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威权主义

指数 威权主义

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或威權論在哲學中是一個政治哲學理論,其提出某個政府應要求民眾絕對服從其权威,並限制个人的思想跟言論和行為自由。政府上的威权主义指權力集中於單一领袖或一小撮精英。威权领导者時常任意行使权力而不考虑或利用现有法律去扩大权力,公民也通常無法透過自由競爭的选举來替換之。权力争夺与统治集团的自由競爭,是有限或不存在的。 不少打壓反对派政党或其他非政府組織政治团体,都是威權政體或权威政体(Authoritarian regime)。有關反对党或其他政治組織,不是有限不然就是根本不存在,威权主义因而站在民主的對立面,但近年威权主义也出現在民主政权中。 在不同學術領域如新聞學、行政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威权主义概念的中文專業用詞或有差異如獨裁主義、集權主義、集體主義、專制主義、權威性格、。.

目录

  1. 192 关系: Authoritarianism原教旨主義去蔣化卡尔·波普尔卫星党南海血書反媒體壟斷運動台灣壹傳媒賣盤案台灣女性主義運動台灣百合 (電視劇)台灣詩人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意識論戰右翼力量联盟右翼民粹主義右派吳榮元多元多黨制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大和解大韩民国大阪大学威權審議家族獨裁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對蔣中正的評價對蔣經國的評價不義遺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央集权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国民党历史中国民族主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史的分期中華民國歷史主义东欧剧变世界是平的专制主义专政一例一休一党优势制一党制乌兹别克斯坦自由民主党亚洲四小龙... 扩展索引 (142 更多) »

Authoritarianism

#重定向 威权主义.

查看 威权主义和Authoritarianism

原教旨主義

原教旨主義或基本教義派,也称“原理主義”、“基要主義”或“基要派”,是指某些宗教群体試圖回歸其原初的信仰的運動,或指嚴格遵守基本原理的立場。他們認為這些宗教內部在近代出現的自由主義神學使其信仰世俗化、偏離了其信仰的本質,因而作出回應;一般提倡对其宗教的基本经文或文献做字面的、傳統的解释,并且相信从这些阐释中获得的教义应该被运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宗教都存在「原教旨主義」。 依文本的不同,原教旨主義也可能不是中立性的特徵,而是有貶義的詞句,類似在政治觀點上的「左翼 」或是「右翼」有時可能有負面意涵的情形。.

查看 威权主义和原教旨主義

去蔣化

去蔣化,为一系列改變或移除昔日蔣中正或蔣經國執政時期的痕跡,尤其是針對蔣中正的紀念痕跡,主要由民主進步黨推動。2007年起,執政黨民主進步黨展開一連串舉動,認為蔣要為二二八事件及其後屠殺台灣人(指該事件後期的清鄉行動)和後期白色恐怖負責,認為應該去蔣化,進而要求中華民國國軍移除營區蔣氏銅像,以及進一步拆除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圍牆,「去蔣化」的另一層理由是否定獨裁及威權的執政正當性,等同轉型正義的一環。由於民進黨在執政後期才大力進行去蔣化,被中國國民黨批評是政治清算,記錄抹煞國民黨在台灣的歷史和貢獻。 大规模的去蔣化運動發生在臺灣2000年民主進步黨首次贏得中央政府的執政權之後。此運動主要針對的是蔣中正,其原因在於蔣中正及主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對人權压制的情況较苛刻;雖然蔣經國的影響痕跡也在改變之列,但是由於蔣經國的評價較其父好,再加上蔣經國去世後,政府幾乎沒有在公共場合建立關於蔣經國的象徵物,因此去蔣化主要是針對蔣中正進行。 中國大陸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也藉「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黨政府曾經迫害人民」之理由實施過類似的行動。措施包括将中正路全部更名,借以废除对蒋中正的个人崇拜。.

查看 威权主义和去蔣化

卡尔·波普尔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爵士,CH,FRS,FBA(Sir Karl Raimund Popper,),出生于奥地利,犹太人,獲譽為20世纪最偉大的哲学家之一。美国哲学家巴特利称其哲學为「哲学史上第一个非证成批判主义哲学」(the first non justificational philosophy of criticism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其中justificational按台湾译法),在社会学亦有建树。 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查看 威权主义和卡尔·波普尔

卫星党

卫星党,又稱附庸黨、花瓶党、尾巴党,主要存在于威权统治下的国家,指的是除执政党外的其它一些规模不大的政党。卫星党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执政党的控制,缺乏独立性,用以对外营造所属政权的民主氛围或多党合作体制,被視為政治花瓶。.

查看 威权主义和卫星党

南海血書

《南海血書》,是一則中華民國在中國國民黨威權時代下的虛構故事。本作於1978年12月19日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的文章,作者朱桂。最初偽稱是「越南難民阮天仇」的「絕筆信」,這篇故事成為臺灣中小學的教材,政府機關也大量印送。 這篇故事,後來證實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反共宣傳之一,為當時國民黨情報主管王昇上將為配合國民黨政府的威權統治所策劃的虛構故事,目的在於鼓動臺灣人反共情緒,並以越南的淪亡歸咎於內部的不團結、藉此強調國民黨一黨獨大之「必要性」來打壓黨外人士、異議分子,以及發洩與美國斷交後的不平情緒。 2003年,作者朱桂坦承是一篇虛構的故事,由他本人創作。.

查看 威权主义和南海血書

反媒體壟斷運動

反媒體壟斷運動,又稱反媒體巨獸運動,為2012年在台灣發起的學生與社會運動,901反媒體壟斷聯盟與由台灣各大學院校學生組成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為推動此運動的主要團體。反對旺中案、反對壹傳媒併購案,要求制定反媒體壟斷法。以維護台灣新聞自由、反對媒體壟斷、防止中資與台灣財團控制台灣媒體為主要訴求。.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反媒體壟斷運動

台灣壹傳媒賣盤案

臺灣壹傳媒賣盤案是自2008年中國時報集團賣盤後,臺灣媒體界另一大型的媒體賣盤案。2012年,壹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黎智英傳出將臺灣壹傳媒出售給辜仲諒、王文淵、蔡衍明等人,引起新聞媒體遭臺灣財團與中國勢力控制的疑慮,在臺灣引發反媒體壟斷運動。最終此交易案於2013年破局。.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台灣壹傳媒賣盤案

台灣女性主義運動

台湾的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的历史非常复杂,有着女权主义和强大的女性象征盛行的阶段性进步,以及平等和个人权利贬值的威权主义时期。.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台灣女性主義運動

台灣百合 (電視劇)

《台灣百合》是台灣電視公司於2004年11月1日推出的一齣八點檔電視連續劇,共計四十集;劇情以二二八事件,以及綠島若干政治犯的牢獄生活為背景。.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台灣百合 (電視劇)

台灣詩人

客語文學的發展較之臺灣閩南語文學,其進程更為晚到;其創作人數,相較於閩語文學作家,也稀少得多。真正以客語來書寫文學創作應該是在1987年解嚴以後的事了。 客語意識的形塑與下列的運動有極大的關係。1988年11月由創刊於1987年的《客家風雲》雜誌社──後改名為《客家雜誌》──帶動成立了「客家權益促進會」,匯集客家各股勢力,以實際行動發起並主導「還我母語運動」。1988年12月28日,上萬名客家人走上街頭爭取客語發音權。主要訴求有三:.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台灣詩人

台灣本土化運動

臺灣本土化運動(Taiwanization)是指臺灣強調在地的歷史、地理、文化、及主體意識的一種運動,以發揚臺灣本土文化和文化層面的去殖民化為主要宗旨。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發展期間,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有著不同層面的意涵,但自從1980年代末期解嚴以來的一連串發展尤為明顯,直到今日仍在進行中。影響層面擴及台灣的文化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變遷,官方或民間自行發起的各種活動都促成此種變化快速的推廣。另一方面,反對者指稱該運動事實上是一種「去中國化」,認為其目的是想促使台灣從基本的文化社會根源脫離中國的影響,並常將其與臺灣獨立運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台灣本土化運動是將漢文化視為臺灣文化的一部分,並非全盤去除。.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台灣本土化運動

台灣意識論戰

台灣意識論戰是1983年至1984年間主張台灣本土意識及台灣獨立的台灣知識分子及政治運動人士通過黨外雜誌進行的一場思想論戰,主題在於台灣人應抱持怎樣的國族認同。由於台灣當時仍處於威權統治時期,長期的中國民族主義觀念與政治神話也根深柢固,贊成台灣意識的一方不敢或不能直接舉起「台灣意識」或「國族認同」的旗幟,所以論戰是以所謂「台灣結」對「中國結」的形式展開,因此該論戰又被稱為「台灣結與中國結論戰」。這場論戰使文學運動與政治運動更緊密結合,台灣意識成為公開話題,打開了國族認同的思想與言論禁區,並為日後台灣獨立的理論論述及運動開展創造了空間。.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台灣意識論戰

右翼力量联盟

右翼力量联盟 (Сою́з Пра́вых Сил, СПС / Soyuz Pravykh Sil,缩写:SPS )是一个俄罗斯公共政治组织和前政党,最初于1999年作为选举集团成立,主要关注自由市场改革, 私有化和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改革家”安纳托里·邱拜斯、鲍里斯·涅姆佐夫和叶戈尔·盖达尔的政治遗产。该党于2008年正式解散。尼基塔·贝利赫是最后一任党首。 2011年,部分该组织前成员重建了右翼力量联盟运动 。在2012年注册为一个公共政治组织 ,一种非政府组织 。在俄罗斯,参与选举需要在司法部审核的政党名单中 。目前领导人是列昂尼德·戈兹曼 。 SPS和重建的SPS都被接受为国际民主联盟的准会员。.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右翼力量联盟

右翼民粹主義

右翼民粹主义(Right-wing populism)是一套拒絕現有政治共識,結合自由放任主義與反菁英主義的政治哲學。之所以稱為右翼是因他們拒絕社會平等與相關的政府方案、反對社會融合,以及隱含的排外主義(Nativism)思想。民粹主義則是其反對菁英的立場吸引「一般大眾」。 1990年代起,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開始在加拿大、挪威、法國、德國、羅馬尼亞、荷蘭、瑞典、智利等各民主國家成立,並在比利時、瑞士、奧地利、芬蘭、希臘、新西蘭、比利時與義大利等國成功進入聯合政府。雖然美國共和黨的茶黨運動及另類右翼被分開研究,但部分作家認為與他們所稱的「極右翼」是相同情形。右派民粹主義不同於過去被認為是維護「現狀」的右翼,且多數右翼政黨沒有其歷史根源,特別是與右翼的傳統保守主義不同。 因為各黨之間的意識形態、組織與領導人言論的差異,要將右派民粹主義劃入單一的政治體系是十分困難的,也沒有一個有意義的分類或是分類的集合存在。同樣地,不同於傳統的保守政黨,他們未成立國際組織,也未用相似名詞來自述。然而他們共同的特性是在左右光譜中都較其他保守派政黨更為右傾,且組成源頭皆來自保守政黨。 另一方面,由於西方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對於穆斯林的不友善,因此部分會通過支持猶太人、LGBT及女性的權益以突顯他們不是極右派;猶太人、LGBT及女性也可能會策略性的支持另類右翼來反對對他們更惡劣許多的極端穆斯林及伊斯蘭教法,另類右翼反而成了他們的保護者。.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右翼民粹主義

右派

右派,又称右翼,是和左派相對,一般是指保守派或溫和保守派。右派政治家一般會采取各種保守的政治立場,並且傾向于維護現存的統治。右派在不同國家與不同時期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左派與右派都是相對而言,在不同背景下兩者主張的具體內容不會相同,不能以靜態的「主義」或「階級」劃分。 在西方世界的傳统印象中,右派通常是指支持民族主義、捍衛傳統家庭和宗教(猶太-基督教文化傳統),且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政黨,認為某些社會分層及社會不平等的現象是正常、自然且不可避免的一派。部分人則用「右派」來稱呼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支持者。不過雖說自由放任,卻不包含移民的自由移動,此外,右派對於宗教衝突比較保守,因而對於種族問題也較為謹慎乃至於排斥。.

查看 威权主义和右派

吳榮元

吳榮元()臺灣左派人士,1949年生於台南。1972年就讀国立成功大学時,接觸到《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遂與同學數人秘密籌組成功大學共產黨,並自製五星紅旗、印刷《共產黨宣言》;事發之後,先後被判死刑與無期徒刑,1975年因蔣介石逝世遇特赦減刑。1986年出獄,投身臺灣勞工運動持續至今。曾任勞動人權協會第二任會長。現為勞動黨主席、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 1993年4月26日,吳榮元在《自立早報》的【焦點對談】中聲言: 2009年,臺灣民間數十個認同九二共識的民間團體合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以社會運動形式致力於兩岸和平發展,吳榮元曾任召集人。2016年10月13日,吳榮元在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聲明稿中說,本年由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轉型而來、與2009年成立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同名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應該體認當前兩岸關係的新形勢,在擴大參與交流的基礎上,重視落實和平紅利的合理分配,讓更多兩岸人民共享和平紅利。 2009年1月20日,勞動黨、勞動人權協會、反軍購大聯盟等團體聚集於美國在台協會門外,抗議美國長期以來為了自身利益塑造中東戰爭;吳榮元說,一直以來,美國蓄意製造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與對立以維護自身利益,「美國永遠是披著羊皮的大老虎」。 2017年2月23日,吳榮元返回國立成功大學領到他遲了45年的畢業證書,他說,台灣社會不滿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幾十年所累積的反彈,談轉型正義確實是必要的改造工程,但是不能違逆歷史事實;二二八事件是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為了在台灣鞏固政權而發生的事件,當時還是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不是因為台灣獨立運動而起,不能倒果為因;如果民主進步黨真要促進轉型正義,民進黨就不能只把矛頭朝向國民黨,而是要概括承受中華民國過去的一切功過責任,以政府的立場承擔所有的歷史責任。.

查看 威权主义和吳榮元

多元

多元或多元主义(Pluralism)在社會科學和政治哲學中,指不同種族、民族、宗教或社會群體在一個共同文明體或共同社會的框架下,持續並自主地參與及發展自有傳統文化或利益並且互相尊重以及互相學習、交流、合作。 在多元社會中,不同族群相互間展示尊重與容納,從而使他們可以安樂共存、相互間沒有衝突或同化。許多人認為多元是現代社會的最重要特徵之一,也是科學、社會、經濟等發展的關鍵性推動力量。 在威權主義或寡頭政治的社會,權力高度集中,各項決定由少數人做出。在多元社會,權力、決策過程及利益分享相對較為分散。人們相信這樣可以鼓勵社會成員更廣泛的參與、更大的約束感、以及更佳的成效。比如,多元主義對下列情形是重要的:公司、政治體、經濟體、科學界。在科研過程,多元主義是知識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返回來,知識增長可以通過提高生產力、經濟增長、改善醫療等來增進人類福利。 在多元社會的觀念下,社會反對任何歧視的政策,認為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任何人不論性別、種族、民族、宗教、身心障礙、性傾向,都不應有任何歧視或差別對待,多元社會應互相包容和彼此尊重,任何人的自由意見和立場都必須尊重。多元的社會是對自由的保障。.

