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屈勒味林

指数 屈勒味林

#重定向 G·M·特里维廉.

4 关系: 威廉三世 (奥兰治)布拉干薩的凱瑟琳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查理二世 (英格兰)

威廉三世 (奥兰治)

奥兰治的威廉三世(Willem III van Oranje;),出生即繼位為奧蘭治親王,1672年7月任荷兰省、泽兰省执政,1674年4月26日任乌德勒支省、海尔德兰省及上艾瑟尔省执政,1689年2月13日登基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William III)、苏格兰国王威廉二世(Uilleam II)和爱尔兰国王利亚姆(Liam),直到1702年3月8日逝世为止,他在英格兰和奥兰治的编号剛好都是三世。1688年11月5日,威廉废黜岳父詹姆斯二世及七世而赢得了英格兰。威廉和妻子玛丽二世共治不列颠群岛,直到瑪麗於1694年12月18日去世。他们共治时期通常被称为「」。 他一生致力於抵抗法國「太陽王」的天主教霸權。從1672年成為荷蘭執政後,他就號召全歐的新教徒一起抵制路易十四的最強霸權,被新教徒視為「新教英雄」。1686年,他和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瑞典等國組成奧格斯堡同盟(後稱大同盟),聯合圍堵歐洲霸主路易十四;並於1688年率兩萬精兵渡海到英國,發動光榮革命而成為英王。他以英、荷共主邦聯(1689-1702年)的元首身分,帶領新教的英、荷兩國共抗天主教(舊教)法國(大同盟戰爭1689-1697),成為歐洲第二強的君王。1700年路易大帝的勢力遽增,威廉重組大同盟,開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雖然威廉在1702年意外崩逝,但他任命的主帥約翰·丘吉爾,帶領英荷聯軍打敗法軍,最終打垮路易十四,某程度上實現了威廉的遺願。 他在各地的綽號褒貶不一,英格蘭婦女界喜歡譏笑他是「粗魯的荷蘭矮熊」;在北愛爾蘭和部分蘇格蘭的稱號則是賢明王比利(Good King Billy);荷蘭更是奉他為「護國英雄」,無比崇敬。他在荷蘭與北愛爾蘭極得民心,但英格蘭人卻不太喜歡他的冷酷粗率。伏爾泰因此說他是「英格蘭人的執政、荷蘭人的國王」,表示他在兩國形象顛倒的領導情況。.

新!!: 屈勒味林和威廉三世 (奥兰治) · 查看更多 »

布拉干薩的凱瑟琳

布拉干薩的凱薩琳(Catherine of Braganza;Catarina de Bragança;1638年11月25日—1705年12月31日),1662年至1685年的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王后,丈夫為查理二世。夫妻倆沒留下子嗣來繼承王位,故英國王位之後由查理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繼承。1685年查理過世而她成為寡婦之後,她回到葡萄牙,照養侄兒若昂五世(1706年-1750年在位)並與其關係親密,成為若昂最依賴的女性長輩。她曾經在1701年與1704至1705年擔任葡萄牙的攝政,當時她的弟弟佩德羅二世因事離葡,故委託姊姊代管國政。.

新!!: 屈勒味林和布拉干薩的凱瑟琳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

一代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KG,PC(John Churchill, 1st Duke of Marlborough,),英国军事家、政治家。靠著他妻子(Sarah Churchill, Duchess of Marlborough)與安妮女王的私密友誼,以及他個人卓越的軍事、外交才能,讓他在1702年成為英國最有權力的男人。他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名利雙收,與戰友歐根親王共列為法國太陽王的兩大剋星,並使英國上升為一級的海陸強權,促成18世紀的繁榮興盛。但是他貪婪投機的性格,既使他成為安妮時代最有錢的英國男性,卻也減損他部分的聲望。(英)屈勒味林著,錢端升譯,《英國史》,頁643-644 在英國軍事史上,约翰·丘吉爾與納爾遜及威靈頓鼎足齊名,三人被看作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雖然一般觀點常把他和威灵顿公爵(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打敗拿破崙)相提並論,不過許多人更看重他的外交天分與政治智慧(如溫斯頓·邱吉爾)。前一項的論點是,馬爾博羅與威靈頓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他们都有輝煌的军事生涯并取得政界高位,然後都失足於晚年的政壇;後一項觀點則頗受輝格黨史家屈勒味林的影響,屈勒味林對給予丘吉爾至高的評價,把他的軍事天才與外交天份,比作是威靈頓與外交大臣卡蘇里的綜合體(兩人在1815年各自於軍事、外交上有傑出表現)。.

新!!: 屈勒味林和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 · 查看更多 »

查理二世 (英格兰)

查理二世(Charles II;),蘇格蘭及英格蘭爱尔兰国王,屬於斯圖亞特家族,生前獲得多數英國人的喜愛,以「歡樂王」、「快活王」(Merrie Monarch)聞名。 早年父親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處死,查理二世被迫流亡外國。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倫威爾繼稱護國公。理查無力鎮壓反叛的貴族與軍官,英国政坛混乱,國會遂聲明由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 1660年,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即位。1661年4月,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即位之初他就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他在1665與1672年,發動兩次英荷戰爭,結果因為戰局不利,得失參半;國內政局反而捲入外國勢力的鬥爭,深受法、荷的操控與干擾。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進派議會,利用“天主教阴谋”釀成的政治大風暴,展開對天主教徒的強力迫害,並試圖徹底架空王權。1679年,查理二世签署國會制定的“人权保护法”,以後政治人物即使身處風暴,仍有一定的人權保障。1681年後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並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為了順應民心,長期保持英國國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临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死後,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 查理二世被称为「歡樂王」,個性活力四射并奉行享乐主义;他意志坚定,臨機制變,精明機智,知人善任,在充满教派冲突的危机时仍能操纵大局、挽回民心。但是他在作戰外交上成果不多,1670年後英國成為法國實質上的附庸(他最寵愛的法國情婦牽線引出英法聯盟),國際地位下降成二流國家;他的最大政績是讓英國海權大幅擴張,提升英國未來爭霸的實力(參見「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他死后没有留下合法的子嗣,但和情妇至少有14个私生子。 史家至今無法分斷查理真實的意圖,因此對他好與壞的各種行動,也就無法判斷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或是出於利國利民的善意;他外表高貴幽默,但內心神祕且難以捉摸,是一個不容易下定論的傳奇人物。.

新!!: 屈勒味林和查理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