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大潭

指数 大潭

大潭(Tai Tam)是一個位於香港港島南區東南部的近郊地方,赤柱以東、石澳以西。其唯一主要道路是大潭道,大部分地方為大潭水塘、大潭郊野公園和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所覆蓋。沿著大潭道的都是一些歷史悠久的豪華公寓。 大潭的東邊是大潭港和大潭灣這兩個海灣。它們位於赤柱半島和鶴咀半島兩半島之間。大潭的南邊是紅山半島,該半島大部分土地興建成低層豪宅;西邊是大潭水塘和大潭郊野公園;北邊鄰近柴灣。 香港童軍總會也在大潭港上設立大潭童軍中心,以用作宿營之用。該童軍中心鄰近大潭村,村外是一大片的紅樹林。此外,包辦中小學的香港國際學校也位於大潭。.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55 关系: 劉榮廣城巴314線南區 (香港)協成行夏喬士·羅便臣大風坳 (畢拿山)大潭 (消歧義)大潭峽大潭童軍中心大潭道大潭郊野公園大潭水塘大潭水塘道大悅城地產寶雲道小西灣邨巴士總站山西宮布培乔·亚历山大亞證地產傳真社勵志更生中心石澳郊野公園紅山半島爆炸品處理課白筆山聯合地產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香島道香港宿營營地列表香港島香港島專線小巴16M、16X線香港島商場列表香港幹線編號系統香港保衛戰香港地方列表香港國際學校香港童軍總會香港童軍總會歷史香港特色街道名稱香港过路黄香港郵政局列表香港清朝初期歷史香港木球會黃泥涌峽龜背灣鄺保羅長春社苗栗縣 (清朝)柏架山...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劉榮廣

劉榮廣(Dennis Lau),香港建築師,中學時期就讀聖若瑟書院,並於1970年在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其後加入於1972年成立的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任職,1994年該建築師事務所易名為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劉榮廣現任(香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及建築師事務所商會主席。除了香港總部500人外,其它辦事處位於阿布達比、深圳、北京和澳門,職員300人。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以紀律嚴明為聞名,規則有遲到排行榜,並懲處員工因開會事務超時遲返回公司等違規行為。事務所並有一群高效率行政部門,專門處理公司紀律事宜。.

查看 大潭和劉榮廣

城巴314線

城巴314線是香港一條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及赤柱的假日循環巴士路線,由城巴經營,於夏季的假日提供小西灣及柴灣來往大潭及赤柱泳灘的循環巴士服務。.

查看 大潭和城巴314線

南區 (香港)

南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客家人居住。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根據2016年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74,994人。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 ,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鴨脷洲(佔六個區議會選區)、薄扶林(佔五個區議會選區,人口集中在華富邨以及華貴邨一帶)和香港仔(佔四個區議會選區),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高級住宅區,亦是南區唯一一個沒有公共房屋的區議會選區,而南區最後一個分區在赤柱以及石澳,是公屋私樓互存的地區。.

查看 大潭和南區 (香港)

協成行

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英文:Hip Shing Hong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協成行,是一個香港地產發展商和投資商,集團於1948年成立,董事局主席為方潤華,董事總經理為方文雄。集團早年業務從事中藥香料買賣,後來轉型成為地產商,以物業租賃為主。在1972年起成為香港上市公司,1989年私有化。.

查看 大潭和協成行

夏喬士·羅便臣

夏喬士·喬治·羅伯特·羅便臣,第一代羅士敏男爵,GCMG,PC(Hercules George Robert Robinson, 1st Baron Rosmead,),早年稱羅便臣爵士,1897年晉封世襲男爵後,改以羅士敏勳爵(,又譯樂善美勳爵)為通稱,並為後世所廣泛採用。羅士敏是一位英國資深殖民地總督,最初在軍隊服役,後來改於愛爾蘭地方政府工作,在當地爆發飢荒期間表現突出,從而受到重視,並獲派到西印度的殖民地政府工作。在1859年,時年僅三十五歲的羅士敏獲委為第五任香港總督,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督。任內,他對政府進行大幅整頓,而且還作出不少革新,包括發行貨幣、郵票和興修水塘、港口,使香港的根基得到穩固確立,為日後的發展作好準備。 羅士敏勳爵的工作得到英廷肯定,使他在此後得以在錫蘭、澳洲新南威爾斯和南非開普殖民地等地繼續擔任總督。在新南威爾斯供職期間,他的親民作風頗得民眾歡迎,但卻曾與當地的責任政府出現磨擦。羅士敏晚年任開普殖民地總督,任內由於成功與特蘭斯瓦波爾人展開談判而頗獲加許;惟後來他又協助當地政壇巨頭塞西爾·羅德斯的殖民主義擴張計劃,結果在英國引起一定的爭議。.

