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宁玛派

指数 宁玛派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流派之一,由於該派的僧人均戴紅色僧帽,俗稱為「紅帽派」或「紅教」。 寧瑪藏語音譯,是古、舊的意思;在各派中歷史最久,教理從公元8世紀時傳下來,形成於公元11世紀。尊奉蓮花生大士為其始祖,創派人為釋迦迥乃。其傳承最高修法為「大圓滿法」。.

目录

  1. 216 关系: 努贡寺博日寺即身成佛卓玛拉康卓浦巴台灣佛教参卓林寺后金吴新华 (摄影家)吹仲同性戀與佛教向·初称江楚吉如拉康吉美林巴多吉扎·江白洛桑多傑雄登爭議多羅菩薩多杰觉拔多杰雄登夏鲁寺夢瑜伽大召大威德金剛大乘佛教大圆满外密如來藏如來藏學派学寺宗南嘉楚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安陽仁波切小乘佛教岡波巴巴楚仁波切上师不丹不丹宗教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中觀學派东宝·仲巴·南喀嘉措东宝·仲巴·白玛塔清东嘎寺希阿荣博布达拉宫布里亞特佛教三根本一髻佛母乌金桑布... 扩展索引 (166 更多) »

努贡寺

努贡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嘎县,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努贡寺

博日寺

博日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博日寺

即身成佛

即身成佛,又稱肉身得道、現身成佛、現生成佛,佛教術語,意指將一般凡人的色身,在這一生中,直接轉化成為佛的法身,而成佛。這是佛教追求的修行成果。除了密宗之外,即身成佛還深深地參與了淨土崇拜和禪宗。這在上座部佛教大寺派中也有所體現。.

查看 宁玛派和即身成佛

卓玛拉康

卓玛拉康(),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卓玛拉康

卓浦巴

卓浦巴(,),本名释迦僧格(),藏传佛教宁玛派高僧,“三素尔”之一。 卓浦巴为素尔穹·喜饶扎巴的幼子,早年丧父。15岁起学法,曾跟随其父的著名弟子们学法宁玛派各种教义,包括经幻心三部密法、大圆满法等。后收徒弘法,因他在卓浦地方建立了卓浦寺,故被称为卓浦巴。 卓浦巴弟子甚多,著名者有“四麦、四纳、四敦”之称,其中最杰出的弟子为拉结·节敦甲那。.

查看 宁玛派和卓浦巴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的信仰人口約801.5萬人,佔2300萬人口的35%,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台灣民間信仰,甚至與其他新興宗教有重疊的情況。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台灣民間信仰或台灣宗教。因此就廣義而言,在台灣佛教是最大宗教。 台灣佛教系統承襲自中國閩南地區,世俗化的信仰體系(其中代表為巖仔和高僧信仰)為其一大特色,與以出家僧侶為主的叢林體系(以四大法脈為代表)並立。然而因戰後中國傳入的佛教體系一枝獨秀,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使得原有的本土佛教體系常遭誤解,例如世俗體系部份就經常被誤認為「佛道混合」或「非正信」,但實際上世俗體系的發展未必違反佛教原教旨。 不過,從佛教以不同形式傳入台灣後,臺灣的佛教信徒,並沒有精確的統計。因此,統計改以觀察寺院增加數目、並透過台灣社會變遷歷次調查問卷中有關宗教項目的實際統計數字,來論斷其變革的趨勢。.

查看 宁玛派和台灣佛教

参卓林寺

参卓林寺(藏语称“参卓林”),又名“嘎东寺”,全名“嘎东参卓格丹塔杰林”,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嘎东镇马义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西藏大藏经最初翻译之所。.

查看 宁玛派和参卓林寺

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地区(今中國東北地区)建立的满洲族汗国,该割据政权為清朝的前身。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国号金国(a《清实录》(前附《满洲实录》),中华书局出版,第283页.

查看 宁玛派和后金

吴新华 (摄影家)

吴新华()汉族,藏文名“其加次仁”,祖籍山东寿光,生于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摄影师,专注拍摄青藏高原人物及风景。.

查看 宁玛派和吴新华 (摄影家)

吹仲

吹仲()意譯“护法”,专指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类专门从事降神作法、预卜未来的喇嘛。 清朝以来汉字音译作“吹仲”、“吹忠”、“垂仲”等,其中“吹”(Chos)意为“法”,“仲”(skyong)意为“护”。该词的梵文的对译词为Dharmapāla,英文作Oracle。 在藏传佛教中,该词指专门从事降神作法、预卜未来的喇嘛,是一種靈媒。 清朝,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宁玛派有四大護法(即四大吹仲),分別為拉穆寺的拉穆護法、噶東寺的噶東護法、桑耶寺的桑耶護法、乃琼寺的乃琼护法。清朝時,拉穆護法在尋訪大活佛的轉世靈童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在蒙古地区也有吹仲。比如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的弟弟鲁布桑海达布就是一位知名的宁玛派吹仲。Sanders, Alan J.

查看 宁玛派和吹仲

同性戀與佛教

佛教對性傾向議題沒有一致看法,不同的傳統和僧眾抱持不同的觀點。基於佛教戒律,幾乎所有佛教派别都嚴格禁止出家僧眾涉及任何形式的性活動,但對於五戒中規範在家眾不當性行為的邪婬戒則未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佛教界對同性性欲的態度基本上保持沉默,有幾位願意為同志發聲的佛教法師主張異性和同性之間的情慾,同樣都構成繫縛身心的无明煩惱,應不分差別心平等看待。 與基督宗教或是伊斯蘭教相比,佛教在歷史上比較沒有出現大規模迫害同志的記錄,因而被視為算是立場相對溫和的宗教。.

查看 宁玛派和同性戀與佛教

向·初称江楚

向·初称江楚()藏族,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人。藏传佛教宁玛派活佛,藏医学家,中国近现代南派藏医代表人物。.

查看 宁玛派和向·初称江楚

吉如拉康

吉如拉康,全称“扎玛尔吉如拉康”,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東區结巴乡吉如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吉如拉康

吉美林巴

仁增·吉美·林巴(;),西藏寧瑪派伏藏師,他發現了著名伏藏龍欽心髓(Longchen Nyingthig),大圓滿法教上師,被尊稱為持明者、無畏洲尊者。.

查看 宁玛派和吉美林巴

多吉扎·江白洛桑

多吉扎·江白洛桑()全名为多吉扎·仁增钦摩·江白洛桑晋美南卓嘉措,藏族,西藏拉萨人。第十世多吉扎活佛(即多吉扎·仁增钦摩)。.

查看 宁玛派和多吉扎·江白洛桑

多傑雄登爭議

多傑雄登爭議(Dorje Shugden controversy),是从1970年代開始,藏人社區為了是否應該禁止多傑雄登信仰而產生的事件。 多杰雄登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傳統上信奉的金剛護法神,但歷代多有爭議,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就曾頒布禁令,禁止這項信仰。從1970年代開始,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多次公開反對多杰雄登信仰。1996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對多杰雄登信仰頒布禁令,要求信奉多傑雄登的信徒,不得參加格魯派的法會以及接受灌頂。此舉引發西藏人社區內部不同的聲音,反對者認為這是一種宗教迫害,造成多杰雄登的信徒因為被歧視,被迫要離開藏人社區。支持者則認為,多傑雄登信仰鼓勵宗教不寬容,應該被禁止。 流亡社區中的激進派西藏青年,以多傑雄登信仰來進行集結,被稱為雄天宗,他們對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推動的和平談判路線不滿,主張以暴力方式加速推動西藏獨立。另外有部份多傑雄登的信眾倒向中國政府,中國政府也希望以此來打擊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藏人心中的聲譽。因此這個爭議,不只是信仰議題,也是政治議題。.

查看 宁玛派和多傑雄登爭議

多羅菩薩

多羅菩薩(梵語IAST:;多羅,意為“眼”、“妙目睛”、“瞳子”、“極度”、“救度”;藏語:སྒྲོལ་མ།;Drolma;卓瑪,意為“救度”),又譯為多羅母、多羅佛母、度母、救度佛母。佛教認為多羅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女性菩薩,因此,有時佛教經論又作多羅觀自在菩薩、多羅觀音。.

查看 宁玛派和多羅菩薩

多杰觉拔

多杰觉拔()藏族,西康康定人,藏传佛教格鲁派喇嘛。中国近代最早将西藏的密教传布于中国内地者之一。.

查看 宁玛派和多杰觉拔

多杰雄登

多杰雄登(,Dorje Shugden,意為具大力之持金剛神),又譯多傑雄天、雄天護法、雄天大神、俱力護法神、大力金剛護法、嘉慶多吉雄天、兇天,又稱多傑修丹(,意為朵之王者,修丹、修丹護法神、朵傑雄天)。 多杰雄登信仰出現在第五世達賴喇嘛時代,自初起時,在西藏境內就備受爭議。多杰雄登信徒认为多杰雄登是格魯派的护法神,是文殊菩萨在世間显现的忿怒化身,守護宗喀巴大师所转授的龙树菩萨的中观法。不滿此信仰的人,則稱多杰雄登是個嗔心極強、神通廣大的魔神,現被利美運動的反對者利用,作為反抗達賴喇嘛的象徵。甚至認為可能是西藏地區苯教與民間信仰中原有對於精靈、魔神的崇拜,這些信徒被迫皈依藏傳佛教之後,將原先信奉神靈的勇猛武神的形象,投射到這位挑戰佛教權威、含恨往生的上師身上,並大力加以崇拜。 從第五世達賴開始,歷代達賴往往對多傑雄登信仰頒布禁令,但寬嚴不定,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十三世達賴喇嘛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1996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宣布拒絕讓多傑雄登信仰者參加他主持的法會,引起多傑雄登爭議。.

查看 宁玛派和多杰雄登

夏鲁寺

夏鲁寺,藏语称“夏鲁贡巴”()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區甲措雄乡,是一座藏传佛教夏鲁派寺院,也是夏鲁派的祖寺。.

查看 宁玛派和夏鲁寺

夢瑜伽

夢瑜伽(स्वप्नदर्शन,),是藏傳密宗與苯教的一種修持方法。修行者在夢中保持清醒繼續禪修,目標是體驗到心的本性,佛性。為那洛六法之一,在寧瑪派和噶舉派各有傳承。 category:密宗術語 Category:佛教修行法門.

查看 宁玛派和夢瑜伽

大召

大召(),称“伊克召”意为“大廟”,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位于中國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鲁派寺院。大召居于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地区“七大召”之首。.

查看 宁玛派和大召

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यमान्तक;拉丁轉寫Yamāntaka,亦稱閻曼德迦(Yamantaka)、 怖畏金剛(Vajrabhairava)、大威德明王,亦可直稱閻魔敵。藏密認為祂是文殊菩薩之化身,文殊菩薩是宗喀巴的本尊和寧瑪八飲血中佛身部的本尊,因此閻魔敵在格魯派和寧瑪派中,受到極大的尊崇。.

查看 宁玛派和大威德金剛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查看 宁玛派和大乘佛教

大圆满

大圆满(,),又稱阿底瑜伽(Atiyoga)是宁玛派的核心法门,特指無上阿底瑜伽口訣部的教法。 寧瑪派認為大圓滿傳承由蓮華生與無垢友傳入西藏。大圓滿是指心灵的一种自然、原生的状态,以及能够透彻认识这种状态的一种思维体系。依据关于大圆满的文献,它是达到解脱境界的最高及最具决定性的途径。大圆满法门可分为心部、界部、要门部几种。 西藏地區的苯教也有吸收了佛教的概念後,最高法門亦稱為大圓滿,內容與宁玛派的大圓滿完全不同,詳情請見大圓滿 (苯教)。.

查看 宁玛派和大圆满

外密

外密,是寧瑪派九乘判教第四、五、六乘。即是密宗的事續、行續、瑜伽續。 這三部較重視外相儀軌,與潔淨,與重视内心的無上瑜伽續不同。這三部也是日本真言宗的組成部分。修下三部法須十六生才能成佛。 category:密宗.

查看 宁玛派和外密

如來藏

如来藏(Tathāgatagarbha),大乘佛教術語。最貼切之註解:「如來藏乃法身在纏。」,即此義,故知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大乘佛教三大派别(中观、唯识、如来藏)之一。.

