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季诺维也夫

指数 季诺维也夫

#重定向 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

27 关系: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伊涅萨·阿曼德彭述之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列宁遗嘱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扎科夫斯基四一二事件王一飞第三国际第一次莫斯科审判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真理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震撼世界的十天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蔣中正考察蘇聯武胡景比尔·布兰德江亢虎斯大林主义新经济政策10月23日8月24日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Nikolai Ivanovich Bukharin,),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他是苏联的重要理论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 布哈林是苏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一生留下众多理论著作,列宁评价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少有的一位理论家。列宁死后,与托洛茨基、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一起成为苏共的主要领导人。他是斯大林执政早期的重要政治盟友,曾协助斯大林将托洛茨基开除出党,后来又在1926年协助打倒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后与斯大林发生矛盾,在1929年失势,被逐出中央政治局。大清洗发生之后,他于1938年被捕,被斯大林冠以「人民公敌、匪帮、法西斯走狗、外国间谍、谋刺列宁的杀人犯」的罪名,同李可夫一起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88年2月4日获得平反。 布哈林同時以出色的肖像画聞名。.

新!!: 季诺维也夫和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 查看更多 »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常被简称为布列斯特条约或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苏俄政府与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签订的和约。.

新!!: 季诺维也夫和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 · 查看更多 »

伊涅萨·阿曼德

伊涅萨·费奥多罗芙娜·阿曼德 (原名伊丽莎白-伊涅斯·史蒂芬妮·德艾本维勒;)是法裔俄罗斯共产主义政治家,布尔什维克成员,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俄罗斯渡过。 阿曼德在沙皇俄国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和苏维埃政权早期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跟列宁的特殊关系,她的事迹在斯大林时期被刻意隐瞒了,直到1990年代才得到一部分披露(至今仍有许多有关她的文件被俄罗斯列为机密)。  历史学家迈克尔·皮尔逊曾如是说:“她帮助他(列宁)恢复了地位,并将布尔什维克打造为比沙皇更为集权的政治力量;与此同时,到1919年她成为了莫斯科最具权势的女人。”.

新!!: 季诺维也夫和伊涅萨·阿曼德 · 查看更多 »

彭述之

彭述之,又名张次南,中国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转角丘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托派领袖之一,曾任第四国际中国支部书记、中国革命共产党书记。.

新!!: 季诺维也夫和彭述之 · 查看更多 »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Лев Бори́сович Ка́менев,Lev Borisovich Kamenev,)苏联著名政治家、革命家,苏联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加米涅夫在布尔什维克建党时期非常活跃,是列宁的助手之一。十月革命之后,被选举为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苏共重要领导人,但同年因为是否联合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加入新政府的问题与列宁发生矛盾,遭到列宁批判。但他后来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签订问题上支持列宁的观点。1923年起担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列宁研究所所长职务,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有着重大贡献。列宁去世后,他与托洛斯基、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李可夫一同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与季诺维也夫一起,联合斯大林、布哈林,将托洛茨基逐出党中央。后因斯大林权力的不断膨胀,与季诺维也夫一起,暗中联合流亡国外的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最终在1926年被打倒并逐出党中央。 1934年基洛夫被暗杀后,斯大林对老布尔什维克发动大清洗。加米涅夫遭到逮捕,与季诺维也夫一起被指控为基洛夫暗杀案中凶手的“道德同谋”。后被指控为“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反党联盟”重要成员,“阴谋刺杀斯大林以及其他苏联领导人”,1936年8月,与季诺维也夫等人一起被送上莫斯科审判的审判席。同年8月25日遭到枪决。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加米涅夫于1988年得到平反。.

