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太平御览

指数 太平御览

《太平御覽》初名《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後改名為《太平御覽》。是北宋时期编写的一部类书,是保存了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太平御覽》与《太平廣記》、《 文苑英華》以及《冊府元龜》合稱為“宋匯部四大書”。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類書類。.

239 关系: 劉辯劉般劉毅 (東晉)历史学家列表历史修正主义假髮卞壼十句觀音經十八家晉史十六国春秋十日並出南京市南京話南陽公主 (西晉)司馬脩褘参军戏向秀堕罗钵底夏朝君主列表大司農太子喜太平廣記太康 (夏朝)太戊夷洲夸父夾食女娲姚信姜后 (周宣王)嫦娥孟宗孝文竇皇后孙奇 (三国)孙膑孙权安祿山宋太宗宋四大書宋辽金夏历史年表宋桓公 (戰國)宋朝尚书 (书)小乙 (商朝)少昊尉缭子崔琦 (東漢)嶺南叢述嶺表錄異...州泰左传巨人帝乙中华字海中华书局中國各朝代典籍列表中國宗族史中國鹽業史中國藏書史中國殯葬史中國旱災史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中国百科全书史中柬關係中書監三五曆記三國志三皇五帝三首國三都赋九宫山平西将军乾親广州地名交阯之亂二十四孝五羊传说延笃建初 (成汉)任那伊尹张玄靓张金吾張威 (皖城郡公)張遼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当康佛教藝術御定淵鑑類函刑天则天文字周厉王周宣王周康王周穆王周朝君主列表周懿王呂博望傅嘏唐长安城儒棋冊府元龜冰蠶商朝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共伯和共和元年四庫全書四民月令石头城石榴王叔和王寿 (先秦)王克貞王隱王濛 (东晋)王戎火鼠火浣布神农祢衡祖己祖乙祖甲秦漢皇后及妃嬪列表秦朝官制童恢笛子簡璧羊琇瑶姬燧人氏盘庚白耳兵百科全书蚩尤花鈿妝韩诗外传韓攸鍾琰落星墩蝗災蝗蟲項琳 (明朝)類書袁福風后西域圖記西河舊事許劭許靖高士傳高闾謝萬謝承魏略魂魄谢玄贛語黄帝齊郡錞于蜀锦郁金香胡笳胡非子郭典郑珣瑜阮咸阮武赵妪董尋蔡邕鄧粲鄭居中 (唐朝)鄭默醫竘重陽節金城郡长安酈學老童老莱子陶基陸胤陸澄陀洹国柶戲搜神记李昉杨文宗杨怀東觀漢記杜眾杜炅梧桐椒房殿樟树镇 (清江县)樗蒲樓船武士彠殷州 (漢趙)水经注永乐大典江西狀元汤悦河亶甲油酥烧饼泡菜活字印刷术淺水原之戰渠州清朝漢武洞冥記木叶會稽典錄會稽郡春秋决狱易林文献文鴦旧五代史旧唐书慕容宝承和 (北凉)承光 (夏)括地圖曹冲曹萌曹攄景僕 扩展索引 (189 更多) »

劉辯

劉辯(熹平五年至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即),中國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王朝第十三位、亦即倒数第二位皇帝,是汉灵帝劉宏与皇后何氏的独生兒子,即是嫡长子。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西北军阀董卓,之後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傳記(即本紀),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

新!!: 太平御览和劉辯 · 查看更多 »

劉般

劉般,字伯興,彭城人,漢宣帝的玄孫,楚王刘纡的儿子;東漢居巢侯。.

新!!: 太平御览和劉般 · 查看更多 »

劉毅 (東晉)

劉毅(),字希樂,小字盤龍,沛國沛縣人。東晉末年的重要軍事人物,與劉裕和何無忌等一同舉義兵消滅桓玄,後又曾參與討伐盧循的戰事。在東晉官至衞將軍、荊州刺史。因不服於劉裕,故此被劉裕所攻,兵敗自殺。.

新!!: 太平御览和劉毅 (東晉) · 查看更多 »

历史学家列表

下面依生卒年份次序列出較知名的历史学家,華人史家的研究範圍只是依其大概或傑出領域做分類,並無絕對性。而斷代的划分是依照日本歷史學家內藤湖南的分法。.

新!!: 太平御览和历史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历史修正主义

在歷史編纂學中,術語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指對歷史紀錄的重新說明。它通常意味挑戰被專業學者所持有的對一個歷史事件的傳統觀點,或引入新證據,或重新陳述參與人的動機和決策。對歷史紀錄的修改反映對事實、證據和說明的新發現,其創造一個被修改的歷史。在戲劇個案中,修正主義包括一個對更老的對英雄和罪犯的道德判斷的轉換。其形式包括:.

新!!: 太平御览和历史修正主义 · 查看更多 »

假髮

假髮,古漢語稱鬄、髢()、髲鬄(),指非由人自然生長出來的人造仿真頭髮,因應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髮的總稱,「髲」則專指人髮造的假髮。 在亞洲,中國很早就出現假髮,《詩經》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髮開始在中國盛行。日本傳統髮型也經常加上假髮梳成。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開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假髮,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髮的民族,並將假髮傳到歐洲。 假髮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劇。在英國和大部份英聯邦國家,假髮是大律師和法官的法庭服飾之一。.

新!!: 太平御览和假髮 · 查看更多 »

卞壼

卞壼(),常因形近而誤作為卞壺(壼,音捆;壺,音胡),字望之,濟陰冤句(今菏澤丹陽辦事處卞莊)人。晉朝大臣,主要活躍於東晉時期,以禮法自居,意圖糾正當世,並不畏強權。後在蘇峻之亂期間率兵奮力抵抗蘇峻,最終戰死。.

新!!: 太平御览和卞壼 · 查看更多 »

十句觀音經

《十句觀音經》,又稱《十句經》、《延命十句觀音經》,漢傳佛教經典,為中國民間所造。在江戶時期由中國傳入日本,在日本有許多信徒持誦。民間有人蒐集感應事蹟,著成《延命十句觀音經靈驗記》一書,相傳為日本白隱禪師所著。.

新!!: 太平御览和十句觀音經 · 查看更多 »

十八家晉史

十八家晉史是唐代官修《晉書》之前流行的十八種晉代斷代史書的總稱。包括九家晉書與九家晉紀。除此之外,兩晉南北朝的三百餘年間,還出現了不少記載晉代及十六國歷史的雜史、霸史、雜傳、起居注。唐貞觀年间房玄齡監修的《晉書》行世後,諸家晉史逐漸亡佚,至南宋失傳。明清時人從劉孝標注《世說新語》、裴松之注《三國志》、李善注《文選》以及《太平御覽》等書中輯錄了十八家晉史的殘篇和片斷。現存篇幅比較多的是臧榮緒《晉書》和王隱《晉書》。較少的如陸機《晉紀》,僅存三條。 十八家晉史中大部分只涉及晉代幾朝的歷史,或僅有西晉部分,還有未完成的底稿。唯有臧榮緒《晉書》記事起于司馬懿創業,終于劉裕代晉,有紀、錄、志、傳,共110卷,體例完備,成為唐官修《晉書》的基礎。 清人湯球、黃奭輯有唐代以前的諸家晉史。1937年,商務印書館根據《史學叢書》本將湯球的《九家舊晉書輯本》、《晉紀輯本》、《漢晉春秋輯本》、《晉陽秋輯本》、《十六國春秋輯補》、《三十國春秋輯本》等排印出版,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新!!: 太平御览和十八家晉史 · 查看更多 »

十六国春秋

《十六國春秋》,記載中国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國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北魏崔鴻撰寫。 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私下撰寫《十六國春秋》,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书籍“率多分散”,他只好“求之公私,驱驰数岁”,又“约损烦文,补其不足”。正始三年(506年),《十六国春秋》初稿大部完成,但仍缺“蜀录”。崔鴻又花了十餘年時間訪求常璩所撰《蜀书》。正光三年(522年),終於全書寫畢。《十六国春秋》成書一百卷,“五胡十六國”之名因《十六國春秋》一書而得名。但本書雖然完成,卻又因故未敢刊印。直到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其子崔子元將《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 《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錄各国史事时,係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則按正史本纪之体例,不採用漢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觀念。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刘知几評價,“(崔鸿)考核众家,辨其异同,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唐初修《晋书》大量采录《十六国春秋》的本文。赵翼称唐修《晋书·载记》,“尤简而不陋,详而不芜,视《十六国春秋》不可同日语也”。 《十六國春秋》最大缺點是記時有誤、人物混淆,“多有違謬”,如“天興二年,姚興改號鴻始,而鴻以為改在元年;明元永興二年,慕容超禽于廣固,鴻又以為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敗于長安,而鴻亦以為滅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北宋初编成的《太平御览》仍大量抄录《十六国春秋》。此書在北宋中期已經殘缺不全,剩二十餘卷,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時曾引用,但已非全書,故如無《資治通鑑》,今人難以窺得五胡亂華全貌。《崇文總目》已不列其名。明代屠喬孫、項琳以《晉書·載記》、《魏書》、《北史》、《冊府元龜》、《資治通鑑》以及《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補綴而成輯本一百卷,仍題“崔鴻撰”,並署“屠喬孫、項琳之同訂”,史料豐富,然欠考證,被清人斥為伪书,是今日的流行本;另外《漢魏叢書》中保存有十六卷本,十六國各為一錄,記各國主五十八人,與《晉書》大同小異。康熙时宋荦曾在京西慈仁寺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并作诗以为紀念。清代湯球輯有《十六國春秋輯補》一百卷,所輯史料力求信而有徵,並有考證工作,是研究十六國史的重要參考書。.

新!!: 太平御览和十六国春秋 · 查看更多 »

十日並出

十日並出是中國古代的神話,意思是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 十日的說法最早可見於《山海經》,十日是指天帝帝俊之妻羲和生十個太陽,十日之說可見於諸多史料,如《山海經·海外西經》云:“女丑之戶,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彰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呂氏春秋·求人》云:“十日出而焦火不息。”《莊子·齊物論》云:“昔者十日並出,萬物皆照。”《楚辭·招魂》亦有“十日站出,流金礫石”的說法。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曬死女丑,又造成嚴重的旱災。堯派遣神射手羿射下其中九個太陽,剩下一個。 夏朝第十三任君主胤甲在位时,據稱也曾十日並出。.

新!!: 太平御览和十日並出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太平御览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京話

南京话是官话的一个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和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历史上的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因爲南京官話有入聲、分尖團、分平翹,是傳承中古音最完美的官話,幾百年來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

新!!: 太平御览和南京話 · 查看更多 »

南陽公主 (西晉)

南陽公主,晋朝公主,司马懿与张春华之女,她和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馬榦同母。晋朝建立后被封为南阳公主,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婚姻状况和生卒年月,但荀霬妻为司马师、司马昭之妹,而《南阳长公主诔》有“言告言归,作合于荀”语,可见荀霬妻即南阳公主。生子荀恺、荀悝。.

新!!: 太平御览和南陽公主 (西晉) · 查看更多 »

司馬脩褘

襄城公主,字脩袆(音灰,非祎)、《世说新语》作“舞阳公主”,中国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女,嫁王敦。 襄城公主在晋朝统一的时候嫁给王敦,后来西晋分裂、天下战乱,王敦以公主嫁出时的侍婢一百多人许配给将士为妻,金银财宝一时弃捐。招募兵马。.

新!!: 太平御览和司馬脩褘 · 查看更多 »

参军戏

參軍戲,又稱弄參軍, 一種中國古代流行的戲劇,以兩人對答,互相嘲弄為戲,至少要有兩名角色,一為「參軍」,另一為「蒼鶻」。通常是「蒼鶻」戲弄「參軍」為多。初期只有對白,爾後逐漸延伸,也有了舞蹈和歌唱的表演。 清代黄景仁有《十四夜宴程澄江学使者座》诗:“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鹘纷成队。”是形容參軍戲,而非官職。 清代翟灝 在《通俗編·俳優》稱:「弄參軍,即後世副凈矣。」 有人認為此戲劇與後代相聲近似,尚無定論。.

新!!: 太平御览和参军戏 · 查看更多 »

向秀

向秀字子期,中國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新!!: 太平御览和向秀 · 查看更多 »

堕罗钵底

堕罗钵底,又译杜和钵底、他叻瓦滴、投和和堕和罗,是古代孟族人于公元六世纪在今泰国佛统府一代建立的国家。 “堕罗钵底”取自梵语,意为“多门之城”。此名首见于《大唐西域记》卷十“三摩呾托国”。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该国南与盘盘国(今泰国南部万伦湾沿岸一带)接壤,北与迦罗舍佛国交界,东与真腊国毗邻,西部临海。国王和官吏居城中,一般平民居城外,约有万余户。国王的卫士只有100多人。国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出产稻、麻、豆、麦,畜养象、牛、羊、猪,并以堕和罗犀闻名于当时。国中居民以农商为业,以象、马为主要交通工具。商业比较发达,全国有六个贸易集市,买卖皆用银钱,其大小有如榆叶。堕罗钵底国的使者曾于638和649年两次访问中国唐都长安,送来象牙、火珠、白鹦鹉等礼品。 堕罗钵底故地在今泰国湄南河下游地区。都拉哇普拉(在今泰国华富里,一说在今佛统)。7世纪时强盛,领土西至今缅甸的直通和丹那沙林,南达克拉地峡。也有学者认为,此国的前身是顿逊国。 堕罗犀是产于古代堕和罗国的犀牛。其角特大,是犀角之最大者,可重三、四公斤,常被用来制作各种器具。.

