。其副作用可能包括施打處的輕微疼痛與腫脹以及輕微發熱 -->。更嚴重的副作用較罕見。將神經系統併發症歸於疫苗施打尚證據不足。該疫苗禁用於孕婦及免疫力極低下者。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理論上對胎兒可能有一定致畸性,但至今仍未有此病例。儘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在雞的細胞中培養出的,該疫苗對人群仍是安全的。 絕大部分已開發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其免疫接種項目中,且常與麻疹疫苗、合併為麻腮風三聯疫苗(MMR)。而麻腮風疫苗與水痘疫苗的聯合疫苗MMRV疫苗也已問世。在2005年,110個國家已經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其免疫接種項目中 -->。在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種廣泛開展的地區,該病的發病率已下降百分之九十 -->。各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已被接種近五億次。 世界上第一個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與1948年獲批,但該疫苗免疫效果較短。經改進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於1960年代商業化生產 -->。最初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一種,即將有活性的病毒滅活而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一個最基本的公共衛生系統中最重要的藥物之一,並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截止2007年時已有許多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可供使用。2014年,麻腮風三聯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批發價為每劑0.24美元。.

新!!: 已開發國家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 查看更多 »

海伦·克拉克

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Helen Elizabeth Clark,),新西兰政治家,新西兰的第二位女性总理(前一位为珍妮·希普利),第一位通过勝出大选上台的女性总理。.

新!!: 已開發國家和海伦·克拉克 · 查看更多 »

斯威士蘭愛滋病情况

斯威士蘭的首宗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個案於1986年被報告,後來感染情況更發展至疫情地步,很大原因是由於當地文化信念不鼓勵安全性行為的做法。再加上同時感染結核病率高,人均壽命在踏入2000年代後的第一個十年已減半。在2012年,斯威士蘭的19至49歲人口艾滋病患病率是全世界最高,達26.5%。.

新!!: 已開發國家和斯威士蘭愛滋病情况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已開發國家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经济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種族融合的經濟體,主要是以私有经济占主导的经济高度發展的国家,但政府會輔以財政與行政力量協助其內外經濟穩定發展。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2013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排名,新加坡排名世界第2名,仅次于香港。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的电子、化工、炼油、橡胶等工业发达。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主要的炼油中心,其炼油产能相当于石油产品消费量的两倍。 新加坡良好的国家信用、完善的政府监管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制度,使得其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标准普尔在2009年维持了新加坡原有的“AAA/A-1+”主权信用评级,新加坡也是唯一获此评级的亚洲国家。新加坡目前是亚太地区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 新加坡的旅游业地位重要,占GDP的比重超过3% 。为刺激旅游经济,新加坡还于2010年2月开放了施行40年的赌禁,然而該地對本国人限制較多。普华永道预计,新加坡2011年将超过韩国和澳大利亚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博弈市场。.

新!!: 已開發國家和新加坡经济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已開發國家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新興工業化國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NIC)这一类别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适用于世界上若干国家的社会经济学分类。 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那些经济上还没有达到發達國家的标准,但是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已经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另一个特点是这些国家正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增长。初期的或者正在进行中的工业化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当中,可能发生的最主要的社会的大变动是乡村的农业人口迁移到城市,制造业和工厂的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劳工。.

新!!: 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 · 查看更多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各国新闻自由度排名请参见新闻自由指数词条)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新聞自由源起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在现代的集权国家裏,新闻自由是一个被高度质疑的争议性概念。这些政权将新闻自由视为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安全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集权制国家都会设立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用来维持集权政府的统治,对所谓任何试图挑战政权权威性的媒体或记者的活动进行压制。有的时候,这种对言论的镇压达到了野蛮的程度,甚至会动用警察和军队等具有武力的單位。在这些国家裏,新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在新闻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受到专制政权的威胁。威胁的方式包括解雇、被列入黑名单、人身攻击、绑架、刑讯,甚至暗杀。.

