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山戎

指数 山戎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46 关系: 南皮县叔齊吉林历史大連歷史孤竹国尊王攘夷山戎山戎文化陈列馆中国古代民族东胡亞憑令支國仇由國伯夷徐樂匈奴北戎周朝周朝諸侯國列表唐虞允姓前244年前569年獫允秦朝秋千田續田疇無終國燕宣侯燕国燕莊公燕桓侯襄平城魏姓鲜卑齐桓公齐攻山戎救燕之战辽宁青铜文化辽宁歷史樊噲河北历史戎姓晋国晋悼公

南皮县

南皮縣,河北省滄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

新!!: 山戎和南皮县 · 查看更多 »

叔齊

叔齊,子姓,墨胎氏,商紂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亞微的第三子。著名商朝遗老伯夷和第八任孤竹国国王仲馮的三弟。.

新!!: 山戎和叔齊 · 查看更多 »

吉林历史

吉林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

新!!: 山戎和吉林历史 · 查看更多 »

大連歷史

大连市市徽 大连历史,为关于大连的历史,其中包括现代大连(Dalian / Dairen)、近代达尔尼(Dalniy)及其更早的行政管辖时期。其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文明。.

新!!: 山戎和大連歷史 · 查看更多 »

孤竹国

孤竹国是中国古代的诸侯国,早期王城位于今天的唐山市附近(早期疆域,西至今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北达凌源、朝阳、西辽河,东抵葫芦岛,西南迄乐亭、滦南、曹妃甸等地。东临渤海,西边和燕国接壤,南边是齐国)。始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中作“竹侯”。孤竹国的国祚从商朝初年延伸到春秋中期。孤竹国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前660年被齐国、燕国所灭。.

新!!: 山戎和孤竹国 · 查看更多 »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該書是解釋儒家經典《春秋》的三部專著之一。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鮮等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新!!: 山戎和尊王攘夷 · 查看更多 »

山戎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新!!: 山戎和山戎 · 查看更多 »

山戎文化陈列馆

山戎文化陈列馆,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原“靳家堡乡”并入)玉皇庙村东向阳的山坡上,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戎的文化。.

新!!: 山戎和山戎文化陈列馆 · 查看更多 »

中国古代民族

没有描述。

新!!: 山戎和中国古代民族 · 查看更多 »

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學者一般相信,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新!!: 山戎和东胡 · 查看更多 »

亞憑

亞憑(生卒年不詳),墨胎氏,一名仲冯、仲憑,伯夷之弟,叔齐的二兄,孤竹國的第九任國君。.

新!!: 山戎和亞憑 · 查看更多 »

令支國

令支國,先秦时山戎属国,在今河北省滦县和迁安市之间。《史记》作离枝,亦作冷支、离支、不令支、令疵。 令支國为古代民族东北夷所建。为孤竹之邻族,也是殷商的近亲部落和封国之一。商亡之后,归附周朝,后隶属于燕国。春秋时期,附从南下的山戎,成为山戎之属国。前664年(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十二年)为齐桓公所灭。秦朝置为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县一带。.

新!!: 山戎和令支國 · 查看更多 »

仇由國

仇由國,亦称厹由、仇繇、夙繇、仇犹,春秋时期小型诸侯国,遗址在今山西省盂县东北半里。 仇由是春秋至战国初白狄的一支。春秋时晋国兼并各支赤狄,白狄东迁入华北,该部在途中留居今山西盂县,建城而居,故亦称“仇由国”。奉鲜虞为盟主,与白狄其他各支组成联盟。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居住在今太原一带的无终(属山戎)和众狄(属赤狄)被晋国击败,向北迁徙。晋国直接和白狄各部冲突。晋国灭肥國、鼓國,白狄联盟瓦解。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投靠鲜虞,建立中山国。晋出公时,晋卿知伯荀瑶攻击,以赠大钟为诱饵,让仇由国君开道迎接,晋军顺道攻入,仇由国为智伯所灭,后人以国为氏。部属归属晋国和中山国。臣下赤章蔓枝之前劝阻无效,投靠卫国。.

