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川村純義

指数 川村純義

川村 純義(かわむら すみよし、天保7年旧暦11月11日(1836年12月18日) - 明治37年(1904年)8月12日),日本的武士、薩摩藩士、海軍軍人。海軍大将军衔。荣典为从一位勲一等伯爵。鹿儿岛县出身。通称は与十郎。.

18 关系: 城山之战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大日本帝国井上良馨兵部省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畝傍號防護巡洋艦西南戰爭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柳原博光松岛级防护巡洋舰桐野利秋昭和天皇浪速號防護巡洋艦海軍兵學校日本幕末人物列表日本海军大将列表

城山之战

城山之战()是日本明治政府为攻克反抗政府的萨摩藩大本营城山而发起的一场包圍歼灭战,也是西南战争的最终决战。 1877年9月,在西南战争中接连失利的萨摩藩军队(简称萨军)退回位于九州鹿儿岛的大本营,总帅西鄉隆盛在鹿儿岛的城山设立司令部,决心死守到底。前来平叛的大日本帝國陸軍(简称官军)扫清了鹿儿岛内的防御后将城山团团包围。在包围圈完善、多轮劝降无果后,官军于9月24日对城山发起总攻。面对官军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萨军从凌晨坚持抵抗至上午,直至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清晨时分,西乡隆盛在突围时中弹负伤,在仪式性切腹后由其弟子介错,用自己的生命为西南战争这一日本近代史上最后的内战画上了句号。 官军在城山之战的决定性胜利结束了幕末以来长年的动乱,使日本中央政权最终得以巩固,证明了现代化军事改革的优越性。同时也标志着日本武士这一延续数百年的武装力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新!!: 川村純義和城山之战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川村純義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為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各階級・晉階年月日列表(含逝後追授階級)。.

新!!: 川村純義和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川村純義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井上良馨

井上良馨(平假名:いのうえ よしか、弘化2年旧暦11月3日(1845年12月1日) - 昭和4年(1929年)3月22日),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明治時代的軍人。官至元帥海軍大将、从一位、大勋位、功二級、子爵。薩摩国(現鹿儿岛县)出身。.

新!!: 川村純義和井上良馨 · 查看更多 »

兵部省

兵部省(ひょうぶしょう、つわもののつかさ)曾是日本管辖軍政(国防)的行政機關。.

新!!: 川村純義和兵部省 · 查看更多 »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為日本國之勳章。依據1875年(明治8年)4月10日勳章制定文件(明治8年太政官布告第54號)為基礎而制定。大綬從右肩到左脇披垂,副章(勳二等旭日重光章之正章相同)佩帶在左胸。2003年(平成15年)11月3日改為旭日大綬章。 受章者合計有1220名(戰前810名、戰後410名)。.

新!!: 川村純義和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 查看更多 »

畝傍號防護巡洋艦

畝傍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外购防护巡洋舰(二等巡洋舰)#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7『◎軍艦畝傍命名ノ件 明治十七年六月五日(丙九〇)今般佛國注文セシ軍艦ヲ畝ウネ傍ビト命名ス此旨爲心得相達候事』,为日本向法国所订购,这也是日本第一艘购自法国的军舰。本舰级只有单艘,因此本舰级也称为畝傍级防护巡洋舰(日方称为“畝傍型防護巡洋艦”)。 本舰作为对清朝的战争准备之一,完工后即起锚返回日本,然而却在返航途中,从新加坡出港后即告失踪。事后日本方面多方搜寻无果,只能将本舰除籍#明治の海軍物語コマ55(原本93)『明治二十年十月十九日軍艦畝傍が支那海に於て亡没せるものと認定され、大センセーションを起した。同艦は佛國フォルヂ・エー・シヤンチエー社で建造された三千六百十五噸の巡洋艦で、明治十九年四月進水、同年十月竣工、十月十八日佛國を發し、本邦への回航の途中、十二月三日新嘉坡出港以後其の行衛が不明になつたのであつた。』。 本舰舰名来源于奈良县的#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31(原本35頁)『傍畝(うねび) 艦種巡洋艦 三檣「バーク」 艦名考山名に採る、畝傍山は大和國高市郡に在り、白橿村の中央に起る一座の丘陵にして他に連接せず、土俗之を慈明寺山と呼ぶ、此地神武天皇創國の皇居(橿原宮)の在しり所なるを以て人口に膾炙す、今畝傍山の東南に橿原神宮、東北に神武天皇御陵あり。艦歴明治19年4月佛國にて進水、同年10月18日佛國を發し本邦への回航の途中、12月3日、新嘉坡投錨以後其の踪跡不明と爲り、遂に同20年10月19日に至り、亡没せるものと認定せられたり。―要目― 長322呎/幅43呎/吃水918呎6吋/排水量3,615噸/機關 汽雙螺旋/馬力5,500/速力17.5/乗組人員 /船材 鋼/兵装 24拇克砲 4/15拇克砲 7/機砲 8/6听速射砲 2/發射管4/起工 明治17-5-27/進水 同19-4/竣工 同19-10/建造所 佛國フォルヂ・エー・シャンチェー社』。在日本海军的正式名称为“畝傍舰(畝傍艦)”。除了“畝傍”一名外,候补名字还有“蜻蛉(蜻蛉(あきつ))”、“磐余(磐余(いわれ))”.

