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山西省 (越南)

指数 山西省 (越南)

山西省(),是越南1831年至1965年之間的一個省份,前後管辖范围變化較大。阮朝自主時期涵蓋今天的河內市西部、和平省東北部、富壽省東部、永福省大部和宣光省南部,法屬以後,僅包括今天河內市西部的山西市社和國威縣、巴位縣、石室縣和福壽縣。.

目录

  1. 60 关系: 十二使君時期吳權吳日慶安南屬明時期尊室說山西 (消歧义)山西市社巴位县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中法战争建福帝圣让-夏尔·高尔内北圻統使北圻遠征制光恩刘永福嗣德帝傘沱第三联区裴俊高春育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越南行政区划越南歷史越池市黎忠玉黃花探農文雲范芝香阮基 (阮朝)阮忠勸阮善述阮光碧阮勱阮勸阮祿阮載績阮朝阮惟善阮文彬阮文雄 (阮朝)阮文桃鄧櫃鄧春榜陳劉慧永安市 (越南)永安省永福安省永福省河內省...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十二使君時期

十二使君時期,又稱十二使君之亂(),為越南歷史中的一段時期。在吳朝開國者吳權去世後,大臣楊三哥篡奪吳朝繼承者吳昌岌的王位,爆發十二使君之亂,越南歷史進入十二使君時期。地方豪強紛紛割據,自稱使君。雖然吴权的次子吴昌文擊敗楊三哥,重建吳朝。但由於未能平定諸使君,所以在十二使君之亂後已非吳朝時期。越南北部直到丁部領崛起後方統一,並建立丁朝。.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十二使君時期

吳權

吳權(,),越南吳朝的開創者,被稱為前吳王(),亦被稱為吳先主,出身於唐末五代時期交趾地方豪族世家,原為該地自主政權統治者楊廷藝牙將。大有十年(937年),南漢的交州發生兵變,屬將矯公羨殺死了主管官員,交趾統治者楊廷藝,割據一方,另一屬將吳權領兵攻打矯公羨,矯公羨便求救於劉龑,劉龑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然後領兵進攻吳權,結果被吳權打敗,劉洪操陣亡。吳權從此佔有了交州,吳權建立的王朝即越南吳朝。造就越南脫離中國統治,被後世視為古代越南獨立建國的重要人物。.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吳權

吳日慶

吳日慶(,),又稱吳覽公(),越南十二使君時期的割據者之一。他原是吳朝王族,在吳朝衰落時,他以使君的稱號,割據唐林一地(一說在膠水)。其後,吳日慶降附丁部領(丁朝開國君主),並成為其駙馬。979年,趁著丁朝朝廷內亂,大權旁落到權臣黎桓之手時,吳日慶企圖勾結占城舟師入侵越南(當時國號大瞿越),但卻遇風暴而覆歿。.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吳日慶

安南屬明時期

安南屬明時期(1407年─1427年)本條目的「安南屬明時期」一名,參考自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四編第十一章第二節及附錄大事年表(年表裡將之列為1407年至142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389頁及656頁。,另亦有称为「第四次北屬時期」()或「屬明時期」(),是越南(安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共20年,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在此一期間,明朝消滅越南胡朝,改稱越南為「交址」(又作「交阯」及「交趾」,當時國境相當於現今的中部及北部),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後世歷史學家,如中國的郭振鐸、張笑梅,指出明朝佔領越南之舉實屬「非正義」,不過該時期裡,中越兩國的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对越南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安南屬明時期

尊室說

尊室說(;),字博英(),越南阮朝的一位政治人物。曾經在嗣德帝死後與阮文祥同時執掌朝政,並且於1885年發起勤王運動。.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尊室說

山西 (消歧义)

山西可以指:;中国.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山西 (消歧义)

山西市社

山西市社()是越南首都河內市下轄的一個市社,原為河西省山西市,后行政區劃改革將河西并入河內市,因而降級為市社。该市社是河內西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山西市社

巴位县

巴位县(),又音译作“三位县”和音译作“巴维县”,是越南河内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红河三角洲境内。1999年统计人口242600人。有京族、芒族等。.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巴位县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Accord de Tientsin),又称《李福协定》(Convention de Li-Fournier),是1884年(光绪十年)5月11日大清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法国代表福禄诺(François-Ernest Fournier)于天津签订的条约,事关越南北圻主权问题及相关战和问题,李鸿章同意清军自北圻撤兵,以换取进一步通商来往和边境安定的承诺。.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中法战争

