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工党领袖 (英国)

指数 工党领袖 (英国)

工党领袖 (Leader of the Labour Party)是英国工党的最高职位。杰里米·科尔宾于2015年9月12日任是职,他代表北伊斯灵顿选区。 2015年5月8日工党副领袖哈莉特·哈曼接替2015年英国大选中失败的爱德·米利班德代理党领袖。2015年9月12日,她交棒给赢得2015年工党领袖选举的杰里米·科尔宾。汤姆·沃特森是现任工党副领袖,与科尔宾同一天当选。科尔宾的领袖地位在2016年中受到挑战,但他再次赢得了2016年工党领袖选举。.

目录

  1. 22 关系: 卡罗琳·弗林特夏雅雯工党主席 (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 (英国)工党领袖工党总书记工黨黨魁 (英國)习近平外事访问列表彭浩禮克莱门特·艾德礼萨吉德·贾伟德顧綺慧黛安娜·艾勃特英國工黨黨魁英國工黨黨魁列表英国工党党史杰里米·科爾賓每日郵報戈登·布朗新工黨托尼·布莱尔2010年英国政府难产

卡罗琳·弗林特

卡罗琳·路易斯·弗林特(Caroline Louise Flint ;)是一位英国政治人物,工党党员。现任英国下议院唐河谷选区议员。2005-2009年间在英国政府任职,先后任卫生部、社区和地方政府部、外交部副大臣。后因不满首相戈登·布朗的领导风格而辞职。 2010年工党下野,弗林特赢得,被党领袖爱德·米利班德委任为影子社区和地方政府大臣,后任影子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2015年杰里米·科尔宾上台后回归后座。.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卡罗琳·弗林特

夏雅雯

哈莉特·露絲·哈曼(Harriet Ruth Harman,),漢化譯名為--,是现任英國下議院坎伯韋爾和佩卡姆議員。她曾任影子内阁和内阁多个要职,自2007年起,她擔任工黨副黨魁與影子內閣副首相,以及等職務,她于2010年布朗辞职后和2015年文立彬辞职后两次工黨领袖和反对党领袖。 她是医生约翰·哈曼和律师安娜·哈曼的女儿,毕业于约克大学。从政之前在布伦特法律中心工作,1982年她通过补选成为国会下院的议员。1992年被时任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延揽入影子内阁,先后在史密斯和托尼·布莱尔的影子内阁任、、等职。 1997年哈曼進入貝理雅的內閣,出任兼新設立的兩職。1998年她因故离开内阁,2001年回归政府负责法律和宪制事务。2007年首相布莱尔和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双双退任,哈曼成功当选为工黨副领袖,成为工党二号人物。布朗上台后,哈曼任下议院领袖、掌玺大臣,仍兼任。 2010年大选工党落败,她被新任工党领袖爱德·米利班德任命为影子副首相,先后兼任和。她也在文立彬缺席期間以影子內閣首相出席首相答問環節。2015年大选工党再败,她也在当年9月卸任工党副领袖。 同時她也是目前連續任期最長的下議院女議員。哈曼与前工会领导人杰克·德罗米结婚,后者于2004年成为工党财务长,并于2010年成为伯明翰厄丁顿选区的国会议员,他们育有两儿一女。.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夏雅雯

工党主席 (英国)

英国工党主席是首相兼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在2001年大选后创设的礼仪性职位。这个职位不能与根据《工党党章》设立的党主席(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职位混淆。2007年后,这个这位由工党副领袖兼任。 2007年之前,这个职务通常与不管部大臣由同一人担任而成为内阁职位。这样的安排类似于保守党执政时,保守党主席兼不管部大臣(或其他内阁闲职)入阁的模式,但工党主席不能与保守党主席相比的是,后者担负管理中央庶务和监督选举的重任,前者则无此职责,工党另有总书记一职负责这两项工作。布莱尔在介绍这个职务时称之为“政府和党的联络人”,而当时工党的国会后座议员和普通党员正越来越不满于布莱尔的总统式风格。有人指出设立这个职位是“从保守党处学来的”,更有人表示“这不是党内民主的胜利”。 2007年布朗上台后,多次表示英国是“议会制而非总统制国家”,极力淡化其前任总统式风格的负面影响。作为变革的一部分,“政府和党之间沟通的桥梁”——工党主席应由党员选举产生而非领袖任命,布朗在其当选党领袖的演讲中既做出了这一承诺。出于精简提效的考虑,工党主席与工党副领袖由同一人担任,副领袖既是党的二号人物又由党员选举产生。这种安排延续至2017年。 2017年大选工党席位数上升了30席,党领袖科尔宾地位空前稳固,在随后6月14日的影子内阁改组中,他任命影子不管部大臣伊恩·拉弗利接替党的副领袖汤姆·沃特森兼任党主席,使党主席的任命方式回归2001年模式。拉弗利同时担任大选协调员。科尔宾在解释这一变动时表示,这样安排是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今年内第二次大选。分析认为,这一人事任命是为了抵消沃特森在党内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并增加科尔宾的政治实力。.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工党主席 (英国)