新!!: 川村純義和畝傍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西南戰爭

西南戰爭(日本語:せいなんせんそう,1877年2月—10月),又稱西南戰役、西南之役、西南事變,是發生在今日本熊本县、宮崎縣、大分县及鹿儿岛县地区,以西乡隆盛为盟主的士族藉清君側之名義發動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後一場內戰。 西鄉自1873年(明治六年)返回鹿兒島後,廣收子弟,設立「私學校」大興教育,傳揚武士道,集結了大批志趣相投之士。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政府施政的一大反對集團,西鄉隆盛時常抗議明治新政府的命令,引發政府的忌恨、迫害,故而被迫起事,並遭到政府全數殲滅。.

新!!: 川村純義和西南戰爭 · 查看更多 »

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

千穂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最初两艘防护巡洋舰(二等巡洋舰)之一,为(日方称为“浪速型防護巡洋艦”)的2号舰。 高千穂号与其姊妹舰浪速號在甲午战争中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重要战力与清朝北洋舰队作战;随后参加了日军在臺灣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10多年后的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显得老旧的高千穗号作为辅助力量也参与了日军的作战,最终在青島戰役期间受到德国鱼雷艇袭击而沉没#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31コマ(原本34頁)『高千穂(たかちほ) 艦種巡洋艦 二檣(スクーナー) 艦名考山名に採る、高千穂峯は霧島山東嶽の古名なり(霧島の條参照)。艦歴明治17年3月英國安社に於て起工、同19年7月横濱に來着。同27・8年戰役に從軍:同27年8月威海衛砲撃に、同9月黄海海戰に、同11月大連港及旅順港占領に参加。同28年2月威海衛總攻撃及同占領に、同3月澎湖島攻略に参加。同31年3月巡洋艦二等に列す。同37・8年戰役從軍(第四戰隊):同37年2月仁川沖海戰に、同8月蔚山沖海戰に参加。同38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毛利一兵衛)。大正6年海防艦二等に編入す。同3年乃至9年戰役に從軍:〃3年8月青島戰に参加(第二艦隊、艦長大佐伊藤祐保)、同3年10月膠州灣に於て敵水雷艇(S90號)の雷撃を受け爆沈す(艦長同前)。 ―要目― 長300呎/幅46呎/喫水18呎7吋/排水量3,759噸/機關 横置二聯成汽機2臺、雙螺旋、圓罐/馬力7,600/速力18.5/乗組人員357/船材 鋼(防禦甲板51粍)/兵装 26拇克砲2/15栂克砲6/6听ノルデン砲2/備砲14/發射管(水上)4/起工 明治17-3-22/進水 同18-5-16/竣工 同19-4/建造所 英國エルスウィック安社』。本舰因此成为了日本海军中第一艘因为受到敌军舰艇攻击而沉没的主要军舰。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日本神话传说中天孫降臨之地、亦即宮崎縣高千穗峰。.

新!!: 川村純義和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柳原博光

柳原博光(やなぎわら ひろみつ、1889年3月19日 - 1966年12月31日)為日本海軍軍人。最終階級為海軍中將。伯爵。原名為「大原義質」。.

新!!: 川村純義和柳原博光 · 查看更多 »

松岛级防护巡洋舰

松岛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名称“松島型”)是旧日本海軍的一级防护巡洋舰。本级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主持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以小船扛大炮的方式,在仅有4100吨的舰体上配备了320毫米口径的大口径火炮,意图据此抗衡当时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舰。由于本级排水量有限,保证火力的代价即为牺牲了防护能力,故有“手持利刃之赤身裸体兵”一称。本级共建成三艘,其中前两艘在法国进行建造。三号舰桥立则为培养日本本国造船能力,而在国内的造船厂进行建造。这也是日本国内首次建造如此规模的大型军舰。 本级各舰建成后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参加了甲午战争,但战前日本各界寄予厚望的320毫米火炮完全没能达成设计目标。日后三舰退居二线,在日俄战争中参加了有限的作战行动,战后均改为练习舰。1908年首舰松岛因舰体发生爆炸沉没;而严岛、桥立两舰则一直作为海防舰服役并在各港口度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严岛、桥立两舰逐渐退出现役。 本级三舰均以日本三景而命名,因此也合称“三景舰”。.

