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山東東路

指数 山東東路

山东东路,金朝时设置的路。 金朝改宋朝分京东东路为山东东路。治所是益都府(今山东省青州市)。这是山东作为政区之名的开始。包括今山东省泰山以北,沾化县、商河县、禹城市、长清区以东,沂河流域以东;江苏省新沂市、淮安市以东,淮河以北。管辖益都府、济南府(今山东省济南市)、淄州(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滨州(今山东省滨州市)、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潍州(今山东省潍坊市)、莱州(今山东省莱州市)、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宁海州(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莒州(今山东省莒县)、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市)、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元朝废除。 Category:金朝的路 category:山东的路 Category:江苏的路.

目录

  1. 7 关系: 完顏永成完颜宗浩山东省辛棄疾江淮民系江淮文化淄州

完顏永成

完顏永成(),原名完顏允成,女真名完顏鶴野(婁室),为金朝皇子,金世宗完顏雍的第九子。.

查看 山東東路和完顏永成

完颜宗浩

完颜宗浩(),本名老,字師孟。金朝宗室、大將,金昭祖石魯四世孫,完顏奔睹之子。 貞元年間,為完顏亮入殿小底。金世宗完顏雍在遼陽府即位,受父命奔馳恭賀,命充符寶祗候。大定二年(1162年),領萬戶從父至山東都元帥府,授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判官。承襲因閔斡魯渾猛安,授河南府判官,同知陝州防禦使事。同知彰化軍節度使事,同簽樞密院事,改曷蘇館節度使。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為大理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授山東路統軍使,兼知益都府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為賀宋孝宗生日使,回來後,任刑部尚書。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拜參知政事。明昌元年(1190年),金章宗即位後,完顏宗浩為北京留守,轉任同判大睦親府事。受命佩戴金虎符駐泰州,以備御北方,力主出兵征討北方諸部落。承安三年(1198年),收降弘吉剌部,在忒里葛善擊敗散只兀部,收降哈答斤部長白古帶、散只兀部胡必剌。大敗婆速火部,獲得大量駝馬牛羊,官至光祿大夫。承安四年(1199年),拜樞密使,封榮國公、崇國公。建言將東北路招討司從泰州遷到金山,設置左右副招討二員。奉命到中都、山東、河北括地,得到三十餘萬頃。後來出知真定府事,任西京留守。入為樞密使,尚書右丞相。奉命監督開掘界壕,率軍擊退撒里部長陁括里,再任左丞相。泰和七年(1207年),兼都元帥,在汴京行省事,督軍攻打宋朝,親自赴襄陽巡師,迫使南宋遣使求和。九月,在軍中去世,諡號通敏。.

查看 山東東路和完颜宗浩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山東東路和山东省

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东历城)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职,因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也始终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实现他北伐的夙愿。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与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查看 山東東路和辛棄疾

江淮民系

江淮人,即江淮民系,或為下江民系,一般指稱说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文化上,江淮文化是南方文化中最靠近北方文化区域的,兼有南北的文化特征。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查看 山東東路和江淮民系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查看 山東東路和江淮文化

淄州

淄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贝丘县(后改为淄川县,即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大业初年省。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仍治淄川县,下领四县:淄川县、长山县、高苑县、邹平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邹平、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部分地。天宝元年(742年)改置为淄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淄州。 北宋时,淄州属河南道。金朝时,属山东东路。元朝初年,置新城县。中统四年(1263年),蒲台县由滨州改属淄州,五年(1264年)升为淄州路.

查看 山東東路和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