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小行星20000

指数 小行星20000

伐罗那是一顆巨大的古柏帶天體,正式名称是:20000 Varuna,读作VAIR uh nuh,由美国天文学家麥克米倫于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發現時的臨時名稱為2000 WR106,並且已經在1953年的乾板上追溯到其蹤跡,是矮行星的候選者之一。 伐罗那是印度神话中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 关于伐罗那的详细消息现在知道得很少,只能从天文望远镜中推测其直径约为1060公里。 科学家们正在对伐罗那进行进一步观测,以得到进一步详细的消息。.

20 关系: 大衛·朱維特太空監視太阳系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小行星小行星55636小行星55637小行星列表/19901-20000创神星傳統古柏帶天體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矮行星矮行星候選者列表衛星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海王星外天體海王星外天體列表2000 WR10620000

大衛·朱維特

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生於英國的美國天文學家。他曾在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擔任教授,現任教於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

新!!: 小行星20000和大衛·朱維特 · 查看更多 »

太空監視

太空監視(英语:Spacewatch)是亚利桑那大学專門研究小行星,包括各種類型的小行星和彗星的計畫。 這個計劃的主持人是亚利桑那大学月球與行星實驗室(Lunar and Planetary Laboratory)的羅伯特·麥克米倫博士。 太空監視發現的木星衛星,現在被稱為木衛十七(),起初曾被誤認為是小行星。 其他值得注意的發現還有Echeclus、Pholus、伐樓拿()、、和。 這個計畫也從新發現遺失了一段時間的小行星阿爾伯特和周期彗星125P/太空監視。.

新!!: 小行星20000和太空監視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小行星20000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这是一张以逆序排列的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新!!: 小行星20000和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对行星做出定义,规定行星即为按轨道围绕恒星运动、尺寸大到足以保持流体静力平衡并且清除邻近的小天体的天体。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在尺寸上足以令其引力克服内部刚性,并因此成为圆形(椭球形)。“清除邻近小天体”的实际意义是指卫星大到其引力足以控制附近的所有物体。根据国际天文联会此一定义,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所有以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并保持流体静力平衡,但未能清除附近小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除太阳、行星和矮行星外,太阳系内的所有其它天体则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此外,太阳和另外十余颗卫星尺寸也大到足以达成流体静力平衡。除太阳外,这些天体都属于“行星质量天体”,簡稱“行质天体”(planetary-mass object,縮寫為planemo)。以下列表中列出了太阳和太阳系中所有已知的行星质量天体。太阳的轨道特性列出的是其与银心的距离。其它所有天体按其与太阳的间隔距离排序。.

新!!: 小行星20000和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小行星20000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636

300-->.

新!!: 小行星20000和小行星5563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637

25--> 小行星55637(也可以寫成)是在2002年10月30日由太空监视计划發現的一顆大外海王星天體。他的大小類似2002 TX300或伐罗那的尺寸,是一顆经典柯伊伯带天体(QB1天體,KBO)。.

新!!: 小行星20000和小行星5563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列表/19901-20000

|- | 小行星19901|| 2191 T-3 || 1977年10月16日 || 帕洛马山 || C. J. 万·豪敦、I. 万·豪敦-格勒内费尔德、T. 赫雷爾斯 |- | 小行星19902|| 3420 T-3 || 1977年10月16日 || 帕洛马山 || C. J. 万·豪敦、I.

新!!: 小行星20000和小行星列表/19901-20000 · 查看更多 »

创神星

創神星,正式名称为50000 Quaoar,中文音譯為--欧尔,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2002年10月7日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欧尔”(Quaoar)一词,源自美国原住民通格瓦部族(Tongva)神话的创世之神,所以中文的正式译名為創神星。国际天文联会之前给予这颗天体临时编号为,也叫小行星50000。 天文學家对創神星的了解甚少,根据天文學家估計,創神星直径介於800至1300公里之間,約相等于地球的十分之一。根據天文學家初步计算,創神星距离地球约41至45天文单位,公轉一周需时286年。.