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 (英国)

全国执行委员会 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NEC)是工党的主要行政机构。多年来它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包括、国会工党和的代表、、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当然成员,如党领袖和副领袖及其若干被任命者。 在1980年代,执委会(NEC)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常常是对政党政策争议的核心。在托尼·布莱尔时代,执委会的作用下降,成员被改革,但它仍然是党的行政机构。其以前的政策发展职能现在主要由全国政策论坛执行。他的一个下属委员会具有惩罚性的权力,包括开除党员的党籍使其蒙羞或重新恢复被开除党员的党籍的能力。 曼彻斯特的人民历史博物馆的工党历史档案馆和研究中心全部保存了全国执行委员会的会议记录。.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 (英国)

工党领袖

#重定向 工党领袖 (英国).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工党领袖

工党总书记

工党总书记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Labour Party)是英国工党最高级的雇员,同时也是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无表决权的书记。当该职位出现空缺时,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会任命一个临时的继任者,但要被正式确认。.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工党总书记

工黨黨魁 (英國)

#重定向 工党领袖 (英国).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工黨黨魁 (英國)

习近平外事访问列表

习近平外事访问列表收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及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自2013年3月14日就任中国国家元首以来所进行的外事访问。.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习近平外事访问列表

彭浩禮

希拉里·詹姆斯·韦奇伍德·本恩(Hilary James Wedgwood Benn,),英國工黨政治家,現任英国国会下院西約克郡中利兹(Leeds Central)選區議員,他于2003到2010年间任职于布莱尔和布朗内阁,2010年到2016年,他出任多个影子内阁要职,最近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曾任影子外交大臣,后被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解雇。2016年10月,他当选为新的主席。 他出生在哈默史密斯,他是工党政客托尼·本恩和教育家的儿子。他在萨塞克斯大学研习俄罗斯和东欧问题,并先后担任两个工会组织,和的政策分析员。之后,他加入工党,又作为大伦敦下属自治市伊灵区的市议员服务数年,成为市议会副领导人,两次作为北伊灵选区工党候选人,都未成功当选。后成为传奇人物的特别顾问,1999年赢得中利兹补选,进入国会。 本恩于2001年成为国际发展部的政务次官,于2002年调任内政部,2003年回到国际发展部,2003年10月,他被任命为国际发展大臣,主要负责伊拉克的重建工作、英国对世界各地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援助,以及寻求达尔富尔战争解决办法等。2007年角逐工黨副领袖一位,但是被夏雅雯擊敗。布朗上台后,本恩被任命为环境、粮食和乡村事务大臣,任期至2010年。他在这一职位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牛结核病。 2010年大选工党失败后,本恩连续在哈莉特·哈曼、爱德·米利班德、哈曼第二任期和杰里米·科尔宾四个影子内阁中担任前座长官,2015年成为影子外交大臣。2016年6月26日被科尔宾解职,引起了影子内阁成员大量辞职。.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彭浩禮