建福帝

建福帝(;),即阮簡宗(),名阮福昊(),越南阮朝第7任皇帝,1884年至1885年間在位。年號建福。.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建福帝

圣让-夏尔·高尔内

圣让-夏尔·高尔内(Saint Jean-Charles Cornay, M.E.P.)是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1837年在明命帝迫害天主教徒期间被杀于越南山西省A New Dictionary of Saints: East and West by Michael Walsh p. 295.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圣让-夏尔·高尔内

北圻統使

北圻統使(),正式名稱為東京駐紮長官(Résident supérieur du Tonkin),是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的一個官職名。 1883年,法國與越南阮朝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條約規定,法國在越南設置「北圻與中圻統使」一職,以管理越南的內政。黎那(Pierre Paul Rheinart)被法國任命為首任「北圻與中圻統使」,管理越南北圻、中圻的一切政治事務。此外,法國還在北圻設立「北圻統帥」之職,由軍人波滑(Alexandre-Eugène Bouët)擔任。 1886年,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成立,法國廢止北圻統帥一職,改設北圻統使,以管理北圻事務。北圻統使與中圻欽使、南圻統督地位相當,隸屬於法屬印度支那總督。 1897年7月26日,受法國殖民當局壓迫,順化朝廷罷設北圻經略使,獨以北圻統使為朝廷代表,總制北圻。 最初在北圻統使之下,分設海防、山西和南定三公使(résident)。三公使之下各有副使(Résident adjoint)從屬:海防公使監海陽與先安;山西公使監宣光與老街;南定公使監寧平。另北寧、諒山和三地副使直屬統使節制。其後,各省皆設公使和副使。 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廷签订不平等《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麻斜海湾(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借地,统称“广州湾”,納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派專員(Commissaire)管治,受北圻統使节制。 北圻統使公署被稱為(Palais du Résident Supérieur),位於今日河內市吳權路12號(當時稱為Boulevard Henri Rivière街),在還劍湖湖畔,現為越南國賓館(Nhà khách Chính phủ)。 1945年3月,駐越日軍發動三九政變推翻法屬印度支那政府,北圻統使一職廢設。惟當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投降后,法國重返越南,重新設立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為代表。該高級專員職權與過往北圻統使幾無差異,統轄範圍更擴展至原中圻地區。至1955年,法國根據日內瓦協議退出越南,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一職被裁撤。.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北圻統使

北圻遠征

北圻遠征(Expédition du Tonkin;),又稱北圻戰役、東京戰役,是1883年6月至1886年4月期間法國與越南阮朝、中國清朝以及黑旗軍在北圻(今越南北部)發生的一系列戰事的統稱。最終法國勝利,並在北圻建立保護地。 北圻遠征引起的效應錯綜複雜,不僅是1884年中法戰爭的導火索,也是導致1885年越南勤王運動的原因之一。這迫使法國調集了大量士兵組成北圻遠征隊,分乘兵船開往紅河三角洲。雖然法國官方宣稱該戰爭在1886年4月結束,遠征隊人數也被大幅削減,但直到1896年北圻才真正獲得安定。.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北圻遠征

制光恩

制光恩(;),越南阮朝官員,占族后裔。.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制光恩

刘永福

刘永福(),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客家人,祖籍博白東平,清朝軍事人物,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 劉永福最初是太平軍的將領,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盤踞中越邊境。後受越南阮朝招安,並獲封官職,參與越南抗法運動,成為中法戰爭期間的一支重要勢力。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後退入清朝境內,成為清勇將領。1894年調赴台灣協防。1895年5月25日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后,劉永福不願意投降,便拥立福建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称大将军。同年6月在台南自立为大总统。乙未戰爭失利之後棄城渡海逃往中国大陆。.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刘永福

