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寒潮

指数 寒潮

寒潮,又稱寒流,是冬季主要天氣現象之一,一般而言,寒潮是指一高氣壓在高纬生成,冷高壓向低纬侵襲,最後出海變性的冷空气。 在寒潮侵襲期間,冷空氣引起成當地氣溫驟降,地面氣壓驟升,有時更引起強風,大浪。 成因各異,例如北半球寒潮來自西伯利亞高壓,極地渦旋或西風槽南移等因素。由於海陸配置,南半球除南美外冬季寒潮爆發不若北半球同緯度明顯。 寒潮是在所有惡劣天氣中影響範圍最廣的,冬季一般情況下能影響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熱帶氣旋、溫帶氣旋也不能達至如此龐大的影響範圍。.

目录

  1. 49 关系: 南岭大帽山天明大饑荒宁乡地理宁波市宁波地理寒气流寒流小雪中壢區中国地理帶廣市广东地理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廣東氣候佛罗里达州降雪纪录冷气流准噶尔盆地全球变暖的效应国家气象中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立冬第三次长沙会战热浪青岛市颱風鸚鵡 (2014年)颱風茉莉 (2015年)颱風溫黛 (1956年)香港地下天文台香港氣候阻塞高氣壓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地理赤道反氣旋蒙古国自然灾害臺中市江苏地理江苏省江戶四大饑荒新竹縣數魚歌打鼓嶺1977年1月北美寒潮2013年紐西蘭冬季風暴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2014年北美洲寒流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2018年1-2月東亞寒潮

南岭

南岭(南岭山脉;五岭、五岭山脉),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故又称“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先秦時期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百越地区的经济、文化不及中原地区。唐朝朝廷於张九龄倡议下在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改善进出岭南交通,岭南与中原交流日益频繁,促进岭南开发。古代的统治者总是利用南岭作为划分行政区界的地物标志,所以南岭也是诸省区的边缘。 南岭山脉以南的地區稱作岭南,現代主要是指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

查看 寒潮和南岭

大帽山

大帽山(Tai Mo Shan)俗稱「大霧山」、「白果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海拔957米,比第二高的山峰鳳凰山高23米。大帽山昂然屹立新界中部,幅員廣闊,傲視同群,坡度相對平緩,其附近範圍被劃入大帽山郊野公園和城門郊野公園之內。附近則有大欖郊野公園及林村郊野公園。大帽山位於荃灣區和元朗區交界,並有小部分屬於大埔區。 大帽山上多條山脊均有俗稱,加上山體偏高,平均倚附在山脊俱在700米以上。.

查看 寒潮和大帽山

天明大饑荒

天明大饑荒又稱天明饑饉,為日本江戸時代中期,1782年(天明2年)至1788年(天明8年)期間所發生的全國性饑荒,為江戶四大饑荒之一,為日本近代最嚴重的饑荒。 日本東北地方在1770年代後受寒害與火山噴發影響,導致農作物產量銳減,這樣的狀況開始由東北漫延至關東地區,造成日本全國饥荒、粮价飞涨。而後饑荒的難民潮致使原本受災較輕的近畿地區治安急遽惡化,全國各地更爆發捣毁米店、反抗藩政的暴动。 當時的老中田沼意次受重商主義政策影響,幕府未能對饑荒做出有效舉動,百姓对于幕府的不满都集中到田沼意次一人身上。 與饥荒同时兴起的瘟疫亦於日本各地流行,據統計,从1780年至1792年間,日本非正常死亡人数高達89万。 直到天明7年(1787年),松平定信就任老中,進行了一系列有力的農業政策,饑荒才逐漸平息。 現青森縣八戶市立有「餓死萬靈等供養塔」。.

查看 寒潮和天明大饑荒

宁乡地理

宁乡地理,宁乡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洞庭湖南缘,湘江支流的沩江流域。西起东经的111°53′25″,东至112°47′27″。南起北纬27°52′55″,北至北纬28°20′07″。东临望城县,东南接壤湘潭县,南边是韶山市、湘乡市、娄底市和涟源市,西边是安化县,北边是桃江县和益阳市。总面积为2903.5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1.37%。.

