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指数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HMS Prince of Wales),是英国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二号舰。建造于英格兰伯肯黑的坎迈尔莱尔德船厂。威尔士亲王号曾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一道参与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截击行动,之后还搭载丘吉尔前往纽芬兰岛参与制定大西洋宪章。她最终在远东地区和驅逐號遭到了日本陆基轰炸机的獵杀,这个事件也成为了飞机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的标志之一。.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36 关系: 南方作戰反擊號戰鬥巡洋艦大日本帝國海軍威爾斯親王號山本五十六丹麦海峡海战一式陸上攻擊機九六式陸上攻擊機伊號第百五十八潛艦俾斯麥號戰艦俾斯麦级战列舰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矢矧號輕巡洋艦由良号轻巡洋舰馬來亞戰役馬來亞海戰高速戰艦鬼怒号轻巡洋舰魚雷黎胥留號戰列艦轟炸新加坡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蒼藍鋼鐵戰艦金剛號戰艦英國皇家海軍英國海軍戰列艦列表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1936年)恩斯特·林德曼榛名號戰艦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战舰少女新加坡历史新加坡戰役日本海军历史愛宕號重巡洋艦12月10日

南方作戰

南方作戰(Southern Operation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大日本帝國進攻東南亞各地的作戰行動。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從進攻英屬馬來西亞半島到1942年5月攻陷緬甸為止。南方作戰除了巴丹半島上美軍的抵抗較預期長外,日軍完整達成了作戰目標。.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南方作戰

反擊號戰鬥巡洋艦

反擊號戰鬥巡洋艦(HMS Repulse,或翻譯成「卻敵號戰鬥巡洋艦」)建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為聲望級戰鬥巡洋艦的第2艘,1916年1月下水並於同年8月服役,1933年至1936年進行現代化改裝,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於1940年在挪威曾和德國海軍對戰,最後於1941年12月10日和威爾斯親王號戰艦一起在馬來外海被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的轟炸機擊沉。 反擊號是戰鬥巡洋艦,而戰鬥巡洋艦是戰艦的一個變種,它有戰艦的外表和火力,但裝甲祇有巡洋艦級別(即是比戰艦差)。戰鬥巡洋艦的航速比戰艦快,機動性更佳,但防護力比戰艦脆弱,加上本身已是舊船缺乏現代化的魚雷防護設計,這也是反擊號比威爾斯親王號能躲開更多空襲卻更快沉沒的原因。.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擊號戰鬥巡洋艦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威爾斯親王號

#重定向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威爾斯親王號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旧日本海軍軍人,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军中历任重要职位,进行了多项重大变更与改革,尤其是亲手组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太平洋战争早期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并策划或指挥了数次战役,例如偷襲珍珠港以及中途岛战役。山本在搭乘飞机前往所罗门群岛前线视察的路上遭美军P-38闪电式战斗机拦截,座机(一式大型陸上運輸機)被击落。山本之死对日本军队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山本五十六

丹麦海峡海战

丹麦海峡海战(Battle of the Denmark Strait)是1941年5月24日英国和纳粹德国之间在丹麦海峡爆发的一场海战。在海战中,皇家海军调集了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及胡德號戰鬥巡洋艦,以拦截试图突入大西洋的德国俾斯麥號戰艦及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随后的战斗中,英国方面损失惨重——其胡德號被击沉,威爾斯親王號遭重创,而德国则仅有俾斯麥號受了轻伤。.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丹麦海峡海战

一式陸上攻擊機

一式陸上攻擊機(簡稱「一式陸攻」)是太平洋戰爭之中,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的雙引擎中型轟炸機。與前作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簡稱「九六式陸攻」)同為三菱内燃機公司設計及製造,而其後繼的陸上轟炸機「銀河」因技術問題遲未解決而到1944年末期才逐步替換陸攻機隊,因而一式陸攻在日本投降前是仍是帝國海軍的主力攻擊機。 盟軍敵機識別暱稱中,稱呼一式陸攻為「Betty」,不過其引擎一旦起火便很難熄滅,因此美國海軍陸戰隊便譏稱一式陸攻為「一次性打火機」。.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一式陸上攻擊機

九六式陸上攻擊機

九六式陸上攻擊機是中日戰爭時日本帝國海軍對中國城市進行轟炸的主力轟炸機。.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九六式陸上攻擊機

