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3 关系: 卫国大长公主,升王,天禧 (北宋),天禧 (西辽),孙奭,宋真宗,宋朝行政區劃,尤姓,岳州,中國佛教史,中国人口史,三佛齐,九江市,年号,云笈七签,張繼能,張耆,徐王,刘彝,呂夏卿,兴宁市,兴庆府,石知顒,王能 (宋朝),福清縣知縣列表,章献皇后,章频,竇神寶,罗源县,芦山堂,韓縝,道藏,静海军节度使,西平府,馬知節,賈昌朝,趙元偓,趙朓,路 (行政区划),龟兹,龟兹回鹘,龔美,郭崇仁,赣榆大事纪年列表,赵安仁 (北宋),鄧守恩,释省常,苏颂,朱冲惠,惠城区,...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卫国大长公主
卫国大长公主(),宋太宗第六女。母方贵妃。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封她为寿昌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11月21日,公主出家修行。名清裕。以宋真宗七妹进封陈国长公主,改吴国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改楚国长公主,又改邠国长公主。天禧二年(1018年),改建国长公主。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即位,封姑姑为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1024年),公主薨逝,赐谥号慈明。宋徽宗改号卫国大长公主。政和年间改慈明大长帝姬。.
查看 天禧和卫国大长公主
升王
升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查看 天禧和升王
天禧 (北宋)
天禧(1017年—1021年)是宋真宗的年號,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禧意即幸福,天禧意即上天賜的吉祥幸福。根據宋人李攸的《宋朝事實》,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乙卯,宋真宗詔曰:“朕以獻歲肇春,元辛葉吉,請真君而致潔,奉寶冊以陳儀。將伸薦信之辭,式舉建元之典,其改來年為天禧元年”。根據文字可得知,“天禧”年號與宋真宗祭天請神有關,請的就是詔書中提到的真君,也即“九天司命真君趙玄朗”。。.
查看 天禧和天禧 (北宋)
天禧 (西辽)
天禧(1178年-1211年)是西遼末主耶律直鲁古時用的一個年號,共計34年。.
查看 天禧和天禧 (西辽)
孙奭
孫奭(),字宗古,宋代经学家。北宋博州博平(今山東茌平)人,后迁居须城(今山东东平)。 幼年師從王彻,学习五经。王彻死後,其门人数百。孙奭精通经术,有问经的人,都为他们解析微旨,众人惊服,年轻时在家乡讲授诸经。端拱二年(989年)九經及第,授莒縣(今山东莒县)主簿,升遷為大理評事、國子監直講。宋太宗親临国子监,召孙奭讲《尚书·说命》,讲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时,引经讽劝。太宗褒赏,赐五品服。宋真宗時任諸王府侍讀,再擢拔為工部郎中、龍圖閣待制。贬至河阳知县。孙奭生性方直,守道自处。据事理,陈己见,深得皇帝器重,也为时人所敬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皇上将迎“天书”,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多次劝阻真宗祀汾阴。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判國子監。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真宗欲祀太清宫,孙奭又上疏反对,指出明皇之迹不可效,并作《解疑论》。孙奭继承了“夫民,神之主也”的重民轻神的传统,对“劳民事神”的迷信活动进行批判,并建议“抑损虚华,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于是出知密州。二年後,迁左谏议大夫。后任給事中。天禧年间,朱能献《乾祐天书》,他复上书力斥其妄。宋仁宗即位,择名儒为侍读,命孫奭擔任翰林侍講學士,每讲至君昏国亡之事,必反复规讽。参与修《真宗实录》。孙奭奉敕与邢昺等校定诸经正义,考正《尚书》、《论语》、《孝经》、《庄子》、《尔雅》等书的谬误,用以补充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不足。天圣四年(1026年)宋仁宗命孙奭等人详校唐代律疏,天圣七年(1029年)校毕刊行。孙奭等曾撰《律音义》一卷与律文并行。知審官院,判国子监。丁父忧起复以后,累遷兵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後改禮部尚書,以太子少傅致仕。明道二年(1033年)六月卒於家,得年七十二。有《賡載集》,已佚。有子孙瑜。 曾在宫中讲学二十余年,奉敕校定赵岐《孟子注》。今本《孟子正义》即孙奭所著。朱熹《朱子语录》则谓邵武士人假託,非奭所注。《四库全书总目题要》从之,后收入《十三经注疏》,是诸注疏最劣的一种。平生著作有《经典征言》五十卷、《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解疑论》、《真宗实录》。另著《孟子音义》、《尔雅释文》等书。 对法律有所研究,著有《律文音义》1卷,《律令释文》1卷。《孟子正义》十四卷、《律文音义》一卷,今存。《尔雅释文》一卷,佚。.