查看 威权主义和多元

多黨制

多黨制是一種政黨體系,由多於兩個政黨控制政府,有別於一黨專政及兩黨制。 多党制又细分为温和多党制和粉碎多党制。 溫和多黨制政黨體系由三個以上總數有限的、有實力取得國會議席的政黨組成,沒有任何兩個政黨能長期掌握政府組織權,其政府必為聯合政府,由多個政黨組成穩定的執政聯盟。但由於具有規模的政黨相當固定,故聯盟模式也相對穩定。這些國家奉行比例代表制,代表性案例是以色列、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丹麥等。 在這些國家,幾個意識形態相近的大型政黨在選舉前會組成聯盟,一旦勝選將會聯合執政。 粉碎多黨制由三個以上、數量不固定且政黨存在不穩定的多個政黨組成,黨派聯盟模式較無章法可循,政治情勢常常陷入混亂。相當多實行競爭性政黨制的發展中國家出現粉碎多黨制的特徵,局勢動亂往往以軍事政權或威權體制告終。 不少奉行比例代表制的歐洲及拉丁美洲國家都是典型粉碎多黨制國家或地區。.

查看 威权主义和多黨制

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

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簡稱學權小組,成立於2010年6月高師戒嚴事件後,由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長庚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學生組成的組織。成立目的是透過學生自主的評鑑方式,扭轉過去官方大學評鑑偏向於僵固指標以及校方觀點的問題,突顯出學權不彰的學校,使其不敢在鎂光燈的檢視下恣意妄為地對學生進行壓迫,並倡議「學生權利」成為公共議題。.

查看 威权主义和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

大和解

大和解是1995年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提出的政治理念,主張在野黨進行大聯合,以促成整個社會的和解。其具體作法在於主張民主進步黨應該與新黨合作挑戰中國國民黨的地位,一同建立大聯合政府。 1995年12月18日,施明德邀請新黨全國委員會召集人陳癸淼、趙少康等人在立法院咖啡廳喝咖啡商談合作事宜,號稱「大和解咖啡」。新黨提出「三黨不過半」口號,同意與民進黨合作。但大和解隨後在民進黨內引起爭議:這個主張獲得民進黨內許信良與謝長廷的支持,但遭到正義連線成員如沈富雄等人的反對。.

查看 威权主义和大和解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查看 威权主义和大韩民国

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英語譯名:Osaka University),簡稱阪大(はんだい;Handai),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阪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大阪帝國大學(1931年)。理科起源於明治時代最大的兰学塾「適塾」(1838年);文科起源於西日本最大的漢學塾「怀德堂」(1724年)。 阪大學術排名日本第4、世界第96。最新QS 2018世界大學排名第63,在讀大學生规模为日本之首。校友涵蓋日本第一個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奖、克拉福德奖得主,亦獲得若干蓋爾德納國際獎、日本國際獎、與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

查看 威权主义和大阪大学

威權審議

威權審議(Authoritarian Deliberation)又名威权性协商指在政府監控允許的範圍下的討論,如中國政府使用各種方法,去製造和引導支持政府的言論。。 何包钢提出「威权性协商」概念解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制度和实验,他提出儒家對中國威权性协商出现的假說,他主張「威权性协商就是为了强化权威,促进统一以及公共善。尽管权威是进行治理的一个权宜之策,然而,它给现有的主政者太多的权力,较少地赋予普通公民足够的权利,这也抑制了普通公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有效性。」但另外一方面,「民主式的协商过重地向公民赋权,却忽视了治理与权威的平衡。 」 《政治思想史》2013年4期.

查看 威权主义和威權審議

家族獨裁

家族獨裁(family dictatorship),又稱世襲專政(hereditary dictatorship),是一種獨裁政體的形式,实行这种政体的国家在名義上採取共和制,但是选举或任命国家元首的運作方式類似於君主制與獨裁政體,國家獨裁者的位置以血緣世襲方式掌握國家權力,傳承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最高領導人的位置,通常以威權主義方式來統治。 它與君主專制主要的不同點,君主專制是一種已形成的傳統,但是世襲專政則是純粹透過政治安排而建立的,背後不具備歷史傳統。世襲專政通常不認為他們的元首為君主,但類似於君主立憲制,這類國家可能會通過某些特別法,或是經由受限制的選舉及控制選舉等,讓統治者可以世襲,世襲的統治者繼續保有獨裁權力。在軍政、军事执政团、軍事獨裁或威權主義國家中,很容易出現這種政治安排。.

查看 威权主义和家族獨裁

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中國國民黨從1895年其前身興中會成立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本條目介紹中國國民黨在發展歷程中的出現的重大批評聲音和爭議事項。.

查看 威权主义和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對蔣中正的評價

前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曾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蔣中正帶領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勝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臺澎金馬,堅決反共對保存中華文化及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發揮重大貢獻。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利失去政權到臺灣後,以反共為名實行威權體制。蔣中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中正的評價非常歧異,除了蔣中正因戰敗失去政權而備受日後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評之外,在全世界依然有不同的評價。.

查看 威权主义和對蔣中正的評價

對蔣經國的評價

蔣經國在中國近代史及台灣戰後史上地位舉足輕重,他逝世後,人們給予他不同評價。一方面他形象正面,領導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走向復興,專業人士不受制肘,使得過去一些留學海外的海歸派紛紛回台創業或投資,而促進台灣經濟逐漸起飛,熱錢湧進,新台幣開始大幅升值,股市創新高。1987年,解除台灣省戒嚴令,開放報禁、黨禁,准許台灣戰後各省移民可以返回中國大陸探親。甚至開放台灣民眾到中國大陸展開小額投資,而獲得人民認同。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也在蔣經國任內成立。 关于中華民國行憲後歷任總統的民意調查顯示,台灣人民對蔣經國均抱持最深切懷念及肯定。蔣經國的親民作風,也受到李登輝、宋楚瑜、馬英九等政治人物倣效及模仿。 另一方面,他領導的國民黨政府繼續施行威權統治,以警總及情治單位特務鎮壓身邊匪諜,藉此打壓可能萌芽的共產主義或黨外政治思想。當時有幾句話:「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充斥在大街小小巷,甚至發票上都有此警語。.

查看 威权主义和對蔣經國的評價

不義遺址

不義遺址是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提出的人權歷史紀念場景,指的是在威權體制下,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侵害人民權利的發生地,如決策地點、軍警特務機構辦公室、政治犯被逮捕地點,以及後續偵訊、審判、執刑地點。目前文化部整理45處不義遺址的清單,包括警備總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保密局北所、調查局、國防部軍法看守所、馬場町刑場、安坑刑場等,其中也包括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又稱青島東路軍法看守所。.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不義遺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政治概况。 依照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為工人阶级領導的、以工农联盟作為基礎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杨立杰.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现在中央集权并没有消失,许多单一制国家仍旧实行中央集权制。.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央集权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指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撤台後,中國國民黨在專政的威權體制時期,在台灣及海外累積龐大黨產所引發之爭議。來源主要包括遷台資產,接收日產,國庫輸送,以侵佔、徵收、轉帳撥用、賤價收購等手段,將國家資產或私有財產轉成黨產,及經營特權黨營事業等等。 國民黨黨產的正當性長期以來備受爭議,前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1954年2月寫了一封信給國民大會,痛陳政府六大缺失,第一條是:「一黨專政。國民黨之經費,非由黨員之捐助,乃係政府,即國民之負擔。這種國庫通黨庫做法,除共產極權國家外,實為今古所無。」1958年的《自由中國》雜誌也出現批評的聲浪。但由於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多與中國內戰、國際冷戰時期重疊,因此也出現國民黨應政府要求在臺灣、中國大陸、及海外以較不敏感的民間團體身分代政府進行外僑服務、情報蒐集等任務,部分黨產也因政府交待任務而取得,且政府常以資金外方式間接資助,加上國民黨原有資金,使得國民黨黨產歸屬更加難以釐清。.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古稱诸子百家)為華夏文明各學派的哲學思想。華夏思想最早記綠殷周之际成書的《易经》,後來大盛於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發展史可大体分为:东周古典的诸子百家哲学;漢朝獨尊儒術,汉唐的儒佛道冲突而交错的发展时期;宋元明清儒佛道融合而转生的理学;晚清以后的中西会通时期。 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家、佛家和道家影响最深远。西方哲学於近代傳入,也影响甚鉅,中國共產黨執政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取代儒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上的官方政治理想;儒家失勢後演變成新儒家,其支持者繼續承傳華夏古風。 中國人的宇宙觀方面以易經和老莊為核心,倫理社會觀是以孔孟之說為代表,佛家則以宣揚因果輪迴、眾緣唯心的道理與儒道互相輔助而成。.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国哲学

中国国民党历史

中國國民黨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國民黨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国共内战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国国民党历史

中国民族主义

中國民族主義(Chinese nationalism),也稱中華民族主義、中華國族主義、大中國主義、大中華主義,是一種在近代中國出現的民族主義政治主張與意識型態,主張在中國領土中的所有民族,應該融合成一個單一民族(中華民族),建立單一民族國家(中國),共同成為中國人(或華人),一起抵抗外敵。起源於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經清朝採納後成為國家政策,並且在立憲運動後推行。後來取代清朝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沿續了這個意識形態。.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史的分期

中華民國史的分期是指歷史學研究當中對中華民國不同時期的區分。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是日本學者若林正丈於1992年首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他用來描述「中華民國台灣化」這個趨勢的其中一個特點。一般來說,由1988年李登輝上台開始,台灣開始第二共和時期。蔣中正、嚴家淦和蔣經國時期(1928年至1988年),則是第一共和時期。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有另一種說法:指中華民國的第二個時期(國民政府,1928年至1949年),由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教授所提出。.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華民國史的分期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中華民國歷史

主义

主义(principle;常用后缀“–ism”表示),代表理念或有完整體系的思想和信念,也可视为实现不同目标的不同方法。若於政治理論中,冠以「主義」此一後綴,往往具有「思想、運動、體制」三種互為相關之內容。.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主义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东欧革命、蘇東波,西方社会称之为1989年系列革命)指在1990年前后东欧和中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发生反对派推翻共产党政权的急剧政治变化。 1989年2月,波兰团结工会取得合法地位后,剧变开始。其后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以1989年六四事件为起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出现大范围反对当局执政的抗议活动。1989年6月4日,波兰团结工会在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同月,匈牙利亦开始拆除其部分边境设防,大量东德居民经由该国流入西德。这加剧了东德内部的不稳定情绪,莱比锡等地出现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最终致使柏林墙倒塌,两德合并。而苏联在八一九事件后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分裂。 这场剧变最终以蘇共亡黨、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1990到1992年间,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相继成为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亦走向分裂。域外的柬埔寨、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相继宣布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在东欧剧变后,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东欧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巴尔干地区亦饱受战乱摧残。美国的世界权力范围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美国文化、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继而传播至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西方许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把他们的指导思想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联盟亦向东欧扩张,欧洲一体化进程因而加快。.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东欧剧变

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 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諸如手機、網路、开放源代码程式……等,而產生的。佛里曼他本身大力的擁護這些改變,他稱自己為「自由貿易人」、「熱情推土機」,並且批評抗拒這些改變的國家。書中,他著重在「這些快速改變的必然性」及「個人和開發中國家所顯現出能力對美國人民及貿易所加諸壓力的程度」。 他給予了美國人和開發中國家一些特別的忠告(但對於歐洲則是輕描帶過。)「世界正被抹平」產生了許多可能:以附加價值服務為基礎的複雜供應鏈,伴隨著各行業中透過競爭的而變得及於現有市場,如印度和中國,使用當地勞工和服務的可能性。佛里曼的這本書是以大量的個人研究、遊歷、談話及沉思為基礎的熱門著作。他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將概念性的分析和個人的佳句與意見以其相當具特色的方式結合。.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世界是平的

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despotism),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独裁的管治形式。在此一情況下,統治者擁有絕對權力或支配力。 专制主义多指政治专制,但有时也指经济专制、文化专制等其他方面。政治专制包含君主专政、宗教專政、一党专政、軍事專政等多种形式。.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专制主义

专政

专政是一種政體形式,可能指:.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专政

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是指中華民國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執政後所推動的勞工工作日數改革政策,主要係修正《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使所有勞工每週可以有一天的例假(此例假為可勞資約定而更動,即不一定為六、日)、及一天的休息日,前者為強制休假、後者則保留彈性加班的空間,以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主可以在徵詢勞工同意後,讓勞工在法定的休息日加班。至於例假日只有在必要(天災、事變或是突發事件)時,--主才能要求勞工加班,其中勞工在“一例”的例假日加班後,--主依規定應予勞工擇日補假,《勞動基準法》的相關修正案已於2016年12月6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然而不管是例假日,還是休息日,只要勞工有加班,--主都需要付加班費給勞工。 上述法案在修正時,同時刪除《勞動基準法》原有規範的7天國定假日(因此元旦翌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以及行憲紀念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並且增加新進人員「勞工特別休假」等相關規定。.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一例一休

一党优势制

一党优势制(dominant-party system或one-party dominant system)是形容一個國家由某政黨透過民主之選舉制度下,勝出而得以達到穩固且長期執政情況下的政局情境。通常以共和制的--發生的情形居多。這樣的政黨通常在立法機關(國會)中連續數次取得大多數議席,又或贏得總統選舉。雖然一黨獨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與一党执政(如1991-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前的中華民國、建国以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在形式上有某些類似的特徵,但絕不應被混淆,因為後者不存在開放的選舉與公正的競選。一般而言,一黨獨大制是較具競爭性的,因為在攸關政權的中央選舉中會有數個政黨角逐權力及議席,但實際卻是由一個大政黨長期壟斷執政權。此外,一黨多元制(one-party pluralistic system)也被視為一党优势制的變體。.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一党优势制

一党制

一党制(one-party system)、单党制(single-party system)或一黨專政是單一政黨壟斷政治與軍事權力,並透過憲法、軍警、特務等各種制度內外之手段,長期將其他勢力排除於政治權力外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为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第一个一党制国家为1878年-1980年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真辉格党,长达102年。 傳統上以「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判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但此判定標準据台灣学者葛永光指出不充分,例如一黨領導的共產黨還實施黨內民主,內部派系眾多,存在一黨多元的系統,兩黨國家卻小黨林立抵制國會,又如歐洲多黨聯合執政良久沒有競爭的情況也很常見。 法理上的一党制国家為威权体制的一種,和其他个人独裁、军事独裁、绝对君主制等比較,有助於理解民主转型之不同途徑。.