新!!: 山戎和仇由國 · 查看更多 »

伯夷

伯夷(生卒年不詳),子姓,墨胎氏,商紂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弟仲馮、叔齊。 叔齊是孤竹国君主亚微内定的继承人,但由于有悖于传统嫡长子继承的宗法伦理,叔齊不忍心与長兄争夺君位,伯夷也不願違背父意。后伯夷和叔齊雙雙出走,离开了孤竹国,禪讓予仲馮。 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善待賢達老者,遂前去投靠。姬昌死后,其子姬發(周武王)出兵討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满武王身为藩國卻攻擊君主,加上自己世为商臣,叩馬力谏。武王不听,左右衛兵欲動武,被姜子牙阻止,說“此義士也”,命士兵把二人拉至旁處。不久武王克殷。两人憤愾,决定不食周粟,以表明對周武王的不滿,最终隐居在原殷商荒芜之地首陽山,以树皮,蕨菜为食,並有《采薇歌》曰: “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终饿死。 伯夷和叔齊由于不食周粟的高風亮節,后被认为是怀念故国的典范,也变成了后来改朝换代后忠于前朝的遗老遗少的代名词。《史記》七十列傳中以《伯夷列傳》為首篇,錢鍾書在《管錐編》說:“此篇記夷齊行事甚少,感慨議論居其大半,反議論之賓,為傳記之主。馬遷牢騷孤憤,如喉鯁之快於一吐,有欲罷不能者。” 孤竹国在商朝灭亡后又存在了數百年。直到周朝春秋時代齐桓公称霸時,討伐山戎途中,顺道將孤竹国消灭。 而二人后除了国君仲馮外,再也没有王系见于史籍。都穆《遊名山記》卷一《首陽山》記伯夷、叔齊隱居處有古柏二,“二根相距數尺,而幹上交若兄弟之相倚者”。.

新!!: 山戎和伯夷 · 查看更多 »

徐樂

徐樂(生卒年不詳),漢燕無終人,汉武帝时任郎中。其生平无详细记载。前128年,徐乐曾上书汉武帝,留下“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的警句。“土崩”是说人民穷困、怨声载道、继而起事,而“瓦解”则是指存有异心的贵族发动叛乱。徐乐反思秦朝的灭亡,希望武帝能够体察民情,消除没有爆发的隐患,这样三代之礼便能得以复兴。 X徐 X徐 L樂.

新!!: 山戎和徐樂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山戎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北戎

#重定向山戎.

新!!: 山戎和北戎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山戎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彙編。.

新!!: 山戎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唐虞

唐虞或尧舜是中国上古时期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唐尧和虞舜的合称。 其对于黄河流域的开发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后人称为唐虞之治或者唐虞时代。.

新!!: 山戎和唐虞 · 查看更多 »

允姓

允姓是一個中文姓氏,是春秋时期山戎的姓氏。春秋时期的陆浑之戎也是允姓。.

新!!: 山戎和允姓 · 查看更多 »

前244年

没有描述。

新!!: 山戎和前244年 · 查看更多 »

前569年

没有描述。

新!!: 山戎和前569年 · 查看更多 »

獫允

獫(拼音:xiǎn,注音:ㄒㄧㄢˇ)允,又寫作嚴允、獫狁、玁狁等,位於中國北方與西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活躍於西周中期。其形跡最早可見於周代金文及先秦古籍,有時與“昆夷”等名相混稱,居住地區亦相同。學者認為,獫狁與犬戎及匈奴,可能有共同祖先。.

新!!: 山戎和獫允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山戎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秋千

-- (又寫作--。南方,特別是廣東話又稱打韆鞦)是靠一人或多人在游戏者的背后,推动游戏者,或自己利用绳索的前后摆盪,让游戏者的身体随秋千上下起落的一种游戏。通常兩條绳索末端繫一块木板、輪胎等,人坐上去会比较舒服。多人玩时会相互比,谁摆动的幅度最大。 盪鞦韆可以使人心曠神恰,鍛煉身體和意志,培養勇敢精神,已成為兒童的專項活動,常見於幼兒園、小學的操場旁,或公園、遊樂園中。.

