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奥地利大公

指数 奥地利大公

奧地利大公(Erzherzog,Archduke)是奧地利大公國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的世袭爵位。它源自神圣罗马帝国,依照贵族等级,它在君主之下,但是它在德意志公爵之上。由奧地利大公或是女大公統治的領地稱為奧地利大公國,簡稱為大公國。代表奥地利大公的貴族象徵是,被保存在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

目录

  1. 23 关系: 塔勒大公大公 (哈布斯堡)大特权太后奥地利公国奥地利皇帝奧地利大公國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卢多维卡弗赖堡大学哈布斯堡王朝玛丽亚·卡洛琳娜馬利亞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腓特烈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洛林王朝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扎波尧伊·亚诺什1742年柏林条约

塔勒

塔勒(Thaler、Taler或Talir),或译为泰勒,一种曾在几乎整个欧洲使用了四百多年的银币名称及货币单位。 词源上,“塔勒”(Thaler)一词是银币类型“约阿希姆斯塔勒尔”(Joachimsthaler)的缩写,该银币类型是以波希米亚城市亚希莫夫的德语名“约阿希姆斯塔尔”(Joachimsthal)命名的,该类型的银币是亚希莫夫于1518年最早开始铸造的。在德语中,“Thal”意为“山谷”,“Thaler”意为来自山谷的人或事物,1902年德语拼写改革后,两词分别变为“Tal”和“Taler”,但英语中保持了“Thaler”的写法。“托拉尔”(Tolar)是塔勒在捷克语中的拼法。 斯洛文尼亚原来的货币单位托拉尔(tolar)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使用的货币单位“dollar”均是由塔勒衍生的。.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塔勒

大公

大公是一个中世纪欧洲贵族等级的对应汉语翻译词汇简称,系“大公爵”的简称。参见:.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大公

大公 (哈布斯堡)

#重定向 奥地利大公.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大公 (哈布斯堡)

大特权

《大特权》 (,即)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四世于1358或1359年的一份文件,将奥地利从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公国提升为大公国。1156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小特权》,将原属巴伐利亚的提升为一个独立的公国,称奥地利公国。同样,1358或1359年的《大特权》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奥地利大公国。 这份文件极大影响了奥地利随后的政治发展,并在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之间建立了一道神圣罗马帝国内独一无二的联结。.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大特权

太后

太后,主要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現任君王尊封給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當地位女性的位號。 在中國,太后的起源據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稱:「《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於是始以為稱。」,認為太后一號始於戰國時期秦國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後趙國趙孝成王即位時亦依秦國先例尊生母為太后(--)。後漢朝立,太后一號亦被沿用。雖難以考究《事物紀原》中關於太后一詞的起源之說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時就有太后出現,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太者,大也,又基於漢字文化圈多半有以孝為天的思想(尤其是中國),因此太后的身分與地位總是凌駕於君王之上,甚至造成歷史上部份太后的專權。 奧斯曼帝國君主的生母有蘇丹皇太后的尊封。欧洲君主的母親,如果丈夫是前任君主亦会得到类似太后的头衔,反之则不一定。中文翻譯時西方世界與奧斯曼帝國等中東地區的君主的母親,会将稱為太后,君主母亲是退位君主亦不例外。.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太后

奥地利公国

奥地利公国()是中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个。1156年的帝国小特权,将(意即)()从的一个属国升格为一个独立的公国。1276年,巴本堡王朝的奥地利绝嗣后,罗马人民的国王鲁道夫一世继承了奥地利公国,哈布斯堡王朝由此攫取了奥地利。在随后数百年,奥地利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的核心。1359年,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在伪造帝国,僭称奥地利大公,奥地利公国始为奥地利大公国。1453年,奥地利大公腓特烈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奥地利公国