新!!: 已開發國家和新闻自由 · 查看更多 »

文翠珊

--(Theresa Mary May,),婚前姓布拉西耶(Brasier),英國保守黨政治家,2016年7月起出任英國首相和保守黨黨魁,1997年至今擔任下議院梅登黑德選區國會議員,並曾於2010年至2016年擔任內政大臣。她是繼戴卓爾夫人之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出任首相的女性。 文翠珊畢業於牛津大學聖曉治學院,1977年至1997年間先後任職於英倫銀行、銀行同業研究組織和付款結算服務公會等金融機構。她於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投身地方政治,除了在1986年至1994年代表保守黨擔任倫敦默頓自治市議員,還於1992年和1994年兩度參與下議院大選,但不成功。1997年,她當選下院國會議員,成功晉身英國國會,並且於翌年加入下院前座成為反對黨教育及就業事務發言人。1998年,她獲邀加入影子內閣,此後歷任影子教育及就業大臣、影子運輸地方政府及區域大臣、影子環境及運輸大臣、影子家庭大臣和影子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等職。2005年至2009年間,她出任影子下議院領袖,期間分別於2007年至2010年兼任影子婦女部長,以及於2009年至2010年兼任影子工作及退休金大臣。此外,她於2002年至2003年出任保守黨主席,是歷來首位擔任該黨主席的女性。 2010年保守黨上台籌組聯合政府後,文翠珊獲時任首相大衛·卡麥隆起用為內政大臣,並於2010年至2012年間兼任婦女及平等部長。任內,她著手削減警務及相關開支,同時廢除了前工黨政府有關國民身份證和《反社會行為令》等政策,以便把資源重新調配到反恐和打擊罪案等重點範疇。同時間,她曾應對2010年英國學生示威、以及2011年先後爆發的英格蘭騷亂和佔領倫敦等騷動。另外,她任內嘗試削減移民增長,但未能兌現把每年淨增長限制於10萬人以下的目標。在反恐方面,她較主要的工作包括在2013年成功把約旦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教士阿布·卡塔達遞解出境,以及於2015年立法禁止涉嫌在伊斯蘭國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英國公民返回英國本土等。文翠珊在任內政大臣前後六年,是60多年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 2016年6月,英國公投通過脫離歐盟,導致支持留歐的卡麥隆決定辭任首相和黨魁席位。文翠珊雖然也屬於留歐陣營,但在公投期間沒有高調表態,這使她得以代表黨內的留歐派競逐黨魁一位。文翠珊在黨內首兩輪黨魁初選都獲得最多票數,本應與另一對手利雅華進入第三輪投票。然而,--其後退選,使文翠珊在7月11日自動成為黨魁,並於7月13日正式接替卡麥隆成為首相。.

新!!: 已開發國家和文翠珊 · 查看更多 »

日圓

日圓(,日語羅馬字:Yen),亦简作日元,全称为日本圓,货幣符號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217的货币代码為JPY,是日本的官方货币。其發行製造機構為日本銀行,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日圓在儲備貨幣的国际构成比例仅次于美元、歐元,列第3位。.

新!!: 已開發國家和日圓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已開發國家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国际广播电台

日本国际广播电台(NHKワールド ラジオ日本;NHK World Radio Japan)是日本的一個廣播電台,屬日本广播协会(NHK)对日本國外广播业务(NHK日本国际传媒)的一部分。.

新!!: 已開發國家和日本国际广播电台 · 查看更多 »

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是指日本國自明治維新以後到現在的經濟概況。.

新!!: 已開發國家和日本經濟 · 查看更多 »

日本與聯合國

日本與聯合國(国際連合と日本)指的是日本和聯合國之間的關係。日本自於1956年加入聯合國後,它就以極大的熱情來參與聯合國系統的籌建和完善,並視其為一個維護世界和平的機構。日本現今在聯合國系統內發揮著十分大的影響力,並與聯合國下屬多個機構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取決於日本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許多日本人認為,加入聯合國能夠保持他們國家的中立性和自主性,因為日本僅有可用於防衛的軍事力量。儘管日本在1951年簽訂《舊金山和約》及其他防衛條約,並成為美國重要盟邦之一,使得得日本的國家安全極大程度上倚賴美國;但日本政府認為,聯合國是日本實施其全方位外交政策風險最小化的理想舞台。.