嗣德帝

嗣德帝(,),即阮翼宗(),名阮福時()。越南阮朝第4任皇帝,1847年—1883年在位。年號嗣德。 原名阮福洪任(),是宪祖绍治帝阮福暶的儿子,1847年,嗣德帝18歲即位,强化了对天主教的镇压政策,拒絕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来使交涉。1859年起,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入侵并占领嘉定省、边和省、定祥省、永隆省。1862年越法签订壬戌条約(第一次西贡条約),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赔款2千万,允许天主教传播。法国控制越南南部。 就在越南瀕臨亡國危機之時,曾經遊歷西方國家的阮長祚於1866年向嗣德帝上書,建議開放門戶、在外交上走親西方路線並且進行一系列內政、軍事、教育體制的改革。嗣德帝徵詢群臣的意見,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因此最終沒有採納阮長祚的意見。 嗣德帝在位期間,北圻山賊橫行。嗣德帝招安了劉永福的黑旗軍,並在清朝的協助下逐漸平定了山賊。1873年,法國攻入河內,嗣德帝邀请刘永福的黑旗軍对抗法国。1882年,因貿易糾紛法國再次入侵北圻。清朝出兵干涉,导致了次年中法战争爆发。就在戰爭發生期間,嗣德帝於1883年7月17日驾崩。 嗣德帝沒有兒子,收養了三個養子:瑞國公膺禛(即育德帝)、堅江郡公膺禟(同慶帝)和膺祜(建福帝)。嗣德帝逝世後他們都年幼,朝政完全由阮文祥、尊室說等權臣把持。在這些權臣和法國人的作用下,嗣德帝死后短短两年之间,其侄育德帝阮福膺禛、其弟協和帝阮福昇、其侄建福帝阮福昊、咸宜帝阮福明、同庆帝阮福昪相继即位,阮朝处于混乱之中。中法战争后,越南最终成为法国的保護国。 嗣德帝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在位期間曾編寫《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也是在他在位期間編纂完成的。.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嗣德帝

傘沱

傘沱(,),原名阮克孝(),越南詩人。 “傘沱”是筆名,取自傘沱家鄉的“傘圓山”(巴位山)和“沱江”。.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傘沱

第三联区

三联区(),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初期的区级政区之一,今属越南红河三角洲各省。.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第三联区

裴俊

裴俊(,),字宅甫()。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裴俊

高春育

春育(;),字子發(),號古驩龍崗(),越南阮朝末期政治家、歷史學家。.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高春育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統治的一個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前111年,西漢攻滅南越國後,設南越舊地為交州,並置九個郡縣: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為了便於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漢廷非常關注在肥沃的紅河三角洲的統治。在前1世紀時,漢朝在交州的統治十分寬鬆,雒越的君長在自己的部族裡依舊保持著他們世襲的權力。然而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鼓勵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加強了稅收,將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越南行政区划

越南现今有63个一級行政区,劃分成58個省(tỉnh)及5個直轄市(thành phố trực thuộc trung ương,城庯直屬中央)。.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越南行政区划

越南歷史

越南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顯示,越南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現時的越南中、南部地區,曾有占婆國存在(2至15世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曾為扶南、真臘(柬埔寨)等國的領土。 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正式独立建国。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本土文化亦有所發展,本國文字「喃字」得以應用。對外多次進行戰爭,以維護獨立和擴張領土,曾抵禦北方的中國及蒙古等國,在印支半島逐步征服占婆國,入侵老撾,與真臘、暹羅(泰國)爭雄。 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併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政府曾染指鄰國老撾、柬埔寨,又與中、美等交惡,外交形勢曲折。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係。.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越南歷史

越池市

越池市()是越南北部富寿省的省莅,位于河内西北70公里处,为越南北部的工业城市之一。 雄王大學是富寿省第一所大學。.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越池市