新!!: 太平御览和堕罗钵底 · 查看更多 »

夏朝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太平御览和夏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司農

大司農為中國古代官名,秦代時有治粟內史,掌理國家財政,至漢景帝時改名大農令,漢武帝時再改為大司農,為漢代九卿之一,其屬官有五個單位,各設一令一丞,其中太倉掌米穀庫儲,均輸掌物資供應,平準掌物使調節,都內管理國庫,籍田皇管皇帝躬耕事宜。此外後來漢武帝新設的鹽鐵專賣也歸大司農管理。曹魏司农王思宏作水碓,免归田里。 魏晉南北朝時,各朝亦多設大司農,以掌管財政事宜,地位重要,北魏時另設了太倉尚書分大司農之權,其後大司農只掌理管布帛和賦稅的單位。隋代以後此官改为司農寺卿。元代有設大司農司,但職掌已較為不同。 清代常雅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新!!: 太平御览和大司農 · 查看更多 »

太子喜

太子喜,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晋烈公之太子。 烈公十三年(前403年)三家分晋:魏国、韩国、赵国被周天子承认为诸侯国,魏国控制晋国。烈公二十三年(前393年),太子喜出奔外国;烈公死后,太子喜的弟弟即位为晋孝公(晋桓公)。.

新!!: 太平御览和太子喜 · 查看更多 »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編著的大型類書,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凡五百卷。.

新!!: 太平御览和太平廣記 · 查看更多 »

太康 (夏朝)

太康是启之子。中國夏朝第三任君主。 《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記載太康在位二十九年。《竹書紀年》稱太康的都城在斟尋(一作斟鄩)。據說太康終日沉迷打獵,不理政事,結果去洛水北岸游猎时,為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所逐,不得返國,在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居住十年而病死。《尚書·夏書·五子之歌》簡略記載了太康失國的事。太康死後,弟中康立。 太康失國之事首見於《左传》襄公四年,《史記·夏本紀》僅載:“夏后帝啓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衲,作《五子之歌》。”和《書序》相同。清代崔述已懷疑太康其人的真實性。.

新!!: 太平御览和太康 (夏朝) · 查看更多 »

太戊

太戊或大戊,子姓,名密,生卒年不详,中國商朝君王,前任君王小甲弟,雍己之兄,,然而據甲骨文周祭卜辭,雍己卻排在大戊之後,因此學者認為雍己應為大戊之弟。《書·無逸》及《太平御覽》引《史記》皆謂太戊在位七十五年(前1535年─前1460年)。太戊在位時,擧賢人伊陟為丞相,天下大治,諸侯歸附。《史記》稱太戊廟號為中宗。諸子可証者有仲丁、止壬、河亶甲。.

新!!: 太平御览和太戊 · 查看更多 »

夷洲

夷洲,又名夷州,是陳壽所著之《三國志·吳書·孫權傳》中所提到的一個地名,有說法指台灣,但也有人猜想是指今天的日本、琉球群島甚至南洋島嶼。.

新!!: 太平御览和夷洲 · 查看更多 »

夸父

夸父,中国神话人物。 關於《山海經》記載夸父事蹟有眾多版本,甚至是相互矛盾。 成語.

新!!: 太平御览和夸父 · 查看更多 »

夾食

夾食,是至少出現於三國時代的兩人傳統棋類。.

新!!: 太平御览和夾食 · 查看更多 »

女娲

女媧又稱女媧氏,另稱媧皇、女希氏,俗稱女媧娘娘。原為中國傳說時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領,後成為中國神話中的人類始祖。根據東漢文獻記載,女媧是伏羲的妹妹,人首蛇身(龍身)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華胥生男為伏羲,女子為女媧。”女媧娘娘主要功績有搏土造人《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風俗通義》:“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絚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絚人也。”(今本《風俗通義》無此記载)、煉石補天、殺黑龍濟冀州、斷巨鰲立四極、積蘆灰止淫水、發明笙簧。以及創設婚姻《繹史》卷三引《風俗通義》:“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天穹如傘,女媧善於補天,因此女媧亦成為中國雨傘和繡補業者所祀奉的職業神。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侯村的媧皇陵和數千年來一直享受歷朝歷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國家級神廟媧皇廟,山西其他各地也均見有女媧信仰的文化。其他的功绩包括发明笙簧和规矩,以及创设婚姻。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 根據道藏記載女媧,上古女神而曾為帝者。是上古諸神之一,成為後世信仰中的神祇,在道教與中有不少人供奉。截至2014年7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宗教系統總計,臺閩地區寺廟中共有七間主祭寺廟(其它配祀廟宇不載),亦是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神靈。 而女媧的來源在民間信仰上有許多歧異的說法,包含有「九天玄女說」、「地母娘娘」說、「驪山老母說」,這些說法在歷史經典及道藏中並無相關考證記載。.

新!!: 太平御览和女娲 · 查看更多 »

姚信

姚信,三国时期孙吴人物,字元道,一字德佑、元直,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新!!: 太平御览和姚信 · 查看更多 »

姜后 (周宣王)

姜--,《瑣語》作「周獻--」,是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的王后,齐国君主之女。她因为周宣王與寵妃早卧晏起,耽誤了上朝,於是在永巷待罪,將髮簪耳環脱下請罪,遣傅母傳言稱君王溺色,源罪於自己。周宣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勵精圖治,才有宣王中興。.

新!!: 太平御览和姜后 (周宣王) · 查看更多 »

嫦娥

嫦娥,原稱姮娥、常娥,是中國神話人物,美貌非凡,溫柔賢慧,風流仙子,為后羿之妻。神話中為了保持年輕美貌偷食西王母賜予后羿的不死藥而奔月。.

新!!: 太平御览和嫦娥 · 查看更多 »

孟宗

孟宗(),字恭武,江夏鄳縣(今湖北省孝昌縣)人,後因避吳末帝孫皓字改名孟仁,三國时期孫吳後期重臣,歷任顯位,官至司空。孟宗是中國古代著名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哭竹生筍”就是關於他的故事。.

新!!: 太平御览和孟宗 · 查看更多 »

孝或孝義、孝順,是儒教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應尊重父母、家裏的長輩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不至於行差踏錯而使他們蒙羞,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华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是儒家家庭倫理的核心,且很多故事皆以「孝順」為主圖,《廿四孝》是這些故事中最為知名的其中之一。華人彼此間常常會很有不一樣的宗教信仰,但孝順的觀念在華人之間是共通的,據史學者裴達禮(Hugh D.R. Baker)所言,對家庭的尊重的觀念,是各種信仰的華人間唯一的共通點。.

新!!: 太平御览和孝 · 查看更多 »

孝文竇皇后

竇皇后(前205-前135年),中国西汉時期皇族女性,為汉文帝皇后、漢景帝生母,出身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審坡鎮)。儘管《史记》和《汉书》均未提及她的名字,但東漢趙歧在《三輔決錄》有提到其名為“猗”《後漢書·卷六十四·吳延史盧趙列傳·趙歧》:「(趙)歧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輔決錄》傳於時。」。另外,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中,提到西晋皇甫谧称窦皇后的名字为“猗房”。她掌握政權橫跨景帝、武帝兩代,主張黃老之術,成為西漢初年道家「無為而治」的忠實執行者及維護者。雖然她不如呂太后、衛子夫般為人熟悉,但是她對西漢的政治影響不可少覷。.

新!!: 太平御览和孝文竇皇后 · 查看更多 »

孙奇 (三国)

孫奇(),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富阳市)人。字仲容,三国孙吴宗室。 孫奇祖父孫輔。父亲被任命为奮威将軍,名字不详。孙辅四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不明奮威将軍是其中哪位。孙奇是位美男子,周昭称赞他:“恂恂公子,美妙无已。”十七岁的时候被举为秀才入仕,有雄才。 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争夺权位时,孙奇依附于魯王孙霸,谮毁太子,历任散騎侍郎、武卫都尉。赤乌十二年(249年)娶太子賓客范慎之女、十八岁的范姬为妻。赤乌十三年(250年)孙霸被孙权赐死,孙奇因党附孙霸毁谤孙和之罪被诛。夫妻无子,其妻割耳鼻明志,拒绝改嫁。.

新!!: 太平御览和孙奇 (三国) · 查看更多 »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活躍於战国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稱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新!!: 太平御览和孙膑 · 查看更多 »

孙权

吳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時期孫吳開国皇帝。孙权父亲孙坚为東漢末年名將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兄长孙策则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六郡奠定了基業。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江东地区的诸侯,并将江東六郡扩展到揚荆交三州。221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并赐其九錫。222年,与曹丕决裂,建號黃武;229年登基称帝。諡號大皇帝,因其廟號為太祖,所以又被稱為吳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新!!: 太平御览和孙权 · 查看更多 »

安祿山

安祿山(),本姓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上,名軋犖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母阿史德氏《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師,信仰祆教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臺北,1997。安祿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聖武。.

新!!: 太平御览和安祿山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太平御览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宋四大書

《宋四大書》是宋朝四大部書,包括《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及《文苑英華》。四大书中最先成书的是《太平广记》,《宋会要》记载:“(太平)兴国二年三月诏昉等取野史小说集为五百卷,三年八月书成,号曰《太平广记》”。由於《冊府元龜》的規模最大,幾概括十七史,是其他的數倍,所以被稱為《宋四大書》之首。.

新!!: 太平御览和宋四大書 · 查看更多 »

宋辽金夏历史年表

宋辽金夏历史年表為宋辽金夏四朝的历史年表。 宋朝(960-1279年)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辽朝(907/916-1125年) 金朝(1115-1234年) 西夏(1032-1227年)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历史事件列表 | 中国君主列表 | 中国朝代 | 宋朝 | 辽朝 | 金朝 | 西夏 Category:宋辽金夏 Category:中国史年表.

新!!: 太平御览和宋辽金夏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宋桓公 (戰國)

宋桓公(),原名闢兵(也作辟兵或辟),宋休公之子。為了與前代的宋桓公禦說分別,又作宋後桓公。前356年与魯共公、衛成侯、韓昭釐侯朝梁文惠王。.

新!!: 太平御览和宋桓公 (戰國)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太平御览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尚书 (书)

《尚書》,原稱為《書》,儒家十三經之一,為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為儒學建構其政治思想的源頭,從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開始,確立其長久作為經書的地位。在四庫全書中隸屬於經部,號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不過對後人來說,其用語「詰屈聱牙」,頗為難讀。 《尚書》的成書、整理、流傳過程頗為複雜,歷史上出現過多個書寫字體、篇卷構成、具體內容不同的版本;部份曾經由帝王朝廷組織學者整理、校勘,頒佈“定本”。今本的主體,部份至遲出現于東晉;其「部份篇目」內容的來源可靠性從南宋開始遭受懷疑。清初,這些篇目在主流學術界被定作“偽書”,甚至排除出《尚書》之外。近十多年來,隨著出土文獻研究的發展,大大拓展了對古代尚書文獻的認識。.

新!!: 太平御览和尚书 (书) · 查看更多 »

小乙 (商朝)

小乙,姓子名斂,商朝君主,前任君主小辛之弟。小乙在位时商朝首都在殷(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他曾命太子武丁居住于黄河边,由甘盘教授其治国之道。《今本竹書紀年》记载他在位十年,《太平御览》引《史记》记载其在位二十八年。死後由其子武丁繼位。.

新!!: 太平御览和小乙 (商朝) · 查看更多 »

少昊

少昊,昊又作皞、皓、顥,又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氏、雲陽氏,或稱朱宣。姓己,名摰(亦作質、鸷)為黃帝之子,生於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北),建都于曲阜。傳說他能繼承太昊的德行,故稱少昊或小昊。又“鸷”,乃手执鹰隼之意,故少昊名“鸷”(传说少昊养有猛禽鹰隼作为宠物,故名“鸷”) 亦有另一傳說四凶之一窮奇為少昊之子,少昊还是殷商始祖帝喾(玄鸟氏)的祖父(另一说帝喾祖父为玄嚣。)。他曾以鳥作官名,並設有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的官。活動於山東西南部一帶,擅於治水與農耕。 顾颉刚认为的少昊氏加入古史系统自刘歆始。今有少昊陵,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东旧县村。 據舊史少昊、青陽、玄嚣是否同一人並無公論。 少昊金天氏,西方之神,金星的化身。在《山海经》中,蓐收是他的助手,少昊表示秋天收割之金神。少昊死后,成为白帝。 《三国史记》説金庾信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後裔『三國史記』列傳 第一:金庾信 上.

新!!: 太平御览和少昊 · 查看更多 »

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

新!!: 太平御览和尉缭子 · 查看更多 »

崔琦 (東漢)

崔琦,字子瑋,涿郡安平縣(今屬河北省)人,和濟北相崔瑗同宗。著賦、頌、銘、誄、箴、吊、論、《九咨》、《七言》,共十五篇。.

新!!: 太平御览和崔琦 (東漢) · 查看更多 »

嶺南叢述

《嶺南叢述》由清朝道光年間東莞人鄧淳所著,講述廣東、海南、廣西部分地區、福建部分地區的天文、地理、名勝、古蹟、人物、文學、傳聞、逸事等事物。.

新!!: 太平御览和嶺南叢述 · 查看更多 »

嶺表錄異

嶺表錄異,又稱《岭表录》、《岭表录异记》、《岭表记》、《岭南录异》,唐代刘恂著。 刘恂於唐昭宗時任廣州司馬,故《嶺表錄異》多记载嶺表(两广)地区物产和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又以广东为最多,凡草、木、鱼、虫、鸟、兽無不備載,甚至有航海時遇見狗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奇聞異事,「悦城龙母」之事首先於此書。《太平环宇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多有引徵。 原书已佚,清四庫館臣自《永乐大典》辑出,现存124条,分为三卷。《四库全书》評:“历来考据之家,皆资引证。盖不特图经之圭臬,抑亦苍雅之支流,有裨多识,非浅鲜也”。此書曾影響屈大均《广东新语》、李调元《粤东笔记》等人的創作。1911年,鲁迅曾校勘此書。1979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 太平御览和嶺表錄異 · 查看更多 »

州泰

州泰(),表字不詳,荊州南陽郡人。三國時曹魏將領。.

