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失控溫室效應

指数 失控溫室效應

失控溫室效應(Runaway Greenhouse Effect)是指行星表面溫度和大氣不透明度之间存在净正回饋,从而增强溫室效應直到行星上的海洋完全蒸發的过程;比如金星歷史早期就发生过这样的效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類似金星的失控溫室效應的现象在地球上几乎不可能因人为因素的诱导而发生。 其它大規模的氣候變化,有時也很粗略的被稱為失控溫室,然而這並不是一種適當的描述。例如,它曾經被假設,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或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可能是大量溫室氣體被釋放造成的。其它概念,如氣候突變(abrupt climate change)或是倾覆点(tipping point),可以用来描述这些情景。 在漫長的時間尺度上,太陽在大約50億年後擴張成為一顆紅巨星,造成亮度增加的過程,可以拼湊出地球生命逐步邁向盡頭的潛在可能。.

6 关系: 失控的温室效应超級適居行星金星大氣層适居太阳系外行星目录K2-3d温室效应

失控的温室效应

#重定向 失控溫室效應.

新!!: 失控溫室效應和失控的温室效应 · 查看更多 »

超級適居行星

超級適居行星(Superhabitable planet)是指比地球更適合生命起源與演化的一類假設存在的太陽系外行星或系外衛星。這項概念是在2014年由天文學家雷内·海勒(René Heller)與約翰·阿姆斯壯(John Armstrong)提出,並用以批評搜尋適居行星的現有模式;他們並提出澄清以表示適居帶的概念並不足以定義行星的適居性。海勒和阿姆斯壯表示目前仍不清楚地球應該為生命體提供的最合適物理化學的參數,因為有的行星「可能與地球並不相像,但提供比地球更適宜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條件」。雖然他們仍然認定生命需要水,但假設地球並不能做為提供最佳生物多樣性的最佳行星適居性的代表。換句話說,他們假設一個超級適居天體是一個能維持比地球更多樣性植物相和動物相的類地行星或衛星,並根據經驗顯示這類天體的生态环境比地球更適合生命起源與演化。 海勒和阿姆斯壯還指出,並不是所有位於適居帶的類地行星都適合生命存在,而且潮汐加熱可使位於適居帶以外的類地行星或(類似表面被冰封的木衛二內部海洋)也適合生命存在。海勒和阿姆斯壯表示,為了確認行星的適居甚至超級適居性,必須建立以生物為中心,而非地球或人類中心的表徵概念。兩人建議根據行星系統中恆星的類型、質量和位置等特徵建立特定系外行星的狀態。根據兩人的研究,超級適居行星可能比地球更大、表面比地球更溫暖、比地球更古老,並且母恆星為橙矮星(即K型主序星)。.

新!!: 失控溫室效應和超級適居行星 · 查看更多 »

金星大氣層

金星大氣層是由俄羅斯科學家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於1761年在聖彼得堡觀測金星凌日時發現的。它比地球大氣層更為厚重與濃密,其表面溫度為740 K或467°C,而氣壓則為93大氣壓,主要為二氧化碳所構成。金星的大氣層中有硫酸形成的不透明雲,因此在地球或金星環繞探測器上不可能以可見光觀測金星表面。金星表面的地形是以雷達成像的方式探測得知。金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組成,以及少許痕量氣體。 金星的大氣層受到超高速大氣環流和超慢速自轉影響。金星的大氣環流只需要四個地球日就可以環繞金星一周,但金星的恆星日卻有243日。金星的風速最高可達到100 m/s或360 km/h,是金星自轉速度的60倍;而地球最高速的風速度只有地球自轉速度的10%到20%。另一方面,金星的風速隨高度下降而降低,在表面時風速大約是10 km/h。金星兩極則有屬於反氣旋的極地渦旋。每個氣旋都有兩個風眼,並且有特殊的S型雲結構。 金星和地球不同的是它缺乏磁場,而金星的電離層將大氣層和太空以及太陽風分離。電離層將太陽磁場隔離,使金星的磁場環境相當特殊,造成金星的磁層是「誘發磁層」。包含水蒸氣等較輕氣體則持續被太陽風經由誘發磁尾吹出金星大氣層。推測40億年前的金星大氣層與表面有液態水的地球大氣層相當類似。失控溫室效應(Runaway greenhouse effect)造成金星表面的液態水蒸發,並且使其他溫室氣體含量上升。 儘管金星表面的狀況相當嚴苛,在金星大氣層50到65公里高的地方氣壓與溫度卻與地球相若,使金星的高層大氣是太陽系中環境最類似地球的地方,甚至比火星表面更類似。因為溫度和壓力類似,並且在金星上可呼吸空氣(21%的氧和78%的氮)是上升氣體,類似地球大氣層中的氦。因此有人提出可在金星的高層大氣進行探測和殖民。 2013年1月29日,歐洲太空總署科學家宣布金星電離層物質外流的模式與「類似條件下來自彗星彗核的離子尾」類似。.

新!!: 失控溫室效應和金星大氣層 · 查看更多 »

适居太阳系外行星目录

適居太陽系外行星目錄是波多黎各大學的行星適居性實驗室編製,這個列表是根據其方法及估算而使用地球相似指數(Earth Similarity Index)去為可能適居的太陽系外行星評定等級。.

新!!: 失控溫室效應和适居太阳系外行星目录 · 查看更多 »

K2-3d

K2-3d,或稱為EPIC 201367065 d,是環繞紅矮星K2-3的一顆巨型類地太陽系外行星,是該恆星所屬三顆行星中距離母星最遠者。該行星距離地球,天球上位於獅子座。該行星是由觀測行星通過母恆星盤面前方,使母恆星光度下降的凌日法發現的。該行星也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第二階段任務「第二道光」(Kepler "Second Light",簡稱 K2)開始後第一顆編號後綴 "d" 的系外行星。K2-3d發現於2015年1月。.

新!!: 失控溫室效應和K2-3d · 查看更多 »

温室效应

溫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是指行星的大氣層因為吸收辐射能量,使得行星表面升溫的效应。由於溫室效应,行星表面溫度會比沒有大氣層時的溫度要高A concise description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given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What is the Greenhouse Effect?", I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hapter 1, page 115: "To balance the absorbed incoming energy, the Earth must, on average, radiate the same amount of energy back to space.

新!!: 失控溫室效應和温室效应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