查看 威权主义和一党制

乌兹别克斯坦自由民主党

乌兹别克斯坦自由民主党 (Uzbekistan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O'zbekiston Liberal Demokratik Partiyasi、O'zlidep) 乌兹别克斯坦的政党及执政党。2003年11月15日成立,主要为乌兹别克企业家和实业界人士。 自由民主党属于中間偏右党派。党的宗旨和任务是:积极参与乌国家、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促进乌政治、经济、社会和精神生活自由民主化,在民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社会体制,深化经济改革,切实保护公民、企业家和商人的自由及合法权益。现任党主席为穆哈马尤素夫·捷沙巴耶夫(Мухаммадюсуф Тешабаев),机关报为《二十一世纪》。 自由民主党在2004-2005年的选举中获得120議席中的41席、2009-2010年的150議席中的55議席。 2007年10月4日,自由民主党提名当时的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为总统候选人,卡里莫夫以88.1%的高得票率在大选中战胜其他3位候选人,蝉联总统。 2016年12月:黨主席兼任總理肖開提·米爾則亞耶夫以88%的得票率擊敗其他候選人,當選烏茲別克新任總統。.

查看 威权主义和乌兹别克斯坦自由民主党

亚洲四小龙

亞洲四小龍(Four Asian Tigers)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间,經濟迅速發展的四個位於西太平洋的經濟體:韓國、臺灣、香港及新加坡。 亞洲四小龍在1970年代之前以農業和輕工業(小型工廠)為主导,1970-1990年代經濟發展高速。它們利用已開發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發展迅速,成為东亚和南亚繼日本國後新興的已開發國家或地區(雁行理论),也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其成功的經濟發展過程和經驗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典型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隨著國際經濟情勢發展變遷较为少用。.

查看 威权主义和亚洲四小龙

亞洲價值

亞洲價值(Asian values)主要指由亞洲政治人物如李光耀及马哈迪所提出的威權體制有助於經濟發展的命題,漢江奇蹟、台灣奇蹟與中國模式等發展經驗都是其例證。 馬來西亞政治家马哈迪指出,亞洲價值透過良善治理、家庭的神聖性、多樣性的寬容、對弱者和不幸者的同情,來達成社會和諧。马哈迪相信亞洲價值方法的有效性,因為亞洲文化生存已千年基本完好;他也主張,亞洲若還沒有成功處理還存在的如貧困等社會問題,不應該宣揚其經濟成功。 一般認為,亞洲價值包括重視家庭價值觀、尊重權威、強調共識於決策的角色,社會群體高於個人主義。亞洲價值論的源起和威權主義理論有相通之處。.

查看 威权主义和亞洲價值

康乃馨革命

康乃馨革命(Revolução dos Cravos),又称四二五革命,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於1974年4月25日发生的一次军事政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帝國英國及法國等紛紛自願或被迫放棄其殖民地。葡萄牙的萨拉查反共政權卻拒絕放棄其殖民地,因此它仍然維持著相对龐大的殖民帝國。葡萄牙憑藉加入美國领導的北約,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殖民戰爭(1961年-1974年)。長久的戰爭和龐大的軍費令萨拉查军政權失去了很多葡國人民特別是中下級軍官的支持。 這些中下級軍官組成了「武裝部隊運動」(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简称MFA),於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發起政變,期間並有很多平民自發參與。在政变期间,民眾將康乃馨插在了軍人們的步槍上,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来。此革命推翻了20世纪西欧为期最长的独裁政权(42年),之后引发了两年混乱的「过渡时期」,政府更替頻繁,10年內更換15個總理。此後政府宣佈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獨立。然而因撤離時未有善后,前殖民地莫三比克、安哥拉獨立後隨即爆發多年内戰,葡萄牙被迫收容多達100萬葡裔難民(在葡萄牙称之为「歸僑」Retornados)。 与普通暴力革命相对比,葡萄牙康乃馨革命者採用和平方式来达成目标,而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获得成功。為紀念此日,葡萄牙把4月25日定为自由日。.

查看 威权主义和康乃馨革命

二十五点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25-Punkte-Programm)是德国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的政治纲领。1920年2月24日,在慕尼黑皇家宫廷啤酒屋举行的会议上希特勒宣读了这份政治纲领,德国工人党(Deutsche Arbeiterpartei)在同一天正式更名为纳粹党。 这份纲领文件呼吁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废除凡尔赛条约、排除驱逐外国人、建立对新闻和文学进行政治管制的威权国家。 有观点认为“二十五点纲领”是民族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政治调和,其内容呼吁了民主与更广泛的大众权利,但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违背了“二十五点纲领”中的呼吁。也有观点认为“二十五点纲领”中鼓吹劳工权利、分享企业利润的诱惑性观点是通往奴役之路。.

查看 威权主义和二十五点纲领

二月政爭

二月政爭又稱李郝政爭是指中華民國(台灣)在1988年1月13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逝世後的一連串中國國民黨黨內及政治圈的權力鬥爭,主角為以當時繼任總統、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為首、支持改革及本省人為主的「主流派」,以及政治立場保守威權、外省人為主的「非主流派」。由於兩派的政治角力在1990年2月以後逐漸白熱化,因而得名。此次政爭也影響到後來中國國民黨的分裂。二月政爭也突顯蔣家及外省勢力在蔣經國逝世僅兩年便失去全權支配的影響力,本土力量至此主導台灣政治。.

查看 威权主义和二月政爭

五二四事件

五二四事件,又稱劉自然事件,是1957年一起示威事件,發生於前美國駐華大使館所在的臺灣臺北市。本案為臺灣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少有的幾次反美事件之一,亦為臺灣戒嚴時期罕見之大規模示威活動。.

查看 威权主义和五二四事件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威权主义和伊朗

強人 (政治)

在國際政治學當中,「強人」這個名詞是指一個在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政體中實行鐵腕統治的政治領袖。這個詞彙通常與西方世界學者口中的“獨裁者”互換抵觸,但其性質與“軍閥”不同,特別是在東歐和中亞一些國家,通常包含不好的含義。 強人不一定是該國是正式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有時候,會用這個詞彙來描述一個比當地憲法允許的對政府影響力更大的軍事或政治人物。例如,曼努埃爾·諾列加將軍經常被譽為“巴拿馬的強人”,因為他對巴拿馬行使的巨大政治權力,儘管他不是國家的正式總統或總理。在事實中,他的角色是獨裁者的角色。 同樣,並不是每一個關於“強而有力的領導”(或者是提供這樣的的所有承諾的設想)都是由一個強人來統治的。.

查看 威权主义和強人 (政治)

張俊宏

張俊宏(),字景涵,臺灣南投縣南投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第六屆臺灣省議員、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創辦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查看 威权主义和張俊宏

張鐵志

張鐵志(),是一位籍貫河南生於臺北的作家、文化政治評論者及社會運動者。 他曾擔任《旺報》文化副刊主任、《新新聞》副總編輯,並曾在《中國時報》、《文訊》雜誌、《信報》、《南方都市報》、《南都週刊》及《東方早報》等大眾傳媒擔任專欄撰寫者。 此外,他也長期關注搖滾樂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

查看 威权主义和張鐵志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Vladímir Vladímirovic Pútin,)是俄罗斯政治人物,出生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現任俄羅斯總統(第4任),曾任俄羅斯第7及11任總理、俄羅斯第2任總統與統一俄羅斯党主席,均沒有離開過權力核心,故被認為是俄羅斯自2000年以來實際的最高領導人。 普京最早任職於KGB,蘇聯解體後進入俄羅斯政府工作,並在1999年中獲得時任俄羅斯總統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欽任命為總理。在1999年12月31日即將踏入2000年的數小時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欽突然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時任總理的普京受命成為代理總統。之後,他陸續贏得2000年和2004年的總統選舉。由於憲法規定了連任的限制,普京無法參與2008年俄羅斯總統選舉。隨後,普京指定的候選人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當選了俄羅斯總統。2008年5月7日普京卸任總統後,被總統梅德韋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總理,繼續掌握國家的實權。2012年普京第三度參選總統選舉並勝出並辞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职务,第四度參選2018年大選再度連任,任期至2024年。 普京擔任總統期間的主要改革如所得稅改成13%、降低利潤稅稅率,以及制定新的土地和法律條文,利用他善於擔任特務工作的施政手段,確保國家運作的平穩。特別是普京在位期間遇上史上最高油價,俄羅斯受惠於油田出口賺進大量資金,使俄國的軍事與政治實力得以在蘇聯崩潰後恢復,政治以及法制上都獲得了穩定發展。但他在民主方面則遭到很多爭議,可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鐵腕總統」。號稱在普京的經濟管理下,在他任內吸引了許多外匯公司進駐俄羅斯,但國際原油價格反轉下跌後馬上又呈現經濟疲態。不過總體而言,他任內國內生產總值將近上升了72%,購買力平價也上升6倍左右;俄羅斯國內的貧窮人口則減少了一半,平均月薪從80美元增加至640美元。分析人士形容普京的經濟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但同時他所帶領的政府也被反對派、外國政府或組織和人權組織質疑,特別是由於鷹派的他所主導的第二次車臣戰爭、頓巴斯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南奧塞提亞戰爭及敘利亞內戰,特別是人權和自由記錄等。根據媒體報導,在俄羅斯的經濟圈內出現一組新的巨商集團,並明顯地控制住俄羅斯的整體經濟情況,這包括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奧列格·德里帕斯卡、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以及尤里·科瓦利丘克等人。值得注意的是,這批新興的俄羅斯巨富,往往與普京本人有密切的關係。此外,普京也被批評於總統任期內塑造一種個人崇拜的價值觀。 普京于2009年12月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说斯大林“很难被非黑即白地评价,很难说他的一生是功是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比俄共更加亲近斯大林主义的苏联共产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以及第三位置政党俄罗斯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基本上都反感与厌恶普京。 美国新闻评论员罗杰·拜耶斯曾认为普京更像是一个新勃列日涅夫而不是新斯大林。.

查看 威权主义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佛朗哥时期

佛朗哥时期(Era de Franco),指西班牙历史上自1939年至1975年间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实行独裁统治的时期。该时期西班牙的正式国号为西班牙国(Estado Español)。 1931年建立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于1936年陷入西班牙内战。内战一方是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支持的由佛朗哥将军率领的右翼反共和政府武装,另一方是苏联和墨西哥支持的左翼政府军及共产国际纵队。1939年4月1日,佛朗哥一方获得胜利,西班牙内战结束,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正式解体,佛朗哥成立独裁政权。在这段时期,西班牙在名义上恢复君主制但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王”,王室仍获得特权及保护。 二战中,佛朗哥政府很少参与军事行动,尽量保持中立。但由于在二战前后和轴心国的种种联系,佛朗哥政府在战后受到了战胜国的排斥。但又因冷战的背景,以及佛朗哥的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为了让佛朗哥政权得以延续,西班牙试图向美国一方靠拢。佛朗哥时期禁止成立独立政党和工会。50年代末,关于经济政策的法案的颁布,为西班牙大规模的外国投资开辟了道路。 1969年10月30日,佛朗哥将军政大权交由指定接班人胡安·卡洛斯监督管理,但这个独裁体制大致上维持到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西班牙国会公告胡安·卡洛斯王子成为西班牙国王,是为胡安·卡洛斯一世,并于11月27日举行了受膏登基的仪式,成为西班牙国王。在佛朗哥生前,卡洛斯一世曾答应这个政权会持续下去,但他病逝后随即实行民主改革,解除维持36年的党禁,带领西班牙走向民主。西班牙进入民主转型期。1978年12月30日西班牙国会制定新宪法,统治西班牙四十年的独裁政权正式垮台,而胡安·卡洛斯一世直到2014年6月19日退位由其子費利佩六世繼位。.

查看 威权主义和佛朗哥时期

徐世榮

徐世榮,是台灣地政學者,美國德拉威爾大學都市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長期關注「土地正義」議題。.

查看 威权主义和徐世榮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Народна P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Narodna Republika Balgariya)是1946年在保加利亚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由保加利亚共产党一党专政,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之一,通常被视作苏联在东欧的一个卫星国。 194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保加利亚废除君主制,建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宣布建设社会主义。保加利亚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保共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当选为第一任部长会议主席。自1954年开始,托多尔·日夫科夫先后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国务委员会主席。 1989年,保加利亚政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1月,佩特尔·姆拉德诺夫取代日夫科夫出任保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委员会主席(1990年4月改称总统)。1990年,保共决定实行多党制,保共也重组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1月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查看 威权主义和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守百科

保守百科(Conservapedia)是一個英語的維基項目,自稱其目的為從美國保守主義、基督教右翼與神創論的觀點來寫作一部內容符合「家庭價值」的百科全書 ,由家庭教師與律師(著名右翼活動家菲莉斯·夏拉伏雷之子)成立於2006年。根據夏拉伏雷自述,網站建立的初衷為反對「維基百科的自由主義偏見」 。保守百科的內容由夏拉伏雷等人發表的社論與一個基於Wiki模式的社群貢獻組成。保守百科的內容通常贊同美國右翼思想,例如其文章批評美國總統歐巴馬、批評維基百科的「自由主義偏見」、指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道德相對主義的工具、斷定墮胎與乳腺癌之間有關連、並指控「同性戀政治團體」在美國對青少年洗腦。保守百科有一個主要下屬項目「保守聖經項目」,其目的為利用Wiki模式重新翻譯聖經(夏拉伏雷認為目前所有譯本聖經都有「自由主義謊言」)。 美國主流媒體對保守百科普遍持批評態度,並且左右兩翼均有政治家、評論家、記者批評保守百科Calore, Michael (February 28, 2007) Wired Magazine。評論家認為保守百科的內容存在大量偏見與不實之處the notion "that there's always a second, equally valid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cts".

查看 威权主义和保守百科

保罗·比亚

保罗·比亚(Paul Biya,),喀麥隆獨裁者,現任喀麥隆總統,1975年以來一直是喀麥隆的最高領導人。.