新!!: 太平御览和州泰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太平御览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巨人

巨人,是神話或傳說或童話中常見的生物,幾乎全世界的都有他們的蹤跡,由希臘神話、印歐語系神話,到中東、亞洲及美洲地區的神話及聖經內的故事都有他們的痕跡。而現在的社會中,巨人依然出現在神怪電影或電玩遊戲裡。這些高大異常的生物,儘管有時被描寫成溫和而無害,但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將他們敘述寫成可怕、貪婪、食人且又愚昧的怪物,除了擁有驚人力氣與食量外,並以攻擊行為、戰爭等方面的事蹟聞名。.

新!!: 太平御览和巨人 · 查看更多 »

帝乙

帝乙,子姓,名羡,中國商朝晚期國王,末代商王帝辛(紂)之父。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1世紀之初。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01年-前1076年。.

新!!: 太平御览和帝乙 · 查看更多 »

中华字海

《中华字海》曾是收录汉字最多的大型字书(后被收字106230的中華民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取代Kuang-Hui Chiu, Chi-Ching Hsu,, 2006年于國立臺北大學)。由冷玉龙、韦一心主编。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年出版。.

新!!: 太平御览和中华字海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太平御览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國各朝代典籍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太平御览和中國各朝代典籍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宗族史

宗族是早期部落(tribe)的概念,亦称“家族”、“族”。中國的宗族中女姓只是男性的附庸,所谓“妇女有三从之义,无专门之道”,《尔雅·释亲》稱:“父之党为宗族。”有时「宗族」和「家族」互相混淆使用。宗族建有祠堂祭祀共同的祖先。.

新!!: 太平御览和中國宗族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鹽業史

中國鹽業歷史非常悠久。考盐之名最早见諸於《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盐……”。许慎《说文解字》释盐曰:“卤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先秦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盐是较少的能长期维持丰厚利润的商品。盐税自西汉起就成为历代政府财税中的最为重要税种。食盐由政府专卖的制度一直维持到2014年。.

新!!: 太平御览和中國鹽業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藏書史

藏書是中國文人的嗜好,藏書又分官方與私家。据《中国私家藏书史》統計全國著名藏書家有4654人。.

新!!: 太平御览和中國藏書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殯葬史

中國境內流行許多葬禮,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崖葬、懸棺葬、塔葬、海葬、樹葬、花葬等。漢族為代表葬禮是土葬,在封建朝代,土葬最能表现阶级和等级的差别,故夏,殷等朝代都用土葬,《周禮》對土葬有極詳細的規定,甚至有人殉。土葬形式主要有:竖穴墓、大石墓、瓮棺葬、石棺葬、砖石墓、洞室墓、木椁墓、船棺葬等。土葬之習俗,劳民伤财,滥占耕地,漸為火葬所取代。.

新!!: 太平御览和中國殯葬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旱災史

中國自古經常飽受天災、旱災、水災、瘟疫襲擾。鄧拓編著的《中國救荒史》中介绍:“中国历史上水、旱、蝗、雹、風、疫、地震、霜、雪等災害,自商湯十八年(前1766年)至紀元後1937年止,計3703年間,共達5258次,平均約每6個月強便有災荒一次。”其中,旱災共1074次,平均約每3年4個月便有1次。袁林在《西北灾荒史》中统计出隋至民国(581—1949年)期间陕西发生旱灾652次,甘宁青地区有601次。李约瑟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600多次大水灾和1300多次大旱灾。陈达在《人口问题》中统计,自汉初到1936年的2142年间,水灾年份达1031年,旱灾年份达1060年。旱災(drought)其實即是缺乏水,農產品因此而枯萎,導致饑荒。乾旱大部分發生在中國北方地區。水災則多在江南地區。.

新!!: 太平御览和中國旱災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太平御览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新!!: 太平御览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太平御览和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百科全书史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书体。 民国时的著名学者李煜瀛是最早进行西方百科全书研究,将这一书体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百科全书的名称,他在《世界学典书例答问》中说:“四十年前煜首译‘encyclopedia’为‘百科类典’,后中国因受《四库全书》命名的影响,改译为‘百科全书’。近二世纪专科的encyclopedia出版颇多,在中文有《中国文学百科全书》等。文学本百科中之一科,固然其中亦可析为多科,然于一科之名下,复系以‘百科’二字,终觉不甚妥当。且‘全书’二字,在中文易与‘四库全书’之丛书式的全书相混,不足表示其为另一书体,故煜后又改译为‘学典’。‘学典’,即拉丁文‘encyclopaedia’(英法文略同),有‘所讲的学术环绕在内’之意。后凡包括一切学术在内一呈显知识世界且多系按辞典次序排列的书,每用此词以构成其书名,于是此词成为书体之一种。”.

新!!: 太平御览和中国百科全书史 · 查看更多 »

中柬關係

中柬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柬埔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之間的雙邊關係。由于中国在柬越戰爭中对柬埔寨共产党的支持,在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柬埔寨双边关系得到了显著加强。.

新!!: 太平御览和中柬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書監

中書監,中國古代官制。 三國魏始置。魏文帝改秘書令為中書監和中書令,中書監與中書令職務相等,但位次略高,魏文帝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同堂機密,詔命多出自劉放。至明帝時,中書監、中書令已成為實質上的宰相。晉朝、南北朝沿置。至隋代废监,中書監改稱內史令,置內史令两人,同为宰相,唐代沿設,职权同南北朝。.

新!!: 太平御览和中書監 · 查看更多 »

三五曆記

《三五曆记》,又作《三五曆》,三國時代吳國人徐整著,內容皆论三皇已来之事,為最早記載盤古開天傳說的一部著作,此书已佚,僅部分段落存於後來的類書如《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之中。 Category:中国上古传说 S三.

新!!: 太平御览和三五曆記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太平御览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的「帝王」。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被稱為傳說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及賈湖文化等,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000至5,000年至7000至8000年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五帝時期為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發展,例如鑽木取火、行醫等,皆對後世的中國文化有遠大的影響。.

新!!: 太平御览和三皇五帝 · 查看更多 »

三首國

三首國,又稱作三首人、三頭人,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民稱作三頭民,其人一身三首。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以及《海內西經》中有所記載。.

新!!: 太平御览和三首國 · 查看更多 »

三都赋

三都赋有两种说法:流传较广的是《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作者刘劭。刘邵,字孔才,著有《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收入于《全三国文》中)。 另外一种《三都賦》由西晉左思所撰寫,分别是《魏都賦》、《蜀都賦》、《吳都賦》,是魏晉賦中獨有的長篇,寫的是魏、蜀、吳三國的國都。這篇賦實際上不只是寫三個都城,而是寫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概況。 左思早年曾写成《齐都赋》,全文早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後,又欲賦三都。在写作《三都赋》过程中,左思曾向张载请教岷邛之事,“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前後寫了十年。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就是因為當時人們競相抄寫三都賦的內容,而造成紙張供不應求,紙價上漲的情形。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了,就放棄這個念頭。.

新!!: 太平御览和三都赋 · 查看更多 »

九宫山

九宫山是中国湖北省的一个风景旅游区。据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御览》记载,南北朝时期陈朝皇帝陈文帝晋安王陈伯恭等兄弟九人为避开战火在此建起九座行宫,因而得名。南宋年间,道士张道清在此地开辟道场,因而九宫山成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 相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最终战死在九宫山,但此事在史学界仍有争议。今湖北通城县、湖北通山县以及湖南石门县均有李自成墓,其中通山县李自成墓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1980年代以后,三地因经济利益等原因而争论李自成死于何处。.

新!!: 太平御览和九宫山 · 查看更多 »

平西将军

平西将军,四平将军之一,三国时期始置,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泛滥,至隋代被废除。.

新!!: 太平御览和平西将军 · 查看更多 »

乾親

乾親,又稱為契親、客親(台灣)、仮親(日本),或俗稱乾字輩,是一種人際關係,結乾親、拜乾親又稱上契、,「誼」是指情誼,「契」是指契約,是指兩個或以上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結為一種擬親屬的關係,彼此之間以親情維繫,可以是長輩和幼輩,也可以是同輩。通常友上加親,亦友亦親,關係比一般的遠親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輩的結乾親又稱結拜、結義、換帖。 日本也有認乾親的習俗,而且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但日語中的「義父母」或「義兄弟姊妹」不但指結乾親的親屬,還包括所有非血親的關係,如繼父、岳父、妻舅等繼親和姻親。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結乾親的習俗,但儀式和性質也各有不同。 在中國古代,結乾親屬於較為嚴肅的關係。現在儀式往往已經簡化,有些只是口頭承諾,彼此承認,可是沒有進行任何宗教或祭祀儀式,也沒有書面的契約成立。.

新!!: 太平御览和乾親 · 查看更多 »

广州地名

本條目是介紹廣州地方的地名,包含中英文地名、名称的历史、由来及争议等。.

新!!: 太平御览和广州地名 · 查看更多 »

交阯之亂

交阯之亂,又稱作「晉吳交阯之爭」,是三國末期在交州發生的一次事件。該事件因吳交阯郡吏呂興在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起事反抗吳國統治而起,適逢蜀漢為曹魏所滅,於是其向曹魏投誠,而引起魏國以及其後的晉朝介入。該事件持續了近十年之久,波及吳國交、廣兩州多地(今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及越南北部),直至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才被吳國集結重兵平定。交、廣分置也因這一事件成為定制並被後世沿用,今越南北部地區開始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域。.

新!!: 太平御览和交阯之亂 · 查看更多 »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所编录。,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業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新!!: 太平御览和二十四孝 · 查看更多 »

五羊传说

五羊传说是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神话传说,是广州市别名五羊城、羊城、穗城、市内若干地名与许多本土品牌名称的来源。唐诗中已经开始使用五羊称呼广州城,而传说故事则可以追溯到晋代的记载,有数个略有差异的版本,明代以后基本定型。现今“五羊”、“羊城”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的代称。一般认为五羊传说表现了中原先民拓殖岭南的历史。2007年,五羊传说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 太平御览和五羊传说 · 查看更多 »

井,是一種用來從地表下取水的裝置,中國傳說是伯益發明了井。 遠古時代即有水井,《易經》記“改邑不改井”。孔颖达疏:“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在西元前721年,伊朗有坎兒井。文震亨的《長物志·鑿井》介紹了當時鑿井、用水以及供井神的情況:“泉井水味浊,不可供烹煮;然浇花洗竹,涤砚拭几,俱不可缺。凿井须于竹树下,深见泉脉,上置轱辘引汲,不则盖一小亭覆之。石栏古号‘银床’,取旧制最大而有古朴者置其上。井有神,井旁可置顽石,凿一小龛,遇岁时奠以清泉一杯,亦自有致”。 吴地信仰井神,称“井泉童子”。 井字形,或稱井形,是平面設計的圖形。街道佈局也有井形的街道。 在澳門,由於淡水缺乏,昔日有規定有井的家庭排上有「井」和「P」 (葡萄牙語井的首字母)的木牌讓消防隊救火時知悉。.

新!!: 太平御览和井 · 查看更多 »

延笃

延篤(),字叔坚,一字叔固,南阳犨(今河南鲁山东南)人。.

新!!: 太平御览和延笃 · 查看更多 »

建初 (成汉)

建初(303年-304年九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李特的年号,共计2年。 建初元年二月李流沿用。根据《晋书》和《魏书》,李特于302年改元建初。《资治通鉴》和《太平御览》作303年改元建初。 建初二年十月李雄即位,改元建兴元年。.

新!!: 太平御览和建初 (成汉) · 查看更多 »

任那

任那(369年-562年)是古代被認為存在於朝鮮半島的地域,相當於三韓中的弁辰,弁韓之地。過去曾被認為受古代日本(倭)的任那日本府統治。韓國學界則普遍否認古代朝鮮半島的一部曾受日本統治的說法。.

新!!: 太平御览和任那 · 查看更多 »

伊尹

伊尹,名摯,(),為中国建立商朝重要名臣、政治家,也被称做中华厨祖。.

新!!: 太平御览和伊尹 · 查看更多 »

张玄靓

涼沖王張玄靚(),字元安,十六國時期前涼國君主,為張重華之子,張曜靈之弟。張玄靚年幼繼位,前涼國政先後在張瓘、宋混、宋澄、張邕及張天錫手中掌握,期間政變頻仍,張玄靚最終亦因張天錫政變而被殺。.

新!!: 太平御览和张玄靓 · 查看更多 »

张金吾

张金吾(),字慎旃,一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藏书家。 祖父张仁济,有照旷阁藏万卷書,多宋元刻本。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少学古诗文,十二岁丧父,由叔父张海鹏延师课读,道光时诸生。長大後曾校讀《太平御览》诸书,二十二歲补博士弟子员,省试落第後不再進入科場。好珍本,积書至八万卷,與常熟陈揆合稱藏书二友。道光九年(1829年)卒。著有《言旧录》、《爱日精庐藏书志》。.

新!!: 太平御览和张金吾 · 查看更多 »

張威 (皖城郡公)

张威(),隋初官员,籍贯不详。 西魏陕西弘农太守张琛之子。少年有大志,善於骑马射箭,膂力过人。後周時,多次隨軍出征,屢立戰爭,位至柱国、京兆尹。益州总管王谦等人起兵作乱。张威奉命以行军总管身份,隨梁睿前去平叛。王谦得知梁睿军由嘉陵江(西汉水)上游沿江而下,遂派遣开府李三王等鎮守通谷(通谷堡,在今甘肃狄道县东北),梁睿派使张威击破,擒数千人,进至开远(今甘肃固原西南)、龙门(今四川广元境)。接著张威又繞小路突襲开远,益州刺史达奚惎逃往成都。张威繼續率中军奋勇出击成都,大敗王谦,达奚惎、乙弗虔开城投降。王谦在新都被俘斬,益州叛乱遂平。因功被提拔为上柱国、泸州总管。後拜青州总管。 张威“在青州颇事产业”,哄抬蘿蔔(蘆荻根)價格,“遣家奴于人间鬻芦菔根”,受到文帝的譴責,被廢為平民。文帝至洛陽,张威奉命跟随。文帝數落他幾句,再拜洛州刺史,不久转相州刺史。卒於任上。.