新!!: 季诺维也夫和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 查看更多 »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本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Бронштейн),是布尔什维克主要领导人、十月革命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和第四国际精神领袖,是一名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和作家。 托洛茨基原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之间摇摆不定。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他最终决定加入布爾什維克,并成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苏俄建國之初,他擔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後任苏俄軍事和海軍事務人民委员,建立了苏联红军,並出任總司令。他帶領布爾什維克赢得了俄國內戰(1918年-1923年),並成為这一勝利的精神象徵。列宁死后他被排挤出苏共领导核心,后流亡海外,1940年被斯大林派人刺杀于墨西哥。 他提出的政治理论被称为托洛茨基主义。.

新!!: 季诺维也夫和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查看更多 »

列宁遗嘱

《列宁遗嘱》(Завещание Ленина),正式名称是《给代表大会的信》(Письмо к съезду),是苏俄领导人列宁在1922年最后一周和1923年第一周所写的文件。在遗嘱中,列宁提议改革苏联政府机构,并对苏联领导层人员评论,建议将斯大林调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列宁本希望能在1923年4月召开的俄共(布)十二大上宣读这一文件,然而在1923年3月第三次中风后,列宁不能讲话了。这一文件被他的妻子娜德斯达·克鲁普斯卡娅秘密保存起来,希望列宁恢复健康后再重新宣读。但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后,她才将文件交给苏共中央书记处,希望能在1924年5月的俄共(布)十三大上宣读。这对当时“三驾马车”(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继任构成了许多矛盾。最后在一定条件下,列宁遗嘱对部分代表公开。1927年,《列宁遗嘱》的副本由美国作家马克斯·伊斯特曼带出苏联发表。在1920年代末,斯大林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后,将与列宁遗嘱相关的出版资料全部视为反苏出版物。直至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最后对斯大林主义进行否定后,列宁遗嘱才被苏联政府所公开。.

新!!: 季诺维也夫和列宁遗嘱 · 查看更多 »

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扎科夫斯基

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扎科夫斯基(Леони́д Миха́йлович Зако́вский,Leonīds Zakovskis,),苏联特务、内务人民委员部干部、一等国家保安委员。他是苏联大清洗的执行者之一,也是叶若夫的副手。 扎科夫斯基是拉脱维亚人,出生在拉脱维亚的库尔兰。他曾在利耶帕亚的私立学校读过两年书,1912年在利耶帕亚-纽约航线的船上担任水手和司炉工。191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布尔什维克。1914年突然被捕流放。1917年回到圣彼得堡,逃避兵役。1917年,参加十月革命的暴动。同年12月秘密警察组织契卡成立,担任谍报人员,成为契卡的情报部长兼警备司令,指挥镇压阿斯特拉罕、萨拉托夫、喀山等地的叛乱。后任里海-高加索战线特别科科长、莫斯科-契卡通报班班长。1921年至1925年,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格别乌)的波多里亚及敖德萨科代表。1926年调任西伯利亚国家政治保卫局全权代表兼西伯利亚军管区特别科科长。1928年斯大林来西伯利亚时,负责其安保工作。1932年,调任白俄罗斯国家政治保卫局全权代表兼白俄罗斯军管区特别科科长。1934年7月,担任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 基洛夫被暗杀之后,于1934年12月10日调任内务人民委员部列宁格勒州局长。1935年2月,按照中央命令执行大清洗,逮捕杀害达11,072人。1936年9月,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失势,大量特工被清洗。新上任的叶若夫将其调到自己麾下担任副手,使其免于受到清洗。1937年3月,他在中央委员会全会上内部告发原上司雅戈达及其心腹格奥尔基·莫尔恰诺夫,声称他们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勾结。 1937年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议员。他通过捏造罪名和贴标签,成功获得斯大林和叶若夫的信任,1938年1月19日升官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副委员,兼任内务人民委员部莫斯科州局长,大权在握。1938年2月17日,在米哈伊尔·弗里诺夫斯基家的书房中毒杀了特工阿布拉姆·斯卢茨基。 1938年3月28日,他被解除内务人民委员部莫斯科州局长的职务。叶若夫调任水运部人民委员的八天之后,他在4月16日被解除了内务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一职,调任古比雪夫水力发电所建设长。4月30日被逮捕,承认自己是德国与荷兰间谍,并曾秘密加入托派组织;但在审判过程中否认。1938年8月29日被判处死刑枪决。 Category:蘇聯政治人物 Category:蘇聯共產黨人物 Category:被處決的蘇聯人 Category:被蘇聯處決者 Category:内务人民委员部 Category:大清洗加害者 Category:大整肅受難者 Category:苏联的政治迫害.