查看 大潭和夏喬士·羅便臣

大風坳 (畢拿山)

大風坳(英文:Quarry Gap or (Tai Fung Au)),又稱鰂魚涌坳,是香港一個山坳,位於香港島東部大潭以北、鰂魚涌以南,畢拿山與柏架山之間。該坳有柏架山道途經,也是港島徑第五段及第六段的交接處,大風坳作為兩段港島徑的交接處,設有洗手間、遊樂設施和燒烤場、涼亭等郊野設施。 File:quarrygappanorama.JPG|大風坳全景圖.

查看 大潭和大風坳 (畢拿山)

大潭 (消歧義)

大潭可以指:.

查看 大潭和大潭 (消歧義)

大潭峽

大潭峽是香港南區一個山坳,位於香港島東部的大潭,柏架山與歌連臣山之間,峽上建有大潭道,為連接柴灣至大潭及石澳的主要通道。.

查看 大潭和大潭峽

大潭童軍中心

大潭童軍中心是香港童軍於香港島唯一一個營地及活動中心。位於香港南區大潭水塘道873地段,鄰近大潭村,是香港政府用作交換柴灣營地的土地。.

查看 大潭和大潭童軍中心

大潭道

大潭道(Tai Tam Road)是香港的其中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的柴灣和赤柱,為大潭一帶唯一的通道,全長約7.1公里。 大潭道1號在始自赤柱之東北部,赤柱村道與赤柱峽道的東端交匯處;而大潭道200號在柴灣道42號筲箕灣官立中學以南;大潭道中段與大潭水塘道中段,交加於大潭篤水塘以南、大潭童軍中心以西。.

查看 大潭和大潭道

大潭郊野公園

大潭郊野公園(Tai Tam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7年10月28日)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部大潭的郊野公園,地區行政上屬於南區的赤柱及石澳(D17)。佔地1,315公頃,即是香港島面積的約五分之一。.

查看 大潭和大潭郊野公園

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南區一組水塘,位於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群。 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水務署,2009年9月初版。.

查看 大潭和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道

大潭水塘道(Tai Tam Reservoir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大部份路段沿山坡上落,部份則建於水壩上。大潭水塘道始至香港島黃泥涌峽,黃泥涌水塘公園之西北、淺水灣道、黃泥涌峽道與布力徑之間的交通交匯處,該處也是港島徑第四段的終點,同時也是港島徑第五段之起點。大潭水塘道之中段與大潭道之中段,交加於大潭篤水塘以南、大潭童軍中心以西。大潭水塘道終於大潭童軍中心以東、大潭港以西、紅山半島以北。 此路陽明山莊以西一段是灣仔區和南區區界的一部分,以東一段則是東區和南區區界的一部分,近港島徑和衞奕信徑的交滙點是灣仔區、東區和南區的分界點。.

查看 大潭和大潭水塘道

大悅城地產

大悅城地產有限公司,簡稱大悅城地產(Joy City Property Limited,),在1973年由黃週旋家族創立,前身為明仁集團有限公司、僑福建設企業機構和中糧置地控股有限公司。.

查看 大潭和大悅城地產

寶雲道

寶雲道(英文:Bowen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半山區至黃泥涌峽一帶。道路西接中環馬己仙峽道,穿過灣仔峽的灣仔峽道,東接司徒拔道、黃泥涌峽道及大坑道交界。道路以第九任香港總督寶雲命名。香港日治時期,道路曾被改名為霧島通。.

