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日本武德會

指数 大日本武德會

大日本武德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以振興、教育、彰顯武術、武道為目的而設立的財團法人。該組織成立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4月17日,於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10月31日解散。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942年開始,該組織變成為統理管制武道相關組織的政府外圍團體。1946年,該組織在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的指令下解散,1300多名相關人員遭到公職追放(禁止就任公職)。.

18 关系: 原臺南武德殿大塚博紀宮城長順小松宮彰仁親王伏見宮貞愛親王弓道公职追放空手道許田重發龍潭武德殿臺灣的武德殿柳生新陰流杖道武德殿武道武館新莊武德殿摩文仁賢和

原臺南武德殿

原臺南武德殿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為直轄市定古蹟,是日治時期大日本武德會為推廣武道所建的道館,現在則作為臺南市忠義國小的禮堂。原臺南武德殿是臺灣現存的武德殿中規模較大且在設計與施工品質上較高者。.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原臺南武德殿 · 查看更多 »

大塚博紀

大塚博紀()日本空手道大師,也是和道流的創始人。.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大塚博紀 · 查看更多 »

宮城長順

宮城長順(;),沖繩縣出身的空手道大師,為空手道四大流派之一剛柔流的創始人。 1888年出生在今沖繩縣那霸市的東町。11歲的時候拜新垣隆功學習唐手,14歲時,經新垣隆功的推薦,拜那霸手大師東恩納寬量為師。1910年,宮城長順入伍參軍,被派往宮崎縣的都城市。1912年退伍。 1915年,師父東恩納寬量逝世,宮城長順前往中國福建,學習了白鶴拳、羅漢拳和八卦拳。宮城長順將這些與那霸手融合為一體,自創了一套新的武術流派。 回到那霸後,宮城昌順開設了自己的道場,並於1930年將這個流派命名為剛柔流。1934年,剛柔流得到了大日本武德會的承認。 1953年病逝於那霸壺屋的自宅。 Category:空手家 Category:剛柔流 Category:琉球武術家 Category:日本武术家 Category:沖繩縣出身人物 Category:大日本帝國統治琉球時期人物 Category:美國統治琉球時期人物 Category:琉球人 Category:武術流派創始人.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宮城長順 · 查看更多 »

小松宮彰仁親王

小松宫彰仁亲王(),日本弘化三年生,宮號初為仁和寺宮,後改东伏见宫,再改小松宫,是仁孝天皇猶子,生父為伏見宮邦家親王,日本皇族。官位元帥陸軍大将大勲位功二級。 明治元年(1868年)任军事总裁,后拜征夷大将军。明治三年(1870年)赴英国留学,明治五年(1872年)回国。明治七年(1874年)二月,任征讨总督。乱平后,九月任陆军少将。十年(1877年)任校长兼东京司令长官。十三年(1880年),任陆军中将,近卫都督。二十三年(1890年)擢陆军大将。二十四年补近卫师团长。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晋升元帅,三十六年(1903年)病死。葬於。.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小松宮彰仁親王 · 查看更多 »

伏見宮貞愛親王

伏見宮貞愛親王(安政五年四月二十八日(1858年6月9日)- 大正十二年(1923年)2月4日)是一位日本皇族與陸軍軍人。他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第14王子,母親為鷹司政熙之女鷹司景子。為伏見宮第22代以及第24代親王,其官位為元帥陸軍大將大勳位功二級内大臣。.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伏見宮貞愛親王 · 查看更多 »

弓道

弓道是日本傳統的一種競技運動,也是一項源遠流長的古武道,由古代的弓術演變而來的一種儀式化的運動。弓道的基本要求,是運用和弓把箭射到標靶(的)之上,而當中涉及的動作、修養、精神力、禮儀等,都能充份鍛練弓手的身心。古代的弓術是包含著戰術、武藝的戰鬥意義,如今則已發展成一項與健康體育有關的運動。不過難得的是,有許多古老的弓道流派至今仍然存在,更能將古有的弓術精神與現代的弓道融合並存,令弓道的傳承得以延續。部份弓道流派與地方上的弓道同好會合作,建立全日本弓道聯盟,設定段位制度,進一步確立弓道的規模。.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弓道 · 查看更多 »

公职追放

公职追放(公職追放 こうしょくついほ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占领日本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发出的剥夺公职政策,要求将战犯及军国主义倾向者等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要职中驱逐出去(“追放”)。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驻日盟军总司令部也逐渐修改、缩小清洗的范围(“追放解除”),直至1952年,彻底废除“公职追放”令。.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公职追放 · 查看更多 »

空手道

手道(),亦稱「空手」(,Karate ),舊稱「唐手」,是發源於琉球國(今琉球群島)的一種武術。空手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空手道比賽大致分為型及自由組手兩大類。型是以假設的對手為目標,單人進行空手道技術的預定動作表演練習;自由組手即為對打比賽,各種規則中,世界空手道聯盟(WKF)採用先中即得分,後中不得分的規則,強調技術運用的速度和技巧。.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空手道 · 查看更多 »

許田重發

許田重發(;)沖繩空手道大師。他是東恩納寬量的一位高徒,也是東恩流的創始人。 許田重發是許田重興的第四子,童名小樽小(スターグヮー),成年後人稱小樽兄(スターチ)。他的母親是人稱「東之東恩納」的武術家東恩納寬裕的親戚。 許田重發曾先後跟隨東恩納寬裕和人稱「西之東恩納」的東恩納寬量學習武術。成年後成為一名教師,在泊尋常小學校教書,同時也勤奮練習唐手。後來,許田重發成為沖繩縣立第二中學校(今那霸高等學校)唐手部的第一位師範。1934年,被任命為大日本武德會沖繩支部的唐手教師。 二戰結束以後,許田重發遷居大分縣別府市,直到1968年死去。其弟子有伊良波長幸、村上勝美等。此外,他與中國武術家吳賢貴是朋友。.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許田重發 · 查看更多 »

