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尼罗河三角洲

指数 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干流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散开汇入地中海,形成了尼罗河三角洲。它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Port Said),海岸线绵延230公里,南北長約160公里,東西寬250公里,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在法老时代,这一地区被称作“下埃及”(“上埃及”是尼罗河谷地)。根据老普林尼的记载,当时尼罗河在进入三角洲以后分成了7条分流,由东向西依次是Pelusiac, Tanitic, Mendesian, Phatnitic, Sebennytic, Bolbitine和Canopic。而现在,由于河道的淤积和变动,三角洲上的主要分流只剩下两条:西边的罗塞塔河(Rosetta)和东边的达米耶塔河(Damietta)。 尼罗河三角洲看上去就像一枝莲花——“尼罗河之花”,从尼罗河谷地伸展出来。莲花是下埃及的象征,每到秋季,河面都会被莲花映红;纸莎草则是上埃及的象征,它是古埃及人制作莎草纸的原料。古埃及人想象中的两位河神,下埃及的Hap-Reset和上埃及的Hap-Meht就是分别戴着莲花和纸莎草。而Hapi,上下埃及的尼罗河神,则是同时手持莲花和纸莎草了。.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33 关系: 埃及神话埃及第三十王朝古王國時期叙利亚历史塔尼斯孟菲斯 (埃及)宰加济格小王子尼罗河世界主要平原列表三角洲五月十五日城伊西斯俄西里斯喜克索斯人第二中间时期索伊斯纸草罗塞塔 (消歧义)特提舍丽莎草纸达布尔-福尔肯阿瓦里斯门德斯 (埃及)那尔迈调色板艾拉-荷尔提尼斯杜姆亚特之劫(853年)涅伊特普罗透斯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埃及神话

埃及神话指源自古埃及的一系列神话。通过描绘众多神明,古埃及人得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整个世界,这些神话故事也是古埃及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及神话在古埃及文学和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流传至今的古埃及短篇故事、宗教仪式所用的赞美诗、祭文、及神庙饰物中也可以看见埃及神话的踪影。不过这些神话材料往往支离破碎,很少能将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概括下来,而是更多地侧重于神话故事的某个片段。 受自然界的各种循环所启发,古埃及人认为当下的时间是循环往复的,而过去的时间则是线性的。神话的背景设在世界之初,而神话传说则为当下的时间循环定下基调。古埃及人认为,当下的事件往往重复着神话事件,这个过程伴随着玛阿特(宇宙中的基本秩序)的再现。埃及神话中最重要的几个事件有创世神话,其中众神在最初的混沌中创造了世界;太阳神拉对世界进行统治;以及奥西里斯神话,其中代表正义的神奥西里斯、伊西斯及荷鲁斯与邪恶与无序之神赛特进行斗争。古埃及人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看作神话传说中的一部分,如日夜循环即被视作太阳神拉在白昼穿过人世,并在黑夜穿过冥界。这些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主题包括秩序之神玛阿特与混沌之神阿佩普之间的斗争、国王世代维系“玛阿特”的必要性,以及奥西里斯的死而复生等。 神话中的同一处细节,往往随着出处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有时甚至互相矛盾。在描述神话传说时,人们多用隐喻,以更好地将神的行为以至精神传递给其他人,因此不同版本的神话背后传达着的象征意义也各不相同,从而使古埃及人能以不同角度了解他们所崇拜的神明,也进一步了解他们所处的整个世界。 埃及神话体系对埃及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塑造了古埃及的宗教仪式,还在古埃及人的心中为国王的神权统治打下了意识基础。神话中的各种场景与符号出现在神庙、陵墓以至死者的护身符上。而在文学领域,人们在赞美诗或寓言故事中大量引用神话元素,这也反映出埃及神话已经深入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埃及神话