查看 宁玛派和如來藏

如來藏學派

如來藏學派,佛教術語,大乘佛教派別之一,古稱如來藏緣起宗或法性宗,與中觀派、唯識派,形成大乘佛教的三大主流。此學派主要宣揚如來藏常住的學說,以《勝鬘經》為代表。如來藏學說與唯識學說融合出如來藏唯識學說,以《楞伽經》和《密嚴經》為代表。漢傳大乘佛教以如來藏學派為主流,藏傳密宗也受到它的影響。.

查看 宁玛派和如來藏學派

学寺

学寺,藏语称“学贡”(),又名“玛仓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察雅县荣周乡佐通村,是一座藏传佛教玛仓噶举派寺院,也是玛仓噶举派的祖寺。.

查看 宁玛派和学寺

宗南嘉楚

宗南嘉楚仁波切(Trungram Gyaltrul Rinpoche,1968年7月12日),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祖古頭銜。.

查看 宁玛派和宗南嘉楚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宗薩 蔣揚 欽哲 卻吉 嘉措 仁波切(རྫོང་གསར་ འཇམ་དབྱངས་ མཁྱེན་བརྩེ་ ཆོས་ཀྱི་ རྒྱ་མཚོ རིན་པོ་ཆེ 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Chökyi Rgya mtsho Rinpoche, མཁྱེན་བརྩེ་ ནོར་བུ་ Khyentse Norbu, )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系喇嘛,現代利美運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出生於不丹,被公認為第三世宗薩蔣揚欽哲,通常被稱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他也是一位電影導演,所拍攝的電影包括《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與魔術師》。.

查看 宁玛派和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安陽仁波切

安陽仁波切(His Eminence Choeje Ayang Rinpoche)出生於東藏的一個遊牧家庭,由噶瑪噶舉派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及諸位具格上師們所共同認證。 仁波切不僅持有直貢噶舉派及寧瑪派的頗瓦法(Phowa,藏文意義為「遷識」)傳承,亦是當今世界著名的頗瓦法大師。 安陽仁波切在當年離開西藏後,於印度定居,首先在南印度的西藏難民區Bylakuppe建立了他的寺廟,而後於1986年在美國成立了Amitabha Foundation即阿彌陀佛基金會,接著陸續在世界各地成立分會,包括德國、加拿大、香港、台灣、澳洲及法國等地。近年來亦在尼泊爾和印度菩提迦耶成立了閉關中心。仁波切在其出身地,為一所歷時四百多年安陽寺的住持,目前寺廟正在持續地重建中。 至今,安陽仁波切除了每年定期在印度聖地菩提迦耶傳授頗瓦法,其弘法行程廣佈於世界各國,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法國、德國、瑞士、丹麥、東歐、俄羅斯、澳洲、日本、台灣、香港、不丹及錫金等。.

查看 宁玛派和安陽仁波切

小乘佛教

小乘(हीनयान,)是大乘佛教所劃分的三乘教法中用來貶低声闻乘、獨覺乘的统称,也被用來貶低所有傳統部派佛教教派包括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認為大乘經典是違背傳統佛教《第一次結集》經典「非法說法」的假佛法,「大乘」「小乘」這些名詞不是佛說。 因為“小乘”包含貶義,在學者及佛教徒間,長期存有爭議。1950年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達成明確共識,無論在西方或東方對南傳佛教的正确稱呼应当一律使用上座部佛教而非“小乘”,1950年成立大會。.

查看 宁玛派和小乘佛教

岡波巴

岡波巴(,Gampopa,),法名索南仁钦(,Sonam Rinchen),出家前俗名达玛扎(藏语“法稱”之意),《红史》中记载其俗名为宁波贡嘎(藏语“眾悅心”之意),又人称达布拉吉。 他是噶举派密勒日巴的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當派生起菩提心口訣,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顯密融通,為噶舉派傳承的建立者。达拉岗布寺即为其创建。李林辉等,西藏山南加查县达拉岗布寺的考古调查及清理,西藏研究2003年2期.

查看 宁玛派和岡波巴

巴楚仁波切

巴楚仁波切(;),名為晉美秋吉旺波,或譯為扎巴楚·吉美却吉旺波,寧瑪派大圓滿傳承著名上師,也是利美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查看 宁玛派和巴楚仁波切

上师

上師(गुरु,),又譯為古魯、咕嚕、師、上師、道師,源自梵文,字面意思為教師或導師,是指在某個領域中,具備深厚知識、經驗,可以指導你方向的人。能夠引導並教育他人的教師。 這個詞經常被當成宗教性名詞來使用。在印度教及錫克教中,指引你靈性發展的宗教導師都被稱為上師。在藏傳佛教中,也經常使用這個稱號,藏語中的喇嘛對應到梵文的上師。密宗僧侶常把傳授自己祕法或儀軌的上師,尊稱為阿闍梨。.

查看 宁玛派和上师

不丹

不丹王国(;),通称不丹,清朝史籍稱布魯克巴 ,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南亚内陆国。不丹西接印度的锡金邦,与尼泊尔相隔,南部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接壤。不丹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廷布。在宗卡语中,不丹被称为“主域”,意为雷、龍之地。「不丹」一名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IAST转写:Bhoṭa-anta)一词的转写,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位于西藏文化能够传递的最南端Taylor, Isaac.

查看 宁玛派和不丹

不丹宗教

不丹人口主要信奉佛教,其官方宗教為密宗佛教。雖然國教是佛教,但憲法保障人民宗教信仰自由。不丹75%的人信奉寧瑪派藏傳佛教,25%信奉印度教。.

查看 宁玛派和不丹宗教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指的是在中國领土上所發展的佛教。这是一个地理位置上和行政区域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佛教宗派。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主要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有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流传。.

查看 宁玛派和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是中国佛教协会设在西藏自治区的分会,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路19号。.

查看 宁玛派和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

中觀學派

中觀學派(mādhyamaka),是大乘佛教的一個主要派系,由龍樹、提婆奠基,與瑜伽行唯識學派和如來藏學派並列。中觀為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因龍樹成立的大乘正義,特別是《中論》影響深遠,所以龍樹學系被稱為“中觀學派”,它奠定了初期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后世认为中觀派主張一切法自性空,以修行空性的智慧為主,因而又稱為空宗。至無著、世親建立瑜伽行唯識學派時,曾一度衰落,後由清辨、佛護之努力而獲得中興。 在漢傳佛教的傳統判教理論中,所有尊龍樹為祖師的大乘佛教宗派都可稱為“法性宗”或“性宗”,“法性宗”主要特指如來藏緣起宗,中觀學派被稱為“真空無相宗”或“破相宗”,漢傳佛教中的三論宗、天台宗都受到它的影響,印順法師稱其為性空唯名派。中觀學派是藏傳佛教的主要派別之一,藏傳佛教中稱其為深見派、甚深見派。.

查看 宁玛派和中觀學派

东宝·仲巴·南喀嘉措

东宝·仲巴·南喀嘉措()乳名洛桑金巴,生于后藏香地的扎西孜地方。第十三世(不计追认)东宝·仲巴活佛。.

查看 宁玛派和东宝·仲巴·南喀嘉措

东宝·仲巴·白玛塔清

东宝·仲巴·白玛塔清()俗名泽仁旺杰,藏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人,第十七世东宝·仲巴活佛。.

查看 宁玛派和东宝·仲巴·白玛塔清

东嘎寺

东嘎寺,又译“铜嘎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上亚东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东嘎寺

希阿荣博

希阿荣博堪布(,),生於四川省德格县玉隆阔地区。1987年于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获得堪布学位,现为佛学院堪布。1995年,在德格玉隆阔建立扎西持林闭关中心。是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颇具影响力的弟子之一。.

查看 宁玛派和希阿荣博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The Potala Palace)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赞干布兴建。於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收藏了无数的珍宝,為一座艺术殿堂。1961年納入中國國務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宁玛派和布达拉宫

布里亞特佛教

布里亞特佛教是指布里亞特地區的佛教,主要是藏傳佛教。.

查看 宁玛派和布里亞特佛教

三根本

三根本在藏传佛教中是指上师、本尊和空行。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和噶举派典籍中常提及三根本。与自印度传来的佛教大多数方面不同,“三根本”可能是自莲花生时代就存在的西藏本土的思想。 三根本的构成:.

查看 宁玛派和三根本

一髻佛母

一髻佛母,又稱伊迦惹吒菩薩(梵名 Ekajata-raksah)、一髻羅剎王菩薩,佛教佛母之一,專門護持行者出世間之成就,也是准提菩薩的護法神。或說是觀世音菩薩或普賢王佛母的化身,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講法不同。.

查看 宁玛派和一髻佛母

乌金桑布

乌金桑布(又作乌坚桑布)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喇嘛,掘藏师白玛林巴之弟。 乌金桑布出生于西藏南部的本塘(今位于不丹)。后来他在其兄白玛林巴派遣下到门隅传教,是最早将藏传佛教传入该地区的喇嘛。他到门隅之后,在当地建立了乌金林、森格林、措杰林三座宁玛派寺庙,该地也因而被称为拉俄域松(即“三神地”之意)。此外,他还与当地土王索嘎尔瓦之女多吉宗巴成婚。其后,他又在此建立了达旺寺(该寺后来在五世达赖喇嘛期间由梅惹·洛珠嘉措改为格鲁派寺庙),这也是现今此地名称“达旺”的由来。他一生在门隅传播佛法,在其影响下,许多门巴族民众皈依了佛教。最终,他在乌金林圆寂。 出生于达旺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乌金桑布的第十世孙。.

查看 宁玛派和乌金桑布

乃宁曲德寺

乃宁曲德寺,简称“乃宁寺”,又译“南尼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康马县南尼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中國大陸稱木龍年戰爭中發生在该寺的戰鬥為“乃宁寺大血战”。.

查看 宁玛派和乃宁曲德寺

乃琼寺

乃琼寺,全称“乃琼多杰扎央林”,简称“乃琼贡巴”(),藏族民间俗称乃琼角,()一譯乃穷寺、 舊譯涅沖寺。藏傳佛教宁玛派寺院,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格鲁派哲蚌寺的属寺,也是乃琼护法的所在。该寺位于根培乌孜山南麓,距哲蚌寺約1公里。 因現任乃瓊護法隨十四世达赖流亡至印度,故現在达兰萨拉也建立了一個同名寺院,作為乃琼护法的居所。.

查看 宁玛派和乃琼寺

乃瓊護法

乃琼护法(),又譯為乃琼吹忠、涅沖護法,西藏的傳統巫師,能傳達神明意旨,居住在乃瓊寺中,屬於宁玛派,為达赖喇嘛的專屬靈媒。護法神會附身在他的身上,為達賴喇嘛提供預言,作為他在宗教與政治上的決策參考。在歷史上,乃瓊護法曾被第五世达赖喇嘛指派为噶厦的宣谕神, 足以影響噶厦的政治方針,故擁有很重要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乃瓊護法今已傳至第十七代,現任乃瓊護法為。.

查看 宁玛派和乃瓊護法

亚洲艺术史

亚洲艺术史或东方艺术史,包含了各类文化和宗教的广泛影响。 亚洲艺术史与西方美术史在时间上为平行发展,但大体上早上几世纪开始出现。 中国美术史、、 、日本藝術 都对西方艺术史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而相应的,西方美术对东方美术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近東艺术同样对西方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开原始藝術外, (现伊拉克,西南亚,约公元前7600年)代表了最古老的亚洲艺术形式。Bellwood, Peter.

查看 宁玛派和亚洲艺术史

康卓仁波切

康卓仁波切(,),全称敏珠林·杰尊·康卓仁波切(Mindrolling Jetsün Khandro Rinpoche),是藏传佛教的一位女性上师,为伊喜措嘉的转世,有空行母和仁波切的头衔。 康卓仁波切原名Tsering Paldrön,出生在印度的噶伦堡,其生父是宁玛派的活佛第十一世。她在2岁的时候,就被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认定为楚布寺的Khandro Urgyen Tsomo的转世传承者,该转世传承是伊喜措嘉的转世之一。 康卓仁波切年幼的时候同时学习噶举派和宁玛派的教法。她能流利地说英语、藏语和印地语。她在印度的圣约瑟修道院、圣玛莉修道院学习,受到完整的西式教育。从1987年开始,前往欧洲、北美洲和东南亚弘扬佛法。她还负责管理印度台拉登的敏珠林寺。.