新!!: 太平御览和張威 (皖城郡公) · 查看更多 »

張遼

張遼(),字文遠,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大夫庄)人,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新!!: 太平御览和張遼 · 查看更多 »

彩绘人物故事漆屏

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是中国北魏时期的艺术珍品,1965年11月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司马金龙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现藏大同市博物馆。.

新!!: 太平御览和彩绘人物故事漆屏 · 查看更多 »

当康

康,又稱作牙豚,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是一種兆豐穰的瑞獸。栖息在山中有獠牙的猪,叫声像在叫自己的名字。在《山海經·東次四經》有所記載。.

新!!: 太平御览和当康 · 查看更多 »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泛指與佛教相關的藝術,特別是雕塑、建築、繪畫等有較多歷史遺存,而文學與音樂方面作品相對較少。在2500年前,其意象和象徵意義還未發展成複雜與多樣化的體系時,佛教藝術已經開始發展。佛教藝術发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左右,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後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區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隨之不断演变。 早期的佛教艺术,在本質上是遵從印度無佛像傳統的,即避免直接用人像來表現佛陀的形象,稱為無佛像時代。约在公元1世纪前後,将佛陀以人像呈現的佛像时代开始,并持续至今。随着佛教信仰的传播,佛教艺术也朝着地方化、多樣化的方向演变,以適應各國的需要。往北,它通过中亚,渗入东亚形成了佛教艺术北部的分支;往东,它一直扩张到东南亚而形成了佛教艺术南部的分支。在印度,繁荣的佛教艺术对印度教艺术发展的影响持续到公元10世纪,但随着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迅猛扩展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佛教在印度几乎消声匿迹。.

新!!: 太平御览和佛教藝術 · 查看更多 »

御定淵鑑類函

《淵鑑類函》全名《御定淵鑑類函》,由張英、王士禎、王惔等人編撰,凡四百五十卷。康熙四十年進表,並錄有其他參與者如蔡升元等138名職名表。 類函是類書之別名,如明代俞安期編《唐類函》。《渊鉴类函》即以《唐类函》为蓝本,体例上又综合《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潜确类书》、《天中记》、《事词类奇》、《山堂肆考》等17部類書,又徵引二十一史、子部、集部和雜書中的材料,并加“原”、“增”字以示区别,亦即凡《唐类函》原有之文字,在前面夾註“原”字,新增續補的引證部分則註以“增”字。《唐类函》一书只选唐以前的典故而不及唐代之后,《渊鉴类函》则博采初唐至明嘉靖年间止。《初學記》有引文重複的困擾,《渊鉴类函》則透過按語的方式消弭重複。《淵鑑類函》幾與《古今圖書集成》同時编修,但前者名氣明顯遠不如後者,流傳亦不廣。四库馆臣对《渊鉴类函》高度评价:“盖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 《渊鉴类函》有45部,内容有天部、岁时部、地部、帝王部、后妃部、储宫部、帝戚部、设官部、封爵部、政术部、礼仪部、乐部、文学部、武功部、边塞部、人部、释教部、道部、灵异部、方术部、巧艺部、京邑部、州郡部、居处部、产业部、火部、珍宝部、布帛部、仪饰部、服饰部、器物部、舟部、食物部、五谷部、药部、菜蔬部、果部、花部、草部、木部、鸟部、兽部、鳞介部、虫部等。部以下再分子目,共計2,536個子目。目下分為5欄編排,即(一)釋名、總論、沿革、緣起;(二)典故;(三)對偶;(四)摘句;(五)詩文。 《淵鑑類函》卷數不及《太平御览》二分之一,但由於每卷篇幅大增,实际字數則遠勝之。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内府刻本;清古香齋巾箱本;清光緒九年(1883年)點石齋影印原本;清上海同文書局影印本;民56年(1967年)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

新!!: 太平御览和御定淵鑑類函 · 查看更多 »

刑天

刑天又作形夭,原名形天,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神祇。在《山海經》裡則是一位巨人,為炎帝的文臣。.

新!!: 太平御览和刑天 · 查看更多 »

则天文字

则天文字或则天新字,也称武后新字,是中国历史上武周的皇帝武则天所创造的新汉字的总称,在今天看来属于异体字范畴。按照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六书来划分,这些字都属于象形和会意字。.

新!!: 太平御览和则天文字 · 查看更多 »

周厉王

周厉王(),姓姬,名胡,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作“”。为周夷王之子。《史記》作厉王,西周青铜器铭文作剌王,在文献中又作汾王。国人暴动之后,他居住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因此传世典籍和青铜器铭文又称他为汾王 。厉王为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約49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为約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连同共和的十四年。《太平御览》八十四引《史記》載:“周孝王七年,厉王生。”.

新!!: 太平御览和周厉王 · 查看更多 »

周宣王

周宣王,姬姓,名靜,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厉王之子,在位46年。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王于是进用贤良,樊侯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张仲之属,并爲卿佐。自厉王失政,猃狁、荆蛮交侵中国,官政隳废,百姓离散,王乃修复宫室,兴贤人,纳规谏,安集兆民。命南宫仲、邵虎、方叔、吉父并征定之,复先王境土,缮车徒,兴畋狩,礼天下,喜王化复行,号称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受挫,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新!!: 太平御览和周宣王 · 查看更多 »

周康王

周康王,姬姓,名釗,西周第三代天子,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与其父周成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此观点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和《通鉴外纪》均记载周康王在位26年。.

新!!: 太平御览和周康王 · 查看更多 »

周穆王

周穆王(又作周繆王),姓姬,名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天子。在位時間約為55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定為前976年—前922年,一說前1001年—前947年)。.

新!!: 太平御览和周穆王 · 查看更多 »

周朝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太平御览和周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懿王

周懿王(前899年-?在位),姓姬,名囏,西周第七代天子,諡號懿王。 《史記》記載懿王時期,周朝開始衰落,有人寫詩諷刺他。《竹書紀年》記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內,接連出現兩次天亮的現象,當時在陝西華縣的鄭國一帶可見到這個奇景。此後,周㦤王便有遷都打算,由鎬京遷到犬丘為新都稱槐里。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時間定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覽》引《史記》--「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懿王在位時間有15年以上。.

新!!: 太平御览和周懿王 · 查看更多 »

呂博望

呂廣,一作呂博或呂博望,三國吳太医令。 生卒年及其生平皆不詳。僅知吕博“少以医术知名,善診脈論疾”,吴赤乌二年为太医令。曾為歷代注釋《难经》的第一人,是為《黃帝眾難經》,其書於唐初仍在,至元初修《宋史》已失錄此書,可能失傳於唐末或五代初期。.

新!!: 太平御览和呂博望 · 查看更多 »

傅嘏

傅嘏(),字蘭石,一說字昭先後來獲賜爵關內侯。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立曹髦為帝,傅嘏獲封武鄉亭侯。次年春季,毌丘儉和文欽在壽春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朝臣都認為司馬師可派將領討伐,毋須親身領軍,但傅嘏、王肅和鍾會都勸司馬師親率軍隊攻擊,傅嘏又說:「淮、楚兵勁,而儉等負力遠鬥,其鋒未當也。若諸將戰有利,大勢一失,則公事敗了。(江淮的兵眾戰鬥力高,而今毌丘儉等人帶領他們遠道進討,實在難以抵擋。若果諸將有所失利,大勢一失,你就很可能會被推翻了。)」司馬師於是決意親征,傅嘏等亦隨軍。及後平定叛亂,傅嘏都有獻謀。但戰時司馬師病情惡化,一眼突出,曾有意將朝政大權交給傅嘏,但傅嘏不敢接受。戰後司馬師就旋即逝世,鍾會於是與傅嘏合謀,秘不發喪,傅嘏領軍回師,並以司馬師之名命令司馬昭到許昌,然後一起回洛陽,並讓他進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接替司馬師獨攬朝政。傅嘏因功進封陽鄉侯,食邑增至一千二百戶。同年傅嘏逝世,享年四十七歲。追贈太常,諡元侯。.

新!!: 太平御览和傅嘏 · 查看更多 »

唐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始建於隋朝開皇元年,唐朝建立後,易名為長安城,屬京兆府長安縣、萬年縣,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为100万左右(a) This contains supporting materials for the following book: (b) Ian Morris,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0.

新!!: 太平御览和唐长安城 · 查看更多 »

儒棋

儒棋,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兩人博戲,由北魏三游的游肇所作,是十字戲類遊戲。規則有書《儒棋格》流傳於世,《太平御覽·工藝部十二》亦有記載與註解。.

新!!: 太平御览和儒棋 · 查看更多 »

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為中国宋代四部类書之一,初名《歷代君臣事蹟》,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廿二日,下詔王欽若、楊億修歷代君臣事迹,前後八年,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八月十三日書成。有宋刻本傳世,但已非完帙。冊府是古代皇帝藏書冊之府庫,元龜即龜鑑的意思。.

新!!: 太平御览和冊府元龜 · 查看更多 »

冰蠶

冰蠶是中国传说中的生物。在金庸的《天龍八部》和其他武俠小說也出現過冰蠶。.

新!!: 太平御览和冰蠶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太平御览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國唐代以前文章總集,嚴可均(1762年—1843年)编,共七百四十六卷。.

新!!: 太平御览和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查看更多 »

共伯和

共伯和是在西周周厉王、周宣王之间(前841年至前827年)执政的一个诸侯。因不同历史文献有异说,他的具体身份和角色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争议。一说为共国(在今辉县)国君,名和。一说“共伯和”为卫武公的別稱。 《竹书纪年》记载,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邑(今山西霍州市),太子静(后为周宣王)藏在召穆公家里,史称彘之乱。共伯和受诸侯推举,“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又归政于周宣王,自己“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史称这段时期为“共和”。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还有一种说法,仅见于《史记·周本紀》,称所谓共和指周定公、召穆公两卿行政。这里的召公为召穆公虎,而同一时期文献中却没有记载周公的名号(周定公一说出自伪《今本竹书纪年》),所以后代学者多有怀疑。 最近发现的清华简中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叫《系年》,《系年》记载:厉王大虐于周,卿李、诸正、万民弗刃于厥心,乃归厉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归于宋。.

新!!: 太平御览和共伯和 · 查看更多 »

共和元年

共和元年 農曆庚申年(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太子静(后为周宣王)藏在召穆公家里,史称“彘之乱”。共伯和受诸侯推举,“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又归政于周宣王,自己“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史称这段时期为“共和”。是以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还有一种说法,仅见于《史記·周本紀》,称所谓共和指周公、召公两相行政。这里的召公为召穆公虎,而同一时期文献中却没有记载周公的名号(周定公一说出自伪《今本竹书纪年》),所以后代学者多有怀疑。.

新!!: 太平御览和共和元年 · 查看更多 »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萬頁,约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有部分書籍由於政治或質疑儒家經典的原因而被列为禁书,称之四库禁书,另一方面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包括《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爾雅》、《説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歐洲人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新!!: 太平御览和四庫全書 · 查看更多 »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曾誤稱《齊人月令》,是東漢大尚書崔寔模仿古時月令所著的農業著作,成書於二世紀中期,敘述田莊從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農業活動,對古時穀類、瓜菜的種植時令和栽種方法有所詳述,亦有篇章介紹當時的紡織、織染和釀造、製藥等手工業。 《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均有記載;宋朝初期,《太平御覽》的「圖書綱目」仍有提及該書,但在《宋史·藝文志》已無相關記載,估計該書於北宋中期到南宋滅亡散失。 四民是指士、農、工、商,此概念早於春秋時已出現;月令是一種文章體裁,現存《禮記》中有一篇《月令》,記述每年十二個月的時令及政府執行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等,並把其歸納在五行相生的系統中;《四民月令》現存部分的文體與月令相似。.

新!!: 太平御览和四民月令 · 查看更多 »

石头城

石头城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古城,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南京的别称“石头城”、“石城”就来自于这座古城。.

新!!: 太平御览和石头城 · 查看更多 »

石榴

石榴(学名:Punica granatum),或稱安石榴,千屈菜科灌木。.

新!!: 太平御览和石榴 · 查看更多 »

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西晉高平(治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东南)人。 個性沉靜,博通經方,早年随族南下荆襄投奔王粲,与名醫張仲景弟子卫汛要好,晉武帝時為太醫令。晚年寓居麻城。 王叔和在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貢獻有兩項:第一是整理編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并重新編次成書。第二是撰寫中國醫學文獻中第一部專門講求脈法的著作-《脈經》。 現代學者如劉渡舟認為王叔和可能是張仲景的弟子。.

新!!: 太平御览和王叔和 · 查看更多 »

王寿 (先秦)

王寿,夏朝山东的一个部落名,又作平寿、三寿。 夏朝的君主杼东征,抵达东海及王寿,得到一只九尾狐。现代考证在今山东省寿光市附近。因为九尾狐,与青丘国接近。.

新!!: 太平御览和王寿 (先秦) · 查看更多 »

王克貞

王克貞,字守節,江西廬陵人。 南唐保大十年狀元,累官至觀政院副使。北宋時,知汉州,值舍人院。历任滑州、襄州、梓州等知縣。受命編修《太平廣記總類》,參與編撰《太平御覽》。.