伊號第百五十八潛艦

伊号第一五八潜水艦(いごうだいひゃくごじゅうはちせんすいかん)是日本海軍的一艘潜水艦,(海大III型a)的4号舰。竣工時的艦名为伊号第五八潜水艦(初代)。.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伊號第百五十八潛艦

俾斯麥號戰艦

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建造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导舰,它以1871年德意志统一时的首任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命名。该舰于1936年7月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进行,1939年2月。全部工程是在1940年8月完成,并随即投入德国舰队服役。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是德国曾经建造的最大型战列舰,也是由欧洲国家所建造的最大型战列舰之二。 在由唯一一任舰长——海军上校恩斯特·林德曼所指挥的八个月服役生涯中,俾斯麦号仅于1941年5月参加了一次代号为“莱茵演习”的进攻行动。它连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试图强行闯入大西洋,以袭击从北美至英国的同盟国航运。两艘舰的行踪在斯堪的纳维亚被多次发现,英国海军部队遂对其航路展开阻截。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英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将欧根亲王号误认为俾斯麦号而对其设为首要攻击目标,但并未对其造成伤害反而是胡德号在战斗开始后不久便被俾斯麦号的主炮炮弹击中主炮下部弹药库造成诱爆沉没,威尔士亲王号随后在两舰的攻击下重创被迫逃跑。但威尔士亲王号主炮也击中俾斯麦号三发,其中一发摧毁了俾斯麦号的一个锅炉并对其的动力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德军的袭击任务终止。 胡德号的覆灭促使英国皇家海军出动四十多艘战斗舰艇及大量辅助舰艇进行报复行动。两天后,在前往德占法国进行维修的途中,俾斯麦号遭到了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16架旧式剑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袭击;其中一次命中使得战列舰的操舵装置失效。至翌日的最后一战,已经瘫痪的俾斯麦号在与英国两艘战列舰及两艘重巡洋舰的持续交火中上部建筑及各武器组遭到了严重破坏,后俾斯麦号开启通海阀自沉,舰只残骸由羅伯·巴拉德于1986年探明方位,并自此通过其它几次探险开展了进一步的考察。.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俾斯麥號戰艦

俾斯麦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Linienschiffe der Bismarck-Klasse)是纳粹德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所建造的两艘战列舰的。它们是德国海军建成的最大型军舰。其中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动工,1940年9月落成;而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则是在1936年10月进行,1941年2月完工。 两艘同级舰的服役生涯都是短暂的。俾斯麦号仅参加了一次军事行动,即至北大西洋的“莱茵演习行动”,以袭击从北美发往英国的补给船队。在行动中,它摧毁了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并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击损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皇家海军追逐了3天后的最后一战,俾斯麦号遭击败并沉没。致沉的原因仍然存在分歧,英国的主要来源主张对舰只的沉没负责。然而据罗伯·巴拉德和詹姆斯·卡梅隆的考察证据表明,俾斯麦号的沉没最有可能是如同其幸存船员所声称的自沉。 提尔皮茨号的生涯并不引人注目;它于1942年被遣往挪威水域,并在当地行使存在舰队的职能以威慑从英国至苏联的护航船队。期间它曾多次遭到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的袭击。1944年,舰只被蘭開斯特轟炸機的三枚高脚柜炸弹命中,造成严重的内部破坏并使之倾覆。提尔皮茨号最终于1948年至1957年间被拆为废铁。.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俾斯麦级战列舰

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費瑞·剑鱼式(Fairey Swordfish)鱼雷轰炸机由菲尔利航空器制造公司设计制造,二战时期的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使用的主要机型之一,1936年开始投入使用。剑鱼式轰炸机虽然是老式的双翼飞机,但在战争中有赫赫战功,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在塔蘭托戰役中重创意大利海军以及在围歼俾斯麦号时用鱼雷命中俾斯麦号战列舰尾舵造成后者无法正常行进。英国的海军航空兵称呼她为“细绳袋”(Stringbag)。在服役初期,剑鱼式装备于航母作为鱼雷轰炸机使用,而到了战争中后期,剑鱼式飞机被改装为反潜和训练机。尽管剑鱼式轰炸机设计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但她仍然得以使用直到1945年二战在欧洲地区战火熄灭。.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矢矧號輕巡洋艦

