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 关系: 受降城,宋恭帝,寧夏省 (中華民國),居延漢簡,居延海沙地,中國河流列表,中国湿地,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出土文獻,公孫敖,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灵武窑址,草原絲綢之路,额济纳河,额济纳旗,西海郡 (東漢),黑河,达西却令庙,阿巴坎遗址,阿拉善盟,阿拉善高原,陇右,李陵,河西走廊,春社。
受降城
受降城,唐时亦称河外三城,汉朝初以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时因后突厥汗国的兴起,成为黄河外侧驻防城群体,汉及三受降城皆筑于北纬40度线以北的河套北岸及漠南草原。王胜明等,汉语大词典等误释受降城辨正,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04期。.
查看 居延海和受降城
宋恭帝
宋恭帝趙㬎(),南宋第七代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在位2年,得年53岁,宋度宗六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宋端宗为兄弟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无庙号。1276年2月領宋室投降元朝后,封为「瀛國公」,又被迫剃髮出家,最後被賜死。.
查看 居延海和宋恭帝
寧夏省 (中華民國)
寧夏省,簡稱寧,是中華民國大陆時期新置的13個省份之一,屬於塞北四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54年廢除該省。.
居延漢簡
居延漢簡是指1930年在內蒙古居延地區的城障、烽燧、關塞遺址發掘出的一萬餘枚漢簡,别称居延旧简。之後,於1972年至1976年間,又在居延地區發掘出土近兩萬枚漢簡。.
查看 居延海和居延漢簡
居延海沙地
居延海沙地位于内蒙古西北部阿拉善盟。居延海沙地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附近原来有黑河(古称弱水,下游流入内蒙古后称为额济纳河)注入的居延海。由于沿途过度截取,使得流入居延海的河水越来越少,居延海于1992完全干枯,附近地区严重沙化。沙化的居延海地区成为严重影响北京等地的沙尘暴的重要策源地。 2000年起,国务院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黑河流域管理局,对黑河流域统一管理,逐步采取措施恢复居延海生态环境。从2000年起,每年通过“全线闭口,集中下泄”向下游多次调水。由于2002年、2003年黑河流域发生洪水,调水过程比较顺利。据管理局通报,随着河水逐年推进,2002年7月17日,首次流入东居延海;2003年9月24日,首次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2005年7月调水后,居延海自92年以来首次实现全年不乾涸。目前该地区生态有好转趋向。.
查看 居延海和居延海沙地
中國河流列表
中國河流列表,本條目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主要河流列表。中国东部河流較大者有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與黑龍江七大水系;西部河流较大者有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两大水系;以及一些较小的沿海河流、内陆河流和出境河流;还有京杭大运河(南北向)、灵渠、南水北调工程(黃河至長江)等人工运河。 中国的疆域包含了长江和黄河的全流域,世界前十大河流中,由一个国家独占全流域的仅此两条。中国与其它国家共有的河流中,也有六条属于世界级大河流,包括了黑龙江(阿穆尔河上游)、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正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怒江(萨尔温江上游)、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恒河流域正源)、狮泉河(印度河上游)。 根据2010~2012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5203条,总长度为150.85万公里。 以下依各流域的河口位置由南至北排序;主要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查看 居延海和中國河流列表
中国湿地
--> 中国湿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湿地。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查看 居延海和中国湿地
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
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俄语:Пётр Кузьми́ч Козло́в,),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 科兹洛夫出生于斯摩棱斯克,1884年起开始随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中国新疆、西藏以及蒙古一带探险。1893年开始独立率队。1907年,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额济纳河下游接近居延海的地区发现西夏古城黑水城遗址,从中发掘出大量文物三千余件,其中包括目前仅存的西夏文、汉语双语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经历了一战、俄国革命、俄国内战之后的1924年,科兹洛夫又在蒙古国恰克图境内的诺彦乌拉山发现匈奴古墓群,获得大量中国汉朝和匈奴文物,但他自己不会写这次探险的报告书。这是由当时留学欧洲的梅原末治和苏联学者共同写的報告书,之后的研究者多数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被杀、报告收也无法出版。1960年终于由梅原出版了这份报告。 1926年后,科兹洛夫退出探险生涯,定居在诺夫哥罗德。.
