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9 关系: 卢钧,天雄军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山南道,山南西道,万州区,于頔,張瑰 (五代),开元十五道,忠县,唐朝,唐朝行政区划,倪可福,隆中,道 (行政区划),襄州 (西魏),襄阳 (古代),高汉筠,郑朗,赵德諲,赵匡凝,赵匡明,陕西历史,李续 (诗人),淮西节度使,淅川县,湖南历史,湖北省行政区划,澶州之战。
卢钧
卢钧(),字子和,唐代诗人,祖籍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徙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卢计子。.
查看 山南东道和卢钧
天雄军节度使
天雄軍節度使,唐朝為魏博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魏博(今邯鄲)一帶,为河北三镇之一。在8世纪末是河北三镇的首领,9世纪衰落。.
查看 山南东道和天雄军节度使
山南东道节度使
山南东道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山南东道设立的節度使。 755年十二月,设立山南节度使,756年正月,设立南阳防御守捉使,后为邓州节度使。756年七月废除。设立襄阳防御使,旋即为节度使,下辖襄州、邓州、随州、唐州、安州、房州、均州、金州、商州。十二月,商州、金州、均州、房州另设兴平节度使。762年,商州、金州、均州、房州设观察使。777年十二月,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襄州,下辖襄州、邓州、房州、均州、复州、郢州。785年,邓州归东都畿都防御使。787年增加唐州、邓州、安州、复州。802年,安州归奉义军。815年十月,下辖襄州、复州、郢州、均州、房州,唐州、随州、邓州另设节度使。817年十一月,唐随邓节度使废除,地入山南东道。819年–838年,领临汉监牧使。844年,暂废复设。888年五月,建号忠义军,下辖襄州、复州、郢州、房州、均州,905年房州、均州归戎昭节度使,906年恢复山南东道的名字,再领房州、均州。 五代初領襄州、復州、郢州、均州、房州,唐州、隨州、鄧州。後梁開平三年(909年),鄧州升為宣化軍節度,割泌、隨、復、郢4州隸之。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南平王高季興所轄復州來屬,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復州升為防禦州,直隸中央。七年(942年),廢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升為防禦州,直隸中央;均、房2州割隸威勝軍節度。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復置山南東道節度使,領襄州、復州、房州、均州。.
查看 山南东道和山南东道节度使
山南道
山南道是唐朝的一个道。治所在襄州襄阳。贞观十道之一,位置在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剑门关以东。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陕西省南部,四川省东北部,湖北省西部和重庆。开元之後,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
查看 山南东道和山南道
山南西道
山南西道是唐朝的一个道。开元十五道之一,位置在秦岭以南,剑门关以北。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南部,四川省北部。开元时期,分山南道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安史之乱後,山南西道的治所梁州(汉中)升格为兴元府,山南西道节度使因此又称兴元节度使。.
查看 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
万州区
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上游地区、三峡库区腹地,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市最大的区,也是重庆万开云板块的核心城市。万州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距离重庆主城区约374公里,是重庆市次于主城区的第二大城市,是重庆规划的位于三峡库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万州区东临云阳县,南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湖北利川市,西频忠县和梁平区、北界开州区和四川开江县。至2017年,总人口174.14万人,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9.6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5万人,城镇化率65.45%。 万州区位独特,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距重庆主城区和湖北宜昌200公里以上,是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人口唯一超过80万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是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码头、高速铁路和海关口岸,国际保税物流的一个交通枢纽的城市。.