新!!: 季诺维也夫和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扎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四一二事件

四一二事件,是中国国民党“清党”第一期中的标志性事件。国民革命军北伐途中,蘇聯顧問及中共為抵制國民黨右派發動的北伐,而意圖扳倒蔣中正;1927年4月12日,蒋中正領導國民黨右派黨員,在上海青帮的幫助下,大規模逮捕、殺戮中共黨員并取締蘇聯顧問,中国共产党称此事件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新!!: 季诺维也夫和四一二事件 · 查看更多 »

王一飞

王一飞(),浙江上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湖南省委书记,中央军委的提议建立者。.

新!!: 季诺维也夫和王一飞 · 查看更多 »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蘇聯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新!!: 季诺维也夫和第三国际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莫斯科审判

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审判(процесс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ного троцкистско-зиновьевского центра»),又称第一次莫斯科审判(Первый московский процесс)指的是1936年8月对十六名布尔什维克、老布尔什维克的前苏联著名政治和其他人物的审判。它是莫斯科审判的第一场。.

新!!: 季诺维也夫和第一次莫斯科审判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Mihail Sergeyevich Gorbachov,),前苏联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85年上台,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990至1991年间出任唯一一任的苏联总统,也是唯一一位在十月革命后出生的苏联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在其总书记任内推行開放政策,1987年和1989年两度当选美国時代年度風雲人物,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截至目前,他是继埃贡·克伦茨(东德)、汉斯·莫德罗(东德)、洛塔尔·德迈齐尔(东德)、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蘇聯)、伊萬·斯捷潘諾維奇·西拉耶夫(蘇聯)、(匈牙利)之后,少数还健在的前东方集团的领导人之一。 戈尔巴乔夫的头上有一个显著的胎记,为其广为人知的外貌特征,被中國网友戏称为“地图头”。.

新!!: 季诺维也夫和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格魯吉亞語:იოსებ სტალინი;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本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苏联前最高领导人,執政近三十年(1924 - 1953 年),任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生于俄罗斯帝国哥里,毕业于梯弗里斯神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倾向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别,并组织了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以筹集革命资金。1913年开始使用笔名斯大林(Ста́ли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派执政后,斯大林为七名政治局成员之一。斯大林在苏联成立后,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尽管列宁反对,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功掌权并清洗了反对派。随后他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全面强制推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代替。斯大林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型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然而农业集体化则扰乱了食品生产,引發了1932年苏联大饥荒。在1930年代,因為其極度專制,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树立个人崇拜同时,对党、政、军领导人,少数民族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進行大量逮捕,流放或劳改和屠殺,造成百萬人死亡。 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瓜分波兰,然而随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尽管初期有所损失,苏联红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在欧洲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二战时期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在战后的东欧扶植社会主义阵营,并支持中国、朝鲜及北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扩大了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支持的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战后对峙形成冷战。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战后重建,并使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核国。在战后大饥荒后,斯大林发起了自然大改造和共产主义建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并对其展开批判及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的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大林主义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马列主义组织及政府,而斯大林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象征。在苏联解体后,因曾领导抗击纳粹德国胜利及建设苏联,斯大林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赞扬。对其的批评则多强调他任内使得数以百万计人死亡,并发起大量的政治、宗教及民族镇压。.