查看 天禧和孙奭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查看 天禧和宋真宗
宋朝行政區劃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二级行政区有府、州、军、监。至道三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共十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慶曆八年分河北路安撫司為大名府、高陽關、真定府、定州四路安撫司。嘉佑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寧五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結果後來並未設置。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紹興十四年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北宋路制以轉運使司為主,還有提點刑獄使司,提舉常平使司和安撫使司的路制。南宋時以安撫使司路制為主。 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強幹弱支,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资源狭小,也致使終宋朝一代外敌入侵不断。.
查看 天禧和宋朝行政區劃
尤姓
尤姓是南中國的姓氏,始自10世紀,在百家姓中排第19,台灣第八十五大姓,在大陸當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約佔大陸漢族人口的万分之六,多生活在南中國一帶。.
查看 天禧和尤姓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查看 天禧和岳州
中國佛教史
佛教傳入中國始於漢朝。最流行的傳說是,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門西。在中国传播的佛教包括漢傳佛教、藏传佛教及中国南方的上座部佛教。.
查看 天禧和中國佛教史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查看 天禧和中国人口史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查看 天禧和三佛齐
九江市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潯陽、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该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区坐落于长江南岸、庐山北麓、鄱阳湖以西。.
查看 天禧和九江市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查看 天禧和年号
云笈七签
《雲笈七籤》,道教类书,全书122卷。北宋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张君房编。内容主要有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秘要诀法、诸家气法、金丹、方药等,有“小道藏”之称。后被收于《正统道藏》太玄部。 道教称书箱为“雲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三洞: 洞真、洞玄、洞神, 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此书题名《雲笈七籤》即掇取七部精英之意。《云笈七籤》收集了北宋以前的道教的珍贵的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把握前期道教的概况、发展脉胳和基本史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
查看 天禧和云笈七签
張繼能
張繼能(),字守拙,北宋宦官,并州太原人。 張繼能知兵,很勇敢,喜歡讀書。開始為黃門、高品,曾經多次擊敗契丹。夏州李繼遷叛亂,他為李繼隆監軍,與趙保忠討伐李繼遷,獲勝。宋真宗即位,任崇儀使、兼任巡檢安撫使。為川峽兩路招安巡檢使。鎮壓王均之亂。西夏攻打清遠軍,因和楊瓊、馮守規在慶州逗留,沒有及時赴援,城堡陷落,又焚棄青岡砦。下御史府,免死流放儋州。遇到大赦天下回京,為內侍省內常侍、捕賊巡檢。大中祥符年间擢升为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掌管宗室侍讲说书,提点郡县主诸院事。到太清宫,担任天书扶侍都监。以为之前护修庄穆皇后的皇陵摧陷,降职为西染院使,掌管往来国信。天禧年间,上书表示不愿外任,掌管瑞圣园,领往来国信所。最后任崇儀使,掌管琼林苑。1021年六十五岁去世。.
查看 天禧和張繼能
張耆
张耆,初名旻,字元弼,开封(今属河南省)人。 十一歲時,给事宋真宗藩邸;真宗即位,授西头供奉官。张耆曾在宋真宗仍是太子時帮其收留刘娥,遂官运亨通。宋真宗后期,张耆任马军都帅,既无战功、又无谋略,下令太过严苛,幾乎引起兵变;宰相王旦乃进耆为枢密副使。宋仁宗即位,刘太后再将张耆提拔至枢密使。咸平年間,张耆为天雄军兵马钤辖。张耆极吝啬,在家中设店肆,本家所需百货都要从中购买。天禧二年(1018年),张耆为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陈州。天圣三年(1025年),张耆拜枢密使。宋朝重文輕武,晏殊等人反對張耆出任樞密使,宰相王曾更輕蔑称张耆为“一赤脚健兒”。明道元年(1032年),加右仆射,为昭德军节度使兼侍中。庆历三年(1043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八年,卒,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
查看 天禧和張耆
徐王
徐王,中国古代王爵头衔之一。.
