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天主教羅馬教區

指数 天主教羅馬教區

天主教羅馬教區(Dioecesis Urbis;Diocesi di Roma)是天主教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設置的教區,轄區實際上包含羅馬市與梵蒂岡城國。其拉丁文名稱的「Urbis」是「城市」的意思,指涉「那個城市」,即羅馬。該教區之主教即教宗,普世天主教會的領袖。2010年有教友2,473,000人,佔轄區總人口87.8%。教區下轄376個堂區,有4,922名司鐸。現任主教(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2月13日當選。主教座堂是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教宗除了是「基督代表」外,與羅馬教區有關的頭銜包括「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的總主教」。教座根據天主教會的傳統認定,是由耶穌基督的宗徒之首聖伯多祿所創。.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37 关系: 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天主教會奥斯定·瓦利尼奧斯定·貝亞安傑洛·科瑪斯特里安傑洛·索達諾巴西利卡主教座位世界青年日仁慈天父教堂代理樞機彼得 (使徒)圣座房地产在世枢机列表喬萬尼·卡內斯特里個別教會罗马羅馬城郊教區羅馬教區代理主教特級宗座聖殿聖座聖伯多祿大殿領銜堂區領銜主教若瑟·貝德羅樞機意大利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教宗教座出缺拉丁禮教會拉特朗宫拉特朗圣若望大殿1119年教宗選舉1124年教宗選舉1216年教宗選舉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

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全英格兰主教长”("Primate of All England")或英格兰“第一主教”(the "first bishop" of England),,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s official website实际上为既定的英格兰国教会之首,以及象征意义上的全世界普世聖公宗之首。从6世纪至16世纪,坎特伯雷大主教与教宗以及罗马主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教会起初只是暂时脱离了罗马教宗权威,到后来就永久与后者决裂。自此,大主教一直领导着独立的国教会,并表面上继承了罗马天主教堂。 在中世纪里,任命大主教和其他主教的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不同时期,大主教由坎特伯雷座堂的法政牧師、英格兰国王或教宗选出。宗教改革之后,教会明确自身为国教会,教会由英国君主选出属于合法。如今,在任命一事上,先由提名委员会在候选名单中选出两名候选人,然后再由首相选定一人,并将人名呈交君主。 今日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有以下四种主要角色:.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列表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天主教會

奥斯定·瓦利尼

奥斯定·瓦利尼(Agostino Vallini,),是意大利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现任羅馬教區代理主教。.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奥斯定·瓦利尼

奧斯定·貝亞

奧斯定·貝亞樞機(Augustin Kardinal Bea SJ,),是天主教聖經學者與耶穌會會士,獲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拔擢為樞機,及任命他為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秘書處主席。在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期間,他以基督徒合一促進秘書處主席的身分協助了與大公主義和宗教對談相關的文件的起草,尤其是他協助起草的〈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大幅改善了猶太教與基督信仰的關係。,The British Province of the Society of Jesus官網.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奧斯定·貝亞

安傑洛·科瑪斯特里

安傑洛·科瑪斯特里(意大利語:Angelo Comastri:),是天主教意大利籍執事級樞機。也是梵蒂岡城國教宗代理主教、聖座聖伯多祿工程處主席及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總鐸。.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安傑洛·科瑪斯特里

安傑洛·索達諾

安傑洛·索達諾(Angelo Sodano:)是意大利籍天主教主教級樞機,領銜阿爾巴諾羅馬城郊教區主教和領銜奧斯蒂亞羅馬城郊教區主教。也是現任聖座樞機團團長和榮休國務卿。.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安傑洛·索達諾

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Basilica,Βασιλική)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拉丁语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随着历史的变迁,巴西利卡这个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基督教沿用了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教堂,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是以巴西利卡格局設計。今天在天主教會中,有特殊地位的教堂被賦予「宗座聖殿」的頭銜;而在西方世界語言、或受拉丁文字影響的語言中,宗座聖殿即與「巴西利卡」同字,不论其建筑风格和结构。.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巴西利卡