矧(やはぎ)是日本海軍輕巡洋艦。阿賀野型輕巡洋艦3號艦。艦名以流經長野縣・岐阜縣・愛知縣的矢矧川(矢作川)命名。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參照日本艦船之命名慣例。.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矢矧號輕巡洋艦

由良号轻巡洋舰

由良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为长良级4号舰,属于的第二批次之一。建成后本舰长期作为水雷战队旗舰而服役,并参与了太平洋战争。1942年,由良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遭受美军空袭沉没,成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损失的轻巡。 本舰舰名来源于注入若狹灣的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34(原本215頁)『由良(ゆら) 艦種二等巡洋艦 球磨型 艦名考川名に採る、由良川は丹後國にあり、音無瀬川 一名 大雲川 又は福地川の下流にして其の海口を由良港とす。 艦歴昭和6・7年事變(日支)從軍:同7年1月上海及揚子江方面警備(艦長大佐谷本馬太郎)。/―要目― 長152.40米/幅14.40米/喫水4.84米/排水量5,170噸/機關タルビン4臺 艦本式罐12臺/馬力90,000/速力33/兵装 14糎砲7/8糎高角砲2/發射管8 起工 大正10-5-21/進水 同11-2-15/竣工 同12-3-20/建造所 佐世保工廠』刘怡,#出没风波里,35页。此外,虽然在战后海上自卫队也有叫做“由良”的军舰(首舰),但海自的登陆舰舰名并非来源于由良川(从而并非直接继承于本舰舰名),而是得名于由良半岛。.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由良号轻巡洋舰

馬來亞戰役

來亞戰役是於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期間,同盟國與大日本帝國在英屬馬來亞上的戰事。在這場戰役因為日本的士兵擁有曾在中國作戰的豐富戰鬥經驗、加上對叢林戰有相當完善的準備以及機動作戰,比較起來英聯邦軍隊的士兵訓練不足,飞机和坦克数量上处于劣势且指揮官指揮不力。但是双方裝備並沒有明顯差異,且英軍兵力遠大於日軍。戰役中山下奉文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攻破英軍防線,使得英軍只能一退再退最終撤退到新加坡,戰役最後以日軍的勝利告終,以少許代價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以及新加坡,遠比大本營預計佔領時間還要短上許多,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則稱新加坡的陷落為「英國史上最大的災難」,而日本也稱此次戰役為日本版的閃擊戰。.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馬來亞戰役

馬來亞海戰

來亞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海上戰役,這場戰役產生了兩個重大的影響至今,其一是大艦巨砲主義式微,未來海戰上空中優勢的重要性將更高以及航空母艦在艦隊的有效性;其二是改變了歐洲各國對日本的印象,不再輕視日本的工業技術與戰術,將其視為亞洲國家中特別的存在。 這一行動發生在1941年12月10日英屬馬來亞東部,近彭亨州關丹,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鬥巡洋艦“反擊號”被日本帝國海軍的岸基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擊沉。.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馬來亞海戰

高速戰艦

速戰艦是一種在設計上以不減損裝甲防護或火力武裝為前提盡可能提高航行速度的戰艦類型。多數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的無畏型戰艦的設計航速均相當低,因此「高速戰艦」這個詞彙即是用以形容以提高航速為主要目標的戰艦設計。除參與普通的戰列線作戰外,高速戰艦更可借重其優越的航行速度執行更多多樣化的任務。 高速戰艦與戰鬥巡洋艦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配有足夠的火力與裝甲能在持續性戰鬥中與敵軍戰艦進行長時間的交火對射,而後者的設計理念則係犧牲裝甲防護以追求卓越的航速,故缺乏與戰艦長期駁火的能力。在不損及戰鬥效能或裝甲防護的前提下提高航速是高速戰艦在設計上最主要的挑戰。雖然增加艦體的長寬比是提高航速的最直接方法,但較大的艦身卻也意味著高昂的造價,且可能逾越各項海軍條約對各國海軍艦艇的噸位限制。推進系統的改良與輕量化且高強度裝甲板的問世等新型科技技術均對高速戰艦的發展有實質的助益。 與「戰鬥巡洋艦」這個詞彙不同的是,「高速戰艦」從未為任何國家的海軍採納為正式稱呼;前者則於1911年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正式用語。伊麗莎白女王級戰艦的四艘同級艦在英國海軍所屬的大艦隊中被統一編入「高速分艦隊」;除此之外,高速艦隊在官方文件上與傳統戰艦並無任何分別,且當時的海軍艦艇名冊或條約亦未將「高速戰艦」視為一獨立的艦種。另外,美國海軍的艦種分類系統亦未為高速戰艦增設新的艦種代碼;在美國海軍的系統中,所有戰艦的分類代碼均為「BB」,不論其航速的快慢。.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高速戰艦