查看 威权主义和保罗·比亚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為中華民國設立的國家級人權博物館,轄新北市新店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及台東縣綠島鄉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於2018年3月15日成立,同年5月18日揭牌。業務包含解嚴前的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之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推廣等,推展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並與國內外相關博物館交流合作。.

查看 威权主义和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簡稱民主紀念館),是中華民國行政院在民主進步黨執政期間,根據2007年4月13日核定之《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所成立的文教設施機構,正式掛牌成立於2007年5月19日中央通訊社,《民主紀念館揭牌 蘇揆:台灣民主歷史性階段》,2007年5月19日。,改制於原本設置同址的中正紀念堂。 2007年5月10日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全文共五條,以設立一個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機構;同時發佈生效的還有《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辦事細則》。規程和辦事細則都沒有註明紀念館的地址,也沒有提及中正紀念堂之名以及與中正紀念堂關係。 2007年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惟教育部認為立法院無權廢止四級機關之組織法,雙方陷入各說各話的局面。 民主紀念館甫成立即產生法律上是否存在的爭議。由泛藍陣營占多數的立法院在廢止組織規程後,主張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據此凍結以民主紀念館名義編列的預算;泛綠陣營則主張,立法院無權廢除相當於行政院行政命令的組織規程。 2008年5月20日,執政黨由民主進步黨變更為中國國民黨。同年8月,行政院研擬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民主紀念館正式復名為中正紀念堂;計民主紀念館存在時間約一年三個月。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7月20日正式將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

查看 威权主义和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國際特赦組織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縮寫为AI;又稱大赦國際),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约七百万成员及支持者。该组织的工作方针是对人权状况进行调研,采取相应行动,寻求终结各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并且为那些遭受迫害的人们伸张正义。 国际特赦组织于1961年由彼得·本南森在英国伦敦宣告成立,同年5月28日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了题为《被遗忘的囚犯》的文章Benenson, Peter,, The Observer, 28 May 1961.

查看 威权主义和國際特赦組織

國民聯盟 (葡萄牙)

國民聯盟(葡萄牙語:União Nacional),並於1970年改名為人民國民行動黨(葡萄牙語:Acção Nacional Popular)。在新國家時期(1933年-1974年)是葡萄牙唯一的合法政黨及執政黨。在意識形態上,國民聯盟是一個獨裁及法西斯的政黨,它是以薩拉查為領袖在葡萄牙國會中取得全部席位,而不像大部份一黨專政的政權只佔國會的多數席位,而全國總工會更是政府的政治部門。.

查看 威权主义和國民聯盟 (葡萄牙)

傅鐘 (國立臺灣大學)

傅鐘是國立臺灣大學的校鐘,也是該校象徵之一,位於行政大樓水池前和椰林大道之間,是為了紀念臺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建立。傅鐘每次響21下,因為傅斯年校長認為「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的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查看 威权主义和傅鐘 (國立臺灣大學)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查看 威权主义和儒家

党禁

党禁是一种政治现象,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当权者及政府对非官方政治团体及其参与者的排斥,如古时禁止官员结为朋党;二是现代政权禁止民众自由组成政党參與政府,这种党禁是獨裁及威权政治的一种表现。一些国家仍實行一黨制如中華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古巴、老挝、土库曼斯坦、厄立特里亚事实上實行黨禁。過去實行黨禁的國家包括中華民國、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蘇聯、土耳其、伊拉克、緬甸、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敘利亞、埃及、利比亞、烏干達、中非共和國、馬拉威、賴比瑞亞、波蘭、匈牙利、捷克等一黨專政或軍事專政國家。 由於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5月19日在臺灣省實施戒嚴,依《戒嚴法》第11條規定,戒嚴地區之最高司令官有權「停止集會結社及遊行請願」,台灣地區開始黨禁。蔣經國總統於1987年7月15日宣布台灣地區解除戒嚴令,黨禁因此失效,政黨政治開始活躍。.

查看 威权主义和党禁

八大工業國組織

八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8」,2014年起因俄羅斯會籍被凍結而復稱七大工業國組織,亦稱「G7」),現代世界主要已發展國家所組成之政府首腦會議性質的國際組織,創始於1973年,目前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日本,除日本以外均爲西方國家。 該組織源於法國舉行的第1届六国集团峰会。1976年,加拿大加入,改稱七大工業國組織。1997年,俄羅斯加入,於1998年起稱八大工業國組織。 2009年,在G20美國舉行的匹茲堡峰會上,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布,G20已取代G8的主要功能,成為協調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論壇。儘管如此,G8仍繼續舉行。 2014年,俄羅斯於克--里米亞危機中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及介入頓巴斯戰爭,被凍結會籍至今,因而改稱為G7。.

查看 威权主义和八大工業國組織

公民自由

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往往指公民的政治自由。公民自由限制了政府的權力,防止政府濫用權力和干擾其公民的生活。 基礎的公民自由包括了集會自由、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同時公民也有權要求合法訴訟程序、公平的審判過程、隐私权、和自我防衛的權利。許多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歐洲,都有著各自的憲法以保障公民自由,而民主政府也有責任保護這些公民自由,相反的權威主義國家便缺乏這些保護、政府甚至會主動侵犯這些自由。 某些自由是否屬於公民自由也存在爭議,而它們是否該被保護也是爭論的議題。有爭議的例子包括了生育權、LGBT权益、以及持有槍械的權利。除此之外,即使是被法律保護的公民自由有時候也會被廢止,尤其是在戰爭的時期。.

查看 威权主义和公民自由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指培養個人作為公民或国民,行使義務與權利的教育活动。它通过相關教材與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公民所應具有的權利與義務、個人與群體的關係、及相關的民主、尊重、守法等的公民素養有基本了解和認識。 公民教育的概念和實施和公民權及公民身份密不可分,和民主一詞有一樣長久的歷史脈絡,是從「我到我們」群我關係的政治教育天下雜誌 486期 2011-11-30 。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公民教育往往以思想政治课程的形式开展,在传统公民教育的内容之外,还会加入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查看 威权主义和公民教育

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狹義上指六四清場,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國共產黨派遣解放軍至北京天安門廣場对学生集会清场的行动;廣義上指八九民運,即自1989年4月開始,由大學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续近2個月的全國示威運動。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脏病猝逝,許多北京大學生與市民便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在部分大學生主導下,原本单纯悼念的活動轉向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员貪腐、政府問責、新聞自由、民主政治與结社自由等。期间,最多有一百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示威。以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赵紫阳为首的温和派希望與示威群眾展開談判达成和解。 在5月中旬,學生發起激進絕食行動,促使中國各地四百多個城市陸續集結抗議,表態支持。一連串遊行後,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及國務院總理李鵬為首的强硬派決定以武力解決示威,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前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等多位中共元老亦支持出兵。5月20日,李鵬代表國務院宣布北京市實施戒嚴,並調動解放军三十萬兵力前往首都北京。最终解放军在6月4日控制天安門廣場并实施清场。 之後,中國共产党大規模逮捕示威民眾和支持者,並鎮壓其他地区進行的抗議活動;還嚴格控制國內新聞媒體對事件之報導,並禁止外國記者將相關照片和採訪影像發送至國外。國際社會则譴責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武力驅離示威群眾,許多西方國家亦一度實施經濟制裁,並至今實行武器禁運。 六四事件導致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被免去所有職務,包括政治局常委胡啟立在內,許多同情抗議活动的中共官員也被降級或免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被提拔為新任黨總書記和第三代領導核心。許多參與八九民運的人士則流亡海外,並被政府禁止返回中國大陸。這次風波後,中共党内强硬派抬头,改革開放政策停滞,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才重新恢復;原先在1980年代逐漸開放的人權、民主政策等政治改革也暫止進行。中共中央机关报在运动中期譴責其為「反革命暴亂」,而今日六四事件在中國大陸仍為敏感話題被禁止討論或悼念,不過仍有許多人主張平反六四。由於中共拒絕提供更多事件資料,导致六四事件数据模糊,出现多种版本,單是死亡人數的估計便從百余人至上万人都有。.

查看 威权主义和六四事件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查看 威权主义和共产主义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

查看 威权主义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民党 (南非)

国民党(英語:National Party;南非语:Nasionale Party),缩写为NP,其党员簡称为Nationalists或Nats,是南非共和国于1915年至1997年存在的一个重要政党。.

查看 威权主义和国民党 (南非)

王沪宁

王沪宁(),山东莱州人,出生于上海。1977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现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王沪宁是中共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习近平及前任最高領導人胡锦涛和江泽民的主要撰稿人。 王沪宁是中共第十六至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八至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七、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明委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王沪宁是学术界出身,曾经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法学碩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查看 威权主义和王沪宁

獨裁政體

裁政體又稱獨裁體制,是政治學概念,指由一個人或少數人集團,擁有絕對政治權力而不受憲政與法律限制的政體。這種一人或少数人统治的體制,和「多数人的统治」的民主相對立。獨裁體制的統治權常由一人或一集團所壟斷,通過不同的鎮壓機制來發揮其政治權威。 獨裁體制會導致集權和極權,並違反人民主權原則,違背及權力分立和制衡等政府組織原則。近代以來的政治理論都反對獨裁政體,認為此類政體侵害和違背民眾利益,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世界史上,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時不少學者將独裁政體分為四類型:憲政獨裁、共產獨裁(名義上是無產階級專政)、反革命獨裁及法西斯獨裁,然而世界各地發展出許多不同於這些類型的獨裁如宗教獨裁、家族獨裁等。.

查看 威权主义和獨裁政體

社会哲学

會哲學(Social Philosophy)是關於社會行為和社會与社會制度在倫理價值觀方面的研究,但不包括在經驗關係方面的問題的研究。社會哲學家注重于理解政治,法律,道德和文化問題的社會背景,以及發展新的理論框架,從社會本體論到關注倫理,到國際性的民主理論,人權,性別平等和全球正義。.

查看 威权主义和社会哲学

祖国之光

国之光(Нұр Отан,罗马化:Nur Otan),前称“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是目前哈萨克斯坦的执政党和最大的政党,拥有762000名党员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现任党主席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同时也是哈萨克斯坦总统。.

查看 威权主义和祖国之光

秘密警察

密警察亦稱政治警察,現代中國大陸稱為特工,在台灣稱為特務。是情報機構的一種。人員通常以秘密的方式執勤,針對國內威脅,以保障獨裁者或國家安全為目標的警察。秘密警察的基本目標不是維持法律,而是以特殊目的維持某地區秩序、安全或思想審查。秘密警察有時候會被用作政治迫害的工具。在不同的時代及國家,他們的名義、功用並不相同。在威权主义的國家,秘密警察常作為國家恐怖主義的行使人,監控人民思想、人身罪行、秘密未經審判處刑及刑求犯下許多反人類罪行。有顯著秘密警察活動的國家,常被稱為警察國家。另一種則是潛入敵方的內部,進行資料蒐集及暗殺等行動,一般稱為臥底。.

查看 威权主义和秘密警察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图尔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是土耳其的軍官、改革家、作家和領導人,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及國民議會議長 ,被譽為現代土耳其的肇建者。生于萨洛尼卡(今希腊境内),木商家庭出身。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國會向凱末爾賜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親,「Atatürk」(阿塔图尔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中文学术界在论述时习惯上仍称为凯末尔 。 凱末爾最為人所知是他在一戰傑出的軍事能力,同時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解,他帶領土耳其國民運動並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獨立政府,他打敗當時協約國所帶領的同盟軍隊,並以傑出的優越能力解放了國家並建立了現今的土耳其共和國,在他就任土耳其領導人的時候,凱末爾進行一連串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變革,啟蒙土耳其並讓土耳其成為現代化和世俗主義的國家,凱末爾帶領土耳其現代化的作為被稱為凱末爾主義,其中也包括減少伊斯蘭教對政治及教育的影響。.

查看 威权主义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竊盜統治

統治或稱盜賊統治(Kleptocracy,cleptocracy 或 kleptarchy),政治學術語,指在某個政府中,某些統治者或統治階級利用擴張政治權力,侵占全體人民的財產與權利,增加自身的財產及權力。這通常被視為是政治腐敗造成。.

查看 威权主义和竊盜統治

第三波民主化

在政治学上,第三波这个词专门用于指称197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民主化浪潮,由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中阐述了这个概念。.

查看 威权主义和第三波民主化

簡錫堦

簡錫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黨外運動十八飛鷹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政協委員,亦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以全國不分區當選為第三、四屆立法委員。.

查看 威权主义和簡錫堦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Mihail Sergeyevich Gorbachov,),前苏联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85年上台,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990至1991年间出任唯一一任的苏联总统,也是唯一一位在十月革命后出生的苏联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在其总书记任内推行開放政策,1987年和1989年两度当选美国時代年度風雲人物,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截至目前,他是继埃贡·克伦茨(东德)、汉斯·莫德罗(东德)、洛塔尔·德迈齐尔(东德)、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蘇聯)、伊萬·斯捷潘諾維奇·西拉耶夫(蘇聯)、(匈牙利)之后,少数还健在的前东方集团的领导人之一。 戈尔巴乔夫的头上有一个显著的胎记,为其广为人知的外貌特征,被中國网友戏称为“地图头”。.

查看 威权主义和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查看 威权主义和綠黨 (臺灣)

维权

维权一詞特指中国2000年代威權體制改革開放下形成的,為公眾利益及個人權利進行訴訟的文化。維權的範圍可能包括人身损害、土地纠纷、 医疗事故、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纠纷,所進行的行政及司法诉讼。維權也包括對政治異見者的基本司法訴訟權利辯護及行使,中國維權律師也因此成為危險的職業,而維權運動也和中国能否及應該要司法獨立的相關倡議有關。.

查看 威权主义和维权

美国历史

美国历史由多個時代组成,美国原為英國殖民地,在独立之后後逐漸興起,成為当今世界上有较大影響力的超級大國。.

查看 威权主义和美国历史

義賊

義賊,也稱為俠盜,指「遵循俠義風範的盜賊」,通常伴隨著「劫富濟貧」、「反抗威權」等行為。他們通常是生處亂世環境之中,從事的雖然是犯法的偷盜行為,但因為對象是更為不公不義的惡人,因此受到市井小民的支持。在英文中類似的詞彙是“gentleman thief”(紳士怪盜),但兩者詞意不同。 義賊的產生,按照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邦的說法: 義賊除了見於許多民間傳說之外,也常見於某些類型的小說,例如推理小說。.