查看 寒潮和宁乡地理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查看 寒潮和宁波市

宁波地理

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东经120°55'到122°16',北纬28°51'到30°33'之间,北临杭州湾与嘉兴、上海相望,西靠四明山与绍兴相接,南临三门湾与天台山与台州相连。宁波陆地面积为98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总面积19574平方公里。.

查看 寒潮和宁波地理

寒气流

#重定向 寒潮.

查看 寒潮和寒气流

寒流

寒流可以指:.

查看 寒潮和寒流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陽位於黃經240°,每年約從11月21日或11月22日起開始,氣溫較之前下降,北方氣層(目前的中國版圖中則是指黃河區域)溫度逐漸降到0℃以下,開始降雪,夜凍晝化,雪量則由小而大。.

查看 寒潮和小雪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查看 寒潮和中壢區

中国地理

中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在美国之前或之后,参见国家面积列表)。其中陆地面积为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中国疆域东西跨越62度、五个时区,约5200公里,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也有“最东端是黑瞎子岛中国控制区”的说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中国大陆使用统一的“北京时间”;南北跨越近50度,约5500公里。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最南端的为南海南部的曾母暗沙;最大的群岛为舟山群岛;山东半岛为最大的半岛,其次为辽东半岛;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的内海;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另外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位于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由于疆域的宽广和地理的大跨度,中国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形,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和沙漠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自西而东,逐级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达65%,全世界8000公尺以上的12座山峰中国就有7座;山脉多呈东西和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和横断山等山脉,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公尺,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155米为最低点。中国的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为最大的高原;四大盆地分别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为面积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为最高的盆地;三大平原分别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为最大的平原。荒漠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陆地的河流、湖泊众多,但它们主要属于太平洋海洋水系,这决定了水流向东的基本走向;其次为西南部部分区域属于印度洋水系,西部部分地区存在内陆独立水系;西北部几条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河流分为外流河与和内流河,南部、东部和北部河流均为外流河,南方河流水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为中国最大内流河。长江、黄河和珠江分别为中国第一、二和三大河流,其中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流。中国湖泊众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部,五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均分布于长江流域;青海湖为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为第二大咸水湖。 秦岭-淮河构成的连线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但人们习惯上以长江作为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由于地形和位置差异,大致分为三大自然区,一是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二是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区,三是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区。.

查看 寒潮和中国地理

帶廣市

帶廣市()是位於日本北海道東南部的城市,位於中央,是十勝綜合振興局轄內的主要城市,也是十勝地區的農產集散地,並有大量食品加工相關的產業。過去曾經是北海道人口排名第五大城市,不過在自衛隊編制縮減及中央政府機構的縮編影響下,使得人口開始減少,在2004年3月之後,人口數被苫小牧市超越,現為北海道第六大城市,次於札幌市、旭川市、函館市、釧路市、苫小牧市。 轄內約六成地區為平原,約有一半區域為農地,由於位於內陸區域,溫差很大,夏季氣溫可超過攝氏30度,冬季氣溫可達攝氏零下20度,積雪量則比北海道靠日本海一側的區域少,年均降雪量約在200公分。 市區位於十勝川及之間的平原,其都市規劃在19世紀末的開拓初期即已完成,採棋盤式規劃,市區內約九成區域的地址是採用「西(東)○條、南(北)○丁目」的方式表示,同時也學習美國華盛頓特區規劃了具有城市防火功能的對角方向道路。 「帶廣」的名稱來自阿伊努語「o-pere-per-ke-p」,意思為河口處分成多股的河川,指的是從現在帶廣市區東北側分出的十勝川支流。.

查看 寒潮和帶廣市

广东地理

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北依逶迤的南岭,南临浩瀚的南海。全省陆地处于北纬20°19′至25°31′,东经109°45′至117°20′。广东的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总面积达17.98万平方公里,沿海有大大小小的岛屿651个。广东的东、北和西面分别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接壤,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广东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西亚等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所以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查看 寒潮和广东地理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查看 寒潮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廣東氣候

广东省处于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穿省而过,全省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广东全年的气候温暖,年平均从粤北到雷州半岛,由19℃递升到23.5℃,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由北往南从8℃递升到17.5℃,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在30度左右。广东的夏季很长,一般都在5个月以上,冬天暖和,大部分地区不见冰雪。但广东每年冬天仍受五六次寒潮或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急降;粤北地区年平均有半个月左右的霜日。 广东受夏季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降雨丰富,全省年平均降雨量达1500毫米以上,全年的降雨量分配不太均匀,春夏充沛,偶有洪涝灾害,冬季的降雨较少。.