埃及第三十王朝

埃及第三十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其统治者为埃及本土人,首都位于。第三十王朝与第二十六王朝、第二十七王朝、第二十八王朝、第二十九王朝和第三十一王朝统称古埃及晚期。 前380年将军内克塔内布一世废黜第二十九王朝末代法老尼斐利提斯二世篡位,建立第三十王朝。虽然内克塔内布一世占据了整个埃及,但终其在位都在反抗波斯的再次征服,并接受来自斯巴达和雅典的海上援助。前365年,内克塔内布一世将儿子塔科斯确定为共治法老和继承人。内克塔内布一世死后,塔科斯入侵波斯统治的腓尼基地区(今叙利亚和以色列一带),并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他的兄弟Tjahapimu的阴谋诡计,塔科斯失去了王位。Tjahapimu利用了塔科斯在埃及的不得人心,宣布自己的儿子内克塔内布二世为法老。塔科斯被迫流亡波斯。 内克塔内布二世在位期间,埃及受到波斯重新征服的威胁。最初十年里,埃及避免了被重新征服,因为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三世被迫将波斯统一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前351年或前350年的冬季,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发起一次对埃及失败的征服,这次失败的征服导致了塞浦路斯、腓尼基和西里西亚的叛乱。虽然内克塔内布二世支持这些叛乱,但最终仍被波斯镇压,并于前343年在此入侵埃及。这次入侵是成功的,内克塔内布二世被迫从尼罗河三角洲退往孟斐斯,然而证明了这是失策。他随即向南逃往努比亚,他可能在那里受到纳帕塔国王Nastasen的庇护。 虽然有一位名叫Khabash的人物发起反抗波斯的叛乱,并在前338年至前335年间自称法老,但内克塔内布二世仍被认为是第三十王朝最后一位法老。内克塔内布二世的流亡标志着古埃及作为一个独立实体时代的终结。.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埃及第三十王朝

古王國時期

古王国(前2686年—前2181年)是古埃及历史的一个时期,对应于从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的四个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金字塔时期”,因为其中的第四王朝以曾修建为数众多的金字塔建筑群而闻名于世。国王(直至新王国时期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斯尼弗鲁为金字塔建筑的艺术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其后的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三位国王则在吉萨地区兴建了数个金字塔。这一时期的古埃及文化经过多方面的融合达到第一个历史上的巅峰,连同后来的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共同标志着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兴盛。 “金字塔时期”这一术语出自笔下,而如今则认为,在古埃及人看来,古王国时期与之前的早王朝时期没有什么区别,这不仅是因为早王朝时期最后一位国王与古王国时期的前两位国王有着血缘关系,还因为古王国时期的王都(国王的皇居)延续了早王朝的传统,设在“Ineb-Hedg”,即孟菲斯的埃及语名。一般认为区分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的标准之一是建筑风格的剧变,这意味着大型建筑工程已开始对整个埃及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王国时期的第四王朝—第六王朝这后三个王朝史料稀少,常被史学家称作“历史刻在石头之上”的王朝,其中“石头”指的是石制建筑。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历史框架主要是通过研读纪念碑上的铭文构建起来的。还常将之后的第七王朝和第八王朝纳入古王国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段时期也可以继续看作是以王都为中心的君主政权。古王国时期国家内部安定,社会繁荣发展,国王被神化,大权独揽,国家机器建立在整个社会面向国王源源不断的公共服务与财富贡献上。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古王國時期

叙利亚历史

叙利亚是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7世纪以前,叙利亚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的扩张,7世纪到16世纪初叶一直是伊斯兰教传播中心之一;由于土耳其和十字军的东征,到1516年成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世纪法国侵入,法国宣称其为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法国委任统治;1944年从维希法国宣布独立,但直到1946年正式独立前一直有外国军队驻扎。.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叙利亚历史

塔尼斯

塔尼斯,是古埃及城市Djanet的希腊语名称。塔尼斯位于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的东北部,在古代尼罗河的支流之一Tanitic之畔,如今干涸已久。.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塔尼斯

孟菲斯 (埃及)

孟斐斯或孟菲斯(ممفس;埃及阿拉伯語:ممفيس;Μέμφις)曾是的都城,也是下埃及的第一个诺姆。它的遗迹位于拉希納村附近,开罗南方20公里处。 根据曼涅托的叙述,这座城市是由法老美尼斯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的。它是埃及古王国的首都,并直到古地中海时期都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它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河口占据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并是一系列重要活动的故乡。城市里有许多的工坊,工厂,以及仓库,人们在此将商品和食物运往整个王国。在巅峰时期,孟菲斯是商业,贸易和宗教中心。 一般认为孟非斯的保护神是卜塔,他同时也是工匠们的保护神。他的神庙Hut-ka-Ptah(意为“卜塔灵魂的所在”)是城市中最为杰出的建筑物之一。曼涅托将这座神庙的名称翻译成希腊文Aί γυ πτoς(Ai-gy-ptos),这个词被认为是现代埃及在英文中的名字(Egypt)的词源。 孟菲斯的历史和古埃及历史息息相关。它最终的衰落被认为是后来建造的亚历山大港在经济上超过它的重要性的结果。而它在宗教上的重要性也在Thessalonica法令发布之后,人们逐渐抛弃古代宗教而逐渐消散。 现在这座古代都城的遗址能让人们一窥它曾经的荣耀。自1979年以来,它就和吉萨的金字塔一同被认定为世界遗产。目前它作为生态博物馆開放給人们参观。.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孟菲斯 (埃及)

