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孫開華

指数 孫開華

孫開華(),字賡堂,中國湖南慈利人。湘軍將領,曾官福建提督,幫辦臺灣軍務。.

目录

  1. 12 关系: 加禮宛事件劉銘傳台灣塚墓列表孫道仁中法战争西仔反黃宗河龔占鼇鄭超英林朝棟沙崙海水浴場淡水之役

加禮宛事件

加禮宛事件(噶瑪蘭語:Lanas na Kabalaen)或稱達固湖灣事件(Takubuwa a kawaw),是臺灣原住民噶瑪蘭族(Kebalan)和撒奇萊雅族(Sakizaya)在1878年聯合反抗清朝的事件。該事件對於花蓮地區的族群分布影響極大,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在聯合抵抗清軍入侵的事件中幾乎滅絕,倖存的族人藏身在阿美族之中。同時,協助清軍的七腳川社一舉成為奇萊平原最大部落,直至後來七腳川事件後才式微。.

查看 孫開華和加禮宛事件

劉銘傳

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諡號壯肅,是一位出身安徽合肥的淮軍將領和臺湾巡撫。 他是淮軍的領導者之一,並在中法戰爭中於臺灣地區率軍擊退法軍,又在隨後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復積極於當地推行各種現代化建設並為其奠定相關基礎。.

查看 孫開華和劉銘傳

台灣塚墓列表

台灣塚墓列表收錄在台灣具有歷史價值、觀光價值的墓群、衣冠塚等等。 台灣墓葬可分為官員將領及其後代、民眾領袖、世家貴族、鄉紳世賢、拓墾先驅、義民烈女、傳奇人物、來台活動的外國人士等等。台灣墓葬最早可溯源到史前時代,新石器時代的墾丁遺址和卑南遺址皆有大量墓葬出土。平埔族雖為台灣早期居民,但長期遭漢人驅番佔地,數次遷移和漢化,平埔族墓園已經較不易發現,如埔里的愛蘭公墓可在墓碑上發現平埔族的特殊姓名,部分平埔族信仰基督教,墓碑上有十字架圖騰,看不出平埔族人原始墓葬。台灣的漢人墓葬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又以金門縣數量最多,清朝時台灣成為移民開墾的地方,早期先民多以運回故里安葬,直到道光時期才出現較具規模的墓園,日治時期之後的墓園有受西洋文化的影響,有中西混合式的墓園。例如馬偕墓即為一個具代表的中西混合式墓園。 本列表收錄衣冠塚但不收錄家廟、宗祠,參見台灣宗祠列表。.

查看 孫開華和台灣塚墓列表

孫道仁

孫道仁()字退庵,號靜山(又作靜珊),湖南省澧州慈利县人。中華民國军事将领,陆军中將加上將銜。黄国盛「孫道仁.

查看 孫開華和孫道仁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查看 孫開華和中法战争

西仔反

西仔反戰役,又稱基隆戰役、淡水戰役、澎湖戰役,是指1884年8月5日至1885年6月13日中法戰爭期間,法國與清軍在臺灣北部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 「西仔」指法蘭西;「反」通「叛」是戰爭動亂的總稱。.

查看 孫開華和西仔反

黃宗河

黃宗河(1847-1895),清代臺灣淡水廳拳山堡(1894年改稱文山堡)深坑仔莊(今屬新北市深坑區)人,字懷谷。官職(從三品武官)游擊,統領七營許雪姬(1986),武翼都尉黃宗河傳-由德興黃氏祖譜及故宮檔案談起,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第481-491頁,中華民國史蹟研究中心編印,臺灣高雄。,是清代深坑人士出任官位最高者。.

查看 孫開華和黃宗河

龔占鼇

占鼇,字步雲,四川鄰水縣高灘場寶家樓人,清代將領,曾參加平定髮逆、平定台灣基隆生番、滬尾抗法。以軍功歷任松潘都司、游擊、副將、總兵、記名簡放提督、汀州鎮總兵。 台灣抗法時,其臨時制濕泥炮台,法國兵1000餘炮而不能炸毀,因此大捷。 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三月,以克復杭州,賞巴圖魯名號。 光緒十年(1884年),以在台灣滬尾抗法,衝鋒陷陣,卓著戰功,賞穿黃馬褂。 光緒十四年(1888年),積勞病故。照軍營立功後病故例優卹。.

查看 孫開華和龔占鼇

鄭超英

鄭超英(1856年—1895年),號拔甫,福建泉州永春人,本籍泉州南安,清末台灣綠營武官,根據近年考證,鄭超英係明延平王鄭成功後人,受封軍功六品銜。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軍入侵台灣瑯嶠,牡丹社事件爆發,鄭超英追隨欽差大臣沈葆禎赴臺南府城,參與二鯤鯓砲臺興建。鄭超英青年時期致力於洋務運動,從事臺灣近代化建設,後因功敘獎升任道標營都司、恆春營游擊等官職,1890年(光緒十六年)官拜從二品安平水師副將。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參與台灣民主國抗日戰爭,為國捐軀。.

查看 孫開華和鄭超英

林朝棟

林朝棟(),字蔭堂,號又密,幼名松,綽號稱「目仔少爺」,台灣府彰化縣阿罩霧人(今台中市霧峰區),台灣清治時期將領,棟軍主帥,霧峰林家第六代,曾參與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官至二品頂戴道員,賞黃馬褂。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但乙未戰爭卻令他心灰意冷,於是舉家遷至廈門,最後病死上海。.

查看 孫開華和林朝棟

沙崙海水浴場

沙崙海水浴場,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沙崙子、淡水河出海口東岸的廢棄海水浴場,介在淡水漁人碼頭與淡海新市鎮之間,為總面積六公頃的金黃色沙灘。.

查看 孫開華和沙崙海水浴場

淡水之役

淡水之役(又称:淡水大捷、滬尾之役、滬尾登陸戰),是1884年中法战争中发生在中国福建省臺灣道臺北府淡水縣(今台湾新北市淡水區)的一次战斗,法军目的是占领淡水炮台,并清除港内水雷,由于守军坚决抵抗,法军未完成战斗目的。.

查看 孫開華和淡水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