查看 寒潮和廣東氣候

佛罗里达州降雪纪录

美国佛罗里达州地处北美洲东南沿海的佛罗里达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最南部则属热带,南部沿海大多属于热带气候地区,下雪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一般来说只有在反气旋带来寒冷且干燥的风时气温才有可能达到冰点。与雪相比,霜要常见得多,要求气温在摄氏7度以下,海拔2米以下,天空无云且相对湿度在65%或以上。如果要让这一地区下雪,不但北极的高速气流必须向南通过德克萨斯州进入墨西哥湾,而且还要正好遇到停滞的冷锋结合冷空气形成锋面云。整个州内大部分地区一年到头都没有任何降雪,美国本土只有德克萨斯州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部分地区有类似情况。 1900年以前佛罗里达州的大部分下雪信息是来自美国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杰克逊维尔地区信息,因为这个原因,其他地区的信息会相对较少。佛罗里达州有记录的最早一场雪是发生在1774年的暴风雪,一些对下雪很不习惯的居民称其为“不寻常的白雨”。杰克逊维尔历史上的第一个“白色圣诞节”是由1989年12月23日所下的一场雪带来的。全州最近一次下雪则是在2018年的1月2至3日,一场冬季风暴使整个佛罗里达州北部降雪。.

查看 寒潮和佛罗里达州降雪纪录

冷气流

#重定向 寒潮.

查看 寒潮和冷气流

准噶尔盆地

准格尔盆地的地理范围 准噶尔盆地(汉语拼音:zhǔngáěr péndì;维吾尔语:جۇڭغار_ئويمانلىقى)位于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在天山、阿尔泰山及西部的一些山脉之间。.

查看 寒潮和准噶尔盆地

全球变暖的效应

人们预测中的全球变暖的效应对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影响深远。它首要表现为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并且引发一系列次级效果,例如海平面上升、农业分布的改变、恶劣气候的增加以及热带疾病疫情的扩大。这种效应已经能够在某些例子中观察到,虽然目前还很难将这些特定的现象归因于全球变暖。 这些影响的程度及其可能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议题,并且在细节上仍然是不确定的科学问题。对于可能的效应以及目前认知水平的汇总可以参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小组的报告,对于气候变化的预测可以参见第一工作小组。 2007年,IPCC报告包括了预计效应的总结。.

查看 寒潮和全球变暖的效应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缩写:NMCCMA),通称中央气象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

查看 寒潮和国家气象中心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制订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发布的气象预警。中国气象局的天气预报等级分为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预警信号五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中国气象局所发布的最高级别气象预报。中国气象局指,设置预警信号体系的目的是为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现行的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十四类。并按照灾害预警重要性程度标注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级别越高表明灾害越严重。此外,各地方气象局也会自行制定不同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体系。.

查看 寒潮和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6-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則需抢种晚茬冬麦,趕紧移栽油菜,南部則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此時開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查看 寒潮和立冬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長沙作戦),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的湖南和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交战双方为中华民国第9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第9战区部队共300,000人与大日本帝國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日军第11军共约120,000人,此次战役主要经历--日军向长沙推进的外围战斗、攻守双方在长沙城的攻防战斗和日军撤退时国军进行的反击作战三个阶段。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指挥官采用了“天炉战法”对抗日军,而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则出现了明显的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战役结果为中方成功防守长沙,日方遭受惨重损失撤退而结束,因此又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查看 寒潮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热浪

热浪是指天气在某一段时间内持续地保持异常高的气温(相对于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而言),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空气湿度。这个术语通常与地区相联系,所以一个處於相对较热气候的地区来说是正常的温度,对另一个通常處於较冷氣候的地区来说可能是热浪。 一些地区比较容易受到热浪的袭击,例如欧洲的地中海气候区,澳大利亚的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带。除了索馬利亞,赤道沒有熱浪,因索馬利亞有少雨且多日照的赤道沙漠氣候(南美西岸屬多雲霧的赤道沙漠氣候);屬於溫帶沙漠氣候的哈薩克是緯度最高的熱浪區。 热浪引起的高温天气可以导致人死亡,尤其是老年人。.