鬼怒号轻巡洋舰

怒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为长良级(旧日本海军省正式名称“長良型”)5号舰,属于的第二批次之一。本舰为日本海军第一艘拥有快速起降舰载水上飞机能力的轻型巡洋舰,太平洋战争期间虽已显老旧,仍表现活跃,最终为盟军航空部队所击沉。 本舰舰名来源于流经栃木縣和茨城縣的鬼怒川#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34(原本214頁)刘怡,#出没风波里,35页。.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魚雷

魚雷(torpedo)是一種有推进能力、在水下移動攻擊敵艦吃水線下船身的魚型水雷。魚雷可以从水上或水下发射,发射平台有潛艇、軍艦、鱼雷艇、直升機或固定翼飛機等。一般是用鱼雷发射管发射,但一些微型潜艇或鱼雷艇也有将鱼雷外掛在船体上,将它抛出自己航行出去的用法。 鱼雷在撞击或到达敌方目标附近时引爆,破坏目标的水下部份,造成敌方舰艇進水下沉。速度一般为40-50节,新型的超空化鱼雷时速可达200節。过去老式鱼雷的射程短,仅有1.8公里左右,新型鱼雷的射程可达16公里。鱼雷攻击可以用较小代价击沉大型舰艇,但因为攻击距离近,发射平台有被敌方远程火力击毁的风险。 鱼雷按破坏力可分为轻型和重型,按制导方式可分为无制导、自主制导和线控制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以前的魚雷不具備導引功能。在發射之前需要先設定魚雷航行的方向與深度,發射之後魚雷會持續前進直到撞击引爆,或動力用盡而沉沒。現代的魚雷都有自我導引與追蹤目標的能力,準確度和殺傷力都高得多。.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魚雷

黎胥留號戰列艦

黎塞留号战列舰(Richelieu)是黎塞留级战列舰的首舰,该级别也是法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同時也是世界首艘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建造的現代戰艦,整體設計類似於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放大版。本艦以法国第一任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命名,于1935年在布雷斯特动工,該艦建造目的主要是為了對抗義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並是法國首艘標準排水量達35,000噸的作戰船艦,其前甲板以超射布局装设2座四联装砲塔,后甲板则不设主炮,取而代之是以品字形排列的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在裝甲與水下保護,堪稱是當時當代水準,只略遜於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然而在防空上,該艦防空砲砲塔較少,並且只有光學射控系統。在航速上,試運行時其航速比歐洲同世代的戰艦還要快一些,並優於當時美國的高速戰艦。 1940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基本建成,完工时舰上的主要设备已安装完毕,但都未经过调试。1940年6月15日,英法聯軍在陸上遭到嚴重打擊,為避免被德軍捕獲,黎塞留号离开布雷斯特船塢,並朝法屬西非达喀尔前進。6月18日,黎希留號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並加入維希法國一方。在1940年達喀爾戰役期間,黎希留號成功阻止英軍與自由法國的入侵。1943年火炬行動後,黎希留號归入盟军指挥下,並開往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進行整修。1944年到1945年期間,黎希留號前往印度洋與英國皇家海軍會合,並歸入英國遠東艦隊指揮。1945年,黎希留號回歸法軍,並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黎希留號最後服役至1960年代。.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黎胥留號戰列艦

