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马士革

指数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564 关系: 加齐·卡纳安加桑·希托努里·赛义德城市列表 (按经度)基督教君主城堡基斯沃埃勃拉文书半岛航空博希蒙德二世十字架卡迭石战役卡松山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卡拉蒙战役印度航空航点南三所古塔大马士革古兰经古賽爾戰役叶哈雅叙利亚叙利亚城市列表叙利亚历史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叙利亚内战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5月-2011年8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1月-2012年4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9月-2012年12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叙利亚共产党叙利亚共产党 (巴格达什派)叙利亚共产党(统一)叙利亚共和国卫队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叙利亚行政区划叙利亚航空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叙利亚武装力量各國首都機場列表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各国首都列表各国首都海拔列表吉爾吉斯國家足球隊君王大道坎扎·達瑪妮...塞尔柱帝国塔基丁·纳卜哈尼塔里克·伊本·齊亞德多哈国际机场多马之门大屠杀列表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大馬士革鋼大马士革城堡大马士革大学大马士革之战 (1260年)大马士革农村省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大马士革省大马士革直街大都市大敘利亞天堂之门 (大马士革)外遊警示制度外派员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奥马尔·赫里宾奥斯曼·本·阿凡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奈卜克奈瓦姜文安巴尔府安薩里安提阿牧首安条克希腊正教会安條克十二世密特拉教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尤努斯帕夏尤絲拉·馬爾迪尼尼科西亚国际机场尼科洛·达·康提巴塞勒·阿萨德巴塞爾·哈爾塔比爾巴孛巴尔米拉巴哈伊信仰历史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駐外機構列表巴爾基雅魯克巴爾米拉之戰 (2016年12月)巴耳馨巴林航空巴格达什冰淇凌店巴格达地毯巴比拉巴沙尔·史毕博巴沙尔·阿萨德巴拉达河帝国列表丝绸之路中华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队世界杯外围赛及会内赛记录中古伊斯蘭天文學中叙关系中东中国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奥运会外围赛及会内赛记录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及會內賽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丹達爾·阿里奧斯曼东学西渐东门 (大马士革)希沙姆·伊赫蒂亚尔希拉克略七喷泉广场 (大马士革)布爾吉王朝布里迪王朝布斯拉世界盃足球賽紀錄及統計世界遗产城市联盟世界貿易中心列表帕曼紐也門航空航點亚喀巴湾亚西尔·塞拉万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亚拿尼亚亞罷拿河亞美尼亞伊斯蘭教亞美尼亞駐外機構列表亞美​​尼亞伊斯蘭教亞爾明尼亞亞蘭 (地方)亞蘭大馬士革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亞洲青年男子手球錦標賽亞洲足協盃亞洲舉重錦標賽亞洲柔道錦標賽亞拉姆語庫奈特拉庫德西亞區人民议会 (叙利亚)人民意志党库尔德人库尔德斯坦工人党库尔德斯坦民主党争取民主变革全国协调委员会代尔祖尔代尔阿提耶以色列空军伊兹拉伊莱·科恩伊馬德·哈米斯伊马德丁·赞吉伊蘇斯戰役伊本·白图泰伊本·艾西尔伊本·泰米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铁路伊朗航空航點伊斯蘭學校伊斯蘭建築伊斯蘭軍伊斯蘭黃金時代伊扎布特伏努科沃國際機場开罗佩特拉佩特拉阿拉伯使徒統緒使徒行传但丘石碑何珥山佛罗伦萨侯赛因·本·阿里德卡波利斯德國駐外機構列表德国驻外大使列表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际航空德拉德拉雅保罗 (使徒)保羅歸信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土衛二表面特徵列表土衛八表面特徵列表土耳其童軍與女童軍聯盟土耳其駐外機構列表圣殿骑士团地中海式气候地理大发现地方协调委员会区 (叙利亚)北歐航空航點國家圖書館列表國家清真寺列表利遜利雅得·赛义夫利比亚历史刺客教條 (遊戲)刺客教條:阿泰爾編年史列王紀 (聖經)列王紀下嘉拉溫傑馬爾帕夏哈巴布哈兰 (土耳其)哈立德·巴格达什哈立德·胡杰哈米迪亚集市哈瓦那咖啡馆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哈菲兹·马赫卢夫哈菲兹·阿萨德哈马 (叙利亚)哈迪·阿拉维哈桑·图尔克马尼凤凰卫视凯桑门凯撒大帝III全球首都人口排名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元朝前8世纪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D)图拉真柱四季酒店倭马亚大清真寺倭马亚广场倭马亚王朝犹太人历史犹太人流散的黎波里 (黎巴嫩)皇家約旦航空皇家约旦航空航点玫瑰十字会王曾善獨立黨 (巴勒斯坦託管地區)社会民主统一分子神笔科威特航空科威特航空422号班机劫机事件科查·米馬爾·希南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穆罕默德·吉哈德·拉哈姆穆罕默德·奧爾罕穆罕默德·迪卜·扎伊通穆罕默德·赛义德·布希坦穆阿威叶一世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穆斯林歷史學家列表突厥语族政权列表突尼斯航空航点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一代艾伦比子爵埃德蒙·艾伦比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古赛尔战斗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霍姆斯戰役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第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第四次德拉省戰役第納爾米德哈特帕夏集市米哈拉布米格-23战斗机米歇尔·阿弗拉克納吉·阿里納巴泰人納斯爾-阿德-丁 法拉吉索拉亚·塔齐約翰·索爾斯約旦航空約拿單·亞腓斯纳比勒·阿拉比美國駐外機構列表烏姆·庫勒蘇姆環球航空独修者若望教堂白头盔百科详编韦斯巴芗莫斯克斯聖座駐外機構列表聖保羅 (巴西)聖地聖魔之血道格拉斯DC-8萨利赫·伊本·阿里萨达德战役萨推尔·胡苏里萨拉丁萨拉凯卜战役革命巴勒斯坦共产党裏海航空飛航情報區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西亚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西班牙歷史馬哈茂德·阿爾·亞伯拉什馬爾代夫國家足球隊馬爾凱茲大馬士革農村區馬盧拉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指揮部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設計史马可·波罗马希尔·阿萨德马来西亚外交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賽克斯-皮科協定贝卡谷地贝尼纳国际机场贝鲁特费萨尔一世 (伊拉克)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贖罪日戰爭麥加麥可·法拉第麦地那麵包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約基雅宗主教區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阿宗主教列表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軒轅劍參 雲和山的彼端达乌德·拉吉哈迪亚巴克尔大清真寺迪拜航空航点迈阿赖努阿曼战役近東霍姆斯 (敘利亞)胡拉大屠杀舍赫巴舒克里·库瓦特利阿卜杜·卡迪爾阿卜杜拉·伊本·阿里阿卜杜拉一世阿塞夫·肖卡特阿塞拜疆駐外機構列表阿富汗國家男子足球隊阿尤布王朝阿尔及利亚航空阿布·塔马姆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阿兹姆宫阿勒颇阿勒颇战役阿纳斯·阿布德赫阿爾富拉特大學阿联酋航空航点阿马尔·阿卜杜勒-哈米德阿达德尼拉里三世阿里·马姆卢克阿里·阿卜杜拉·艾尤卜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航点阿提哈德航空航点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阿斯玛·阿萨德阿摩司書阿拉伯-拜占庭战争阿拉伯叙利亚王国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之春阿拉伯国家世界遗产列表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阿拉伯童軍區 (世界童軍運動組織)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聯盟大城市列表阿拉伯聯邦共和國阿拉伯語變體阿拉伯航空阿拉伯起义阿拉伯民主统一分子党赞吉王朝藻食三列麗鯛葉里溫蒙古帝国蒙古征戰蒙古入侵叙利亚蒙古突袭巴勒斯坦邁斯亞夫那卜魯德鄂圖曼帝國的分裂重力拋石機重庆历史自由叙利亚军里巴尔·阿萨德腓力一世 (塞琉古王國)腓特烈一世 (奧地利)艾哈迈德·哈马迪帕夏艾哈迈德·贾布里勒艾瓦達體育會 (敘利亞)艾賈徐體育會苏丹航空苏丹航空109号班机空难苏韦达苏莱曼尼耶清真寺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苏阿特·于尔居普吕苏海尔·阿塔西若瑟·阿布斯若望·保祿二世英國2011年6月英国王权之物雅穆克难民营冲突雅爾矛克難民營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耶尔德兹哈米迪耶清真寺耶利米書耶稣再临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历史耶路撒冷王國耶齐德一世LOT波蘭航空柏柏尔人提基亚清真寺提尔的威廉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杜馬 (敘利亞)杜馬區杜马战役梅泽赫欧麦尔·本·赫塔卜歌德学院列表比拉勒民族誓言运动汉志铁路汉莎航空航点沙姆地区沙尔马那塞尔三世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沙地阿拉伯航空沙地阿拉伯航空航點沙特阿拉伯统一沙蒂永的雷纳德波焦·布拉喬利尼泽蒙法屬敘利亞託管地法德尔·伊本·萨利赫法国国旗法国航空航点法鲁克·沙雷法拉比泛阿拉伯运动会洛克比空難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漫游世界建筑群潘虹澳洲航空航點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朝鲜驻外机构列表挪亞眾子朱瓦莉亞戈蘭高地易卜拉欣·哈希姆易卜拉欣帕夏海灣航空新海誠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日本駐外機構列表日本航空404號班機劫機事件日本航空472號班機 (1977年)旭烈兀旭烈兀西征摩西·蒙蒂菲奥里撒母耳記下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意大利航空航点敘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敘利亞宗教敘利亞中央統計局敘利亞土庫曼人敘利亞地理敘利亞內戰傷亡敘利亞經濟敘利亞足球超級聯賽敘利亞阿拉伯語敘利亞沙漠攻勢扎卡里亚·塔米尔扎哈蘭·阿魯什扎赫勒战役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拜占庭式建筑拉希德丁·锡南拉米·马赫卢夫曼彻斯特怯的不花智慧之家10月1日1127年1138年阿勒颇大地震1219年1250年1260年2002年亞足聯U-17錦標賽外圍賽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2004年亞洲足協盃2005年西亞運動會2006年以黎衝突2007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2008年3月2008年4月2008年9月2009年亞洲足協盃小組賽2011年12月2011年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2011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2012年5月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2012年7月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2012年大马士革之战2013年2013年10月2013年11月2013年12月2013年5月2013年6月2013年7月2013年8月2013年9月2013年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2013年大马士革攻势2013年伊朗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2014年6月2014年德拉省攻势2015年2016年2016年2月2016年2月薩伊達澤納布恐怖襲擊2016年8月2017年2017年3月2017年帕森綠地站爆炸案2017年汗谢洪化学武器袭击事件2歐元紀念幣4月14日630年代661年6月19日754年760年代991年9月19日 扩展索引 (514 更多) »

加齐·卡纳安

加齐·卡纳安(غازي كنعان),别号阿布·雅鲁卜(),是叙利亚前内政部长,曾长期担任叙利亚驻黎巴嫩军事情报机构负责人。他在国际社会调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遇刺案期间突然自杀身亡,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 大马士革和加齐·卡纳安 · 查看更多 »

加桑·希托

加桑·希托(غسان هيتو;),生于大马士革,是一名叙利亚裔美国人,1980年代离开叙利亚后成为美国公民。2013年3月18日,当选为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的临时政府总理,同年9月14日离职。.

新!!: 大马士革和加桑·希托 · 查看更多 »

努里·赛义德

努里·赛义德()是一位伊拉克英国托管时期和王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在伊拉克内阁中任多种重要职务,包括出任首相14次。从他1930年首次被英国殖民政府授命为首相开始,努里·赛义德是伊拉克王国时期的一名重要政治人物。在他的不同职务任期内他参与了一些现代伊拉克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决定。在他的第一次任期内他签署了1930年的英伊条约。在这个条约里伊拉克在其独立过程中向英国授予无限制的在伊拉克驻扎和通过伊拉克运输军队的权利。这个条约还给予英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工业的权利。名义上这个条约限制了英国就伊拉克内务的影响,但是条件是伊拉克的内务政策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利益不冲突。这份条约名义上导致了1932年英国托管的结束和伊拉克独立。努里始终支持英国继续在伊拉克起一个重要角色。 努里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有许多敌人,他两次在政变后逃离伊拉克。1958年伊拉克王朝被推翻时他是一个被国民非常憎恨的人物。他被看作是完全投靠英国,他未能根据国内变化了的情况改变政府的政策。伊拉克国民贫困,社会不公正,而努里是一个不但不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镇压抗议、维护高层阶层的利益的政府的代表人。1958年7月15日,在革命爆发一日后他试图化妆为妇女出逃,但是被捕和被杀。.

新!!: 大马士革和努里·赛义德 · 查看更多 »

城市列表 (按经度)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城市列表 (按经度)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君主城堡

基督教君主城堡(Alcá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是一座中世纪城堡,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瓜达尔基维尔河河畔,靠近科尔多瓦主教座堂。这座城堡曾经作为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的主要住处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基督教君主城堡 · 查看更多 »

基斯沃

基斯沃是敘利亞的城鎮,由大馬士革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13公里,海拔高度720米,主要經濟活動有農業、貿易業和工業,2004年人口43,456。.

新!!: 大马士革和基斯沃 · 查看更多 »

埃勃拉文书

埃勃拉文书是指在叙利亚埃勃拉古城中发现的约1800份刻有文字的完整粘土板和数千个碎片。在1974-75年间,意大利考古学家在古城宫殿遗址中的书架下发现了这些文档,当时它们还保存着原始的整理标.

新!!: 大马士革和埃勃拉文书 · 查看更多 »

半岛航空

半岛航空(طيران الجزيرة),是一家总部设在科威特的廉价航空公司。其枢纽机场为科威特国际机场和迪拜国际机场,通航目的地分布在中东、欧洲和南亚等地。.

新!!: 大马士革和半岛航空 · 查看更多 »

博希蒙德二世

博希蒙德二世(Bohemond II,)。博希蒙德一世之子。1126年从阿普利亚到达安条克,不久便与耶路撒冷摄政鲍德温二世的女儿艾丽丝结婚,1129年与鲍德温二世联合进攻大马士革,翌年被穆斯林军所杀。达尼什曼德(Danishmend)埃米尔加齐(Gazi Gümüshtigin)将其头颅涂上香油以防腐,并作为礼物呈献给哈里发。 博希蒙德二世只有一个女儿安条克的爱丽丝,担任安条克公国摄政。.

新!!: 大马士革和博希蒙德二世 · 查看更多 »

十字架

十字架曾作為一種古代死刑的刑具。《新約聖經》希臘文版聖經記載耶稣曾被猶太教宗教領袖拘送到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之後被判處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徵。在歐美文學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難。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倫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王國、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迦太基和古羅馬等地,常用以處死叛逆者、異教徒、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在當時的社會,這種死刑方式是一種忌諱。由於消耗的資源很大,一年通常只會處死數人,對象是極度重犯。西元337年,羅馬凱撒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現除了每年在菲律賓的復活節,願體驗耶穌被釘死的信徒還使用此刑具作为一种仪式。.

新!!: 大马士革和十字架 · 查看更多 »

卡迭石战役

卡迭石战役是古埃及与赫梯王国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发生的战役。 约前1274年5月底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在奥伦特河边的卡迭石(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东北)会战,初期法老失利,第二天再战,赫梯受挫。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约前1258年,赫梯王国的國王病逝,新任國王哈杜西勒三世繼位,两国缔结埃及赫梯和約,成为军事同盟。 Category:古埃及战役 Category:第十九王朝 Category:赫梯 Category:叙利亚战役.

新!!: 大马士革和卡迭石战役 · 查看更多 »

卡松山

卡松山(جبل قاسيون,Jabal Qāsiyūn)是叙利亚大马士革一座山。山上有一系列的餐厅,可以在此俯瞰整个城市。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此山的山坡已经建成市区。它的最高点高。 自叙利亚内战开始以来,卡松山已被大量叙利亚政府军盘踞。.

新!!: 大马士革和卡松山 · 查看更多 »

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

--,指1969年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到2011年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倒台之间以穆阿迈尔·卡扎菲为利比亞实际最高领导人的一段历史时期。 1969年9月1日,旨在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的利比亚绿色革命胜利后,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发动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1977年11月11日,利比亚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更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8月26日,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进驻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在利比亚历时42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新!!: 大马士革和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 · 查看更多 »

卡拉蒙战役

卡拉蒙战役(英文:Battle of Qalamoun)是叙利亚内战中的一次战役。该战役开始于2013年11月15日敘利亞政府军对位于卡拉蒙卡拉镇(Qara)的空袭行动。这场战役的目的是政府军试图切断反对派的大马士革与黎巴嫩之间的补给线。这一重要地区已经被反对派武装用作发动针对大马士革周边地区行动的重要后方基地。而政府军方面需要该地区附近的高速公路连接大马士革和霍姆斯省中部地区,并且在该地区有很多武器仓库。.

新!!: 大马士革和卡拉蒙战役 · 查看更多 »

印度航空航点

以下为印度航空的定期航点列表。截至2015年11月,印度航空拥有83个航点,其中国内航点50个,国际航点33个。 本列表不包括印度航空快运所经营的航点,以及代码共享航点。.

新!!: 大马士革和印度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南三所

南三所,位于紫禁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方向,是一组殿宇之总称。.

新!!: 大马士革和南三所 · 查看更多 »

古塔大马士革

250px 古塔大马士革()()是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环绕大马士革的园林区域。行政区划上分属于大马士革市和大马士革农村省()。 古塔大马士革以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果园出名。得益于巴拉达河的支流构成的灌溉网络,这片区域多栽种蔬菜水果鲜花。其中有名的农产品有沙姆杏、沙姆蓝莓、李子、桃、樱桃、核桃、沙姆玉米、鲜花和各种绿色蔬菜。.

新!!: 大马士革和古塔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大马士革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古賽爾戰役

古賽爾戰役(Al-Qusayr offensive)是開始於2013年4月4日,由敘利亞政府軍和真主黨所發動的戰役, 目標攻佔古賽爾附近被敘利亞反對派佔領的所有村莊,使古賽爾逐漸陷入包圍,進而攻打。另外,此地區也是霍姆斯戰役中重要的補給運輸路線。.

新!!: 大马士革和古賽爾戰役 · 查看更多 »

叶哈雅

叶哈雅(يحيى بن زكريا)为伊斯兰教先知,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圣经人物施洗约翰。他是真主话语的见证人与正义的先知,并预示了尔撒的到来。.

新!!: 大马士革和叶哈雅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城市列表

叙利亚有14个省,现全国有84个城市,6432村/镇。 以下是该国人口最多的13个省会级城市:.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历史

叙利亚是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7世纪以前,叙利亚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的扩张,7世纪到16世纪初叶一直是伊斯兰教传播中心之一;由于土耳其和十字军的东征,到1516年成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世纪法国侵入,法国宣称其为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法国委任统治;1944年从维希法国宣布独立,但直到1946年正式独立前一直有外国军队驻扎。.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反对派

叙利亚反对派(المعارضة السورية)是反对什葉派分支阿拉维派主导的叙利亚政府及其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要求叙利亚政权更迭的叙利亚遜尼派政党和团体的总称(此总称也可包括遜尼派聖戰組織、蓋達組織、塔利班等恐怖份子在叙利亚的分支,但通常并不把它们包括在内)。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在2011年出现了新的转折,叙利亚内战后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叙利亚国家理事会”,已经设法得到了西方社会支持和承认為对话伙伴。2012年11月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建立,这个组织被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承认并且视为“叙利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政变夺取政权之后,叙利亚处于紧急状态。1971年以来,叙利亚国家元首一直由阿萨德家族的成员擔任。哈菲兹·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的时间里,反对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权被禁止;五个主要安全服务机构主要是为了监督政治异议而建立;在紧急状态下,可以不尊重人权或绕过正当程序启动军事程序和戒严;囚犯被羁押在恶劣的环境中並遭受折磨和殴打。2000年6月哈菲兹·阿萨德的儿子巴沙尔·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继承了家族独裁统治。当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叙利亚抗议者开始加入和巩固反对派委员会。.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反对派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

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الائتلاف الوطني لقوى الثورة والمعارضة السورية)是叙利亚内战中“自由全国变革运动”、“伊斯兰祖国运动”、“解放和发展集团”、“土库曼全国集团”和“库尔德新生活运动”组建的联盟, 2012年11月11日,该组织成立于卡塔尔多哈,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的前伊玛目哈提卜当选为联盟主席,多哈整合动议的反对派领导人利雅得·赛义夫为第一副主席,苏海·阿塔西为第二副主席,穆斯塔法·萨巴格为秘书长。该联盟有60个席位,其中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占据22个席位,其他的留给女性、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如阿拉维派教徒和库尔德人。现任主席为利雅得·赛义夫。.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敘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内的戰爭罪行。 叙利亚反对派的代表性政治组织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和叙利亚临时政府,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武装组织为自由叙利亚军。阿拉伯聯盟和海湾组织以及57国伊斯兰世界组织相继开除阿萨德政权成员资格,并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教色彩強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兰国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敘利亞崛起。據2013年12月報道,相信有多達1,000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敘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敘利亞政府,讓敘利亞內戰成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后更演变为美俄直接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展开空袭。美国方面则于2014年9月宣布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并多次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但事后以误炸或直接否认来搪塞。2017年4月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和2018年4月14日美国等国家则直接宣布并攻击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

对于叙利亚内战,国际各方所持态度不一,有支持總統巴沙尔·阿萨德的一方,也有要求巴沙爾下台的一方。阿拉伯联盟、联合国以及西方各国政府强烈谴责2011年叙利亚政府针对抗议者的暴力打压和控制,并认为这导致了叙利亚内战的发生。许多中东国家政府一开始支持政府及其“安全措施”,但随着死亡人数的上升,尤其是在哈马,中东国家政府变得更为中立,同时谴责政府和反对派的暴力行为。俄罗斯和中国针对联合国对叙利亚政府实行制裁的两项计划投了否决票。.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各方反应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1月至4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5月-2011年8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5月至8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5月-2011年8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9月至12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1月-2012年4月)

本页面记述2012年1月至4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1月-2012年4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本页面记述2012年5月至8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本页面记述叙利亚内战在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間的主要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

本页面记述叙利亚内战在2013年1月至6月期間的主要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3年1月-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共产党

叙利亚共产党(,Al-Hizb Al-Shuyū'ī Al-Sūrī)是叙利亚过去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成立於1944年。於1972年成为敘利亞全國進步陣線成员。1973年年底因政治路線不同分為以總書記哈立德·巴格達什為首和以政治局委員亞德·圖爾克為首的兩派。1980年5月通過新的黨綱。1986年,该党分裂为叙利亚共产党 (巴格达什派)和叙利亚共产党 (费萨尔派)。.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共产党 (巴格达什派)

叙利亚共产党(阿拉伯语: الحزب الشيوعي السوري,罗马化:Al-Hizb Al-Shuyū'ī Al-Sūrī)是叙利亚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产生于1986年原来的叙利亚共产党的分裂,由哈立德·巴格达什领导的反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一派组成。哈立德·巴格达什于1995年去世,他的遗孀维萨尔·萨哈·巴格达什继任党的书记。该党参加了全国进步阵线。 在2000年的大马士革之春后,该党得以出版报纸《人民之声》。 在2012年叙利亚议会选举中,该党在250个席位中赢得8个席位。.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共产党 (巴格达什派)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共产党(统一)

叙利亚共产党(统一)(الحزب الشيوعي السوري (الموحد)),原名叙利亚共产党,为了区别于叙利亚共产党 (巴格达什派),又被称作叙利亚共产党 (费萨尔派)。 该党产生于1986年叙利亚共产党的分裂,由优素福·费萨尔领导的改革派形成。该党参加了全国进步阵线。 2000年,大马士革之春中,该党刊行一份报纸叫《光明》。 2011年3月,该党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哈尼姆·尼米尔出任第一书记。 2012年叙利亚的议会选举中,该党赢得了250个席位中的3个。.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共产党(统一)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共和国卫队

叙利亚共和国卫队是由2万多人组成的装甲部队,负责保卫首都大马士革的安全。是叙利亚唯一允许在首都活动的军事力量。.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共和国卫队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

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الاخوانالمسلمونفيسوريا;拉丁化:Al-Ikhwan Al-Muslimun fi Suriya)可視為伊斯蘭遜尼派穆斯林兄弟會的一個分支機構,與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有微弱的從屬關係。該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成立时间。该组织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酝酿之后,于1945年至1946年间统一成为穆斯林兄弟会。 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將他們的活動型態定義為溫和的,並在2012年4月時發布宣言承諾“尊重個人權利”、“促進民主與多元文化的並存”,甚至是不提及“伊斯蘭”一詞Khaled Yacoub Oweis Reuters (6 May 2012).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行政区划

叙利亚行政区划包括13个省和1个直辖市(括号内为首府):.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航空

叙利亚航空(),是叙利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该公司以大马士革国际机场为枢纽,经营国内航线以及前往亚洲、欧洲以及北非等地共计40多个目的地的国际航线。叙利亚航空是阿拉伯航空运输组织的成员。.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航空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

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是叙利亚陆军的精锐部队之一,它现在被部署在古泰费地区Joseph Hallida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February 2013, p.9,负责保卫大马士革的北方。.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武装力量

叙利亚武装力量部隊是叙利亚的军事部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

新!!: 大马士革和叙利亚武装力量 · 查看更多 »

各國首都機場列表

本列表為在各國首都或地區的商用機場。國家列表是從ISO 3166-1內參考。如果該首都或地區有多座機場,將會展示所有商用機場,以最繁忙的機場為首,其餘的機場為後。列表的排序是由ISO 3166-1的二位字母順次序排列。 這列表的資料包括:.

新!!: 大马士革和各國首都機場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这是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如果表中列出的是某国的属地或领地,则在地名之后用括号标注。 首都用粗体表示。.

新!!: 大马士革和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首都列表

以下各國首都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與部分特殊行政地區的首都或首府,除了少部分有特殊情況的國家外,國家或行政地區的首都,是以其行政中樞所在地為準。 依国家'''漢語拼音'''排序: A B C D E F G H-I J K L M N-O P Q R S T-U-V W X Y Z 依首都'''漢語拼音'''排序: A B C D E F G H-I J K L M N-O P Q R S T-U-V W X Y-Z 依国家'''注音拼音'''排序: ㄅ ㄆㄇ ㄈㄉㄊ ㄋㄌ ㄍㄎㄏ ㄐㄑㄒ ㄓㄔㄕㄖㄗ ㄙㄚㄜ ㄞㄠㄢ.

新!!: 大马士革和各国首都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首都海拔列表

此列表按世界各国首都按照海拔排序。城市的高度影响该地的社会和组织结构。在许多例子中,较寒冷地区的冬天需要特殊的生活方式才能生存。 表一中,玻利维亚有两个首都:拉巴斯和苏克雷,拉巴斯是政府所在地,苏克雷为议会所在地。如果拉巴斯被视为玻利维亚的首都,则其在表中排名第一,如果苏克雷被视为首都,则世界海拔最高首都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下面的第二个列表中所列的地区为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在国际上仅获得有限的承认。.

新!!: 大马士革和各国首都海拔列表 · 查看更多 »

吉爾吉斯國家足球隊

吉爾吉斯國家足球隊是吉爾吉斯的國家足球代表隊,由吉爾吉斯足球協會管理,現時屬於國際足協及亞洲足協成員國之一。吉爾吉斯至2018年為止未參加過任何國際大賽的決賽週,無論在世界盃及亞洲盃外圍賽階段從未取得過出線資格。直到2019年亞洲盃才首次取得出線資格。.

新!!: 大马士革和吉爾吉斯國家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君王大道

君王大道(阿拉伯語:الطريق الملوكي;英語:King’s Highway),古代近东地区一个极为重要的贸易通道。它从埃及开始穿越西奈半岛经过约旦南部的亚喀巴,往北向外约旦和大马士革直到幼发拉底河。除了作为贸易经商的通道,君王大道也是近东朝圣者的主要路线。 拜占庭时期和十字军时期,在君王大道沿途的高地建造了坚固的城堡和要塞作为保护基督教朝圣者和商旅。西元7世记到16世记,穆斯林占据了这条路线,成为穆斯林从叙利亚、伊朗等沿途国家到圣城麦加的穆斯林朝圣的路线,也称为「朝觐之路」。君王大道穿越了外约旦的沙漠地带,主要的公路使用者为沙漠内陆地区的居民。 在今天的约旦境内的35号和15高速连接了在北部的伊尔比德与南部的亚喀巴 。南部的路线穿越了许多的乾谷,形成宛如蛇般弯曲连绵的低速行驶道路。.

新!!: 大马士革和君王大道 · 查看更多 »

坎扎·達瑪妮

坎扎·達瑪妮(Kenza Dahmani,)是一名阿爾及利亞田徑運動員,主攻10,000公尺及半程馬拉松項目。她曾經獲得地中海運動會女子10,000公尺冠軍。.

新!!: 大马士革和坎扎·達瑪妮 · 查看更多 »

塞尔柱帝国

大塞尔柱帝国(现代土耳其语:Büyük Selçuklu İmparatorluğu;دولت سلجوقیان)是中世纪时期的突厥-波斯M.A. Amir-Moezzi, "Shahrbanu",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

新!!: 大马士革和塞尔柱帝国 · 查看更多 »

塔基丁·纳卜哈尼

罕默德·塔基丁·本·易卜拉欣·本·穆斯塔法·本·伊斯梅尔·本·优素福·纳卜哈尼()生于巴勒斯坦海法,伊斯兰教组织伊扎布特的创始人。杨恕、林永峰,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

新!!: 大马士革和塔基丁·纳卜哈尼 · 查看更多 »

塔里克·伊本·齊亞德

塔里克·伊本·齊亞德(طارق بن زياد,)是一個柏柏人穆斯林將軍,711年他在奧瑪雅哈里發瓦利德一世的命令下領軍征服了西哥德的西斯班尼亞(今日的西班牙)。「直布羅陀」(Gibraltar)這個名詞就是西班牙語衍生自阿拉伯語的名詞加巴爾·塔里克(阿拉伯語:جبل الطارق,羅馬化:Jabal al Tariq),意思是「塔里克的山峰」,是因他而命名的。 塔里克·伊本·齊亞德被認為是伊比利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將領之一,他可能是柏柏人,最初是穆薩·本·努薩依爾副官。 從摩洛哥北海岸開始,他發起了第一波對西哥德王國(包含現今的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征服行動。.

新!!: 大马士革和塔里克·伊本·齊亞德 · 查看更多 »

多哈国际机场

杜哈國際機場(مطار الدوحة الدولى,IATA:DOH,ICAO:OTBD),是一座位於卡塔爾杜哈的民用機場。在2005年,客運量930萬人。此機場乃卡塔爾航空的樞杻港。本機場被Skytrax評為三星級機場。 此機場已於2014年5月27日關閉,由哈马德国际机场取代。.

新!!: 大马士革和多哈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多马之门

多马之门(阿拉伯语: باب توما, Bab Tuma)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古城墙上的一座城门,以及早期基督教的地理地标。它的名字来自于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多马。 该地著名居民包括:早期基督教最著名的传教士、使徒保罗(有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前往印度探险的使徒多马、亚拿尼亚,法国作家阿尔方斯·德·拉马丁、希腊东正教神学家大马士革的圣约瑟、大马士革牧首学校的创始人,布鲁克林的圣拉斐尔,第一任东正教纽约主教(1895年由俄国沙皇派往美国),以及在叙利亚出生的哲学家、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和复兴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米歇尔·阿弗拉克。 16世纪,随着安提阿和伊斯肯德倫被土耳其军队占领,多马之门成为安条克正教会和希腊天主教会北累范特(叙利亚, 黎巴嫩和土耳其南部)的主教驻地。 Category:大马士革.

新!!: 大马士革和多马之门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列表

本列表按照发生年代的先后顺序列举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大屠杀。.

新!!: 大马士革和大屠杀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يوحنا الدمشقي,拉丁化:Yuḥannā Al Demashqi;Ιωάννης Δαμασκήνος,拉丁化:Iôannês Damaskênos;Iohannes Damascenus,約),也被稱為約翰·大馬士革(John Damascene),生于大马士革的基督教神學家。.

新!!: 大马士革和大馬士革的聖約翰 · 查看更多 »

大馬士革鋼

大馬士革鋼(Damascus steel),古稱鑌鐵,是一種高碳鋼,現代稱為烏茲鋼,中東大馬士革地區鑄造刀劍所使用的傳統鋼材。 從3世紀到17世紀間,中東地區自印度、斯里蘭卡進口這種鋼材,配合特定鍛造技術打造出刀具,這些刀劍鋒利無比,品質不遜於日本武士刀,其刀身會有一種類似於木紋特殊的紋路,被稱為穆罕默德紋。 大馬士革鋼從冶煉到鍛造對溫度的要求都很苛刻,冶煉時溫度不得高於一千度,鍛造時必須低溫(即「冷鍛」)。由於鍛造技術失傳,這種鋼材在18世紀之後消失。 現代冶金學者曾多次試圖重新冶煉出這種鋼材,不過多半失敗。雖然現代工藝已經可以仿造出類似花紋的刀劍,但未能完整重現這種古代的鍛造技術。.

新!!: 大马士革和大馬士革鋼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城堡

大马士革城堡 (قلعة دمشق: Qala'at Dimashq)是一座大型中世纪城堡,位于叙利亚大马士革旧城西北角,介于天堂之门与Bab al-Jabiyah之间。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城堡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大学

大马士革大学(جامعة دمشق,Jāmi'atu Dimashq)是叙利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主校区位于首都大马士革,在叙利亚其他城市也有分校区。1923年由医学院(1903年建立)和法学院(1913年建立)合并成立。1958年更名为叙利亚大学(Syrian University),不过在阿勒颇大学建立后校名又改了回去。目前叙利亚还有其他六所公立大学和超过十所私立学院。 学校由几所学院、高等研究所、中等研究院和一所护理学院组成。教师主要使用阿拉伯语教学,该校培训外国学生阿拉伯语的专业规模是阿拉伯世界中最大的。.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大学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之战 (1260年)

大马士革之战於1260年先後發生兩次,第一次在三月,蒙古帝国軍队佔領大马士革;第二次在8月埃及蘇丹忽都思率領5萬馬木留克重騎兵及7萬北非土著共12萬大軍,跨海反攻擊敗2萬蒙古及亞美尼亞聯軍,收復大马士革,但是忽都思不久後回國遇刺身亡。 這一戰以旭烈兀在1260年三月,蒙古軍佔領大马士革戰役為主。.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之战 (1260年)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农村省

大马士革农村省(مُحافظة ريف دمشق,意思是「大馬士革的郊區」)是敘利亞的一個省,西鄰黎巴嫩,南鄰約旦,並把首都大馬士革(亦為該省的首府)包圍起來。面積17,654平方公里,2007年估計人口2,487,000人。2009年以前下分9區,2009年增至10區。 *.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农村省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المتحف الوطني بدمشق)是叙利亚大马士革一家大型博物馆,坐落在城市的西部,在大马士革大学和提基亚清真寺之间。 该博物馆最受欢迎的部分是重建的公元2世纪杜拉欧罗普斯犹太会堂。.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国际机场

大马士革国际机场(مطار دمشق الدولي;)是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都大马士革的国际机场,是该国最繁忙的机场。机场于1970年代中期正式运营。2010年大约有550万人次乘客使用该机场,这比2004年增加了50%以上。.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

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Apollodorus of Damascus),是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著名的工程师、建筑家、设计家和雕刻家。他是来自叙利亚行省大马士革的希腊人, 受到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的重用,完成大量的建筑作品。.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省

大马士革省,是奧斯曼帝國於叙利亞大馬士革地區設置的行省,19世紀時轄區面積達51,900平方公里。 奧斯曼帝國在1516年打敗馬木留克王朝後,1年後在大馬士革地區設省,一個變節的切爾克斯人馬木留克賈比里迪··加薩里被塞利姆一世任命為第一任總督。 在1867年,被改組為叙利亞省。 Category:奥斯曼帝国省份.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省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直街

大马士革直街(Via Recta, الشارع المستقيم Al-Shāri` al-Mustaqīm)是东西横贯大马士革旧城的古罗马大道,使徒行传中记载圣保罗曾来此参观,沿街有罗马、基督教和伊斯兰时期的一些景点。 希腊时期,希波达莫斯为大马士革旧城设计了网格状街道。这条街长1500米,两侧排列柱子,东西两端有城门,两侧为房屋和商店。 今天,这条街包括大马士革的两条主要街道:东门大街和米德哈特帕夏集市(Medhat Pasha Souq),这个重要的市场以下令翻建的奥斯曼帝国总督命名。 直街的东端是东门(Bab Sharqi),古罗马的太阳门。.

新!!: 大马士革和大马士革直街 · 查看更多 »

大都市

大都市(Metropolis),也稱大都會,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大都市大多都具有較大的規模。有些大都市在擔當者區域間樞紐的角色,在國際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大都市一詞來自于希臘語中meter(母親)和polis(都市)兩個詞語,合在一起就是metropolis。metropolis在當時是指在古希臘的殖民地中最早建設的都市,其大多是殖民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市。 紐約市常被用來作為典型的大都市的例子,其在全世界的貿易、金融、媒體、藝術、時尚、研究、科技,教育和娛樂領域都有廣泛的影響力,並且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和文化首都之一。 許多大都市都和附近的衛星城連為一體,形成都市區。大都市有時也指整個都市區。 許多的古代都市其人口規模和重要性均達到了大都市,而亞歷山大港和大馬士革更持續至今,堪稱是世界歷史最長的都市。在全球都具影響力的大都市,被稱為全球城市。.

新!!: 大马士革和大都市 · 查看更多 »

大敘利亞

大敘利亞(سوريّة الكبرى)是敘利亞的民族統一主義概念,其範圍包括了地中海東岸的地區。 敘利亞在古典阿拉伯語中的名稱是沙姆(الشام ash-Shām),後來在黎凡特阿拉伯語中,這一名稱則僅指大馬士革的附近地區。而伊斯蘭化之前指代這一地區的名詞「敘利亞」則再次被使用,直到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

新!!: 大马士革和大敘利亞 · 查看更多 »

天堂之门 (大马士革)

天堂之门(باب الفراديس; Bab al-Faradis)或阿马拉门(Bab al-Amara),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8座城门之一。它是该市北侧的城门之一,在古罗马时代命名为“天堂之门” ,是因为周围环绕着许多水源和花园。另一个名称 阿马拉门,得名于旧城的阿马拉区在14世纪人们在此相聚。.

新!!: 大马士革和天堂之门 (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外遊警示制度

外遊警示制度(簡稱外遊警示、旅遊警告;Outbound Travel Alert System,縮寫:OTA)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設立的一個方便香港居民進行風險評估,掌握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當前環境所潛在的人身安全風險的旅遊警示制度。參照了香港天文台的暴雨警告信號來制訂。.

新!!: 大马士革和外遊警示制度 · 查看更多 »

外派员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

外派員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包含了来自美世咨询和经济学人信息社的两个排名列表。纳入该列表的影响因素包括货币价值、消费者信心、投资、利率、国家货币汇率和房价等。.

新!!: 大马士革和外派员工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奥马尔·赫里宾

奥马尔·赫里宾(عمر خريبين,),叙利亚足球运动员,场上所在位置是前锋,现從阿联酋达富拉俱乐部外借至沙特職業足球聯賽球隊希拉爾。.