新!!: 已開發國家和日本與聯合國 · 查看更多 »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列島上形成的在關於思想、行為、生活、教育、信仰及價值觀等等的一系列實體或非實體的事物或象徵。 公元四世紀至九世紀,朝鲜半島的移民(渡來人)為日本帶來東亞文化,這包括其書寫系統—漢字。往后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為日本帶來了漢傳佛教文化,如花道、茶道和香道都是伴隨著漢傳佛教傳到日本的,是日本傳統藝術的重要一環。十世紀左右,日本與東亞大陸的交流變少,開始孕育出國風文化。十六世紀中葉,歐陸文化傳到日本,後來因貿易保護政策和基督教禁令,使歐陸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停滯。直至十九世紀,日本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签署日美神奈川条约(日美和親条約),开放了下田及箱馆两港口通商,歐陸文化在日本才得以重新復興,後來更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一員。 由於日本之於東亞大陸的地理位置,日本文化常常被劃入東亞或儒家文化圈文化之中,但始终存在爭議。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1993年發表的文明衝突論中,認為日本文化獨立於東亞自成一體,應並列為世界九大文明之一。而日本历史学家與那霸潤則認為日本文化是東亞大陸文化的延伸,並著重於唐朝文化的色彩,只在些許方面有差異。.

新!!: 已開發國家和日本文化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腹瀉

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簡稱TD)是一種腸胃道感染疾病。旅行者腹瀉的定義是指在旅途之中,持續排出未成形糞便的狀態。常常伴隨著腹部痙攣性的疼痛、噁心、發燒、脹氣。偶而伴隨著血痢。大多數的旅行者在毋需任何治療下,四天內可痊癒。大約只有10%左右的人症狀持續一周。 超過半數以上的旅行者腹瀉均是由細菌引起。(ETEC)是最常見的病原,但在東南亞是以為主。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案例是因為諾羅病毒。像鞭毛蟲一樣的原生動物會導致較長的病程。旅行者腹瀉主要會在旅行的前兩周、主要影響年輕人。且來自已開發國家的患者較多。 避免腹瀉的建議,包含只食用妥善清潔和烹煮的食物﹑飲用瓶裝水,以及時常洗手。霍亂疫苗雖然對治療霍亂有效,但治療旅行者的腹瀉之療效仍有待釐清。預防性的抗菌藥物一般而言不建議使用。初步的治療方式包含喝下大量的液體,並且補充流失的鹽分()。在症狀持續的情況下,建議使用抗生素,而且可以跟樂必寧搭配服用以降低腹瀉情形。只有不到3%的個案需要住院。 发展中国家的旅客受旅行者腹瀉的影響比例約為20-50% ;在前往亞洲(日本除外)、中東、非洲、墨西哥與中南美洲等國度的旅者中常見。旅行者腹瀉與後來的大腸激躁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有關。旅行者腹瀉在英文世界的通俗名稱很多,例如「蒙特祖馬的復仇」(Montezuma's revenge)和「德里肚」(Delhi belly)。.

新!!: 已開發國家和旅行者腹瀉 ·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改革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动,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提出。這一決策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前,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两个阶段引进市场经济原则。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进行,主要涉及废除农业集体制度、对外资开放本地市场和允许本地企业家开创事业,但大部分工业仍然由国家拥有和营运。第二阶段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进行,其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价,并废除部分保护主义政策。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控制银行业和石油工业等基本行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的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私募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经济1%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的2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家;现在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新!!: 已開發國家和改革开放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废料

放射性废料是一种包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料,一般在如核裂变一类的核反应中产生。事实上,一些不与核工业直接关联的的产业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也会排放出一定量的放射性废料。放射性废料按其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放射性强弱,共分为高、中、低三级,其中低放射性廢物占据主要部分,中级与高放射性廢物较少。 一般来说,物质的放射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所以原则上所有放射性废料都可以与外界隔绝一段时间,达到使其组分不再能引起危害的目的。医用放射性物质或工业放射性物质的封存时间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年,而高级废料则需要封藏上千年。如今,处置这几类放射性废料的主要途径有:.

新!!: 已開發國家和放射性废料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已開發國家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政府开发援助

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缩写为ODA;又称政府发展援助、官方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经济援助。根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开发援助委员会(DAC)的定义:ODA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赠与水平25%以上的赠款或贷款。 ODA的官方色彩讓其不僅是金錢往來,通常援助國的無形影響力也將藉由援助逐漸進入對象國,從而也是一種政治工具,例如美對歐的马歇尔计划算得上是戰後第一種大型ODA,阿富汗战争后各国为卡尔扎伊政府提供捐助也是一種ODA。.