轟炸新加坡

首次轟炸新加坡是日軍對新加坡的轟炸任務,由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的17架轟炸機實施,轟炸行動開始於大約早上4時,此時日軍剛剛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巴魯實施登陸行動。 雖然已經嚮起空襲警報,但街道上仍然燈火通明,令領航員很容易便找到轟炸目標,盟軍的高射炮立即還火,皇家海軍的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及''卻敵號''亦有開火,但沒有任何日軍轟炸機被擊落,部份原因是雲層遮蔽。 所有轟炸機安全返回在法屬中南半島西貢的空軍基地,島上3個空軍基地均受到轟炸,轟炸共做成61人死亡及超過700人受傷,受傷的大部份是駐島上的印度第11步兵師的士兵。 Image:SgBofors.jpg|Bofors 40 mm gun displayed outside the Central Manpower Base, Singapore Image:G3M Type 96 Attack Bomber Nell G3M-26s.jpg|Mitsubishi G3M Nell bombers Image:Women & dead child.jpg|Two women grief over a child killed in a Japanese air raid on 3 February 1942.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轟炸新加坡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HMS Hood ,舷號:51),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属于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艦名典故為紀念18世紀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子爵,為历史上第4艘以“胡德”(Hood)命名的军舰。该級軍舰在战争紧急应对法案(Emergency War Programme)之下的1916年下令建造,原先預定建造4艘,但是在日德蘭海戰顯示英國軍艦設計存在重大瑕疵;建造中的戰艦實施大規模設計修正。然而英國人清楚設計先天弱點很難在後天追加改正中修復,所以海軍上將級的後續艦在1917年取消建造,只有胡德號完工,也讓胡德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最後一艘戰鬥巡洋艦。 胡德號完工時,她是英國最好、世界最強大的戰艦之一,同時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象徵與驕傲;稱她為全能的胡德(The Mighty Hood)。 從1920年代起,胡德號參與英國多次砲艦外交與國力展示演習,包括地中海訓練、1924年實施的環球巡弋任務,1930年代西班牙內戰爆發時,胡德號長期派駐地中海艦隊作為嚇阻武力運用。直到1939年才返回英國本土實施全面檢整,雖然皇家海軍有計畫讓她在1941年實施全面現代化工程,但是在1939年9月歐戰爆發後該工程遭推延,胡德號只進行小規模改良即再度投入戰場。 1941年5月,胡德號與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奉命攔截試圖穿越封鎖線威脅大西洋航道的德國戰艦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5月24日丹麦海峡海战一役,胡德號與德軍俾斯麥號戰艦交火,不到十分鐘就被擊沉。.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蒼藍鋼鐵戰艦

《蒼藍鋼鐵戰--艦》(蒼き鋼のアルペジオ)為Ark Performance的日本漫畫作品,2009年9月30日開始於《YOUNG KING OURs》(少年畫報社)上連載,是以近未來的日本、潛艦為舞台的青年向科幻海洋戰記漫畫作品。繁體中文版由長鴻出版社發行。2013年5月29日宣布動畫化,於同年秋季開播。 《Newtype》2014年2月號十大人氣作品排行獲得第2名,動畫大賞2014各部門獲得角色設計獎第三名、劇本獎第五名、機械設計獎第一名、音樂獎(伴奏)第五名、主題曲獎第六名、監督獎第六名、作品獎(電視放送)第二名。.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蒼藍鋼鐵戰艦

金剛號戰艦

金剛(こんご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超弩級巡洋戰艦(即西方的超無畏級戰鬥巡洋艦)金剛型的一號艦。「金剛」也是最後在英國下訂的軍艦。經過兩次改裝後,一躍成為高速戰艦,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活躍。該艦亦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艘日本海軍所使用的外國製戰艦,也是唯一因潛艦攻擊而損失的戰艦(不包括已當作工作艦使用的朝日)。 艦名是以奈良縣及大阪府境內的金剛山來命名。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照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一號艦「」(こんごう)所繼承。.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金剛號戰艦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海軍戰列艦列表

注:未完成的战列舰,如狮级战列舰(Lion class)不包括在内。.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英國海軍戰列艦列表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1936年)

英王佐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其设计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即356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同级舰有英王乔治五世号(HMS 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HMS Duke of York)、安森号(HMS Anson)、何奥号(HMS Howe)5艘。.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1936年)

恩斯特·林德曼

奧托·恩斯特·林德曼(德語:Otto Ernst Lindemann,),納粹德國海軍將領,服役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恩斯特·林德曼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榛名號戰艦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Schwerer Kreuzer Prinz Eugen),是纳粹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的3号舰,名字来源于奥地利歷史上一名陸軍元帥歐根親王。用奥地利人为该舰命名主要是为了强调德奥两国的历史渊源,粉饰当时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该舰因与俾斯麦号战列舰参与丹麦海峡海战而知名。但使其名扬天下的还是它以“不死之舰”著称的传奇经历,多次遭遇险境又幸运逃脱,奇迹般地幸存到战后,经历2次核爆炸實驗也没能使其沉没,被称为“幸运舰”。.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战舰少女