查看 寒潮和热浪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查看 寒潮和青岛市

颱風鸚鵡 (2014年)

颱風鸚鵡(Typhoon Nuri,國際編號:14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eng)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0個被命名的風暴。「鸚鵡」(Nuri)一名是由馬來西亞提供,是指一種身上有藍色冠羽的鸚鵡。 鸚鵡是一個巨大而又強烈的熱帶氣旋,是當年太平洋颱風季乃至全球的最強烈的熱帶氣旋之一。但由於系統離陸地較遠,所以對陸地的影響並不大,主要是在溫帶氣旋時期。系統源於關島附近的一個大型低壓區,10月28日20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96W的擾動編號。系統又於10月30日發展為一個熱帶低氣壓,並於10月31日發展為熱帶風暴,11月1日發展為颱風。系統於11月2日爆發式增強,迅速清空一個半徑不到15千米的細小風眼,並於當天晚上達到超強颱風強度,次日淩晨達到最高強度。鸚鵡於11月3日開始眼墻置換,強度逐漸減弱。系統於11月7日轉化為一股溫帶氣旋,又於11月8日早上再次增強至颶風程度風力,氣壓迅速下降至924百帕斯卡,七級風圈半徑逾3300千米,是全球史上最大風暴之一。溫帶氣旋鸚鵡的殘余雲系將寒潮帶到北美,導致北美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低溫極寒天氣。.

查看 寒潮和颱風鸚鵡 (2014年)

颱風茉莉 (2015年)

颱風茉莉 (Typhoon Melor,國際編號:152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8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ona)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7個被命名的風暴。「茉莉」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其意即為茉莉花。 茉莉的生成標誌著2015年風季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西北太平洋首個一年內每月都有熱帶氣旋生成的颱風季。路徑上茉莉類似一個「西進型」的深秋風暴,於較低緯度處西移橫過菲律賓,移入南海後遭東北季候風擊潰而轉向西南及減弱消散;但茉莉於橫掃菲律賓之前,是一個強度超出預期的熱帶氣旋,形成初期各數值預報模式看淡茉莉的強度,官方氣象部門亦大多預期茉莉只會達到颱風下限水平;但結果茉莉卻發展成一股成熟颱風,繼同年10月的颱風巨爵後,再次為菲律賓帶來嚴重災情。 由于茉莉在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和重大损失,所以在第48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菲律宾提出除名要求,獲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通過,並由查帕卡替代。.

查看 寒潮和颱風茉莉 (2015年)

颱風溫黛 (1956年)

颱風溫黛(Typhoon Wanda,國际编号:5606,中国大陆编号:5612)是1956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和海南,下同部分地区根据其登陆日期或地点称1956年八一风灾或象山台风,是1949年之后侵袭中国大陆第四强台风根据中央气象台,第一強為2014年登陸海南省文昌市的颱風雷馬遜,第二強為1973年登陸海南的颱風瑪芝,第三强为2006年登陆浙江苍南县的台风桑美,而颱風桑美與此次風災剛好相距五十年。,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的首个超级台风。台风在中国大陆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5700人,两万人受伤,经济损失无法统计。.

查看 寒潮和颱風溫黛 (1956年)