新!!: 已開發國家和政府开发援助 · 查看更多 »

政体

政体(form of government),是國家的政治、統治形態,即國家政治體系運作的形式。一般用來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新!!: 已開發國家和政体 · 查看更多 »

政党

政黨是以執政或促進和保障特定政治思想、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團體。在代议制民主政體裡,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加選舉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識形態,针对国家和社会議题有各自的主张,定立政綱展示願景。 共同的利益、情感、民族、种族等都是结成政党的因素。不同的政治学家对政党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政党是选举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有人认为政党是谋求公职的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团体;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利益的表达渠道。 老牌民主國家和新興民主國家之經驗表明,要在長期內保持民主鞏固,即意味着一個民主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能遠離國內各種對政治秩序穩定之挑戰,就要促進強而有力之政黨之發展;因此,選舉制度要鼓勵此一發展,而不是加強和推進政黨分化。若在英國、美國,多數民眾無不隸屬於政黨,故多數黨執政,即為代表國民多數之意見;諸黨聯合,即為代表民眾全體之合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競爭性政黨體制,但實行較為成熟的國家主要是西歐、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響的國家,如印度。中國則不然,黨人之比數僅占國民全數一小部分,即使全國各黨各派聯合團結,論其數量,依然占國民全數很小一部分,这是特有之癥結。選舉制度還可以就排除那些只有少數人支持之政黨參選進行特殊設計,還可以推動或拖延政黨成為黨內領導人個人之競選工具。.

新!!: 已開發國家和政党 · 查看更多 »

政治腐敗

政治腐敗,通常簡稱腐敗、貪腐、貪污等,指贪官利用公權力或職務之便,牟取特定族群、團體、或個人的經濟、政治、或宗教利益。所有形式的政府都可能在實踐中出現政治腐敗。腐敗的程度可以有天壤之別,從利用影響力作某事而牟利、到機構性行賄、到作假。腐敗有時候跟犯罪集團連繫在一起,協助他們販毒、洗錢、販賣人口、強迫賣淫、誣告構陷異己等。腐敗的定義因不同國家或法律體系而有不同。有些政治募款的行為在一個地方可能合法,卻可能在另一個地方屬非法。 「腐敗」在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另一個用法,是會面聚餐或進行其他消費性消遣活動(比如在卡拉OK包廂唱歌、出遊等)的意思。該用法可能是來源於政府官員政治腐敗的一些形式,例如:公款吃喝或消費。但如果此词用在此处,因為其屬合法規範行為,通常属于调侃性质,并无讽刺意义。.

新!!: 已開發國家和政治腐敗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愿祢受赞颂

《愿祢受赞颂》或《愿上主受赞颂》(Laudato si',Praise Be to You),是教宗方濟各任內的第二道通諭,於2015年6月18日發表。 此道通諭的副標題為「照顧我們共同的家園」(On the care for our common home),主題為生态問題。在通諭中,他批判了消費主義和。方濟各呼籲各方進行積極對話,共同採取迅速且一致的行動,以對抗環境退化與氣候變化(即全球暖化),他期待有關方面做出恰當決策。 此道通諭以意大利语、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同时发表,上一道通諭是《》,於2013年7月發表;因為《信德之光》的主要寫就者是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所以《愿祢受赞颂》是第一道完全由方濟各撰寫的通諭。.

新!!: 已開發國家和愿祢受赞颂 · 查看更多 »

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是研究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方法的学科。而且,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关注促进这种实践的工具及其研究的发展。数学教育是现代社会激烈争论的主题之一。这个术语有个歧义,它既指各地的教室里的实践,也指新生的一个学科,它有自己的期刊,会议,等等。这方面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

新!!: 已開發國家和数学教育 · 查看更多 »

数量级 (货币)

以下表示貨幣的數量級。.

新!!: 已開發國家和数量级 (货币) · 查看更多 »

慢性通貨膨脹

慢性通貨膨脹的特點是高得多的價格上漲比普通通貨膨脹,年增長率達到了10 %到30 %在一些工業化國家,甚至100 %或更多的在少數發展中國家。 為了適應慢性通貨膨脹,正常的經濟活動受到破壞: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以避免甚至更高的價格;炒樓增加;企業集中在短期投資;獎勵獲得儲蓄,保險政策,養老金和長期債券減少,因為他們的未來通貨膨脹侵蝕購買力;各國政府迅速擴大支出預期過高收入;出口國競爭力的貿易受到不利條件迫使他們轉向保護主義和任意外匯管制。 在最極端的形式,長期價格上漲成為惡性通貨膨脹,造成整個經濟體系崩潰。.