《战舰少女》是由中国幻萌网络参考日本《舰队Collection》,内容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军舰船(包括了少量战前和战后舰船)的拟人化(娘化)为题材的手机客户端游戏,整体框架和玩法类似于《舰队Collection》。作为一名海军指挥官(提督),玩家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强化军舰,使用自己的舰船组成舰队进行战斗。 在游戏研发商与运营商的矛盾爆发后,研发商幻萌网络于2015年7月27日宣布将与香港一游戏代理商发布繁体中文版,中国大陆服务器玩家可以使用原账号登陆,其中保存了大陆服务器在7月8日之前的玩家数据。繁体中文版发布当天玩家只能登陆胡德服(HMS Hood),后渐渐开放其他服务器。目前iOS服已经在Appstore上线,原官服的玩家可以直接用以前的账号登陆,而渠道服玩家尚无法登陆。正因为繁体版的出现,《战舰少女》从1.3.9版本开始分裂成由派趣科技运营的简体版(又称国服、大陆服、私服)与繁体版(又称亚服、港服、台服)两个发展方向不同的游戏。 2015年11月12日,幻萌网络开发游戏《戰艦少女R》正式上线,继承前“繁体版”的游戏进度,繁体版关服。2016年1月18日,《战舰少女R》在Appstore正式上线。 2016年2月22日,泰国代理的《WARSHIP GIRLS R》正式上线。 2016年10月24日,日本版《戰艦少女R》正式上線。.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战舰少女

新加坡历史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該島開始被受重視是14世紀三佛齊王子拜里米蘇拉建立馬六甲蘇丹王朝將其建設成港口,並於1613年被焚毀。新加坡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把該島建設成港口,在英國治下該地茁壯為重要的轉口港,負責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大日本帝國所占領,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新加坡重新為英國統治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聯邦,然而社會內部的矛盾與激化,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產生歧見,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 在面臨失業率高以及住屋不足的壓力下,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現代化過程,建立起輕工業、發展大型國宅以及重金投資在公共教育上,從獨立後新加坡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以上,在1990年代該地成為世界最為繁榮的國家之列,伴隨而來的是高度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在亞洲僅次於西亞的國民平均所得。.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新加坡历史

新加坡戰役

新加坡戰役(Battle of Singapo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南亞戰區中的一場關鍵戰役,大日本帝國陸軍在1942年2月8日至15日間攻擊大英帝國所屬的海峽殖民地政府,最終成功佔領整個新加坡島,而善用zh:自行車;zh-cn:自行车;zh-hk:單車;zh-tw:腳踏車;-是日軍戰勝的重要原因。.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新加坡戰役

日本海军历史

1880年代里法国的影响日益强大,法国的“年轻学派”建议使用小的、快速的战舰,尤其是巡洋舰和鱼雷艇,而不使用大船。1882年明治政府发布了它的第一个扩展海军的法令,新建48艘战舰,其中22艘为鱼雷艇。1883年到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国海军的胜利似乎支持法国的鱼雷艇战术,对日本有限的资源来说这个战术也很有吸引力。1885年日本海军的新口号变成了“海国日本”。 1886年日本雇佣了法国居首的海军工程师白劳易来加强日本海军和指导吴市和佐世保市的海军造船厂的建造。白劳易设计了新的日本巡洋舰,他在日本四年里一共监制了20多条战舰。这些经验帮助日本建立了它第一支真正现代的海军舰队,并使得日本获得了建造大船的技能,这些船有些是进口的,有些是在橫須賀市的造船厂制造的:.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日本海军历史

愛宕號重巡洋艦

愛宕(あたご)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2號艦。艦名來自京都府的愛宕山,亦為繼承自上一代在未完成就被迫停工的天城型巡洋戰艦3號艦。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76頁。另外,這名稱亦由海上自衛隊的愛宕型護衛艦(あたご型護衛艦)1號艦「愛宕(あたご)」所繼承。從太平洋戰爭開始,到1944年(昭和19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沈没為止,「愛宕」幾乎一直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連金剛型戰艦、長門型戰艦及大和型戰艦等主力艦隻也在其指揮之下。 由於在建造期間突然趕工,所以竣工日期較1號艦的「高雄」為早。因此高雄型重巡洋艦亦被稱為愛宕型。.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愛宕號重巡洋艦

12月10日

12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4天(闰年第34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天。.

查看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12月10日

亦称为 威爾斯親王號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