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安徽方言

指数 安徽方言

安徽方言,是指在安徽省内使用的方言。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省内的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目前,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方言体系,亦因方言与文化习俗之别而对应着中原(中原官话)、江淮(淮语)、赣府(赣语)、吴越(吴语、徽语)四大民系族群。.

14 关系: 厚岸話南極話太平話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徽省廣德話郎溪話铜陵话蕪湖縣話老宣州话老廣德話老郎溪話江南左布政使司涇縣話

厚岸話

厚岸鄉(現屬桃花潭鎮)位于安徽省涇縣西部,属宣城市管辖。19世纪末以降多层次的江北移民所带来的客籍方言,已嚴重侵蝕本地吳語使用地區,土著吳語僅在鄉村殘留且不斷受侵蝕。.

新!!: 安徽方言和厚岸話 · 查看更多 »

南極話

南極話是皖南寧國市南極鄉的土著漢語方言,屬於吳語宣州片太高小片。南極鄉地處寧國市南部。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今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目前,寧國市大部分地區(包括市區)使用官話,土著吳語僅分佈于南極,青龙、济川、东岸等乡的乡村。南部鄉鎮殘留的吳語多為 太高小片 ,西部鄉鎮殘留的吳語大多為銅涇小片。.

新!!: 安徽方言和南極話 · 查看更多 »

太平話

老太平話是皖南太平地區的土著漢語方言,屬於吳語宣州片。太平縣地處安徽省南部。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今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目前,黃山區(原太平縣)大部分地區(包括縣城)使用淮語,土著吳語主要分佈于縣境東部和南部鄉下。.

新!!: 安徽方言和太平話 · 查看更多 »

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是中国清朝在其安徽省設立的一承宣布政使司,領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區(今江苏盱眙、江西婺源属于安徽,萧县砀山属于江苏)。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清初屬江南省(江南布政使司),隸屬於兩江總督、江寧巡撫。顺治二年(1645年),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属于淮阳总督。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十八年(1661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四直隶州,驻江宁府。 康熙元年(1662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置安徽巡抚,驻安庆。三年(1664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安徽。五年(1666年),割扬州府、淮安府、徐州改隶江宁右布政。六年(1667年),以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府;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元年(1723年),以两江总督统治安徽、江苏、江西三省。二年(1724年),升凤阳府属的颍州、亳州、泗州三州,庐州府属的六安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亳州降属颍州府。乾隆二十五年(1750年),安徽布政使也从江宁来驻安庆。当时安徽东至江苏溧水;西至湖北麻城;南至江西彭泽、浙江遂安;北至河南鹿邑。广七百三十五里,袤六百六十六里。宣统三年(1911年),3142184编户,16220952口。领八府,五直隶州,四属州,五十一县。.

新!!: 安徽方言和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安徽方言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廣德話

廣德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蘇、浙三省交界地區。面積2165平方公里,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人口50.5萬。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所謂廣德話並非某種單一的方言體系,而是指廣德地區目前通行的各類漢語方言之總稱,包括吳語、淮語、中原官話、西南官話等。 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其中宣州東部與常州、湖州接壤地區土著吳語屬太湖片,廣德縣即屬此列。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 目前,廣德縣縣城使用中原官话河南话,縣境內除吳語外分佈有、湖北話、安慶話、浙南吳語、浙南閩語以及湘語的方言島。其中,河南話與湖北話分佈最廣,前者在廣德縣東北鄉村佔優勢,後者在西南鄉村佔優勢。土著吳語僅分佈於廣德縣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以及東南部蘆村鄉的甘溪溝及東亭鄉部分村莊。其中北部與郎溪縣北部定埠、梅渚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甘溪溝等處方言屬於太湖片苕溪小片(或併入蘇嘉湖小片)。一般所稱的廣德話通常指縣城的淮語或縣境內最強勢的客籍方言河南話(佔縣內人口一半以上),而甘溪溝方言則被本地人視為地道老廣德話的代表。.

新!!: 安徽方言和廣德話 · 查看更多 »

郎溪話

郎溪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蘇、浙三省交界地區。面積1105平方千米,人口34萬,縣人民政府駐建平鎮。所謂郎溪話並非某種單一的方言體系,而是指郎溪地區目前通行的各類漢語方言之總稱,包括吳語、淮語、西南官話、中原官話等。 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其中宣州東部與常州、湖州接壤地區土著吳語屬太湖片,郎溪縣即屬此列。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 目前,郎溪縣縣城使用洪巢片淮語,縣境內除吳語外則分佈有安慶話、河南話、湖北話以及浙南閩語的方言島。其中,淮語分佈最廣,而土著方言吳語僅分佈於北部定埠、梅渚等鄉以及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與廣德縣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毗陵小片。一般所稱的郎溪話通常指使用範圍最廣的淮語,而土著吳語則稱為老郎溪話。.

