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0 关系: 劉商 (泗水王),史记,夏朝,天汉 (西汉),太初,太初曆,姚定汉,孝武李夫人,居延漢簡,左內史郡,中塔關係,中國-烏茲別克斯坦關係,中国年号列表,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关系,京兆尹,公孫賀,元封 (西汉),王延廣,王溫舒,韓說,路充國,長安縣,酒泉市,李廣利,李陵,桂宫 (西汉),汉武帝,汉朝,汉攻大宛之战,明光宫。
劉商 (泗水王)
刘商(),西汉宗室,即泗水思王。汉景帝孙,常山宪王刘舜少子。 刘商之母为刘舜幸姬,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汉武帝封刘商三万户,为泗水王。次年,常山王刘勃因罪被废,常山国除。刘商在位十二年於太初元年(前104年)病故,他的儿子泗水哀王刘安世嗣位。刘安世在位一年,太初三年(前102年)刘商的儿子泗水戴王刘贺嗣位。刘贺在位二十年,元凤元年(前80年)刘贺的儿子泗水勤王刘综嗣位。在位三十九年,永光三年(前41年)刘综的儿子泗水戾王刘骏嗣位。在位三十一年,元延三年(前10年)刘骏的儿子泗水王刘靖嗣位。王莽篡位,贬刘靖为公,次年,废除泗水国。.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史记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夏朝
天汉 (西汉)
天汉(元年:前100年 - 末年:前97年)是汉武帝的第八个年号。汉朝使用天汉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太初四年破大宛,汉武帝欲乘势征匈奴,改年号为“天汉”。.
太初
太初可以指:.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太初
太初曆
太初曆是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历法,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曆法,在天文學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由邓平、唐都、落下闳及司馬遷等根据对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纪录所制订。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改称三統曆。從漢武帝太初元年夏五月(前104年)至後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甲寅(85年),太初曆共實行了188年。 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365\begin \frac \end日,一朔望月为29\begin \frac \end日,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三統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太初曆
姚定汉
姚定汉(),西汉宦官。曾出使大宛。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八月,大宛不肯给汉朝宝马,汉朝使者强夺宝马,大宛贵族令其东边郁成王攻杀汉使,取其财物。汉武帝大怒,姚定汉等曾出使大宛的人说:“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汉武帝曾派赵破奴以七百骑俘虏楼兰王,所以认为姚定汉等说得对。当时武帝想封宠姬李夫人的家人为侯,就任命李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讨伐大宛。 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巫蛊之祸,皇太子刘据被使者江充诬陷使用巫蛊后,在其母皇后卫子夫支持下起兵诛杀江充,又被武帝命丞相刘屈牦讨伐,兵败出逃。武帝派官员收缴卫子夫的皇后玺绶,意欲废后,卫子夫先自杀。姚定汉和宦官苏文以小车将她的尸体载到公车令的空房安置,盛以小棺,葬于长安城外的桐柏。 Category:汉朝宦官 Category:姚姓.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姚定汉
孝武李夫人
孝武李夫人(),姓李,名不详,一般多稱李夫人,野史記載為李妍。中國西漢時期皇族女性,精通音律。出身中山(今河北省定縣),為汉武帝夫人。兄長李延年、李廣利,弟弟李季。.
居延漢簡
居延漢簡是指1930年在內蒙古居延地區的城障、烽燧、關塞遺址發掘出的一萬餘枚漢簡,别称居延旧简。之後,於1972年至1976年間,又在居延地區發掘出土近兩萬枚漢簡。.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居延漢簡
左內史郡
左內史郡,中国古代的郡。 西汉建元五年(前136年),分内史置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改置左冯翊。建安初年,分左馮翊西部數縣设左內史郡,治高陵,根据地理,領縣可能为高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池陽(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萬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頻陽(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美原镇旧古城村一带频阳故城遗址)、祋栩(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雲陽(今陝西省淳化县西北)6縣。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前省併,左內史郡重入左馮翊。.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左內史郡
中塔關係
中塔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塔吉克、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塔吉克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部份疆域於古代更曾經是中國領土範圍,故此中塔兩國在歷史上早已接觸;今日,中塔兩國之間仍然有着經貿、文化和軍事上的聯繫。.
查看 太初 (西汉)和中塔關係
中國-烏茲別克斯坦關係
中國-烏茲別克關係(Oʻzbekiston — Xitoy munosabatlari),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烏茲別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中國和烏茲別克之間的來往可追溯至古代,而現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烏茲別克則在1992年1月3日建立外交關係,兩地在古代和現代均有經貿與文化上的交流。.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关系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关系,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吉尔吉斯斯坦(包括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於1992年1月5日建交。.
京兆尹
京兆尹,中國古代官職,相當於今日首都地區的行政首長。三國以後改稱京兆郡。.
查看 太初 (西汉)和京兆尹
公孫賀
公孫賀(),字子叔,北地郡义渠县(今甘肃寧縣)人,或称彬县人,西汉丞相。.
