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宁国军节度使

指数 宁国军节度使

宁国军节度使,中国古代方镇名。 758年,设立宣歙饶团练使,下辖宣州、歙州、饶州,治所在宣州。759年废入浙西观察使。760年恢复。766年,设立宣歙池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兼采石军使,下辖宣州、歙州、池州,治所在宣州。779年改为宣歙团练使。811年罢采石军使。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升宣歙团练使置宁国军节度使,治所宣州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天复三年(903年)废为观察使。905年,歙州归歙婺衢睦四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五代时,吴(906年)复置宁国军节度使,北宋初废。.

目录

  1. 39 关系: 卢商卢文进南唐吴延福宁国军宁国军节度使宣城市宣歙安仁义严可求仰仁诠仰元妃徐绾刘崇望刘知俊周宝周宗 (南唐)冯弘铎冯赟王凝 (唐朝)王郢王景仁秦彦晖米志诚韋溫 (宣歙觀察使)袁袭裴璩高霸胡进思钱元玑钱元球陈珮李师悦李德诚李俨 (吴)李遵勖李遇 (十国)沈傳師朱洪实

卢商

卢商(《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字为臣,爵封范阳郡公,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短暂拜为宰相。.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卢商

卢文进

卢文进(),字国用《旧五代史》卷九十七,或大用《新五代史》卷四十八,范阳人。爵封范阳郡王,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燕、晋及其后身后唐、吴、南唐及契丹将领。他在仕途初期叛投契丹,帮助构建契丹定期入侵中原领土的战略,但后来又再叛回到后唐。当后唐被契丹所支持的后晋推翻后,卢文进害怕,逃到吴国,在吴国和南唐度过余生。.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卢文进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南唐

吴延福

吴延福,吴越国官员,吴越忠懿王钱俶时的同参相府事。 吴延福是中直指挥使吴珂的儿子。姐妹恭懿夫人嫁给了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恭懿夫人生下了钱俶,就是后来的忠懿王。吴延福官至台州刺史。後周广顺二年(952年),丞相裴坚去世后,忠懿王以舅父吴延福同参相府事。后来担任为宁国军节度使。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为有罪,除名配外郡。.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吴延福

宁国军

#重定向 宁国军节度使.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宁国军

宁国军节度使

宁国军节度使,中国古代方镇名。 758年,设立宣歙饶团练使,下辖宣州、歙州、饶州,治所在宣州。759年废入浙西观察使。760年恢复。766年,设立宣歙池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兼采石军使,下辖宣州、歙州、池州,治所在宣州。779年改为宣歙团练使。811年罢采石军使。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升宣歙团练使置宁国军节度使,治所宣州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天复三年(903年)废为观察使。905年,歙州归歙婺衢睦四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五代时,吴(906年)复置宁国军节度使,北宋初废。.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宁国军节度使

宣城市

宣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境东临浙江省,北接江苏省,南依黄山市,西连池州市,西北与芜湖市、马鞍山市相邻,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 宣城市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市辖区宣州为多朝府治所在地。宣城从唐代享盛誉,到明清不衰,是江南地区的人文文化中心之一,宣纸因在此集散而得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宣城市

宣歙

#重定向 宁国军节度使.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宣歙

安仁义

安仁义(),唐朝末年武将。.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安仁义

严可求

严可求(《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或作严求,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温及吴国三位统治者杨渥、杨隆演和杨溥的谋主,是吴国的重臣。.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严可求

仰仁诠

仰仁诠(),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吴越将领和政治人物,最终官至宰相。其女为吴越第三任国王钱弘佐的第二任妻子。.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仰仁诠

仰元妃

仰元妃,仰氏,名不详,湖州人,五代十国吴越国主钱弘佐妾。父仰仁诠官至宁国军节度使。天福八年(943年),被纳为妃,有宠,即封元妃,后病死,葬于杭州城外。.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仰元妃

徐绾

徐绾(),唐朝末年军阀钱镠部下武将,后发动“武勇都之乱”。.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徐绾