新!!: 大马士革和奥马尔·赫里宾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本·阿凡

奥斯曼·伊本·阿凡(阿拉伯文: , 574年~656年6月17日),為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的第三代哈里發(644年~656年在位)。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均爲穆罕默德的四大徒弟。 遜尼派認為他是四位“正統哈里發”中的一位;而什葉派則認為他與前兩位哈里發一樣都是篡權者。 奧斯曼·伊本·阿凡出身於麥加古來氏族中的倭馬亞家族,年紀比先知穆罕默德略小。在以兄長阿布·蘇富揚為代表的大部分倭馬亞家族成員激烈反對穆罕默德傳佈伊斯蘭教時,奧斯曼卻是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最親密的戰友之一。奧斯曼迎娶了穆罕默德的兩個女兒。當穆罕默德被迫離開麥加後,奧斯曼和妻子參加了伊斯蘭教徒向埃塞俄比亞的移民(當時移民的穆斯林家庭共有十五個),以及後來向麥地那的移民。 644年11月3日第二任哈里發欧麦尔·本·赫塔卜被一名波斯釋奴遇刺身亡之後,奧斯曼則被推舉為第三代哈里發。他的執政時期的特點是,大量任用倭馬亞家族成員擔任要職。奥斯曼的堂侄、大馬士革總督穆阿威亞在奥斯曼任哈里發時成為整個敘利亞的總督。在奧斯曼統治時期,最後編訂了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然而,什葉派一直否認奧斯曼對《古蘭經》定型的功績。什葉派認為,《古蘭經》中原有的許多關於先知穆聖的堂弟兼女婿、也是什葉派的第一代伊瑪目阿里的篇章由於奧斯曼的偏見而被删改了。 在奧斯曼執政时代,阿拉伯游牧騎兵仍然所向無敵。據守伊朗的薩珊王朝被消滅了;在歐麥爾時代征服北非的將領阿邁爾·伊本·阿斯挫败了東羅馬帝國奪回埃及的計劃。高加索地區和塞浦路斯也在軍事壓力下成為伊斯蘭教世界的一部份。 雖然奧斯曼任內消滅了據守波斯的薩珊王朝,將阿拉伯帝國的版圖大為擴張,並且編纂成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而有不小的貢獻,但是奧斯曼也因為用人唯親而引發周遭人士的不滿。656年,來自伊拉克和埃及的宗教激進分子组成的刺殺集團於麥地那包圍了奧斯曼的住所。6月17日,奥斯曼被一群破門而入的刺客杀死。當奥斯曼被刺時,他正在閱讀《古蘭經》。 在奧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後,其堂侄穆阿威亞反對先知的堂弟阿里成為新一任哈里發;他公開展示奧斯曼的血衣,暗示奧斯曼實被阿里所害。奥斯曼的遺體則被安放在麥地那。 Category:哈里發 Category:656年逝世.

新!!: 大马士革和奥斯曼·本·阿凡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大马士革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这是一个-zh-hans:奥斯曼帝国;zh-hk:鄂圖曼帝國;zh-tw:鄂圖曼帝國;-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一直到帝国灭亡。尽管由于难以区分史实和传说,使得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新!!: 大马士革和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是指奧運聖火由採集經接力而點燃至奧林匹克運動會主場館的主火炬的接力活動。首個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採集及點燃,而國際奧委會批准自1936年的柏林奧運起的奧運聖火於希臘奧林匹亞採集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 ;至於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奧運聖火也於1936年及1948年的冬季奧運上採集及點燃,及至1952年的奧斯陸冬季奧運起進行首次傳遞;而1964年的因斯布魯克冬季奧運起的火炬接力規格也跟隨夏季奧林匹克聖火火炬接力。.

新!!: 大马士革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 · 查看更多 »

奈卜克

奈卜克是敘利亞的城鎮,由大馬士革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81公里,海拔高度1,255米,受地中海氣候影響,2014年人口90,000。.

新!!: 大马士革和奈卜克 · 查看更多 »

奈瓦

奈瓦是敘利亞的城鎮,由德拉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85公里,海拔高度563米,主要經濟活動是農業,2007年人口59,170。 Category:敘利亞城市.

新!!: 大马士革和奈瓦 · 查看更多 »

姜文

姜文(),本名姜小军,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和导演,河北唐山人。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4年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主演《家庭大事》和《高加索灰阑记》等优秀剧目,1996年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新!!: 大马士革和姜文 · 查看更多 »

安巴尔府

安巴尔府 (مكتب عنبر,Maktab Anbar)是大马士革旧城中心的一座古宅,靠近倭马亚大清真寺和大马士革直街。这是由19世纪中叶当地犹太人安巴尔先生所建的私人住宅,共有3个庭院:第一个是正式的宾客庭院,然后是漂亮的女眷庭院,最后是朴素的仆人庭院。其主要部分规模巨大,由于开支过大,安巴尔先生在1887年放弃此宅。统治叙利亚的奥斯曼帝国完成了工程,增加了两翼,将其变成一个男子学校。叙利亚文化部在1976年加以修复。现在拥有一个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和工艺作坊。 File:Damascus, Maktab Anbar, reception courtyard.JPG|宾客庭院 File:Maktab Anbar Damascus.jpg|女眷庭院 File:Damascus, Maktab Anbar, servants' courtyard.JPG|仆人庭院.

新!!: 大马士革和安巴尔府 · 查看更多 »

安薩里

罕默德·安萨里(一作加札利;ابو حامد محمد ابن محمد الغزالی,),在波斯呼羅珊圖斯出生及逝世。他是波斯裔伊斯兰神学家、法理学家、哲学家、宇宙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是逊尼派伊斯兰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怀疑论的先驱,在他的主要著作《》中,他改变了早期伊斯兰哲学的方向,将它由伊斯兰玄学带入因果论的时代。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安萨里是繼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後,最有影響力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文明中將安萨里視為是,也就是復興者,依照傳統每世紀會有一個復興者出現,復興他們的信仰Dhahabi, Siyar, 4.566-->。但也有學者認為他從在科學和信仰上的運動反而是伊斯兰科學進展的損害。安萨里的著作也改變了伊斯兰教的哲學,像早期的伊斯兰新柏拉圖主義是以古希腊哲学,但在受到安萨里驳斥後,一直無法恢復過來。安萨里也提出了當時正統的伊斯兰信仰,和蘇菲主義有密切的關係。後來正統伊斯兰信仰和伊斯兰神秘主義仍然各自發展,但保有對彼此的接納,因此不會試圖譴責或掃除消滅另外一方。.

新!!: 大马士革和安薩里 · 查看更多 »

安提阿牧首

安提阿牧首(Patriarch of Antioch),傳統上基督教安提阿教區主教的頭銜,又稱全東方牧首,全称为安条克和全东方基督徒的宗主教,罗马帝国基督教五大牧首之第三,原牧区包括罗马帝国的大部分亚洲领土。現在同時有五個教會的領袖使用這稱號,有安提阿正教会、敘利亞正教會、敘利亞禮天主教會、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以及馬龍尼禮天主教會。按照历史荣誉,安提阿正教会的牧首在所有15个东正教自主教会的领袖中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牧首和亚历山大牧首。.

新!!: 大马士革和安提阿牧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希腊正教会

安条克希腊正教会,又译安提阿正教会,是东正教最古老的教会之一,其领袖拥有牧首称号,称“安条克和全东方基督徒的宗主教”。按照历史荣誉,安提阿东正教会在16个东正教自主教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君士坦丁堡教会和亚历山大教会。 安提阿教会早在基督教建立之时代(1世纪)便已存在。根据传统说法,安提阿的主教教座由圣伯多禄本人所立。由于安提阿是接受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在东方的重镇,其主教很快就与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和耶路撒冷的主教并列,成为教会内最受尊敬的人物。451年卡尔西顿会议之后,安提阿的主教获牧首称号,其辖区称安提阿牧首区。在阿拉伯征服之前,该牧首区包括叙利亚、安纳托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但至今仍然保佑那些領土的教會治權(如果正教會重新再立於那些穆斯林國家的話)。 今天,安提阿教会管辖着3个都主教区,22个主教区,以及北美的很多小教会和教堂。現今的牧首驻地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在安提阿教会内的信徒,大多为阿拉伯人。.

新!!: 大马士革和安条克希腊正教会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十二世

安條克十二世(酒神)(Αντιοχος, ),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後期陷入王室內戰的其中一位國王,是安條克八世的第五子,也是塞琉古六世的弟弟,統治時間從前87年到前84年。他的稱號「酒神」 外,還有「神顯者」、「篤愛父親者」,「凱旋者」,後期塞琉古王室在錢幣中多擁有數種稱號。 安條克起初受到托勒密埃及的軍力扶持,並在大馬士革建立自己的勢力,他的領地不大,僅擁有敘利亞南部一部份地區。他與他的兄長腓力一世爆發內戰外,也襲擊猶太哈希芒王朝的領土,並且還試圖壓制納巴泰的阿拉伯人。在一次對付納巴泰人的戰爭中,他最初獲的良好的進展,直到在戰場混戰時他被一位阿拉伯士兵所殺,國王戰死導致軍隊崩潰並逃逸至沙漠中,很快的大馬士革便落到托勒密之手。.

新!!: 大马士革和安條克十二世 · 查看更多 »

密特拉教

羅浮宮博物館) 密特拉教(Mithraism),也被稱為密特拉密教、密特拉秘儀(Mithraic mysteries),是一支以主神密特拉斯(Mithras)為信仰中心的秘密宗教,大約西元一世紀至西元四世紀盛行於羅馬帝國境內。宗教靈感來自波斯人對主神密特拉(,原始印度-伊朗語寫法為Mitra)的敬拜,雖然希臘的密特拉斯(Mithras)是與一個新的和獨特的(宗教)形象聯繫著,並且在波斯與希腊、罗马之間信仰傳播階段的连续性是被(學者)所讨论著。Beck, Roger (2002-07-20).

新!!: 大马士革和密特拉教 · 查看更多 »

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

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Çandarlı İbrahim Paşa),为了与同名祖父相区分,也被称为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奥斯曼帝国官员,出身奥斯曼帝国建国初期显赫的钱达尔勒家族,曾于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在位期间的1498年到1499年出任帝国宰相“大维齐尔”。İsmail Hâmi Danişmend, Osmanlı Devlet Erkânı, Türkiye Yayınevi, İstanbul, 1971, pp.

新!!: 大马士革和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 · 查看更多 »

尤努斯帕夏

尤努斯帕夏(Yunus Paşa;),奥斯曼帝国官员,曾于1517年1月30日出任帝国宰相“大维齐尔”,但当年9月13日就在任上被处死了。.

新!!: 大马士革和尤努斯帕夏 · 查看更多 »

尤絲拉·馬爾迪尼

尤絲拉·馬爾迪尼(),叙利亚游泳运动员,现居于德国柏林。其为2016奥运难民代表队(ROT)队员,2016年8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2016年夏季奥运会参加游泳比赛。.

新!!: 大马士革和尤絲拉·馬爾迪尼 · 查看更多 »

尼科西亚国际机场

尼科西亚国际机场(Διεθνές Αεροδρόμιο Λευκωσίας,Lefkoşa Uluslararası Havaalanı,曾用IATA:NIC,曾用ICAO:LCNC),是位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西郊的一座已弃用的机场。.

新!!: 大马士革和尼科西亚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尼科洛·达·康提

尼科洛·达·康提(Niccolò de' Conti,),威尼斯商人、旅行家。他是马可波罗之后又一个到印度和远东的重要旅行家。1419年他离开威尼斯,先抵达大马士革、叙利亚,学习阿拉伯语,然后当作一名阿拉伯商人旅行过很多亚洲国家,25年之后才回到威尼斯。 他在东方经商旅行的时候,正好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年代。英国航海史学家加文·孟席斯认为中国郑和船队曾绕过非洲好望角,而康提则把这一信息带回欧洲,从而激励了葡萄牙人对绕过非洲的航海路线的探索。.

新!!: 大马士革和尼科洛·达·康提 · 查看更多 »

巴塞勒·阿萨德

巴塞勒·阿萨德(باسل الأسد,)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是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长子,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哥哥,已在一场恐襲中罹难。他生前已被广泛认为是其父的接班人,但由于早逝,接班人的地位传给了弟弟巴沙尔。.

新!!: 大马士革和巴塞勒·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巴塞爾·哈爾塔比爾

巴塞爾·哈爾塔比爾(Bassel Khartabil,باسل خرطبيل,),亦被稱為Bassel Safadi(باسل صفدي),是一位巴勒斯坦裔敘利亞開放源碼軟體工程師。自2012年3月15日,敘利亞起義一週年時,哈爾塔比爾即被敘利亞政府拘留於大馬士革Adra監獄。 哈爾塔比爾從小生長在敘利亞,長大後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他曾是Aiki實驗室的技術長和共同創辦人,也曾任 Al-Aous的技術長(Al-Aous是一家出版和研究考古學和藝術相關事物的敘利亞研究中心)。他曾服務於敘利亞創作共用,他的貢獻亦可見於Mozilla Firefox、維基百科、開放美工圖庫、Fabricatorz和分享主義。 哈爾塔比爾近期致力於敘利亞古城巴爾米拉的3D實景重建和即時影像,並與Fabricatorz合作開發Aiki Framework。 2012年3月15日,有民主運動家透露哈爾塔比爾被拘留於大馬士革的Mazzeh區。當天也是敘利亞起義一週年,全國有許多支和反政府的抗議活動。釋放巴塞爾行動(#FREEBASSEL)的組織者說,巴塞爾目前被拘留在大馬士革Kfar Sousa區的一所的安全處。他被拘禁的消息於7月初傳開,要求立即釋放哈爾塔比爾的行動在全球多處展開。 《外交政策》雜誌將巴塞爾與Rima Dali並列於2012年全球百位思想家第19位,原因為「堅持不懈,克服一切困難,為敘利亞和平革命作出貢獻。」 2013年3月15日,釋放巴塞爾行動(#FREEBASSEL)計畫與创作共用、Mozilla和其他社群領袖引發了「釋放巴塞爾日活動」,活動產生了許多公共藝術作品、聚會討論、新聞輿論和影像記錄。 2015年10月,巴塞爾失蹤,並於同月遭敘利亞當局處決。其遺孀於2017年8月1日收到政府相關消息,並獲得敘利亞人權觀察證實。.

新!!: 大马士革和巴塞爾·哈爾塔比爾 · 查看更多 »

巴孛

巴孛(Báb,),原名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波斯文:سيد علی ‌محمد),波斯设拉子商人,巴比教的创立者,巴哈伊信仰三个中心人物之一。1844年5月23日,他宣称自己为伊斯兰教什叶派预言的卡伊姆(或称作马赫迪),他以巴孛(the ​Báb)作为自己的称号,意即「大门」。他启示了大量的书简,说明自己弥赛亚的地位,新信仰的教义,构成了新的宗教律法。他的启示最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新信仰遭到了伊朗什叶派神职人员的反对,并遭致伊朗政府的镇压,数以千计的信众(即巴比信徒)被迫害和屠戮。1850年在大不里士被枪杀,时年30岁。 巴哈伊信徒认为,巴孛是以利亚和施洗者约翰的再来。而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是巴孛的追随者,则声称自己完成了巴孛的预言,是「上帝将要显圣的祂」。.

新!!: 大马士革和巴孛 · 查看更多 »

巴尔米拉

巴尔米拉(Palmyra;Παλμυρα)是在叙利亚中部的一个重要的古代城市,位于大马士革东北215公里,幼发拉底河西南120公里处。是商队穿越叙利亚沙漠的重要中转站,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巴尔米拉是该城的希腊语名字,来源于它最初的亚拉姆语名字“塔德莫”(Tadmor),意为“棕榈树”。伊斯蘭國於2015年5月21日起佔領該遺址並開始進行破壞活動。尽管该组织宣称不会破坏古城的主体建筑,但从BBC所刊发的影片来看,針對寺廟壁畫、雕塑及一些神像遭到彻底摧毁。.

新!!: 大马士革和巴尔米拉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信仰历史

巴哈伊信仰历史常常以其领导权的传承为线索进行描述,即从巴孛于1844年5月22日在设拉子宣示,至巴哈伊行政体系的最终确立。巴哈伊信仰的出现,与19世纪发生谢赫派运动与巴比教的传播有一定关系。谢赫派关注教义理论,很多谢赫派人士期待着隐遁的第十二任伊玛目的回归。18世纪40年代巴孛宣示其为隐遁伊玛目,许多谢赫派人士因此加入了巴比教。巴比教在伊朗的传播开后,什叶派政府与其教徒发生了暴力冲突。该冲突直至政府军队对巴比教徒进行大规模屠杀,并将巴孛被执行死刑后才结束。 巴孛曾谈到在其之后将出现另一个一个弥赛亚,即“上帝将要显圣的祂”。巴孛的一位追随者巴哈欧拉在巴孛被行刑后被伊朗政府囚禁,并且依次流放至伊拉克、及奥斯曼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与阿德里安堡。巴哈欧拉于1863年在巴格达宣示其即为巴孛预言的弥赛亚。巴哈伊一般将巴哈欧拉宣示之日看作巴哈伊信仰的开端。 巴哈欧拉去世时,其追随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13个国家。根据巴哈欧拉的任命,信仰的领导权由其儿子阿博都巴哈继承,阿博都巴哈的地位被大多数巴哈伊所接受。在阿博都巴哈任职期间,信仰在欧洲和美洲得到了发展,并在伊朗得到了巩固。 在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后,根据其遗嘱,巴哈伊社区的领导权转移至其外孙守基·阿芬第。阿博都巴哈的遗嘱中任命守基·阿芬第为第一任圣护,并号召在巴哈伊信仰传播足够广泛的时候,举行世界正义院的选举。在守基·阿芬第任职期间,巴哈伊信徒的人数得到巨大的增长。此外,守基·阿芬第主持了多个国家灵理会的选举。 守基·阿芬第去世于1957年,因其未育有子女,所以已无可能指定另一位圣护接替其职位。在1963年,世界正义院举行了首次选举,并在其后每5年定期举行。世界正义院作为信仰的领导机构存续至今。.

新!!: 大马士革和巴哈伊信仰历史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ash-shaʼb al-filasTīni)或稱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الفلسطينيون,al-filasTīnīyyūn;,al-ʼArab al-filasTīnīyyūn,פָלַסְטִינִים),泛指長期以來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人口約1,200萬,當中約49%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其中包含加薩走廊的所有人口(約160萬人)、約旦河西岸大部分的人口(包含東耶路撒冷的20萬人共有約230萬人,相對於50萬的猶太以色列公民)以及以色列16.5%的人口,其中一些人是被驅逐出境的難民,其餘逾半數的巴勒斯坦人成為僑民,而一半以上的僑民為無國籍人士。海外僑民約有190萬居住在鄰國約旦。海外僑民大多是在大離散之後遷移出巴勒斯坦的,約有324萬居住在鄰國約旦,佔了將近約旦總人口數的一半。另外,約有150萬人居住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約25萬人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智利還有一座人口約50萬人,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外最大的僑居地。 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為遜尼派穆斯林,也有少數基督徒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希伯來文和巴勒斯坦阿拉伯語共用。 基因證據顯示,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南黎凡特(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和黎巴嫩一帶)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項有關高分辨率單倍型(high-resolution haplotypes)的研究指出,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Y染色體有許多部份是來自同一個基因池(猶太人約70%,巴勒斯坦人約82%)。隨著7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擴張,大部分巴勒斯坦人逐漸涵化為遜尼派穆斯林.

新!!: 大马士革和巴勒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駐外機構列表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於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全國委員會第十九次特別會議中,單方面的通過獨立宣言,從英屬巴勒斯坦托管地成為巴勒斯坦國,但當時並未宣布其領土邊界及主權,因此巴勒斯坦國並非完整的獨立的主權國家。巴勒斯坦的國際地位目前還是處於不明確狀態,部份國家承認其為獨立實體,而許多國家首都同時有巴勒斯坦國大使館及以色列大使館。 至今已有超過一百多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根據1994年簽訂的奧斯陸協議,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自行負責對外事務,而未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也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保持關係,因此它們認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合法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多數歐洲國家、美國和加拿大並未承認巴勒斯坦,但是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保有不同層級的互動關係。但赴巴勒斯坦地区在取得其签发的通行证前,仍需取得以色列签证,仅以巴勒斯坦签发通行证无法合法进入以色列领土(可免签进入以色列的国民除外)。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承認巴勒斯坦並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中設立大使館,而在部份未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中則設有代表處和辦事處,其中有些機構享有準外交地位,但有些則無。.

新!!: 大马士革和巴勒斯坦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爾基雅魯克

巴爾基雅魯克是1094年到1104年塞爾柱帝國在位的蘇丹。他是马立克沙一世的兒子。 在父親被刺殺後,與兄弟、艾哈邁德·桑賈爾、等人争夺蘇丹位。直接導致了後期帝國的分裂。 青年即位的巴爾基雅魯克加強了對帝國中心地區伊朗的控制,靠著大臣的幫助想辦法擴充財源,以維持帝國日益龐大的開支。在位時期迎來了第一批十字軍,在交戰後,帝國仍得以控制敍利亞省的大馬士革、摩蘇爾等重鎮。雖然他打敗了叔叔,兄弟爭權的家族內亂仍然無法有效解決。 即位十年後,25歲的巴爾基雅魯克死在伊朗的博魯傑爾德,有說法指出他的遺體被運回伊斯法罕安葬。 category:突厥古代人物 Category:伊朗君主.

新!!: 大马士革和巴爾基雅魯克 · 查看更多 »

巴爾米拉之戰 (2016年12月)

2016年12月的巴爾米拉之戰是伊斯兰国向敘利亞古城巴尔米拉發起的進攻行動。伊斯蘭國曾於2015年攻佔巴爾米拉,但於2016年3月被敘利亞政府軍奪回。.

新!!: 大马士革和巴爾米拉之戰 (2016年12月) · 查看更多 »

巴耳馨

巴耳馨(Βαρσίνη;前363年—前309年),她是波斯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總督阿爾塔巴左斯的女兒,母親是羅德島人,第一任丈夫是羅德島的門托耳。當門托耳逝世後,她改嫁給門托耳的弟弟門農。在前334年,門農把巴耳馨和她的孩子送到波斯大流士三世處作為人質,表示忠誠。之後,門農病逝,當大流士三世於伊蘇斯戰役中遭到擊敗,巴耳馨所在的大馬士革落入馬其頓將軍帕曼紐手上,於是巴耳馨被交給了亞歷山大大帝。 根據普魯塔克記載,當時帕曼紐慫恿亞歷山大接近巴耳馨,使巴耳馨和亞歷山大之間有一段情。因此傳言海格力斯是巴耳馨和亞歷山大所生的私生子。當亞歷山大於前322年逝世時,尼阿库斯就提議把海格力斯作為新任國王,但被否決。在根據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和查士丁記載比照,可知海格力斯在帕加馬受巴耳馨養育長大。最後波利伯孔在卡山德勸誘下,巴耳馨與海格力斯一同被波利伯孔所謀殺。.

新!!: 大马士革和巴耳馨 · 查看更多 »

巴林航空

巴林航空(طيران البحرين),是巴林王国已結業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於2007年成立,翌年2月1日开始运营。巴林航空的枢纽机场为巴林国际机场。.

新!!: 大马士革和巴林航空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什冰淇凌店

巴格达什(بكداش;Bakdash)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家冰激凌店。该店成立于1885年,位于大马士革老城区的哈米迪亚集市。这种冰激凌用乳香脂和sahlab制作,质地富有弹性,上面覆盖阿月浑子。该店在阿拉伯世界非常著名,已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Malouf, 2007, p.225。.

新!!: 大马士革和巴格达什冰淇凌店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地毯

《巴格达地毯》(The Carpet from Bagdad)是一部1915年的美国无声冒险片,由执导,根据哈罗德·麦克格拉斯1911年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犯罪团伙成员贺拉斯·沃兹沃斯偷走了巴格达清真寺中的礼拜毯,然后将之转卖给古董商乔治·琼斯,为之后团伙抢劫纽约银行的计划提供资金。但是,地毯的守护者追踪而至,沃兹沃斯、琼斯和另一位抢劫同谋者的无辜女儿福晋·查德索尔因此身陷险境。 为了给电影作宣传,部分媒体获邀参观外景地,麦克格拉斯原著小说的出版商还赞助了试映活动,只有获得邀请的人才能进入。《巴格达地毯》于1915年5月3日上映并获得普遍好评,许多评论中都称赞了片中沙漠镜头的着色和真实的中东影像,但也有评论认为片中风景过于出彩,导致人物刻画黯然失色。1982年时,人们从卢西塔尼亚号的残骸中打捞出本片的卷轴,但已经受损严重,如今,这部电影可能面臨失传。.

新!!: 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地毯 · 查看更多 »

巴比拉

巴比拉(ببيلا)镇是敘利亞的一座城镇,由大馬士革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大马士革烈士广场4千米,距离赛以黛·宰奈布陵约4千米。 该区域内多住宅,拥有数座大型市场、购物中心、商场。2004年人口统计有居民341625人。.

新!!: 大马士革和巴比拉 · 查看更多 »

巴沙尔·史毕博

電影導演 巴沙尔·史毕博 (阿拉伯语:, Bashar Shbib,) 是一位加拿大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及画家。史毕博创作独立电影已超过25年,并拥有超过40部故事片和10个短片。 巴沙尔·史毕博出生于大马士革,很小的时候便随父母及两个兄弟一起移居到了加拿大。在拿到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微生物和免疫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决定改变他的人生计划,并到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专修电影制作,并获得美术电影导演学士学位。 他的浪漫喜剧,朱莉娅的两个情人(1990)和恋爱中的蓝娜(1991),在柏林电影节上首映,并在1991年的蒙特利尔电影节和新奥尔良电影节上获得一致好评。他的另一个喜剧,爱情与贪婪(1991年),也在1991年的蒙特利尔电影节竞争单元中并成为电影节的亮点之一。之后史毕博又紧接着创作了电影崩溃(1991年),来骑我吧!(1992年),和男扮女装的德拉库拉(1994)。史毕博最近的作品感官(共五部故事片),收到了广大影迷和记者的喜爱,并在加拿大广播公司及一些全球电视网络播出。 史毕博还创作了很多不太商业化的作品,如逐客令(1986),和白鹳(1988)。.

新!!: 大马士革和巴沙尔·史毕博 · 查看更多 »

巴沙尔·阿萨德

巴沙尔·阿萨德(阿拉伯语: ,),现任叙利亚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叙利亚复兴党总书记、元帅军衔、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之次子。2000年、2007年和2014年三次當選總統。.

新!!: 大马士革和巴沙尔·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巴拉达河

巴拉达河 (بردى / ALA-LC: Baradá; Chrysorrhoas)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主要河流,其源头是巴拉达湖。巴拉达河通过一条陡峭狭窄的峡谷后,到达大马士革,在那里它分成七个分支,灌溉绿洲,最后消失在沙漠中。“巴拉达”名字被认为来自“barid”,即“冷”。古希腊的名字的意思是“金色水流”。 绿洲面积约37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是大马士革繁荣的根基。从80年代中期起,绿洲的规模逐渐缩小,被大马士革的郊区住房和轻工业蚕食侵占。 在过去几十年,这条河遭受严重的旱灾,主要是由于较低的降雨率,以及该地区大量增加的人口。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夏天,那里几乎没有流动的水。 巴拉达在圣经中被称为亚巴拿,是大马士革两条河(亚巴拿河和法珥法河)中较重要的一条,见于《列王纪》下5章12节。两条河联通开挖的运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整、最广泛的灌溉工程之一。在圣经中,乃缦惊叹亚巴拿河和法珥法河比以色列的所有河流更大。 巴拉达也是在黎巴嫩,叙利亚,埃及,摩洛哥,美国,阿根廷和法国的姓氏。.

新!!: 大马士革和巴拉达河 · 查看更多 »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新!!: 大马士革和帝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新!!: 大马士革和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中华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队世界杯外围赛及会内赛记录

中华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队(前身:中华民国国家足球队)由于政治等因素,放弃了1954年和1958年的世界杯足球赛。直到1977年才正式开始参加。目前共参加了11届世界杯外围赛,却至今没能进军世界杯会内赛阶段的比赛。.

新!!: 大马士革和中华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队世界杯外围赛及会内赛记录 · 查看更多 »

中古伊斯蘭天文學

伊斯兰天文学(阿拉伯天文学)包括伊斯兰世界所做出的天文学成就,特别是在伊斯兰的黄金年代(8世纪-15世纪),这些著作主要用阿拉伯语书写。这些进步主要在中东,中亚,安达卢斯和北非,后来扩展到了远东和印度。这门科学在吸收外来科学和将外来元素转化成伊斯兰特色的科学方面与其他的伊斯兰科学别无二致。他们吸收来自希腊,波斯萨珊王朝和印度的成就最多并将这些作为他们的科学的基础。同时,伊斯兰天文学在后来对印度,拜占庭和欧洲天文学(可从12世纪的拉丁文译本中得出),甚至中国,马里的天文学都影响深远。 很多天空中的恒星,如毕宿五,河鼓二和很多天文学的术语,如照准仪,地平经度和高度方位仪,都来源于他们的阿拉伯名字。尽管一大部分伊斯兰天文学的著作(大概10000份手抄本)都没有被阅读过或编入目录,但我们已经可以根据资料还原一个比较精确的伊斯兰天文学的图景。.

新!!: 大马士革和中古伊斯蘭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中叙关系

中叙关系(العلاقات السورية الصينية)是指中国和叙利亚的外交关系,1956年8月1日,中国和叙利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分别有中国驻大马士革的大使馆和叙利亚驻北京的大使馆。.

新!!: 大马士革和中叙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大马士革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奥运会外围赛及会内赛记录

从1992年起奥运会足球比赛参赛条件限制为23岁以下,中国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仅仅凭借2008年奥运会东道主的机会,参加了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决赛阶段比赛。 以下是中国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在奥运会外围赛和会内赛上取得的成绩。.

新!!: 大马士革和中国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奥运会外围赛及会内赛记录 · 查看更多 »

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及會內賽記錄

中華台北足球隊自1956年參賽以來,目前共參加了9屆亞洲盃外圍賽,獲得一次季軍以及一次第四名。由於中華民國足球協會於1975年加入大洋洲足協,直到1989年重返亞洲足協,期間未參加亞洲盃賽事。2008至2014被降級至亞足聯挑戰盃,直到2019年亞洲盃外圍賽才再次參加。.

新!!: 大马士革和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及會內賽記錄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相當龐大的驻外机构,负责与駐在國的經濟、貿易、文化、衛生及軍事交流事務。.

新!!: 大马士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

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列出中东最大的30個城市群,資料來源為2014年城市人口報告(CityPopulation Studies)。.

新!!: 大马士革和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達爾·阿里奧斯曼

丹達爾·阿里奧斯曼(奥斯曼土耳其语:دوندار علي عثمان;Dündar Ali Osman;),或按《》稱丹達爾·阿里·奧斯瑪諾格魯(Dündar Ali Osmanoğlu),又可按作丹達爾·阿里·奧斯曼·阿凡提王子(Şehzade Dündar Ali Osman Effendi;دوندار علي عثمان‎),是2017年後奧斯曼帝國王朝第45代領袖。 他是(Şehzade Mehmed Abdülkerim)與妻子尼馬特·哈努姆·阿凡提(Nimat Khanum Effendi)的兒子,穆罕默德·塞利姆王子(Şehzade Mehmed Selim)之孫,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他的曾祖父。如果奧斯曼帝國再次建立,他將是奧斯曼六世·丹達爾·阿里奧斯曼(Osman VI Dündar Aliosman)。.

新!!: 大马士革和丹達爾·阿里奧斯曼 · 查看更多 »

东学西渐

东学西渐,是中国科学及文化向西方傳播的整個歷史过程。.

新!!: 大马士革和东学西渐 · 查看更多 »

东门 (大马士革)

东门(Bab Sharqi,باب شرقي),又名太阳之门,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8座古城门之一,也是唯一幸存的古罗马城门,因位于城市东侧而得名。附近的基督徒区也称为东门。东门的宏伟立面重建于20世纪60年代。.

新!!: 大马士革和东门 (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希沙姆·伊赫蒂亚尔

希沙姆·伊赫蒂亚尔(هشام الاختيار,)或希沙姆·巴赫蒂亚尔()是已故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少将军衔 ,曾任叙国家安全局局长、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国家安全顾问,是阿萨德政府的核心成员之一,在一起爆炸事件中受重伤,数天后伤重不治。.

新!!: 大马士革和希沙姆·伊赫蒂亚尔 · 查看更多 »

希拉克略

弗拉维斯·希拉克略(拉丁语:Flavius Heraclius;古希腊语:Ηράκλειος,),也译赫拉克利乌斯,东罗马帝国皇帝(610年10月5日至641年2月11日在位),出生于一个亚美尼亚家庭。傳統上,希拉克略被認為是軍區制的締造者,現代學者則認為皇帝君士坦斯二世在位期間才建立。.

新!!: 大马士革和希拉克略 · 查看更多 »

七喷泉广场 (大马士革)

七喷泉广场 (ساحة السبع بحرات / ALA-LC: sāḥat as-Saba‘a Baḥrāt)是叙利亚大马士革一个大型广场。许多重要的政府大楼,以及叙利亚中央银行均设于此。许多重要的街道,包括巴格达街汇聚于此。 该广场由法国当局开辟于1925年,广场上有一个小穹顶与七个喷泉,被称为“Decarpentry上尉广场。”叙利亚独立后拆除雕塑,并更名。 叙利亚内战期间,广场上举行数次支持阿萨德政府的大型集会.

新!!: 大马士革和七喷泉广场 (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布爾吉王朝

布爾吉王朝,(1382-1517),是第二期的埃及馬木路克王朝,由切爾克斯人組成的士兵統治埃及和敘利亞。 這王朝特點是政治動盪,有很多短期執政的蘇丹。他們王朝的名字的意思是“塔”。.

新!!: 大马士革和布爾吉王朝 · 查看更多 »

布里迪王朝

布里迪王朝(1104–1154),是中世纪一个突厥化的穆斯林王朝,统治范围包含大马士革城及其周边地区,最后被赞吉王朝所吞并。.

新!!: 大马士革和布里迪王朝 · 查看更多 »

布斯拉

布斯拉(بصرى /)是敘利亞的古城,位于该国西南部德拉省德拉区,距離首都大馬士革140公里,海拔高度850米。剧叙利亚中央统计局2004年统计数据,该城拥有居民19,683人,其中绝大多数为逊尼派穆斯林。Batatu, 1999, p. 布斯拉古城曾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会,阿拉伯帝国时期仍然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奥斯曼帝国统治后逐渐衰落。古城遗址于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大马士革和布斯拉 · 查看更多 »

世界盃足球賽紀錄及統計

以下列出世界盃足球賽及外圍賽階段的各項紀錄:.

新!!: 大马士革和世界盃足球賽紀錄及統計 · 查看更多 »

世界遗产城市联盟

世界遗产城市联盟(或译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法文:Organisation des Villes du Patrimoine Mondial,简称OVPM;英文:Organ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简称:OWHC;西班牙文:Organización de las Ciudades del Patrimonio Mundial,简称OCPM),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下属组织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于1993年9月8日在摩洛哥的非斯成立,总部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市。该组织的宗旨是负责沟通和执行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各项公约和决议,借鉴各遗产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促进各遗产城市的保护工作。 至今,该组织已经有242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作为成员,其中,7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36座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0个在亚洲(除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及太平洋地区,124座在欧洲(包括土耳其)和北美(只有加拿大),21座在阿拉伯国家,其中还有7座城市为其观察员。.

新!!: 大马士革和世界遗产城市联盟 · 查看更多 »

世界貿易中心列表

世界贸易中心,是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运作下的建筑物或建筑综合楼。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成立于1970年,拥有91个不同国家地区的317名成员。它是非官方性质的贸易团体,致力于促进国际间协同和贸易。.

新!!: 大马士革和世界貿易中心列表 · 查看更多 »

帕曼紐

帕曼紐(Παρμενίων;約前400年—前330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著名將軍。他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在士卒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在遠征軍中是僅次於亞歷山大的二號人物。帕曼紐參與多場與波斯的戰役,在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馬其頓聯軍左翼。在前330年因其子菲羅塔斯被控訴對亞歷山大謀反,而使帕曼紐遭到株連,於埃克巴坦那處死。.

新!!: 大马士革和帕曼紐 · 查看更多 »

也門航空航點

以下是也門航空的直航目的地(2008年12月):.

新!!: 大马士革和也門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亚喀巴湾

阿卡巴湾(Gulf of Aqaba)(خليج العقبة;Khalyj al-'Aqabah),也称埃拉特湾(מפרץ אילת),是红海的一个大海湾,位于紅海北端的西奈半岛以东,阿拉伯大陆以西。其海岸線分屬四個國家:埃及、以色列、约旦和沙地阿拉伯。 西奈半岛在红海北部形成了两个海湾,阿卡巴湾在其东方,而苏伊士湾则在其西方。阿卡巴湾最宽处宽24公里,从蒂朗海峡向北延绵160公里至以色列与埃及和约旦的边界,这里有三个重要城市:埃及的塔巴、以色列的埃拉特和约旦的亚喀巴,都是战略上重要的经济港口和驰名的渡假胜地。1950年代以阿衝突之際,沙烏地阿拉伯將阿卡巴灣的蒂朗(Tiran)和塞納菲爾(Sanafir)2座無人島托付埃及保護,2016年計畫將這2座島歸還給沙國。 阿卡巴湾也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最深處位於海灣的中央,有1850米深,比更寬闊的苏伊士湾還要深100米。.

新!!: 大马士革和亚喀巴湾 · 查看更多 »

亚西尔·塞拉万

亚西尔·塞拉万(ياسر سيروان,),美国国际象棋棋手、特级大师,出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 塞拉万于1979年获得国际象棋世界青年冠军,此后曾于1981年、1986年、1989年、2000年四度获得美国国际象棋全国冠军。 塞拉万的妻子是女子棋联大师Yvette Nagel。她是荷兰政治家Jan Nagel之女。.

新!!: 大马士革和亚西尔·塞拉万 · 查看更多 »

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这是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列表,包括主权国家及属地。.

新!!: 大马士革和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亚拿尼亚

亚拿尼亚(Ananias)是希伯来语(意为耶和华是仁慈的)或Ananiah的希腊语形式,该名字的希伯来语名称在旧约和次经中出现数次(尼希米记3章23节,历代志上15章23节,托比特书5章12节),该名字的希腊语名称只在新约中出现3次:.

新!!: 大马士革和亚拿尼亚 · 查看更多 »

亞罷拿河

亞罷拿河(Abana,亦作Amanah)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其中一條河,即今日的巴拉達河。它與法珥法河一起從西向東穿越大馬士革平原,使當地的土壤肥沃。河流在流到大馬士革以外的沼澤之後,消失於阿拉伯沙漠的邊界。.

新!!: 大马士革和亞罷拿河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伊斯蘭教

亞美​​尼亞,是世界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伊斯蘭教在七世紀阿拉伯人入侵高加索後開始大舉進入,之後在定居在亞美尼亞高原,在政治和社會史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隨著塞爾柱突厥十一和十二世紀的入侵,最後迫使許多安納托利亞的亞美尼亞基督徒皈依伊斯蘭教,融入穆斯林社區。.

新!!: 大马士革和亞美尼亞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駐外機構列表

下表列出亞美尼亞共和國派駐外國或國際組織的外交代表機構。.

新!!: 大马士革和亞美尼亞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伊斯蘭教

亞美​​尼亞,是世界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伊斯蘭教在七世紀阿拉伯人入侵高加索後開始大舉進入,之後在定居在亞美尼亞高原,在政治和社會史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隨著塞爾柱突厥十一和十二世紀的入侵,最後迫使許多安納托利亞的亞美尼亞基督徒皈依伊斯蘭教,融入穆斯林社區。.