香港地下天文台

香港地下天文台是一個成立於1995年的非官方天氣預報網站。現任台長為皇家香港天文台前學術主任方志剛先生,現任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及世界氣象組織屬下颱風委員會氣象專家。 方志剛曾於2000-2017年擔任執行委員會成員,並於2018年成立澳門氣象學會,現時擔任會長一職。 網站現在每10分鐘自動更新一次,主網頁提供包括來自香港天文台的資訊,如氣象站數據,雷達圖,天氣預報,九天天氣預報,機場天氣預報等﹔亦提供來自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來自台灣 中央氣象局的衛星雲團及地下天文台自行搜集及運算的高空天氣數據,酷熱指數、風寒指數,大氣穩定度指數,預測寒潮南下的ΔP指數及閃電位置圖等。網站亦提供多條海外氣象網站連結,方便瀏覽者獲取其他地區以及更深入的氣象資訊。網站吸引不少氣象愛好者,特別是颱風發燒友進行瀏覽。當中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韓國氣象廳有關高空天氣圖,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連結更是瀏覽人士,特別是風季時候的重要資訊來源。網站亦設立討論區、天氣預測比賽、網誌、facebook專頁等,為全球氣象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平台。自網站成立以來已吸引全球超過1億人次瀏覽,成為香港天文台以外最受歡迎的香港氣象網站。 台方更不定期舉辦聚會,歷來正式聚會的內容記錄如下: 於2007年3月9日,由於運作了差不多12年的伺服器硬碟損壞,導致地下天文台伺服器停止運作,網站至同年3月13日才逐漸回復部分版面,但精華區上的留言可在重溫。同年8月中,地下天文台換上新版面,加入了氣象新聞,氣象部落及氣象漫畫的連結;對於部份香港天文台提供的天氣資料,新網頁卻改為只提供連結讓瀏覽人士直接進入有關網頁查閱。 2012年12月,地下天文台網誌《氣象人語》加入了雅虎香港專欄。 2017年7月1日 - 2017年11月25日,以及 2017年12月30日,地下天文台於香港電台第一台氣象及環境資訊節目擔任嘉賓主持。每逢星期六中午 12:20 –下午1:00 (部份集數延續到 1:30),一共23集,地下天文台台長及資深成員於節目中談論不同天氣話題,並對地下天文台進行簡單介紹。 地下天文台也曾接受無線電視節目《星期日檔案》 的訪問,節目主題為 ,節目一部分內容談及地下天文台網站的資訊,當中把不同地方的天氣數據化成資料,讓市民更易明白。節目於2017年8月27日播出。 自 2004 年開始, 地下天文台一共出版四本著作,分別是 《做個醒目天氣人》、《香港天氣常識及觀測》、《天啊﹗我們都看得懂的「天氣圖」》 及 《天氣其實不難懂》 ,致力於氣象普及教育。.

查看 寒潮和香港地下天文台

香港氣候

香港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背靠中國大陸,面向南中國海,形成典型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地的溫帶季風氣候。春季清涼但相當潮濕及多霧,夏季炎熱並多雨,偶爾遭受熱帶氣旋侵襲;秋季涼爽、乾燥及陽光充沛;冬季則低溫乾燥,若是因為大陸性氣候的冷空氣南下,氣溫則會降至嚴寒的水平,但市區甚少會有雨夾雪、霰、凍雨、結冰及結霜(但較常會在高地和新界內陸地區出現)天氣現象,降雪機會更是極低,而2000年代有雨夾雪的紀錄年份則有2005、2014及2016年。不過因極地旋渦、阻塞高壓帶來的強烈寒潮而令香港冬季出現異常寒冷的天氣近年並不罕見。另外香港市區年雨量超過2,300毫米,為大中華地區年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香港市區高樓大廈密佈、人煙稠密,相反新界不少鄉郊地區仍綠草如茵、人跡罕至。因此,市區和部份新界地區(如元朗、屯門等高密度新市鎮)和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容易受熱島效應影響。 另外,香港及鄰近地區汽車及工業排放的廢氣導致全球暖化,極端天氣更頻密出現,使香港夏季變得更炎熱、秋季陰暗及潮濕日子逐漸增多、冬季偏冷機會愈來愈高,煙霞密佈的日子越來越長,寒冷日數亦較1990年代至2000年代顯著增加。.

查看 寒潮和香港氣候

阻塞高氣壓

阻塞高氣壓是暖性高氣壓,長時間滯留在同一地方而且穩定;這些阻塞高氣壓持續時間多於5天,令受它們影響的區域有一段長時間相同的天氣(如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降水) 。 在北半球,阻塞高氣壓最常於東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春天時出現。阻塞高壓建立前,西風波動振幅會增加而波長縮短。完整環流及閉合等壓線之高壓由西風脊隆起加強發展而成,因振幅劇烈,通常與副极地低压一同出現。 阻塞高氣壓出現時,會令西風帶出現異常型態,主要影響為西風氣流分開南北兩個支流,引致副極地低壓南下,阻塞高氣壓附近引導氣流弱,會阻礙地面天氣系統移動,會間接引致起寒潮、暴雨等極端氣候出現。.