查看 天禧和徐王
刘彝
劉彝,字執中,福州(今福建長樂)人。 劉若思之子。生於宋真宗天禧元年(1029年),早年追隨胡瑗學習。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任邵武县尉,有惠於民,調高郵簿,移朐山令。留任三司。不满王安石變法被免職。 熙宁七年(1074年),知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教習戰陣,禁止與交趾邊地互市,此舉引起蘇緘的反對,劉彝反斥責蘇緘。越南李朝不满,举兵犯境,连陷廉、钦、邕三州,宋越熙寧戰爭爆發,蘇緘杀全家三十六人后自焚死,邕州被殺五萬余人。熙宁九年(1076年),以“妄生边事”罪,降为检校水部员外郎、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团练使,随州安置,不久又充军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念其治水之功,調都水丞,但於就任途中病故,與陈襄、郑穆、周希孟、陈烈稱“海滨五先生”。著有《七经中义》170卷、《明善集》、《居阳集》各30卷。.
查看 天禧和刘彝
呂夏卿
呂夏卿(),字縉叔,宋代福建晉江縣(今福建泉州)人。史學家。 天禧二年(1018年)生,自幼用功,“日誦數千言”,“闭门读书,亲朋罕见其面”,20歲時參加會試落選,得到翰林學士蘇紳的賞識,說:“安有文章如此,而不為時用者!”。 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授端州高要縣(今廣東)主簿,改江寧縣尉,直秘閣同知禮院。 嘉祐八年(1063年),充史館檢修同起居注,知制誥,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陽、颍上一帶),染有怪疾,熙寧三年(1070年)卒於任上。呂夏卿墓葬位于惠安县白岩山麓(今属黄塘镇)。 皇祐元年(1049年)编修《新唐書》,負責宗室、宰相世系表,《宋史》称其“于《新唐书》最有功”。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亦稱:“新書最佳者志、表,列傳次之,本紀最下”。嘉祐五年(1060年)書成,遷直秘閣,同知禮院。收集大量碑刻和歷代姓氏族譜,編纂《唐文獻考》和《古今世系表》。撰有《新唐书纪志传义例》、《唐书直笔新例》、《唐兵志》和《唐文献信考》等书。又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查看 天禧和呂夏卿
兴宁市
兴宁市(传统外文:Hingning)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2105平方公里,现辖17个镇和3个街道办,人口119万,其中城市人口28万。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1994年撤县设市,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之美誉。兴宁市现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示点县’,为梅州地区次中心城市。当地的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里。其境内通行语气较硬的客家话。.
查看 天禧和兴宁市
兴庆府
兴庆府是西夏国都所在的府。 本是北宋灵州河外怀远县,西至贺兰山六十里,后被废为怀远镇,管理蕃部六族汉户主客223户。宋真宗咸平年间,被李继迁所据。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改为兴州。李元昊称帝后改为兴庆府,下辖怀远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1205年,兴庆府更名中兴府,俗称东京。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朝改中兴府置宁夏府路。.