新!!: 大马士革和亞美​​尼亞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亞爾明尼亞

亞爾明尼亞,又稱亞美尼亞酋長國,是阿拉伯穆斯林對南高加索(亞美尼亞、阿塞拜然和格魯吉亞)的政治和地理名稱。這地方在7世紀中被阿拉伯人征服。儘管哈里發最初允許亞美尼亞王子統治亞爾明尼亞省以換取貢品和戰爭期間亞美尼亞人的忠誠,但倭馬亞哈里發阿卜杜勒·馬利克·伊本·馬爾萬在該地區引入了的直接阿拉伯統治,由他的總督(奧斯迪肯)在迪文管轄。.

新!!: 大马士革和亞爾明尼亞 · 查看更多 »

亞蘭 (地方)

亞蘭(Aram; אֲרָם or ʾĂrām),亦作亞拉姆,思高本作阿蘭,是《聖經》裡的一個區域名稱,位於敘利亞中部,包括阿勒頗所在的地區。亞蘭的範圍從黎巴嫩山往東過伯拉河,並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亞蘭」這名字源自挪亞的孫兒、閃的兒子亞蘭,相傳是亞蘭人的祖先,是希伯來人的兄弟民族。另外,西台人亦曾在這裡生活過。 亞拉姆人在約在公元前12世紀開始移居到亞蘭地區及美索不達米亞,並曾建立過兩個王國:亞蘭大馬士革王國及哈馬斯王國。此外,在當地還有不少細小的王國及獨立城邦建立過,都在公元前1千年期間存在。於公元前1000年時在巴比倫王國南部生活、曾建立新巴比倫王國的迦勒底人亦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源自亞蘭的部族。 當基督徒開始在敘利亞生活時,一種亞蘭語的方言開始出現,並演變成今日的敘利亞語或亞述語。因此,敘利亞語其實與在敘利亞生活的基督徒相關。 今日在同樣的地方,當地居民信奉東方禮天主教會,當中包括馬龍派及皇家希臘天主教會。這些教會現時都在敘利亞及黎巴嫩流傳,與其他天主教會一樣奉羅馬教庭為正宗,但在禮儀方面與採用拉丁禮儀的其他天主教會有所不同。.

新!!: 大马士革和亞蘭 (地方) · 查看更多 »

亞蘭大馬士革

亞蘭大馬士革王國是歷史上的一個由亞蘭人建立的國家,從公元前12世紀到前734年,以大馬士革為首都。亞蘭大馬士革的存在成疑,原因是只有以下三類文獻有其紀錄:.

新!!: 大马士革和亞蘭大馬士革 · 查看更多 »

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

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是指亞運聖火由採集經接力而點燃至亞洲運動會主場館的主火炬的接力活動。首個亞洲運動會聖火在1951年的新德里亞運於印度新德里採集及點燃,而亞奧理事會批准自1951年的新德里亞運起的亞運聖火於本國採集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但仁川亞運的亞運聖火2014年8月9日於印度新德里採集然後經空運的方式運至威海再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韓國仁川;至於亞洲冬季運動會的亞運聖火1996年的哈爾濱冬季亞運起進行首次傳遞。.

新!!: 大马士革和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洲青年男子手球錦標賽

亞洲青年男子手球錦標賽為亞洲手球總會主辦的兩年一屆亞洲青年男子手球賽事.

新!!: 大马士革和亞洲青年男子手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亞洲足協盃

亞洲足協盃(簡稱亞協盃,AFC Cup)是由亞洲足球聯盟一年一度主辦的亞洲球會間的比賽,參賽隊伍主要來自被界定為發展中國家的屬會旗下最高級別聯賽的前列球隊,僅次於亞洲聯賽冠軍盃。這些發展中國家包括29個亞洲足聯屬下次級會員。.

新!!: 大马士革和亞洲足協盃 · 查看更多 »

亞洲舉重錦標賽

亞洲舉重錦標賽(Asian Weightlifting Championships)是一項由亞洲舉重總會(AWF)舉辦,一年一度的洲際性舉重比賽。.

新!!: 大马士革和亞洲舉重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亞洲柔道錦標賽

亞洲柔道錦標賽為亞洲柔道聯盟所主辦的柔道賽事。 男子賽事於1966年開始舉辦,每四年一屆,1991年開始改為每年一屆(亞運年除外)。女子賽事於1981年首次舉辦,現在和男子賽事每年合辦除了1984、5年。.

新!!: 大马士革和亞洲柔道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亞拉姆語

阿拉姆語(ܐܪܡܝܐ;亦汉譯為亚拉姆語、亞蘭語、阿拉米語、阿拉美語或阿辣米语,下稱阿拉姆語)是闪米特语族(閃族)的一种语言,与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相近。.

新!!: 大马士革和亞拉姆語 · 查看更多 »

庫奈特拉

庫奈特拉(القنيطرة)是敘利亞西南部庫奈特拉省的舊首都。它位在戈蘭高地的山谷,海拔1010公尺(3313英呎)處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新!!: 大马士革和庫奈特拉 · 查看更多 »

庫德西亞區

庫德西亞區(منطقة قدسيا;Qudsaya District)為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的區,位在敘利亞南部。 庫德西亞區位於及卡松山西北方、首都大馬士革西北郊區。庫德西亞為該區的首府。 庫德西亞原屬馬爾凱茲大馬士革農村區轄下的分區,之後在2009年2月,庫德西亞與原屬扎巴達尼區轄下的分區迪馬斯及艾因菲賈合併,並且設立新的行政區庫德西亞區。2004年的人口普查中庫德西亞區人口為105,974人。.

新!!: 大马士革和庫德西亞區 · 查看更多 »

人民议会 (叙利亚)

人民议会(مجلس الشعب, Majlis al-Sha'ab)是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国家立法机构,成立于1971年2月21日,采用一院制。 Category:叙利亚政府机构 Syria Category:一院制立法机构.

新!!: 大马士革和人民议会 (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人民意志党

人民意志党(حزب إرادة الشعب)是叙利亚的一个左翼政党,成立于2012年,目前有2名议员。意识形态为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该党是温和反对派争取变革和解放人民阵线的成员。 该党是在其成员被叙利亚共产党 (巴格达什派)指控为托洛茨基主义者,进而开除出党后成立的。 Category:敘利亞政黨 Category:亚洲共产党 Category:2012年敘利亞建立 Category:2012年建立的政黨.

新!!: 大马士革和人民意志党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人

庫爾德人(Kurd)是一個生活於中東的遊牧民族,為西南亞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基本居民。總人口約3000萬,主要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四國境內,有少數分佈在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歐俄南部、以色列等地,在中東是人口僅次於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同時是全世界沒有國家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相傳是古代米底亞人的後代,兩千多年來一直都在庫爾德斯坦的山區活動,過去都過著遊牧式生活,后来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近年來庫德族已有獨立建國的聲浪,但屢屢遭受土耳其、伊拉克等國的壓迫,偶有極端獨立分子激烈衝突,部分工人黨成員還被西方國家列為恐怖份子。 大部分库尔德人都是伊斯兰教信徒,其中多数为逊尼派穆斯林(盛行苏菲教团),少数为什叶派穆斯林,含阿拉維派和十二伊玛目派。还有部分库尔德人信奉雅兹迪教派、阿里伊拉希教派等其他宗教。 皮蘭沙赫爾是穆凱里亞恩區的首府。.

新!!: 大马士革和库尔德人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Partiya Karkerên Kurdistan/پارتیا کارکەرێن کوردستان,缩写为PKK/پکک;Kürdistan İşçi Partisi;حزب العمال الكردستاني),中文名称通常翻译为库尔德工人党,是一个于1970年成立的政党和武装团体,目标是在它宣称的库尔德斯坦范围内建立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的库尔德人民族国家,包括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东北部、叙利亚东北部和伊朗西北部,但是这些国家反对任何此类领土变更 。该党成立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库尔德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基础。该党曾长期由阿卜杜拉·奥贾兰领导,直至他于1999年被土耳其当局逮捕 。在此之后,该党放弃了马列主义意识形态,转而提倡民主邦联主义Abdullah Ocalan, "Prison Writings: The Roots of Civilisation", 2007, Pluto Press.

新!!: 大马士革和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پارتی دیموکراتی کوردستان Partîya Demokrata Kurdistanê,简为“PDK”;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简为“KDP”),也有媒体译为“库尔德民主党”,简称“库民党”,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主要的库尔德人政党之一,1946年成立于伊朗库尔德斯坦的马哈巴德。.

新!!: 大马士革和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争取民主变革全国协调委员会

争取民主变革全国协调委员会 (هيئة التنسيق الوطنية لقوى التغيير الديمقراطي السورية,NCC) 是叙利亚的一个反对派组织,领导人是Hussein Abdel Azim。该组织由13个左翼政党和独立政治活动家组成,其中包括三个库尔德人政党以及在叙利亚国内外活动的年轻活动家。该组织与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是叙利亚最主要的两个反抗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政治组织。它与全国委员会的不同点在于协调委员会认为反对派通过与叙利亚当局的对话会促使叙利亚政府主动实现“国家安全与和平地从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新!!: 大马士革和争取民主变革全国协调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代尔祖尔

代尔祖尔(دير الزور;阿拉米语:ܕܝܪܐ ܙܥܘܪܬܐ, Տէր Զօր,Դեր Զոր,Ter Zor)也译为德尔祖尔,是叙利亚东北部城市,代尔祖尔省省会。代尔祖尔地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北450公里,阿勒颇东南方320公里处的幼发拉底河河畔。经济以农业为主。附近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從2015年3月起,代爾祖爾被恐怖組織伊斯兰国長期圍攻,城內的敘政府軍和20萬居民倚賴空運接濟。2017年9月,包圍圈外的敘政府軍成功打破包圍,代爾祖爾之圍結束。.

新!!: 大马士革和代尔祖尔 · 查看更多 »

代尔阿提耶

Dair Atiah (阿拉伯语:ديرعطية),前称Dhaeaa(阿拉伯文:الضيعة),是叙利亚的一个城市,位于Qalamoun山和黎巴嫩山东部之间,距离首都大馬士革北部 88公里(55英里),去城市 Homs 途径此城市。目前估计Dair Atiah人口有20,000 人。 由于Dair Atiah的地理位置位于海拔1,250 米(4,100 英尺),因此夏季气候温和冬季寒冷。 临近沙漠地带,年均降雨量不超过125毫米(4.9 寸),环境状况,包括土壤贫瘠,不能为当地居民提供足够资源。因此当地居民早在二十世纪开始迁移到美洲,波斯湾和东亚洲国家。.

新!!: 大马士革和代尔阿提耶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空军

以色列空军(IAF, Israeli Air Force;希伯来语:;發音:Zroa HaAvir VeHaHalal,「航空暨太空軍」)是以色列国防军的空军。现任空军司令是Amir Eshel少将。拥有大约900架飞机,主要空中战斗的机种是F-15战斗机和F-16战斗机。.

新!!: 大马士革和以色列空军 · 查看更多 »

伊兹拉

伊兹拉 (ازرع) 是叙利亚的一座城市,德拉省下辖伊兹拉区的首府。伊兹拉海拔600米,人口14722人。.

新!!: 大马士革和伊兹拉 · 查看更多 »

伊莱·科恩

伊莱·科恩(אֱלִיָּהוּ בֵּן שָׁאוּל כֹּהֵן,),埃及出生的猶太人,著名以色列間諜,1961至1965年間在敘利亞替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從事間諜活動,並成功接觸敘利亞高層人物。他在1965年被控以間諜罪,縱使得到多國的求情,敘利亞仍決定將他以絞刑處死。 2005年,以色列新聞網站Ynet舉辦的以色列200大偉人評選中,他被公眾評為第26大偉人。.

新!!: 大马士革和伊莱·科恩 · 查看更多 »

伊馬德·哈米斯

伊馬德·穆罕默德·迪爾比·哈米斯(عماد محمد ديب خميس;),是一名敘利亞政治人物、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黨員。 1961年8月1日哈米斯在大马士革附近出生,長大後於1981年在大马士革大学獲得電子工程學位。 2016年7月3日,他出任叙利亚总理。.

新!!: 大马士革和伊馬德·哈米斯 · 查看更多 »

伊马德丁·赞吉

伊马德丁·赞吉(,İmadeddin Zengi、عماد الدین زنكي)是赞吉王朝的创立者,他曾为摩苏尔、阿勒颇、哈马、埃德萨的总督。.

新!!: 大马士革和伊马德丁·赞吉 · 查看更多 »

伊蘇斯戰役

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發生在前333年11月的安那托利亞西南方。年輕的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軍入侵至此,並擊敗數量比他多一倍的波斯大流士三世軍,是亞歷山大東征第二場重要戰役。 在亞歷山大於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成功擊敗波斯總督後,繼續進軍至小亞細亞西南部。而大流士三世率領從帝國各地招集的大軍,進駐索契,但馬其頓並沒有出擊迎戰,大流士三世於是進軍伊蘇斯,從後方切斷馬其頓聯軍的補給線,迫使亞歷山大回頭與波斯軍交戰,戰場在皮納魯斯河河口,位於伊蘇斯村落的南方。 亞歷山大擔憂人數眾多的波斯軍隊會從左方側翼進行包抄,為了確保左翼安全,命令部隊沿著海岸前進。又因波斯軍先到達戰場並佔據有利的位置,使馬其頓必須朝陡峭的河岸進攻。然而波斯兵力上的佔優並沒有為波斯帶來勝利,波斯步兵素質的低劣斷送了整場戰事,讓亞歷山大成功突破波斯左翼陣列。更重要的是,大流士三世在戰爭末段棄甲逃離戰場,將士們頓時軍心散漫,爭相撤退,但在狹長的波斯陣地中難以撤退,被從後追到的馬其頓軍隊屠殺,大流士三世的妻子及母親皆被俘虜。伊蘇斯戰役最終以大流士三世的逃陣告終,奠下波斯逐漸衰亡的道路。.

新!!: 大马士革和伊蘇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全名阿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智·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摩洛哥的穆斯林学者,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他踏上了一条长达117,000公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他的旅程記錄在《》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新!!: 大马士革和伊本·白图泰 · 查看更多 »

伊本·艾西尔

伊本·艾西尔()(阿拉伯语),本名艾布·哈桑·阿里·本·穆罕默德·谢巴尼,阿拉伯史学家。是重要历史著作《历史大全》的作者。.

新!!: 大马士革和伊本·艾西尔 · 查看更多 »

伊本·泰米葉

--> 伊本·泰米葉(Taqī ad-Dīn Aḥmad ibn Taymiyyah,Arabic:تقي الدين أحمد ابن تيمية)是一個爭議性的伊斯蘭黃金時代遜尼派神學家、法学家、及改革家。伊本·泰米葉是艾哈迈德·伊本·罕百里創立的伊斯蘭教法學罕百里中的一員,也是(12世紀蘇非主義者及瓦利)創立的蘇非主義塔里卡中的一員。伊本·泰米葉對於當時遜尼派廣為接受的教義,例如(聖人的代禱)及對(伊斯蘭教的聖者墓)的敬拜等,採取了有爭議的,反傳統的觀點,迠也讓他在當時宗教學者的正統中很不受歡迎,他一生中也因為這些原因數次下監Laoust, H., “Ibn Taymiyya”, in: Encyclopaedia of Islam,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P. Bearman, Th.

新!!: 大马士革和伊本·泰米葉 · 查看更多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铁路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铁路(شركت راه آهن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是伊朗的国营铁路,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铁路旗下有雷扎客运铁路公司(Raja Passenger Train Company),运营连接德黑兰至伊斯坦布尔和大马士革的国际铁路。货运业务则由旗下的铁路运输公司运营。 据2011年统计,铁路运输占伊朗全国运输的9%至11%,每年铁路运输约3300万吨货物及2900万乘客。.

新!!: 大马士革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铁路 · 查看更多 »

伊朗航空航點

伊朗航空航點列表(截至2015年7月).

新!!: 大马士革和伊朗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學校

伊斯蘭學校(阿拉伯語:;英語:Madrasah)指伊斯蘭世界所有類型的學校,包括世俗及宗教學校。.

新!!: 大马士革和伊斯蘭學校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建築

伊斯蘭建築(عمارة إسلامية)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了从伊斯蘭教建教至今,在伊斯兰文化圈地区内各种建筑的一种风格样式。 伊斯兰建筑的基本建筑类型有:清真寺、墓穴、宫殿和要塞。除了这四种类型,伊斯兰教建筑也包括了一些民间建筑如公共浴场、喷泉和一些室内建筑。Copplestone, p.149.

新!!: 大马士革和伊斯蘭建築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軍

伊斯蘭軍(جيش الإسلام,Jaysh al-Islam)是叙利亚内战中的一個武裝組織,由多個伊斯蘭主義和薩拉菲主義武裝單位聯盟而成。它主要在大馬士革附近活動。伊斯蘭軍是該區域最大的反政府武裝勢力。伊斯蘭軍是附屬於「伊斯蘭陣線」的一分子,而「伊斯蘭陣線」拒絕加入受西方國家支持的自由敘利亞軍。.

新!!: 大马士革和伊斯蘭軍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黃金時代

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حضارة إسلامية)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时间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作家-zh-tw:霍華·透納;zh-cn:霍华德·特纳;zh-hk:侯活·特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新!!: 大马士革和伊斯蘭黃金時代 · 查看更多 »

伊扎布特

伊扎布特(حِزْبُ التَحْرِير,意为“解放党”,是“伊斯兰解放党”的音译简称)是一个跨国伊斯兰教组织。成立于1950年代初,最初活跃于阿拉伯世界。苏联解体前夕,迅速进入中亚。杨恕、林永峰,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目前该组织广泛活动于世界各地。 伊扎布特分别在英国伦敦、巴勒斯坦设有两个总部,在一些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新!!: 大马士革和伊扎布特 · 查看更多 »

伏努科沃國際機場

伏努科沃國際机场(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аэропорт Внуково,Vnukovo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西南28公里處,是一個雙跑道國際機場。它是繼多莫杰多沃国际机场及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之後的俄羅斯第三繁忙的機場,也是服務莫斯科地區的三個主要機場之一。在2010年機場的旅客量達到946萬人次,比2009年增長了22.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伏努科沃機場曾被作為軍事用途,不過戰後就一直是民用機場。.

新!!: 大马士革和伏努科沃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大马士革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佩特拉

佩特拉(希腊语:Πέτρα,阿拉伯语:)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阿拉伯谷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峡谷内。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 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西拉”(意义也是岩石)。阿拉伯傳統認為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Josephus認為死海古卷中,佩特拉就是被称为“Rekem”。.

新!!: 大马士革和佩特拉 · 查看更多 »

佩特拉阿拉伯

阿拉比亞(拉丁语:Arabia Petraea)是羅馬帝國的一个边界行省,它创建于於2世紀,其範圍約是今中東的約旦全境、敘利亞南部、西奈半島和今天的沙特阿拉伯的西北部,其首都为佩特拉。它北部是叙利亚,其西部是猶太省和埃及。 106年,圖拉真消灭了奈伯特王國,為了統治該地,特地於此設置行省。与其它一些圖拉真设立的罗马行省如亚美尼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述不同的是阿拉比亞在图拉真死后依然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罗马行省。阿拉比亞的沙漠边境被称为阿拉比亞边墙。在罗马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篡位者或皇帝来自阿拉比亞。(阿拉伯的菲利普虽然是阿拉伯人,他出生的城市本来属于叙利亚,是在193年和225年之间被分划给阿拉比亞的。菲利普是204年出生的。)阿拉比亞是一个边境省份,在其沙漠中有游牧的萨拉森人生活。它的东部是安息。 阿拉比亞最后受安息和巴尔米拉攻击和被占领。但是不像罗马帝国的其它边界行省如日耳曼和北非它没有持续地受到入侵,它也缺乏其它希腊化的东部行省的文化特征。.

新!!: 大马士革和佩特拉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使徒統緒

使徒統緒,天主教中文译作宗徒傳承,是指基督教教會的聖職是從耶稣的十二使徒傳承開始代代相傳,通常與聲稱是一系列的主教有關F.L. Cross, E.A. Livingstone (editors),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article "apostolic succession"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視為由一個或多個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現在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主教(不論來自那個教座)受其他主教祝聖,而施行祝聖的主教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受祝聖,一直追溯至使徒。 使徒統緒也可以理解成從使徒至今的教義連續性。例如,英國循道宗會議將「真實連續」定為「基督經歷的連續,同一靈所賜的團契,屬於一主的連續,訊息的持續宣告,使命的持續領受……Jay, Eric G. The Church.

新!!: 大马士革和使徒統緒 · 查看更多 »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מעשי השליחים ;Πράξεις των Αποστόλων;ACTUS APOSTOLORUM;天主教汉译书名为《宗徒大事錄》;唐朝景教譯名《傳化經》)是介绍耶稣基督复活、向门徒显现、升天後,他的使徒们(天主教作「宗徒」)传道、殉道的事迹,其中包括保罗的同工路加写的关于保罗的事迹。是新约圣经的第五卷書。又被通稱為《聖靈行傳》。.

新!!: 大马士革和使徒行传 · 查看更多 »

但丘石碑

但丘石碑( Tel Dan Stele) 是一黑玄武岩碑,为以色列国北部边境外的某位亚兰人国王所立。亚兰文字碑文记载了这位国王对以色列国的胜利。现存的碑文片段没有记载国王的名字,但学界认为这是一位大马士革亚兰国的国王。从石碑的文字、时间和所在地分析,很可能是哈薛(Hazael),或者是他的儿子 Bar Hadad II/III。这父子两代大马士革王都与以色列国为敌。人们在但丘(Tel Dan)发现了石碑。但丘(Tel Dan)先前名为Tell el-Qadi,这是古代以色列国北部边境城市但的遗存土丘。石碑残片A发现于1993年。石碑残片B1和B2于1994年同时被发现。 石碑的年代被鉴定为公元前9世纪或前8世纪。公元前8世纪这个界限是由亚述人的征服导致的破坏层确定的,这次亚述人的征服由文献明确记载,可确定为公元前733年到前732年。石碑残片发现的层面在此破坏层之下。可以肯定亚述人的征服发生在石碑竖立之后。石碑竖立之后被击碎,碎片被用作但丘某建筑工程的材料,据推测是希伯莱人所为。现在难以推测这些事件的准确年代。 石碑描绘的大马士革亚兰国对以色列国和犹大国的军事优势大致可定在公元前841年到前798年。正相当于以色列国耶户(Jehu)和约阿施(Jehoahaz)两代王在位的这段时间的初期,也相当于犹大国王亚哈谢(Achazyahu或Ahaziah)和以色列国王约兰(Yoram或Joram)的在位时间的末期。上述的年代学推算基于Yohanan Aharoni (Tel Aviv University)死后出版的著作,以及Michael Avi-Yonah和Anson F. Rainey 以及 Ze'ev Safrai协作的研究。上述的几位学者对亚兰人相对以色列国和犹大国的军事优势的年代学推算完成在石碑被发现之前。因此这项推算没有反映任何偏见,无论是对石碑的年代定位也好,还是对Aramean对以色列国和犹大国的军事胜利也好。 现存的残片保存了部分石碑文。但这部分碑文已经引起关心圣经考古学的人士的兴奋。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这几个字母“ביתדוד”,用拉丁字母拼写就是BYTDWD。当时的字母文字仅有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这里出现的BYTDWD与希伯莱文词汇“大卫王室”是相同的。尽管有人以另一种释读方法把这几个字母中间加上元音读作地名Bethdod,BYT这个音节的意思是家(house),地名伯利恒Bethlehem的Beth的古代文字形式就是BYT。而音节DWD的含义可能是“被爱的”、“水壶”或者“叔叔”。地名亚实突Ashdod的dod就是这个音节。那么BYTDWD两个音节合起来就是地名Bethdod。 如果碑文释读是正确的话,这是“大卫”这个名字第一次在考古学资料中得到辨识。如同米沙石碑一样,但丘石碑是炫耀武功的纪念碑。部分学者认为“大卫王室”这个词在米沙石碑的一行部分破损的碑文中出现。.

新!!: 大马士革和但丘石碑 · 查看更多 »

何珥山

何珥山(希伯来语: הֹר הָהָר, Hor Ha-Har)是圣经中亚伦去世的地方,位于“以东地边缘”。 自从Josephus的时代, 何珥山就以“先知亚伦之山”著称,是约旦河谷东面以东山地的一座有2座山峰海拔高度4780英尺(高于死海6072英尺)的山。山顶上是一个神庙,据说下面是亚伦的坟墓。 20世纪初,Henry Clay Trumbull等一些学者认为何珥山是指Ain Kadis西北的一座山峰。 另一处何珥山出现在民数记34章7、8节,预期以色列人征服的北部边界,也许就是黑门山。“何珥”被怀疑应该是哈得拉,大马士革北部乡村的名称,在圣经中只出现一次。.

新!!: 大马士革和何珥山 · 查看更多 »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Firenze,Florentia,意大利诗歌:Fiorenza),又譯--,在19世紀的中國或者現代文學、藝術、餐飲的場合也經常翻譯成翡冷翠。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拥有366,091名城市人口,是该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及主要的历史、文化和商业中心。从该市延伸出去的佛罗伦萨-普拉托-皮斯托亚都会区共有1,506,098名居民。 佛罗伦萨曾经长期处于美第奇家族控制之下,是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文化、商业和金融中心,并曾一度是意大利统一后的首都(1865-1871年)。 佛罗伦萨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艺术与建筑的摇篮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诸如烏菲茲美術館、学院美术馆、巴杰罗美术馆、碧提宫内的帕拉提那美术馆等)。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名人诞生、活动于此地,比较著名的有诗人但丁、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科学家伽利略、政治理论家馬基維利、雕塑家多纳太罗等。佛罗伦萨历史中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的美名由來是徐志摩前往度假時,因飽覽當地的湖山之勝,因而觸發內心美的悸動,便將意大利语的Firenze翻譯成--,並寫下《--》及《--》兩篇散文。.

新!!: 大马士革和佛罗伦萨 · 查看更多 »

侯赛因·本·阿里

侯赛因·本·阿里(حسین بن علی,)是1908年至1917年麦加的埃米尔与麦加的谢里夫,1916年他在托马斯·劳伦斯的帮助下发动了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大起义,并宣布自己为汉志国王,1924年他被伊本·沙特击败,被迫将王位交给自己的儿子阿里·本·侯赛因,1931年6月4日他在外约旦的阿曼去世。 侯赛因·本·阿里之長子阿里·伊本·侯赛因担任过汉志王国国王,但一年后被伊本·沙特率军驱逐,次子阿卜杜拉·本·侯赛因后来担任了约旦国王,三子费萨尔·本·侯赛因担任过叙利亚与伊拉克国王,1920年他在叙利亚的统治权被法国剥夺,但仍然担任了伊拉克国王。.

新!!: 大马士革和侯赛因·本·阿里 · 查看更多 »

德卡波利斯

德卡波利斯,中文圣经译为低加波利(希腊语:Decapolis,意为“十座城”)是罗马帝国东部边境,位于今约旦、叙利亚和以色列的10个城邦的联盟,他们并非正式的政治联盟,而是由于相同的语言、文化、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集合而成。德卡波利斯城市是该地区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中心,有别于闪米特人(纳巴泰人、亚兰人和犹太人)。 德卡波利斯城邦大多形成于前63年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以後,它们的领土大致上相互接邻。 除了大马士革和Scythopolis(今以色列境内),其他8个德卡波利斯城邦都位于约旦河以东,即今日的约旦。每个城市都享有某种程度的自治。 Category:罗马帝国城市 Category:約旦歷史 Category:敘利亞歷史 Category:以色列历史 Category:圣经地名.

新!!: 大马士革和德卡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德國駐外機構列表

德國駐外機構列表列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世界各地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由大使館(Botschaft)、總領事館(Generalkonsulate)、領事館(Konsulate)和常駐代表處(Ständige Vertretung)組成。這些駐外機構接受德國外交部管理,負責維護德國在外利益、服務海外,也與地主國(駐在國)政府交流,以促進德國與外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科學領域的關係。德國駐外館處的其他任務還包括資訊蒐集、向德國聯邦政府各部門匯報相關議題、協助德國企業在外活動。與使館駐在國人民相關的業務,則有受理、核發其赴德簽證、向其宣傳德國概況及對外政策等accessdateaccessdate。 德國大使館的館務涵蓋了中的各個領域,除了政經文、外交、德商支援和公民服務外,還會參與國際研究與技術合作活動,或是社會發展及農業政策,因此館內常短期地附派有德國政府其他部會的外派官員或專家。在與德國有進行防務合作、或是攸關德國國防政策的國家,當地的德國大使館中亦會駐有德軍武官。大使通常為大使館位階最高的人員,由於德國並非在每個邦交國都設有大使館,所以該館的大使可能accessdateaccessdate,而使館的服務對象也會因此同時含括駐在國、兼轄國在內。相較之下,德國領事館或總領事館的服務範圍僅限於一國之內的特定地區,職責也不包括大使館處理的政治事務,而是著重於領務服務、貿易、文化及accessdateaccessdate。 德國常駐代表處的性質也有別於使領館,派駐對象並非單一國家,而是諸如聯合國、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教科文組織和歐洲委員會等國際組織,代表德國在這些組織中的利益。另一項相異之處,在於德國常駐代表處並不設有領務部門,也不辦理簽證、護照相關的領事服務accessdateaccessdate。 截至2014年1月,德國在全球各地總共設有220多座駐外代表機構,當中大使館約150個、領事館及總領事館約60個、常駐國際組織代表處約10個。.

新!!: 大马士革和德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国驻外大使列表

德意志帝国(1871-1945)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1年至今)驻外大使名单.

新!!: 大马士革和德国驻外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

德米特里二世(勝利者)(希臘語:Δημήτριος Β Νικάτωρ; ),是塞琉古帝國國王。他是德米特里一世和勞迪絲五世的兒子,並有一個弟弟是安條克七世。德米特里二世的第一次統治因被安息王國俘虜而中斷,數年後他又一度當上國王。.

新!!: 大马士革和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际航空

國際航空有限責任公司(Interflug GmbH),簡稱「國際航空」(Interflug),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一家國營航空公司。該企業始創自1958年,於1963至1990年間轉型成國家航空公司,總部設在東柏林,以柏林-舍讷费尔德机场為樞紐機場,設有歐洲洲際航班,主要航點集中於經濟互助委員會各成員國境內。因其品牌標識一直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際航空」(Interflug D.D.R.)為名,故也被俗稱作「東德國際航空」或「東德航空」。兩德統一之後,該公司資產被全數清算,直至1991年完全註銷。.

新!!: 大马士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际航空 · 查看更多 »

德拉

德拉(درعا)是叙利亚南部城市,德拉省省会。位于首都大马士革以南约100公里处,靠近约旦边境。2011年初,德拉市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抗议者一度控制了城市。叙利亚安全部队对德拉市进行军事进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新!!: 大马士革和德拉 · 查看更多 »

德拉雅

德拉雅,又譯達拉亞,是敘利亞大马士革农村省德拉雅區的城鎮,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約10公里,海拔高度689米,2007年人口75,134,大部分居民信奉馬龍尼禮教會。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發後,德拉雅從2012年起長期被反政府武裝分子佔據,直至2016年8月武裝分子與政府軍達成協議,歷時4年的圍城結束,由政府軍重新控制德拉雅。.

新!!: 大马士革和德拉雅 · 查看更多 »

保罗 (使徒)

保羅(天主教譯保祿,唐朝景教譯寶路法王;Παῦλος,Paulus;约3年-约67年Harris, p. 411),本名“掃羅”(Saul),又稱大數的掃羅(Saul of Tarsus)。他是早期教會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教士之一,基督徒的第一代领导者之一,被奉為外邦人的使徒"The Canon Debate," McDonald & Sanders editors, 2002, chapter 32, page 577, by James D. G. Dunn: "James, the brother of Jesus, and Paul, the two other most prominent leading figures in first-century Christianity"。在诸多参与基督教信仰传播活动的使徒与传教士之中,保羅通常被认为是在整个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人之一Powell, Mark A. Introducing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新!!: 大马士革和保罗 (使徒) · 查看更多 »

保羅歸信

保羅歸信(Conversion of Paul the Apostle),又稱保羅皈依基督、保羅改宗等,《新约圣经》中提到的一個事件,保羅在往大馬士革路上,決定改信基督信仰,成為後世所知的外邦人使徒。是《新约圣经》中提到的事例。一名基督徒的迫害者扫罗,(扫罗亦称保罗,但须注意保罗一名并非是其受洗后而改称)在从耶路撒冷到大马士革(罗马帝国叙利亚省会)抓捕基督徒的路上突然发生转变c. 36年。根据使徒行传记载,当时扫罗被击倒,眼睛因受比太阳更强的光刺激而暂时失明,并听见耶稣的声音,几天后在大马士革他被亚拿尼亚治愈并受洗加入基督教并成为基督教主要的对宣教的使徒。"大马色路上"在基督徒之外有时用来指心灵的转变。.

新!!: 大马士革和保羅歸信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此為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此外交代表機構都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外交部。俄羅斯聯邦大使館與任何國家的領事館的最大的聯絡之一。俄羅斯在東歐、近東以及特別是在前蘇聯狀態有顯著的利益。其具有廣泛的聯繫,於世界的開發中國家中,冷戰時期的外交投入於亞洲與非洲的影響極大,也是現在的商業因素更重要的資產。 俄羅斯成立了幾個領事館於美國與加拿大,用以服務俄羅斯移民。1917年,沙皇政府滅亡。在美國七個城市與三個加拿大城市卻維持領事對沙皇效忠,並從美國政府獲取資金。領事館於1920年代後期停止了服務;且美國政府查獲該領事館的記錄。展開了查獲長期的爭議。於1949年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取得相關文件資料;1980年,美國政府借給加拿大領事館的文件資料到。 於1990年1月31日美國送回文件檔案給蘇聯並保留微縮膠片作為證據。 1992年以後,由於經濟因素,俄羅斯駐賴索托、駐尼日、駐布吉納法索及駐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大使館皆停止運作。 1995年,駐蘇利南的大使館也停止運作。 由於喬治亞與俄羅斯斷交,2008年,由代辦原俄羅斯駐喬治亞使館的相關業務。.

新!!: 大马士革和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土衛二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土衛二的地質特徵。.

新!!: 大马士革和土衛二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土衛八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土衛八的地質特徵。.

新!!: 大马士革和土衛八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童軍與女童軍聯盟

土耳其童軍與女童軍聯盟(Türkiye İzcilik Federasyonu, TİF、Scouting and Guiding Federation of Turkey)是土耳其的國家童軍與女童軍聯盟,目前擁有33,974名童軍成員(2011年)與2,883名女童軍成員 (2006年)。此聯盟於1950年成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成員,1987年成為世界女童軍總會成員。.

新!!: 大马士革和土耳其童軍與女童軍聯盟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駐外機構列表

下表列出土耳其共和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構。179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三世於英國倫敦興建土耳其第一所常駐大使館;1924年時,土耳其在外國共設有39所外交代表機構,目前則設有222所(不包括名譽領事館)。 土耳其是唯一在北塞浦路斯設大使館的國家(北塞浦路斯目前未被廣泛承認為一主權國家,而被認為是塞浦路斯的一部分)。由於土耳其與其鄰國亞美尼亞尚未建交,土耳其並沒有在亞美尼亞設大使館。.

新!!: 大马士革和土耳其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Ordre du Temple),或神庙骑士团,正式全名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auperes commilitones Christi Templique Solomonici),是存在于中世纪的天主教军事修士会,乃著名的三大骑士团之一,。其成员称为“圣殿骑士”,而高级成员则获许穿着骑士团标志性的绘有红色十字之白色长袍。圣殿骑士团曾是欧洲历史上最富有和强大的天主教军事修士会之一,并且在其存在的近两百年中对中世纪的欧洲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圣殿骑士团创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之後,主要由信奉天主教法国骑士组成。其首领最初駐紮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一角,該寺位於耶路撒冷圣殿山,传说是建在所罗门王的神殿(The Temple Of Solomen)之上,因此得其團名。1129年,圣殿骑士团得到罗马教廷正式支持,擁有诸多特权,遂迅速增长其规模、勢力和财富,甚至发展出最早的银行业。 圣殿骑士团和十字军的命運密切相关。1291年,圣地陷落,他們失去根据地,最终淪为法王腓力四世為解決財務問題的牺牲品。1307年,其众多成员在法国被捕,残酷审讯後以異端罪名处以火刑。 1312年,身處亞維農教廷的教宗克雷芒五世被腓力四世施压,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此一活跃將近两世纪的宗教軍事组织,从此在欧洲主要地区销声匿迹,其悲剧性结局則催生許多相关的传说和文学作品。.

新!!: 大马士革和圣殿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式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又稱作--或地中海气候、副热带地中海型氣候,其分布於中緯度地區(約南北緯30至40度)的大陸西岸地區,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黑海沿岸地區、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澳洲西南部伯斯、南部阿德莱德一帶,南非共和國的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區。 地中海式氣候分布範圍占全球比例十分稀少,特徵為「夏乾冬雨」,迥異於其他類型氣候,也往往造成作物生長季無法與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農業區的作物種類往往為耐旱的蔬果,灌溉系統亦十分發達,為其一大特色。.

新!!: 大马士革和地中海式气候 · 查看更多 »

地理大发现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在几个世纪中,这一情况都是数学家和航海者们面临的难题,亦为当时的帝国崛起制造了障碍。经度测定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远洋航行缺乏精确测量工具的支持,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航船的位置。直接导致了时间和负重量上的浪费,以及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事故。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后才得以解决。自那以后,在任何时刻离港的任何船只,都可通过比较航船的当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的时间,直接计算出航船所在的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导致坏血病在船员间的传播。,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张箭,31-32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後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新!!: 大马士革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地方协调委员会

地方协调委员会 是在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示威中诞生的、由地方组织与个人组成的一个网络活动报道组织。2011年6月,《纽约时报》称LCC在叙利亚“开始呈现出关键性作用”。该组织支持公民抵抗,反对武装对抗和外国军事干预。.

新!!: 大马士革和地方协调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区 (叙利亚)

区是叙利亚的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叙利亚行政区划被划分为14个省级行政区穆哈法扎(محافظة,muḥāfaẓä,复数形式:محافظات 、muhafazat),在省级行政区下又被进一步划分为60个区,称为玛纳提克(منطقة, manatiq,复数形式:مناطق、mintaqah)。 在区以下被划分为206个更低一级的行政区,称为纳瓦希(ناحية)。 叙利亚的60个区级行政区,都设有区首府,一般区级行政区均与其首府所在城镇同名。 区和纳瓦希的管理,由各省省长任命的官员负责,但须经叙利亚内政部部长的批准。这些官员与经选举产生的区议会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和协调叙利亚中央政府与地方行政区、村落、部族首领、长老会之间的沟通,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等。 下面按照分省的方法列出了叙利亚下辖的所有区,(粗体字的区为该省的省首府所在地)。大马士革是一个省级行政区,但并不包括在此列表内,因为它本身是一个直辖市,属于大马士革省的一部分。请注意,库奈特拉省大部自1967年以来一直由以色列控制(参见:戈兰高地)。.

新!!: 大马士革和区 (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北歐航空航點

以下是北歐航空的飛航目的地,但不包括北歐航空集團(SAS Group)旗下其他航空公司(格陵蘭航空、藍天航空、愛沙尼亞航空、)的目的地。.

新!!: 大马士革和北歐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國家圖書館列表

國家圖書館多依各國呈繳法徵集國內出版品,亦為一法定的出版品受繳機構,通常也為ISBN及ISSN的配發單位;而其服務對象,由於它屬於學術性圖書館,故以研究人士為主,同時也對政府各機關、議會服務。 本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國家圖書館,下面的目錄按國家英文名称首字母排列。.

