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学步桥

指数 学步桥

学步桥位于河北邯郸市沁河上,南邻串城街,西靠陵西路,东边是沁河带状公园,是一条历史悠久的石桥,也是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学步桥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建造时采料严谨,结构坚固,雕刻精美,外型美观,具有古赵文化和民族桥梁的建筑风格,同时还是成语典故邯郸学步的起源地,随着邯郸市对沁河的开发和治理,沁河上增多了许多新建的桥梁,学步桥在沟通邯郸古城南北交通上的功能逐步降低,不再作为交通桥梁使用,而是作为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的文化符号。.

10 关系: 石拱桥邯郸市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邯郸八景邯郸道柳林桥沁河 (邯郸市)沁河公园温明殿遗址明清邯郸城

石拱桥

石拱桥,又叫大石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花官营乡石桥村东,根据石桥结构、造型推测石桥年代为明代。石桥横跨花官营乡石桥村东滏阳河上,石桥东西向,青石质,为五孔石拱桥,三大二小石拱,桥长28.8米,宽6.1米,南北两侧各有20个石柱头,14座石狮,形态各异,造型活波,中间为2尊坐佛像,两侧为莲花形佛座,2尊石猴;桥栏杆长1.3米,宽0.22,厚0.22米;桥栏板长1.3米,高0.4米,图案“莲花”、“波浪”、“仙鹤”、“鹿”、“卷云”、“牡丹”等;桥券脸中部为喷水兽首。 2005年,被公布为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学步桥和石拱桥 · 查看更多 »

邯郸市

邯郸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脈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邯郸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邯郸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煤炭和铁矿石储藏量分别在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及钢铁生产基地,亦是中国大陆重要的电力、纺织、煤炭、建材等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邯郸商业也十分发达,市政府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也加快了其他项目的发展。2015年邯郸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是中国成语之城,“邯郸学步”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赵国都城的风雅。.

新!!: 学步桥和邯郸市 · 查看更多 »

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由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截止2017年,邯郸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238处。 至今邯郸市已公布两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学步桥和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邯郸八景

邯郸八景也叫做邯郸八大景,主要源于清代的《邯郸县志》,后来加上了中华成语文化园和串城街,并称邯郸八景。是古城邯郸的八个著名的景点群,是旅客来邯郸旅行的好地方。.

新!!: 学步桥和邯郸八景 · 查看更多 »

邯郸道

邯郸道或称邯郸老城街、长街,现在称为城内中街,是中国河北古都邯郸市主城区的一条上至战国下至明清时期的中心大道,位于今邯郸市丛台区城内中街正中心的繁华地带。这里沿袭了历史建筑的风格,还有众多历史遗址,是邯郸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邯郸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邯郸道南起斜街口、北到观音阁,全长2200米,历朝历代这里沿街店铺立林,商贸繁荣。原住民集中,居住用地占全部面积的48%。根据考古勘探表明发现,在地下约十米处,有战国到两汉时期的文化层,还出土大石磙十二件、方石板多块,汉代砖瓦碎片,可以证明二千多年前这就是一条横穿古城南北的街道。唐代这条街又与邯郸故城外的古“邯郸道”连接;清末时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西安回銮北京时,这条街又称为“御道”。 老城街见证了邯郸市两千多年的历史,不仅遍布着从战国时期到近现代的文物和建筑遗址,街道两侧还反映冀南地区具有乡土建筑特色的民居,例如:回车巷、学步桥和秦始皇出生地的朱家巷、明代的张国彦宗庙、清代的冀南地区最大的书院—邯山书院和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居住过的慈禧行宫,清末民初邯郸进士王琴堂故居和实业家王铭鼎故居,邯郸市最早的天主教堂,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北银行旧址和中共邯郸市委第一个办公地;在城外的“邯郸道”和“御道”上有黄粱梦吕仙祠、玄武大帝庙和中国名梦馆等。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火的破坏、自然灾害的侵蚀,再加上当地人对房屋的翻盖和翻修,保留下来的明清历史建筑不足全部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 2013年,邯郸市为了弘扬古赵文化,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老街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文化旅游步行街项目,命名串城街或称文化一条街、仿古一条街,仅仅是开发北街,即人民路到丛台路段。2016年,勒泰商业地产接手该项目,更名为串城街·勒泰城,将此地打造为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旅游、办公、假日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用传承邯郸历史文化的仿古建筑群落。而由于南街历史遗迹众多,不适合大的工程项目,只能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做到修旧如旧。.

新!!: 学步桥和邯郸道 · 查看更多 »

柳林桥

柳林桥又叫柳林古石桥,位于河北邯郸市丛台区柳林桥村西部中心,横跨滏阳河东、西两岸,据史料记载,相传该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桥旁原有邯郸三大古闸之一柳林古闸,由邯郸籍进士张其庭倡建。.

新!!: 学步桥和柳林桥 · 查看更多 »

沁河 (邯郸市)

沁河原名牛首水,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内,是贯穿邯郸东西主城区的几条主要河流之一,属滏阳河支流。现为季节性河流,降水多时,河流径流速度快,水面变宽,冬春季节水量较少。由于近几年市政府的大力整治,使得沁河又出现了“三面荷花,四面柳”,鱼虾成群的景色。.

新!!: 学步桥和沁河 (邯郸市) · 查看更多 »

沁河公园

沁河公园或称沁河沿岸绿化带,位于河北邯郸市市中心的沁河南北两岸,西起浴新大街,东到滏东大街滏阳河,两岸总长8000米,目前归邯郸园林局两河管理处管理。.

新!!: 学步桥和沁河公园 · 查看更多 »

温明殿遗址

温明殿遗址是西汉时的一座宫殿遗存,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学步桥西部,沁河沿岸,是汉高祖刘邦为其子赵王刘如意建造大型宫殿,也是邯郸城内一处重要文化遗址。赵幽王刘友和赵共王刘恢、赵王吕绿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新!!: 学步桥和温明殿遗址 · 查看更多 »

明清邯郸城

明清邯郸城,是指河北省邯郸市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的老城城貌,位于今邯郸市城区沁河南岸到滏阳河之间。邯郸城在宋金时期都有修建的历史,但多毁于战火,至于元代,由于史料匮乏,记载不多。由于多次的战乱和兵祸,邯郸由汉代全国性的大都会最终衰落为一个蕞尔小县,并且一直到清末,其普通县城的地位也一直未能改变,城池规模也一再缩小。.

新!!: 学步桥和明清邯郸城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