宰加济格

宰加济格(阿拉伯语:)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是东部省的省会,人口约28万(1999年)。 Z.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宰加济格

小王子

《小王子》(Le Petit Prince、The Little Prince),是法国贵族作家、诗人、飞行员先驱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最著名的小说,发表于1943年。作为法语书籍中拥有最多读者和译本的小说,《小王子》曾当选为20世纪法国最佳图书。它是世界最畅销的图书之一,被翻译成250多种语言和方言 Shattuck, Kathryn.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小王子

尼罗河

尼罗河(النيل,埃及語:iteru,科普特语:piaro或phiaro)是一条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罗河長6,853公里,是世界上第一长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来源,但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維多利亞湖,再从此湖中溢出注入艾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藍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納湖(),从东南流入苏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罗河藍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

世界主要平原列表

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较高的称为高原。世界主要的平原有:.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世界主要平原列表

三角洲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這名詞翻译自英文delta。英文delta即希腊文Δ的转写。希腊文含义源自三角洲的形狀像“Δ”(三角形),有人认为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三角洲

五月十五日城

五月十五日城(Arabic: مدينة 15 مايو),埃及东北部开罗省西部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部,开罗以西35公里,赫勒万市以东。五月十五日城建立于1978年,主要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住房不足的问题,该地已经完成了1.8万个住房单元,.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五月十五日城

伊西斯

伊西斯(Ἶσις;原埃及语发音更像 Aset 或 Iset)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中的一位女神,对她的崇拜传遍了整个希腊-罗马世界。她被敬奉为理想的母亲和妻子、自然和魔法的守护神。她是奴隶、罪人、手工业者和受压迫者的朋友,她也听取富人、少女、贵族和统治者的祷告。R.E Witt, 《伊西斯在古代世界》, 第7页, 1997年, ISBN 978-0-8018-5642-6伊西斯经常被描述为是鹰头战神荷鲁斯的母亲和保护者(尽管某些传说讲荷鲁斯的母亲是哈托尔),也被称作亡灵和幼童的保护神。 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头饰就是一宝座。作为王位的化身,她是法老王权的重要体现。法老被说成是她的孩子,坐在她提供的御座上。对她的崇拜风靡整个埃及,但她最主要的神庙是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拜赫贝特·埃尔-哈格”(Behbeit El-Hagar),位于上埃及的菲莱岛上,起始于奈科坦尼布一世在位期间(公元前380-362年)。 在有关她的经典神话中,她是大地之神盖勃与天神努特的大女儿,出生在第四个闰日。嫁给了哥哥奥西里斯,并怀下了荷鲁斯。伊西斯对奥西里斯的复活起了关键作用。当奥西里斯被赛特杀害并肢解后,她收集散落在大地上的尸块,应用魔法让他重新复生。维若尼卡·艾恩斯, 《埃及神话》, 保罗·哈姆林, 1968年, ISBN 978-0-600-02365-4在伊西斯所有的功绩中,最有名的是她施计诱骗塞特,在九元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过,以及发现了拉神的真名。 在希腊-罗马时期这一神话变得更为重要。例如人们相信,每年尼罗河洪水的泛滥,就是伊西斯哭泣奥西里斯所流下的悲伤泪水。人们每年都要举行再现奥西里斯死亡和重生的仪式。对伊西斯的崇拜最终蔓延至整个希腊-罗马,一直延续到异教文化受到抑制的基督教时代。但,伊西斯给荷鲁斯喂奶的形象,在公元五世纪初被基督教演化为圣母玛丽娅怀抱襁褓中的耶稣。Loverance, Rowena (2007)..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伊西斯

俄西里斯

俄西里斯(Osiris)是埃及神话中的冥王,九柱神之一,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一位反复重生的神,而他身上的綠色皮膚就有這種意思。他最後被埋在阿拜多斯(Abydos)城,是那里的守护神。 俄西里斯是大地之神盖布与天神努特的儿子。在埃及,俄西里斯是掌管阴间的神,同时也是生育之神和农业之神。他与妻子伊西斯生了荷鲁斯,另外奈芙蒂斯生了阿努比斯。與根据死者之书,他的长子是狒狒神巴比(Babi)。后来,他被同赛克和布塔联合起来成为「布塔-赛克-俄西里斯」,也被等同为赫里沙夫(Heryshaf)。.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俄西里斯