新!!: 大马士革和國家圖書館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家清真寺列表

在一些國家有國家清真寺,包括:.

新!!: 大马士革和國家清真寺列表 · 查看更多 »

利遜

利遜(Rezon)是以利亞大的兒子,原為亞蘭·瑣巴王哈大底謝一名官員,當以色列王大衛攻打瑣巴人的時候,利遜招聚了一群人,自己作他們的頭目,往大馬士革居住,在那裏作王。在以色列王所羅門晚年,因他犯罪得罪上帝,上帝使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 利遜有可能與列王紀上15章:18節中的希旬(Hezion)為同一人,或者希旬是利遜之子,也是他伯利們的祖父,是便哈達一世的曾祖父。.

新!!: 大马士革和利遜 · 查看更多 »

利雅得·赛义夫

利雅得·赛义夫(رياض سيف,)是叙利亚政治异见人士、商人、全国对话论坛建立者。1994年和1998年,赛义夫当选为叙利亚国会的议员,他在叙利亚有阿迪达斯商业。 Wright, Dreams and Shadows, 2008, p.218.

新!!: 大马士革和利雅得·赛义夫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历史

利比亚历史,包括了利比亚本地柏柏尔人和丰富的其他民族的历史。柏柏尔人的存在贯穿了利比亚的整个历史。在利比亚历史上,它多属于欧洲或非洲的其他国家,独立的利比亚现代史是由1951年开始的。 利比亚的历史主要可以分为古代利比亚、罗马时代、伊斯兰时代、奥斯曼统治时期、意大利殖民时期和现代利比亚六个时期。.

新!!: 大马士革和利比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刺客教條 (遊戲)

是由育碧公司的蒙特利爾工作室開發的一款第三人称隱蔽類遊戲,於2007年11月在PlayStation 3和Xbox 360上發行。Windows平台版本則於2008年4月在北美發行。 續集《刺客教條II》於2009年11月發售。.

新!!: 大马士革和刺客教條 (遊戲) · 查看更多 »

刺客教條:阿泰爾編年史

是一部在任天堂DS、Android、iOS、webOS、Symbian、Java ME和 Windows Phone平台上发行的游戏.

新!!: 大马士革和刺客教條:阿泰爾編年史 · 查看更多 »

列王紀 (聖經)

《列王紀》(希伯来语:,拉丁转写:)是《希伯来圣经》的一部分,原文用希伯來語書寫。這書冊估計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到前5世紀期間完成。 主題:在神經綸中神行政的對付,連同神的君王職分在地上因著列王而遭破壞與毀滅,以及神公正對付的悲慘結果。.

新!!: 大马士革和列王紀 (聖經) · 查看更多 »

列王紀下

《列王紀下》是《圣经》全书的第12本书,记录了以色列人的一段历史。本书原本和《列王纪上》是一本《列王纪》,后来根据希腊语译本拆分为2册。.

新!!: 大马士革和列王紀下 · 查看更多 »

嘉拉溫

嘉拉溫(又譯作蓋拉溫,),欽察人,埃及馬木留克王朝第七代蘇丹。30歲時才被賣到埃及,因此阿拉伯語說得不流利。埃及人稱他為阿爾‧艾爾菲,因為是被人用一千第納爾買回來的。.

新!!: 大马士革和嘉拉溫 · 查看更多 »

傑馬爾帕夏

阿赫迈德·傑馬爾帕夏(Ahmet Cemal Paşa,)是奥斯曼帝国的政府官員與知名軍事人物。杰马尔出生于希腊米蒂利尼。毕业于奥斯曼帝国战争学院。他在巴爾幹戰爭嶄露頭角,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鄂圖曼政府主要領導人之一。他也对奥斯曼帝国末期亚美尼亚大屠杀、希臘種族滅絕、亚述大屠杀负有主要责任。.

新!!: 大马士革和傑馬爾帕夏 · 查看更多 »

哈巴布

哈巴布(خبب)(khabab)是叙利亚南部城市,都大马士革以南约55公里处,靠近约旦边境。.

新!!: 大马士革和哈巴布 · 查看更多 »

哈兰 (土耳其)

哈兰(Harran),也作赫伦,旧称卡雷(Carrhae),是土耳其东南部的一座古城,位于尚勒乌尔法省首府尚勒乌尔法东南38公里,今為阿拉伯人小村,在幼發拉底河上游的支流拜利赫河的東岸,距交匯之河口約10公里,水陸路均甚便利。,2017年哈兰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新!!: 大马士革和哈兰 (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哈立德·巴格达什

哈立德·巴格达什(,Khalid Bagdash,)敘利亞政治人物,阿拉伯人,18岁时就是大马士革大学共产主义成员,在法国占领叙利亚后活跃于学生运动。1930年加入甫創立的敘利亞共產黨(SCP),1934年前往莫斯科的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进修,1936年回国擔任叙利亚和黎巴嫩共产党书记,直至過世為止。他亦被稱為阿拉伯共產黨的元老。1954年成为阿拉伯地区第一位当选议会议员的共产党人,被成为“阿拉伯共产主义校长”。 1970年,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总书记哈菲兹·阿萨德上台后表示,在可控的政治环境下实现多元化的人民民主。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巴格达什决定叙共加入该政治联盟。1973年底,叙利亚共产党因政见不同而分裂为两个主要派别:一派以总书记哈立德·巴格达什同志为首,认为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权是民族进步政权,主张与之合作;另一派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亚德·图尔克为首,指责巴格达什专权和搞个人崇拜,反对一切听命于苏共。此外还有以穆拉德·尤素福为首的基层组织派等几个较小派别。 20世纪80年代初,叙利亚政府宣布了对叙利亚共产党的禁令。该党许多活动受到限制并被安全部门严密监视,叙利亚共产党出版的《人民斗争》和《光明》刊物受到严重影响。1986年,由于叙利亚政府与苏联的良好关系,对叙利亚共产党的禁令解除。 1986年,叙利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巴格达什和副书记优素福·费萨尔就苏联最高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开放政策产生了严重分歧,叙利亚共产党分裂为叙利亚共产党(巴格达什派)和叙利亚共产党(费萨尔派)。分裂的两党仍以叙利亚共产党名称加入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 1995年哈立德·巴格达什在大马士革去世,享年83岁。他的遗孀维萨尔·法尔哈·巴格达什(Wisal Farha Bakdash)接续他为总书记。.

新!!: 大马士革和哈立德·巴格达什 · 查看更多 »

哈立德·胡杰

哈立德·胡杰(خالد خوجة;),是一名敘利亞政治人物,2015年至2016年間出任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主席。 1965年7月4日他在大马士革出生,有土庫曼血統,曾擔任全國聯盟在土耳其的代表。.

新!!: 大马士革和哈立德·胡杰 · 查看更多 »

哈米迪亚集市

哈米迪亚集市()是叙利亚最大的一个集市,位于大马士革旧城内,毗邻大马士革城堡。该集市开始于 Al-Thawra 街,结束于倭马亚大清真寺广场。 该集市内有著名的巴格达什冰激凌店。.

新!!: 大马士革和哈米迪亚集市 · 查看更多 »

哈瓦那咖啡馆

哈瓦那咖啡馆创立于1945年,是一个著名咖啡馆,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al Bahsa 区。在现代,该咖啡馆变得众所周知,由于其精英阶层的游客,包括政治家,高级军事官员,诗人,艺术家,作家和记者,还有许多政治难民。该咖啡馆有时被称为小说,诗歌,政治阴谋甚至政变的发源地。.

新!!: 大马士革和哈瓦那咖啡馆 · 查看更多 »

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

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奥斯曼土耳其语:خالده اديب;有时英语拼写为Halidé Edib,)是一名土耳其小说家和民族主义和女权政治领袖。她最知名的小说是抨击土耳其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以及大多数妇女缺乏改变自己处境的兴趣。.

新!!: 大马士革和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 · 查看更多 »

哈菲兹·马赫卢夫

哈菲兹·马赫卢夫 (حافظ مخلوف,)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表弟,现任叙利亚国家安全总局大马士革分局局长,上校军衔。.

新!!: 大马士革和哈菲兹·马赫卢夫 · 查看更多 »

哈菲兹·阿萨德

哈菲兹·阿萨德(حافظ الأسد,)敘利亞政治家,前敘利亞总统、獨裁者、空軍司令及國防部長,阿塞德1970年發動軍事政變掌權,統治敘利亞長達三十年。相對其子,人稱老阿薩德。.

新!!: 大马士革和哈菲兹·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哈马 (叙利亚)

哈馬(حماة,解作「城堡」)是敘利亞中部大馬士革以北的城市,也是哈馬省的首府,面積3,680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約70萬Dumper, Stanley, and Abu-Lughod, 2007, p.162.

新!!: 大马士革和哈马 (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哈迪·阿拉维

哈迪·阿拉维(هادي العلوي,Hadi al-‘Alawi)是伊拉克的作家和思想家。以其左派思想以及对伊斯兰教的批判著称。.

新!!: 大马士革和哈迪·阿拉维 · 查看更多 »

哈桑·图尔克马尼

哈桑·本·阿里·图尔克马尼中将(العماد حسن بن علي توركماني)是已故叙利亚政治人物、叙利亚陆军军官,曾任叙陆军参谋长、国防部长、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已在一起爆炸事件中遇难。.

新!!: 大马士革和哈桑·图尔克马尼 · 查看更多 »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传媒机构。集團旗下的鳳凰衛視中文台、資訊台、歐洲台、美洲台、電影台和香港台透過AsiaSat 7、China Sat-6B、Eurobird、Telsat-12、Directv、Echostar、G3-C、Satmex-6、Bell ExpressVU等衛星直播平台,鳳凰實現了全球覆蓋,環球布局56個記者站,製作團隊遍及全球五大洲。 鳳凰衛視在香港、深圳、倫敦、洛杉磯、北京设有分支机构。2006年,樓高26層的鳳凰深圳影視基地啓用,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2009年,鳳凰衛視總部大埔工業區自置辦公樓新址啓用,樓高四層,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鳳凰衛視美洲台於2014年在美國洛杉磯落戶,面積近2800平方米。歐洲台則坐落倫敦西南繁榮商業區,總面積逾850平方米。而集團最新落成啓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鳳凰中心,佔地面積超過1萬8千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超過6萬5千平方米。 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於2000年6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2008年12月5日,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轉至主板上市。2016年9月,鳳凰衛視宣佈,旗下的鳳凰香港已於2016年5月6日向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遞交有關數碼地面電視廣播的本地免費電視服務牌照申請,但已於翌年8月以公司業務和投資方向改變及本地免費電視服務不利市況為由撤回申請。.

新!!: 大马士革和凤凰卫视 · 查看更多 »

凯桑门

凯桑门(Bab Kisan;阿拉伯语:باب كيسان)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8座城门之一,位于旧城东南部,纪念一名奴隶 哈里发穆阿维叶。城墙建于罗马时代,供奉萨图尔努斯。 保罗述说在前往该市的路上,看见耶稣向他显现(使徒行传9:1-9)。此后他在大马士革住了三年,然后去住在纳巴特王国(他称之为“阿拉伯” )一个未知的时期,后又回到大马士革(这时在纳巴特统治下)。三年多以后(加拉太书 1:17;20),由于反对他的教诲的犹太人的爆炸反应,他被迫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该城(使徒行传9:23;25;林后11:32)。他从城墙上的一个窗口坐在筐内降到地上,在他的门徒的帮助下,夜间逃走,前往耶路撒冷。保罗在圣经中讲到,他通过窗口逃脱了某种死亡(林后11,32-33)。今天,它保存了​​圣保罗教堂。.

新!!: 大马士革和凯桑门 · 查看更多 »

凯撒大帝III

《凯撒大帝III》是一个由印象遊戲公司开发以及由雪乐山娱乐公司于1998年10月出版发行的电子游戏,是凯撒大帝系列的第三版,也属于雪乐山公司所发行的城市建造游戏。此游戏在中国大陆由第三波软件公司引进并汉化。.

新!!: 大马士革和凯撒大帝III · 查看更多 »

全球首都人口排名

此表為全球首都人口排名。属地以及具有領土糾紛的首都以斜體表示。這些統計數據僅引用該國家正式首都之人口數,不包含更廣闊的大都會或都會區。.

新!!: 大马士革和全球首都人口排名 · 查看更多 »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Communist & Workers' Parties,缩写为IMCWP)是一個共產主義政党和组织國際間合作交流會議(也有一些与共产党有历史渊源的非共产党参加)。在希臘共產黨的倡議下,來自50個國家的57個共產黨和工人黨于1998年5月22—24日,爲慶祝《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和希臘共產黨建黨80周年,在雅典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會議。各黨在會上交流了經驗,並且發布了一個共同聲明:每年11月至12月都要舉行一次國際會議。 除了一年一次的正式會議外,参加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偶爾會召開特別會議,例如2009年9月28—30日在大馬士革召開了主題爲“與巴勒斯坦人民和中東其他国家人民的英勇鬥爭團結一致”的會議。在2009年12月,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決定創辦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撰写的《國際共產主義評論》年刊。同時,還決定建立一個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網站。 迄至2016年第十八次会议,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共有来自世界85个国家的12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参加。.

新!!: 大马士革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大马士革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前8世纪

前800年至前7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8世纪。.

新!!: 大马士革和前8世纪 · 查看更多 »

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

这是一个按洲排列的世界各国列表,列表展示出各个国家的国旗和首都。.

新!!: 大马士革和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D)

Category:航空代码列表.

新!!: 大马士革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D) · 查看更多 »

图拉真柱

图拉真柱(COLVMNA·TRAIANI,Colonna Traiana,Trajan's Column),或译作图拉真凯旋柱,图拉真纪功柱,位于意大利罗马奎里纳莱山边的图拉真广场,为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所立,以纪念图拉真胜利征服达西亚。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建造,于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 圖拉真柱淨高30米,包括基座總高38米。柱身由20個直徑4米、重達40噸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壘成,外表由總長度190米浮雕繞柱23周;柱體之內,有185級螺旋樓梯直通柱頂。根據古幣的描繪,早期圖拉真柱的柱冠為一隻巨鳥,很可能是鷹,後來被圖拉真塑像代替,漫長的中世紀奪去了圖拉真塑像。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聖彼得雕像立於柱頂至今。.

新!!: 大马士革和图拉真柱 · 查看更多 »

四季酒店

四季酒店(英文:Four Seasons Hotels)是一家世界性的豪華連鎖酒店集團,在世界各地管理酒店及度假區。四季酒店被《旅遊休閒》雜誌及Zagat指南評為世界最佳酒店集團之一,並獲得AAA 5顆鑽石的評級。 四季酒店集團總部設於加拿大多倫多,1960年由Isadore Sharp創辦,首間酒店設於多倫多市 Jarvis街。微軟公司前CEO比爾·蓋茨、沙特阿拉伯王子阿爾瓦利德是大股東之一。 四季酒店亦設有住宅計劃Residence Club,讓客戶購買旗下度假屋分時使用權。四季酒店旗下度假屋售價甚為高昂。.

新!!: 大马士革和四季酒店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大清真寺

倭马亚大清真寺(始建于705年)是伊斯兰教最主要的清真寺之一,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该寺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四大圣寺。 倭马亚清真寺最早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朱庇特神殿,后来在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改为圣约翰大教堂(纪念施洗约翰)。叙利亚于7世纪为阿拉伯人征服后,圣约翰大教堂一度仍归基督教徒做礼拜之用。705年,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瓦利德一世接收了这座教堂,将其改为清真寺。瓦利德一世从拜占庭、叙利亚、埃及等地招集工匠,历时十年将清真寺建成。 在改造过程中,教堂的长方形布局被保存下来,但其余部分有多少被留用则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倭马亚清真寺有两座尖塔原来是教堂的望楼,第三座光塔则为瓦利德一世所建。 历史上,倭马亚清真寺曾经三次被焚毁。第一次是在1069年清真寺发生火灾;第二次是在1400年,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纵火烧毁了清真寺;第三次是在1893年,清真寺再度发生火灾。 今天,倭马亚清真寺中同时保存有施洗约翰和萨拉丁的陵墓。.

新!!: 大马士革和倭马亚大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广场

倭马亚广场 (ساحة الأمويين / ALA-LC: sāḥat al-Umawiyīn) 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一个大型广场,连接市中心与几个重要的公路和地区。广场得名于倭马亚王朝,当时大马士革是首都。 2011年6月20日,叙利亚内战期间,大规模亲阿萨德总统的集会在倭马亚广场以及霍姆斯、阿勒颇、苏韦达、拉塔基亚、德拉、 哈塞克,塔尔图斯以及其他地点举行。.

新!!: 大马士革和倭马亚广场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王朝

奧米亞王朝(أمويون),中國史籍稱之為白衣大食,是由奧米亞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

新!!: 大马士革和倭马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历史

犹太人历史(或犹太民族的历史)是关于犹太人、以及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的历史,它也包括在历史进程中犹太人与其他人种、宗教和文化的互动和发展。虽然犹太教作为一个宗教首先出现在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1年)的希腊记载中,而且,最早提到的“以色列”的是公元前1213-1203年刻在麦伦普塔赫石碑上的文字,但是,宗教文献讲述的以色列人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犹太人流散开始于亚述征服期间,并且在巴比伦征服后,其流散的规模继续扩大。犹太人在整个罗马帝国也普遍存在,而在拜占庭统治时期,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犹太人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虽然其规模并不大。公元638年,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对黎凡特的控制。在欧麦尔·本·赫塔卜统治下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和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土地。西班牙的犹太文化黄金时期发生在欧洲中世纪,这时,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穆斯林统治时期。在那段时期,犹太人普遍得到社会的接纳,犹太的宗教、文化和经济生活非常繁荣。 在古奥斯曼帝国时期(1300-1600年),犹太人与帝国大多数其他社群一样有一定程度的繁荣。在17世纪,西欧有大量犹太人人口。在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犹太社群发生了重大变化。犹太人从十八世纪开始开始发起废除限制性法律的解放运动,更广泛地融入欧洲社会。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欧洲犹太人开始更积极地讨论迁回到以色列,并在其民族故土上重新建立犹太国家。锡安主义运动于1884年正式成立。同时,欧美的犹太人在科学、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其中普遍认为最有名的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那时,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是犹太人,现在情况仍然如此。 1933年,随着希特勒和纳粹在德国的兴起,犹太人的处境变得更加严峻。经济危机、种族的反犹法律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担忧导致许多犹太人从欧洲逃到巴勒斯坦、美国和苏联。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直到1941年,希特勒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包括当时有成千上万犹太人居住的波兰和法国。 1941年,在纳粹入侵苏联后,纳粹开始执行“最终解决方案”,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有组织的行动,旨在灭绝犹太人,这导致犹太人在欧洲被迫害和谋杀,包括欧洲的北非(支持纳粹的维希-北非和意大利利比亚)。大约600万犹太人被有组织地灭绝,这样的种族灭绝被称为“猶太人大屠殺”或“Shoah”(希伯来语)。在波兰,所有集中营加起来,有三百万犹太人在毒气室中被杀,其中,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有一百万人被杀。 1945年,巴勒斯坦的犹太抵抗组织统一和组建了犹太抵抗运动。这个运动开始攻击英国当局。戴维·本-古里安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在以色列地建立的犹太国家称为以色列。紧接着,所有阿拉伯邻国都来攻击以色列,但新成立的IDF奋力抵挡。1949年战争结束,以色列国家开始建设国家,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今天(2016年),以色列是議會制国家,人口超过800万,其中约600万是犹太人。最大的犹太社区在以色列和美国,主要的社群分布在法国,阿根廷,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关于现代犹太人口统计数据,见英文词条:Jewish population。 另可参见:犹太人历史年表。.

新!!: 大马士革和犹太人历史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流散

犹太人流散史,(希伯来语:Tfutza,תְּפוּצָה)或流亡(希伯来语:Galut,גָּלוּת;意第緒語:Golus)是指以色列人、犹大族人(Judahites)和随后的犹太人离开祖先的故土(以色列地),随后在世界各个角落定居。 根据希伯来文圣经,“流亡”一词是指公元前8世纪从以色列王国流亡出来的以色列人的命运,也指公元6世从猶大王國(Judah)流放出来的犹太族人(Judahites)的命运。在流亡中,人们将犹太族人(Judahites)称为“犹太人”(יְהוּדִים,或Yehudim)——以斯帖記中的“犹太人末底改”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犹太人这个词语。 第一次大流散是亚述流亡(Assyrian exile),公元前733年亚述的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将犹太人从以色列王國(後期)驱逐出去,公元前722年(这是萨尔玛那萨尔五世在以色列王国进行了三年围困之后),当萨尔贡二世摧毁了以色列王国后,这次流亡结束了。 公元前597年,在巴比伦囚虏(巴比伦流亡)中,猶大王國的一部分犹太继续流亡出去。圣经的以斯拉記包括两个文本,据说是新巴比倫王國的征服者居鲁士二世的法令,这两个文本允许被驱逐出境的犹太人在几十年后中返回祖国,并命令重建圣殿。这两个法令在内容和语调上存在差异,一个用希伯来语写成,一个用亞拉姆語写成,这让一些学者质疑它们的真实性。居魯士文書(又译居鲁士圆柱或居鲁士铭筒)是一个古代泥制圆筒,以居鲁士大帝的名义用古代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所写成,其中提到了重建圣殿,让流亡人民重新归国,人们经常认为这能够证明圣经中居鲁士法令的真实性,但是其他学者则指出,这个圆筒的文本针对的是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没有提到犹大王国(Judah)或耶路撒冷。 Lester L Grabbe教授认为,关于犹大王国(Judah)“所谓的居鲁士的法令”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但是,确实存在“允许被驱逐出境者返回和重建敬拜地点的一般政策”。他还表示,考古学表明,流亡人的回归是几十年中“慢慢流入”,而不是一次性发生的事件。在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占领后,哈斯蒙尼王朝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在公元6年,被列为犹太(罗马行省)。犹太人在公元66年期间反抗罗马征服者,历史称为犹太战争,它最终导致了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摧毁。在侵占期间,罗马人摧毁了第二圣殿和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地区。这个事件标志着犹太人从罗马流亡的开始,也被称为以东流亡。犹太领袖和精英从土地上流亡出来、被杀、或被带到罗马做奴隶。 公元前132年,剩下的犹太人在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反抗哈德良。公元135年,哈德良的军队击败了犹太军队,犹太人从此失去了独立。作为惩罚,哈德良流放了更多的犹太人,将他们作为奴隶出售,将耶路撒冷的名字改名为Aelia Capitolina(爱利亚加比多连),将其变成一个罗马的异教城市,并禁止犹太人居住在那里。哈德良将犹地亚和和撒馬利亞命名为Syria Palaestina,这是根据亚述人和非利士人而命名的,其目的是为了侮辱犹太人,以抹除这片土地的犹太特征。Mor, M. The Second Jewish Revolt: The Bar Kokhba War, 132-136 CE.

新!!: 大马士革和犹太人流散 · 查看更多 »

的黎波里 (黎巴嫩)

黎波里(Tripoli),是黎巴嫩地中海岸边的一座古城,位于贝鲁特以北85公里。该城名称意为“三城”,由于在腓尼基时代的三座城市(西顿、推罗和阿拉多斯)联盟中占主导地位而得名。 的黎波里现今为黎巴嫩北部省省会,人口约50万人,是黎巴嫩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居民绝大多数是逊尼派穆斯林(约80%),以及一个东正教和基督教马龙派少数,也有少数是什叶派穆斯林。.

新!!: 大马士革和的黎波里 (黎巴嫩) · 查看更多 »

皇家約旦航空

皇家約旦航空(الملكية الأردنية,Royal Jordanian Airlines,也被称为约旦皇家航空)是一家总部设在約旦安曼的航空公司。其国际航线覆盖了4大洲。其主要基地位于安曼的阿勒娅王后国际机场(AMM)。 皇家约旦航空是阿拉伯航空运输组织的成员,并于2007年4月加入寰宇一家航空联盟,是第一家加入全球三大航空聯盟之一的中東籍航空公司,同年也獲《航空財經時報》選為最佳航空公司。.

新!!: 大马士革和皇家約旦航空 · 查看更多 »

皇家约旦航空航点

以下是皇家约旦航空的通航城市: 貨達目的地是約旦皇家航空公司貨運負責。 目的地後有※表示有貨運和客運。.

新!!: 大马士革和皇家约旦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玫瑰十字会

玫瑰十字会(德語:Rosenkreuzer),是中世紀末期的一個歐洲秘傳教团,以玫瑰和十字作為它的象徵。該會一直保持神秘,不為外人知曉。直至17世紀初,有人以匿名在日耳曼地區發--三份關於該會的宣言,外人才知道它的存在。玫瑰十字会的问候语是“愿玫瑰在你的十字上绽放”。 有一些现代团体自稱是玫瑰十字会的傳承者,不過很多玫瑰十字会历史研究者认为这些现代的玫瑰十字会员并非直接传承自昔日的玫瑰十字会,他们--不过是热心的追随者。也有人认为玫瑰十字会根本不曾存在過,它--是一个文字骗局或恶作剧。.

新!!: 大马士革和玫瑰十字会 · 查看更多 »

王曾善

王曾善()字孝先,回族。山东省临清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大马士革和王曾善 · 查看更多 »

獨立黨 (巴勒斯坦託管地區)

立黨(Palestinian Independence Party,Hizb al-Istiqlal)是在巴勒斯坦託管期間,在1932年成立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獨立黨的發起人是Izzat Darwaza,其他一起創立的人有Fahmi al-Abboushi、Mu'in al-Madi、Akram Zu'aytir、Ajaj Nuwayhid、Rashid al-Hajj Ibrahim、Subhi al-Khadra及Salim Salamah,獨立黨的人數不多,但在Awni Abd al-Hadi期間不同,他是费萨尔一世於在1918年至1920年在大马士革的密使,和阿拉伯世界各國領袖都有很好的關係。 獨立黨的起源是來自和大马士革短暫的独立運動(Istiqlal movement)有關。獨立黨的目標是阿拉伯國家的獨立,基本認知是巴勒斯坦在地理上及歷史上都是大敘利亞的一部份。 獨立黨的產生是因為及之間的競爭,其競爭幾乎癱瘓了巴勒斯坦民族運動。獨立黨的創始者大部份來自納布盧斯地區,提出新的政治運動方式,其中包括不和巴勒斯坦託管地的英國政府合作,也不納稅。獨立黨也訴求所有阿拉伯國家的獨立、泛阿拉伯聯盟、廢除貝爾福宣言(英國支持錫安主義者在不傷害當地已有民族權利條件下,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民族之家」)以及巴勒斯坦由阿拉伯的議會統治。獨立黨呼籲群眾反對錫安主義及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勢力。在期間,獨立黨要求對英國發動類似印度国民大会党杯葛英國的行動。 獨立黨在1933年前半的影響力達到其最高峰,尤其是在青年人及受教育者中更為明顯,之後聲勢快速下滑。聲勢下滑的原因包括侯賽尼陣營的顯著敵意,缺乏經濟支援,以及其中親哈希姆派及親沙烏地阿拉伯派之間的差異。獨立黨顯著的理由是提出是英國的殖民主義是巴勒斯坦人的主要敵人,因此他們不止反對錫安主義,也反對英國的殖民主義。 独立運動在1937年4月成立的第一次實現了,獨立黨的領導人Awni Abd al-Hadi成為委員會的秘书长。在持續的動亂,以及1937年9月26日加利利代理英國地區專員的暗殺事件後,阿拉伯高級委員會及獨立黨等組織在1937年10月被英國殖民政府取締。al-Hadi當時不在巴勒斯坦,也不允許返回巴勒斯坦。不過他是1939年中,巴勒斯坦阿拉伯代表團的成員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獨立黨 (巴勒斯坦託管地區) · 查看更多 »

社会民主统一分子

会民主统一分子( — al-Wahdawiuyun al-Dimukatiyyun Al-Ijtima'iyyun)是叙利亚的一个政党,它曾是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成员之一,主张社会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在2007年4月22日的叙利亚议会选举中,它没有得到任何席位。.

新!!: 大马士革和社会民主统一分子 · 查看更多 »

神笔

《神笔》是导演靳夕和尤磊根据童话家洪汛涛创作的《神笔马良》而改编的儿童木偶动画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1955年发行,片长20分钟。故事围绕着马良和神笔的不平凡命运而展开。 导演靳夕是天津人,为木偶片大师德恩卡的弟子,是中国木偶片大师,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孔雀公主》。《神笔》的副导演万超尘是“中国动画之父”万氏三兄弟(万籁鸣和万古蟾)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神笔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航空

科威特航空(الخطوط الجوية الكويتية;英語:Kuwait Airlines),是科威特的國家航空公司,總部設在科威特城,以科威特国际机场为枢纽,经营中東、印度次大陸、歐洲、東南亞和美洲等地的航线。科威特航空是阿拉伯航空運輸組織的成员。.

新!!: 大马士革和科威特航空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航空422号班机劫机事件

科威特航空422号班机劫机事件,指的是1988年4月5日,科威特航空一架波音747在从曼谷飞往科威特途中遭劫持的事件。这起事件引发了一场持续16天,横跨3大洲的人质危机。数名黎巴嫩游击队员想通过劫机促使科威特政府释放17名参与的什叶派穆斯林囚犯。在这起事件中,飞机起初在伊朗强行着陆,随后又从伊朗东北部的馬什哈德飞到了塞浦路斯的拉纳卡,最后到了阿爾及爾。 科威特派出官员同劫机者进行了谈判,但由于科威特拒绝释放囚犯,谈判失败。直至4月20日这起事件结束,共有两名人质被杀。劫机者(科威特政府怀疑他们是真主党成员)从地道逃出了阿尔及尔。这起劫机事件共持续16天之久,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劫机事件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科威特航空422号班机劫机事件 · 查看更多 »

科查·米馬爾·希南

科查·米馬爾·希南(奧斯曼土耳其語:),又称米馬爾·希南(土耳其語:Mimar Sinan,),是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塞利姆二世及穆拉德三世的首席建築師及工程師。他在五十年間負責監督及建造奧斯曼帝國的主要建築物。超過三百座建築物都以他的名字命名,除了一些樸素莊嚴的建築,如伊斯蘭學校。 他最傑出的作品是埃迪爾內的塞利米耶清真寺,最為著名的則是伊斯坦堡的蘇萊曼清真寺。他領導一個龐大的政府部門,訓練出一些著名的建築師,包括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他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的建築師。他被視為奧斯曼建築古典時期最偉大的建築師,由於藝術界地位和在世時間相似,他常與西方同一時代的建築師米開朗基羅作比較。米開朗基羅負責設計的聖伯多祿大殿及其高超的建築設計技術在伊斯坦堡並不陌生,他和李奧納多·達文西在1502年收到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二世的委託,在金角灣上建造橋樑。.

新!!: 大马士革和科查·米馬爾·希南 · 查看更多 »

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

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كپرولی محمد پاشا,Köprüli Meḥmed Paşa;或;),又稱羅什尼克的穆罕默德帕夏。阿爾巴尼亞裔奧斯曼帝國權臣,科普魯律時期的創立者。通過打擊腐敗,整頓軍備,他扭轉了奧斯曼帝國的頹勢,擴展了奧斯曼的疆土,并擊敗了哥薩克、匈牙利人甚至威尼斯人。他的行政能力使他聲名遠播。其家族統治奧斯曼帝國長達半個世紀(十七世紀後半期)。奧斯曼帝國在科普魯律家族治下達到了其極盛。.

新!!: 大马士革和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吉哈德·拉哈姆

罕默德·吉哈德·拉哈姆(Mohammad Jihad al-Laham,محمد جهاد اللحام,),叙利亚政治人物。2012年至2016年,担任叙利亚人民议会议长。此外他作为著名的刑事律师,拉哈姆担任的大马士革办事处的主任。 2012年5月7日,拉哈姆当选为大马士革众议员。2012年5月24日,拉哈姆当选为议会议长,他在250票中获得225票。他的当选也是叙利亚新议会的首批议案之一。他是叙利亚复兴党的成员。 拉哈姆在当选议长时指出:“叙利亚正在经历一个需要每个人努力的阶段”、“议会应该是一面反映所有叙利亚人现实和满足其愿望的镜子”。.

新!!: 大马士革和穆罕默德·吉哈德·拉哈姆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奧爾罕

罕默德·奧爾罕(Mehmed Orhan;),是1983年-1994年間奧斯曼帝國王朝第42代領袖,如果他能繼位,他會被稱為蘇丹奧爾罕二世(II Orhan)。 他在安那托利亞賽倫斯貝宮(Serencebey Palace)或奇奇爾普雷克(Kızıltoprak)出生,是上尉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卡迪爾王子(Prince Mehmed Abdul Kadir)的兒子,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他的祖父。 奧爾罕曾在巴西造船、在贝鲁特和大马士革駕駛計程車、在美國出任公墓服務員和擔任索古一世的助手,到1994年於尼斯去世,在當地下葬。 根據《生活》雜誌1990年的報導,他表示他的遺產是“神聖和可笑的”(both sacred and laughable),又說“奧斯曼是要知道如何隨著時間呼吸”(To be Ottoman is to know how to breathe with time.)。.

新!!: 大马士革和穆罕默德·奧爾罕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迪卜·扎伊通

罕默德·迪卜·扎伊通(محمود ديب زيتون,)是叙利亚军事人物,现任叙利亚安全总局局长,也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亲密顾问。他是因在叙利亚内战中镇压反对派而被欧盟官方制裁的叙利亚高官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穆罕默德·迪卜·扎伊通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赛义德·布希坦

罕默德·赛义德·布希坦(محمد سعيد بخيتان)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逊尼派穆斯林,曾任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领导机构副书记兼财务办公室主任,在任期间是叙利亚总统、复兴党(叙利亚)地区领导机构书记巴沙尔·阿萨德在地区党务方面的副手,同时也是叙统一战线组织民族进步阵线中央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叙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

新!!: 大马士革和穆罕默德·赛义德·布希坦 · 查看更多 »

穆阿威叶一世

阿維亞·本·阿布·蘇富揚 (Muawiyah bin Abi-Sufyan),即穆阿維亞一世(英文: Muawiyah I; 阿拉伯文:,約),伊斯蘭教第五代哈里發(661年—680年在位),統治被稱為“阿拉伯帝國”(歐洲文獻中稱之為薩拉森帝國)的廣大穆斯林國家的伍麥葉王朝的創建者。.

新!!: 大马士革和穆阿威叶一世 · 查看更多 »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图尔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是土耳其的軍官、改革家、作家和領導人,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及國民議會議長 ,被譽為現代土耳其的肇建者。生于萨洛尼卡(今希腊境内),木商家庭出身。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國會向凱末爾賜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親,「Atatürk」(阿塔图尔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中文学术界在论述时习惯上仍称为凯末尔 。 凱末爾最為人所知是他在一戰傑出的軍事能力,同時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解,他帶領土耳其國民運動並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獨立政府,他打敗當時協約國所帶領的同盟軍隊,並以傑出的優越能力解放了國家並建立了現今的土耳其共和國,在他就任土耳其領導人的時候,凱末爾進行一連串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變革,啟蒙土耳其並讓土耳其成為現代化和世俗主義的國家,凱末爾帶領土耳其現代化的作為被稱為凱末爾主義,其中也包括減少伊斯蘭教對政治及教育的影響。.

新!!: 大马士革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歷史學家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穆斯林歷史學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突厥语族政权列表

下面为古今由突厥语族民族建立的国家、王朝等政权的列表。.

新!!: 大马士革和突厥语族政权列表 · 查看更多 »

突尼斯航空航点

以下是突尼斯航空的目的地.

新!!: 大马士革和突尼斯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是由英格蘭、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所組成的聯軍,為搶下被回教敘利亞的薩拉丁佔領的耶路撒冷。但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墜水而死,德軍隨即撤退。英法聯軍經海路到達聖地,前进到耶路撒冷。不久之後,英法聯軍的領袖發生糾葛,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因而下令撤回軍隊。由於兵力薄弱,無法有效攻擊而決定撤退。此後,埃及苏丹薩拉丁與十字軍立約,准許非武装的基督徒朝聖者自由前往耶路撒冷朝圣。.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中东战争

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戰爭,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鄰的埃及、叙利亚及約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三次中东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艾伦比子爵埃德蒙·艾伦比

埃德蒙·亨利·海因曼·艾伦比,第一代艾伦比子爵,(Edmund Allenby, 1st Viscount Allenby,),英国陆军元帅,绰号为“流血公牛”(Bloody Bull),参与过第二次布尔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他是英国的统帅,参与了西奈半岛及巴勒斯坦战役,并在战事后期取得一连串决定性胜利,迫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谋求停战。 1917年10月至12月期间,他率军攻占了巴勒斯坦的贝尔谢巴、雅法和耶路撒冷等地, p. 22,1918年夏率军攻陷约旦河谷,此后又北进深入中东腹地,于米吉多战役中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八军,并迫使土军第四军及第七军向大马士革方向溃退。攻陷大马士革后,艾伦比继续向北深入。在此期间,他联系熟络阿拉伯局势的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以及阿拉伯起义的领袖费萨尔一同协助埃及远征军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剩余领土。1918年10月,他率军赢得阿勒颇战役,5日后,奥斯曼帝国求和,同英国签署了《穆德洛斯停战协定》。战后,他又于1919年至1925年担任了埃及和苏丹的高级专员。1936年5月14日因颅内肿瘤于伦敦去世,葬于西敏寺, p. 23。.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一代艾伦比子爵埃德蒙·艾伦比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是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的一项军事行动,旨在收复穆斯林的征服中被占领的黎凡特聖地,最终以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收尾。1095年,西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教宗乌尔班二世最初为了应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求援,而号召西方志愿军前往拜占庭帝国抵御塞尔柱人从安纳托利亚而来的入侵。后来,东征的目的逐渐演变为夺回圣地及耶路撒冷城,并将东方基督教从伊斯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十字军隊员主要为来自西欧各国的骑士和农民,他们跋山涉水,来到君士坦丁堡,而后又将战矛转向耶路撒冷。队伍中的农民数量大大超过骑士,但由于他们沒受过战斗训练,因此最初十字军并未到达圣城。1099年,重新组织的十字军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并屠杀了城中大量的穆斯林和犹太居民。东征过程中,西方人在黎凡特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四个十字军国家。由于十字军对耶路撒冷这座461年未在天主教控制下的圣城怀有极强的热忱,因而他们拒绝将夺取的土地归还给拜占庭帝国。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于穆斯林的勢力扩张的一次回应,其后的近两百年内,第二次东征至第九次东征纷至沓来。同时,东征也间接重啟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來衰落的国际贸易。.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古赛尔战斗

一次古赛尔战斗是2012年2月至4月发生于霍姆斯市附近的小城古赛尔的一场战斗,战斗中一方为叙利亚政府军和沙比哈民兵,另一方为叙利亚自由军(FSA)。.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一次古赛尔战斗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大马士革农村省冲突(即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是指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系列骚乱和冲突。这场冲突开始于2011年11月,在2012年3月陷入僵局。这场冲突是叙利亚内战的一部分。一开始,在大马士革郊区以及市区发生了一系列亲政府和反政府的抗议活动,在11月份叙利亚自由军(FSA)开始针对政府军目标发动袭击之后,局势严重恶化。 据称在2012年1月,大马士革农村地区和大马士革郊区的部分地区开始被反对派武装控制。2012年1月27日,叙利亚政府军发动了一场军事行动,夺回了大马士革的郊区以及扎巴达尼,这场攻势在2月11日结束。但是,行动之后战斗仍在继续。在2月15日,FSA开始试图招募新的成员并试图混在反对派抗议示威者之中。在政府军的行动之后反政府的抗议活动仍在继续。 2012年3月12日,据报道政府军与FSA首次在大马士革市中心发生大规模冲突。到了当年4月,在联合国特使科菲·安南的斡旋之下双方达成一项缺乏约束力的停火协议。但是,在停火协议失效之后,到了2012年7月,反对派武装突然攻入大部分大马士革的郊区以及周边的农村地区,发动了大马士革之战。.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一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霍姆斯戰役

一次霍姆斯戰役,是1260年12月10日伊兒汗國和馬木留克王朝在叙利亞霍姆斯發生的戰鬥。 在1260年9月埃及羸得阿音札鲁特战役勝利後,旭烈兀以為阿尤布王朝大馬士革蘇丹復仇為名進軍叙利亞。當時大多數叙利亞城市已被馬木留克王朝控制,但霍姆斯和哈馬仍被阿尤布王室控制。這些諸侯而不是開羅自己的馬木留克,居然戰鬥並贏得第一霍姆斯戰役。 因為當時金帳汗國的別兒哥汗和伊兒汗國發生戰爭,因此只能派6000人到叙利亞,這些人很快被馬木留克打敗了,並收回阿勒頗等城市,征服持續了一年多但伊兒汗國也沒法打敗馬木留克王朝。.