查看 宁玛派和康卓仁波切

云登寺

云登寺,是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东旺乡的一座宁玛派寺院。 云登寺曾在文革期間遭受破坏。1982年起開始重修,到1992年,这座迪庆州中甸县仅有的宁玛派寺院格局大体完备,整个寺院以及附属的藏医室,布局严谨,结构紧凑,寺内各种栩栩如生的雕刻、塑像,神采飞扬的壁画、唐卡,代表了滇西北藏传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 前殿底层共有12根柱子,均为靠墙方柱,柱身、柱头、撑梁、主梁均雕有精美的图案,墙裙镶以优质的杉木板。四周墙壁上绘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像和八吉祥、和睦四兄弟、轮王七宝等图像。 进入后殿(即正殿),只见酥油灯光焰闪烁,明亮整齐的红漆地板铮光可鉴。大殿内共有36根柱子,正中四根高约八米,托起巨大的天窗直通第二层。殿内供奉的佛像有: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师、赤松德赞法王,藏族人民将这三者合称“堪洛却松”,意为“师君三尊”。在他们的左右两侧排列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白伞盖母、佛祖释迦牟尼,还有各种佛像,由大而小地排列在神龛内。 在这些众多的佛像中,观世音菩萨像高约二米,体态婀娜,神态端庄,那千手千眼像张开的巨伞。据喇嘛介绍:塑此像难度很大,一般工匠无法胜任,他们特从四川甘孜藏区聘请一批雕塑、绘画工匠来寺塑像彩绘。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 大殿二层为藏式回廊式建筑,从二楼四廊中可以俯瞰底层大殿。大殿顶层用阿嘎土夯打而成,十分结实平整。 整座大殿高壁厚檐,层檐下佛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使大殿更显庄严。大殿北边是鼓楼,与大殿有回廊相连。鼓楼二层是护法殿,一名僧人值班,一年一换,每天三次鼓,三次号不能缺。 寺院并迎请了大藏经《甘珠尔》,组织了一年一度的跳神法会。2009年冬,将觉寺堪布向久迦造仁波切将编集的《大圆满经典总汇》130卷,供养给云登寺。 Category:宁玛派寺院 Category:云南藏传佛教寺院 Category:香格里拉市.

查看 宁玛派和云登寺

他性空

他性空(parabhāva-śūnyatā,或parasvabhāva-śūnyatā),又譯他空,也稱為彼彼空(),佛教術語,大乘佛教中對於空性的一種見解,主張在自性之外的法,其自性是空性。抱持這種見解,稱為他空見(parasvabhāva-śūnyatā-dṛṣṭi)。 一般認為,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皆主張他性空,亦即世俗諦是空、勝義諦是有,與主張一切法自性空的中觀學派的核心主張不同,長久以來有著爭議。 藏傳佛教中的覺囊派是第一個明確以他空見立宗義的宗派,寧瑪派中又稱他空見為大中觀,或了義大中觀。大手印也採用他空見。.

查看 宁玛派和他性空

仓洛人

仓洛人是分布在中国墨脱、不丹东部的民族(來自缅甸与阿薩姆的黄种人与阿洛人混合的后人?),佔不丹人口的45%。在中国,他们被归为门巴族,在不丹,他们被归为主体民族主巴族(不丹语言“宗卡”:;藏语:)的一个支系(另一个支系为阿洛)。在50年代中国大陆进行民族识别工作时,在中国的仓洛人旣及自称主巴又自称门巴,最终为与错那门巴族统一,称为门巴。 他们说仓洛语,信仰宁玛派藏传佛教,靠近孟加拉边界的信仰万物有灵。 Category:南亚.

查看 宁玛派和仓洛人

伊喜措嘉

伊喜措嘉(,),亦译作益西措嘉、益西措杰,藏傳佛教女性上師,寧瑪派蓮花生大士最主要的弟子和空行母。她也是一位伏藏师。 伊喜措嘉原為卡千公主,是吐蕃帝国皇帝赤松德贊妃子。因赤松德贊邀請蓮花生大士来西藏弘揚佛教,伊喜措嘉被赤松德赞赐给蓮花生大士,作为其弟子和明妃(空行母)。她与蓮花生大士修双身法,蓮花生称她为“与吾等同者”。在赤松德赞逝世后,她被当权的皇后蔡邦·玛加东格流放到边远地区,在那里她继续修行并弘扬佛法。 伊喜措嘉以修行八大行法之普巴金剛獲得成就,其後將蓮花生大士的教法以伏藏的方式保存起來。宁玛派和噶玛噶举派都认定她为佛母,对她推崇备至。她也被认为是寧瑪派教法空行寧體的傳承者與金剛亥母的化身。 康卓仁波切是她的一位转世。.

查看 宁玛派和伊喜措嘉

伏藏

伏藏(),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宗教典籍,為密續的一種。相傳伏藏源自於蓮華生大師,擁有發現伏藏能力的人,稱為伏藏師。.

查看 宁玛派和伏藏

伏藏師

伏藏師(),又稱掘藏師,音譯為德童,是寧瑪派的一種頭銜,指具備發現伏藏能力的修行者。這些伏藏據說是由蓮花生大士所埋藏的,主要是經書,不過也有雕像和法器。據說這些寶藏專門留待日後與蓮花生大士有特殊因緣且高證量的修行人來發覺。最早且最有份量的伏藏師為沃色。.

查看 宁玛派和伏藏師

强巴拉康 (吉隆县)

强巴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折巴乡恰门巴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强巴拉康 (吉隆县)

佐钦寺

佐钦大圆满寺(རྫོགས་ཆེན་དགོན།, 意译为“大圆满寺”),又稱竹慶寺、卓千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六大祖寺之一。.

查看 宁玛派和佐钦寺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查看 宁玛派和佛经

佛教历史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創建,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是佛陀的簡稱,其意思是覺悟者,而「教」可以理解為宗教或教育,意為佛陀對大眾的一種普遍而傳承的教育。佛教一般注重人心靈的清淨和覺悟,佛教認為世界是遵循因果循環,只有達到覺悟,才能超越生死輪迴。釋迦牟尼涅槃後,佛教慢慢衍生了不同的部派。 自從阿育王時期,佛教不斷向外傳播,主要分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北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經過印度北部,新疆傳入中國腹地,再流傳到中國东北,再傳播到韓國、日本及越南;唐朝時期傳入西藏,于是北傳佛教被后人分称汉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則以上座部佛教為主,則通過斯里蘭卡,傳播到緬甸、泰國、印尼、寮國、柬埔寨、越南南部。到了現代,佛教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

查看 宁玛派和佛教历史

佛教派别

佛教宗派或派別指佛教作為一種思想或組織,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所不可避免地分化出的各種各樣的派別。隨着兩千多年的傳播與發展,由於后人對佛法理解上、闡釋上的不同,以及佛教本身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在教理、教義、教規上作出的主動或被動的調整,佛教思想也不斷發展分化,信奉不同思想的佛教徒也自然地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派別。.

查看 宁玛派和佛教派别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欧普龙山,为藏传佛教印经中心之一,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雍正七年(1729年),德格土司却杰·登巴泽仁在其家庙贡钦寺内另建佛殿,刻版印经。其子杰色·索朗贡布继位后,再扩建,为德格贡钦寺印经院。 贡钦寺是萨迦派的主要寺院。其印经主要为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续部全集》和《修法大全》、萨迦派的《道果释义》、宁玛派《续藏》、噶当派《父法子法》、觉囊派《百行论》等,还有本教的《黑白花龙经》。该院最早刊刻的《三体合璧般若八千颂》为所藏经版中的精品。此外还收集刊印了著名的《德格版藏文大藏经》,闻名于世。.

查看 宁玛派和德格印经院

修赛寺

修赛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尼姑寺院。21世纪初,该寺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宁玛派尼姑寺院。该寺原是修赛噶举派的祖寺。.

查看 宁玛派和修赛寺

刚楚布寺

刚楚布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是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刚楚布寺

利美運動

利美運動(),又被稱為不分教派運動,近代藏傳佛教重要的精神復興運動,起源於19世紀前藏地區,最初的推動者,多半出身於寧瑪派與薩迦派之中。他們希望統一藏傳佛教不同教派間的歧見,對不同教派間的教義與傳承同等尊重,以回到佛陀最初的教導,並保存藏傳佛教的傳統。 部份格魯派信徒,反對利美運動,認為寧瑪派教法會因此混入純淨的格魯派教法中。這些反對者以多傑雄登信仰而集結,第十四世達賴禁止對多傑雄登的崇拜,因此引發多傑雄登爭議。.

查看 宁玛派和利美運動

刘立千

刘立千(),中国四川德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藏学家。他是一位藏传佛教信众,一生翻译过多部藏传佛教著作,在中国国内外颇具影响力。.

查看 宁玛派和刘立千

嘎则寺

嘎则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嘎则村,是一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嘎则寺

嘛呢拉康

嘛呢拉康(Mani Lhakang),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北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林聪,一步一如来:拉萨圣境旅人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

查看 宁玛派和嘛呢拉康

喜德寺

喜德寺,藏语名“喜德嘎贝桑贝林”,俗称“喜德扎仓”(),赐名“凝禧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东路。.

查看 宁玛派和喜德寺

喇嘛岭寺

喇嘛岭寺,又称桑多白日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简切村的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喇嘛岭寺

哲姆寺

哲姆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康马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哲姆寺

哈吾寺

哈吾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哈吾寺

唐卡

唐卡()在藏語意為「松樹」,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

查看 宁玛派和唐卡

內密三乘

內密三乘,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修行大圓滿九乘次第的七、八、九级。屬於密續的修行方法,分別.

查看 宁玛派和內密三乘

八松错

八松錯(),也称错高湖,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东部,是一座冰川堰塞湖,湖面海拔3,484米,東西長13.8公里,南北平均寬1.85公里,面积25.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0米。八松错四周高山環繞,湖體坐落在由扎拉弄巴冰川和鍾錯弄巴冰川相匯而塑造成的“U”型槽谷中,由終磧壟堵塞而形成。巴松湖景色秀丽,是西藏知名景点,目前属于国家4A級旅游景区。 湖西南岸有一岛扎西岛,島上有寧瑪派寺廟措宗寺。寺廟門前存有生殖崇拜的木刻。据当地人称八松错最大水深160米。因为是圣湖,所以水面上没有一片树叶。.

查看 宁玛派和八松错

噶丹泽旺

噶丹泽旺(;Galdan Chhewang;生卒年月不详)一译噶丹次旺拜桑布、噶尔丹策旺、甘丹次旺,蒙古和硕特部王族成员,达赖汗的堂弟(另一说为堂兄)、扎什伦布寺僧。.

查看 宁玛派和噶丹泽旺

噶东寺

噶东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噶东寺

噶玛噶举乌尔金佩伦莱林寺

噶玛噶举乌尔金佩伦莱林寺,蒙古语称“噶玛噶举乌尔金佩伦莱林”(Garma Garjid Ürjin Perenlailin),位于蒙古国乌兰巴托,是一座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寺院。该寺也是蒙古国现代史上第一座噶玛噶举派寺院。Sanders, Alan J. K.,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ngolia, 2010.

查看 宁玛派和噶玛噶举乌尔金佩伦莱林寺

噶瑪林巴

噶瑪·林巴(Kar ma gling pa,Karma Lingpa,),寧瑪派上師之一,著名的伏藏師,相傳他曾受到蓮花生大士的啟發,取出伏藏《文武百尊自解脫智》,詳述了中陰教義,傳授了一系列的文武百尊法教。.

查看 宁玛派和噶瑪林巴

噶舉派

噶举派()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故“噶举派”一词可理解为口传宗派。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俗称“白教”。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马尔巴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朱沽或祖古)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再來人(活佛)即噶玛噶举派的噶玛巴。 其在西藏以不重著述而重视实际的修行最具特色,强调刻苦的修行,造就了如密勒日巴等众多实践苦行修炼的高僧。 噶举派所最核心的修法是《那洛六法》与显、密两种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为著名。.

查看 宁玛派和噶舉派

王亭之

王亭之(),本名談錫永,筆名王亭之,來自“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的“妄聽之”,是香港的佛學家及專欄作家,亦是紫微斗數(中州派)、玄空風水及中國畫的專家。為藏傳佛教寧瑪派上師,致力於宣揚如來藏義理。 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現居於多倫多。.