新!!: 季诺维也夫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真理报

《真理报》(Пра́вда),创刊于1912年5月5日,前身为托洛茨基于1908年10月3日在维也纳创办的同名报纸,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将《真理报》出售,几经转手,其所有权被一个希腊商业家族取得。1997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收购了这份报纸,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中央机关报。.

新!!: 季诺维也夫和真理报 · 查看更多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史简明教程》(俄文:Краткий курс истории ВКП(б)),或《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簡稱《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联共(布)党史》或《简要读本》,是一本1938年于苏联出版的历史著作。该书严格按照斯大林的观点论述苏联共产党历史,是斯大林主义主要文献之一,对苏联国内意识形态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共产主义的圣经”。日丹诺夫曾说此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从1938年9月到1953年的15年里,共出版了67种文本,再版3百余次,总印数达4281.6万册,是苏联图书出版史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过巨大影响。列宁主义共产党的思想、组织、策略和理论的根本原则就来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联共(布)的许多决议。苏共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具有极端的封闭性,是建立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之上的。联共(布)党史文化是在“四大”中形成的,即在“大转变”、“大批判”、“大清洗”,和在对联共(布)党史的“大编纂”中形成的。.

新!!: 季诺维也夫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

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Серге́й Миро́нович Ки́ров;),苏联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他曾在1926年至1934年担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的职务,任内在其办公室内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开枪打死。此遇刺事件直接触发了被称为大清洗的恐怖镇压,但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

新!!: 季诺维也夫和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 · 查看更多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1919年)是亲历1917年十月革命的美国记者和社会学家约翰·里德的观战记。在俄罗斯,里德跟踪采访了包括卡尔·拉狄克和季诺维也夫在内的许多著名的布尔什维克领袖。 Category:1919年書籍.

新!!: 季诺维也夫和震撼世界的十天 · 查看更多 »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阿纳斯塔斯·霍夫漢內斯·米高扬(Անաստաս Հովհաննէսի Միկոյան,Анаста́с Ива́нович Микоя́н,)是苏联亚美尼亚人,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人物。.

新!!: 季诺维也夫和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考察蘇聯

1923年,蔣中正以孫中山全權代表名義考察蘇聯,歷時約3個月,較全面考察蘇聯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對世界首個社會主義國家派出官方考察團。蔣中正在行程歸國後,對蘇聯做出了較為全面細緻的分析,認為蘇聯這個國家在政治上獨裁,在文化上不尊重傳統並與中國文化格格不入,行使霸權主義,並預見蘇聯是對中國的威脅,以及蘇聯終將敗亡。蔣對蘇聯的不少分析和觀點後來都有應驗,可見蔣對外交和國際形勢的遠見卓識。而谓苏联“赤色帝国主义”,也是蒋的中文词汇发明。.

新!!: 季诺维也夫和蔣中正考察蘇聯 · 查看更多 »

武胡景

武胡景()原名武怀让,字迈五,又名武湖景、武和景、武和劲,化名罗玉堂、吴客敬、吴福敬、李士安、林大生等,河南省孟县(今孟州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王健英,武胡景生平存疑问题探讨,党史文苑:学术版2013年第2期.

新!!: 季诺维也夫和武胡景 · 查看更多 »