克莱门特·艾德礼

一代艾德禮伯爵-- (Clement Richard Attlee, 1st Earl Attlee,),英國政治家,1945年大選帶領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並意外地擊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的邱吉爾,出任英國首相一職。艾德禮是工黨首位能夠度過一個國會會期,並能在國會擁有多數優勢的首相。此外,他也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英國工黨黨魁。 在艾德禮政府的帶動下,英國在戰後走入了「戰後共識」的階段。「戰後共識」乃原始於在1942年發表的《貝弗里奇報告》,該報告建議英國戰後應擴充社會服務系統,並按照凱恩斯主義的方針,推行全民就業等政策。這報告後來被艾德禮政府所接納,結果他在任內大力為公用事業和主要工業進行了國有化,並設立了國民保健署,使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保守黨最初反對這種方針,但不久以後卻支持,並為歷屆政府所沿襲,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戰後共識」。「戰後共識」的時代一直至戴卓爾夫人在1970年代成為保守黨黨魁才走上終結。 在對外事務上,艾德禮政府見證大英帝國的急速解體,當中以印度次大陸地區最為顯著,印度、緬甸、錫蘭和巴基斯坦都相繼獨立。 根據2004年「国际市场和舆论研究机构」(MORI)的調查顯示,艾德禮得到大多數受訪教授的肯定與推介,因而獲選為20世紀和平時期最具效率的英國首相。.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克莱门特·艾德礼

萨吉德·贾伟德

薩吉德·賈偉德(Sajid Javid, ),是英国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前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4月30日起任英国内政大臣,是为英国首位亚裔内政大臣。2010年起任英國下議院布羅姆斯格羅夫議員。 賈偉德曾在2016年至2018年间任英国内阁、2015至2016年任、2014年至2015年擔任、2014年擔任、2013年至2014年出任和2012年到2013年出任。.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萨吉德·贾伟德

顧綺慧

伊薇特·库珀(Yvette Cooper ,),英國工黨政治家,2010年起任下院诺曼顿、庞蒂弗拉克特和卡斯尔福德选区议员,曾于1997年至2010年间任下院(Pontefract and Castleford)選區議員。 2008到2010年间,库珀在戈登·布朗领导的内阁中担任和。2010年英国大选工党失败后,库珀任影子外交大臣和影子内政大臣。 在2015年5月13日,爱德·米利班德宣布辞职后,库珀参选工党领袖。库珀在第一轮投票得票率为17.0%,位列第三而出局。库珀随后于2015年9月辞去影子内阁内政大臣职务。2016年10月,库珀当选为主席。.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顧綺慧

黛安娜·艾勃特

黛安·朱莉·艾勃特(Daine Julie Abbott ,)是一名英国工党政治家,现为影子内政大臣。1987年大选时,她在北哈克尼和斯托克纽因顿选区当选为国会议员(MP),成为首位下议院的黑人女性议员。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4vkhjc 艾勃特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作为公务员在内政部工作过三年,亦曾在泰晤士電視台、任记者,后担任新闻官。1982年当选威斯敏斯特市议会议员,1987年赢得国会议席。 2010年,艾勃特参选工党领袖失利,随后被文立彬任命为影子公共卫生副大臣。2016年她参选大伦敦市长,但未能赢得党内初选。 艾勃特支持杰里米·科尔宾竞选工党领袖,科尔宾成功后提拔艾勃特为为影子国际发展大臣。2016年影子内阁大辞职,她得以晋升为影子卫生大臣,并在安迪·伯纳姆参选曼彻斯特市长后,接替他为影子内政大臣。 2017年英国大选之前艾勃特接受采访时发挥失常,故暂时被接替了影子内政大臣一职。大选后,艾勃特透露,自己患有2型糖尿病,这影响了选前表现。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她重新履职。 艾勃特被视为工党左翼,多次投票反对过党,特别是投票反对伊拉克战争,引入身份证和保持英国核威慑力量等议题。她频频在媒体上亮相,包括BBC一台、第四新闻台和BBC二台的节目。.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黛安娜·艾勃特