刘崇望

刘崇望(《旧唐书》卷二十上此处忌日按《旧唐书·昭宗本纪》;《旧唐书·刘崇望传》称他卒于光化二年(899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刘崇望传称他享年六十二岁。),字希徒,爵封彭城县开国男,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刘崇望

刘知俊

刘知俊(《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字希贤,外号刘开道,在后梁太祖朱全忠为晚唐大军阀乃至后梁皇帝时为其部将。后来他担心太祖对他不利,叛变,先投岐国,再投前蜀。前蜀高祖皇帝王建却忌其才能,后将其诛杀。.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刘知俊

周宝

周宝(《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字上--,汝南郡王,唐朝将领,以节度使身份控制镇海八年。.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周宝

周宗 (南唐)

周宗(),字君太,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南唐官员。他是南唐开国皇帝烈祖(徐知诰/李昪)的近臣,因而为烈祖及其继承人元宗皇帝(徐景通/李璟)所敬。他的两个女儿相继为元宗继承人南唐末代皇帝李后主李煜的皇后,史称大周后和小周后。.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周宗 (南唐)

冯弘铎

冯弘铎(《九国志》),中国唐朝末年军阀,893年—902年间控制-昇-州地区(在今江苏南京)。.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冯弘铎

冯赟

冯赟(?《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官员,在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与李嗣源之子和继承人李从厚年间任宰相和枢密使。.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冯赟

王凝 (唐朝)

王凝(),字成庶,司空图《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一字致平,唐朝官员。.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王凝 (唐朝)

王郢

王郢(),唐朝叛将,在875年 - 877年作乱,在今浙江、福建地区活动和劫掠。.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王郢

王景仁

王景仁(),本名王茂章(改名于906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初为唐朝末年吴王杨行密将,后与杨行密之子和继承人杨渥有争执,被迫逃奔钱镠,后梁太祖皇帝朱全忠欣赏他的能力,作为后梁封臣的钱镠又将他送到后梁,太祖用他为将。但在随后对吴国和梁北面敌国晋国的战事中,他并不成功。.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王景仁

秦彦晖

彦晖(),五代十国时期楚国武将。.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秦彦晖

米志诚

米志诚(),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武将。以骁勇闻名。.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米志诚

韋溫 (宣歙觀察使)

韦温,字弘育,唐代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祖父韦肇,官吏部侍郎。父韦绶是德宗朝翰林学士。韦温七岁时,日诵诗数千言,每日讀《詩經》一卷。十一歲,舉兩經及第,以拔萃高等補咸陽尉,以文章驰名。文宗欲以韦温为翰林学士,韦温總以先父遗命恳辞。退朝後,文宗声色俱厉曰:“韦温,朕每欲用之,皆辞诉,又安用韦温?”礼部侍郎崔蠡上前劝皇帝曰:“温用乱命,益所以为孝。”皇帝稍解怒,换知制诰。曾官宣歙观察使。有《韦温集》十卷。 有女嫁进士薛蒙,作《续曹大家女训》十二章。.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韋溫 (宣歙觀察使)

袁袭

袁袭(),庐江人。晚唐军阀杨行密的谋士。.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袁袭

裴璩

裴璩,字挺秀,唐朝末年官员,出自南來吳裴,父亲河南府司錄參軍裴克,唐代宗时東都副留守裴諝(字士明)的曾侄孙。官至尚书仆射、檢校司空。 裴璩在868年—869年任宣歙观察使。877年,王郢乱军横行浙西,镇海节度使裴璩调军队守备,不和王郢军交战,暗中招纳王郢党羽朱实投降,王郢党徒六七千人散伙逃走。王郢窜至明州,被刘巨容射杀。878年,曹师雄进犯湖州,裴璩遣军队将其击破。884年,裴璩任尚书右仆射。886年十月,朱玫胁迫长安百官太子太师裴璩等奉笺劝进,襄王李煴称帝。改年号为建贞,隔地尊奉唐僖宗为太上元皇圣帝。李煴失败後,裴璩任岭南节度使(887年—889年)。.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裴璩

高霸

(),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高骈部将。南昌人。.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高霸