主教座位

主教座位(cathedra,源出古希臘語「καθέδρα」),簡稱教座,是主教專用的座椅,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實行訓導權威的象徵,而且在聖公宗和實行主教制的信義宗教會某程度仍然保有這種意義。拉丁文的「Cathedra」是指有手靠的椅子,原來是羅馬皇帝的象徵,在4世紀時候為基督教会所模仿,故又可稱主教寶座。設有此座的教堂稱為座堂——地方教會的中心。.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主教座位

世界青年日

世界青年日(英文譯名:World Youth Day,--),簡稱世青(WYD),是天主教會為青年族群舉辦的國際節慶活動,由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發起。其舉辦的緣由,是为了扭转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远离教会的倾向。世界青年日分為每年聖枝主日在羅馬舉行的「教區級慶典」、和每2至3年舉行一次的「國際級慶典」兩種;如無特別指出屆次,一般所稱的「世界青年日」皆是指國際級慶典。世青國際級慶典在全球擇一城市或教區舉辦,一般皆在暑假舉行,時間約一星期,除了禮儀與靈修活動外,也包括各種國際文化與信仰交流活動,每屆均吸引全球各地的教會青年共襄盛舉。.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世界青年日

仁慈天父教堂

仁慈天父教堂(Dio Padre Misericordioso)又名千禧教堂(Jubilee Church),位於意大利羅馬托特泰斯;千禧教堂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命名,是天主教羅馬教區千禧計劃中「皇冠上的珍珠」。教堂於1998年興建,並於2003年啟用。也是一個司鐸級樞機領銜教堂。.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仁慈天父教堂

代理樞機

代理樞機(Cardinale vicario)是對天主教羅馬教區副主教的稱呼,分為下列兩職:.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代理樞機

彼得 (使徒)

彼得(Πετρος,天主教中文译伯多禄或伯铎,正教中文译裴特若,唐朝景教譯岑穩僧伽法王,),基督教创始者耶稣所收的十二使徒之一,初代教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有两封书信被收入新约圣经,另外,写马可福音的马可是他的门徒。 天主教会认为他建立了罗马教会,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则认为這個說法沒有證據支持,彼得甚至不一定去过罗马,而羅馬主教的「首位身份」(Primacy),更曾被早期教會視為異教思想,直至中世紀都仍未被廣為接受。新教認為羅馬教會及其主教的地位只是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才逐漸建立起來的。 按照《新约圣经》记载,彼得是加利利海边的一位渔夫,本名西門(Σίμων),由兄弟安德肋带领认识耶稣。耶稣给他改名为矶法(Κηφᾶς),即亚兰文“磐石”的意思,翻译成彼得,又稱伯多禄。他开始跟随耶稣,承認耶稣是神之子,是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福音书中对十二门徒的记载以彼得最多。耶稣被捕以后,他失去信心,别人问他是否是耶稣的门徒,他三次否认,正如耶稣预言的一样。耶稣复活以后,他重坚信心。耶稣升天以后,他开始讲道,传讲福音,他大傳耶稣是救世主、也就是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的好消息,并成為教会的領導人。按照教会传统说法,他后来在尼禄逼迫基督教的时候到了罗马弘法,不久殉道,官府按照他自己的要求,倒釘十字架而死,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端正地钉十字架。.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彼得 (使徒)

圣座房地产

圣座房地产指的是由1929年聖座與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後,聖座在義大利境內所拥有的地产。这些地产以羅馬市內的教堂為主,且多數如同大使馆一样拥有治外法权地位。.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圣座房地产

在世枢机列表

以下是羅馬天主教自2014年12月22日起至今的所有在世樞機。未特殊说明的均为司铎级枢机,灰色阴影的为年龄超过80周岁,没有教宗选举投票权的枢机。.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在世枢机列表