新!!: 大马士革和第一次霍姆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二次十字军东征(1145年-1149年)是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成功占領耶路撒冷之后,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國的请求與教廷號召,由路易七世和康拉德三世率领发起保衛聖地耶路撒冷的軍事行動。 1144年,由于塞尔柱突厥人于占领埃德薩,逼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国的请求,由路易七世和康拉德三世率领下发起,從歐洲出發东征。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實力大損。成功抵達聖地的十字軍以法軍為主力,但這些十字军部隊攻占大马士革的行動也落了空,因此此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而後續反十字軍的穆斯林在埃及蘇丹薩拉丁的領導下獲得統一。西元1187年,薩拉丁所率領的穆斯林在哈丁戰役擊敗了十字軍,重新佔領耶路撒冷。兩年後,十字軍國家只剩下三個。之後為搶下被伊斯蘭教敘利亞的薩拉丁佔領的耶路撒冷,西歐國家引发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新!!: 大马士革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是叙利亚内战期间叙利亚政府军2012年8月至10月在大马士革农村省发动的一场攻势。.

新!!: 大马士革和第二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新!!: 大马士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德拉省戰役

四次德拉省戰役,又名2015年1月德拉省攻勢,是敘利亞反對派為了奪取政府軍於德拉省(Al-Shaykh Maskin)的營地,所發動的軍事攻擊。反對派意圖藉此確保德拉省至大馬士革高速公路的控制權,以及自身在德拉省的各個據點。.

新!!: 大马士革和第四次德拉省戰役 · 查看更多 »

第納爾

納爾(Dinar; دينار)是一種貨幣的單位。有數十個國家採用此種名稱的貨幣,但是各國的第納爾的價值和面額並不盡相同。第納爾這個名稱是來自於羅馬帝國一種被稱為第納爾斯(denarius)的銀幣(詳細請參考下方的歷史一欄)。此外馬其頓代納爾雖然拼法是Denar,實際上語源也是來自同樣的東西。.

新!!: 大马士革和第納爾 · 查看更多 »

米德哈特帕夏集市

米德哈特帕夏集市 (سوق مدحت باشا,Medhat Pasha Souq)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旧城内一个古老的集市,构成大马士革直街西半段。它得名于下令覆盖铅顶棚的奥斯曼帝国叙利亚总督米德哈特帕夏。米德哈特帕夏集市分支出许多较小的露天市场。沿街有许多重要的景点,包括安巴尔府。 叙利亚内战期间,一些示威活动在此举行。.

新!!: 大马士革和米德哈特帕夏集市 · 查看更多 »

米哈拉布

米哈拉布(阿拉伯文:,复数:)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凹壁”、“窑殿”,西方译为“壁龛”,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的设施之一,设于礼拜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克尔白,以表示穆斯林礼拜的正向——基卜拉。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率寺内众穆斯林礼拜时便面向米哈拉布。 跟傳統宗教的神龕不同的是,伊斯蘭教義禁止崇拜偶像,因此米哈拉布並沒有人像圖畫或雕塑,通常會寫滿大讚辭等用以向阿拉致敬的字句。.

新!!: 大马士革和米哈拉布 · 查看更多 »

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3)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可變後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北约代号鞭挞者(Flogger)。.

新!!: 大马士革和米格-23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米歇尔·阿弗拉克

米歇尔·阿弗拉克(ميشيل عفلق,)是一位叙利亚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的理论对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部分复兴社会主义者视为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首要创始人。他生前出版了一些著作,主要有《为了复兴》、《唯一的归宿之战》和《反对扭曲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斗争》等。 阿弗拉克出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巴黎索邦求学时,他遇见了未来的政治伙伴萨拉赫丁·比塔尔,并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产生兴趣。1932年他回国任教,并开始了政治生涯。他最初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活动分子,却在叙利亚-黎巴嫩共产党支持法国殖民政策的情况下与共产主义运动一刀两断。后来在1940年,阿弗拉克与比塔尔创建了阿拉伯复兴运动(后来参照了扎基·阿尔苏齐领导的“阿拉伯复兴”,把“复兴”一词的阿拉伯文由改为)。该运动很成功,在1947年与阿尔苏齐的“阿拉伯复兴”组织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党。阿弗拉克进入党的执行委员会并被选为主席(阿拉伯文:,意为党的领袖)。 1952年阿拉伯复兴党与阿克拉姆·胡拉尼领导的阿拉伯社会党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阿弗拉克于1954年当选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50年代中到后期,复兴党与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开展合作,并最终促成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联成立后,纳赛尔迫使阿弗拉克解散复兴党,阿弗拉克在未与其他党员协商的情况下被迫执行。阿联解体后不久,复兴党恢复活动,阿弗拉克又重新被选举为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63年叙利亚政变后,虽然复兴党夺取了政权,阿弗拉克本人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却被削弱,他不得不于1965年辞去领导职务。1966年叙利亚政变后,阿弗拉克被流放,此举也造成了复兴党的分裂。他先是流亡到黎巴嫩,后来去了伊拉克。1968年阿弗拉克被选举为复兴党分裂后的伊拉克领导分支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却没有实权。此后他一直担任这一象征性职务直到于1989年6月23日在巴黎去世。 阿弗拉克关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理论被统称为复兴社会主义,他主张阿拉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为实现阿拉伯祖国的统一和强盛而奋斗。他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持批判态度,尤其批判卡尔·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真理的观点。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重点是自由与阿拉伯社会主义——一种有阿拉伯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界定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阿弗拉克信仰政教分离,他是世俗化的坚定信徒,却反对无神论。虽然他是一名基督徒,却相信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天才”的证明。1966年复兴党分裂后,党的叙利亚领导分支指责阿弗拉克剽窃了阿尔苏齐的理论,称他为“小偷”,党的伊拉克领导分支则拒绝这一指控,并不承认阿尔苏齐对于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贡献。.

新!!: 大马士革和米歇尔·阿弗拉克 · 查看更多 »

納吉·阿里

納吉·薩利姆·阿里(ناجي سليم العلي,)出生於巴勒斯坦提比里亞一帶的男性卡通畫家、政治漫畫家。他在生前繪製超過4萬篇;多數以巴勒斯坦、阿拉伯地區、以色列之間各種政治衝突為主題的卡通畫。並且有創造出名為「韓達拉」,作為時局之下代表象徵巴勒斯坦一方的漫畫人物。.

新!!: 大马士革和納吉·阿里 · 查看更多 »

納巴泰人

納巴泰人(阿拉伯文:;英文:Nabataeans。又譯納巴提人), 是在約旦、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營商的古代商人。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把敘利亞和阿拉伯的邊界、幼發拉底河至紅海的地命名為「納巴泰」,也就是他們位於綠洲的居住地和名字來源。 他們寬鬆的貿易管理網絡以一串綠洲為中心點,但中心點沒有足夠範圍作集体農業,而綠洲間的通路在荒漠周遭毫無防線。在106年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征服納巴泰並併入羅馬帝國,令到其文化尤其是罐裝著色陶器業分散,最後永久失落。.

新!!: 大马士革和納巴泰人 · 查看更多 »

納斯爾-阿德-丁 法拉吉

納斯爾-阿德-丁·法拉吉(1386-1411),埃及布爾吉王朝第二任蘇丹,由1399-1411年在位。 他是在父親巴爾庫克突然死亡後即位,他統治時期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加上帖木兒入侵叙利亞,饑荒和黑死病,導致全國人口減少1/3,並且與叙利亞的埃米爾衝突,國家烏煙瘴氣。他在位時期結束時,他成為了一個殘暴的統治者最終導致他到與敘利亞在埃米爾巴勒貝克衝突。戰鬥中他被打敗逃到大馬士革的城堡無路可逃,他投降並在1411年5月23日他被一個僱傭的殺手刺死在他的牢房內。 埃米爾把王位臨時交給哈里發阿爾-穆斯塔欣-比拉。.

新!!: 大马士革和納斯爾-阿德-丁 法拉吉 · 查看更多 »

索拉亚·塔齐

索拉亚·塔齐(普什图语:ملکه ثريا,Soraya Tarzi,多被稱為「索拉亞王后;),是阿富汗国王阿曼諾拉汗的妻子及王后。出生於敘利亞,索拉亚的父親是一名在外流放的阿富汗知識份子Sardar Mahmud Tarzi。她來自一個和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下的一個普什圖人部落。 她和家人在阿曼諾拉汗在1901年後被歡迎重回阿富汗。阿曼諾拉汗在1913年8月和索拉雅結婚,索拉亚成為當時他唯一的妻子,推翻了阿富汗國王娶多妻的傳統。 1928年,獲得牛津大學榮譽學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索拉雅鼓勵婦女接受教育並在喀布爾為女孩開設第一所學校。同年,她派出15名年輕女性到土耳其接受高等教育。索拉雅在促進婦女變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公開敦促她們積極參與國家建設。索拉雅思想開放,會和國王一起落面於公眾場合亦拒絕穿戴希贾布 。 由於阿曼魯拉汗國王提出的改革,該國的宗教派別變得暴力。1929年,國王為了防止內戰而退位,並和索拉雅搬到義大利居住。她在1968年在義大利逝世,阿富汗為她舉行了國葬。.

新!!: 大马士革和索拉亚·塔齐 · 查看更多 »

約翰·索爾斯

罗伯特·约翰·索爾斯爵士,GCMG(Sir Robert John Sawers,),英国外交官,高级公务员。曾在2009-2014年间任秘密情报局(通稱軍情六處,MI6)主管。他在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担任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新!!: 大马士革和約翰·索爾斯 · 查看更多 »

約旦航空

約旦航空(Jordan Aviation)是一間位於約旦安曼的航空公司。樞紐機場為馬爾卡國際機場和侯賽因國王國際機場。約旦航空是阿拉伯航空運輸組織中的一間航空公司。.

新!!: 大马士革和約旦航空 · 查看更多 »

約拿單·亞腓斯

約拿單·亞腓斯,或譯約納堂·阿弗斯(希伯來語:יונתן הוופסי;古希臘語:Ἰωνάθαν Ἀπφοῦς,),是猶太馬加比軍領導者,後臣屬於塞琉古帝國,統治時間從前161年到前143年。「亞腓斯」(Ἀπφοῦς)是他的綽號,意思可能是「虛偽者」、「謹慎者」或是「通權達變者」,綽號展現他的人格特質。.

新!!: 大马士革和約拿單·亞腓斯 · 查看更多 »

纳比勒·阿拉比

纳比勒·阿拉比(نبيل العربي,)是一名埃及外交官,2011年3月到6月担任埃及外长。2011年5月15日被选为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

新!!: 大马士革和纳比勒·阿拉比 · 查看更多 »

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美國驻外机构列表展示出美國對世界各國、各地派出的外交代表機構,其類型包括了大使館(Embassy)、總領事館(Consulate General)、領事館(Consulate)、(Consular Agency)等。 美国最早的驻外机构位于法国巴黎,由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79年创立;美国第一个大使馆位于荷兰海牙,于1782年4月19日成立,约翰·亚当斯为美国驻荷兰首任大使。至21世紀,美國最大的大使館為駐伊拉克大使館,最大的總領事館則為駐德國法蘭克福總領事館。.

新!!: 大马士革和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烏姆·庫勒蘇姆

烏姆·庫勒蘇姆(),埃及女歌手,音乐家和演员。她是阿拉伯世界最知名的歌手之一,在阿拉伯语唱片界,她的专辑至今仍然销量居高不下。 烏姆·庫勒蘇姆出生于代盖赫利耶省(Ad Daqahliyah)的泰迈-泽海雷(Tamay-az-Zahayra),具体出生日期不详,可能是在5月4日。她年轻的时候就显露出了超常的歌唱天赋。12岁的时候,他父亲将她装扮成男孩,让她跟着自己的小巡回剧团去演出。四年后,她被小有名气的歌手阿布·阿拉·穆罕默德(Abou El Ala Mohamed)和著名鲁特琴演奏家扎卡里亚·艾哈迈德(Zakaria Ahmed)发现。她被邀请去开罗同他们一起演出。但乌姆到23岁才应允了邀请。在开罗她仍然装扮成男孩在几个小剧院演出。她小心避开社交圈,也不涉及艺术界的生活方式。 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庫勒蘇姆遇到了两个很重要的人。首先是艾哈迈德·拉米(Ahmed Rami),他是个诗人,后来为她写了137首歌。他还带她进入了法语文学殿堂,因为他曾经在巴黎索邦大学就读。另一个是鲁特琴音乐评论家穆罕默德·凯塞布吉(Mohamed El Kasabji),他介绍庫勒蘇姆到阿拉伯戏剧宫去演出,在此庫勒蘇姆获得第一次巨大的成功。1932年,她开始在大马士革,巴格达,贝鲁特和的黎波里巡回演出。1948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会见了她,纳赛尔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敬仰,很快就让全埃及人民爱上了她。事实上,这种爱是相互的,因为庫勒蘇姆也是一个很爱国的人。 同时,庫勒蘇姆也曾涉足表演界,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演出缺乏同受众的个人和情感的交流。1953年,庫勒蘇姆與哈桑·哈夫瑙伊(Hassen El Hafnaoui)结婚。婚后继续从事演唱。1967年,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曾经电报向她致意。但是不久以后她即被确诊患了肾炎。 庫勒蘇姆在尼罗河广场举行了最后一场演唱会。但医疗结果确定她的病无法手术治疗。她搬到了美国,在那里得到了较好的治疗。但1975年,当她重返祖国的时候,健康状况已经不得不住院了。2月3日,考儿荪病逝于开罗。.

新!!: 大马士革和烏姆·庫勒蘇姆 · 查看更多 »

環球航空

球航空(Trans World Airlines,TWA)為美國知名航空公司,總部設於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原名为“跨大陆及西部航空”(Transcontinental and Western Air,T&WA)。T&WA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由霍華德·休斯掌控,在此期间,T&WA一直是最先进客机的积极购买者。在休斯的管理下,T&WA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更名为环球航空(Trans World Airlines,TWA),在二战后一直与泛美航空瓜分美國國際航線,并且在跨大西洋航线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TWA於2001年被美國航空併購并結業。.

新!!: 大马士革和環球航空 · 查看更多 »

独修者若望教堂

修者若望教堂(意大利语:Chiesa di San Giovanni degli Eremiti)是意大利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一座教堂,靠近诺曼王宫(Palazzo dei Normanni)。.

新!!: 大马士革和独修者若望教堂 · 查看更多 »

白头盔

敘利亞公民防衛(الدفاع المدني السوري),通稱白頭盔,是一個在2013年叙利亚内战時期於敘利亞叛軍控制地區成立的挂着“民事防护”旗号的和北约军事间谍机构有密切关联的特殊附属組織,由英国军人梅苏里尔组建。由於行动時會戴上白色的頭盔,所以有「白頭盔」這個外號。他們分別派駐於各個前線戰區(如阿勒颇、大马士革、霍姆斯等)提供醫療服務。据宣称,该机构自成立以來,已拯救了六萬多個反敘利亞的“平民”的性命,同時也有超過上百名反叙利亚政府的“志願者”犧牲。 2013年至2016年年间,这个团体从美英等国的政府、或其他所谓“非政府组织”名号的机构获得了大约1.23亿美元的运作资金。。2018年5月4日,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在“白头盔”所制作的“叙利亚化武袭击视频”被俄罗斯等国揭露为造假之后,美国政府冻结了对“白头盔”机构的资金供给。“白头盔”的导演对此表示,美国断供会导致他们营收额损失达三分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白头盔 · 查看更多 »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新!!: 大马士革和百科详编 · 查看更多 »

韦斯巴芗

提圖斯·弗拉維烏斯·維斯帕西亞努斯(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英語化作維斯帕先(Vespasian),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是四帝之年(69年)的最後一位皇帝,結束了自尼祿皇帝死後,帝國18個月以來的戰亂紛爭情勢。在他10年的統治期間,積極與羅馬元老院合作,改革內政,重建經濟秩序。後世普遍對這位皇帝有正面的評價。.

新!!: 大马士革和韦斯巴芗 · 查看更多 »

莫斯克斯

若望·莫斯克斯(Joannes Moschus,),被聖佛提烏称为莫斯克斯之子,又名 Εὐκρατᾶς(Everatas 或 Eviratus),拜占廷时叙利亚的修士及克修作家。.

新!!: 大马士革和莫斯克斯 · 查看更多 »

聖座駐外機構列表

如下所列为圣座(Holy See)的教廷大使馆(apostolic nunciatures),宗座代表团(apostolic delegations)以及驻国际政府组织如联合国、欧洲理事会、阿拉伯联盟的观察员或代表使团,其各自领导的姓名、邮政与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详见教廷年鑑(Annuario Pontificio).

新!!: 大马士革和聖座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 (巴西)

聖保羅(São Paulo,;),巴西東南部州分聖保羅州首府,也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市內人口超過1,100萬。據2011年數據,全城人口包含近郊達2,039萬,在世界都會區人口上居第8位、南半球第1位。2012年,美國的SinkTank公開發表按照產業・人才・文化・政治等對象來綜合的世界都市排名,聖保羅是居世界33位的都市,特別是另有機構更是給予世界12位高評價。而同國的里約熱內盧則僅次之。 拉丁字母簡寫為SP或S.Paulo(「SP」是「聖保羅州」的簡稱)。當地民眾習慣稱為「保利斯塔諾 (paulistano)」,陰性為「保利斯塔納 (paulistana)」。 圣保罗为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如同巴黎、纽约等世界大城市一样,各式商品应有尽有,但贫富懸殊及治安等城市问题亦相對严重。 圣保罗除为巴西最大的经济城市,亦为南北物流重镇,道路四通八达。然而,车辆数量太多、交通堵塞等問題,造成一定程度困扰。圣保罗同时與纽约及东京並列世界直升机运输量前三大城市。.

新!!: 大马士革和聖保羅 (巴西) · 查看更多 »

聖地

聖地,指被視為「神聖之地」,往往是有重大作用和歷史意義之地。儒家士人中,專指和孔子等儒家聖賢有特別關係的地方,如出生地、活動地。 聖地一詞後來被各種文化、宗教、信仰等所借用,指稱與諸神仙、聖人有密切關係的所在。在中國歷史,人們也把祭祖的神龕、宗廟等視為神聖的地方,有人也稱這種地方為聖地。;古代文獻:.

新!!: 大马士革和聖地 · 查看更多 »

聖魔之血

《聖魔之血》(トリニティ・ブラッド,Trinity Blood),為日本作家吉田直在《The Sneaker》雜誌連載的巴洛克風奇幻小說,內容環繞在「大災難」造成文明毀滅的遙遠未來,異種智慧生命體吸血鬼與人類持續爭鬥的黑暗時代。文庫版由日本角川書店發行,共分為長篇連載故事〈重生火星〉(Reborn on the Mars,縮寫 R.O.M)與短篇故事集〈怒斥月球〉(Rage Against the Moons,縮寫 R.A.M)兩個系列,但兩系列有些許共通處與連結。作者吉田直于2004年逝世,这部作品也因此未能完成。.

新!!: 大马士革和聖魔之血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DC-8

道格拉斯DC-8,或称麦克唐纳·道格拉斯DC-8,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研製的四發動機大型噴氣式客機,1955年6月開始設計,1958年開始生產。DC-8於1972年停產,被更大的DC-10所取代。現時僅有的DC-8,多數都被改為貨機。 DC-8是1950年代波音707的最大竞争對手。由于DC-8可运载的货物量较波音707稍多,仍有数十架更换引擎后的DC-8在使用,而波音707则在2000年左右停止了其商业运营。.

新!!: 大马士革和道格拉斯DC-8 · 查看更多 »

萨利赫·伊本·阿里

萨利赫·伊本·阿里(公元711-769年,Salih ibn Ali ibn Abdallah ibn al-Abbas)是阿拔斯王朝开国功臣,叙利亚和埃及的总督。.

新!!: 大马士革和萨利赫·伊本·阿里 · 查看更多 »

萨达德战役

萨达德战役(Battle of Sadad)是叙利亚内战期间发生于2013年10月的一场战役,当时反对派武装进攻了萨达德镇。该镇战略位置重要,位于霍姆斯市与大马士革之间,是一个基督教徒聚居区,居民主要讲西新亚拉姆语。在战役中有46名当地亚述人被反对派武装屠杀。.

新!!: 大马士革和萨达德战役 · 查看更多 »

萨推尔·胡苏里

萨推尔·胡苏里(AR:ساطع الحُصْري EN: Sata Hosasri)(),全称艾布·赫勒敦·萨推尔·胡苏里(AR:أبوخلدون ساطع الحُصْري),是作家、思想家、哲学家、阿拉伯民族主义之父。.

新!!: 大马士革和萨推尔·胡苏里 · 查看更多 »

萨拉丁

萨拉丁·优素福·伊本·阿尤布( صلاح الدين يوسف بن أيوب /: Ṣalāḥ ad-Dīn Yūsuf ibn Ayyūb; سەلاحەدینی ئەییووبی / ALC-LC: Selahedînê Eyûbî), 人称萨拉丁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第一位苏丹及敘利亞的第一位苏丹,1174年-1193年在位。阿尤布王朝是得名自他父親Najm ad-Din Ayyub。 萨拉丁是埃及歷史的民族英雄,因為他在阿拉伯人對抗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袖作為、骑士风度、军事才能,闻名於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他为人慷慨,从不吝惜钱财,死后的财产只有几个第纳尔,還不够支付葬礼费用。 他是庫爾德族的穆斯林A number of contemporary sources make note of this.

新!!: 大马士革和萨拉丁 · 查看更多 »

萨拉凯卜战役

萨拉凯卜战役发生于2012年3月伊德利卜市战役政府军获胜11天之后。萨拉凯卜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该市是伊德利卜省第二大城市,地处阿勒颇至哈马、霍姆斯和大马士革的南北要道与阿勒颇至地中海拉塔基亚港公路的交会处,并且被反对派武装用来发动对政府军车队的袭击。.

新!!: 大马士革和萨拉凯卜战役 · 查看更多 »

革命巴勒斯坦共产党

革命巴勒斯坦共产党(阿拉伯语:الحزب الشيوعي الفلسطيني-الثوري)是巴勒斯坦的一个小型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82年10月,前身是约旦共产党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分支,它从约旦共产党分裂出来。该党的总书记是Arabi Awwad。该党的总部位于大马士革。该党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Category:巴勒斯坦政党 Category:亚洲共产党.

新!!: 大马士革和革命巴勒斯坦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裏海航空

裏海航空公司(Caspian Airlines,又譯做卡斯皮安航空)1993年成立於伊朗德黑蘭,運營航線來往德黑蘭和伊朗其它主要城市,並承辦國際航線,遍及亞美尼亞、敘利亞、土耳其、阿聯酋和烏克蘭。航空公司,屬私營公司,主要運營機場是德黑蘭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創辦人是 Ali akbar Rafsanjani。.

新!!: 大马士革和裏海航空 · 查看更多 »

飛航情報區

飛航情報區(英文: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縮寫:FIR)是由國際民航組織所劃定,區分各國家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的責任區。 飛航情報區的範圍除了該國的領空外,通常還包括了臨近的公海。與防空識別區不同的是,飛航情報區主要是以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有時因为特別的原因會切入鄰國領空。 飛航情報區的命名,並不以國家、省份名稱命名,而以該區的飛航情報區管制中心(區管中心)所在地或区管中心的名称為命名,例如管制香港及澳門空域的“香港飛航情報區”、管制兩廣地区空域的“廣州飛航情報區”、管制日本空域的“福岡飛航情報區”、管制台灣的“台北飛航情報區”等。亦有例外情况,如廈門管制區的管制中心設於廈門市,而廈門管制區却另由上海飛航情報區管理。.

新!!: 大马士革和飛航情報區 · 查看更多 »

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

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Sinai and Palestine Campaign;Sina ve Filistin Cephesi),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东战区。对战双方为大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德意志帝国则作为盟友支持奥斯曼帝国。1915年,奥斯曼帝国袭击苏伊士运河,战争打响。1918年的穆德洛斯停战协定标志着战役的结束。奥斯曼帝国被迫割让叙利亚及巴勒斯坦。 1915年1月,德国领导下的奥斯曼军队入侵当时的英国保护国埃及所管辖的西奈半岛和苏伊士运河,标志着战役的开端。加里波利战役后的老兵组成埃及远征军和驻巴勒斯坦第四军并于1916年投入到西奈半岛的战事之中。此次战役期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骑兵师与第五十二低地步兵师成功地把奥斯曼军驱逐出了该地区。在1916年8月的罗马尼之战、10月的马德哈巴之战及1917年1月的拉法之战中,英国三战三捷。重新占领了埃及大部。随后,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第二次加沙之战时在巴勒斯坦南部击败了英国的埃及远征军。 1917年4月至10月,双方在南巴勒斯坦对峙。泰尔·埃尔·库维尔斐之战、哈雷拉及谢里亚之战和第三次加沙之战后,艾德蒙·艾伦比率领英军占领了贝尔谢巴。在随后的行动中,大约50英里的奥斯曼帝国领土因埃及远征军11月17日至12月30日在穆加尔山脉的胜利及11月10日至14日的耶路撒冷之战而易手至大英帝国。但由于英国在西线战场大败于埃里希·鲁登道夫所发动的春季攻势,埃及远征军不得不抽调一部分兵员支援西线。这期间,远征军于1917年3月及1918年4月试图攻占安曼和伊斯萨尔特,但未获成功。之后,艾伦比的军队在美吉多之战以机动战的方式再次展开进攻。在图勒凯尔姆、塔布索尔两地的步兵战的胜利使得英军能够在奥斯曼帝国前线打出几个缺口以便沙漠骑兵军团能够在犹太丘陵地带包围敌方步兵。如此一来,骑兵得以参加拿撒勒之战与萨马克之战。英军占领了阿福拉、贝珊、杰宁和太巴列。沙龙之战、纳布卢斯之战及第三次外约旦攻势中接二连三的败北让奥斯曼帝国损失了三个军。帝国数千兵员被俘,大量装备遭英军收缴。英国乘胜追击,占领了大马士革与阿勒颇。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签署了穆德洛斯停战协定。这一协定宣告了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的落幕。英国在战后接管了巴勒斯坦而叙利亚与黎巴嫩则由法国托管。 该战役在战时未获关注。英国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场次要的军事行动。在西奈及巴勒斯坦浪费的宝贵资源对他们来说不如花费在西线战场上。印度人则对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及占领巴格达城更感兴趣。澳大利亚在该战役中直到其首位官方摄影师弗兰克·赫尔利于1917年8月来到战场后才有战地通讯记者。之前他则在西线报道战事。而其首位官方通讯记者亨利·古莱特则于当年11月才赴任。 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导致新的土耳其共和国在1923年的土耳其独立战争中成立,延续了六百年的奥斯曼帝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932的伊拉克王国,1943年的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的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以及1948年的以色列和约旦王国依次在原有的英法托管地上建国。.

新!!: 大马士革和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大马士革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罗列了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审核通过的西班牙世界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价值较高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选为世界遗产并写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5月4日,西班牙表示愿意接受《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其历史遗迹获得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的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历史遗迹成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 1984年,西班牙的首批世界遗产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主办的第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诞生,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主教座堂、阿兰布拉宫、赫内拉利费宫、布尔戈斯大教堂、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桂尔公园、桂尔宫和米拉公寓8个建筑被选为世界遗产。1985年,5个西班牙历史遗迹被选为世界遗产。次年(1986年)又有4个西班牙历史遗迹入选。截至2016年7月,西班牙共有40个文化遗产、3个自然遗产和2个复合遗产,合计45个,仅次于意大利(51个)和中国(50个),位居世界第三。其中比利牛斯山脉-佩尔迪多山是西班牙和法国的共有遗产,科阿谷和谢加贝尔德的史前岩石艺术地点群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共有遗产,阿尔马登和伊德里亚的汞矿遗产则是西班牙与斯洛文尼亚的共有遗产。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共有8个世界遗产,位居全国第一。 2002年4月18日,西班牙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了一个名为西班牙信托基金的基金会,西班牙大使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弗朗西斯科·比利亚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签署协定成立西班牙信托基金。西班牙信托基金每年将会提供600000欧元帮助其他会员国进行如遗产提名、评估暂定遗产一类的工作,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会员国。2008年,西班牙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2009年6月22日,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的塞维利亚主办了第33次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会议于6月30日结束,为期共9天。西班牙的在任时间为2年(2008年至2009年)。.

新!!: 大马士革和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歷史

西班牙历史开始于伊比利亚的史前時期,其间经历第二个全球性帝国——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欧盟成员国的现状。 现代人类在大约三万五千年前即已经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在其后数千年里,又有数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凯尔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和-zh-hant:西哥德人; zh-hans:西哥特人-。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西班牙人统称他們为摩尔人)入侵,并几乎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七百五十年里,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而穆斯林控制的区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同时,北方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宗教势力支持下展开對半岛漫长的收复运动,史称收复失地运动。随着1492年格拉纳达的陷落,该运动宣告落幕。收复失地运动的結果,使伊比利半島形成眾多基督教王國,為首的是卡斯提爾王國、阿拉貢王國、納瓦爾王國、葡萄牙王國。除上述四國外,還有卡斯提爾國王兼任君主的萊昂王國、加里西亞王國、托雷多王國、穆爾西亞王國、科爾多瓦王國、哈恩王國、塞維利亞王國、格拉納達王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國、阿拉瓦侯國、比斯開莊園、莫利納莊園(以上諸國與卡斯提爾王國形成卡斯提爾王冠);阿拉貢國王兼任君主的巴塞隆那伯國、瓦倫西亞王國、馬略卡王國(以上諸國與阿拉貢王國形成阿拉貢王冠)。 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子費迪南聯姻,1474年,伊莎貝拉即位為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79年,費迪南即位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兩人的聯姻使兩人得以共同統治絕大部分西班牙領土,兩人的後裔於1512年成為納瓦爾國王後,成為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君主,從而使西班牙全境政治達成統一,然而在1833年之前,西班牙境內的眾多基督教王國,並未正式形成為單一且長期持續的西班牙王國。 1492年,格拉纳达的陷落的同一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揭开西班牙殖民帝国興盛的序幕。著名的异端裁判所也在这时建立,大批不愿改宗天主教的犹太人和穆斯林被驱逐出国。 在接下来三个世纪裡,西班牙諸國成为全球最重要殖民勢力。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16世纪和17世纪大部分时间裡最重要的全球力量。西班牙文学和艺术、各种学术研究和哲学,都在这时繁盛起来。西班牙諸國在美洲建立幅员广阔的帝国,从加利福尼亚延伸至巴塔哥尼亚,此外还包括西太平洋上多个殖民地。在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持下,西班牙諸國卷入欧洲多次宗教战争和政治阴谋中,在这期间,它取得但是最后又失去廣濶的领土,包括:部分尼德兰、意大利、法国和德意志,并先後与法国、英国和瑞典爆发战争。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在地中海、北非和土耳其帝国进行数场战争。西班牙諸國的欧洲战争換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在17世纪的下半叶,哈布斯堡皇室腐敗的统治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标志,这场战争最终使西班牙从欧洲的领导地位上滑落,但西班牙仍然是個占据优势的殖民国家。 18世纪,西班牙諸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建立,由於大部分的阿拉貢王冠諸國貴族於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反對波旁王朝出身的費利佩五世,因此費利佩五世繼承西班牙諸國的王位後頒布新基本法令,1707年至1716年間相繼取消阿拉貢、加泰隆尼亞、瓦倫西亞、馬略卡等國的議會與自治立法權,使上述諸國納入卡斯提爾王冠的管轄,阿拉貢王冠消滅。波旁王朝的统治者曾努力的复兴该国家,并取得一些成功,这种成功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介入中达到顶峰。但在18世纪末,局势又开始逆转。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全欧洲引起混乱,1808年,半島戰爭爆發,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兄長約瑟夫·波拿巴(即何塞一世)成為西班牙諸國國王,頒布巴約訥規約,使西班牙第一次成為這個國家的正式稱呼,但戰爭的失敗使這個新生政權迅速覆滅。1812年,效忠波旁王朝的加地斯議會所通過的西班牙憲法亦沿用西班牙諸國作為國號,然而1813年12月,波旁王朝復辟後,費迪南七世卻廢除1812年西班牙憲法。 半島戰爭使得西班牙本土對於美洲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使得西班牙諸國於美洲的殖民地使以相继独立。1836年憲法使得伊莎貝拉二世成為西班牙諸國女王,此後西班牙一直是正式國號,未再變動,1869年憲法使得阿馬德奧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諸國到西班牙的轉變,象徵這個國家進一步的統一。然而半島战争之后,西班牙在代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其他派别的政党的相互纠缠中变得软弱不堪,各政党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组成长期的政权以有效的解决国内的问题。民族主义运动在老帝国最后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中出现,导致西班牙和美国发生美西战争,结果在19世纪末,西班牙失去其最后几块殖民地。 20世纪初,西班牙的政局越来越动荡,1931年,君主制被廢除,社會主義者建立西班牙共和國,然而1936年爆发血腥的内战。内战最后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民族主义独裁登台,西班牙共和國被廢除而告终结,他控制着西班牙政府到1975年。西班牙在二战中是中立国,不过许多西班牙志愿者都出现在战争双方的阵营当中。战后时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但仍发生注目的巴斯克民族解放運動),在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经济的快速增长。1975年,佛朗哥去世,由胡安·卡洛斯王子带领的波旁王室回到国内。尽管国内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如穆斯林移民问题和巴斯克地区问题),但是现代西班牙显示在受欢迎的胡安·卡洛斯国王领导下、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健康、现代、民主的发展趋向,是欧洲生活水平提高快速的地区。現今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并举办1982年FIFA世界杯及1992年夏季奥运会。.

新!!: 大马士革和西班牙歷史 · 查看更多 »

馬哈茂德·阿爾·亞伯拉什

马哈茂德•阿尔•亚伯拉什(英语: Mahmoud al Abrash)(1944年-),大馬士革人,敘利亞政治人物,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地區)成員,叙利亚前人民议会发言人,亦為阿拉伯各國議會聯盟一員。 Category:大马士革人 Category:1944年出生.

新!!: 大马士革和馬哈茂德·阿爾·亞伯拉什 · 查看更多 »

馬爾代夫國家足球隊

代夫國家足球隊是馬爾代夫的官方男子足球代表隊,由馬爾代夫足球協會管理。馬爾代夫只是一個擁有30萬人,面積只有300平方公里的小島國,而且足球發展薄弱,故最初參加國際賽時不時被其他亞洲大國蹂躪,在1998年世界盃 亞洲區外圍賽,首次參加世界盃外圍賽的馬爾代夫曾經打破當時外圍賽的兩項紀錄,當時他們與伊朗、吉爾吉斯及敘利亞同組,在敘利亞舉行的首循環外圍賽,馬爾代夫在第一場比賽慘敗給伊朗0-17,打破當時國際賽一場賽事中最大比分差距的紀錄(直至2000年亞洲杯外圍賽中,不丹以0-20慘敗給科威特,馬爾代夫這個羞恥紀錄才被超越)。及後他們再以0-12大敗給敘利亞,0-3敗給吉爾吉斯。在伊朗舉行的次循環外圍賽,再以0-9敗給伊朗、0-12敗給敘利亞及0-6敗給吉爾吉斯,總結馬爾代夫在分組賽合共失去59球之多,而沒有一個入球,亦是單屆世界盃外圍賽最多失球紀錄的球隊。 但至二十一世紀,馬爾代夫足球隊表現有明顯進步,相比其他亞洲弱旅,他們的國際賽成績不俗,2002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馬爾代夫在主場僅以0-1敗給後來取得出線決賽周資格的中國,又以6-0大勝柬埔寨不至末席出局。2006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馬爾代夫首先在預賽第一圈階段主客合計大破蒙古13-0後,他們在預賽第二圈階段遇上南韓,最終他們在主場比賽意外地與這支上屆世界盃殿軍打成0-0平手,之後更曾在主場以3-0大勝越南。至2010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馬爾代夫也僅以主客總比數2-3輸給也門而失去晉級分組賽階段的資格,2014年世界杯外圍賽馬爾代夫再遇伊朗,主客兩回合合計輸0-5出局,但馬爾代夫主場只僅負伊朗一球,可見馬爾代夫足球隊已經不是一隊可以輕易取勝的「魚腩隊」。 2018年世界杯外圍賽,馬爾代夫與卡塔爾、中國、香港及不丹同組,結果馬爾代夫除了能主客兩場皆擊敗不丹,其餘六戰全敗。 馬爾代夫在歷屆南亞運動會足球比賽中,曾經在1984年及1991年獲得一面銅牌及銀牌。.

新!!: 大马士革和馬爾代夫國家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馬爾凱茲大馬士革農村區

凱茲大馬士革農村區(منطقة مركز ريف دمشق;Markaz Rif Dimashq District)或稱大馬士革中央農村區(Damascus Central Countryside District),為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的區,位在敘利亞南部。 馬爾凱茲大馬士革農村區坐落在大馬士革農村省南部、首都大馬士革東南部郊區。此區無正式的行政中心,因大多數的行政大樓都坐落於鄰近城市大馬士革。該區的城鎮以136,427人之人口而成為此區最大的城市。 原屬此區、位在大馬士革西北方的庫德西亞分區於2009年拆分出並升為二級行政區。2004年的人口普查中,馬爾凱茲大馬士革農村區的人口為837,804人(扣除已拆分設區的庫德西亞分區)。.

新!!: 大马士革和馬爾凱茲大馬士革農村區 · 查看更多 »

馬盧拉

盧拉(ܡܥܠܘܠܐ,;معلولا,)是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下的一個城鎮。這個城鎮距離大馬士革東北56公里,建造在高低起伏的山坡,海拔超過1500米。它是僅存三個說西亞拉姆語城鎮,並因此知名,另兩個是鄰近的村莊賈比亞丁和亞-撒哈拉。.

新!!: 大马士革和馬盧拉 · 查看更多 »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阿拉伯语:الجبهة الشعبية لتحرير فلسطين,al-Jabhah al-Sha`biyyah li-Taḥrīr Filasṭīn),简称人阵,是巴勒斯坦的一个主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俗政党和武装组织。人阵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8个成员之一,是巴解内部仅次于法塔赫的第二大组织。人阵的下属军事组织阿布·阿里·穆斯塔法旅策划过多个针对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暴力袭击,因此美国国务院定義的恐怖主义组织。该组织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境内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阵的机关刊物为《目标》周刊。.