查看 威权主义和義賊

羅伯·道爾

勞勃·艾倫·道爾(Robert Alan Dahl;) 是美國政治學家,當代政治學巨擘、民主理論大師,耶魯大學政治學榮譽講座教授,前美國政治學會主席,1998年榮獲哈佛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道爾一生研究民主,早在1940年、年僅25歲即自耶魯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年輕時就躋身政治界泰斗,自成一家之言,成為全球政治學界公認的「民主理論大師」。政治學者白鲁恂曾評價:「道爾談論民主時,人人都應該洗耳聆聽。」著作《民主及其批判》被譽為政治學經典,是道爾畢生的教學與研究結晶,《論民主》則被稱為「一位民主信仰者的最後贈言」、一本「民主指南」。.

查看 威权主义和羅伯·道爾

為什麼要民主?

《為什麼要民主?》(Why Democracy?)是一部由Steps International主導的紀錄片系列,包含十部不同的紀錄片,由不同的導演將各國的民主經驗,透過寫實的方式匯聚成紀錄片。本紀錄片系列包含全球各國獨有的民主歷程經驗,預計於2007年10月8日起,在全球200家電視台同步首映。 本紀錄片系列聯播計畫的發起人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Nick Fraser與丹麥廣播公司(DR)的Matt Hoffman。他們希望,這十部紀錄片不只是一個大型國際合製案,更是民主教育的教材。.

查看 威权主义和為什麼要民主?

男同性戀者

男同性戀者是指以同性者為對象,建立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作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的男性。男同性戀者的身體與生理構造與其他性取向男性無異,惟心理和生理上受到同性所吸引。在很多情況下,「同性戀」被用來指代「男同性戀者」,這是起因於忽略或者未意識到女同性戀者也是同性戀群體的一部分。 在法律定義上,「男同性戀」一詞傾向歸於男性之間的性關係。男同性戀的身份認同過程因人而異,有些在青春期就已察覺自己被男性所吸引,而有些人在青春期過後(如:投入社會工作後)才意識到自己同性戀的傾向。.

查看 威权主义和男同性戀者

独裁

裁(autocracy),也譯為專制、專政,政治學名詞,是一種政府的形式,由一個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在不受法律及傳統的制衡下,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由統治者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以專制殘暴之手段實行統治之方式。這個具備無限權力的統治者,稱為獨裁者(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以這種統治方式形成的政治制度,稱為獨裁政體(dictatorship)。.

查看 威权主义和独裁

盧武鉉

卢武铉(,),韩国第16任总统,从政前曾任法官、律师。卢武铉出身寒门,由于家境贫穷,他读完初中后,没能继续读高中而是去可以提供奖学金的釜山商业高中(相当于职业高中)。职业高中成為他最后的学历,这使得他成为韩国历史上学历最低的总统。他也因此被称为“平民总统”、“草根总统”。 从未进过大学法学院的卢武铉,经过近十年的顽强自学苦读,最终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法官。由于兴趣偏好,他做法官不久后就改作律师。全斗焕军政府时期,卢武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釜林事件”的辩护律师,从此走上人权律师的生涯。1988年,在金泳三的提议下,卢武铉加入统一民主党,并当选韩国第13届国会议员。2002年12月,他在韩国第十六届总统大选中击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成为韩国总统。就任总统初期,由于反对派控制着超过半数的国会席位,卢武铉的各项改革政策在执行上举步维艰。卢武铉的亲信在其竞选期间收受政治金被曝光后,使他陷入信任危机。在一次电视座谈会上,他因为说了“我期望国民大力支持开放国民党”,而被指责违反《选举法》中立原则,导致党政危机,最终被国会弹劾。不过,反对派的弹劾斗争在韩国民众中产生反面效应,支持卢武铉的新成立政党开放国民党,在新一届的国会选举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卢武铉的职务在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后也得到恢复。 卢武铉把他的政府称为“国民参与政府”,通过“扩大国民的参与”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繁荣”。卢武铉在稳定中求改革,在行政改革方面,他提出建设“能干的政府”和“适度规模的政府”;在经济改革方面,他试图建立公正、透明、健康的市场秩序。执政期间,卢武铉在前韩国总统金大中“阳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和平繁荣”的对朝政策。2007年10月2日至4日,卢武铉与夫人权良淑徒步跨过韩朝军事分界线在平壤与金正日召开第二次韩朝首脑会晤,并签署《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他坚决反对美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和封锁,主张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要求美军撤出首尔,收回战时指挥权,打造自主国防。他通过发展与美、日、中、俄四国的“均衡外交”,寻求使韩国成为东北亚的“均衡者”。 卢武铉倡导清廉政治,但卸任后遭到离职审查,于2009年5月23日在李明博政府对其受贿调查期间跳崖自杀,对韩国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认为卢武铉是韩国现任政府清算前任政府、权威主义的牺牲品。2013年韩国Research View开展的一份民调显示,在对朴正熙、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和朴槿惠5名韩国前任及现任总统的好感度调查中,卢武铉名列第一。有观点认为卢武铉的死不是韩国民主的失败,而是韩国政治走向清廉的一个新起点。 卢武铉的座右铭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最尊敬的人是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并著有《卢武铉见到的亚伯拉罕·林肯》一书。他认为自己与林肯一样都是出身寒门,经过自学苦读成为律师,并在议员竞选多次落选后当选总统。他希望自己能像林肯那样以“低姿态的人,谦逊的权力”造就“强大的国家”。.

查看 威权主义和盧武鉉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translit;;bʲɪlɐˈrusʲ ),通称白俄罗斯,或稱白羅斯,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為明斯克,於1991年8月25日從苏联独立,於同年12月19日改稱“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东及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達207,600平方公里,人口達968.98万人(2008年) ,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將近80%人口為土生土長的白俄羅斯人,主要少數民族依次是俄羅斯人、波蘭人和烏克蘭人。1995年後,白俄羅斯語和俄羅斯語被設為官方語言。白俄羅斯憲法並無明確規定國教,大多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次則為羅馬天主教,而基督宗教的不少節日(如復活節等)也被設為國定假日。.

查看 威权主义和白俄罗斯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White Terror)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進行大規模鎮壓、槍殺革命黨與革命份子的恐怖統治時期稱之為「白色恐怖」。另一說則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軍與巴黎公社政權對抗時,公社以紅色為代表色;政府軍以白色為代表色。法國政府軍以鎮壓與懲治行動公社,是為「白色恐怖」。.

查看 威权主义和白色恐怖

過度社會化

過度社會化是以現今社會學普遍以與人群進行積極接觸行為為正面價值的反思。過度社會化認為人太積極為社會服務或認同社會意見,名義上雖然是為合群,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為掌控社會的當權者而活卻不自知,因而造成自我意識的喪失成為他人的傀儡(如威權國家之人民,或聽信媒體或網路言論,卻不知道該言論是被行銷公司或有心人所策排的讀者網民)。 過度社會化的最大特徵是過於服從權威、組織,或仰慕成功人士,並易流於人云亦云,而此種人云亦云有時也會以引經據典或追隨流行的形態呈現。而此種人格由於仰慕成功人士,並希望在社會群體中成為領導者之關係,往往會名利心強烈,因此常會在組織內組成小團體。.

查看 威权主义和過度社會化

聯合進步委員會

联合进步委员会最初是一个成立由伊斯坦布爾醫學院學生的易卜拉欣·特莫、切爾凱斯·穆罕默德·雷什德等人于1889年2月6日在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爾成立的秘密结社,1906年与青年土耳其党人合併并转化为政党。由于呼吁民主化和改革,在西方,團結與進步委員會成員通常被稱為“青年土耳其人”,而在奧斯曼帝國,其成員被稱為聯盟主義者。 该党早期引领了奧斯曼帝國的自由改革運動,由于呼籲在帝國進行民主化和改革,遭到了奥斯曼帝国的迫害。同时期的落後國家日本在没有丧失自我的前提下成功地實現了自我現代化。因此联合进步委员会受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极大影响,决心以日本为榜样,从而实现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摆脱“欧洲病夫”的称号,其最终目标是恢复奥斯曼帝国的大国地位。一旦黨在1908年在青年土耳其革命中獲得權力,並鞏固其在1912年的“奧斯曼國會選舉”和1913年政變中的權力,它就越來越分化和動蕩起來,三位領導人,恩维尔帕夏、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及杰马尔帕夏組成了三人組聯盟,並對奧斯曼帝國進行了事實上的統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其大部分成員都被蘇丹穆罕默德六世的軍事法庭審判並被囚禁 該組織的幾名成員於1926年因企圖暗殺穆斯塔法·凱末爾而在土耳其被處決。它的一些成員後來成立共和人民黨在土耳其繼續生存。.

查看 威权主义和聯合進步委員會

荀子

荀子(),名荀況,受尊稱為荀卿,因漢代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又稱孫卿,中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和思想家,趙國人,曾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楚國蘭陵令,到趙國、秦國遊說諸侯,宣揚儒學和傳授六經,批評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有韓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後世編為《荀子》一書。荀子祖述孔子,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他相信性惡論,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欲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荀子重視人的理性和學習能力,認為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荀子主張任用賢能,國君把政務交與大臣處理;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自然論方面,荀子傾向唯物主義,認為天地並無意志,不信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荀子受譽為一代大儒,地位崇高,對後世特別是漢代的儒學思想與政治文化影響頗深,在宋、元、明三朝曾從祀於孔廟;但因其性惡論及曾抨擊孟子,自宋代以來也受不少儒者批評,被視為孔門異端和法家先驅。.

查看 威权主义和荀子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úbliká ng Pilipinas),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擊退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以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政權。政府设有外交、财政、司法、公共工程与交通、农业与自然资源、卫生与公共福利等部,均有日本顾问负责领导。.

查看 威权主义和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表演性選舉

表演性選舉(show election),又稱虛假選舉、橡皮圖章選舉,純屬儀式之選舉,無民主成份。 這種選舉通常出現在獨裁政體、威權政體和一黨制國家,為了在形式上表示尊重憲法而定期舉行。通常有接近百分之百的投票率,候選人得票率達95%以上,投票結果一般有利於已掌政的當權者,整個選舉以延續或鞏固政權為目的。投票者如對某議題或某候選人投反對票或白票會立即引起注意及政權的秋後算帳,因此經常出現壓倒性的勝利。.

查看 威权主义和表演性選舉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威权主义和香港

詹順貴

詹順貴(),台灣台中人,台灣環境法律師出身,曾任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委員等職。現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2018年3月14日針對深澳燃媒電廠擴建案投下關鍵一票,使全案通過。.

查看 威权主义和詹順貴

髮禁

髮禁,是指對人的頭髮外型訂立一定的限制,並且以懲罰和強制力要求其遵從的一種規範。軍隊中多有髮式的管理,校園髮禁的情形依各國規定有所不同。.

查看 威权主义和髮禁

諾蘭曲線

諾蘭曲線(Nolan Chart)是由大衛·諾蘭(David Nolan)設計的一種政治光譜測驗圖,首先於1971年8月在 The Individualist 月刊上發布。諾蘭在當年的12月創立了自由意志黨。 諾蘭曲線以雙軸線的圖表標繪出各種不同的政治立場,以及他們所追求的政府形式。大衛·諾蘭認為一般的政治光譜測驗都只以一條軸線來假設右翼/保守主義與左翼/自由主義間的極端對比,根本無法清楚標示一個人的政治立場。諾蘭分析認為右翼/保守主義一邊的極端傾向增加經濟的自由而減少個人的自由,左翼/自由主義一邊的極端則傾向增加個人的自由而減少經濟的自由。諾蘭個人的政治觀點則是在擁護個人自由的同時也擁護經濟的自由,因此他認為這種圖表需要增加一條軸線才能正確反應他的政治立場。在這第二條軸線上,也能反應出那些傾向於同時減少個人自由和經濟自由兩者的人口。.

查看 威权主义和諾蘭曲線

賜死

賜死,即賜自盡,是古代統治者以命令逼迫被統治者自殺的行為;相較於刑戮而處決,通常是為了讓被賜死者能保有最後的尊嚴。多出現於中國、日本、朝鮮、希臘和羅馬。 在統治者有絕對威權的古代,世間萬物,包含人的生命,皆被視為統治者的財產,因此連“賜死”這種相對較有尊嚴的死亡方式都被認為是統治者施予的恩典。事實上,這種命令通常也不得不遵守:若不就範,面對的可能是更嚴厲的酷刑或抄家族滅。不過歐洲中世紀一些地方統治者執行的賜死,多為一般所說的死刑,雖然稱為統治者給予人民的恩賜(主要說法為讓人民由痛苦的工作中得到解放),實際上卻是由劊子手或士兵執行。.

查看 威权主义和賜死

费迪南德·马科斯

费迪南德·埃曼努埃爾·埃德拉林·马科斯(Ferdinand Emmanuel Edralin Marcos,),菲律賓政治人物、独裁者,1965年至1986年統治菲律賓長達20年。馬可仕當初因主张经济和社会改革而上台,但馬可仕本人卻於稍後在任期间,以實行腐败的裙带资本主义,和政治打压的威权主义统治而闻名于世。1983年其政敌贝尼格诺·阿基诺自美國回国却在馬尼拉國際機場(今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被刺身亡,马科斯被疑幕后指使。1986年因选举舞弊,导致群众大规模抗议(人民力量革命),而被迫流亡美國夏威夷州,並於1989年死於檀香山。1993年其遺體運回北伊羅戈省,放置玻璃棺內未下葬,直到2016年11月18日安葬馬尼拉的國家英雄墓園。.

查看 威权主义和费迪南德·马科斯

茅草行动

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是马来西亚政府援引1960年马来西亚内安法令的大规模逮捕行动,于1987年10月27日展开。马来西亚警方在当时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搜捕扣押107名朝野政党领袖、华教人士、环保分子、社运分子、宗教人士等,国家局势紧张。 同时,三家报章,包括英文报《星报》、中文报《星洲日报》及马来文报《祖国日报》(Watan) 也被勒令关闭。 该行动事发后堪称马来西亚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常与1969年发生的513事件相提并论王德齐..当今大马,2007,10(27).。.

查看 威权主义和茅草行动

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

阿亚图拉阿里·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علی اکبر هاشمی رفسنجانی)又名阿里·阿克巴尔·哈什米·巴赫拉马尼(علی اکبرهاشمی بهرمانی)(),伊朗政治家及作家,曾出任第四任伊朗總統,又曾經是伊朗專家會議(詮釋法源來作出法律裁決的審議機關,負責選舉、監察及罷免伊朗最高領袖)的議員,直至他在2011年辭任。雖然他辭任了伊朗專家議會議員,但仍留任伊朗國家利益委員會(不經選舉產生的行政會議,負責解決議會及憲法監督委員會之間出現的立法衝突)主席。 拉夫桑賈尼在1989年至1997年間出任伊朗總統。他在2005年第三次競選總統,並在第一輪選舉當中領先,但最終在選舉當中敗給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拉夫桑賈尼在1980年當選議會主席,在任至1989年。他在1980年被行刺,身受重傷。 拉夫桑賈尼被形容為溫和派及「務實保守分子」,他支持國內自由市場的地位,贊成國有產業私有化,又在國際上保持溫和形象,避免與美國及西方衝突。 2017年1月8日,拉夫桑賈尼因為心臟病發作被送進德黑蘭一所醫院,搶救無效,享年82歲。.