查看 山南东道和万州区
于頔
于(),唐朝大臣。字允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北周太傅、燕文公于谨七世孙。唐德宗时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刺史。南朝时湖州西湖有可灌溉田地3000顷,年久湮没,他兴工设堤塘加以修复,粳稻、蒲鱼收获颇多。后改苏州刺史,浚沟渎,整街衢,废淫祠。由大理卿迁陕虢观察使。自以为得志,陵虐下属,府掾姚岘不胜其虐,与其弟泛舟于河时,投河而死。 贞元十四年(798年),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东败淮西叛镇吴少诚。后他广募战士,扩充实力,公然聚敛,恣意专杀,以凌上威下为务,向德宗要求提升襄州为大都督府,德宗无奈答应,遂成为汉南重要割据势力。累迁至左仆射、平章事、燕国公。时常不奉诏旨,擅自进兵南阳,朝廷几为之旰食。宪宗时,藩镇势力较弱,稍戒惧,以第四子于季友请求尚公主。宪宗以长女永昌公主下嫁。在其第二子于方屡次劝谏下,才入朝面圣,拜司空、平章事,元和八年,因其子于敏被奴仆王再荣告发杀人,贬为恩王傅。同年十月改授太子宾客。十三年八月卒,赠太保,谥曰“厉”。后其子于季友向唐穆宗求情,改赐谥曰“思”。.
查看 山南东道和于頔
張瑰 (五代)
張瑰(《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是晚唐軍事人物。 唐朝末年擔任淮南将,受吕用之排挤,反叛高骈而投靠荆南陈儒。張瑰受命討伐朗州刺史雷满,結果张瑰反回兵殺陈儒,自称节度使,又杀监军朱敬玫。 887年,秦宗权遣赵德諲攻荆南。次年初,城陷,张瑰被杀。赵德諲留大将王建肇守荆南,自己撤回山南东道的大本营。.
查看 山南东道和張瑰 (五代)
开元十五道
开元十五道,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唐太宗贞观十道的基础上,将十道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关内道的长安地区列为京畿道,河南道的洛阳地区列为都畿道,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岭南道的福州、建州、泉州划归江南东道。 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但不久后安史之乱,原本只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被广泛用于全国,节度使一般被授予州刺史,于是同时掌握本州甚至邻州的军政权力,而且其辖区也成为“道”,或称“藩镇”,成为有实际权力的一级非正式行政区划。到唐宪宗元和年间,天下政区已经基本被各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防御使瓜分,开元十五道完全失去了实际意义,只保留了地理意义,比如江南西道现在的江西省的名称的渊源。 * Category:唐朝并称 Category:中国名数15 K.
查看 山南东道和开元十五道
忠县
忠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重庆主城区220公里(沪蓉高速公路建成后只有160多公里)。东邻万州,南接石柱,西边丰都、垫江,北靠梁平,是三峡移民搬迁重点县。全县幅员面积2184平方公里,总人口96.50万。古称临江县、忠州。.
查看 山南东道和忠县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山南东道和唐朝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查看 山南东道和唐朝行政区划
倪可福
倪可福(),《江陵志余》误作倪福可。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期荆南军事人物。.
查看 山南东道和倪可福
隆中
襄阳古隆中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西郊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关于隆中的得名,《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但也有众山之中隆起最高者的说法。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此地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发生地与《隆中对》的出典之地。.
查看 山南东道和隆中
道 (行政区划)
道,是源於中國的行政區劃单位,後成為儒家文化圈國家普遍采用的行政區單位。.
襄州 (西魏)
襄州,中国南北朝时代设置的州。 西魏恭帝时,改雍州置,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汉水南襄阳旧城)。隋朝时,为襄阳郡。唐朝建立,全国郡改为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全国郡改为州,复为襄州。土贡:纶巾,漆器,库路真二品:十乘花文、五乘碎石文,柑,蔗,芋,姜。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二千一。下领七县:襄阳县、邓城县、谷城县、义清县、南漳县、乐乡县、宜城县。辖区约今湖北省襄樊、谷城、丹江口、南漳、宜城等市县地。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襄阳府。唐前期为山南东道采访使、后期为节度使驻地。宋朝时为京西南路治。以产漆器著名。.
查看 山南东道和襄州 (西魏)
襄阳 (古代)
襄阳,是中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一个地名,既作郡名又作县名,县址在今天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内,辖区大概为今天的襄城区、樊城区和襄州区等地。.