查看 天禧和兴庆府
石知顒
石知颙(),北宋宦官。真定府(治今河北省正定县)人。 他出身於内官世家,身材相貌伟岸,宋太祖建隆年间为宦官,授内中高品。宋太宗即位,改任供奉官。雍熙年间,诸将征幽州、蓟州,以石知颙随军,回朝,掌仪鸾司。淳化年间,明州置市舶司,与蕃商贸易,石知颙奉命经制明州市舶司。转内殿崇班、亲王诸宫都监。随王继恩征蜀镇压李顺,转任西京作坊副使。咸平初年,转任西京作坊正使、带御器械。契丹犯边,宋真宗亲征到澶州,命他为天雄军、澶州巡检使,加领长州刺史,戍守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押大阵,改为高阳关驻泊行营鈐辖。回朝後,再掌管亲王诸宫事。景德年间,修筑河堤,宋真宗命他主管。工程完毕,真宗当面褒誉,赐白金千两,授为入内都知。大中祥符年间,迁内园使。天禧年间,因为定内侍迁秩品第不当,罢官都知,官至并州、代州钤辖,兼管勾麟府路军马事,与张继能一起修太祖神御殿。最后掌群牧司,三班院,亲王诸宫事。天禧三年(1019年)卒,年六十九岁,孙石全彬。.
查看 天禧和石知顒
王能 (宋朝)
王能,北宋将领、水利家。广济定陶(今山东定陶)人。 王能初事晋王赵光义于藩邸,晋王即位为宋太宗,王能补内殿直。累迁济州团练使、知静戎军。他将鲍河水引过长城口,北注入雄州(今河北雄县)塘水,使方舟通漕,以发展边塞。他又开方田,发展灌溉,使静戎、顺安境内百姓富裕起来。宋真宗景德初年,以勤勇擢升为防御使,受命出为邢洛路都部署,复改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押策先锋。北方有来犯者,他率军民击退,边防得以巩固。召入,拜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领曹州观察使。天禧元年(1017年),转都指挥使、领保静军节度使。多次上表求解官。擢彰信军节度使。卒赠太尉。.
查看 天禧和王能 (宋朝)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查看 天禧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章献皇后
明肃皇后(),名不詳(一說名刘娥),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人,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查看 天禧和章献皇后
章频
章频,字简之。福建浦城人,宋朝进士。 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天禧年间(1017~1021年),任监察御史,后为三司度支判官。后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谪知饶州,复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 章频病逝于出使契丹途中。 Category:章姓 Category:浦城人 Category:宋朝进士 Category:生年不詳 Category:卒年不詳.
查看 天禧和章频
竇神寶
竇神寶(),北宋初期宦官。 开始作为黄门,太平兴国年间随宋太宗征伐北汉太原,监并州戍兵,多次获胜。淳化年间,出使河东,破环州,驻扎灵州。他多次和党项李继迁作战。官至内殿崇班。至道年间,李继迁再次攻打灵州,围城一年有余,他出兵攻击,李继迁撤退。任供备库使。咸平年间,出任高阳关钤辖、贝州冀州巡检。和好原州少数民族的关系,为部族之间划分界限。大中祥符年间为勾当三班院,掌管诸王宫事。西京左藏库使、领密州刺史兼掌往来国信。他性情吝啬,积蓄财物巨万。天禧年间以皇城使罢内职。天禧三年去世,年七十一岁。.
查看 天禧和竇神寶
罗源县
罗源县(闽东语:Lò̤-nguòng)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属福州市辖县,总人口25万,其中畲族人口占8.1%,为福建省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查看 天禧和罗源县
芦山堂
芦山堂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西北部,1988年被列为同安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芦山堂始建于五代,是苏颂高祖左屯卫将军苏光诲的府第。北宋天禧四年(1020)苏颂诞生于此,后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曾主持创造“水运仪象台”并主持编著《本草图经》。芦山堂后被改建成苏氏祠堂,现存建筑为清末重建。 芦山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约990平方米,硬山顶,以花岗岩和红砖砌墙。.
查看 天禧和芦山堂
韓縝
韓縝()字玉汝,灵寿(今属河北)人。 祖先真定灵寿(河北灵寿县)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的弟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時自龍圖閣直學士進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韓縝以酷刑少恩著稱,性颇暴虐,知秦州时,下令以铁裹杖箠杀部属,是時秦人有“宁逢乳虎,莫逢玉汝”之语。哲宗時,拜尚書左僕身,出知穎昌府。以太子少保致仕。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卒,謚莊敏。.
