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 关系: 吳俊輝 (科學家),夏威夷島,宇宙微波背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阵列望远镜,冒纳罗亚火山。
吳俊輝 (科學家)
吳俊輝(Jiun-Huei Proty Wu,),臺灣宇宙學家,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副國際長(Deputy Vice President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並以推動物理學教育和自製望遠鏡教學聞名。.
夏威夷島
夏威夷島(Hawaii)是夏威夷群島中的最大島嶼,又稱大島(Big Island);位於群島最南端,面积10414平方公里。 全島有豐富的火山活動,岛上有五个盾状火山,設有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華人又稱火山島,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喷火口直径达5公里,常有熔岩喷出,1881年、1950年曾大喷发,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 全島屬夏威夷縣範圍。主要都市有東側的希洛與西側的科納市(Kona,又稱Kailua-Kona)。 島上以生產夏威夷果仁與科納咖啡為主要農產事業。 島上並有高度超過4000公尺的冒納凱亞火山,設有天文台群。台灣與美國合作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AMiBA )則設在此島的冒納羅亞火山。.
宇宙微波背景
宇宙微波背景(英语: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又稱3K背景輻射)是宇宙學中“大爆炸”遺留下來的熱輻射。在早期的文獻中,「宇宙微波背景」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或「遺留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特徵和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頻率屬於微波範圍。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背景輻射之一,為觀測宇宙學的基礎,因其為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可追溯至再復合時期。利用傳統的光學望遠鏡,恆星和星系之間的空間(背景)是一片漆黑。然而,利用靈敏的輻射望遠鏡可發現微弱的背景輝光,且在各個方向上幾乎一模一樣,與任何恆星,星系或其他對象都毫無關係。這種光的電磁波譜在微波區域最強。1964年美國射電天文學家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偶然發現宇宙微波背景 ,这一发现是基于於1940年代開始的研究,並於1978年獲得諾貝爾獎。 宇宙微波背景很好地解釋了宇宙早期發展所遺留下來的輻射,它的發現被認為是一個檢測大爆炸宇宙模型的里程碑。宇宙在年輕時期,恆星和行星尚未形成之前,含有緻密,高溫,充滿著白熱化的氫氣雲霧電漿。電漿與輻射充滿著整個宇宙,隨著宇宙的膨脹而逐漸冷卻。當宇宙冷卻到某個溫度時,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中性原子。這些原子不再吸收熱輻射,因此宇宙逐漸明朗,不再是不透明的雲霧。宇宙學家提出中性原子在「再復合」時期形成,緊接在「光子脫耦」之後,即光子開始自由穿越整個空間,而非在電子與質子所組成的電漿中緊密的碰撞。光子在脫耦之後開始傳播,但由於空間膨脹,導致波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根據普朗克定律,波長與能量成反比),光線越來越微弱,能量也較低。這就是別稱「遺留輻射」的來源。「最後散射面」是指我們由光子脫耦時的放射源接收到光子的來源點在空間中的集合。 因為任何建議的宇宙模型都必須解釋這種輻射,因此宇宙微波背景是精確測量宇宙學的關鍵。宇宙微波背景在黑體輻射光譜的溫度為 K。光譜輻射dEν/dν的峰值為60.2 GHz,在微波頻率的範圍內。(若光譜輻射的定義為dEλ/dλ,則峰值波長為1.063公釐。) 該光輝在所有方向中幾乎一致,但細微的殘留變化展現出各向異性,與預期的一樣,分佈相當均勻的熾熱氣體已經擴大到目前的宇宙大小。特別的是,在天空中不同角度的光譜輻射包含相同的各向異性,或不規則性,隨區域大小變化。它們已被詳細測量,若有因物質在極小空間的量子微擾而起的微小溫度變化,且膨脹到今日可觀測的宇宙大小,應該會與之吻合。這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科學家同時尋求更好的數據(例如,普郎克衛星)和更好的宇宙膨脹初始條件。雖然許多不同的過程都可產生黑體輻射的一般形式,但沒有比大霹靂模型更能解釋漲落。因此,大多數宇宙學家認為,宇宙大霹靂模型最能解釋宇宙微波背景。 在整個可視宇宙中有高度的一致性,黯淡卻已測得的各向異性非常廣泛的支持大霹靂模型,尤其是ΛCDM模型。此外,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及宇宙泛星系偏振背景成像實驗觀測相距大於再復合時期之宇宙視界角尺度上漲落間的相關性。此相關可能為非因果的微調,或因宇宙暴脹產生。.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阵列望远镜
#重定向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
冒纳罗亚火山
冒纳罗亚火山(Mauna Loa)是夏威夷海島上的一個活躍盾状火山,是形成夏威夷的五個火山當中的一個。它是世界最大孤立山体之一,海拔4,169米。雖然它峰頂比相鄰的冒纳凯亚火山要低,但夏威夷人仍然把它命名為「Mauna Loa」,意為「長山」。其穹丘长120千米,宽103千米,火山口莫库阿韦奥韦面积约10平方千米,深150-180米。估計它的容量大約為75,000立方千米(18,000立方英哩)。冬季顶部常为冰雪覆盖。從冒納羅亞火山喷發出的熔岩流動性非常高,这導致该火山的坡度十分小。 冒纳罗亚火山噴發了至少70萬年,約在40萬年前露出海平面,但当地已知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不超過20萬年。海島之下其中一個熱點的岩漿在過去千萬年來形成了夏威夷岛链。隨著太平洋板塊的緩慢漂泊,冒纳罗亚火山最终被带离熱點,并将在50到100萬年后停止喷发。 1832年起平均每隔3年半喷发一次。熔岩流经面积达5,120平方千米。多次喷发均限于火山口处,也有沿着东北或西南裂隙的喷发。1935年喷发时,美国军队在熔岩通道上投掷炸弹以保护附近小镇希洛。1950年6月持续23天的喷发摧毁了一座小村庄。1975年及1984年顶峰均有大的喷发。 台灣與美國合作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AMiBA)設在此山山頂,2006年10月起開始觀測。.
亦称为 AMiBA,YTLA,李遠哲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