新!!: 太平御览和王克貞 · 查看更多 »

王隱

王隱,字處叔,陳郡陳人。 父王銓,仕曆陽令。王隱是晉元帝年間人,太兴初年,與郭璞同為著作郎,留心晋代史事,撰有《晉史》。.

新!!: 太平御览和王隱 · 查看更多 »

王濛 (东晋)

王濛(),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東晉名士、外戚。深得輔政的會稽王司馬昱倚重,官至司徒左長史。.

新!!: 太平御览和王濛 (东晋) · 查看更多 »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新!!: 太平御览和王戎 · 查看更多 »

火鼠

火鼠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亦稱為火光獸。《太平御览》卷第八百二十引用晋朝张劲的《吴录》记载:“日南北景縣有火鼠,取毛為布,燒之而精,名火浣布。”(汉朝的日南郡的北景縣有一种火鼠,取它的毛皮来做布,经燃烧后可以得到其中精华,称为火浣布。).

新!!: 太平御览和火鼠 · 查看更多 »

火浣布

火浣布,亦稱火烷布,為用石棉纖维紡織而成的布。因具有不燃性,且在火中可去汙,而得名。有傳說稱此為日南郡北景縣的一種火鼠(火光獸)毛皮編織而成。其名最早現於《列子》。.

新!!: 太平御览和火浣布 · 查看更多 »

神农

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稱连山氏,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現存文字记载多出現在在戰國以後。相傳“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國人视之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新!!: 太平御览和神农 · 查看更多 »

祢衡

衡(),字正平,三国时平原郡般县(今山东德州临邑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頗有才氣,但性情狷狭、不能容物。與孔融交好,被孔融推薦去投效曹操。後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去劉表處。後又因對劉表口出惡言,被劉表遣送到黃祖處。黃祖性情急躁,加之禰衡在宴席上言行失態,遂將禰衡绞杀。.

新!!: 太平御览和祢衡 · 查看更多 »

祖己

己,又作孝己,是中國商朝武丁的嫡长子,以其苦孝有名。 殷墟甲骨卜辞作且己,又作“小王”、一期卜辞作“兄己”,康丁卜辞作“小王父己”,帝乙、帝辛卜辞作“且己”(祖己),《史记·殷本纪》称為祖己,《帝王世纪》作孝己,《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作为武丁嫡长子。 《史記·殷本紀》、《尚书·高宗肜日》記載「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武丁遂「修政行德」,商朝再度復興。 《太平御览》卷八十三载孝己母亲(《尚书·毋逸》《竹书纪年》作妣戊)早死,继母妣辛虐待孝己。并捏造事实、诽谤孝己。父亲武丁听信,流放孝己,饿死于野外,妣辛生祖庚(且庚)即武丁位为商王。 殷人周祭祀谱中,且己位居武丁之后,且庚之前。郭沫若、韩江苏等认为祖己被立为太子,但先武丁而死,所以受到殷人的周祭。江林昌认为祖己曾经称王。.

新!!: 太平御览和祖己 · 查看更多 »

祖乙

乙,又稱且乙(“且”是“祖”的本字,实为同一字),姓子名滕(一作勝),中國商朝第十四任君主,《史記·殷本紀》稱他為河亶甲之子,但甲骨文記載他是仲丁之子。他在位時商朝再度興盛。《太平御覽》引《史記》稱他在位十九年。《竹書紀年》稱他的廟號為中宗,此说有出土甲骨文为证,当以《竹書紀年》为是。《今本竹書紀年》稱祖乙在位期間,將國都由相遷至耿,後又遷都於庇。.

新!!: 太平御览和祖乙 · 查看更多 »

祖甲

,又稱且甲、帝甲,姓子,名載,庙号世宗,是中國商朝第25位國王,武丁之子,前任國王祖庚之弟。他幼年时得到父亲武丁宠爱,但他却不愿继承王位,把王位让给了兄长,自己与平民生活在一起;兄长病死后,他又在位33年,能很好地照顧一般民眾。《竹书纪年》称他早年曾征伐西戎,晚年时重修《汤刑》。霍光曾提到祖甲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叫“嚣”,一个叫“良”。《史記》稱他在位時荒淫無度,商朝再度衰落。 祖甲建立了完备的周祭制度,以肜祭(鼓祭)、翌祭(舞祭)、祭祭(肉祭)、洅祭(谷物祭祀)、协祭(综合性祭祀)这五种祭祀方式系统性地祭祀全体祖先。祖甲还在晚年时开创了王位嫡子继承制,但并未形成长子继承制,也没有形成像西周一样颇为严格、覆盖性的宗法制度,这种改革为商末王子间的争斗埋下了隐患.

新!!: 太平御览和祖甲 · 查看更多 »

秦漢皇后及妃嬪列表

漢皇后及妃嬪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史記》、《漢書》、《後漢書》及相關史料所載之皇后、妃嬪一覽:.

新!!: 太平御览和秦漢皇后及妃嬪列表 · 查看更多 »

秦朝官制

国的政治制度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之后,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秦朝官制,这些体系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的汉魏等朝延袭,其监察官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新!!: 太平御览和秦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童恢

童恢,字漢宗,琅邪郡姑幕縣(今山東省安丘市南)人。.

新!!: 太平御览和童恢 · 查看更多 »

笛子

笛子,又称竹笛,中國传统乐器。最早被發現的笛為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7孔骨笛,約有7000年歷史。笛子在民間音樂、戲曲、民族樂團、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多為竹製作,主要為苦竹與紫竹,也有以木、玉等材料製笛。.

新!!: 太平御览和笛子 · 查看更多 »

簡璧

簡璧,嬴姓,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的女儿,是秦康公的妹妹,晋献公的外孙女,晋惠公、晋文公的外甥女。 韩之战,秦国把晋惠公俘虏,公子絷建议将他杀死。穆姬带着儿子公子罃(秦康公)、公子弘、还有女儿簡璧,架火堆欲自焚,劝谏秦穆公考虑秦晋关系,秦穆公最后释放晋惠公。.

新!!: 太平御览和簡璧 · 查看更多 »

羊琇

羊琇(),字稚舒,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曹魏太常羊耽及辛憲英之子,尚書右僕射羊瑾之弟,景獻皇后羊徽瑜及名將羊祜之堂弟。《魏書·酷吏傳》載羊祉為其六世孫。.

新!!: 太平御览和羊琇 · 查看更多 »

瑶姬

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登场的女神。因历史的变迁,固然有多种关于瑶姬的神话传说,其中都把她称为“巫山神女”。許多传说均把瑶姬的形象描述为呈现妙龄少女形象的美丽女神。.

新!!: 太平御览和瑶姬 · 查看更多 »

燧人氏

燧人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發現者,有一種說法他為三皇之一。 华胥氏是燧人氏之妻。伏羲、女娲是燧人氏之子。燧人氏是舊石器時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吃捕获的猎物,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韩非子·五蠹》记载:“民食果蓏蜯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晉王嘉《拾遺記》:“遂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後世有聖人,遊日月之外,至於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鴞,啄樹則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人。” 據說燧人氏是在商丘發明鑽木取火,死後葬於商丘。因此商丘被授予「火文化之鄉」稱號。當地更設有一個佔地4萬多平方米的「燧皇陵」陵園。 據《尸子》「燧人上觀辰」與《路史》「察辰心而出火」之說,於立春(國曆2月)清晨可見到心宿(心宿二為大火星)隨太陽而升起,由歲差推斷燧人氏距今約17,500年。.

新!!: 太平御览和燧人氏 · 查看更多 »

盘庚

庚,中國商朝中后期君主。子姓,名旬。汤之九代孙,帝祖丁之子,帝阳甲之弟,《太平御覽》引《史記》稱其在位28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把盘庚時期定在前1300年左右。.

新!!: 太平御览和盘庚 · 查看更多 »

白耳兵

白耳兵,又作白毦兵,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蜀漢的精銳部隊。部隊曾被蜀國丞相诸葛亮称之为「西方上兵」。.

新!!: 太平御览和白耳兵 · 查看更多 »

百科全书

科全书(encyclopedia)是概要介绍人类全部知识或某一特定领域或学科的工具书或。 百科全书按照字典顺序或专题类别划分条目。百科全书条目比大多数詞典中的词条更长、更详细。一般来说,不同于专注于词汇的语言学信息(如其意思、发音、用法和语法形式)的词典词条,百科全书条目侧重于条目标题中命名的主题的事實信息Béjoint, Henri (2000).

新!!: 太平御览和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蚩尤

蚩尤(漢代石刻) 蚩chī尤yóu是中国神话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戰神,斥之者以為禍首。王鍾翰主編.《中國民族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1994年:65頁.

新!!: 太平御览和蚩尤 · 查看更多 »

花鈿妝

花钿、又稱花子、面花,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化妝方式,後傳至日本、朝鮮,是女子施于额头、眉心、兩鬓的一種妝飾,也即花钿妆。花钿由金、银、貝、紙或其他材料雕鏤、裁剪成薄片,有花、鸟、蝴蝶等各種形状。顏色則以红、黄、绿为多。與此類似的面靥、妆靥則是由胭脂塗成。但兩者有時會混用,指於面上繪上圖案的面妝。 以材料和顏色不同而又有別稱,如金箔製作的為金鈿,翠綠色羽毛製作的為翠鈿,黃色材料製成的則為花黄。粘花的主要材料是呵胶或鱼鳔胶。.

新!!: 太平御览和花鈿妝 · 查看更多 »

韩诗外传

《韓詩外傳》述趣聞軼事、道德故事以及忠告,證以《詩經》。此書與詩經的關係,或認為與經義不相比附,無關於詩義(見四庫全書總目卷十六 經部二 附錄 韓詩外傳條),甚至「謬戾甚矣!」(宋代洪邁);或認為《外傳》承續孔門說經之傳統。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八佾第三)。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第七)。「六經之文,渾涵如天,萬象森列,不可尚已。至孔孟繼六經而作其文,廣大淵弘,中間每取易詩書中之要語,而推廣之,闡幽微顯,以盡其蘊,則道從此出矣。夫何韓嬰處乎漢孝文之世,遭秦火絕學之餘,迺能衍詩作傳,命意布詞,一倣孔孟之文。凡諸詩言約旨遠者,悉肆力極致,上推天人之理,下及萬物之情,以盡其意,文則嚴整簡古,厲世範俗,皆順于道,宛然聖門家法」(陳明韓詩外傳序)。「孔門之說詩也,猶造父之御車、孫子之用兵也,進退步驟,奇正開闔,惟其意之所欲出焉,至矣盡矣,其蔑以加扵此矣。繼之者,其惟孟子耶!其所謂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者,實開萬世說詩之法也」(鳥宗成:韓詩外傳序)。.

新!!: 太平御览和韩诗外传 · 查看更多 »

韓攸

韩攸,字仲潢,颍川郡舞陽縣(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東漢官员。 韩攸为嬴县(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西北20公里的城子县村)县长,当时大饥荒,泰山郡太守未至。韩攸于是发仓赈济。属吏说,太守马上到了,军粮重事,应该等到太守来到。韩攸说:“民命危急,令以擅出谷受罪,合眼入地,不以为恨也。”后来没有追究韩攸的责任。吏民蒙受他赈济的达到数千人。.

新!!: 太平御览和韓攸 · 查看更多 »

鍾琰

鍾氏 ,字琰 ,潁川人,鍾繇曾孫女、王渾之妻。《晉書·列女傳》:王渾妻鐘氏,字琰,潁川人,魏太傅繇曾孫也。父徽,黃門郎。琰數歲能屬文,及長,聰慧弘雅,博覽記籍。美容止,善嘯詠,禮儀法度為中表所則。既適渾,生濟。.

新!!: 太平御览和鍾琰 · 查看更多 »

落星墩

落星石,又名落星墩,亦称德星山,历史悠久。位于星子县紫阳堤南二里湖中心,是星子县地标性建筑和象征性文物古迹,与湖口县大孤山(又名鞋山)遥相呼应。.

新!!: 太平御览和落星墩 · 查看更多 »

蝗災

蝗災,又称蝗祸,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大量的蝗蟲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極喜温暖干燥,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

新!!: 太平御览和蝗災 · 查看更多 »

蝗蟲

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俗稱基本上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蚂蚱等數種,但因為蝗蟲和螽斯的外型相近,所以不同地區的人士對此兩種昆蟲常有各種相異的俗稱,例如「把蝗蟲稱為蚱蜢,把螽斯稱為草蜢」,或是「把蝗蟲稱為短角蚱蜢,把螽斯稱為長角蚱蜢」,以及「把散居的蝗蟲稱為蚱蜢或草蜢,把群居的蝗蟲才稱為蝗蟲或飛蝗」等等。在生物學分類上,「蚱蜢」一詞可分指「菱蝗科」和「短角蝗科」的蝗蟲;「菱蝗科」又稱之為「蚱科」,而「短角蝗科」則又稱之為「蜢科」。蝗蟲的起源,以及其某些種(有些可以長達十五公分)的滅絕,至今仍不明瞭。Encarta Reference Library Premium 2005 DVD.

新!!: 太平御览和蝗蟲 · 查看更多 »

項琳 (明朝)

項琳(),字人玉,號太璞,又號完庵,歙人。 出生於明末喪亂,無意於仕途,遊走湖山。受到吳梅村、王士禛賞識。同屠喬孫從《晉書》、《北史》、《魏書》、《冊府元龜》、《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中重輯《十六國春秋》百卷,仍託名崔鴻。康熙九年(1670年),歿於江都。另著有《太璞山人集》三卷。 X項.

新!!: 太平御览和項琳 (明朝) · 查看更多 »

類書

類書是一種工具书类型,是对中国古代一类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的统称。又稱「部書」。发源于古代中国,后流传至古代日本。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类书相當於今日的百科全書;而中国学者则说法不一。清末民初的闻一多认为类书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不过是类似《兔園冊子》之流的浅陋书籍。也有人认为类书可划分为多个门类,并不是所有门类都可以算作是百科全书。现代的杜泽逊认为,类书与百科全书的主要区别在于,百科全书对各种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后撰写而成,属于著述;类书则仅仅将其他图书中的词句片段的原文,不加修改地分类汇集在一起,属于编辑。.