查看 威权主义和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CH(印地语:अमर्त्‍य कुमार सेन,英语:Amartya Sen,又譯為沈恩,)以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8年),后获得印度政府颁发(1999年)。阿马蒂亚·森出生在英屬印度西孟加拉邦桑蒂尼蓋登,其家庭來自東孟加拉邦(今孟加拉国)。1959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于四年以后回到印度,曾在加尔各答、德里任教。1971年他再次回到英国,并于牛津执教。1988年森应聘于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与哲学教授。1998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任三一学院院长。.

查看 威权主义和阿马蒂亚·库马尔·森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Arab Spring)是西方主流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镇爆发民主运动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然而各穆斯林國家的命運並不相同,使得這場波及多國的民主化運動蒙上陰影。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实现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中,已經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

查看 威权主义和阿拉伯之春

藍博洲

藍博洲(),生於台灣苗栗縣西湖鄉,統派、台灣客家人,記者、報導文學作家及小說家。.

查看 威权主义和藍博洲

葡萄牙共和國情報系統

葡萄牙國家情報系統(Sistema de Informações da República Portuguesa)是葡萄牙情報部門的協調機構(總機關)。 該機構下設兩個機構:對內的,和對外的。 安全情報局和防衛與戰略情報局主要職責為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蒐集並且提供足以保護葡萄牙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情報。.

查看 威权主义和葡萄牙共和國情報系統

蔡同榮

蔡同榮(Chai Trong-rong,),中華民國 (台灣)政治人物,已故資深立法委員,曾任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長、民主進步黨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為早期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以及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動者。.

查看 威权主义和蔡同榮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查看 威权主义和蔡英文

野火集

《野火集》是現代作家龍應台之作品,自1984年於台灣《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開始刊載,在1985年文章由圓神出版社結集成《野火集》一書。.

查看 威权主义和野火集

自由中國

《自由中國》雜誌(1949年11月20日-1960年9月4日),是一本在中華民國發行,以擴展民主自由空間為宗旨的政治刊物,由從中國大陸來臺灣的自由主義者以及政治人物所出版。因為在國民黨於臺灣的威權統治下,該雜誌在臺灣的言論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幾乎是整個1950年代在檯面上唯一可以聽到的異議聲響。因雷震等臺港在野人士籌備組織中國民主黨觸怒了國民黨當局,1960年9月4日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藉《自由中國》第二十三卷第五期刊出殷海光寫的社論〈大江東流擋不住〉,以涉嫌叛亂的罪名將雷震等人逮捕,該雜誌停刊。.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自由中國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自由主义

自由黨 (大韓民國)

自由黨,是韓國獨立後的政黨,在1951年由首任韓國總統李承晚成立,至1960年長期一黨獨大威權統治南韓。 1952年總統選舉前,李承晚宣布打算组织自由黨參选。由李範奭组织,在朝鮮民族青年团基础上吸收五大团体(大韓國民会、大韓青年團、大韓獨立促成全國勞動總同盟、農民組合總連盟、大韓婦女會),一直执政至1960年李承晚在419學運後被迫下野为止。自由黨最大的政治对手及反對黨是韓國民主黨。1961年朴正熙發動5·16軍事政變取得政權後被勒令解散,部分前成員後來過渡至朴正熙的民主共和黨。.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自由黨 (大韓民國)

自由意志社會主義

自由意志社會主義(),包括了社會無政府主義和其他的小政府类型的社会主义。 這類政治哲學渴望建立一個沒有政治、經濟或社會等級制度的社會,也就是一個沒有暴力或高壓制度的社會(或至少能大幅度的減少規模),而且每個人能自由且平等的使用及获知資訊及资讯手段和生產工具。自由意志社会主义注重自由结交的人们在自由社区内居住并进行自发性合作。 這種平等和自由可透過廢除掌握並控制私有財產等生產手段的權威主義制度來達成,以便直接控制這些生產手段,以及資源將由整個社會所分享。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認為「以任何制度化形式行使權利無論是經濟,政治,宗教或性別是殘忍的對待使用權力的人以及被執行權力的人。」 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將希望放在工會、工人委员会()、基层政权、公民議會()和其他直接民主制中非官僚制、分權制的手段。許多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支持完全廢除國家,認為那是資本主義階級統治的堡壘,而其他人則提出一個最小型的,無等級制度的版本。 被稱為自由意志社會主義的政治哲學包括(但不必然是)多種形式的無政府主義(包括無政府共產主義、集體無政府主義、無政府工團主義、互助主義、社會生態學、自治主義和議會共產主義)。有些作者將自由意志社會主義作為無政府主義的同義詞,特別是社會無政府主義。.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自由意志社會主義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列出了該校已消失與現存之建築。建國中學之校園規劃以操場為中心,各校舍皆圍繞操場興建。日治時期時,建國中學之前身臺北一中以紅樓為靜態教學區,其餘為宿舍、風雨操場、武道館等活動區域。二戰結束後,由於學生人數增加,逐漸改建為靜態教學之校舍。.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

臺北市歷史

臺北市歷史包括臺北從移民聚落、殖民城市、到現代國際性的大都市的歷史過程。 臺北市歷史可追溯至清代1709年陳賴章墾號開墾大加蚋,亦可从1884年臺北府城建城算起。事實上,依照考古所獲得的證據顯示,早在7,000至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市區內的圓山與芝山岩等地已有相當豐富的史前文化。 約2,000年前,臺北市中山區出現了圓山文化,該文化與之後生活於臺北盆地的平埔族有極深的淵源。 而根據1654年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及其他文獻得知,當時絕大部分仍為溼地的臺北市,除了平埔族社之外,並無其他聚落。 不過,在此段時間,並沒有精確的文字記錄可供後人按年計月地細數臺北歷史史事。這種情況直至17世紀有其文字記載後,才有所改變。.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臺北市歷史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臺灣主體性

臺灣主體性、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的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並在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後成為主流思想之一。這個論述的支持者,希望透過認同以臺灣為中心的思考、多元文化思想及台湾民族主义的力量,突破中国中心主义、中华民族主义或大汉族主义,來建立臺灣自身的獨立國家、民主制度、與文化認同。 推動台灣獨立、反威權、反殖民、反中等相關概念經常形成集合,但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因為臺灣南島語群民族史、歐洲遺產、中國傳統、日治台灣等都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臺灣主體性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指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進行的白色恐怖統治,期間從1949年5月20日至1991年5月22日為止。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宣告自1949年5月20日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同年5月24日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懲治叛亂條例》,為針對中國共產黨叛亂的特殊狀況而實施,實際上,透過此「特別刑法」造成許多冤假錯案,剷除異己、鞏固極權主義的領導中心,對於批評或反對政府者、持不同政見者(如主張臺灣獨立、左翼等等)進行整肅迫害,任意冠上意圖顛覆政權之罪名,將刑罰範圍極度擴張。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等情治單位藉由特別刑法充當政府整肅異己的工具,罔顧基本人權、民主、自由等、無所不在隨時隨地監控人民,對言行可疑人士或持不同政見者炮製假案、予以扣上匪諜的帽子,在全國各地濫捕、濫殺、刑求毆打及沒收財產,造成大量的冤死、冤獄、傷殘,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以及心靈上遭受嚴重損害。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宣告自1987年7月15日起解嚴,「名義上」白色恐怖已經結束,臺灣平民不再受到嚴厲的軍法審判,但是《懲治叛亂條例》以及《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仍然持續鎮壓與政府持不同政見者。1991年5月9日,法務部調查局幹員未知會國立清華大學校方,於清晨五時許進入清大學生宿舍拘提歷史研究所碩士生廖­偉程,引發臺灣社會與大學校園劇烈反彈。5月9日,清大學生到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靜坐抗議。5月12日,抗議的教授及學生於中正紀念堂靜坐,二十多名教授遭到鎮暴警察以棍棒毆打。5月15日,上千名臺灣各大學學生發動罷課並佔領臺北車站大廳靜坐六天五夜,要求「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反對政治迫害」。5月17日,立法院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5月22日正式宣告廢止。1998年6月17日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成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十五年間補償10067件,其中死刑809人,包括:二二八事件、澎湖七一三事件、孫立人部屬郭廷亮案、柏楊案、李敖、雷震案、美麗島案(除了林義雄可能因林宅血案未破堅持不領補償金)等。但約1500名受難者未提出申請。基金會執行長希望基金會結束營運後能與二二八基金會合併成為「國家人權基金會」,繼續保障未申請者的權益。.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臺灣民主化

臺灣民主化,是指臺灣由非民主政體轉型到自由民主制的過程,其中包括以追求民主化與鞏固民主為目標的社會運動與政治改革。在乙未戰爭期間,曾成立台灣民主國,但並未建立民主政體。追求民主政體的運動,最早起源於日治時期,台灣民眾要求擁有與日本人平等的政治民主權利。至中華民國時期,最早有二二八事變,隨後發生一系列的政治抗爭,包括黨外運動、橋頭事件、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等,最終中華民國政府解嚴,解除黨禁,國民大會及立法院全面改選。.

查看 威权主义和臺灣民主化

长枪党主义

长枪党主义(Falangismo)是西班牙长枪党及其后继政党,以及其在其他国家衍生出来的的政治意识形态。 长枪党主义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佛朗哥时期,许多长枪党激进的元素被认为是一种被稀释的法西斯主义,其中包括有威权主义和保守主义。 长枪党主义包含了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民主主义和反自由主义的思想。而在佛朗哥执政期间,抛弃了反资本主义思想,宣称其与资本主义完全兼容。 category:长枪党主义.

查看 威权主义和长枪党主义

苏联政治笑话

苏联政治(或稱苏东政治笑话),即流行于前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笑话。这种笑话的来源很多,主要来自于在这些国家生活的人之手,也有一些来自美国、西德及其他國家。此类笑话以讽刺苏联-东欧诸国的领导人、政治、经济和生活状态为主,数量极大,讽刺辛辣,广为流传,前美國總統罗纳德·里根还在公众集会上讲过几个这样的笑话,据他所说他还“讲给了戈尔巴乔夫听,然后他笑了”。 在苏联的这种政治笑话的起源时间不详,但在50年代斯大林执政末期就已经广泛出现了。这些笑话最初来自于沙俄时期的政治笑话。在苏联和东欧,政治笑话的泛滥是在60-80年代(尤其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和地下出版物一起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中政治异见的一种象征。在“公开化”之前当局一直试图限制政治笑话的传播流动,但效果不佳。 从体裁上,政治笑话一般是段子式或者问答式,问答式也会非常简单,适合一个人为别人讲。著名的“”系列就是典型的问答式政治笑话。.

查看 威权主义和苏联政治笑话

雷震事件

雷震事件,是一件發生於1960年的臺灣白色恐怖案件。.

查看 威权主义和雷震事件

集体资本主义

集体资本主义形态是由1945年后的日本的发展例子为基础的。东亚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先后采用了这种模式,更为晚进的中国新兴市场经济也受到了它的影响。.

查看 威权主义和集体资本主义

考迪罗

考迪罗(caudillo,)在西班牙语中通常指军政领袖或专政元首。考迪罗起源于19世紀拉丁美洲,在原有的西班牙殖民中央統治權威崩潰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解放出來的新國家產生各種各樣的獨裁者。考迪罗或者自封的領導人,常領導一支私人軍隊,並試圖在一地域進行政經控制後,再進攻薄弱的國家政府,如墨西哥的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及阿根廷的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考迪罗主义亦被稱為军阀独裁统治。 「以暴力攫取并靠暴力维持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独裁军人」稱為考迪罗,有時也稱「掌握军事力量的独裁政客和向追随者播扬个人崇拜观念的政党领袖」 考迪罗实质是“独裁者”的一種形式,包括发起独立战争的,由此在拉丁美洲的历史著作中产生了早期考迪罗、古典考迪罗、当代考迪罗、革命考迪罗、法西斯考迪罗等多种分支。另有意见认为,考迪罗为19世纪初至70年代在拉美中央到地方产生的强人和军人。 中國歷史學者認為考迪罗是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地主阶级透過政治舞台上的大小军阀们进行统治的工具。.

查看 威权主义和考迪罗

陳國祥

陳國祥(),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2014年2月26日,《自由時報》社論批評馬英九政府:「5年多來,馬政府積極將台灣連結中國,導致台灣的新聞、言論也向下沉淪,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在台灣與中國各方面標準都差不多的基礎上,所謂的『和平統一』才有可能實現。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新聞、言論幾乎不可能提升到台灣的水準。對此,馬政府所能做的、所樂見的,就是台灣的新聞、言論自由快速瓦解,直到與中國一樣的低水準;如此,『和平統一』便水到渠成。」2014年2月28日,時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的陳國祥批評該文:「這是典型陰謀論。一些極端報紙和電視名嘴,口誅筆伐之所向,多半是指控執政當局及其同夥的不軌陰謀:不是批判他們瞞天過海、隱匿真實的意圖與作為、損害公益而圖利自己,就是與人合謀操縱、侵害他人或台灣的利益。……其實,這種論斷只是顯現真正邪惡的無非是他們自己,因為正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所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從惡裡出來的。』……走過威權統治時代的我們,以往既然受過陰謀論的禍害,更應以此為戒;切莫步隨當年執政者的惡劣行徑,再以陰謀論加諸包括執政者在內的任何人。」2014年3月8日下午,陳國祥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媒體發展·社會公益」系列講座演講,他說,某些媒體和名嘴不但經常扭曲事實真相,還常散播陰謀論去攻擊相對陣營的人與事;陰謀論是台灣極端媒體和名嘴最常使用的謾罵武器,損害公益而圖利自己,這就是與人合謀操縱,侵害他人或台灣的權益;只有回到媒體「探照真實」的本然角色,回到新聞工作者「守望告知」的初心,才能恢復新聞媒體的本質,也才能成就優質的民主。.

