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富雷塞
#重定向 富能仁.
查看 富能仁和富雷塞
傈僳语
傈僳语是傈僳族的语言,谱系分类上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布于中国云南。在缅甸、泰北、越南也有分布。和彝语中部方言,尤其是里泼土语密切相关。.
查看 富能仁和傈僳语
傈僳族
傈僳族(英文:Lisu; Li-Su; Lisaw;泰文:ลีสู่)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个跨國性質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国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綫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领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查看 富能仁和傈僳族
傅里叶 (消歧义)
傅里葉(Fourier,又译:傅立叶)可以指:.
金乐婷
金乐婷或戴存义师母(Mary Geraldine Guinness,1865年12月25日 – 1949年6月6日),是一位中国内地会派驻中国的英国籍传教士,以及许多关于内地会(现名)历史上传教士传记的作者。.
查看 富能仁和金乐婷
老傈僳文
老傈僳文,又称圣经文字、富能仁文,是一種模仿拉丁字母的文字,專門用來紀錄傈僳語。 西方社會一直流傳這種文字是由西方傳教士富能仁(James Ostram Fraser)在1915年發明的人工字母,但其實是由另一位來自緬甸的克倫族的傳教士Sara Ba Thaw所創,並由富能仁修訂。 這種文字的外型類似大寫拉丁字母,並附以標記以示聲調。文字全屬無襯線體的文字,只有大寫,而且標音方面與現有的拉丁字母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並不相容。.
查看 富能仁和老傈僳文
杨宓贵灵
杨宓贵灵(Isobel Selina Miller Kuhn,)是20世纪中国内地会派遣的一位加拿大女传教士,在中国云南省的傈僳族和泰国传教。.
查看 富能仁和杨宓贵灵
杨智敬
杨智敬(Allyn Cooke,),中国內地会的美国籍传教士,曾经长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大峡谷以及缅甸、泰国的傈僳族中间传教。 1896年2月7日,杨智敬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在俄勒冈州长大。1918年,杨智敬毕业于洛杉磯聖經學院,随后加入中国內地会,先被派到大理城传教,1920年成为牧师,并且前往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大峡谷,跟随已经在那里的富能仁牧师,向傈僳族传教。1922年,富能仁回国休假,杨智敬接替他的工作。 Category:内地会传教士 Category:美國新教徒.
查看 富能仁和杨智敬
海外基督使團
海外基督使团(The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或OMF International)是一个基督教新教的差会;它的前身是1865年由英國傳教士戴德生创办的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CIM),1964年改稱現名。 1854年,戴德生作为郭实腊的中国传教会传道人,首次从英国来到中国,先在上海、汕头等地传教,1857年定居宁波,并成立“宁波差会”。1860年他回到英国,兩年後(1862年)在布萊頓招募到宁波差会第一位志愿者宓道生,并派往宁波。1865年6月25日,戴德生将宁波差会改名为「中國內地會」(本文簡稱「內地會」),并确立其宣教方針,就是要召募一批可以遷往中國內陸地區長期工作的傳教士,將基督教信仰傳入中國内地;內地會的总部最初在杭州,1890年迁至上海,慢慢把宣教工作深入中國內陸,最遠抵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直到1950年代才在東西方冷戰的政治背景下撤出中国。 1964年內地會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团,持續向亞洲17亿的非基督徒人口传扬福音;現時海外基督使团有大約一千名宣教士,來自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地。.
查看 富能仁和海外基督使團
新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1807-1953)
十九世纪早期,说英语的国家里发生了宗教大复兴(常被称为第二次大觉醒),因此促进了海外的宣教,于是英美国家的不少传教士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去传播基督教的信仰。十九世纪被称为宣教的伟大世纪。 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进入中国,之后陆陆续续有更多的传教士及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来到中国。传教士刚入中国的时候,清朝采取的依然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他们只能逗留在澳门与广州十三行。1842年签订条约之后,传教士们能够住在五个通商口岸。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得以进入内陆。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新教的传教事业发展很迅速。1860年只有60位新教传教士,到1900年已经有2500位传教士(包括他们的妻子儿女),其中1400位来自英国,1000位来自美国,100位来自欧洲,主要是北欧国家。到1920年代,新教的传教事业达到顶峰,之后由于中国内部的战争和动荡,情况不如以前。到1953年,所有在华新教传教士被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