查看 天禧和韓縝
道藏
《道藏》(拼音:Dàozàng)是一部汇集收藏大量道教经典及相关书籍的大丛书,它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道教经典(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编排起来。在当代,习惯上,《道藏》是明朝明英宗正统十年出版的《正统道藏》和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出版的《万历续道藏》合印本的简称。 《道藏》所收典籍广泛,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也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书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道教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正统道藏》版本,一部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另一部現存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查看 天禧和道藏
静海军节度使
静海军节度使(),又稱交州節度使、交趾節度使,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设置的藩镇,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仍作为宋朝皇帝赐予越南丁朝、前黎朝、李朝和陈朝各朝君主的加官,直到宋朝灭亡以后方才停止使用。.
查看 天禧和静海军节度使
西平府
西平府,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西夏改灵州置。 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西南。因五代后西夏李氏世袭西平王,故名。次年自夏州迁都于此,至天禧四年(1020年)又迁兴州。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吴忠市及青铜峡市的河东地区。--四年(1226年)地入蒙古,仍为灵州。 Category:中国历代国都 Category:西夏的府 Category:宁夏的府 Category:银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吴忠行政区划史.
查看 天禧和西平府
馬知節
知節(),字子元,諡正惠,北宋將領。.
查看 天禧和馬知節
賈昌朝
賈昌朝(),字子明,真定獲鹿(今河北獲鹿)人。.
查看 天禧和賈昌朝
趙元偓
镇恭懿王赵元偓(),字希道。宋太宗第六子,端拱元年(988年)三月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至道二年(996年)二月,拜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彭城郡王。咸平五年(1002年)十一月,加检校太傅,景德二年(1005年)十一月,改镇静难、彰化軍節度,进封宁王。郊祀、东封泰山,悉为亚献,礼成,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授检校太尉、兼侍中、护国镇国等军节度。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文武官诣阙请皇帝祠后土,赵元偓率领节帅奏请,宋真宗下诏许之。皇帝将行,命赵元偓为河、华管内桥道顿递使。第二年(1011年),车驾入境,赵元偓奏方物、酒饩、金帛、茗药为贡,仪物非常隆盛。至河中,赵元偓与判府陈尧叟分别引导乘舆度蒲津桥。宋真宗登郑丘亭,看着元偓说:“桥道顿置严谨,尔之力也。”元偓顿首以谢。还京,加赵元偓中书令,领成德、安国等军节度,改封相王。五年(1012年)十一月,加守太傅。 宋真宗自即位以来,多次以学术要求宗室子弟。赵元偓作为藩戚之首,更加注重修励,宋真宗每制篇什,必令他属和。一日,宋真宗对宰相说:“朕每戒宗子作诗习射,如闻颇精习,将临观焉。”宋真宗临幸赵元偓官邸,宴请从官,宫僚毕会,赋七言诗。赵元偓奉酒上寿,被赐予袭衣、金带、器币、缗钱,又与宗室于西南亭习射,日落,从官退去,宋真宗独以宦官跟从,到趙元偁、赵元俨的王宫,再于元偓宫设宴,如家人之礼,夜二鼓而罢。七年(1014年)十月,进位太尉。八年(1015年)七月,因为荣王宫火,将元偓宫迁到景龙门外,皇帝车驾临幸。冬十一月,加兼尚书令、兼中書令。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换成德、镇宁二镇,进封徐王。二年(1018年)春,宫邸起火,赵元偓受惊,暴中风眩而死,年四十二岁。宋真宗临葬而哭,废朝五日,赠太师、尚书令、邓王,赠谥恭懿。 赵元偓姿表伟异,厚重寡言,通晓音律。宋仁宗即位,改封密王,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追封蘇王。英宗即位,追封韓王。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燕王、镇王。 子孙:赵允弼→赵宗缋→赵仲历.
查看 天禧和趙元偓
趙朓
趙朓,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趙珽的父亲,趙敬的祖父,趙弘殷的曾祖父,趙匡胤的高祖父。 在唐朝为官,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今北京)县令。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追尊趙朓为文献皇帝,庙号僖祖。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正月九日改稱文獻睿和皇帝。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九月,增加諡號為十六字,是為立道肇基積德起功懿文憲武睿和至孝皇帝。.