查看 寒潮和阻塞高氣壓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查看 寒潮和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地理

阿尔巴尼亚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一個國家。阿爾巴尼亞西临亚得里亚海,與意大利隔海相望、南临希臘與爱奥尼亚海、東鄰马其顿共和國、北接科索沃及黑山。 地理坐标:.

查看 寒潮和阿尔巴尼亚地理

赤道反氣旋

赤道反气旋(Anticyclone in the Equator,又稱「赤道高壓脊」,Near Equatorial Ridge)是指出现在赤道附近的反气旋。夏季(主要是1979年)的资料分析表示,当西北太平洋有一个或數个低压系统形成并在其南侧北緯10度附近出现大片西風时,即使南半球没有寒潮爆发,赤道附近的信风(東北或東南風)没有加强,也会使低压南侧0至北緯10度地区(-Δu/Δy)出现很大的负值,有利于赤道缓冲带或赤道反气旋的發展。相反,当北半球热带及副热带地区受高压影响时,赤道两侧都盛行偏东气流,赤道附近(-Δu/Δy)值很小,此时即使南半球有寒潮爆发,也不会形成赤道缓冲带和赤道反气旋。 Category:熱帶氣旋.

查看 寒潮和赤道反氣旋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查看 寒潮和蒙古国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稱為自然災難、天然災難、天然災害、天災、天禍、天患、災荒 ,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會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災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及其所受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 若有害事件所发生的区域内没有人受害,则该事件不属于灾难。例如圣弗朗西斯科这样的大城市等较易受害的地区,一场地震可能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这些破坏通常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查看 寒潮和自然灾害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查看 寒潮和臺中市

江苏地理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南毗邻上海市,南面毗邻浙江省,西面毗邻安徽省,北面毗邻山东省,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境内地势平坦,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省,整体特征为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向东倾斜。 江苏省东面毗邻黄海,海岸线长954千米;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占比居全国之首,有“水乡江苏”之称。由于地理上跨越中国南方和北方,江苏省的气候、植被同时具有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查看 寒潮和江苏地理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寒潮和江苏省

江戶四大饑荒

江戶四大饑荒,為日本江戶時代因為長期的寒害、乾旱、水災等天氣異常與蟲害、火山爆發等原因而長期欠收造成的饑荒中最嚴重的四次。 通常被稱為四大饑荒的為以下四者。 另外也常除去寬永大饑荒而稱江戶三大饑荒,也有把寬永大饑荒與元和5年(1619年)、延寶3年(1675年)、延寶8年(1680年)的飢荒合稱為近世前期四大饑荒的方式。 上列的飢荒最大規模者為天明大饑荒。其餘元祿饑荒(1691年 - 1695年)、寶曆饑荒(1753年 - 1757年)等以日本東北地方為中心者,被認為是僅次於四大饑荒的嚴重災害。因此東北地方把天明、天保的飢荒與寶曆饑荒稱為三大饑荒。 另外延寶饑荒(1674年 - 1675年)、天和饑荒(1782年 - 1783年)也是相當嚴重的飢荒。 由於江戶時代為氣候相當寒冷的時期,時常出現饑荒與歉收。.

查看 寒潮和江戶四大饑荒

新竹縣

新竹縣(客家話海陸片Sinˋ Zhug˙ rhanˇ)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北臨桃園市,南接苗栗縣,東南以雪山山脈與宜蘭縣、臺中市相連,西部面向台灣海峽,西接與新竹市交界。全縣總面積約1,427平方公里,除鳳山溪、頭前溪中下游沖積平原外,其餘大多為丘陵、台地及山地。 早期新竹縣郊區多務農,1970年代工業技術研究院創設於新竹市,1980年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於新竹市東區及新竹縣寶山鄉,1990年代位於湖口鄉的新竹工業區也逐漸從傳統產業聚落轉型為新興高科技產業聚落,使得新竹縣成為北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重鎮,而人口也在近幾年急速增加。 本縣方言於絕大部分地區使用海陸客家話,竹北市及新豐鄉沿海地區部分使用泉州腔閩南話較多,關西鎮及峨眉鄉部分使用四縣腔客家話為主。.

查看 寒潮和新竹縣

數魚歌

數魚歌或數魚苗歌(臺灣西南沿海稱叫魚栽或siàu魚栽)是臺灣漁民在魚苗交易中為精確計算其數量而產生的歌謠。.