胡进思

胡进思(),一作胡思进,字克开,龚茂良《湖州灵昌庙记》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吴越国将领,在第三任国王忠献王钱弘佐年间当权。钱弘佐死后,胡进思与钱弘佐之弟和继承者忠逊王钱弘倧频繁冲突,乃至他害怕被钱弘倧所杀,在一场政变中废黜钱弘倧,代以王弟忠懿王钱弘俶(后名钱俶)。.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胡进思

钱元玑

钱元玑(),原名钱传玑,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文穆王钱元瓘的哥哥,武肃王钱镠的第二子,母亲胡氏。 钱元玑母亲庆安夫人胡氏。他性情宽厚,沉默寡言,尚儒家佛教,不喜欢奢侈。官至宁国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傅,封宛陵侯,追封宁国公。后梁開平四年(910年)五月初一卒。早丧妻,没有续娶,所以无嗣。.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钱元玑

钱元球

钱元球(),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十國的吳越國武肃王钱镠的第九子。母亲金氏,同母兄弟钱元懿、钱元玧、钱元珰、钱元珣,原名钱传球(钱传銶、钱元㺷)。 钱传球生于唐僖宗光启四年四月十八,武勇都之变时,他年纪尚幼,宁国军节度使田頵让钱鏐以儿子做人质,他被钱鏐选中,但自己不同意。钱鏐大怒,差点杀了他。事情平息后,钱鏐夺他的内牙兵印,后封大彭县侯。后来改封扶南侯。 918年,虔州割据者谭全播被杨吴攻打,求援于钱鏐,钱鏐以身为统军使的钱元球为西南面行营应援使,率军二万攻打杨吴治下只有数百人戍守的信州,因人数占优,最初得胜并包围信州,但信州刺史周本在城中设空帐篷,和僚佐在城楼饮宴,吴越军向他们射箭,他们也不动。吴越军以为有伏兵,于半夜遁去。其他援救虔州的军队也相继退兵,导致虔州最终于同年被杨吴攻克。 后来多次建立军功,钱鏐赐给他护从用的兵仗。钱元瓘继立后,钱元球被任命为土客马步都指挥使,静江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他恃宠骄横,增设兵仗达数千人,国中的人大多依附他。钱元瓘猜忌他,让人劝钱元球自请献出兵仗,出判温州,钱元球不干。铜官庙官员告发钱元球派亲信去祷神,让他做吴越之主;说他用蜡丸从水洞流进流出,与幽禁的兄弟钱元珦密谋策划。937年三月初五,钱元瓘派人召钱元球入宫赴宴,钱元球到达后,宫中的人声称钱元球有刀坠挂在怀袖里边,就把他捉住杀死;同时杀了钱元珦。钱元瓘还要查究与钱元球、钱元珦有交往的人。他的儿子钱仁俊劝他效法汉光武帝和曹操,把部下与敌人往来的书信烧了。钱元瓘同意了。.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钱元球

陈珮

(),或作陈佩,唐朝末年将领。 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僖宗正因军阀混战出奔时,六月,图谋在京城长安另立新君的静难节度使朱玫遣将王行瑜率邠宁、河西军五万屯凤州,陈珮时任扈跸都将,与保銮都将李鋋、扈跸都将李茂贞等屯兵大唐峰抵御之。朱玫被平定后,三年(887年)正月,以陈珮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宣州刺史、宣歙观察使。当时宣州相继为秦彦、赵锽所占,陈珮并未赴任。六月,僖宗回京途中正驻留凤翔时,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又作乱,李茂贞与陈珮奉诏讨之,后李昌符兵败被杀。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三月,因朝议认为时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无视王命,可见武臣难以驾驭,欲用宰相杜让能及亲王掌管禁兵,于是昭宗下诏以捧日都头陈珮、扈跸都头曹诚、耀德都头李鋋、宣威都头孙惟晸为节度使,解军权,都加同平章事为恩典以为取悦。其中陈珮以左军都指挥使、前静江军节度使(其任静江军节度使时间待考)、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平章事、颍川(缺字,应为封爵)、食邑三千户、实封一百户的身份被任为检校司空、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使。但因四人获任的藩镇都各自被他人所据,故陈珮等四将都未能实际赴任。 此后没有陈珮的记载。.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陈珮