喬萬尼·卡內斯特里

喬萬尼·卡內斯特里(Giovanni Canestri:),是天主教意大利籍司鐸級樞機。曾是熱那亞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喬萬尼·卡內斯特里

個別教會

個別教會(Particular Church;ecclesia particularis)或稱地區教會,是天主教會的一種分類。.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個別教會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罗马

羅馬城郊教區

羅馬城郊教區(Sede suburbicaria)指的是七個鄰近羅馬教區的天主教會教區,此七教區被做為天主教樞機的最高級別「主教級樞機」的領銜教區。.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羅馬城郊教區

羅馬教區代理主教

羅馬教區代理主教為天主教羅馬教區的特定職務,其職責是代理同時身為該教區正權主教的教宗,處理教區在羅馬市內的各項事務。有時該職也被稱為代理樞機或代牧樞機(Cardinale Vicario),這是因為此職慣例上是由樞機擔任。羅馬教區的另一區塊——梵蒂岡城國境內的教務,則由負責。現任羅馬教區代理主教為奧斯定·瓦利尼樞機,在2008年6月27日就職。.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羅馬教區代理主教

特級宗座聖殿

特級宗座聖殿是羅馬天主教会給予四座擁有重要地位的宗座聖殿的頭銜。分別為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聖伯多祿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以及聖母大殿。其中除了聖伯多祿大殿位於梵蒂岡城國內,其他三座都位於義大利羅馬市內。拉特朗的聖若望大殿同時也是天主教罗马教区主教(即教宗)的主教座堂所在,也是四座聖殿中最古老的一座,也因此擁有最高的地位。.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特級宗座聖殿

聖座

聖座(Sancta Sedes)是羅馬主教(即众所周知的教宗)的,也是天主教會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就此,从外交上和其他方面而言,圣座之言行代表了整个天主教会,也獲国际法的其他主体视为主权实体,由教宗领导,可与其缔结外交关系。其行政機構為羅馬教廷(中文常直稱為「教廷」),为天主教会的运行和达到其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并提供所需的组织保障。 由於聖座的所在地及現今之主權管轄範圍為梵蒂冈城国,各界常以「梵蒂岡」代稱聖座;但嚴格來說,圣座不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基督教會发展早期。在國際关系中,各国大使不是獲梵蒂冈城国而是獲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外交代表處或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聖座

聖伯多祿大殿

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Sancti Petri;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位於梵蒂岡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艺复兴建筑Banister Fletcher, the renowned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calls it "the greatest cre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greatest of all churches of Christendom" in.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聖伯多祿大殿

領銜堂區

銜堂區(Titulus cardinalitius)是被分配給一位司鐸級樞機,使之在名義上擔任這個堂區的主任司鐸(或稱“本堂神父”)之從屬於羅馬教區的堂區,部分會被分配給執事級樞機,因而轉變成領銜執事區。.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領銜堂區

領銜主教

銜主教是指沒有實質轄理教區的主教天主教法典,375條。一般而言在天主教與正教會的制度中主教是各地方教會教區的監督者,不過也有像領銜主教這類雖然已經領有主教品的神職,但是卻是負責各種教會職務而非以管裡教區為職責者。像是擔任宗座代牧區的宗座代牧,或是教廷的外交官以及部門主管等職位,包括已經退休的主教。通常會將歷史上存在過,實際上因裁併等原因而消失的教區名稱當作領銜主教名義上的轄理教區。.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領銜主教

若瑟·貝德羅

若瑟·貝德羅(Giuseppe Bertello,),出生於義大利弗里佐。義大利籍樞機主教,2012年2月18日晉封樞機,現任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主席。貝德羅之所以擔任多項教廷大使,是因為貝德羅曾在就讀,學習了外交的技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貝德羅擁有神學博士學位和教會法法學博士學位。他曾為天主教會創下一個特別的紀錄:代表羅馬教廷訪問北韓首都平壤的第一位天主教神父。 2008年,貝德羅樞機被義大利授予了第一級大十字騎士。.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若瑟·貝德羅