新!!: 小行星20000和创神星 · 查看更多 »

傳統古柏帶天體

在天文學中,QB1天體(Cubewano)是指運行軌道在海王星之外,且不與大行星產生軌道共振的古柏帶天體。這類天體的半長軸在40-50天文單位之間,且不會切入海王星的軌道,有時也稱為傳統的古柏帶天體。軌道接近圓形(離心率在0.15以下) 這個奇特的名稱來自被發現的第一顆海王星外天體(除了冥王星與卡戎),(15760) 1992 QB1,此後發現的類似天體均稱作QB1天體(原文為「QB1-o's」或直接發音為「Cubewanos」)。 歸屬於QB1天體者如下:.

新!!: 小行星20000和傳統古柏帶天體 · 查看更多 »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

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為行星下了定義,太陽系內的天體要成為行星的資格是:.

新!!: 小行星20000和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 · 查看更多 »

矮行星

行星(別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也就是說,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矮行星這個項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2006年,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上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而他是鬩神星和其它新矮行星的發現者。但拒絕接受這樣定義的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卻是在1991年4月創造矮行星這個名詞的天文學家。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和。布朗批評官方的認可:「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認為,太陽系裡面只有5顆符合IAU定義的已知矮行星,但這些理性的人將無從修正。」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個別的科學家認定的還有一些,麥克-布朗在2011年8月發表的清單中,從幾乎可以肯定到有可能是矮行星,就有390顆候選天體。布朗目前標示的11顆已知天體 -除5顆是已經被IAU認可的之外,還有(225088) 2007 OR10、、、、(307261) 2002 MS4和—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另外還有12顆是極有可能的Mike Brown, Accessed 2013-11-15。斯特恩也指出還有十多顆已知的矮行星Alan Stern,, August 24, 2012。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沒有討論其它可能是矮行星天體的相關問題。 在其它行星系統的分類中,並未列出矮行星的特徵。.

新!!: 小行星20000和矮行星 · 查看更多 »

矮行星候選者列表

據估計,古柏帶中可能有200顆以上的矮行星候選者,而在這個區域之外的外太陽系,其總數可能高達10,000顆"Today we know of more than a dozen dwarf planets in the solar system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ultimate number of dwarf planets we will discover in the Kuiper Belt and beyond may well exceed 10,000".

新!!: 小行星20000和矮行星候選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新!!: 小行星20000和衛星 · 查看更多 »

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

2000年后,一些直径在500-1200 km(大约冥王星的一半)的柯伊伯带天体被发现。50000 Quaoar,2002年发现的一个柯伊伯带天体,直径大约1200 km 。鳥神星Makemake(外号 "Easterbunny")和 妊神星Haumea(外号"圣诞老人"Santa),2005年7月29日两者被宣布发现,到现在都是比较大的。其它的天体,如28978 Ixion(发现於2001年)和20000 Varuna(发现於2000年)直径大约在500 km 。 这已经让人们逐步接受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较大天体的观点。 已知最亮的柯伊伯带天体(绝对星等s !赤道直径 !轨道半径(AU) !发现时间 !发现者 !直径测量方法 |- | 冥王星Pluto | | −1.0 | 60 | 2320 | 39.4 | 1930 | 克莱德·汤博 | 掩星 |- | 鳥神星Makemake | | −0.3 | 80.

新!!: 小行星20000和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外天體

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常简称海外天体,是指太陽系中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範圍的天體。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而外可再區分柯伊伯带區帶。 冥王星與其五顆衛星冥衛一至冥衛五即屬於海王星外天体,但考虑到冥王星特殊的公转轨道有部份位於海王星轨道以内的情况,如果冥王星現在才被發現,或許就不能当作行星。而在2006年,冥王星亦從九大行星中剔除。 宇宙中的天體如行星均靠重力相互吸引。1900年代初期由於當時已知行星的觀測軌道與預期路線不合,於是假設海王星軌道外還有一顆以上的行星仍未尋獲(參見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Planet X)。而後即依據此假設在海王星軌道外發現冥王星及其他天體。雖然重新修正估算過海王星質量後顯示這個問題並不確實,但仍有一些過小而難以解釋的星體軌道擾動。.

新!!: 小行星20000和海王星外天體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

这是一份外海王星天体(TNOs)列表 按发现日期的顺序,也包括某些还没有得小行星编号的著名的外海王星天体(TNOs)。.

新!!: 小行星20000和海王星外天體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0 WR106

#重定向 小行星20000.

新!!: 小行星20000和2000 WR106 · 查看更多 »

20000

20000是19999至20001之间的自然数。.

新!!: 小行星20000和20000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伐罗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