查看 山南东道和襄阳 (古代)
高汉筠
汉筠(),字时英,唐朝末年齐州历山人,在五代十国时期先后效力后梁、晋国、后唐、后晋。.
查看 山南东道和高汉筠
郑朗
郑朗(),字有融,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拜相。.
查看 山南东道和郑朗
赵德諲
赵德諲(),封爵淮安郡王,晚唐军阀,最初在僭称帝号的秦宗权帐下为将。秦宗权近乎失败时,赵德諲转而效忠唐朝,控制忠义镇(军部在今湖北襄阳),死后儿子赵匡凝继为忠义节度使。.
查看 山南东道和赵德諲
赵匡凝
赵匡凝(),字光仪,生年不详,蔡州人,唐朝末年军阀,封楚王,自景福元年(892年)为忠义军节度使统治忠义军,一直至天祐二年(905年)被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所败。.
查看 山南东道和赵匡凝
赵匡明
赵匡明(),字赞尧,晚唐军阀,天复三年(903年)—天祐二年(905年)以节度使身份控制荆南,与兄忠义节度使赵匡凝组成权力同盟,直至兄弟俩都被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所败。他们败逃,领地被朱全忠兼併。.
查看 山南东道和赵匡明
陕西历史
陕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汉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陕西地区最早为漢地雍州之城。 西安,咸阳一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曾是11个王朝的首都或(京畿属地),其中秦汉隋唐,四个为对中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统一王朝,历史文物方迹遍布全地。.
查看 山南东道和陕西历史
李续 (诗人)
李续,唐朝官员、诗人,出自赵郡李氏。 父亲蘇州刺史李事舉。李续早年尝为柳公绰幕僚。唐穆宗长庆年间,为李逢吉八关十六子之一,唐文宗大和元年四月,由山南东道节度副使贬为涪州刺史。唐宣宗大中年间,累官至同州刺史、曹州刺史。绵州刺史于兴宗登越王楼。李续时在同州,有诗酬和。今《全唐诗》卷五六四存李续之诗一首,即此诗。崔暇娶李续的女儿为妻。李续生李近仁、李體仁。李近仁官至汝州刺史,生李煦,字秉融;李薰。李體仁官至江州刺史,生李崇鼎,字重周;李成彥。 .
查看 山南东道和李续 (诗人)
淮西节度使
淮西節度使,又称淮宁節度使、申蔡節度使、彰义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淮南道西部设置的節度使,是割据的藩镇,在817年,平定吴元济后废除。.
查看 山南东道和淮西节度使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查看 山南东道和淅川县
湖南历史
旧石器时代,湖南地区已经有人类活动。常德地区有湖南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万年。位于株洲县城西南的三门镇燕子村六--坡,出土石刮削器1件。六-斗-坡旧石器遗址距今约20万年。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末期遗址,曾出土6粒1万2千年前的稻谷。.
查看 山南东道和湖南历史
湖北省行政区划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国的国家一级行政区,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省会武汉市。面积185,9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16.1万人(2004年),其中城镇人口2627.8万人。湖北原为古荆州、楚地;唐朝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也为“湖北”作为中国行政区划之得名之始;元朝、明朝属湖广行省;清朝分湖广行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截至2009年5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随县获准设立。现全省划分为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直管县级行政区;共计有103个县级行政区即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
查看 山南东道和湖北省行政区划
澶州之战
澶州之战,是北宋和辽之间于1004年爆发的一场决战,双方主力倾巢而出,在北宋领土北部激战,两国首脑也齐聚澶州城下。最终辽军主将萧挞凛在澶州城下被宋军用床弩射死,虽然战事持平,但是辽军已经无心恋战。同时双方部分官员一直在两国高层斡旋,战事最终以平局收场,并没有明确的胜负之分。.
查看 山南东道和澶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