新!!: 太平御览和類書 · 查看更多 »

袁福

袁福,廣漢郡德陽縣(今四川省遂寧縣)人。二十歲時嫁給王上,與王上有兩個孩子,公婆去世後,王上因喪親之痛過於難過而去世,叔父與父母想讓她改嫁給張奉,因逼迫太急,袁福計畫想殺張奉,但擔心這樣一來會禍及父母、叔父和孩子們,必會引來仇恨,於是袁福自殺。.

新!!: 太平御览和袁福 · 查看更多 »

風后

--,中國古代遠古時期人物。山西運城解州人,為黃帝的宰相,風姓部落(有名領袖太昊)的首領,於諸臣中位居首席,與黃帝是亦師亦臣的關係,精通天文曆法及兵法,一說亦為指南車的發明者《太平御覽·卷十五·天部十五·霧》:「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風后發明指南車和八陣圖,死後葬於風後陵,即現在山西運城的風陵渡。.

新!!: 太平御览和風后 · 查看更多 »

西域圖記

《西域圖記》由裴矩在隋朝編寫,是一本以記錄西域各國地理資料為主的地方志。原書共有三卷,合四十四國,今已散佚,只有《隋書·裴矩傳》收錄了它的序言。隋朝統一南北後,準備經營西域,裴矩眼見朝廷對西域諸國了解不足,於是編寫《西域圖記》,,., 16-24頁.

新!!: 太平御览和西域圖記 · 查看更多 »

西河舊事

《西河舊事》,一卷,作者不詳,其書早佚,清代張澍有輯本。 《西河舊事》最早記錄於隋唐志地理類,其書早佚,但有許多史書如《史記索隱》、《漢書》、《太平御覽》、《齊民要術》皆引用此書內容,如《史記索隱》引《西河舊事》載當時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西河舊事記載大量古地理特徵,如「姑藏城」:“姑藏城,秦月氏戎所據,匈奴謂之蓋藏城,語訛為姑藏也”,“焉支山,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亦有鬆柏巨木,其水草美茂,宜畜牧”。《齊民要術》卷第十引《太平御覽》卷九六一引「祁連山有仙樹。人行山中,以療饑渴者,輒得之。飽不得持去。平居時,亦不得見。.

新!!: 太平御览和西河舊事 · 查看更多 »

許劭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今屬河南)人。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 許劭“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和堂兄許靖在年輕時,每個月都會舉辦月旦評的人物品評會,影響力之強,甚至是受其評論就能成名的地步。但許劭與许靖常有爭執。有人問荀靖与荀爽孰贤?許劭說:“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刘繇进军讨伐笮融,許劭告訴劉繇:“笮融出军,不顾名义者也。朱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宜使密防之。”笮融果然杀死太守朱皓。袁紹、劉表等人皆接受過他們品評,曹操也在橋玄的引薦之下,得到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 汝南太守徐璆曾聘其為功曹,之後許劭為了避中原戰亂,移居江南。195年病逝於豫章郡,享年46歲。.

新!!: 太平御览和許劭 · 查看更多 »

許靖

許靖(),字文休,豫州汝南平輿人,蜀漢政治家。三國時代人物評論家許劭的堂兄、許瑒的堂弟、許欽之父、許游祖父。.

新!!: 太平御览和許靖 · 查看更多 »

高士傳

士傳,西晉皇甫謐撰,凡三卷。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 《高士傳》原載歷代高節人士72人,宋朝《太平御覽》收錄全書,皇甫謐自序,以為“自三代秦漢,達乎魏興受命,中賢之主未嘗不聘巖穴之隱,追遁世之民……然則高讓之士,王政所先,厲濁激貪之務也”。今本記載起於唐堯時代的披衣而終於曹魏焦先,收錄91人,其中東漢人士居三分之一。不少高士如披衣、老聃、庚桑楚、林類、老商氏等人應為後人補述,不見於《太平御覽》。后人續作甚多,陳繼儒有《逸民傳》、李卓吾著《藏書》、高兆著《續高士傳》。.

新!!: 太平御览和高士傳 · 查看更多 »

高闾

闾(),字阎士,闾本名驴。渔阳郡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南)人,中国南北朝北魏散文家、魏孝文帝时中书令。 五世祖高原,晋朝上谷郡太守。祖高雅,州别驾。父高洪,陈留王从事中郎。高驴早孤,年少好学,博涉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高驴家贫,为车夫送租平城,求见崔浩,崔浩奇其文才,为他改名高闾,由此知名。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为中书博士。魏文成帝和平末年,为中书侍郎。魏献文帝即位,冯太后临朝,诛乙浑。高闾与中书令高允入禁中参决大政,官至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赐爵安乐侯。承明初年(467年),为中书令,加给事中,参予机密。国家典章、诏书令檄颂赞等都出其手。官至中书监。太和年间,魏孝文帝命高闾等修律。他向魏孝文帝陈安边之策,建议于六镇之北筑长城。出为相州刺史,认为迁都洛阳有十不便,建议迁都到邺城,反对孝文帝南征,认为汉朝名臣,都不以江南为中国。三代之境,也不是很辽阔。孝文帝说:“淮海是扬州,荆山及衡阳是荆州,这不是贴近中国吗?”官至太常卿。景明三年(502年)十月,高闾在家中去世。景明四年(503年)三月,赠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文侯。 高闾议政知无不言,为文风格优雅。其文章与与高允齐名,并称“二高”。有文集,今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十七篇。高闾《论淮南不宜留戍表》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公高闾有《燕志》十卷,记录北燕历史。有三子:高元昌、高定殷、高幼成。.

新!!: 太平御览和高闾 · 查看更多 »

謝萬

謝萬(),字萬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名士,謝裒之子,謝奕及謝安弟。曾接替謝奕為豫州刺史,並領導北伐,但終失敗而還,被廢為庶人。.

新!!: 太平御览和謝萬 · 查看更多 »

謝承

謝承 (),字偉平,东漢會稽山陰人。.

新!!: 太平御览和謝承 · 查看更多 »

魏略

《魏略》,共50卷,魏郎中魚豢私撰,為中國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一般認為《典略》也是此書中的一部分所構成的,《三國志注》多引用《魏略》的內容來注釋。 本書原卷數,各史記載相異,如《隋書·經籍志二》載「《典略》(疑《魏略》之誤)八十九卷」,《舊唐書·經籍志上》載「《魏略》三十八卷;《典略》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二》載「《魏略》五十卷」。有的學者認為《典略》及《魏略》為同一書,有則認為是二書。 此書久佚,現今僅存佚文。其內容分別由《後漢書》、《翰苑》、《北戶錄》、《三國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所引用。清代時史家王仁俊、張鵬一分別為此書作了輯佚工作,其中以張鵬一輯本為佳,輯有25卷並附遺文6條。.

新!!: 太平御览和魏略 · 查看更多 »

魂魄

魂魄,附於人體的精神靈氣,類似於西方所說的靈魂。在中國哲學之中,魂魄陰陽對反,魂為陽性精氣,魄為陰性精氣。.

新!!: 太平御览和魂魄 · 查看更多 »

是海洋哺乳动物鲸目中部分生物的通称。鲸目又分為齒鯨類(Odontoceti)和鬚鯨類(Mystacoceti),前者包括海豚科。在日常語言中,常將鲸和海豚(以及江豚)分开,但在動物學中它們同屬於一個系群。海豚科屬於鲸目下的齒鯨亞目,該亞目中有抹香鯨及等。而以鯨鬚替代牙齒,利用鲸鬚過濾水中浮游生物進食的鬚鯨亞目,有座頭鯨及現存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等。 鲸的尺寸可以由只有1.7米長50公斤的毛伊海豚,到長34米重達190噸的藍鲸,後者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一些種類表現出性别差異,雌性體型比雄性體型更大。鲸拥有流線型的身體和鳍狀的一對前肢。雖然不像海豹一样敏捷,鲸鱼也能以20節的速度巡游。鬚鲸用喉咙嚨上的皺褶來擴展它們的嘴,以便吞嚥大口的海水。露脊鲸摄取的海水占牠百分之四十的體重。齒鲸則有尖锥状的牙齒,用於捕捉烏賊和魚類。鬚鲸在海洋中拥有發達的“嗅覺”,而齒鲸擁有敏锐的听觉。鲸的嗅覺之發達,可以同时活躍於水上和水下的環境,以至於有的鲸甚至在盲了以後仍能生存。 數世紀以來,鯨經常被作為桌上佳餚或是工業產品的原料。然而,到了20世紀中葉,鯨的數量已經因為捕鯨工業的盛行而銳減,成為了瀕臨絕種的生物。所幸現階段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在八零年代簽下全球禁捕令,停止捕鯨工業的持續發展。.

新!!: 太平御览和鯨 · 查看更多 »

谢玄

谢玄(),字幼度,小名羯儿,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谢羯”或“谢遏”雅好清谈,与张玄之并称为“南北二玄”,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官員、文學家、军事家。封康樂縣公,谥献武,人稱謝献武、康乐献武公。追封车骑将军,是以又被称为“谢车骑”。.

新!!: 太平御览和谢玄 · 查看更多 »

鲧(?-唐堯七十年),字熙。黄帝的後代,顓頊五世孙,大禹之父,封崇伯。.

新!!: 太平御览和鲧 · 查看更多 »

贛語

贛語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亦稱贛話,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中北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公用語。使用贛語的人口大約在4800萬,約佔中國人口的4%左右。 贛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贛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贛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吳贛語下有數支贛語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贛語的地位都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贛語可分為九片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贛語內部的各方言具有较多共同特点。 贛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太平御览和贛語 · 查看更多 »

黄帝

帝,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神话传說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根據山海经大荒西經記載,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始均傳說為拓跋鮮卑的早期首領,在魏书中有明確記載。另外根據大荒北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因此北狄和犬戎皆為黃帝之後。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后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新!!: 太平御览和黄帝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太平御览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錞于

錞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最早出现于春秋,盛行于战国两汉,。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出土。錞于最早兴起于北方,在中原地区,錞于主要用于战争和祭祀,其后逐渐向西传播,春秋晚期开始为西南地区的巴人所接受,被用于西南各族的战争、祭祀、诅盟活动之中。此外,巴人的虎钮錞于也是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类錞于。.

新!!: 太平御览和錞于 · 查看更多 »

蜀锦

蜀锦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丝织品,指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彩锦。朱启矜《丝绸笔记》:“盖春秋末时蜀未通中国,郑、卫、齐、鲁无不产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织事西渐,魏晋以来蜀锦勃兴,几欲夺襄邑之席,于是襄邑乃一变而营织成,遂使锦绫专为蜀有。” 西汉时蜀锦品种花色甚多,用途很广,行销全国;《太平御览》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费著《蜀锦谱》详细列出宋元蜀锦名目,并说南宋为了用蜀锦购买军马而严禁私自贩卖,可见蜀锦对于蜀汉、南宋等时代经济曾起重大作用。 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的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因为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民众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 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传统构图大体分雨丝锦、方锦、条花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缎六种。 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叶永洲、刘晨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新!!: 太平御览和蜀锦 · 查看更多 »

郁金香

鬱金香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一類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学名:Tulipa)的具鱗莖草本植物,又称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鬱香(《太平御覽》)、紅藍花、紫述香(《本草綱目》),原產地从南欧、西亚一直到东亚的中国东北一帶,為人熟知的外銷大國荷蘭初次引進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個鬱金香品種,但大量生產者大約只有150種。 被歐洲人稱為「魔幻之花」的鬱金香,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使園藝學家熱衷於品種改良,甚至有人傾家蕩產只為了它那稀有的球根。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

新!!: 太平御览和郁金香 · 查看更多 »

胡笳

胡笳是一種流傳于亞洲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樂器,其真實面貌存疑,大致是一種蘆葦管做成的直管吹奏樂器,接近觱篥,甚至有可能是同名的多種樂器。世傳蔡文姬据胡笳聲創作出了樂府詩及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新!!: 太平御览和胡笳 · 查看更多 »

胡非子

胡非子,为墨子弟子,胡非为复姓,齐国人,墨子遊楚后有很长时间在齐国活动,据吕览所记载,墨子在齐国所收的弟子除胡非子外还有高何与县子硕。其书以记述形式写成,或是胡非子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著。.

新!!: 太平御览和胡非子 · 查看更多 »

郭典

郭典,字君业,东汉末年的钜鹿郡太守。 郭典与中郎将董卓攻黄巾军张宝在下曲阳,郭典作围堑,董卓不肯,郭典率军独自在西面抵挡黄巾军,昼夜进攻,张宝守城不敢出。十一月,皇甫嵩与郭典攻克下曲阳,杀死张宝,斩杀俘虏十余万人。当时人称“郭君围壍,董将不许。几令狐狸,化为豺虎。赖我郭君,不畏强御。转机之间,敌为穷虏。猗猗惠君,保完疆土”。.

新!!: 太平御览和郭典 · 查看更多 »

郑珣瑜

郑珣瑜(《旧唐书》卷一十四),字元伯,唐朝官员,唐德宗、唐顺宗年间任宰相。郑余庆堂兄。.

新!!: 太平御览和郑珣瑜 · 查看更多 »

阮咸

阮--,字仲容,陳留尉氏人,阮籍之侄。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始平太守,人稱阮始平。.