出土文獻
出土文獻是指具文字記載其上的出土文物。而狹義的定義則專指考古發掘出的典籍及文書之類的出土文物。這是相對於傳世文獻的一個概念。:蔡敏,2008。出土文献(以简帛文书为主)的编辑。《中华古籍网》,擷取自《国学资讯》網頁文件,于2012-07-01。此處「傳世文獻」又稱為「傳統文獻」。這是一則登錄於《文學遺產》期刊,2000年第三期的研討會報導。報導中,相對於出土文獻的詞為傳統文獻。.
查看 居延海和出土文獻
公孫敖
公孫敖,義渠人,漢朝軍事人物。.
查看 居延海和公孫敖
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是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在中国一些重点地区先行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工作,而于1994年11月4日发布的一份湿地保护名单。.
灵武窑址
灵武窑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的宁东镇南,是西夏瓷器灵武窑的出产地。该窑址于1983年11月被发现,1984至1986年先后3次被大规模发掘,并被确认为一座始建于西夏年间的瓷窑窑址。该窑址为中国境内第一座被正式发掘的西夏窑址。2006年,该窑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居延海和灵武窑址
草原絲綢之路
草原絲綢之路,指古代时自中國中原地區向北越過長城入塞外,然後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南俄草原,西去歐洲的陸路商道。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訛答剌、塔拉斯、托克馬克。 草原丝路,西汉时就有通过当时七河地區的乌孙至蒙古高原的记载,唐时称回纥道或回鹘路,从中原正北走越過阳山+阴山以南的包括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的河南地区的当时叫新秦中之外的塞外,进入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南俄罗草原,西去歐洲的陸路商道。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窩魯朵八里、訛答剌、塔拉斯、怛罗斯、碎叶、庭州(古车师)、丰州(秦九原郡)。匈奴以及其後的鲜卑、乌桓、茹茹、白匈奴、悦般、突厥、回紇、黠嘎斯、阻卜、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和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古、 粟特、烏孫、月氏、可薩人、奄蔡和蒙古民族,都曾先后活躍在草原絲綢之路上。安史之乱后,陇右道诸州在758—776年之间陆续沦陷于吐蕃,传统丝路受吐蕃阻绝,唐人不得不选择草原丝绸与西域城邦交流。.
查看 居延海和草原絲綢之路
额济纳河
额济纳河(“亦集乃”的音轉)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干流全长821公里。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上游叫羌谷水、鄂博河(古作弱水,蒙古语“先祖之地”),流淌在甘肃张掖地区;流到酒泉地区就改名叫弱水了;进入阿拉善盟,便叫额济纳河。 额济纳河发源于祁连山,从祁连山南坡向东南流经祁连县与八宝河(又名鄂博河)汇合,向西北穿祁连山,从莺落峡出山入张掖绿洲,再流经正义峡入内蒙古额济纳旗绿洲,最后注入苏古淖尔和嘎顺淖尔。额济纳河便以莺落峡、正义峡将全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 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7-40×108m3。 1960年以后,由于中游地区耗水量过大,致使下游水量严重不足,生态恶化。1990年代,在中游建成曹滩庄分水枢纽工程,将额济纳河水从东西两大灌渠引入张掖南部洪积台地,用于灌溉农田,导致下游水量锐减,所有湖泊干涸,泉水消失,地下水下降,草场退化、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频发。.
查看 居延海和额济纳河
额济纳旗
額濟納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轄下的一個旗。.
查看 居延海和额济纳旗
西海郡 (東漢)
西海郡,是東漢時設立,位於今内蒙古自治区額濟納旗的一個郡,郡治在居延县(今額濟納旗東南),轄居延海附近地區。其前身為張掖居延屬國。.
查看 居延海和西海郡 (東漢)
黑河
黑河可以指:.
