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小行星99942

指数 小行星99942

小行星99942(又称Apophis,译作毁神星或阿波菲斯,临时编号2004 MN4)是一颗近地小行星。最初(从2004年6月19日发现直到2004年12月27日)共近200次观测表明,这颗小行星将于GMT+8时间2029年4月14日4时49分到达距离地球东半球最近位置,於GMT+8時間当日5时20分左右与地球相撞概率為1/37(2.7%)。若发生撞击,将释放6400万亿千焦能量,相当于1.53万亿千克 (15.3亿吨)TNT炸药爆炸释出的能量。 类似撞击事件在地球上平均每31000年发生一次。最近的观测则认为在2044年或2053年12月28日可能发生撞击事件(但概率不足以发布警报)。.

18 关系: 堂吉诃德小行星防卫任务小行星29075小行星列表/99901-100000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哨兵系統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B612基金會近地天体阿佩普阿登型小行星重力鎖眼雷達天文學杜林危險指數2004 MN42011 AG52012 DA142013 EC2029年

堂吉诃德小行星防卫任务

唐吉訶德小行星防卫任务是一项将来由ESA领导的一项无人太空任务。这项任务的目标在于测试太空飞行器是否能够成功阻击小行星撞击地球。该任务仍旧处于计划阶段并暂定于2013或2015年实施。 任务计划发射两个飞行器,分别以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人物桑丘(Sancho)和Hidalgo(西班牙贵族,意指堂吉诃德)命名。其中桑丘将会首先发射,在其环绕目标小行星飞行数月之后Hidalgo也会奔赴小行星,并以10km/s的速度撞击目标小行星,在此期间,桑丘将退避到更远的安全距离之外,并在撞击结束后返回近距离轨道检查撞击对小行星的形状,内部结构,轨道和自转的影响。 小行星2002 AT4和1989 ML((10302))曾被列为候选的目标小行星。但在后来被阿莫爾型小行星2003 SM84和小行星99942取代。.

新!!: 小行星99942和堂吉诃德小行星防卫任务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9075

(29075) 1950 DA是一顆近地小行星。該小行星因為是目前已知小行星中撞擊地球機率最高(0到0.33%)而聞名。它曾經是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最高的天體(0.17),並可能在2880年撞擊地球。在2004年12月底一次短時間觀測後小行星99942成為該指數最高的天體,達到1.10。.

新!!: 小行星99942和小行星2907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列表/99901-100000

|- | 小行星99901|| || 2002年8月29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9902|| || 2002年8月18日 || 帕洛马山 || S. F. Hönig |- | 小行星99903|| || 2002年8月17日 || 帕洛马山 || S. F. Hönig |- | 小行星99904|| || 2002年8月27日 || 帕洛马山 || S. F. Hönig |- | 小行星99905Jeffgrossman || || 2002年8月27日 || 帕洛马山 || R. Matson |- | 小行星99906Uofalberta || || 2002年8月17日 || 帕洛马山 || 安德鲁·洛 |- | 小行星99907|| 1989 VA || 1989年11月2日 || 帕洛马山 || 卡罗琳·舒梅克 |- | 小行星99908|| || 1990年7月20日 || 帕洛马山 || 安德鲁·洛 |- | 小行星99909|| || 1994年8月10日 || 拉西拉天文台 || E. W. Elst |- | 小行星99910|| || 1994年10月2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9911|| || 1995年9月28日 || 兴隆 || 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 |- | 小行星99912|| || 1995年10月31日 || 莫德拉 || A. Galád、A. Pravda |- | 小行星99913|| || 1997年2月7日 || 海勒卡拉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9914|| || 1997年9月30日 || 基特峰 || 太空监视 |- | 小行星99915|| || 1997年10月2日 || 科索尔 || ODAS |- | 小行星99916|| || 1998年1月3日 || 武麦拉 || F. B. Zoltowski |- | 小行星99917|| || 1998年4月1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18|| || 1998年9月18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9919|| || 1999年9月8日 || 奥德热幽夫 || L. Šarounová |- | 小行星99920|| || 1999年9月7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21|| || 1999年9月15日 || 奥德热幽夫 || P. Pravec、P. Kušnirák |- | 小行星99922|| || 1999年9月13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23|| || 1999年12月4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9924|| || 2000年1月4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25|| || 2000年2月4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26|| || 2000年2月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27|| || 2000年3月9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28Brainard || || 2000年3月4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9929|| || 2000年3月29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0|| || 2000年4月4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1|| || 2000年9月24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2|| || 2000年11月1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3|| || 2000年12月30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4|| || 2001年2月16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5|| || 2002年1月8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6|| || 2002年9月11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9937|| || 2003年8月25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38|| || 2003年10月19日 || 帕洛马山 || 近地小行星追踪 |- | 小行星99939|| || 2003年10月20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40|| || 2003年10月27日 || 索科罗 || 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 | 小行星99941|| || 2003年11月23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9942Apophis || || 2004年6月19日 || 基特峰 || R. A. Tucker、D. J. Tholen、F. Bernardi |- | 小行星99943|| || 2005年1月6日 || 卡特林那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 | 小行星99944|| 2710 P-L || 1960年9月24日 || 帕洛马山 || C. J. 万·豪敦、I. 万·豪敦-格勒内费尔德、T. 赫雷爾斯 |- | 小行星99945|| 4589 P-L || 1960年9月24日 || 帕洛马山 || C. J. 万·豪敦、I.

