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孫武 (民國)

指数 孫武 (民國)

孫武(),原名葆仁,字尧卿(又作揺清),号夢飛,湖北省武昌府夏口厅(治今漢口)柏泉乡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共進会领导人之一。萧栋梁「孫武.

19 关系: 劉復基十八星旗姚居德孫堯卿孫葆仁孙武對孫中山的評價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张振武彭楚藩北洋将军府共和党 (中国)共進會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雙十武汉长江大桥民社11月10日

劉復基

劉復基,一名汝夔,字堯澂,或作堯臣、瑤臣。湖南常德武陵县(今武陵區)人。晚清革命團體同盟會會員,文學社發起人,武昌起義的策劃者之一,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湖廣總督瑞澂處決,劉復基與彭楚藩、楊洪聖一同斬殺,是為「彭劉楊三烈士」。.

新!!: 孫武 (民國)和劉復基 · 查看更多 »

十八星旗

十八星旗,全称铁血十八星旗,又称鐵血旗、九角旗、九角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后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 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1907年8月间,焦达峰、刘公、孙武等一批在日本的同盟会会员筹组共進會,任务是谋划准备在长江中游的反清武装起义,议定以十八星旗为会旗。 1911年9月,在同盟会推动下策划武昌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组成领导起义的总指挥部,定十八星旗为旗帜。武昌起义在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爆发,起义军成功占领武昌全城。 10月11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俗稱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十八星旗为其旗帜。 1912年1月10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过专门决议,以五族共和旗(簡称五色旗)为中国国旗。以十八星旗为陆軍旗。 不過北洋政府很快就停止使用十八星旗,以五色旗为國旗,以十九星旗为中華民國陸軍軍旗,以青天白日红旗为海軍旗。 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國民政府立法通过青天白日滿地紅为中国的正式国旗,颁行全中国使用,全面取代五色旗和十八星旗。 雖然今日十八星旗、十九星旗已無法律地位,不過目前仍有部分支持中华联邦主义人士常使用這兩面旗幟。.

新!!: 孫武 (民國)和十八星旗 · 查看更多 »

姚居德

姚居德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县,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知名影视演员、配音演员,代表作有《长征》、《延安颂》、《开国领袖毛泽东》、《解放》。.

新!!: 孫武 (民國)和姚居德 · 查看更多 »

孫堯卿

#重定向 孫武_(民國).

新!!: 孫武 (民國)和孫堯卿 · 查看更多 »

孫葆仁

#重定向 孫武 (民國).

新!!: 孫武 (民國)和孫葆仁 · 查看更多 »

孙武

孫武(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書《孙子兵法》的作者,後人尊稱為孫子、兵聖,山東、蘇州等地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兵聖廟。.

新!!: 孫武 (民國)和孙武 · 查看更多 »

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近代中國革命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及中國國民黨之主要領導人。孫早年創立三民主義,為革命運動制定綱領。国共两党的宣传称,1911年,孫領導辛亥革命,廢除封建帝制,創立中華民國。晚年復吸納新思想,賦予三民主義以新解釋,推動國民革命發展。策劃反清起義,策動反袁、護法,致力打倒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為爭取中國獨立、自由和統一而奮鬥。各界對他評價不一。.

新!!: 孫武 (民國)和對孫中山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是武昌起义成功后1911年10月11日于湖北武昌成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既是中华民国第一个省级军政府,同时代行中央军政府的职责,在此后近二个多月中实际上扮演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角色。.

新!!: 孫武 (民國)和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张振武

张振武(),原名尧鑫,字春山,又名竹山。湖北省罗田县人,居住在竹山县。武昌起义首义者之一,被尊为共和元勋,和孙武、蒋翊武并称辛亥三武。.

新!!: 孫武 (民國)和张振武 · 查看更多 »

彭楚藩

彭楚藩,又名澤藩,一名家棟,字青雲。清末革命黨人士,湖北鄂城人,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清朝湖廣總督瑞澂處斬,彭楚藩與劉堯澂、楊洪聖一同就義,是為「彭刘杨三烈士」。.