查看 宁玛派和王亭之

玛尼拉康 (吉隆县)

玛尼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玛尼拉康 (吉隆县)

琼波南交

波南交(,),西藏尼木人,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 琼波南交幼年时曾学习苯教,后改学宁玛派《大圆满法》。后前往尼泊尔,从苏摩谛论师(善慧)学习梵文。此后又赴印度,随尼古玛、弥勒巴等众多名师修习显密经典与密法。50年间他往来于藏、尼、印三地,曾与150余位高僧有过交往。回藏后,他从噶当派高僧朗日塘巴受比丘戒。他曾在盆域地方(今西藏林周县)建寺宏法,后又于三年间在香地(今西藏南木林县)建立了以向训寺为首的108座寺庙,广收门徒、传播佛法,自此创立香巴噶举派。 他的弟子众多,据传达八万余人,其中尤以麦乌敦巴、雅波嘉摩齐、杜敦仁旺等七人最为知名,被称作“七宝法统”。.

查看 宁玛派和琼波南交

祈楚拉康

楚拉康(英語:Kyichu Lhakhang),意為古雀寺或朱雀寺,音譯為祈楚寺,又稱千手千眼觀音寺,是不丹王國所興建的第一批宗教堡壘,為不丹境內非常古老的藏傳佛教寺廟。祈楚拉康興建於西元七世紀,坐落於不丹西面帕羅宗(Paro)的帕羅河谷(Paro valley),海拔高約2300米,是不丹王國西部非常著名的佛教寺廟與行政中心,為不丹王室舉行重要慶典的場所。港星梁朝偉和劉嘉玲在不丹舉辦世紀婚禮時,曾在此拍攝婚紗照。.

查看 宁玛派和祈楚拉康

祖古

古(),又譯為朱古、朱沽、祖固,藏语中对藏傳佛教轉世修行者的稱謂。蒙語稱為呼畢勒罕(),或尊稱為呼圖克圖()。已接受轉世認證,但是尚未成年的祖古,通常被稱為靈童。等到他們成年,接受坐床儀式之後,就可成為正式的祖古。 在西藏,祖古通常會被冠上仁波切的尊稱,但是在意義上,兩者有所不同。漢語習慣以活佛或法王作為祖古的尊稱。.

查看 宁玛派和祖古

祖古烏金仁波切

古.烏金仁波切('Tib.

查看 宁玛派和祖古烏金仁波切

秋吉林巴

秋吉德千林巴(;),簡稱秋吉林巴。本名諾布天津,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著名的伏藏師。與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1820–1892)、蔣貢康楚羅卓泰耶(Jamgon Kongtrul Lodro Taye,firstJamgon Kongtrul,1813-1899) 同為利美運動運動推行者之一。 其伏藏收集在蔣貢康楚所編的《大寶伏藏》之中。.

查看 宁玛派和秋吉林巴

竹慶本樂仁波切

七世竹慶本樂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2014年更名為Ricky Kwahu Arnae),,),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古與噶舉派金剛乘上師。竹慶本樂是地位崇高的大圓滿法脈持有者,同時也具有完整的噶瑪噶舉派傳承。曾是一位佛教比丘,現已還俗,為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與正知國際學院的創辦人與佛教導師,在此指導學生修學佛法。為歸化美國公民,現居美國西雅圖。.

查看 宁玛派和竹慶本樂仁波切

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本名黃英傑。台灣佛教人物。 台灣漢人轉世祖古,是藏傳佛教直貢及薩迦兩位法王認證的轉世成就者,其轉世世系溯自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 俗名黃英傑,現為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專任助理教授,並於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以及圓光佛學院、法鼓山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班等單位授課。 仁波切出版藏傳佛教專書近三十本,在國內外發表過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 在大學、佛學院教書的同時,仁波切亦不遺餘力的弘揚顯密佛法,尤其是上一世巴麥欽哲所取出的大圓滿伏藏法類。同時進行翻譯、著作,以及奔波各國各地弘法饒益有緣佛子,勉力兼顧一俗一聖兩份事業。 如薩迦法王、朗欽加布仁波切等上師的讚許和期許-巴麥欽哲仁波切是漢人中少數嫺熟顯密經續,所思所為皆與正法相契合,是真正用心聞思和實修的難能可貴具德上師。.

查看 宁玛派和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

讓炯多傑(;)又譯為讓烱多傑、让琼多吉、让琼多傑,生於芒康,第三世噶瑪巴,為藏传佛教噶举派最高宗教領袖,將寧瑪派大圓滿傳承引進噶舉派的重要人物。.

查看 宁玛派和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

第三世达赖喇嘛

三世达赖喇嘛(),法名索南嘉措,《明史》稱為鎖南堅措,西藏堆龙(今堆龙德庆)人。 他为藏族贵族出身。生于拉萨西郊堆龙地方玛氏家族,琼杰宗本南杰扎巴之子。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四岁的他被迎至哲蚌寺内,成为达赖二世根敦嘉措的转世。自此藏传佛教格鲁派实行活佛转世制度正式开始。跟随塔布索南扎巴受近世戒,得名索南嘉措。二十八年(1549年),七岁出家受沙弥戒,三十二年(1553年),为哲蚌寺第12任法台。次年,主持祈愿大会,为弟子讲《佛本生经》。三十七年(1558年),兼任色拉寺住持。四十三年(1564年),由格勒巴桑为亲教师,格敦丹巴达吉为羯摩师,他受比丘戒。之后云游各地,收徒传法。 万历五年(1577年),应蒙古土默特部领袖俺答汗之邀赴青海。次年(1578年),在青海湖东部的仰华寺会见俺答汗,向其宣传格鲁派教义,于是蒙古族放弃了对萨满教的信仰,改信佛教,俺答汗尊之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名号。这样达赖喇嘛成为西藏佛教领袖的尊号。转世制度建立后,他追认根敦嘉措为达赖二世,根敦朱巴为达赖一世,而自己则为达赖三世。他又規勸蒙古人廢除夫死妻殉和為死者宰殺駝馬祭祀的風俗,為俺答汗贈尊號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同年,赴蒙古,路至甘州(今甘肃张掖),向明朝进贡,并致书张居正,以表效忠于明,事見《明史》列傳:「 時有僧鎖南堅錯者,能知已往未來事,稱活佛,順義王俺答亦崇信之。萬歷七年....俺答亦勸此僧通中國,乃自甘州遺書張居正,自稱釋迦摩尼比丘,求通貢,......由是,中國亦知有活佛。此僧有異術能服人,諸番莫不從其教,即大寶法王及闡化諸王,亦皆俯首稱弟子。自是西方止知奉此僧,諸番王徒擁虛位。」七年(1579年),派代表隨俺答汗到蒙古講經說法。八年(1580年)返回拉萨。此后,声望日隆。前往康區理塘、芒康、昌都等地傳法收徒,倡議建立理塘寺和塔爾寺。十一年(1583年)到塔爾寺講經。十二年(1584年),到內蒙古為俺答汗逝世誦經祈禱,弘揚格魯派,在歸化城建立席勒圖召寺。十六年(1588年)应明神宗邀赴北京。三月廿六,进京途中逝于内蒙古卡欧吐密。 達賴三世自幼接受寧瑪派教育,在成為格魯派領袖之後,將寧瑪派傳承、教義與修行方式引進格魯派中。.

查看 宁玛派和第三世达赖喇嘛

第五世达赖喇嘛

阿旺罗桑嘉措(;),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五世达赖喇嘛。他在位期間,結束了西藏分裂的局面,確立了格魯派在藏傳佛教中的優勢統治地位,建立甘丹頗章政權,成為在1642年至1682年期間西藏政教合一的最高領袖。在他掌握政權的四十年期間,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同滿清建立外交聯繫,並會見了來到西藏的早期歐洲探險家。他也是西藏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學者,一生著作頗豐,被西藏人稱為「偉大的五世」。.

查看 宁玛派和第五世达赖喇嘛

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博克多汗(,),全称博克多格根额真汗(),蒙古國政治、宗教人物,為外蒙古獨立後的第一任最高領袖。原為藏传佛教格魯派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法名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中國爆發辛亥革命之后,他被外蒙古各部落推戴為蒙古大汗,宣布脫離中國独立,建立政教合一的大蒙古國。不過,蒙古的獨立僅受到西藏的承認,未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其北鄰俄羅斯對此也採取模棱兩可的態度。1915年,中、俄、蒙三方簽訂條約,外蒙古被迫成為中華民國的「蒙古地方」。 1919年,徐樹錚率領中華民國軍隊佔領蒙古,軟禁博克多汗並強制取消自治。徐在蒙古實行改風易俗政策,遭致蒙古各界的廣泛不滿。他們組織了各種武裝組織進行反抗,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共產主義者蘇赫巴托和喬巴山,並尋求俄羅斯人的幫助。翌年趁中國內亂之機,羅曼·馮·恩琴率領俄羅斯白軍驅逐了中國軍隊,恢復了博克多汗的皇位。 1921年,蒙古人民黨在蘇俄的支持下擊敗白軍,奪取了政權。雖然博克多汗仍為大汗,但只是個名義上的君主,沒有實權。他在1924年圓寂,逝世後君主立憲制度被取消,國號正式改為蒙古人民共和國。.

查看 宁玛派和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第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也是西藏著名诗人,是历代达赖喇嘛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查看 宁玛派和第六世达赖喇嘛

策秋節

秋節 (,字面意思是“第十天”)是不丹每年都會舉辦的宗教節日,以地區或县為單位舉辦,時間為西藏曆某月的第十天。不同地區舉辦策秋節的月份不同。大約集中在三月、四月、九月、十月。 策秋節是藏传佛教的噶舉派學校中,竹巴派的宗教節日。 策秋節是非常盛大的社交集會,這個聚會的主要目的便是連結住在遠方的人民與偏遠鄉村。舉辦策秋節時,同一地點常常會吸引到大型的市集,商務交易頻繁。 廷布和帕羅的策秋節是所有策秋節中規模最大的,參與的觀眾最為熱烈。.

查看 宁玛派和策秋節

素尔穹·喜饶扎巴

素尔穹·喜饶扎巴(,),藏传佛教宁玛派高僧,“三素尔”之一,素尔波且·释迦迥乃的养子。 素尔穹幼时跟随父亲素尔贡以乞化为生,后行乞至邬巴垅寺时为素尔波且所收养,并取名喜饶扎巴。他跟随素尔波且学得许多教法,但因无钱不能得到密法传授。后与一富家女成婚,并得以获得资助,从而学得全部密法。后出任邬龙垅寺住持。此后他还曾前往甲卧地方修法十三年,因而他也被称为甲卧巴。 他弟子众多,有“四柱八梁”说。他还育有三子,其中幼子卓浦巴最为出名,成为其法统的继承人。.

查看 宁玛派和素尔穹·喜饶扎巴

素尔波且·释迦迥乃

素尔波且·释迦迥乃(,),藏传佛教宁玛派早期重要代表人物,“三素尔”之一。 释迦迥乃曾跟随娘·益西郡乃、杰·释迦却、年纳旺扎、陀噶·南喀德、绒·释迦琼乃等上师学习旧密,同时他整理了宁玛派的典籍、注疏与仪轨,确定了一些根本性密法,并使之系统化。自他开始,宁玛派才有了系统的典籍以及教派的规模。 他还曾向卓弥译师学习道果教授。后来他创建了宁玛派最早的弘法道场——邬巴垅寺,并广收门徒,其中他的养子索尔迥·喜饶扎巴是其继承者。.

查看 宁玛派和素尔波且·释迦迥乃

索甲仁波切

索甲仁波切(,),佛教人物,作家,出生於西康省甘孜縣,屬於藏傳佛教寧瑪派佐欽傳承之上師。現旅居西方。其暢銷名著《西藏生死書》,已被翻譯成三十等餘種語言,內容為以六中有解釋佛教的輪迴觀。其創立遍布四十餘國之本覺會,為西方宣傳藏傳佛教重要之組織。.

查看 宁玛派和索甲仁波切

绒布寺

绒布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为僧尼合住的寺院。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藏传佛教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绒布寺

绒松巴·却吉桑波

绒松巴·却吉桑波(,),藏传佛教宁玛派高僧,享班智达称号。 却吉桑波出生于后藏空绒,幼时起从噶尔敦·慈诚桑波、多敦·森格坚赞学法。13岁便圆满完成功课,以通达经典而闻名。他精通量论、内明论、成义颂词、修辞学等。他还通晓梵文,曾译注多种密教典籍。此外,他也写过关于世间生活、农业等内容的著作。 他所传承的宁玛派教法以“心品”为主,后分为心部、自在部、教授部三个系统。.