查看 威权主义和陳國祥

陳碩茂

陳碩茂(Chen Show Mao,),新加坡律師與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屏東縣,1972年11歲時隨家移居新加坡,25歲時成為新加坡公民。2011年5月7日,代表反對黨新加坡工人黨與該黨主席國會議員林瑞蓮和秘書長國會議員劉程強等五人候選團隊於阿裕尼集選區參加國會大選,以54.71%得票率,擊敗得票率45.29%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候選人、由外交部長楊榮文領軍的團隊(包括總理公署部長陳惠華及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再諾等人)。 這是新加坡反對黨首次攻下被認為係獨厚執政黨的不公平選制障礙(60%的得票率卻可獲得93%席次)之一的集選區議席,並使兩位現居重要職務的內閣部長落選,加上歷史新高的得票率與席次,從此掀開新加坡政黨政治競爭史的新頁。陳碩茂一度被反对党支持者谣传为是自新加坡獨立後首位非出生於新加坡的反對黨國會議員,事实上出生于斯里兰卡的约舒亚·本杰明·惹耶勒南不仅来自境外,而且是新加坡独立以来第一位反对党的国会议员。他與另兩位同選區同仁也成為第一批首次參選即當選的反對黨國會議員。.

查看 威权主义和陳碩茂

陳欽生

陳欽生(),綽號「生哥」,是一位出身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的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及人權運動者。.

查看 威权主义和陳欽生

陳政亮

陳政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 2012年2月18日,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成立,首任秘書長為陳政亮。 2016年11月15日,2016工鬥連線在立法院舉辦「七天假民間公聽會」,陳政亮諷刺,有些人批評保留勞工七天國定假日是紀念威權統治時代,依此思維,新臺幣十元硬幣、新臺幣一百元鈔票都應該被丟掉。.

查看 威权主义和陳政亮

陸軍第一特種兵

中華民國陸軍第一特種兵,一般習慣稱為「陸一特」,是1967年至1986年間,中華民國陸軍將裝甲、砲兵、兵工、通信、工兵等5個兵科列為第一特種兵,當時《兵役法》規定陸軍役期仍為2年,但以行政命令於其退伍同時另發為期1年的臨時召集令,因此實際役期3年,直到1984年至198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與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一起廢止陸一特的實施。.

查看 威权主义和陸軍第一特種兵

柬埔寨人民黨

柬埔寨人民党()是自1979年迄今柬埔寨的执政党。现任首相洪森是该党主席。.

查看 威权主义和柬埔寨人民黨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或译为柯尔堡道德发展阶段,Lawrence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受到让·皮亚杰著作的启发,对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这一理论,概述道德发展的阶段。 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道德判断--展的年龄指标远远超出早些时候皮亚杰的研究结果也宣称逻辑与道德发展贯穿各建构的阶段。柯尔伯格在此基础上大为扩展,确定道德发展的过程主要是对正义的看法,并且这一发展將持续终生,赋予了这一研究的哲学含意。 柯尔伯格在研究中使用伦理困境的故事,关注人们在面临类似的伦理困境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当的。然后他将反应进行分类,总结出6个不同的阶段。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查看 威权主义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李雅卿

李雅卿,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種籽學苑)創辦人及首任校長、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國中、高中六年一貫)主持人,籍貫台灣南投縣魚池鄉,致力於台灣教育改革,其主持的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亞洲最好的另類教育之一」。 曾任《中國時報》記者(採訪組)、《中國時報》專欄組副主任、《商業周刊》副總編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人之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發起人之一、自主學習促進會創辦人兼理事長。本身並為自主學習實踐者及提倡者,現任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

查看 威权主义和李雅卿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查看 威权主义和李敖

权威

权威(Authority),可以最简单地定义为“正当的权力”。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 人类社会中某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性力量,要求人们无条件的遵从。这是人类社会自身的需要,她在很多方面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威可以是神、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抽象的法律或者对人类共同生活的某种理解。 对权威的接受,不是通过武力等暴力威胁进行强制,而是通过教育、传承、劝导等方式使处于同一个共同体中的人自愿的接受。.

查看 威权主义和权威

梁文傑

梁文傑(),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原籍浙江大陳(大陳義胞後人),出生於臺北市,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議員(中山、大同區),是民進黨野百合學運代表人物之一。梁自建中、臺大畢業,曾就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班。 2015年5月20日,民進黨召開中執會,通過2016年立委「艱困選區」黨員徵召名單,確定徵召梁文傑參選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立委選舉。然而,梁文傑因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的批評(稱梁2014年底選完議員,2015年又投入立委選舉),於2015年6月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退選。 年底就要展開九合一選舉,有鄉民在PTT發起投票:「民進黨市議員你最想看誰落選?」要大家用推文投票,一個人投3票。至截稿為止,網民大多投「5.梁文傑」和「8.王世堅」 北市議員梁文傑去年則被爆疑經常流連酒店,2周內進出高檔酒店至少6次,甚至半夜出了酒吧後,與年輕辣妹狀似親密。梁文傑對此回應說因朋友多,其中有朋友喜歡約在酒店,如果會去酒店都是不得已赴約,甚至說主播妻子林楚茵也都知情。 大群館比帝寶 孫大千嗆梁文傑:你可以蓋一棟做功德免費出租給學生呀!.

查看 威权主义和梁文傑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极权政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并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之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著積極的含義,由威瑪德國法學家、納粹學者卡爾·施米特與一些在1920年代提出。施米特在其有關全能(all-powerful,即統治一切)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aat」一詞。 冷戰時期,這一概念在西方反共政治論述中尤為著名,通常被用以強調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國家與蘇聯共產黨之間的相似性。 其它運動與政府組織亦會被定性為極權主義。歷史上一個叫做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領袖就曾經宣告其目的是「為西班牙帶來真正的統一、全新的靈魂、極權的政體」,並且稱「民主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國家征戰四方的手段。當時機來臨,要麼國會屈服,要麼我們將消滅國會。.

查看 威权主义和極權主義

權力主義

#重定向 威权主义.

查看 威权主义和權力主義

欧陆法系

欧陆法系(civil law、civilian law、Roman law),亦称民法法系、大陸法系、市民法、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日尔曼法系,受羅馬法影響而成立的法律系統,与英美法系并列的当今世界两大重要法系之一,覆盖了当今世界的广大区域,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澳門,但不包括香港)、中華民國等均為歐陸法系地區。.

查看 威权主义和欧陆法系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查看 威权主义和欧洲联盟

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亦稱為極權主義和專制政權受害者紀念日(在一些國家稱為國際黑絲帶日或其他名稱),訂於每年8月23日,是歐洲議會於2008/2009年度定為「全歐洲紀念極權和威權政權下的受害人之日,須以尊嚴和公正紀念之」。從2009年起,歐洲聯盟的機構每年都紀念此日。由歐洲人民黨、歐洲自由民主聯盟、歐洲綠黨-歐洲自由聯盟、歐洲各國聯盟共同於2009年支持的歐洲議會決議案,提議在全歐洲紀念此日。歐洲安全合作組織大會的2009年維爾紐斯宣言也支持將8月23日定為紀念獨裁政權下受害人的國際紀念日。 之所以選擇於8月23日作為紀念日,是因為1939年的這一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協議瓜分東歐──2010年歐洲議會議長耶日·布澤克形容為「人類史上兩種最惡劣極權主義的勾結 」。紀念日的起源,是從被蘇聯佔據的國家逃至加拿大的難民,1980年代在西方城市示威抗議蘇聯罪行和佔領,後來形成「波羅的海之路」,最終使波羅的海三國在1989年系列革命中重獲自由。 設立此紀念日,是為了保存被大規模驅逐和滅絕的受害人的記憶,同時宣揚民主價值,以鞏固歐洲的和平穩定。 加拿大官方承認8月23日為黑絲帶日。.

查看 威权主义和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查看 威权主义和民主

民主史

民主的歷史要追溯至史前的時期,以及民主在17世紀的重新出現,並不斷發展直至今日。.

查看 威权主义和民主史

民主化

民主化的字源來自民主,通常指的是政權由獨裁體制轉變成民主體制的過程。不少人主張民主化可以被視為一種長期而且連續的歷史過程,而且可以發生在各種社會領域,例如經濟民主化、家庭民主化等等,,近來也有學者討論全球化的民主治理議題。但是在一般人與大多數社會科學家的理解中,民主化通常是指從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等其他各種政治體制轉變成自由民主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治權威的組織方式可能會出現本質上的改變。民主化的社會生態會產生很大改變。.

查看 威权主义和民主化

民主制度分类

民主制度是指实现民主的相关政治制度,有多种分类方式。.

查看 威权主义和民主制度分类

民主共和党 (韩国)

民主共和党(민주공화당)是韩国的一个保守、威权和民族主义的右派政党。.

查看 威权主义和民主共和党 (韩国)

民主維新

民主維新,原臺左維新,台灣社會與政治團體,受太陽花學運影響,主張以左翼反壓迫作為實現國家正常化的手段。於2014年5月3日正式成立,並於2015年11月15日招開成立大會,登記為社團法人。主要目標為制憲正名獨立,同時也提出反對財團控制、反對威權政治、主張恢復社會正義等主張。2016年8月21日,臺左維新與民主鬥陣宣布即將合併,12月19日正式合併為民主維新。.

查看 威权主义和民主維新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通称沙特或沙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國家。面積約2,149,690平方公里,它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和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和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而它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 現時的沙地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和部分(阿西爾)組成。沙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是以根據伊斯蘭教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管治,瓦哈比派伊斯蘭教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Tripp, ''Culture Shock'', 2003: p.14。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 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亦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由於有石化燃料支持經濟,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它政治上保守偏右,作為伊斯蘭國教的背景為瓦哈比派,採用君主世襲制,且是由政教合一的威權政權實權統治,是被自由之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又在2010至2014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世界軍備入口者排行中排行第二。它被分類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的限制使沙特阿拉伯曾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的國家。这一政策直至2017年才開始有所放寬,而沙特政府于2018年6月允许女性开车。.

查看 威权主义和沙特阿拉伯

法國憲法

法国宪法 是以宪章和宪法等名义颁布并优先于其它任何层次法律(参考 法国法律中的标准层次 法语:)的用以组织法国历代及当代国家机关的一系列不同法律文本 。法国宪法不是纯粹的“实体法”或者“习惯法”,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制度性实践,并且有时会有超越其自身法律文本的做法——例如,法国1875年宪法虽然赋予了法国总统极大的权力但在后来的法律实践中总统其实是一个虚职。.

查看 威权主义和法國憲法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查看 威权主义和泛綠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查看 威权主义和泛藍

洪進山事件

洪進山事件,又稱興安號事件( ),是指1955年末至1956年初,在日本留學的中華民國政府警官洪進山要求投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件。 中華民國台灣本省籍警官洪進山被中華民國警政當局保送到日本警察大學學習,完成課程後洪進山拒回台灣,而在日本華人陳焜旺的協助下,準備前往中国大陆;後來雖然受到日本政府的阻礙,但洪進山還是在日本華僑界和日本紅十字會的幫助下於1956年成功前往中国大陆。.

查看 威权主义和洪進山事件

激進建制派

進建制派,或激進親共派,是指在2012年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長官後,出現一些比傳統建制派政黨更立場強硬,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組織,部分激進支持者更主張用暴力來攻擊反對特區政府的人。 部分激進建制派人士表明撐香港警察、反民主派、反港獨,不過這些組織與其他建制派政黨如民建聯及工聯會保持距離,所以被稱之為激進建制派。.

查看 威权主义和激進建制派

朝鮮半島南北關係

--,或兩韓關係,是指朝鮮半島上的大韩民国(简称--)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之間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关系。韓語社群常以南北關係稱之()。 朝鲜半岛在統一新羅至朝鮮王朝長達一千三百年期間,一直是統一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朝鲜半岛原本是个自主发展的历史契机。不过,由于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朝鲜半岛在1945年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独立后,因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美國和蘇聯因勢力範圍劃分爭議,導致韓戰發生,此後陷入国家分裂。韩朝双方在冷战铁幕下长期相互敌对、孤立、封锁,并试图通过武力实现统一。20世纪70年代,随着东西方国际格局的缓和,韩朝双方开始相互对话、接触,寻求和平统一的途径。1971年,南北方通过红十字会进行了首次接触,讨论南北离散家属问题。虽然韩朝双方在早期的对话中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双方至少都表达了和平解决国家统一的良好意向。 20世纪90年代,韩朝双方开始频繁的接触与对话。1998年金大中就任大韩民国总统后,对朝推行“阳光政策”,提出民族统一三阶段方案。2000年6月,金大中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在平壤举行历史性的首次朝韩首脑会晤,并联合发表自主解决国家统一,加强双方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卫生、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的《南北共同宣言》。2003年开始的卢武铉政府在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基础上推行“和平繁荣政策”,将韩朝关系上升到迎接“东北亚新时代”的高度。2007年10月,卢武铉徒步穿越韩朝军事分界线与金正日举行了第二次韩朝首脑会晤,并发表《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 2008年,韩国保守派的李明博政府执政后,韩国对朝政策由友好转为强硬,韩国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双方关系开始后退。2013年,朴槿惠出任韩国总统后,对朝推行“朝鲜半岛信任进程”,不像李明博那样一味地倾向于强硬态度。不过,朴槿惠的政策被朝鲜认为延續是李明博的政策,並無改變韩国要求朝鮮放棄核武的既定政策。.

查看 威权主义和朝鮮半島南北關係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以主體思想作為官方統治哲學。B.

查看 威权主义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查看 威权主义和海峽兩岸關係

新加坡政治

根据《新加坡宪法》,新加坡是一个类似于英国的单一制、议会民主制(內閣制)国家,自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以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执政并以压倒性多数控制着议会,因此被很多人认为该国实际上是一个威权主义或一党制国家。然而由于新加坡国会议员是通过选民投票直选产生的(單一选区及集选区),国内也有多个政党参与选举以及容許有反对党的存在,加上自李显龙上任后,反对党相较于从前有更大的空間,容许网上发言及組织,但不容许集会,因此一些人认为新加坡也属于部分民主。一般来讲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具备威权主义的特征,並非完全民主,但民众仍有相对自由的公民权利。.

查看 威权主义和新加坡政治

新左翼

新左翼(New Left),又称新左派,是一个政治术语,笼统地描述自20世纪60年代后在各国兴起的左翼意识形态,与先前存在的传统左翼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新左派”一词通常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中都有着不同的具体定义。.