新!!: 已開發國家和慢性通貨膨脹 · 查看更多 »

扶養比

扶養比率是描述從事勞動生產和不會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的比例,這個比率是用作計算勞動人口的壓力。一般而言,不會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是指15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人,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是指15至64歲的人,扶養比率的公式為不會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除以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再乘以100%。多個已發展國家,包括日本,都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扶養比率亦因此而上升,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基層醫療成本大增及勞動力不足等。以中華民國為例,2016年的扶養比為36.2%,以中推估至2061年扶養比會高達94.2%。.

新!!: 已開發國家和扶養比 · 查看更多 »

手工业

伊朗陶瓷作品 手工业,是指通过手工劳动,并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工业性生产活动的产业。在近代的工業革命之前,大多數的工業生產都屬於手工業。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機械化和工廠制度,使得傳統手工業受到打擊,不再是工業生產的主流。目前手工業在工業發達國家,主要為結合手工藝的產生的特色價值;在工業不發達國家,手工業仍然廣泛存在於民間。.

新!!: 已開發國家和手工业 · 查看更多 »

拖挂式房车

拖挂房车(英语:Caravan,又稱露營拖車)是一种可以悬挂在普通轿车尾部的旅行拖车。该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被作为户外郊游的旅行工具,许多国家配有专用的供该种车的露营地点,如配套的上下水、交流电等。 此类车与普通房车最大的不同在于,拖挂房车没有驱动力。好处在于拖挂房车在旅行中相对灵活可以更换不同驱动汽车。另外,拖挂房车的价格也很便宜,在欧美国家售价普遍仅为普通房车价格的一半不到。如今在德国、美国,拖挂房车的销售数量已经超过了普通房车的数量。该车的缺点是:处于安全考虑,行驶速度被严格限制。在大多數國家,這類車需要取得牌照、懸掛車牌後才可上路.

新!!: 已開發國家和拖挂式房车 · 查看更多 »

性化

性化是指在角色或事物上從事某些行為、藉此使人意識到性特別是與男人和女人有關的性。性化與的關係密不可分。sexualization(性化)這個術語是近幾十年才出現在在英文裡的。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當個體被視為性對象並根據其身體特徵和性別進行評價時,性化便發生。在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後,其結果表明,相較於男性、女性被以性的方式所表現的頻率更高(例如身穿袒胸露背的衣裳、展現妖嬈動人的胴體或擺出性暗示的表情)、並且被物化(例如被當成裝飾品、或僅展現身體的特定部位而非整個人)。此外、還呈現出狹隘又不現實的物理美感標準。這些都成為了女孩們學習與模仿女性化的對象。擁抱自身性慾的女性被只想要個女人來當自己性玩具的男性視作是性感且有吸引力的,在那些男人的眼裡,女性實踐這種行為以達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這一純粹目的並展現出她們的自然人性。根據媒體教育基金會(Media Education Foundation)的論述,媒體中對女性的性化以及女性在主流文化中表現出來的形象,都不利於年輕女孩的發展,因為她們正在以將自己視為性的存在的方式發展自己的人格。 研究報告指出,對年輕孩童的性化在廣告中變得越來越普遍。研究將年輕女孩的性化和對她們本身及社會造成的負面後果聯繫起來,並發現長期觀看性化後的材料可能會導致觀看者對身體不滿、食慾不振、缺乏自信心、憂鬱和憂鬱症狀。而在醫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通常採用「sexualization」來指性虐待和正常家庭生活之間的一個過渡地帶,該區域中的兒童和父母間關係的特點是、雖然沒有發生可識別的虐待行為,但有「過度」不正當的性慾在其中 。美國心理學會還認為,年輕女孩的性化會助長社會對性別歧視和性暴力的寬容態度。 在2003年至2005年,「性化」開始上升到公眾問題的地位。這種上升的原因是因為它被一些論述定位為女權主義問題,但這並不是指在那個時期出現了單一一個「女權主義者對性化的看法」,在女權主義者、或以女權主義來詮釋自己想法的論述中有很多不同的觀點。然而自2003年起、一些媒體中的言行中出現了一個特別的、相對凝聚的立場:這些行為者的言行語調傾向於在商業化和性別歧視文化的背景下強調年輕女性即使自身有做出有意義的選擇的經驗也不能這麼行使自己的行動。相較於當代的年輕人們、這些媒體的行為者在性化的問題中、將自己定位成對女性主義傳統的正統繼承者和其關鍵的見解。 而消費主義和全球化導致了所有已開發國家在以年輕女孩為銷售對象的服裝和玩具等產品的廣告裡發生了年輕女性的性化。.