樞機

樞機是教宗治理天主教會上主要的助手和顧問之職務,由教宗親自任命,是天主教會各級神職人員中僅次於教宗的職位,因而常被外界視為「教會親王」。該職通常由具主教銜的神職人員出任,他們通常也是重要教區的正權主教、或是聖座重要部門的首長。 樞機的拉丁文原名為「cardo」(英文對應詞為「cardinal」),有鉸鏈、樞紐、重要的意思。另一字源為「incardinare」。樞機們組成樞機團,當教宗職務出缺時,只有樞機團有權選舉下一任教宗,傳統上教宗也由樞機中選出。領樞機職的人本身很多是主教,因穿紅衣、戴紅帽,故在中文環境裡,經常被天主教外人士稱為紅衣主教。.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樞機

意大利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

以下是意大利天主教534座宗座圣殿列表,按教区排列。宗座圣殿是授予拥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的称号。 * Category:天主教堂列表 Category:義大利相關列表.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意大利天主教宗座圣殿列表

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

下列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意大利的天主教會共設有16個區域性教會、42个教省,大部分是由主教管理的教区,由总主教管理的教区称为总教区。.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意大利天主教教区列表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教宗

教座出缺

教座出缺(Sede Vacante),又译教座從缺,是天主教會內(特別是教會法上)對個別教會的主教職位發生因去世或辭職而導致空缺情形或時期之稱呼,尤其用來指教宗職位的空缺。教宗的教座出缺,在中文又被稱為「宗座出缺」或「宗座從缺」。.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教座出缺

拉丁禮教會

拉丁禮教會(Latin Church)或稱西方教會,是天主教會內最大的個別教會。它不是在個別教會中的地方個別教會層面內,即教區或東方禮教區。而是在自治個別教會層面內。另外有22個東方禮自治教會組成東儀天主教會。.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拉丁禮教會

拉特朗宫

拉特朗宫(Palazzo Laterano)位于意大利罗马市區东南方的拉特朗圣若望广场,毗邻罗马的主教座堂拉特朗圣若望大殿,自4世纪以后的一千年中一直是教宗的主要驻地。目前开设梵蒂冈历史博物馆,介绍该国的历史。拉特朗宮也是羅馬牧區辦公室的所在地,設有羅馬代理樞機的官邸。.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拉特朗宫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全称为拉特朗至圣救主、聖若翰洗者聖史若望总主教座堂(Archibasilica Sanctissimi Salvatoris et Sanctorum Ioannis Baptistae et Ioannis Evangelistae in Laterano,Arcibasilica del Santissimo Salvatore e Santi Giovanni Battista ed Evangelista in Laterano),是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罗马主教(教宗)的正式駐地(教座) ,也是位於羅馬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会母堂的称号。天主教會於11月9日特敬拉特朗大殿祝聖日。.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1119年教宗選舉

1119年教宗選舉於1119年1月28日教宗傑拉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蓋伊·勃艮第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嘉禮二世」。.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1119年教宗選舉

1124年教宗選舉

1124年教宗選舉於1124年12月13日或12月14日教宗嘉禮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蘭貝托·斯格拉賓奇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何諾二世」。.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1124年教宗選舉

1216年教宗選舉

1216年教宗選舉是在1216年7月16日因教宗諾森三世逝世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在諾森三世離世後2天舉行,最終樞機團選擇琴喬樞機繼任為教宗何諾三世。.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1216年教宗選舉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庇護九世在1878年2月7日於羅馬宗座宮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78年2月18日開始,經過3輪投票後,樞機團選出意大利籍的文森佐·焦阿基諾·拉斐爾·路易吉·佩西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利奧十三世」。.

查看 天主教羅馬教區和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亦称为 天主教罗马总教区,梵蒂冈天主教教区列表,羅馬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