新!!: 小行星99942和小行星列表/99901-100000 · 查看更多 »

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

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是天文學家用來評估近地天體(NEO)潛在撞擊地球危險機率的對數尺度。它結合了撞擊的概率和產生的動能效果這兩種類型的資料,估計出單一的危險值。它的額定值從0,意味著危險與背景危險一樣(定義為相同大小或更大的天體從過去的日期到再發生撞擊所構成的風險平均年數的數值)。 +2的數值顯示增加大於隨機背景風險的100倍。結果小於-2的數值反映出事件可能不存在。當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介於-2和0之間,則表明是必須小心監視的情況。相似,但沒有這麼複雜的另一個非科學性描述尺度的是杜林危險指數。.

新!!: 小行星99942和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 · 查看更多 »

哨兵系統

哨兵系統是高度自動化的碰撞監視系統,在未來的100多年將不斷的掃描和記錄有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只要檢測的分析結果有潛在影響的可能性,立即就會發表在近地天體計畫。 但只有兩或三星期的觀測資料是不足以查明與確認在未來幾年可能造成的影響,相較之下,消除風險的預測是負面篩選的,主要是預測那些不會撞擊地球。從公眾的角度來看,在現在這幾個星期的光學觀測資料顯示,可以不用擔憂在未來幾年撞擊的可能性。.

新!!: 小行星99942和哨兵系統 · 查看更多 »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

以下列舉了太陽系中一些值得關注的小行星,此列表也包括木星軌道以外的小行星。如需更完整的列表,請參見依編號排列的小行星列表。 備註:任何小行星要在其軌道數據被準確得知以後才會賦予一個系統化的數字編號。在此之前,小行星只有一個臨時編號(provisional designation),如“1950 DA”。.

新!!: 小行星99942和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B612基金會

B612基金會(B612 Foundation)是一個致力於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私人基金會。該基金會的近期目標是在2015年找到可顯著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方式。.

新!!: 小行星99942和B612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近地天体

近地天體 (near-Earth object, NEO)為太陽系內其軌道接近地球的天體。所有近地天體的軌道近日點都小於1.3天文單位,它們包括數以千計的近地小行星、接近的彗星、和大到在撞擊到地球之前還在太空時就能夠被監測的流星體。現在廣泛認為過去的天體撞擊,對於地球的地質史和生物史有著重大的影響。自1980年代以後,由於逐漸認知到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的潛在危機,對近地天體的興趣已逐漸增在,減緩威脅也在積極研究中。 近地天體中有部分的小行星軌道的近日點在距離太陽0.98和1.3天文單位之間。當一顆這樣的近地小行星(NEA)被檢測到,就會提交給位於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小行星中心編目登錄。一些近地小行星的軌道會和地球軌道交會,所以它們有和地球碰撞的潛在危險。美國、歐洲聯盟、和其它國家目前共同努力建構太空警衛,持續的監視這些近地小行星。 在美國,NASA接受國會的命令,對所有可能造成災難,直徑在1公里以上的近地天體都要造冊監看。,他們已經發現848顆直徑大於1公里的小行星,其中154顆是潛在威脅小行星(PHAs)。在2006年估計大約還有20%尚待發現, NEOWISE 在2011年估計,已經發現93%直徑大於1公里的近地天體,大約只剩下70顆尚待發現。 潛在威脅天體(PHOs)當前的定義是基於該物體接近威脅地球的潛在能力參數。主要是軌道與的最小近地距離(MOID)小於0.05天文單位,或是絕對星等(H)低於22.0(粗略的代表了更大的尺寸),就被視為是潛在威脅天體(PHOs)。而不會接近地球至0.05AU(7,500,000 公里,4,600,000 英里)以內,或是直徑大約小於150米(500英呎)(假設反照率是13%,則H.

新!!: 小行星99942和近地天体 · 查看更多 »

阿佩普

阿佩普(Apep),又譯阿波菲斯(Apophis),是埃及神话中的神,被認為是破坏、混沌、黑暗的化身,也是太阳神「拉」的孪生兄弟以及死对头。他希望世间陷入永久的黑暗。一般他的形象是一条蛇。有一颗小行星以他命名。.