查看 宁玛派和绒松巴·却吉桑波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是一座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的古典园林。.

查看 宁玛派和罗布林卡

絳曲堅贊

大司徒絳曲堅贊(,),又譯為降曲堅贊、松秋堅贊,西藏帕竹王朝建立者,是政教合一的領袖,被稱為班札法王。元顺帝曾册封他為大司徒。.

查看 宁玛派和絳曲堅贊

甘丹曲果寺

丹曲果寺,又称“康萨甘丹曲果寺”,简称“甘曲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甘丹曲果镇甘丹曲果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甘丹曲果寺

燃灯节

燃灯节是中国藏族的一种传统灯火节,通常在藏历每年十月二十五日,为期1至2天。该节日设立的目的是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洛桑扎巴。在燃灯节这一天夜晚,格鲁派寺庙会点燃酥油灯以纪念宗喀巴的圆寂。.

查看 宁玛派和燃灯节

直贡梯寺

贡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门巴乡,是一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寺院,也是直贡噶举派的主寺。.

查看 宁玛派和直贡梯寺

白玉寺

白玉寺,藏语全称为“白玉朗嘉祥丘伽林”(意为“吉祥尊胜菩提洲”,其中藏语“白玉”意为“吉祥盛德之处”),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北坡,是一座藏傳佛教宁玛派寺院,也是宁玛派六大丛林之一(其他五座寺院是噶陀寺、竹钦寺、雪千寺、多吉扎寺、敏珠林寺)。.

查看 宁玛派和白玉寺

白玛林巴

白玛林巴(,),全名为邬坚白玛林巴,藏传佛教宁玛派的著名掘藏师,龙钦巴的化身,为“掘藏五王”之一。他是不丹佛教中最重要的上师之一,地位仅次于莲花生。 白玛林巴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本塘(今位于不丹)的宁氏家族。在《宁玛教派源流》记载的传奇事迹中,他曾见到莲花生并得加持,还获得了记载108部伏藏的《伏藏目录》。据传,他一生曾在33处发掘到伏藏。1501年,他在本塘地方建立了,现今仍是不丹最重要的宁玛派寺庙。 白玛林巴圆寂后有身、语、意三个转世传承世系,至今都仍在不丹传承。 当今的不丹王室旺楚克家族是白玛林巴的后裔。此外,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白玛林巴之弟乌金桑布的第十世孙。.

查看 宁玛派和白玛林巴

白玛曲林寺

白玛曲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雄玛乡吉龙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白玛曲林寺

道次第

道次第(),佛教書籍的類稱。在藏傳佛教中,根據資質稟賦的不同,將佛教修學劃分為數個不同階段;以這為主題,所寫成的書籍,都可稱為道次第。這類書籍中,最早出現的,是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這也是這類型書籍的共同範本 。寧瑪派、噶當派及格魯派,各自以道次第為基礎發展出自身的論書。.

查看 宁玛派和道次第

運頓多吉白

運頓多吉白(英語:Yungton Dorje Pal,),或譯作雍敦多吉白、雍頓·多傑貝,又稱為嘉華永東巴 (Gyalwa Yungtonpa),簡稱雍敦巴(Yungtonpa)。雍敦巴出生於西藏的南藏從宗都根莫(Tsongdu Gurmo)地區,一個寧瑪派行者的家中,自小勤學五明,深研大乘經論與密續諸藏,精通新舊派密法,為藏密寧瑪派著名高僧。雍敦巴從白瑪勒者栽承襲寧瑪派最高伏藏大圓滿秘訣部空行心髓(康卓寧提)法,從夏魯派布敦仁欽珠(1290年-1364年)得到時輪金剛檀陀羅傳承,被後世視為第一世班禪克主杰·格勒巴桑大師(1385年-1438年)的前生。雍敦巴同時也是噶瑪噶舉派教法的傳承持有者,為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1284年-1339年)的重要弟子,第四世噶瑪巴·若佩多傑(1340年-1383年)的傳法上師。元朝時期,為解連年旱災,雍敦巴奉詔進京求雨解旱,功力非凡。.

查看 宁玛派和運頓多吉白

萨姜米庞仁波切

萨姜米庞仁波切(Sakyong Mipham Rinpoche,་,),生於菩提伽耶,被認證為米龐仁波切的轉世祖古。.

查看 宁玛派和萨姜米庞仁波切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查看 宁玛派和萨迦寺

頂果欽哲

頂果欽哲仁波切(,),名為紮西·帕久,生於西藏康區丹柯河谷的頂果家族,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古、伏藏師,寧瑪六大主寺之雪謙寺住持。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上師之一,也是現代利美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不丹王室對他極為尊崇。.

查看 宁玛派和頂果欽哲

顿珠林寺

顿珠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顿珠林寺

袈裟

袈裟(kāṣāya; kasāva; කසාවත)是佛教僧侣的衣物,在南传佛教为僧众的日常衣物,而在北传则多为特定场合下穿着的法器。.

查看 宁玛派和袈裟

西藏历史

西藏位於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在中文中,西藏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西藏,即包括整個藏區,又稱大西藏地區;也可以特指其西南部地區,即清朝以來分割邊界後的行政區劃,面积略大过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之範圍。本條目正文中所指的西藏,若無特別說明,通常指大西藏地區,以更加方便和準確地闡述包含各個藏區的西藏整體的歷史。由於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故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自古以來,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絕外來勢力的侵擾,也保留獨特的地域文化。自石器時代即在西藏高原活動的人類,逐漸發展成今日的藏族,而其綿延至今的文化中最引人矚目的,正是在他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宗教色彩。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自稱為「博(bod)」。「博」是集民族、地域、政權於一體的總稱。满语、蒙语中則稱「博」為「tübat(圖波特)」。除了「博」和「圖波特」這兩個語彙以外,在歷史上還可以找到「吐蕃」、「唐古特」、「土伯特」等其他對於西藏的稱謂。对于在东部藏區(如四川、青海等)生活的藏民,部分漢族人會稱呼他們作「西番」或「西羌」等等。 除藏族人外,世代生活着西藏地區的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

查看 宁玛派和西藏历史

西藏生死書

《》,(英文名称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是藏傳佛教宁玛派的上師索甲仁波切作品,英文版於1992年出版。被翻譯成30種文字,在56個國家發行。 台灣版由鄭振煌翻譯,於1998年由張老師出版社發行。在當時此書本在台灣掀起了一波前世今生、臨終關懷的風潮。.

查看 宁玛派和西藏生死書

西藏流亡議會

西藏人民議會(གྲོས་ཚོགས་ཐོག་གསུང་བཤད།),俗稱為西藏流亡議會,是西藏流亡政府的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第一屆流亡議會成立于1960年。.

查看 宁玛派和西藏流亡議會

香格瓊哇

香格瓊哇( 英語:Zhang' Gos chung,生卒年不詳),或譯作香閣穹哇、尚•廓瓊,為藏密寧瑪派創派祖師素尔波且·释迦迥乃(1002年-1062年,鄔巴隆巴大師)座下「四大高峰」弟子之一,為講習經教博學第一,西藏拉薩惹薩寺 高僧。 在寧瑪派根本經典之一的《秘密藏續》(gSang ba snying po)中說,素波切創建鄔巴隆巴寺時有眾多弟子追隨,有一百零八位大瑜伽行者,其中以「四大高峰」弟子最為殊勝,四大高峰之博學高峰弟子為香格瓊哇。.

查看 宁玛派和香格瓊哇

觉囊寺

觉囊寺,又译“觉朗寺”,全名“觉摩囊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彭措林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尼姑寺院,原是觉囊派的祖寺。.

查看 宁玛派和觉囊寺

諾那呼圖克圖

諾那呼圖克圖() ()又名格热·索朗列旦,藏族,西藏类乌齐龙桑地方人,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僧侶。罗同兵,诺那活佛的几个重要史实略考,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 他还被人称作“格热喇嘛”(一译“噶拉喇嘛”)。.

查看 宁玛派和諾那呼圖克圖

诺那塔院

诺那塔院,原名小天池寺,又名法海寺,当地人俗称喇嘛塔,是中国江西省庐山的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该寺也是中国南方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藏传佛教宁玛派道场。.

查看 宁玛派和诺那塔院

鲁布桑海达布

鲁布桑海达布(Лувсанхайдав,Лувсанхайдавом,Luvsankhaidav,)藏族,四川省理塘縣人,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的弟弟,藏传佛教宁玛派吹仲喇嘛。.

查看 宁玛派和鲁布桑海达布

貝諾法王

三世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華人通稱為貝諾法王,為藏傳佛教寧瑪巴(俗稱「紅教」)白玉派第十一代掌教領袖。於藏曆水猴年十二月(西元1932年)出生於西康波沃地區,於藏區接受完整藏傳佛教訓練。貝諾法王為著名大圓滿教法成就者,其被認證為無垢友轉世,同時也是釋尊時代金剛手菩薩再來的化身。.

查看 宁玛派和貝諾法王

鳩摩智

鳩摩智是香港作家金庸武俠小說作品《天龍八部》中的反派人物,為金庸小說中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之一。出身吐蕃大雪山大輪寺,為吐蕃國師,外號「大輪明王」,天資聰穎嗜武成癡。雖為滿口佛理的僧人,但實則陰險且行事不擇手段,也無寡欲與慈悲之心,貪戀強力武學至癡狂的程度。.

查看 宁玛派和鳩摩智

贝图寺

贝图寺(Spituk Monastery),藏语称贝图贡巴(Spituk Gompa或Pethup Gompa),是印度北部查谟-克什米尔邦拉达克列城县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贝图寺

贡强桑旦曲布寺

贡强桑旦曲布寺,又译“共巴强”(贡巴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萨尔乡普贵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西藏自治区地图册,成都地图出版社,2005年.

查看 宁玛派和贡强桑旦曲布寺

黎丹

黎丹(),字雨民,號无我,湖南省湘潭人,马麒、马麟幕僚,中華民國西宁道道尹,监察院委员。.

查看 宁玛派和黎丹

龍樹

龍樹(天城文:नागार्जुन,,泰盧固文:నాగార్జున,නාගර්ජුන,,一稱為龍猛、龍勝,音譯為那嘎呵朱訥,舊譯為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順那)是佛教僧侶、大乘佛教論師,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紀,出生於南印度,於說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許多人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佛之後,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論師,相傳為證得初地《大唐西域記》卷8:「時南印度那伽閼剌樹那菩薩(唐言龍猛。舊譯曰龍樹,非也),幼傳雅譽,長擅高名,捨離欲愛,出家修學,深究妙理,位登初地。」果位之菩薩。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龍樹廣泛影響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觀派以他為創始者,瑜伽行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也多以他的著作來證明本身宗義的正確。在漢傳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稱號。在藏傳佛教中,與其大弟子提婆(亦名聖天)同被列入為佛教的二勝六莊嚴之一。密宗也以他為傳承上師之一,列名八十四大成就者中。在中國,一些道教流派由於受到佛教禪宗、密宗的影響,也尊龍樹為神靈,尊稱其為「龍樹大醫王」、「衛國金剛龍樹王」,如閭山派。.

查看 宁玛派和龍樹

龍欽巴

龍欽巴尊者(;)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派)的一位學者與伏藏師,被視蓮花生大士之後的第二佛陀。.

查看 宁玛派和龍欽巴

达日县

达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果洛州南部。南边于四川省接壤。面积1538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万,其中95%以上为藏族。邮政编码814200,县政府驻吉迈镇。 达日县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黄河源头的第二个县。县境内有2100多万亩草场,在实施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之前,就已经有1000多万亩草场退化,其中900多万亩因过度放牧、管理不善已经退化成“黑土滩”,使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查看 宁玛派和达日县

龙厦·多吉次杰

龙厦·多吉次杰(;)藏族,后藏苏龙(今谢通门县达那地区)人,噶厦官员,西藏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郭卿友主编,民国藏事通鉴,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134页.

查看 宁玛派和龙厦·多吉次杰

興仁寺

興仁寺(Өршөөлийг хөгжүүлэгч сүм),俗称吹仲喇嘛庙(Чойжин ламын сүм музей),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原为藏传佛教寺庙,现为博物馆。 “吹仲”为藏文“护法”的汉译。藏文“护法”写作Chos-skyong,清代以来汉字音译作吹仲、吹忠、垂仲等,吹意为“法”,仲意为“护”。梵文的对译词为Dharmapāla,英文作Oracle。这里指专门从事降神作法、预卜未来的喇嘛,是一種靈媒。.