新!!: 安徽方言和郎溪話 · 查看更多 »

铜陵话

铜陵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南岸。所谓铜陵方言与安徽方言一样,并非某种单一的方言体系。目前,铜陵市范围内的方言种类包括铜陵话与江北话两种,即宣州片吴语(属铜泾小片)与淮语,其中前者是铜陵地区、乃至皖南地区(黄山山脉以北)的土著方言,被称为“本地话”,主要分布于铜陵县境内;而后者则是19世纪末以降多层次的江北移民所带来的客籍方言,主要分布于铜陵市城区、部分沿江圩区、大通镇等地。.

新!!: 安徽方言和铜陵话 · 查看更多 »

蕪湖縣話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南岸,属芜湖市管辖。目前,芜湖市(含芜湖、南陵、繁昌三县)范围内的主要方言包括宣州片吴语(属铜泾小片)与淮语两种,其中前者是芜湖地区的土著方言,分布于芜湖市市区局地及各辖县;而后者则是19世纪末以降多层次的江北移民所带来的客籍方言,主要分布于芜湖市城区大部及市辖县的部分地区。另外,芜湖地区辖境内还分布有河南、湖北移民的官话方言岛以及浙江移民的浙南闽语方言岛。.

新!!: 安徽方言和蕪湖縣話 · 查看更多 »

老宣州话

老宣州話是皖南宣州區的土著漢語方言,屬於吳語宣州片。宣州區地處安徽省南部。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目前,宣州區大多數地方使用淮語,土著吳語僅分佈於宣州區北部西部及南部個別圩區。.

新!!: 安徽方言和老宣州话 · 查看更多 »

老廣德話

老廣德話是皖南廣德地區的土著漢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廣德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蘇、浙三省交界地區。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其中宣州東部與常州、湖州接壤地區土著吳語屬太湖片。 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 目前,廣德縣縣城使用淮語,縣境內則分佈有河南話、湖北話、安慶話、浙南吳語、浙南閩語、湘語方言島,其中河南話在廣德縣東北鄉村佔優勢,湖北話在西南鄉村佔優勢。而土著吳語僅分佈於廣德縣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以及東南部蘆村鄉的甘溪溝及東亭鄉部分村莊。其中北部與郎溪縣北部定埠、梅渚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甘溪溝等處方言屬於太湖片苕溪小片(或併入蘇嘉湖小片)。甘溪溝方言亦被本地人視為地道老廣德話的代表。.

新!!: 安徽方言和老廣德話 · 查看更多 »

老郎溪話

老郎溪話是皖南郎溪地區的土著漢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郎溪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蘇、浙三省交界地區。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其中宣州東部與常州、湖州接壤地區土著吳語屬太湖片。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今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目前,郎溪縣大部分地區(包括縣城)使用淮語,縣境內還分佈有河南話、湖北話、安慶話、浙南吳語方言島。土著吳語僅分佈于郎溪縣北部定埠、梅渚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與廣德縣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毗陵小片。在仍使用吳語的上述地區,傳統吳越文化(如跳五猖)亦得到了較好的保存。.

新!!: 安徽方言和老郎溪話 · 查看更多 »

江南左布政使司

江南左布政使司,是中国清朝初期設立的一布政使司,領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潁州府、徐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和州直隶州、广德直隶州、六安直隸州。大体上为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區(今江苏盱眙、江西婺源属于安徽,砀山属于江苏)。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清初屬江南省(江南布政使司),隸屬於兩江總督、江寧巡撫。顺治二年(1645年),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属于淮阳总督。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十八年(1661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四直隶州,驻江宁府。 康熙元年(1662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置安徽巡抚,驻安庆。三年(1664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安徽。五年(1666年),割扬州府、淮安府、徐州改隶江宁右布政。六年(1667年),以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府;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

新!!: 安徽方言和江南左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涇縣話

涇縣話是皖南宣州泾县地區的土著漢語方言,屬於吳語宣州片。涇縣地處安徽省南部。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目前,涇縣縣城使用淮語(但中老年人仍能聽懂本地話),而土著吳語僅分佈於涇縣鄉下圩區。西部厚岸包合一帶為吳語宣州片石陵小片(具體音系參見 厚岸話),其餘地區為吳語宣州片銅涇小片。.

新!!: 安徽方言和涇縣話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