查看 大潭和寶雲道

小西灣邨巴士總站

小西灣邨巴士總站(英文:Siu Sai Wan Estate Bus Terminus)位於小西灣道小西灣廣場外,現在是一個以中途站為主的巴士總站。小西灣邨巴士總站曾經分為南、北兩翼,於九十年代是港島最大型交通總站之一。當時新巴路線多以南翼為總站,城巴和過海路線則使用北翼為主,但小西灣(藍灣半島)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1年7月22日正式啟用後,所有以本總站為終點站的巴士路線遷往至小西灣(藍灣半島)公共運輸交匯處,因此本總站一度沒有任何巴士路線為總站;北翼同時關閉,並改建為小西灣綜合大樓。雖然現時只有過海隧道巴士694線以此為總站,但本站人流仍然甚高。.

查看 大潭和小西灣邨巴士總站

山西宮

山西宮位於台南市關廟區山西里,是主祀關聖帝君的民間信仰廟宇。山西宮屬於「地方公廟」,雖說其附近每一個村庄都有屬於自己的村廟,但山西宮比這些村廟規模要大些,可以說是關廟區居民共同的信仰中心。與歸仁仁壽宮、歸仁保西代天府,稱作臺灣府城東門城外三大廟。.

查看 大潭和山西宮

布培

布培,OBE,SBS(,),英國殖民地官員和產業測量師,1993年至2002年出任香港政府地政總署署長。 布培1970年由英國來港,加入當時的工務司署地政測量處,出任產業測量師,1982年地政署成立後出任政府地政監督。1986年地政署併入新成立的屋宇地政署後,他於翌年晉升為首席政府地政監督,協助屋宇地政署署長統籌全港的地政和賣地事宜,另外又於1986年至1987年出任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主席。1989年,核數署批評屋宇地政署估價失準,導致港府以過低的價格售出名下持有的160個陽明山莊豪宅單位,結果代表屋宇地政署答辯的布培在立法局政府帳目委員會上遭到多名立法局議員嚴辭質詢。 布培是地政總署(及其前身地政署和屋宇地政署)歷來唯一一位產業測量師出身的署長,也是該署最後一位外籍署長。他在任內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見證了香港物業市場的高低跌宕。受到1997年香港股市崩盤和物業市場市道低迷影響,布培任內港府賣地收益不復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數年的可觀表現,相反,為免進一步拖累物業市場,地政總署配合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決定,在1998年6月一度暫停賣地九個月,到翌年2月又根據行政會議的決定引入「勾地表」制度,企圖透過抬高賣地價格阻止樓格進一步下跌。 布培在地政總署一任九年,退休後移民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但仍有在香港從事商業活動,當中包括自2005年起獲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旗下的泓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他在2011年病逝於塞浦路斯,終年64歲。.

查看 大潭和布培

乔·亚历山大

乔·亚历山大(Joe Alexander,),出生于台灣高雄,美国篮球运动员,在场上可以胜任中鋒,大前锋和小前锋三个位置。.

查看 大潭和乔·亚历山大

亞證地產

亞證地產有限公司,簡稱亞證地產,前身為伊人置業有限公司(Asiasec Properties Limited,)、「亞洲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和「丹楓控股有限公司」,由1973年成立,1973年2月在港上市工商晚報, 1973-02-27 第8頁,經營物業及股票投資等行業。 亞洲證券國際先被著名「公司醫生」韋理收購,並更名為亞洲證券國際。1991年,聯合集團前主席李明治向韋理收購亞洲證券國際34.5%股權。1992年,李明治再將亞洲證券國際股權售予力寶名譽主席李文正,而華懋集團亦於1993年購入亞洲證券國際股權。最終力寶購入50.32%股權,而華懋亦購入25.27%股權。1994年,力寶把持有的股權轉手給民營企業家戴小明,主要當時經營物業及股票投資等行業。亞洲證券國際其後易名為丹楓控股。 也是已故龔如心轄下資產部份,主要資產包括香港大潭紅山半島應佔17萬平方呎、九龍尖沙咀東部港晶中心、億京中心、上海外灘三號、鴨脷洲港灣工貿中心等資產。 2016年9月22日,天安中國以每股2.75元收購丹楓控股36.45%股權,相當於4億5289萬股, 總代價12億4545萬元。完成後更名為「亞證地產有限公司」。.