喜克索斯人

喜克索斯人(Hyksos),意為「外來者」,是指古代西亚的一个部族聯盟,西克索也譯希克索。他们于前17世纪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他们推翻了埃及虚弱的第十三王朝(首都孟菲斯),统治了中和下埃及一百多年。 喜克索斯人将新的战争技术如复合弓、马和马拉的战车引入埃及。他们建立的这两个王朝的实情今天还不是十分清楚,但这两个王朝的统治者是互不相关的。传统的说法一般只把第十五王朝的六位统治者称为喜克索斯人,而第十六王朝的众多王子们是喜克索斯人、其他亚洲闪族人和服从这些新的统治者的当地埃及王子的混合。第十五王朝的统治者的名字我们今天知道。这些名字在埃及的建筑、刻有圣甲虫的宝石和其它小物件以及在曼尼索的埃及历史中留下来了。曼尼索的埃及史是托勒密二世的时候写的,今天留下来的只有残片。埃及历史上这一段软弱、外族统治和混乱的时期被称为第二中间期。.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喜克索斯人

第二中间时期

二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位于中王国时期之后,新王国时期之前,时间长度大约有一百年左右。 第二中间时期包括了第十五、十六、十七三个王朝;另有一种观点将第十三、十四两个王朝也归入第二中间时期之内。.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第二中间时期

索伊斯

索伊斯(Ξόις; Xois)是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大城镇。它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中心,被确定为就是古埃及的Khasut市(Khaset或Sakha)。.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索伊斯

纸草

纸草可能指以下条目:.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纸草

罗塞塔 (消歧义)

使用「羅塞塔」來命名的事物包括有:.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罗塞塔 (消歧义)

特提舍丽

特提舍利(Tetisheri) 是古埃及第十七王朝的法老雅赫摩斯的大王后。.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特提舍丽

登(希腊文:Ντεν或Ντεβέν)為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第四位国王Clayton, Peter A. Chronicle of the Pharaohs: The Reign-by-Reign Record of the Rulers and Dynasties of Ancient Egypt.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登

莎草纸

莎草纸(Papyrus)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莎草紙消亡以後,製作莎草紙的傳統技術也因缺乏記載而失傳。 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20世紀工程師哈桑拉贾(Hassan Ragab)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經過無數測試,於1962年重新發明了新的莎草紙製法。成為現在大眾所知的莎草紙製程。.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莎草纸

达布尔-福尔肯

达布尔-福尔肯(Double Falcon, Dju, Nebwy)是奈加代文化三期下埃及的统治者。他可能当政于前32世纪,他的统治时间长度仍然未知。.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达布尔-福尔肯

阿瓦里斯

阿瓦里斯(埃及语: ,Αὔαρις, Auaris)是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时期埃及的首都。它所在的位置现在被称为Tell el-Dab'a,此处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第8,14,19和20诺姆的相交地带。 阿瓦里斯位于三角洲商贸的中心地带,随着尼罗河的干流逐渐的向东方变迁,阿瓦里斯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了喜克索斯人和其他贸易商们的行政中心。 它从公元前1783至1550年一直有人居住(自埃及第十三王朝至第二中间期直到被第十八王朝的第一位法老雅赫摩斯一世所摧毁)。.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阿瓦里斯

门德斯 (埃及)

门德斯(Μένδης)是埃及代盖赫利耶省的一座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在曼苏拉以东35公里处。 门德斯在埃及语中称为Djedet,是古埃及第十六个诺姆“Kha”的首府。在古埃及时期有尼罗河的支流门德斯河在城市边流过,现以干涸。在第二十九王朝时期,门德斯曾被作为首都。 Category:埃及城市.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门德斯 (埃及)

那尔迈调色板

那尔迈石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埃及考古发现,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1世纪,含有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象形文字铭文。它被认为是用来描述那尔迈国王统一上下埃及的。调色板分为两面,一面描述戴着上埃及王冠的那尔迈,王冠为球根状;另一面描绘了戴着下埃及王冠的那尔迈,王冠为平头状呈红色。这件文物和同样在希拉孔波利斯发现的蝎子权杖头和那尔迈权杖头一起,提供了对埃及国王的最早描述之一。调色板显示了许多埃及艺术的传统手法。埃及古物学者鲍勃·布莱尔(Bob Brier)把那尔迈调色板评论为“世界上第一件历史文档”。那尔迈调色板现存于埃及开罗博物馆。 调色板通常用作研磨化妆品(颜料),但是那尔迈调色板太大太重而无法用作个人的调色板,所以它更可能是有宗教用途的,专门地被制成神庙用品。有一种理论认为,它用来研磨装饰神像的颜料。.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那尔迈调色板