英國工黨黨魁

#重定向 工党领袖 (英国).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英國工黨黨魁

英國工黨黨魁列表

#重定向 工党领袖 (英国).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英國工黨黨魁列表

英国工党党史

19世纪后期英国工党随着工会运动而逐渐发展壮大,20世纪20年代初工党取代了自由党成为当时执政党保守党最主要的反对党。1930年代和1940年代,工党强调以工业国有化作为工具实行国家指令计划,但永远不赞成由工人控制工业。20世纪20年代工党首获执政权,1924年由拉姆齐·麦克唐纳领导少数派政府,1929-31年他又领导一个国民政府。麦克唐纳及其一半内阁成员与党内主流分裂并被视为叛徒。 1940年至1945年,工党参加了由保守党占多数的战时联合政府。在克莱门特·艾德礼(1945-51)领导下工党取得的压倒性胜利,组建第一个工党多数政府,建设福利国家与国家保健服务,将英国经济的五分之一国有化,加入了北约组织并在冷战中对抗苏联。1951年工党下野,随后执政13年的保守党政府无力改变工党政策。哈罗德·威尔逊的首个任期(1964-70年)促进了经济现代化。1974-79年工党执政,威尔逊回任首相两年后交棒给詹姆斯·卡拉汉。不断升级的经济危机(“不满的冬天”)和党内一部分人另立门户、由戴维·欧文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导致工党在1979年被撒切尔夫人击败而下野成为反对党长达18年。 1997年托尼·布莱尔带领工党重夺政权,获得国会多数席位179个,并以此势头赢下了2001年大选。后因内政外交施政致使支持度下降。2007年戈登·布朗接替布莱尔,次年次贷危机爆发,2010年大选败北下野成为反对党至今。.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英国工党党史

杰里米·科爾賓

杰里米·科尔宾(Jeremy Bernard Corbyn,)是英国工党领袖和反对党领袖。他自1983年起代表大倫敦北伊斯靈頓選區担任議員。柯賓是、、國際特赦組織、核裁军运动與成員。2015年9月12日,柯賓以壓倒勝利獲選為工黨黨魁,在首轮选举赢得59.5%选票。.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杰里米·科爾賓

每日郵報

《每日郵報》(Daily Mail),是在英國每日發行的老牌報刊,由所有。该报纸由艾爾弗雷德·哈姆斯沃思(北岩爵士)与(罗斯米尔爵士)创办,於1896年首次印刷發行,是繼《太陽報》後英國第二大報章。报纸的苏格兰版和爱尔兰版分别于1947年和2006年发行,其姐妹报纸《星期日邮报》亦于1982年开始发行。《每日邮报》是首家瞄准“1870年初等教育法令制造的中低端市场”的报纸,它“售价低廉,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也是英国第一家日销量超过百万的报纸。2013年,报纸的网站每月访问量超过一亿。2016年时,报纸平均每日销售1,510,824份。 创始人艾爾弗雷德·哈姆斯沃思的曾孙乔纳森·哈姆斯沃思当前为该报的董事长,掌握每日邮报和通用信托集团的股权。而具体与编辑有关的事务则交由和他的编辑团队处理。 报纸一开始是面向所有人的,后来又加入了一些专为女性打造的内容。2013年下半年,报纸的读者中有54.77%为女性,成为英国当年唯一一家女性读者过半的报纸。2014年的一次调查访问显示,该报的读者平均年龄为58岁,在所有主要的英国日报中,《每日邮报》15岁至44岁的读者比重是最少的。 《每日邮报》曾因散播种族主义、虚假科学消息受到过指责。.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每日郵報

戈登·布朗

--(James Gordon Brown,),,英国政治人物,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曾任英國首相、財政大臣及工党黨魁。2007年至2010年担任英国首相及工党领袖,1997年至2007年则于工党政府中任财政大臣。1983年至2015年布朗亦为英国国会议员,前后分别代表及柯科迪和考登毕斯选区。 白高敦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於一間继续教育机构內授课,后成为电视台记者。1983年大选后,他当选东邓弗姆林选区议员。1989年,他加入影子内阁,受任为,並於1992年升任。1997年英国大选中工党获胜后,他被选为财政大臣,其总任期在英国现代历史上为最长者。 白高敦在其财相任期内大幅度推动货币和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改革,赋予英格兰银行利率定制权,大幅扩张财政部权力,并将银行监管责任交予。他亦于其首部预算中废止公司预扣税,并于末部预算中废止本人于1999年引入的10%基税,受到一定争议。2007年托尼·布莱尔辞去首相职位,布朗在党内选举中未遇敌手,自动当选首相。 前期布朗作为首相支持率较高,但在2008年经济衰退后工党受欢迎度下滑,2009年在地方和欧洲选举中连续受挫。2010年大选中工党于下议院失去91席,为党史自1931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并使保守党成为悬浮议会中第一大党。工党同自由民主党开始进行组阁商谈,布朗暂时留任首相,但其最终于2010年5月10日宣布将辞去党首职位。5月11日工党组阁计划宣告失败,布朗正式宣布辞去首相及党首二职。戴维·卡梅伦接任首相职位,埃德·米利班德接任工党领袖职位。 布朗在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扮演重要角色,为维持联合一方拉取选票。.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戈登·布朗