查看 天禧和趙朓
路 (行政区划)
路是中国宋朝、金朝、元朝时行政区划名称,明朝废除;陳朝也有名為“路”的行政區劃。.
查看 天禧和路 (行政区划)
龟兹
龟兹(汉语拼音(叶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查看 天禧和龟兹
龟兹回鹘
龟兹回鹘,或称西州龟兹,又称龟兹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龟兹的回鹘人所建。国主自称师子王,身穿黄衣,头戴宝冠,与宰相九人共治国事。国城有市井无钱币,以花蕊布来交易。特产有米麦瓜果。西至大食国要走六十日,东至夏州要走九十日。 宋朝咸平四年(1001年)、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六年、天禧元年(1017年)、四年、天聖二年(1024年)、七年、九年、景祐四年、熙寧四年、五年、紹聖三年,龟兹前后遣使向宋朝朝貢十二次。景祐四年(1037年),宋仁宗赐以佛经一藏。熙宁四年(1071年),使者为李延庆、曹福。五年(1072年),使者为卢大明、笃都。绍圣三年(1096年),使者为大首领阿连撒罗等三人,以表章及玉佛至洮西。熙河经略使以其通使稀少,请宋哲宗皇令在熙、秦二州买卖。11世纪末,被高昌回鹘吞并。《宋史·龟兹传》就是记载的龟兹回鹘,而不是汉唐以来的白氏龟兹。.
查看 天禧和龟兹回鹘
龔美
美(),表字世济,益州华阳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外戚。 原为益州银匠,事襄王赵元侃,因谨慎得力而被视为亲信。以武官刘通第二女刘氏献给襄王赵元侃。刘通曾掌禁军,跟随潘美征南汉,积功至虎节都指挥使,兼嘉州刺史。龔美改姓刘姓,称刘美,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人,说自己是刘氏的哥哥,刘通的儿子。咸平元年(998年)赵元侃即位为宋真宗,刘美补到三班奉职,又任右侍禁。刘氏封德妃,后为皇后。出为巡检,回朝为閤门袛候。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护屯兵于汉州(今四川广汉),后迁洛苑使。後改任嘉州,患病的士卒他供给医药,亲视慰抚。回京后,改任内殿崇班,转任洛苑副使。天禧元年(1017年),迁洛苑使,领勤州刺史。不依附奸恣的宦官周怀政,痛惩周怀政不法的属员。天禧三年(1019年),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领昭州防御使。天禧五年(1021年),迁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不久病故,赠太师,昭德军节度使。.
查看 天禧和龔美
郭崇仁
郭崇仁,字永年,北宋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人。宋真宗章穆皇后之弟。郭守文第四子。 淳化四年(993年)补左班殿直,迁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契丹国入侵,密诏河北诸将,官升崇仪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景德四年(1007年)其姊章穆皇后病故,真宗深为哀悼,以崇仪副使郭崇仁为庄宅使、康州刺史,转任宫苑使,昭州团练使,天禧五年(1021年),任解州团练使。後历任为蔡州团练使、贺州防御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因病落军职,改磁州防御使。他的性格慎静,不喜欢任外官,皇帝命他知相州、卫州二州,都推辞不就任。郭崇仁去世後,赠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
查看 天禧和郭崇仁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查看 天禧和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赵安仁 (北宋)
赵安仁,字乐道,北宋学者、书法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赵安仁幼年时通敏聪慧,执笔即能写大字。十三岁通经传大旨,以文艺著称。以荫入仕,初任永宁令。开宝年间,赵光义主持朝政,起为国子监丞。雍熙二年(985年)进士,历任大理评事,光禄寺丞,补梓州榷盐院判官,当时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赵安仁善写楷书隶书,遂留下任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倍受太宗赏识。存世书刻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宋真宗即位,拜右正言,曾上疏急务者三:激励戎臣,举劝惩大典;拯救边民,行优恤之惠;车驾还京,重神武之威。大要者五:选将略;持兵势;求军谋;修军政;爱民力。重修《太祖实录》。咸平三年(1000年),同知贡举,旋迁知制诰。景德元年(1004年),为工部员外郎,翰林学士。景德三年(1006年),拜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五年(1008年)以兵部侍郎仍兼修史。国史成,迁右丞。天禧二年(1018年)迁御史中丞,五月暴病卒,赠吏部尚书,谥文定。以文擅长,尤工楷隶。赵安仁喜好读书,所得俸禄多以购书,三馆旧阙虞世南《北堂书钞》,只有赵安仁家存有。时阅典籍,手自校雠,时称善本。曾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3卷。著有文集五十卷,今不存。《全宋诗》卷七四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卷一六三收其文十二篇。 娶吕蒙正次女。.