艾拉-荷尔

艾拉-荷尔(Iry-Hor,弗兰德斯·皮特里又将其读作Ro)Flinders Petrie: The Royal tombs of the earliest dynasties, 1900, pp.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艾拉-荷尔

提尼斯

提尼斯(埃及語:Tjenu)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都。虽然至今仍它的遗址,但它的存在得到了许多古代作家文献的证明,包括古典历史学家曼涅托。他援引道提尼斯是提尼斯联盟的中心,而这个联盟的统帅是美尼斯(或那尔迈),他统一了埃及并成为了第一个法老。在第三王朝时期,王国的首都移往孟菲斯,这让提尼斯的地位急剧下降。在第一中间期,提尼斯位于相互敌对的赫拉克利奥坡里和底比斯王朝的边境线上。由于提尼斯离可能具有军事意义的绿洲很近,这让它在古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都保持了重要地位。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暂缓了提尼斯的衰落。到了罗马时期,提尼斯最终失去了它作为地方行政中心的地位。 由于有着丰富的古代遗产,提尼斯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并有着地区神祇的墓地和木乃伊。在古埃及宗教宇宙论中(例如死者之书),提尼斯在天国中有着神秘的位置。Massey 1907: 637 尽管提尼斯的确切位置现在仍然不得而知,但是埃及学主流一致认为它在古城阿拜多斯和现代的城市吉爾賈附近。Gardiner 1964: 430 n.1Ryholt 1997: 163 n.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提尼斯

杜姆亚特之劫(853年)

对杜姆亚特的洗劫是拜占庭海军在853年5月22日至24日对尼罗河三角洲港口城市杜姆亚特的成功袭击。由于该城当时没有驻军,许多人被俘虏,大量用于克里特埃米尔国的武器和用品被缴获。拜占庭随后的几年中又发动了数次袭击,震动了阿拔斯当局,令其采取紧急措施,重整海岸并加强当地舰队,最终于突伦和法蒂玛时期复兴埃及海军。.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杜姆亚特之劫(853年)

涅伊特

奈斯神“Neith”(或,也拼写为尼特“Nit”、涅特“Net”或涅伊特“Neit”)是一位早期埃及神殿中的女神,塞易斯城的守护神,该城早在第一王朝起,就成为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地区涅伊特的崇拜中心,它的古埃及名称叫扎乌(Zau)。 涅伊特也是古埃及南部城市“Ta-senet”或“Iunyt”现称为伊斯纳,希腊文称为“莱托波利斯”(Latopolis)(位于尼罗河西岸,卢克索(Luxor)以南约55公里处,现今的基纳省“Qena Governorate”)的三位守护神之一。.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涅伊特

海,是指佔地球表面积70.8%的咸水区域。海洋调节着地球的气候并在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从史前时期就开始在大海中旅行并探索未知的海域,但现代真正的海洋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挑战者号远征。海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大的部分和其余的小的部分,其中大洋的主流分划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较小的分划---"海"则数量众多,如地中海。 由于大陆漂移,现今北半球几乎被陆地和海洋平分(约2:3的比例),而南半球多是海洋 (约1:4.7的比例)。Reddy, M.P.M..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海

普罗透斯

普罗透斯( / Prote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早期海神,荷马所称的“海洋老人”之一。他的名字可能有“最初”的含义,因为希腊文"protogonos"表示“最早出世的”。最初并没有提及他的家系,直到后来的神话学者才将他归为奥林匹斯神波塞冬的后代,或者是涅柔斯和多里斯之子,或是俄刻阿诺斯同一个放牧海豹的奈阿得斯所生。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他经常变化外形使人无法捉到他:他只向逮到他的人预言未来。.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普罗透斯

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2017年4月9日棕枝主日,在埃及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城市坦塔的圣乔治教堂與亞歷山大港的主要教堂科普特正教会圣马可主教座堂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 造成至少45人遇難,126人受傷。在襲擊之後,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宣布埃及進入三個月緊急狀態。伊斯蘭國西奈省在網絡上聲稱對這些攻擊負責。.

查看 尼罗河三角洲和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