龍潭武德殿

龍潭武德殿,位於台灣桃園市龍潭區,是日治時期興建的武德殿之一,為街庄級武德殿。武德殿門前兩棵高聳台灣羅漢松,直徑超過30公分,非常壯觀。.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龍潭武德殿 · 查看更多 »

臺灣的武德殿

臺灣的武德殿是臺灣日治時期在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會組織下,於臺灣各級行政區所建立用來推廣日本武道的建築。臺灣各地武德殿的興建大多是由警務機關發動地方人士捐款,再由官方補足不足部分,使用管理亦由當地警察機關負責。.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臺灣的武德殿 · 查看更多 »

柳生新陰流

柳生新陰流(やぎゅうしんかげりゅう)是柳生宗嚴以降的新陰流之俗稱。正式的流儀名是新陰流。.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柳生新陰流 · 查看更多 »

杖道

杖道,源自日本古武道神道夢想流杖術,20世紀發展出的現代武道。.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杖道 · 查看更多 »

武德殿

武德殿現在通常指大日本帝國的大日本武德會為推廣武道而興建的武道場,武德殿之名則因襲自日本平安時代時大內裏裡面的武德殿,該殿於舉辦觀賞賽馬等等活動時使用。其位在大內裏的西邊,可穿過右近衛府、右兵衛府之間而望見殷富門。而在武德殿的東邊,則有馬場、宴之松原等處。 財團法人大日本武德會於1895年(明治28年)在京都成立後,為推廣武道(包含劍道、柔道與弓道)使其成為日本人的核心價值,而在日本全國各地(含外地)廣設用來推廣武道的武德殿,這些二次大戰前所設並保留下來的武德殿多半成為具有高價值的日本文化財產。另外在地方上的武德殿其機能相當於現在日本各級地方行政單位所設的武道館。而在日本本土之外,在臺灣與中國大陸上也有一些武德殿被保存下來。.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武德殿 · 查看更多 »

武道

武道是日本武士的軍事學,武士道則是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為改變江戶時代兵農分離的狀況,於1871年創設日本警察,1873年施行徵兵令,1876年施行廢刀令,以軍人與警察取代武士,武道成為日本教育的重點。為推廣武道,1895年於京都成立大日本武德會,1911年文部省將劍道與柔道加入中學校課程,1919年文部省將劍道、柔道、弓道合稱為武道。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時禁止武道課程。1958年,文部省將劍道、柔道、弓道及相撲加入中學校課程,合稱為格技。.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武道 · 查看更多 »

武館

武館是指教授和學習各種武術的組織機構。多數武館以某種武術派門為基礎設立教授徒弟,亦有部分綜合學習武術的的武館,例如精武体育会。 一般中國武術的武館,又叫國術館,早期開課教授傳統武術,但現今多以治療「跌打損傷」為本業。國術館中的師父,有的就跟推拿師一樣,只不過自己開業而已,不過並不在健保體制之內。 國術館或各式民俗療法,治療手法五花八門,包括徒手經絡按摩、推拿、放血及貼藥膏等,宣稱可以解決跌打損傷、痠痛、神經痛、氣血不順等毛病;為跟上時代潮流,有些也會增購物理治療的相關儀器設備輔助。 一般日本的武館,日文稱之為道場,即練習日本武術的地方。例如:空手道、柔道、合氣道、劍道、居合道和弓道等等。 1895年(明治28年),大日本武德會於京都成立,在日本本土及殖民地廣設武德殿作為推廣武道的武館。 日本武道館是為1964年舉行的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柔道比賽之會場,同年10月3日落成。設計師為山田守,採用八角形的設計。.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武館 · 查看更多 »

新莊武德殿

新莊武德殿,位於台灣新北市新莊區,建於1928年昭和三年(昭和3年),「大日本武德會」台北支部新莊郡支所於同年落成,主要作為日本警察柔道場與劍道場使用。.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新莊武德殿 · 查看更多 »

摩文仁賢和

摩文仁賢和(;),夏姓,唐名不詳,名乘賢和,是沖繩縣的一位空手道大師,為四大流派之一的糸東流的創始人。 摩文仁賢和於1889年出生在沖繩縣首里市(今屬那霸市首里)的夏氏摩文仁殿內家中。夏氏摩文仁殿內為親雲上家格,其始祖就是夏居數(越來親方賢雄,俗稱鬼大城),在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世代領有摩文仁間切的總地頭。 摩文仁賢和在13歲時拜首里手的糸洲安恒為師,19歲時又拜那霸手的東恩納寬量為師。後來他服兵役,退役後成為沖繩縣的警察。 1918年,摩文仁賢和在自己家中成立了「空手研究會」。1924年與本部朝勇、宮城長順、花城長茂、知花朝信等人一起創立了沖繩空手研究倶樂部以切磋武術。 1934年,摩文仁賢和前往大阪開設自己的道場——養秀館。他創立了自己的空手道門派,取糸洲安恒的「糸」字和東恩納寬量的「東」字,將新的門派命名為「糸東流」。 1939年,摩文仁賢和被大日本武德會授予空手術煉士的稱號。1952年病逝於大阪。 其長子摩文仁賢榮自幼跟隨他練習空手道,在其死後成為糸東流空手道的第二代宗家。.

新!!: 大日本武德會和摩文仁賢和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