查看 宁玛派和興仁寺

阿贵庙 (磴口县)

阿贵庙,蒙古语名“杭瑞玛阿贵”,藏语名为“拉西仁布·戛定林阿贵”,俗称阿贵庙,赐名“宗乘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俗称“红教”)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阿贵庙 (磴口县)

阿洛人

阿洛人是分布在西藏墨脱、不丹西部和北部的民族,在中国他们被归为门巴族,在不丹他们被归为主体民族主巴族(不丹语言“宗卡”:འབྲུག་པ;藏语:འབྲུག་པ)的一个支系(另一个支系为阿洛)。在1950年代民族识别时,在中国的阿洛人与错那门巴族统一,称为门巴。 他们说阿洛语,信仰宁玛派藏传佛教,靠近孟加拉国边界的人信仰万物有灵。 Category:南亞人.

查看 宁玛派和阿洛人

藏区

藏区(,拉萨音:),古称吐蕃,又譯圖博,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喜馬拉雅山以北,是藏族以及門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現今亦有漢族及其他民族居民。西藏是地球地勢最高的地區,平均海拔有4900米,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藏區的不少地區終年積雪,因而被漢人習慣的稱為雪域()或雪域藏區()。藏區也是亞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因而西藏的環境與中國、印度等國水文關係匪淺。传统意义上的藏文化圈由以下三個部份组成:「安多」地區、「康区」以及「衛藏」。.

查看 宁玛派和藏区

藏傳密宗

藏傳密宗(),佛教宗派之一,是流傳在西藏地區的密宗派別,來自印度佛教。它始於蓮花生與寂護,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傳承。它包含了四部密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但是以無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與新譯派的大手印,形成兩大主流。.

查看 宁玛派和藏傳密宗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查看 宁玛派和藏傳佛教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查看 宁玛派和藏族

门康拉康 (吉隆县)

康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门康拉康 (吉隆县)

關羽信仰

羽信仰、或稱關公信仰、關帝信仰、關公信俗,是指把漢末三國時劉備的將領關羽神化的人物神信仰。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查看 宁玛派和關羽信仰

那木道尔德成林寺

那木道尔德成林寺,蒙古语称“那木道尔德成林”(Namdoldechenlin),位于蒙古国乌兰巴托,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Sanders, Alan J. K.,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ngolia, 2010.

查看 宁玛派和那木道尔德成林寺

蓮花生

蓮花生(梵文:पद्मसम्भव Padmasambhava;,生卒年不詳),或譯蓮華生大士。八世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及雲遊僧,後應寂護論師與藏王赤松德赞禮請入藏創立僧團,後人尊稱為蓮師。由於後世弟子的崇敬,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被稱為第二佛陀。所帶入的密法稱為前譯派,為今寧瑪派所信奉。首位將藏密傳入漢地的寧瑪派教傳三十二代祖師諾那呼圖克圖謂蓮花生大士是彌陀身、觀音口、釋迦心,合諸佛菩薩身口意之三密金剛應化身。.

查看 宁玛派和蓮花生

锡金历史

在中国古代书籍中,过去的锡金多被记载并称为哲孟雄(;其他:Dremojong)。錫金這裡流傳很多神話,但世袭君主国成立前的歷史記載不多。.

查看 宁玛派和锡金历史

锡金王国

锡金王国是在1642年至1975年间存在的一个独立国家,由世袭的却嘉(国王)统治。1861年成为英国保护国,1950年又成为印度保护国。1975年正式被印度吞并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第12代却嘉(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组建锡金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1982年,佩登东杜南嘉在美國紐約逝世,旺秋丹增郎加繼位。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後锡金王室的王位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其与西藏和不丹联系甚密,从其首位国王由西藏迁移而来,和其与不丹有共同边界可以看出。.

查看 宁玛派和锡金王国

锡金邦

锡金邦(,意为“米之谷”;सिक्किम,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的一个内陆邦。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尔,南面则与西孟加拉邦相邻。其人口約60萬。 锡金曾长期是一个世袭君主国——锡金王国。1975年4月14日,在印度的操纵下,锡金举行,依据投票结果废除君主制。同年5月16日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第22个邦——锡金邦。第12代却嘉(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组建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後锡金流亡政府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

查看 宁玛派和锡金邦

蔣康祖古仁波切

四世蔣康祖古仁波切(Gyang Khang Tulku Rinpoche)通常被稱為蔣康堪祖仁波切(Gyang Khang Khentrul Rinpoche),其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白玉傳承之轉世活佛(祖古),為印度寧瑪派佛學寺院白玉南卓林寺(Palyul Namdroling Monastery)之住持,指導全球分院之各種教傳課程,並至世界各地弘講傳法。2011年受不丹國王及總理之邀請前往主法祈福;曾多次代表寧瑪派出席「世界藏傳佛教領袖會議」。其在佛教聖地,也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印度摩訶菩提寺附近興建「菩提迦耶白玉南卓林寺」。 頂果欽哲法王曾於1987年1月15日為其寫下《長壽祈請文》,供全球弟子傳誦。.

查看 宁玛派和蔣康祖古仁波切

蔣揚欽哲旺波

蔣揚欽哲旺波(;,藏傳佛教寧瑪派上師,為利美運動創始人,身為大學者、伏藏師的多重身分。有多位轉世流傳於世間。.

查看 宁玛派和蔣揚欽哲旺波

释妙舟

释妙舟()俗姓金,浙江瑞安人。中国近代佛教僧人、佛教史学家。周霞,妙舟《蒙藏佛教史》评介,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

查看 宁玛派和释妙舟

金瓶掣籤

金瓶掣籤(),又称为金瓶掣簽和金瓶鑒別,乃是清朝乾隆帝所提出,訂於《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中,目的在用抽籤方式,以選定藏传佛教各大活佛的繼承人:轉世靈童。歷代達賴中,只有十世達賴、十一世達賴、十二世達賴由金瓶掣籤選定。.

查看 宁玛派和金瓶掣籤

色吾寺

色吾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拉布普乡拉布普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色吾寺

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或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色达佛学院、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或喇荣五明佛学院,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境内,距離縣城東南方向約20公里,海拔3700米。色達喇荣五明佛学院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由晋美彭措堪布于1980年创办。 雖然地處偏遠,但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成功由最初僅有寥寥可數的門徒規模發展為現今世上其中一個最大及最具影響力的藏傳佛教中心。1993年曾被美國《世界報》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時至2000年,僧侶人數多達一萬人。 2006年,佛学院建立“智悲佛网”网站,作为负责汉人教学的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

查看 宁玛派和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艾旺寺

艾旺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康马县萨玛达乡萨鲁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艾旺寺

雪謙寺

雪謙寺(;Shechen Monastery),又稱協慶寺,藏傳佛教寺院,為寧瑪派六大祖寺之一,創立於1695年。位於藏区康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附近,臨近佐欽寺。頂果欽哲仁波切流亡至印度時,在尼泊爾又建了一間同名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雪謙寺

集惠寺

集惠寺,俗称喇嘛库伦,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查看 宁玛派和集惠寺

雙身法

雙身法,又稱歡喜佛法(簡稱歡喜法)、演揲兒法、本尊雙運法(簡稱雙運法)、男女雙修法(簡稱雙修法)、男女和合大定、陰陽和合禪定、秘密大喜樂禪定,藏傳佛教密宗術語,是無上瑜伽部特有的修行方法,屬於圓滿次第的一部份。通過學習歡喜佛,以男女間的性行為來達到解脫涅槃的修行法門。主要傳播於西藏,可能源自於印度性力派的修行方式,與中國道教的房中術也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在藏傳佛教中,包括噶舉派與格魯派所傳承的那洛六法、薩迦派傳承的道果、薩迦派與格魯派傳承的時輪金剛乘以及寧瑪派傳承的阿努瑜伽中,都有雙身法的傳統。無上瑜伽部認為這是極秘密且危險的教法,只能傳授給極少數具備高度智慧與證果的人,因為只要生起了一點點欲心,就相當於犯了邪淫戒,一般僧侶不許修習,否則可能要墮入金剛地獄。 自從宗喀巴大師定戒以來,今日以格魯派為首的藏傳佛教各派別,認為這違反了佛教戒律離慾修行的宗旨,不允許進行這種修法。.

查看 宁玛派和雙身法

虹光身

虹光身(藏文:Jalü,Jalus,'ja' lus,Rainbow body),又譯為光蘊身,藏傳佛教術語,源自於寧瑪派的大圓滿法門,在苯教之中也有類似的理論。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由明光所構成的身體形態,一種細微身,是生命的本來狀態。通過修行大圓滿法,可以將由血肉所構成的身體,轉換為虹光身。 這是大圓滿修行成就的表徵,直到近代,仍有人宣稱曾見證到西藏修行者變化為虹光身,消失不見。这个概念近似于道教所说的元神或尸解。.

查看 宁玛派和虹光身

护法

護法可以指:.

查看 宁玛派和护法

查嘎达索寺

查嘎达索寺,又称“查嘎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贡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尼姑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查嘎达索寺

查玛寺

查玛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康马县康如乡勒康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查玛寺

措宗寺

措宗寺,藏语称“措宗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乡,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措宗寺

措尼仁波切

措尼仁波切, (Tsoknyi Rinpoche, 藏語拼音:Tsoknyi, 威利:Ngawang Tsoknyi Gyatso,) 尼泊爾佛教人物 。 出生於寧瑪派秋吉林巴伏藏師家族中,其父為「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 ,1920 -1996),其弟為詠給‧明就仁波切 (Yongey Mingyur Rinpoche,1975-)。八歲時,被十六世噶瑪巴認證為三世措尼仁波切之轉世而獲得其稱號 其前世為竹旺•措尼仁波切Drubwang Tsoknyi Rinpoche 。 現為未有出家戒之在家瑜伽士。.

查看 宁玛派和措尼仁波切

措普寺

措普寺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明。2012年7月16日公佈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措普寺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措拉區茶洛鄉措普湖岩上側,為寧瑪派寺廟,始建於1358年,歷代都有維修,有活佛1尊(德青活佛)。目前建築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院內有大殿1處,管家房1處,格西房1處,廚房1處,擦擦房1間,僧房40間,白塔16座;院落後方山腰上轉經房1間,建築均為藏式平頂建築。措普寺歷史悠久,寺內建築宏偉,內部壁畫栩栩如生,刻工精細。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2004年被措普寺被巴塘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宁玛派和措普寺

林丹汗

林丹汗(;)又稱作丹巴圖爾台吉、靈丹、或旦,是蒙古察哈爾部的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也是蒙古最後一任的大汗。 1603年其祖父布延薛禅汗去世,作为布延薛禅汗的长孙的林丹汗,因为其父亲莽骨速的早逝,年仅13岁的他于1604年继任汗位。即位后的林丹汗马上面临着两大棘手的问题,一个是要有效控制蒙古各部;另一个是要对付努爾哈赤所领导下的后金的崛起。他为了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当初辽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今内蒙古赤峰),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

查看 宁玛派和林丹汗

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

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Thupten Lungtok Namgyal Trinlé,)藏族,堆龙德庆人。第六世林仓活佛。廖盖隆等主编,中囯人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1309页第九十七任甘丹赤巴。.

查看 宁玛派和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

恰日寺

恰日寺,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香曲乡,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恰日寺

李炳南 (居士)

李炳南(),名豔,字炳南,號雪廬,法號德明,別署雪僧、雪叟,以字行,中国大陸山東濟南人, 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著名中醫師、台灣佛教居士,創辦臺中市佛教蓮社。他與廣欽法師、煮雲法師被認為是台灣淨土宗興起,成為台灣佛教主流,最主要的三位推手之一。對於中臺灣佛教界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宁玛派和李炳南 (居士)

松绷

松绷,藏文gsung 'bum的音译,意译为“文集”,指西藏與蒙古喇嘛佛教著作的文集。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與苯教的上師都有文集,總數超過三百家,篇幅在一千秩(包或函)以上。松绷並不被收錄在藏文大藏經中,與從印度翻譯過來的佛教著作被收錄在藏文大藏經中不同。 文集的內容包括對印度著作的註解,以及關於認識論、儀軌和禪修的文章。.