新!!: 已開發國家和性化 · 查看更多 »

性別平等

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或 sexual equality),又称性別平權、性别平等主义,傳統上也指兩性應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应受到平等对待,反對性别歧视。性別平等是《世界人权宣言》的目标之一,其目的是营造性別平等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例如民主活动和确保同工同酬。具体实践中,性别平等的目标是使兩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平等对待,而不只是在政治、工作或其他政策规定的领域。.

新!!: 已開發國家和性別平等 · 查看更多 »

性暴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性暴力是指施暴者透過暴力或脅迫等強迫手段,企圖強迫他人跟自身發生任何形式的性關係、性騷擾、性暗示、販運等行為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and health (Geneva: 世界衛生組織, 2002), Chapter 6, pp.

新!!: 已開發國家和性暴力 · 查看更多 »

普及特惠稅制度

普及特惠稅制度是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下向發展中地區提供優惠關稅的制度。普及特惠稅制度豁免世貿成員遵守最惠國待遇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要求成員給予來自所有其他世貿成員的進口貨同等待遇,也就是向所有其他世貿成員收取劃一關稅。 普及特惠稅制度豁免世貿成員遵守最惠國待遇原則,讓已發展成員減收來自發展中地區的進口貨關稅,但不向已發展地區減收關稅。1960年代,有關制度的構思在聯合國貿易及發展委員會中廣泛討論。當時的發展中國家指出,最惠國待遇未能加快已發展成員減低以至取消關稅的步伐,以使發展中地區受惠。1971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採納聯合國貿易及發展委員會的建議,在最惠國待遇原則中加入兩條豁免條款,針對發展中地區的產品。該兩條豁免條款有效期為10年。到1979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根據授權條款確立最惠國待遇原則中的永久豁免措施。這豁免措施容許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締約國(相當於現時的世貿成員)針對其他國家設立貿易特惠稅制,但這些稅制對於各受惠國必須是「普及、非歧視及非互惠的」,不能優待某幾個友好國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普及特惠稅制度 · 查看更多 »

智庫

智庫(Think Tank)又稱智囊团,大多以「研究所」或「學會」為名稱,是對政治、商業或軍事政策進行調查、分析研究與研發策略,並致力於將學術研究與策略影響落實為政府政策的機構,一般由政府、政黨或商業公司出資組建,大部分的智庫是非營利組織,這種營運的型態在美國與加拿大等國家可以免繳稅金,有些智庫藉由諮詢顧問與研究報告賺取佣金。優良的智庫應該全面、完整且深度介紹主題,並確保內容基於事實與內容正確性。 依照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智庫與公民社會計畫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超過7,500個智庫,以下智庫的分類是以洲際大陸為最高層分類,再來是相對國家分類,並非完整的分類列表。.

新!!: 已開發國家和智庫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已開發國家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智齿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

新!!: 已開發國家和智齿 · 查看更多 »

10月22日

10月2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5天(闰年第29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0天。.

新!!: 已開發國家和10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929年華爾街股災

1929年華爾街股災(Wall Street Crash of 1929 The Times),又稱大股災(Great Crash)及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Stock Market Crash of 1929),以牽連層面和持續時間而言,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股災。 後世亦多以「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來形容華爾街股災,這是因為股市崩盤並非起迄於一日之內的事,所以這四個別稱也是合適的。華爾街股災最先於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發生,但股市的暴跌卻到10月28日星期一及10月29日星期二才真正爆發。這次股災不單提早為經濟衰退敲響警號,亦標誌着美國及全球廣泛地區步入持久的大蕭條。至於華爾街股市在股災發生後,股市急跌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

新!!: 已開發國家和1929年華爾街股災 · 查看更多 »

19世纪

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着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破壞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迫使這些國家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新!!: 已開發國家和19世纪 · 查看更多 »