比尔·布兰德

比尔·“巴尔博萨”·布兰德(William "Barbosa" Bland;)是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的领袖,他以作为国际霍查主义运动的重要领导人而知名。他著有《苏联资本主义的复辟》一书。 1916年4月28日,比尔·布兰德出生在英格兰北部城镇阿什顿安德莱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在新西兰陆军服役时确立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后来,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新西兰积极参与了当地共产党组织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兰德以眼镜制造商的身份返回英国。1950年代,布兰德见证了大不列颠共产党的“和平过渡社会主义”运动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布兰德坚信修正主义是反马列主义的错误意识形态路线。 由于对修正主义的否定,布兰德成为了英国数个反修正主义组织中的一员。此后不久,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带着大量的问题,布兰德开始系统地着手研究毛泽东的理论。他发现自己对毛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持有异见。动笔数月后,站在正统斯大林主义者的立场上,布兰德完成了对毛的第一次批判。这次批判是布兰德在正统斯大林主义影响下作出的众多不受毛主义者待见的分析中的最初尝试。 布兰德毕其余生试着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修正主义会占据主导地位?布兰德得出了结论: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中,斯大林处于劣势,他的周围是一群“绝顶聪明”的、不公开反对马列主义的修正主义分子。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树立“个人崇拜”直接给斯大林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而用这个作为反对他的武器。布兰德认为:斯大林以贝利亚取代叶若夫,是因为后者搞垮、颠覆了秘密警察(内务人民委员部)。布兰德以此为例指出了数千名无辜入狱的布尔什维克的获释原因。布兰德指出:在联共(布)十八大召开时,斯大林已经被排除在党的最高决策层之外,而其试图用《苏联经济问题》这本小册子进行回击。 斯大林在文章中对赫鲁晓夫的亲信尼古拉·沃兹涅辛斯基进行了充满深远影响的抨击,布兰德由此证明,后来导致资本主义复辟的苏联经济改革(在当时)是被斯大林严厉打压中止的。所以布兰德强调了斯大林最后的工作的特殊必要性,他看到,一旦斯大林逝世,沃兹涅辛斯基的资本主义化“改革”措施就会被赫鲁晓夫及其继任者颁布实施。布兰德在他的文章中明确地提出了这些观点并且在其1981年出版的《苏联资本主义的复辟》一书中详细阐述。 带着他对毛泽东的理论的分析,布兰德开始对他一贯支持的“中国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提出质疑,但是得出的结论是: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保持了社会主义制度。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前,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资助下,布兰德建立了英国阿尔巴尼亚协会。虽然被阿尔巴尼亚官方排斥,他仍然领导了协会的工作,并且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个“被孤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研究。在那些年里,布兰德成为了公认的研究阿尔巴尼亚的权威,他出版了一部英阿字典,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了阿尔巴尼亚生活、历史、音乐、饮食、地理、风俗等各个方面。 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支持中国的时候,一些毛派组织联合起来反对阿尔巴尼亚协会,他们不顾党派间的亲密关系,公然抵制布兰德的“单一的阿尔巴尼亚统一战线”的号召。在霍查对毛泽东进行公开批判之后,这些组织逐渐瓦解消亡。他们的残余分子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积极倡议和资助下,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加入了布兰德的组织。但是这些人仍然试图解除布兰德的领导权,他们强调其在研究的所有方面——包括音乐等等——都是反马列主义的,是“非完全政治正确”的,所以应该被解职,但是组织的其他多数成员反对这个决定。布兰德一直到了拉米兹·阿利雅出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的时候才辞去协会的领导职务。 在1975年英国共产主义者联盟(马列)陷入分裂之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布兰德对阿尔巴尼亚的分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久,以他为首的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成立。该组织从成立伊始就坚定地支持“被孤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麦克贝克和他的支持者——那些留在英国共产主义者联盟(马列)中的人,则持反对立场。 布兰德认为他所密切关注的现代修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第二阶段的背离,最后陷入一个“静态国家民主化”误区。对于布兰德来说,这是对马列主义国家理论的歪曲。基于这种分类,布兰德把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的革命归类为“伪社会主义”革命。布兰德认为,以上诸国忽视了列宁“不要在革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建立鸿沟的警告。他也提出,像出现在美国的“黑人民族”现象,英国的“黑人种族歧视”和“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的民族主义”,都反映出这些国家已经远远地偏离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这些观点使得他在挑战斯大林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苏联——包括党的最高层陷入了阶级斗争,那么共产国际会有任何不同吗? 布兰德努力思考着几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共产国际在有关统一战线的性质这类关键问题的立场上多次反复?斯大林真的“完全控制”了共产国际吗?为什么统一战线得到了欧洲的共产党的坚定支持,特别是法国——去协助一个法西斯主义者控制下的组织?还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920年代后期统一战线中的“反极左”运动突然转向“反极右”——成为正确政策? 布兰德认为,共产国际第一次向极左方向偏离,是在大约1924年至1928年间认可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掌权。同时,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曼努伊尔斯基和库西宁通过对坚持斯大林路线的工农党派的破坏,扼杀了印度革命。布兰德提出的共产国际第二次右倾化,则是指在约1930年前后其阻止欧洲各国的共产党掌权的行为。 布兰德进一步指出,从大约1924年开始,斯大林在共产国际中就失去了领导权。接着首先是季诺维也夫取得了领导权,然后是布哈林。这两人后被批判为“修正主义分子”,并在大清洗中被枪毙。之后季米特洛夫、库西宁、曼努伊尔斯基领导着共产国际。布兰德指责他们歪曲了正确实现马列主义的道路。季米特洛夫从法西斯德国的监狱中获释是颇值得怀疑的,难道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仁慈?为什么?布兰德认为当时季米特洛夫虽打着“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正确的马列主义原则”的旗号,实则是脱离了统一战线转而支持“人民阵线”,犯了右倾错误。 布兰德认为,以上诸原因使得斯大林解散了共产国际。之后斯大林建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由他和日丹诺夫等人领导。他说,有必要记得是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揭露了西方共产主义政党企图实行右倾化的方针,以及铁托主义者们与美国的结盟。在后来的意识形态之争中,斯大林公开支持阿尔巴尼亚和霍查反对铁托。 除了理论著作,布兰德还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导演了两部电影,排演了一部芭蕾舞剧。长期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特别是电影和戏剧——使得他深深理解社会主义现实艺术。他在创作电影和戏剧时广泛取材,特别是在历史剧方面。 在英国,布兰德领导的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主张所有马列主义者的原则性统一,因此他成为了马列主义联盟全国委员会成立后初期的重要领导人。布兰德还组织了英国斯大林研究会。但是,研究会内的正统毛派后来将他打倒。布兰德是国际霍查主义运动史上的关键性重要人物,他对北美的马列主义联盟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01年3月13日,比尔·布兰德去世。不久,他生前领导的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瓦解。.