黎忠玉

黎忠玉(;),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黎忠玉

黃花探

黃花探(,),原名張文探(),别號提探()、雄安世(,意思是「安世的傑出英雄」),是1885年至1913年期間反法安世起義(Khởi nghĩa Yên Thế)的義軍首領。 黃花探最早的名字是張文義(Trương Văn Nghĩa),出生在興安省仙侶縣易制社(Dị Chế),後移居山西省,最後遷居到了北宁省安世縣(今属北江省)。其父親張文慎(Trương Văn Thận)、母親梁氏明(Lương Thị Minh),都曾加入山西的阮文雁起義軍。 16歲加入大陳(Đại Trận,1870年-1875年)領導的起義軍。法軍佔領北寧之後(1884年3月),黃花探加入了陳光巒(Trần Quang Loan)的北寧起義軍。1885年加入黃廷京(Hoàng Đình Kinh)的諒江起義(Khởi nghĩa Lạng Giang,1882年-1888年)義軍。黃廷京死後,他率部眾加入了梁文楠(Lương Văn Nắm,綽號「提楠 / Đề Nắm」)義軍,成為其麾下的一員著名將領。 1892年4月梁文楠被叛徒殺害後,黃花探成為了安世起義軍的首領。他以安世縣為據點,召集農民多次擊敗法軍,其中以呼桎嶺(lũng Hố Chuối,1890年12月)和東歆(Đồng Hom,1892年2月)的戰役出名。在之後的三年裡(1893年-1895年),法軍一直試圖鎮壓安世起義軍,甚至以破壞安世附近的村莊試圖逼其投降,但黃花探以遊擊戰的靈活戰術使法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成功獲得了勝利,迫使法軍議和。1895年11月,法軍再次進攻安世軍,仍舊失利;1897年12月,法國被迫再次同黃花探議和。 1897年至1909年期間,黃花探的安世起義軍領地不斷擴張,逼近了河內城下。他與中越邊境的黑旗軍互相聲援,後來又支持中國廣東孫中山的革命黨,對流亡到越南北部的中國革命黨人士給予了庇護。他也同越南獨立運動志士潘佩珠、潘周楨等人積極聯繫,1906年參加反法組織維新會,並組建了義興黨。 1908年,黃花探製造了河城投毒事件,企圖趁機奪取河內,但因告密而失敗。此次事件震驚了越南,1909年1月29日,法軍15000人對黃花探的安世起義軍發動總攻。黃花探轉戰太原(位於太原省)、三島(位於永福省)等地抗擊法軍,但於10月5日在朗山被法軍擊潰,逃竄山中。1913年起義軍徹底潰滅,黃花探劫持了三艘船隻,欲逃亡海外。但途中由於醉酒殺死了兩名親信,因此部將人人自危,不久黃花探被部將出賣,為法軍逮捕。2月10日被殺於太原省。 胡志明十分崇拜黃花探,因此越共對黃花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今越南河內市巴亭郡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黃花探路,以紀念其抗法事蹟。.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黃花探

農文雲

農文雲(;)是越南阮朝初期一位岱依族起義軍首領。 農文雲是宣光保樂(今高平省保樂縣)人,其祖先世代為當地豪族。18世紀期間,農氏接受黎中興朝朝廷的任命,成為世襲土官。在西山朝時期,農氏響應西山軍。阮朝建立之後,農文雲的父親被嘉隆帝任命為世襲的保樂州知州。後來,農文雲繼承父親的知州之職。 明命年間,明命帝派遣流官來到北城,逐漸接管宣光、太原、諒山、高平等地世襲土官的權力。朝廷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明命十四年(1833年),左「亻」右「褢」在南圻舉兵反抗朝廷,明命帝派人前往高平搜捕黎文的兄弟。農文雲的妹妹是黎文的妻子,因而也受到牽連。農文雲遂舉兵起義,自稱節制上將軍,鑄元隆通寶。又逮捕了朝廷派來的流官,在其額頭上刺上「省官常吃民錢」的字樣並放回,以示羞辱。七泉州的土官知州阮克和也舉兵響應。農文雲發兵攻打各省,各省官員皆不能敵,向朝廷求救。明命帝派遣山興宣總督黎文德為三宣總督軍務,以海安署理總督阮公著為參贊,與寧太總督阮廷普合兵攻打農文雲。 農文雲圍攻高平、諒山省城甚急,明命帝又派安靜總督謝光巨為總統大臣,前往高平、諒山救援。農文雲得到芒人、僈人的支持,攻破高平省城,又以崇山峻嶺為根據地進行遊擊戰,殺死眾多官軍。1833年臘月,謝光巨解除諒山省城的包圍,又收復了高平省城,與黎文德、阮公著合兵攻打保樂州。農文雲戰敗,剃髮易服逃往清朝境內。女婿雲光總和堂弟農文仕、農文碩,則據守山林繼續抵抗官軍。官軍隨即班師回朝。 官軍回朝之後,農文雲再次回到保樂州,反抗朝廷。明命十五年(1834年),黎文德、--從山西進兵宣光,謝光巨、阮進林、胡佑自高平出發,阮廷普、阮公著自太原出發,三路大軍在雲中會合,並照會清朝方面,要求防備邊境,遣返農文雲的黨羽。隨後官軍圍攻保樂州。農文仕、農文碩等五人逃往貴州境內,被清朝方面遣送回國。農文雲出奔宣光,匿於叢林之中。--率軍四面包圍,放火燒山,將農文雲燒死在叢林裡。隨後官軍將其斬首,送往順化告捷。.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農文雲

范芝香

范芝香(;),字士南(),號郿川(),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范芝香

阮基 (阮朝)