2002年致死原因及所占比例列表

下表所示爲2002年全年對世界範圍内的人類死亡及致死原因的統計,由上而下,按各致死原因導致的死亡人數在總死亡人數中所佔比例排列。如該表所計,該年份世界死亡人口總數約爲57,029,000人。此列表對死亡致因的劃分中亦包含有層級關係,亦即,若某類別係某範疇之下屬子類,則其所計人數乃爲重出(詳),另有一些罕見致因忽略未計,因此各條目百分比之總合並非爲100%。.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02年致死原因及所占比例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7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07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08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08年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12月7日─12月18日),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缩写为“COP15”,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举行。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 根据“峇里島路線圖”的决定,本次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协议》,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如果在本次会议上,各国不能达成共识、并通过新的决议,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查看更多 »

2011年10月中國

* 10月31日,网友爆料,多名淘宝网支付宝用户被捐款到中国绿化基金会账户,少则0.2元,多则6,000元()。.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11年10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1年英国骚乱

2011年英国骚乱,有傳媒稱為倫敦之炎、倫敦暴動,是2011年8月6日晚上在英国首都伦敦开始的一系列社会骚乱事件,一直持续到8月10日才平息。骚乱的导火索是2011年8月4日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Tottenham),一名29岁的黑人男性平民马克·達根(Mark Duggan)被伦敦警察厅的警務人员枪杀。之后民众上街抗议警察暴行。由於受害人的非裔背景,移民問題自然首當其衝,也有当地人认为英国的经济不景氣,加上政府撙节支出,冲击托特纳姆等高失业率地区,才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至8月9日,騷亂已擴散至伯明翰、利物浦、利茲、布里斯托等英格蘭地區的大城市的社區。英国政府在相关动乱地区部署了大量镇暴警察以图稳定局势,并逮捕了大批疑犯。媒体称,参与骚乱者通过黑莓手机及Twitter等网络工具相互联系,使得英国政府难以控制势态发展。同时有媒体质疑,如果英国政府的对应能力不足,是否会动摇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安保信心。.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11年英国骚乱 · 查看更多 »

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是有关俄罗斯卢布及其他有关货币,货币的极速贬值与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的事件。此次经济衰退一个重要因素与原油有关,这是俄罗斯一大重要出口品,其价格在2014年6月到12月16日期间几乎下降了一半。 此次事件打击了俄罗斯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皆受到损害,也使得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受到消极影响。俄罗斯股市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从12月16日至今已下跌了三成。.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 查看更多 »

2020年宏愿

2020年宏愿(Wawasan 2020)是由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马哈迪于1991年第六个大马计划的会议上提出的政治方针,以“在2020年成为先进国”作为国家的奋斗目标。.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20年宏愿 · 查看更多 »

20世代

20世代是指年齡在20歲到29歲的人。.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世代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已開發國家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简称T2DM,--),大陆旧称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简称NIDDM)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adult-onset diabete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代謝疾病,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常見症狀有、頻尿、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症狀可能還包含多食、感覺疲倦、治不好的痠痛。症狀一般慢慢出現,高血糖會帶來的長期併發症有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導致失明、腎臟衰竭,甚至會造成四肢血液流通不順而需要截肢 ;可能會突然發生,然而卻不太會併發糖尿病酮酸血症。 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發生在肥胖卻又缺乏運動者身上,具有先天基因者風險也會較高。2型糖尿病佔了糖尿病患者約九成的病例,剩下的一成為第一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內的遭破壞,而有著絕對性缺乏胰島素的問題。糖尿病確診需經由血液檢查而定,如檢測、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或是檢測糖化血紅蛋白(A1C)。 有些第二型糖尿病可經由保持正常體重、規律運動及適當飲食來預防,治療方式有運動、等。如果沒有血糖水平經常性偏低,建議使用二甲双胍來治療。許多患者最終都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口服降血壓藥的患者則不一定需要。對肥胖的患者而言,接受减肥手术對改善糖尿病十分有效。 自 1960 年起,第二型糖尿病病例隨著肥胖率升高。1985 年全球僅有約 3000 萬人確診罹患糖尿病,到了2015年患者則增至 3.92 億人;糖尿病通常好發於中高年齡層,但現今青年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比率逐漸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者可能減損長達約十年的壽命。糖尿病是最早被描述的疾病之一,在1920年代就發現了胰島素的重要性。.

新!!: 已開發國家和2型糖尿病 · 查看更多 »

6月27日

6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8天(闰年第17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7天。.

新!!: 已開發國家和6月27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工业国家工業化國家已开发国家已發展國家先进国先進國家發達國家較發達國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