查看 大潭和亞證地產

傳真社

傳真社(FactWire)是一間位於香港的調查性新聞通訊社,為非牟利的新聞機構,於2015年8月18日成立,2016年3月1日正式運作。傳真社以專注調查報道作為主要傳播模式,調查報道獲各多間香港主流新聞媒體採用。通訊社由三千三百名香港市民集資創辦。《傳真社》因「中國製93列市區線新列車及首批高鐵列車報道」受威嚇,辦公室門外出現可疑人物及記號一個月無法正常採訪。.

查看 大潭和傳真社

勵志更生中心

勵志更生中心(Lai Chi Rehabilitation Centre),是香港懲教署轄下的一所低度設防的更生中心,位於大潭。該中心於2002年中投入服務,於2009年5月25日遷往於石澳道110號的現址,前身為前大潭峽懲教所。其所員為在《更生中心條例》下接受第一階段訓練的男性青少年。 根據該署的重組院所計劃,勵志更生中心可提供160個認可收容額。更生中心為法庭對十四歲至二十一歲以下、需要一個短期留宿更生計劃的青少年囚犯提供額外的判刑選擇。.

查看 大潭和勵志更生中心

石澳郊野公園

石澳郊野公園(Shek O Country Park)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於1979年9月21日劃定,位於香港島南區東部,佔地達701公頃,西接大潭郊野公園,兩者以大潭道為界。公園覆蓋石澳半島和鶴咀半島,範圍北至砵甸乍山,南至鶴咀。公園中設有3條主要行山徑,連接大潭峽及砵甸乍山,可眺望赤柱、大潭、石澳及附近離島的景色。 2004年11月,石澳郊野公園的龍脊被《時代雜誌(亞洲版)》選為「全亞洲最佳市區遠足點」。.

查看 大潭和石澳郊野公園

紅山半島

紅山半島(Redhill Peninsula)位於香港島大潭白筆山白筆山道18號,為南區最大型的低密度住宅屋苑,共分4期,於1990年至1992年建成,提供逾490伙分層單位及洋房,每--面積約1,300至3,000平方呎,發展商為信和集團、華懋集團及丹楓控股(亞證地產前身),當中逾百單位由發展商保留收租至2012年。2012年5月,部份單位月租5萬多,售價達2150萬,和港島其他一些單位相約。 2015年3月,華懋重推4期封逾廿年的貨尾單位。.

查看 大潭和紅山半島

爆炸品處理課

品處理課(俗稱拆彈專家;英文: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Bureau,縮寫:EOD)於1972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主要責任為爆炸品處理(包括陸上及水下的爆炸品:爆竹、煙火、炸藥、炸彈、手雷、簡易爆炸裝置及炮彈等)、防範化生輻核、檢查子彈(小口徑彈藥除外,由軍械法證課負責)及爆炸品的儲存庫及設施,以及銷毀等。.

查看 大潭和爆炸品處理課

白筆山

白筆山(英文:Red Hill,又稱紅山)是香港港島東南部一個山丘,位於南區赤柱大潭港以南、龜背灣以北,海拔113米。白筆山具有半島地型特徵,又被稱為白筆山半島,現時該處一帶為豪宅紅山半島的所在地。 白筆山東南岸邊有一座無字碑,與大潭石碑山上的另一座無字碑相望,於香港保衛戰時供英軍潛艇定位之用。.

查看 大潭和白筆山

聯合地產

聯合地產(香港)有限公司,簡稱聯合地產(香港),以及聯合地產(Allied Properties (H.K.) Limited,),聯合集團旗下公司,在1987年1月12日,由新昌地產有限公司更名而來。 現時業務地產投資、地產發展、酒店相關業務及金融服務。旗下天安中國、中國網路資本、聯合海外等旗下資產。主席為狄亞法。.

查看 大潭和聯合地產

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Ma Hang Estate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位於香港南區赤柱馬坑佳美道赤柱廣場5樓外,為一個露天坑狀公共運輸交匯處,現時有2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5條巴士路線及5條專綫小巴路線途經。.