查看 天禧和赵安仁 (北宋)
鄧守恩
邓守恩,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宋宦官。 十岁时为黄门事宋太宗。淳化年间,随王继恩前往成都,镇压李顺。宋真宗咸平初年,入内高班。辽国入侵,他担任镇州、定州都监,石保吉为都部署。大中祥符初年,巡视濮州,平反冤狱。监修玉清昭应宫、会灵观。又兼修真游殿、景灵宫。宫殿修成,官任内殿承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预修大内,改任西京作坊副使。营造完毕,任东染院使,会灵观都监。祥源观修成,迁崇仪使。黄河在滑州决口,他担任修河鈐辖,黄河恢复故道,他转任文思院使,掌管皇城司、国信司。领建天章阁,官至勾当资善堂兼太子左右春坊司。天禧五年(1021年)卒,年四十八岁,赠淄州防御使。.
查看 天禧和鄧守恩
释省常
释省常(),俗姓顏,字造微,浙江錢塘人,北宋以弘扬净土闻名的高僧,被后世追认为净土宗七祖。.
查看 天禧和释省常
苏颂
苏颂(閩南語:So͘ Siōng;),字子容,福建泉州同安縣葫芦山(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閩南人。他是一名中國北宋十分傑出的博學家,身兼科學家、數學家、政治家、天文學家、地圖學家、鐘錶學家、藥理學家、礦物學家、地質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機械和建築工程師、詩人、古董家、外交大使等多重身份。 蘇頌是中世紀開封水運儀象台的設計工程師,為世界上早期採用擒縱器的機械設計。擒縱器是由佛教和尚一行與粱令瓚於公元725年所發明的,但被應用於環形球儀機械上,蘇頌是第一人。.
查看 天禧和苏颂
朱冲惠
朱冲惠(),宋太宗的妃嬪。 淳化二年(991年)七月朱氏自御侍为县君,淳化四年(993年)十一月为才人,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驾崩後,朱氏于太和宫入道,为修容,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进朱氏为昭容,赐号明真大师,名正惠,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进昭仪,天禧二年(1018年)九月进淑容,乾兴元年(1022年)四月宋仁宗进封她为淑仪,改名冲惠,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进太仪,当月再进贤妃,景祐二年(1035年)二月薨逝。庆历四年(1044年)九月赠德妃。.
查看 天禧和朱冲惠
惠城区
惠城区是中国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是惠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部与河源市紫金县毗邻,南部与惠阳区、惠东县交界,西部与东莞市相连,北部与博罗县相邻接壤。总面积为141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92万。.
查看 天禧和惠城区
惠州市
惠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北连河源、韶關,东接汕尾,西邻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东端,南海大亚湾北部。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祖籍惠州的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對惠州人來講,自家有親戚在香港十分尋常。 惠州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高科技產业、服務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高科技產业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总投资额730多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石化项目在惠州的兴建和投产,使惠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查看 天禧和惠州市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查看 天禧和成都市
曹賢順
曹賢順,北宋时期的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壽的儿子。曹宗壽死后,曹賢順嗣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以歸義軍留後曹賢順,為本軍節度使。辽国開泰八年(即宋天禧三年,1019年)正月壬戌,遼聖宗封沙州節度使曹賢順為燉煌郡王。天禧四年(1020年)和天圣元年(1023年),曹贤顺曾两次向宋廷进贡物品,自天圣元年以后曹氏归义军政权从史籍中消失。曹氏政权可能是在天圣六年至景祐四年(1037年)之间被西夏所滅。.
查看 天禧和曹賢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