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

指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يوحنا الدمشقي,拉丁化:Yuḥannā Al Demashqi;Ιωάννης Δαμασκήνος,拉丁化:Iôannês Damaskênos;Iohannes Damascenus,約),也被稱為約翰·大馬士革(John Damascene),生于大马士革的基督教神學家。.

10 关系: 大马士革大马士革的约翰對伊斯蘭教的批評佛教與基督教和子說聖安妮聖像破壞運動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阿拉伯人教會聖師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的约翰

#重定向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大马士革的约翰 · 查看更多 »

對伊斯蘭教的批評

對伊斯蘭教的批评自伊斯蘭教创立以來就已存在。早期對伊斯蘭的批評來自基督徒,例如9世紀前多數激進基督徒稱伊斯兰教为異端De Haeresibus by John of Damascus.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對伊斯蘭教的批評 · 查看更多 »

佛教與基督教

佛教與基督教同為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釋迦牟尼佛在耶穌約五百年之前誕生。而聖經在在耶穌誕生前約一千五百年前開始寫,歷經一千多年寫成。從孔雀王朝起,佛教開始向印度各地、中東以及中國傳播。而基督教起源於猶太地區,從西元一世紀傳往羅馬帝國及地中海沿岸。公元前331年-前325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至印度河,希臘人其後更在該地區成立了多個印度-希臘王國,不單將希臘文化帶至印度,也令印度文化包括佛教傳播至中東、埃及和希臘。公元前722年與586年以色列王國與猶大王國分別被亞述與巴比倫帝國毀滅,開始了猶太人流亡期,並開始將舊約聖經影響巴比倫、波斯等東亞地區。有學者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教授,透過分析早期基督教的偽經和佛教經文,推測兩者有關係。在諾斯底教派的多馬福音中 ,柏高絲認為「有部份和佛教相似,這些早期的經文很可能受到當時已經發展成熟的佛教傳統影響。」 另外,認為約翰福音裏含有一些佛教與道教的概念。 其它學者亦曾比較路加福音和方廣大莊嚴經裏關於耶穌誕生和釋迦牟尼佛誕生相似的描述。 偽經多馬福音成書之時(公元200年),有不少佛教的傳教者居住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港。 歷史學家認為公元4世紀時,天主教的修道院開始在埃及建立,而當地的修道院的結構和同時期的佛教寺院有相似之處。 13世紀时,歐洲的旅行家如柏郎嘉宾及鲁不鲁乞在他們的旅行報告中描述了佛教的經文、戒律、寺院生活、宗教儀式和冥想修行的法門,和當時聶斯脫里派(即景教)極為相似。Macmillan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2004, page 160 16世紀早期,天主教的傳教士如聖方濟·沙勿略亦曾提及東方的佛教。 同時期的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在斯里蘭卡禁制佛教,並沒收了寺廟的財產,後來斯里蘭卡的荷蘭及英國統治者亦一樣禁制佛教。 但葡萄牙的歷史學家發現原來天主教的聖約沙法就是印度的釋迦牟尼佛,並向羅馬教廷報告。 18世紀歐洲的大學開始對梵文研究,引起更多人對佛經的興趣。 19世紀開始有西方人信佛教,20世紀初更開始有西方人在佛教寺廟成為僧侶。 在20世紀,基督教和佛教的教徒之間展開更多的交流,如天主教徒湯瑪士·梅爾頓、、、修女 以及佛教徒如佛使比丘、一行禪師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都致力尋找兩個宗教的對話。 他們都認為基督和佛陀的教誨並不一定衝突,而是可以互補和對照。 世界文化歷史學者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更認為基督教和佛教的接觸會是這個世紀重要的事情。.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佛教與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和子說

和子說(拉丁文:Filioque、), 按照字面翻譯,表示:「聖靈是由聖父和聖子而出」,源於基督教神學其中一個重大爭議:「聖靈是由聖父而出,或是由聖父和聖子而出?.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和子說 · 查看更多 »

聖安妮

聖安妮(חַנָּה.,Hannah,Saint Anne,或Saint Ann),也譯為聖安娜(Saint Anna)、聖亞納,在四福音書或古蘭經中都不曾提到她,但傳統上認定這是耶穌之母馬利亞的母親,耶穌的外祖母的名字。.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聖安妮 · 查看更多 »

聖像破壞運動

聖像破壞運動(Εἰκονομαχία,,Iconoclasm,又稱毁坏圣像运动、聖像破壞之爭、反圖像爭辯)指8世紀到9世紀之間(有更精準的說是726年至843年期間,一說717年至843年之間)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間關於聖像崇拜問題的爭論,以及其中數位皇帝所推行的相關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爾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陳志強 (2002).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聖像破壞運動 · 查看更多 »

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Barlaam and Josaphat),基督教版本的釋迦牟尼本生故事,取材於普曜經,以阿拉伯語,希伯來語,波斯語,粟特語和回鶻語寫成。作者可能是西元6或7世紀,中亞或伊朗的基督徒。 故事敍述王子約瑟伐特,在修士貝爾拉姆教導下,成為基督徒的過程。其中,貝爾拉姆(Barlaam)源自於世尊(Bhagavad),而約瑟伐特(格魯吉亞語:Iodasaph,亞拉伯語:Yūdhasaf 或 Būdhasaf),或稱為約瑟法(Joasaph),則是由菩薩(Bodhisattva)轉化而來。 在中世紀,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都被認為是聖徒,東正教會以8月26日為他們的紀念日,而天主教會則是以11月27日紀念。.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阿拉伯人 · 查看更多 »

教會聖師

教會聖師(Doctor Ecclesiae,Doctor of the Church),或稱教會博士,是基督宗教教會給予在神學或教義的發展上有卓越成就的學者及聖人的一種頭銜。.

新!!: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和教會聖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