查看 宁玛派和松绷

杜固扎巴堅贊

杜固扎巴堅贊(;),又譯祖古扎巴堅贊,是一位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喇嘛。他在五世達賴喇嘛在位期間擔任哲蚌寺的座主。 扎巴堅贊出生之後曾被認定為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之一,後來被認定為班禪索南扎巴(三世達賴喇嘛的師父)的轉世。他與五世達賴喇嘛一起,拜四世班禪喇嘛學習佛法。 雖然五世達賴喇嘛掌握了西藏政權,但扎巴堅贊的威望超越了他,甚至擁有更多弟子、接受了更多供養。而五世達賴向寧瑪派學習教法的時候,遭致了扎巴堅贊的強烈反對。西藏官員們為了維護五世達賴的權威,便派人謀殺了扎巴堅贊。 相傳他死後成為厲鬼,化身成為多傑雄登。此後歷代達賴喇嘛都視多傑雄登為魔鬼,對其信仰加以禁止。現任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也對該信仰加以禁止,引發了多傑雄登爭議。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多傑雄登的原型不是他,而是索南群培。 Category:藏传佛教人物 Category:格鲁派祖古.

查看 宁玛派和杜固扎巴堅贊

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格尔登寺

格鲁派

格鲁派(),為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西藏班智達-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师於十四世紀所创立,为阿底峽尊者噶當派的后裔之一,故又称作噶丹派(Ganden)。格魯,意為“善規”,亦稱黃教,在藏区有很大的影响。格鲁派主張中觀應成。.

查看 宁玛派和格鲁派

桑顶·多吉帕姆活佛

桑顶·多吉帕姆活佛()为藏传佛教中地位最高的女活佛系统,桑顶寺的寺主活佛。其本生为金刚亥母(即多吉帕姆),本名索朗真玛。 一世桑顶活佛曲吉卓美曾先后拜珀东·乔来朗杰与唐东杰布为师。她被唐东杰布认定为索朗真玛的第三世转世。1440年(第七绕迥铁猴年)她在羊卓地区修建了桑顶寺。在她圆寂后,唐东杰布又认定贡噶桑姆为其转世灵童,便由此形成了桑顶·多吉帕姆活佛系统。第八世起被授封为呼图克图。至今共传十二世。 该活佛系统属于珀东·乔来朗杰创立的珀东派,该教派吸收了萨迦派、噶举派、 息解派、香巴噶举派等教派的教义。第九世起还开始修习宁玛派的经典。.

查看 宁玛派和桑顶·多吉帕姆活佛

桑耶寺

桑耶寺,或桑耶贡巴(,Samye Gompa),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也被称作“三样寺”。1996年,桑耶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5年,桑耶寺被评定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查看 宁玛派和桑耶寺

梅惹·洛珠嘉措

梅惹·洛珠嘉措(,生卒年月不详;梅惹·洛追加措;梅惹·洛追嘉措;梅惹·那桑)门巴族,门隅萨丁人,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曾任门隅地区政教首领。.

查看 宁玛派和梅惹·洛珠嘉措

棒托寺

棒托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茸木达乡,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棒托寺始建于元代,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寺内有喇嘛塔39座,为明、清、民国时期所建。塔群中部有石刻藏文佛经共约十万余片,其中大部分为嘎木绒经,刻于1438年,余为甘珠尔经,刻于1910-1920年间。.

查看 宁玛派和棒托寺

欧热寺

欧热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亚来乡欧热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欧热寺

歐澤天津

歐澤天津(,Ösel Tendzin,),原名小湯瑪士·弗雷德里克·瑞奇(Thomas Frederick Rich, Jr.),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帕塞伊克(Passaic),美國佛教徒,為丘揚創巴仁波切的門徒,是最早在西方世界推廣藏傳佛教的人士之一。 1976年,丘揚創巴將他的噶舉派傳承與寧瑪派傳承授與歐澤天津,他成為第一位持有這兩個法脈的西方人。.

查看 宁玛派和歐澤天津

汤东杰布

汤东杰布(,),又被称为铁桥活佛(甲桑朱古),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藏族建筑师,亦为藏戏的奠基人。.

查看 宁玛派和汤东杰布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查看 宁玛派和清朝历史

木如宁巴寺

木如宁巴寺,藏语称“木如宁巴”(一译“默如宁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中路,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木如宁巴寺

木鲁寺

木鲁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木鲁寺

明就仁波切

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tibétain: ཡོངས་ གེ་ མི་འགྱུར་རྡོ་རྗེ་, Wylie: Yoṅs ge mi 'gyur rdo rje) ,藏傳佛教噶舉派與寧瑪派的傳承祖古。現今第七世詠給·明就仁波切是當代最知名的西藏新生代禪修大師,從小患有恐慌症,13歲藉由禪修克服恐慌症,17歲被指派為閉關房上師,是藏傳佛教史上最年輕的閉關上師。2002年參加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實驗研究,被測出大腦中的快樂指數在禪定狀態中,躍升了百分之七百,一度讓科學家以為儀器壞了,美國時代雜誌曾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Michael D.

查看 宁玛派和明就仁波切

昌列寺小經堂

昌列寺小經堂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文物年代判定為1982年。2012年7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昌列寺小經堂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馬爾康鎮英波洛村,該寺始建於十三世紀四十年代,屬藏傳佛教之寧瑪派寺院,現存建築均為二十世紀80年代後原址恢復重建。小經堂位於居寺院西南角,為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單體二層石木結構,重簷歇山頂,人字形木行架,石砌外牆底大上小,外收內直,垂帶式踏道20級。平面佈局呈長方形,坐西朝東,門廳、轉經廊、正殿組成,面闊23.4米,進深26.5米,占地面積620平方米。樑柱、托木彩繪,色澤豔麗,二層西北角小經堂內保存大量珍貴文物,此外收藏有來自尼泊爾的佛金及板壁畫數十件,異域特色濃郁。.

查看 宁玛派和昌列寺小經堂

昆·贡却杰波

昆·贡却杰波(,),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创始人。 贡却杰波出生于后藏萨迦地方,据称是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幼年时随父兄学习宁玛派教法。后改从卓弥·释迦益希等学习新译密法,尤以“道果教授”为主。1073年于萨迦地方建立萨迦寺,并以此为主寺创建了萨迦派。此后萨迦派通过昆氏家族世代传承,其子萨钦·贡噶宁波后被尊为萨迦派的初祖。.

查看 宁玛派和昆·贡却杰波

文武百尊

藏傳佛教相信,人臨終至投生之間,會經歷中陰階段,此階段約莫49天,亡者心識將幻化寂靜本尊相四十二尊,忿怒本尊相五十八尊,以強烈光體顯現,根據蓮花生所宣說《中陰聞道廣大秘密寂靜忿怒自我解脫法》,只要亡者在中陰時期辨識出文武百尊中任何一尊,當下即可融入本尊光體中獲得覺悟解脫。 亦有言寂靜尊與忿怒尊分別為金剛薩埵心輪與頂輪之化現,加上其他三輪,本尊可達三百餘位,因排列形似大網,故亦稱大幻化網。 根據寧瑪派大德所引續典《深法寂怒密意自解脫灌頂——聞解脫法釋文》中所言:「凡見壇城者,在七世之內必能解脫證果。」《寂怒秘酬文》亦記載:「雖未親見真實壇城,然而僅聽聞一次寂怒本尊壇城的名號,即能避免墮入地獄。」 Category:藏傳佛教.

查看 宁玛派和文武百尊

无垢友

无垢友(Vimalamitra),或音译毕玛拉米扎(),是公元八世纪印度的一位佛教僧侣,后来来西藏弘法。他是一位密宗僧人,活跃于藏传佛教前弘期。 无垢友是天竺西部的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人。在赤松德赞弘法时期,他来到吐蕃传播密宗教法,在天竺僧人中地位仅次于莲花生和寂护。他把《集密》等密宗典籍翻译成藏文。无垢友后来被藏传佛教宁玛派尊奉为密法传承的主要祖师之一。 W无 W无.

查看 宁玛派和无垢友

日波益西仁波切

日波益西·仁波切(1985年-),藏族,藏传佛教宁玛派金刚乘上师,出生于四川省西北的石渠县阿日扎乡,现居四川省色达县。.

查看 宁玛派和日波益西仁波切

时轮

時輪(कालचक्र ;藏語:dus-kyi 'khor-lo;Цогт Цагийн Хүрдэн)源自於秘密大乘佛教,用以表示時間和輪迴的符號,常用木結構或彩砂(沙壇城或稱沙曼荼羅)搭建而成。其概念源自於無上瑜伽部的最高教法「時輪怛特羅」(Kālacakra Tantra)。 按藏族史書《西藏王臣記》的說法,「時輪怛特羅」起源於古代印度北部的「香巴拉」淨土,其國王月賢最早傳承和弘揚「時輪金剛」教法,約在公元11世紀前後從印度傳入西藏,13世紀時已經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修習經典之一。時輪法門為藏區所獨有,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均有此法傳承,有些說法認為某些圓滿次第竅訣已經失傳,唯獨覺囊派擁有完整的教法。.

查看 宁玛派和时轮

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梵語:Marīci,意譯為陽炎、威光、陽光),也作摩利支菩薩、摩里支菩薩、摩利支天菩薩、日前菩薩、陽焰天菩薩、積光天菩薩、威光天菩薩、摩利支佛母、具光佛母、積光佛母等。被視為是觀世音菩薩(或准提觀音)或多羅菩薩的化身,具有廣大的功德之力,能夠消災、除障、增福、滿願。在佛教的造像,一般是呈現天女的形像,三面、三目、八臂,座下有金豕。.

查看 宁玛派和摩利支天

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藏语称敏珠林,又译敏竹林、敏卓林,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六大寺庙之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

查看 宁玛派和敏珠林寺

慈云寺 (临河区)

慈云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是一座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慈云寺 (临河区)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藏文:ཚུལ་ཁྲིམས་粹誠(戒律)བློ་གྲོས་洛珠(智慧) 英语:Tsultrim Lodrö,),四川省炉霍县人,色达五明佛学院堪布、学院副院长,当代著名的藏传佛教宁玛派上师,藏文化的弘扬者。 堪布仁波切22岁时(1983年)于色达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依止法王晋美彭措仁波切精进闻思修行显密法要并一一通达无碍。在通过层层考核之后,最终获得法王如意宝亲赐的三藏堪布学位,其修行成果也得到了法王三次亲自一对一的检验指证。自1991年开始,肩负起五明佛学院教务处处长的重任,培养了一大批堪承如来家业、续佛慧命的优秀僧才。 堪布仁波切还长期致力于宣导戒杀放生、素食环保、教育等理念。不但积极于藏区建立图书馆、养老院、创办学校等慈善事业,还邀请五省藏区专家学者编纂汉藏英新词辞典,并亲自负责主编工作。(目前已出版《汉藏英常用新词语图解词典》《汉藏英常用新词语词典》) 近年来,陆续受邀到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讲学。堪布仁波切的讲课风格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并擅于引用科学例证,以现代人熟悉的语言来诠释深涩的教理,深受广大信众和知识分子的欢迎。 此外,还应邀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维吉尼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奥克兰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高校及谷歌等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演讲,与众科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科学与佛教的话题,共同探讨生命、心灵的奥秘。 堪布仁波切于忙碌的弘法之余,仍勤写不辍,出版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书籍。其中,《慧灯之光》系列被誉为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佛学巨著,从理论到实修,次第严密、显密圆融。其内容贴切、实用,语言风格简洁有力、精辟透晰,契合当代受众心理需求,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对于广大佛法修学者来说,它如同灯塔一般,为大家指明了通往解脱的方向。 作为当代一位影响广大的佛教大德,其为人处事却相当低调严谨,鲜少宣扬自己的功德和内在证悟境界,一切惟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其所言所行堪为大乘行者的典范,是一位勇于在末法时代高擎正法明灯的真正善知识。 对此,堪布仁波切曾在微博上发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师父曾经告诉我说:我们活着的唯一理由和价值,是培养爱和付出爱!这句话我终身难忘,也希望生生世世不会忘却!”.

查看 宁玛派和慈诚罗珠堪布

慕容博

慕容博,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慕容复之父。在故事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武功造诣高超,谋略极深。為金庸小說中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之一。.