新!!: 大马士革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 查看更多 »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指揮部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指揮部(),簡稱人陣總部,是一個總部位於叙利亚大馬士革的巴勒斯坦人民兵團體。1968年由脫離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艾哈迈德·贾布里勒創立。人陣總部於1970年代和80年代多次襲擊以色列的軍人和平民。從1980年代後期起,人陣總部的活動趨向沉寂,直至叙利亚内战爆發後,人陣總部站在支持敘利亞政府一方與反政府軍戰鬥。 據2001年資料,人陣總部有成員數百人。.

新!!: 大马士革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الجبهة الديموقراطية لتحرير فلسطين,拉丁转写:Al-Jabha al-Dimuqratiya Li-Tahrir Filastin),简称民阵,是巴勒斯坦的一个主張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俗政黨和武裝組織,同時也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成員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 · 查看更多 »

設計史

设计史是对设计的历史的研究。“设计”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二是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设计是一种行业性的称呼。 按照第一种观点,设计的历史可以追述至人类产生之初,甚至可以说设计的出现是人类产生的标志。按照第二种说法,则设计只能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只是一段很短的历史。在這一系列設計史的探討中,我們採納了第一種觀點,它能比較全面的涵蓋設計的歷史演進。.

新!!: 大马士革和設計史 · 查看更多 »

马可·波罗

可·波罗(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本人说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新!!: 大马士革和马可·波罗 · 查看更多 »

马希尔·阿萨德

希尔·哈菲兹·阿萨德(ماهر حافظ الأسد)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是叙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小儿子、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弟弟,担任叙利亚共和国卫队司令、第四装甲师师长,以及秘密警察部队首长。他是巴沙尔政权的核心成员之一,被认为是叙国内仅次于巴沙尔的第二位最有权势的人物。.

新!!: 大马士革和马希尔·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外交

来西亚外交是关于马来西亚政府实施的外交政策。由于地理、历史、宗教等渊源,马来西亚广泛活跃于众多国际组织,目前已经加入了英联邦、联合国、伊斯兰合作组织、不结盟运动等组织,近年来也积极推动各区域之间的互相合作。马来西亚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中立,积极借助国际法庭来解决与邻国之间的争端,与各国关系较为友好,在世界上主要国家都设有大使馆,目前在聯合國會員國中僅不承认以色列。.

新!!: 大马士革和马来西亚外交 · 查看更多 »

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

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أحمد معاذ الخطيب,)是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总裁,是叙利亚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前大阿訇。 哈提卜最初是物理学学者和工程师,是“叙利亚地质学会”和“叙利亚心理学学会”成员。此外,他曾任伊斯兰城市化学会主席,现为荣誉主席。.

新!!: 大马士革和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 · 查看更多 »

賽克斯-皮科協定

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1916年5月16日,英國、法國、俄羅斯之間簽訂的瓜分鄂圖曼帝國的秘密協定。這份協議的草案是由英國的中東專家和法國外交官制定的,故有此名。.

新!!: 大马士革和賽克斯-皮科協定 · 查看更多 »

贝卡谷地

贝卡谷地(英语:Beqaa Valley,阿拉伯语:البقاع),是位于黎巴嫩东部叙利亚边境地区的一个山谷,属贝卡省管辖。 贝卡谷地是东非大裂谷的最北端,位于贝鲁特以东30公里的黎巴嫩山脉之间,长120公里,宽约16公里。贝卡谷地气候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降雨量因受黎巴嫩山脉阻挡而比较有限。谷地中有两条主要河流:阿西河(Asi)和利塔尼河(Lîtânî)。 贝卡谷地早在前1世纪归入罗马帝国统治下时,就以叙利亚的谷仓而闻名。今天,贝卡谷地的耕地占到全黎巴嫩的40%。贝卡谷地的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其北端由于降雨有限而以畜牧业为主,南部有大规模的葡萄园。历史上贝卡谷地一度是鸦片的出产地。1957年后黎巴嫩政府在利塔尼河流域修建了一系列水利设施,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扎赫勒是贝卡谷地的主要城市,居民以信奉基督教马龙教派的阿拉伯人为主。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高速公路穿谷而过,使得贝卡谷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叙利亚军队进入贝卡谷地,将其作为在黎巴嫩的主要基地,并设立了萨姆-6防空导弹部队。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同叙利亚军队发生激战,6月9日,在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不但摧毁了叙利亚的全部13个防空连,还在空中格斗中取得了82:0的胜利。 此后,叙利亚逐渐将其在黎巴嫩的驻军全部收缩至贝卡谷地内,直到2005年黎巴嫩发生雪杉革命后方才被迫撤出。目前,激进的什叶派军事组织真主党仍然在谷地内存有大规模军事存在。 Category:黎巴嫩地理.

新!!: 大马士革和贝卡谷地 · 查看更多 »

贝尼纳国际机场

贝尼纳国际机场(مطار بنينة الدولي,)是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的国际机场,是该国仅次于首都的黎波里國際機場的第二大机场。 貝尼納機場於2014年因為班加西爆發戰鬥而關閉,2017年重新對民航開放。.

新!!: 大马士革和贝尼纳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贝鲁特

贝鲁特(بيروت ;Պէյրութ Peyrut’ Βηρυτός Bērytós;拉丁語:Berytus;希伯來語:בְּאֵרוֹת Be’erot;阿拉姆語:Birot בירות;Beirut;Beyrouth;Beyrut)是黎巴嫩的首都,位於贝鲁特省的地中海沿岸,是該國最大的海港。因為最近一直沒有進行人口普查,故其具體人口未知。2007年時估計有100萬到200萬之間。該地名首次出現於古埃及的阿馬爾奈文書中,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紀,并一直有人類居住,與鄰國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並列為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貝魯特不僅是黎巴嫩政府所在地,同時對黎巴嫩經濟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貝魯特中央區、哈姆拉街、阿什拉斐葉區等地有眾多公司與銀行。此外還有許多著名出版社、劇院,夜生活豐富,因此也成爲了區域內的文化中心。20世紀末期因黎巴嫩內戰被毀,經歷了大重建。 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將貝魯特評定為Beta級全球城市。 2009年被《紐約時報》評為最佳旅遊城市, 同年孤獨星球將其評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根據美世諮詢2010年的研究,貝魯特是中東消費水平第四高的城市,在中上等收入國家中排第15位。 2011年,萬事達指出貝魯特是中東和非洲旅遊消費第二高的城市。.

新!!: 大马士革和贝鲁特 · 查看更多 »

费萨尔一世 (伊拉克)

费萨尔·伊本·侯赛因(阿拉伯文فيصل بن حسين,) 是哈希姆王朝的成员,1920年短暂统治过大叙利亚,1921-1933年在位为伊拉克国王。.

新!!: 大马士革和费萨尔一世 (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

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جمال عبد الناصر,),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1952至1970年埃及實際最高領導人。 纳赛尔被认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他執政期間,曾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倡导者。.

新!!: 大马士革和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 · 查看更多 »

贖罪日戰爭

贖罪日戰爭(מלחמת יום הכיפורים;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原來的停火線蘇伊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新!!: 大马士革和贖罪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麥加

麥加(مكّة المكرمة;羅馬化:Makkah Al-Mukarramah),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城,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中文較罕見的翻譯有滿克、墨克等譯名。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天房和禁寺。麥加有名的朝覲活動每年吸引將近300萬人,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 傳統上伊斯蘭教認為麥加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後代所建。七世紀時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宣揚伊斯蘭教,當時該地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966年後,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謝里夫所統治,直到1924年統治權歸紹德家族所有。"Mecca," Microsoft®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 http://encarta.msn.com © 1997-2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新!!: 大马士革和麥加 · 查看更多 »

麥可·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國物理学家,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其中主要的貢獻為電磁感應、抗磁性、電解。 雖然法拉第沒有得到足夠的正式教育,卻成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實際而言,他時常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優秀的實驗家。他詳細地研究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想出了磁場線的點子,因此建立了電磁場的概念。法拉第觀察到磁場會影響光線的傳播,他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entry at the 19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osted by LovetoKnow Retrieved January 2007.

新!!: 大马士革和麥可·法拉第 · 查看更多 »

麦地那

麦地那(المدينة المنورة,意謂「光芒四射的城市」),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城,後又稱聖城(مَـديـنـة الـنّـبي‎‎ Madinat al-Nabi),該城位于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為內陸高原城市。与麦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称为伊斯兰教三大圣地。 非穆斯林被沙特中央政府禁止進入麥地那的神聖核心及市中心。.

新!!: 大马士革和麦地那 · 查看更多 »

麵包

麵包,是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

新!!: 大马士革和麵包 · 查看更多 »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約基雅宗主教區

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約基雅宗主教區(Patriarchatus Antiochenus Melchitarum)是敘利亞一個東儀天主教(默基特希臘禮)宗主教區。下轄兩個宗主教代牧區。教座位於大馬士革。 1724年原屬安條克正教會的安條克牧首改宗天主教,1729年獲當時的教宗承認。1838年宗主教獲得安提約基雅暨全東方、亞歷山大暨耶路撒冷宗主教的頭銜。現任安提阿宗宗主教為若瑟·阿布斯。.

新!!: 大马士革和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約基雅宗主教區 · 查看更多 »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阿宗主教列表

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阿宗主教(Melkite Greek Catholic Patriarchs of Antioch),是領袖是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的領袖。宗主教在1838年獲得安提約基雅暨全東方、亞歷山大暨耶路撒冷宗主教(Melkite Greek Catholic Patriarch of Antioch and all the East, of Alexandria, and of Jerusalem)的頭銜。 他是由總主教和主教選擇產生的。當新任宗主教在當選時需由教宗任命。宗主教的總部與宗主教教座就設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宗主教管理的教座教區是安提約基雅宗主教區。 此職繼承了五大宗主教區中的安提阿牧首,在1724年原屬安條克正教會的安條克牧首改宗天主教,並在1729年獲當時的教宗承認其職權以及和普世天主教的共融。 以下敘述的為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阿宗主教的列表:.

新!!: 大马士革和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安提阿宗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

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كنيسة الروم الملكيين الكاثوليك)為一與羅馬教宗完全共融的東儀天主教教會。採行混合了黎凡特等地中海東岸以及希臘文化的拜占庭禮儀,其淵源可以追朔到宗徒伯多祿在安提約基亞建立的基督徒團體。領袖為 默基特希臘禮安提約基雅宗主教,由於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5月6日接受宗主教額我略三世·拉罕的辭呈,現由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阿勒頗總主教讓巴爾於選出新任宗主教前代為管理。 默基特禮教會以敘利亞、黎巴嫩為核心分布在中東地區以及埃及,此外亦有在海外建立團體。現今的全球默基特禮天主教徒約有一百六十萬人。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新!!: 大马士革和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軒轅劍參 雲和山的彼端

《軒轅劍參 云和山的彼端》是台灣大宇資訊DOMO小组所制作的角色扮演遊戲轩辕剑系列的第三代作品,於1999年12月4日在台湾發行,同月在中国大陆发行,成为首款在大陆发行的轩辕剑系列游戏。故事背景设定为唐安史之亂前后。“雲和山的彼端”得來自于賽特的旅程,賽特從威尼斯出發,為尋求戰爭不敗之法橫貫歐亞大陸,尋找遠在雲和山的彼端王國。軒轅劍參的封面是由日本漫畫家皇名月負責繪製。2017年1月,推出iOS平台之「加強版」。.

新!!: 大马士革和軒轅劍參 雲和山的彼端 · 查看更多 »

达乌德·拉吉哈

达乌德·本·阿卜杜拉·拉吉哈中将(العماد داود بن عبد الله راجحة)是已故叙利亚政治人物、叙利亚陆军军官,曾任叙陆军参谋长,生前最高任职为叙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已在一起爆炸事件中遇难。.

新!!: 大马士革和达乌德·拉吉哈 · 查看更多 »

迪亚巴克尔大清真寺

迪亚巴克尔大清真寺(Diyarbakır Ulu Camii, Mizgefta Mezin a Amedê, archnet.org.

新!!: 大马士革和迪亚巴克尔大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迪拜航空航点

迪拜航空在2011年7月服務以下目的地:.

新!!: 大马士革和迪拜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迈阿赖努阿曼战役

迈阿赖努阿曼战役是叙利亚内战期间叙利亚政府军与叙利亚自由军(FSA)为争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城镇迈阿赖努阿曼于2012年10月爆发的一场战役。.

新!!: 大马士革和迈阿赖努阿曼战役 · 查看更多 »

近東

近東,早期近代西方地理學者以「近東」指鄰近歐洲的「東方」。欧美人使用的词汇,以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讲,指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包括非洲東北部和亞洲西南部,有時還包括巴爾幹半島。在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般不再把巴爾幹國家稱爲近東國家,而以「東南歐」或「南歐」代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此稱渐為「中東」取代,但兩者常通用。.

新!!: 大马士革和近東 · 查看更多 »

霍姆斯 (敘利亞)

霍姆斯(حمص)是敘利亞西部城市,是霍姆斯省的首府,位於首都大馬士革以北162公里,海拔501米,是內陸城市和地中海的運輸樞紐。霍姆斯是敘利亞的重要工業城市,是全國第三大城市,下分82个社区(الحي),2008年估計人口82.3萬,主要是操阿拉伯語的遜尼派教徒,也有少數東方基督教徒。市內有兩間大型博物館,還有歷史悠久的清真寺和教堂。.

新!!: 大马士革和霍姆斯 (敘利亞) · 查看更多 »

胡拉大屠杀

胡拉大屠杀是叙利亚起义中发生于2012年5月25日,叙政府军与沙比哈针对霍姆斯省胡拉镇(霍姆斯以北)两个村庄的民众实施的一场杀戮事件。联合国监督员证实至少有108个平民遇难,其中有49个儿童。.

新!!: 大马士革和胡拉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舍赫巴

舍赫巴是敘利亞的城市,由蘇韋達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87公里,海拔高度1,082米,該鎮自石器時代有人類居住,2009年人口16,745。 Category:敘利亞城市.

新!!: 大马士革和舍赫巴 · 查看更多 »

舒克里·库瓦特利

舒克里·库瓦特利(شكري القوتلي,))1943年—1949年和1955年—1958年两次担任叙利亚总统。.

新!!: 大马士革和舒克里·库瓦特利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卡迪爾

阿卜杜卡迪爾(عبد القادر الجزائري,`Abd al-Qādir al-Jazā'irī ,),阿爾及利亞的英雄。生於穆阿斯凱爾。在法國人征服阿爾及爾後,奧蘭省的各阿拉伯部族選舉他為埃米爾。1832年至1847年他與法國人作了長期抗爭,1835年在馬克塔擊敗法國人。最終因寡不敵眾而遭失敗,前往摩洛哥避難,並開始組織一支反擊伊斯蘭之敵的軍隊。他最後於1847年投降並被送往法國。後來居住在布爾薩和大馬士革,1883年死於大馬士革。 曾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十字勳位, (法文:Grand-Croix ,英文:Grand Cross。為第二等),身披大綬并佩掛星章。 Category:阿尔及利亚政治人物 Category:阿尔及利亚军事人物 Category:埃米尔 Category:阿爾及利亞穆斯林 Category:苏非派穆斯林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新!!: 大马士革和阿卜杜·卡迪爾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伊本·阿里

阿卜杜拉·伊本·阿里(约公元712-764年,Abdallah ibn al-Abbas)是阿拔斯王朝开国将领。他在阿拔斯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叙利亚总督,他巩固了阿拔斯在叙利亚的统治,清除了伍麦叶的残余势力,镇压了他们的暴动。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死后,于754年,他起兵同曼苏尔争夺统治权,最终失败被俘。他在764年被杀。.

新!!: 大马士革和阿卜杜拉·伊本·阿里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一世

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عبد الله الأول بن الحسين,),外约旦的埃米尔(1921年4月11日-1946年5月25日在位),后成为国王(1946年5月25日-1951年7月20日在位),1950年时改称约旦国王。.

新!!: 大马士革和阿卜杜拉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塞夫·肖卡特

阿塞夫·肖卡特中将(العماد آصف شوكت)是已故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他是现任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姐夫,妻子是巴沙尔的姐姐布莎拉·阿萨德,曾任叙陆军副参谋长、叙国防部副部长,他被认为是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核心成员和高级军官之一。自从达乌德·拉吉哈担任国防部部长以来,即使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阿萨德控制着军队的实权,肖卡特作为副部长也依然是其中的一名重要军官。他已在一起爆炸事件中遇难。.

新!!: 大马士革和阿塞夫·肖卡特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駐外機構列表

这是一个有关阿塞拜疆共和国驻外机构的列表,包括名誉领事代表机构。.

新!!: 大马士革和阿塞拜疆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國家男子足球隊

阿富汗國家男子足球隊(達利語: تیم ملی فوتبال افغانستان) (普什圖語: دافغانستان ملی فوتبال ټیم)是由阿富汗足球協會所管理。阿富汗在1914年加入FIFA,在1948年加入AFC,並在1954年成為AFC創始成員之一。加濟體育場位於首都喀布爾。阿富汗國家足球隊獲得了2013年南亞足球錦標賽,甚至獲得過2013年國際足聯公平競賽獎 阿富汗國家隊的現任主教練是Petar Segrt。.

新!!: 大马士革和阿富汗國家男子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阿尤布王朝

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為12世紀-13世紀統治埃及、敘利亞、葉門的伊斯蘭教王國。該王朝由庫尔德人建立,全盛時期的版圖延伸至聖城麥加與北伊拉克。由阿尤布、谢尔库赫兄弟帶領的阿尤布家族原先是赞吉王朝的士兵,后來在阿尤布之子、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帶領下获得了独立地位。 薩拉丁於1169年成為埃及總督。1171年,萨拉丁在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死后解散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薩拉丁花费了接下来的十余年去東征西討,到了1183年,王朝佔有埃及、叙利亚、北部美索不达米亚、漢志、也门及西至突尼斯的北非沿岸。在1187年的哈丁战役中,又取得对耶路撒冷王国的胜利,但是不久以后十字军又重新控制了巴勒斯坦的海岸线。 萨拉丁逝世后,他的兒子們爭奪對王朝的控制權,最終由薩拉丁之弟阿迪勒一世於1200年登上蘇丹的寶座。但自從1250年代起,尤其是蒙古人在1260年取得对阿尤布王朝的控制之後,王朝愈加衰微。蒙古人离开以后,马木留克(马穆鲁克)人在哈马推翻了阿尤布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 尽管时间短暂,但是阿尤布王朝开创了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并且使得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再一次兴盛。.

新!!: 大马士革和阿尤布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尔及利亚航空

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法语: Air Algérie SpA,阿拉伯语:)是阿尔及利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位于阿尔及尔。.

新!!: 大马士革和阿尔及利亚航空 · 查看更多 »

阿布·塔马姆

哈比卜·本·奥斯·本·哈里斯·塔伊(حبيب بن أوس بن الحارث الطائي,),以阿布·塔马姆(阿拉伯语:)之名闻名于世,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叙利亚诗人,原为基督徒,后为逊尼派穆斯林。.

新!!: 大马士革和阿布·塔马姆 · 查看更多 »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

阿布·阿拔斯(721年或724年或727年—754年;全名为: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薩法赫·本·穆罕默德,阿拉伯语:أبو العباس عبد الله السفاح بن محمد ,“萨法赫”意为屠夫)伊斯兰教第十九代哈里发(750年—754年在位)。他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阿拔斯王朝的创建者。.

新!!: 大马士革和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阿兹姆宫

阿兹姆宫(قصر العظم)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座宫殿,兴建于1750年,为奥斯曼帝国大马士革省长阿萨德帕夏阿兹姆的官邸。现在是传统艺术博物馆。.

新!!: 大马士革和阿兹姆宫 · 查看更多 »

阿勒颇

--颇(حلب;阿拉米语:ܚܠܒ )又譯作阿勒--,是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省的首府。 叙利亚内战前,阿勒颇拥有逾200万人口,是叙利亚的第一大城市。从历史上看,阿勒颇是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考古学发现在公元前5000年时这里就有人居住。古希腊人称这座城市为“贝罗埃亚”。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里称为哈勒普。阿勒颇的名字在法国托管时期才开始官方使用。 阿勒颇占据了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间的关键位置,是古代商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开始时它只是建在一些小山丘上的小城,后来发展成大型城市。以阿勒颇为中心形成的阿勒颇省占据了1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拥有约370万人口。 敘利亞內戰在2011年爆發後,2012年開始的阿勒颇之战在市內造成嚴重破壞。.

新!!: 大马士革和阿勒颇 · 查看更多 »

阿勒颇战役

阿勒颇之战是一场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军事冲突,冲突双方分别是叙利亚自由军及其圣战者同盟与叙利亚政府军。 反对派自2012年7月21日开始在叙利亚人口第一大城市与工商业中心城市阿勒颇市与政府军展开大规模战斗。战役在7月晚些时候逐渐升级。这场战役的范围及重要性使得双方战士将其称之为“战斗之母”(mother of all battles)。2016年12月22日,叙政府军宣布已经夺回阿勒颇全境的控制权,这意味着政府军击败反对派,取得了阿勒颇战役的胜利。.

新!!: 大马士革和阿勒颇战役 · 查看更多 »

阿纳斯·阿布德赫

阿納斯·阿布德赫(أنس العبدة;),是一名敘利亞政治人物,2016年起出任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主席。.

新!!: 大马士革和阿纳斯·阿布德赫 · 查看更多 »

阿爾富拉特大學

阿爾富拉特大學 (阿拉伯語:جامعة الفرات),是一所成立於2006年的位於叙利亞代爾祖爾市的公立大學,在哈塞克和拉卡亦設有分部,是叙利亞五所公立大學之一。該大學提供不同學科的學士學位、研究生文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課程。總面積為4.5萬平方米,可容納1萬名學生。.

新!!: 大马士革和阿爾富拉特大學 · 查看更多 »

阿联酋航空航点

阿联酋航空在枢纽机场迪拜设有客运航班飞往全球六大洲超过100个目的地。尤其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阿联酋航空有雄厚的航线网络,由该地区连接迪拜再通往其它国际目的地的市场份额上,阿联酋航空占得比其它任何中东航空公司都多。阿联酋航空通达机场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美国和英国,分别拥有10个、9个和6个航点。 货运航点请参看阿联酋货运航空。.

新!!: 大马士革和阿联酋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阿马尔·阿卜杜勒-哈米德

阿马尔·阿卜杜勒-哈米德(عمار عبد الحميد,)是叙利亚人权活动家、持不同政见者和基金会创始人。.

新!!: 大马士革和阿马尔·阿卜杜勒-哈米德 · 查看更多 »

阿达德尼拉里三世

阿达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新亚述时期亚述国王(公元前811年—公元前783年在位),作为沙姆希阿达德五世的继承人,其即位时年幼,由母亲摄政并施以影响。亲政后多次亲征,公元前796年进攻大马士革,并使以色列恢复向亚述进贡。他死后,亚述持续数十年中衰。.

新!!: 大马士革和阿达德尼拉里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里·马姆卢克

阿里·马姆卢克少将(اللواء علي مملوك,)是叙利亚军事人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特别安全顾问,总管叙全国安全事务,也是巴沙尔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阿里·马姆卢克 · 查看更多 »

阿里·阿卜杜拉·艾尤卜

阿里·阿卜杜拉·艾尤卜中将(العماد علي عبد الله أيوب,1952年出生)是叙利亚高级军官,现任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暨阿拉伯叙利亚陆军参谋长,于2012年7月18日叙利亚内战正酣时由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任命。.

新!!: 大马士革和阿里·阿卜杜拉·艾尤卜 · 查看更多 »

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

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有限公司(IATA:FG,ICAO:AFG,Ariana Afghan Airlines Co.,هواپیمایی آریانا,آريانا افغان هوايي شرکت),习惯简称为阿里亚纳航空,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同时也是代表阿富汗飞航国际航线的载旗航空公司。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成立于1955年,是阿富汗境内成立时间最早,运营时间最长的航空公司。公司以喀布尔的哈米德·卡尔扎伊国际机场为其枢纽机场运营阿富汗的国内航线,此外还提供阿富汗与中国、德国、印度、伊朗、科威特、巴基斯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等国之间的国际航线服务。公司由阿富汗政府全资拥有,总部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部的沙利瑙(Shāre Naw)。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自2006年10月之后被欧洲联盟列入禁止进入欧盟成员国领空的航空公司名单。.

新!!: 大马士革和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 · 查看更多 »

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航点

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的载旗航空公司。以下是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航点的列表。列表内容包含了航点所在的国家和城市,相关机场的名称、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机场代码;此外还在列表中备注了阿里亚纳航空的枢纽机场、暂时停办业务的机场以及未来即将开办航线的相关信息。列表信息截至2014年8月 。.

新!!: 大马士革和阿里亚纳阿富汗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阿提哈德航空航点

阿提哈德航空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家国家航空公司,本文列举了该航空公司的全球航点。.

新!!: 大马士革和阿提哈德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

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الطائر ابن لأحد,Altaïr ibn La-Ahad)是在電子遊戲《刺客教條系列》中登場的虛構人物,一名活躍於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前後,隸屬敍利亞刺客組織(阿薩辛派)之刺客。 本角色在2008年被選為Xbox最佳角色,2009年在「最難忘的殺手」的名單中排名第一,2011年被建力士世界紀錄排名為第一頂級的電子遊戲角色。.

新!!: 大马士革和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 · 查看更多 »

阿斯玛·阿萨德

阿斯玛·阿萨德(أسماء الأسد);née Asma Fawaz al-Akhras(أسماء فواز الأخرس,),是一名英国出生的叙利亚人,2000年12月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结婚。之前她是一名银行投资家。.

新!!: 大马士革和阿斯玛·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阿摩司書

阿摩司书是十二小先知书之一,在基督教《圣经》全书中是第30本。这本书的作者自称是一位牧人(1:1),原文意思為飼養羊、販賣羊、經營畜牧業的人。此“牧人”原文在聖經中一共出現兩次,另一處是在列王紀下3:4 ,用以形容摩押王米沙 ,所以阿摩司極可能有一定社會地位、且經濟富裕的商人。这本书里有很多针对不同国家的预言,但其主要對象是當時的以色列國。主題:耶和華對以色列並四圍列國的審判以及所產生的復興。.

新!!: 大马士革和阿摩司書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是公元7世纪到11世纪发生在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战争从穆斯林阿拉伯人的扩张开始,经过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等时期,到11世纪中期结束。 公元7世纪三十年代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今沙特阿拉伯)开始的急速扩张使得拜占庭很快损失了南部的一些省份(埃及、叙利亚)。在之后的五十年里,倭马亚哈里发多次袭击小亚细亚,两次威胁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占领了阿非利加地区(今突尼斯一带)。公元718年,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围中战败后,阿拉伯人的攻势没能延续下去。阿拔斯王朝时期多次交换停火协议的情况下,双方关系趋于缓和,但冲突仍然存在。在阿拔斯和地方统治者的支持下,几乎每年都有军事袭击。这种僵持的状况持续到公元10世纪。 战争的最初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总是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为避免与穆斯林在空旷的地带发生正面冲突,拜占庭帝国更愿意撤退到防守坚固的要塞当中去。在约740年后,拜占庭帝国才开始打反击,但阿拔斯王朝能利用对小亚细亚巨大而有毁灭性的入侵来实施报复。随着公元861年后阿拔斯王朝的衰落,拜占庭马其顿王朝时的国力有所强大,战势逐渐逆转。在公元920年到976年这大约五十年间,拜占庭帝国终于打破了穆斯林的防守,重新夺回了北叙利亚与大亚美尼亚地区。战争的最后一个世纪主要是拜占庭帝国与法蒂玛王朝在叙利亚边境上的战事,但边境线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直到1060年后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 穆斯林在这场战争中开始使用海军。从公元650年开始,地中海便成为战场。地中海里的岛屿和海岸边的港口等聚落时常有军事冲突发生。穆斯林在9世纪末10世纪初占领了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和西西里岛之后,取得了地中海的制高点,使得他们的舰船可以轻易地到达法国、达尔马提亚等地的海岸,甚至能到达君士坦丁堡周围。.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拜占庭战争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叙利亚王国

阿拉伯叙利亚王国是中东一个短暂存在的政权。叙利亚王国以费萨尔为国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背景下依托英国支持而建立,其目标是在大叙利亚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王国并未有效控制所有领土,加之当地人与法国、英国矛盾激化,叙利亚最终由法国和英国占领。.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叙利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حزب البعث العربي الاشتراكي – قطر سوريا),縮寫:敘利亞地區分支(Syrian Regional Branch),叙利亚執政黨,於1963年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於1970年由阿薩德家族發動政變統治至今。.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Arab Spring)是西方主流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镇爆发民主运动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然而各穆斯林國家的命運並不相同,使得這場波及多國的民主化運動蒙上陰影。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实现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中,已經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之春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国家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目前包括18个主权国家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遗产。 在这个列表中,代表文化遗产,代表自然遗产,代表双重遗产。 国家的排列顺序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排列顺序,基本是按照国家英文/法文名称的打头字母来排列的;某个国家的遗产项目则是按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间顺序来排列的(由于官方列表的排列顺序时有变化,所以与当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顺序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说明: 依照,世界遗产所在地区共分为五类:.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国家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成立於1945年,是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政治组织,成員國皆位於亞洲或非洲,宗旨是加强成员国间的协作,共同维护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广泛开展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合作。现有成员国22个。总部原设开罗,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1979年3月31日,阿拉伯国家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阿盟总部迁往突尼斯。1990年10月31日,阿盟总部迁回开罗,现任秘书长是来自埃及的艾哈邁德·阿布·蓋特。.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国家联盟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

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حركة الاشتراكيين العرب - Harakat Al-Ishtirakiyeen Al-'Arab)是叙利亚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政党。叙利亚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起源于农民运动,在1930年代由阿卡姆·阿哈拉尼领导,1953年,它和复兴党合并,1963年,它又和复兴党分离,并且分出多个分支,一个是加入全国进步阵线的党,它接受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为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最大主角,在2007年议会大选中250个席位的议会它被授予3个席位;一个是民族誓言运动,它也获得了法律承认和议会席位;该党还加入了一个反对派联盟:全国民主联盟。.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社会主义运动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童軍區 (世界童軍運動組織)

阿拉伯童軍區(الإقليم الكشفي العربي),又稱為阿拉伯童軍組織(المنظمة الكشفية العربية),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世界童軍局的分區辦事處,總部位於埃及開羅。1954年,有鑑於童軍活動開始在阿拉伯國家流行,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於大馬士革成立了阿拉伯區。 本區總共有18個童軍活動組織成員,地理分布區域為西亞與北非,包含了阿爾及利亞、巴林、埃及、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蘇丹、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葉門。 伊拉克雖然不是世界童軍運動組織的認可國家成員,但該國也有童軍活動,也是世界童軍運動組織阿拉伯區發起國之一。而西撒哈拉也在加那利群島童軍的協助下,發展童軍運動。 本區對應於世界女童軍總會的組織為。.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童軍區 (世界童軍運動組織)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متحدة),簡稱阿联,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與敘利亞联合组成的泛阿拉伯國家。伊拉克因局勢不穩而没有加入。1958年3月8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同也门王国(后来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组成邦联性质的阿拉伯合众国。由于埃及的霸权主义政策,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12月26日阿拉伯合众国也宣布解散。但埃及仍然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號直到1971年9月2日為止。 值得留意的是,直到現在,埃及、敘利亞及伊拉克三國的國旗与国徽仍然非常相似,都是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旗及国徽演變而來;就連也门的旗幟也與共和國的國旗式樣相似。.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聯盟大城市列表

以下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最大城市︰.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聯盟大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聯邦共和國

阿拉伯聯邦共和國(اتحاد الجمهوريات العربية)是一個由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領導人格達費所倡議的一個泛阿拉伯主義國家,其範圍包括了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此外蘇丹和伊拉克也曾经建议或被邀请加入联邦内,而此共和國與聯合阿拉伯共和國並無關聯。儘管在1972年3月經過各國公民投票的確認,但他們都拒絕正式合併,聯邦從1972年持續至1977年,聯邦最終仍解散。.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聯邦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語變體

阿拉伯語變體(語言或方言)主要存在於六種不同區域,包括半島阿拉伯語、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語、黎凡特阿拉伯語、埃及阿拉伯語、馬格里布阿拉伯語和蘇丹阿拉伯語。阿拉伯語本身是源自阿拉伯半島的一種閃米特語族的語言。各變體間的最大差別是不同地區的口語。例如,。若細分,各國家、以至於各城市、各村莊都有不同的變體。 另一重要的差別是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口語用於幾乎所有日常對話,而書面語用於書面及經準備的講話。阿拉伯人的母語是當地流行的口語,而書面語則在學校學習。書面語本身也分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古典阿拉伯語,後者是前者的基礎,而阿拉伯人通常不將兩者區分開來。 更詳細地說,遊牧民族與定居民族間,鄉村與城市間,屬於不同族群、宗教信仰、社會地位、性別、年齡的人之間,所講的阿拉伯語變體都有所不同;當然這些不同不是絕對的。講阿拉伯語的人經常能根據講話的內容及對象選擇不同的說話方式。例如,遇到不同地區的人時,想證明自己的教育程度時,或者更注重口語時。這在全球化的時代特別明顯。.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語變體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航空

阿拉伯航空,或译阿拉比亚航空(العربية للطيران),是一家总部设在阿联酋沙迦的廉价航空公司,是阿拉伯航空运输组织的成员。该公司以沙迦国际机场和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为枢纽,经营中东、北非、印度次大陆、中亚和欧洲等地共计51多个目的地的航线。.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航空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起义

阿拉伯起义(الثورة العربية Al-Thawra al-`Arabiyya;Arap İsyanı)是1916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阿拉伯人发动的大规模起义,名义上由麦加埃米尔兼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领导,意图建立一个领土范围北达叙利亚阿勒颇,南达也门亚丁的独立国家。 尽管西方世界认为这次起义是阿拉伯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但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民族认同感不甚强烈,政治與派系上更是分裂,所以起义最初是以宗教名义发动來樹立共同敵人——领导者侯赛因以“青年土耳其党人违反伊斯兰教神圣教旨”为由,号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阿拉伯穆斯林发动圣战,以推翻“看似虔诚的奥斯曼政府”,而当时的土耳其统治者则称这次起义是“背叛穆斯林哈里发国的部落叛乱”,“意图扰乱哈里发反抗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趁机瓜分抢占穆斯林的土地”。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的一部分,阿拉伯起义的爆发牵制了数万本用于进攻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大大降低了英军在攻势下遭土军反扑的概率,使得中东战局朝着有利于英军的方向发展。.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起义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民主统一分子党

阿拉伯民主统一分子党(حزب الاتحاد العربي الديمقراطي - Hizb Al-Ittihad Al-'Arabi Al-Dimuqrati)是叙利亚的一个民族主义政党,它加盟了全国进步阵线,支持社会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取向的政府,并且接受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为全国进步阵线领导党。.

新!!: 大马士革和阿拉伯民主统一分子党 · 查看更多 »

赞吉王朝

赞吉王朝(Zengid dynasty,1127年~1262年),亦称努尔王朝、曾吉王朝,是一个乌古斯人穆斯林王朝,于12世纪至13世纪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地区。赞吉王朝由伊马德丁·赞吉于1127年建立,其子(1146~1172在位)继其父捍卫伊斯兰教的事业,在抗击十字军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1151~1164年,努尔丁同其兄组成联军,夺取十字军建立的埃德萨伯国、大马士革和安条克公国的一部分,俘虏埃德萨伯国统治者佐塞林二世、的黎波里伯国的统治者雷蒙三世和安提俄克公国的统治者菩希蒙德三世,从而遏制十字军的大规模进攻。.

新!!: 大马士革和赞吉王朝 · 查看更多 »

藻食三列麗鯛

藻食三列麗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原分布於亞洲敘利亞大馬士革附近的沼澤水塘,體長可達13公分,以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已滅絕。.

新!!: 大马士革和藻食三列麗鯛 · 查看更多 »

葉里溫

葉里溫(Yerevan)是西亚國家亞美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在西方有葉里萬(Erivan)、葉烈布尼(Erebuni)、葉烈溫(Ereun)、耶烈萬等多種稱呼。常見的名稱表記有「Erewan」、「Ayrivan」、「Erevan」等。 葉里溫人口約106万人(2004年統計)。主要產業為機械製造及金属工業、红葡萄酒及白兰地釀造、煙草製造等。(Hrazdan River)流經市內,北望著名的亞拉拉特山。若以文獻記載為準,該城是現存世界最古老的都市之一。 埃里温的兹瓦尔特诺茨国际机场是亚美尼亚共和国的主要机场。于1949年开始运行,有轨电车则因为高昂的运营成本而被关闭。葉里溫地鐵共有一条线路,负责着全城的地铁交通。铁路方面,只有一条国际线路通往邻国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将亚美尼亚和伊朗直接连接的新铁路仍在建设中。当地的公共交通高度私有化,小巴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 埃里温共有250余所学校,其中公立学校200余所,私有学校50所左右。此外,埃里温在苏维埃的统治下成为了科学研究的主要中心。医疗方面,埃里温的数家医院通过现代技术改善了自己并开始提供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服务,利克沃尔(Liqvor)制药厂是亚美尼亚最大的药品生产商。能源方面,赫拉兹丹河附近建立了数座水力发电厂,当地还建有一些火力发电厂。互联网方面,亚美尼亚的3家移动电话服务商均位于埃尔温,许多中小企业也参与了互联网服务。.

新!!: 大马士革和葉里溫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大马士革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征戰

蒙古軍征戰,在西方世界常被稱為蒙古西征,發生於13世紀蒙古帝國建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嗣在歐亞大陸和北非各地征戰,領土在一百多年間迅速擴長,其領土幅度為歷史上連續性版圖最遼闊的國家。.

新!!: 大马士革和蒙古征戰 · 查看更多 »

蒙古入侵叙利亚

蒙古入侵叙利亚是指1250年代晚期蒙古帝国入侵叙利亚的事件。1258年阿拔斯王朝灭亡之后,旭烈兀继续向西进攻,进入阿拉伯地区,战胜巴尔苏丹。1258年9月,蒙古大军进军叙利亚阿尤布王朝,叙利亚的军队约有100000人。蒙古分军为三路进攻,至1259年3月21日,蒙古大军围攻大马士革,而大马士革于4月6日投降,蒙古帝国遂占领了叙利亚大部份国土。阿尤布王朝至此名存实亡,仅统治着哈马一隅。 Category:蒙古西征 Category:叙利亚战争 分類:蒙古帝國戰役.

新!!: 大马士革和蒙古入侵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蒙古突袭巴勒斯坦

蒙古突襲巴勒斯坦主要於1260年及1300年發生,是蒙古入侵敘利亞取得暫時勝利後的進一步軍事行動,當時十字軍運動已趨於結束。蒙古人每次成功入侵敘利亞後,就會有歷時數個月的侵掠巴勒斯坦行動,最南甚至到達加沙。 侵掠巴勒斯坦的兵力--佔蒙古大軍的一小部份,延續劫掠、殺人及破壞。兩次侵掠中,蒙古人似乎無意把巴勒斯坦納入蒙古政權的管治範圍內,蒙古入侵敘利亞數個月後,從埃及反攻的馬木留克軍--遇到少許抵抗就奪回了敘利亞。.

新!!: 大马士革和蒙古突袭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邁斯亞夫

邁斯亞夫(,转写:)是敘利亞的城鎮,由哈馬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是迈斯亚夫区的行政中心,距離叙利亚首府哈馬40公里,海拔高度447米。据叙利亚中央统计局的统计结果,2009年马西亚夫拥有人口37,109,绝大多数是什叶派穆斯林。尽管1940年代伊斯玛仪派曾占主导地位,现如今也有很多阿拉维派居民。 迈斯亚夫以其中世纪的要塞著称,迈斯亚夫堡曾经是著名的刺客组织阿萨辛派的总部。.