查看 大潭和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香島道

香島道是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現時連接香港島南區的黃竹坑和淺水灣,道路範圍西起黃竹坑道與壽山村道交界,經深水灣,東至淺水灣西面的淺水灣道,是香港仔、黃竹坑和鴨脷洲通往舂坎角及赤柱的主要道路。.

查看 大潭和香島道

香港宿營營地列表

以下是香港主要的宿營(也包括日營或露營)營地:;香港島  .

查看 大潭和香港宿營營地列表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查看 大潭和香港島

香港島專線小巴16M、16X線

香港島專線小巴16M線為來往柴灣站至舂磡角的小巴路線,另設16A線和16X線為輔助。.

查看 大潭和香港島專線小巴16M、16X線

香港島商場列表

本條目為香港商場列表之分條目。.

查看 大潭和香港島商場列表

香港幹線編號系統

香港幹線編號系統,為香港各條公路幹線編配編號,方便市民認別有關幹線。.

查看 大潭和香港幹線編號系統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查看 大潭和香港保衛戰

香港地方列表

以下列表列出了香港各個地方,並按香港行政區劃分類:.

查看 大潭和香港地方列表

香港國際學校

香港国际学校(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縮寫HKIS)是位于香港大潭和浅水湾的一所私立学校。最初于1966年建立。HKIS至今收一至十二年级的学生。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校舍在浅水湾,中学和高中在大潭。从1971年起,香港国际学校就一直得到美國西部学校和学院协会的认可。在China Service Mail香港前十所最佳私立国际学校的列表上,这所学校被选为最佳的私立国际学校。.

查看 大潭和香港國際學校

香港童軍總會

香港童軍總會(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依據《香港法例》第1005章之《香港童軍總會條例》而設立,該法案賦予童軍總會權力經其會務委員會制定會章。該會章批准制訂各項規條以管理本會事務,即「香港童軍總會政策、組織及規條」。 經過1909年,最早出現的童軍活動後,聖若瑟書院在1914年從英國童軍總會登記成立香港首個童軍旅,香港童軍總會遂於1915年7月正式成立。從1977年起,香港分會正式從英國總會獨立,成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的第111個成員。香港童軍總會從1978年起才正式接納女性成員。 截至2013年底,香港童軍總會有成員96,324人 分佈在1,339個旅團及其他單位之內,是全香港最大的制服青少年團體。其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香港童軍中心。會務由香港總監負責,轄下有5個地域及44個區。.

查看 大潭和香港童軍總會

香港童軍總會歷史

2000年3月1日,童軍技能評審局成立。同年4月1日,新界東地域成立、訓練署修訂之領袖木章訓練系統開始執行。同年8月29日,香港童軍總會成立救護服務隊。同年,香港童軍總會設立訓練中心、派出專責小組協助柬埔寨重新組織童軍運動、舉辦優異旅團獎勵計劃、確立「抱負、使名和價值觀」發展方向。 2001年1月12日,香港童軍總會採用新修訂之童軍誓詞。同年12月23日至12月26日,香港童軍總會於新界西貢灣仔半島舉行香港童軍運動九十週年紀念大露營。同年,香港童軍總會成立內地聯絡辦公室。 2002年2月,香港童軍總會成立策劃署。同年4月1日,將軍澳區成立。同年4月26日至4月28日,第45屆貝登堡會士會盟在香港舉行,世界童軍基金會名譽會長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瑞典國王)親臨出席。同年6月1日,大埔區分拆為大埔南區及大埔北區、北區分拆為雙魚區及壁峰區。同年7月15日至7月19日,香港童軍代表團出席世界童軍大會。同年,香港童軍總會參與香港政府教育統籌局的制服團體計劃、成立國際及內聯署;副香港總監(支援)許宗盛被推選為世界童軍委員會委員。同年12月28日至2003年1月8日,香港童軍代表團出席第20屆世界童軍大露營。 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港爆發,加強保障個人及公共衛生便成為抗禦傳染病蔓延的首要任務。為支持香港政府推行「全港每月清潔大行動」,香港童軍總會特別發動「香港衛生先鋒抗疫大行動」,以喚起全港市民對清潔香港的關注,並於2003年6月15日舉行啟動禮。這些行動得到了30,000多名童軍成員及其親友的響應。 2003年4月1日,沙田南區及沙田北區重組為沙田東區、沙田南區、沙田西區及沙田北區。同年7月1日,香港童軍總會重新規劃旺角區、深水埗東區、深水埗西區及油尖區的區界,並成立.