查看 宁玛派和慕容博

扎塘寺

扎塘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扎塘镇的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该寺原是扎巴恩协创立的扎巴派的祖寺。.

查看 宁玛派和扎塘寺

扎西岛

扎西岛是一座位于中国西藏八松错西南部的一座小岛,距岸边约100米左右。岛上有建于唐代晚期的措宗寺,为西藏著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

查看 宁玛派和扎西岛

扎西持林

扎西持林(),由希阿荣博堪布始建于1994年秋,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玉隆地区措阿乡超统村的马头金刚神山之上的一座修行闭关中心。.

查看 宁玛派和扎西持林

扎日日追

扎日日追(),又名“巴日日追”(,又译“帕日日追”),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扎日日追

托林寺

托林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阿里地区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

查看 宁玛派和托林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大夏河岸边,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拉卜楞”由“拉章”(嘉木样佛宫)音变而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甘肃南部藏族地区最大的寺院,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目前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其他领导人包括四大赛赤(贡唐仓、萨木察仓、霍尔藏仓、德哇仓)、八大堪布。.

查看 宁玛派和拉卜楞寺

拉穆寺

拉穆寺,汉文又译拉木寺、拉姆寺、拉末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章多乡拉木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宁玛派拉穆护法的主寺。.

查看 宁玛派和拉穆寺

拉隆寺

拉隆寺,藏语称“拉隆贡巴”()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拉隆寺

拉萨法诤

拉萨法诤,又称桑耶論諍、拉薩僧諍、顿渐之诤、吐蕃僧諍記,是发生於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大約西元792-794年)在拉薩桑耶寺舉行的法義辯論,爭論的焦點是大乘修行成佛是漸修、廣行菩薩道,還是無修頓悟。此事對後來藏传佛教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赤松德赞亲政之后,从天竺请来莲花生、寂护等僧人,将佛教首次引入吐蕃。这些天竺僧人都是中观学派僧人,度化了第一批吐蕃人出家,并开始了有组织的佛经翻译。后来吐蕃攻陷沙州(今敦煌一带)之后,从沙州俘获了大量唐朝的禅宗僧人,赤松德赞也将他们安排在拉萨翻译佛经。 相对于中观学派,禅宗简洁明了,因而获得了大量的信众,赤松德赞的王妃没庐萨墀洁莫赞(法名绛求洁赞)也支持禅宗。相对地,天竺中观学派的传播受到巨大冲击。最终双方互相攻击诋毁,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随天竺僧人寂护学佛法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天竺僧人奏请禁止禅宗的传播。而禅宗则奏请与天竺僧人辩论,落败者禁止传教。于是从792年开始,双方在桑耶寺举行长期的辩论。两派辩论的主要焦点是修行方法。天竺僧人的主要辩论者是莲花戒,他们主张渐悟;唐朝僧人主要辩论者是堪布摩诃衍,他们主张顿悟。吐蕃的两位重要大臣桂·墀桑雅甫拉和恩兰·达扎路恭,分别支持中观学派和禅宗。 根據追隨天竺僧人出家的巴·賽囊之著作《巴協》:禪宗與中觀派经历了长达三年的辩论之后,結果摩訶衍辭窮敗北退出拉薩。後世藏傳佛教史書大多採納與《巴協》相同的觀點,記載稱:赤松德赞宣布禅宗落败。来自天竺的佛法被吐蕃定为正统而加以弘扬,摩诃衍率领禅僧向天竺僧人献上花环之后主动离开了拉萨,返回唐朝。但是,敦煌出土的漢文禪宗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794年)卻記載,摩訶衍獲得了勝利,禪宗被赤松德贊定為正統派系並得以弘揚。雖然學術界對此次辯論結果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致同意:藏傳佛教此後推崇印度大乘。 《巴協》中稱:赤松德贊斷然擯棄禪宗,唐朝僧人在此次諍論之後被全部驅逐出境,禪宗經典被集中埋在桑耶寺之下作了伏藏。根據《五部遺教》中《大臣遺教》的記載,赤松德贊並沒有對禪宗採取斷然擯棄的方式,而是採取客觀地進行評論,最終將中觀派定為正統。由於《五部遺教》提到了蒙古征服吐蕃的事,它應是13、14世紀的作品,偽托為蓮花生的伏藏。 禪宗對藏传佛教部分教派的教义有一定影響,例如寧瑪派的大圓滿教法以及大手印,可能是受到禅宗中頓悟的影响。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是中觀派,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止觀部分將摩訶衍稱為「支那堪布」,將其見解當成反面教材來評破。西藏寺廟每年會上演,大肚子的摩訶衍被村裡的孩子嘲笑。.

查看 宁玛派和拉萨法诤

拉达克战争

拉达克战争是17世纪下半叶(时值清康熙年间)发生的西藏与拉达克之间的战争。拉达克以宗教问题为由,联合不丹企图挑起与西藏之间的战争。五世达赖喇嘛派遣噶丹泽旺率领和硕特汗国蒙藏联军果断出击。尽管战事一度招致莫卧儿帝国军队的干涉,但最终甘丹颇章政权仍通过军事、外交等途径取得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自身在西藏的统治,也加强了拉达克对青藏高原文化圈的认同。.

查看 宁玛派和拉达克战争

拉日色布寺

拉日色布寺(Lha Ri Zin Phug Dgon),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车仁乡加堆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居士寺院,也是21世纪初江孜县唯一的居士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拉日色布寺

拉旺多杰

拉旺多杰(),16世纪晚期西藏藏巴王朝的首领。 拉旺多杰是辛厦巴才丹多杰九子之一,才丹多杰在1565年创立了藏巴王朝。当他的父亲还活着,他卷入地区贵族家庭的争议。两个兄弟叫南喀坚赞和扎西Tobgyal分歧。拉旺多杰支持哥哥。他父亲才丹多杰支持他的判断,禁止扎西Tobgyal在后藏,迫使他流亡前藏。扎西多吉(Tashi Tobgyal, 1550?-1603)是宁玛派喇嘛强巴却吉坚赞(Jampa Chokyi Gyaltsen)的弟子,精通密宗仪式。据说为了复仇,他执行密宗仪式诅咒辛厦巴。拉旺多杰住进在日喀则宗(城堡)。他继位日期不清楚,但据资料他在1582年已经即位。1600年,他的弟弟丹松旺波在后藏掌权。.

查看 宁玛派和拉旺多杰

曲德寺 (吉隆县)

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宗嘎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曲德寺 (吉隆县)

曲果伦堡寺

曲果伦堡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扎西岗乡扎西岗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查看 宁玛派和曲果伦堡寺

更敦群培

更顿群培(;)或譯爲根敦群培 或根登曲佩,是20世纪藏族史上的佛门奇僧、学术大师、启蒙思想家,是西藏人文主义先驱和藏传佛教世俗化的先驱。.

查看 宁玛派和更敦群培

普賢王如來

西藏唐卡,普賢王如來繪像 普賢王如來(梵文:Samantabhadra rāja tathāgata,藏文:Kuntuzangpo),又稱法身普賢,密宗無上瑜伽部信仰的本初佛(藏文:Dang-po'i sangs-rgyas,或)、原始佛(Primordial Buddha)、最高佛,在藏傳寧瑪派與苯教之中極為盛行。寧瑪派认为他是本初佛,為法身佛,也是宇宙中第一個佛陀(象徵了一切眾生心中所具備的光明本性,即如來藏、清淨佛性)。金剛藏王菩薩(金剛薩埵)、普賢菩薩為報身佛,而大黑天為化身佛;寧瑪派認為大圓滿法即是源起於他,經蓮華生大師傳入西藏。 他的唐卡繪像,外形近似於印度教的濕婆神,一般以裸體出現,髮髻或全身藍色,與白色的明妃普賢王佛母交抱、本尊雙運,象徵智慧與方便的結合。衪也是時輪乘最信仰的佛。.

查看 宁玛派和普賢王如來

普贤菩萨

普賢菩薩(समन्तभद्र ),曾譯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华严三圣」。從《法華經・普賢勸發品》描述:普賢菩薩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至娑婆世界參加法華經聖會。故有推論普賢菩薩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淨土。《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二》描述:寶藏佛授記普賢菩薩為來將成佛,名為智剛吼自在相王佛。 另外,有部分日本真言宗人士認為衛護佛門的金剛藏王菩薩(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化身,密教是由金剛薩埵所開創。有一說金剛薩埵為大勢至菩薩或其他佛、菩薩所示現。又有一說,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認為,普賢菩薩是普賢王佛的報身。.

查看 宁玛派和普贤菩萨

晋美彭措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藏语:འཇིགས་མེད་ ཕུན་ཚོགས་ འབྱུང་གནས་,),通称晋美彭措,又译为牛麦彭措,1933年生于青海省班玛县,宁玛派喇嘛,1980年在色达县创立喇荣五明佛学院。 1933年1月28日(藏历水鸡年一月三日),晋美彭措出生于青海省班玛县的一个藏族游牧民家庭。两岁时,他被确定为列洛林巴(1852–1926)的转世灵童。14岁时依止堪布四朗仁庆等闻思显密经论,并开始转法轮。22岁时受比丘戒,严持戒律。并修习无上金刚乘大法,成就生圆次第之证果迹象多达无数。 晋美彭措法王是藏区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具影响力的喇嘛,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出自其门下。1980年他在色达县创立喇荣五明佛学院,开始弘法利生事业。 晋美彭措法王也是一个非凡的伏藏师,他在中國的各個藏区和印度部分地区发现了很多伏藏。20世纪90年代,他开展反屠宰运动,呼吁藏族牧民停止把牦牛作为商业销售,以避免牦牛被大量屠杀。 2004年1月7日(藏历木猴年十一月十五日),他在成都示寂。.

查看 宁玛派和晋美彭措

亦称为 宁玛。

乃宁曲德寺乃琼寺乃瓊護法亚洲艺术史康卓仁波切云登寺他性空仓洛人伊喜措嘉伏藏伏藏師强巴拉康 (吉隆县)佐钦寺佛经佛教历史佛教派别德格印经院修赛寺刚楚布寺利美運動刘立千嘎则寺嘛呢拉康喜德寺喇嘛岭寺哲姆寺哈吾寺唐卡內密三乘八松错噶丹泽旺噶东寺噶玛噶举乌尔金佩伦莱林寺噶瑪林巴噶舉派王亭之玛尼拉康 (吉隆县)琼波南交祈楚拉康祖古祖古烏金仁波切秋吉林巴竹慶本樂仁波切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第三世达赖喇嘛第五世达赖喇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第六世达赖喇嘛策秋節素尔穹·喜饶扎巴素尔波且·释迦迥乃索甲仁波切绒布寺绒松巴·却吉桑波罗布林卡絳曲堅贊甘丹曲果寺燃灯节直贡梯寺白玉寺白玛林巴白玛曲林寺道次第運頓多吉白萨姜米庞仁波切萨迦寺頂果欽哲顿珠林寺袈裟西藏历史西藏生死書西藏流亡議會香格瓊哇觉囊寺諾那呼圖克圖诺那塔院鲁布桑海达布貝諾法王鳩摩智贝图寺贡强桑旦曲布寺黎丹龍樹龍欽巴达日县龙厦·多吉次杰興仁寺阿贵庙 (磴口县)阿洛人藏区藏傳密宗藏傳佛教藏族门康拉康 (吉隆县)關羽信仰那木道尔德成林寺蓮花生锡金历史锡金王国锡金邦蔣康祖古仁波切蔣揚欽哲旺波释妙舟金瓶掣籤色吾寺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艾旺寺雪謙寺集惠寺雙身法虹光身护法查嘎达索寺查玛寺措宗寺措尼仁波切措普寺林丹汗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恰日寺李炳南 (居士)松绷杜固扎巴堅贊格尔登寺格鲁派桑顶·多吉帕姆活佛桑耶寺梅惹·洛珠嘉措棒托寺欧热寺歐澤天津汤东杰布清朝历史木如宁巴寺木鲁寺明就仁波切昌列寺小經堂昆·贡却杰波文武百尊无垢友日波益西仁波切时轮摩利支天敏珠林寺慈云寺 (临河区)慈诚罗珠堪布慕容博扎塘寺扎西岛扎西持林扎日日追托林寺拉卜楞寺拉穆寺拉隆寺拉萨法诤拉达克战争拉日色布寺拉旺多杰曲德寺 (吉隆县)曲果伦堡寺更敦群培普賢王如來普贤菩萨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