新!!: 川村純義和松岛级防护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桐野利秋

桐野 利秋(きりの としあき、天保9年(1838年) - 明治10年9月24日(1877年9月24日),薩摩藩士,幕末四大人斬之一。同時也是明治初期的軍人。諱利秋。通稱半次郎。.

新!!: 川村純義和桐野利秋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新!!: 川村純義和昭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浪速號防護巡洋艦

浪速号防护巡洋舰(浪速 なにわ/なには)是旧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防护巡洋舰(二等巡洋舰),为(日方称为“浪速型防護巡洋艦”)的首舰。 浪速号与其姊妹舰高千穂號在甲午战争中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重要战力与清朝北洋舰队作战。在10年后的日俄战争中,已经显得老旧的浪速号只是参加了一些比较次要的战斗。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大阪市(原攝津國大阪)的古称“浪速”。#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30コマ(原本33頁)『浪速(なには) 艦種巡洋艦 二檣(スクーナー) 艦名考浪華又は難波に同じ、浪速は摂津國大阪より尼ケ崎邊までの地方を總稱したる古名なり、神武天皇の御世、皇舟師此海を過ぎし折、奔潮に出會ひ其流るること太だ急なるを見て、浪速の國又浪華の國とも名け給ひたるに起因せるものなりと傳ふ、今ま難波と讀むは轉訛なりと云ふ。艦歴明治19年2月英國に於て竣工、同年6月品川灣に來着す。此艦は此時代に於ける世界優秀艦の一と稱せらる、當時「ロンドン・タイムス」紙は之に關して長文の記事を掲げたり。其の要に曰く、浪速は目下海上に浮泛せる諸國軍艦中、速力最も速く、備砲最も強勢、且つ防護最も完全なる巡洋艦なり。其の大砲及び砲架、水壓器、電燈、水雷等亦た最も新しき發明の兵器を以て艤装せられたるものなり。今後日本海及び支那海に於いて戰爭ある時は、日本海軍は該艦を使用して偉勲を建つべきことは昔日の比にあらざるべし云々と、次に記する所の高千穂亦同時に建造せられたるものにして姉妹艦なり。明治27・8年戰役に從軍(艦長大佐東郷平八郎):同27年7月豊島沖海戰に参加、敵陸軍を搭載せる英國商船高陞號を撃沈す。同8月威海衛砲撃に、同9月黄海海戰に、同11月大連港及旅順港占領に参加、同28年2月威海衛總攻撃及同占領に從事、同3月澎湖島攻略に從事、同31年3月巡洋艦二等に列す、同37・8年戰役從軍(第四戰隊):同37年2月9日仁川沖海戰に参加(第二艦隊司令官少将瓜生外吉旗艦)、同8月蔚山沖海戰に参加(艦長大佐和田賢助)。同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第四戰隊旗艦、中将瓜生外吉乗艦、艦長同前)、同45年7月18日北海道に於て警備兼測量任務中擱坐沈没す。 ―要目― 長300呎/幅46呎/喫水18呎7吋/排水量3,759噸/機關 横置二聯成汽機2臺、雙螺旋、圓罐/馬力7,600/速力18.5/乗組人員385/船材 鋼(防禦甲板31粍)/兵装 26拇克砲2/15栂克砲6/6听ノルデン砲2/備砲14/發射管(水上)4/起工 明治17-3-22/進水 同18-3-18/竣工 同19-2/建造所 英國エルスウィック安社』.

新!!: 川村純義和浪速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海軍兵學校

海軍兵學校(かいぐんへいがっこう、1876年─1945年),舊大日本帝國海軍培養海軍軍官的軍事學校。.

新!!: 川村純義和海軍兵學校 · 查看更多 »

日本幕末人物列表

日本幕末時代(江戶時代末期)活躍人物列表。.

新!!: 川村純義和日本幕末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军大将列表

以下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獲授予大將(西方稱為上將)軍階的將領列表:.

新!!: 川村純義和日本海军大将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