新!!: 太平御览和阮咸 · 查看更多 »

阮武

阮武(),字文业。陈留尉氏人。父阮谌。 时人多认为阮武族弟阮籍(生于210年)痴狂,只有阮武叹服他,认为他胜过自己,于是大家都称赞阮籍。 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侍中卢毓被任为吏部尚书,明帝让卢毓自己选择代任者,说:“要得到像卿这样的人才可以。”卢毓推荐常侍郑冲,明帝说自己知道他,要卢毓另外举荐自己未曾听闻的人。卢毓于是举荐阮武、孙邕,明帝任用了孙邕。 幽州刺史杜恕曾从赵郡还朝,时阮武任清河太守,也被征召,两人都鄙薄廷尉。后来杜恕获罪被免为庶人徙章武郡,阮武对杜恕说:“我看您的才质性情可以经历公正之道,但把持得不够努力,素质能力可以担任大官但追求不够顺利,才学可以记叙古今但不够专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才而没有得到适当的任用。近来有了空闲,可以深思这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杜恕在章武郡撰写了《体论》八节、《兴性论》一篇。 阮武博览群书,深远高雅,有大才,却不得志。官终清河太守。撰《阮子正论》(或作《政论》)五卷,但隋朝时已不存。清朝辑佚家黄奭由《北堂书钞》《太平御览》《昭明文选》中,辑得其《政论》一卷。.

新!!: 太平御览和阮武 · 查看更多 »

赵妪

趙氏貞(,),在越南民间尊称為赵妪()或赵夫人 (),又稱趙貞娘(),是中国孫吳起义领袖,被越南人视为民族英雄,亦有「越南圣女贞德」之稱。.

新!!: 太平御览和赵妪 · 查看更多 »

董尋

董寻,字文奥,河东郡(治今山西省夏县)人。三国时代曹魏官员。.

新!!: 太平御览和董尋 · 查看更多 »

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中國东汉末年名士。東漢著名才女蔡琰(文姬)之父。.

新!!: 太平御览和蔡邕 · 查看更多 »

鄧粲

邓粲(),字长真,东晋政治人物、歷史家。.

新!!: 太平御览和鄧粲 · 查看更多 »

鄭居中 (唐朝)

鄭居中是唐朝人。 父郑锋深仰道教。鄭居中好道术,與高鍇有往來。舉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晚年寻道访宫於王屋山,终卒山寺。2000年9月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出土“郑居中墓志”。.

新!!: 太平御览和鄭居中 (唐朝) · 查看更多 »

鄭默

郑默(),字思元,郑袤子。西晋荥阳开封人。 早年是曹魏的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入晋後,官拜中庶子,出为东郡太守。當時東郡大饑,郑默下令开仓赈济。曾編《中經》。官至散骑常侍。一日晉武帝出車南郊,已有侍中部乘,依舊下诏說:“使郑常侍参乘。”咸宁年間拜廷尉,再升迁太常。因故被罷免。不久又拜大鸿胪,再進大司农,再转光禄勋。太康元年(280年)卒,谥曰成。 子郑球、郑豫。.

新!!: 太平御览和鄭默 · 查看更多 »

醫竘

醫竘,中国战国時代秦国的医生。 他为宣王割痤,为秦惠王治痔疮。张仪背上长肿,让醫竘医治。张仪说:“背现在不是我的了,任你怎么样。”最后治愈。尸子说:“竘诚善治疾也,张子委制焉。夫身与国,亦犹此也。必有所委制,然后治矣。”.

新!!: 太平御览和醫竘 · 查看更多 »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或踏秋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重九亦叫「重陽」,相信是依據《易經》六陰九陽之說。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菊の節句)等等。「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新!!: 太平御览和重陽節 · 查看更多 »

金城郡

金城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置。西漢末年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一帶,屬涼州刺史部。初置時郡治在金城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城區),後移治允吾縣(縣治在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北)。東漢末析置西平郡。隋置蘭州總管府。唐初置蘭州,天寶中改為金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蘭州。.

新!!: 太平御览和金城郡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太平御览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酈學

酈學是指針對酈道元的《水經注》的研究,一般可分三大學派:考據學派、词章学派以及地理學派。.

新!!: 太平御览和酈學 · 查看更多 »

老童

老童,中国上古人物,颛顼的孙子,称的儿子。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他叫卷章。《世本》作老童。他的儿子重黎和吴回相继在帝喾时作了祝融,就是后代传说的祝融氏。 据安徽大学收藏安大简的记载,老童是颛顼的儿子,出生即满头白发,好像小老头儿。颛顼占卜得知这个满头白发的婴儿将会子孙蕃衍兴旺,喜出望外,就给他起名叫老童,老童生有四子分别是重、黎、吴和回,黎生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晏安、季连六人,没有陆终一代。.

新!!: 太平御览和老童 · 查看更多 »

老莱子

老莱子(生卒年不詳),姓莱,但已失去其名,所以叫他為老莱子,春秋時代楚國人,為《二十四孝》中戲彩娛親的主角。《史记》将他记载在《老子韩非列传》,说他曾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后世一般认为这表示司马迁认为他也是老子可能的身份之一。.

新!!: 太平御览和老莱子 · 查看更多 »

陶基

陶基,字叔先,丹阳郡秣陵县(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人。三国时代孙吴官员。.

新!!: 太平御览和陶基 · 查看更多 »

陸胤

胤,字敬宗,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中國三國時東吳官員,後期左丞相陸凱之弟。.

新!!: 太平御览和陸胤 · 查看更多 »

陸澄

澄,字彦渊,吴郡吴人。 祖父陸劭曾任临海太守。陸澄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少年好學,手不释卷,早年為太学博士。博學多聞,想寫宋書又寫不成,王俭称之“书厨”。後來擔任尚书殿中郎。歷官给事中,秘书监。卒于齐郁林王隆昌元年。.

新!!: 太平御览和陸澄 · 查看更多 »

陀洹国

洹国,又作陁洹国、真陀洹、真陁洹、耨陀洹、褥陀洹等。 陀洹国在林邑西南大海中,东南与堕和罗国相接,距离交趾有三个多月的路程。陀洹宾服堕和罗。他的国王姓察失利,字婆末婆那。当地没有蚕桑,以白毡朝霞布作为衣服。风俗都是以楼而居,称之为“干栏”。贞观十八年,陀洹遣使朝贡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又遣使献白鹦鹉、婆律膏,请求马匹、铜钟,唐太宗下诏给他们。多蔑在大海之北,南至海,西俱游国,北波剌国,东真陀洹国。陀洹之地在今缅甸东南,一说指土瓦,一说指仰光,也有的认为指卑谬。真腊多次与林邑及陀洹战争。一般认为真陀洹、耨陀洹、乾陀洹等均即陀洹、陀桓的异名。《太平寰宇记》卷177记载“褥陀洹国,在火罗西北”。应为耨陀洹之讹。.

新!!: 太平御览和陀洹国 · 查看更多 »

柶戲

柶戲或擲柶戲(사희、 적사희、或윷놀이),又音譯為尤茨,古中國稱四維、四维戏,是漢朝、晉朝時就有記載的傳統局戲,如今則是朝鮮民族的傳統遊戲。通常有两名以上参加者,通过掷出四块特制的木板,来决定各自在棋盘上所走的步数。 虽然柶戏的起源尚没有定论,不过一些研究根据在《太平御览》中曾提到百济有人玩一种与起源于印度十字戲很相似的西印度十字戲的类似游戏,因此他们认为,至少在三国时代的朝鲜半岛就开始玩这种游戏了。柶戏在民间,特别是在山区或农村常被用作算命,不过现在已不多见。.

新!!: 太平御览和柶戲 · 查看更多 »

搜神记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寫的记录神仙鬼怪的著作,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

新!!: 太平御览和搜神记 · 查看更多 »

李昉

李昉(),字明遠,深州饒陽人(今屬河北)。五代後漢乾祐年進士。.

新!!: 太平御览和李昉 · 查看更多 »

杨文宗

杨文宗,即杨炳,名炳,字文宗,唐朝《晋书》为唐世祖避讳称呼他的字。三国时曹魏官员,西晋外戚,晋武帝的岳父,晋惠帝的外祖父。 太尉杨震幼子杨奉的玄孙,杨敷的曾孙,东莱太守杨众之孙。杨众建安二年(197年)受封蓩亭侯。杨文宗在曹魏担任通事郎,袭封蓩亭侯。杨众的孙子还有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杨文宗前妻赵氏、后妻段氏,生女杨艳。晋王司马昭为王世子司马炎聘娶杨艳为王世子妃。晋朝建立後,司马炎立杨艳为皇后。杨文宗已经去世,谥号穆。.

新!!: 太平御览和杨文宗 · 查看更多 »

杨怀

杨怀(),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部下名将、白水军督。.

新!!: 太平御览和杨怀 · 查看更多 »

東觀漢記

《東觀漢記》,漢代人稱之為《東觀記》,一百四十三--,是一部以紀傳體撰寫東漢歷史的史書,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記事起於光武帝,終於靈帝,由漢代劉珍、延篤等撰,因修史館設於東觀而得名。 在三國時代以後,將之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记》。.

新!!: 太平御览和東觀漢記 · 查看更多 »

杼是中國夏朝第七任君主,名字另作予、--、--、宇、相曼、輿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亲。在位17年。 少康中興時奉命在戈诱杀寒豷,夏朝至此复国。 予在位期間發明一種用獸皮做的甲,是中國戰甲的創始。有了戰甲之後,士兵戰鬥力大增,夏朝便積極對外擴張,彻底征服了东夷各国,夏朝國勢也進入鼎盛期。 《竹书紀年》記載予初期的都城是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後來遷都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北),另載東征王壽後獲得九尾狐。予统治时,夏朝进入鼎盛期。 《国语·鲁语上》: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帝王世紀》記載:「王宁,一號予--,或曰公孫曼,能率禹之功,夏人報祭之。在位十七年。.

新!!: 太平御览和杼 · 查看更多 »

杜眾

杜眾,東漢弘農(今河南靈寶)人。.

新!!: 太平御览和杜眾 · 查看更多 »

杜炅

杜炅,字子恭,錢塘(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人。東晉道士。 奉行五斗米道,有秘術,能為人治病,史載“東土豪家及都下貴望,並事之為弟子”,因此結交吳郡陸氏、吳興沈氏、琅琊王氏等世族。昇平五年(361年)曾為王羲之診病。興寧三年(365年)曾為吳郡吳縣人陸納診病。當時江南世族多信奉五斗米道。卒後由孫泰傳承其術。.

新!!: 太平御览和杜炅 · 查看更多 »

梧桐

梧桐(学名:Firmiana simplex),又名青桐、桐麻,是梧桐科的一种落叶乔木,它和同名为“桐”的油桐(大戟科)、泡桐(泡桐科)、法国梧桐(悬铃木科)没有亲缘关系。 梧桐树高大魁梧,树幹无节,向上直升。树皮平滑翠绿,树叶浓密,从干到枝,一片葱郁,显得清雅洁净,又稱“青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这两句诗,表達梧桐的碧葉青幹,桐荫婆娑的景趣。 梧桐是落叶乔木,高可达12米;它喜光,喜深厚湿润土壤。幼树皮绿色,平滑;叶子掌状3-7裂;夏季开淡黄绿色小花,圆锥花序;果实分为5个分果,分果成熟前分裂呈小艇状,种子生在其边缘。它喜光,喜深厚湿润土壤,生长快。 原产于中国和日本,目前已经被引种到欧洲、美洲各地作为观赏树种。 梧桐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由于其树干光滑,叶大优美,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漢朝時已被植於皇家宮苑。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叶掌状,裂缺如花。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李白也有“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的诗句。实际上,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闰”、“知秋”。说它每条枝上,平年生12叶,一边有6叶,而在闰年则生13叶。这是偶然巧合演绎出来的,並非自然规律。至于“知秋”却是一种物候和规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司马光《梧桐》诗--:“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既富科学,又有诗意。 诗人们观察到落叶的飘零景象,借景抒情,发出无穷的惋惜和感慨,来咏叹自己的身世。“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梧桐叶落秋已深,冷月清光无限愁”。其实,落叶并非树木衰老的表现,而是树木适应环境,进入耐寒抗乾的休眠时,准备着新春的萌发。 梧桐木材木质紧密,陈翥《桐谱》说:“桐之材,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晒而不折裂,雨溅污泥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楠虽寿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旧矣。”其纹理细腻,适合制造乐器,《诗经》提到:“树之榛栗,椅桐梓,爰伐琴瑟。”许多传说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如東漢的焦尾琴,梧桐对于中国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傳說中的鳳凰“非梧桐不棲”,白居易《长恨歌》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之句。温庭筠的词《更漏子》正是以梧桐寄語相思:“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陆游《寄邓志宏》也有“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之句。梧桐其它用途很多,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以食用或榨油。.

新!!: 太平御览和梧桐 · 查看更多 »

椒房殿

椒房殿,西汉时未央宫中的宫殿。 西汉时,椒房殿是皇后住所。《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五》,引《汉官仪》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汉哀帝时,将董昭仪所住宫殿改名为椒风殿,以与椒房相对。其后,椒房逐渐演变成皇后代称。北魏时,曾用作妃嫔的位号。 李善注引《三辅黄图》称长乐宫有椒房殿,与今本作未央宫有椒房殿不同,原文:《三辅黄图·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等殿......

新!!: 太平御览和椒房殿 · 查看更多 »

槐是中國夏朝第八任君主。名字一作芬、祖武或芬發,杼之子,芒的父亲。 《竹書紀年》記載槐即位第3年,九夷(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来访;在位44年。 槐统治时期,夏朝仍然强盛。 《太平御覽》引《紀年》:「--芬立四十四年。」《帝王世纪》:「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二十六年。.