李师悦

李师悦(),中国唐朝末年将领。 李师悦本为武宁军节度使时溥所部小将、行营都将,中和四年(884年)五月,奉时溥命率军万人追杀一度称帝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六月,与黄巢叛将尚让追黄巢到莱芜瑕丘,败之。黄巢部众尽散,逃到狼虎谷,两天后被外甥林言所杀。时溥派李师悦献上缴获的黄巢符玺。光启元年(885年)八月,李师悦以检校工部尚书被拜为湖州刺史。文德元年(889年),加检校右仆射。龙纪元年(889年),加检校司空。同年宣歙观察使杨行密表迁池州刺史韩守威于湖州,派兵护送就任,但正值李师悦与杭州刺史钱镠连年交战,韩守威最终未就任。大顺二年(891年),李师悦被加特进。景福元年(892年),加检校司徒,赐德政碑。二年(893年),加防御使。 乾宁二年(895年),威胜军节度使董昌叛乱,李师悦与他联合,因此又得罪时为浙东招讨使的钱镠。李师悦结好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杨行密,十月,又协助杨行密部将润州团练使安仁义攻杭州,他的部将徐淑奉董昌之命率军四千余人会合杨行密部将魏约所部包围嘉兴,钱镠派内衙都虞侯方密袭之,不克,改命武勇都知兵马使顾全武率所部御之。三年(896年)正月,李师悦被加检校太保。同月,安仁义要从湖州渡江,被顾全武阻拦未果。五月,董昌败亡。 十一月,李师悦请求旌节(节度使标志)。唐昭宗下诏在湖州设立忠国军,以李师悦为节度使。赐李师悦告身、旌节者还没来到湖州境内,李师悦卒(《昭宗实录》作二年四月事;《统记》作五月加节度使,七月薨)。李师悦子(《昭宗实录》作孙)前绵州刺史李彦徽(一作李继徽)自称留后,杨行密上表请求以他知州事。 S Category:唐朝湖州刺史 Category:唐朝特进.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李师悦

李德诚

李德诚(《十国春秋》卷七《十国春秋》卷一十五),爵封赵王,谥忠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名将。他及其家族在取代吴的南唐政权年间继续被高度尊重。.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李德诚

李俨 (吴)

李俨(),本名张休,一名张播,天复二年(902年)被唐昭宗派往军阀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处的使者,从此作为唐帝的代表留在淮南甚至在907年唐朝灭亡后。在杨氏家族统治的吴国政权(又叫弘农)初年,他成为代表唐帝正式授予杨行密的儿子和继承人杨渥和杨隆演正式爵位之人。天祐十五年(918年),将领朱瑾杀摄政徐温子徐知训,徐温认为李俨串通朱瑾,杀之。.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李俨 (吴)

李遵勖

李遵勖,字公武,中国北宋驸马,潞州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李遵勖

李遇 (十国)

李遇(),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初年吴国武将。合肥人。.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李遇 (十国)

沈傳師

沈传师()字子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唐书法家。 沈传师是沈齐家曾孙,沈既濟之子。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進士,登制科乙第,历官太子校书郎、转左拾遗、左补阙,元和十二年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職。宝历元年(825年)拜官至尚书右丞、吏部侍郎,“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大和二年(828年),外放江西觀察使、宣歙观察使。陈思称其“才行有余”。四年(830年)九月,至宣州,七年(833年)四月回京任職,終官吏部侍郎,九年(835年)去世,赠吏部尚书。有子沈询。 沈傳師工書法,米芾推崇道:“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一日米芾游湘西道林岳麓寺時,將沈氏所书的《游道林岳麓寺诗》偷走,揚帆而去。寺僧急向官府告发,方得以追回。朱长文说他“正、行书皆至妙品。存于翠琰、爽快骞举,如许迈学仙,骨轻神健、飘飘然欲腾霄云”。.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沈傳師

朱洪实

朱洪实(),或作朱弘实,五代十国后唐武将。.

查看 宁国军节度使和朱洪实

亦称为 宁国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