新!!: 山戎和秋千 · 查看更多 »

田續

續(),表字不詳,右北平無終人。三國時曹魏將領,是東漢議郎田疇的侄孫。.

新!!: 山戎和田續 · 查看更多 »

田疇

疇()字子泰,東漢末期人物,右北平無終人。.

新!!: 山戎和田疇 · 查看更多 »

無終國

無終國是存在于 夏商时期燕山地区的一个小国。民族可能是鲜卑的先民山戎。古代中国中原人又稱其为無終氏,被认为起于燕北,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存在于现在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亦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 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后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原为商先族旁支墨胎氏氏族,但后来部分地区与游牧民族无异),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燕地民族,一部分进入中国东北加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新!!: 山戎和無終國 · 查看更多 »

燕宣侯

燕宣侯(),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穆侯之子。 燕宣侯五年(前706年)山戎越過燕地伐齊國,雙方戰於齊郊。在位十三年卒,子燕桓侯立。.

新!!: 山戎和燕宣侯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新!!: 山戎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燕莊公

燕莊公(),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桓侯之子。在位33年。 莊公十二年(前679年),齊桓公開始稱霸。莊公十六年(前675年),與宋國、衛國共伐周惠王,惠王逃跑到溫。惠王弟頹立為周王。莊公二十七年(前664年),山戎侵燕,燕國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救燕,大敗山戎部族,追擊至孤竹(今河北盧龍)。燕莊公為表示感謝,親自護送,不知不覺送進了齊國國土五十里,有違諸侯禮法,於是齊桓公奉送五十里地。築城名燕留(在今河北滄州境內)。莊公三十三年(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年),莊公薨,子燕襄公即位。.

新!!: 山戎和燕莊公 · 查看更多 »

燕桓侯

燕桓侯(),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宣侯之子。在位七年。 燕宣侯十三年(前698年)卒,桓侯立。即位初年受到山戎的侵逼,將國都徙到臨易(今河北雄縣),國力日衰,桓侯七年(前691年)卒,子燕莊公即位。.

新!!: 山戎和燕桓侯 · 查看更多 »

襄平城

襄平城是中国东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燕国的军事要塞。襄平城是前284年左右兴建的燕长城的东部堡垒,本为東胡、山戎與箕子朝鲜的重要城市。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里,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北長城西端起自造陽(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東北),向東到達襄平城(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面)。 公元前222年,燕国终被秦吞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全国分为36郡,辽东郡仍沿袭燕国郡制,郡府设在襄平县。 两汉时期沿袭秦制也设置辽东郡管辖辽东地区,但是西汉时东北亚大多数事务由后来被称为汉四郡的乐浪郡,玄菟郡等管辖。如 扶余国属于东汉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本来隶属玄菟郡,汉献帝时,其王求改属辽东郡(后汉书/卷85)。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少安,而辽东郡偏居东北,则得以振兴,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很多中原文人志士避难于此,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0余万人。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襄平人)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辽东郡领襄平、居就、安市等8县。公孙度之孙分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不久称藩于东吴孙权。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公孙渊,同年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并入魏国版图。魏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仍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统管高句丽等东夷民族。曹魏时辽东郡辖9县,襄平为首县。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复置平州,辖辽东、玄菟、昌黎3郡。 又设护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兼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今黑龙江流域东北大陆及朝鲜半岛各民族 。晋朝咸宁三年(227年)封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六年后,复为辽东郡。晋大兴二年(319年)鲜卑族慕容廆建前燕,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属国,治所在襄平。前燕时期,平州下辖辽东、辽西等10郡。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袭辽东郡公,后自称燕王。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 公元384年,慕容皝子慕容垂起兵复国,是为后燕。东晋末,中国北方高句丽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一名至此废除。後燕地入高句麗。北燕又喬置遼東郡於今遼寧西部。 北魏太延元年(435年),高句丽高璉派使臣进贡于北魏,北魏拜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公元492年,魏以高句丽王云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开国公。公元519年高句丽王云卒,以世子安为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封高句丽王阳为辽东郡开国公,辽东王。北齊后廢辽东郡,高句丽短期处于实际独立地位。此时辽东城城廓位置和规模与西汉时期相同。由前燕至南北朝末期近300年间,辽东地区先后由前燕、前秦、北魏、北齐、北周等王朝统治。隋朝册封高句丽平原王高汤、婴阳王高元为辽东郡公、辽东王。唐朝册封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宝藏王高宝藏为辽东郡王、高丽王。.