查看 太初 (西汉)和公孫賀
元封 (西汉)
元封(元年:前110年 - 末年:前105年)是汉武帝的第六个年号。汉朝使用元封这个年号一共六年。 前110年四月汉武帝封禅泰山,因而改元元封,以今年十月为元年。元封元年改元是有史记载第一次有诏书的年号。其诏书为(《资治通鉴 ·卷第二十》): 辛德勇認為當時以一、二、三、四數紀元,太初元年以前,現實生活中一直沒有正式採用以年號紀元的方式。.
王延廣
王延廣,西漢御史大夫。《史记》、《汉书》只称呼他为延廣,荀悦《汉纪》说明他姓王。 太初二年(前103年)十二月,御史大夫兒宽卒。太初三年(前102年),汉武帝任命胶东郡太守王延廣为御史大夫,接替兒宽。 天汉元年(前100年),王延廣离任,由济南郡太守王卿接替担任御史大夫。 |- |colspan.
查看 太初 (西汉)和王延廣
王溫舒
王温舒,汉朝大臣,阳城(陕西省咸阳市东)人。汉武帝时,历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廷尉、少府。为人谄媚,以权势大小行法,好杀戮。在河内郡,诛杀豪强,连坐数千家。后来参加平定東甌的战争,因为藏匿官吏不从征大宛,犯下灭族之罪,他被迫自杀。.
查看 太初 (西汉)和王溫舒
韓說
韓說(,),西汉将军,韩王信曾孙、弓高侯韩颓当之孙、韩嫣之弟,兄弟两人俱有材力。 初与其兄皆以美色得到武帝宠幸,后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攻打有功,为龙嵒侯,酎金失侯。元鼎六年(前111年),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出会稽郡,与杨仆、王温舒击灭东越有功,封为按道侯。 太初三年(前102年),为游击将军,屯於五原外列城。为光禄勋,与江充、苏文、章赣在太子宫搜查巫蛊,被卫太子刘据所杀。其子韩兴袭封。.
查看 太初 (西汉)和韓說
路充國
路充国,西汉官员。 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乌维单于派他的贵臣随王烏出使汉朝,到达汉朝长安不久病死。武帝派路充国佩二千石印绶,送他的灵柩归匈奴,乌维单于以为汉朝杀其使者,于是扣留路充国在匈奴。同年,汉武帝派郭昌为拔胡将军,屯守朔方来防备匈奴。路充国在匈奴前后七年,坚持不降。太初四年(前101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趁机袭击,于是把路充国遣返。次年,汉武帝派苏武答报匈奴,结果苏武又被匈奴扣留了十九年。.
查看 太初 (西汉)和路充國
長安縣
長安縣,中國古縣名。 漢代初年置,其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市區。隸屬於京兆尹。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唐等朝代曾定都於此。明清時期,長安縣與咸寧縣两县同城而治,為西安府府治。2002年,長安縣被撤销,设立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县之名经历两千两百年未改,西安之名是由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安西路、奉元路而改,不是长安。.
查看 太初 (西汉)和長安縣
酒泉市
酒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查看 太初 (西汉)和酒泉市
李廣利
李廣利(),西汉時期將軍,中山(今河北定州)人,汉武帝寵姬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哥哥。後來兵敗投降匈奴,惟后被卫律猜忌而將其杀害。.
查看 太初 (西汉)和李廣利
李陵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將領李广之孙,中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 李陵原为汉朝将领,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在浚稽山与数万匈奴骑兵英勇作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后汉武帝下令将其全家处死,令他断绝了回归汉朝的念想,最后最终以一个匈奴人的身份埋骨于异域。他为汉朝贡献的唯一一次战斗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以少战多的战斗被详细载于《汉书》之中。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李陵也曾被认为是一位文学家。被誉为汉诗鼻祖的《苏武李陵赠答诗》,便是以他的名义流传于世。不过现今学术界主要认为这些文学作品并非李陵所作,但出于习惯仍然在题目中保留了李陵的名字。.
查看 太初 (西汉)和李陵
桂宫 (西汉)
桂宫,為中国西汉时期的一座宫城,位于汉长安城北隅,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0公尺,东西宽约880公尺。 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为後宮女眷所居。 漢哀帝於元壽二年(前1年)駕崩後,同年七月,為徹底剷除傅太后一族的勢力,權臣王莽以太皇太后王政君之名義發下詔書,貶漢哀帝皇后傅氏為庶人,命傅氏搬出長秋宮遷往桂宮居住。新朝傾覆之際,桂宮毁于战火之中。.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查看 太初 (西汉)和汉武帝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太初 (西汉)和汉朝
汉攻大宛之战
漢攻大宛之戰,亦称漢宛戰爭、汗血马之战或天马之战,為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發生的一起西漢與大宛之間的戰爭,前後持續了約四年。.
明光宫
明光宫是中國西漢時期的宮殿,位於漢長安城北隅,明光宫与南面长乐宫之间有飞阁复道相连通。是汉武帝为容纳数千名宫女,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建。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罢明光宫。王莽时期,改称定安馆,为王莽长女定安太后的所居。.
查看 太初 (西汉)和明光宫
亦称为 太初 (汉),太初 (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