奥地利皇帝

奥地利皇帝(德语:Kaiser von Österreich),中文简称奥皇,是奥地利的世袭皇帝头衔,于1804年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奥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所创(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为历代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君主们所使用,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被推翻,成立奥地利共和国。.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奥地利皇帝

奧地利大公國

奧地利大公國(德文:Erzherzogtum Österreich),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邦國之一,為哈布斯堡君主國的權力核心,奧地利帝國的前身。將近七百年來,奧地利從一個藩侯國(Markgraftum)晉身為帝國的中心。.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奧地利大公國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Bruxelles;Brussel)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布鲁塞尔市位于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在不同的语境中,布鲁塞尔有着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鲁塞尔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中最大的地方自治体及首府,常住人口140,000),也可能代表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据2008年2月1日统计,常住人口为1,067,162),或者也可能用于表示布鲁塞尔城市圈(常住人口1,350,000)。 在歐洲聯盟的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誉。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的使用者佔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被布鲁塞尔的穆斯林广泛使用。.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布鲁塞尔

伊丽莎白·卢多维卡

伊丽莎白·卢多维卡(Elisabeth Ludovika,),巴伐利亚公主、普鲁士王后。.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伊丽莎白·卢多维卡

弗赖堡大学

弗萊堡大学(Universität Freiburg),全称为阿尔伯特-路德维希-弗萊堡大学(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是位於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弗萊堡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该校建校于1457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二所大学,也是德国最为古老的大学之一。学校由11个院系组成,有着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传统。 弗莱堡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国际学生约有16%。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为德国“精英大学”第二轮评选的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曾有许多西方学者在弗莱堡大学学习或任教,如马丁·海德格尔、马克思·韦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迄今学校共产生过13位莱布尼茨奖(德国最高科研荣誉)获得者以及19位諾貝爾獎得主。.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弗赖堡大学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哈布斯堡王朝

玛丽亚·卡洛琳娜

玛丽亚·卡洛琳娜(本名:Maria Carolina Louise Josepha Johanna Anton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在歷史上以Maria Carolina之名更為人所知;),出生時為奧地利女大公(Archduchess),之後成為那不勒斯(Naples)和西西里(Two Siclies)的王后。她在十六歲時與费迪南多一世結婚,並且是玛丽·安托瓦内特最喜愛的姐姐。 Category:奥地利君主女儿 Category:奥地利女大公 Category:意大利王后 Category: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M Category:玛丽亚·路易莎皇后勋章得主 Category:波旁-两西西里王朝.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玛丽亚·卡洛琳娜

馬利亞

麗亞、瑪利亞、瑪莉亞、馬利亞是一個在歐美常見的女性名字。它是新约圣经中“Μαριαμ”的拉丁转写。马利亚這名字的可能來源于古埃及語「Mery」(心愛的)或希伯来语“מרר”(苦涩)或“מרי”(反叛)。 由於瑪麗亞是耶稣的母親的名字,信奉基督宗教的國家喜歡给孩子取這個名字,在南非語、保加利亞語、加泰蘭語、英語、德語、希臘語、義大利語、馬其頓語、挪威語、波蘭語、葡萄牙語、俄語、羅馬尼亞語和西班牙語中都有此名字,另外現代日本因西方文化影響,也有女性取這個名。.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馬利亞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偉大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德文:Maximilian I,或譯馬克西米連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人民的国王,奥地利大公(1493年-1519年),也被稱作「马克西米利安大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奧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的長子,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的祖父,亦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马克西米利安通过自己和子女的婚姻,使得孙子成功地取得西班牙这个殖民帝国的王位,再加上自己的神圣罗马帝位,使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盟主,更令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一「日不落帝国」。.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路德維希·海因里希·艾德勒·馮·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 ),奥地利裔美国人,知名的經濟學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現代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古典自由主義第一把交椅。他還被譽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院長」。他的理論也影響了之後的經濟學家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穆瑞·羅斯巴德等人。对20世纪中期自由意志主义思潮有重大影响。 1982年,米塞斯研究所成立,成为研究和推广自由意志主义的机构。.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