新!!: 山戎和襄平城 · 查看更多 »

魏姓

魏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位。.

新!!: 山戎和魏姓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山戎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齐桓公

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齊氏(其祖先原為呂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孫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餓死。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懿仲、高傒、管夷吾、仲孫湫、隰朋。.

新!!: 山戎和齐桓公 · 查看更多 »

齐攻山戎救燕之战

齐攻山戎救燕之战,是在前664年,齊桓公為了救助燕國,於是發兵討伐山戎的戰爭。 在前664年,山戎一直在北方屢次侵擾燕國,燕國的國君派使者向齊桓公求救,希望齊桓公能出兵相救,齊桓公答應了。 很快,齊桓公率軍隊到達,但山戎一早就搶了很多東西後便跑了,齊桓公很氣餒,但管仲說山戎雖然跑了,但一定會再來,既然已經出兵,就應該一鼓作氣,將他們連根拔除,徹底征服,讓北方長治久安。於是,齊桓公派兵追擊山戎,燕國國君向齊桓公獻策,表示北方的無終國和山戎有仇,可請他們幫忙攻打山戎。齊桓公派人帶禮品向無終國求救,無終國派了一支軍隊參戰。 齊桓公亦對俘虜們寛厚以待,他們紛紛告訴齊桓公,密盧一定是去了孤竹國借兵了。 齊桓公率軍去到孤竹國,密盧正在孤竹國,孤竹國國君率兵抵抗,大敗。孤竹國的臣子提議兩個謀策,一、交出密盧、二、用計令齊桓公帶兵入旱海,可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把齊桓公的軍隊困死。孤竹國國君把兩個計策都試一試,把密盧殺死和說被齊桓公打敗的大將逃走路線(引入旱海)。 齊桓公真的中計,管仲說可以解開老馬的韁繩,讓牠們自由走。齊桓公和他的軍隊走出旱海,直攻孤竹國,消滅了孤竹國,把故山戎和孤竹國的土地送給燕國,燕國的國君很感謝齊桓公。.

新!!: 山戎和齐攻山戎救燕之战 · 查看更多 »

辽宁青铜文化

辽宁青铜文化是中国辽宁省境内的青铜器文化,也泛指青铜器晚期的东北亚文化,主要分布在今中国辽宁省和朝鲜半岛的北部。.

新!!: 山戎和辽宁青铜文化 · 查看更多 »

辽宁歷史

辽宁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在营口出土的金牛山文化就表明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息。根据中國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州之域,也是汉地的一部份,漢族五大鎮山之一的北鎮医巫闾山就在辽宁地区。.

新!!: 山戎和辽宁歷史 · 查看更多 »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新!!: 山戎和舜 · 查看更多 »

樊噲

樊噲,汉初将领,屬漢軍,開國功臣,封武陽侯,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早年以屠宰狗為業,最有名之事跡為曾在鴻門宴時出面營救漢高祖劉邦。.

新!!: 山戎和樊噲 · 查看更多 »

河北历史

河北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河北省中部和南部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河北省北部為傳統遊牧民族山戎等的發源地。.

新!!: 山戎和河北历史 · 查看更多 »

戎姓

戎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8位。.

新!!: 山戎和戎姓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山戎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悼公

晉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後,被迎立為君。在位時重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新!!: 山戎和晋悼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山戎国無終無終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