查看 大潭和香港童軍總會歷史

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錯綜複雜,街道眾多,根據地政總署的紀錄,已經刊憲命名及年代太久遠而沒有刊憲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沒有刊憲命名的私家街道,共有逾4千條。道路的長度共達1,984公里。而街道的名稱亦五花八門。由於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當中亦有部份街道名稱以英國地名或人名而命名,不过在英国治下,亦有不少街道以中國地方名或城市名来命名,这种中西文化滙聚,互相包容,亦成为香港的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此外,有些街道名稱則以一些吉祥的用語或字眼來而命名。亦有不少是以香港開埠以來各行各業的興起及當地社區的發展而配合上的街道名稱。.

查看 大潭和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香港过路黄

香港过路黄(学名:Lysimachia alpestris)为报春花科過路黃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山谷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香港過路黃的模式標本於1850年在香港島扯旗山頂採集。分布在香港的扯旗山、柏架山、大潭、鶴咀和馬鞍山及牛押山等,亦有極少量分布於新會古兜山。.

查看 大潭和香港过路黄

香港郵政局列表

下列各表設於香港境內的郵政局。現時香港郵政在香港設置了129間郵政局,服務範圍遍及港九新界及離島各人口較密集的地區,向顧客提供「一般郵政服務」,如一般信件投寄、出售郵票、郵繳通服務等。此外,部份郵政局亦額外提供大量投寄服務及通函郵寄服務,亦有部份設置郵政信箱供市民租用;而亦有部份郵局屬於「集郵局」,向集郵愛好者提供諸如發售海外郵品等服務,於下表以粉黃色背景顯示。 下表提供各間郵政局的簡單資料,包括名稱、設立年份、圖片及位置。須注意「設立年份」只供參考,部份曾經搬遷的郵政局所列出的設立年份為遷至現址之年份,其餘則為該局在舊址首次投入服務的年份。 此外,香港郵政亦以兩輛小巴改裝成流動郵政局,以編定的班次路線服務若干較偏遠地區,或未設固定郵政局的市民提供基本郵政服務;而該署亦在各區設置派遞局,負責郵件之派遞工作。.

查看 大潭和香港郵政局列表

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於清朝初期,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幾乎完全摧毀了自唐宋以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縱使後來成功爭取復界,可是不少傳統經濟活動已不能恢復。另一方面,隨著歐洲列強的勢力染指東亞,中國當時唯一對外商埠廣州一帶以及其鄰近的香港地區自然也無可避免受到影響。當清朝政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香港島便割讓給英國,使香港踏入殖民地時期。.

查看 大潭和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木球會

香港木球會(The Hong Kong Cricket Club),是香港一個私人會所,成立於1851年,總部位於銅鑼灣掃桿埔大球場徑一號,會長是Sean Robson。會所在大潭黃泥涌峽道137號。現有超過2,300名會員。.

查看 大潭和香港木球會

黃泥涌峽

黃泥涌峽(Wong Nai Chung Gap)是一個香港的山坳,位於香港島中部,聶高信山和渣甸山之間,海拔250米,是5條道路的匯合處,位置相當險要,在香港仔隧道未通車前是香港島南北岸之間的要道。.

查看 大潭和黃泥涌峽

龜背灣

背灣是香港海灣,位於香港島南區大潭東部,龜山和白筆山之間。灣內有龜背灣泳灘,為一游泳海灘,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龜背灣泳灘又名Paradise beach,相传因漁民曾遇見天使光而命名。 龜背灣泳灘的設施包括野餐桌、燒烤區、更衣室、淋浴設備、洗手間、浮台及兒童遊樂場。.

查看 大潭和龜背灣

鄺保羅

鄺保羅大主教 (英文:Paul Kwong; ) ,香港宗教界人士,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主教及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主教。他亦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查看 大潭和鄺保羅

長春社

長春社,香港民間環保組織,成立於1968年,為香港以大中華地區最早成立的環保團體。該組織以積極倡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保育自然、保護環境和文化遺產為使命。該組織主張倡導合適的政策、監察政府工作、推動環境教育和帶頭實踐公眾參與,以達致可持續的發展。.