查看 威权主义和新左翼

新世界秩序

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有時寫作NWO)是一項關於極權主義世界政府的陰謀論。此理論認為,世上有少數權力菁英階級組成的秘密集團、影子政府與其密謀的全球主義議程在幕後操控世界,其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威權主義的世界政府,取代現今的主權國家或民族國家體制來統治世界,這項邪惡計畫稱之為「新世界秩序」。藉由一個包羅萬象的政治宣傳來建立新的意識形態,讓人類相信成立新世界秩序政府才是歷史的進步。因此,許多有影響力的歷史和當代人物,被該理論認為是透過許多掩護機構來操縱重要的政治和金融事件,並使全球的金融體系發生系統風險,作為逐步實現統治世界的陰謀。 在1990年代以前,「新世界秩序」陰謀論僅限於兩個美國的反殖民主義:「愛國者運動」與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中關於世界末日和敵基督的理論。諸如和般的懷疑論者都觀察到,右派民粹主義主張的反「新世界秩序」、反菁英主義、拒絕現有的政治共識等政治哲學,不僅有許多知識分子接受,而且滲透到流行文化中。在20世紀末,全球壟罩在千禧年主義、人們積極的準備面臨世界末日的預期心理下,這項理論更加盛行於民間。2013年,根據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電話調查顯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民眾相信有一個隱密的權力菁英團體正在推動一項全球性議程,以及「新世界秩序」陰謀論的真實性。.

查看 威权主义和新世界秩序

新國家 (葡萄牙)

新國家(Estado Novo),也稱葡萄牙第二共和國,是葡萄牙於1933年至1974年所建立的威權主義政權,通常被視為戰間期法西斯主義國家之延伸。它從1926年5月28日政變後所建立的「」體制所演變而來。同樣的,國家獨裁和新國家都被承認為葡萄牙的第二共和,而新國家更是深受保守主義及威權主義的影響,由1932年至1968年間的葡萄牙統治者薩拉查進一步發展,直到他因病被卡丹奴取代。1974年4月25日爆發康乃馨革命後,新國家體制遭到推翻,建立,並延續至今。.

查看 威权主义和新國家 (葡萄牙)

新闻自由掠夺者

新闻自由掠夺者(Predator of press freedom)由国际新闻自由组织“无国界记者”发表,举列出损害新闻自由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情報機構、宗教领袖以及恐怖、武装和犯罪组织的名字。无国界记者组织称这些人和组织“不能容忍媒体,将媒体视为敌人,甚至直接攻击新闻记者。他们有权有势、危险残暴且目无法纪”。.

查看 威权主义和新闻自由掠夺者

新法西斯主義

新法西斯主義(Neofascism)是用以稱呼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出現並擁有某些或眾多法西斯主義成份的運動。新法西斯主義運動混合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以及其他國家的法西斯運動。 近年部分通過合法民主選舉所產生的政府,被指具新法西斯主義的特色,包括反對移民、排外、反猶太主義,並有打壓傳媒的新聞自由和破壞法院的司法獨立等。.

查看 威权主义和新法西斯主義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查看 威权主义和文字獄

无神论

无神论(Atheism),在廣義上,是指一種不相信神存在的觀念Most dictionaries (see the OneLook query for) first list one of the more narrow definitions.

查看 威权主义和无神论

无线电干扰

無線電干擾(Radio jamming)或称廣播蓋台,是指(通常是故意的)發送無線電廣播信號,通過降低信噪比的方式達到破壞通信的效果。通常是極權主義及威權主義國家进行媒體審查的常見手段之一,以阻止外國廣播電台的信號進入該國。 某些情况下,干擾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的,例如广播电台控制人員或設備在未先檢查某特定頻段是否已在使用的情况下直接--送信號。“無線電干擾”的概念也被用於無線網路資訊傳輸中破壞信息流上。.

查看 威权主义和无线电干扰

擒賊擒王

擒賊擒王」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八計,摧毀敵人的主力,以瓦解敵方的整體力量。 原文為:「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其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鬥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按語:「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舍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查看 威权主义和擒賊擒王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查看 威权主义和政府

政体

政体(form of government),是國家的政治、統治形態,即國家政治體系運作的形式。一般用來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查看 威权主义和政体

政党制度

在一個國家中,政黨制度或政黨體系是存在於市民社會的若干政黨組成的整體,其特徵在於該國政黨的性質與數目。一般受到该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 最早對政黨體系進行科學化研究的是法國學者杜瓦傑(Maurice Duverger),杜瓦傑的研究主要關注不同的國會選舉制度會導致不同的政黨體系,從而極大程度地決定該國的政治穩定和發展。 关于政党制度应当包含的内容,学术界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政党制度是国家对政党活动的法律规定;有人认为政党制度是执政参政的体系和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政党制度是政党内部的组织方式和活动规则。通常情况下,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政、参政的方式和党际关系。 有些国家对政党活动有专门立法,例如二战后联邦德国在1967年制定了政党法;有些国家没有专门立法,但是在一些相关的法律中做了一些规定,例如美国国会1974年在限制选举经费的规定中要求每个政党为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最多只能花费450万美元;有些国家则只是遵守惯例,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例如英国在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担任首相。.

查看 威权主义和政党制度

政體類型列表

政体类型列表列出政體的各類型及分類。.

查看 威权主义和政體類型列表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查看 威权主义和政治

政治光譜

政治光譜(political spectrum),也称政治坐标,是用作量度個人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识形态)的工具。政治光譜正如一般光譜一樣,由軸線構成。大多数政治光谱都包括两大派,左派(社会主义或無政府主義倾向)和右派(保守主义倾向),这是从18世纪法国议会的坐席方向沿袭而来的。光谱的其中一端代表着最極端的無政府主义,另一端最则代表最極端的法西斯主義(威權主義)。不同政治傾向的人會在政治光譜的不同位置之上,而各个国家、地区的政治光谱也略有差异。.

查看 威权主义和政治光譜

愛國主義

爱国主义指以激發愛國情緒來進行 或的意識型態,和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及世界主義(globalism)對立。 它常和國族主義意識型態一起討論,19世紀後國族主義的歷史發展使18世紀啟蒙思想的古典爱国主义意義產生轉變,爱国主义也與以單一民族為基礎的民族主义相似。.

查看 威权主义和愛國主義

憤怒

憤怒,又稱為生氣,是一種對正常情緒表現。.

查看 威权主义和憤怒

托马斯·品钦

小托马斯·鲁格斯·品钦(英语:Thomas Ruggles Pynchon, Jr,)()是一名生于纽约的美国作家,以写晦涩复杂的後現代主義小说著称。品钦来自长岛,曾于美国海军服役两年,并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英语学位。在于1950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早期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后,他开始创作他赖以成名的长篇小说:《V.》(1963年),《叫卖第49组》(1966年),《万有引力之虹》(1973年),《葡萄园》(1990年),《梅森和迪克逊》(1997年)和《抵抗白昼》(2006年)。最新作品《放血尖端》于2013年9月17日出版。 品钦被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视作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是麦克阿瑟奖和布克奖获得者,并几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小说和非小说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意旨、风格和主题,涉及到(但不仅仅限于)历史、自然科学和数学等不同领域。品钦也因对公开个人信息的排拒而知名:没有多少他的照片曾被公布,自1960年代开始流传着种种关于他住所和身份的传闻。.

查看 威权主义和托马斯·品钦

性恶论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查看 威权主义和性恶论

1926年5月28日政變

1926年5月28日政變(有時也被稱為5月28日革命或在新國家體制()時期稱作 國民革命(Revolucao Nacional)),是一個以結束不穩定的葡萄牙第一共和國為目標的軍事行動。 此軍事政變開展了長達半世紀的軍事獨裁統治,持續到1974年康乃馨革命前夕的國家專政(:en:Ditadura Nacional)年代(在1933年,改名為以威權主義為意識形態的新國家體制〔Estado Novo〕)1976年軍政府下台后舉行民主選舉才結束。 革命先在布拉加爆發,由曼努埃爾‧德奧利維拉‧戈梅斯‧達科斯塔將軍(:en:Manuel de Oliveira Gomes da Costa)指揮,波爾圖,里斯本,埃武拉,科英布拉和聖塔倫的葡軍亦相繼響應。是次革命(軍事政變)以達科斯塔將軍和15,000名士兵進入里斯本而受到群眾熱烈歡迎一事作為勝利的標誌。.

查看 威权主义和1926年5月28日政變

1930年代中国

中國在1930年代,由中國國民黨一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中國近代史上的「黃金十年」(1927年-1937年)大部份時間正是處於該年代。在黃金十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國民政府在政治、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社會政策、邊疆民族政策、外交、軍事等項目上皆有一定成就,整體環境為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最高水準。 在政治方面,一方面中國各派政治勢力競逐爭鬥,並讓中原大戰與第一次國共內戰等戰事於山東、江西等地持續爆發。但在中國其他地區,以蔣中正為首的中國國民黨逐步建立起了相對穩定鞏固的,由中国国民党一党执政的威权主义統治,同時開啟了中國政治、經濟等發展的新進程。加以日本侵略滿洲地區、華北地區,國無寧日。1937年開始的中國抗日戰爭讓1930年代前幾年以蔣中正及國民政府主導的中國經濟現代化努力成為泡沫,所有建設成果幾乎完全消失。.

查看 威权主义和1930年代中国

1953年伊朗政變

1953年伊朗政變(在伊朗又稱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是指由英國和美國情報機關在1953年8月19日策動推翻伊朗帝國民選首相穆罕默德·摩薩台的政變,中情局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政變使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由立憲君主變成倚賴美國支持在位的當權人物,直至1979年2月被推翻。 1951年,領導伊朗國會內民族主義議員的摩薩台提出的國有化伊朗石油產業議案得到國會幾乎一致的通過。過往伊朗的石油一直由英屬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伊朗民眾對英伊石油公司的不滿始於1940年代後期,大部分伊朗民眾和政治人物都認為英伊石油公司是大英帝國主義的遺物,剝削伊朗的利益。縱使摩薩台受到普遍民眾的支持,英國還是不願意為她在海外最有價值的資產妥協,並挑動全球杯葛伊朗石油,對伊朗經濟施加壓力。起初,英國企圖軍事佔領當時世界最大的煉油廠阿巴丹煉油廠,但英國首相艾德禮選擇加緊經濟抵制,同時動用伊朗間諜暗中顛覆摩薩台政府。雖然美國前任總統杜魯門反對在伊朗策動政變,但隨著英美兩國政府越趨保守,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及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決定要推翻伊朗政府。 英美兩國扶植法茲盧拉·扎赫迪為首相組成軍政府取代摩薩台。在兩國情報機關的策劃下,沙阿頒佈了法令罷免摩薩台,任命法茲盧拉·扎赫迪為首相。中央情報局成功迫使弱勢的沙阿參與政變,同時收買惡霸、教士、政客及伊朗軍官發動對摩薩台政府的宣傳戰。在8月15日至16日晚間,內馬圖拉·納西里(Nematollah Nassiri)上校試圖逮捕摩薩台但失敗被捕,沙阿在翌日逃離國家。8月19日,中央情報局收買的一批暴民來到摩薩台的宅邸。根據已經解密的中央情報局文檔顯示,德黑蘭最令人畏懼的一些暴民接受中央情報局的收買,在8月19日發動暴亂,另一些人則由巴士和卡車運送到德黑蘭,佔領各個街區,衝突導致800人喪生。摩薩台被捕,經過軍事法庭審訊後以叛國罪作出判決。1953年12月21日,摩薩台被處以三年徒刑,及後被軟禁家中直至逝世。摩薩台的支持者也遭到圍捕、監禁、拷問及處死。 巴列維在政變往後的26年裡作為威權君主統治國家,直至1979年被平民革命推翻。美國推翻伊朗民選政府所得的實際利益包括伊朗的石油財富,並且堅決制止了伊朗政府投向蘇聯的可能性,可是後者的動機引起了史學家的爭議。華盛頓持續支持不得民心的沙阿,幫助沙阿訓練他的秘密警察組織薩瓦克。該政變被廣泛認為造成了伊朗和中東的反美情緒高漲。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廢黜了親西方的獨裁者沙阿,建立持反西方立場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查看 威权主义和1953年伊朗政變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准备工作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杯史上成本最高的赛事。比赛前夕巴西政府投入了140亿美元,大部分用于场馆建设和基建项目。国际足联在赛事决赛圈阶段亦花费近40亿。.

查看 威权主义和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准备工作

2016工鬥連線

2016工鬥連線,是臺灣社會運動團體的聯盟,2015年10月8日由40多個工運團體、學生團體彼此串連成立,新聞媒體常簡稱2016工鬥、工鬥團體。.

查看 威权主义和2016工鬥連線

2018年土耳其貨幣和債務危機

2018年土耳其货币和债务危机是土耳其的一個正在發酵的金融危機及由于金融傳染造成的國際影響。其特徵是土耳其里拉貶值、高通货膨胀率、借貸成本上升,贷款违约也相應增多。這場危機的原因是是土耳其經濟過度的經常收支赤字和外幣債務,加上總統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的威權主義傾向及其非正統的利率政策觀念。.

查看 威权主义和2018年土耳其貨幣和債務危機

亦称为 威權。

亞洲價值康乃馨革命二十五点纲领二月政爭五二四事件伊朗強人 (政治)張俊宏張鐵志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佛朗哥时期徐世榮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保守百科保罗·比亚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國際特赦組織國民聯盟 (葡萄牙)傅鐘 (國立臺灣大學)儒家党禁八大工業國組織公民自由公民教育六四事件共产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民党 (南非)王沪宁獨裁政體社会哲学祖国之光秘密警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竊盜統治第三波民主化簡錫堦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綠黨 (臺灣)维权美国历史義賊羅伯·道爾為什麼要民主?男同性戀者独裁盧武鉉白俄罗斯白色恐怖過度社會化聯合進步委員會荀子菲律賓第二共和國表演性選舉香港詹順貴髮禁諾蘭曲線賜死费迪南德·马科斯茅草行动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阿马蒂亚·库马尔·森阿拉伯之春藍博洲葡萄牙共和國情報系統蔡同榮蔡英文野火集自由中國自由主义自由黨 (大韓民國)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臺北市歷史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主體性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臺灣民主化长枪党主义苏联政治笑话雷震事件集体资本主义考迪罗陳國祥陳碩茂陳欽生陳政亮陸軍第一特種兵柬埔寨人民黨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李雅卿李敖权威梁文傑極權主義權力主義欧陆法系欧洲联盟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民主民主史民主化民主制度分类民主共和党 (韩国)民主維新沙特阿拉伯法國憲法泛綠泛藍洪進山事件激進建制派朝鮮半島南北關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海峽兩岸關係新加坡政治新左翼新世界秩序新國家 (葡萄牙)新闻自由掠夺者新法西斯主義文字獄无神论无线电干扰擒賊擒王政府政体政党制度政體類型列表政治政治光譜愛國主義憤怒托马斯·品钦性恶论1926年5月28日政變1930年代中国1953年伊朗政變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准备工作2016工鬥連線2018年土耳其貨幣和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