阿尔布雷希特·玛利亚·亚历山大·菲利普·约瑟夫(ALBRECHT Maria Alexander Philipp Joseph,),末代符腾堡国王威廉二世的推定继承人,符腾堡公爵,符腾堡王室家族首领(1921年—1939年)。.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

腓特烈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三世(1415年9月21日生於因斯布鲁克—1493年8月19日卒於林茨)哈布斯堡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440年—1493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2年加冕)。他是最后一位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是德意志的施蒂里亚公爵(1424年起)和奥地利大公(以腓特烈五世的名义,1453年起)。 腓特烈三世在1452年在罗马由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于德国的一切都取决于那些各自为政的诸侯,腓特烈三世实际上不能在德意志内政方面做出任何决定。所以他把精力集中在扩大哈布斯堡王朝自身的领地上。到1464年,除蒂罗尔以外的全部奥地利领地已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480年代,腓特烈三世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几乎失去了全部的奥地利领地(包括维也纳)。 腓特烈三世晚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研究星象学和炼金术。 |- |- F F F F F.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腓特烈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

苏菲公主,本名腓特烈卡·苏菲·多萝西·威廉敏娜(Friederike Sophie Dorothee Wilhelmine,),奥地利大公夫人,弗兰茨·卡尔之妻(1824年結婚),巴伐利亞王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妻子卡洛琳·腓特烈卡·威廉敏娜之女。 1848年,丈夫的哥哥斐迪南一世退位后,苏菲敦促丈夫放弃继承权,而由自己的长子继位,苏菲也由此放弃成为奥地利皇后的机会。长子即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而她也成為幕後掌權人、皇宮中的最高實權者。.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

洛林王朝

洛林王朝是梅茨王朝的一个分支。该家族分支在1473年洛林公爵尼古拉斯一世无嗣而终后继承了洛林公国。1736年,通过洛林公爵弗朗茨一世与玛丽亚·特蕾莎的联姻,哈布斯堡王朝取得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胜利,洛林王朝也与哈布斯堡王朝合并,称为哈布斯堡王朝-洛林王朝。自1745年到帝国解散的1806年,弗朗茨一世、他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和利奥波德二世,以及孙子弗朗茨二世是最后四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洛林王朝随后继续统治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直至1918年。 尽管洛林王朝的长系应为霍恩贝格公爵一系,王朝目前的族长与正统继承人还是1961年出生的卡尔·冯·哈布斯堡-洛林,他是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长孙。Gordon Brook-Shepherd.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洛林王朝

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一世(德语:Ferdinand I,)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1526年起)。.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扎波尧伊·亚诺什

扎波尧伊·亚诺什,或亚诺什·扎波尧伊,又译佐波尧·亚诺什,约翰·扎波利亚等(,,,,,)(1490年或1491年-1540年7月22日),是1526年至1540年间的匈牙利国王(称亚诺什一世或约翰一世)。 扎波尧伊·亚诺什与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都宣称自己是匈牙利国王。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后,雅盖隆王朝的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战死,匈牙利王国三分。斐迪南与亚诺什分别统治西北部的哈布斯堡匈牙利王国与东部的。亚诺什在加冕为王前是。.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扎波尧伊·亚诺什

1742年柏林条约

1742年柏林条约是奥地利大公玛丽婭·特蕾茜雅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1742年7月28日在柏林签署的合约,两国间单方面结束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之后奥地利仍与法国等国继续着战争。 根据条约第五条,有着波希米亚皇冠之称的下西里西亚和上西里西亞大部分被割让给了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的领土扩大了三分之一,剩余地区成为奥地利的奥属西里西亚。 条约仅达成了短暂的和平,1744年,随着奥地利在战场上形势上的好转,普鲁士重新加入战争,即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

查看 奥地利大公和1742年柏林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