查看 大潭和長春社

苗栗縣 (清朝)

苗栗縣(1887年-1895年),是臺灣清治末期的一個縣。 1887年(光緒十三年)創立之際,係由原新竹縣南半部拆分而出,轄區北至中港溪的支流南港溪,南至大甲溪,東至大甲溪、蘭陽溪分水嶺,約當今之苗栗縣的大部分地區及臺中市北半部;1893年時人口約71,000人。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臺灣依《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苗栗縣廢止。 當時苗栗縣轄三個堡: 苗栗一堡(又稱「苗栗堡」,設本縣前原名「竹南二堡」)。 苗栗二堡 (又稱「通霄堡」,設本縣前原名「竹南三堡」)。 苗栗三堡 (又稱「大甲堡」,同前,原名「竹南四堡」)。 清朝的苗栗縣衙門,則設在今日苗栗市的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內。當時朝廷原計劃建苗栗縣城,但來不及完工落成,進入日治時期時,未完工的苗栗縣城,馬上被日本殖民政府拆光。.

查看 大潭和苗栗縣 (清朝)

柏架山

柏架山(Mount Parker)是香港香港島東區的一座山峰,為區內最高的山,亦是島上的第二峰,海拔532米。.

查看 大潭和柏架山

柏架山道

柏架山道(英文:Mount Parker Road)是香港一條街道,位於香港島東部,由鰂魚涌經柏架山往大潭,大部份路段位於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及大潭郊野公園之內,為一條熱門的郊遊路徑。 柏架山道只有鰂魚涌海水配水庫及林邊屋以北一段在部份時段通車,並只限的士及有許可證者駛進,此後因為已進入郊野公園範圍,故只供行人使用。 進入郊野公園後,柏架山道與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及金督馳馬徑等交匯,到達大風坳更有支路通往柏架山山頂,此後一段大部份屬於港島徑第六段,至大潭水塘水壩為止,最後柏架山道與大潭水塘道交匯。 此外,柏架山道由英皇道至鰂魚涌樹木研習徑的一段,屬於由東區區議會規劃的柏架山道自然徑之路段。.

查看 大潭和柏架山道

洞梓童軍中心

洞梓童軍中心(Tung Tsz Scout Centre)是香港童軍一個活動中心,由香港童軍總會新界地域管理,位於新界大埔區洞梓,東臨吐露港,本中心同時亦同時管理位處附近的大尾督海上活動中心,是一個可結合陸上及海上童軍活動的度假營區。 一般情況下,童軍團體可優先使用,尤以周末或假期時段為甚,但中心每年仍會接待非童軍團體,如教會、學校、社區中心等,舉行各種類型的活動,是使用率極高的度假營地。由於中心得到康樂文化事務處的資助,所以它是現時其中一個由非政府管理,但可以開放于任何公眾人士申請的營地,而學校、其他香港制服團體申請等合資格團體,更能在非假日時段以童軍團體的收費租借場地。由於租用的團體中有不少都是學校用作教育營或學術研修用途,因此桐梓童軍中心與香港教育大學亦一直保持伙伴合作關係。.

查看 大潭和洞梓童軍中心

淺水灣坳

淺水灣坳(英文:Tsin Shui Wan Au或Repulse Bay Gap)是香港一個山坳,位於香港島南部,紫羅蘭山與孖崗山之間,位處海拔約160米之處,因鄰近淺水灣一帶而得名。此處是多條山徑的交匯處,除了衛奕信徑第一段及紫羅蘭山徑之外,還有小徑通往赤柱、大潭及淺水灣等地。該處有一條小橋,由於位於紫羅蘭山與孖崗山之間,故被名為紫崗橋。.

查看 大潭和淺水灣坳

新巴14線

新巴14線是香港島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嘉亨灣及赤柱炮台。.

查看 大潭和新巴14線

无字碑

無字碑可以指:.

查看 大潭和无字碑

柏架山道洞梓童軍中心淺水灣坳新巴14線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