新!!: 太平御览和槐 · 查看更多 »

樟树镇 (清江县)

樟树镇,原江西省清江县县治,1988年撤销,现为樟树市城区。 秦时,樟树镇是新淦县(今新干县)治所,名淦阳。 隋时,县治迁到南市村,即今金川镇。县治南迁后,淦阳改称清江镇。 南唐升元二年,析高安之建安、修德,新淦之崇学三乡为清江县,治所在潇滩镇(今临江镇)。清江镇更名樟树镇。以镇在樟树林中,故以树名镇。 1949年6月19日,清江解放,县人民政府治樟树镇,7月15日迁临江镇,1950年3月27日又迁回樟树镇。1988年10月26日,撤销清江县及樟树镇,设樟树市及鹿江、淦阳等街道。 樟树镇地处赣江袁水之交,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尤以其传统的药材交易市场和精湛的药材炮制技术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一说。历史上曾与景德镇、吴城镇、河口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 《搜神后记》、《太平御览》等书记有三国东吴大将聂友“夜射白鹿,中樟灭怪”的故事,故樟树镇又有“鹿江”、“鹿渚”的别称。.

新!!: 太平御览和樟树镇 (清江县) · 查看更多 »

樗蒲

樗蒲,或名摴蒲、五木、掷卢、呼卢,是古中國東漢至唐朝流行的擲賽遊戲。.

新!!: 太平御览和樗蒲 · 查看更多 »

樓船

《武經總要》中的樓船圖 樓船,中國古代戰船,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名。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故為古代水戰之主力。但亦因船只過高,常致重心不稳,不適遠航,故多只在内河及沿海的水戰中擔任主力。.

新!!: 太平御览和樓船 · 查看更多 »

武士彠

武士(,),字信明,隋末唐初官员,是随李渊在晋阳起兵的功臣,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死後諡號魏忠孝王。.

新!!: 太平御览和武士彠 · 查看更多 »

殷州 (漢趙)

殷州,十六国汉赵时设置的州。 昭武帝刘聪嘉平年间(311年—315年)汉赵将西晋河北新附之地,设置的殷州,其领郡及治所皆不详。光兴元年(310年),西晋河内郡、汲郡多被汉所夺。由于河内郡、汲郡曾经为殷朝、卫国之地,刘聪新设殷州、卫州安置原河内郡、汲郡。《太平御览·卷519》有前赵殷州刺史杜广。刘粲被杀后,殷州之地被石勒占据。.

新!!: 太平御览和殷州 (漢趙) · 查看更多 »

水经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餘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新!!: 太平御览和水经注 · 查看更多 »

永乐大典

《永樂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全書22,937--,11,095冊,約3.7億字。《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約為原書的4%。《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新!!: 太平御览和永乐大典 · 查看更多 »

江西狀元

江西狀元列出中國自隋唐開始科舉,終至清末廢除科舉制度這段時期內,出自江西的、有記載获得文、武進士科第一名(俗稱「狀元」)的所有人物。.

新!!: 太平御览和江西狀元 · 查看更多 »

汤悦

湯悅,本名殷崇義,池州青陽(今屬安徽省)人。一说陈州西华(今河南西华)人。 杨吴翰林学士殷文圭之子。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進士,歷官樞密使、右僕射。皇室的書檄教詔,皆出自其手,封為“范陽郡公”。中主李璟为避後周之兵锋,迁都南昌,命殷崇义以枢密使之职留守金陵与严续辅佐太子李煜。后主李煜即位,令民间行铁钱,导致物价上涨,殷崇义上疏请罢物价,李煜不听。开宝元年(968年),为左仆射、同平章事。次年五月,罢为润州节度使,仍同平章事。开宝五年(972年),南唐改官名,中书省、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殷崇義以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南唐亡,殷崇義入宋,为赵弘殷避讳,改名湯悅。湯悅封為光祿卿,宋太宗命他撰写《江南录》十卷。参与預修《太平御覽》。在修书时去世。二弟殷崇禮,改名湯淨。.

新!!: 太平御览和汤悦 · 查看更多 »

河亶甲

河亶甲,在甲骨文中作戔甲,姓子名整,外壬之弟,中國商朝前任君主中丁之弟。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再度衰落。《竹書紀年》稱他把國都由囂遷往相,在位期間曾討伐藍夷、班方等外族。《太平御覽》卷83引《史記》、今本《竹書紀年》、《冊府元龜》、《資治通鑑前編》、《資治通鑑外紀》、《通志》、《皇極經世》均稱河亶甲在位九年。.

新!!: 太平御览和河亶甲 · 查看更多 »

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或稱烧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面饼,也是中國各地常見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为面粉、鸭油、芝麻、葱油、盐、酱油。以发酵面团揉入油酥擀製成饼後撒上芝麻,成形後放入烤炉烤製而成(所用的烤炉為開口朝上大型泥烧烧饼炉子),其中还可包入鹹或甜的馅料。.

新!!: 太平御览和油酥烧饼 · 查看更多 »

泡菜

泡菜古稱葅(ㄗㄨ),是指為了利於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一般來說,只要是纖維豐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製成泡菜;像是卷心菜、大白菜、紅蘿蔔、白蘿蔔、大蒜、青蔥、小黃瓜、洋蔥、辣椒等。蔬菜在經過醃漬及調味之後,有種特殊的風味,許多人會當作是一種常見的配菜食用。所以現代人在食材取得無虞的生活環境中,還是會製做泡菜,用來宴請客人。世界各地都有泡菜的影子,風味也因各地做法不同而有異。已製妥的泡菜有豐富的乳酸菌,可幫助消化。若是誤食遭到污染的泡菜,容易食物中毒。.

新!!: 太平御览和泡菜 · 查看更多 »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写,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新!!: 太平御览和活字印刷术 · 查看更多 »

淺水原之戰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地区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在义宁元年针对西秦的扶风之战后,以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果,夺取陇西/陇右,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消灭了陇西的一大割据政权。这一次战役是李唐政权在隋末夺取天下的关键战争,借此一举收复陇上,巩固了李唐在关中的基础。.

新!!: 太平御览和淺水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渠州

渠州,中国古代的州。 梁大同三年(537年)置(《太平寰宇记》);一说大通三年(529年)置(《太平御览》引《舆地志》)。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宕渠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渠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渠州。治所在流江县(今四川省渠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大竹、邻水、广安等县市地。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分置广安军,辖境略小。南宋辖境又增大。两宋先后属梓州路及潼川府路。元属顺庆路。明朝洪武初年,废流江县入州,九年(1376年)降为县。.

新!!: 太平御览和渠州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太平御览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漢武洞冥記

《洞冥記》全稱《漢武洞冥記》,凡四卷。後漢郭憲撰。 一說郭璞撰《洞冥记》。《旧唐书·经籍志》記郭憲撰。《洞冥记》專記神仙道术,内容多荒诞不經,如羲和、三足烏,多為後世所采摭徵引。書中有序说:“汉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籍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4卷,成一家之书。”.

新!!: 太平御览和漢武洞冥記 · 查看更多 »

木叶

木叶(英文:Leaf)即树叶,是最古老,最简单,最原始的天然乐器之一,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为山歌、龚锣、蒙革鼓、磬等乐曲伴奏,可敲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音色与磬相似,清脆优美,高昂明亮。在民间,木叶常常被作为青年示爱的媒介。 木叶在中国西南,岭南,东北,湖南,福建,内蒙古等地流传于苗族、汉族、壮族、藏族、黎族、彝族、瑶族、傣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白族以及之中。由于地域原因,中国各地对木叶的称呼,选材与敲奏方法都各不相同。苗语称木叶为黑不龙、促戈脑、补龙、叉龙,壮语称其为拜美,彝语称斯切、斯切嫫,侗语称巴眉、嘎不洛。 木叶历史悠久,但见于史料较晚。在原始社会,木叶被用于拟声狩猎,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敲击乐器。在唐朝,木叶被用于敲《十部乐》中的《清商》部 ,《旧唐书》就称其为“吹叶”,各类唐史与诗词均对木叶有过描写。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墓葬中亦雕有吹木叶的人像。 由于木叶是天然乐器,不易保存,因此人们开发出不同材料的替代品,例如塑料簿膜,鱼鳞等,音色效果不一。.

新!!: 太平御览和木叶 · 查看更多 »

會稽典錄

會稽典錄是東晉經學家虞預的著作,凡二十篇,今已佚。 書中記述了從春秋到三國時期會稽郡數十名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其內容被《裴注三国志》、《太平御覽》、《晉書》等典籍廣為引用,其價值不言而喻。 劉知幾對此書的評價:“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施於本國,頗得流行,置於他方,罕聞愛異。”.

新!!: 太平御览和會稽典錄 · 查看更多 »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新!!: 太平御览和會稽郡 · 查看更多 »

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在审判案件时的一种断狱方式,司法官根据《春秋》的义理来判断案件如何定罪。春秋决狱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直至唐朝儒家思想和法學完全结合在一起,“礼法合一”而结束。.

新!!: 太平御览和春秋决狱 · 查看更多 »

易林

《易林》又名《焦氏易林》,十六卷,西汉焦赣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 易林源自於《周易》,每一卦各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零九十六卦。《易經》共有卦爻辭450條,《易林》有4096占卦變之辭,卦爻辭較之增加十倍之多,各繫以文辞,皆四言韵语。 《易林》的作者未定,一般有四种说法:焦延寿,崔篆,许峻,明代學者顧炎武以為東漢後期著作。.

新!!: 太平御览和易林 · 查看更多 »

文献

文献(文件;文書;document)在现代的解释为“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具体地,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结合体。 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指典籍,献指人才。朱熹《论语集注》中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后该词向偏义词演化,偏重于“文”,单指典籍。 从学术的角度看,文献是为官方或民间收藏的用来记录群体或个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以及宗教等方面活动的文字或其它载体的材料。《书经》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档案。商代的甲骨文档案是中国目前能见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新!!: 太平御览和文献 · 查看更多 »

文鴦

文鴦(),字次騫,本名文俶,鴦是小名,沛國譙縣人,魏末晉初名將,歷仕魏、吳、晉勢力。初時隨父文欽反叛司馬氏當權下的魏國,後兵敗與父和弟投奔東吳。文欽在諸葛誕叛亂中,與諸葛誕意見分歧而被殺,文鸯因而投降返回魏。晉時期大破鮮卑、羯有功,291年被東安王司馬繇誣害,在八王之亂中被夷滅三族。.

新!!: 太平御览和文鴦 · 查看更多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新!!: 太平御览和旧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太平御览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慕容宝

燕惠愍帝慕容寶(),字道祐,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北)人,後燕第二任君主,慕容垂的第四子,母親是先段后。慕容垂建後燕後,立慕容寶為太子,曾領燕軍攻伐北魏,但在參合陂之戰慘敗。慕容垂死後慕容寶繼位為帝,但就面對北魏南侵,最終慕容寶沒能保住後燕在中原的土地,率眾北走龍城(今遼寧朝陽市),但先後遇上兒子慕容會及大臣段速骨的叛亂。慕容寶出走後為蘭汗所誘而歸龍城,最終被其殺害。.

新!!: 太平御览和慕容宝 · 查看更多 »

承和 (北凉)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的年號,共計6年餘。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新!!: 太平御览和承和 (北凉) · 查看更多 »

承光 (夏)

承光(425年八月—428年二月),或作承陽、永光,是十六國時期夏國君主赫連昌的年號,共計2年餘。 《晉書》作承光。《魏書》和《太平御覽》作永光。甘肅出土的塔有“承陽二年嵗在寅……”字樣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由於北凉曾奉夏正朔和丙寅為承光二年的干支,所以學者懷疑史籍記載承光為承陽之錯誤;即使承光沒有錯誤,北涼是用了同韻意義相近的陽字代替了光字。後來北凉奉北魏正朔時,遵照諧音,將“延和”和“太延”分別改作“緣禾”和“太緣”。施新榮,《國内20世纪以來的高昌史研究綜述》,原载《吐鲁番學研究》2003年第2期。引用於UTC時間2006年1月19日 03:53。歐亞學研究網: 。.

新!!: 太平御览和承光 (夏) · 查看更多 »

括地圖

《括地圖》是一本漢朝佚名著的志怪小說,早已失傳,但在晉宋等古籍(如晉朝張華的《博物志》,宋朝的《太平御覽》)中被提到及引用。清代王謨曾根據這些引用的書籍,將其內容集成一卷。 category:中國古典小說 Category:漢朝典籍.

新!!: 太平御览和括地圖 · 查看更多 »

曹冲

曹沖(),字倉舒,中國东漢、三國時代人物,曹操之庶子,由環夫人所生,有神童之名声,但因病早卒。.

新!!: 太平御览和曹冲 · 查看更多 »

曹萌

曹萌()《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兽部中◇豕》引 司马彪《续汉书》:曹腾父萌,以仁厚称,邻人有豕者,与萌豕相类,诣门认之,萌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萌,萌笑而受之。《太平御览·卷九百零三◎兽部十五○豕》引司马彪《续汉书》:曹萌字--伟,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萌豕相类,诣门认之,萌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主大惭,送所认豕,辞谢萌,萌笑而受之。,又名曹節,字--偉,是漢順帝時宦官曹騰的父親。.

新!!: 太平御览和曹萌 · 查看更多 »

曹攄

曹攄(),字顏遠,譙國譙縣人,西晉官員、文學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馬,曾祖父為三國時曹魏大司馬曹休。曹攄善治地方,愛民如子,擔任臨淄令期間更被稱為「聖君」。其生平見載於《晉書·良吏傳》中,張隱《文士傳》中亦簡載其生平。.

新!!: 太平御览和曹攄 · 查看更多 »

景僕

景僕,《史记》称昌仆,是颛顼的母亲,昌意的妻子,出自蜀山氏。 景仆被称为女枢,在若水生颛顼,颛顼头戴干戈,有圣德。颛顼十岁辅佐少昊,十二岁加冠礼,二十岁登帝位。《山海经》说颛顼的母亲是淖子阿女,父亲是昌意的儿子韩流。.

新!!: 太平御览和景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太平御覽太平編類太平類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