阮基(;),原名阮德祺(),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基 (阮朝)

阮忠勸

阮忠勸(;),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忠勸

阮善述

阮善述(;),《國朝鄉科錄》“阮德述”,字孟孝(),越南阮朝官員。勤王運動中領導人之一,人稱贊述()。.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善述

阮光碧

阮光碧(;),是越南阮朝的一位官员、诗人,以及在法国殖民时期的一位独立运动家。.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光碧

阮勱

阮勱(;),原名阮克勤(),號逸卿(),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勱

阮勸

阮勸(,),原名阮勝(),又作阮文勝,號桂山(),越南阮朝官員,三元及第。.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勸

阮祿

阮祿(1912年4月8日-1960年4月4日),越武道創始人。出生於越南北部山西省石室縣有憑社(今屬河內市石室縣有憑社)。是五個孩子中的長子。他的父母阮廷釧和阮氏和,經常遷居,最後定居在河內附近。.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祿

阮載績

阮載績(,),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載績

阮朝

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 阮朝前身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两段时期,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朝

阮惟善

阮惟善(;),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惟善

阮文彬

阮文彬(;),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文彬

阮文雄 (阮朝)

阮文雄(;),越南阮朝將領。.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文雄 (阮朝)

阮文桃

阮文桃(;),號義園(),越南阮朝官員、作家。.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阮文桃

鄧櫃

鄧櫃(;),一作鄧樻,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鄧櫃

鄧春榜

鄧春榜(;),字希龍,號文甫,又號善亭,越南阮朝官員、史學家、地理學家。.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鄧春榜

陳劉慧

陳劉慧(;),原名陳嘉善,後改名陳劉惠,成泰十三年(1901年)改今名,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陳劉慧

永安市 (越南)

永安市()是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永福省的省莅,人口76650人,总面积50.87平方公里。.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永安市 (越南)

永安省

永安省(),是越南1898年至1950年之間的一個省份,包括今天的永福省大部。.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永安省

永福安省

永福安省()是越南北部短暂存在的一个省份,1949年由越南國政府設立,主要包括今天的永福省和河內市紅河北岸部分。.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永福安省

永福省

永福省()為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的一個省。1996年從原永富省分拆開來。.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永福省

河內省

河內省(),是越南1831年至1902年之間的一個省份。阮朝自主時期涵蓋今天的河內市東部和河南省大部。.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河內省

河西省 (越南)

河西省()是越南1965年至2008年间的一個省,位於紅河三角洲上。下辖河東市、山西市2个省辖市和12个縣。 2008年5月29日,越南国会決定于2008年8月1日將河西省并入河內市。.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河西省 (越南)

河東省

河東省()是越南1904年至1965年間的省份,省蒞是河東市社,今屬河內市。.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河東省

河東郡 (越南)

河東郡()為越南首都河內市下轄的一個郡,位於河内市中部。2009年由河东市改制而来。.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河東郡 (越南)

潘繼遂

潘繼遂(;),越南阮朝北圻官員,越南帝國北圻經略使,越南民主共和國副總理。.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潘繼遂

潘輝泳

潘輝泳(;),字涵甫(),號柴峰(),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潘輝泳

潘輝湜

潘輝湜(;),字渭沚(),越南阮朝官員,阮初封圭岳侯。.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潘輝湜

潘惟栢

潘惟栢(;),越南阮朝官員。.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潘惟栢

明命帝

明命帝(;),阮聖祖(),名阮福晈(),又名阮福膽(),是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1820年至1841年在位。年號明命。 1820年繼位之後,继承父亲的治国路线,一心想将越南建设成像清朝一样的大帝国。在位期間,他進行了多項改革,使阮朝處於鼎盛时期。他還對真臘(今柬埔寨)、哀牢(今寮國)進行軍事擴張,使越南的疆域达到有史以來的最大。 在對外政策上,明命帝施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國內則禁止基督教的傳播。1839年,明命帝將國號改為「大南」。 1841年逝世,葬於孝陵,子紹治帝繼位。.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明命帝

明入越

明入越,越南稱之為明與大虞戰爭(),指的是明永樂四年至五年 (公元1406年至1407年) 期間明成祖进攻越南胡朝(大虞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明入越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查看 山西省 (越南)和明成祖

河西省 (越南)河東省河東郡 (越南)潘繼遂潘輝泳潘輝湜潘惟栢明命帝明入越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