新!!: 大马士革和邁斯亞夫 · 查看更多 »

那卜魯德

那卜魯德是敘利亞大马士革农村省的城市,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80公里,毗鄰與黎巴嫩接壤的邊境,海拔高度1,550米,2009年人口45,257。.

新!!: 大马士革和那卜魯德 · 查看更多 »

鄂圖曼帝國的分裂

奧斯曼帝國的分裂是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一個政治事件,被鄂圖曼帝國蘇丹統治的大片領土及人口被列強瓜分(Partition)及分裂為多個新的國家。 儘管奧斯曼帝國的敵人協約國的各國具有不同的戰後意圖,各自訂立了許多雙邊及三邊協議,但協約國在戰爭早期已經開始計劃瓜分奧斯曼帝國。1919年11月,英國及法國軍隊佔領君士坦丁堡(佔領伊斯坦堡),奧斯曼帝國隨即崩潰,並於1920年與協約國簽訂《色佛爾條約》。但條約被認可之前,土耳其獨立戰爭就迫使了協約國重返談判桌。協約國與大國民議會於1923年簽訂《洛桑條約》,以替代《色佛爾條約》及解決領土紛爭。尚未解決的紛爭則在後來由國際聯盟商討。 奧斯曼帝國的分裂形成了現今的阿拉伯世界及土耳其共和國。國際聯盟允許法國託管敘利亞及黎巴嫩,又允許英國託管美索不達米亞(現伊拉克)及巴勒斯坦(後來分為巴勒斯坦及外約旦)。奧斯曼帝國的部分阿拉伯半島領地成為現今沙地阿拉伯及也門的一部分。.

新!!: 大马士革和鄂圖曼帝國的分裂 · 查看更多 »

重力拋石機

重力拋石機,又稱配重拋石機、回回砲、襄陽砲,伊斯蘭学者拉施德丁在《史集》中稱作法兰克砲,本投石機主要結構為一槓桿,其一端為砲彈,一端為配重物。先用人力或獸力拉下砲彈端同時使配重端上升至高處來蓄能。發射時,放開槓桿使配重端下墜同時使砲彈上升並投射出去。.

新!!: 大马士革和重力拋石機 · 查看更多 »

重庆历史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大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定名于南宋,自南宋升为重庆府后逐渐发展成为地区政治与经济中心城市,并在近代因地理位置的优越又率先接触资本主义从而发展成为全国中心城市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重庆历史 · 查看更多 »

自由叙利亚军

自由叙利亚军(الجيش السوري الحر;Free Syrian Army),也译作叙利亚自由军,有时也称为自由军官运动(حركة الضباط الأحرار)是一个在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示威中产生的反阿萨德政府武裝,由政府军变节而成。2011年7月29日,一个穿军服的人在发布的一个网络视频中宣告他们脱离了政府军并加入了反抗势力,并号召更多政府军士兵加入他们。该组织的创始人是里亚德·阿萨德上校,他宣布他们将与平民站在一起,以致力于同那些攻击平民的政府军作战,以最终推翻现政府为目标。 2011年9月,自由军与自由军官运动合併,成为一支主要的反对派军事武装。同年11月16日,自由军宣布成立临时军事委员会,声明说:“基于现阶段的需要和叙利亚革命的要求,自由叙利亚军正在建立一个临时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宣稱目标是“推翻现政权,使叙利亚人民免受压迫,保护私人和公共财产。在阿萨德政权垮台时,避免出现混乱和报复行为。”當時自由軍號稱有3萬人,不過有外界估計其核心力量不超過2千人。.

新!!: 大马士革和自由叙利亚军 · 查看更多 »

里巴尔·阿萨德

里巴尔·阿萨德(Ribal Al-Assad )是叙利亚人权、政治活动家。他是里法特·阿萨德和莉娜·阿哈耶尔的儿子,妻子是乔安娜·阿萨德。他的兄弟包括法国小说《À coeur perdu》的作者斯维尔·阿萨德,以及于1997年创立阿拉伯新闻网络电视频道A.N.N.和阿拉伯人民党的索马·阿萨德。他也是現任總統巴沙尔·阿萨德的堂弟。 里巴尔是叙利亚自由与民主组织(ODFS)的创始人和主管,以及伊曼基金会的主席和创始人,该基金会致力于促进宗教间和文化间对话并挑战极端主义。 里巴尔·阿萨德在童年时被政府逐出叙利亚,自那时起,他为祖国向自由、民主和人权和平过渡而奋斗了十余年。2010年,他接受了独立报的历史学家罗伯特·菲斯克的采访,在阿拉伯之春之前,他就表达了对全新叙利亚的憧憬。 尽管自2011年冲突开始以来暴力不断加剧,他依然坚信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里巴尔·阿萨德是叙利亚普遍民主权利的倡导者,也始终在明确反对宗教政治团体和神权政体,并曾公开批评包括穆斯林兄弟会、真主党、努斯拉、伊斯兰国、哈马斯以及伊朗政府在内的团体。他还始终对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及其由土耳其和卡塔尔非民主选举的成员(其中大多数是穆斯林兄弟会的成员)持批评态度。同样,他对自由叙利亚军加入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及其最高军事委员会仅由萨拉菲极端主义团体组成持批评态度。自2010年以来,他一直在呼吁国际社会联合起来,以确保叙利亚的和平与稳定。里巴尔·阿萨德热衷于数个慈善和商业活动,能讲流利的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新!!: 大马士革和里巴尔·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腓力一世 (塞琉古王國)

腓力一世(篤愛兄弟者)(Φίλιππος Α' ὁ Φιλάδελφος, ),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後期陷入王室內戰的其中一位國王,是安條克八世的三子,也是塞琉古六世的弟弟。 前95年,他的大哥塞琉古六世被安條克十世擊敗後,腓力一世與他另一位弟弟德米特里三世後來在敘利亞南部建立勢力,一同成為國王。後來安條克十世被安息人所殺之後,他與德米特里三世瓜分了安條克十世的領地,腓力一世勢力在於敘利亞西南部。然而占據王都安條克的德米特里三世企圖單獨統治這個王國,與腓力一世爆發內戰,並把腓力包圍於貝羅伊(Beroea)。在危急中腓力請求安息介入這場內戰,於是前87年安息派軍隊前來對付德米特里三世,並在戰場上俘虜他,最後德米特里以戰俘的身份過世,腓力進軍安條克。 腓力尚未穩固他的王權之時,他又面臨新的對手,他的兄弟安條克十二世趁著德米特里失去權位之後,於大馬士革自立為王,內戰再度爆發。儘管腓力短暫占領大馬士革,但又被奪走。前83年,納巴泰人入侵大馬士革,殺了安條克十二世。差不多同時,安條克的市民引進亞美尼亞國王提格蘭二世的軍隊,可能是市民不滿腓力的統治,或是腓力的統治早些時日就已結束,總之他大約在那個時間點消失在歷史舞台上。然而,他的錢幣在後來羅馬人時還在發行。.

新!!: 大马士革和腓力一世 (塞琉古王國)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一世 (奧地利)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von Österreich;),有“寬容的腓特烈”稱號,奧地利巴本堡王朝藩侯(1195年—1198年在位)。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與妻子匈牙利國王蓋薩二世的女兒伊蓮娜的長子。.

新!!: 大马士革和腓特烈一世 (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艾哈迈德·哈马迪帕夏

艾哈邁德·哈馬迪帕夏(Ahmed Hamdi Paşa;),阿巴扎人出身的奧斯曼帝國政治家,並在1878年1月11日-2月41日出任大維齊爾。 他在1873年-1874年出任伊茲密爾總督,1875年-1876年出任大馬士革總督,在1876年他被派往阿爾巴尼亞的斯庫台。 他在俄土战争期間短時間出任大維齊爾,在青年土耳其黨人要求行憲的壓力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把他免職。 他在1880年-1885年再次出任叙利亞總督,並死於1885年。.

新!!: 大马士革和艾哈迈德·哈马迪帕夏 · 查看更多 »

艾哈迈德·贾布里勒

艾哈迈德·贾布里勒(1938年-出生于今天以色列雅法)是左翼的、反对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世俗巴勒斯坦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的创立人和领导人。该组织从1968年成立以来多次对以色列军队和平民进行攻击。 贾布里勒的儿子吉哈德·艾哈迈德·贾布里勒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武装组织的首领,本来被设定为贾布里勒的继承人,于2002年5月20日在贝鲁特受汽车炸弹袭击丧生。.

新!!: 大马士革和艾哈迈德·贾布里勒 · 查看更多 »

艾瓦達體育會 (敘利亞)

艾瓦達體育會(Al-Wahda Sports Club;نادي الوحدة الدمشقي)簡稱艾瓦達,是一間位於敘利亞大馬士革的職業足球會。成立於1928年,現於敘利亞足球超級聯賽角逐。.

新!!: 大马士革和艾瓦達體育會 (敘利亞) · 查看更多 »

艾賈徐體育會

艾賈徐體育會(Al-Jaish Sports Club;نادي الجيش الرياضي)簡稱艾賈徐,是一間位於敘利亞大馬士革的職業足球會。成立於1947年,現於敘利亞足球超級聯賽角逐。.

新!!: 大马士革和艾賈徐體育會 · 查看更多 »

苏丹航空

苏丹航空(الخطوط الجوية السودانية)是一家苏丹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该航空公司以喀土穆国际机场为枢纽,主要经营国内航线以及北非、中东区域内的国际航线。苏丹航空是阿拉伯航空运输组织的成员。.

新!!: 大马士革和苏丹航空 · 查看更多 »

苏丹航空109号班机空难

蘇丹航空109號班機是蘇丹航空一班由約旦安曼飛往蘇丹,中途經敍利亞的大馬士革的定期航班。2008年6月10日,一架蘇丹航空的空中巴士A310-324型客機(編號ST-ATN)執行此航班,在喀土穆國際機場降落時因遇上惡劣天氣,在跑道上失控並衝出跑道。.

新!!: 大马士革和苏丹航空109号班机空难 · 查看更多 »

苏韦达

苏韦达(السويداء)也译为苏维达 , 是叙利亚南部城市,苏韦达省省会。地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南方约90公里,海拨1100米的高原上。城市由古代的纳巴泰人所建,当时称“苏瓦达”(Suada),意为“黑色的小镇”,因其建在黑色的火山岩上,故名。古罗马时代,因其盛产葡萄酒,该镇被称为“狄俄尼索斯”(即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现在的苏韦达仍以大片的葡萄园和古罗马遗迹闻名。.

新!!: 大马士革和苏韦达 · 查看更多 »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苏莱曼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内的数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苏莱曼一世下令从1550年至1557年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的,是建筑师科查·米馬爾·希南最重要的作品。其包括清真寺在内的宏伟的建筑群既有城市建筑,也有国家性的意义,与法齊赫清真寺拥有同样的重要性。 整个建筑群建在复杂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筑方案将山丘和周围的街巷结合到一起。比如1558年和1559年完工的第三和第四伊斯兰学校阶梯状地向金角湾下降,是建筑史中的杰作。清真寺内部首次使用了红色的依兹尼克瓦片。.

新!!: 大马士革和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一世或译苏里曼一世《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691页“苏里曼一世”词条。(奥斯曼土耳其文:سليمان اول、现代土耳其文:I.,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年-1566年在位),兼任伊斯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之职。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他在西方被普遍誉为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土耳其文:محتشم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Muhteşem Süleyman,Suleimanus Magnificus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سليمان العظيم,سلیمان کبیر或سلیمان قدرتمند,普什图语:سلیمان اعظم,سلیمان اعظم,Σουλεϊμάν ο Μεγαλοπρεπής,斯洛文尼亚语:Sulejman Veličastni,Сулејман Величанствени,Сулейма́н Пи́шний,Soliman Magnificul,Sulejman Skvostný,Сюлейман Великолепни,波兰文:Sulejman Wspaniały,Solimán el Magnífico,Süleyman der Große或Süleyman der Prächtige,Solimano il Magnifico,Soliman le Magnifique,Сулейманом Великолепным,Solimão o Magnífico,Suleiman the Magnificent,スレイマン大帝等。),而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苏丹苏莱曼(奥斯曼土耳其文:قانونى سلطان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Kanuni Sultan Süleyman、السلطان سليمان القانوني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波斯文、普什图文、乌尔都文:سلطان سلیمان قانونی等),“卡努尼”意为“立法者”,因为他在位时完成了对奥斯曼帝国法律体系的改造。苏莱曼大帝是欧洲16世纪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苏莱曼大帝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奥斯曼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苏莱曼大帝在与波斯(今伊朗)萨非王朝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在他的治理下, 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一千五百萬到二千五百萬人。 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大帝亲自开创了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或卡农)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苏莱曼大帝不但凭借他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和金匠(受過良好的教育,講五種語言),他还是文化的大资助人。他在位时期是奥斯曼帝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的黄金时代Atıl, 24.。 苏莱曼大帝打破奥斯曼人的传统,迎娶了烏克蘭奴隶出身的罗克塞拉娜,成为他的皇后许蕾姆苏丹。许蕾姆苏丹不仅在帝国后宫有很大的影响力,还积极参与苏莱曼大帝的政治生活。他们的孩子塞利姆皇子在苏莱曼大帝去世后继任苏丹之位。.

新!!: 大马士革和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苏阿特·于尔居普吕

阿里·苏阿特·哈伊里·于尔居普吕(Ali Suat Hayri Ürgüplü) 土耳其政治人物。他曾短暂在1965年担任土耳其总理。.

新!!: 大马士革和苏阿特·于尔居普吕 · 查看更多 »

苏海尔·阿塔西

谢赫·艾哈迈德·阿塔斯(سهير الأتاسي,)是叙利亚民主活动家和叙利亚反对派成员之一,是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副总裁,她有自己的媒体,她的父亲是复兴党的成员,后来离开建立民主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

新!!: 大马士革和苏海尔·阿塔西 · 查看更多 »

若瑟·阿布斯

若瑟·阿布斯(英語:Joseph Absi:),是敘利亞籍天主教宗主教和聖保祿傳教會會士。也是現任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安提阿宗主教兼該教會之領袖。.

新!!: 大马士革和若瑟·阿布斯 · 查看更多 »

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是第264任天主教教宗,本名卡罗尔·若瑟·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国际音标:,),出生於波蘭,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亞德六世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二長,僅次於庇护九世。 從事聖職前曾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擔任教宗後總共進行過102次國際訪問,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逝世被尊稱為大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來首位被冠上「大教宗」(The Great Pope)頭銜的教宗,其他三位分別是教宗良一世、教宗額我略一世和教宗尼各老一世。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4月27日,將其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時冊封為聖人。其紀念日定於10月22日。.

新!!: 大马士革和若望·保祿二世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1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英國2011年6月 · 查看更多 »

英国王权之物

“Crown Jewels”是一个集合名词,指的是英国君主在加冕礼上或者在参与其他国家事务时穿戴的饰物的总称。它包括皇冠、权杖(上有十字架或者鸽子装饰)、主权之球、佩剑、戒指、马刺、colobium sindonis(纯白色长袍)、dalmatic(加冕服)、手镯、王者袍以及其他与典礼有关的物品。 这些物品中很多在英国宗教改革时期之前就已经存在,保留并流传至今,具有宗教和神圣意义 。在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君主的手、头部和胸部之后,君主会穿上加冕服。君主的加冕服与主教所穿的圣职衣非常相似。当然,也是由于这点,使得王权带有了一定的宗教色彩,有许多基督教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亵渎。.

新!!: 大马士革和英国王权之物 · 查看更多 »

雅穆克难民营冲突

雅穆克难民营冲突是2012年12月叙利亚内战期间,在雅穆克难民营内发生的激烈冲突。雅穆克是叙利亚境内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聚居社区。交战一方为叙利亚政府军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PFLP-GC),另一方为叙利亚反对派。反对派内包括叙利亚自由军(FSA)和一个由巴勒斯坦人组成的武装组织Liwa al-Asifa(或称暴风旅Storm Brigade)。12月17日,据报道FSA和反对阿萨德的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已经控制了难民营。FSA和叙利亚政府军最终达成协议,同意让雅穆克难民营称为中立且非军事化的地区,但是营内仍有零星冲突发生。.

新!!: 大马士革和雅穆克难民营冲突 · 查看更多 »

雅爾矛克難民營

雅爾矛克難民營(مخيم اليرموك),位於敘利亞大馬士革內,是市中心南方8公里遠的一個行政區,約有2.11平方公里大,居民爲巴勒斯坦人。雅爾矛克是一座非正式的難民營,是敘利亞境內最大的巴勒斯坦難民團體的家。難民營建立時是位於城外,後來因為城市擴展而變成位於城內。到2002年6月,有112,550難民登記居住在雅爾矛克。 2011年敘利亞內戰開始後,許多難民離開雅爾矛克難民營。2012年12月,反對派武裝奪取了雅爾矛克難民營的控制權。 2015年4月1日,敘利亞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開始進攻雅爾矛克難民營,受到反敘利亞政府的巴勒斯坦人民兵抵抗。巴勒斯坦官員於4月5日表示,伊斯蘭國控制難民營大部分區域後,約有兩千人撤離。稍後有報道指一些巴勒斯坦人武裝派系願意與敘利亞政府合作,共同對抗伊斯蘭國。.

新!!: 大马士革和雅爾矛克難民營 · 查看更多 »

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

此条目列出了自1923年至今的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包含商业航班、军事航班和货运航班。列表中记录有超过500次空难,共有超过540架飞机坠毁,事故地点包括所有7大洲和3大洋,死亡人数超过53,500人。其中的200起空难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2起造成至少200人死亡,8起造成至少300人死亡,4起导致了超过500人死亡。.

新!!: 大马士革和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难列表 · 查看更多 »

耶尔德兹哈米迪耶清真寺

耶尔德兹哈米迪耶清真寺,又名耶尔德兹清真寺(Yıldız Hamidiye Camii, Yıldız Camii),是一座奥斯曼帝国清真寺,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贝西克塔斯区,在到耶尔德兹宫的路上。这座清真寺由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兴建于1884年到1886年,长方形平面,有一个叫拜楼。其建筑为新哥特式风格与古典奥斯曼图案的结合。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的Marjeh 广场修建的青铜柱廊上,有耶尔德兹清真寺的雕像。.

新!!: 大马士革和耶尔德兹哈米迪耶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耶利米書

《耶利米書》 (天主教:耶肋米亞先知書;יִרְמְיָהוּ Yirməyāhū;the Book of Jeremiah) 相信是由數個單元的文集編輯而成。内容主要是先知耶利米的講辭,也包括以第三人稱提及先知的完傳記材料。這些單元的內容都應該出自先知耶利米的口,但記錄者未必是他本人。這些部份可能出自先知的秘書巴錄的報道(参36章:4節),52章的歷史附錄則採用列王纪的資料。 主題:基督在神對付以色列與列國時,成為耶和華對神選民的義,作他們的中心和圓周。.

新!!: 大马士革和耶利米書 · 查看更多 »

耶稣再临

耶稣再临(有时称为第二次降临或基督再临,英文Second Advent或Parousia)是一个基督教概念。二千年前,耶稣“第一次来到”,然后升到天堂。耶稣再临是指他在未来将回到人间。这个信仰是基于正典福音书中的弥赛亚预言,它是大多基督教末世论的一部分。不同的教派和基督徒对耶稣再临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 《尼西亚信经》包含以下声明:“他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们!”.

新!!: 大马士革和耶稣再临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历史

根據許多考古发现,今天的耶路撒冷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四千年,关于该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和前14世纪的阿馬爾奈文書。 大约在西元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屠杀了耶布斯人,夺取了该城,向南扩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更改成今天的名称「Yerushalayim(耶路撒拉冷)」。他將約櫃迁到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会幕,还想进一步建造圣殿,却被耶和华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新!!: 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历史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新!!: 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王國 · 查看更多 »

耶齐德一世

耶齊德一世,全名為耶齊德·本·穆阿威亞·本·阿布·蘇富揚(阿拉伯語:,),伊斯蘭教第六代哈里發,同時也是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的第二位哈里發。他的統治時間是從680年至683年。什葉派穆斯林否認他的合法性,並譴責他在導致伊瑪目侯赛因·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之死的卡爾巴拉戰役中的作用。.

新!!: 大马士革和耶齐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LOT波蘭航空

LOT波蘭航空(Polskie Linie Lotnicze LOT;LOT Polish Airlines)是波蘭的國家航空公司,總部設於華沙。在波蘭文中,Polskie Linie Lotnicze解作「波蘭航空」,而LOT則解作「航班」。LOT波蘭航空業務包括客運及貨運:國內航線連接華沙及10個城市、超過50條來往波蘭及歐洲、中東與北美洲的航線。公司的基地設於華沙蕭邦機場。LOT波蘭航空於2003年開始成為星空聯盟的成員。LOT波蘭航空於1929年成立,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LOT波蘭航空 · 查看更多 »

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Imaziɣen)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自称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 柏柏尔语是闪含语系中的一支,由许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语言,共有约1400万至2500万使用者。.

新!!: 大马士革和柏柏尔人 · 查看更多 »

提基亚清真寺

提基亚清真寺 (التكية السليمانية, Tekkiye Camii)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座清真寺,位于巴拉达河河岸。 Archnet Digital Library.,包括庭院西南侧的一个大清真寺,两侧拱廊,庭院西北部的厨房,以及慈善机构。.

新!!: 大马士革和提基亚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提尔的威廉

提尔的威廉(拉丁语:Willelmus_Tyrensis或Guillelmus Tyrensis;法语:Guillaume de Tyr;意大利语:Guglielmo_di_Tiro;希腊语:Γουλιέλμος_της_Τύρου;约1130年-1186年9月29日)是中世纪和。身为,他有时被称为威廉二世,以和他的一位前任区分开来。耶路撒冷王国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在1099年建立,威廉出身耶路撒冷王国上层阶级,在耶路撒冷长大成人。他用了二十年时间在接受博雅教育,学习教会法。 威廉于1165年返回耶路撒冷之后,国王阿莫里任命其为大使,遣他出使东罗马帝国。威廉在成为国王的儿子、未来的国王博杜安四世的家庭教师后,发现博杜安是个麻风病人。威廉在阿莫里死后,担任王国中两个最高级的职务书记长及提尔大主教。后在1179年,威廉带领东方代表团出席了第三次拉特朗公会议。不过,由于他卷入了博杜安四世统治期间的宫廷斗争,因此在敌对阵营控制了王室事务以后,他的显赫地位受到了削弱。威廉最终未能当选久负盛名的耶路撒冷宗主教,并可能于1186年默默无闻的死去。 威廉曾写下拉特朗公会议的记录以及一部穆罕默德时代以来的伊斯兰国家历史,但这两部作品都没能流传下来。他以耶路撒冷王国历史的作者身份闻名于今。威廉在其有生之年,用优美的拉丁文写作他的编年史,而这部作品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该编年史有时被冠以《大海彼岸的历史往事》(Historia rerum in partibus transmarinis gestarum)或《耶路撒冷历史》(Historia Ierosolimitana)之名,或简称为《历史》(Historia)。这部作品在他死后很快就被翻译成法文,随后又被译为多种不同的语言。由于他所写的这部编年史是现存唯一一部十二世纪耶路撒冷人所写的同时代当地历史,因此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威廉的记述是可信的。然而,近世更多的历史学家表示,威廉卷入王国政治纠纷,使他的记述可以看出带有明显的偏见。尽管如此,他仍被视为十字军中最伟大的编年史作家,以及中世纪最好的作家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提尔的威廉 · 查看更多 »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希伯来语Tiglath-Pileser III ,聖經名為 提革拉毘列色),(),亚述国王(前745年-前727年在位),巴比伦国王(前729年-前727年在位)。阿卡德语名图库尔蒂-阿皮尔-伊沙拉(阿卡德語:Tukultī-apil-Ešarra)。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是亚述新王国时期最重要的君主之一,更被认为是新亞述帝國的创建者。经过他的努力,亚述国家再次从衰弱走向强盛。.

新!!: 大马士革和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杜馬 (敘利亞)

杜馬是敘利亞的城市,由大马士革农村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南部,距離首都大馬士革10公里,海拔高度428米,2007年人口117,679,是全國第九大城市。 D D.

新!!: 大马士革和杜馬 (敘利亞) · 查看更多 »

杜馬區

杜馬區(منطقة دوما;Douma District)為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的區,位在敘利亞南部。 杜馬區面積為19,875.92平方公里,為敘利亞第二大區,僅次於泰德穆爾區的30,823.49平方公里。此區從首都大馬士革東北方延伸至,境內覆蓋著一大片人煙稀少的敘利亞沙漠。杜馬為該區的首府,位在首都大馬士革東北方約10公里處。 2004年的人口普查中,杜馬區人口為433,719人。.

新!!: 大马士革和杜馬區 · 查看更多 »

杜马战役

杜马战役是叙利亚内战期间的一场军事冲突,这场战役开始于2012年1月21日。战役爆发之前叙利亚自由军(FSA)转变了他们的战术,之前他们在大马士革郊区使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在转变战术之后FSA针对政府军发动全面进攻。在1月初,FSA成功控制了扎巴达尼市,因此在杜马(Douma)地区占据了很大一块地区。在政府军对大马士革郊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之后,杜马以及其他发生叛乱的大马士革郊区被政府军夺回。 在2012年秋,FSA发动了一场攻势,并在10月夺回了杜马地区。.

新!!: 大马士革和杜马战役 · 查看更多 »

梅泽赫

梅泽赫(Al-Mazzeh,المزة)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个自治市。位于大马士革市中心的西南部,沿着梅泽赫公路可抵达。.

新!!: 大马士革和梅泽赫 · 查看更多 »

欧麦尔·本·赫塔卜

歐瑪爾·賓·哈塔卜(;约591年-644年),又译欧麦尔、奥马尔,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二代哈里发(634年起)。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拥护者和战友之一。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均爲穆罕默德的四大徒弟。.

新!!: 大马士革和欧麦尔·本·赫塔卜 · 查看更多 »

歌德学院列表

以下是歌德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分院列表.

新!!: 大马士革和歌德学院列表 · 查看更多 »

比拉勒

比拉勒(بلال بن رباح,),是穆罕默德弟子,原籍埃塞俄比亚,伊斯兰教第一位穆安津(也是第一個黑人穆斯林)。曾是古莱什族贵族伍麦叶·本·哈肖夫的奴隶,是早期秘密信奉伊斯兰教者之一。后被他人告发,遭到主人伍麦叶的一再残酷拷打,几近致死。但他信仰坚定,默颂“安拉”,毫不屈服。旋被艾布·伯克尔以重金赎身,派往随身侍奉穆罕默德。 他身材高大,体魄健壮,忠诚地紧随先知传教、出征,闲暇时则谨守拜功,从不懈怠。630年,穆罕默德的传教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部落首领纷纷前往麦地那“入教朝拜”,比拉勒遂又被任命为“礼宾官”,专门负责招待工作。他是被先知列为与艾布·伯克尔、奧馬爾等同等地位的14名主要助手之一,是必然进入后世乐园的人。 穆罕默德逝世以后,埋葬毕,最后给坟丘上洒水的仪式由比拉勒担任,完成了他对先知最后的一次“侍奉”。他曾要求艾布·伯克尔批准他为主道出征(聖戰),艾布·伯克尔以宣礼任重而未加允许。奧馬爾执政后,他再次要求,遂被派往叙利亚。641年在大马士革病故。 他死後,他的後裔移民到馬里協助成立馬里帝國。.

新!!: 大马士革和比拉勒 · 查看更多 »

民族誓言运动

民族誓言运动(حركة العهد الوطني - Haraka al-'ahd al-waTani))是叙利亚一个民族主义政党,它加盟了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支持社会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取向的政府,并且接受阿拉伯社会复兴党为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最大主角。 2012年5月7日,叙利亚人民议会选举中,该党赢得了250个席位中的3个。.

新!!: 大马士革和民族誓言运动 · 查看更多 »

汉志铁路

汉志铁路(土耳其語:Hicaz Demiryolu),奥斯曼帝国苏丹兼哈里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的一条铁路,起自大马士革,终点至汉志首府麦地那,中途包括一條通往海法的支線,总长1,300公里。原设计终点为麦地那以南400公里的麦加,并在将来向南延伸到也门的萨那。 汉志铁路的轨距为1,050毫米,属于单线窄轨铁路。 根据奥斯曼帝国的官方说法,修建汉志铁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全世界穆斯林去麦加朝觐,但该铁路的军事意义比宗教意义更为重要(防止阿拉伯人独立)。在其300万土耳其镑的建造经费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各国穆斯林的捐款。但是实际上德国人为这条铁路提供了工程设计和指导,他们希望通过这条铁路将德国的影响力渗透到汉志和也门地区。这与同时期德国计划修建的巴格達鐵路(柏林至巴格达)属于同一目的。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汉志铁路的修建遭到了英国及汉志地方封建贵族的阻挠。1908年9月1日,铁路修至麦地那,后续工作被迫终止。1913年,在大马士革修建了汉志铁路的终点站——汉志车站。 汉志铁路通车之后就一直受到阿拉伯部落的袭击,奥斯曼帝国从未能有效控制铁路周边的地区。为了保护铁路的安全,奥斯曼帝国在铁路沿途设立了很多兵站、加水站和哨所。1916年阿拉伯起义爆发后,英国军官劳伦斯率领阿拉伯部队对汉志铁路展开了破坏性的游击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已完全停止运营。1919年之后汉志王国与内志王国展开战争,也无暇重开铁路。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基本全被拆除,只留下了路基。 汉志铁路在叙利亚和约旦境内的路段至今仍在运营,一段从大马士革至安曼,另外一段原来是汉志铁路的支线,从马安通往亚喀巴。沙特阿拉伯境内还有残存的若干小段铁路、车站、路基,作为旅游观光项目。某些地方还可找到阿拉伯起义时被炸毁的机车残骸。.

新!!: 大马士革和汉志铁路 · 查看更多 »

汉莎航空航点

截至2010年的夏季飞行时刻表,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设有客运航班往返于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共81个国家的204个国际目的地。这当中包括子公司汉莎城际航空和汉莎区域航空的飞行目的地。 货运航点请参看汉莎货运航空。.

新!!: 大马士革和汉莎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沙姆地区

沙姆地区或沙姆(阿拉伯语:或,拉丁化:Bilād-al-Shām或al-Shām),是阿拉伯世界对于地中海东岸的整个累范特地区或大叙利亚地区的称呼,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所指亦有所不同。如今阿拉伯人所说的沙姆地区一般包括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国)。.

新!!: 大马士革和沙姆地区 · 查看更多 »

沙尔马那塞尔三世

沙尔马那塞尔三世(Shalmaneser III)(),是一位亚述国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58年-公元前824年,其父为亚述的重要国王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沙尔马那塞尔三世继续开动其父的亚述战车,一生指挥了34次战役,超过其父两倍,“沙尔马那塞尔三世”这个名字出现在铭文和编年史中的次数比任何一位亚述君主都多。他在尼姆鲁德(Nimrud)修建了巨大的要塞型宫殿,被现代考古学家称为“沙尔马那塞尔堡垒”。沙尔马那塞尔三世死于年老体衰,在其统治末年,他的一个儿子挑起了长期的叛乱和内战。.

新!!: 大马士革和沙尔马那塞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

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OIMM)(波斯语:فرودگاه بین المللی شهید هاشمی‌نژاد)俗称马什哈德国际机场(波斯语:فرودگاه بین المللی مشهد),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二大城市、礼萨呼罗珊省省会马什哈德的国际机场,距离马什哈德市区南郊约10公里。 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是伊朗旅游航空、伊朗阿斯曼航空和塔班航空的枢纽机场,也是伊朗航空的重点机场。该机场有固定航班飞往伊朗国内各大城市,也有许多国际航班,主要飞往中亚和中东。.

新!!: 大马士革和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沙地阿拉伯航空

沙特阿拉伯航空(阿拉伯語: الخطوط الجو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沙特阿拉伯的國營航空公司,總部設於吉達及利雅德分部。 沙特航空的主要樞紐是吉達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而其他主要機場則分別有利雅得的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以及达曼的法赫德国王国际机场。 沙特航空曾是阿拉伯區內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但於2006年則退居第二位,僅次於阿聯酋航空之後,在近期則又被阿提哈德航空及卡達航空超越。 沙特阿拉伯航空於2012年5月29日正式加入天合聯盟,為天合聯盟在中東地區的首個成員,也是中東地區第二間加入航空聯盟的航空公司。它也是阿拉伯航空運輸組織的成員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沙地阿拉伯航空 · 查看更多 »

沙地阿拉伯航空航點

沙地阿拉伯航空飛越亞洲、歐洲、非洲與北美洲超過80座城市,而航空公司的基地是位於吉達、利雅得、達曼、麥地那與艾卜哈。 以下是沙地阿拉伯航空的目的地(2011年7月),列表中包括城市與國家名稱、機場的IATA與ICAO碼及機場名稱。此外,一些機場名稱會有背景顏色,這代表不同的意思,如下表(2010年11月):.

新!!: 大马士革和沙地阿拉伯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统一

沙特阿拉伯统一或沙特阿拉伯建国(تأسيس 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1902年至1932年期间发生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场军事与政治浪潮,以沙特王朝统治下的内志第三王国将半岛上绝大部分的部落和君主制国家兼併,以及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成立而告终。沙特王朝首领伊本·沙特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推动者。 这场运动的起因要追溯到19世纪末,阿拉伯半岛上的崛起并建立舍迈尔山酋长国,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击败沙特王朝统治的内志第二王国,沙特王朝被迫流亡巴林和科威特。直到1902年,伊本·沙特带领沙特王朝夺回利雅得,沙特阿拉伯统一运动就此开始。在1913年至1926年间,沙特王朝利用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和英国的支援,经过一系列的作战,领土范围已包括内志、哈萨绿洲、舍迈尔山和汉志,于1927年更名为内志与汉志王国。1932年,内志与汉志王国更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至今。.

新!!: 大马士革和沙特阿拉伯统一 · 查看更多 »

沙蒂永的雷纳德

沙蒂永的雷纳德(Raynald of Châtillon,又称Reynaud、Renaud、Reynald、Reynold、Renald或Reginald of Chastillon,約1125年-1187年7月4日)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的骑士,战败后留在圣地,他通过第一次婚姻,成为安条克公国(The Principality of Antioch)親王(prince of Antioch)(1153年-1160年),并通过第二次婚姻,成为外约旦领主。无论生前还是生后,他都是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又被称为“毁约者雷纳德”。.

新!!: 大马士革和沙蒂永的雷纳德 · 查看更多 »

波焦·布拉喬利尼

波焦‧布拉喬利尼(Gian Francesco Poggio Bracciolini 或 Poggio Bracciolini,),意大利知名的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义者,政治家,于1453年至1458年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执政官。 他曾在前任执政官薩盧塔蒂的文人圈子里与李奧納度·布倫尼、尼科利等人探讨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作品。.

新!!: 大马士革和波焦·布拉喬利尼 · 查看更多 »

泽蒙

泽蒙(塞尔维亚语:Земун,德语:Semlin,塞姆林)是组成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17个自治市之一,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汇流处。.

新!!: 大马士革和泽蒙 · 查看更多 »

法屬敘利亞託管地

法屬敘利亞託管地是國際聯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將原鄂圖曼帝國的阿拉伯區域部分領土委託法國治理的地區。其範圍約包括現今之敘利亞、黎巴嫩兩國。.

新!!: 大马士革和法屬敘利亞託管地 · 查看更多 »

法德尔·伊本·萨利赫

法德尔·伊本·萨利赫 (,Al-Fadl ibn Salih ibn Ali ibn Abdillah ibn Abbas)(公元740Tabari, Hillenbrand, 1989, p.55.-789年)是阿拔斯王朝的地方总督。历任叙利亚、埃及地区的总督。.

新!!: 大马士革和法德尔·伊本·萨利赫 · 查看更多 »

法国国旗

法国国旗是一面从左至右蓝、白、红色垂直排列的三色旗。法国人称之为:.

新!!: 大马士革和法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法国航空航点

法国航空主要飞往六大洲的以下航点。此列表包括法国航空货运服务和Airlinair,不列特航空,CityJet,CCM航空,Régional以及VLM航空等法国航空附属子公司的航点。.

新!!: 大马士革和法国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法鲁克·沙雷

法鲁克·沙雷(فاروق الشرع),also known as Farouq al-Sharaa 是一名叙利亚政治人物和外交官。从1984年到2006年,他一直担任外交部长,自2006年2月至今担任副总统。.

新!!: 大马士革和法鲁克·沙雷 · 查看更多 »

法拉比

阿布·纳斯尔·穆罕默德·法拉比(ابو نصر محمد الفارابي,,),西方称为阿尔法拉比乌斯(拉丁语:Alpharabius),是喀喇汗王朝(870—1213年)初期著名医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音乐学家。出生于中亚突厥斯坦附近的的讹答剌城(他说自己出自钦察),讹答剌被阿拉伯人称为法拉布,阿布·纳斯尔·阿乐·法拉比意思就是来自法拉比的“阿布纳斯尔”。 法拉比钻研学习哲学、医学、心理学、音乐等多种学科并成名,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伊斯兰哲学的“第二导师”(“第一导师”為亚里士多德)。他除编著有关多科学的160多种(一说200多种)著作外,还在整理研究西域回鹘医学的基础上编著了十几部有关医学的专著,推动和发展了回鹘(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为以后出生在布哈拉的塔吉克人医学家伊本·西那(阿维森纳)的《大医典》奠定了基础。阿维森纳很自豪地将法拉比称之为他的间接启蒙导师。.

新!!: 大马士革和法拉比 · 查看更多 »

泛阿拉伯运动会

泛阿拉伯運動會(دورة الألعاب العربية)是由阿拉伯世界的國家間舉行的區域性綜合運動會。首屆泛阿拉伯運動會在1953年於埃及亞歷山卓舉辦。由於政治動亂與財政困難使得這個運動會並非是穩定地每四年舉辦一次。女性運動員第一次被允許參賽是在1985年。泛阿拉伯運動會原於2015年在約旦安曼主辦,但因為阿拉伯國家動盪不安而取消,而目前這個運動會也因為這樣而暫時中止也未決定2019年在哪舉辦。.

新!!: 大马士革和泛阿拉伯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发生于1988年12月21日。当日,泛美航空103號班機()正在执行法兰克福-倫敦-紐約-底特律航線上的飞行任务。该飞机成為了恐怖襲擊的目標,飛機在执行跨大西洋段(伦敦-纽约)的飞行中,在蘇格蘭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70人(机上乘客243人、机组人员16人,共259人;地面11人)遇难,其中一名乘务员被發現時尚有氣息。 由苏格兰和美国联邦调查局联合进行了3年的调查之后,当局于1991年11月对两位利比亚侨民发出了逮捕令。1999年,在拖延谈判和联合国制裁之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向移交了这两人受审。2001年,利比亚情报官员因与此次炸弹袭击有关联而被法院判决终身监禁。2009年8月,他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出于人道原因,苏格兰政府将他释放。他于2012年5月去世,是此次袭击事件中唯一一个受审定罪的人。 2003年,卡扎菲承认了对炸弹袭击负有责任并向遇难者家属提供了赔偿,但他仍坚持他从未下令执行此次袭击。2011年利比亚内战期间,一位前政府官员声称利比亚领导人曾亲自下令执行此次炸弹袭击,但这种说法后来被否认了。 这次炸彈襲擊被視為一次對美國的象徵性襲擊,是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前最嚴重的恐怖活動之一 。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的營運,該公司在空難發生的三年之後宣告破產。.

