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學校圖書館

指数 學校圖書館

學校圖書館是指在學校內的圖書館,目的是滿足校內學生資訊需求,以及協助教職員課程教學需求。學校圖書館通常由學校圖書館員或媒體專家(media specialist)管理。學校圖書館的館藏通常包括書籍、期刊,以及適合各年級學生程度的教學媒體。學校圖書館亦稱「教學資源中心」(learning resources center)、「圖書館媒體中心」(library media center)或「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另外,根據民國90年1月17日公佈之中華民國圖書館法第四條第四款,「中小學圖書館」是指由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各級學校所設立,以中小學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供應教學及學習媒體資源,並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圖書館。.

7 关系: 司馬昭之心中小学校图书馆圖書館員啟思中學共用圖書館片輪少女臺灣國中教育

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之心》(さかしき人にみるこころ)是2008年5月30日由light推出的18禁戀愛冒險遊戲。簡稱「さかここ」。.

新!!: 學校圖書館和司馬昭之心 · 查看更多 »

中小学校图书馆

#重定向 學校圖書館.

新!!: 學校圖書館和中小学校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圖書館員

圖書館員是負責圖書館運營的專業人員,其工作包括對館藏資源的採購、加工、描述、流通(借還)、分析報導、點算書籍、盤點書本、檢查書籍、把書本排列好次序、上書、幫忙讀者尋找書本和整理移動書架(俗稱:書車),以及讀者服務等一整套流程。.

新!!: 學校圖書館和圖書館員 · 查看更多 »

啟思中學

没有描述。

新!!: 學校圖書館和啟思中學 · 查看更多 »

共用圖書館

共用圖書館(Joint-Use Libraries),是指兩個圖書館共用同一館舍或館藏,服務不同的讀者群,較常見的是公共圖書館結合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或是公共圖書館結合學術圖書館的型式,另外還有其他不同的合作類型。 共用也指圖書館與其他機構之間合作的協定,如學校、社區大學、或是大學等機構協議分享同樣的設備、場所或是館藏提供服務,如美國加州聖荷西的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合作的合作關係。 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形式已經存在一個世紀以上,地區的分布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特別是在鄉村社區,因為學校或是公共圖書館單獨一方都無法獨自提供館舍或是館藏,造就此種合作方式。1980年代晚期,圖書館館員開始考慮結合高中、社區大學、公共圖書的可能性。到了1990年,結合兩個單位(大學/公共圖書館)或是結合三個單位(大學/公共/繼續教育圖書館)的共用圖書館形式開始出現於瑞典、英國、澳洲以及美國。共用圖書館的規劃者發現這種類型的圖書館不僅可以結合經濟資源,還可以提供比單一機構更完善的館舍與館藏。 另外,共用圖書館建置時有五個重要的元素是機構在簽訂協議時必須考量的,分別是空間、人員、教育訓練、資訊科技、管理者的角色以及評鑑。.

新!!: 學校圖書館和共用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片輪少女

《片輪少女》(Katawa Shoujo,かたわ少女,字面翻譯為「殘疾少女」)是一款視覺小說類型的同人美少女遊戲,由四葉遊戲工作室(Four Leaf Studios)開發製作,內容是一名少年與5名擁有不同殘疾的美少女一同生活的故事。遊戲採用由文字敘述和平面人物圖像所組成的傳統視覺小說模式,並藉由視覺小說引擎Ren'Py以如同冒險遊戲的對話框方式运行。《片輪少女》隨著故事的進展包含有一些成人內容,但玩家亦能夠選擇跳過一切性愛場景。同時遊戲是極少能夠同時支援Windows、Linux與Mac OS X等平台的美少女遊戲,並採用了創用CC版權中的「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CC BY-NC-ND)的授權條款。 遊戲中大部分故事發生在位於現代日本的山久高校。一位名为中井久夫(Hisao Nakai)的少年因為心律不整,在經過長期的住院治療後被迫轉往新學校就讀。儘管被迫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的同時不斷遭遇許多波折,久夫仍希望能夠找到一名知心的好友,甚至是發展出愛情關係。 《片輪少女》的玩家主要藉由文字閱讀的方式來瞭解整個故事內容,在对一些事件提出感想时或者是與故事人物的對話中會不時出現選項让玩家进行选择,而玩家的選擇會決定之後整個遊戲劇情的走向。在遊戲之中,久夫一開始會隨著玩家的決定而進入不同的角色路線,之後便隨著遊戲的進行而漸漸與其中一名女主角關係漸趨親密。5名女性角色对应的游戏路线分別都有「好結局」、「壞結局」以及「普通結局」,甚至也有些角色路線是設定成以久夫身亡作為結束。.

新!!: 學校圖書館和片輪少女 · 查看更多 »

臺灣國中教育

國民中學,簡稱國中,是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一部份,對初級中學的稱呼。在臺灣,6歲至15歲的兒童和少年依法需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國民小學需在每年5月將畢業生名冊造冊完畢,以便進行分發入學。除特殊個案可申請在家自學,或因重大傷病以致無法上學外,每個國小畢業生都必須到國中學習3年,否則即屬違法,依法可對監護人處以新臺幣300元以下罰鍰,催告無效時也可連續開罰直到入學為止。 臺灣中學教育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明治29年(1896年),臺灣總督府實施「直轄學校官制」政策,是臺灣教育史上第一個參考西方制度設立的現代學制系統。日本之後對臺灣的教育政策經過三次修改,藉由教育實行皇民化,強化臺灣人民對大日本帝國的向心力。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將原有之尋常高等小學校以及公學校高等科改制為縣市立初級中學、女子初中和初級職業學校。而目前臺灣的中學教育即成形於民國57年(1968年),為提升臺灣民眾知識水準,中華民國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原「初級中學」、「女子初中」一律改制為「國民中學」。 國中修業期滿後,畢業生可自由選擇繼續升學或投入職場。截至2014年為止,有升學意願的畢業生可以參加國中教育會考,或是參加特色招生考試,依考試分數申請普通高級中學、綜合型高級中學或技術型高級中學。 臺灣在教育改革期間大力推動各項教育改革方案,內容包括國教延伸、教育正常化和自主學習等。其中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的呼聲起自民國72年(1983年)、達成共識於民國92年(2003年),民國100年(2011年)正式宣布將於2014年後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臺灣的國民教育將向上延伸3年,現行的高中職升學制度也將廢除大半,對臺灣中學教育帶來深遠影響。.

新!!: 學校圖書館和臺灣國中教育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