查看 寒潮和數魚歌

打鼓嶺

打鼓嶺(Ta Kwu Ling)位於香港新界北區北部坪輋以北,鄰近香港與深圳的邊界,部分地方曾屬邊境禁區。當中區內小山丘白虎山更位於香港最北端。打鼓嶺與其東邊的沙頭角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共同擁有沙打選區的議席,但其鄉事委員會則各自於區議會內另有代表。現任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是陳崇輝先生。 自英國1898年接管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打鼓嶺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打鼓嶺」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打鼓嶺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坪輋、恐龍坑、老鼠嶺、香園圍等地。文錦渡和羅湖原來也是打鼓嶺區一部分,不過由於這兩個地方與打鼓嶺核心區之間有山嶺阻隔,距離較遠,缺乏主要道路連接,而且皆爲香港與內地之間主要邊境口岸所在地,知名度比打鼓嶺更高,故此一般不會將這兩個地方視爲打鼓嶺的一部分。.

查看 寒潮和打鼓嶺

1977年1月北美寒潮

1977年1月北美寒潮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場使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也下起大雪的一次寒潮。這場寒潮肇因於一股強烈的冷鋒由北向南快速移動,並且與密西西比河流域上空的一個冷高壓結合,推擠向佛羅里達半島,造成美國南方大範圍的雨雪。在此之前,佛州半島南部從未有降雪的紀錄,這場寒害也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農損達3.5億美元,整體經濟破壞更達20億美元之多。.

查看 寒潮和1977年1月北美寒潮

2013年紐西蘭冬季風暴

2013年紐西蘭冬季風暴是2013年6月20–22日造成紐西蘭重大災害的強烈溫帶氣旋。這個溫帶氣旋造成威靈頓地區受到強風與瘋狗浪等劇烈氣象災害,同時也帶給了南島強烈的寒潮與大雪。表示此次的溫帶氣旋所造成的災害是一種極端天氣現象。同時,在庫克海峽所釋放的海洋浮標測得近15公尺的瘋狗浪,並在威靈頓的測得每小時202公里的持續風速。.

查看 寒潮和2013年紐西蘭冬季風暴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而本年是日本氣象廳(JMA)有觀測紀錄以來,本洋面首次八月完全無任何熱帶氣旋生成的一年(吉納維芙除外,因其非於本洋面生成,且事實上是在七月末生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4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4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皆將給予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二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中文譯名,而台灣當地之中文譯名可能有所不同,故同一個風暴會有二個不同的中文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查看 寒潮和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4年北美洲寒流

2014年北美洲寒流是一场曾肆虐加拿大及美国的极端天气现象,其影响到的最南方至美国佛羅里達州,洛磯山脈以東地區亦多受其影響。其中,積雪範圍向南延伸至田納西州、奧克拉荷馬州及德克薩斯州北部。一股冷锋最早在北冰洋上空形成,并在2014年1月2日与北美洲东北气旋结合。此极地涡旋带来了严重的暴风雪并打破美国最低温度记录,导致大量公司企业停工、学校停课、大面积道路封闭和大量民航航班取消。被喻為真正的《明日之後》發生。.

查看 寒潮和2014年北美洲寒流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又被大眾媒體稱為霸王級寒流或稱帝王級寒流,是指2016年1月下旬席捲北半球的寒潮,影響範圍包括東亞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日本,還有北美的加拿大、美國等地,並造成過往少有下雪記錄的地區降雪。此次寒潮被認為是極端天氣現象,主要因負北極震盪所致。.

查看 寒潮和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

2018年1-2月東亞寒潮

2018年1-2月東亞寒潮,又被大眾媒體稱為緩進式寒潮,是指2018年1月底到2月初因阿拉斯加附近的阻塞高氣壓,導致西伯利亚的高氣壓無法順利東移,造成東亞地區長久且氣溫偏低的寒潮,华东、华南、臺灣普遍寒冷,韓國及日本部分降下大雪,华东部分地区出現10年來最大降雪,連福建廈門北部的高山也出现降雪情况,許多地區出現數十年來最久低溫的紀錄。.

查看 寒潮和2018年1-2月東亞寒潮

亦称为 2005年東亞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