新!!: 小行星99942和阿佩普 · 查看更多 »

阿登型小行星

阿登型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的子類之一,以第一顆被發現的成員「阿登」小行星 (Aten) 來命名。它們的半長軸均小於1天文單位,位於地球軌道以內。 大多數已知的「阿登型」小行星中,其遠日點均大於1天文單位,少數例外的,只有(163693) 2003 CP20、2004 JG6、(164294) 2004 XZ130、2005 YQ96等小行星,它們的遠日點均小於1 AU,因此又被分為地內小行星 (Apohele asteroid)。 在所有成員天體中,擁有最短半長軸的是地內天體2004 JG6 (0.635 AU)。而另一顆天體(66391) 1999 KW4,它的半長軸為0.642 AU,其近日點達0.200 AU,在水星的軌道以內。前者的半長軸雖然較短,但近日點僅能到達金星軌道以內,並未如後者般可超越水星軌道。 對地球威脅最高的阿登型成員,是於2004年發現的小行星99942,該天體有機會於2036年撞地球,釀成災難。 截至2011年6月,已知的阿登型小行星共約670顆,當中有86顆擁有永久編號,有10顆擁有正式名稱。。.

新!!: 小行星99942和阿登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重力鎖眼

重力鎖眼(gravitational keyhole,或稱為resonance keyhole)是太空中的一個小區域,該區域因為行星重力影響,可能使軌道通過該區域的小行星改變軌道,甚至讓小行星在下一次軌道週期中撞上行星。"Keyhole"這個自是相對於廣大太空的天體可能經過的相對較小空間,並且與形狀無關。.

新!!: 小行星99942和重力鎖眼 · 查看更多 »

雷達天文學

雷達天文學是利用目標物體反射微波,藉由分析反射波以觀察近地天體的技術,這項研究已經進行了60年。雷達天文學與電波天文學的區別在於,後者是被動的觀察,而前者是主動的。雷達的傳輸可以是連續的或脈衝的,該系統已經廣泛的用於研究太陽系。 雷達回波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四次方成反比。設備的升級、增加收發器的功率改進了儀器,增加了更多觀測的機會。 雷達技術提供了其它手段無法取代的資訊,例如過雷達觀測驗證了一般相對論對水星軌道的論述,和為天文單位提供精確的數值。雷達影像提供被觀測物體有關形狀和固體表面的性質,這是其它地面技術無法取得的資訊。 地面的雷達依靠高能量(達到百萬瓦),但雷達天文學可以提供非常準確的關於結構、組成和太陽系物體運動的天文測量資訊。這有助於小行星-地球撞擊的長期預測,例如圖示的小行星(99942) Apophis。尤其是,光學可以觀測出現在天空的物體,但卻不能很準確地測量距離(當物體很小或是亮度不足時,依靠視差會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雷達可以直接測量物體的距離(無論其速度變化有多快)。結合雷達和光學的觀測,通常可以預測未來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的軌道。 現在有兩套天文雷達系統設施可以正常的使用:阿雷西博行星雷達和金石太陽系雷達。.

新!!: 小行星99942和雷達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杜林危險指數

-- -- 杜林危險指數(Torino scale)是一套用作衡量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指標,包括小行星和彗星。通常會給天文學家和公眾透過整合撞擊機會率和破壞力成一個數值,來評估其天體撞擊地球的嚴重性。類似的指標有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Palermo Technical Impact Hazard Scale),但比前者稍複雜。.

新!!: 小行星99942和杜林危險指數 · 查看更多 »

2004 MN4

#重定向 小行星99942.

新!!: 小行星99942和2004 MN4 · 查看更多 »

2011 AG5

(也可以寫成2011 AG5)是一個屬於潛在威脅天體的近地小行星。.

新!!: 小行星99942和2011 AG5 · 查看更多 »

2012 DA14

是一颗近地小行星,直徑約44公尺,質量約12萬公噸。此近地小行星经过前恰逢俄罗斯发生陨石雨,但多位科学家均表示这与2013年俄罗斯乌拉尔陨石雨事件并无关联,它们的轨道相差甚远。.

新!!: 小行星99942和2012 DA14 · 查看更多 »

2013 EC

2013 EC是一颗近地小行星,它于2013年3月4日7时35分(UTC)掠过地球时距地球比月球还近。2013 EC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天文台于2013年3月2日发现的。这个小行星的大小被认为与2013年2月15日撞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小行星大小相近。它的宽度大约是10至17米。.

新!!: 小行星99942和2013 EC · 查看更多 »

2029年

没有描述。

新!!: 小行星99942和2029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4MN4毁神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