新工黨

新工党是指英国工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由托尼·布莱尔及戈登·布朗领导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个名字来源于工党在1994年年会上首次使用的口号,后来在1996年出版的竞选宣言草案《》中出现,用于标榜工党的改革形象,当时工党刚修改了其党章的第四条,接纳了市场经济。1997至2010年工党执政时该词汇被广泛使用。新工党受到前外交大臣的政治思想、布莱尔和布朗的实际运作以及彼得·曼德尔森和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的媒体宣传的共同影响,社会学家安东尼·纪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是新工党的政治哲学基础,这是一种试图综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新工党强调社会公正(而非平等)的重要性,强调机会均等的必要性,相信利用自由市场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正。 宣扬“新工党”标签是为了重新赢得选民的信任,摆脱传统的因缺乏操作性及与工会的关系而被批评的社会民主主义政策桎梏,把党的现代化形象传递给公众。在尼尔·基诺克和约翰·史密斯的领导下,党试图以“新工党”标签扩大自己在选举中的吸引力,1997年大选,工党在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中的支持度显著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党获得压倒性胜利。工党在2001年大选中获到了更广泛的支持,2005年工党史无前例的连续赢得第三次大选的胜利。 2007年布莱尔去任首相及党领袖,财政大臣布朗继任。2010年大选结果出现36年来英国首个悬浮国会,后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工党下野,布朗辞职。当年9月爱德·米利班德当选工党领袖,他放弃了新工党的标签,把党的政治立场稍微向左移动。2015年5月米利班德辞职,其继任者杰里米·科尔宾则是极左翼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导致一位国会议员称新工党已经“死透了,入土了”。.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新工黨

托尼·布莱尔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國政治家,1994年至2007年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6月27日辭任黨魁、首相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為中东问题特使,直至2015年。 貝理雅自1994年7月21日起出任工黨黨魁,接替突逝的前黨魁約翰·史密斯。在他領導下,工黨進行重新定位及調整路線,結果在1997年英國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結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而那次也是保守黨自1832年以來輸得至為慘烈的一次大選。布莱尔執政10年,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三次贏得大選的首相。他在任內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成功改革,但因支持及參與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而使得其相關政策備受爭議。.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托尼·布莱尔

2010年英国政府难产

2010年英国政府难产指的是2010年英国大选后的5月7日至12日间三个英国主要政党的政治博弈事件。5月6日举行的大选导致英国36年来首次出现悬浮议会,引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组建首个联合政府的一系列谈判。 由戈登·布朗领导的工党政府在大选中落败,失去13年的执政权。由戴维·卡梅伦领导的反对党保守党赢得最多席位,但是未达到执政所需的多数。因此,两党的高层人士开始与尼克·克莱格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进行一连串的会晤,以求与自民党组建一个联合政府。 作为第三大党的领导人,克莱格曾宣布自由民主党将会与获得更多议会议席的党派举行会谈。与保守党举行的一系列会议在大选结果出炉后不久便开始,即便在周末仍继续进行。但自民党也与工党举行了会谈,苏格兰民族党表示愿意与工党和自民党组成“彩虹联合政府”,但戈登·布朗留任首相却成为工党与自民党达成协议的障碍。 尽管布朗在5月10日宣布辞任工党领袖,但是工党仍未能与自由民主党达成协议;后者则于第二天与保守党达成协议。布朗于5月11日傍晚辞去首相职务,而由戴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自由民主联合政府当晚即上任。自民党召集的国会党团和执行机关联席会议经过连夜讨论并在12日凌晨以“绝大多数”批准了联合协议,12日下午,两党共同发表了保守党 - 自由民主党联合协议,将协议条款公之于众。卡梅伦任首相,同时任命克莱格为副首相。.

查看 工党领袖 (英国)和2010年英国政府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