新!!: 季诺维也夫和比尔·布兰德 · 查看更多 »

江亢虎

江亢虎(),原名绍铨,号洪水、亢庐,祖籍安徽省旌德县江村,生于江西省广信府弋阳县陶湾。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者,中国社会党创始人,后担任汪精卫政权的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副院长等职。.

新!!: 季诺维也夫和江亢虎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義(Сталинизм)狭义上是指一套以苏联1929-1953年间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命名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以及按照他的思想理论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运行机制。其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广泛的政治宣传手段,建立起围绕某一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政治氛围,并以此来保持政府对全国人民的政治引导。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模式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曾被认为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反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就是修正主义路线。苏联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基本上保持的仍是已经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 名词“斯大林主义”最早由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自居的斯大林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汇。 列夫·托洛茨基称斯大林主义体--为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義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反共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该称呼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所以在广义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并且延续约70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口号下,掀起了重评斯大林的活动。戈尔巴乔夫为了克服危机,认为“必须粉碎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有关的一切东西”,同“斯大林主义的一切形式彻底决裂”。但戈尔巴乔夫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失败,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新!!: 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主义 · 查看更多 »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НЭП),是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1921年3月21日颁布实施的一项政策法令。旨在以实物税的形式代替先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余粮收集政策,此项政策亦在工业领域进行了延伸。 新经济政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新!!: 季诺维也夫和新经济政策 · 查看更多 »

10月23日

10月2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6天(闰年第29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9天。.

新!!: 季诺维也夫和10月23日 · 查看更多 »

8月24日

8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36天(闰年是23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9天。.

新!!: 季诺维也夫和8月24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