新!!: 大马士革和洛克比空難 · 查看更多 »

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

漢莎航空181號班機(DLH181,LH181)是一班由馬略卡島帕爾馬至法蘭克福的定期航班。1977年10月13日,該班機由一架編號為D-ABCE的波音737執行,途中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4名成員劫持至摩加迪沙,五天後(10月18日)被德國聯邦警察第九國境守備隊(GSG 9)突擊營救,營救行動的代號為“魔火行動”(Feuerzauber),86名乘客全部獲釋。此次劫機事件亦稱“蘭茨胡特劫機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 · 查看更多 »

漫游世界建筑群

--(Dan Cruickshank's Adventures in Architecture)是一个BBC系列纪录片,由英国主持,于2008年4月在BBC2台首播。.

新!!: 大马士革和漫游世界建筑群 · 查看更多 »

潘虹

潘虹(),原籍中國江蘇常熟,出生於上海,國家一級演員。197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登上銀幕,先後主演《奴隸的女兒》、《沙漠駝鈴》、《苦惱人的笑》、《透過雲層的霞光》、《杜十娘》、《香樟樹》等多部影片,多次獲得演藝界重量級獎項,與劉曉慶及斯琴高娃而並列被稱為「新時期三大女星」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潘虹 · 查看更多 »

澳洲航空航點

以下只列出澳洲航空及QantasLink航線的目的地,列表不包括代碼共享航班及澳航旗下捷星航空的航點。.

新!!: 大马士革和澳洲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危世界遗产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11条第4项规定列出,包含所有“需要采取重大活动加以保护并为根据本公约要求给予援助的”世界遗产。这些遗产面对的威胁包括“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的消失威胁;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随意摈弃;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灾害和灾变;严重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和海啸等”。这份名单旨在提高应对这些威胁的国际意识,鼓励各国采取保护行动。.

新!!: 大马士革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 查看更多 »

朝鲜驻外机构列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全球最为孤立的国家之一,因此其对外交往十分有限。在冷战期间,朝鲜的外交政策主要致力于发展同东方集团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积极在发展中国家中拉拢盟国。这对于朝鲜来说是政治上的需要,因为朝鲜和韩国都在争夺各国外交上的承认。最终大多数国家都同时承认了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 朝鲜在西欧国家设立外交机构的进程十分缓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其位于斯德哥爾摩的是朝鲜在西欧的唯一外交机构。.

新!!: 大马士革和朝鲜驻外机构列表 · 查看更多 »

挪亞眾子

挪亞眾子在古希伯來人及多個中東及北非民族的世界觀中,被認是世界各民族祖先。以下為據聖經記載所作的挪亞後裔列表。.

新!!: 大马士革和挪亞眾子 · 查看更多 »

朱瓦莉亞

朱瓦莉亞(Djoewariah,精確拼音:Juwariah,或拼作Djoeariah) 是一個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期間活躍於影壇的印尼女演員。.

新!!: 大马士革和朱瓦莉亞 · 查看更多 »

戈蘭高地

戈兰高地(Hadhbat al-Jaulan,Ramat HaGolan)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东到鲁卡德河、南到亚尔木克河、北到赫尔蒙山东坡,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最高处海拔黑門山2814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至今,聯合國在邊界設置緩衝區。國際上承認戈兰高地為叙利亚的領土。 戈兰高地南部为农耕区,北部的谢赫山麓为林木和灌丛所覆盖的牧场。居民约15,000人,大多是德鲁兹派穆斯林,大部分人拒绝加入以色列国籍而保留叙利亚国籍。 戈兰高地西面與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从戈兰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高地上公路交通网密布,库奈特拉为此地重镇,有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只有60公里路程。.

新!!: 大马士革和戈蘭高地 · 查看更多 »

易卜拉欣·哈希姆

易卜拉欣·哈希姆(Ibrahim Hashem,إبراهيم هاشم) 约旦律师和政治家,五次担任约旦首相。 哈希姆出生于巴勒斯坦纳布卢斯,他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学习法律后,1918年在大马士革被任命为最高法院院长,1920年叙利亚被法国占领后移居约旦,Preston, Paul; Michael Partridge; Bülent Gökay; Malcolm Yapp;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2005).

新!!: 大马士革和易卜拉欣·哈希姆 · 查看更多 »

易卜拉欣帕夏

易卜拉欣帕夏(阿拉伯語:إبراهيم باشا、英語:Ibrahim Pasha,)是十九世紀埃及的一位將軍,他是穆罕默德·阿里的兒子,在1848年7月至11月作為攝政王領導國家。.

新!!: 大马士革和易卜拉欣帕夏 · 查看更多 »

海灣航空

海灣航空(阿拉伯語:طيران الخليج;英語:Gulf Air)是屬於中東國家巴林的國家航空公司,總部設於巴林首都麥納瑪,主要樞紐機場是巴林國際機場Flight International 3 April 2007。 雖然海灣航空並沒有加入任何航空公司聯盟,但它的航線也屬「寰宇一家」的計分制中。它與捷達航空和阿曼航空有合作伙伴關係,並與其他航空公司共同提供代碼共享航班。.

新!!: 大马士革和海灣航空 · 查看更多 »

新海誠

新海誠(,),本名新津誠(),為日本動畫作家和電影導演,長野縣南佐久郡小海町出身,現居東京。於2002年公開獨立製作的動畫短片《星之聲》後開始受到矚目。 2016年動畫長片《你的名字。》賣座,而成為繼宮崎駿之後第二位達成百億日圓票房的日本動畫導演;早先已有等稱呼,新海本人表示與宮崎駿齊名實則過譽。.

新!!: 大马士革和新海誠 · 查看更多 »

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

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Muhammed-tegningerne)是2005年至2006年间由諷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引起的系列新聞及政治事件。這些漫畫最初於2005年9月30日在丹麦銷量最大的日報《日德蘭郵報》上刊出,引起伊斯兰世界的強烈不滿。在伊斯蘭世界,刊登穆罕默德的圖像被認為是褻瀆的行為;因此《日德蘭郵報》此描繪穆罕默德的12幅漫畫,导致穆斯林民众的抗议,也帶來部分極端主義分子的恐怖威脅。丹麥政府儘管譴責刊登这类漫画的行為,但也指出丹麥民族的诙谐特質,並強調捍衛民主與言論自由。隨後,丹麥、德國、瑞典、挪威、比利時、冰島及其他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的報紙也陸續刊登這些漫畫,立場同樣是捍衛言論自由。伊斯蘭世界的牴牾情緒與動作亦逐步升溫,該事件成為國際矚目的新聞及政治事件。.

新!!: 大马士革和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事件 · 查看更多 »

日本駐外機構列表

日本國駐外機構列表為東北亞國家日本國派駐外國代表機構之列表。最早的日本駐外機構可以追溯到中國唐代,西元607年日本派駐常駐使節在大唐帝國首都長安。日本最早的大使館為1860年設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日本駐美國大使館」。.

新!!: 大马士革和日本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航空404號班機劫機事件

日本航空404號班機(ドバイ日航機ハイジャック事件)是由巴黎-奥利机场經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安克雷奇國際機場飛往東京國際機場的國際定期航班,由波音747執飛。1973年7月23日,該班機從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起飛後被五個人劫持至迪拜国际机场,其後又被劫持至班加西,最後機上人員被釋放,飛機也被炸燬。.

新!!: 大马士革和日本航空404號班機劫機事件 · 查看更多 »

日本航空472號班機 (1977年)

日本航空472號班機(ダッカ日航機ハイジャック事件)是一架型號道格拉斯DC-8的民航客機,在1977年9月28日被日本恐怖主義日本赤軍的成員劫持,而事件最後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新!!: 大马士革和日本航空472號班機 (1977年) · 查看更多 »

旭烈兀

旭烈兀(,名字意为“战士”,),蒙古人,伊儿汗国的建立者,西南亚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蒙哥及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之兄。旭烈兀的军队大大拓展了蒙古帝国的西南疆界。在他的领导下,蒙古人摧毁了伊斯兰文明的两大中心: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使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开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新!!: 大马士革和旭烈兀 · 查看更多 »

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西征,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蒙古帝國繼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征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這次西征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新!!: 大马士革和旭烈兀西征 · 查看更多 »

摩西·蒙蒂菲奥里

摩西·蒙蒂菲奥里(Moses Haim Montefiore)爵士(1784年10月24日 - 1885年7月28日)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慈善家和伦敦治安官。他出生于意大利的英国犹太人家庭,曾捐赠大笔资金,以促进黎凡特的犹太社区的工业,商业,经济发展,教育和健康,包括在1860年创建的第一个犹太新定居点平安居所。 作为英国犹太人代表局领袖,他在1841-42年与英国驻大马士革领事查尔斯·亨利·丘吉尔的通信被视为原始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的关键事件。Notes on the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Jewish Question with texts of protocols, treaty stipulations and other public acts and official documents, Lucien Wolf, published by the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England, 1919.

新!!: 大马士革和摩西·蒙蒂菲奥里 · 查看更多 »

撒母耳記下

撒母耳记下是圣经全书的第10本书,主要记录以色列王国第二位国王大卫执政其间的历史。撒母耳记下原和撒母耳记上合并为一册。 本书的作者信息以及写作背景等信息请参看主条目撒母耳记。.

新!!: 大马士革和撒母耳記下 · 查看更多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

下表列出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又稱為西撒哈拉)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構。在波利薩里奧陣線的帶領下,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流亡政府與34個國家維持,並在海外有小型的外交網絡。由於摩洛哥聲稱對西撒哈拉地區有主權,並稱之為「南部省份」,西撒哈拉不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為一主權國家。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大多數的駐外機構位於非洲和拉丁美洲,而波利薩里奧陣線在不承認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的國家設有代表處系統。.

新!!: 大马士革和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航空航点

以下是意大利航空的定期航班目的地,列表包括意大利航空快運、一航空和Volare航空。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共有28個國內與63個國際目的地在41個國家 ^ 由一航空營運 ^^ 部分航班是由一航空營運.

新!!: 大马士革和意大利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

敘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Syrian Olympic Committee)是敘利亞的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該組織成立於1948年,是國際奧委會和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1948年,首次派員參與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夏季奧運會。 現時,敘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的總部設在大馬士革,主席是Dr.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宗教

敘利亞的宗教是由信仰和教派組成的。但是,敘利亞宗教信徒通常是由出生決定的。根據研究,75%的敘利亞人是遜尼派穆斯林,10%是阿拉維派,10%是基督徒,3%是德魯茲派。 並非所有的遜尼派都是阿拉伯人,遜尼派阿拉伯人約佔人口的60-65%。大多數的庫德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土庫曼遜尼派穆斯林佔了1%。敘利亞宗教生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宗教少數群體的地理分佈。大多數基督徒居住在大馬士革,阿勒頗,霍姆斯和其他大城市,以及敘利亞東北部哈塞克省,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近90%的阿拉維派信徒生活在敘利亞的沿海地區,主要是拉塔基亞省和塔爾圖斯省 ;他們佔沿海地區農村人口的80%以上。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主要集中在霍姆斯。.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宗教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中央統計局

敘利亞中央統計局(المكتب المركزي للإحصاء)是叙利亚政府中負責統計「經濟、社會、一般活動等相關資訊」的機構。敘利亞中央統計局直屬於敘利亞總理辦公室,位在大馬士革。敘利亞中央統計局是在2005年成立,是由负责经济事务的副总理所领导的委员会所管理。.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中央統計局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土庫曼人

敘利亞土庫曼人,是指有敘利亞公民權的土庫曼人,他們在塞爾柱帝國時期已生活在這里,人口估計有200000-3500000人。 在叙利亞內戰時期,敘利亞土庫曼人參與了反對敘利亞政府軍的軍事行動,並期待得到土耳其的支持和保障。最近,他們在一個官方的機構敘利亞土庫曼旅聯合管理,以保護土庫曼族的地區和人口,並防止其人口結構變化。.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土庫曼人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地理

敘利亞是西南亞的國家,位於中東的阿拉伯半島以北,地中海的東海岸。北面和土耳其接壤,西部和黎巴嫩及以色列接壤。徐立全國分為14個省份。首都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第二大的都市。位於北部的阿勒頗是敘利亞最大的城市。敘利亞的國土面積是185,180平方公里。沿海地區有狹窄的平原。東部地區地勢較高,氣候乾燥,多是沙漠。幼發拉底河流經敘利亞東部地區,也是該國最重要的河流。敘利亞最大的湖泊是阿薩德湖。.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地理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內戰傷亡

於2017年12月,敘利亞反對派人士估計叙利亚内战已造成346,612至481,612人喪生。 根据活动家提供的资料(www.syrianshuhada.com)显示,截止2014年3月31日,已确认包括21,162名变节军在内的101,855人被安全部队打死,该数字不包括政府军死亡人数。除了叙利亚人外,还有141个外国平民死于冲突中,其中有100个巴勒斯坦人、14个黎巴嫩人、6个土耳其人。 死亡最多的省份是大马士革省、阿勒颇省、霍姆斯省和伊德利卜省: 各地具体死亡人数(至2014年3月) 多方公布的数字从110,472多到162,402不等。下面列表中除了叙人权组织N.O.H.R.S.不统计政府軍的死亡数字外,其他组织统计的对象都包括平民、叛军和政府军在内: 2012年2月上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道,已有超过500个儿童被杀。另有400名儿童据报道被关押在了监狱中并受到酷刑折磨。而以上报道都被叙政府否认。 此外,截止2012年2月下旬,已有3.2万名抗议者、平民与反对派人士被打伤;3500到4100名当局士兵受伤。.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內戰傷亡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經濟

敘利亞經濟以農業、石油、工業和服務業為基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60年代增長八成,在1970年代總增長達到頂峰的336%,這情況被證明不可持續,經濟在1980年代萎縮33%。然而在1990年代,由於成功多元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2%(平均每年1.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8和2009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分別為近6%和3.9%。該國經濟的兩大支柱是農業和石油,合計佔國內生產總值的大約一半。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和勞動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受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嚴重的乾旱所影響,根據中央統計局的初步數據,其國內生產總值份額從2007年的20.4%減少到2008年的17%左右。另一方面,原油價格上升抵銷石油產量下降,導致預算和出口收入增加。 自內戰爆發後,經濟一直受到大規模的經濟制裁,限制貿易的國家有阿拉伯聯盟、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以及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冰島、列支敦士登、馬其頓、摩爾多瓦、--、挪威、塞爾維亞和瑞士)、格魯吉亞、日本、土耳其和美國,這些制裁和內戰帶來的不穩定使經濟增長情況逆轉,2011和2012年出現負增長。根據聯合國統計,直至2013年底,內戰帶來的總經濟損失估計為1,430億美元。.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經濟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足球超級聯賽

敘利亞足球超級聯賽(Syrian Premier League)為敘利亞職業足球的最高層級賽事。此聯賽於1966年開始舉辦。.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足球超級聯賽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阿拉伯語

叙利亚阿拉伯语,是大多数叙利亚人日常沟通所使用的主要口語,是阿拉伯語的一種變體或方言。叙利亚阿拉伯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伊拉克阿拉伯语,而另一类是黎凡特阿拉伯语。每一类根据地理位置可分为若干子类。叙利亚阿拉伯语是叙利亚阿拉伯化后的产物,主要是阿拉伯语与亞拉姆語(叙利亚语)——叙利亚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始到阿拉伯化之前使用的语言——相结合后产生的。一些研究人员称,其至少一半的词汇来自叙利亚语;除此之外,一些语法规则也与标准语不同,如大多数单词首字母的标符。尽管它作为一种口语没有精确的词法和句法,但是它也有一些特殊的语法,如在بكتب、بدرس、بنام等现在时单数动词前使用字母“الباء”,以及在منكتب、مندرس、منّام等现在时复数动词前使用字母“الميم”,还有一些在阿拉伯语中不存在的动词形式,如动词的现在进行式前加“عم”,像عمبكتب、عمبدرس。 ، رابطة أدباء الشام، 19 يناير 2014.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阿拉伯語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沙漠攻勢

敘利亞沙漠攻勢是敘利亞政府軍與盟友部隊於2017年5月開始的軍事行動,意圖把政府軍控制區向東擴展至伊拉克邊境,並為代尔祖尔解圍作準備。.

新!!: 大马士革和敘利亞沙漠攻勢 · 查看更多 »

扎卡里亚·塔米尔

扎卡里亚·塔梅尔(زكريا تامر,1931年1月2日-)短篇小说作家,新闻记者。他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一位短篇小说家,同时也是创作儿童小说的先驱者。.

新!!: 大马士革和扎卡里亚·塔米尔 · 查看更多 »

扎哈蘭·阿魯什

扎哈蘭·阿魯什(;)是叙利亚内战中伊斯兰主义反政府武裝組織「伊斯蘭軍」的前領導人。 阿魯什出生於大马士革农村省的杜馬,父親是一位著名的薩拉菲派教士。他曾在沙特阿拉伯學習伊斯蘭法,2009年被敘利亞政府拘捕,直至2011年6月敘政府大赦時獲釋,隨即加入尋求推翻巴沙爾政府的反政府活動,並於後來創立「伊斯蘭軍」,以大馬士革東郊為主要根據地。 他於2015年12月25日在大马士革市郊開會時死於空襲,敘利亞政府軍宣稱該次攻擊由敘軍進行,不過有反對派人士認為是俄軍所為。Essam al-Buwaydhani繼任「伊斯蘭軍」的軍事領導人。.

新!!: 大马士革和扎哈蘭·阿魯什 · 查看更多 »

扎赫勒战役

扎赫勒战役发生于1980年12月至1981年6月之间。在这七个月的时间内,扎赫勒遭受了很多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磨难。这场战斗有两个关键的对手。一方是黎巴嫩力量,他们得到了Zahlawi镇居民的帮助。而另一方是打着“阿拉伯威慑部队”旗号的叙利亚军队,他们得到了一些巴解组织派别的帮助。 从人口上来说,Zahleh是黎巴嫩国内以基督教徒为主的城镇中最大的一座城镇之一。扎赫勒郊外毗邻的贝卡谷地基本涵盖了整个叙黎边境。由于扎赫勒紧邻贝卡谷地,叙利亚军队担心以色列和黎巴嫩力量会联合起来对付叙利亚。这个潜在的联盟不仅会威胁到驻扎在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从叙利亚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对叙利亚国家安全的重大安全,因为扎赫勒紧邻通往大马士革的高速公路。 因此,作为一个威慑战略,叙利亚军队控制了通往该市的主要道路,并加强了在贝卡谷地的军队部署。大约在1980年12月,驻扎在Zahlawi镇的“黎巴嫩力量”和拥有叙利亚支持的左翼民兵武装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从1981年4月至6月,在这4个月的时间内,一些黎巴嫩力量的成员在Zahlawi当地抵抗力量的帮助下抵抗叙利亚军队并保卫该城免受叙利亚军队的袭扰及潜在的入侵。.

新!!: 大马士革和扎赫勒战役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常稱T.,),也称“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是一位英國軍官,因在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起义中作为英国联络官的角色而出名。他成为公众偶像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維爾·傑克森·湯瑪斯所写关于那场起义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还有劳伦斯的自传体记录《智慧的七柱》。许多阿拉伯人将他看成民间英雄,推动了他们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统治中获得自由的理想;同樣地,许多英国人将他包括在他们国家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指的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古罗马巴西利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东方(主要是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艺术,形成了新的风格。对后来的东欧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有很大影响。.

新!!: 大马士革和拜占庭式建筑 · 查看更多 »

拉希德丁·锡南

拉希德丁·锡南·伊本·萨勒曼·伊本·穆罕默德·阿布·哈桑·巴士里(阿拉伯语: ;)是12世纪后半叶活跃于叙利亚地区的一位伊斯兰教阿萨辛派首领。其活跃的年代正处于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人将他称为「山中老人」(Vetulus de Montanis),此称谓来源于其阿拉伯语头衔「山中长老」(Shaykh al Jabal)。.

新!!: 大马士革和拉希德丁·锡南 · 查看更多 »

拉米·马赫卢夫

拉米·马赫卢夫(رامي مخلوف,)是一位富有的叙利亚商人,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表弟。他被认为是叙国内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根据叙利亚分析人士的说法,没有他的同意和帮助,外国公司别想在叙利亚开展业务。他是巴沙尔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

新!!: 大马士革和拉米·马赫卢夫 · 查看更多 »

曼彻斯特

曼徹斯特(Man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區域大曼徹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單一管理區,人口437,000。 大曼徹斯特成立於1974年,主要來自於蘭開郡和柴郡,有人仍認為曼徹斯特是蘭開郡的一部分。“曼徹斯特”此名經常用來指整個都市區(甚至擴展到大曼徹斯特以外),其市區總人口在英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倫敦。曼徹斯特以倉庫眾多聞名於世,別名「倉庫城市」。 曼徹斯特與特拉福德、泰姆賽德、索爾福德、斯托克波特等城鎮聯合成大曼徹斯特地區。.

新!!: 大马士革和曼彻斯特 · 查看更多 »

怯的不花

怯的不花(;),蒙古帝国那颜,旭烈兀麾下大将。他是乃蛮人。 元宪宗二年(1252年),怯的不花奉命率领1万2千人蒙古军队自和林出发西征,经过五年的征战,于1257年基本征服波斯。此后蒙古军队进一步入侵阿拉伯帝国,次年二月十三,蒙古攻占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1259年,怯的不花随旭烈兀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军叙利亚。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蒙古军队攻占阿勒颇,叙利亚统治者纳昔尔放弃大马士革,逃入埃及求救。 此时,蒙哥死讯传来,旭烈兀被迫回师波斯,以支持忽必烈同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仅留下怯的不花率各部族军队2万人(其中蒙古军队约5000人)负责继续征服叙利亚。埃及苏丹忽秃斯闻讯即进军巴勒斯坦。此时,怯的不花又与诸十字军国家交恶,正率军攻打西顿,自大的怯的不花发函要求埃及军队即刻投降,但遭到拒绝。9月3日,失去了十字军国家支持的蒙古军队和埃及军队在阿音札鲁特战役中交战,怯的不花先勝後敗在失败后拒绝逃跑,最后被杀,其亲族全部被埃及人俘虏。 据埃及史书记载,怯的不花是一个景教教徒。 蒙古帝國人物 Category:阵亡军人.

新!!: 大马士革和怯的不花 · 查看更多 »

智慧之家

智慧之家(阿拉伯語:بيت الحكمة、Bait al-Hikma),多译作「智慧宫」,是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時期伊拉克巴格達的一所圖書館及翻譯機構。它是翻譯運動裡的重要機構,被視為伊斯蘭黃金時代的一個主要學術中心。智慧之家由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創立,在其子馬蒙時最為鼎盛,馬蒙在公元813年至833年間當政,因智慧之家而備受讚揚。在九世紀至十三世紀,許多博學的穆斯林學者都是這所教育研究機構的一部分。 智慧之家一詞是薩珊王朝對圖書館稱呼的直譯。它仿照了薩珊王朝的圖書館,以翻譯波斯文書籍到阿拉伯文及保存譯本為目的。 在馬蒙治下,天文台被建立起來,智慧之家是研習人文科學及科學的中心,包括數學、天文學、醫學、化學、動物學及地理。學者們借鑒波斯、印度及希臘的文獻,包括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歐幾里得、普羅提諾、蓋倫、蘇胥如塔、沙落迦、阿耶波多、蘇格拉底及婆羅摩笈多的著作,他們積累了世界上的各種知識,並根據他們的發現再加以擴展。巴格達是當時世上最富庶的城市,並且是學術發展的中心,人口超過百萬人,為當時之冠。代數之父花剌子密也是智慧之家的學者。.

新!!: 大马士革和智慧之家 · 查看更多 »

10月1日

10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74天(闰年是27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1天。.

新!!: 大马士革和10月1日 · 查看更多 »

1127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1127年 · 查看更多 »

1138年阿勒颇大地震

1138年阿勒頗大地震是發生在1138年10月11日一場在敘利亞南部城鎮阿勒頗附近(現主要道路Ghrintana St.上)的地震,被美國地質調查局列為歷史上第三大具破壞性的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的統計是在15世紀的首次提及;然而,230,000人死亡的數字是基於1137年11月大地震以及1139年9月30日阿塞拜疆占賈更大規模的地震的兩組數據所推測的。.

新!!: 大马士革和1138年阿勒颇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1219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1219年 · 查看更多 »

1250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1250年 · 查看更多 »

1260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1260年 · 查看更多 »

2002年亞足聯U-17錦標賽外圍賽

2002年亞足聯U17少年錦標賽資格賽是2002年亞足聯U17少年錦標賽的资格赛。资格赛分11个小组进行,各小组的第一名以及东道主阿联酋获得晋级。.

新!!: 大马士革和2002年亞足聯U-17錦標賽外圍賽 · 查看更多 »

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

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是反對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的聯合行動,各國反戰人士約定於同一天發起抗爭。據BBC估計有超過60個國家,共約6百萬至一千萬人參與抗爭,其它方面的估計則達8百萬至3千萬人之譜。 規模最大的示威發生在歐洲。大約有3百萬人參加了在羅馬的抗爭,此紀錄被2004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列為史上最大的反戰遊行。反戰情緒在中東地區達到高峰,但其示威規模較小。在華人世界,香港的示威據估計有1千人左右,澳門也有小規模的遊行,中國大陸未發生任何示威;台灣對集會遊行的規定雖然較鬆,卻只有500餘人在美國在台協會旁示威,多數民眾仍對反戰運動冷感。.

新!!: 大马士革和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 · 查看更多 »

2004年亞洲足協盃

2004年亞洲足協盃(2004 AFC Cup)是亞洲足球協會舉辦的第 1 屆亞洲足協盃,參賽成員是亞洲各國「發展中國家」聯賽球會。.

新!!: 大马士革和2004年亞洲足協盃 · 查看更多 »

2005年西亞運動會

2005年西亞運動會於2005年12月1日至10日在首都多哈举办。.

新!!: 大马士革和2005年西亞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2006年以黎衝突

2006年黎巴嫩战争(2006 Lebanon War)又称2006年以黎冲突,在以色列被称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Second Lebanon War),在黎巴嫩被称为七月战争(阿拉伯文:حرب تموز),是一連串由黎巴嫩真主黨所屬軍隊和以色列國防軍兩方正在進行中的軍事衝突,主要的影響地區範圍是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 2006年7月12日,真主黨所屬軍隊展開了一項代號名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軍事行動,突然襲擊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此項行動引起以色列的不滿,隨後即展開一項代號名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後此行動被改名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軍事行動,進行反擊。 由於兩方交戰多日,死傷多人,不僅引起中東地區情勢不安,還導致國際油價上漲,使得國際上對此軍事衝突事件相當注目,開始了調停、撤僑的動作。.

新!!: 大马士革和2006年以黎衝突 · 查看更多 »

2007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

2007年亞洲盃外圍賽是透過外圍賽決定出12隊參加2007年亞洲盃決賽週的名額,上屆亞洲盃衛冕冠軍日本不獲得一個直接出線決賽週名額,需要與其他球隊參加外圍賽。另外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以東道主身份自動晉級決賽週。而澳洲是新加入亞洲足協後首次參加區內賽事。.

新!!: 大马士革和2007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 · 查看更多 »

2008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08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08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08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亞洲足協盃小組賽

2009年亞洲足協盃小組賽已於2009年3月10日至5月19日舉行。.

新!!: 大马士革和2009年亞洲足協盃小組賽 · 查看更多 »

2011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1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

2011年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是2011年12月23日发生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爆炸发生于叙利亚军事情报机构建筑外面,造成44人死亡和166人受伤。叙官方媒体报道说大多数死者为平民。此时叙利亚已经发生了长达9个月的示威抗议和武装对抗事件。叙政府谴责是伊斯兰主义武装分子制造了该事件,而叙反对派则指责是叙政府阴谋策划了该事件,目的是为继续镇压示威者和反对派制造借口。.

新!!: 大马士革和2011年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1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

2011年亞洲盃外圍賽是透過外圍賽決定出 10 隊參加2011年亞洲盃決賽週的名額,上屆亞洲盃三甲球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韓國聯同東道主卡塔爾以及2008年、2010年亞足聯挑戰盃冠軍可自動晉級決賽週。其餘 21 支球隊將角逐 10 個出線名額。.

新!!: 大马士革和2011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 · 查看更多 »

2012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2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

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发生于叙利亚内战期间的2012年5月14日。当时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正处于在联合国斡旋的停火阶段中。.

新!!: 大马士革和2012年5月拉斯坦战斗 · 查看更多 »

2012年7月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

2012年7月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发生于2012年7月18日,巴沙尔·阿萨德政府的高官在大马士革的国家安全总部大楼里开会时发生了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叙国防部长达乌德·拉基哈与巴沙尔的姐夫、国防部副部长阿瑟夫·沙乌卡特以及前国防部长哈桑·图尔克马尼死亡,另外还有包括内政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沙尔与国家安全局局长哈什姆·巴赫蒂亚尔在内的许多当局高官受伤。 7月20日,國家安全局局長希沙姆·巴赫季亞爾因傷勢過重而身亡。 这起袭击事件由巴沙尔核心圈的一名保镖实施,他亲手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炸弹。.

新!!: 大马士革和2012年7月大马士革炸弹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大马士革之战

大马士革之战(The Battle of Damascus,或 Operation Damascus Volcano)开始于2012年7月15日,是叙利亚内战的一部分。一些报道称有数千名反对派武装围攻首都大马士革,而反对派则把针对大马士革发起的战役称为代号为“大马士革火山与叙利亚地震”(Damascus volcano and Syrian earthquake)的解放行动。 在此期间大马士革的大部分商店都闭门停业,路上的交通车辆也很少。有不少居民已经逃离该地。.

新!!: 大马士革和2012年大马士革之战 · 查看更多 »

2013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 · 查看更多 »

2013年10月

; 武裝衝突.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

; 武裝衝突.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2月

; 科學技術.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5月

; 武裝衝突.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6月

; 武裝衝突.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7月

; 武裝衝突.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8月

; 武裝衝突.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9月

; 武裝衝突.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

2013年8月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是2013年8月21日发生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东部郊区古塔的化学武器攻击事件。遇害者基本是在晚间睡觉时死亡的,遇难者身上基本没有任何伤痕而死去,症状包括昏迷、鼻子和嘴喷涌白沫、瞳孔收缩、呼吸困难等。 事件最早由叙利亚反对派披露,叙利亚人权观察表示至少有322人死亡,其中包括46名反对派士兵,其余都是包括许多儿童在内的平民;地方协调委员会表示有1300多人遇难,自由叙利亚军声称多达1700多人被害。事发地为反对派控制的地区,反对派指责叙当局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发动了此次袭击,不过巴沙尔政府否认这个指控,称是反对派幹的。 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和谴责。联合国化学武器调查小组8月底刚离开叙利亚,9月16日联合国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内容显示:根据现场搜到的“明确、可信的证据”表明,8月21日的确发生了较大规模地针对包括儿童在内的平民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事件是由用地对地火箭弹发射的神经性毒剂沙林造成的,不过报告并没有提是谁使用了化学武器。 美国声称根据情报已经确定巴沙尔政府是事件的罪魁祸首,美国情报部门拦截到了叙利亚高官谈及化学武器的通讯记录,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瑞典、土耳其、加拿大,以及阿拉伯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表态要求叙利亚当局要对此负责,其中美国政府认定包括426名儿童在内的1429人遇害,美方还掌握搭载化学武器的火箭弹发射和降落的时间与地点。 同时俄罗斯和伊朗的官方媒体则称得到了反对派中对无辜平民使用了化学武器的证据。据俄罗斯之声报道,俄外交部称,对地区电视台报道真实性的调查表明,8月21日清晨,叙利亚反对派从占领区向这一地区发射了类似恐怖分子今年3月19日在阿萨勒镇(阿勒颇附近)使用的含有暂不确定的有毒化学物质的自制火箭弹。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广播电视台报道,有多名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人员在接受美联社的采访时称,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姑塔东区使用了从沙特手中获得的化学武器,但“因为没有得到必要和正确的培训”,造成了许多平民遇难。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叙利亚于2013年10月14日起正式成为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成员国,也是该组织第190个成员国。.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3年大马士革攻势

2013年大马士革攻势是指第三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結束後,从2013年2月初,叙利亚反对派在大马士革市及其周边发动的一系列行动。 2月6日,反对派在大马士革市中心边缘发动了一场代号“哈米吉多顿之战”的行动。在行动中反对派冲破了政府军的路障,攻入了约巴(Jobar)区。大马士革环路的一部分也被反对派武装占领,这条环路一直被用作阻隔大马士革市中心和古塔(Ghouta)地区的屏障。反对派还在大马士革北部的阿德拉(Adra)发动攻击。 2月10日,一名反对派声称反对派武装已经在约巴区夺取了另一座军事检查站。但是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SOHR)声称争夺高速公路的战斗仍在持续,而在一天前对反对派发动空袭之后,政府军已经夺回了该地区。 2月19日,反对派开始向约巴区部署卡车载的防空武器,试图稳固反对派在大马士革东部地区取得的成果。 2月20日,政府军发射的一枚飞毛腿导弹击中了杜乌马(Douma)附近伊斯兰武装组织伊斯蘭旅的指挥中心,这个组织此前充当了冲破政府军阻截攻入约巴区的先锋。在袭击中该组织的创立者和指挥官扎哈蘭·阿魯什受伤。遭袭地区被彻底摧毁,多名反对派武装被炸死或炸伤。 2月21日,在大马士革的巴泽区,反对派针对安全部门的目标发动了三次汽车炸弹袭击。根据居民和活动人士的说法,位于倭马亚广场的叙利亚政府军指挥机构和其他驻有政府军和安全部门官员的街道和广场也遭到了多枚迫击炮弹的袭击。SOHR声称在这些袭击中22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为政府军。 2月27日,SOHR声称反对派发射了多枚迫击炮弹,擊中了大马士革大学内的军方司法和文化部门。 3月2日,据报道在德拉雅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爆发激烈交火。叙利亚地方协调委员会声称反对派武装攻击了一支试图突袭德拉雅的政府军车队,并击退了政府军多次试图突袭约巴区的尝试。 3月3日,据报道反对派向大马士革的安全部队指挥中心发射了多枚火箭弹,但未知有否造成人员傷亡。 3月12日,在大马士革附近,30名逃兵在政府军的一次伏击中被击毙。当时他们正在逃往反对派控制的东古塔地区。 3月18日,在大马士革活动的反对派向大马士革总统官邸发射迫击炮弹,但未知有否造成人员傷亡。 3月21日,在Al-Mazraa区的Iman清真寺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导致41人丧生,其中包括逊尼派神职人员Sheikh Mohammed al-Buti。Al-Buti是叙利亚逊尼派中最突出的叙政府支持者之一。叙利亚国家电视台声称这次袭击事件是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但一些居民声称爆炸是由一枚撃中附近警察局的迫击炮弹引起的。 3月25日,反对派发动了自内战爆发以来针对大马士革市中心最猛烈的轰炸。据报道迫击炮弹撃中了倭马亚广场,当地坐落着叙利亚复兴党的总部、空军情报部门总部和国营电视台。炮击发生时,反对派试图向大马士革Kafr Souseh区推进。作为报复,政府军从Qasioun山区发动炮击。.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大马士革攻势 · 查看更多 »

2013年伊朗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

2013年伊朗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在2013年11月19日發生於黎巴嫩貝魯特,爆炸造成23人死亡,146人受傷。.

新!!: 大马士革和2013年伊朗駐黎巴嫩大使館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4年6月

; 災害事故.

新!!: 大马士革和2014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德拉省攻势

2014年德拉省攻势(也被称为“Geneva Houran”行动)是2014年叙利亚内战期间,由叙利亚自由军(FSA)及其他反对派武装发动的一场攻势,旨在击退位于德拉省、库奈特拉省和苏韦达省的政府军并打开通往大马士革的道路。 这场攻势开始于2014年2月3日,反对派在FSA下属部队与圣战者武装举行会议之后宣布了这一消息。 参战的各反对派武装成立了一个联合行动指挥部。还有报道说FSA在德拉省、大马士革和库奈特拉省的指挥部也加入了这一联合指挥部。 当地的反对派武装指挥官声称在攻势中数千名接受过西方国家训练的武装分子会参与。海湾地区国家许诺会向德拉省的反对派武装提供大量武器和弹药,其中包括反坦克武器和防空导弹。.

新!!: 大马士革和2014年德拉省攻势 · 查看更多 »

2015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5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6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2月薩伊達澤納布恐怖襲擊

2016年2月薩伊達澤納布恐怖襲擊,是指2016年2月發生在敘利亞大馬士革的連環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共造成83人死亡、59人受傷,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發動。.

新!!: 大马士革和2016年2月薩伊達澤納布恐怖襲擊 · 查看更多 »

2016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6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7年

2017年經联合国大会指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也是俄國十月革命100週年。.

新!!: 大马士革和2017年 · 查看更多 »

2017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2017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17年帕森綠地站爆炸案

英国夏令时2017年9月15日 8:20(07:20 UTC),英格兰伦敦一辆区域线列车在帕森绿地站发生爆炸。有30人在医院或急救中心接受治疗,其中多数被烧伤。首都警務機構将事件定性为“恐怖分子”袭击。.

新!!: 大马士革和2017年帕森綠地站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7年汗谢洪化学武器袭击事件

2017年4月4日,叙利亚伊德利卜省的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控制城镇遭受猛烈的空袭后,大量平民化学中毒。伊德利卜省卫生局表示,被释放的毒气疑似沙林,至少造成58人死亡,逾300人受伤。若经证实,事件将会是自2013年古塔化武袭击事件以来,。 聯合國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俄國大使轉述俄羅斯國防部以及叙利亚政府的聲明,重申慘劇是因敘利亞政府軍空襲時擊中反政府組織的化武工廠意外洩漏的。敘國大使也否認造成此事,表明手中的化學武器庫存已經全數銷毀,化武是土耳其轉移至反叛武裝勢力的。而俄國與敘政府的軍事行動遭到英美共同質疑,英國認為不該繼續支持阿薩德政權,美國則暗示可能自行採取行動阻止,法國則認為俄敘空襲時低估了可能造成的危害,此外英大使還指責了2月底安理會投票時中方的姑息態度,引來代表刘结一的強烈抗議,刘结一並說中方立場與聯合國一致,不容歪曲。隨後,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和美国总统唐纳·川普直接指责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及其俄罗斯联军是制造袭击的兇手。美国海军于数日后的4月7日,对空袭中战机起降的机场执行了打击行动。.

新!!: 大马士革和2017年汗谢洪化学武器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2歐元紀念幣

2欧元纪念币是欧元区国家从2004年开始为纪念特定事件而铸造的硬币,是所有欧元区国家的法定货币。紀念幣主要紀念歷史事件或值得關注的時事。 截至2012年11月,共发行有61种不同设计的纪念币——2004年6枚,2005年8枚,2006年7枚,2007年7枚,2008年10枚,2009年9枚,2010年12枚,2011年16枚,2012年12枚。另外還有由各国联合发行的、以「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欧洲联盟经济暨货币联盟暨歐元誕生 1999-2009」和「歐元流通十周年」为主题的纪念币,分别共有13、16以及17個不同的版本。 目前,2欧元纪念币已成为一种收藏品。.

新!!: 大马士革和2歐元紀念幣 · 查看更多 »

4月14日

4月14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4天(闰年的第10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1天。.

新!!: 大马士革和4月14日 · 查看更多 »

63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630年代 · 查看更多 »

661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661年 · 查看更多 »

6月19日

6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0天(闰年第17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5天。.

新!!: 大马士革和6月19日 · 查看更多 »

754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754年 · 查看更多 »

76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760年代 · 查看更多 »

991年

没有描述。

新!!: 大马士革和991年 · 查看更多 »

9月19日

9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262天(闰年是26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3天。.

新!!: 大马士革和9月19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馬士革大馬色大马士革市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