新!!: 孫武 (民國)和彭楚藩 · 查看更多 »

北洋将军府

将军府是辛亥革命后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消弭战事、统一军权而設立的機構。 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颁令撤销全国各省都督,在北京设立将军府,直隶于大总统,为“军事之最高顾问机关”,实际上是一个荣誉机构。将军府统一授予将军称号。凡在一省做过都督而被解职来京者,其将军称号冠以“威”字;如段祺瑞是“建威上将军”,蔡锷是“昭威将军”,孙武是“义威将军”,张凤翽是“扬威将军”。凡在地方依旧管理军事者,其将军称号冠以“武”字;如-姜-桂题是“昭武上将军”(督理热河军务),冯国璋是“宣武上将军”(督江苏),段芝贵是“彰武上将军”(督湖北),龙济光是“振武上将军”(督广东),张作霖是“盛武将军”(督奉天)。 将军称号是荣誉称号,不是军阶系统的一级,并不等同于“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官阶。如能获得“上将军”称号者,一般都是曾授为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者。 在京将军府将军月俸千元銀圓,当时一个巡警月薪仅8元銀圓。 1925年1月7日,明令废止再任将军衔,以往任命者仍有效。1926年6月复行任命。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1927年6月18日,将军府被明令裁撤。将军府先后共授将军约近500人。.

新!!: 孫武 (民國)和北洋将军府 · 查看更多 »

共和党 (中国)

共和党,中华民国初年建立政党之一。成立于1912年5月9日上海张园,由民社、统一党、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国民党等合并组成。其组织拥有国内支部27个,国外支部7个。党员约10万。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彦图等4人为理事。该党党员先后成为阁员的有:熊希龄、范源濂、张元奇、应德闳、章宗元。参加该党的地方都督有黎元洪、蒋尊簋、朱瑞、庄蕴宽、吕公望、赵惟熙、杨增新、胡景伊、程德全等人。不久,章太炎辞去共和党理事,发宣言维持统一党。.

新!!: 孫武 (民國)和共和党 (中国) · 查看更多 »

共進會

共進會是清帝國晚期的一個革命團體,1911年与文学社发动了武昌起义。共進会的入会宣言中奉同盟會的孙中山、刘公、谭人凤、宋教仁为领袖。大陆官方资料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外围组织,亦有学者认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组织、无隶属关系;部分学者认为前者和后者之间存在亲缘和离合关系;部分学者认为前者从后者分离后有着自己的纲领,并非在同盟会的部署下开展工作。.

新!!: 孫武 (民國)和共進會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孫武 (民國)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专题纪念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馆建筑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新!!: 孫武 (民國)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 查看更多 »

辛亥雙十

是1981年的台灣電影,由丁善玺導演,由狄龙、林凤娇等人主演,由中央電影公司與邵氏兄弟二大電影公司合拍,描述辛亥革命的經過,曾獲得第19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作音樂及最佳電影插曲三個獎項。.

新!!: 孫武 (民國)和辛亥雙十 · 查看更多 »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横卧于汉阳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规划始于1910年代,由1913年至1948年间曾先后四次进行长江大桥的勘测、选址和设计,但几次规划都因经济、战乱原因而搁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被列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0年起正式开始进行大桥的测量和设计,1955年9月动工建造。由于采用了新的管柱钻孔法取代传统的气压法,大大加快了大桥的建造速度,使武汉长江大桥竣工日期提前2年,1957年10月正式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为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桥,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京广铁路复线。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新!!: 孫武 (民國)和武汉长江大桥 · 查看更多 »

民社

民社是中華民国初期存在的中国的公開政党,于1912年(民国元年)1月16日在南京成立。.

新!!: 孫武 (民國)和民社 · 查看更多 »

11月10日

11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4天(闰年第31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1天。.

新!!: 孫武 (民國)和11月10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