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查看 孔闻謤和孔子
孔闻诗 (进士)
孔闻诗(),字知言,又字四可,号过庭,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二代孙,属盛果户。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孔闻诗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孔闻诗与族兄弟孔闻謤同榜考中进士。初任中书科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孔闻诗任礼科给事中,他条上吏治、边防等八事,崇祯帝称赞并采纳了建议。崇祯二年(1629年),改任吏科给事中,当年,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乡。崇祯五年(1632年),孔闻诗出任井陉兵备副使,后因为与镇守内臣意见不合降调大梁督粮道参议,孔闻诗于是辞官回乡。清兵入关后,孔闻诗被强迫入京,他假装患了青盲,在登上吏部台阶时摔倒不起,于是避免了被逼做官。孔闻诗家居常头戴竹皮冠,身着汉人村野平民传统的服装,绝不穿由于当时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而强行在社会中推广的满族服饰款式,帽子上常常缀着一枚崇祯铜钱。 孔闻诗夫人众多,传说有十八位,有子十一人,孔贞、孔贞煃、孔贞炌、孔贞灿、孔贞、孔贞煐、孔贞辉、孔贞烷、孔贞烜、孔贞爝、孔贞焜。 孔闻诗的墓地位于孔林中部偏南道北。墓碑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碑高3.7米,宽1.29米,厚0.48米,上书“赐进士出身、直隶井陉兵备道副使、前吏礼两科右给事中过庭孔公墓”,右刻“赐进士出身吏部稽核勋清吏司主事加一级后学颜光敏沐手拜书。公讳闻诗,字四可,号过庭。戊午科举人,壬戌科进士,至圣六十二代孙”。.
查看 孔闻謤和孔闻诗 (进士)
剃髮易服
--髮易服或薙髮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髮髮型的“--髮令”(或稱“薙髮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鎮壓。剃发、易服与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并称“清初六大弊政”。 “剃发易服”政策從清初的暴力鎮壓到康熙年間及康熙以後的潛移默化,對後來中國的髮式及服飾有明顯影響。.
查看 孔闻謤和剃髮易服
祭孔
祭孔是对孔子的祭拜活动,是發源於中国,並傳播至東亞文化圈和海外华人儒教傳統。.
查看 孔闻謤和祭孔
汉服
漢服,泛指漢人服飾,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的觀念,也是一種相對於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华梅《汉服堪当中国人的国服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4。 “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於商朝基本確定,直至近代都是中國地區漢族的主要服制。.
查看 孔闻謤和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