查看 居延海和黑河
达西却令庙
达西却令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居延海和达西却令庙
阿巴坎遗址
阿巴坎遺址,是匈奴管辖西北边疆坚昆地区的一座中国式建筑宫殿城址,位于今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阿巴坎南8公里处,为俄罗斯考古队所发掘,距东部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为1093.70公里,是俄罗斯境内所发掘的首座中国式建筑。遗址地点在西汉时期为坚昆游牧之地(今叶尼塞河上游),其东境为丁零游牧之地(今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贝加尔湖)。 其宫殿主人存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是李陵晚年与他匈奴妻子或新朝末年卢芳的住所,L.A.
查看 居延海和阿巴坎遗址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境西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东界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5公里。地处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由西至东分別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部为阴山余脈,东南部为贺兰山,西部为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和龙首山。黄河流经东部边缘,西部有额济纳河往北注入居延海。全盟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人口24.35万,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主要旅游景点有西夏国军事重镇黑城遗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胡杨林。.
查看 居延海和阿拉善盟
阿拉善高原
阿拉善高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阿拉善”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突厥语,是“贺兰”的另一种音译,意思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駮”。《山海经》中曾经提过:“中曲之山……有兽焉,其壮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似乎类似西方传说的独角兽。 阿拉善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900-1400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其中分布有三个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几乎占高原面积的1/3。另外1/3是北部的戈壁沙漠向南延伸的部分。东南部是贺兰山,东北部为阴山余脉和黄河,西部是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和龙首山,从三面包围致使沙漠没有继续扩张。 沙漠中间分布着500多个咸水湖和淡水湖,还有许多产盐的盐池,最著名的如吉兰泰盐池。 阿拉善高原只有西部居延海周围的额济纳旗所在的额济纳盆地,由于有祁连山融化的雪水注入,水草丰美,绿草如茵,湖水荡漾,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是良好的牧场。居延海号称天鹅湖,是天鹅夏季繁衍地之一。 阿拉善高原处于沙漠包围之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是中国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阿拉善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双峰骆驼产地,1981年曾达到25万峰,占全世界双峰骆驼的1/6,全中国的1/4,一进阿拉善随时可以见到成百峰的骆驼群。但现在由于骆驼作为交通工具的重要性正在降低,而骆驼产品如肉、绒等不如羊产品价值高,市场的淘汰使得大部分农民放弃饲养骆驼,骆驼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到只有6万多峰。目前在全世界双峰骆驼已经成为濒危动物。 Category:中国高原 Category:阿拉善地理.
查看 居延海和阿拉善高原
陇右
陇右,即陇山之右,亦稱隴西。中国古时正向面南,故“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肃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
查看 居延海和陇右
李陵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將領李广之孙,中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 李陵原为汉朝将领,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在浚稽山与数万匈奴骑兵英勇作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后汉武帝下令将其全家处死,令他断绝了回归汉朝的念想,最后最终以一个匈奴人的身份埋骨于异域。他为汉朝贡献的唯一一次战斗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以少战多的战斗被详细载于《汉书》之中。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李陵也曾被认为是一位文学家。被誉为汉诗鼻祖的《苏武李陵赠答诗》,便是以他的名义流传于世。不过现今学术界主要认为这些文学作品并非李陵所作,但出于习惯仍然在题目中保留了李陵的名字。.
查看 居延海和李陵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中國黃河以西,呈西北—東南走向為狹長狀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其範圍是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為甘肅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轄,由於大部分範圍在甘肃省,故又稱“甘肅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中原連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漢地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在大部分中國歷史時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西北端。.
查看 居延海和河西走廊
春社
春社是源自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目前在中國大陆和台湾,仅有部分地区存在二月二日拜土地公的习俗,并稱此日為土地誕、福德誕等,但与传统的春社不尽相同。在中国大陆北方部分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中,亦有部分民俗沿袭自春社。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与中国诸多祭祀类传统节日一样,根据主办方的不同,春社分为官社和民社。官社庄重肃穆,礼仪繁缛,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成为邻里娱乐聚宣的日子,同时有各种娱乐活动,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是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社会”一词即起源于民社时的聚会活动。 春社一般与“秋社”合称为“社日”,历来有“春祈秋报”的说法:540。清末民初著名易学家尚秉和称,社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
查看 居延海和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